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綜合癥的癥狀范文
時間:2023-10-20 17:32: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呼吸道綜合癥的癥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四川省寧南縣畜牧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615400;2.云南省曲靖市種豬場655000)
雞呼吸道綜合癥是一種多因素引起的以呼吸道癥狀為主的疾病,是病原體、環境與雞體抵抗力降低相互作用的結果。由于當前養禽業的迅猛發展,環境污染、藥物不規范使用以及禽類產品快速流通等,導致雞呼吸道綜合癥在養雞生產中較為普遍發生,并且呈現病性錯綜復雜,預防和治療難度越來越大。究其病因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查找,并依據病變特征以及通過實驗方法,綜合考慮,做出正確的診療方案。?
1細菌引起雞呼吸道疾病?
1.1致病型大腸桿菌病?
致病型大腸桿菌本身的血清較多型,在養雞生產中較為常見,多引起雞的腹膜炎、輸卵管炎、臍炎、滑膜炎、氣囊炎、肉芽腫、眼炎等多種疾病,對養雞業危害較大。雞只的呼吸道在受其他病原感染時,因呼吸道黏膜受到損傷,容易引發氣囊炎,如果大腸桿菌侵入雞體,病雞會出現與呼吸道癥狀為特征的大腸桿菌病例,因為大腸桿菌容易通過血液循環或呼吸道侵入氣囊而引起急性炎癥,病雞主要表現為咳嗽,呼吸困難。在臨床病例中,易出現因支原體、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傳染性鼻氣管炎、新城疫、禽流感等感染,繼發大腸桿菌感染,而引起嚴重的呼吸道癥狀。通常這些混合感染的病例在臨床上很難區別,必須借助實驗室檢驗才能確診。?
1.2沙門氏桿菌病?
雞沙門氏桿菌在育雛階段的臨床癥狀比較明顯,雛雞以排白色糊狀糞便為特征,稱之為雞白痢。雛雞一旦發病,死亡率較高。凡患白痢的雛雞,絕大多數具有呼吸道癥狀,表現為羽毛蓬松,雙翅張開,雙眼緊閉,后腹呈現一收一縮的呼吸急促癥狀,少數有咳嗽聲,雞只排白色糊狀糞便,部分雞只因糞門堵塞而用力排便,發出聲音,后期雞只出現脫水死亡現象。發病日齡通常集中在3~15d,死亡高峰出現在7d左右。?
1.3傳染性鼻炎?
雞傳染性鼻炎是由副雞嗜血桿菌引起雞的一種急性呼吸道疾病。育成雞群和產蛋雞群較易發生,可引起雞只死淘數增加和產蛋量顯著減少。該病在治療中,容易出現反復發作,對藥物易出現抗藥性。病雞初期鼻孔流出水樣分泌物,繼而轉為漿液黏性分泌物。雞只有時甩頭、打噴嚏、眼結膜發炎、眼瞼腫脹,有的流淚,一側或兩側顏面腫脹,部分病雞可見下頜部或肉髯水腫。雞只生長發育不良,發病后期有個別雞只因瘦弱而死亡。?
1.4敗血性支原體病?
雞敗血性支原體病感染可引起以呼吸道癥狀為主的慢性呼吸道病,其特征為咳嗽、流鼻液,呼吸道啰音和張口呼吸。該病發展緩慢,病程較長。成年雞多為隱性感染,可在雞群中長期存在,一旦應激即可發生蔓延。本病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是危害養雞業的主要傳染病之一。?
1.5曲霉菌病?
該病的主要病原為煙曲霉菌,多見于雛雞,感染后病程較長,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療效較差。發病雞呼吸困難,伸頸張口,細聽可聞氣管啰音,有時可發生曲霉菌性眼炎,眼瞼腫大、凸出,下眼瞼有干酪樣物,嚴重時可失明。?
1.6禽衣原體病?
本病病原體為鸚鵡衣原體,是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疾『螅‰u呼吸困難,表現單側或雙側性結膜炎,眼瞼腫脹和鼻炎,眼、鼻有漿液性膿性分泌物,發病率10%~80%,死亡率可高達30%。?
2病毒引起雞呼吸道疾病?
2.1新城疫?
雞新城疫以下痢、呼吸困難和神經癥狀為其特征,尤其是發生急性型新城疫時。病雞分泌大量黏液自口鼻流出,黏液有時懸掛于喙端,表現甩頭,嗉囊內充滿液體,倒提病雞,從口中流出大量黏液。病雞喉部發出濕啰音。發病后期,雞呼吸極度困難,冠髯變為青紫色,死后尤為明顯,冠髯邊緣呈紫黑色。?
2.2傳染性支氣管炎?
該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雞的呼吸道及其分泌物中,雞群發病后突然出現呼吸道癥狀,并迅速涉及全群。病雞精神沉郁,羽毛蓬松,畏寒、喘息、咳嗽、噴嚏,有氣管啰音,鼻孔中流出分泌物。本病多呈腎型病變,剖檢可見腎腫大、蒼白,整個腎呈檳榔狀色斑,故稱為花斑腎。?
2.3傳染性喉氣管炎?
傳染性喉氣管炎是由A型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雞只發病突然、傳播速度較快。病雞主要表現呼吸困難,伸頸,張口呼吸,低頭縮頸吸氣,咳嗽、甩頭,甩出帶血的黏液。病雞特征性癥狀為流鼻液和呼吸時發出濕性啰音,隨后出現咳嗽、喘氣,最后由于出血塊阻塞喉頭引起窒息死亡。?
2.4雞痘?
雞痘是由雞痘病毒引起的一種緩慢擴散、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在集約化、規?;透呙芏蕊曫B的情況下易造成流行。病雞臨床表現為皮膚型、黏膜型及混合型。當發生黏膜感染時,雞口腔、喉頭及氣管黏膜出現潰瘍性黃白色病灶,伴有嚴重的呼吸道癥狀,不少病禽都是因為呼吸道假膜增厚而引起采食和呼吸困難,引起增重緩慢,雞體消瘦。產蛋雞感染后,產蛋量下降,如果并發其他疾病,或營養不好,衛生條件差,可以引起較大的死亡。幼齡雛雞病情嚴重,更易死亡。?
2.5禽流感?
病初雞即表現明顯的呼吸道癥狀,出現咳嗽、打噴嚏、下痢、精神萎頓,產蛋雞產蛋量下降或停止。特別是溫和型禽流感,呼吸道癥狀拖延的時間較長,而且藥物治療效果甚微。?
3寄生蟲引起的雞呼吸道疾病?
3.1隱孢子蟲病?
隱孢子蟲病是由隱孢子蟲寄生于雞呼吸道黏膜上皮微絨毛區,感染后雞呼吸道出現啰音、咳嗽、打噴嚏,漸而氣喘。剖檢病雞,該病早期可見氣囊增厚并含泡沫狀的光亮白色或灰白色的液體,后期有白色干酪樣滲出物和實變病灶。?
3.2住白細胞原蟲病?
本病為雞的血液寄生蟲病,主要危害3~6月齡的雞,雞年齡越小發病越急。一般在病程中后期,病雞出現呼吸障礙,常因咯血、呼吸困難而死亡,有的病死雞口流鮮血。?
3.3氣管吸蟲病?
本病由環腸科吸蟲引起,病雞以咳嗽為特征。氣管吸蟲多寄生于雞的氣管、支氣管、鼻腔、氣囊及體腔。病雞主要癥狀為咳嗽、氣喘、呼吸困難、張口伸頸呼吸,呼吸時發出聲音,最后窒息而死。?
4中毒引起呼吸道癥狀的疾病?
4.1一氧化碳中毒?
冬季采用煤碳加溫的育雛方式,容易造成煙道阻塞,室內一氧化碳濃度超標,雛雞長時間過量吸入一氧化碳而造成中毒。輕度中毒時,雛雞精神呆滯,食欲減少,流淚、咳嗽。嚴重中毒時,雞只騷動不安,隨之出現呼吸困難,運動失調,呆立、昏迷、嗜睡,頭頸后伸,肌肉痙攣或驚厥,最后窒息死亡。?
4.2氨氣中毒?
禽舍內的糞便、墊料和飼料等含氮有機物都會分解產生氨氣。雞舍內如不及時清理,如果通風不暢,空氣中氨氣濃度升高引起雞只中毒,易出現雞只口流唾液泡沫,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舍內在靜止時可聽到病雞喘氣聲,并有明顯的呼吸困難動作。?
5其他因素?
因雞呼吸道的機械損傷、中暑、非傳染性致病因子侵入呼吸道等,均會導致雞出現呼吸道癥狀,在生產實際中這些因素所引起的呼吸道障礙并不少見,這就要求養殖戶在診斷雞呼吸道病時要認真細致,追根尋源,方能得出準確的結論。?
6診療方案?
為控制和治療雞呼吸道病,首先應該弄清病因,結合剖檢、實驗室病理分析,才能對癥選擇有效的治療和預防方案。呼吸道綜合癥是以病毒、細菌、支原體、免疫抑制性病原和不利環境因素等多種原因引起并發或混合感染的結果。雞場除了要按當地疫病發病特征制定免疫程序并嚴格實施外,還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雞呼吸道病的發生,支原體、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常常是潛在的感染源。其主要原因是部分養雞場衛生條件較差,種雞本身可能攜帶有這三種病原,導致出殼的雛雞部分帶菌,在不利的因素影響之下,引發呼吸道疾病,導致全群感染和傳播。一個雞場在有霉型支原體、沙門氏菌感染的情況下,新城疫和傳染性支氣管炎、大腸桿菌等病原發生協同作用會更加明顯。因此常出現幾種病原混合感染,病原間相互作用,導致呼吸道病的發生和流行。?
