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學和護理的區別范文

時間:2023-11-17 17:19: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護理學和護理的區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護理學和護理的區別

篇1

近20年來,我國護理學專業教材建設發展很快,教材品種由少到多,教材系列由單一到多樣化。但是,目前國內的護理學教材建設還存在著定位不清晰、內容不協調、專業特色不突出等問題和缺欠,為此,在建設與使用護理學教材中,除了遵循教材編寫和使用的一般原則和要求,還應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

正確區別專業

培養目標的差異

由于我國護理學專業各層次、各類型主要課程的教材體系和教學內容是依據專業培養目標、人才規格和業務要求來設計和區別的,因此,建設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課程教材,首先,要正確分析它們的區別。以普通教育護理學專業高職高專和本科為例,兩個層次教育的真正區別在于對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的要求,高職高專以“必需、夠用”為度,而本科則要較為“系統”,就能力而言,本科還要求具備初步的管理、教學和科研能力。

注重教材內容的

整體優化和協調性

目前,國內的護理專業教材不僅同質化現象嚴重,而且同一系列的教材也普遍存在著內容嚴重重復的現象。為此,在規劃和修訂每套教材時,編者應強調整套教材和整個教學過程的邏輯性、條理性、協調性和完整性,使每門課程服從整套教材和教學過程整體優化的需要,淡化各自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意識。具體而言,應在以下幾個層面對教材內容進行協調:護理學專業各層次、各類型課程教材的協調和區別;一套教材的各本教材之間的協調;一本教材的各章節內容之間的協調。只有通過協調,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界定和劃分,同時注意教材內容的聯系和銜接,才能避免重要內容的遺漏、脫節和不必要的重復。

準確把握教材

的護理特色

教材的護理學專業特色,是通過貫穿始終的整體護理理念、護理程序等臨床護理思維和工作方法,通過教材的內容及其組織形式得以反映的。如何把握好這一點,是編者最值得探討的問題。比如說對于整體護理觀,為了使學生形成整體護理的觀念,護理學類的教材都貫穿了這一先進的護理理念,在課程體系、教材結構和內容上,都力求反映整體護理的思想。

然而,貫穿整體護理的理念,不等于一種教材可以包括實施整體護理的全部內涵,一本教材只是針對某個系統、某種癥狀、某種疾病的病人編寫的,教材所述對每個具體的病人而言,是評估和護理病人的“要點”而不是“整體”。因此,在編寫時,編者還應提示學生,在臨床實施護理時,必須全面認識和考慮每個病人的個體差異,指引學生了解和體會真正的整體護理學觀。

科學整合課程

教材體系

目前,很多醫學院校的護理專業都在進行各種形式的課程改革,并積極編寫適用的課程教材,一時間,各種課程形態的護理教材“百花齊放”。但是,要評價教學或課程是否具有護理專業特色,課程結構顯然并不是適當的評價標準。就教材建設而言,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是學科分化和交叉融合并存,即使是學科型課程的教材,為避免分科過細、課程門數過多,也有其綜合性的一面,而不是絕對地只分不合,但分與合必須有充分的依據和比較成熟的考慮,否則將失去改革的意義。例如,現在的《內科護理學》實質上是一門綜合性課程,但其內容已涵蓋內科各系統專科、傳染病科和神經內科,這門課程的規劃教材如能淡化課程結構的影響,則可以提高教材的普遍適用性,以方便各學校靈活地選擇與組合。

篇2

Discussion the Application of Demonstration Combined with Teaching Method in Nursing Teaching/LI Ya-nan,WANG Ying-ting,LI Yue,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0):064-067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demonstration combined with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nursing.Method:The nursing stud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7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eaching method,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demonstration combined with teaching method.The teaching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teaching effect was evaluated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the final grade,the observation group achieved better results tha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Demonstration method; Teaching method; Nursing specialty; Teaching reform

First-author’s address: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Red Flag Hospital,Mudanjiang 15701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0.018

早期護理專業由于教學內容較為簡單等原因,采取講授式教學法就能夠較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但近年來,隨著護理學科的高速發展,現階段的護理學已經成為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多學科相互滲透的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1-3],知識內容的復雜性增加了學生理解的難度,使講授式教學法的弊端日益凸顯[4-5]。為了進一步提高護理學專業學生的學習效果,本院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采取演示法與講授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分別從實踐知識和理論知識2個角度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學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6年3-9月期間,選擇本院156例護理專業學生作為本次教學改革的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學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每組各78例。兩組學生在年齡和性別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學方法

1.2.1 對照組 采取講授式教學法教學,即教師在課堂上對知識進行統一的講解和指導。

1.2.2 觀察組 學生采取演示法與講授法結合的教學模式,具體如下。

1.2.2.1 教師演示法教學環節 首先教師根據本環節教學內容的設置,選擇合適的護理案例為起點,對學生進行護理操作演示[6]。為了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有條件的高校也可以直接將教學場地改為醫院的病房中,讓學生觀察真實的操作。

1.2.2.2 教師簡單講解環節 演示環節完成后,教師對具體的護理操作環節進行簡單的講解,以加深學生對護理操作的印象。然后布置與護理操作相關的自習任務,讓學生在課后進行自學。

1.2.2.3 講授法教學環節 學生自學完成后,教師根據第一環節演示的內容,在教材中選擇與之相?P的教學內容,進行講授法教學。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注重內容與案例操作緊密相關,還要注重內容之間相互關聯,以擴展學生的學習視野。

1.2.2.4 學生演示法教學環節 學生演示法教學環節與教師演示法教學環節既有相同之處,又有所區別。相同之處都是通過實際的演示進行教學,區別在于學生成為操作的主角。具體過程為首先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在各小組中,選擇一名學生扮演患者,其他學生扮演護士,然后“護士”根據自身對護理學知識的理解進行操作。教師在一旁進行指導,遇到問題及時加以糾正。對于學生存在共性的問題,在學生演示完成后,統一再次進行講解。

1.3 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1)學生的學習體驗:調查內容主要包括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兩方面,調查指標分為良好、一般和較差3個等級;(2)學生的期末成績:期末成績分為90分以上,75~90分,60~75分和60分以下4個區間。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結果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行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學生學習體驗調查結果比較 在理論知識學習體驗方面,兩組學生在學習體驗為良好、一般和較差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從側面也反映出演示法與講授法結合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產生影響。在實踐知識學習體驗方面,觀察組學生學習體驗為良好的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P

2.2 兩組學生期末成績比較 觀察組學生期末成績處于90分以上和75~90分區間的學生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P

3 討論

傳統演示法的概念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范性實驗等,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7]。在護理學教學中,演示法可以引申和定義為對某種護理技能或護理方法的演示,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案例,對護理學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在演示法開展的過程中,需要注重以下三點:(1)教學目的明確,每個演示環節要圍繞著某個知識點展開;(2)演示的案例要具有鮮明的特點,使學生易于觀察;(3)教師所演示的操作要步驟清晰,操作準確[8-10]。

學生在高校階段學習的目的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學習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如何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踐。目前高校普遍采取的是講授式教學法,通過教師的認真講解,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但由于知識來源于書本,加之護理學的知識體系日益復雜,使學生很難將所學的知識與實踐聯系起來,給學生未來的臨床實習和更好地走上工作崗位帶來了困難。演示法教學模式與講授法有著根本區別,如前者的教學內容以某項護理操作或實際的護理案例展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實際護理技能,以彌補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不足的缺陷,在此基礎上,通過傳統講授式法對理論知識的深入和補充,可以全面培養學生對護理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早期護理學知識體系較為單一,而且在臨床上,主要的實踐內容僅僅是打針和發藥等,相應的在護理學高等教育階段,采用講授式教學法能夠較好的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但隨著護理學的高速發展,護理學已經演變成為一門綜合的學科,臨床的工作內容也更為復雜[11-13],致使講授式教學法弊端日益凸顯,主要弊端包括:(1)理論知識講授內容過多,與實踐操作脫節,學生學習后并不知道如何加以應用[14-15];(2)講授法受到授課形式的制約,很多操作很難通過語言?M行有效闡述,不便于學生理解。針對以上問題,采取演示法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首先其以實際的操作作為教學內容,學生所學的內容就是未來實際的工作內容,增加了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之間的聯系;其次可以將復雜的語言轉變為具體操作的動作,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便于學生理解[16]。

為了保證和提高教學效果,在開展演示法教學時,并沒有忽略傳統講授法的作用,因為講授法在傳遞護理學基礎知識和講解難點知識時,仍然具有其他教學法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在演示法教學環節后,針對演示的操作方法和步驟,對相關內容深入的講解,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

