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范文

時間:2023-11-10 18:15: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造成學生缺乏體育鍛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學生自我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差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要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體育教師就要把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作為工作的一個重點來抓。要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體育教師應做到一個加強、二個培養、三個示范。

一、一個加強

一個加強就是體育教師要擺脫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加強對體育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提高學生體育文化素養,增強學生體育自學的能力,促進學生體育鍛煉積極性的提高。

體育基礎知識主要包括體育基礎理論、動作技術結構、運動學、運動生理學、體育衛生常識等。通過對體育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常見運動項目的名稱、技術要領、要求及注意事項、安全保護措施等,以便把握活動與活動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每個動作對身體各部分的要求,并能正確對待、解決體育運動中出現的一些意外情況。

對體育基礎知識的教學可以通過多渠道、多方式進行。如,對技術動作結構的講解,就可以利用下雨天氣在室內進行。除教師的言語講解外,運用幻燈、錄像、掛圖,使學生形成完整的技術概念,也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進行教授。如,教排球時,就可以講解準備姿勢、步法、戰術陣形、比賽規則等,也可以在幫助學生處理運動傷病時,講解造成運動傷病的原因、具體處理措施、如何預防等。

二、二個培養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應注重于個人能力的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積極性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生體育鍛煉能力的提高。而體育鍛煉能力如何,又是通過對運動時間、方式的有效把握和對有限空間的有效利用與否來體現的。學生自擬鍛煉目標和計劃的能力提高了,就會科學地統籌和安排鍛煉的時間、方式、運動量等。利用和創造條件進行鍛煉的能力提高了,就會擴大學生鍛煉的空間。

1.培養學生自擬鍛煉目標和計劃的能力

對學生自擬鍛煉目標和計劃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自身實際和可能達到的水平出發,與體育課要求相輔相成,制訂長短目標,長短結合。依據目標,設定實現步驟、方式。制訂計劃要以個體因素為基礎,符合鍛煉的三大原則,側重于內容的連續性、項目的豐富性和全面性。

2.培養學生利用和創造條件進行鍛煉的能力

充分利用和創造條件進行鍛煉的能力的培養。首先教師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性地利用各種條件進行教學。如,利用校內的臺階進行單足跳、交換跳的教學;利用成排的樹木進行蛇形跑、障礙跑的教學。其次,善于從教學內容出發,設計出豐富多彩、別開生面的體育游戲,如,發展學生腰部力量的教學中,可以設計抬轎子、背人跑的游戲等。第三,根據教學目的,利用已有的場地、器材,要求學生設定活動方案,如,在鉛球教學中,就可以要求學生針對推鉛球對身體各部分的影響,設計一套徒手操或輕器械體操,用于教學的準備活動。第四,經常舉行體育器材一物多用的比賽,如,給學生每人一根同型號的跳繩,要求學生創造出三種以上的體育活動等。

三、三個示范

中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斷能力。他們開始憑借已有的知識、經驗,用挑剔的眼光來審視每一個教師,并決定自己受教育影響的方向、大小。體育教師要吸引學生,加大對學生影響的效力,做好學生體育鍛煉的榜樣示范不可缺少,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要讓學生從教師的形象、氣質、風度上看到體育鍛煉的好處,受到感召,又從教師經常持久的鍛煉中得到教育,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仿效。

1.形象示范

體育教師既是靈魂的工程師,又是健美的塑造師。他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還要有健美的體魄,優美的體態,站立行走姿態矯健,還必須具備一兩項運動專長,如,在三級跳遠的教學中,教師除了準確、優美的示范,專業、生動的講解外,還可以用簡筆畫把這一過程中重要的動作形態在紙上定格出來。籃球專業的教師,在自己參加籃球比賽時,組織學生觀戰,向學生展現自己快速的奔跑、敏捷的搶斷、靈活的突破、巧妙的分球等。

2.氣質風度示范

體育鍛煉應做到意志堅強、精力充沛,對待學習、工作積極主動,精神振奮,遇事沉著冷靜。如教學中,突然發生學生昏厥倒地的情況,教師首先要穩定其他學生的情緒,保持鎮靜,然后對學生的昏厥癥狀進行全面細致的觀察、分析,迅速做出準確判斷,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及時進行處理等。

3.經常鍛煉示范

體育教師是體育鍛煉的組織者、指導者,也是體育鍛煉的積極分子和體育鍛煉的高手。如,堅持每天的晨跑、打太極拳、做健身操等;帶田徑隊的教師,還可以適時適當轉換角色,變教練為陪練。如,在訓練學生短跑時,教師可以和學生在同一起跑線或不同起跑線同時起跑進行比賽。也可以在學生訓練長跑時,教師一同進行。既可以講解如何分配體力,如何由直道進入彎道,如何超人等,又可以及時進行示范,做到教學與鍛煉的巧妙結合。

篇2

關鍵詞 大學女生 體質 體育運動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碼:A

The Reasons and Strategies to Influence College Girls' Physical Activities Passivity

SHAO Li[1], CHENG Bing[2]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reasons why women college students of the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IT) are not keen on physical activities from both psychology and physiology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literatu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rough deep research on the reasons, this article proposes several reasonable strategies to stimulate enthusiasm for femal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physical activitie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countering their negative thoughts about physical activities and to improve physical fitness.

Key words college girls; physical fitness; physical activities

據世界衛生組織一項全球性的調查,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僅占5%,診斷有病的人也只占20%,而75%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亞健康的人群在現代社會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現代生活的改進,使我們進入網絡、智能化的時代,而大學生們更是沉迷于此,沒有交流,沒有運動,走到任何場地都能看到人們專注在手機屏幕上,包括大學生在體育場所也是手機不離手。而在大學生都認識到運動能使自己體質得以改善的今天,卻還是無法抵御網絡的誘惑,無法擠出時間來參與到運動中去。在當前大學女生的身體素質呈現逐步下滑的情況下,如何在一個較短時間內改善大學女生的身體素質成為了體育教育的首要任務。為了探究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分析了影響大學女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原因,然后尋找其中的解決辦法。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目標:武漢工程大學的女生,25個班共930名女生作為研究對象,分別來自于大二和大四。(2)研究目標和分析。研究方法:文獻,數據統計,調查和訪談。(3)問卷調查:設計了《大學女生對于身體鍛煉情況問卷調查表》對我校女生共發問卷930份,回收903份,回收率為97%,有效問卷97%。(4)數理統計:對收集到的文獻資料及數據進行了歸類整理,通過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

2 結果分析

2.1 女大學生對于身體鍛煉和體育課的理解

從表1,我們可以看到部分大學女生認識到良好的身體素質的重要意義。我們可以分別看到大二女生32.6%女生和大四的女生35.5%認為體育鍛煉可以讓他們更加容易的通過考試,這個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完成學業,而體育課是其中一門功課。但是,從表1也可以看到,大二11.7%和大四22.7%的女大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的主要原因是為了較好的體型和減肥。現階段,體重超過標準的大學生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往高年級看,體重超標的比低年級要多,大多數女生能正確對待體育鍛煉,并把它看做一條通往健康的道路。

表1 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

從表2可以看到,只有少數人同學能夠意識到大學體育是為自己的終身鍛煉打下基礎,不同人對于體育課的重要性有著不同的認識。但是許多學生對體育課依然是很老舊的看法,覺得體育課只是用來改善體質的。而在目前每周一次課的情況下,大部分同學想通過每周一次體育課而不利用課外鍛煉來改善體質,這一目標是不現實的。

表2 對體育課達到的效果統計

2.2 本校女生體育課后參加體育運動的頻率

從圖表3的統計可以看到,大二有23.3%的學生從不運動,大四則達到52.1%的女生從不運動。隨著運動時間的增加,兩個年級運動的人數呈大幅下滑趨勢,隨著年級的增高,運動的人數也在大幅減少。