免疫抑制性病原引發呼吸道病,常見免疫抑制病有雞傳染性法氏囊病、雞白血病、雞網狀內皮增殖癥、雞傳染性貧血、雞馬立克氏病、副枯病毒四型等。免疫抑制病病原感染后,機體免疫應答能力降低或無應答反應,將影響某些疫苗接種的免疫效果或使此類疫苗不能產生相應的免疫反應,導致免疫失敗,這種情況在雞場里常有發生,如不通過抗體監測,很難發現問題。?
7預防措施?
注重雛雞的品質。在進雛時,禁止引進沙門氏菌陽性以及支原體陰性或陽性率很低的種雞場生產的雛雞。嚴禁引入帶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雛雞,從源頭上杜絕或防止雛雞發生呼吸道綜合癥。?
進雛前做好育雛舍環境的清掃、清洗和消毒工作。育雛室要徹底清洗,并用不同的消毒藥水消毒2~3次,并注重空氣消毒。?
提供適宜的溫、濕度及良好的通風對雞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在滿足舍內溫度的同時,要盡量降低舍內氨氣濃度,管理好飲水器,防止漏水。夏季注重防暑降溫,冬季注重防寒保暖。?
盡量減少、消除引起呼吸道病的誘發因素,如氣候突變、過冷過熱、雞群密度過大、營養不良、不正確的免疫方法及通風不良等都會誘發或加重呼吸道疾病??刂坪铆h境因素是防止呼吸道病綜合癥發生最直接的措施。
?
很多呼吸道綜合癥往往是由新城疫病毒、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與大腸桿菌、霉型支原體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必須做好病毒性傳染病的免疫預防。雛雞的第一次預防免疫最好選擇能突破母源抗體干擾的新城疫、支氣管炎二聯疫苗以及采用母源抗體對疫苗免疫干擾較小的免疫途徑,并考慮雛雞超前免疫,這樣可在雛雞的呼吸道和消化道上形成早期的局部免疫力,形成免疫屏障,防止雛雞較早感染新城疫和傳染性支氣管炎。?
選擇敏感性較高的抗菌藥物控制霉型支原體和大腸桿菌的繼發感染。在運輸、免疫、氣候突變等情況下,可考慮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優質的維生素,減輕應激反應。?
8綜合防治?
由于本病的發生有明顯的誘因,因此預防工作顯得猶為重要。在預防工作中,首先要對各種病毒性疾病做好預防接種工作。其次是加強飼養管理,精心管好雞群,夏天做好防暑降溫,冬天做好防寒保暖。一年四季都要做好雞舍的通風工作,給雞創造一個較好的生存條件。?
篇2
關鍵詞豬呼吸道疾病綜合癥;病因;臨床癥狀;綜合防治
近年來,復雜的豬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和流行日益嚴重,造成的經濟損失很大。按目前疾病發展的形勢估計,呼吸道疾病仍是影響養豬生產的主要疾病之一?,F就該病的病因和防治總結如下。
1豬呼吸道疾病綜合癥的病因
豬呼吸道疾病綜合癥(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是一種多因素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總稱,是由病毒、細菌、環境應激和豬體免疫力低下相互作用造成的[1]。PRDC涉及幾種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原體,包括原發性感染疾病和繼發性感染疾病。
1.1原發性感染疾病
包括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病毒(PRRSV)、豬偽狂犬病病毒(PRV)、豬流感病毒(SIV)、豬呼吸道冠狀病毒(PRCV)所致的病毒性疾病和細菌性疾病,如豬氣喘病、傳染性胸膜肺炎和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等。
1.2繼發性感染疾病
繼發感染疾病包括豬肺疫、豬鏈球菌病、豬副傷寒、豬副嗜血桿菌病等。在一個豬場中,如果發生和流行上述原發性感染疾病,同時又合并發生或繼發感染,即可加重發病豬群的臨床癥狀,造成極高的死亡率[2]。除此而外,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如:豬群密度過大,不同日齡豬的混群飼養,不良的飼養方式,不同季節溫度的巨變和豬舍溫度變化過大,豬群因營養和疾病造成免疫力和抵抗力低下等,都可引起豬場或豬群PRDC的暴發和流行。
2臨床癥狀和病變
該病多暴發于6~10周齡保育豬和13~20周齡的生長育成豬,通常稱18周齡墻,發病率25%~60%,發病豬的死亡率為20%~90%,豬齡越小死亡率越高。病豬表現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無食欲,眼睛分泌物增多,出現結膜炎癥狀[3]。急性發病體溫升高,可發生突然死亡。大部分豬由急性變為慢性或在保育舍形成地方性流行,病豬生長緩慢,消瘦,死亡率、僵豬比例升高。哺乳仔豬以呼吸困難和神經癥狀為主,死亡率較高。如飼養管理條件較差,豬群密度過大或出現混合感染,發病率和臨床表現更為嚴重。病豬在藥物的輔助下逐漸康復,死亡率較低。
所有病豬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肺炎。6~10周齡的保育豬剖檢可見彌漫性間質性肺炎以及淋巴結的廣泛腫大,肺出血、硬變和花斑樣病變,個別肺有化膿灶,病豬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有些病豬有廣泛多發性漿膜炎(胸腔、腹腔很多纖維蛋白滲出,并造成粘連),有些肺部病變與豬支原體肺炎相類似,除肺部出現病變外,小部分病豬可見肝腫大出血,淋巴結、腎、膀胱、喉頭有出血點,部分豬出現末端紫色。1~3周發病的哺乳仔豬剖檢可見心、肝、肺有出血性病變。
在我國豬群中,與PRDC相關的疾病主要有豬藍耳病、豬氣喘病、豬偽狂犬病、豬流感、豬傳染性胸膜肺炎和豬萎縮性鼻炎。如果在豬場存在這些疾病,經常會繼發豬肺疫、豬副傷寒、豬附紅細胞體病。在所有原發性病原中,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PRRSV)和豬肺炎支原體(M. Hyopneumoniae)是與PRDC相關的最常見的病原體,可以改變呼吸道免疫系統對它們以及其他病原體的反應能力,降低豬只的黏膜免疫抵抗力,從而增加豬群對其他與PRDC相關的許多病原體的易感性。
3防治對策
3.1建立以衛生消毒工作為核心的豬場生物安全體系
將衛生消毒(消毒用復合醛或復合碘)工作貫穿于養豬生產的各個環節,嚴格控制飼料原料的質量,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飼料必須廢棄[4]。研究表明,肽制品可提高動物機體的免疫能力和生產性能,增強抗病能力和抗應激能力。可在飼料內添加0.2%生物活性肽,能有效地克服仔豬斷奶應激,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通過生物安全體系的建立,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病原體的傳入和豬場內病原體的傳播,減少豬場呼吸道疾病發生的機率。
3.2嚴格采取“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
建立嚴格的飼養管理制度,避免將不同日齡的豬混養在一起,盡量減少豬群轉欄和混群的次數。做好產房和保育舍的保溫、通風工作,降低豬群的飼養密度。哺乳仔豬可采取早期隔離斷奶和用藥進行控制,可使用長效土霉素,在仔豬出生后3、7、21日齡分別注射0.5 mL,對預防呼吸道疾病和附紅細胞體病的發生有一定的效果。
3.3疫苗注射
做好豬瘟、豬偽狂犬病、豬氣喘病、豬傳染性胸膜肺炎、萎縮性鼻炎等疾病的疫苗免疫接種工作。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陽性豬場切忌不要使用活疫苗。因豬肺炎支原體是重要病原,可在仔豬1、3周齡時各注射支原體滅活疫苗2 mL,以提高豬群免疫力。采本場(在暴發該病時不發病)健康老母豬或健康商品豬血清,在仔豬斷奶前1周腹腔注射3~5 mL/頭有一定效果。
3.4藥物的使用
應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在發生PRDC的豬場,藥物治療的效果常常不是很好,因此建議使用藥物預防,可采用母豬和仔豬飼料添加藥物的方式。斷奶仔豬可用支原凈(50mg/kg)+金霉素或土霉素(300 mg/kg),連續使用1個月,母豬產前1周和產后1周使用支原凈(100 mg/kg)+金霉素(400 mg/kg)。如果育肥豬存在PRDC,可在13、17周齡使用1周,對PRDC有很好的預防效果。但應避免使用產生鹽酸克倫特羅假陽性的藥品,如含氨茶堿的豬喘平等。
3.5豬只淘汰
及時淘汰治療效果不佳的病豬和僵豬,以防止疫病傳播。
3.6做好驅蟲工作
蛔蟲和鞭蟲等寄生蟲可損害豬體免疫系統,使其抵抗力下降,蛔幼蟲經肺移行和肺絲蟲都會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病癥。因此,在仔豬斷奶轉入保育舍1周后,可飼喂拌有2 mg/kg有效成分的伊維菌素粉劑的飼料連喂1周,間隔7~10 d再喂1次。
4參考文獻
[1] 陳桂香,郭其禎,銀梅,等.豬呼吸道疾病(PRDC)的綜合防治[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24):6516,6518.
[2] 厲麗華,葉碎燕.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防治[J].中國動物檢疫,2006,23(8):38.