篇3

關鍵詞:社區護理;醫院護理;護理差異

0引言

當前社會正處于醫學模式深刻變革的重要時期,醫療工作由以前的疾病為中心向生物-心理-社會這一模式轉變。社區醫療作為最貼近居民生活的醫療服務機構更應該做好平時的健康管理。相對于醫院護理,社區護理需要對居民的健康、生活狀態等進行相應的服務和管理,從工作內容上來說就決定兩者根本性的差異。我國的社區醫療是適合于我國國情的,但同時也具有一部分私人醫生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全部的照搬照抄醫院的護理模式是完全不可行的。所以,應以醫院護理為參照,創造更適合發揮社區護理作用的護理模式。

1工作內容的不同

護理學已明確界定,護理程序是護理人員最基本的工作方法。護理程序指的是護士對護理對象提供相應服務和照顧是所要遵循的基本工作程序。其中涵蓋應用基礎理論中的系統理論、基本需求理論、信息交流理論、解決問題理論等,通過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等步驟進行工作任務的落實。根本上說,社區護理服務和醫院護理服務均是根據上述相應理論和工作步驟來開展工作的,但醫院的護理工作更加注重恢復患者的健康,對疾病進行治療,在健康教育、生活干預等方面很少起到作用;社區護理則全然不同,作為社區中的醫療服務機構,對整個社區的健康都起到一定的管理監護作用,所以在工作中更加注重的是促進和維護整個社區人群的健康,在工作中更加的注重健康教育及疾病的防護。社區護理服務的根本任務是提高整個社區人員的身體、心理、社會健康,所以兩者首先從工作內容上是不一樣的[1]。社區護理服務工作中,在整體護理的同時,需要對患者進行護理參與和自我管理,同時通過工作隨時對社區中的疾病和致病因素進行管理。采取積極的干預措施保證居民的健康。社區護理工作是一個連續性的工作,不僅一年四季需要相互聯系,甚至貫穿于居民的整個生命周期。而醫院的護理工作更多的是階段性的,患者在治療結束后,就離開醫院,不受醫院的管轄。

2護理對象的區別

醫院護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只對患有不同程度疾病的患者進行護理,為在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相對脆弱的人提供護理服務。社區護理的對象則完全不同,通常是以某一地區或社區的全體人群作為護理對象,蘊含個人、家庭、社會三個層次,包括患病群體、具有高致病危險因素的群體以及健康人群。相較于醫院護理工作,社區護理更加注重人的社會學屬性,這也決定了兩者開展工作方式的不同。醫院護理中,護理人員和患者存在相互依存的關系,患者需要遵循護理人員的指導才能對疾病的治療起到更好的作用,所以醫患之間存在著更好的合作基礎。社區護理服務中,護理人員需要對整個社區的健康進行監管預防,更注重公共安全。這就需要每個人都參與到對疾病的預防和對生活習慣的調整中來,無疑具有更高的責任要求。因為患者不僅需要對自己負責,同時需要對整個社區的人負責。作為沒有實權的服務部門,如何在工作中促進每個人的參與是工作中的難點。所以在工作的開展中,護理人員會積極的與社區管理部門及患者、健康人群建立更加深刻的合作與聯系,通過各種策略來完成工作任務。在護理工作中,社區護理無疑會更加關注對人的社會屬性進行護理,以從整體上協調社區成員的健康習慣。

3工作環境的不同

從工作環境方面來說,社區護理和醫院護理的差異極大。醫院的工作環境相對固定,同時醫院具有更加完善的規章制度,對醫務人員的工作進行協調,具有完備的設施、流程以及培訓體系。而社區護理需要在有限的設施、人員等方面的配置下獨立開展工作,服務對象具有更多的主動權。社區護理需要對患者的生活區域、方便性、安全性等方面進行考量。工作中,社區護理對相應設備、醫護支持的需求相對較小,更突出的是以一定的服務及策略促進社區群體參與到對健康的關注中來[2]。同時在管理環境方面,醫院護理工作按照區域及專業進行管理,而在社區工作中很難實現專業管理,只能按區域管理。這也對人員的素質提出了不同的需求。

4人員素質的不同

上述分析了社區護理在工作內容、護理對象、工作環境方面的不同,這就對人員的素質造成了關鍵性的影響。醫院護理更加注重護理的專業性及制度性,以配合醫師的治療、維護患者的健康狀態為主,所以對于人員的要求主要是服從性、配合性和專業性。世界衛生組織對社區護理人員做出了以下要求:首先需要具有以社區健康為己任的責任感。其次要優先照顧弱勢群體;最后要能與個案,包括個人、家庭、團體及社會開展合作。所以社區護理工作要求人員具有一定的溝通、規劃技巧,同時與注重紀律性的醫院護理不同,社區工作更加的注重工作開展的靈活性,護理人員的職業態度及個人要求對工作的開展影響更大??赡茉谙嚓P管理規定下,社區護理能達到一定的基本要求,但更好的開展工作需要護理人員具有更高的責任心及個人能力[3]。

5結論

本文分析了社區護理和醫院護理在工作環境、工作要求、工作對象等方面的區別。而在實際的工作中這都是出于對人的關心開展工作的,在工作本質上都是要維護人類的健康安全。所以無論工作有什么樣的不同,對于人類整體的關心愛護都是工作的重點。

參考文獻

[1]董莉.淺談社區護理在醫院中運用的體會[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內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全國心臟內、外科專科護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中華護理學會:,2006:3.

[2]魏麗萍,曹雪梅.淺談社區醫院搶救護理工作的隱患及對策[J].黔南民族醫專學報,2015,(01):41-42.

篇4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康復護理學;教學方法 

        康復醫學是一門新興的跨科性學科, 是現代醫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已被WHO列為與臨床醫學、預防醫學、保健醫學并列的四大醫學體系之一[1]??祻妥o理學是康復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護理對象主要是殘疾者、老年人、老年病和慢性病患者??祻妥o理的目的是使殘疾者的殘存程度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重建心身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復其生活自理能力[2]。作為現代護理學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期間應該學習和掌握康復護理學的基本概念及技能,以便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識別、了解和解決患者功能維護與促進的問題,在各自領域開展康復護理的研究與探索,進一步豐富康復護理的理論與實踐。

        康復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我們嘗試應用了參與式教學法,旨在加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實際操作的技能。現具體介紹如下:

        1參與式教學方法,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

        參與式教學是一種新式教學方法,它在觀念、方法、模式等方面不同于傳統式教學, 是一種合作式或協作式的教學法,已逐步應用于多領域、多學科的教學。

        參與式教學的特點:以老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平等互尊互動,共同設計課題。該方法以學生為中心,充分應用靈活多樣、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成為其中的積極成分,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反饋,使學生能深刻地領會和掌握所學知識,并能將這種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3]。

        參與式教學的方法多樣化(小講座、小組討論、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靈活多變、集思廣義、頭腦風暴、角色扮演等)。通過運用“參與式方法”使每個學生能夠在緊張活潑、忙碌有序的氛圍中獲得親身的體驗和感受, 并調動自己的已有經驗, 在合作交流中生成自己的新經驗[4]。從而真正領略到培訓的要義, 在行為上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 將新的理念和做法滲透到自己的日常行為中。鑒于參與式教學的特點、優點、效果,應該更快更好地運用推廣、改進、豐富、提高,使這一新式教學方法更加完善,對改進康復護理學的教學質量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參與式教學方法在《康復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2.1“參與式方法”教學過程

        2.2.1分組:教師可根據班級情況進行分組。我們有意識根據性別、民族進行搭配,每個學習小組10人, 這樣可以保證小組討論效果,保證學習順利進行。

        2.2.2學習活動:學習活動是參與式教學的主體部分,就是讓學生參與到某些教學活動的設計中來,與教師互動學習,互動研究,共同提高。教學設計要明確課時分配、課程內容以及每個章節內容的參與式過程和方法。在活動中,我們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結合使用各種參與式教學方法。

        首先,使學生明確康復護理學課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例如用“頭腦風暴”法,使學生了解康復、康復醫學、康復護理學的概念、區別和聯系等。

        其次,整個教學中穿插各種“小組活動”的方式,即圍繞一個需小組成員互相協作才能完成的任務, 或是需要討論才能形成正確、全面認識的話題展開。一般先由教師創設情境、引入話題、布置任務, 然后進行小組活動。

