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分析報告范文
時間:2023-10-23 17:26: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半導體產業分析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始終是備受矚目的熱點,日前中國自主研發的標準TD-SCDMA已經在北京、上海、廈門、保定、青島等城市進行放號測試。
以“神六”載人航天飛船、超級雜交稻、高性能計算機、SARS疫苗、量子糾纏等為標志的重大科技成就在十五期間開花結果,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知名企業和高技術產業集群也迅速崛起。那么在未來五年內,我國的科技又將會取得怎樣的發展成果呢?科技部日前公布了《國家“十一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份規劃的出臺對我國未來科學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也與企業運營發展息息相關。
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始終堅持自主創新的主線,在發展目標、重點部署上均做到自主創新,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這是科技規劃的主線。
在這條主線的引導下,我國科技工作將重點在“發揮科技支撐與引領作用”和“加強科技創新能力與制度建設”兩個方面進行戰略部署,集中力量組織實施一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急需的、基礎較好的重大專項。圍繞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規劃》提出的十三項“十一五”期間重大專項重點實施的內容和目標中,前三項均與信息產業有關。我們期待IT企業能夠把握國家的政策措施,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帶動性的重大關鍵技術,開發一批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戰略產品和技術系統,從而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帶動IT產業成為戰略性產業,進而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重大專項之一: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
實施目標:
重點研究開發微波毫米波器件、高端通用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和中間件為核心的基礎軟件產品,提高計算機和網絡應用、國家安全等領域整機系統產品和基礎軟件產品的自主知識產權擁有量和自主品牌的市場占有率。
解讀:
芯片產業是國家發展中公認的戰略性產業,而全球領先的十大芯片企業如英特爾、AMD等主要集中在美國,隨后是日、韓和歐洲。近年來,我國芯片產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仍然需要加強芯片核心技術方面的能力。我國芯片產業的快速增長主要應該以芯片產品的自主創新為突破口,通過自主設計開發芯片產品,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實現規模化生產,從而提升國際競爭力。
我國軟件產業近幾年來的增長態勢一直良好,產業結構及產業布局得到調整,產品門類不斷增多,軟件出口穩步增長,已成為拉動整個電子信息產業快速增長的重要力量。在國內四大基礎軟件中,中間件的發展最為喜人,目前已經應用于金融、郵電、能源、交通、政府等行業。我國自主研發的GIS系統在功能和性能上已經接近國際領先水平,某些性能指標甚至優于國外優秀軟件。然而,技術上的突破并沒有改變國產軟件在市場上的弱勢地位。一直以來,核心技術的缺乏影響著我國信息產業的標準制定和競爭力提高。根據2005年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基礎軟件和中間件的收入為483.2億元,占全部軟件業務收入的12.4%,其中基礎軟件349.5億元,中間件軟件收入133.7億元,占全部軟件收入的3.4%。需要特別指出的是,2005年我國通用操作系統軟件收入僅有7.5億元,而進口的通用操作系統軟件竟達80億美元左右。以上數據進一步說明,中國軟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還相當薄弱,研發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規劃》的出臺將促進我國在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方面的進一步發展,做大做強一部分國有企業。
重大專項之二: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及成套工藝
實施目標:
重點實現90納米制造裝備產品化,若干關鍵技術和元部件國產化;研究開發出65納米制造裝備樣機;突破45納米以下若干關鍵技術,攻克若干項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核心技術、共性技術,初步建立我國集成電路制造產業創新體系。
解讀:
憑借巨大的市場需求、較低的生產成本、豐富的人力資源,以及穩定的經濟發展和優越的政策扶持等眾多優勢條件,近幾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取得了飛速發展,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關注的焦點。據統計,2005年集成電路市場占到了我國半導體市場的83.9%。由集成電路產業帶動下的計算機、通信、消費類電子以及計算機國際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熏孕育了大量的新興產業,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國目前的產能供應能力還遠不能滿足國內市場對集成電路的巨大需求,尤其是自主開發的芯片還不能滿足我國市場的需求,很多高端的產品,尤其是在產品設計方面,還要依靠歐美、日本等。目前,我國的企業像華為、中興通信、海信、聯想等已經將原來的半導體部門分立出來,或者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半導體公司,來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而在《規劃》引導下,在未來將有更多的國內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通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方式增加我國企業的競爭力。
重大專項之三: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
實施目標:
在未來的五年內我國要研制具有海量通信能力的新一代寬帶蜂窩移動通信系統、低成本廣泛覆蓋的寬帶無線通信接入系統、近短距離無線互聯系統與傳感器網絡,掌握關鍵技術,顯著提高我國在國際主流技術標準中所涉及的知識產權占有比例,加大科技成果的商業應用,形成超過1000億元的產值。
解讀:
數據顯示,截至2006年2月底,中國移動電話用戶已超過4億,占全球移動電話用戶總數的20%,中國已成為全球移動通信產業發展最快的國家。目前,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始終是備受矚目的熱點,而推動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的應用將會對中國通信產業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日前中國自主研發的標準TD-SCDMA已經在我國北京、上海、廈門、保定、青島等城市進行放號測試。
Wi-Fi、WIMAX 、UWB等無線技術的發展為未來科技的應用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前景。目前相當部分的無線技術標準還在研發和制定當中,這就為我國參與制定無線技術標準提供了一個契機。中國做無線技術不能照搬國外經驗,要做創意產業,做出自己的核心業務、掌握核心技術,提高我國在國際主流技術標準中所涉及的知識產權占有比例,才能在未來占據主動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