篇3
【摘要】 阻塞性呼吸睡眠暫停綜合癥是發病率較高且有一定潛在的危害的一種睡眠疾患,指呼吸道病變引起成人7小時的夜間睡眠時間內至少30次呼吸暫停,每次呼吸暫停時間至少10秒以上,或每小時呼吸暫停平均次數大于5次。阻塞性呼吸暫停不僅影響患者的休息、生活、工作,嚴重者可并發高血壓、心律失常、智力低下等人體多系統的病理改變。[1]本文主要分析了阻塞性呼吸睡眠暫停綜合癥的術前護理、術后護理。
【關鍵詞】阻塞性呼吸睡眠暫停綜合癥 術前護理術后護理
阻塞性呼吸睡眠暫停綜合癥的發病率在西方報道為2%~5%,患者主要癥狀是白天嗜睡,乏力,工作效率下降,睡眠時間增多,睡眠時間歇性打鼾及憋氣現象??砂l生在任何年齡,但以中年肥胖男性發病率最高。
1阻塞性呼吸睡眠暫停綜合癥的術前護理
1·1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術前夜間睡眠鼾聲大,睡眠狀態的紊亂導致白天嗜睡,工作效率低,擔心術后治療效果與并發癥;并且害怕術后疼痛,往往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焦慮、緊張、恐懼心理,。我們針對患者不同的認知評價,進行心理干預,解除心理障礙,消除心理負擔。[2]可以向患者介紹手術名稱、麻醉方式、術前準備的目的及內容、術前用藥的作用、術后出現的不適及需要的醫療處置,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準備,解除顧慮,促進患者術后的康復。
1·2術前準備
1·2·1術前常規檢查項目血尿化驗檢查、心電圖、胸部X線
1·2·2呼吸道準備保暖,預防感冒,必要時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1·2·3胃腸道的準備 術前禁食6~8小時
1·2·4其它保持環境安靜,保證有效睡眠時間。同時密切觀察入睡后呼吸、神志變化及時處理。保持口腔清潔,術前3天早晚刷牙,術前1天用口泰夜漱口,遵醫囑霧化吸入。男性患者剃胡須。詢問藥物過敏史,遵醫囑做藥物過敏試驗。床邊備好氧氣、吸痰器、心電監護儀及必要的搶救藥品。建議患者術前晚排便,以免術后排便時屏氣引起術區出血。
1·3手術日晨護理監測生命體征,如有異常,應及時通知醫生處理。囑患者取下假牙、眼鏡、角膜接觸鏡,將首飾及貴重物品交予家屬妥善保管。手術前遵醫囑給予術前針,并將病例、術中用藥等帶入手術室。
2術后護理
2·1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窒息。麻醉未完全清醒前去枕平臥位,清醒后采取半臥位。向患者及家屬說明術后24小時少說話,12小時內不漱口,術后2天唾液中帶血絲屬于正?,F象,鼓勵患者輕輕吐出血液或痰液勿咽下,以便觀察傷口出血情況。如出血較多,立即匯報醫生。指導避免用力咳嗽,可以張口深呼吸,下牙咬上唇或用舌尖頂上顎以控制。次日遵醫囑給予霧化吸入,每天2次。保持口腔清潔。重點觀察患者面色、呼吸、脈搏、血氧飽和度。術后前3d給予低流量持續鼻塞氧氣吸入,2L/min,提高動脈血氧飽和度。
2·2疼痛護理由于患者術后傷口創面較大,咽部疼痛感明顯,術后6小時可遵醫囑給予鎮痛藥,冰袋冷敷頸前部止痛,冰袋勿太重,否則頸部有窒息感,增加不適。
2·3飲食指導 全麻術后6小時如無明顯出血,可進少量冷流質,少量多餐,1周進半流質,2周進軟食,禁食帶骨刺、棱角、堅硬食物,以免劃傷創口,引起出血感染。
2·4注意觀察有無鼻堵癥狀,遵醫囑給予氯麻水或地麻水點鼻,每日3~4次,每次2~3滴。
2·5健康指導肥胖是阻塞性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的一個重要危險的因素,須指導患者術后進食低脂、低膽固醇、富含纖維素飲食,不食甜食、含脂肪高的食物,囑病人禁煙禁酒,增加活動量。3個月后復查睡眠監測,檢查手術效果。注意睡眠,最好取側臥位。高血壓患者積極治療原發病,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禁服引起嗜睡的藥物等,定期復查。
參考文獻
篇4
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為支原體及細菌;它是由病毒、細菌、低溫、高濕、空氣不流通、吸入異物、致敏性花粉等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疾病綜合癥,體現在咳嗽、氣喘、死亡率高、治療成本增加、飼料轉化效率低等。
一、發病原因
春季引起豬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很多,主要由以下幾種:豬繁殖與呼吸系統綜合癥病毒、豬流感病毒、豬肺炎支原體、豬圓環病毒、偽狂犬病毒、豬巨大細胞病毒、豬呼吸道冠狀病毒和支氣管敗血性波氏桿菌等多種病毒和細菌引起。
繼發病原:主要有豬鏈球菌屬2型、副豬嗜血桿菌病、豬肺疫、放線桿菌胸膜肺炎、豬附紅細胞體、蛔蟲等,是導致病豬死亡嚴重的主要原因。
而豬肺炎支原體是本病的導火線,它的存在使豬繁殖與呼吸系統綜合癥等病毒以及放線性桿菌等細菌的侵襲感染更加容易。
同時PRDC的發病率和豬群的飼養管理條件密切相關,這些因素包括:飼養密度過高、通風不良、溫差大、濕度高、頻繁轉群、混群,日齡相差太大的豬只混群飼養、斷奶日齡不一致、沒有采用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等。
二、發病癥狀
1、發熱: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如果是鏈球菌病、豬以肺疫、副嗜血桿菌病、豬流感等引起的,體溫通常在40.8-42℃之間,而慢性萎縮性鼻炎、單純的喘氣病和肺蟲病通常表現為低燒。
2、呼吸困難:病豬通常表現呼吸困難、咳嗽、喜伏臥、腹式呼吸、氣喘急促、有的表現喘氣或不規則呼吸。
3、皮膚發紺:患病豬通常皮膚發紅、腹部皮下、耳邊緣發紺和四肢末梢發紫、發黑、壞死等變化。
4、食欲降低,生長發育受阻:病豬表現為消瘦、蒼白、黃疸、被毛粗亂。
5、急性肺炎:如果是由病毒或細菌引起的,體溫通常在40℃以上,精神、食欲不振。呼吸困難,缺氧發紺、眼鼻有粘性分泌物;犬坐式呼吸、皮膚發紫、嘔吐、糞便干硬等癥狀。
6、頑固咳喘:由豬喘氣病病原引起的病豬會引起長期、慢性、頑固性咳嗽、氣喘、呼吸困難、腹式呼吸、消瘦等癥狀。
7、母豬繁殖功能障礙:本癥狀主要由高致病性藍耳病毒和圓環病毒及細小病毒引起混合感染。主要表現為母豬流產、早死、死產胎等癥狀。
本病多發生6-10周齡保育豬和13-20周齡的生長育成豬。發病豬死亡率為55%左右,豬齡越小死亡率越高。病豬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無食欲,出現嚴重的腹式呼吸,氣喘急促,呼吸困難,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出現結膜炎癥狀。急性發病的豬體溫升高,可發生突然死亡。大部分豬由急性變為慢性或在保育舍形成地方性流行,病豬生長緩慢或停滯,消瘦,死亡率、僵豬比例升高。
哺乳仔豬以呼吸困難和神經癥狀為主,死亡率較高;生長肥育豬經常發生在13-20周齡,生長育成豬表現為發熱、隨之出現咳嗽、采食量下降、呼吸負擔加重或呼吸困難,如飼養管理條件較差,豬群密度過大或出現混合感染,發病率和臨床表現更為嚴重。
三、剖檢變化
1-3周發病的哺乳仔豬剖檢可見心、肝、肺有出血性病變。6-10周齡的保育豬剖檢可見彌漫性間質性肺炎以及淋巴結的廣泛腫大,肺出血、硬變和花斑樣病變,個別肺有化膿灶,病豬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有些病豬有廣泛性多發性漿膜炎,有些肺部病變與豬支原體肺炎相類似,除肺部出現病變外,小部分病豬可見肝腫大出血、淋巴結、腎、膀胱、喉頭有出血點,部分豬出現末端紫色。所有病豬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肺炎。
四、綜合防治
1、做好各類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在母豬分娩前按計劃完成豬偽狂犬(HB_98>、傳染性胃腸炎、豬瘟、大腸桿菌等疫苗的注射工作,使母豬處于較高的免疫狀態,為初生仔豬通過母源抗體形成天然被動免疫打下良好基礎。給仔豬接種豬喘氣病疫苗,可在仔豬1周齡和3周齡時各注射支原體滅活疫苗2ml,以提高豬群免疫力。
2、做好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將衛生消毒工作落實到豬場管理的每個環節,以最大程度地控制病原因的傳入和傳播。
3、提供豬群不同時期各個階段的營養需要,保持豬群合理、均衡的營養水平。時常檢查或檢測飼料原料質量,對霉菌毒素污染嚴重的原料必須廢棄,避免因小失大,對于受污染較輕的原料,可在飼料中添加霉菌毒素處理劑或防霉劑,確保免疫系統的正常運轉。
4、調整飼養密度。豬呼吸道病的發病率與飼養密度密切相關,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可以有效地控制豬呼吸道病,提高豬群的生長速度與飼料利用率,比只用藥物預防更為有效。
5、盡量減少豬群轉欄和混群的次數,轉欄和混群的次數越多,呼吸道病的發病率越高。盡量減少各種應激因素,使豬群生活在一個舒適、安靜、干燥、衛生、潔凈的環境。
6、藥物防治:該病重在預防,豬群發病后,治療效果一般不理想,有條件的豬場應定期進行抗生素藥敏試驗,篩選出敏感藥物對豬肺炎支原體和其它細菌感染進行預防和治療。
6.1母豬圍產期(包括懷孕、哺乳和保育期):可在母豬分娩前、后各1周的母豬料中、仔豬斷奶前、后各1周的仔豬料中添加抗菌素,在飼料中按每噸飼料添加泰樂菌素400g或替米考星100g,對預防各類細菌性疾病和支原體有明顯效果。
