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的建議范文
時間:2023-12-19 17:49: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老年教育的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隨著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斷上升,中國人口老齡化的深入發(fā)展,老年文化教育發(fā)展越來越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課題。老年文化教育發(fā)展是以老年人為教育發(fā)展實踐主體,以滿足老年人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為最終評價尺度的為老教育發(fā)展活動。在教育發(fā)展中增強老年人的生存發(fā)展能力,保障老年人受教育發(fā)展權利,最終推動老年人、家庭、社區(qū)和社會和諧發(fā)展。老年文化教育發(fā)展的目的是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更應體現全員平等的原則。社會應為所有老年人提供充分的教育發(fā)展資源并保證其進入老年教育發(fā)展領域。
一、老年文化教育發(fā)展的現狀與發(fā)展趨勢
(一)老年文化教育發(fā)展的現狀
我國老年文化教育發(fā)展事業(yè)產生于老齡化社會到來之前,是國際老年文化教育發(fā)展發(fā)展史上發(fā)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老年文化教育發(fā)展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現已形成以示范性老年大學為主,各類社區(qū)老年學校和老年電視大學為輔的老年文化教育發(fā)展格局。
1.老年大學是中國老年文化教育發(fā)展的起點和代表模式
隨著社會和公眾對老年事業(yè)的重視,老年大學已經由專門面向退休老干部向社會所有老年人開放,目前全國大部分省市都建立了老年大學。老年大學由政府直接進行政策支持、引導和人、財、物的投入,是中國老年文化教育發(fā)展的主體。尤其是近十年迅速發(fā)展的老年電視大學,這種遠程教育發(fā)展成為一種新興的老年文化教育發(fā)展模式而逐漸被廣大老年人所接受。它以現代化遠程教育發(fā)展傳播手段為教育發(fā)展載體,是在發(fā)展廣播、電視、函授等遠程教育的基礎上,利用計算機信息網絡,集學校、報刊、廣播、電視等多種教育資源于一身進行教育的方式,是一所通過電視向廣大老年學員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的“沒有圍墻的大學”。老年電大有覆蓋面率高、收視方便、師資水平優(yōu)良、成本低廉等優(yōu)點。遠程網絡教育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學員可以通過印刷、影像、光盤等方式自主學習,也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同步學習,這種集傳統(tǒng)教學與現代遠程教育為一體的教育服務體系為老年人提供了靈活的、開放的、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的學習形式,符合老年人的需求。老年電視教育發(fā)展是一種開放式的普及式的教育發(fā)展模式,受教育發(fā)展的對象可以擴展到全社會的老年人,是“有教無類”的教育發(fā)展。遠程教育利用現代傳媒技術,結合學校教育,為老年教育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正如成人教育家保羅?朗格朗所說:“為了確保人們能得到日益增長的知識以及各類訓練,教育工作將不僅僅局限于現在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的確,教育不能局限在傳統(tǒng)教育的范圍內,而要通過大規(guī)模地求助于傳播知識和提供訓練的各種廣泛的現代媒介,才可能實行。”
2.社區(qū)老年文化教育發(fā)展
20世紀90年代后老年人逐漸被納入社區(qū)文化教育發(fā)展發(fā)展的框架之內。社區(qū)教育以行政劃分的居民生活區(qū)為實施教育的范圍,充分利用地區(qū)各種教育資源,旨在提高社區(qū)居民的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老年人退休后,其主要生活環(huán)境除家庭外,就是自己所在的社區(qū)。同其他成年群體相比較,老年人在社區(qū)活動的時間更長,社區(qū)成為老年人退休后的主要人際交往場所。
社區(qū)老年文化教育發(fā)展的場所、設施建設以及組織管理等獲得了政府公共資金的支持和保障,并且專門設置了負責開展群眾教育發(fā)展活動的人員,由他們來具體負責社區(qū)老年文化教育發(fā)展活動的開展。社區(qū)老年文化教育已經成為我國老年教育發(fā)展的重要形式。老年人既是新型社區(qū)建設的力量,又是社區(qū)服務群體中工作量最大的對象。社區(qū)不僅要多渠道滿足老年人衣食住行、醫(yī)療保健等基本要求,還要本著“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鼓勵、支持并組織、推進老年文化教育發(fā)展,使老年人參與社會、融入時代,共建社區(qū)文明。社區(qū)老年文化教育發(fā)展活動可使老年人人學近、時間少、成本低地享受到教育發(fā)展的樂趣,老年人可以自由地從事喜愛的活動,討論大家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在溝通中產生共鳴,從而消除老年人的孤獨感、寂寞感,還可以讓老年人產生一種歸屬感。通過學習可以讓老年人更好地了解當今社會的變遷,掌握更多的新知識、新規(guī)范、新形勢,了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減少代際沖突,促進老年人與其家庭成員的溝通,也有利于老人調劑好社會關系。因此,開展社區(qū)教育可以融合社區(qū)的各種資源,提高老年教育的質量。老年教育是社區(qū)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社區(qū)教育促進老年教育的發(fā)展,豐富老年教育的內容和形式。
3.家庭教育主要指家庭成員之間的代際教育
近年來傳統(tǒng)的父及子的代際傳承模式受到了挑戰(zhàn),親代開始失去了天賦教化的地位,逐步演變成子代施教于親代、影響親代的“文化反哺”現象成為親子關系的新模式。因此,現代老年家庭教育主要體現為晚輩對老年的“反哺”教育,包括子女對父母的教育和孫子女對老年人的教育。此外,家庭教育還有家教形式,即請教師到家中對老年人進行輔導。現代社會知識和信息增長速度之快,令青年人都難以完全緊跟其后,更不用說老年人了。家庭的相互教育可以各取其長,不僅年輕人可以學習老年人的生活經驗和成熟穩(wěn)重的處世方式,而且老年人也可以向年輕人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充實自己,開闊眼界,開明思想,從而促進家庭和諧。
4.其他
主要有企事業(yè)單位、民間組織開展的老年文化教育發(fā)展和圖書館、博物館等各種非營利性公共文化活動場所。目前,在博物館、電教館、鄉(xiāng)鎮(zhèn)成人教育發(fā)展中心等社會文化教育發(fā)展機構,相應地舉辦了老年專題培訓班、信息咨詢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成立非正式學習小組、義務宣傳隊送教上門等特殊的形式。同時突出了大眾媒介工具的優(yōu)勢,諸如“夕陽紅”等電視節(jié)目,使我國的老年文化教育發(fā)展真正適應了“白潮”發(fā)展趨勢的要求。
篇2
關鍵詞:健腳度 老年人 體質測量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001-01