如教學設計“做一天殘疾人”活動,由各小組扮演不同類型殘疾人,上課之前完成一天的殘疾人角色扮演,深入體會殘疾人在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實際問題,并考慮我們和社會能為殘疾人做什么?創建無障礙服務設施的必要性?如何從自身做起,改進殘疾人的生存環境?各小組對以上問題進行討論,寫出小組討論意見,最后推選1名成員在課堂進行匯報,其他成員可進行補充,使學生們充分思考,積極討論,課堂氣氛活躍。通過這次小組活動,學生們感到相互間協調、配合的重要性,凝聚力有所增強,有的小組甚至深入到臨床康復科,更加深刻的理解康復的意義和重要性,對課程產生較強的興趣。通過辯論和演講,可以豐富學習內容,使學生從多角度、全方位考慮和觀察問題,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為康復護理學課程的順利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適當運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

篇5

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的社區護理教育伴隨著社區衛生服務建設開始開展。當時,由于社會對初級醫療服務需求的膨脹,使得社區護理人員匱乏,調查顯示城市社區服務站只配備1~3名護士,且要服務于該片區5000多的居民[1]。其次,我國社區護士與居民人口比不足1:200。上海全市社區護士492名(護士總數的13%),社區護士與居民人口比僅1:268 624[2]。就目前來看,我國社區護士的數量少,學歷層次低,不足以滿足當代社會的發展。深究我國社區護理發展停滯不前的原因,除與我們經濟發展水平,社會觀念,社會支持系統,社區護理的技術要求是否達標有關之外,還與我國社區護理的教育滯后有很大的關系。因此,重視我國社區護理的教育,以教育為本,進一步推動社區護理的發展將成為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

我國護理專業的辦學層次低

我國社區護士學歷較低,以中專為主。社區護士中專學歷比:成都市52.6%,黑龍江省74.0%,深圳市90.9%,上海市88.8%,徐州市90.2%。有調查顯示約30%的非護理專業畢業生從事社區護理工作,而從事社區護理工作前沒有經過上崗培訓的單位高達48.3%,全國僅有65%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47%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參加了社區護士崗位培訓[3]。我國社區護理人員的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目前在我國,社區護士大多都未接受過系統的、全面的保健護理方面的教育,致使其提供真正意義上的保健護理受到限制,也導致至今在我國社區衛生服務系統中,醫生和流行病學人員占主導,護士還沒能顯示其應有的作用。尤其在學校保健和職業病預防保健方面尤顯薄弱[4]。而英國的社區護士培養比醫院護士要求更高,一般為3年基礎教育,畢業后還要進行1年社區護理技能培訓,使之有較強的獨立工作能力,以適應社區保健工作需要[5]。

沒有規范的社區護理專業教材

我國的社區護理教育可以說還是一項空白,至今沒有一所學校培養出專門的社區護理人才從事社區護理工作[6]。尤其是各醫學院校的高等護理專業,表現得更為突出。全國20多個高護專業中開設社區護理課程的寥寥無幾,而且即使開設有社區護理課程,也還沒有統一的社區護理專業規范教材,對內容的選取沒有統一的標準,更沒有建立統一的知識評價體系。各學校各地區按照自己對社區護理的理解自己編寫教材,因而難免出現對社區護理的不同理解,使得社區護理的內容處在不確定的狀態[7,8]。

師資力量薄弱

人才是事業發展的基石,社區護理教育必須有一支高質量的師資隊伍。由于我國社區護理教育起步較晚,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普遍存在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總體學歷不高的現象;教師缺乏專業培訓機會,對國內外社區護理新進展缺乏了解,導致知識老化;再加上部分人員還未認識社區護理教育的重要性,缺乏緊迫感,從而難以造就優秀的社區護士。目前,絕大部分高等院校從事社區護理教學的教師都擔負著臨床護理等教學工作,也未接受過正規的系統培訓,對社區護理認知理念局限,未從以院內護理向社區家庭護理的方向轉變。事實上,社區護理與臨床護理在服務理念、服務范圍、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方式等方面都有著本質的區別[9]。

教學實踐基地不完善

社區護理實踐教學基地量少、質低:我國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剛剛起步,且普遍存在數量不足,服務質量不高,功能不全的問題,能成為合格的社區護理實踐教學基地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則更少[10]。據袁漢珍對50名已完成基礎課、專業課和社區護理學課程的,到社區進行了為期四周實習的護生調查結果顯示,對社區實習基地的滿意與較滿意率分別為33%和38%[11]。

社區護理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管理欠規范:目前在我國高校建設的社區護理實踐教學基地大致可分為3類:①松散類:無正式協議,屬口頭聯系、臨時聯系類;②協議類:高校與合作機構有正式合作協議,對責任、義務、權利有規定;③掛牌類:高校與合作機構的合作協議報送各自主管部門審批,有正式文件備案。以上幾類都自稱為社區護理實踐教學基地,但到底什么社區護理教學實踐基地應達到什么標準,需要什么程序才能被正式認可,行業內或是相關法律、法規并沒有做出統一規范,這易造成社區護理實踐教學基地的不規范與混亂,為以后的管理留下隱患。

對社區護理教育的重視不夠

高校對社區護理學課程的設置不夠完善:近幾年來,我國大部分高等醫學院校在護理專業課程設置中普遍開設了社區護理課程。同時,社區護理研究方向的碩士生教育也得到較快發展,使用Google搜索引擎查詢,北京大學醫學部、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護理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中南大學護理學院、河南大學護理學院、吉林大學護理學院等護理院校已經招收社區護理研究方向的碩士生[12]。但是,全國高校中僅有中南大學護理學院設有社區護理系,山東大學護理學院、延邊大學護理學院、北華大學護理學院、山東青島大學醫學院等學校設有社區護理教研室。一般高校的社區護理學課程包含于臨床護理學教研室、護理學基礎教研室或護理教育教研室中[13]。與我國相比,許多發達國家社區護理人才隊伍的建設已經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以高等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及繼續教育為主要形式的培養體系,社區護士的學歷已達到本科、碩士層次[14]。

政府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資金支持不足:目前由于醫保體制的問題,使得人群難以在所居住街道和地段醫院自由就診,公費、勞保人群多集中在城區。而轉診、公費勞保與鄉鎮衛生院無密切關系。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經費缺乏,補償不足是普遍存在的問題[15]。而正由于政府對基層醫療服務機構的不夠重視,使得社區護理的發展更加難以前進,同時也影響了高等醫學院校社區護理教育的發展。

進 展

從我國社區護理的教育教學、實踐基地的建設以及有關部門對這一專業的重視程度等幾方面進行分析得知,我國社區護理的發展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而縱觀國內外社區護理的發展,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已開始在護理學校中培養專門的衛生保健護士,公共衛生護士和家庭保健護士。我國正在大力發展社區護理教育,它將使護理人才的數量、質量和整體水平出現較大變化。

為解決社區護理人才的緊缺現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①高等院校應盡快設置完善的社區護理課程體系,并增設與社區護理相關的課程,如社區護理邏輯思維、關懷照顧、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社會學、營養學、流行病學等;②有條件的省、市,可以依托高等院校建立社區護理繼續教育培訓中心,制定長期及短期切實可行的上崗培訓和繼續教育計劃,盡快開展社區護士轉型培訓工作;③加大社區護理師資培養,建立社區護理實習基地,組織高層專家編寫統一的社區護理教材;④逐步建立在職培訓、繼續教育、高等院校教育的社區護理人才培養體系[14]。

總之,初級保健目標的實施,極大地促進了社區服務的發展,而社區護理的發展,又是實現國家初級衛生保健規劃的基本動力,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16]。加強對社區護理教育的重視,提高社區護理教育的發展水平,為社區護理的發展奠定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實現社區護理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 鄧靜,張安琴.社區護理教育現狀與展望[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8):1699-1702.

2 潘傳德.新時期我國社區護理發展的SWOT分析[J].護理研究,2006,20(11):2821-2822.

3 翟忠美,韓昌洪,田維珍.國內外社區護理現狀對我國護理教育的啟示[J].醫學教育探索,2010,9(1):123-125.

4 郭紅.韓國社區護理發展的啟示[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7):555-557.

5 Williams AB,Wang HB.Effectiveness of an HIV/AIDS educational programmer for Chiness nurses[J].J Adv Nurs,2006,3(6):710-720.

6 趙婉莉.人口老齡化與社區護理的發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4):235-236.

7 蔣小劍,何國平.國外社區護理體系對我國社區護理發展的啟示[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4):1062-1063.

8 李偉.我國社區護理發展的現狀及對策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1,16(7):551-553.

9 廖淑梅,肖江龍.新時期下高等社區護理教育的思考[J].臨床護理雜志,2009,8(4):79-81.

10 唐瑩,陳正英,戴愛平.我國社區護理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護理教育,2010,28(2):68-69.

11 潘紅芬.社區護理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護理雜志,2009,26(2):34-35.

12 陶慧.我國社區護理教育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教育,2009,6(1):39-41.