篇5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6-179-02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是指在睡眠期間每次呼吸暫停時限超過10s,每晚7h呼吸暫停次數超過30次或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T)≥5次h,是發病率高并有一定潛在危險性的疾患,臨床上以睡眠時打鼾、憋氣,白天嗜睡、乏力伴隨全身多系統損傷的一種綜合征。
1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的危害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對人類健康影響極大,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1、對心血管系統有損害,是繼發性高血壓的重要病因,易引發冠心病、心衰,導致夜間猝死;2、對呼吸系統的損害,會引起呼吸衰竭或夜間哮喘; 3、對腦血管和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會引起腦中風、癡呆癥、神經精神異常,誘發癲癇等; 4、對內分泌和的影響,會引發糖尿病、肢端肥大癥、障礙、甲狀腺功能減退和生長激素分泌減少;5、對腎臟、血液系統和消化系統也有一定的影響,使工作質量和生活品質下降。
編輯本段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的日常保健
專家提醒: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患者要“管住嘴、邁開腿”,即減肥、戒煙酒、多運動。制定飲食干預方案,合理控制每日熱量的攝入,男性患者的總熱量控制在1200-1500千卡/d,女性患者的總熱量控制在1000-1200千卡/d,總脂肪應不超過總熱量的30%,蛋白質攝入占總熱量的15%-20%,其余為碳水化合物,但需限制甜食,重點控制晚餐,少喝果汁和碳酸飲料,減少應酬和夜宵;睡前3小時內不碰煙酒;多進行有氧運動,如快步走、慢跑、散步、騎自行車等,每天累積不少于60分鐘。 另外,睡眠呼吸暫?;颊咭归g應保持右側臥位,可避免或減少打鼾、憋氣,以免呼吸暫停。為避免仰臥,可采用睡眠球技術,就是在患者睡衣的背部縫上裝有乒乓球或網球的口袋,強迫患者保持側臥位。睡眠時應穿硬領衣服睡覺,避免枕高枕,臥室溫度不要太高,被褥不要太厚。保持鼻腔通暢,可按摩迎香穴,或睡前可應用減充血劑,如達芬霖噴劑、麻黃素液滴鼻,但要不能長期使用。養成經鼻呼吸習慣,可用氣功中的三調法克服睡眠時張口呼吸,即睡覺時閉口,舌平伸,以舌尖輕舐上牙齦,防止舌下縮后墜。一般堅持1個月即可養成習慣。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病房安排
最好能安排本病患者住單人病房,以免鼾聲影響其他患者睡眠及休息。
2.1.2 對呼吸循環系統的監測
患者在夜間睡眠中頻繁地發生呼吸暫停,有發生猝死的可能,時間多發生在凌晨4~8時,如果患者憋氣時間長,應將其推醒。因嚴重的低氧血癥導致心律失常,故應觀察患者心率、心律及脈搏的變化,在午夜至清晨這段時間患者易發生心律失常。合并高血壓患者睡前和清晨要測量血壓。
2.1.3 飲食護理
肥胖是最主要的因素,60%~80%患者有肥胖癥。制定減肥計劃和飲食,適當增加體力活動和減少攝入量。忌飲酒,酒精可使肌肉松弛和肌張力降低,從而使睡眠呼吸暫停加重。
2.1.4 體力
建議病人采用側臥位,睡眠不足可使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窒息發作次數增多,平臥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時由于重力作用,軟腭及舌根易阻塞氣道。
2.1.5 采用舌保護器
睡前將保護器置于口中,使舌保持輕度前置位。增加咽腔前后徑距離,減輕上呼吸道阻塞癥狀。
2.1.6 健康教育
對患者進行有關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醫療常識教育,并對其進行心理護理,使其消除對手術治療的緊張和恐懼心理。
2.2 術后護理
2.2.1 潛在窒息
因懸雍垂腭咽成形術后切口局部水腫及鎮靜鎮痛藥等上呼吸道肌肉功能抑制而致呼吸道塌陷,分泌物滯留等因素,使本病已存在上呼吸道狹小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突然窒息,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護士密切觀察面色、氧飽和度的變化,術后認真傾聽病人主訴,有無心前區不適,咽喉部阻塞感,護士及時報告醫生。手術局部水腫顯著即給氧、消腫等急救。
2.2.2 飲食
術后咽痛明顯、吞咽困難者應在術后三天內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2.2.3 床旁備吸引器,囑患者及時將咽部分泌物或血液吐至口邊吸除。
2.2.4 密切觀察術后出血情況,對高血壓患者注意控制血壓,并采取適當的止血措施。
2.2.5 少數患者術后數日內暫時性軟腭功能障礙,進食過程中發生食物至鼻腔嗆出,此時應囑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進食,并消除進食時的緊張情緒。
2.2.6 保持口腔衛生,經常用生理鹽水或含漱液淑口。
2.3 咽喉部水腫與疼痛護理
UPPP術是通過切除扁桃體、部分軟腭、腭舌弓、腭咽弓并行懸雍垂成形來擴大咽腔。術后咽壁局部組織水腫明顯,咽痛劇烈。臨床上采取以下 方法 可減輕咽壁水腫,減輕咽痛:(1)霧化吸入:用生理鹽水20ml+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霧化吸入,2次/d,20~30min/次。連續5~7d。(2)冷的刺激:口含冰塊,進冷流質,也可進少量冰淇淋以減輕疼痛。護士必須鼓勵患者進食,告之進食的重要性,指導進食的方法。對無法合作的患者增加輸液量補充需要量。對減輕咽痛效果評價可采用癥狀評分的方法來判斷,根據 治療 前后癥狀記分確定療效。癥狀評分:1分:疼痛無減輕,不愿進食及說話,拒絕進食;2分:疼痛減輕,說話、吞咽時疼痛可以忍受,可進少量流質;3分:疼痛明顯減輕,說話、吞咽時少許疼痛,可進全流質。
2.4 護理
OSAHS患者的癥狀與睡眠姿勢關系密切,正確的臥位可減輕癥狀,側臥位睡眠可防止咽部軟組織和舌體后墜堵塞氣道,減輕胸部和頸部脂肪對氣道造成壓力,從而有助于減輕癥狀,甚至防止呼吸暫停。多數患者仰臥時鼾聲與呼吸暫停加重,而側臥時癥狀明顯減輕。要改變習慣了的仰臥位睡眠,一般比較困難。臨床上可以嘗試以下兩種方法:一種在睡衣背面縫上一兜兒,在里面放乒乓球,穿上這種睡衣入睡可以防止仰臥位睡眠。另一種方法是自制三角立體海綿墊,墊于肩背部入睡。
3 健康教育
3.1 對患者進行有關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醫療常識教育: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可引起高血壓、心動過緩、心臟停搏等,缺氧引起的腦損害可導致智力減退、記憶力低下、性格改變或行為異常等。
3.2 適當增加體力活動和減少攝入量:肥胖者要進行飲食控制,特別注意減少糖類、脂肪類的攝入。
3.3 忌飲酒:酒精可是肌肉松弛和肌張力降低,從兒使睡眠呼吸暫停加重。
篇6
來自山西的沈浩,對這點深有體會。他剛38歲,打呼嚕的歷史卻有十年之久,對他來說,睡個好覺,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盡管睡眠時間很長,白天依然昏昏沉沉,沒有精神。他的最大愿望,就是能夠好好睡上一覺。
雖然睡眠時間充足,但白天仍然嗜睡。這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最典型的表現。沈浩究竟是不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的患者,還需要睡眠專家的評估。評估由一項診斷睡眠的監測開始。醫生在沈浩的頭頂、眼睛、下巴上都連接了電極。每個傳感器負責收集不同的信息:鼻子和上嘴唇之間的幫助測量口鼻的氣流;指套傳感器負責監視血氧量;胸部和腹部的用來測量呼吸運動。準備好后,沈浩要做的就是睡覺。
同仁醫院睡眠中心的走廊靜悄悄的。每間病房里,都安排著像沈浩這樣的“呼嚕王”。 傳感器和監視裝置記錄著他們的睡眠和呼吸狀況。表面上看,沈浩是在熟睡中,看似很踏實,事實果真如此嗎?
突然,鼾聲停了,沈浩竟然猛地坐了起來!
葉京英(咽喉科專家):他沒有深睡眠。不停地打呼嚕,暫停呼吸,造成血氧下降,就會引起“微覺醒”。
沈浩是被憋醒的。葉教授解釋說,大多數人在睡覺時,舌根和軟組織都會變得松弛,阻塞部分咽腔,會引起打鼾。阻塞部分越大,鼾聲越響。舌根和軟組織完全阻塞上呼吸道,則導致呼吸暫停,新鮮空氣無法到達肺部,此時血氧含量就會降低。一旦大腦意識到出問題,會使身體覺醒過來,這樣,上呼吸道才重新暢通,恢復正常的呼吸。(圖1)
沈浩:別人的呼嚕是一直打,我這呼嚕是打著打著就沒氣兒了。經常是睡著睡著,突然坐起來,憋得不行,得深呼吸。
監測發現,沈浩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出現一次呼吸暫停,暫停時間甚至持續1分鐘,更可怕的是,這樣的窒息,他一晚上要重復幾百次!表面上睡得很香的沈浩,實際上處于嚴重的缺氧狀態,死亡隨時都在威脅著他!
