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教學案例分析范文
時間:2023-11-15 17:58: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武術教學案例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無痕教育;暗示性教育;創造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4-0212-02
暗示教學理論提倡用輕松教學的觀念,將認知與情感、分析與綜合、有意識與潛意識有效結合起來,利用暗示作為師生交流的因素,使學生形成學習的心理傾向,產生強烈的認知動機,提高學生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無痕教育則注重對學生的尊重與關懷,不僅預示著教學方法的圓融與通達,更代表著數學教育的追求與真諦。暗示教學理論與無痕教育在很多方面相互吻合、相互印證,為研究數學無痕教育課題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
一、暗示教學理論簡述
暗示性教學理論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保加利亞著名心理學家喬治?洛扎諾夫創立的,因此也稱為“洛扎諾夫教學法”[1]。該教學方法主要通過暗示的方法,建立無意識的心理傾向,激發學習者的心理潛能和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想象力、創造力,使學生得到充分的自我發展。
洛扎諾夫表示暗示教學應該以教師為暗示源,通過消除和避免可能抑制學習的因素,并在多數無意識的情況下交流,綜合各種促進學習的因素,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無意識情況下強化對學生的影響。暗示教學理論是使學生在環境中受到“熏陶”,暗示教學理論認為理智和情感、分析和綜合、有意識與無意識是緊密聯系的,不可分割的[2]。
二、暗示教學理論與無痕教育的聯系
說到無痕教育總能聯想到老子,老子主張“是以圣人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此處的“不言”不是指什么話都不說,而是反對發號施令與空洞說教。用于現代教育即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中自由活潑地發展,避免繁瑣的規章制度來束縛學生的思維,消磨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處于引導地位,精講精練,少講多思,在重難點處進行講解和解釋。無痕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將教育意圖與目的隱藏起來,通過間接、暗示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傳授知識。師生之間應建立的交往關系是:教師對學生的理智和心靈所說的話,能激起學生內在的精神和力量,促使學生提高自我認識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將教育的意圖隱藏起來是教育藝術的重要因素。在實際教學中為了更好地推行無痕教育,可以通過借鑒暗示教學理論,通過對學生進行暗示,來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的目的。
在無痕教育和暗示教學理論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教師需要通^營造良好、輕松的教學氛圍來隱藏教學意圖和目的,淡化教育痕跡,消除學生學習障礙并激發學生潛能,從側面、無意識層面影響學生,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3]。
三、暗示教學理論的具體方法
(一)運用語言暗示。語言是人類交流的基本方式,同時也是實現暗示教學理論的重要手段。在數學教學中,概念的導入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可通過利用生活實際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利用引導性的語言將學生引入到學習狀態。同時可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在交流中滲透教學內容,使學生無意識地進入學習狀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由于數學是一門較為枯燥的學科,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趣味教學的方法,將一些有趣的數學故事帶到課堂,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更可有效地引入下一個教學內容,讓學生以愉快的心情參與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利用情景暗示。好的學風和校風可以體現一個學校教育環境的優良情況,教育環境對學生學習來說影響非常重大。眾所周知,融洽的師生關系對教學效果影響較大,同時也是暗示教學理論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4]。教師應轉變傳統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為暗示教學創造條件。在實際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多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創設聲像結合、圖文并茂的課堂情景,從多個角度刺激和感染學生,使其在影像、圖文資料中自覺進入學習狀態。同時多從現實生活情境中發現教學方法,將實際生活情景帶入課堂,讓學生體驗生活的同時學到知識,提高了綜合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四、暗示教學理論對無痕教育的影響
暗示教學理論重點包括語言暗示和情境暗示,而在數學教育中實施無痕教育,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在無意識中開始,在不知不覺中理解,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在春風化雨中提升。在實際數學教學中暗示教學理論對無痕教育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在情境中無意識地開始。無痕教育的根本意義在于讓學生在無意識中開始學習。暗示教學理論認為:暗示是人和環境之間的交流因素,若能達到人與環境“共振”,則能達到最為和諧的境界[5]。我們人類本身就生活在一個充滿暗示的環境中,很多活動從根本上來說是人們無意識的對暗示的環境做出的反應。在教學中的環境暗示,主要指教師營造某種情景、氛圍來感染學生,使學生能在無意識中投入學習,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同時能有效使學生在無對抗的狀態下接受環境的暗示信息,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提高教學質量。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有意識地創設各種生動的情景,將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抽象問題與現實問題之間架設橋梁,讓學生在學習中激活生活經驗,并激發學生對新事物的求索欲望,從而在無意識中開始認知的新旅程。
(二)在活動暗示中不露痕跡地理解?;顒影凳局饕附處熗ㄟ^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不同內容和形式的活動,將教學意圖滲透在活動中,使學生受到暗示,并無意識地接受暗示,達到預期效果。多數教學經驗表明,學生在進行活動時,往往表現出最自然的狀態,因此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暗示,有利于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心理傾向,使學生在活動中不漏痕跡的學到知識。
(三)在語言暗示中潛移默化地掌握知識。語言是人類交流最基本的方式,語言的暗示在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自我思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巧妙的語言暗示可使情景暗示更生動具體,同時能讓學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間。在數學教學中運用語言暗示,能使教學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能使學生在語言暗示中潛移默化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教學語言引導學生思考,靈活巧妙的語言不僅蘊含啟發性意義,更蘊含了教師的智慧,更有利于學生在無意識中掌握知識。
五、結語
無痕教育旨在讓學生在無意識中獲得知識,并從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暗示教學理論倡導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使學生達到有意識與潛意識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無意識心理,促進學生潛能的發展。兩者有很多相通相融之處,將兩者有效結合,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陸曉莉.基于新媒體時代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無痕教育的探索[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3):82-86.