表3 被調查女生每周運動的人數與時間

從表4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到, 42.8%的大二女大學生一個星期有一到兩次體育鍛煉。而大四的每周鍛煉1~2次下降到29.2%。從不同年級的對比,可以看到,高年級女生比低年級女生更少的參與體育鍛煉。在一周超過三次鍛煉的這項對比中,2年級學生是26.3%,而4年級的學生是12.5%。在從不參加體育鍛煉這項對圖表比中,四年級是到達52.1%而二年級女生是20.5%。這項數據表明學生參與鍛煉的次數隨著年級的增長是逐漸下降的。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高年級女生的生活圈更小,他們更愿意與他們比較熟的同學相處。另外,他們面對更多的壓力,譬如研究生入學考試和找工作壓力,此外他們的社交活動也更加多,影響了他們的鍛煉。總之,過多的壓力減少了大學女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激情,尤其是高年級的女生。

表4 被調查女生每周運動的次數

2.3 影響高校女生參與體育鍛煉激情的因素

過多的學習工作壓力和沉迷于游戲或網絡等,導致缺乏時間去參與鍛煉。除此以外女生還存在以下的因素:

2.3.1 生理因素

青春期開始后,快速分泌的生長激素以及生殖器官的快速發育,大學女生會產生巨大的變化。例如,體重顯著增加,皮下脂肪也會變多,身材會變得豐滿,肌肉內的水和脂肪含量相對于糖分含量較高,這些變化使得大學女生的肌肉變得更加脆弱,比男生更加容易變得勞累。

大學女生的心臟容量和心臟的收縮能力更弱,而且調節心臟的神經中樞的興奮性高于男生,會導致更高的心臟頻率。在運動過程中,心臟通過提高工作頻率來支撐機能的需求,更易疲勞。

無論是從骨密度,心臟的機能,呼吸還是肌肉,女生和男生都有著巨大的區別。由于缺乏對生理知識的了解,導致她們不敢在月經期間做運動。擔心在這個期間做運動會對身體有較大的影響。此外,有些女生會在月經期間有生理反應,譬如腹脹、背疼、頭疼、勞累感、失眠、情緒波動、擔憂和腹瀉等癥狀。這些都阻礙了他們在月經期間做體育鍛煉的激情。許多女生都認為,在月經期間做運動是有害身體健康的。

2.3.2 心理因素

消極的心理暗示: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的逐漸成熟,大多數女生更趨向于變得安靜而不熱愛運動。在體育課上,女生遵守紀律且遵循老師的教導。但是,這也只是女生喜歡安靜的特性之一。這點在大運動量和枯燥乏味的項目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在“是否會主動自覺運動”這一個選項上面只有11%的女生選擇了“是的”。這點也體現在了學習體育技巧過程中,女生更多的是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這種心態帶來的練習效果并不好。

害羞的心理狀態:在進入大學后,大多數女生會變得敏感,會非常在意其他人對自己的看法。這也使得她們在行為上表現得更加溫柔和安靜。所以在公共場合上,尤其是在男生較多的場合下,女生會顯得有點尷尬。她們害怕在做較為困難的動作時被男生笑話。他們也擔心會因為較大的運動,會導致身體的部分走光,而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

心理上排斥艱苦和勞累:由于計劃生育的獨生子政策,和日益改善的生活條件,學生中有吃苦耐勞精神的學生越來越少。800米跑步幾乎是女生們最為討厭的測試項目。而且大多數的體育課是在有陽光的室外完成的,女生很怕被曬黑,因此她們非常討厭體育課。

3 建議

(1)在大學體育教學中,老師應該更加關注大學女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運用生理學理論去教導他們讓他們朝著生理和心理雙重健康目標努力。有必要加強女生的體育鍛煉,此外還要加強她們運動的意愿。激發她們的運動激情,幫助她們樹立正確態度對待學習目標。(2)在樹立學生對于運動的積極性的同時,我們需要調動老師的激情,改善教學質量。體育老師的體育教育可以通過言語行為和態度極大的影響學生。因此,老師的教學能力和心理品質對于改善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以及提高教學質量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3)改革教育方法,改變陳舊無聊的教學內容,引進更多適合的教學手段,幫助大學女生樹立終身運動的目標。(4)體育老師應該幫助學生了解正確科學的鍛煉方法以及自我健康的評估方法。以俱樂部的形式組織更多有興趣的同學在空余時間運動,讓他們體會到運動的快樂。

4 總結

(1)大學女生對于參加體育運動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一個逐步下降的趨勢。他們參與運動目標較為單一和單純。且主要是對抗性較小的項目。(2)大多數女生對于體育鍛煉的意義理解是片面的,導致缺乏參與積極性。(3)當前的體育教學和體育互動沒有充分考慮到女生心理和生理特點,形式不夠豐富。

參考文獻

[1] 全浙平.河北省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現狀之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5.

篇3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5B-0096-01

美是至高無上的,而體育又將形體美、藝術美、生活美、自然美集于一體。體育教師應當在課堂上精心設計教學情境,讓學生從中體驗美的感受,展示美的收獲,直觀形象地激發學生追求美和創造美的欲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鍛煉和自主鍛煉的積極性,奠定終身體育的行為意識。

一、 善于發現學生美的一面,激發他們展示美的自信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筆者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新生入學的時候,有一個男學生非常矮小,學生們都嘲笑他,但他在教師的鼓舞下每天堅持鍛煉,不但熟練掌握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的技術,課后還經常積極地進行鍛煉,并在學校兩次校運會上獲得中長跑冠軍,用自己的毅力獲得了全班學生的尊重。還有一個肥胖的女學生,開始連上體育課的勇氣都沒有,但在教師的鼓勵下,她放下包袱和同學一起上體育課,雖然剛開始她的動作很笨拙,但她頂著巨大壓力,用自己的汗水和淚水迎來了同學們的掌聲。她現在成為一個熱愛鍛煉、陽光活潑的女孩子,并在今年的校運會上獲得投擲項目的冠軍和中長跑第六名的好成績。所以,作為教師,要充分掌握青少年學生對美的向往和追求,讓他們在思想上認識美并付諸行動,并對他們追求體育美感的行為及時予以肯定和表揚,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如果學生遇到了挫折,教師要做他們堅強的后盾,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永遠支持他鍛煉,永遠與他站在一起。同時,教師也要盡可能創造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堅定他們對體育鍛煉的喜愛。

二、 運用巧妙而富有魅力的語言,充分調動學生展示美的欲望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語言則是點燃興趣的火花,為此,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充滿魅力的語言顯得極為重要,它既能讓我們看到一張張陽光燦爛的笑臉,感悟到學生跳躍、歡快的心情,更能展示體育老師的人格魅力。筆者在上傳統民族體育項目――抬轎子這節課時,一開始就問學生:你們有誰坐過轎子或抬過轎子?學生一臉惘然,都說“沒有,見都沒見過”。我告訴他們,在古代坐轎子的人可是達官貴人或是比較富裕的人,那時候家庭迎娶新娘時,也是用轎子把新娘子抬過來的,而抬轎子的則是身份相對低下的下人或平民百姓,這堂體育課的目的,在于既要讓學生品味一下當年達官貴人的威風,體驗一把貧窮民眾的辛酸,還要感悟一番最神秘、最精彩的搶新娘的喜慶場面。這樣,學生注意力很快便集中了起來,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生們精神振奮、興趣濃厚,摩拳擦掌,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欲望,一節課下來,效果特別好。