21世紀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全球性的社會問題。我國于1999年已進入老年型人口國家。今后幾十年我國人口老齡化發(fā)展速度與規(guī)模均居世界之冠。嚴重的社會老齡化即給社會帶來沉重負擔,也給老年人自身帶來煩惱與困憂[1]。面對這個不以人們主觀意志為轉移的社會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人類只有勇敢面對,大力提高世界各國人口素質,增強國民體質,特別是老年人體質,以積極的態(tài)度采取對策,加強對老年人體質研究,成為21世紀世界各國的共同研究課題。老年人體質研究結合老齡化問題及體質研究實踐中發(fā)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研究工作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2]。
我國自2000年開始每五年進行一次全民體質監(jiān)測,目前執(zhí)行的體質測試指標中主要集中于身體形態(tài)結構、生理功能、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等幾方面[3]。通過研究發(fā)現在老年人體質測試指標中,關于素質指標中與老年人生活實踐密切相關的下肢運動能力測試指標較少,本文將試述“健腳度”的測試指標的方法與實踐意義,通過加強“健腳度”訓練提高老年人的下肢運動能力,從而達到增強老年人體質的目的。
1 “健腳度”的內容與評價意義
隨著全民體育健身活動的深入發(fā)展,體育健身活動需要較多的科學指導,以提高體育健身活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體質測試除了滿足政府了解全民體質狀況和研究對策的需要外,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對全民健身活動進行科學指導[4]。“健腳度”一詞源于日本厚生年金醫(yī)院以老人為對象開辦的“防跌教室”,其目的是為了防止老人跌倒設立的“健肢標準”。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必須保持和強化“走路”、“上下臺階”和“跨越”的基本動作[5]。“健腳度”的主要測試項目包括三個內容:“40cm上下臺階”、“10m全力步行”、“最大一步步幅”。
“健腳度”的測試項目來源于生活,其實踐意義很強,在測試工作中能夠反映受試者的健康狀況,俗話說:“人老腳先衰”,跌倒的事情是經常發(fā)生的。雖然,老人發(fā)生跌跤司空見慣,但其后果卻不堪設想。有的人摔成了骨折,有的人一下子跌倒,也許再也爬不起來了。老年人易跌倒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腿腳的運動功能下降所致。根據測試結果,對老年人進行科學有針對性的運動鍛煉,“健腳度”提高后,老人們可以在生活中輕松地上、下公共汽車,爬樓梯,能在街燈下順利地通過人行橫道,能穩(wěn)健跨登街沿、屋階等,這樣就解除了老人平日的諸多不便[5]。
2 “健腳度”測量方法
2.1 “40cm上下臺階”。本文的“上下臺階”與傳統(tǒng)的臺階試驗(哈佛臺階試驗)不同,此處“40cm上下臺階”測量意義是針對老年人,測試其在無人幫助的情況下,能否完成上下40cm高的臺階,是檢測老年人下肢肢體功能指標,其測試指標來源于檢驗老年人能否在日常生活中順利完成乘公共汽車上下臺階,上下樓梯臺階,購物商場臺階等。測試結果分三種:①輕松通過;②可以通過;③不能通過;使用器材:40cm高的臺階;測量方法:受試者穿運動鞋或平底鞋在測量場地準備好,聽從測試員的指揮進行。
2.2 “10m全力步行”。測量意義:“10m全力步行”屬體質測量速度素質指標,測量目的反映老年人單位時間內移動的距離或單位距離所需要的時間,測試指標來源于檢驗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緊急快速躲閃情況肢體的運動能力。場地器材:在平坦的地面上畫兩條長10m、寬1m左右的平行線,一塊秒表;聽到“走”的口令后由一端開始走,以全力最快的速度走過終端,計時員看受試者一側下肢啟動開表計時,當受試者雙腳都通過終端時停表,以“s(秒)”為單位記錄成績,精確至0.1s,小數點后兩位數按非0進1原則進位。
2.3 “最大一步步幅”。
測量意義:“最大一步步幅”屬體質測量中力量素質指標,測量目的反映老年人肌肉的力量和爆發(fā)力,測量值越大,說明老年人的下肢爆發(fā)力越好,測試指標來源于檢驗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跨越時的運動能力。
場地器材:一塊平坦的地面;
測量方法:受試者穿運動鞋或平底鞋在起跨線后成自然站立,用力向前跨出自己最大的距離,測量起跨線至著地點后緣的距離,以厘米為單位,不計小數。
3 老年人提高“健腳度”的重要意義
腿是人體中主要承受重量的肢體,腿中有人體中最大最長且最結實的關節(jié)和骨骼,它們能夠一次連續(xù)幾個小時承受比人的體重大幾倍的壓力,人老后心臟功能和血管彈性減弱,血液循環(huán)減緩,腿腳部最容易發(fā)生循環(huán)不良,腿腳部的感覺向大腦的傳遞及大腦向腿部發(fā)出指令的傳達,其準確性和速度都會有所下降,所以腿腳較手臂等組織更容易疲勞,更容易發(fā)生衰老。
另外,人老后參加體育活動的機會日趨減少,下肢肌耗能降低,存儲在肌內的能量就會隨之轉為體脂,導致腿腳越變越沉,如果偶爾運動,腿腳就會出現發(fā)飄和軟弱無力的感覺。與此同時,由于機體能量消耗降低并轉為體脂,體內脂肪和剩余熱量的增多,血脂增高,一些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疾病也就會接踵而來,疾病又迫使人的活動減少,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對老年人的研究表明,堅持適宜的鍛煉,尤其是對下肢有針對性的鍛煉,可以減慢肌肉組織和骨鈣的損失,增強肌肉的力量和骨骼的強度,使下肢關節(jié)靈活穩(wěn)健,就能有效地延緩腿的衰老。
參考文獻
[1] 北京大學健康老齡與發(fā)展研究中心:http:///ageing/
[2] 趙秋蓉等.人口老齡化與老年人體質研究展望[J].體育科學,2000,20(4):61-65
[3] 王健,何玉秀.健康體適能[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7
篇3
【關鍵詞】高血壓;糖尿病;焦慮;抑郁;護理干預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Aged with Hgpertension,Diabetes associated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SUN Hong-chen,YIN-Ling.(The Sen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Yunnan Province,Kunming 65002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dical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hypertension, diabetes associated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the role.Methods 133 cases of senile hypertension, diabetes mellitus in patients with anxiety. Admission, discharg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for evaluation. Patients with lower blood pressure, hypoglycemic therapy while provid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admission and discharge, while providing care in drug treatment intervention, and then compare the score valu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Conclusion The elderly with hypertension, diabetes associated with anxiety, Depressed inpatients in drug treatment, nursing interventions should also be given anti-anxiety drugs in combination therapy to improve efficacy.
