堿性土壤的特點范文

時間:2023-12-07 18:02: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堿性土壤的特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堿性土壤的特點

篇1

如果是花卉盆栽,堿性土壤常用的改良方法有以下幾種:

施用硫酸亞鐵:露地花卉可每10平方米施硫酸亞鐵1.5千克,施后可降低0.5單位的pH值;對于粘重土壤,用量可增加1/3。

施用食醋液:施用的醋必須是食用米醋,對于pH值大于7的盆土,可用150~2004音食醋液澆灌,每15~20天一次。

施用硫磺:此法很適于地栽植物,特點是降低pH值較慢,但效果持續時間長。

篇2

關鍵詞:園林;土壤肥力;生態修復

中圖分類號:S68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2)21-4759-04

Ecological Restoration based on Landscape Soil Fertility: Taking South Hot Spring Park in Chongqing for Example

XING Hong-wei,ZHENG Li

(Environment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67,China)

Abstract: The fertility of soil sample collected from green forest of Southern Hot Springs Park in Chongqing was test to analyze the soil quality. The test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landscape soil fertility standard. The main problems of soil in Southern Hot Springs Park were pointed out;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e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soil fertility of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landscap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landscape; soil fertility; ecological restoration

土壤作為植物生產的基地,動物生產的基礎,其本質是肥力。從土壤—植物—環境整體角度看,土壤肥力是土壤的養分針對特定植物的供應能力以及土壤養分供應植物時的環境條件的綜合體現,土壤養分、植物、環境條件共同構成土壤肥力的外延[1]。

土壤中的許多因素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土壤肥力,如:①養分因素:土壤向植物提供養分的能力并不直接決定于土壤中養分的貯量,而是決定于養分有效性的高低;②物理因素:指土壤的質地、結構狀況、孔隙度、水分和溫度狀況等;③化學因素:指土壤的酸堿度、陽離子吸附及交換性能、土壤還原性物質、土壤含鹽量以及其他有毒物質的含量等。它們直接影響植物的生長和土壤養分的轉化、釋放及有效性;④生物因素:指土壤中的微生物及其生理活性。它們對土壤氮、磷、硫等營養元素的轉化和有效性具有明顯影響。

園林土壤的生態修復則是根據生物自身的改土培肥作用原理來恢復與重建土壤生態系統,它是土壤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的基礎[2]。從土壤生態學角度看,生態恢復與重建是指從生態系統改良的類型、過程、退化程度和特點出發,消除或避開系統退化的障礙因子,根據生物的土壤生態適宜性原理、生物的環境適應性原理、生物群落共生原理、種群相克相生原理以及生物多樣性原理,遵循生態系統功能的地域性原則,適時適地適樹(草)地配置生物系統,使之與土壤系統和環境系統協調發展,從而逐步構建成結構合理、功能協調、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的過程[3]。

本研究以重慶市南溫泉公園為研究地,通過對其園林土壤的養分分析,摸清土壤的養分含量狀況,對其園林土壤質量作出了評價,進而了解南溫泉土壤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土壤生態修復方法進行植物配置,將公園進行修復以及重建,以建立一個更加美好的南溫泉景區。

1 研究地概況

南溫泉公園位于重慶市巴南區南泉鎮,是重慶建設“五方十泉”和“打造溫泉之都”的市級重點項目,全國聞名的省級風景名勝區,兩次被評選為“巴渝十二景”,是重慶市主城僅有的溫泉“綠谷”,也是重慶市主城僅有的溫泉“綠谷”。景區以常綠針葉林、落葉性雜木林、竹林和樟林為主,植被以次生植被、人工植被為主,且分布不均。溫泉景區中動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2008年開始由于開發建設,植被有較多破壞,土壤用途改變引起質地改變較大。

2 材料與方法

2.1 土壤樣品的采集

在南溫泉公園功能區內選取8個取樣地點,分別為主入口景觀設施區(LG1)、主入口花園區(LG2)、草坪花園區(LG3)、河川散步設施區(LG4)、活動景觀設施區(LG5)、自然花園區(LG6)、獨立溫泉區(LG7)、樹木保全區(LG8)(圖1)。由于調查區地勢平坦,土壤類型比較單一,土層均較深厚且其垂直分布相對均勻,此次調查主要采集表層土樣(0~20 cm)進行測定。每個地點再隨機選取5個地點取土,共取2 kg,再采用四分法進行篩選,最后每個取樣地點取土1 kg[4,5]。土壤帶回室內放置于陰涼處風干、去雜、磨細后,用60目篩網篩取土樣100 g,混勻,裝瓶保存并登記。

2.2 分析檢測方法

根據《園林栽植土壤質量標準》[6](DBJ/T 50-044—2005)的規定,土壤有機質采用重鉻酸鉀氧化-加熱法,土壤有效磷采用碳酸氫鈉浸提法,土壤有效氮采用堿解擴散法,土壤有效磷采用鉬蘭比色法,土壤酸堿度采用電位法,土壤可溶性鹽含量(EC值)采用電導法,土壤速效鉀采用乙酸銨浸提-火焰光度法,土壤碳酸鹽含量采用氣量計法。

3 結果與分析

按照全國統一分級標準,園林栽植土壤質量標準見表1。下面就重慶市南溫泉公園土壤主要理化指標與國家園林土壤的統一分級標準作一比較。

3.1 土壤有機質含量

土壤有機質是土壤各種養分元素,特別是氮和磷的重要來源。由于它具有膠體特征,能吸附較多的陽離子,因而使土壤具有保肥和緩沖性。所以生產上常把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多少作為判斷土壤肥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南溫泉公園土壤有機質含量為6.83~26.99 g/kg。從圖2可以看出,自然花園區(LG6)、獨立溫泉區(LG7)的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主入口花園區(LG2)的土壤有機質含量處于缺乏狀態,其余土壤有機質含量處于中等水平。

3.2 土壤有效氮含量

南溫泉公園土壤有效氮含量為25~68 mg/kg。其中,除河川散步設施區(LG4)、自然花園區(LG6)、獨立溫泉區(LG7)的土壤有效氮含量處于正常水平外,其他均低于正常水平,含量較低。土壤有效氮含量分布見圖3。

3.3 土壤有效磷含量

南溫泉公園土壤有效磷含量為6~22 mg/kg,各功能區有效磷含量差異較大。主入口景觀設施區(LG1)、河川散步設施區(LG4)土壤有效磷含量豐富,其余土壤有效磷含量處于中等水平(圖4)。

3.4 土壤速效鉀含量

南溫泉公園土壤速效鉀含量為77~270 mg/kg,各樣點速效鉀含量差異較大,但是都在正常范圍內。從圖5可以看出,南溫泉公園土壤速效鉀含量均處于中上等水平。

3.5 土壤pH

南溫泉公園土壤酸堿度(pH)是很多化學性質的綜合表現。南溫泉公園土壤pH在7.5~8.1之間,主入口景觀設施區(LG1)、自然花園區(LG6)酸堿度尚可,其余各樣點均為堿性土壤。園林土壤和自然土壤相比有堿化趨勢。pH的升高容易導致植物Fe、B、Cu、Mn、Zn等元素的缺乏(圖6)。

