老年保健的方法范文

時間:2023-10-17 17:36: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老年保健的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老年保健的方法

篇1

1運動中醫養生保健

運動,古人又稱之為"動形"、"練形"。運動養生法是通過適量的運動來保養生命的方法,發源于古代的導引吐納術。我國古代醫學家創立的以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作為強身健體的肢體活動,是古代人們進行運動養生的一種原始方法。以形體動作為主導方法的養生,所謂"主導",是因為這種方法本身也要求有呼吸動作的配合。這類養生術有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太極拳以及被動的推拿等。

1.1太極拳 太極拳把拳術中的手、眼、身、步的協調配合與引導、吐納有機結合起來,從而達到人與自然,肢體與意識的高度統一,是一種有實效的傳統養生法。

1.1.1太極拳運動對老年人心血系統有著積極影響 經系統觀察、測試部分常年參加太極拳練習者和無訓練者,在完成定量負荷運動前后的血壓變化,發現同時在遞增運動負荷后,運動組的心率、血壓恢復速度較對照組有加快趨勢。休干所對31名老年習練者進行了3年追蹤研究。發現長期堅持太極拳運動能改善老年人血液流變學指標。太極拳能夠增強機體的血液供應能力,提高血液的循環速度,對預防冠心病、高血壓、卒中等許多老年疾病都有積極的保健作用。

1.1.2太極拳運動對疾病的治療作用 針灸配合太極拳運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有效,對28例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進行針灸配合太極拳運動治療。治療后平均隨訪4~8 w,根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評價,結果有效率>80%。認為針灸取穴于太極拳運動相互結合,動靜結合,充分提高了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復發率低。

1.2八段錦 八段錦是有八種不同動作組成的健身術,故稱"八段"。八段錦的運動強度和動作編排次序符合運動學和生理學規律,動作間充滿了對稱與和諧,以其內實精神,外示安逸,虛實相生,剛柔相濟,易動形隨,神形兼備的運動,促進真氣在體內的運動,以達強身健體之效。

1.2.1八段錦對生理功能的影響 八段錦可提高老年人的心血管、呼吸系統功能。我們對規律練習1年八段錦定量運動負荷前后進行評定,1年后受試者每搏輸出量、心搏指數、心輸量、血管彈力擴張指數和血管順度等指標顯著提高,而心耗氧量、左心搏功指數、心耗氧指數、收縮壓、總周阻和主動脈排空系數等指標顯著下降,肺活量明顯增強。八段錦運動可以有效防治高脂血癥,預防冠心病的發生,是適合中老年的有氧運動健身方式。

1.2.2八段錦對疾病的治療作用 八段錦鍛煉結合糖尿病健康教育對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有降低作用,增強2型糖尿病患者呼吸功能,而且能使體質量指數、腰臀比顯著改善,體脂減少,脂類代謝和糖耐量得到顯著改善,長期有規律的八段錦鍛煉可以延緩老年人智能的衰退速度。

2針灸中醫養生保健

針灸不僅是治療疾病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預防疾病、中醫養生保健的重要方法之一。針灸學在延緩衰老方面有著豐富的理論與實踐經驗,在防止老年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骨質增生、更年期綜合癥、神經衰弱、糖尿病、痛風、癌癥、減肥等,有確實的優勢和療效。

2.1我們觀察了經典強壯保健穴足三里、腎俞對免疫功能的影響,提示針灸能調節中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延緩衰老,還能改善血液循環,調節血壓,防治多種老年病。

2.2中醫養生保健灸法,中國古代的醫家和中醫養生保健專家,在針與灸的選擇上,指標多采用針刺,而防病則多采用艾灸。根據艾的藥性和良好的保健功效,古代針灸家和養生家把它作為材料進行火灸。隔藥餅灸是常用的臨床養生技術,以延緩衰老體征有一定的作用,能改善細胞免疫功能,穩定細胞免疫系統,有明顯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艾灸大椎、命門、足三里穴,具有延緩衰老作用。

3按摩中醫養生保健

按摩中醫養生保健操作簡單易學。按摩的中醫養生保健作用可體現在許多具體方面,如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等。不僅具有針對肌肉、關節、骨髓諸系統的直接作用,也能有效影響血液、內分泌、免疫等內在生命系統功能。通過對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血液流變學、血清一氧化氮訊號血清內皮素的觀察,發現推拿治療可使患者血液流變學的部分指標和血清ET水平明顯下降,血清NO水平明顯上升,說明推拿可調節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通脈調氣推拿法對緊張性頭痛患者血漿血清內皮素(ET)水平,可用臨床防治緊張性頭痛。

4食療藥膳中醫養生保健

中醫藥膳是具有保健、防病、治病等作用的特殊膳食。在中醫藥學理療指導下,將不同藥物與食物進行合理地組方配伍,采用傳統和現代科學技術技工制作,既能滿足人們對美食的追求,同時又能發揮人體健康、調理生理功能、增強機體素質、預防疾病的發生、輔助疾病治療及促進機體康復等作用。

5氣功中醫養生保健

健身氣功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和作用,氣功入靜能使大腦皮質處于抑制狀態,依靠這種抑制過程的保護,可使那些過度興奮而致功能混亂的大腦皮質細胞得到復原,使頑固性病理興奮灶轉入抑制狀態,為恢復健康創作有利條件。練功時自己也會感到腸蠕動加快,有時腸鳴,有利于食物消化、營養吸收、腸道積氣的排除及保持大便的通暢都有好處。

5.1通過觀察健身氣功八段錦對不同血脂水平人群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醋水平的影響,選擇不同血脂水平中老年人群,將同水平血脂人群隨即分為八段錦組和散步組,3個月后,采用酶法檢測血清HDL、LDL、TG濃度的改變。結果八段錦可以降低LDL、TG、TC水平和升高HDL水平。其效果優于單純散步組,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即分為氣功鍛煉組和對照組,觀察五禽戲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變性的影響。運動組進行6個月有組織的氣功五禽戲健身鍛煉,對照組不安排活動。分別檢測對照組和運動組鍛煉前和鍛煉6個月后,安靜空腹狀態下血液流變學。結果表明,五禽戲鍛煉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的改善,并與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說明五禽戲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的流變性,具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篇2