13 楊立群,劉紅敏,許偉嵐,吳群紅.國內外社區護理教育比較[J].護理研究,2009,23(3):642-644.

14 包家明,曹梅娟.社區護理人才隊伍建設現狀與思索[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7):597-598.

篇6

1.奠定學科基礎

2011年國務院學位辦認定護理學成為一級學科,學科建設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與成熟的國家及地區相比,我國護理學科尚缺乏清晰的學科專業定位和戰略發展方向,發展二級學科、培養不同類型的護理??迫瞬攀亲o理學科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二級學科的確立需要與醫學發展相匹配,其專科理論知識、技術能力及未來的發展領域可為護理學科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中醫護理學具有豐厚的理論基礎、獨特的護理技術,在老年醫療、社區保健、養老服務等領域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空間,培養中醫護理專科人才,鞏固、提升中醫護理的??频匚唬瑒摿⒆o理二級學科,可為護理學科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2.打造專業隊伍

由于歷史的原因,中醫護理教育起步較晚,西醫護理學校畢業生成為中醫院護理的主力軍,在開展中醫護理時存在著巨大的理論盲區。中醫基礎理論薄弱、護理技術能力有限,導致臨床中醫護理技術使用率低下,與技術水平下降之間形成了惡性循環。臨床護理??苹l展程度是衡量護理專業化水平的重要標志,由于教育層面的缺失,專業人才隊伍匱乏,影響了中醫護理水平的發揮,限制了中醫護理向高層次的發展。而目前國內尚無完善的中醫護理??迫瞬排囵B體系,根據中醫護理隊伍現狀制定中醫專科護理培訓內容及標準,開展不同層次的中醫護理??迫瞬乓幏痘逃?,可造就一支獨具中醫護理特色的專業隊伍,有利于中醫護理學科理論發展、臨床實踐的深化、中醫護理水平的提升。

3.拓展??祁I域

國內外研究表明,專科護士的出現有力地促進了??谱o理領域的理論和實踐的發展,使專業護理知識不斷積累,護理方法和技術進一步提高。但是,與發達國家與地區相比,我國臨床專科護理人才發展相對落后,培養體系不健全,人才梯隊無層次。衛生部曾明確提出,分步驟在重點臨床??谱o理領域開展專業護士培訓,建立和完善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護理人才培養模式,以進一步拓展??祁I域,對專科人才培養準入資格、目標、形式、考核及管理等進一步細化。通過中醫護理??迫瞬排囵B,探索建立完善的中醫??迫瞬排囵B體系,規范培訓模式,構建中醫??谱o理人才梯隊,對拓展專科人才培養領域、積累??迫瞬排囵B經驗、促進??谱o理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二、培養中醫護理??迫瞬诺目尚行?/p>

1.培養基地院校聯合,形成優勢互補

優秀的專業師資和豐富的臨床資源是培養??苹o理人才的重要保證。目前國內??谱o士的理論、實訓基地大多設在醫院,雖然有很強的實踐指導能力,但理論培訓的護理專業師資力量有待加強,。采用院校聯合培養模式,體現醫院與高校間的優勢互補,由高校負責理論培訓,設置中醫護理??谱o理培養課程,打造??谱o士培訓平臺,將??苹碚摻逃灤┯趯W校教育與在職教育中,師資力量包括學院的資深教授、醫院的資深醫護人員,還可選配跨學科師資,講授不同學科的課程。實踐基地設在醫院,遴選符合評審標準的實踐基地,由符合資質的臨床帶教老師承擔實踐技能培訓,以滿足臨床實踐培養需求。

2.專科定位清晰,發展領域廣闊

雖然目前我國對專科護理人才的稱謂尚未統一,但普遍認為其共同點是滿足臨床護理特定崗位或領域的特殊要求,具備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經過特定的機構進行專門的專業知識、技能培訓并由權威機構考核并獲資格認定,在臨床護理特定崗位或領域培養??谱o理人才是目前我國護理工作發展的重點方向。綜觀國內專科護理發展,在臨床認可度高、成長迅速的??谱o理通常在醫療所不能顧及或無暇顧及的崗位或領域,??谱o士發揮的作用是醫療無法替代的,有專門針對一種疾病的護理,如糖尿病、腎病;專門針對一類疾病的護理,如腫瘤、骨科、心血管科;專門針對一類人群的護理,如產婦、嬰兒;擁有專門一種護理技術,如血液凈化、靜脈輸液;擁有專門一類護理技術,如手術室、傷口造口,中醫護理就屬于專門的一類技術,在西醫護理無法涉及的領域,解決西醫護理所不能解決的護理問題或癥狀,其??菩栽谟谥嗅t護理技術的專科性及護理理論的獨特性,這是中醫護理區別于其他??频谋硐蠛蛢群?,而且相對于其他專科而言,中醫護理的理論基礎更為扎實、技術手段更為豐富、應用領域更為寬廣。

三、中醫護理專科人才培養思路

1.培養層次多元化

中醫護理隊伍基礎薄弱,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所以中醫護理教育應該在堅持中醫護理特色的基礎上進行教育層次、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創新,以滿足不同層次的教育需求。在校期間開設中醫護理??婆囵B課程,在前期通科教育的基礎上,讓高年級護生接受??评碚?、技能培養,本科階段著重培養中醫基礎理論、基本技能,為提升??颇芰Φ於ɑA;研究生階段的教育應基于高起點、高要求的原則,面向臨床,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中醫護理專科人才。在職教育階段的培養可根據學歷、職稱不同分層次確定不同的培養目標,可分為專科護士型培養及臨床護理專家型培養。??菩团囵B指學歷、年資較低的護士要求掌握扎實的中醫基礎理論、基本技能,為病人提供有中醫特色的飲食、情志、養生、康復等指導;專家型培養指高年資、高學歷的護士以知識更新、拓寬特色護理項目為主,培養能夠在中醫護理實踐中解決疑難問題、充分展現中醫護理工作價值的專家型護理人才。通過多元化的培養層次,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專業梯隊。

2.課程設置多樣化

目前的專科護理培養對象往往存在學歷教育與臨床經驗不能兼顧的情況。因此,中醫護理??婆嘤柌捎谜n程模塊,因人制宜,已通過學歷教育者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要求完成規定的??茖嵺`操作,保證足夠的臨床訓練時間;在職教育者給予理論培訓,側重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升。多樣化的課程設置為培養中醫護理人才開辟多途徑培訓通道,提高培養效率,加速人才培養進程。

3.教學方式靈活化

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充分調動學員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借助集中授課、專題講座、操作示教、情景模擬、案例分析、臨床實習、論文撰寫等形式,開展自主性學習、互動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探索性學習,不僅可以增強對知識的消化吸收能力,同時也可強化??茖嵺`操作技能,有助于全面提高綜合專業能力,提升培訓效果。

4.核心課程特色化

對于不同層次的中醫護理教育對象,課程設置、教學方式靈活多樣,但核心課程著重于體現中醫特色,通過遞進式中醫護理理論學習、臨床實踐、可持續學習能力的培養,造就具有綜合才能的中醫護理人才。課程設置包括理論培訓、專業模擬訓練、臨床實踐,其中理論培訓分為公共基礎、專業基礎、專業課,以中醫專科理論為重點,逐步提升護理科研、循證、教育等能力;專業模擬訓練包括中醫病案分析、中醫護理技術應用、營養食療運用、情志調養方法、養生康復知識指導等,著重訓練中醫護理臨證運用能力;臨床實踐通過中醫護理查房、實際案例分析提升辨證施護能力,強化中醫護理技能操作、營養食療、情志調養、養生康復等技能訓練,逐步提升創新運用、解決臨床疑難問題能力。

5.能力考核綜合化

??谱o理人才注重培養其獨立獲取和分析信息、評判性思維、解決問題以及健康指導等方面的能力,能夠為專科病人提供安全、有效、個性化的護理服務。因此采用綜合評定方法考核,包括理論考核、臨床技能考核、個案護理、綜述、論文答辯等考核形式,以評價其??凭C合應用能力。

四、成效展望

1.培養中醫護理專業人才

中醫護理專科人才培養為中醫護士的職業生涯規劃指明了方向,可明確中醫護士的角色定位,規范??乒ぷ鞣秶c內容,提高中醫護士的專業素質和能力,有利于培養一批能發揮中醫特色、符合臨床需求的專業人才,更重要的是在??菩腿瞬诺幕A上,可以成長為一支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且精通中醫護理領域的知識和技能的護理專家隊伍,引領中醫護理的發展。