【Key words】Hypertesion;Diabetes;Anxiety;Depression;Narsing intervention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814-8824(2009)-11-0004-03
老年高血壓、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患者常因病程長,并發(fā)癥多而產生焦慮、抑郁等復雜的心理問題。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狀況進行評估,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最大限度的減輕其焦慮和抑郁,可提高其生活質量。
1 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病例來自我院干療科病房,2009年2月
作者單位: 650021 云南省第二人民醫(yī)院干療科
~7月,高血壓62例,糖尿病43例,高血壓并糖尿病48例。伴焦慮、抑郁共133例。其中男性110例,女性23例,年齡范圍63~93歲。高血壓診斷符合1999WHO/ISH標準: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糖尿病診斷符合WHO標準:隨機(一天中任意時間)血糖
11.1mmol/L或者空腹(至少禁食8小時)血糖≥7.0mmol/L,或者葡萄糖耐量實驗時2小時血糖≥11.1mmol/L。而且上述指標應在另一日重復監(jiān)測時能被證實。
1.2 研究方法 病人入院24h以內用精神病學推薦的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估⑴,然后對焦慮抑郁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出院時再次使用焦慮、抑郁自評量表評估其焦慮、抑郁狀況。與自身作對照比較,做最后的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用t檢驗。
2 結果
3 討論
3.1 用自評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是心理評估的一種可靠方法,本研究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結果顯示糖尿病患者有明顯的焦慮抑郁心理。本研究顯示: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抑郁焦慮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正常人群,存在嚴重的情緒障礙,與國內外報告一致
[1-3]。
3.2 高血壓病是一種慢性疾病,疾病導致的軀體不適和心理負擔也給患者帶來了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障礙。而負性情緒障礙,常常作為一種有害的精神刺激,影響和決定著患者的病情、病程、療效和轉歸、臨床上最主要的負性情緒障礙是焦慮和抑郁情緒。有研究顯示,焦慮或憤怒時血內腎上腺素濃度增高,而焦慮或憤怒情緒外露時,血內去甲腎上腺素濃度增高,二者都可引起外周血管收縮,阻力增加,血壓升高,影響降壓治療的效果。有明顯焦慮或憤怒情緒以及發(fā)怒后抑制情緒的發(fā)泄, 均可顯著增加高血壓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危險度
[4]。
3.3 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后大多會產生緊張、恐懼等情緒反應,尤其是得知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心理負擔加重,不利于實施治療。大量研究表明情緒活動可影響內分泌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人處于焦慮時,胰島素分泌減少,孤獨、抑郁時,胰島素的需要量增加。糖尿病與抑郁癥狀之間可互相影響。注意關心。在通過床邊教育或者集中講解的方式,向糖尿病患者提供糖尿病的知識和心理知識的過程,逐漸樹立信心,消除其心理上的障礙,使正確面對疾病,認識到糖尿病的可治療性,增強自我保健能力,有利于血糖控制。
4 護理干預
4.1 護理環(huán)境調節(jié) 熱情接待新入院患者,向患者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住院須知,患者的主管醫(yī)師及護士,讓患者較快適應治療環(huán)境。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護士不僅要做到技術操作嫻熟輕柔,更要做到語言誠懇親切,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信任感。
4.2 心理支持 告知患者如心理不平衡可以造成心理緊張失衡,進一步加重焦慮和抑郁。我們利用宣教材料和講解的方法介紹疾病的有關知識,使患者對自身疾病有正確的認識,說明治療的過程,醫(yī)學的飛躍發(fā)展對治愈疾病的前瞻,當病情好轉時要給予肯定。安排病情好轉的患者現身說教,談疾病治療的體會和經驗教訓。鼓勵患者頑強地與疾病作斗爭,生活中要自立、自強、自信。
4.3 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要嚴密觀察病情變化以及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與其進行有效的溝通,耐心傾聽其主訴,了解其焦慮和抑郁的原因,對患者提出的疑問及時解答,利用語言技巧盡快安定其情緒,給予支持、鼓勵、忠告,幫助其制訂生活作息時間表,轉移其不良心境。指導患者進行自我調節(jié),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使其明確糖尿病是可控制的,并介紹意志堅強的患者與其進行"心理交流",以洞察法讓其正視自己的病情,正確對待生活,從而緩解焦慮的心理障礙。
4.4 藥物干預 對于存在嚴重焦慮和情緒不穩(wěn)的患者,應配合醫(yī)生給予抗焦慮藥物治療。苯二氮卓類可迅速地改善癥狀,尤其對夜間睡眠不佳的患者確實有效,而且不必擔心撤退依賴。我科常用阿普唑侖,也有選用如賽樂特等。
4.5 放松操及放松訓練 在安靜環(huán)境下,讓病人取最舒適的姿勢放松身體,指導進行深呼吸訓練、全身分段肌肉放松訓練,做放松操,每天早、晚10~15min,宜可音樂結合放松療法一起進行。而音樂心理治療就是借助演奏或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釋放不良情緒,抒發(fā)壯志,凈化心靈
[5],改善對疾病的感受。
參考文獻
[1] 孫學禮.精神病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0.
[2] 王湘,朱熊兆,王麗.抑郁情緒及負性態(tài)度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0,8:32-33.
[3] Black SA. Increased health burden associated with comorbid depression in older diabetic Mexicans[J]. Diabetes Care,1999,22:56-64.
篇4
【關鍵詞】社區(qū)健康教育;服藥依從性;高血壓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873-02
健康教育是傳播保健知識和技術,而服藥依從性是指病人對醫(yī)囑的服從或遵從,是指病人求醫(yī)后其行為與臨床醫(yī)囑的符合程度,為遵循醫(yī)囑的行為活動。[ 1 ] 它的高低直影響高血壓的治愈率與控制率,高血壓病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它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存和健康,控制高血壓病的目的在于全面降低心血管病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高血壓控制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其中,患者服藥依從性差是血壓得不到有效控制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了探討健康教育對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對200例患者進行常規(guī)指導外,對實驗組100例患者實施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一系列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2013年7月至12月,對安亭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管轄社區(qū)內正在進行口服藥治療的高血壓病患200例,其中男124例,女76例。患者病程10年以內,均已經進行高血壓藥物治療,生活自理,能夠進行語言溝通,排除認知障礙及嚴重心、腎、肝功能障礙者。隨機分為2組,其中對照組男性61例,女性39例,平均年齡65.5歲;實驗組男性63例,女性37例,平均年齡68.6歲。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指導,對照組實驗組各100例,實驗組除常規(guī)指導外,進行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一系列健康教育和用藥指導,并做好定期隨訪工作。
2 評價服藥依從性的標準 (Bittar標準)
(1)你是否有過忘記服藥的經歷;(2)你是否有時不注意服藥;(3)當你自覺癥狀改善時,你是否曾停止服藥;(4)當你自覺服藥癥狀更糟時,你是否曾停止服藥。其中4個問題的答案均為否,評為依從性好;4個問題中有1-2個問題答案為是,評為依從性中等;3-4個問題的答案為是,評為依從性差[ 2 ]。
3 健康宣教的內容
(1)每位發(fā)放高血壓的基本知識資料手冊(2)每月進行一次健康教育講座,每月一次專家義診,每周各服務站定點血壓測量,匯總后,通過對患者整體情況的了解,及時調整用藥,做好并發(fā)癥的預防(3)行為干預:每月電話隨訪。跟蹤服藥情況,隨時解答患者各種不同問題,針對每位患者不同情況做好針對性的飲食,運動指導干預。(4)服藥指導,特別強調按時按醫(yī)囑服藥,不要漏服藥,不要私自更改藥物劑量,以及服藥次數。(5)心理指導:多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心理訴求,必要時與其家庭成員,社區(qū)居委一起共同幫助患者改善心理問題。(6)自我監(jiān)測:有條件的患者在家自測血壓,有異常波動及時聯系。