葉京英:睡眠監測結果,他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的一個重癥患者。
面對這樣的結果,沈浩有些害怕。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解決這個危險的呼嚕??舍t生卻說了一番讓他吃驚的話。
葉京英:沈浩的心臟有問題,要在心內科維護一段。
心衰?住院?沈浩有點不明白。自己明明是打呼嚕憋氣,為什么醫生不給他安排針對鼾癥的治療,而要讓他住心內科呢?
葉京英:他是因睡眠不好來就診的,心臟的問題他不知道。通過超聲心電圖發現他全心肥大,做心功能評估,他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經過全面評估,醫生認為,沈浩已有嚴重的睡眠呼吸障礙引起的并發癥。尤其是他目前的心臟狀況,根本無法接受外科手術。
葉京英:我們不能在這時給他做手術,不僅效果不好,而且風險較大。
就這樣,治病心切的沈浩只好住進心內科,接受醫生為他設計的第一步治療。
沈浩:在心內科住了20多天,最后上了呼吸機。
沈浩提到的“呼吸機”,也叫作氣道內正壓治療機,是治療鼾癥最常用的方法。睡覺時,佩戴一個面罩樣的裝置,通過給面罩內持續增壓,使氣道被撐開,也就是用機械通氣的方法,維持呼吸道的通暢。這種治療不用藥、手術,沒有創傷。盡管如此,沈浩依然不滿意,他想要一個標本兼治的療法。(圖2)
葉京英:治療呼吸暫停綜合癥的方法很簡單。它的基本原理是,晚上睡覺時,讓呼吸道開放,不關上。這也是治療呼吸暫停綜合癥的最終目的。呼吸機戴了半年左右,配合吃藥,心臟好了,可以做手術了。
既然治療呼吸暫停綜合癥的基本思路是開放呼吸道,那么做一次外科手術,不就可以一勞永逸了嗎?這一次,沈浩能夠如愿嗎?
同仁醫院的手術室里,一臺H-UPPP手術正在進行著。慢慢鑿,仔細敲,在顱面上動刀子,不僅是外科手術,更像是一門精細的雕刻藝術。此時的沈浩沒有想到,自己會和這位手術臺上的藝術家產生交集。和千千萬萬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患者一樣,他的命運,即將被這個人改寫。
韓德民,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院長, 由他主持完成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癥研究和診治”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他說,睡眠憋氣打呼嚕發病人群太高,太多。比較嚴重的睡眠憋氣打呼嚕,有可能引起高度的低氧血癥,會引起心臟功能的改變,也可能會出現凌晨的猝死。(圖3)
每個周四早上8點,這個高大的身影都會準時出現在診室里,病人一個接著一個,幾乎看不到他停下來。一個剛剛做過鼾癥手術的病人,情況和沈浩十分類似。為他主刀的醫生,正是韓德民教授。
韓德民:這個手術,是以懸雍垂和軟腭部分切除,以腭扁桃體切除為主要術式,應該說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咽腔阻塞的癥狀。
在狹小的咽腔里擴大空間,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的手術治療由來已久。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國際上比較流行的手術方式,是以切除部分軟腭和懸雍垂為主。然而,韓德民教授卻對這一權威方式提出質疑。(圖4-1,4-2)
韓德民:我在早期也參照這個術式做了一些鼾癥病人,手術做得很漂亮,我也展示給大家看過。但病人不滿意,術后有口齒不清,有誤咽,喝水會嗆,不小心,菜葉、飯粒會跑鼻腔里。這是軟腭被損傷、保護功能喪失之后出現的問題。對此我進行了反復思考。
不為人重視的臨床反饋,成了韓教授反思的切入點。這些并發癥的出現,會不會和傷害軟腭及懸雍垂有關?若如此,又該如何在擴大咽腔的同時保留軟腭的生理功能?韓德民教授帶領課題組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韓德民:深入研究軟腭的解剖結構之后發現,在兩塊肌肉之間,腭帆張肌、腭帆提肌、懸雍垂肌,這三塊肌肉之間有個三角形的間隙。這個間隙,正常情況下是由疏松的結締組織構成。鼾癥病人由于肥胖,有很多脂肪堆積在里面,加上黏膜的肥厚,所以軟腭就顯得很厚。仔細查了很多教科書,國內外都沒有描述。所以給它起了個名字叫“腭帆間隙”。
搞清楚了軟腭和懸雍垂的功能結構與解剖關系后,韓德民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計:放棄傳統術式那種“一刀切”方法,替代以保留懸雍垂等重要咽腔結構的新術式,即“改良懸雍垂腭咽成形術”。
韓德民:基于“保留基本結構、維系功能、消除臨床癥狀”,合理處置“結構――功能――癥狀”三者之間關系這樣一個學術思想,開發一個新的術式。
相對于大刀闊斧地切掉部分組織的方法,韓教授改良的手術保留了基本結構,設計更加巧妙、合理、易操作。美國著名睡眠外科專家邁克爾弗里德曼,用韓德民教授的姓氏,命名這種新術式為H-UPPP (韓氏懸雍垂腭咽成形術)。(圖5)(圖6)(圖7)(圖8)
那么,它的臨床效果又如何呢?治療沈浩們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能否徹底解除后顧之憂呢?
沈浩現在睡眠時最低血氧飽和度接近90%。手術后復查時,可以看到他光滑、開闊的咽腔空間。另外,和幾年前采用老方法手術的病友們相比,他吃飯不會有誤咽、返流,甚至還可以唱高音呢。(圖9)
葉京英:現在重新評估一下沈浩的病情:第一,他還有沒有睡眠呼吸障礙呢?還是有的,但屬于輕度,不到20次。第二,引起他現在睡眠呼吸障礙的原因是什么呢?咽腔狹窄的原因已經沒有了,主要是肥胖引起的。
看來,沈浩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要堅持減肥了。打呼嚕總是和肥胖聯系在一起的。這是因為肥胖的人脂肪堆積,容易咽腔狹窄,阻力增加。同時,胸壁的肥厚和腹部膈肌向下運動也會受限,從而導致呼吸方面的問題。值得慶幸的是,沈浩的心愿終于實現了,他睡得很香,再沒有憋氣的感覺。
篇7
[論文摘要]針對豬的吸道綜合征進行討論。結合實際情況,加強一些疫苗的免疫接種。免疫接種時,在飼料、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或VC。母豬產前及產后一周、飼料中加泰苗菌素、金毒素、阿莫西林。斷奶后7天及保育舍轉出7天飼料中添加藥物,到14-16周時飼料中添加藥物。定期或不定期的對豬群進行疫病檢測和搞體水平檢測,從而把病死率控制在有效的范圍。
豬呼吸道疾病綜合癥(PRDC)是豬在一定的應激環境下至少先后感染兩種以上病源從而在豬的呼吸系統中表現一系列綜合征群。目前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是中國養豬業中最重要以及經濟學意義最大的疾病,豬場因為該病導致的經濟損失也最為嚴重。近年來,成為世界各國養豬業疫病防治十分突出生的問題之一。豬呼吸道疾病綜合癥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在秋末、冬季和春季發病率最高,通常在30-70%,病死率在10-30%,主要發生于保育后期和生長育肥期,特別是在13-15周齡和18-20周齡。發病率30-50%,而死亡率較低。由于發病豬體溫升高,所以采食量下降,生長速度緩慢,導致出欄時間延長10-25天。
一、發病原因
(一)傳染性病源: 病毒 、細菌、 霉形體(PMS)、豬衣原體肺炎、寄生蟲 、霉菌與霉菌毒素。
(二)非傳染性因素
1.環境因素:有害氣體;灰塵;溫度、濕度和通風條件、豬群密度。
2.日糧因素:營養缺乏;日糧含有污染成分;添加低品質脂肪或過量的應用硫酸銅等會消耗維生素E。
3.易感豬群因素:豬場衛生環境條件惡劣;不同來源的豬群混養;無規律不適當的豬群流動;不實行全進全出制度。
4.藥原性因素:不合理的使用一些毒性大,殺傷力強,刺激性強,濃度高的消毒劑,導致豬場內生物安全體系遭受破壞;長時間過量的應用抗生素,導致一些豬體的耐藥抗藥病原微生物基因突變而造成二重感染,豬群在應激因素作用下機體免疫力下降,病原互相作用,也可引起免疫抑制。
二、發病機理及癥狀
(一)發病機理
呼吸系統有三道防線來阻止外源異物和病菌的入侵以保障呼吸道暢通,防御疾病。第一道防線是鼻腔。呼吸系統的第二道防線是氣管和支氣管。呼吸道的第三道防線是肺泡防御機制。三道防線密不可分,相互促進,有利于整個呼吸系統的安全和健康。
(二)臨床癥狀
多發生于6-10周齡的保育仔豬,有時1-3周齡的哺乳仔豬,最普遍的是10-20周齡育肥豬。體溫升高,食欲下降或廢絕;呼吸困難、喘氣、咳嗽,呈腹工呼吸;眼結膜發炎,眼睛內分泌物增多,流淚,有時眼眶水腫;有的出現腹瀉,喜堆臥在一起,生長緩慢、消瘦,死亡率升高。
病變肺炎,彌溫性、間質性肺炎或花斑樣病變;淋巴結腫大,輕度充血、出血;有的可見胸腔腹腔纖維蛋白滲出,嚴重者粘連。1-3周齡發病的仔豬可見心、肝、肺有出血性病變。肺臟、尖葉、心葉和膈葉的前緣都會發生實質硬度如肉顏色變紫變紅、胸腔積液,有心包炎的癥狀。