2.開設中醫護理專科

中醫護理技術以“簡、廉、便、驗”受到群眾普遍認可,有很大的需求空間,但目前門診開展的中醫護理技術項目很少,門診開設中醫護理??普锰钛a了這一空白,在醫療無暇顧及的領域大展身手,根據中醫護理理論,針對常見病、多發病應用護理技術、護理手段明確,適應病種范圍廣泛。如耳穴埋籽可治療失眠、咳嗽、高血壓;臍部貼敷可治療便秘、腹瀉;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結腸炎、盆腔炎;特別對于病情較輕且無需住院治療的病人,中醫護理專科無疑是最佳選擇。發揮中醫護理??迫瞬诺淖饔茫_設中醫護理專科,主要承擔以下服務功能。

2.1咨詢、健康教育為病人提供咨詢服務,指導中藥服用、運用中醫理論開展體質識別、營養食療、情志疏導、四時養生等具有中醫特色的健康教育。

2.2中醫保健方法指導開展易筋經、八段錦、按摩、氣功、太極拳等養生保健技能輔導。

2.3中醫護理技術應用針對常見病、多發病,運用中醫護理技能治療相關疾病,如耳穴埋籽、拔罐、刮痧、貼敷、熱熨、熏洗、中藥換藥、中藥灌腸等。

3.開展社區中醫護理服務

中醫護理在社區有廣闊的需求空間,其“未病先防、即病防變、病后防復”的觀念與社區“預防為主”的健康需求相一致,傳統中醫護理技術在社區的優勢得天獨厚。根據社區衛生服務的預防、保健、康復和健康教育的要求,中醫??谱o理服務將幫助社區不同的人群和慢性疾病病人實行寓護于養的護理方式,發揮在養生保健上的優勢,推廣通俗易懂、簡便易行的中醫護理操作,給社區居民提供經濟、有效和高質量的衛生服務,提高他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

4.開展教學科研

中醫護理雖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但作為一門專門學科也只有幾十年的時間,科研力量較弱,研究方法與研究內容都還處于較低的水平,迫切需要提高。中醫護理??迫瞬啪邆湟欢ǖ慕虒W、科研素養,將成為中醫護理的發展核心力量,組織教學講座、傳播中醫護理知識技能、開展護理科研、搭建護理學術平臺,引領中醫護理在教學中繼承、研究中創新,不斷提高和發展。

篇7

關鍵詞:護理碩士研究生;專業學位;臨床實踐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采用方便抽樣法,對15所院校137名研二、研三的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在線問卷調查。

1.2方法

在參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采用專家函詢法設計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實踐狀況調查問卷,以問卷星方式進行在線問卷調查。問卷分為3部分:第一部分為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年級、就讀學校、學歷、工作經驗;第二部分為臨床實踐現狀調查,包括對臨床實踐的滿意度、臨床實踐壓力、臨床實踐時間、臨床帶教師資、臨床實踐內容,是否參加專科護士培訓以及護士規范化培訓等;第三部分為臨床實踐期望調查。共發放問卷143份,回收143份,其中有效問卷137份,有效回收率95.80%。

1.3統計學方法

將所有數據錄入Excel2010,采用SPSS22.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用例數、百分比進行數據描述。

2結果

2.1MNS研究生基本情況

137名參與調查的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中,男性12人,女性125人,平均年齡(26.2±2.5)歲;研二84人(61.31%),研三53人(38.69%);學歷:全日制本科124人(90.51%),專升本9人(6.57%),???人(2.92%);入學前有工作經驗的33人(24.09%),入學前無工作經驗的104人(75.91%)。

2.2MNS研究生臨床實踐壓力

對MNS研究生臨床實踐期間的壓力進行調查發現,84.03%的研究生認為壓力非常大或比較大。研究生臨床實踐期間的壓力主要來源于協調科研與臨床(94.96%),臨床任務繁重(60.50%),專業知識不足(41.18%),缺乏臨床工作經驗(36.13%),人際溝通障礙(20.17%)。

2.3MNS研究生臨床實踐時間

MNS研究生臨床實踐時間主要是研一第二學期(68.07%),其次為研二第一學期(16.81%)。臨床實踐時間以12~18個月居多(52.10%),其次為19~24個月(24.37%)。對于入學前工作經驗對實踐時間的影響,74.79%的MNS研究生表示無論有無工作經驗實踐時間無區別,有21.01%的研究生表示有工作經驗者實踐時間更短,另有4.20%的研究生表示可根據自身情況申請具體實踐時間。

2.4MNS研究生的臨床帶教

2.4.1帶教形式

本次調查中,63.87%的MNS研究生有固定的臨床帶教教師。帶教方式上,22.69%的MNS研究生認為和本科期間的無區別;63.87%認為有區別,但區別很??;13.45%認為有很大區別。

2.4.2MNS研究生對帶教教師的評價

對帶教教師的總體評價中,48.74%的研究生選擇非常滿意或比較滿意。但進一步對帶教教師科研能力進行調查發現,僅22.69%的研究生對帶教教師科研能力滿意,不滿意者占20.17%。

2.4.3帶教師資

本調查顯示,目前MNS研究生臨床帶教教師主要是高年資護士(78.99%),護士長(32.77%),專科護士(24.37%),導師(13.45%),普通護士(5.04%)。而研究生期望的臨床帶教教師分別是護士長(59.66%),??谱o士(53.78%),高年資護士(49.58%),導師(46.22%)。

2.5臨床實踐內容

調查顯示,MNS研究生臨床實踐內容主要有基礎護理技能訓練(92.44%),??谱o理學習(79.83%),跟隨醫生查房(64.71%),參與護理科研(63.87%),參與護理教學(57.98%),參加疑難病例討論(47.06%),參與護理管理(43.70%),參與社區實踐(15.13%)。

2.6MNS研究生的臨床實踐期望

2.6.1對臨床實踐時間的期望

有63.03%的MNS研究生希望實踐時間少于12個月,32.77%的希望實踐時間為12~18個月,4.20%的希望實踐時間為19~24個月。

2.6.2對與??谱o士培訓和護士規范化培訓接軌的需求

分別有14.29%和21.17%的MNS研究生在臨床實踐期間參加了專科護士培訓與護士規范化培訓。而根據研究生需求調查結果顯示,認為需要在臨床實踐期間參加??谱o士培訓的占89.07%,認為需要參加護士規范化培訓的占71.43%。

3討論

3.1重視MNS研究生臨床實踐期間的壓力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有84.03%的研究生反映臨床實踐壓力較大。研究生在臨床實踐期間的壓力主要包括科研壓力和臨床壓力。

3.1.1科研壓力

MNS研究生的科研壓力主要來源于科研和臨床無法協調以及缺少相關科研指導。本次調查中,有94.96%的MNS研究生表示實踐期間的壓力主要來源于協調科研和臨床。有研究表明,實習醫院對MNS研究生未形成統一的帶教模式,經常使學生的科研與臨床輪轉時間發生沖突[2]。研究生提出是否可以在臨床實踐期間單獨留出一定的科研時間,或上午開展臨床工作,下午留出時間做課題。培養者可考慮合理安排臨床和科研時間,以保障MNS研究生課題的順利進行,減輕研究生實踐期間的壓力。此外,學校可以多舉辦一些護理科研的專題講座與護理沙龍等,或增設相關課程,給研究生提供科研方面的指導。

3.1.2臨床壓力

MNS研究生的臨床壓力主要來源于臨床任務繁重、專業知識不足、缺乏臨床工作經驗以及人際溝通障礙。由于臨床工作繁忙,加之大多數研究生是應屆畢業之后直接讀研,缺乏臨床工作經驗,另外臨床技術更新換代較快,容易出現理論與實踐脫節。此外,MNS研究生要應對護患、醫護、護護之間復雜的人際關系,面臨人際溝通壓力。因此,培養者應根據MNS研究生的臨床工作經驗,制訂詳細的實踐計劃,給予針對性指導,加強研究生對于新理論、新技術的學習以及溝通能力培養,積極引導研究生明確自身優勢,發現并解決臨床問題,增強臨床實踐信心。

3.2規范MNS研究生臨床實踐與帶教

3.2.1臨床實踐時間

目前我國尚未規定統一的MNS研究生臨床實踐時間。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院校MNS研究生的臨床實踐從研一第二學期開始,臨床實踐時間以12~18個月居多,這符合專業學位研究生以臨床實踐為重點的培養目標。在絕大部分院校中,無論有無臨床工作經驗,研究生實踐時間無區別,僅少數院校有臨床工作經驗者實踐時間更短。有調查顯示,部分高校規定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學生可以免臨床輪轉實踐,直接進行??品较虻亩ㄏ蚺嘤枺蚩商崆?年畢業[3]。因此,培養者可根據研究生培養目標、臨床工作經驗,適當調整臨床實踐時間。對于實踐經驗不足的研究生,需要安排其進行較長時間的臨床實踐,而有較多臨床經驗者,可以適當縮短實踐時間,多安排一些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實踐[4]。