3.6 土壤EC值

園林土壤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容易出現鹽漬化。土壤EC值是衡量土壤鹽漬化程度的重要指標。參照園林土壤質量標準,將土壤EC值小于等于0.50 mS/cm視為園林植物生長安全范圍,土壤EC值在1.20 mS/cm以上植物會發生鹽害。南溫泉花園土壤EC值為0.175~1.117 mS/cm(圖7),部分土壤接近鹽漬化。

3.7 土壤碳酸鹽含量

園林土壤中碳酸鹽含量一般應≤10 g/kg,由于建筑垃圾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鹽含量可以作為衡量土壤受建筑垃圾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標。調查結果顯示,南溫泉園林土壤碳酸鹽含量值在11.6~65.0 g/kg,均大于自然土壤的含量(圖8)。因此,園林土壤受垃圾污染嚴重,已由原來的酸性黃土演變為石灰性土。

4 土壤生態修復改良措施

南溫泉園林土壤總體質量不高。具體表現為有機質含量相對偏低,土壤輕度缺磷,輕度缺氮;土壤中的建筑垃圾使其pH和EC值升高,大部分土壤呈堿性,少部分的土壤即將鹽漬化;土壤中還混有大量碎石、瓦塊、水泥、石灰等建筑廢棄物,使其保水保肥能力較差[7]。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目前主要是通過生態修復的方法對土壤進行改良[8,9]。

1)偏堿土壤的改良。①栽植耐堿園林植物。一些園林植物本身具有一定的耐堿能力,如海桐、木槿、石榴、欒樹、仙人掌、康乃馨、南天竹、柏木、石葦、黑松、月季、側柏、火炬樹等。這些園林植物都能在pH 7.5~8.5的堿性土壤中生長發育。所以在植物配置生態修復時,結合原有植物增加堿性植物。②栽植綠肥植物。一些綠肥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吸收土壤堿性物質,同時又能在其根部分泌酸性物質以及其根瘤腐化后能在土壤中殘留酸性物質。因此。栽植綠肥植物能達到改良土壤偏堿的目的,使土壤中難溶性養分轉化,以利于植物的吸收利用。綠肥植物在生長過程中的分泌物和翻壓后分解產生的有機酸能使土壤中難溶性的磷、鉀轉化為植物能利用的有效性磷、鉀。可以用作堿性土壤生物改良的綠肥植物有麥草、黑麥草、苜蓿等。③有機改良法。就是在土壤中摻雜針葉土或闊葉土。針葉土是腐爛的松樹的針葉、殘枝或鋸末漚制而成,是強酸性的,pH 3.5~4.0。一般的堿性土摻1/5或1/6的針葉土最適合喜酸性的花卉生長。闊葉土是各種闊葉樹的落葉腐爛而成,pH 4.5~5.5。有機改良的優點是有機物質自身腐爛后所含的多種元素都是花卉生長所必需的,并可使土壤疏松,透氣性和保水性良好。

2)養分不足土壤的改良。①有機肥料培肥。有機肥料含有豐富的有機質,能協調土壤中的水、肥、氣狀況,促進微生物的活動,從而保證植物生長的養分需求。常見的有機肥有泥炭、油餅、雞糞、菌包等。②化學肥料培肥。施用化學肥料是目前綠地補充土壤養分的最主要手段,但是由于化肥養分的單一性,長期施用將造成土壤養分的不平衡,測土配方施肥是解決施用化肥造成土壤養分失衡的最有效途徑。③商品化復合改良劑培肥。與常見的有機和無機肥料相比,商品化復合土壤改良劑具有更快速的改良效果,其主要成分是礦質養分、有益活性微生物、生長激素等,其作用機理為促進土壤養分轉化、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質的活性、促進土壤生態系統修復。在園林建設中,利用商品化土壤改良劑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改良土壤的效果,提高綠地的綠化質量。

園林土壤的重要作用決定了對其改良工作是個重要的過程,而其特殊性質又決定了對其改良是個長期的過程。在園林綠化建設中,通過多種改良措施為園林植物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條件,對園林植物在種植后成活和恢復生長能發揮巨大的作用,是提高園林綠化質量的根本基礎。同時,與具體的改良措施相比,園林土壤的質量管理也非常重要,通過建立科學的土壤體系,保護土壤表層土,建立適合園林綠化的栽植和養護規范、控制土壤污染等手段,能有效地促進園林土壤的改良和保護,是提高園林土壤肥力的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 楊瑞卿,湯麗青.城市土壤的特征及其對城市園林綠化的影響[J].江蘇林業科技,2006,33(3):52-54.

[2] 包 兵,吳 丹,胡艷燕,等.重慶主城區市街綠地土壤肥力質量評價及管理對策[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9(11):100-105.

[3] 徐 巧.重慶山地公園植物景觀的恢復與重建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6.

[4] 鮑士旦.土壤農化分析[M].第三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8-23.

[5] 方海蘭,陳 玲,黃懿珍,等.上海新建綠地的土壤質量現狀和對策[J].林業科學,2007,43(增刊):89-94.

[6] DBJ/T 50-044—2005,園林栽植土壤質量標準[S].

[7] 劉曉冰,邢寶山.土壤質量及其評價指標[J].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2,18(2):109-111.

[8] 陳 祥,包 兵,張曉燕.園林土壤質量管理現狀分析及其對策探討[J].農技服務,2008,25(3):32-33.

[9] 張有山.北京農田土壤養分肥力提高及培肥措施研究[J].土壤通報,1996,27(3):107-110.

收稿日期:2011-12-07

篇3

關鍵詞 新墾茶園;酸性有機肥;土壤改良;湖北宜昌;夷陵區

中圖分類號 S15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7-0242-01

宜昌市夷陵區地處鄂西南,位于長江中上游,是世界第一大水電工程――三峽大壩所在地,素有“三峽門戶”之稱,是全國茶葉優勢產業區域、湖北省特色農產品茶葉優勢區域和湖北省重點產茶縣(區)之一。境內生態環境優越,是優質綠茶的理想產地,截至2013年底,茶園面積1.42萬hm2,產量1.7萬t,產值5.5億元。

在三峽大壩的修建過程中,逾200 hm2土地被新開墾建成茶園,由于用江底淤泥作為茶園耕作層,未充分熟化,有機質含量較低,供水供肥能力差,土壤屬輕壤,呈堿性,pH值為7.0~8.5,不利于茶葉生長。為了改良新墾茶園土壤的酸堿性,熟化土壤,提高有機質含量,增加肥力,提高茶苗成活率,將壩庫區建成三峽觀光茶園,發揮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3]。夷陵區茶科所、土肥站與宜昌鄧村綠茶集團在經過前期調研和方法改良后于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新墾園區開展了以施用酸性有機肥為主的土壤綜合改良試驗,取得了良好效果,為新建茶園的土壤改良和荒山開發利用提供了經驗和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試驗地位于三峽壩庫區樂天溪鎮瓦窯坪村茶園基地。供試肥料為商品酸性有機肥,總養分≥4.0%,酸堿度(pH值)為5.3,有機質含量為63%(NY525―2011)。

1.2 試驗設計

根據土壤檢測結果,選取瓦窯坪基地4號土壤采集點所在的茶園進行有機肥施用,設置3個處理:施酸性有機肥7.5 t/hm2(A)、15.0 t/hm2(B)、30.0 t/hm2(C)。

1.3 試驗方法

1.3.1 土樣采集方法。采用隨機取樣方法,采集6個土樣,采集深度0~30 cm,樣品自然風干后碾碎,分別制成60目樣品和10目樣品,檢測土壤有機質和pH值。

1.3.2 土壤檢測方法。土壤pH值的測定采用電位測定法,有機質的測定采用重鉻酸鉀容量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土壤檢測結果