三、 教師優美正確地示范,激發學生對美的向往

體育教師正確優美的示范動作可以令學生終生難忘,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有時候一堂課的成敗,直接取決于教師的示范。比如在籃球基本技術――行進間投籃教學中,教師在示范時必須做到有節奏、腳步輕快、運球輕松自如。第一步跨越要輕松跳躍,第二步轉化為騰空銜接要準確流暢,加之身體在騰空過程中遞籃手臂的舒展以及身體的弧度,要形成一個優美的弧線,并使整個過程連貫流暢。這樣優美的動作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他能使學生在感知動作全貌的過程中獲得享受,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因為這個技術動作學生已經在電視、網絡和現實生活中看到或體驗過無數遍,甚至就有不少學生模仿得不錯,所以,如果教師示范的動作不夠大方、優美的話,在后面的教學中我們將舉步維艱。

可以說,示范是體育教師在學生頭腦中最直接、最生動、最具體形象的體現,也是體育教學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優美精準的示范不僅讓教師贏得學生的尊敬與信賴,同時也得到他們的掌聲與稱贊,更重要的是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自覺主動地進行鍛煉,使學生高效率地掌握傳授的技術動作,有效地提高課堂效果。

篇4

【關鍵詞】鍛煉行為 體育鍛煉 身體健康 生態學模型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2C-0174-02

鍛煉行為是從全面的角度對個體鍛煉行為進行解釋、干預,對鍛煉行為進行有效指導和調整,全面促進人體健康發展。鍛煉行為生態學模型給人體健康鍛煉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它注重個體與周圍環境之間的聯系,強調個體行為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它是生物、環境和心理要素互相影響、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結果。本文試分析鍛煉行為生態學模型的含義,并結合我國高職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探討生態學模型在我國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途徑,以提高我國青少年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身體素質。

一、鍛煉行為生態學模型的含義

生態學是涉及有機體與它所處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學科,主要研究人類行為與其周圍環境的關系。生態學模型,主要以生態學為理論基礎,探索個體和環境對人的行為產生的作用與影響,以及各個要素之間所產生的相互關系。它的作用是將體的特征與環境特征進行有效的融合,從而使其產生健康的行為習慣,使個體和環境都能產生共同的變化。

鍛煉行為生態學模型主要研究生理因素、環境因素以及心理因素間的相互作用對個體鍛煉行為產生的影響。例如,國家發起的有關全民健身的號召,各級政府和各個部門積極響應,并積極完善健身器材和體育鍛煉設施,為居民鍛煉身體創造便利的條件,從而鼓勵人們積極進行體育鍛煉活動。人們進行體育鍛煉活動后,又會將相關信息反映到政府相關部門,要求有關部門進一步改進體育鍛煉政策與設施。生態學模型中的各個因素都是相互影響、相互發生關系的。如果某個因素發生改變,其他的因素也會隨之發生相應的改變。比如,政府若取消相關政策,不再提供便于居民鍛煉的體育設施和場所,那么,居民的體育鍛煉活動將會被迫停止。因此,外部環境因素的調整會對個體行為產生影響。

二、鍛煉行為生態學模型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生態學模型從環境和個體各個因素出發,對人的鍛煉進行干預和調整。此模型在我國高職體育教育中可得到有效的應用。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點開展:

(一)充分掌握生態學模型各相關因素,尋求適合主體的鍛煉行為方式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是環境的產物,人任何時空都會受到環境的影響。生態學模型把環境分為四個系統―― 微觀系統、宏觀系統,多系統和外系統,各環境之間互相作用、共同影響。微觀環境指的是與個體有密切關系且能直接對個體產生影響的環境系統,比如家庭環境、朋友因素、學校及相關場地的影響。宏觀環境則是指社會環境,包括社會文化、生活習慣、主流價值觀等。多系統指的是兩個以上的微觀系統對人的行為的影響。外系統則是指與個體之間不產生直接影響的環境因素。研究生態學模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關注行為的環境因素,弄清楚干擾環境的方式和要素。同時通過對生物模型的研究,得出適合主體個性的鍛煉行為方式。當然,除環境中的四個系統外,個人的心理素質、生理遺傳因素等系統的變化都會對個人行為產生影響。

(二)調整相關政策及規定,影響學生的鍛煉行為

政策方面的影響屬于生態模型當中的最外端,政策的調整與改變可以間接影響到人的鍛煉行為。政策對鍛煉行為造成的影響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可以使鍛煉行為得到增加;二是抑制鍛煉行為,使鍛煉行為有所減少。比如,國家頒布的《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鍛煉,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要求學生每天至少鍛煉一小時,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陽光體育鍛煉活動。國家采取行政手段對學校的體育活動實施干預和調整。據此,學校制定相關的體育鍛煉時間,確保學生能夠得到有效的鍛煉,同時增加適當的鍛煉設施,為學生鍛煉提供便利的條件,促進學生體育鍛煉活動的增加。但是,在我國教育體制下,用政策驅使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所產生的效果不是很大,甚至會有負面作用產生。同時,學生繁重的學業壓力,也影響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和積極性。鑒于此,學校有關部門要求把體育相關的考試列入學生的總成績當中,以此來鼓勵學生多參加體育鍛煉,多學習體育項目,從而達到全面鍛煉身體的目的。但是,考試一結束,學生的鍛煉積極性又恢復到之前的狀態。所以,學校應建立長期有效并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規定,如此才能有效地保證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持續性。

(三)加強學校的體育教學方式改革,促進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習慣

在學校的體育教學中,生態學模型中屬于多系統的一類,它是影響高職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環境因素。學校體育教育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如學校的體制、規章制度、體育教師的資質、體育設施的完善性、校園氛圍等,這些環境因素都會對學生的鍛煉行為造成影響。所以,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學校應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知,意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并傳授學生相關體育鍛煉的方法,提升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同時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規章制度,促進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長期習慣。

在體育課堂的教學中,要開設多種多樣的體育項目,并進行體育項目的考試,并將考試成績列入總成績中,以此帶動學生學習該體育項目的興趣,從而達到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保證身體健康的目的。同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和體育方式進行鍛煉。并根據學生的體育鍛煉能力,對學生進行相關指導,從而使學生建立對體育的興趣,讓學生的體育鍛煉保持持續性和穩定性。

在體育鍛煉的內容設計上,應以學生興趣為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的熱情,對體育鍛煉方式進行適當的改變。比如以比賽和集體活動的形式,加強學生的參與性,并在體育鍛煉中提高學生的互動性和合作能力,從而提高體育鍛煉項目的有趣性,如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學生對體育的熱情,穩定其體育鍛煉行為。

(四)完善學校體育設施,促進學生加強體育鍛煉

學校的客觀體育環境,包括學校的體育場館以及相關體育設施的完善會對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的積極性造成影響,如果學校體育館的設施較為完善齊全,便能為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提供十分便利的條件,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熱情。同時,體育館器材的好壞以及質量也會影響到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和興趣。如果體育館的器材較好,而且充分結合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將趣味、活潑性融入到體育設施中,那么學生就會對體育鍛煉產生較為持久的熱情。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獲得了樂趣,久之便會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五)重視社會的支持與鼓勵,營造學生體育鍛煉氛圍

社會是一個大的環境,在生態系統生態模型當中其可以被看作宏觀系統。與其他系統一樣,其對學生體育鍛煉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社會的支持包括家庭、老師、朋友的支持和鼓勵,以及社會的物質條件扶持和社會的積極的體育鍛煉文化氛圍等。家庭是學生的強烈后盾,也是學生生活的重心。家庭的支持與鼓勵對學生的體育行為產生的影響十分重要。其主要表現有:父母對子女在情感和物質上的鼓勵和支持。父母對體育鍛煉行為的態度,將會影響到學生參加體育鍛煉行為的積極性和方式,并對其相關行為起到促進和抑制的作用。同時,父母在物質上的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子女有相關體育項目方面的興趣,父母應該為他們提供相關的體育用品,并負責有關體育方面的開支,支持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這樣對學生在校的體育鍛煉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朋友伙伴的支持、鼓勵也是促進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之一。好朋友的支持和陪伴,能夠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獲得更多的樂趣與積極性,同時能夠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性,使之相互鼓勵,提高體育鍛煉的動力。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我們更應該讓學生和伙伴之間進行交流互動,并建立良好的友誼關系。