四川綿陽四0四醫院·川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四川綿陽 621000

[摘要] 目的 探討干部保健對象的合理健康評估方法及健康管理效果。方法 以該院保健科2010年3月—2013年4月接受健康評估的235例老年干部病例做觀察組,同時選取該院門診接受體檢的200例健康患者為健康對照組,按照健康評估流程對患者進行健康評估,觀察兩組健康指標差異。 結果 觀察組在疾病治療率及原發性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及糖尿病幾種疾病的患病率上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血壓、血脂、血糖這些疾病危險因素治療率及控制率與對照組相比有明顯優勢(P<0.05)。結論 良好的健康評估流程對干部保健意義重大,在治療控制疾病危險因素,慢性病綜合防治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 干部保健;健康評估;研究應用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2(c)-0141-02

[作者簡介] 劉敏(1980.8-),女,四川綿陽人,本科,主管護師,主要從事醫院感染管理及預防保健工作。

目前,人口老齡化成了全社會關注的話題。關注老年健康,對社會老年人身體狀況進行科學健康管理也成了當前國家衛生部門的主要任務[1]。老年干部屬于一類特殊的老年人群,這些保健的對象為國家做出過重大貢獻,做好其健康管理對于國家發展建設有意義重大。同時做好干部保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全國老年健康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的一種有力的縮影,能夠為國家全體老年健康管理提供可借鑒的藍本。該研究以該院保健科2010年3月—2013年4月接受健康評估的235例老年干部病例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干部保健的良好評估方法,促進老年健康保健在臨床得到全面應用,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保健科共有235例老年干部接受健康評估。其中男190例,女45例;平均年齡(78.8±2.3)歲;將這些患者作為觀察組。入選標準:能夠連續3年完成健康查體,有詳細的病例檔案及體檢資料,年齡在60歲以上。患者慢性病罹患種類,日常用藥狀況不在考慮范圍內。排除標準:年齡在60歲以下,體檢資料不健全者。并排除生活不能自理,有認知障礙及惡性腫瘤晚期患者[2]。

同時從我院門診隨機選取200例定期體檢的健康老年人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70例,女30例;平均年齡(78.6±3.5)歲;入選標準同排除標準同觀察組相同。

1.2 研究方法

資料采集方法。對觀察組及健康對照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史還有疾病治療情況進行詳細分析,并對兩組主要老年性疾病,原發性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及糖尿病幾類疾病進行詳細統計。對血壓、血脂及血糖這幾個心腦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治療同控制狀況,及用藥狀況進行統計。并按照表1 流程對患者進行健康評估,進行健康管理。

1.3 統計方法

數據資料均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

2 結果

2.1 疾病危險因素患病率

統計中觀察組患者疾病知曉率達到100.00%。對照組疾病知曉率97.25%。原發性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及糖尿病幾種疾病的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且并發兩種以上疾病的患者逐年增加,但是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疾病危險因素治療控制率

對兩組患者進行血壓、血脂、血糖這些疾病危險因素治療率及控制率進行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有明顯優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3.1 干部保健綜合健康評估的意義

老年前期或者老年人屬于干部保健的主要對象,而干部保健的重點工作就是要依據老年患者的體質特點,及早發現患者身體的各種健康方面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科學治療控制,防止病情惡化,預防疾病傳變,從而使老年患者全面提高生命質量,達到壽命延長的目的。從上述研究中,進行健康評估的干部保健對象在血壓、血脂、血糖這些疾病危險因素治療率及控制率上比沒有進行健康評估的老年人都有明顯優勢,說明干部健康評估在防治老年慢性病上效果顯著。老年干部保健對象屬于一類特殊的老年人群,這些人多多種疾病共存,患病率高,身體機能減退,因為自身身份的特殊性,多數人還有一定的心理問題。從一定意義上講,這些老年干部更需要,也更加有必要去從多種維度去分析并評價維護其自身的身體健康狀態[3-4]。而做好老年干部的保健評價也能夠影射出全社會老年人口自身健康問題,能夠將老年干部健康評價方法及模式應用于全體老年患者的保健管理中,從而提高老年健康保健管理的科學性及全面性,將全體老年患者健康體檢評估納入到一個社會化軌道,全員參與,提高老年慢性疾病的治療控制水平,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延長壽命,享受快樂幸福的老年生活。

3.2 干部保健綜合健康評估方法及模式

老年健康評估這個理念來源于國外,要將其應用于國內的干部保健評估,應用于國內老年健康保健管理需要將國外理念及方法進行相應的轉化及創新。首先必須建立整套科學的保健評估體系,篩選出適合國內老年人群的健康評估指標,確定評估的模型,建立適合我國老年人群的健康保健指標體系[5]。同時還要建立科學的評估流程,按照流程科學體檢,并借助計算機分析軟件對老年人健康指標進行科學評估[6]。

該研究中,主要從老年疾病的高危要素,老年人生活結構,慢性病的跟蹤,老年人身體臟器功能,疾病知曉率、治療率及控制率幾方面來對干部綜合保健對象進行健康評估。并按照上述的評估流程詳細記錄干部保健對象的身體體檢狀況,并對統計的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從體檢內容上主要是針對老年慢性病防治而設定的。對于老年慢性病防治,延長老年人壽命有一定意義。但是從當前國際公認的健康概念上講,健康狀況評估不僅應該包括軀體健康,同時還應該包括精神健康,同時還需要結合社會功能及環境狀況等多種維度去對老年人的整體健康水平來進行綜合的評定。所以結合這些問題,參照此次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在今后健康評估中,對于健康評估方法及評估模式還需要從下面幾方面來進行改進:①需要從多種維度對老年人身體健康水平進行評估。在健康模式上不僅要考慮老年慢性病,同時還應該關注老年心理健康,添加精神心理體檢項目。②提高檢驗人員綜合素質。大力加強對老年健康評估醫師團的教育,提高其專業技能及綜合素質,使其掌握全面的老年病知識,能夠對老年疾病進行科學評估,同時能夠為;老年人群提供合理的健康保健知識。③建立長效的健康評估機制。老年健康評估屬于一項長期工作,必須持之以恒,將保健評估提高到日常固定化模式,全程管理,這樣才能夠發揮出健康能夠評估應有的作用。

綜上,在老齡化社會中,老年健康保健評估在防治慢性病,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方面效果顯著,我們需要根據老年人自身特點制定出科學的保健評估流程,這樣才能發揮出健康評估的最大作用。

參考文獻

[1] 饒利,吳海燕,吳紅英. 干部保健巡診對保健對象健康水平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11(19):85-86.

[2] 鄭文華.健康教育在干部保健工作中應用體會[C]// 2009中國老年保健暨產業高峰論壇文集.海口:海南醫院,中國老年保健協會,2009:181-121.