[2]楊艷.注意假設理論對語用教學解釋力的實證研究[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3(01):46-54.
[3]郄旭婷.淺談如何通過腹部呼吸和冥想達到暗示教學法的目的[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07):37-38.
[4]劉明鶴,郭彩艷.暗示教學法應用于英語教學的實證對照研究[J].中國市場,2013(01):70-73.
[5]崔立華,梁靜.開啟激發學生潛能實現個性發展的藝術之門――運用暗示教學法的教學實踐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3(16):36-38.
篇2
關鍵詞: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能力;校本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7.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6.024
校本研究是教師進行業務切磋、相互學習、提升自我的一個有力平臺,是提升體育教師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的重要方法。中小學體育校本研究應圍繞“以解決具體問題為本”宗旨,突出“以校為本”、“以教師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指導思想,根據本校的師資、場地、器材、學生實際,有的放矢進行針對性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
1 課例研究
課例研修是年輕教師快速提升業務能力的重要途徑,年輕教師要高度重視課例研究的重要作用,高度關注自己在課堂教學設計、教法、學法、練法、賽法、評法中的不足或欠缺,進行重點學習與探討,并通過研究逐步解決問題。課例研究的主題要明確,要小而精;研究計劃要早而細,應有較強的針對性、導向性,要突出區域化和校本化,要處理好“點”和“面”的關系,選擇一個“問題點”去深入研究,以“常態課”為載體,加強體育課堂教學的研究與提高。
2 案例研究
案例教研主要借助視頻資料對課堂教學過程再現,并對教學效果進行深入的剖析和反思,做出全面、科學的評價,幫助教師尋求更好、更有效改進措施的教研方式。記錄、整理教學案例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內容。案例分析要做到少而精,要精心挑選課堂教學中真實性、典型性、代表性、啟發性的案例進行研究。課后教師要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練情況,認真地進行教育反思,詳細地記錄教學情境的和諧性,教學過程的優化性,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教學策略的適切性,雙邊交流活躍性,教學目標的達成性,教學效果的高效性,學生進步的程度性等。及時發現、記錄優點與創新之處,尋找問題與不足,找到改進與完善的補救措施。
3 同課異構
同課異構是一種重要的校本教研形式,是提高教師業務能力最有效的途徑,校本性的同課異構可根據現有場地、器材進行專題性的多人備一堂課,多人上一堂課的研究活動,使參與研究的教師在相同情境的教學環境下,更好地進行教學設計對比,發現優點和不足,學習、借鑒先進經驗,改進課堂教學水平。如針對體育課堂教學負荷的針對性與安全性,教研組可組織年輕教師與老教師、優秀教師組建成一個或數個“同課異構研究”小團隊。實施“體育課堂負荷的有效性”為主題的同課異構教研,各團隊必須重點圍繞練習的時間、距離、間歇、次數等進行因材施負、因人而異的負荷預設與調控的研究活動,最后,以年輕教師進行匯報課的形式,進行各研究小組的評比活動,通過活動充分發揮團隊互助作用,大力推進年輕教師專業成長的步伐。
4 磨課教研
磨課是對教師課堂教學中環節和細節的精心雕琢、精益求精的過程,年輕教師要高度重視磨課活動的重要意義,緊緊抓住磨課機會,針對自己課堂教學的薄弱環節進行重點性的學習、模仿、磨礪,巧妙地借助全組之力,促進自己教學能力的快速提升。磨課可結合說課、微格教學等方式進行。要在“磨”字上下功夫,對課堂教學實施望、聞、診、切,針對年輕教師不斷改進教學設計、教法、學法、練法、賽法、評法、過程、行為、效果等各環節、各細節的不足;通過老中青搭配,經驗互補,聚合組內教師的群體智慧,突出教師的合作與互助,借助老教師、優秀教師教學會診的針對性、實效性改進建議,既幫助年輕教師“研磨”優秀經驗和方法,又培養年輕教師嚴謹求實的研究態度和敢于進行交流的勇氣;善于“碰撞”的研究技巧,更共同磨礪出較完美的常態教學和更接“地氣”的優秀教師。促進年輕教師更快、更好地成長與成熟。