(六)從學生自身因素出發,提高學生體育鍛煉動機

影響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自身因素包括學生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項目選擇上,通常會選擇身體能夠承受的體育項目,這樣既能能夠得到鍛煉,也能從中獲得興趣和挑戰。如果體育項目難度較高,學生不能承受,那么很多學生就會選擇放棄,身體素質也會受影響。同時,生理的因素是個體與外界環境的相互作用。適當參加體育鍛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生理素質,但是如果體育鍛煉超出了身體的負荷就會對身體產生副作用。

此外,心理因素也是影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一個內在因素。心理因素主要是指學生的態度,動機和對體育鍛煉的認識。在體育教學中,應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動機,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熱情,使之了解體育鍛煉對自身的價值和意義,充分體會在運動中的快樂,并在運動中挖掘自己的潛能,讓學生在自我挑戰中展現自我價值。同時,學生的自我決策和運動的成就感、歸屬感都是影響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動機的重要因素。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針對這些相關因素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

三、結論

從教學實踐來看,僅從單方面因素來研究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效果是不充分的。而利用生態模型理論來研究影響學生體育行為的因素,并干預學生的體育行為能夠共同考量相互結合、相互影響的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得到影響個體鍛煉行為的系統模型。繼而,就可以結合我國高職學校的體制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措施調整,干預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參考文獻】

[1]趙升,方康敏.學生體質健康危機引發的對中小學體育基本思想觀念問題的探析[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1(1)

[2]李俊,張惠紅.生態學模型在我國青少年課外體育鍛煉中的應用[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3(27)

[3]楊劍,邱茜,季瀏.鍛煉行為生態學模型及其在體育領域中的應用[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48)

[4]方敏.鍛煉行為生態學模型的理論闡釋其展望[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0(27)

篇5

關鍵詞:體能練習;教學方法;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5)12-0053-02

體能是人體的基本運動能力。《辭海》將體能定義為: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在體育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包括速度、耐力、力量、靈敏和柔韌等基本身體素質,以及人體的基本活動和運動能力,如走、跑、跳、投擲、爬越、攀登、懸垂和支撐等。近年來,在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中顯示,我國青少年的身體形態指標呈不斷上升趨勢,即身高、體重、胸圍三個指標迅速增長,而在體能、心肺功能、近視率、超重與肥胖這四個方面呈連續下滑趨勢,尤其是在耐力、彈跳、爆發力三方面持續下降。此外,《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目標維度之一的身體健康中提出要“引導學生努力學習和鍛煉,全面發展體能”。這就意味著在現階段和今后一段時期內, 學校體育的工作重心需要轉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上來。因此,進行切實有效地、持久地關于增強小學生體能的實踐研究已經成為當務之急,也是長久之計。

一、小學生在體能發展中的問題

1.體能鍛煉與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矛盾

小學生的情感外露而且不穩定,對情緒、情感的控制力不夠,意志力也比較差,他們需要依靠外部的影響才能完成某一活動。而體能的發展是以運動動作實踐為基礎的,它需要學生在運動過程中通過反復不斷地練習,才能達到發展體能的目的。因此體能教學過程活動中,要針對兒童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點,盡量采用比較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提高體能練習的趣味性,從而保證學生體能水平的提高。

2.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法不當

體能鍛煉以身體素質練習類為主,教材相對陳舊,內容比較單調、枯燥,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所能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也較為貧乏、單一。這些過于簡單的教學使課堂氣氛比較沉悶,所以很難激發小學生對體能訓練的興趣,致使一部分學生對體能課敷衍了事,消極對待,甚至有些學生因此不再喜歡上體育課。

體能練習對學生施加了生理負荷的同時還施加了心理負荷,大腦皮層很容易就會產生保護性抑制,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要結合教材特點和小學生“好奇、好學、好動、好勝”的心理與生理特點,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達到發展體能的目標。

二、小學體育教學中發展學生體能的方法策略

1.情境教學,以情境促參與

情境教學法是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一定的情境,通過生動、直觀的體育活動,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運動技能掌握以及運動能力提高的教學方法。小學階段,學生的情緒和情感帶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被具體事物或具體情境所支配,生動形象的情境課堂教學可以引起他們積極的情感狀態。

情境教學法的核心是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針對性。情境教學中的“境”主要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并且與教學內容密切聯系,它適用于小學中、低年齡階段的學生,這個階段的學生模仿能力比較強、想象力比較豐富、形象思維占主導。通過情境創設,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角色扮演中參與體育學習,改變了他們原有的知識結構水平,尤其是在簡單枯燥的體能練習中,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完成體能練習的目標和任務。

例如:在一節心肺耐力訓練課上,根據學生喜愛的《喜羊羊與灰太狼》動畫片設計了這樣的情境:將學生分組后分配到各自的場地上,選一名學生為灰太狼,幾名同學則成為喜洋洋、懶洋洋、美洋洋等,限定在場地內進行灰太狼抓羊的追逐跑練習,在這樣的追逐練習中學生的感覺、視覺、聽覺等都得到充分調動,使他們自覺、主動地參與到練習中,獲得充分的學習體驗,從而提高了心肺耐力水平,發展了體能。

2.游戲教學,以游戲促興趣

游戲法是指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通過互相幫助、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些規定性的動作而進行的身體基本活動能力的練習。它對人數、場地要求不高,而且隨意性強,道具不拘形式,游戲規則也比較靈活簡便,是使用最為廣泛的體育教學手段之一。

游戲對小學生具有一種特殊的吸引力,它有一定的情節性、娛樂性和競爭性,有規則的限定,同時常有較大的運動負荷,是發展學生的體力、智力、促進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因此,體能鍛煉中可以借助游戲的形式,把一些較枯燥的鍛煉內容“寓練于趣”,從而激發學生練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跑的教學中,可以采用“滾雪球”的游戲。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若干組,每組前方擺好標志物,第一名學生繞標志物跑回后拉住第二名學生手兩個人再一起跑,兩人回來后再拉上第三名學生的手一起跑,如此類推,直至最后小組的同學一起手拉手一起跑,學生在不斷地往返跑過程中不僅使體能得到了發展,也培養了團結協作的意識。這樣,用游戲形式把枯燥的練習貫穿起來,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增加了鍛煉身體的實效。

3.比賽教學,以競爭促進取

比賽法是指在比賽的條件下組織學生進行體育練習的方法。它具有“競爭”的因素,能夠使學生體驗到運動的娛樂性和競爭性,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不服輸的心理需求,促使學生情緒高漲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表現出最大限度地機體能力,進而加強了身體練習對機體所起的作用。

在體育比賽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敏捷,個性心理特征會得到極大的張揚,學生為取得優異成績會自主的調整和改進自己的動作技術,提高體能水平,發展身體素質。

例如:為發展學生的上肢力量,可以采用“推小車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分組比賽。一個學生用手臂撐住身體,另一個同學抓住同伴的雙腿推拉著向前走,學生順勢移動雙手,小車就“開”起來了。在“你來推,我來爬”的接力賽中,看看哪兩個同學推得快。通過競賽的方式學生會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練習中,進而促進體能的發展。

4.榜樣教學,以榜樣促提高

榜樣法是指以模范行為、英雄事跡以及先進事例等來對學生進行鼓勵、教育的方法。小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正在形成時期,可塑性大、模仿性強,榜樣對其有很大的感召力。革命英雄人物、體育冠軍、同年齡的優秀人物、教師本身等的行為事跡都可以作為鼓勵、教育學生的典例。

例如:在區運動會100米比賽中,我們學校一名同學在起跑時不小心擦傷了臉和腿,但她仍然快速爬起來堅持跑完全程,這種頑強拼搏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值得大家學習。在體能課上通過榜樣的引導,讓學生能克服困難堅持體能練習。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根據體能發展的教學目標,以學生為主體,用最優化觀點統籌多樣化的教材組織形式,讓體能鍛煉融于教材的變化中,引起學生快樂、成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積極參與發展體能的練習,達到體育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周登崇.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張志勇.體育教學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蘇建華.小學體育情境教學法研究[J]. 成功(教育),2010(11).