[3] 孫倩倩,王雙.老年綜合評估的臨床應用及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2-224.

[4] 崔新娟,施冰,田日新. 老年綜合健康評估在軍隊干部保健工作中的實施建議[J]. 人民軍醫,2011(7):106.

[5] 張宏雁,董軍,吳海云.干部保健工作中實施老年綜合健康評估的思考[J]. 中國醫院管理, 2010(6):28-30.

篇3

【關鍵詞】 農村老年人 衛生保健

21世紀是人口老齡化的時代。中國已于1999年進入老齡社會,是較早進入老齡社會的發展中國家之一。中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的人口老齡化不僅是中國自身的問題,而且關系到全球人口老齡化的進程,備受世界關注。尤其在我國農村,老年人占農村人口總數的7.35[1],由于農村養老、醫療、社會服務等制度尚未完善,農村老年人的健康問題相對城鎮更加突出。如何針對農村老年人特殊需求,提高更為有效的服務,改善農村老年人的生存質量,已經成為我們當前需要解決的一個主要課題。2011年2月至5月對通州區平東鎮60歲及以上農村老年人進行了調查,著重了解農村老年人對衛生保健的需求,為更好地在農村開展多種形式、多層次的衛生保健服務提高理論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通州區趙甸、平東兩地60歲及以上農村老年人為調查對象。共調查258名,其中男性130名,占50.39%;女性228名,占49.61%。年齡60-91(67.65±6.93)歲。

1.2 方法

采用自行編制的農村老年人衛生保健需求的調查問卷,該問卷經請5位社區護理專家論證、評價,信度系數Cronbach’ α位0.82,效度系數為0.89。調查問卷由實習護士作為調查員,對調查點60歲及以上的農村老年人按20%的比例隨機抽樣調查。由調查員入戶調查,向調查對象逐條朗讀問題,根據回答予以記錄,問卷當場收回,共發放260份,收回有效問卷258份,有效回收率為99.23%。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輸入計算機,應用SPASS 14.2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一般性描述及百分比進行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58名農村老年人中衛生保健需求的占61.6%,不需要的占19.5%。對衛生保健的需求情況見表一

表一 258名農村老年人衛生保健需求情況

3 討論

通過調查顯示,影響農村老年人就醫的因素為經濟因素、保健意識、交通因素,與國內其他報道一致[2]。農村老年人患病后就醫占41.3%,低于國內其他報道。[3]究其原因,可能與農村老年人經濟收入低,自費比例高,支付醫藥費用困難,缺乏保健意識及交通不方便等有關。

農村老年人收入較低,保健意識不強,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雖然基本普及,但由于覆蓋服務種類少,報銷比例低以及農村靠兒女養老傳統模式等因素的束縛而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因此,應呼吁社會各界特別是基層醫療和社保部門關注農村老年人,以戰略發展的眼光對待農村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政府部門應加大資金的投入,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醫院應加強培養農村社區衛生力量,建立適合農村的社區醫療衛生體系。同時,社保部門應加快建立符合農村特色的養老模式,并大力予以宣傳推廣,改變傳統的養兒防老的觀念,將農村老年人醫療費用的支出由目前的以兒女供給為主逐漸改變為國家、社區、兒女三者合作養老的新模式,切實提高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總之,針對農村老年人需求,應探索以預防為主、具有農村特色的衛生保健服務模式 。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1)針對農村老年人的需要,由當地社區衛生診所提供各種基本衛生保健服務,其中包括上門進行簡單的用藥指導、就醫指導,定期進行體檢及血壓、血糖、體重的測量。(2)大力普及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識,開展各種富有地方特色的農村老年體育活動項目。農村老年人文化水平偏低,接受信息渠道狹窄,可以采用喇叭廣播、文藝演出、專家下鄉講座等多種形式,提高老年人的保健意識,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

參 考 文 獻

[1] 張維慶.關注人口安全,促進協調發展[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3,(5):1-6.

篇4

[關鍵詞] 中老年人 口腔衛生 問卷調查 口腔保健 常發口腔病

[中圖分類號] R473.78[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8-334-01

隨著醫學的發展和人們健康水平的提高,口腔衛生健康已列為全身健康標準之一。為了解中老年的口腔健康狀況,使口腔醫療保健工作更有針對性及有效性,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預防保健措施的加強,人口的平均壽命必然越來越長。對于中老年人來說,牙病的危害不亞于心腦血管疾病,它給中老年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痛苦。近些年來,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作為口腔醫務工作者,必須針對中老年人的口腔問題,宣傳口腔保健知識,才能更好地完成保護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的任務。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在吉水縣的中老年人做受檢對象;共計50例,年齡40歲-65歲,其中男25例,女25例。

1.2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形式:問卷調查員由口腔專業人員擔任,問卷調查員在口腔健康檢查現場面對面詢問的方法收集數據。調查現場環境獨立、安靜、等侯問卷的受檢者不在問卷現場。問卷調查員提問并記錄、填表、受檢者回答。受檢者不解題意時,問卷調查員對其可做與患者一致的解釋,但不誘導或暗示答案。

2 結果 根據中老年人口腔衛生保健行為中刷牙次數,刷牙方法,牙刷的選擇,一支牙刷使用的時間平均為5.69個月。其中有飯后漱口習慣者占調查人數的88.7%。齲病和牙周病是口腔科常見病,但從患者對齲病和牙周病的調查結果來看,約25%-33%患者對這兩類疾病缺乏正確認識。醫務工作者應通過多種途徑宣傳這一項治療牙周病的有效措施,這部分患者在農村中較多。牙齦出血是牙周病的早期表現,除了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外,還應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和潔牙,以利于牙病的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3 健康教育

3.1 一般牙周健康的人一天刷牙1-2次即可。正確的刷牙方法應為水平顫動法(Bass法):手持刷柄,刷毛指向根尖方向(上頜牙向上,下頜牙向下)。刷毛角度,把牙刷刷毛端放在直指齦溝的位置,刷毛約與牙長軸呈45o角。輕度加壓勿使刷毛屈曲,輕度加壓,刷毛端進入齦溝。顫動牙刷,以短距離拂刷;來回顫動牙刷,勿使毛端離開齦溝,至少顫動10次。重新放置牙刷,將牙刷移至下一組2-3顆牙,注意重疊放置。重復拂刷,在上、下頜牙弓的唇、舌面的每個部位重復拂刷。刷前牙的舌面、腭側面位置,將牙刷放在前牙舌、腭側牙面,使刷毛垂直并指向和進入齦溝。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不僅能去除菌斑和軟垢,并借助牙刷的按摩作用,增進牙齦組織的血液循環和上皮組織的角化程度,增強牙周組織對局部刺激的抵御能力,維持牙齦健康。如果刷牙方法不正確,不但達不到清潔牙齒的目的,還可造成牙齦萎縮和楔狀缺損。