3.2.2臨床實踐內容

國外護理院校主要根據不同研究生培養方向及護理能力設計實踐內容[5-6]。我國MNS研究生的臨床實踐科室及內容主要是根據導師的研究方向決定的,沒有具體要求與說明[7]。本次調查結果顯示,MNS研究生臨床實踐內容主要為基礎護理技能訓練和??谱o理學習,其次為跟隨醫生查房、參與護理科研、參與護理教學。除了常規的護理理論學習和臨床實踐,有近一半的MNS研究生還參與了護理科研、教學或管理。這符合研究生學習期望,MNS研究生希望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護、教、研方面的指導[8]。李崢等[9]的研究結果顯示,MNS研究生需具備的核心能力包括臨床護理能力、臨床研究能力、臨床教育能力、倫理決策能力、護理管理能力。因此,學校應重視MNS研究生臨床實踐期間在臨床、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綜合能力的培養,滿足研究生學習需求。

3.2.3臨床帶教方式

本次調查中僅63.87%的研究生在臨床實踐期間有固定的帶教教師。調查顯示,有固定帶教教師的MNS研究生對臨床教學的滿意度高于無固定帶教教師的研究生[10]。對于帶教方式,有86.56%的研究生認為研究生期間的臨床帶教和本科階段無區別或區別很小。這與羅彩鳳等[11]的研究結果一致,醫院所能給予的臨床帶教并不符合MNS研究生的期望。由于我國護理專碩起步晚,臨床帶教還不完善,部分研究生帶教依然沿用本科帶教方案。有調查顯示,臨床帶教教師在研究生帶教中存在教學信心不足、教學目標不明確、帶教方式主要沿襲以往的教學經驗等問題[12]。因此,探索適合MNS研究生的帶教方式顯得尤為重要。

3.2.4臨床帶教師資的選拔

美國APN教育臨床實踐指導者由專科護理師或臨床專科開業護理師擔任,他們一般具有某??祁I域碩士或博士學位,且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較強的教育指導能力[13]。我國MNS研究生導師大多為醫院護理部主任或護理學院教授,不能直接對學生進行臨床實踐指導,醫院選擇的MNS研究生臨床帶教教師大多是經驗豐富的高年資護士。本調查結果顯示,MNS研究生臨床帶教教師主要是高年資護士,而學生最期望的帶教教師主要是護士長和專科護士。MNS研究生對帶教教師的評價處于中等水平,但有20.17%的研究生對帶教教師科研能力不滿意。分析其原因,高年資護士雖然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但有部分護士初始學歷較低,且未經過系統的科研學習,缺乏科研指導經驗。研究生希望實踐期間提升科研能力、管理能力,豐富??谱o理知識,所以對護士長和??谱o士有較高的期待。因此,在臨床帶教教師遴選過程中,除了考慮工作經驗,還應把科研能力等納入考核指標,并組織相關培訓,強化帶教教師科研能力,以便其引導研究生將臨床和科研相結合,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王曉芬等[14]構建的MNS研究生臨床帶教教師考評內容指標,可為帶教教師的選拔和考核提供一定參考,主要包括臨床護理能力、臨床教學能力、臨床管理能力、臨床科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此外,調查中有研究生提出“希望臨床工作經驗和科研經驗豐富的醫生加入臨床帶教教師隊伍,選擇有資質的帶教教師或帶教團隊共同培養研究生,以提高專碩培養質量”。

3.3結合MNS研究生臨床實踐需求改進培養方案

3.3.1與??谱o士培訓的銜接

本次調查中,僅14.29%的MNS研究生在臨床實踐期間參加了專科護士培訓,但是有89.07%的研究生期望在臨床實踐期間獲得??谱o士培訓機會。我國MNS培養目標定位為高層次、應用型、??菩妥o理專門人才[15],因此,??谱o士是MNS研究生畢業后的發展方向之一。專科護士和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的并軌發展實際上是??谱o理人才繼續教育與學歷教育的并軌發展,兩者都是因適應我國醫療事業發展對??谱o理人才的需求而產生的[16]。實現兩者的并軌,一方面有利于壯大專科護士中的高學歷人才隊伍,優化??谱o士培訓模式,提升專科護士培養水平[17];另一方面,通過??谱o士培訓,MNS研究生豐富了專科知識,培養了??茖嵺`能力,有助于完善職業規劃[18]。調查中MNS研究生提出“希望在實踐過程中多進行一些??萍夹g、知識培訓,而不僅是常規的打針輸液”。還有研究生表示“醫院跟學校溝通欠佳,獲得??瀑Y質的機會少,但是研究生實踐應該有針對性,選擇與研究方向一致的專科護士培訓,不僅有利于??浦R學習,還有利于課題開展,確保畢業后能勝任??乒ぷ鳌薄D壳埃延胁糠衷盒L岢鼋y一研究生學位教育和??谱o理崗位培訓制度,要求MNS研究生在學習期間獲得??谱o理崗位培訓合格證書[3]。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省級??谱o士培訓在各省間難以互認,而國家級??谱o士培訓受限于培訓批次、地域、名額等[18]。

3.3.2與護士規范化培訓的并軌

調查中有21.17%的MNS研究生在臨床實踐期間參加了護士規范化培訓,而在其期望調查中,有71.43%的研究生希望參加護士規范化培訓。我國于2016年出臺了《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此后各地醫療機構陸續開展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工作。有學者提出,將二者并軌既可避免相同內容的重復學習與重復培養,又能促使MNS研究生畢業后順利開展臨床工作[19]。護士規培不僅可豐富其理論知識,提高操作技能等綜合素質,還有利于護士快速成長為合格的臨床實用型護士[20]。目前臨床醫學專業已經實現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銜接。我國部分院校也進行了嘗試,要求MNS研究生在臨床實踐期間接受規范化培訓,但并軌方案不盡相同。因此,探索兩者如何并軌也是MNS教育者需要思考的方面。本次調查中,有MNS研究生提出,可否將研究生臨床實踐時間納入規范化培訓時間,縮短畢業后規培時間。

篇8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康復護理學;教學方法

Application of Participating in Teaching Approach in the Teaching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LIU Yongbing

【Abstract】Rehabilitation nursing is a practical subje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y interest and 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s,we apply participating in teaching approach to the course.The approach promotes the personality and knowledg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fosters the creative ability ,liven up the atmosphere of the class,increase the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But the teacher will face up to more higher reqirements.

【Key words】Participating in teaching approach;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eaching method

【中圖分類號】R4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4-0246-01

康復醫學是一門新興的跨科性學科, 是現代醫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已被WHO列為與臨床醫學、預防醫學、保健醫學并列的四大醫學體系之一[1]??祻妥o理學是康復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護理對象主要是殘疾者、老年人、老年病和慢性病患者??祻妥o理的目的是使殘疾者的殘存程度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重建心身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復其生活自理能力[2]。作為現代護理學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期間應該學習和掌握康復護理學的基本概念及技能,以便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識別、了解和解決患者功能維護與促進的問題,在各自領域開展康復護理的研究與探索,進一步豐富康復護理的理論與實踐。

康復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我們嘗試應用了參與式教學法,旨在加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實際操作的技能?,F具體介紹如下:

1 參與式教學方法,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

參與式教學是一種新式教學方法,它在觀念、方法、模式等方面不同于傳統式教學, 是一種合作式或協作式的教學法,已逐步應用于多領域、多學科的教學。

參與式教學的特點:以老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平等互尊互動,共同設計課題。該方法以學生為中心,充分應用靈活多樣、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成為其中的積極成分,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反饋,使學生能深刻地領會和掌握所學知識,并能將這種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3]。

參與式教學的方法多樣化(小講座、小組討論、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靈活多變、集思廣義、頭腦風暴、角色扮演等)。通過運用“參與式方法”使每個學生能夠在緊張活潑、忙碌有序的氛圍中獲得親身的體驗和感受, 并調動自己的已有經驗, 在合作交流中生成自己的新經驗[4]。從而真正領略到培訓的要義, 在行為上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 將新的理念和做法滲透到自己的日常行為中。鑒于參與式教學的特點、優點、效果,應該更快更好地運用推廣、改進、豐富、提高,使這一新式教學方法更加完善,對改進康復護理學的教學質量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 參與式教學方法在《康復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2.1 “參與式方法”教學過程

