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文化工作匯報范文

時間:2023-11-27 17:32: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鄉鎮文化工作匯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鄉鎮文化工作匯報

篇1

歡迎各位領導蒞臨__鎮檢查指導工作!__,歷史悠久,是__縣開發較早的地鎮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彝、苗、回、漢在這塊紅土地上相互依存、和睦共處,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__輝煌的歷史文化。現將我鎮文化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__鎮位于__省__縣西部,地處滇川兩省、__、會東、巧家三縣和東川區結合部的烏蒙山腹地,距縣城 22.8公里 ,總面積264.9平方公里,轄17個村委會1個社區居委會。20__年末總人口68834人,農民人均純收入1432元,居住著漢、回、彝、苗、壯五個民族。由于清乾隆年間從東川府大量開采銅礦運輸京城,使得__空前繁榮,歷史文化悠久,1995年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20__年__村被評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在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下,我鎮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發展方向,加快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廣泛開展農村文化活動,突出文物保護和文化市場監管,使全鎮文化工作有序推進。

(一)健全文化機構,提供有力保障。納編配齊了3名工作人員,每年將文化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并在黨委、政府工作報告中突出其重要性。同時,將文化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為各項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二)強化基礎建設,夯實發展后勁。全面貫徹“文化重在建設的方針”,以農村文化建設為總抓手,立足鎮文化站建設,大力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擴大文化陣地。一是文化站和鄉村圖書室建設。借助各級文化惠民政策,積極爭取資金,不斷加大對鎮文化站建設的投入和村級圖書室建設的扶持。20__年,投資37萬元(省、市、縣投入25萬元,自籌12萬元)建成一幢占地 420.82平方米 的文化活動中心一個,一樓為多功能活動室,二樓設為圖書室和閱覽室,室內藏書4133冊。同時,文化站結實際,積極開展村級文化陣地建設,在干溝社區建立了老年文化活動中心及門球場1個,每年組織1至2次老年門球比賽,豐富老年文化生活。今年,又結合“866”工程的實施在樂里、牛泥塘、發基卡村新建了3個圖書室,目前全鎮各村都建有村級圖書,共藏書10000余冊,讓農民接近了圖書,也更接近了知識,有效解決了農村實用科技圖書少、致富信息匱乏的難題。二是送戲、送圖書、送電影的“三送”活動有效開展。20__年,在樂里村組建了一支農村文藝隊,邀請縣文工團精心指導,編排了12個節目,閑暇之余就在文化小廣場上排練,演出。農閑時節,組織他們到各村巡回演出,送戲到村,豐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目前共巡回演出26場。同時,鎮黨委立足服務“三農”,結合“群英計劃”和“兒基會”兩個項目,與市、縣相關部門一同累計送科普書籍、實用技術圖書、各類報刊雜志2100余冊,給農民送去了“精神食糧”與“致富鑰匙”。文化站抓住“2131”工程契機,在農閑和節假日到各村播放電影200多場次,并及時向群眾宣傳黨的各項方針政策,鎮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和法律法規、科普知識等,推動農村三個文明建設。

(三)廣泛開展活動,豐富群眾生活。一是文藝活動開展有聲有色。每年國慶、元旦等重大節日組織干部職工開展籃球賽、文藝演出等活動。同時,結合“兒基會”項目的實施,先后策劃、舉辦“園丁杯”籃球賽和農村校外青少年才藝比賽。二是文藝創作成績喜人。今年,自主編排、組織4個文藝節目參加今年5月份由縣紀委和縣文化局聯合舉辦的“清風送名城”文藝匯演,小品《村長的西裝》獲二等獎、獨唱《利劍在天》和配樂詩朗誦《請不要忘記》分別獲得三等獎。三是文化交流活動不斷深入。我們先后在社區老年活動中心組織書畫聯展,共展出作品五十多幅,文化交流以及互訪活動不斷深入,有力地促進全鎮文化藝術水平的不斷提高。

(四)注重文化挖掘,特色重放異彩。__的海腔和小彝腔山歌曾經在__大地上回響,可是現在會唱的越來越少;__的舞龍,曾在無數個春節和元宵為村民們帶來歡樂,現在也難得一見了。我們正在加緊收集整理和保護的步伐。

(五)強化文物保護,推進文博發展。近年來,我們始終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保方針,認真開展文物保護各項工作,不斷推進文博事業向前發展。一是通過櫥窗展示、懸掛橫幅、散發材料等形式,加大《文物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增強全鎮人民的文物保護意識;二是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白霧村進行了前期的保護維修工作。同時,成立了名鎮保護開發管理委員會,對不按審批程序和違反《文