篇6

【摘要】

目的:比較三種不同熒光標記的短雙鏈RNA(siRNA)體外轉染特性. 方法:利用脂質體LipofectamieTM2000轉染三種熒光標記siRNA入小鼠胚胎成纖維細胞系NIH 3T3,流式細胞儀觀察轉染效率,普通倒置熒光顯微鏡觀察其淬滅情況,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其在細胞內的分布情況. 結果:相同轉染條件下三種熒光siRNA進入細胞的速度,細胞內的定位不同,轉染效率不同,三種熒光標記的抗淬滅能力也不同. 結論:熒光標記siRNA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蹤作用. 用熒光標記siRNA作為無熒光siRNA的分布和轉染效率參照時,要考慮到所選用熒光標記siRNA與無熒光標記siRNA的差異.

【關鍵詞】 熒光標記;siRNA;轉染

【Abstract】 AIM: To compare the transfection character of three different fluorescently labeled 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 in vitro. METHODS: Three fluorescently labeled siRNA were transfected with LipofectamieTM2000 into NIH 3T3 cells for monitoring their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with flow cytometry, tracking their delivery with confocal microscopy and checking their photostability with fluorescent microscope. RESULTS: These three fluorescently labeled siRNA varied in intracellular distribution,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and quench speed. CONCLUSION: The fluorescence labeled siRNA helps to tracking the delivery of siRNA in cell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luorescently labeled siRNA and unlabeled siRNA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the fluorescently labeled siRNA is used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and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of siRNA.

【Keywords】 fluorescence label;small interfering RNA;transfection

0 引言

化學合成的siRNA可以高效特異地抑制靶基因的表達,不僅是分析基因功能的有力工具且有望成為新型藥物[1],但遞送效率低和體內有效性問題仍然是其應用的瓶頸,因此,深入研究其在體內的分布和動力學過程已逐步受到重視[2]. 利用熒光顯微鏡、流式細胞儀、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等方法檢測熒光標記siRNA[3],觀察其攝取、分布及代謝情況,借以推斷無熒光標記siRNA的轉染效率和分布. 然而目前雖有多種商品化無沉默效應的熒光標記siRNA可供選擇,但它們的分布和轉染效率是否一致尚少見報道. 本研究比較三種常用熒光標記siRNA利用脂質體轉染時轉染效率、熒光淬滅情況和細胞內分布特點,以探討應用熒光標記siRNA時需注意的問題.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三種熒光siRNA分別為:BLOCKiTTM熒光寡聚物(序列未公開)購自Invitrogen公司;FAM notarget siRNA(正義鏈5′UUCUCCGAACGUGUCACGU3′,FAM標記于5′端)購自廣州銳博公司;Alexa Fluor 546陰性對照siRNA(靶序列 5′AATTCTCCGAACGTGTCACGT3′,正義鏈3′端3標記Alexa Fluor 546)購自Qiagen公司. 前兩種為即用型,后一種按照說明書方法加入退火緩沖液,90℃變性并退火,分裝后避光保存于-20℃. 三種熒光siRNA的儲備液濃度均為20 μmol/L. 小鼠胚胎纖維細胞系NIH3T3由中山大學實驗動物中心細胞庫凍存;高糖DMEM培養基和DPBS購自Gibco BRL公司;胎牛血清購自杭州四季青工程材料研究所;脂質體LipofectamineTM 2000,OptiMEM低血清培養基購自Invitrogen公司;Hochest33342購自美國Sigma公司,其他生化試劑均為進口或國產分析純試劑.

1.2 方法

1.2.1 細胞培養與轉染

NIH3T3細胞常規培養于含100 mL/L胎牛血清無抗生素高糖DMEM培養基,每孔4×104個細胞接種24孔板,24 h后細胞的匯合度達40%. 用LipofectamineTM 2000轉染熒光siRNA,按照說明書操作進行. 不同濃度轉染效率時siRNA各組終濃度分別為0.5,5,40,120 nmol/L,LipofectamineTM 2000均為1 μL. siRNA進入細胞速度時轉染復合物孵育時間分別為1,2,4,6和24 h,siRNA濃度均為40 nmol/L,每組不同時間重復3次;觀察淬滅情況和共聚焦觀察細胞內分布時采用40 nmol/L,觀察時間為4 h.

1.2.2 流式細胞儀檢測

熒光siRNA轉染效率各組細胞用DPBS沖洗2次,0.25 g/L胰蛋白酶消化,用DPBS制成150 μL單細胞懸液,冰上運輸,BD FACSAria流式細胞儀檢測,CellQuest軟件記錄分析.

1.2.3 普通熒光顯微鏡觀察淬滅情況和細胞內分布模式

轉染后6 h后將24孔板直接置于倒置熒光顯微鏡(Leica DMIRE)載物臺上觀察,cold CCD數碼相機Leica Qwin軟件照相. 拍第一張照片時間記為0 min,分別于3 min和5 min后不改動成像參數同一位置再拍攝兩張,觀察熒光淬滅情況.

1.2.4 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4]細胞鋪板時24孔板中放滅菌圓形蓋玻片,轉染后6 h培養液中加入Hoechst 33342(終濃度5 mg/L)孵育10 min染核,用DPBS洗3遍后,取出爬片,-20℃預冷丙酮固定10 min,PBS洗3遍,抗淬滅水性封片劑封片. Zeiss LSM 510 META共聚焦顯微鏡40倍物鏡下觀察,BLOCKiTTM熒光寡聚物和FAM notarget siRNA使用488 nm激發光和515~540 nm濾片檢測;Alexa Fluor 546陰性對照siRNA使用568 nm激發光和575~640 nm檢測濾片.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 0統計軟件處理,χ2分析轉染效率差異,P

2 結果

2.1 FCM檢測熒光siRNA轉染效率

每一樣品收集2×104個細胞,設定一個單細胞區域P1用于熒光分析. 以未轉染的細胞作為空白對照,設定陽性細胞區(P2區)使陰性對照P區細胞數不超過0.1%(圖1A). 40 nmol/L siRNA轉染4 h時轉染效率Alexa Fluor 546陰性對照siRNA的轉染效率為(62.7±2.4)%, BLOCKiTTM熒光寡聚物的轉染效率為(85.1±5.2)%, FAM notarget siRNA的轉染效率為(69.4±3.6)%. χ2分析示Alexa Fluor 546陰性對照siRNA的轉染效率顯著低于BLOCKiTTM熒光寡聚物(P=0.037),BLOCKiTTM熒光寡聚物的轉染效率顯著高于FAM notarget siRNA的轉染效率(P=0.017),Alexa Fluor 546陰性對照siRNA的轉染效率低于FAM notarget siRNA BLOCKiTTM熒光寡聚物(P=0.000). 隨著siRNA濃度增加(圖1B)和轉染復合物孵育時間延長(圖1C),三種熒光標記siRNA的轉染效率增加, 6 h和24 h轉染效率相差不大, 唯FAM notarget siRNA 24 h轉染效率為(59.3±2.5)%. BLOCKiTTM熒光寡聚物在0.5 nmol/L和5 nmol/L濃度時,轉染效率就達FAMsiRNA (27.9±2.5)%和(77.3±3.7)%,孵育1 h和2 h轉染效率達(54.1±4.9)%和(78.2±3.6)%,高于其它兩種(P=0.000).