2.2 有機肥不同施用量對土壤的改良效果

施酸性有機肥15.0 t/hm2能使土壤pH值下降0.6,對土壤有一定的改良作用,但離茶葉適宜生長環境還有一定差距;施酸性有機肥30.0 t/hm2,pH值下降1.2,接近茶葉生長適宜的酸堿度。試驗結果說明該方法具有可行性,有利于改善土壤酸堿度。為了達到長期改善效果,結合茶園實際情況,提出瓦窯坪茶園基地土壤綜合改良建議。改良建議:①瓦窯坪基地茶園土壤改良以施酸性有機肥30.0 t/hm2為宜。②應用客土法改良土壤,取當地酸性結晶巖黃沙壤,抽槽置換定植茶樹行的土壤。③在基施生理酸性有機肥時,混施硫磺粉75~150 kg/hm2。④定植茶苗后,在空行種植綠肥還田,并每年施用一定的有機肥[4-6]。

2.3 綜合改良技術對土壤的改良效果

根據酸性有機肥料對瓦窯坪村茶園基地土壤的改良效果,結合專家建議,宜昌鄧村綠茶集團采納瓦窯坪基地改良方案:①茶葉種植行進行抽槽60 cm×40 cm;②槽內回填太平溪鎮長嶺村酸性結晶巖黃沙土(pH值6.1);③槽內回填客土,混施酸性有機肥15.0 t/hm2;④槽內回填混酸硫磺粉120 kg/hm2。2012年2月21―24日按上述方案實施完畢,2012年3月9日定植茶苗,3月10日結束。在這1年的田間管理過程中加強肥水管理,清除雜草,同時2012年4月18日進行行間種植綠肥,7月24日進行綠肥還田。2012年12月6日按項目實施前同樣田塊布點采集土樣6個,再次進行土壤酸堿度pH值和有機質項目測試,結果見表3。

根據表3可知,實施綜合改良后,茶園土壤的pH值降至6.1~6.3,適宜茶葉生長,同時增施有機肥后,土壤有機質提升[1-3],將來通過不斷熟化土壤,土壤的保水、保肥、供水、供肥能力將大大改善。目前茶苗生長正常,達到了預期效果。

3 結論與討論

宜昌三峽壩庫區經濟作物以茶葉為主,借助三峽旅游地域優勢,建立三峽旅游觀光茶園,既有很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又有良好的生態效益,能夠很好地保護環境,因此為了新建茶園,土壤改良十分必要。

試驗結果表明,通過采用土壤綜合改良技術,能夠有效調節茶園土壤酸堿性,且改善效果很好。采用施用酸性有機肥15.0 t/hm2與抽槽回填混酸硫磺粉120 kg/hm2相結合的方式,并伴隨抽槽換土、回填客土[5-6],能夠將土壤的pH值從7.5~8.0調節至6.1~6.3,將有機質含量從0.48%提升至0.96%,適宜茶葉生長。由于堿性土壤改良后存在返堿現象,因此試驗區將繼續長期關注土壤改良效果,促進旅游觀光茶園建設,促進茶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4 參考文獻

[1] 樊麗琴,楊建國.工業廢棄物在鹽堿地改良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河南農業科學,2012(1):21-24.

[2] 王慧.利辛縣耕地土壤類型特點及改良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4(9):257-264.

[3] 劉義平.福安市耕地土壤肥力狀況及改良途徑[J].江西農業學報,2009(8):61-63.

[4] 郭永忠,李鳳霞,王學琴,等.不同改良措施對銀川平原鹽堿地土壤微生物區系的影響[J].河南農業科學,2012(11):58-63.

篇4

關鍵詞:基肥;種肥;苗圃

中圖分類號:S723.7 文獻標識碼:A

1 林業施肥的益處

林木施肥能保證林木生長的養分供應,豐富而充足的養分是林木生長的保障,可大大提高林木的產量和育苗的成活率,可以提高林木產量,達到豐產、速生、多出材、出好材。果樹在適當時期施足肥料,能大大提高果實的質量和產量,同時還能增加果樹的健壯,增強抗病能力。

2 肥料的種類

肥料的種類很多,可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劃分,如果根據肥料的組成成分和性質,可劃分為3大類,有機肥,也稱為農家肥,多由動物糞尿、一些植物秸稈、餅肥等經漚制發酵而成,這些肥料中富含大量的有機質和微生物,對土壤的改善、增強地力、保水保墑都有很好的作用,所以是一種十分理想的肥料;化學肥料,也叫無機肥,這些肥料都經工廠通過各種工序把一些營養元素經處理加工而成,有的是只含一種肥料元素單一肥料,有的是含多種元素的復合肥料和微量元素的復合肥;一種細菌肥料,就是把林業生產上的一些有益的微生物,通過人工進行分離,經特殊培養而制成的一種肥料,這樣的肥料相對來說比較環保、綠色,也是比較理想的肥料。

3 施肥的方式、方法

林木施肥也和農業作物一樣,在不同的時期也要施用不同的肥料,基本播種期要用到種肥,在整地期要同時施用基肥,在生長期也要進行追肥。

3.1 基肥

基肥是一種遲效肥,多以堆肥、綠肥、餅肥或動物糞尿等腐熟有機肥為主,這樣的肥料富含有機質,可以改良土壤結構,對土壤進行有效調節,保水通氣提高土溫,一般在對林地進行深耕或整地時一并施入,在整個生長期都能發揮作用,供應林木生長所需養分。

3.2 種肥

在苗木、林木的生長初期,所需養分可以通過施用一些速效肥料,一般在苗木播種時伴隨播種施入,可采用穴施、撒施、根外施、溝施、浸種拌種、環施、蘸根施肥方法施肥,主要有腐熟的牲畜糞尿和硫酸銨、過磷酸鈣等。

3.3 追肥

在苗木的生長階段,不同發育時期所需要,也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施用不同的肥料來滿足供應,主要是為滿足不同階植株對養分的需求,一般以速效性的化學肥料為主。

4 施肥的原則

總的原則是要科學合理,既節約又經濟,同時還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4.1 根據氣候施肥

施肥一定要先看天氣,因為氣候條件對肥料的影響是比較大的,高溫的天氣再加上雨水能讓肥料中的有機質很快分解而失效,所以有機肥不要過早施加,而化學肥料如果被雨淋濕后也會溶解隨著雨水會流走,所以施化肥時要多次進行,每次少許,這樣才能發揮最大肥效,如果干旱低溫的地區,就要早施有機肥,化學肥料要適當加量,施肥時間要在陰天或雨后進行。

4.2 根據土質施肥

各地方因地勢不同、氣候不同、環境不同所以土壤的性質也是各不相同,有的砂質土壤,透氣性好,但不保水不保肥,肥料容易隨著雨水失去,粘重土壤透氣性差,卻保水保肥,所以在施肥時要根據土質的特點有針對性的施肥,砂質土宜施半腐熟有機肥,不易過早施用,如果施化肥應本著“次多量少”的原則,粘重土正好相反。另外,土壤的酸堿度也對肥效有著明顯的影響,石灰和草木灰對酸性土壤有改良作用,石膏或硫磺并結合灌溉排水可以中和堿性土壤中的堿,過磷酸鈣適宜施在中性或堿性土壤上。