物法》的違章建筑,一律拆除,并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目前對白務村的保護比較完整。

(六)強化市場監管,確保健康發展。 專門成立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定期對集市出租和銷售影像制品商店的檢查和清理,嚴厲打擊“黃、賭、毒”,對販賣盜版和光碟者從嚴處罰。加大對網吧的監管力度,文化站在鎮黨委、政府以及公安部門的支持下,對我鎮網吧進行了登記造冊,納入

正規管理,使文化市場健康發展。

三、存在問題和下步打算

存在問題:一是文化基礎設施薄弱,鎮文化活動場所有限,各村圖書室狹窄,容納量較小,且藏書偏舊偏少,不能滿足需求;二是鎮財力緊缺,投入文化工作資金有限。

篇2

為加快我縣文化事業建設,加大文化產業開發,推動我縣民族文化產業培育、發展壯大,實現文化強縣的戰略目標,日,縣人大常委會民工委、財工委在時副主任的帶領下,到縣文化體育局進行了關于瀘西縣民族文化建設工作的調研。

一、近年來民族文化工作基本情況

我縣的文化工作始終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以彝族文化為主打,努力實施“民族文化工程”、“精品工程”,在遵循藝術規律和市場規律,打破地域界限,優化組合藝術生產要素,提高精神產品生產能力和水平的同時,逐步完善運作機制,加快人才培養,挖掘本土文化,保護、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使全縣民族民間文化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挖掘、整理、保護、傳承我縣傳統民族文化。

我縣的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千百年的生產生活中不斷沉淀、積累起來的智慧和結晶,涵蓋在生活習慣、風俗觀念、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生產技術和工藝技能等方方面面。為傳承、保護、繁榮和發展民族文化,打造“阿廬文藝”精品,我縣曾組建了彝族“羊頭鼓舞”大型廣場文藝表演隊、壯族“蟲繭巴烏”演奏隊和“洞經音樂”演奏團,成立了“城子古村”開發領導小組。同時,以“阿廬文化中心”建設為契機,成立了“阿廬文化”研究會,收集、整理、研究并編輯出版了《阿廬文化》刊物;并以省、州、縣的大型文化活動為契機,以民族文化為基礎,組織開展民族文化藝術創作和排練演出,邀請省、州專家進行指導包裝,在一定程度上使民族文化得以傳承。

根據《云省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條例》和《云南省民族傳統文化普查實施方案》等相關文件的要求,我縣開展了民族民間文化普查工作,并報請州政府審批,將“瀘西縣永寧鄉城子村漢族傳統文化保護區”等四類17個項目公布為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項目。其中,傳統文化保護區1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之鄉3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傳承人7人,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項目6個。今年還爭取資金2.1萬元對7個文化傳承人進行了補助。在17個項目中,重點對向陽鄉阿烏族的“古代兵器舞”和“瀘西木雕”進行了深挖。其中,把《瀘西木雕》的制作技藝和工藝制成光碟,形成書面材料上報省文化廳,申報省級民族傳統文化保護項目。20xx年,我縣投資70余萬元修復了西寺,投資90余萬元對逸圃、石洞村漢代文化進行考古發掘,使我縣悠久的民族文化資源得到傳承和保護。

在開展“瀘西縣民族文化普查”和“阿廬文化”重點片區調查的基礎上,挖掘、整理和編輯了《瀘西縣文化藝術志》、《民歌集成》、《民舞集成》、《民間器樂集成》和民間傳說《飛鶴集》等書冊。編纂保存了一些民間歌曲、故事、諺語、歌謠、戲曲、曲藝音樂、舞蹈、器樂等文化形式,同時,編輯出版了近16萬字的《瀘西阿廬文化調查》一書,以及40萬余字的《阿廬文化》系列從書,投資17萬元出版了《菊譜新詩》、5萬元出版了《石洞•逸圃考古發掘》,創作了《阿廬文化》雜志,完成了13萬字的《話說紅河•瀘西篇》編撰工作。這些資料全面反映了阿廬風光、風情、傳說、工藝和飲食,以及阿廬由來、阿廬方言、阿廬文物等9個方面的內容,并在縣文化館建立了保護名錄檔案。

(二)圍繞中心工作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今年縣文體局充分發揮文化部門職能作用,針對土地開展整理中存在的問題,組織文藝隊下鄉演出,宣傳相關政策。此外,為推進煙農文化學校建設,我縣文化館組織開展了文藝進村演出活動,并創作了四口快板《說說煙農學校》、小品《煙嫂煙哥哥》等文藝節目,將烤煙生產和煙農文化學校建設的互惠互利,用文藝形式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和項目,加快民族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00萬元在午街鋪鎮鳳舞村和山林哨建蓋了民族文化培訓室、活動室和陳列室,投資90萬元即將開工建設永寧、舊城、三河文化站,投資40萬元建設舊城村民族文化廣場,投資26.4萬元在午街鋪鎮11個村委會建設了11個籃球場。縣文化館還充分利用阿廬文化中心、秀山休閑廣場等條件較好,人口集中的地方,積極組織各種豐富多彩的廣場文娛活動,受到群眾的好評。