2.2 普通熒光顯微鏡觀察淬滅情況和細胞內分布模式

三種熒光siRNA在普通熒光顯微鏡下的熒光模式不同. Alexa Fluor 546陰性對照siRNA傾向于以較大顆粒分布在核周胞漿內(圖2A, B, C, D);BLOCKiTTM熒光寡聚物胞漿、胞核中都有,在胞核中的熒光強度很高(圖2E, F, G, H);FAM notarget siRNA為細小點狀熒光信號,分布于胞漿和胞核中(圖2I, J, K, L). 用熒光顯微鏡照射3 min(圖2C, G, K)和5 min(圖2D, H, L)發現Alexa Fluor 546陰性對照siRNA抗淬滅能力最高,BLOCKiTTM熒光寡聚物居中,FAM notarget siRNA最低,3 min已幾乎完全淬滅. BLOCKiTTM熒光寡聚物胞漿中的熒光信號先淬滅,而后是胞核中的. 無siRNA只加LipofectamineTM 2000轉染試劑的細胞未見熒光(結果未顯示).

2.3 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三種熒光siRNA細胞內定位40 nmol/L各種siRNA轉染后4 h,Alexa Fluor 546陰性對照siRNA為點狀的熒光,多數位于近核胞漿中(圖3A,D);BLOCKiTTM熒光寡聚物(圖3B,E)和FAM notarget siRNA(圖3C,F)的模式相似,在核內和胞漿中都可見,部分呈熒光顆粒.

3 討論

脂質體轉染是體外導入化學合成siRNA的標準方法,siRNA體外轉染實驗報道中使用最多的轉染試劑是LipofectamineTM 2000,對許多細胞可以獲得很高的轉染效率和基因沉默效率[3],所以本研究也選用該試劑作為轉染試劑比較三種熒光標記siRNA的體外轉染特性.

本實驗發現在相同的轉染條件下,三種熒光siRNA的轉染效率不同;BLOCKiTTM熒光寡聚物更易進入細胞,原因可能因為它的核糖骨架經過磷硫酰化修飾[5],所以其進入細胞的速度明顯增加. 轉染6 h和24 h的效率相差不大,可見LipofectamineTM 2000推薦4 h和6 h更換轉染復合物比較合理,但注意到Alexa Fluor 546陰性對照siRNA 4 h和6 h的轉染效率相差仍比較明顯,所以6 h更換轉染復合物更加合適. FAM notarget siRNA 24 h轉染效率降低為59.3%,原因可能是熒光素淬滅而非轉染效率低.

關于淬滅情況:標記siRNA的熒光物質有許多種,最早有熒光素(fluorescein,FAM),后來的藻紅素(cy系列),alexa系列的熒光穩定性和可選擇波長更進了一步. 本研究三種熒光siRNA中熒光素FAM notarget siRNA采用的是FAM標記,BLOCKiTTM熒光寡聚物采用的FITC,似乎都為熒光素,但后者經磷硫酰化修飾,穩定性增強,所以其抗淬滅能力也有所增強. Alexa Fluor 546陰性對照siRNA采用的是Alexa fluor546,其中Alexa fluor546標記的siRNA的抗淬滅能力最強.

關于細胞內的定位:脂質體轉染情況下,siRNA脂質體復合物首先沉積并粘附于細胞表面,然后通過胞吞作用進入細胞形成內含體,在胞漿中通過動力蛋白驅動定向運送到核周區,并迅速在核周區聚集[6], 最后siRNA從脂質體復合物中釋放出來才能發揮作用. 本研究中用共聚焦顯微鏡觀察發現Alexa Fluor 546陰性對照siRNA幾乎只以顆粒狀分布于近核胞漿中,與Chiu等[3]報道的用LipofectamineTM 2000轉染cy3標記的siRNA結果一致,而BLOCKiTTM熒光寡聚物和FAM notarget siRNA在核內和胞漿中都有,在胞漿中核周區可見大的熒光顆粒. 其中BLOCKiTTM熒光寡聚物的核定位考慮與其磷硫酰化修飾有關,而FAM notarget siRNA為正義鏈5′標記,其核定位可能為與其復合物中混合有單鏈siRNA有關. Ohrt等[7]顯微注射熒光標記的siRNA入Hela細胞的胞漿中,發現雙鏈siRNA不能進入細胞核,而單鏈siRNA有明顯聚集于核內的傾向. 而Alexa Fluor 546陰性對照siRNA未于見核中可能因為siRNA還未從脂質體復合物中釋放. 而siRNA從復合物中釋放是與基因沉默效果相關的,是否說明熒光標記影響基因沉默效果還有待分析.

綜上所述,選取合適的熒光標記siRNA作為轉染效率評估指標和用于細胞內分布研究時,要注意熒光標記物對siRNA的影響,以及靶向目的基因的siRNA與所選用熒光標記的對照siRNA在化學修飾等因素方面的相似性.

參考文獻

[1]Dykxhoorn DM, Lieberman J. Running interference: Prospects and obstacles to using small interfering RNAs as small molecule drugs[J]. Annu Rev Biomed Eng, 2006, 8:377-402.

[2]Corey DR. RNA learns from antisense[J]. Nat Chem Biol, 2007, 3(1): 8-11.

[3]Chiu YL, Ali A, Chu CY, et al. Visualizing a correlation between siRNA localization, cellular uptake, and RNAi in living cells[J]. Chem Biol, 2004, 11(8):1165-1175.

[4]Akita H, Ito R, Khalil IA, et al. Quantitative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of the intracellular trafficking of plasmid DNA transfected by a nonviral gene delivery system using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J]. Mol Ther, 2004, 9(3):443-451.

[5]Fisher TL, Terhorst T, Cao X, et al. Intracellular disposition and metabolism of fluorescentlylabeled unmodified and modified oligonucleotides microinjected into mammalian cells[J]. Nucleic Acids Res, 1993, 21(16):3857-65.

篇7

〔中圖分類號〕 G633.9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8)09(A)―0028―01

課外體育鍛煉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學校體育目標、任務的基本途徑之一。它是學校體育教學形式的延伸,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但是,通過調查我們發現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經常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人數少之又少,偶爾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占40.8%,很少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占28.6%,不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占24.4%,這些數據充分表明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沒有得到普及。那么,影響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1. 缺乏體育場地和器材。近年來,雖然蘭州市各中等職業學校加大了對體育的投入,改善了學校的場地設施,但由于受各種條件的限制,缺乏體育場地和器材的還是占85.6%。學校體育場地建設跟不上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生數量不斷增加的矛盾。學生活動場地極其匱乏,制約了學生鍛煉的積極性。

2. 學校沒有很好地組織和領導。學校的領導和組織是開展好課外體育鍛煉的關鍵,沒有學校領導的組織支持,課外體育鍛煉是無法開展的。學校對課外體育鍛煉安排時間少,顯得學校領導對課外體育鍛煉不夠重視,挫傷了師生課外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3. 學生一致認為課外體育鍛煉需要得到體育教師的指導和幫助,特別是希望在體育知識、鍛煉的方法和手段上得到老師的指導。另外,45.3%的學生未形成對體育鍛煉的愛好和習慣,有自卑心理,成為他們參加體育鍛煉的障礙。有的學生則對課外體育鍛煉重視不夠,怕苦、怕累,對課外體育鍛煉沒興趣。