2.2.1 分組:教師可根據班級情況進行分組。我們有意識根據性別、民族進行搭配,每個學習小組10人, 這樣可以保證小組討論效果,保證學習順利進行。

2.2.2 學習活動:學習活動是參與式教學的主體部分,就是讓學生參與到某些教學活動的設計中來,與教師互動學習,互動研究,共同提高。教學設計要明確課時分配、課程內容以及每個章節內容的參與式過程和方法。在活動中,我們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結合使用各種參與式教學方法。

首先,使學生明確康復護理學課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例如用“頭腦風暴”法,使學生了解康復、康復醫學、康復護理學的概念、區別和聯系等。

其次,整個教學中穿插各種“小組活動”的方式,即圍繞一個需小組成員互相協作才能完成的任務, 或是需要討論才能形成正確、全面認識的話題展開。一般先由教師創設情境、引入話題、布置任務, 然后進行小組活動。如教學設計“做一天殘疾人”活動,由各小組扮演不同類型殘疾人,上課之前完成一天的殘疾人角色扮演,深入體會殘疾人在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實際問題,并考慮我們和社會能為殘疾人做什么?創建無障礙服務設施的必要性?如何從自身做起,改進殘疾人的生存環境?各小組對以上問題進行討論,寫出小組討論意見,最后推選1名成員在課堂進行匯報,其他成員可進行補充,使學生們充分思考,積極討論,課堂氣氛活躍。通過這次小組活動,學生們感到相互間協調、配合的重要性,凝聚力有所增強,有的小組甚至深入到臨床康復科,更加深刻的理解康復的意義和重要性,對課程產生較強的興趣。通過辯論和演講,可以豐富學習內容,使學生從多角度、全方位考慮和觀察問題,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為康復護理學課程的順利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適當運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

案例分析:組織授課教師共同收集和整理康復護理學的經典案例,編寫案例集。講授理論知識時結合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的臨床情境中,形成真實的康復護理感受,加深學生對講授內容的理解。也可將案例和相關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查閱資料,運用所學理論對案例進行分析,撰寫分析報告。案例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實際臨床護理問題的能力。

角色扮演:對一些實踐性很強的教學內容,可先應用理論課教授相關知識,使學生完全掌握理論,課后將案例交給學生,讓其分頭查閱文獻和相關資料,了解病人的相關康復護理措施。在其后的實驗課中,通過游戲、小品、實景練習等方式,為學生提供逼真的臨床情境,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示所要解決的臨床問題;或由角色扮演者現場處理問題,模擬使用康復護理措施。全班學生分析各扮演者處理是否得當,并共同分析討論存在的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善于把握管理討論過程,通過提出啟發式的問題, 鼓勵學生發表各自的觀點。最后由教師進行全面的總結,演示正確的處理方式。例如,腦卒中患者的康復護理,由學生根據案例分別扮演護士和病人,實施相應的康復護理措施。角色扮演可較為直觀地去感受、領悟所涉及的“臨床實際” 問題,以便更好地學習運用康復護理措施,設身處地地分析與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學會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針對患者的不同情況,予以正確的康復護理。

2.2 “參與式方法”考試方法的改革:教學手段改革的同時需要對現行的考試方法進行改進,建立新型的教學考核體系??刹捎镁C合素質測試――筆試成績及平時成績相結合的多樣化考核方法,把學生學習和能力的發展綜合起來進行評定。

綜合測試:教師從案例庫中選取案例,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撰寫分析報告,教師評分。綜合測試主要測試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筆試:采用閉卷形式,教師從試題庫中選取試題。主要測試學生對康復護理學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平時成績:將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的表現(如案例分析、小組討論、角色扮演、辯論和演講) 給予一定的分值。最后將學生的綜合測試、筆試及平時成績按一定的比例折算,得出最終的考試成績。

2.3 “參與式方法”教學效果評價:建立完善的教學效果評價機制是改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通過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與效果評價相結合,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結合,結合學生的考試成績,綜合評價參與式教學的效果。

考核成績評價:對學生綜合測試、學期末理論考核成績及平時成績進行量化評分,評價教學效果。

問卷調查:課程結束后,采用問卷調查方法,了解學生對參與式教學方法的態度、興趣、自覺收獲、自學能力等。

教師主觀評價:在授課過程中根據對每堂課知識點的提問回答正確率、課堂氣氛、護生參與及互動程度進行主觀評價。

3 參與式教學面臨的挑戰

作為一種教學方式, 參與式教學同樣面臨諸多挑戰。本次教學實踐中發現, 增加學生的參與實現教學互動, 需要教師具有充分控制現場和把握時間進度的能力。同時, 在短暫的時間內如何將豐富的知識傳遞給學生也是參與式方法在教學中的另一挑戰。另外, 參與式方法經常采用小組活動、快速反應、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現場演示等方式進行學習, 這些方式中經常會受到場地、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影響和限制, 要求教師事先做好充分準備, 在授課過程中因地制宜, 靈活選用相應的教學方式。

參與式教學方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它打破了教師的中心地位,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更多地只是一位組織者、引導者和啟發者。讓學生全面參與到教學中,滿足了學生的自主意識與表現欲望,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了學生的各種能力,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戴紅.康復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

[2] 劉玲玲.開設康復護理學是社會發展的需要[J] . 衛生職業教育,2006,24(19):68-69

[3] 楊佳.參與式方法在《衛生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 西北醫學教育,2007,15(1):70-72

篇9

【關鍵詞】康復護理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R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4-0742-02

近年來,對醫學教學模式的研究成為醫學教學領域的熱門話題。醫學教學模式作為教學理論和實踐的中介和橋梁,對其做進一步的探討不僅可以豐富和發展教學理論,而且有益于促進教師反思性地成長并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教學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狀況。教學模式實質上是一種教學結構,必須蘊含特定的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要有利于達到教學目標,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要能提供可參考的有一定操作性的教學活動結構或程序,具有與之相配套的基本教學方法??祻妥o理學是一門新興的護理學科,康復護理是以提高人的整體功能及生活質量為目標,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整體護理的推廣和發展,康復護理教學也成為整個護理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目前我國的康復護理學教學體系正處于起步階段,沒有現成的模式,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去探索、設計和建設。

1 康復護理學教學的現狀

1.1 康復護理教學的師資狀況

康復護理教學的師資隊伍基本都是由來自康復各個科室的康復醫師組建而成的。對康復護理的教學有一個重新認識學習的過程。如何組建康復護理教學專業的師資隊伍,如何將康復醫學與臨床護理有機的融合,如何將康復技術更好地應用于護理臨床,是康復護理教學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1.2 康復護理教學的課程內容

目前,《康復護理學》統編教材,其內容無論在康復護理理論方面還是在康復護理技術方面都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康復護理教學的需要,康復護理教學內容沒有從根本上擺脫康復醫學教學內容的束縛。

1.3 康復護理的教學方法

到目前為止,康復護理的教學仍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堂教學形式多采用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方式。此種方式

主要的弊端是單純強調傳授具體知識,忽視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隨著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康復護理的教學中得以普遍應用,但在教學方法上對學生思維、分析、創新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沒有更大的突破。

2 康復護理教學模式探討

2.1 建立、完善康復護理教師隊伍

應該按照美國康復護理學會定出的康復護師資格標準培養和選拔康復護師,充實康復護理教師隊伍。我們可以從畢業生中選拔優秀的護師進行2―3年康復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使之能滿足和適應康復護理教學的需要。建立康復護理自己的教師隊伍,徹底改變康復護理教學由康復醫師承擔的現狀。

2.2 教學內容上要體現康復護理的特色

康復護理是護理人員和其他康復專業人員通力合作,從護理角度幫助傷病殘者, 使他們在肉體、精神、情緒、社會和就業方面的能力,復原到可能達到的最大限度,以便他們在生活中盡可能地獨立,從被動地接受他人護理,轉變為自我護理的動態過程。它與康復醫學以及其他臨床護理在工作對象、目的、內容和方法上有很大的區別,所以應從康復整體護理、康復護理評定、康復護理技術、常見疾病的康復護理和康復護理管理等方面組織教學,在教學內容上要充分體現康復護理的特色。其中,康復護理的基本技術(與轉移、關節攣縮及其預防和處理、壓瘡預防和處理和日常生活活動的獨立及其護理)和常見疾病的康復護理的過程在教學中應該占重要地位??祻妥o理學是一門應用性、技能性很強的學科,在康復護理學的教學上,除了要讓學生充分掌握有關理論原則外,更重要的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祻妥o理過程中的康復護理評定是貫穿整個學科的基礎與核心。不僅如此,康復護理評定中的一些基本技能,如ROM 的測定、肌力測定、步態分析等肢體功能的評定在骨科、神經科也運用廣泛。因此搞好康復護理學的教學工作,不僅是本學科發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康復的要求??祻妥o士應能通過功能評定和功能預后的預測, 了解殘疾者在某階段的最佳健康狀況,制訂出切合實際的康復護理目標,并使殘疾者亦充分了解此目標,共同為達到此目標而努力。