二、存在問題

調研組在認真聽取了縣文化體育局的工作匯報和走訪了各鄉鎮和各相關部門之后,一致認為:當前我縣的民族文化工作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重視之下,緊緊圍繞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就,在人才培養,本土文化的挖掘、保護、傳承和群眾性文化活動等方面也做出了突出成績,但是,由于一些客觀條件的制約和束縛,我縣民族文化工作依然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資金投入不足制約了文化工作的開展。

由于我縣本身就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財政收支較難平衡,建設和吃飯的予盾十分突出,各級財政對民族文化 建設的投入總量偏少、比例偏低。近年來,在縣委,縣人民政府對文化工作的重視下,也千方百計投入了一定的資金進行了群眾文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取得了許多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績,但是,由于各種原因,一些文化建設大項目,大資金無法落戶我縣,使我縣缺少建設民族文化的大手筆,給文化工作建設帶來了極大的制約和困擾。再者由于各級財政尚有不少迫在眉睫的民生問題都無法解決,根本不可能充分顧及到看似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的文化事業,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文化工談不愛投的局面。

(二)基層文化工作開展困難。

許多鄉鎮由于工作格局的實際情況和對文化工作的重視不夠,基層文化工作仍然存在說起來重要,忙起來不要,檢查時要,不檢查時不要的現象,基層文化工作僅限于鄉鎮機關內打場球,搞場文娛表演。全盤研究、部署、檢查基層文化工作不夠,幫助文化部門解決實際問題少,文化工作在基層服務發展,傳承文明,更新觀念的作用沒有得到重視和發揮。

(三)民族文化產業化啟動困難。

一個與瀘西歷史傳統、民族文化息息相關的民族文化形式或實體的挖掘整理、宣傳打造、直至市場化運作將是提升瀘西城市品位、宣傳瀘西旅游形象,甚至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的一個有效途徑,在這方面我省我州都有許多成功先例,社會各界的期望值也較高,大家都在討論以文化提升gdp的可能性,然而以目前的條件來看,民族文化產業化產展的三個基本條件:即充裕的資金投入,容易得到廣泛認可和接受的鮮明的民族文化形式以及非常專業的藝術人員、策劃人員目前我縣都不具備或不成熟,結果只能是談的多、動的少,也給文化工作者帶來了一定的困惑。

三、工作建議

(一)建議縣人民政府加大對文化事業的資金投入。

一是各級政府要加大對基層文化事業的投入,按照國家規定的“各級財政對文化事業經費的投入增長不低于當年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要求,在財政支出中確定對文化投入的具體比例;二是各級政府應在挖掘、搜集、整理、研究上投入必要的專項經費進行搶救性保護。應采取有效的補助、扶持措施,保護好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優秀項目;三是政府對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產、經營單位和個人給予必要的政策傾斜。對優秀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傳承、創作、研究、傳播人員在生產、經營等方面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等;四是運用市場機制,拓寬投資渠道,建立科學的籌資機制,大力提倡社會投資辦文化。采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創建一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發展基金會,積極吸引國內外企業、機構和社會各界人士的資助。

(二)繼續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文化活動,滿足群眾精神生活需求。

各鄉鎮、各有關職能部門要積極搭建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宣傳、交流平臺,讓更多的人知道和喜歡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加強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教育,讓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后繼有人。要充分挖掘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潛力,廣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在傳統民俗、節日慶典文化活動中,充分整合、利用瀘西現有民族民間傳統文化資源,努力開展有價值的群眾性文娛活動,使廣大老百姓在吃飽穿暖之余玩得瀟灑、過得愉快,遠離一些低級趣味的娛樂活動。

(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傳媒手段宣傳,打造我縣民族文化形象。

要充分利用網絡、廣播、影視劇等現代信息傳媒手段宣傳、打造、炒作我縣歷史、人文地理、民族文化方面一些較有特色的東西,促使外界關注瀘縣、對瀘西感興趣、想到瀘西走一走、看一看,提升瀘縣人氣、匯攏四方賓客,從而達到最終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的目的、為此,建議縣人民政府重啟《黑虎將軍》、《馬纓花》兩部本土影視劇的拍攝籌備工作。

(四)建議縣人民政府重建阿廬藝術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