3.2 目前國內生產牙刷的刷毛多用細尼龍絲制作,有軟、中、硬的規格,一般強調選用軟毛牙刷。調查中近一半的中老年人選用硬毛牙刷,要大力推廣使用軟毛牙刷。

3.3 當前發達國家和地區廣泛應用氟化水源和氟化物牙膏,這對齲病發生率的下降起了很大作用。但在我縣還未應用氟化水源,應在社區進行宣傳,由于中老年人患齲率高,應該開發中老年人適用的產品,例如含氟口香糖或者氟含片。

3.4 中老年人口腔衛生狀況普遍差,口腔疾病發展變化速度快,定期做口腔檢查,不但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還可接受口腔衛生指導及口腔健康教育,適當安排治療與功能康復。特別是煙酒嗜好者更應如此,因為煙酒的刺激容易誘發口腔癌的發生。中老年人一般反應較為遲鈍,尤其對早期口腔疾病反應不太敏感,直到病情發展到中晚期有了明顯的癥狀才去就醫,這樣往往會給治療帶來困難,并貽誤病情。最好每半年檢查一次,至少一年一次。

4 討論 針對中老年人的心理狀態變化及普遍存在的口腔衛生問題,開展各種口腔健康教育活動,消除“人老就會掉牙”的舊觀念,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定期做口腔健康檢查,注意飲食與營養,對牙病早發現,早治療等,提高中老年人自身的保健意識。糾正不良習慣與生活方式,戒除煙酒嗜好,合理膳食、慎咬硬物、控制酸甜苦辣食物等,養成餐后漱口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 張舉之.口腔內科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207-277.

[2] 初里楠,朱文昊,周紅玲,等.北京市西城區老年人患齲狀況調查分析[J].北京口腔醫學,2005,13(3):189.

篇5

關鍵詞:老年人 健康教育 自我保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14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2)01-0127-01

所謂自我保健,就是對自身的健康由單純依靠醫療單位和醫生,轉移為依靠自己和家庭。對于老年住院病人強化自我保健意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強調生活規律,合理營養,改變不良習慣,保持樂觀情緒。對于控制疾病的發展,提高生活質量,延年益壽是很重要的。近年來,我國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意外的慢性病患者日益增多,如何實施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住院病人自我保健水平,筆者有幾點粗淺的體會。

1 滿足老年住院病人對疾病有關信息的需要,提高知識水平,增強自我保健意識

以“病人為中心”的醫學模式,使病人的觀點日益受到重視,老年住院病人對有關病情、治療、自我護理的知識與技能需求比較迫切[1]。因此,在治療護理過程中我們注意了解病人對疾病相關信息的需求,根據病人不同的知識背景和心理承受力,選擇適當的形式和時機,滿足病人的需求,幫助病人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及可能的對策,提高他們在醫療保健過程中的自主性和參與性,消除其焦慮緊張的心理情緒。不失時機地宣傳自我保健的方法,包括:堅持鍛煉,保持愉快的心情;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證睡眠,不過度勞累,掌握勞逸結合;合理營養:注意葷素搭配,減少鹽及糖的攝入;改變不良習慣:不吸煙,少喝酒,講究衛生;提高和強化自我抗衰老意識等。只有不斷提高自我保健的知識水平,醫療保健意識才會不斷增強,從而讓主動掌握在自己手中,使病人產生一種安全感,滿足感。據科學家們調查,人有病到最好的醫院,找最好的醫生,吃最好的藥,也只能延長三年壽命,而做好自我保健可延年益壽。

2 向老年住院病人進行健康指導,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健康教育是以醫院為基地,依患者及家屬為對象。通過護理人員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過程,達到使患者了解增進健康知識,改變他的健康行為和問題,使其行為向有利健康的方向發展[2]。根據老年住院病人的特點和健康需求,定期組織老年人進行保健知識講座,通過板報、報刊宣傳,訂閱有關老年預防保健及醫學科普知識雜志,發健康處方,出院后提供健康咨詢等多種形式,講解老年生理特點,老年常見病,多發病,預防保健知識,幫助他們理解身體功能、疾病原因以及治療方法。對老年人要進行不斷的誘導,者重使他們了解影響健康的因素,如:行為和生活方式,環境和衛生保健等,使其多接觸社會,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適當參加社會服務工作,分散注意力,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樂趣和生活的信心。

積極做好各種保健工作和老年常見病的防治指導,增強老年人自我保健能力,對老年的健康長壽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同時自我保健也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起到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3 提高和強化老年住院病人自我保健的具體做法

3.1 針對每位老年住院病人的具體病情和身體狀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教育,發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健康處方,力求讓患者盡快明白和相信增進健康的知識,并且使學到的知識長期記憶,堅持做下去,以達到最終的目的,即改變患者的健康行為和問題,使其行為向著有利于健康的方向發展。如對高血壓、冠心病等各種老年病的預防保健知識,避免誘發因素,注意控制體重,調節體力活動,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如:劉某,男性,70歲,患冠心病住院2個多月,病情基本穩定,想出院回家治療。患者一想到出院回家,情緒就激動,冠心病就發作,連續3次出院都不成。根據該病人情況,向病人又強化了情緒與疾病的關系,冠心病發作時的自救,然后安排病人可以先回家看看,如果在家情緒穩定,病情無變化,再來辦出院手續。病人回家后能控制好情緒,感覺很好,沒有再發作心絞痛。

3.2 注重老人的心理狀態,老人主要有孤獨感,抑郁感,衰老感,老而無用感。這些負性情緒嚴重影響老人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應該向他們宣傳樂觀情緒可以使體內的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自我調節作用處于最佳狀態,有利于促進身體健康。保持平和,舒暢,樂觀,愉快的心情,能保持體內環境平衡,使免疫系統發揮有效的調節作用,從而達到抵抗疾病的目的。

我們非常注意尊重老年住院病人,每天早晚兩次查房,主動問好,征求病人的意見,詢問飲食、睡眠等一些生活問題,使病人感到親切,消除他們的孤獨感、抑郁感。護理中,注意觀察并掌握老年患者的生活規律和習慣,工作有預見性,及時解決病人存在的問題。從不喊病人的床號,而是喊“某老”或“某老師”,好多入院時脾氣古怪的老年住院病人入院后都能與我們密切配合,露出慈祥的笑容。