5 小課題研究
小課題研究是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的重要措施。教師應時時、處處捕捉教、學、練、賽中的的小問題、小疑難、小困惑,進行專題性、主題性、針對性研究,尋求解決課堂教學問題的方法、手段。校本性、傳統性、趣味性活動項目的評價校準和量化考核制度的制定可組織大家進行小課題的專門性研究,幫助大家制定標準,指導教學,科學評價教學效果。如俯臥撐練習是中小學重要的身體素質練習手段,雖然深受學生喜愛,但學生在練習后沒有較為科學的評價、評分標準,對學生的技能水平和進步情況不能進行科學量度,因此,教研組可進行針對性研究,結合本校學生實際制定出相應的校本性的評價標準。讓每一個學生看到自己的真實水平,形成正確的技能定位和體驗到成功與進步的喜悅,激發學生繼續學練的積極性。制定俯臥撐考核標準應依據正態分布的相關理論進行研究制定。具體步驟可分為:1、整理、繪制頻數分布表;2、用Excel來制作正態概率紙;3、畫出累計頻率點;4、畫正態分布圖,分析正態分布情況,判定成績是否符合正態分布;5、根據“標準百分”制定百分制評分標準(整理學生測試數據;根據公式計算相關的平均數、標準差;根據標準百分計算評分、制訂評分標準;把標準百分轉換為百分制評分標準;用離差法檢驗、劃分評價標準等級)。
6 結對教研
結對式校本教研是年輕教師提升業務能力最有效的措施,中小學中一般采用師徒結對方式加強年輕教師的培養。校本教研中師徒通過對課堂教學的設計、過程、效果等的觀摩、分析、對比,對年輕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針對性的“傳、幫、帶、扶”。如針對年輕教師在組織教學方面的不足,老教師可圍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從學校的場地、器材、教法、學法、練法、賽法、評法等精心設計,嚴密操控,突出組織教學的嚴謹性、序列性、操控性。如“廣播體操、武術套路、健美操”的教學組織,學習初期以集體性教、學、練、糾為主,突出以教師為主導進行規范性、標準化的講解與示范,使學生掌握規范動作,學習與體驗到動作的精、氣、神、韻、力等精髓。學習階段后期可通過集體練習與小組練習相結合,以小組或學生間互助學、練、糾為主,通過學生間合作、互助、探究,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與掌握標準化的動作要求和體驗動作的精、氣、神、韻等設計理念,提高教學有效性。
7 沙龍研討
沙龍是本組教師針對課堂教、學、練、賽的困惑,采用聊天、議論、研討等形式,共同交流、探討、解決困難的活動方式。沙龍研究要有明確的中心話題展開討論,不強求統一的結論,旨在開闊思路,引導思考,加深教師對某一問題的認識,尋求更多的教學策略。年輕教師要積極參與沙龍交流,不恥下問、虛心請教,獲得幫助。如針對本校的場地、器材如何充分發揮在體育課堂教學中作用問題??山M織大家圍繞場地、器材的多功能化、一物多用等進行全面、深入的交流、研論。大家著重進行一地多用、一欄多用、一盒多用、一繩多用、一圈多用、一毽多用、一球多用、一棒多用的設計與運用探討,力求實現場地多功能化、器材物盡其用,總結、提煉成校本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務于校本教、學、練、賽。
8 網絡教研
網絡研討的開放性、自由性能讓教師無拘無束地對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發表見解,讓教師獲得實質性的幫助。教研組應有意識地邀請骨干教師、優秀教師、年輕教師組建網絡教研群,借助網絡的便捷性,針對性地把年輕教師在教、學、練、賽中一些力不從心的難題、困惑,通過網絡教研進行綜合、深入剖析,為年輕教師辯證歸因,開出處方,引導年輕教師快速成長;年輕教師應不恥下問、虛心聆聽并做好相關記錄,通過研討逐步解決疑難。如針對體育課堂教學中游戲活動的安全性、針對性、實效性問題,組織大家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與研討、論證,通過梳理、借鑒、改編游戲的內容、方法,幫助年輕教師提高對游戲的設計與監控,更好地提升年輕教師的組織能力與教學智慧。
參考文獻:
[1] 王黎英.學校教研課應當校本化、實效化[J].體育師友,2009,32(4):1-1.
[2] 張爍標.中小學體育校本教研的理解和分析[J].體育教學,2016,36(8).
[3] 柯峰.體育校本教研的實踐與研究[J].體育時空,2013(5).
[4] 李玉英.體育學科校本教研與教師專業發展[J].中國學校體育,2012(6):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