三、防治
(一)加強飼養管理
1.建立和完善消毒衛生的豬場生物安全體系,嚴格把關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通過生物安全體系的建立,有效地控制病原菌的傳入。2.引購種豬嚴格隔離,新引進的種豬隔離21-28天。3.堅持嚴格執行定期或不定期對豬群進行疫病檢測和搞體水平檢測,以便逐步凈化。4.嚴格執行全進全出制度,杜絕將不同來源的豬只或日齡相差很大的豬只混群飼養。5.降低飼養密度。6.防寒保暖,外界環境氣候驟變防止賊風侵襲。7.搞好了舍內空氣流通,減少有害氣體對呼吸道的侵襲。8.控制好了豬舍內的濕度。9.設立病豬隔離欄,病豬、弱豬及時隔離護理及治療。
(二)提高營養水平和控制霉菌毒素
應用優質營養豐富的飼料,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在仔豬斷奶、轉群、天氣氣候突變,免疫接種時,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或VC。定期清理料槽,防止槽底部飼料時間過長而發霉變質,以防霉敗飼料中毒。
(三)免疫接種
1.著重加強豬瘟(HC)、偽狂犬(PR)、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PRRS)、豬肺疫(PM)、豬肺炎支原體(MPS)、豬胸膜懷肺炎(APP),豬萎縮性鼻炎(AR),豬鏈球菌(SS)等疫苗的免疫接種工作。
2.用本場病料制成多聯滅活苗,在哺乳仔豬階段二次免疫,因為自家苗包含了本場可以分離和培養的幾種細菌(如Ss、APP等),針對性強,解決了某些病菌血清型復雜的問題,而且避免了活菌苗俄在使用過程中抗生素干擾免疫效果的影響。
(四)藥物防治
料中添加高于正常劑量30%的敏感藥物;通過飲水給藥方法給藥;病豬注射抗生素3-5天;對癥治療;策略性用藥;血清療法;間隔用藥。
(五)控制方案
(1)根據實際加強做好PR、HC、PRRS、MP3、AR、APP、PM等疫苗的免疫接種。(2)母豬分娩前7-14天驅除體內外寄生蟲。(3)母豬產前及產后一周、飼料中添加藥物:80%的泰妙菌素125g/T+15%全毒素300-400g/T+阿莫西林150-200g/T。(4)加強母豬營養,提高自身抵抗力,飼料中添加VE或電解多維。(5)后備母豬做好免疫和同化工作。(6)配種懷孕豬及公豬飼料中定期添加了藥物。(7)做好分娩舍、保育舍清潔消毒工作,選用雙鏈季胺鹽、消毒3次,空欄5天以上。(8)仔豬做好“三計”保健工作(3、7、21天)選用長效霉素,斷奶后7天及保育舍轉出7天飼料中添加藥物。(9)隔離及淘汰病殘仔豬。
四、小結
豬呼吸道綜合癥(PRDC)是目前豬場危害最為嚴重的疾病。因其發病原因極其復雜,通過改善飼養管理,提高營養水平從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其疫苗免疫做了鋪墊,給予藥物發揮療效的基礎,但任何一種抗生素受抗菌譜的限制,對病原菌的敏感程度不一,不可能適合所有疾病,必須合理使用藥物,視病情緩急輕重對癥聯合針對性的投藥。
參考文獻
[1]吳清明,豬繁殖和呼吸綜合征[M].獸醫傳染病學,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2,332-335.
篇8
關鍵詞:豬混感高熱綜合癥;癥狀;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0)-08-0217-1
0 前言
2009年冬季及近期青海部分地區發生了豬流行性疫病,其主要癥狀為高燒不退,呼吸急促、食欲不振、咳嗽或流鼻涕,大多病豬皮膚潮紅。不同豬群還表現便秘、腹瀉、肢體麻痹、母豬流產等 。該病傳染快,死亡率高,損失嚴重。經動物傳染病學專家現場指導、臨床解剖、采集病料實驗室檢驗,初步診斷為以藍耳病、圓環病毒(Ⅱ)型混合感染為主,并發、繼發非典型性豬瘟、豬鏈球菌病、豬副嗜血桿菌病、巴氏桿菌病等的混合感染或繼發感染。根據專家建議結合本次疫病特點暫命名為豬混感高熱綜合癥。
1 流行特點
該病暴發流行,傳播速度快,發病急、治療效果差、死亡率較高,不同日齡、不同品種的豬均可發生。死亡率高達30-50%,高的達70%以上,特別是育成豬發病及死亡率較高。飼養管理水平低,飼養環境惡劣,炎熱天氣豬舍通風降溫不良,沒有做好有效免疫的豬群以及散養戶豬發病嚴重,流行較快,藥物治療難以見效。
2 主要臨床癥狀
該病以發熱、皮膚發紅或出現小紅斑點和出現呼吸道癥狀等為主要特征。常見豬群突然發病,迅速傳播,體溫升高至40-42℃,精神沉郁,臥地不起,少食或不食,背部、胸腹部及四肢等處皮膚發紅或出現小紅斑點,耳緣發紫。結膜潮紅,流淚,眼瞼腫脹。呼吸困難,氣喘急促,咳嗽,尿少色黃,糞便發硬,部分有腹瀉。部分豬后肢無力,不能站立。急性病例病程3-5天,長的可達10天以上。部分母豬流產、產死胎。
3 剖檢變化
病死豬剖檢病變呈多樣性。胸腔、腹腔內有大量黃色積液和纖維性滲出物,呈現多發性漿液纖維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肺臟水腫,呈斑駁狀到褐色狀大理石樣病變,肺間質增寬,間質性肺炎病變明顯。淋巴結,特別是腹股溝淋巴結和肺門淋巴結明顯腫大。部分病死豬腎臟腫大,呈褐色或土黃色,質地較脆,有淤血現象。脾臟腫大,質脆。個別豬有消化道病變。
4 病因診斷
根據臨床癥狀和病理剖檢變化,很難做出診斷。我們分別在三個鄉鎮的三個豬場分別采取了患豬的血液、組織樣品進行檢測,結果分別檢出藍耳病、圓環病毒核酸片段,分離出豬鏈球菌、副豬嗜血桿菌等。據此分析結合臨床解剖綜合判斷此次疫情為以豬藍耳病、圓環病毒病感染為主,并發、繼發鏈球菌、副豬嗜血桿菌等混合感染綜合癥。
5 防制建議
該病目前還沒有特效的藥物治療,主要采取“加強飼養管理、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消毒滅源”的綜合防治措施。
5.1 預防措施
5.1.1 加強飼養管理 實行全封閉飼養,最好全進全出;飼喂優質的全價飼料,嚴禁飼喂霉變飼料和泔水;降低飼養密度,加強通風,在飼料中適當添加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適當增喂青飼料。
5.1.2 加強消毒工作 進出人員、車輛、用具等都必須消毒;每周全場大消毒一次,每周1-2次帶豬消毒。
5.1.3 及時預防接種 規模養殖場要根據本場實際情況制定免疫程序,嚴格按程序免疫接種,重點做好藍耳病、豬瘟、口蹄疫、偽狂犬病、豬鏈球菌病、豬肺疫等疫病的免疫工作。
5.1.4 加強藥物保健 在一些重要生產階段如產前產后、斷奶前后、轉群前后都要適當在飼料或飲水里添加些藥物;在免疫前后添加電解多維等藥物。
5.1.5 防止豬群流動 發病期間禁止到疫區購豬,隔離治療病豬,場內健康豬群應努力做到停止或少移動,減少疫病傳播機會。
5.1.6 正確處理病死豬尸體 病死豬要嚴格實行“五不準一處理”,即一律不準宰殺、不準出售、不準食用、不準轉運、不準亂棄,要就地進行深埋無害化處理,防止疫病的傳播。
5.2 治療措施
豬混感高熱綜合癥系多病原混合感染,病程急、療效差、難治愈,因此重在預防,要認真做好藍耳病、圓環病毒病、豬瘟等疫病的免疫,對混合、繼發感染的細菌性疾病如豬鏈球菌病、豬副嗜血桿菌病、巴氏桿菌病等應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用高敏藥物進行治療,同時輔助對癥治療,方可取得一定療效。
5.2.1 抗毒殺菌 ①抗病毒:肌肉注射病毒靈、利巴韋林、金剛烷胺、板蘭根、排疫肽(免疫球蛋白)、干擾素等藥物。發病初期注射四川世紅生物有限公司生產的豬用白細胞干擾素每頭0.5-1支治療,連續2天有部分療效。②殺菌:氟苯尼考、頭孢類等,控制并發和繼發細菌感染,特別是呼吸道感染。根據安農大動物科技學院進行細菌分離、藥敏試驗結果,優先選用氟苯尼考、先鋒V號、氨芐青霉素等,每天1-2次,連用3天。
5.2.2 對癥治療 ①抗應激:注射VC等,電解多維飲水。如果皮膚有發紅跡象,可注射腎上腺素、樟腦磺酸鈉、Vc一次;②開胃通便:對厭食不吃豬只,可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檸檬酸、葡萄糖等以誘飼、改善胃口。肌肉注射復合維生素B、開胃消食針等,糞便干硬可注射清熱通便針;也可投喂青綠飼料。③利尿:靜脈注射甘露醇、低滲葡萄糖,肌肉注射速尿等,消除肺水腫。④解痙:對高熱引起的呼吸極度困難的豬只,注射氯丙嗪、硫酸鎂等,同時口服十滴水。病初高燒禁用安乃近、氨基比林等退燒藥物降溫;特別是地塞米松、安乃近等藥物具有強烈的免疫抑制作用。⑤放血:對出現嚴重循環障礙的豬只,進行耳尖、尾端、鼻盤末梢放血,促進血液循環。
篇9