針對這些現狀,如何來推進中職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策略的實施呢?

l. 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培養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興趣。課外體育活動有別于體育課教學,其活動內容可以是各種類型的體育知識講座、體育演講比賽、體育欣賞、體育圖片資料展覽等。近些年來,部分學校甚至開始嘗試體育俱樂部的活動形式,受到了學生廣泛的歡迎。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活躍校園文化和營造體育文化氛圍,還可以擴大學生的體育知識面,從而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

學生參加課余體育活動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內容、形式和方法,來滿足愉悅身心的情感體驗。此外,學生體育特長的形成與保持也需要學生在課余體育活動中不斷強化、鞏固和提高。課余體育活動還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運用所學體育基本知識施展體育才能的機會。因此,課余體育活動對培養學生的鍛煉興趣有著重要的作用。

2. 加強對課外體育鍛煉的組織和管理。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研室應在學校主管校長的領導下,加強對課外體育鍛煉的組織和管理,制定出課外體育鍛煉的制度和計劃,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課外體育鍛煉。體育行政部門應認真貫徹并不斷完善有關法規、制度,確實保證學生每天有1小時鍛煉時間,將抓結果轉變為抓過程。

同時,應加強學校體育場地的建設和完善,以滿足學生教學、訓練和課外體育鍛煉的需要,提高學生人均占有體育場地面積。

3. 以學生為主體,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自覺積極性不是自發的,而是需要教師通過一系列細致的工作才能調動起來。所以,必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主導作用的具體表現,應該是給學生提供和創造條件,促進外因迅速轉化為內因,從而調動起學生的自覺積極性。

4. 加強體育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課外鍛煉的能力。課外體育鍛煉體育能力的培養,既有賴于學生對體育衛生保健知識、技能的學習與運用,也有賴于體育課程內容的進一步充實、更新和教學方法的改進。因此,體育課程內容的科學性、趣味性和實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篇8

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非常重要。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和人生角色的轉折時期,隨著學習生活由普通義務教育模式向職業教育模式轉變,學生的生理、心理方面都發生著劇變。作為從事體育教學的教師應清醒地認識到,創造良好的體育鍛煉環境,積極地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競爭的要求。

1.轉變觀念,創新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

在當前的學校體育教學中,教師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身體練習來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不注重培養學生的鍛煉態度、興趣和習慣。這使得新時期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之間的矛盾加深。體育教學應當順應時代的發展,制訂符合中學生特點的教學大綱和教材。在滿足學生體育健康的基礎上,增添實用的、趣味性的內容,并利用校內校外相結合的方法,開展休閑體育、娛樂體育、戶外探險體育等,探索新的教學模式。這樣,就使體育課的內容豐富,選擇面大,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鍛煉熱情和積極參與的意識,使學生在學校掌握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并強化在不同社會環境下進行體育鍛煉的適應性和持久性,從而促進良好體育習慣的養成。

2.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策略

2.1 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必須首先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的興趣,興趣可以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體育鍛煉,提高體育鍛煉的效果,所以體育教學的第一就是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小學生的天性是興趣廣泛,好奇心強,好玩愛動,我們可以利用小學生的這些特點來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具體可以采用"課堂導入-教玩結合-獎勵表揚"的教學步驟。課堂導入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吸引學生的第一步,課堂導入可以以學生比較熟悉的話題進入,也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播放與體育運動相關的動畫開啟課堂,可以使學生興趣盎然。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體育運動和游戲相結合的方式讓無趣的運功變得有趣起來,傳統的游戲有老鷹捉小雞、跳皮筋等,老師還可以自己設計一些饒有趣味的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最后,體育課結束的時候要不忘獎勵表揚,這對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有重要的影響。

2.2 教導學生掌握鍛煉身體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種活動都是體育活動,也不是任何一種體育活動都能鍛煉身體和增強體質,不懂得用科學的方法鍛煉身體,不僅會影響鍛煉效果,還有可能損害身體健康。只有懂得和運用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和科學鍛煉的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鍛煉效果。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地把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傳授給學生。首先,讓學生了解人體的結構,各系統器官的功能,身體鍛煉的衛生常識,體育動作的規律特點,以及體育鍛煉是如何促進人體生理變化的。這些基本知識可在健康教育課中傳授。其次,讓學生懂得生理負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鍛煉程序,以及為什么做與怎樣做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等方面的知識。此外,體育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運用不同的鍛煉手段和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身體鍛煉。

2.3 訓練學生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良好習慣的形成,是意志與毅力的結果,只有經過嚴格要求,反復訓練和努力實踐才能形成。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必須努力盡可能堅強地形成學生良好的習慣,但為了達到這種目的最重要的還是正當行為的不斷練習。"因此,體育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要依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根據教與學的需要與可能,制定嚴密的、科學的、切實可行的計劃,有的放矢地逐個項目培養和訓練。讓學生準確掌握動作要領和練習過程,要由易到難,由單項到系列,由部分到整體,堅持不懈,反復訓練。教師還應經常督促檢查,持之以恒。只有這樣才能逐漸形成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

3.淡化體育課程評價的數據測量,重視理性分析

如果單純采用運動項目成績來評價學生的體質,必定對個矮體瘦的學生不公平,打擊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體育運動重在參與,通過學生進行各種身體練習,使學生機體承受科學強度的生理負荷,促進身體健康。另外,促進健康與調節情感有一定的因果關系。海格爾教授提出的"笑"既是促進健康的一面,又是體育課追求的目標。因為"笑"既可以說明學生對體育課的組織、身體練習的效果、各種運動愿望滿足的滿意程度等,又可以衡量學生對教師設計的這節課的適應程度。另外,"笑"還可以消除精神緊張,推遲疲勞出現。因此,體育教師要創造輕松和詣的課堂氣氛,讓體育課"笑"聲常在,就必須對體育成績進行理性分析。

4.以學生為主體,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生的自覺積極性不是自發的,而是需要教師通過一系列的細致的工作才能調動起來的。所以,必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主導作用的具體表現,應該是給學生提供和創造條件,促進外因迅速轉化為內因,從而調動起學生的自覺積極性。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人們之所以能夠積極行動,是因為內心有一種行動的愿望,心理學稱之為動機。動機是一切行動的前提,是推動學生積極進行體育鍛煉的心理依據,也即是學生學習有積極性的內因。為此,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4.1 教師要起模范和表率作用。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師"為人師表"要注重"身教"。

4.2 教師要謙虛謹慎。教師的言行不僅影響學生,同時也受到學生監督。教師的威信應該建立在自己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作風之上,這樣才能獲得學生的擁護和愛戴。

篇9

(1)知識與趣味同等重要。實踐證明,在一堂體育教學課中,教學內容的合理搭配并且適合于學生身體發展的特征,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積極的作用。教師在確定教學內容時,教材的難易程度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使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夠接受。如果教師所選用的教材難度太大、太復雜就會使學生產生畏懼感,喪失自信心,從而降低學習的興趣。同時,體育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選擇符合小學生年齡特征的并富有知識性與游戲性的教材,要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完成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并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內容。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個性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避免教學內容過于單一,應適當合理的安排一些形式新穎、生動有趣的練習,進一步培養和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欲望,增加學生體育的興趣和愛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2)教學與活動密不可分。體育競賽具有鮮明的優勝劣汰特點,而爭強好勝正好是小學生的一種心理特征,體育教師應利用這一有利的特點,在教學中經常組織一些小型多樣的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參加活動的機會,有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使學生真正體會到體育運動的艱辛及勝利后的喜悅。事實證明,通過體育活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加深對體育運動的感情,調動每個學生的運動興趣和愛好,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和集體榮譽感,促使學生奮發向上。