3.3 生命在于運動,指導老人在天氣好的情況下,走出戶外,吸收新鮮空氣,老同志聚在一起拉拉家常,到病員活動室參加一些集體的娛樂活動,下棋、打牌等。健康在于鍛煉,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點,選用如練習太極、健身球、按摩器等保健方法,起到健身、防病、延年益壽的作用,還有助于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起到調節情緒,豐富生活的作用。

我國是世界上老齡人口絕對數最多的國家,又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3]。只有搞好老年人健康教育,強化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識,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力,保證老年人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童坦君,張宗玉.醫學老年學-衰老于長壽.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18

篇6

【關鍵詞】農村;常見病;預防;保健

在當今社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疾病的預防保健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但在農村區域,人們的預防保健意識還是比較薄弱,并且方法也需要科學化[1-2]。對此我們根據一定的人群采取了一定的疾病預防保健干預,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選取符合條件的兩個村莊作為研究對象,即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0到6歲的兒童68人,平均(3.6±0.3)歲,20到50的女性162人,平均(41±2.1)歲,60到80的老年人128人,平均(58±1.7)歲。對照組分別為72人、157人和122人,平均年齡為(3.3±0.5)歲、(40±1.7)歲、(59±2.0)歲。兩組人群性別、年齡、氣候條件等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實驗組

1.2.1.1兒童將該組兒童家長盡量均分七組,以授課的形式給家長們講解流行性感冒、胃腸炎、發燒等常見疾病的預防保健,然后請家長總結并談論自己的經驗看法,最后總結一套適合兒童的科學的預防保健方案,并幫助家長實施。

1.2.1.2婦女將該組人群均分成五組,每組42人,講解關于陰道炎、痛經、更年期綜合征等的一系列癥狀、預防措施及保健,并注意和患病者交流溝通,然后給予個性化的指導。

1.2.1.3老年人該組人群盡量均分成十組,聚到一起,講解關于老年常見病的預防保健,若老年人行動不便或思想意識有問題,做到戶指導或給其子女、伴侶講解。應注意的是在總的指導原則下要結合不同人群的不同情況給予個別講解指導,并注意特殊情況的采集記錄。

1.2.2對照組不采取任何指導。

1.3觀察指標將兩組人群中兒童的感冒恢復時間、胃腸炎的發生率及恢復時間、發燒人數及程度,婦女的陰道炎、痛經、更年期綜合征的程度,老年人的高血壓并發癥及猝死率進行比較。

1.4統計學處理對文中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軟件spssd15.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篇7

老楊的煩惱:

老楊退休之后,訂閱了各種雜志報紙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還常用孫子的電腦上網瀏覽各種信息。可是往往才看了沒多久,就感覺眼睛疲勞,大為掃興。

中老年人需要呵護眼睛

中老年人常見的眼睛問題

老花眼,看報、看書總是糊里糊涂。

眼睛干澀、眼皮重,老是想要睡覺。

白內障,視力越來越差了。

這些都是眼睛衰老的表現。年紀漸長,眼部供血減弱,眼皮松弛,肌肉張力變差,進而力量減弱,往往睜眼、眨眼時需要花更大力氣,容易眼干、眼澀、眼睛疲勞。

眶周眼保健操適合中老年人

祖國醫學認為,人體布滿經絡,經絡不通,容易得病,用按摩的方法,有疏通經絡的作用。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按摩可以促進血液、淋巴循環及組織細胞的新陳代謝,修補創傷、恢復疲勞、延緩衰老。

祖國醫學指出“目得血能視”,針對老年人的眼部供血不足、眼干、眼澀、眼周肌肉力量衰退、老花眼、干眼癥等情況,通過做操按摩,改善和緩解眼睛疲勞,使眼睛健康有活力。

做眶周眼保健操,可改善以下情況:

眼淚分泌不足或蒸發過快,導致眼內水分容易蒸發,眼睛變干,容易引起眼干、眼癢、眼痛、視力模糊等干眼及不適癥狀。

眼睛里有了臟東西,不容易排出去,導致感染細菌,常患結膜炎。

肌肉力量不足,好像整天在打瞌睡。

提高眼外肌和眼內睫狀肌張力的目的:

恢復眼周肌肉的活力,能提高眼球運動的靈敏性,使雙眼內收和分散的力量更持久;改善眼內睫狀肌張力,使雙眼的調節更靈活,更便于看書、看電視等需要看近物的活動。

為什么不做小朋友在學校里做的眼保健操?

靠近眼球遠近有別

學生眼保健操操作時,手指施力比較靠近眼球,對中老年人相對脆弱的眼球并不適合。

對穴位把握的準確度和按摩力度不同

學生常做的眼保健操涉及穴位比較多,想按準穴位需要一定的技巧;中老年眶周眼保健操與之相比,需要按摩的地方比較好把握。

學生眼保健操的目的是防治學生近視眼,有很強的指向性

學生眼保健操的主要用途是緩解用眼疲勞,預防兒童近視;中老年人常見的眼部問題,多是由于身體衰老、功能衰退造成的。

常做眶周眼保健操,預防眼病有助力

老年人常見的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病和眼睛衰老、血液供應變差、眼睛肌肉力量不足都有一定關系,經常給眼眶周圍做操,能延緩眼睛衰老,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眼周肌肉力量。而且眼眶周圍有很多穴位,都是治療眼病的關鍵穴位。做操按摩時,通過對這些穴位的按摩養護,對預防白內障的發生、防治老花眼的加深都是有益的。

做眶周眼保健操的要求

環境:安靜的室內環境

姿勢:放松身體,閉上雙眼,坐、躺、靠都可以

時間:每次5~10分鐘

頻率:一天三次,早中晚各一次

小貼士:

如果有時候中午不想午睡的話,也可以做一下眶周眼保健操,緩解疲勞。

看完電視做一下操,能使眼睛舒適一些。

注意事項:

1 .做眼保健操時,洗凈雙手,兩眼輕閉,手指甲不能留長,用力要均勻,以使按摩處有點酸脹的感覺為好。

2 .按摩時勿接觸眼球,以免損傷眼睛。

3 .當臉部(眼鼻處)皮膚上有毛囊炎、癤子,以及眼睛患有炎癥時,應該停止做眼保健操。

禁忌:

已經明確診斷有眼部疾病的,要在醫生指導下做操。

眼睛紅腫、疼痛時不做操。

步驟:

第一節:按摩四白穴周圍

四白穴位于瞳孔直下一寸,常用來治療近視、眼皮跳、眼袋和部分眼底病等。

方法:以左右食指彎成鉤狀,放在眼眶下方皮膚面,大拇指輕壓顴

部,拉動食指,在四白穴周圍由內向外輕輕按揉50次。

第二節:按摩太陽穴周圍

太陽穴位于眉梢后一寸凹陷部,常用來治療頭痛眼脹、眼皮跳、眼干和部分眼底病等。

方法:以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內側輕壓太陽穴周圍皮膚,向前、向后轉動按摩各30次。

第三節:按摩上眼眶眉根部

篇8

中國的中醫藥食療養生理論及實踐已有500年的歷史,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及人民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早已傳播海外也是世界人民的福祉,更是全人類的寶貴遺產。

我國傳統的養生保健方法就有中藥養生保健方法類。中藥藥食養生保健方法適用于所有的老年人,包括正常體質的老年人和疾病體質的老年人。在疾病體質的老年人中,可根據不同體質采取不同的中藥養生保健方法,首先要辨明是虛證實證還是虛實夾雜、誠虛實夾雜是指老年人既有虛證性疾病又有實證性疾病,虛證體質的老年人要應用補益類中藥,實證體質的老年人要應用清瀉類中藥,而虛實夾雜體質的老年人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采用虛補實瀉的方法。根據老年人的體質情況而靈活地應用中藥藥食養生保健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學研究發現了一些食物對人體能起到保健作用的功效成分(或稱功能因子),如黃酮、多糖、皂類,功能性油脂搪食纖維等等。我國在1995年修詞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首次確立了保健食品在國家的法律地位。衛生部根據這一法規頒布的《保健食品管理辦法》中對我國保健食品所作的定義是:“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即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是一種特殊類型的食品,它具有的特殊功能,能調節人體的生理功能,增強健康,預防疾病,適用于年老體弱、病后康復及特定需要的亞健康人群。

經常服一些補益中藥、營養藥或保健品,可以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目的。中醫藥食療養生它是隨著人們經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溫飽問題解決后,對食品功能的一種新的需求。各國紛紛采用“食物保健”來替代“藥物保健”,主張“吃出健康”來。所以促進了保健食品的研究、開發,并形成了商品和新興產業。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保健食品產業,在全國異軍突起,迅速發展。它大部分以藥、食用兩用的中藥為主體原料組成,其品種之多,市場之大,已獲得社會各界的關注。

隨著科學的發展以及人們的需求的不斷增加,除維生素和礦物質是保健食品的常用原料外,中藥、植物藥在保健食品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我國現在生產的保健食品中70%以上是以中藥原料為基礎。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藥食同源和食療、食養的文化傳統,在歷代的醫著和民間的“食譜”、“茶譜”中均有大量使用中藥或食物作為養生保健的記載,例如兩千年前的《神農本草經》載有中藥365種,其中上品120種為君藥,“主養命,以應天、無毒、久服不傷人”,大多具有滋補強壯的作用。又如宋代《夢梁錄茶肆》中記載了許多保健飲品,如縮脾飲,由砂仁、蘋果、鳥梅、目草、扁豆、葛根組成,是一種健脾解暑的好飲料。國家衛生部曾頒布三批共87種藥食兩用的中藥材可用于制作保健食品。2002年又了《進一步規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公布了既是藥品又是食品的物品91個,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藥114個,以及保健食品禁用的中藥61個。

除了我國,目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廣泛使用中藥類的物品養生保健外,近年來在歐、關國家也廣泛地將中藥及植物藥用于保健食品、化妝品及食品添加劑中,其中用得最多的有銀杏葉、人參、大蒜、連翹、綠茶、紫錐菊、蘆薈、越橘等。隨著“人類回歸自然”思潮的普及和21世紀醫療模式的轉變,用中藥、植物等天然產物開發保健食品將會有快速的發展。

中藥養生保健發展前景廣闊,市場潛力巨大。無論在國際還是在國內,保健食品產業的發展都有廣闊的市場和良好的前景。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保健食品的消費能力將不斷增強;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環境污染等健康的影響,使人們對健康投資的意識也目益增強,健康成為人們永不滿足的追求;過去醫藥發展的著眼點是患有各種疾病的病人,而現在開始注意亞健康人群,特別是隨著年齡結構的變化,和亞健康人群的增多,對保健食品的需求目益上升。wto的一項全球性調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亞健康人群占75%,保健食品正適合這一廣大人群的需要;醫療模式的轉變,提倡防御、保健、康復與藥物治療相結合,對疾病由治療為主轉變為以預防為主,也必將大大地促進保健食品產業的發展;“回歸自然”的熱潮,對以中藥、植物藥等天然原料生產的保健食品目益受到青睞;國家也采取措施在政策上支持和鼓勵保健食品的開發。

篇9

【關鍵詞】:社區老年人護理,心理保健護理,生命質量,護理效果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劇,老年人身心健康也逐漸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保證老年人晚年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使其晚年生活舒適、心情愉悅,這是臨床及相關工作人員所研究的重點,對老年人心理與身體衛生保健予以進一步加強,不但可以有效預防疾病與生理改變所造成的影響,而且還能夠幫助老年人更好的處理家庭與社會問題,使其心理健康水平與生存質量得到全面提高,最終實現健康長壽。本研究選取100名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體檢的老年人,將其平均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觀察組,對對照組老年人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對觀察組老年人實施心理保健護理,對兩組老年人護理效果進行觀察與對比,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100名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體檢的老年人,66名男性,34名女性,年齡為66-85歲,平均年齡為(71.6±4.1)歲,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時間,4-25年,平均時間為(12.0±2.4)年。將這些老年人平均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老年人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性不明顯,P>0.05,不存在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對照組老年人進行常規性護理措施,在常規性護理基礎上,對觀察組老年人實施心理保健護理,具體護理步驟為:

1.2.1.疾病知識宣教

指導老年人正確認識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與所發生的各種疾病,通過針對性與個體化方式,為老年人介紹疾病的相關基礎性知識,以此不斷增強老年人的保健能力與自我防護意識,確保老年人能夠從容面對疾病,而且在接待老年人時,一定要保持積極熱情的態度,使老年人能夠樹立正確、積極的生死觀,盡可能消除老年人的緊張與恐懼感,對其豁達、樂觀的心態進行培養,保證老年人心境安寧,以此達到老年人延長生命和使其生活質量得以提高的目的。