4.3 根據林木種類施肥

林木的生產目的及生長時期不同,所需肥料也有所區別,以生產果實為主的林木宜施磷肥為主,鉀肥相對要少;以生產木材為主的林木應多施氮、鉀肥。中年生的果樹需肥量大。施肥要掌握在林木需要養分最多的時期進行,效果才顯著。

5 苗圃和林地施肥

5.1 苗圃施肥

苗木生長初期,不能忍受土壤溶液有過高的濃度,所以,不能在種子和移植苗根系附近,施有多量的速效氮、磷、鉀肥,否則會使幼苗遭到嚴重損害。但是,2a生苗的生長上半期需要較多的氮素,因而,早春應對2a生苗追施氮肥。

實生苗生長初期或移植苗定植時期特別需要磷肥,它能促進根系更快的形成和發展。秋季多施磷、鉀肥,可以提高實生苗的越冬性,所以,適于施用過磷酸鈣或顆粒磷肥。

對苗木施用的肥料,大部分應施作基肥,余下部分作追肥,磷肥可以行間開溝追施,提高利用率。生長期間施氮肥效果顯著,在將停止生長時,就不能再施氮肥。生長后期根外追磷肥、鉀肥有良好的效果。

對一些有菌根菌伴生的苗木接種菌肥(如松類苗木)能得到較好的效果。苗圃施肥總的原則是一次性施足基肥,適時追肥。施肥量的多少應根據土壤、苗木種類以及肥料性質來確定。

5.2 林地施肥

篇5

關鍵詞:蔬菜基地;土壤肥力;路橋區

中圖分類號 S1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7-71-03

我國蔬菜生產普遍具有高投入、高產出、高度集約化和高復種指數等特點,蔬菜生產更多地依賴肥料的施用。據報道,長期種植蔬菜可引起土壤養分的積累,引發土壤性質惡化[1-4],并可對農田周圍水體質量產生影響[5-7]。

浙江路橋以小商品業聞名于全國,有“商都”之稱。路橋的蔬菜產地主要是在東部的濱海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屬淡泥涂土和涂粘田等,土壤質地以粘土為主。路橋的蔬菜種植時間較長,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程度較高。至2009年,全區蔬菜生產面積達0.8萬667hm2,其中大棚蔬菜約0.13萬667hm2。目前已形成了以蓬街、金清、臺州農墾場為主的筍菜生產基地,以蓬街、金清為主的西蘭花、紅茄生產基地。為了解路橋區主要蔬菜地土壤的養分狀況,為科學施肥提供依據,特對路橋區代表性菜地土壤的pH值、鹽分、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和陽離子交換量的狀況進行了調查,為該地區蔬菜安全、優質、可持續生產提供科學的施肥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土壤樣品的采集和預處理 2010年春,根據種植的蔬菜種類和面積,在路橋區主要蔬菜產區(蓬街、金清、臺州農墾場)選擇了有代表性區塊85處,采集深度為0~15cm的耕層土壤樣品。采用取土鉆取樣,每個土樣由5個分樣點混合組成,每點采集2kg左右土壤。土壤樣品經室內風干后,用木棍碾壓,過2mm、0.25mm孔徑土篩,用于pH值及有效養分等項目的測定。

1.2 分析與測定方法 按常規分析方法進行測定[8]。pH值:土液比1∶2.5浸提液,電位法測定;水溶性鹽總量:5∶1水土浸提法;有機質:油浴加熱―重鉻酸鉀容量法測定;全氮:開氏法測定;有效磷:石灰性土壤采用NaHCO3浸提、酸性土壤采用NH4F―HCl浸提,鉬銻抗比色法測定;速效鉀:乙酸銨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陽離子交換量:中酸性土壤用乙酸銨交換法,石灰性土壤用氯化銨―乙酸銨交換法。

1.3 評價方法 采用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根據《NY/T391-2000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結合全國第二次土壤養分分級標準,分別對各肥力要素進行分級和評價。

2 結果與分析

對采取的85個土壤樣品按常規分析方法進行檢測,用Excel軟件對土壤肥力因子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路橋區85個采樣點土壤養分含量的變異系數以土壤有效磷含量為最大,為68.7%,依次為全氮、有機質和速效鉀,分別為49.7%、45.4%和42.8%,以陽離子交換量為最少,只有18.8%。

2.1 酸堿度 從表1可知,路橋區主要蔬菜產區土壤pH值最低為5.15,最高為8.71,平均值為7.98,變異系數僅為8.04%。土壤pH值主要分布在7.5~8.5,占65個,堿性土比例高達76.5%;>8.5的強堿土有7個,占8.2%,兩者共占84.7%。中酸性土(

2.2 水溶性鹽總量 路橋區主要蔬菜產區土壤水溶性鹽總量范圍為0.5~4.8g/kg,平均為1.8g/kg,變異系數為47.6%(表1)。水溶性鹽總量2g/kg)的有35.3%,處于中高水平的占88.2%(表3)。其中pH>7.5,同時可溶性鹽含量>1g/kg的土壤有57個,占2/3。大多數蔬菜適宜在弱酸性或中性土壤中生長[9]。由此可見,路橋區蔬菜產區的大部分土壤偏堿偏鹽,種植蔬菜的環境不是很理想。

2.3 有機質 路橋區主要蔬菜產區土壤有機質含量范圍為9.9~45.4g/kg,平均為23.8g/kg,變異系數為45.4%。土壤有機質含量主要處于10~30g/kg,達75.3%,其中有機質缺乏的(10~20g/kg)樣品比例最高,占45.9%,處于中等水平的(20~30g/kg)占29.4%;有機質豐富的(>30g/kg)樣品僅占23.5%(表4)。陳倫壽等[10]提出理想菜地土壤有機質含量應達30g/kg以上。根據該標準,路橋區有3/4的菜地土壤有機質含量低于該標準,大部分區域處于較缺乏水平。

2.4 土壤中氮、磷、鉀主要養分 從表5可知,路橋區主要蔬菜產區土壤全氮含量范圍為0.5~4.0g/kg,平均為1.6g/kg,變異系數為49.7%。全氮處于中等水平(1~2g/kg)的樣本比例最高,達41.2%;其次為2g/kg,分別占30.6%和28.2%。土壤有效磷含量較高,平均達34.4mg/kg,變異系數68.7%。85個樣本中有效磷含量>20mg/kg的有63個,占74.2%。其中,有效磷很豐富(>40mg/kg)的樣品占27.1%;處于豐富水平(20~40mg/kg)的樣品占47.1%;處于中等(10~20mg/kg)水平的樣品占24.7%;而處于低水平(200mg/kg)占72.9%,最高的達616mg/kg;處于中等及中等偏下的(

2.5 陽離子交換量 路橋區主要蔬菜產區土壤陽離子交換量(CEC)含量為9.6~23.0cmol/kg,平均15.6cmol/kg,變異系數為18.8%。處于中等水平(10~20cmol/kg)的土壤有78個,比例高達97.5%。土壤的陽離子交換量是評價土壤保肥供肥性能的重要指標,總體上說,路橋區主要蔬菜產區土壤陽離子交換量含量是較適宜的。

3 小結

對路橋區主要蔬菜產區代表性耕層土壤的pH值、鹽分、有機質、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鉀等肥力因子的調查表明:全區蔬菜地土壤pH值總體偏堿性,有機質處于較缺乏水平,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鉀含量豐富,可溶性鹽總量含量較高。根據以上研究結果,對路橋區菜地土壤管理提出如下建議:

3.1 增施有機肥 土壤有機質含量是影響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壤有機質不足不僅影響種植蔬菜的產量,還會造成產品品質的降低。增施有機肥,可以改善土壤質地,使其形成穩定的團粒結構,使土壤具有保肥力和緩沖性。可多施有機糞肥,如堆肥、漚肥、餅肥、人畜糞肥等;提倡秸稈還田,糧菜輪作。

3.2 改善土壤的酸堿性 全區大部分菜地土壤偏堿偏鹽,這與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在菜地中增施綠肥和廄肥等有機肥,可逐年改善當前土壤鹽堿化的狀況,達到各種蔬菜適宜的種植條件,實現蔬菜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堿性土壤中NaHCO3含量較高,易造成土壤中氮、磷、鐵、鎂、硼、鋅等元素的有效性下降。增施磷酸銨、硫酸銨等酸性化(下轉112頁)(上接72頁)肥,可以中和土壤中的堿性物質。避免施用碳酸氫銨、氨水等堿性化肥,以免加重土壤的鹽漬化程度。

3.3 避免土壤繼續鹽害化 路橋的主要蔬菜基地大部分屬于灘涂地,具有天然的鹽堿化環境。加上臺風季節海水倒灌等因素,造成灌溉水全鹽量升高。長期的設施栽培和肥料的高投入也使得土壤中可溶性鹽含量增加。大量研究認為,土壤全鹽量超過3g/kg時[11-12],會對作物產生明顯的鹽害。此時蔬菜幼苗最易受害,易導致植株矮小,根系吸收功能降低,生長不良,黃化弱小,甚至出現死苗。如果土壤的鹽害化程度繼續加強,最終將成為制約該區蔬菜產業發展的瓶頸。研究表明灌水可顯著降低鹽分積聚,減輕土壤鹽害化[13]。在一般季節性蔬菜大棚中,可采取水旱輪作、土地休閑等方式來改善;對常年覆蓋大棚的可采取適度灌溉和浸潤灌溉方式。增施有機肥,增強土壤透水性,有利于鹽分淋洗,抑制返鹽。有機肥經分解、轉化形成的腐殖質,能提高土壤的緩沖能力,并可和碳酸鈉作用形成腐殖酸鈉,降低土壤堿性。同時刺激作物生長,增強作物抗鹽能力。

3.4 合理施用N、P、K肥,按需配方施肥 路橋區菜地土壤的有效磷和速效鉀已經處于豐富和很豐富水平。土壤速效養分含量較高,在施肥技術上要講究科學施肥,注意N、P和K肥的比例協調,宜采用分期施肥,基肥、追肥結合。土壤中磷素遷移率小,不易淋溶。在種植年限長的菜園應適量減少磷肥的投入,盡量不用含磷高的復合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和污染。鉀在土壤中容易隨水流失,大量鉀肥的施用只會造成養分的損失,大大降低了肥料的經濟效率,在施肥中應盡量避免。

參考文獻

[1]吳鳳芝,劉德,王東凱,等.大棚蔬菜連作年限對土壤主要理化性狀的影響[J].中國蔬菜,1998(4):5-8.

[2]王輝,董元華,安瓊,等.高度集約化利用下蔬菜地土壤酸化及次生鹽漬化研究:以南京市南郊為例[J].土壤,2005,37(5):530-533.

[3]余海英,李廷軒,周健民.設施土壤次生鹽漬化及其對土壤性質的影響[J].土壤,2005,37(6):581-586.

[4]董艷,董坤,鄭毅,等.種植年限和種植模式對設施土壤微生物區系和酶活性的影響[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9,28(3):527-532.

[5]何英,李季,劉暢,等.農用化學品在蔬菜生產中的使用及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以河北省曲周縣蔬菜生產區為例[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5,24(3):548-551.

[6]黃東風,邱孝煊,李衛華,等.福州市郊菜地氮磷面源污染現狀分析與評價[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9,28(6):1 191-1 199.

[7]袁麗金,巨曉棠,張麗娟,等.設施蔬菜土壤剖面氮磷鉀積累及對地下水的影響[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0,18(1):14-19.

[8]中國土壤學會農業化學專業委員會.土壤農業化學常規分析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3.

[9]呂英華.無公害蔬菜施肥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10]陳倫壽,陸景陵.蔬菜營養與施肥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11]夏光利,畢軍,張昌愛,等.泰安市保護地蔬菜土壤農化性狀調查及評價[J].耕作與栽培,2002(5):49-50.

篇6

關鍵詞:羅漢松;園林綠化;應用;存在問題

羅漢松(Podocarpus macrophylys (Thunb.)Sweet),又名羅漢杉、金錢松、仙柏,是羅漢松科羅漢松屬常綠喬木,因綠色的種子和紅色的種托好似披著紅色袈裟打坐的羅漢,故名“羅漢松”。羅漢松樹形優美、枝葉蒼翠,四季常青,氣勢可人,是重要的觀葉觀果樹種。

1 形態特征

常綠喬木,高可達20m,胸徑可超過1m以上。樹皮薄鱗片狀脫落,樹冠廣卵形,枝開展,較密。葉條狀披針形,兩面中脈顯著,無側脈,螺旋狀互生。花雌雄異株,雄球花穗狀,常3~5簇生葉腋,雌球花單生葉腋,有梗。種子成熟時假種皮紫褐色,被白粉,著生于膨大的種托上,種托肉質,紅色或紫紅色,花期4~5月,果期8~11月。

2 生長習性

中性樹種,喜弱光,較耐隱蔽,忌烈日直射,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能耐一定的低溫。我國長江以南可露地越冬,北方只宜盆栽,置室內防寒越冬,喜肥沃、濕潤且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干旱、貧瘠地生長不良。在堿性土壤中葉片易黃化,并可能出現燒根現象。對二氧化硫、氟化氫、硝酸霧抗性較強,吸附煙塵能力強,耐修剪,抗風能力強,壽命較長。

3 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

3.1 盆景

羅漢松因樹形優美、枝干蒼勁,一直以來就是做盆景的主要素材,主要造型有以下幾種:懸崖式;大懸崖式;半懸崖式;斜干線;曲干式;合栽式等。在造型過程中一般因物制宜地藝術加工,做到造型剛強有力、層次分明、寓意深遠。

3.2 造型樹

造型樹就是按照盆景的方式對綠地中的羅漢松大樹進行藝術加工,整體跟盆景藝術效果類似。過去常見于別墅、庭院、寺廟等地方,僅供少部分人欣賞,目前在很多大中城市的道路、公園等中也時常可見,如廣州的草暖公園、東山湖公園等地的羅漢松造型樹。

3.3 路樹、綠籬

常以孤植、對植的方式配置,點綴于道路綠地、公園當中,提升綠地的整體景觀價值,如澳門加斯欄花園的羅漢松群。并根據羅漢松生長緩慢、耐修剪的特點,也常用做綠籬,嫩綠的新葉和深綠的老葉相映成趣,別有意境,如廣州黃花崗公園的羅漢松綠籬。