關鍵詞: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癥;護理;并發癥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癥為一種睡眠障礙性疾病,一般為成人,患者在夜間7h的睡眠中,經鼻或經口的呼吸氣流發生周期性中斷30次以上,每次氣流中斷時間為10s以上,并伴有血氧飽和度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由于其可導致心血管和肺部并發癥以及神經精神行為異常,故被視為一個公共衛生問題[1]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癥目前已證實是上呼吸道狹窄或阻塞;肥胖者舌體肥厚,且軟腭、腭垂(又稱懸雍垂)和咽壁有過多的脂肪沉積,易導致呼吸堵塞;肥胖者肺的體積明顯減少,從而產生肥胖性換氣不足綜合癥;內分泌紊亂如肢端肥大癥引起舌體肥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引起黏液性水腫,女性絕經期后的內分泌功能失調等;老年期組織松弛,肌張力減退,導致咽壁松弛、塌陷而內移等。而可控等離子低溫射頻上呼吸道組織減容(CAUP)或加雙側扁桃體摘除術是治療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癥的有效手術方式,可有效地使上氣道整體擴大,改善通氣功能,現將我院50例患者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我院2013年~2015年12月,由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癥的患者治療后,做回顧性分析。結果:46例患者按預期結果術后4d出院,3例患者因腫脹、滲血、疼痛等原因延遲3~6d出院,1例患者因出血、縫線脫落等原因再次手術。作為病房護士,要充分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癥的的定義、分類、臨床癥狀和治療方法。給予患者充分的解釋,取得患者在治療期間的配合。
1.2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癥的定義 指睡眠時上氣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暫停和通氣不足,伴有打鼾,嗜睡結構紊亂,頻繁發生血氧飽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成人在7h的睡眠時間內,至少有30次呼吸暫停,每次的呼吸暫停時間在10s以上,或者呼吸暫停指數即每1h呼吸暫停的次數大于5(AI指數)。
1.3臨床癥狀 白天:患者可有晨起時頭痛,睡眠不足,在閱讀、看電視、聽報告等場合,特別在安靜環境中很容易入睡,甚至在談話間不自覺的入睡,精神不振,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夜晚:不能安靜入睡,多夢,睡覺時打鼾,且鼾聲如雷,有憋氣,頻繁發生的呼吸暫停,每次持續數十秒,憋醒時患者奮力呼吸,胸腹部隆起,肢體不自主的騷動。肥胖指數超過70%。血管疾病: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甚至心力衰竭。腎功能損害,老年癡呆,內分泌,猝死等。
1.4??茩z查 ①頭頸部觀測:有無小頜畸形、頭頸部腫瘤、其它頜面畸形。②鼻部檢查:有無鼻腔狹窄、鼻翼塌陷、下鼻甲非法、鼻中隔偏曲、鼻后孔閉鎖等。③咽部檢查:有無腺樣體肥大、腭扁桃體肥大、舌根過高、巨舌、軟腭及腭垂肥厚低垂、咽旁間隙脂肪肥厚、下咽腫瘤等。④喉部檢查:有無會厭卷曲、喉前庭狹小、會厭囊腫及水腫、聲帶麻痹及水腫等。⑤血壓監測:是否有高血壓。
1.5治療原則 在查明原因、明確診斷的基礎上,選擇針對性較強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調整睡眠姿勢、藥物治療、減肥、鼻腔持續正壓通氣。手術治療:腭垂腭咽成形術;去除病因,如鼻中隔矯正,扁桃體切除等。
2 護理
2.1術前護理及手術治療護理
2.1.1心理護理 患者因夜間鼾聲如雷,干擾他人休息,為此患者不得不單獨居住,盡量避免同他人一起出差和住宿。嚴重時患者常有性格改變,如性情暴躁、多疑、妒忌、沮喪等,因此影響人際關系,且易產生抑郁。患者白天嗜睡,精神不振,工作效率差?;颊咭归g頻發呼吸暫停,常使患者產生不安心理。OSAHS是一個潛在性威脅生命的疾病,但至今尚未被人們所充分認識,許多患者及其家屬還沒有認識到這是一種疾病,因此對于治療并不持積極態度,所以,對患者進行有關知識的科普教育,并對其進行心理護理,同情和關心患者,使其充分認識疾病及消除對手術治療的緊張和恐懼心理。
2.1.2休息 安排患者住單人房間,以免鼾聲影響其他患者睡眠及休息;調整睡眠姿勢,建議患者取側臥位或半坐臥位,常可減輕睡眠呼吸暫停和鼾聲。
2.1.3飲食護理 進食清淡、富營養的食物,忌飲酒,因為乙醇可使肌肉松弛和肌張力降低,從而使睡眠呼吸暫停加重。切忌隨意使用中樞神經抑制藥,以免加重病情。
2.1.4通氣護理 可采用舌保護器,睡前置于口中,使舌頭保持輕度前置位,增加咽腔前后徑距離,從而減輕上呼吸道阻塞癥狀。也可以采用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
2.1.5測量血壓 定期測量血壓,密切觀察呼吸暫停情況,尤其于凌晨時要加強巡視。如果患者憋氣時間過長,要將其推醒。
2.1.6健康指導 建議患者減肥,制定減肥計劃和減肥飲食。適當增加體力活動和減少攝入量,這樣可以減輕癥狀,以增加手術的安全性。
2.2術后護理 由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扁桃體肥大、鼻咽部腫瘤等病因所引起的OSAHP所施行的手術,術后護理按各疾病的護理常規護理。對于許多雖無上述疾病、但發現其軟腭和腭垂較長、增厚、咽部軟組織增多、要腔明顯狹窄的患者,可施行腭垂腭咽成形術。
2.2.1心理護理 手術后可出現咽痛等不適,向患者做好宣教;手術后鼾聲不可能立即消失,需等傷口局部消腫后,才能逐漸消失,給患者做好心理疏導。
2.2.2飲食護理 術后患者咽痛明顯、吞咽困難者應在術后3d內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2.2.3護理 全身麻醉患者應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又專人守護;局部麻醉患者給予半坐臥位。
2.2.4保持呼吸道通暢 床邊備吸引器,有麻醉插管的應密切注意呼吸,及時將咽部分泌物或血液吸除,做好氣管切開的準備。
2.2.5密切觀察術后出血情況 對高血壓患者應注意控制血壓,并采取適當的止血措施。出血是一個潛在的并發癥,多由于手術不徹底、手術后血壓升高使術中關閉的血管再度開放,術后頻繁的吞咽動作使結扎線變松或脫落等原因引起。常表現為脈搏增快、血壓降低、精神狀態改變或皮膚顏色和溫度改變。因此,要經常巡視患者,認真觀察并記錄血壓及脈搏的變化,囑患者將口中滲血及分泌物及時吐出來,有麻醉插管者要及時抽吸口腔內及管內分泌物,不要咽下去,以免延誤病情或引起刺激性嘔吐。睡眠后或全身麻醉未清醒時注意有無頻繁的吞咽動作,應警惕傷口出血的可能,如發現異常,積極采取相應措施。手術當日頸部給予冰塊冷敷,可刺激血管收縮,減少滲血和疼痛。術后5~10d由于傷口感染或扁桃體窩、舌根表面假膜的早期脫落仍可能發生出血,需要密切觀察。
2.2.6防止傷口感染 由于手術的影響,口腔機械性自潔作用障礙,口中有陳舊性出血以及舌活動不適,患者不愿進食或飲水;加之傷口分泌物排泄到口腔,壞死的上皮脫落,假膜形成,食物殘渣滯留,口腔不潔加重,易引起傷口感染。保持傷口清潔,避免傷口感染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重要環節,因此術后要做好口腔護理。用1:5000的呋喃西林或復方硼砂溶液含漱,4次/d,白膜生長不健康者可給予3%過氧化氫溶液漱口,合理應用抗生素,并可行霧化吸入,2次/d,可減輕傷口水腫,預防傷口感染。
篇10
【關鍵詞】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 手術 護理
“鼾癥”全稱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因患者多以“打鼾”而就診,故俗稱鼾癥。是指成人7小時的夜間睡眠時間內,至少有30次呼吸暫停,每次發作時口鼻氣流停止流通至少10秒以上或呼吸暫停指數(即每小時呼吸暫停的平均次數)大于5[1]。其病因是由于肥胖、扁桃體肥大,腭垂過長、鼻咽腔狹窄等而使氣道阻塞,導致病人睡眠中打鼾、憋氣進而影響呼吸功能,造成病人長期睡眠低氧血癥,而并發身體多個系統的器官功能損害:輕則出現白天困倦、頭痛、頭暈、乏力、記憶力減退,夜間多尿;重者則并發高血壓、心率失常、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等,甚至發生夜間睡眠中猝死。目前對此類疾病的治療方法中,對符合手術指征的患者通過手術的方法來擴大被阻塞的呼吸道,改善睡眠中的通氣功能。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耳鼻喉外科住院部共收治了符合手術指征的86例鼾癥患者,成功實施了手術治療,術后均恢復良好,無術后護理并發癥發生,現將這86例手術治療的護理經過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病例共86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24例,年齡最小的30歲,最大的55歲,平均年齡40歲;病程最長達10年,最短2年,平均病程5年。86例患者均通過嚴格各項檢查,術前均應用多導睡眠儀進行整夜睡眠呼吸監測,包括腦電圖、眠動圖、口鼻呼吸信號、胸腹呼吸運動信號、心電圖、血氧飽和度、腿動肌電圖、呼吸暫停次數、呼吸暫停時間等多方監測,對記錄的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后做出診斷[2]: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并重度缺氧,符合手術指征。