1.2.2.心理健康教育

在對老年人實施心理保健護理時,社區護理人員一定要多體貼與關心老年人,主動與老年人聯系與溝通,確保老年人與社會形成一種良好對接,并使其有效溝通得以保持,為老年人詳細介紹衰老客觀規律,讓老年人對人類身體變化有所了解,豐富老年人的老年生活,不斷增加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情趣,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多介紹年齡相仿老年人共同參與到集體活動中,使其彼此多溝通與交流,以此對老年人的人際交往能力進行培養,使老年人在社會活動參與過程中能夠領悟到生活的樂趣,逐漸消除其自身的孤獨感與憂慮感,

1.2.3.建立和諧的家庭關系

社區護理人員不僅要和老年人構建和諧、穩定的聯系,同時還必須加強老年人與其家庭成員之間的聯系,所以,必須對老年人家屬實施必要的老年人護理宣教,保證其家屬能夠給與老年人足夠的支持、關心與照料,營造一種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尤其是對失去伴侶或者伴發有疾病的老年人,一定要多給予其關懷與體貼,溫馨、輕松的家庭環境,對老年人身心健康極為有利。

1.2.4.飲食指導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老年人的消化系統也會隨之衰退,老年人胃內膜與胃部肌肉原有功能也會逐漸喪失,其大腸運動能力明顯下降,導致老年人經常會發生便秘、食欲不振以及腹脹等情況,這時,社區護理人員需要進一步加強對老年人飲食指導,為老年人講解合理膳食的意義與重要性,鼓勵老年人多食富含纖維的食物與水果,使老年人機體健康水平得到不斷提高。

1.2.5.加強綜合素質

社區護理人員必須不斷向老年人宣傳學習的必要性與重要性,讓老年人掌握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使其養成一種正確、健康的養生理念,除了鍛煉智力外,還必須提高老年人自我照顧能力,增強其保健效果,以保證老年人身心健康。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X2進行計數資料檢驗,以P

2.結果

對兩組老年人實施相應護理后,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老年人活動時間明顯比較長, 其差異性比較明顯,P

3 討論

我國社會中,老年群體逐漸占較高比重,由于社會環境的改變,使得老年人身體健康水平受到社會廣泛關注,針對老年人實際身體狀況,社區為其實施心理保健護理,對社區老年人護理具有重要價值,實施心理保健護理的社區護理人員,一定要掌握嫻熟的專業知識與護理技能,幫助老年人樹立積極、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不斷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與舒適度,進而使其身體素質得以改善[1]。本研究中,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老年人活動時間明顯比較長, 其差異性比較明顯,P

篇10

人口老齡化對社會服務提出新的要求,為此國家已經從政策上鼓勵老年產業發展,尤其是推進涉老服務業的社會化和標準化。在這樣的背景下,不論是從老年群體、及其所在的家庭,還是涉老產業,都需要大量的涉老職業技術人才。有人曾做過一個粗略的統計,全國每年需要的老年社會工作、老年管理、老年養生保健等方面中專以上的專業人才至少在1萬人以上(不包括大量的從事老年產品開發的專業人才)。總體上看來,涉老職業技術人才大致可以分成三類:一是涉老機構管理人員。比如養老院、養老服務中心等機構的管理人員,他們的管理理念、技能水平直接影響相關機構的服務質量;二是涉老技術工作人員。他們需要用自己所擁有的科學觀念、精湛技術、高超技能為老年人提供專業護理、心理溝通、精神慰藉等多方面的服務;三是志愿者隊伍。近年來,志愿者隊伍成為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往往以熱情為先導,以使命感為動力,就近對老年人提供臨時性的服務,但他們的工作往往具有臨時性。從目前的這些服務隊伍來看,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很多養老服務機構的管理者缺乏養老服務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識、基本經驗。而目前活躍在養老服務第一線的工作人員多為農民工,他們往往將養老服務理解為是簡單的生活照料,從觀念到技能方面都亟待提高。志愿者隊伍在為老年人提供服務之前往往沒有專業的技能準備。由此可見,要更好地服務老年人的需求,必須建設好一支高素質的職業技術隊伍。但是,我國目前涉老職業技術教育尚不能滿足

上述要求,不論是從專業建設、培養體系還是科學科研的水平都尚待提高。到目前為止,只有個別學校在嘗試進行涉老職業技術教育,但從職業技術教育的整體水平來看,此類教育尚不成熟。而在發達國家,同類工作起步較早,一些國家已經有體系完備、內容豐富的相關職業教育。早在1976年,美國開設老年學課程的學校就達1275所,其中27%是大學。1980年,美國社區學院中有三分之一至一半開設一門或數門老年學課程。一些發達國家涉老服務人員已占總人口的1%以上,這些人員一般需要經過培訓才能上崗。如日本,目前有324所大學設置了介護福祉專業,只有考取了介護員資格證書,才能上崗從事涉老產業工作。因此,基于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需求,積極進行職業教育的相關調整,既是建設和諧老齡社會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國社會整體幸福感的需要,更是國際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筆者認為,職業技術院校需要著重搞好涉老專業建設、完善涉老職業培訓機制、加強涉老課題的科學研究。

二、加強老年學類的職業教育專業建設

1.堅持實用性的專業建設理念與思路

老齡化社會需要大批經過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懂得現代老年養護技術、有較強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職業技術院校需要根據我國人口老齡化和老齡產業發展的需要,適時建立一系列老年學類的職業技術專業,諸如老年服務與管理、老年社會工作、老年體育運動與保健、老年營養與保健、老年休閑旅游等。在專業建設過程中,應該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校政結合、校企結合”的理念。在專業建設時應該堅持的整體思路為:職業技術院校和相關老年學院系要主動與各級老年學學會、養老服務協會等組織,以及民政局、福利院、社區服務中心加強聯合,建立與多個涉老行業組織和機構穩定的合作關系,為實施產學結合、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奠定堅實基礎。