4 健康宣教的形式
(1)集體培訓:即每月一次的健康教育講座(2)自我管理小組:我鎮(zhèn)每個小區(qū)居委都已經設立了高血壓居民自我管理小組,小組通過老年高血壓病人自己與周圍病友組成同伴教育,互相探討高血壓防治方法和意義。(3)個別指導:對特殊家庭,以及有特殊需求的患者選擇有針對性的指導。(4)及時電話隨訪、咨詢
5 分析
服藥依從性評估 ,進行健康宣教6個月后,同樣以服藥依從性的標準(Bittar標準),以調查問卷的方式,對這200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后的服藥依從性的情況進行分析。發(fā)放問卷共200份,收回200份,收回率100%。
從分析情況來看,完全不依從和不完全依從者,均伴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腦梗塞及其他心臟疾病,對疾病治療信心不夠,對健康教育行為不支持,不采納。這一點也是我們今后工作中應該注意的地方。
6 結論:
從以上分析來看,通過了一系列的健康教育的干預,高血壓患者能通過社區(qū)衛(wèi)生工作者的宣教介入而改變他們原有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更重要的是能改變他們的服藥習慣。從而減少漏服,癥狀好轉后停服,感到不適時自行加藥的不良習慣,糾正不良行為方式。經常隨訪,及時發(fā)現問題,糾正問題,真正做到預防在前,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做好社區(qū)健康的“守門人”。
7 討論: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的慢性心腦血管疾病,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危及生命。高血壓又是一種終生性疾病,因此需要患者長期服藥,然而絕大多數老年高血壓患者由于缺乏高血壓病的相關知識,對高血壓的規(guī)范治療及防止并發(fā)癥發(fā)生的意識不強,甚至對疾病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誤區(qū),未引起足夠重視,常常造成較重的后果。通過健康宣教的干預,可以逐步改善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增加高血壓病的防治知識,促進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提高患者對藥物治療的依從性,有效控制血壓,對高血壓的治療、預防和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及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 丙泊酚; 依托咪酯; 地佐辛; 胃腸道內窺鏡; 鎮(zhèn)靜
胃腸鏡檢查在老年人消化道疾病檢出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該檢查是一種侵入性操作,給患者帶來了一定程度的疼痛、不適。老年人身體機能逐漸減弱,重要器官功能減退,更易出現一些機體的生理反應,甚至影響患者在操作中的配合,增加操作難度和和風險。無痛胃腸鏡作為一種有效、舒適、安全的新檢查技術在臨床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短、速效靜脈復合鎮(zhèn)痛藥是無痛胃腸鏡檢查中常用麻醉配伍方法,使患者能夠在無痛、睡眠的狀態(tài)下進行檢查。本研究擬通過比較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分別復合地佐辛用于老年人無痛胃腸鏡檢查的臨床效能,為老年人的無痛胃腸鏡檢查提供更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ASAⅠ~Ⅲ級擬行無痛胃腸鏡檢查的老年患者82例,其中男49例,女33例,年齡60~80歲,體重40~70 kg,術前告知患者及家屬所選麻醉方案及相關問題,經同意后入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剔除:(1)丙泊酚、依托咪酯、地佐辛過敏史及特異質反應者;(2)有嚴重心血管疾病或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者;(3)患有神經或精神病史、語言交流障礙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41例。丙泊酚+地佐辛組(P組)和依托咪酯+地佐辛組(E組)。兩組患者年齡、體重、性別、ASA分級以及行胃鏡、腸鏡檢查例數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檢查順利且未出現嚴重并發(fā)癥。
1.2 方法
1.3 術中處理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果
2.2 兩組手術時間與停藥后蘇醒時間比較 兩組手術時間及停藥后患者完全蘇醒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兩組術中體動、呼吸暫停及術后頭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E組出現了明顯肌顫且術后惡心嘔吐例數明顯高于P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老年患者身體機能逐漸減弱,重要器官調節(jié)能力差,門診進行胃腸鏡檢查時,操作對機體的刺激和患者自身的緊張、恐懼較易誘發(fā)并發(fā)癥發(fā)生意外。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因蘇醒迅速且完全,適用于誘導和維持全身麻醉,而成為門診短小手術及無痛檢查的常用靜脈,它們自身幾乎不具有鎮(zhèn)痛作用,臨床上經常復合鎮(zhèn)痛藥來完成麻醉。地佐辛是一種新型的阿片受體激動-拮抗劑,鎮(zhèn)痛作用強,與芬太尼相當,而且有文獻報道地佐辛是一種適用于老年人無痛胃腸鏡檢查的鎮(zhèn)痛藥物[2-3],故本研究應用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分別復合地佐辛用于老年人無痛胃腸鏡檢查麻醉。所有檢查順利進行且無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患者停藥后完全蘇醒時間無顯著差別,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丙泊酚用于麻醉誘導和維持對心血管系統(tǒng)影響較大,最顯著作用是在麻醉誘導期間降低動脈壓。依托咪酯對心血管功能的作用輕微,患者行非心臟手術應用依托咪酯0.3 mg/kg誘導時,心率、平均動脈壓、心臟指數等幾乎無變化[4]。本研究中P組的患者在給藥后血壓明顯降低,并且相比較E組患者有顯著差別,進一步說明丙泊酚對老年患者的心血管系統(tǒng)影響較依托咪酯顯著,與陳琦等[5]研究結果一致。但是在研究中也發(fā)現,P組患者雖有血壓下降,但幅度不大,并未使用升壓藥物,患者無并發(fā)癥發(fā)生,這可能是由于在本研究中使用了較小劑量的丙泊酚,推注速度較慢,同時復合的鎮(zhèn)痛藥物是地佐辛,而地佐辛對心功能和血壓無明顯影響[6],丙泊酚與其復合應用后對患者循環(huán)系統(tǒng)影響輕微。
綜上所述,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分別復合地佐辛用于老年人無痛胃腸鏡檢查麻醉均可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預先應用地佐辛后,其中依托咪酯雖然可以保持良好的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但是其惡心嘔吐、肌顫等不良反應對患者影響較大。而適量丙泊酚緩慢推注對老年患者心血管系統(tǒng)影響輕微,不良反應少,可進一步減少患者的檢查風險,值得推薦。
參考文獻
[1]李文舉,王麗.295例無痛胃鏡檢查臨床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16):69.
[2]岳修勤.地佐辛與芬太尼應用于術后靜脈鎮(zhèn)痛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10,16(4):225.
[3]談大海,李克華.地佐辛和芬太尼在老年無痛胃鏡檢查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19):32-33.
[4]曾因明,鄧小明,譯.米勒麻醉學[M].第6版.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6:329-357.
[5]陳琦,王珊娟,杭燕南.四種常用對老年病人血液動力學影響的比較[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3,19(4):200-203.
[6] Gharagozlou P,Hashemi E,Delorey T M,et al.Pharmacological profiles of opioid ligands at kappa opioid receptors[J].BMC Pharmacol,2006,6(1):3.
[7] Picher M J.Discriminative stimulus effects of the mixed-opioid agonist/antagonist dezocine: cross-substitution by mu and delta opioid agonists[J].J Pharmacol Exp Ther,1997:283(3):1009-1017.
[8]吳奇?zhèn)ィ涝疲竺髡拢?BIS指導靶控輸注依托咪酯復合瑞芬太尼用于非心臟手術麻醉的效果:前瞻性、隨機、單盲、多中心、臨床對比研究[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2,32(7):795-798.
[9]李雄偉,昝京偉,張捷,等.地佐辛超前鎮(zhèn)痛在依托咪酯全麻誘導中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2):48-50.