2.3 課程設置及學時的安排

康復護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和臨床各科都有很大的聯系,涉及的面很廣。鑒于康復護理學的廣泛性、多科性特點,康復護理學的課程可適當安排在臨床護理課的較后期進行。此時學生已接受了較多的各科臨床醫學及護理知識,這樣對學習和掌握康復護理會有很大的幫助。在學時的安排上,康復護理學的教學總時數一般多為30余學時,課程安排太緊,有些內容只能壓縮或刪除,影響了整個內容的連貫性,也對教學效果造成一些不利的影響。同時,也與康復護理在整個護理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不相符。根據現行的實施情況來看,以6O學時左右較為適宜。其中,康復護理概論(4學時)、康復護理評定(16學時)、康復護理技術(10學時)、常見疾病的康復護理(10學時),除了課堂理論教學外,可適當增加實習或見習課(2O學時),兩者的比例可為2:1。這樣可使教學安排更為科學、合理,也便于學生學習、掌握這門知識。

2.4 建立現代教育觀念,改良現有的康復護理教學方法

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必須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迅速樹立現代的教育觀念,知識教育現代化的核心。應樹立現代的教育觀念,更新教育觀念是教育“軟件”建設,是教育科學化、現代化的關鍵,也是培養跨世紀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人才的保證?,F代教育觀念的內涵和外延十分豐富和廣闊。它包括:全面的質量觀;科學的人才觀;教育創新觀;現代教育價值觀;現代學生觀。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需要現代教育觀念的指導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訓練和培養,與教師的現代教育觀念,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的運用密切相關。國外醫學教育重視強調:綜合性(基礎與臨床的綜合)、實踐性(重在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的主動性(在啟發式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可持續發展(注重基本素質和獲取信息的能力)。所以在康復護理教學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的內容,使用不同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可以采用課堂教學與導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導學是教師指導、引導學生學習。導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終身學習的需要,是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同時,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需要,化靜為動,動靜結合,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能直觀生動展示變化,有效地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使教與學充滿了生機,使學生學得主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

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建立開放的學習環境,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認知工具(如:參考書、期刊雜志、網絡課堂)。充分利用校園網采用E-mail、BBS或QQ群等進行問題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使學生的綜合性、實踐性、主動性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卓大宏.中國康復醫學.華夏出版社.第1版[M].北京.1990

[2] 李樹貞.康復護理學.人民軍醫出版社.第1版[M].北京.2001

篇10

方法:通過開展創建活動,健全管理機制,結合患者病情實施辯證施護。

結果:中醫辯證施護切合了患者的需求,有利于提升患者的信任及滿意。

結論:中醫辯證施護與優質護理服務相并舉的護理模式深化了優質服務內涵。

關鍵詞:辨證施護 優質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9-0135-01

隨著物質及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病人在選擇醫院時不單純從專業水準來衡量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考慮醫務人員對自己的態度,即自己是否被善待。而美國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IOM)也發現,護士怎樣照顧患者直接關系到患者的健康[1]。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是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其本質為使人們生活得更健康。將中醫辨證施護運用到臨床護理服務中,體現了我院的中醫特色,并為病人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

1 辨證施護的核心所在

辨證施護通過望、聞、問、切四診收集患者有關疾病發生、發展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對比、推理、辨證得出所屬何病、何證,從而提出護理診斷或護理問題。這與優質護理服務過程為患者提供與病情相符的護理措施相一致。中醫護理包含“辨病護理”及“對癥護理”,“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指相同疾病在不同階段出現不同的證候。因此,同一疾病的不同證候在治療與護理方法上各異,不同疾病只要出現的證候相同,可選用同一護理與治療原則與措施[2]。

2 實施方法

2.1 結合醫院實際,開展創建活動。

2.1.1 強化優質護理服務理念。組織學習文件精神,動員護理人員熟悉、掌握優質護理服務的內涵、目的及意義,使全科護士思想上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廣泛征求大家意見及建議,開展我為優質護理服務工程做些什么的活動,以便更好地推進活動的開展。與科室主任、醫生充分溝通交流,使醫護人員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改變觀念,共同參與優質護理服務活動中。

2.1.2 加強中醫專病辨證學習。參加護理部中醫專病學習及中醫基礎理論及技能的培訓,同時科內強化中醫護理常規、中醫護理用藥等培訓與考核,掌握中醫基本理論及專病護理,與辨證施護密不可分,是理論聯系實踐的具體體現。

2.1.3 明確優質服務宗旨。建立以關愛生命,以人為本服務理念,建立3H服務模式:即Hotel式禮儀服務使病人感到親切與尊重;Hospital式規范化專業護理讓病人感到放心與安全;Home式護理服務讓病人感到家庭式的溫馨。

2.2 結合科室實際,健全管理機制。

2.2.1 規范優質護理質量標準。修訂與完善護理管理制度與服務流程、護理人員崗位職責、質量考核制度等,重點制定和細化基礎護理質量考評標服務質量考核標準,并將中醫護理體現在質量考核中,鼓勵護理人員開展中醫辨證施護。

2.2.2 探索護士能級管理。由責任護士負責保管病人的分工模式;以工作量為基礎依據崗位職責、病人的病情程度及專業技術等,實施12小時交接班的彈性排班制。依據護士的職稱、??扑胶湍芰Ψ謱邮褂米o士,設定Ⅰ~Ⅲ級人員責任管理模式,組長負責分管相對危重病人的病人,指導低年資護士實施辨證施護。

2.3 結合患者病情,實施辨證施護。

2.3.1 評估患者。對入院患者運用四診方法進行評估,以便掌握病人資料及信息,通過評估掌握病人病情及存在的護理間題,運用中醫基礎理論知識,進行辨證施護書寫護理記錄,落實護理措施效果評價。

2.3.2 因人因時因地施護。評估每一患者的疾病特性,根據不同季節氣候確定保健養生及用藥為因時護理;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體質、生活習慣等不同,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為因人護理;根據地理環境與生活習慣特點,確定臨床護理的原則為因地制宜[2]。通過因人因時因地的辨證分析,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及康復指導。

2.3.3 急則護其標、緩則護其本。運用中醫辨證理論及時準確地發現病情變化,并通過觀察分析各種危象出現的征兆,掌握疾病發展變化的規律,抓住有利時機采取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當病人標證可能危及生命時,護理應緊急配合搶救以解除危急癥狀,待病情穩定后再處理本證。在病勢緩和的情況下,則應將重點放在護本上,消其病因,以為患者提供與病情相符的護理措施。

2.3.4 異病同護、同病異護。中醫護病不著眼于病的異同,而著眼于證的區別。如感冒有風寒、風熱感冒,在護理上也有辛溫解表和辛涼解表的區別。異病同護是指在一般情況下,不同的疾病應該用不同的護理方法,但有時不同的疾病也能采取相同的護理方法,如久痢脫肛、子宮脫垂同屬中氣下陷,可用升提中氣的護理方法,如用黃芪、黨參燉雞湯服用,注意休息,避免負重,局部用五倍子、白礬煎水薰洗以促使回縮,或針灸百會、關元等穴位以補益中氣[3]。

2.3.5 暢情志、調心理。中醫的七種情志活動,是人體對外界各種刺激的生理反應。精神正常則陰平陽秘,正氣內存,邪不可干;而當情志異常時,容易導致內傷,使氣機升降失調,氣血運行紊亂,五臟功能失常,如思傷脾,怒傷肝,喜傷心,悲憂傷肺,驚恐傷腎[4]。中醫情志護理把維持情緒的“中”、“平”、“和”狀態作為護理關鍵所在[5]。在護理服務過程中,護士與多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實施心理疏導使其調暢情志。

3 體會

隨著醫療市場需求的變化,醫療服務要求由技術競爭向服務競爭轉變。深入研究患者的潛在需求,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推行人性化服務理念,減少護患沖突行之有效的新型護理管理模式。中醫辨證施護切合患者預防、保健、治療、康復等方面的需求,對服務對象身心全方面的護理,踐行了辨證施護的重要思想,突出中醫特點,并有利于提升了患者對護士的信任和滿意。使優質服務護理內涵更豐富,也利于推動了護理學科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秀明,陳潔.從培養高級護理人才角度談優質護理服務[J].中國醫院,2011,4:5-7

[2] 丁富平.中醫護理學科體系的形成、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09

[3] 汪乃芬.運用中醫理念指導臨床護理實踐[A].全國中醫、中西醫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