2.制定可操作的專業方向培養目標

專業建設的理念和整體思路為老年學專業提供了宏觀的方法論,但是老年學類的專業是一個專業群,包括老年社會工作、老年服務與管理等具體專業。各專業建設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總體上說來,在培養目標上都應該達成培養具有敬老愛老美德、專業思想堅定、專業理念先進、專業技能扎實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但各具體=號業方向的特色應該鮮明,在具體專業建設過程中必須確定針對性強、實用價值大、可操作的專業目標。比如老年社會工作專業的建設,就應該培養具有助人自助的社會工作價值觀和綜合素質、現代化的服務意識與創業精神,不怕吃苦、樂于奉獻,能在各級社會福利機構、社區、社會組織等部門從事社會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就應該面向基層民政部門、社區、養老機構和老年社團組織第一線,培養具有助人自助社會工作價值觀和創業精神,不怕吃苦、樂于奉獻,能從事養老機構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專業技術服:務與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老年運動與保健方向的培養目標則應該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運動、養生、康復及管理、社工、護理、營銷的基本理論和技能,能勝任社區、大型企業、療養院、體育健身俱樂部(會所)、高檔養老機構、體育與健康產品企業、體育與衛生行政部門等涉及老年運動健身、養生保健領域的研究、指導、推廣、組織等工作的全面發展、創業發展、創新發展的一號多能型人才。

3.制定立體的課程體系

課程建設;黽專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環節。與專業體系相適應,應該建設一整套課程體系,應該讓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掌握老年社會學、老年政策與法規、老年心理學、老年護理學、老年教育學、老年生理等多方面的通用知識。還要結合各自具體專業建構具有專業特色的課程體系,比如老年社會工作專業則要掌握個案社會工作、小組社會工作、社區社會工作、老年社會工作實務、老年心理學、老年護理與保健、老年運動與保健、老年康復訓練、老年活動策劃與組織、涉老產業經營與管理、社會調查方法等課程的知識。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則要掌握老年護理與保健、老年運動與保健、老年中醫養生、老年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興趣活動設計、老年政策與法規、老年康復訓練、老年營養與膳食等學科的知識。老年運動與保健專業則應該掌握老年護理與保健、老年運動與保健、老年中醫養生、中國傳統民族體育養生法、老年興趣活動設計、老年康復評定、老年康復訓練、老年營養與膳食等課程知識。

三、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需求的涉老職業培訓體系

可以預見,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及其老年產業的發展,涉老學歷教育需求上升的同時,社會對林林總總的涉老在職培訓的需求將日趨旺盛。一方面是因為在信息社會和學習型社會,沒有任何一種職業教育能夠讓學生形成一勞永逸的知識與技能;另一方面,社會對老年學人才的定位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要求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工作者,不僅要掌握老年人護理的一般知識、技能,還要掌握老年行為學、老年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但是,當前和今后相當一部分的從業者在從事此項工作之前,不一定有較好的教育準備,這就要求他們必須接受補償教育,要求職業技術院校要提供多方面的培訓服務,為此,需要建立好三個體系:

1.建立和完善涉老培訓的層次體系涉老工作人員的種類是多樣的,因此職業技術教育機構必須建立立體的層次體系,服務于多種類型的要求。當前,應該建設好三個層次,一是基礎技能培訓。面對較早進入社會,基礎知識并不牢靠的群體,比如只有初中、小學文化程度的受眾,對他們的培訓側重技能技術的掌握;二是中等職業培訓。這類培訓的受眾為知識程度較高的群體,他們需要掌握系統的職業技能,這類培i~ilN既要重視技術也要重視知識體系;三是涉老產業管理人員的培訓。涉老產業管理人員需要掌握的是老年學的原理性知識、涉老工作人員專業發展的規律、涉老產業發展及其運行規律等方面的知識,這類培i#II~U不應該是技術型的培訓,而是層次較高的綜合型培訓。

2.建立和完善涉老培訓的模塊體系培訓模塊是針對涉老產業、行業、機構設計的成型的培訓目標與內容的整合。比如針對養老公益事業設計的模塊,其目標應該是提高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促使其更加符合標準與規范。為此,需要開設的課程應該包括人際溝通、營養與飲食保健、老年運動保健、老年健康照護、老年心理護理、養老需求評估、康復評定與康復治療技術、老年常見疾病康復等內容。針對福利協會設計的模塊,其目標應該是針對老年福利協會下屬養老機構管理人才缺乏而設置,所開課程應該包括老年社會工作、護理人際溝通、老年運動保健、養老機構管理實務、養老機構信息化管理、老年政策與法規、社會管理學、老年活動策劃等內容。隨著國際化程度的提高,涉外養老將成為一種新興事物,為此還可以設計涉外養老模塊,主要是針對有外國人的家庭,有外國人消費的行業組織、機構設計的,所開課程除了養老照護課程之外,還應該新增英語口語、專業英語、老年心理護理、護理多元文化、涉外崗前培訓、世界文化及風俗等。當然類似模塊還很多,職業培訓單位可以隨時根據社會需求進行設計、完善和創新。’

3.建立和完善涉老培訓的師資隊伍體系完備的師資隊伍體系應該包括三個組成部分:一是職業技術院校優秀的教師。這一部分培訓師資需要職業技術院校盡快打造,并針對培訓群體盡快形成自己的培訓方法,特別是要分析校內學生教學與社會人群教學在方法上的差異;二是來自各高校和研究部門的相關研究人員。這一部分研究人員的優勢是他們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能夠從思維和方法上啟發受眾,并為帶著問題來參加培訓的受眾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論指導;三是來自一線具有豐富經驗的實踐型專家。“讓實踐者走上前臺”是目前培訓的特色,一線實踐型專家的最大優勢是實踐經驗豐富,所掌握的案例豐富,他們能夠加強培訓的情境性和現實感。這三類培訓師資各具優勢,職業技術院校應該認真分析區域內的資源,盡快建立起培訓師資資源庫。

四、加強并促進涉老職業教育研究

1.通過多種形式激勵教師進行涉老科研首先,各職業院校應該高度重視涉老職業教育的研究工作,每年拿出一部分經費作為涉老職業教育的專項研究經費,鼓勵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申報校級層面的科研課題,這樣既能激勵年輕教師的科研熱情,又能夠達到發現好課題、好苗子,為申報更高級別涉老研究課題做準備的目的;其次,應該制定和完善系列“課題管理辦法”、“科研經費管理辦法”和“科研獎勵辦法”。對于公開發表涉老研究的論文、專著及縱向課題立項予以獎勵,特別是應該建立學校層面的科研配套政策。目前,很多高校都建立有類似配套措施,比如對縱向國家級和部級課題實施一比一配套,對于結題鑒定為優的還有獎勵;對于涉老橫向課題可以通過減少管理費的形式予以鼓勵。這些科研投入必然會激發教師參與涉老科研課題的積極性,所產生的社會效益也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