篇6
北京市民政局局長趙義近期表示,正在考慮提出建議,地方立法保護老年人得到尊重,甚至提出年輕人不給老人讓座可能就算違法。日前,民政部等21個部委聯合出臺《關于加強老年人優(yōu)待工作的意見》,北京市正在根據《意見》研究調整老年證待遇增加的事宜。北京的地方法規(guī)將明確劃分政府和市場主體的職責,年輕人不給老年人讓座就算犯法。
杭州:農村老年人更需社會關愛
浙江省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主任翁歆在今年兩會期間提議,浙江省65歲以上的老人有574萬,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有83萬。城里的老人還有居家養(yǎng)老、社區(qū)養(yǎng)老這樣的方式,但農村老人沒有,所以我們要高度關注農村老人的生活,給他們以照顧。
天津:小病不出社區(qū),大病再上醫(yī)院
九三學社天津市委員在今年兩會期間遞交提案建議,某些地區(qū)醫(yī)療資源配置過于集中,為解決群眾看病難問題,今后要提升一級醫(yī)院社區(qū)服務功能。實行三級醫(yī)院和一級醫(yī)院人才流動機制和定向人才流動制度。發(fā)揮三級醫(yī)院的輻射功能和專家優(yōu)勢,帶動一級醫(yī)院的整體水平提高。建立三級醫(yī)院與掛靠的一級醫(yī)院雙向轉診制度,真正實現“小病不出社區(qū),大病再上醫(yī)院”的醫(yī)療服務格局,滿足群眾看病需求。
江蘇:花甲以上免費游公園
江蘇省老年證不通用的問題引起了省政協(xié)委員們的關注,有委員今年兩會期間提議江蘇省各市所有公園應向60歲以上的老年人免費開放。 金生斂委員建議,省內公園應向所有60歲以上的老年人免費開放。老年人60歲退休,70歲以上的老年較少可以出行旅游,所以70歲作為年齡限制不是很合理,應當降到60歲;有些風景區(qū)如果不能完全對老年人免費,應該至少享受70%或80%的折扣;對于農村的老年人則更應該優(yōu)待,他們出外游玩的機會較少,應該給他們發(fā)放老年證;對于所有老年人的優(yōu)待,不能僅僅以老年證為憑,也可以以身份證為憑。
重慶:應設老年醫(yī)療救助基金
重慶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已達414萬余人,一項調查顯示,重慶市一些老年人每月的退休金在300―500元之間,面對高昂的醫(yī)療費他們一籌莫展。臺盟重慶市工委在今年兩會期間提出,重慶市應設立“老年醫(yī)療救助基金”,以解決眾多老年人“看不起病,吃不起藥的困境”。資金來源方面,可從減少政務開支、遏制公務浪費中產生;從環(huán)保罰款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同時,可接受多渠道的社會慈善捐贈。
武漢:讓大多數老人圓一個上學夢
武漢市今年兩會期間, 13位政協(xié)委員聯名提案,呼吁普及武漢的老年大學教育,讓大多數老人圓一個“大學夢”。據悉,華中科技大學老年大學新生報名時總是出現長長的隊伍。半天時間,600個名額已所剩無幾。很多老年人為了上一個熱門專業(yè),已經等了2年時間。
老年教育難普及,癥結在于資金不足,“目前,除武漢市老年大學有政府固定撥款外,各區(qū)屬老年大學、各單位老年大學尚無政府固定撥款,不少老年大學的老師,授課完全憑熱情。”政協(xié)委員呼吁,通過市區(qū)財政撥款、福彩資金和社會基金援助、政府補貼、社會捐贈、招募老年志愿者等五種途徑籌措老年教育經費,從而解決對老年大學的投入。
篇7
[關鍵字] 糖尿病;護理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于機體導致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等而引發(fā)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糖尿病(DM)在發(fā)達國家中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僅次于心血管病及腫瘤,我院近年來DM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在我院大多數是老年DM包括60歲以后才發(fā)病或者是60歲以前發(fā)病而延續(xù)至60歲以后的老年患者。據有關資料顯示,二十一世紀初期,發(fā)達國家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將占20%左右,我國也將進入老年化社會,老年DM將是21世紀的一個主要健康問題。為此,根據本人十幾年的護理經驗,借此一席之地對我院老年DM護理進展工作綜述如下。
1糖尿病的診斷
1.1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有調查表明,老年人DM患病率達12.7%,糖耐量減低患病率高達20.3%。積極開展對DM的篩查及對DM高危人群的普查,有助于檢出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的隱性DM和糖耐量減低患者。目前篩查試驗是標準條件下75gOGTT。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行75gOGTT時可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副反應,如惡心、嘔吐等達52.4%。溶解葡萄糖的水溫20~30℃,水量300ml,加入檸檬酸0.25g,3~5min緩慢服下,可有效地避免或減少副反應的發(fā)生。
1.2血糖監(jiān)測:DM診斷的確立以血糖為標準。目前我院內大多數一直用靜脈抽血取血漿(或離心取血清)測血糖,近年來袖珍式快速毛細血管血糖計的應用日趨普遍,這種方法只要操作正確,可以準確反映血糖水平。省內外其他醫(yī)院內設有專門的DM教員,指導患者正確的使用方法。老年人DM多屬非胰島素依賴型(NIDDM),體內尚存一定的胰島素分泌功能,空腹血糖可能稍高于正常,甚至正常,但餐后血糖顯著增高,因此,診斷老年人DM應注意查餐后血糖。因此作者建議對老年常規(guī)健康查體時,宜將空腹血糖檢測改為餐后血糖檢測。
2飲食療法
凡在我院新診斷的老年人葡萄糖耐量降低及NIDDM應立即開始飲食療法。飲食治療的宗旨是控制血糖,減輕體重,改善脂類代謝,通過合適的營養(yǎng)達到最佳健康狀態(tài),對于老年、肥胖、病情較輕者可作為主要的治療方法。對老年患者的食療,美國仍沿用對成人NIDDM患者的建議,即蛋白質應占總熱量的10%~20%,脂肪占30%,碳水化合物占50%~60%。因此,食品交換法是目前最合理的飲食療法。
3心理與生活質量護理
老年DM患者,因需長期用藥以及病程纏綿的痛苦等應激因素的刺激易產生抑郁和焦慮情緒。生活質量是世界性研究的熱點,國內對DM生活質量的研究還剛起步。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有社會人口學、疾病和疾病嚴重程度、社會支持三方面,文化程度越低,抑郁和焦慮障礙越輕;疾病越嚴重生活質量越低;社會支持越多,對社會活動的影響越少,抑郁和焦慮就越輕,生活質量越高。據有關資料顯示,對DM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后有85.4%的患者血糖平均降低3.02mmol/L,由于血糖下降,疾病控制,癥狀緩解,減輕了因病痛引起的抑郁和焦慮等心理障礙,提高了生活質量。實踐表明:絕大多數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間明確表示不需要護士提供更多的生活護理,這充分反映了老年患者對自我護理的迫切需要。Orem的自我護理模式認為,必要的護理介入只是為了提高人們的自我護理能力。護理干預的宗旨是幫助患者參與自我管理疾病、自我護理。因此,充分認識到老年DM病人的自我護理需求,通過護理干預提供有關信息,可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4健康教育護理進展
由于經濟發(fā)展與人口老齡化不同步,在目前養(yǎng)老制度尚不健全的情況下,要提高老年人口的生命健康質量,單純對疾病實行被動性的治療是個人和社會都難以承擔的。隨著對DM認識的深入,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全面有效地控制DM并非單靠用藥可以達到,需要對不同層次老年DM進行健康教育。研究表明:傳統(tǒng)衛(wèi)生宣教或出院指導,患者在飲食控制、運動療法和自我監(jiān)測等方面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和健康行為并未取得理想結果;而DM系列講座后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和健康行為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由于缺乏個性,忽視了患者的年齡、文化水平、身體條件等的個體差異,如僅停留在講座水平,將有相當部分患者最終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在講座基礎上加以社區(qū)護理干預(群體教育,個別指導和跟蹤隨訪),根據老年人特點有計劃的教育,不失為目前老年DM教育的好方法。
參考文獻:
[1]國秀娣,成琦.老年糖尿病的護理.護士進修雜志,1996,11:29.