(3)能力培養是體育教學的目標。有些學生家長和個別教師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認為學生只要文化課好就行了,對要否參加體育鍛煉并不關心,認為體育鍛煉要花費時間,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長此以往,學生自然就對體育鍛煉不重視,甚至產生抵制、消極的情緒,嚴重抑制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進行技術教學外,還要教育學生了解體育鍛煉的意義和作用,使學生從思想上轉變觀念,了解體育鍛煉的必要性和對人的影響,充分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在進行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把培養學生獨立鍛煉的能力放在首位,使學生掌握更多的體育與健康基本知識和運動技能,掌握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和手段,逐步提高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和愛好,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

篇10

體育活動是校園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在現今學生體質逐年下降的情況下,高校體育教學不僅要從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為主,更加需要從全面育人角度出發,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體育鍛煉是磨練意志,增強體質,培養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徑。

目前高校學生體育鍛煉主要由選項課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為主,課外體育活動是指體育課以外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總和,也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學校體育目的和任務的重要途徑之一,而影響選項課教學和課外活動的主要因素綜合分析的結果來自多個方面。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必須是自發或有組織的自主行為,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知,滿足影響其體育參與行為,高校學生根據自身選擇體育活動,具有調節人的心理,情感,豐富人的文化活動,對增進人的健康有特殊的意義。因此,要找出影響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并對這些因素加以解決,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參加體育鍛煉,達到學校體育工作的目的。

2.對影響學生體育鍛煉因素的分析

在對學生關于課外體育鍛煉的影響因素的問卷調查中顯示,學生對體育場地器材相對不完善,體育鍛煉的意識不強,課后的健身指導不足,體育鍛煉氛圍不濃,興趣愛好不夠這幾方面的問題反響強烈,這也是影響課外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

2.1大學生體育鍛煉受意識的影響。

體育鍛煉意識是在對體育運動中的一種心理因素,是對體育的認識,態度和情感。體育鍛煉意識是對體育本質特征,價值,作用以及體育與人,體育與其他事物之間關系的自覺反映。體育意識的強弱對自覺參加體育鍛煉起著促進或者阻礙的作用。它能加強人對體育活動發揮動力和促進作用,有利于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作為學校體育教學,只是教授學生運動技能遠遠達不到對身體素質的要求,要將努力培養和加強學生體育鍛煉,樹立終身體育的人生觀,作為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培育好的體育鍛煉意識作為促進體育鍛煉習慣的重要條件。

2.2大學生體育鍛煉受課外健身指導的影響。

高校體育課每周兩節,共90分鐘,教授主要在課內傳授技能知識,鍛煉方法,留給學生鍛煉的時間很少,一項體育技能的形成和掌握都要花大量的時間,這是課內無法完成的,學生必須在課外活動多練習。而課內教學技能是不能代替課外體育鍛煉的指導,學生在課外練習時,如果有專業的老師進行指導,學生將會更快的掌握體育技能,并能有很強的體育興趣,而興趣又能促進更好的掌握體育技能。所以課外活動時沒有專門的老師指導,影響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出現了許多學生只上課,不練習的實際情況,這種情況的發生又會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加以正確的引導。

2.3大學生體育鍛煉受興趣的影響。

一個人趨向于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力求參與某項活動,并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經常性心理傾向稱之為興趣,體育興趣是人們力求積極認識和優先從事體育活動的心理傾向。在學校教育中,體育興趣是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內在動力,是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積極性中“最積極,最活躍的一個心理因素”。若學生對某體育活動感興趣,那么無論是在體育學習或課外活動中,都可促使他們傾注更多時間和精力,精神飽滿,積極主動地參與[1]。只有激發提高保持學生的體育活動興趣,形成運動愛好和專長,才能使學生將體育活動視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并形成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能力[2]。

2.4大學生體育鍛煉受氛圍的影響。

氛圍指的就是人處的環境氣氛和情調,是在某一種環境中的人們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過程中所造成的某種心理情緒和環境氣氛。體育氛圍是指周圍人參與體育活動的氣氛和情調,他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和情緒。學校體育運動氛圍是影響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客觀因素之一。體育教學和體育鍛煉是學生在鍛煉活動中的情緒特征所表現的體育行為。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是學生能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誘因。一個人鍛煉很難長期堅持,并取得好的效果,但很多人一起鍛煉時,不僅身體得到了鍛煉,人的身心會得到愉悅,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陶冶了情操。所以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2.5大學生體育鍛煉受場地器材的影響。

在大學生參加體育運動時場地器材條件是參與體育鍛煉的物質基礎和保障,對體育鍛煉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十年來高校擴大,使得在校大學生人數劇增,更多的人實現了大學夢,隨之而來的問題也非常多,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各校把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問題放在了首位,而體育活動的人均面積,資金問題和緊迫性原因而得不到重視,部分學校雖然資金雄厚,但體育活動場地功能單一[3]。體育場地器材的不足,嚴重制約著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學生想去進行體育鍛煉的愿望因為場地器材,得不到滿足,使得原本主觀愿望逐漸消極,學生從開始的積極體育鍛煉轉變為消極鍛煉,直到不鍛煉狀態。對于絕大數學生來說體育場地器材不足,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

3.對影響學生體育鍛煉因素的對策研究

3.1樹立良好的意識,培養良好的習慣。

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習慣的形成是一個內外因相結合的結果,它既需要學校和教師的正確引導,也需要學生自身的主觀要求[4]。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意識到體育鍛煉的價值和意義,更要知道不鍛煉的潛在危害。讓學生轉變對體育教學的傳統態度,堅持從學生的興趣,需求出發,對運動興趣的培養和習慣的養成是人們堅持終身體育的主要動因。《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指出,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是運動參與目標中的關鍵內涵,也是作為大多數學生的努力目標。因此,主動參加體育鍛煉是形成體育鍛煉習慣和增強體育意識的重要途徑。

3.2課外健身指導是有效方法。

課外體育鍛煉是體育課教學的延續和有益的補充,然而學生課外體育鍛煉基本上以一種無序的自主練習為主,這與學校對課外體育鍛煉指導的重視不夠有關,體育教師在完成自身的教學任務后,對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方面的指導很少。所以,為了調動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提高課外指導的效果,學校要建立,健全課外指導的獎勵機制,加強師資力量配備,專門安排體育教師對學生課外體育鍛煉進行系統的指導。

3.3讓體育興趣成為學生的老師。

大學生對體育興趣是促使他們參加體育鍛煉的內在動機,有興趣就會表現出積極地情緒,養成良好的習慣,進一步的在思想上就會更加主動地想參加體育鍛煉。因此,要幫助學生先喜歡上體育,再教會體育技能[5]。這樣有利于學生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并提高體育興趣,對教學互動也有幫助,并能對學生進行體育鍛煉起到推動作用。

3.4豐富體育氛圍是催化劑。

學校要大力宣傳體育隊青少年的積極用,要讓“我參與,我運動,我快樂”的陽光體育旋律深入人心,定期舉辦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節,趣味比賽,體育知識講座與競賽,邀請著名體育人物零接觸,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形成良好的體育氛圍,同時制定各項規章制度,嚴格管理,使學校體育形成規范化的模式。

3.5提高體育鍛煉條件保障。

體育鍛煉條件是影響學生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體育場地,器材的不完善,勢必影響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學校應根據自身條件,因地制宜,大力加強綜合性體育場和設施的建設,引入新型體育運動項目,使學生體育鍛煉的項目更加豐富,對場地建設要整體規劃,合理規劃,充分利用校園面積,對投入小,效果好的場地設施要優先保障,為學生的體育鍛煉提供充足的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