3.4 古樹

在各地寺廟、祠堂等地都有羅漢松原生古樹,近年隨著大樹進城浪潮的興起,大量野外或者國外的羅漢松古樹也進入到城市當中,如廣州雕塑公園750多年的羅漢松古樹。

4 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4.1 資源稀缺,價格虛高

羅漢松生長緩慢,不可能大批量快速種植,雖然現在有一些苗圃有專門的種植,但相比其它常規的植物依然比較稀缺,尤其是大規格的羅漢松苗木。并且大量的苗木集中囤積在少數苗圃里,苗木價格容易被炒作,嚴重偏離原有的價值,導致價格虛高,資源人為的稀缺。

4.2 野外資源破壞嚴重

羅漢松現有的資源遠遠無法滿足園林綠化的需求,其大樹和古樹的資源主要分布在農村、山林當中,在利益的驅動下,導致這些野外資源被不法分子大量偷伐倒賣,并且這些羅漢松常因移栽不當而死亡,或者在移栽后難以恢復到原來的長勢。

4.3 苗木品質問題

羅漢松小苗目前已標準化生產,品質基本沒有問題,但大規格的羅漢松苗木品質就明顯參差不齊,為提高羅漢松大樹移植成活率,截枝、抹頭是最常見的做法。

4.4 苗木品質問題

羅漢松小苗目前已標準化生產,品質基本沒有問題,但大規格的羅漢松苗木由于修剪過度、小苗嫁接親和力差等原因導致品質下降、長勢衰弱,嚴重影響整體的景觀效果。

4.5 移植及后期養護技術問題

在園林綠化中,常用的是羅漢松沙培假植苗。移植時,常因工具缺乏或技術不到位,而導致土球破裂、根系受損、樹皮破損。后期養護時,又常因立地條件差(土壤呈堿性、地溫過高等)、養護經驗缺乏、病蟲害防治不到位等原因,加速樹勢衰弱甚至死亡。

篇7

關鍵詞:苗圃 施肥管理

1、根據苗木對養分要求的特點施肥

幼苗期的幼苗對氮和磷比較敏感,一般以偏施氮肥為主,以促進幼苗和根系的生長。磷鉀能提高出苗率和成活率,但對苗木的生長量沒有重大影響。而氮、磷、鉀肥配合使用,可使苗木得到最高生長區間和產量。

苗木生長初期,幼苗的營養來源主要是靠種子內部貯存的營養物質。而且不能忍受土壤溶液有過高的濃度,所以,不能在種子和移植苗根系附近,施有大量的速效氮、磷、鉀肥,否則會使幼苗遭到嚴重損傷。

速生期是苗木生長最旺盛的時期,需要肥和水最多,可增加氮肥的用量和次數,并按比例施磷鉀肥,以促進氮的吸收和苗木生長。到了苗木地的上部和下部都逐漸木質化的硬化期,要防止徒長,停止施用肥料,提高苗木抗肥性。

苗圃地應施足基肥。基肥可結合整地、作床時施用,以有機肥為主,也可加入部分化肥。施肥數量應按土壤肥瘠程度、肥料種類和不同的樹種來確定。一般每畝施基肥一萬斤左右。幼苗需肥多的樹種要進行表層施肥,并加施速效肥料。對于苗木施用的肥料,大部分施作基肥,余下部分作追肥(追施的肥料一般采用速效肥或腐熟的人糞尿),磷肥可以行間開溝追施,提高利用率。生長期間施氮肥效果顯著,在將停止生長時,就不能再施氮肥。生長后期根外追施磷、鉀肥會有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施肥是調節土壤礦質養分狀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苗圃施肥已成苗木生產中的常規技術措施。合同施肥既提高單位面積上合格苗的產量,又能提高苗木的造林成活率。但是在施肥技術方面還有一定的問題,有待結合實際進一步試驗解決。

2、苗圃的施肥時期

為補充基肥之不足,可根據需要在苗木生長期適時追肥二至四次。追肥應使用速效肥料,一般苗木以氮肥為主,對高生長旺盛的苗木在生長后期可適當追施鉀肥。確定苗圃合適的施肥時期。首先,必須掌握苗木的生長規律。為此,在育苗工作中要有一定的時間間隔,定期觀察各種苗木的株高、基徑粗和根系狀況,掌握它們的生長規律,然后通過田間試驗和總結,以確定合適的施肥時期。由于苗木在一年中的生長期較長,所以育苗中很重要的就是施足基肥(有機肥料、泥肥、餅肥和磷、鉀肥)。以保證一年中苗木在整個生長期間得到充足的礦質養料。

有些地方,在秋初使用磷、鉀作后期追肥,以滿足后期徑向生長對磷、鉀的需要,以及促進木質化和增強抗逆性。

3、看苗施肥

主要是根據苗木種類、苗齡、苗木密度和生長勢來確定施肥措施。如針葉樹種比闊葉樹種需氮多,需磷較少。一般一年生播種苗在生長初期需氮、磷較多,以促進幼根生長發育;在速生期需磷為輔,以促進幼莖木質化。

容器育苗與苗床育苗相比,不能施入基肥,否則會導致某些元素的濃度過高,造成死苗。一般只施以適量的堆肥,而追肥的效果也不錯,即結合容器苗灌水施用速效性肥料。容器育苗的施肥,通常是將含有一定比例的氮、磷、鉀養分的混合肥料,按1∶200的濃度配成水溶液,通過灌水系統進行噴施或灌根。

4、根據肥料的特性施肥

在施肥時應掌握肥料的特性。氮肥在土壤中移動性較強,以淺施滲透到根系分布層內,易為苗木吸收;鉀肥的移動性較差,磷肥的移動性更差,宜深施至苗木根系分布最多處。肥料用作基肥時發揮肥效較慢,應深施;追肥見效較快,則宜淺施。根據天氣狀況決定施肥次數和施肥量

5、根據土質特點施肥

對苗木苗圃施肥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是“因土施肥”,即根據土壤的性質,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施用不同的肥料。具體說來就是注意以下三點:

一要根據土壤的保肥能力和供肥特點施肥肥料。一般來說,凡是土壤比較粘重,有機質含量就比較高,保肥力也比較強,即使一次施肥較多,養分也不至于流失;反之,土壤屬砂性,有機質含量較少,保肥能力相應較弱,在這種土壤上施肥,每次用量不宜過多,應注意“少吃多餐”,分次施用。但土壤的供肥特點也各有不同,如肥壤土保肥能力強,肥勁長而穩,這種土壤一次施肥可多些,次數可少些;而砂性土壤保肥能力較差,前期供肥充足而后勁不足,對此應注重后期供肥。

二要根據土壤中各種養分的多少選擇肥料和決定施用量。土壤中的養分狀況,不僅與土壤成母質有關,還與土壤耕作制度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一般來說,如前茬是一年生苗木一般土壤中的氮素比較多,但應注意增施磷、鉀肥。而前作是多年生苗木則土壤中養分消耗量大,應注意增施養分充足的有機肥料,并保證氮、磷、鉀肥,尤其是氮肥供給。

三要根據土壤的酸堿性選擇施用化學肥料。酸性土壤應選擇堿性肥料,如氨水、碳銨、鈣鎂磷肥等,堿性土壤應選擇酸性肥料,如過磷酸鈣、硫酸銨等,以避免土壤變得過酸或過堿,確保苗木對養分的有效吸收和利用。

參考文獻:

[1]固原市原州區頭營林場苗圃,林業工程師,馮金科通過大量闊葉育苗實驗,總結出苗圃施肥管理相關信息資料。

[2]固原市原州區田洼林場苗圃,林業工程師,段鳳山通過大量針葉育苗實驗,總結出苗圃施肥管理相關信息資料。

[3] 中國花卉報,2008年10月第四版,鄭世榮撰寫的《秋季苗圃施肥管理》。

篇8

(黑龍江省遜克縣齊克鎮農業技術推廣站 164400)旱田兩大作物大豆玉米輪作倒茬會出現障礙,從而出現重迎茬問題,而大豆重迎茬對產量、品質有著直接影響。1 大豆重迎茬的影響大豆重迎茬減產的原因國際上通常有三種觀點,一是營養偏耗的觀點,認為大豆重迎茬減產是因為大豆單一作物連年種植使土壤養分吸收的單一性,致使養分偏耗造成減產;二是毒素毒害的觀點,認為大豆根系分泌物、根茬腐解物、根際微生物分泌有毒物質對根系的毒害造成減產;三是病蟲害積累對大豆的危害造成減產。 1.1 對大豆產量的影響大豆重茬、迎茬危害程度與重茬年限、土壤類型、有機質含量、水分狀況等有直接關系。重茬年限越長,危害越重。通過試驗研究,從土類上看,土質肥沃,微酸性土壤,減產幅度小于土質瘠薄、偏堿性土壤;從土壤有機質看,同一重茬年限,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減產幅度小,反之則大;從地勢上看,在水分不足的情況下,平地和二洼地減產幅度小,而崗坡地減產幅度大。重迎茬大豆均較正茬大豆減產,減產幅度隨著重茬年限的增加而增大。1.2 重迎茬影響大豆植株干物質的生產積累據調查,正茬大豆的干物質積累量顯著高于迎茬、重茬一年、重茬2年、重茬3年大豆的干物質積累量,而重茬大豆又低于迎茬大豆。1.3 對產量構成因子的影響從產量構成因子來看,迎茬大豆的產量構成因子均較正茬大豆呈下降趨勢,重茬年限增力n,降低產量嚴重。重迎茬大豆百粒重下降,病粒率、蟲食率增加,商品質量顯著降低。迎茬和短期重茬對大豆蛋白質和脂肪含量沒有明顯的影響,3年以上的長期重茬,大豆的蛋白質含量明顯增加,脂肪含量明顯減少。2 減緩大豆重迎茬危害的技術措施根據大豆重迎茬減產的原因和機理,可以知道,凡是能有效防治根部病蟲害危害,改善土壤環境,健身調控的技術,都可以有效地控制大豆重迎茬減產。因此,控制大豆重迎茬減產的措施是一個綜合的措施,它與高油高產配套栽培技術具有一定的同一性,只是強調了根部病蟲害防治,這一點在控制大豆重迎茬減產上是十分重要的。2.1 合理輪作,盡量減少重茬,適當的迎茬合理輪作盡量減少重茬,適當迎茬在當前大豆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應把重茬和迎茬區別開來,盡量減少重茬,適當迎茬。因此,土壤瘠薄的崗坡地和孢囊線蟲病、菌核病、根蛆嚴重的地塊,不能種植重迎茬大豆。在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況下,要堅持“寧迎勿重”的原則,可選擇有機質含量高的平川地和二洼地種植重迎茬大豆,重茬也只能重一年。對于那些開發晚、有機質含量高的地塊,雖可適當重茬,但也不可重茬年限過多。 2.2 選用抗病適應性強的大豆品種重茬大豆田病蟲發生嚴重,選擇抗病性、適應性強的大豆品種非常重要,因此選擇適合北林區大豆熟期,以抗大豆根腐病為主,兼抗大豆根潛蠅及孢囊線蟲病的高產品種;另外還應做好不同品種合理搭配,輪換種植以減輕重迎茬危害。

2.3 合理耕作大豆重迎茬,尤其是連年重茬,導致土壤緊實板結,缺少合理團粒結構,肥力下降。在大豆重迎茬地塊堅持進行合理的土壤耕作,破壞板結層,為大豆根系生長發育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并可有效減輕病蟲危害。在土壤耕作上,堅持以深松為主的松、翻、耙、旋相結合的土壤耕作制,大力推廣應用深松耕法,深埋蟲卵、病源菌和草籽,改變病蟲及有害生物的生存環境,防止病蟲害蔓延。避免原壟耕種。2.4 增施農肥,合理應用化肥,適量補充微肥一般地塊每公頃施用優質農肥15噸以上。瘠薄的崗坡地每公頃施用20噸以上。可采用秸桿還田的方法增加土壤有機質。一是秸稈粉碎翻壓直接還田。將作物秸桿用機械粉碎,施少量氮肥或噴灑酵素水劑,結合秋整地翻人土壤;二是運用發酵劑、酵素,或加入畜禽糞等按照一定比例,制造優質秸稈肥還田。化肥的施用要做到氮、磷、鉀搭配,進行測土配方施肥,根據作物的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提出氮、磷、鉀和微肥的適宜比例,確定肥料品種。根據黑龍江省大部分地塊長期施用磷酸二銨,土壤磷元素積累較多的特點,大豆施肥要適當增加氮肥,補充鉀肥。目前大豆復合肥或復混肥品種較多,要與單元素化肥相配合,根據土壤化驗結果,采用葉噴或拌種的方法,適量補充微肥。

2.5 改進種植方式,適當密植,適時早播由于重迎茬地塊病蟲害加重、土壤環境惡化,容易造成死苗、病株、弱苗等現象。因此對于重迎茬地塊,改進種植方式,適當增加播種量,適時早播,可以提高大豆產量,一般重茬比正茬大豆增加播量8%—10%,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應用窄行密植技術。適時早播、淺播,充分利用積溫創建高產。2.6 加強重迎茬大豆根部病害防治近些年地下病蟲害有加重的趨勢,尤其是重迎茬大豆地塊。防治方法一般采用大豆種衣劑,防治大豆根蛆和孢囊線蟲以及根腐病。在選用種衣劑時一定注意有效成分的含量,克百威含量高的防孢囊線蟲、根蛆及其它地下蟲效果好;多菌靈含量高的防根腐病效果好。

篇9

陸地泥

陸地上的各種巖石在幾千萬年復雜的水文地質條件作用下生成的風化產物,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特點

1 防治細胞組織老化,加速細胞代謝,促進再生

2 賦予細胞活力,保持皮膚細膩,富于彈性

3 保濕、平衡油脂分泌、鎮靜消炎、軟化疤痕

日本漫丹天然泥潔面乳 具有美容效果的天然陸地泥細微粒子有效去除引起皮膚粗糙的老化角質,使肌膚光滑有彈性。RMB21.9

旁氏男士活性礦洗顏泥 特含活性礦物,利用其獨特的吸附力,把毛孔內的污垢和多余油脂通通吸出來。泡沫豐富,容易沖洗,洗后感覺干凈清爽。RMB18.8

海底泥

沉積于海底的物質經億萬年的反復氧化、還原和絡合等地質反應,泥中的礦物質離子游離程度非常高,它們與泥中的有機物質發生絡合反應后形成有機化的礦物質,即深海海底泥。

特點

1 充分補給肌膚水分

2 去除皮膚過厚角質,減少和抑制油脂粒、黑頭、粉刺的產生

3 平整皮膚表層,修復瘡痘造成的粗糙凹凸膚質

資生堂天然泥男用潔面奶(黑泥)+(白泥) 含烏龍茶成分精華,在洗凈臉部肌膚后,使肌膚感到有彈性而不緊繃。 纖細的泡沫及豐富的海泥成分徹底清除毛細孔的污垢,使用后臉部肌膚感到光滑清爽。RMB46