[2]劉振平,陸菊明.老年人糖尿病.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1997,16:249.
篇8
關鍵詞:法治宣傳;評估;上海青浦區(qū);老年人
引言:
我國法治教育宣傳工作不斷展開,為人們進行普法宣傳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這是我們不容忽視的地方。但是,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是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需要一個客觀統(tǒng)一的標準對其進行評估,以判斷其是否產生影響,以及影響的大小。本文則是采用實地調查的方法,以上海市青浦區(qū)老年人服務機構的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為調查對象,以期望了解其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情況以及是否針對法治宣傳工作建立了完整了評估體系,進而了解我國青浦區(qū)對老年人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展開情況,以及老年人是否具有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這都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內容。
一、法治宣傳教育工作評估體系研究概述
本次實地調查研究對象是青浦區(qū)的老年人服務機構,主要是青浦區(qū)的敬老院和老年人活動中心,盡管這些機構都是為老年人提供服務和便利的,但是其工作性質和對老年人提供服務的內容卻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因此各個機構對老年人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有所不同。具體來說,主要分為幾下幾種情況:
(一)公立性質的敬老院
公立性質的敬老院直接由民政部門進行管理,其資金和設備主要是由政府撥款,因此其規(guī)章制度較為完整,以及對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重視程度較高,這從該院的宣傳欄處的公示上便可有直觀的認識。根據調查了解,公立性質的敬老院對于有關醫(yī)療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和《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宣傳得相對較多,但是該宣傳也僅限于宣傳欄處紙面的張貼上,大多數老年人依舊不了解法律的內容,他們表示希望有較為正式的法治教育活動向其宣傳與自身權益密切相關的法律。
(二)民辦性質的敬老院
民辦性質的敬老院的管理部門依舊是民政部門,但是其資金主要來源于對老年人服務的收費上,敬老院的宣傳內容主要圍繞該院提供的設施和服務上,對于法治教育的宣傳較少,且內容主要是明確老年人在敬老院內生病受傷的法律責任。大多數老年人表示希望獲得法治宣傳的教育,以更好的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三)老年人活動中心
老年人活動中心是為老年人提供活動場所的機構,是需要老年人自己承擔費用的活動中心。該活動中心的性質決定了其缺少對老年人的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但是活動中心為老年人提供計算機房,老年人可以通過上網的方式進行自我法律教育。但是,大多數老年人表示希望有專門針對老年人權益保護的普法教育宣傳,讓他們了解保護自己權益的法律工具,甚至成為維護自己權益的法律武器。
二、法治宣傳教育工作評估體系調查研究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及分析
通過對青浦區(qū)老年人服務機構法治宣傳教育情況的調查研究可以知道,這些老年人服務機構幾乎沒有或少有對老年人的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因此,自然沒有建立針對老年人服務機構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評估體系。這是本次調查研究中發(fā)現的最為重要且關鍵的問題,因為本次調查研究的對象尚沒有真正建立起來,使得本次調查研究更加具有價值性。根據調查研究,可以分析出青浦區(qū)老年人服務機構缺少對老年人的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宏觀原因
1.對老年人權益保護的重視程度不夠
上海市是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在客觀上促使政府相關部門對于老年人的關注程度在不斷增加,針對老年人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guī)也在逐漸出臺,對于老年人提供的物質保障也在不斷完善,但是對于老年人權益的保護程度依舊不夠。主要表現在:《老年人權益保護法》被束之高閣,沒有得到有效實施;不同區(qū)域的老年人享受的物質幫助情況并不相同;不同性質的老年人服務機構得到的政府幫助情況并不相同等等。
2.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并沒有推廣到老年人活動機構
盡管我國已經初步建立起法律體系,走上了依法治國的道路。十八屆四中全會后,對于法治宣傳的教育工作再一次被重視,依法治國、依法辦事的觀念深入人心,各種形式的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但是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力度還不夠強勁,并沒有把法治宣傳教育之風吹到老年人活動機構,讓老年人活動機構成為了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死角”。
(二)微觀原因
1.侵權問題是老年人服務機構最為關注的法律問題
老年人服務機構的宗旨是為了老年人提供服務,為老年人提供便利。由于老年人身體機能的特殊性,老年人服務機構對于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尤為關注,并不希望在機構內部發(fā)生老年人身體健康受損的情況,這樣會在老年人與服務機構之間產生侵權糾紛,容易讓老年人服務機構陷入侵權賠償的境地,因此,老年人服務機構為了自身的利益,也為了老年人的健康,更加注重對雙方責任劃分、醫(yī)療衛(wèi)生等方面的法律問題進行宣傳。
2.老年人服務機構資金的缺乏
老年人服務機構進行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是需要資金支持的,這對于民辦性質的敬老院來說尤為重要。因為民辦性質的敬老院的資金來源于向老年人收取的服務費用,其并沒有充裕的資金去進行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這在客觀上阻礙了老年人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展開。
三、對法治宣傳教育工作評估體系調查問題的解決建議
對于老年人服務機構的法治宣傳教育工作調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一些解決建議,以希望老年人服務機構能夠提供更加全面綜合的服務,讓老年人了解保護自身權益的途徑,更好地維護自身的權益,安度晚年。
(一)重視對老年人權益的保護
老年人是社會的弱勢群體,他們?yōu)樯鐣瞰I一生,他們在年老脆弱時理應得到這個社會的關注和呵護。因此,應重視對老年人權益的保護,這種重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相關部門要注重對《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的適用,并制定具體的法律規(guī)范以保障其實施;二是逐漸健全對所有老人的物質保障上,以使其老有所依;三是將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推廣到老年人服務機構中,讓當事人了解與其自身權益密切相關的法治情況。
(二)為老年人服務機構提供法治教育宣傳工作的資金