1.2手術方法[3]:全麻下切除部分軟腭并弧形向下切除部分舌腭弓及扁桃體,將粘膜切緣向兩側外展縫合,以擴大口咽和鼻咽入口直徑,得到較大的咽喉通道。術后在麻醉監護室設專人護理4小時后轉入普通病房,繼續在心電監護儀下嚴密監護,無1例發生意外。
2、護理措施
2.1 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入院后作好身體的全面評估,提供心理支持。帶領病人熟悉醫院的住院環境,了解病區的作息時間、探視制度,認識自己的主管醫師、責任護士,與醫生討論治療方案,聽取醫生介紹手術名稱、手術方式、手術中的注意事項,術后可能有的感覺及問題,走訪同病區內同類手術后的病人,與他們交談,聽取病友們介紹成功經歷,以解除病人的擔心顧慮及恐懼心理上,對患者能夠早期認識到此類疾病的危害性而進行早期治療的行為給予充分肯定和支持。解釋手術中醫護人員將要準備的各種安全措施,以降低手術的風險,提高手術治療的成功率,使患者樹立治療信心,促進病人角色的轉換。
2.1.2作好術前各項相關檢查:正確留取血、尿、大便標本,并及時送檢;作好術前如心電圖、胸片、腦電圖、B超、大小便常規及血生化,如血常規、血糖、血脂、肝腎功能、出凝血時間、凝血4項、血型、血電解質等檢查,全面了解病人的各項化驗指標,評估身體狀態,評估患者對手術耐受能力,盡量排除各種手術禁忌癥,降低手術風險。
2.1.3給予氧療,糾正低氧血癥:鼾癥患者因長期睡眠中呼吸暫停導致低氧血癥,全身重要臟器長期缺氧而不同程度受損,故入院后,常規術前3-5天每晚睡眠時都經鼻導管持續低流量吸氧,以治療糾正低氧血癥,改善病人的全身狀況,提高對手術的耐受性。吸氧時要選擇合適的治療壓力,檢查鼻導管是否有扭曲,是否固定好,檢查是否有漏氣;氣道內是否有分泌物堵塞,鼻腔粘膜是否有損傷等,如有異常均應一一對應處置,予以糾正,保證氧療效果。每天觀察并記錄病人缺氧癥狀的改善狀況,及時反饋給醫生。
2.1.4作好基礎護理:保持病室干凈清潔,定期進行空氣消毒,保持口腔清潔衛生,勸告患者戒煙、禁酒、不嚼檳榔,進食清淡有營養飲食,每天每次餐后用淡鹽水或清水漱口,術前3日用朵貝爾漱口液漱口,每天4~5次;術前備皮,男病人刮去胡須,作好藥物過敏試驗,適當預防性應用抗生素,防止感染。術前遵醫囑常規應用術前鎮靜藥,扶送病人入手術室,以防跌倒。
2.2 術后護理:
2.2.1術后病情觀察及呼吸道管理:術后病人均在麻醉監護室設專人監護4小時后轉入普通病房。接床旁心電監護儀繼續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每30分鐘觀察并記錄生命體征一次,常規低流量持續吸氧;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頜下墊干燥清潔紙巾,以便及時清除口鼻流出的分泌物,保局部的清潔。
輕聲呼喚病人,告訴病人不要緊張,咽喉部有分泌物時要及時吐出來,以便于醫護人員觀察切口滲血情況,不要下吞;如遇分泌物不能及時吐出時,要接床旁吸引器進行吸引清除,以保證氣道通暢,維持血氧飽和度在96%以上。術后病人均需留置經鼻腔氣管插管,要保持管道通暢,防止分泌物堵塞管腔,定時遵醫囑行管內滴藥;避免碰撞氣管插管,以免引起病人劇裂咳嗽、噴嚏而震裂切口引起出血。
2.2.2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鼾癥患者術后的并發癥主要有:術后大出血和窒息[4]。
2.2.2.1術后大出血:因手術部位在咽喉部,位置特殊,咽喉部血管豐富,創面大容易出血;術前因患者長期缺氧,身體對缺氧的耐受力低,體質差,凝血功能亦差,手術不易止血而引起大出血。故術前應對患者進行充足氧療,改善全身狀況;術后嚴密觀察病情,監測BP、R、P及血氧飽和度的動態變化,術后遵醫囑及時應用止血藥物,并在頸部進行冷敷,可用冷毛巾或冰塊交替放置于切口處,以減輕出血。術后分泌物中帶有少量血絲屬正?,F象,如果分沁物流量較多或伴有鮮血流出,則提示有活動性出血,則應及時通知醫生給予處理。
2.2.2.2窒息:因傷口在咽喉部,分泌物及傷口滲出物較多,且不易自行流出而滯留在咽部,加之傷口處局部組織水腫,大量縫線聚集于有限的空間內,易引呼吸道管腔的梗阻而引發窒息。應嚴密觀察病人的呼吸及神志變化,如病人突然出現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煩燥不安伴“三凹征”提示有窒息的發生,要及時報告醫生并協助醫生作緊急處理,解除窒息,保證呼吸通暢。
2.2.3術后預防切口感染:術后遵醫囑應用抗菌消炎藥物、止血藥物、消腫藥物,保證輸液通暢,保證藥物足量及時應用。術后每天用朵貝爾液漱口,每天4至5次;術后第2天開始做口鼻部的超聲霧化吸入,每天2次,以促進局部消炎消腫,促進分沁物排出;保持病室的清潔,控制探視人員,定期對病室進行空氣消毒。術后早期下床活動,促進體力恢復,提高抗病能力預防感染。
2.2.4術后疼痛護理:鼾癥術后不主張應用鎮靜止痛藥物,以免直接抑制呼吸中樞而誘發窒息的發生。術后病人疼痛時,采取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如:聽音樂、讀報、看電視、與病人進行親切的交談等方法來緩解病人的疼痛;頸部冷敷亦有助于止痛;同時,術前因病人對手術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有其他同類手術病友的成功“抗痛”經驗,病人對術后的疼痛亦有一定的耐受性。故經過上述分散療法后,病人均能平穩度過術后疼痛關。
2.2.5術后語音改變及鼻返流現象的護理:鼾癥病人手術后,病人會感覺說話的聲音有所改變:說話不全,吐詞不清;吞咽流汁飲食時,食物易經鼻孔返流出來,引起噴嚏、流涕等癥狀,易引起病人恐慌,誤認為是手術失敗或是術中誤傷了其它神經而引起緊張,甚至產生沮喪埋怨情緒,應耐心做好患者的解釋工作,說明這是因為手術后創面組織水腫,軟腭緊張度增加致使鼻咽部關閉不全,而出現的暫時現象,這種現象會隨著創面的修復及組織水腫的消退而慢慢好轉,至術后2個月后就會痊愈,不需作特殊治療。指導病人進行吞咽訓練,小口進食、緩慢下咽,避免嗆咳。
2.2.6術后飲食護理:鼾癥病人術后24小時開始進食,開始時,飲食要求冷、清淡、流汁,可選用冰牛奶、冰激淋汁、冰綠豆沙、冰豆漿等,小食多餐,小口緩慢下咽,如有鼻返流時,切忌驚慌急燥;至術后3~4天可逐漸進軟食,適應3~4天后,緩慢過渡到普食,進普食后,可大口多次進食,以鍛煉咽部功能,防止傷口瘢痕攣縮機化。不食辛辣食物,不吸煙,不喝酒,以免刺激咽部切口引起不適。
2.2.7術后康復指導:術后傷口處的縫線不需要拆除,要任縫線在術后2個月內自行的相繼脫落,故咽部會因縫線及瘢痕而有異物感,引起不適。要教會病人慢慢適應,不能急燥,不能恢心,堅持每天每次餐后用涼開水漱口刷牙,保持口腔的清潔衛生,防止局部感染;術后進行體能鍛煉,提高抗病能力,防治上呼吸道感染;術后繼續均衡膳食,控制體重,防止肥胖,以防復發。不大量飲酒,因為大量酒精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出現肌肉松弛,肌張力下降而使舌根后墜阻塞呼吸道;積極治療鼻咽部的疾患,內分泌疾病及其它可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疾病,自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身體健康。
3、小結
本組共86例患者通過上述各項綜合護理,術后恢復良好,無1例發生護理并發癥。術后隨訪中,病人反饋癥狀大有好轉,白天困倦、乏力、頭痛、夜尿增多等癥狀消失,精力得到有效改善。護理過程中,我們通過術前有效的心理指導、充足氧療,改善病人心身狀況;術后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嚴防術后并發癥發生;康復過程中提供健康教育,均衡膳食,促進切口愈合,控制體重,預防復發,取得滿意效果。
參 考 資 料
[1]由陽愛云、李樂之等主編,湖南省衛生廳編印《湖南省醫務人員培訓指南-護理分冊》耳、鼻、喉、科護理.P167頁.2005年8月.
[2]Young T,et al.N Engl J Med,1993;328:123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