唯美嘉露男士海泥洗面膏 輕松去除死皮層,溫和不刺激,舒緩肌膚,還能有效

防止老化,促進細胞再生。肌膚釋放出男人的優雅氣質和健康活力。RMB35

綠石泥

數萬年前深海中富含各種生物的海泥經劇烈造山運動后露出海洋,在長期與二氧化碳反應后形成極其罕見的弱堿性土壤。為中國特有的一種泥巖。

特點

1 有效冷卻及鎮靜皮膚

2 超凡吸附能力,徹底清除深層污垢及油脂,利于肌膚進一步吸收其他營養護膚成分

3 激發細胞的活力,促進皮膚新陳代謝

雷帝深層凈白潔面乳 深海綠泥成分,深層清除肌膚的污垢,阻止黑色素的生成,令肌膚清爽舒適,抵御外界污染。RMB108

E品男仕綠石泥排毒按摩膏 主要成分高嶺土,含多種微量元素及電解質,能有效吸收皮膚中積存的污垢,油脂及灰塵,從而激活細胞,促進新陳代謝。RMB130

海鹽泥

一種鹽泥混合物,含多種微量元素。如在其中添加不同成分的香料,還可完善其功能,如洋甘菊、薰衣草、柑橘檸檬等。

特點

1 收斂粗大毛孔,長期使用肌膚會變得柔滑細膩

2 深層去除污垢,補充身體對鹽和礦物質需求的作用

3 可舒緩神經緊張、促進睡眠,舒活筋骨,促進血液循環

4 深層清潔肌膚,消炎、殺菌、快速治愈小傷口

E品男仕深層補養海鹽泥 含深海活性海鹽泥、細胞激活因子、天然保濕因子,顯著改善皮膚細胞微循環和新陳代謝能力,促進肌膚再生。RMB198

明星支招

陸毅 重點清潔T字部位的礦泥洗面奶

對于油性膚質來說,礦泥洗面奶是非常好的選擇。潔面時,一定要重點清潔T字部位,因為它是“生產油污”的窩點,不保持這個部位的清潔,臉就很難保持清爽。每天洗臉時要用礦泥洗面奶重點在額頭、兩側鼻翼和下巴部位做些輕輕的按摩,以旋轉的方式,由下而上,由內往外打螺旋,尤其在毛孔粗大的部位,做稍微深層一點的按摩,誘出油脂,再用清水洗干凈。

篇10

關鍵詞:池杉;實生繁育;技術

“三杉”(水杉、池杉、落羽杉)之一池杉又名池柏、沼杉,屬杉科落羽杉屬。它和我國的水杉、水松以及北美落羽杉、紅杉、巨杉一樣,同為古老的孑遺植物。原產北美東南部沼澤地區,是落葉陽性大喬木,具有生長快、材質好、干形直、耐水、耐旱、病蟲害少、冠幅小、樹形美等特點,十分適合農田林網及行道樹建設,也是庭園觀賞、“四旁”綠化的良好樹種。由于其幼型樹冠為尖塔形,樹形婆娑,秋葉呈棕褐色,適生于水濱濕地環境中,可在濕地區域成片栽植,或在園林中作孤植、叢植、片植配置。其木材紋理通直、結構細致,具有絲繩光澤,不翹不裂,是造船、建筑、枕木、家具、車輛的良好用材。由于韌性強,耐沖擊,故亦為制作彎曲木和運動器材的原料。

1 采種

池杉于3月下旬~4月上旬開花,11月中旬種子成熟。選擇15年生以上健壯母樹,當球果由黃綠色變為黃褐色,種皮由黃褐色變為深褐色時,種子逐漸成熟,即可采收。將球果攤于室內陰干,當球果開裂后,輕輕敲擊脫出種子,種子呈不規則三角形,略扁,紅褐色,邊緣有銳脊。100kg鮮果陰干后可得種子10.5~16kg,種子千粒重74~118g,可混沙濕藏,也可帶果鱗干藏。

2 種子處理

池杉種子內含抑制物質,如果不提取出來,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種子的萌發。池杉種殼堅硬,一般需用冷水浸種30~45天,也可用50℃溫水浸種,讓其自然冷卻,如此周期7天也可達到催芽的目的。

3 播種時間

蘇南溧陽地區秋冬11月上旬~12月中旬或早春2月底~3月下旬為宜,時間上既要保證出苗早,又要不受凍害。

4 苗圃地的選擇及整地

4.1 選地

土地是育苗生產的基礎,對育苗成敗有著直接影響。池杉喜疏松、肥沃、濕潤的微酸性土壤,所以,最好選擇地勢平坦、低洼、排灌方便、土壤深厚肥沃的沙壤土或輕粘壤土為宜。中性或微堿性土壤,由于缺少可溶性鐵,幼苗容易黃化,甚至枯死,必須多施有機肥,或增施硫酸亞鐵等。

4.2 整地

苗圃地必須進行冬翻,以利積雪和土壤風化,開春后耕翻1遍,耕翻時先施廄肥或堆肥,施肥量為1500kg/667m2,同時,用硫酸亞鐵對土壤進行改良和消毒。施用硫酸亞鐵時,先用溫水溶解,再兌水稀釋。整地應深翻,按東西向做苗床,苗床寬1~1.2m、苗床高10cm、步道寬30cm。

5 播種

5.1 播種方式

有條播和撒播2種,建議使用條播方式,即開播種溝,有利于林地通風透光和撫育管理。播種溝寬20cm、深3cm,開播種溝一定要保持平整。條播行距為20cm,開播種溝前可施辛硫磷、毒死蜱,防止土壤出現蟲害。播種溝開好后可噴施化學除草劑。

5.2 播種量

溧陽市種植池杉大多為帶殼種子,含種率在30%~40%,發芽率在35%~40%,667m2播種量為25~30kg,可產苗2.5~3萬株。撒種完成后蓋細土約2cm,澆足水。

6 播種后管理

6.1 覆蓋地膜

覆蓋地膜具有保墑和提高地溫的作用,一旦出苗,揭去地膜。也可蓋草,一般以不見土為宜,出苗后立即揭草,揭草應在傍晚進行。

6.2 灌溉

高溫干旱季節,一般每5天灌水1次,灌溉后及時排除圃地積水。

6.3 追肥

本著“適宜、少量、多次”的原則,在幼苗生長期,結合灌溉追肥4~5次。幼苗出土后每月施1次肥,一直到8月中下旬停止追肥,以腐熟的稀糞水、尿素為好。

7 病蟲害防治

7.1 病害

播種前應用高錳酸鉀或新潔爾滅對種子做消毒處理,可有效減輕病害。池杉主要病害為猝倒病和立枯病,其防治方法為:(1)注意輪作,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不粘重、無病地作苗圃,不用舊苗床土。(2)適時播種,盡量避開低溫時期,同時最好能夠使幼苗出芽后1個月內避開梅雨季節。(3)在發病初期,先拔除病株集中處理,然后向幼苗基部噴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5%百菌靈800~1000倍液,或者1∶1∶120~170的波爾多液,也可用草木灰、石灰(8:2)混勻后撒于幼苗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