老年人都希望能過個幸福的晚年,自己的合法權益能夠得到保護,在自身權益受到侵犯時能夠找到方法去尋求保護。老年人服務機構的宗旨是為了老年人服務的,如果有充足的資金讓其向老年人進行法治宣傳,老年人服務機構會愿意為老年人提供這樣的服務。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對所有的老年人服務機構都提供這樣的資金,無論該服務機構的性質如何。
篇9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4-0662-02
近年來我國高血壓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并且發(fā)病年齡年輕化,以高血壓為原發(fā)病的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人類死因之首。我國高血壓的發(fā)病趨勢具有明顯的“三高三低”的特點,即患病率、致殘率、死亡率高而知曉率、服藥率、控制率低。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血壓已成為醫(yī)學界普遍關注的焦點之一。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壓與腦卒中、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致死致殘主要原因[1]。高血壓防治工作十分嚴峻,高血壓教育已成為高血壓研究的重要課題。2011年4月我們通過對福山區(qū)清洋街道辦事處和福新街道辦事處176例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有關高血壓知識的問卷調查,旨在找出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健康知識水平的對策,提高高血壓人群的健康水平。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173例中男98例,女75例,年齡60~76歲,高血壓病史1~22年,高血壓病病情分級:一期102例,二期61例,三期10例。職業(yè):退休人員占72.1%,農民27.9%。文化程度:大學專科以上文化占13.3%,中專文化占15.0%,初高中文化占35.8%,小學以下占35.9%。現有高血壓知識的獲得方式、渠道:通過醫(yī)務人員獲得占29.4%,通過電視、電腦等媒體獲得占22.5%,通過書籍獲得占16.7%,通過其他高血壓患者獲得占8.6%,其它方式占22.8%。
1.2 調查方法:隨機抽取社區(qū)高血壓患者176例,采用問卷調查法,根據高血壓健康教育計劃,設計知識問卷,共26道題,內容涉及高血壓飲食、心理、運動、不良習慣、控制體重、血壓檢測、藥物治療、高血壓急慢性并發(fā)癥8個方面,發(fā)放問卷176份,實際回收173份,回收率為98%,問卷滿分為26分,22-25分為良好,18-21分為一般,17分以下為差。
2.結果
173份問卷中,良好25份,占14.5%;一般117份,占67.6%;差31份,占17.9%。
3.分析
3.1 老年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知識掌握程度不理想。近年來高血壓的防治工作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高血壓教育也已成為臨床工作的重要課題之一,但教育的結果如何呢?本調查顯示,患者對高血壓知識掌握良好者只占14.5%;67.6%的患者對高血壓知識了解比較膚淺;還有17.9%的患者對高血壓知識掌握不夠。分析其原因,主要有:①高血壓預防保健知識普及率低。②醫(yī)務人員的健康教育能力偏低。據調查,大部分醫(yī)務人員沒有接受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知識培訓,專業(yè)培訓也只是對口培訓,對高血壓等慢性病缺乏全院性的健康教育培訓。
3.2 高血壓患者高血壓知識好壞直接影響治療效果。據調查,原發(fā)性高血壓確切病因尚未找到,但清楚的知道它是綜合因素的結果,血壓的控制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患者如能較好的掌握高血壓有關知識,了解高血壓的危害,掌握高血壓急慢性并發(fā)癥表現,會自覺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定時監(jiān)測血壓,這對患者控制血壓,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4.對策
4.1 普及高血壓預防保健知識:
4.1.1 方法:根據當地醫(yī)療衛(wèi)生特點,在醫(yī)院、社區(qū)服務中心成立高血壓教育網絡小組。挑選素質好,事業(yè)心強,重視高血壓教育的臨床醫(yī)務人員,組成一個高血壓教育網絡小組,培養(yǎng)一支能承擔高血壓教育功能的隊伍,立足醫(yī)院,面向社區(qū),廣泛地開展高血壓教育工作。小組還應承擔醫(yī)務人員的健康教育培訓工作,使健康教育這項工作更加系統(tǒng)化和規(guī)范化;將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健康教育設計成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的小冊子,便于向高血壓患者發(fā)放,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4.1.2 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式。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8個方面:①飲食。高血壓飲食應為低鹽、低脂肪飲食,低鹽為限制鹽的攝入,標準為每天6g鹽,禁食腌制食物;讓患者知道限鹽的重要性。運動。指導患者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騎車、游泳、打太極拳等,對患者講解適當鍛煉對控制高血壓的好處。克服不良習慣。根據調查,90%以上的老年高血壓患者有吸煙或飲酒的習慣,而這些不良習慣對高血壓患者都是極為不利的,要改變他們幾十年養(yǎng)成的習慣,就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措施,使患者慢慢適應,自覺接受,達到預期目的。控制體重。研究表明,肥胖和高血壓是相關聯的,永久性的減重,雖然不能根治高血壓,但卻可以長期控制高血壓,因此,要向患者講解體重增加的危害和減重的重要性[3]。血壓監(jiān)測。老年高血壓患者最好在家自備血壓計,醫(yī)務人員要教會患者正確使用血壓計的方法和高血壓的診斷標準,讓定時監(jiān)測血壓成為高血壓患者的必修課,提高其自我保健的能力。藥物治療。要求患者要持之以恒的使用藥物治療,切忌忽停忽用,即使癥狀暫時緩解也不能停止使用[4]。
4.2 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根據調查,老年高血壓患者高血壓的控制程度很不理想,患者的依從性差是血壓得不到有效控制的一個重要原因,而患者的依從行為與其知識水平和血壓控制均成正相關,患者的依從行為主要表現在對藥物的依從性和對醫(yī)務人員多種非藥物治療建議的依從性。
4.2.1 患者對藥物的依從性。調查顯示,僅有27.3%的老年高血壓患者能按時服藥。針對這種情況,醫(yī)務人員要為患者制定個體化藥物治療方案,盡量減化療程,減少服藥種類,盡量減低藥物副作用,通過避免使用貴重藥物以減輕患者負擔等措施提高患者的藥物依從性。
4.2.2 患者對非藥物治療建議的依從性。非藥物治療對高血壓的治療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醫(yī)務人員應向患者及其家屬反復講解高血壓的含義和危害,增強患者防病治病的意識和家屬的監(jiān)督意識,充分調動每一位家庭成員積極性,幫助患者共同抵制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重視限鹽、運動等非藥物治療的作用,提高患者對非藥物治療建議的依從性。
參考文獻
[1] 王梅.中國人群高血壓病流行的社會經濟學特征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刊,2001,3(5):375.
[2] 安瑞,蘇玉鳳.老年高血壓的預防及護理[J].黑龍江醫(yī)學,2005,29(3):227.
篇10
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已經勝利閉幕,短短五天的人代會,共收到代表10人以上聯名提交的議案19件,建議、批評和意見958件,涉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城鄉(xiāng)生活垃圾處理、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發(fā)展、大氣污染治理、推動城鄉(xiāng)協(xié)調發(fā)展、促進農民增收……代表關注的側重點雖然有所不同,但都充分反映了人民群眾對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愿望和要求。
許麗珍等代表:“垃圾圍城”不容忽視,加快推進分類處理
案據:隨著我省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發(fā)展,垃圾的產量和堆積量也在逐年增加,面對日益增長的垃圾產量和環(huán)境狀況惡化的局面,只有通過垃圾分類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垃圾處置量,實現垃圾資源利用,改善生存環(huán)境質量。
近年來,我省垃圾分類工作還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垃圾分類的基礎設施未到位,環(huán)衛(wèi)設施尚未形成統(tǒng)一規(guī)范。二是缺少有約束力的政策法規(guī),垃圾分類督導員及志愿者在宣傳和引導過程中,有些居民不配合,沒有一定的政策法規(guī)約束。三是試點單位的垃圾清運不規(guī)范。
建議:一是先易后難確定試點單位。先把行政事業(yè)機關、學校、醫(yī)院等單位納入試點范圍,以起到示范作用。二是廣泛開展輿論宣傳工作。積極開展電視、報紙、網絡及上門宣傳等工作,營造強大的垃圾分類氛圍,提高人民群眾知曉率。三是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盡快規(guī)范垃圾分類試點單位的環(huán)衛(wèi)設施,營造垃圾分類的氛圍。四是配置人員并落實經費。投入一定的人力,配備專職人員;建立垃圾分類工作經費,保障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
周德文代表:化解房地產庫存, 穩(wěn)定房地產市場
案據:2015年,浙江房地產市場逐漸趨暖,杭州、寧波、溫州等重要城市出現了房地產銷售大熱現象,房價也從4月開始成斜線向上,9月份已回升到去年同期水平,到11月份比去年同期高出2.2個百分點。但是浙江樓市庫存壓力仍然很大。例如,溫州市區(qū)2015年12月初住宅庫存量僅70多萬方,但2016年商品房的供應量可能會達250萬方,還有近200萬方的安置房竣工支付,其中可能有近1/3會流向市場,如果按2015年的去化量近150萬方,顯然庫存量會出現猛增。所以,化解樓市庫存對穩(wěn)定浙江房地產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建議:一是要穩(wěn)定人心,正確理解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對浙江樓市回暖現象保持理性。政府要引導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正確認識,理性對待,既要鼓勵房地產企業(yè)積極去庫存,也要預防房地產過熱回潮。二是要調結構,對商品房庫存多的縣、市、區(qū)減少或暫停商品房用地供應,促使房地產市場供給與實際需求相適應。三是要靠改革,讓農民工成為新市民,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增加有效需求。要加快戶籍制度改革,跟進再就業(yè)、教育、醫(yī)療等公共服務,并在貸款及利率上給予優(yōu)惠支持;政府也可以收購庫存房作為公租房,擴大公租房租住對象。
可祥代表:加強大氣污染治理, 促進空氣質量改善
案據: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能源消耗的增加,大氣污染治理難度越來越大,尤其工業(yè)集中的城市霧霾天氣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據了解,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包括:一是工業(yè)產生的二氧化硫、粉塵、廢氣、煤煙等排放超標,使空氣中懸浮顆粒物大大增加;二是城市生活中的生活廢棄物、汽車尾氣的排放,使得空氣中的懸浮顆粒和二氧化硫含量增加;三是城市化建設過程中建筑工地和道路建設的粉塵也是導致霧霾污染的主要原因。
建議:一是加強執(zhí)法力度。嚴肅查處違反國家規(guī)定的排放行為,以法律手段制裁隨意排放生產廢棄物的責任人,以經濟手段懲罰污染環(huán)境的企業(yè)。二是大力發(fā)展清潔能源。要減少對煤炭資源的使用,大力發(fā)展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三是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對于生產投入大、效率低、能耗多的企業(yè),要加強科技投入,推動企業(yè)轉型升級。四是加大宣傳教育,提高大眾的環(huán)保意識。倡導低碳生活,踐行綠色消費、綠色出行,減少生活中廢棄物的排放,加強宣傳教育,使大眾增強環(huán)保意識,促進大眾積極參與大氣污染治理。
汪惠芳等代表:完善監(jiān)管體制, 保障食品安全
案據: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后,覆蓋生產、流通、消費各環(huán)節(jié)的食品安全監(jiān)管體制已初步形成。目前,仍有不少問題,需進一步完善監(jiān)管體制。一是“倒金字塔”體制呈現多頭指導。現行食藥監(jiān)管體制屬于“倒金字塔”321組織架構,這種監(jiān)管體制易造成多頭指導,使部門與部門之間、科室與科室之間出現界限不清、責任推諉,從而導致基層亂象頻生。二是實際整合效果不達預期。執(zhí)法人員總體偏少,執(zhí)法人員能力不足,法律賦予的地位不夠,整合之后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三是食品監(jiān)管專業(yè)性、重要性未能真正體現。一方面是監(jiān)管職責下壓,另一方面食品監(jiān)督在鎮(zhèn)(街道)雖有組織,卻無專人專編。
建議:一是深化機構改革,制定統(tǒng)一標準和執(zhí)行規(guī)范。省級食品監(jiān)管部門應該以《食品安全法》為依據,制定統(tǒng)一、明確的標準和執(zhí)行規(guī)范,為基層監(jiān)管執(zhí)法提供依據。二是加強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基層執(zhí)法監(jiān)管能力和水平。三是理順食品監(jiān)管體制,不斷完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繼續(xù)完善現有體制,優(yōu)化人事架構,深化行政追責制,加速出臺配套準則,進一步明確責任主體和監(jiān)管主體。四是創(chuàng)新監(jiān)管機制,加快“大信用”市場誠信體系建設。要加快商事登記電子政務系統(tǒng)“大信用”公示平臺的建設,進一步加強政府職能部門間共同做好信息對接、信息共享、公眾查詢等信息保障工作。
姚新義等代表:全力推進“互聯網+”,集聚整合網上優(yōu)勢
案據:“互聯網+”是我省迎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增強發(fā)展新動力、建立競爭新優(yōu)勢的重要抓手。我省對信息技術和網絡利用的研判起步較早,發(fā)展較好。但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我省在有效集聚整合網上優(yōu)勢,制定網絡使用規(guī)范,增強網絡利用效率上,仍存在不小的提升和發(fā)展空間。一是電子商務發(fā)展的法制環(huán)境仍不明朗,電子商務模式的有效管理服務機制和扶持政策尚待健全。二是專項資金盤子較小,對電商發(fā)展支持力度不夠。三是人才梯隊資源儲備不足,在引領產業(yè)經濟轉型升級上存在短板。
建議:一是全力推進“互聯網+商貿”,奠定我省電子商務全球地位。加快制定電子商務行業(yè)法規(guī),推動《浙江省電子商務促進條例》盡早出臺。二是全力推進“互聯網+制造”,實現制造業(yè)的提質增效。培育新模式與新業(yè)態(tài),完善智能制造生態(tài)體系,發(fā)展產業(yè)協(xié)同互聯網平臺,整合現有行業(yè)平臺資源,營造健康有序的融合創(chuàng)新與協(xié)同發(fā)展環(huán)境。三是全力推動“互聯網+物流”,加強服務與產業(yè)拉動能力。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推進快遞和制造業(yè)的聯動。四是全力推進“互聯網+農業(yè)”,促進農業(yè)現代化。通過物聯網、智能設備等促進農業(yè)生產智能化,提升農業(yè)生產水平;發(fā)展服務于農業(yè)的云計算開放平臺和大數據分析平臺,提高農業(yè)經營的社會化水平。
李建平等代表:推進“醫(yī)養(yǎng)結合” ,加快養(yǎng)老事業(yè)發(fā)展
案據:近年來,我省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提高,養(yǎng)老問題顯得日益突出和嚴峻。當前,老年人醫(yī)療和養(yǎng)老體系分屬衛(wèi)生、民政等不同的主管部門,養(yǎng)老機構只能為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居住等養(yǎng)老服務,“養(yǎng)老的不治病、治病的不養(yǎng)老”,二者并不能有效對接,給老年人的養(yǎng)老和醫(yī)療帶來不便。
建議:一是強化政策資金保障。建議出臺我省“醫(yī)養(yǎng)結合型”養(yǎng)老機構的相關政策,規(guī)范醫(yī)療護理和養(yǎng)老服務行為,使“醫(yī)養(yǎng)結合”養(yǎng)老機制法制化、規(guī)范化、標準化。二是加強社區(qū)養(yǎng)老服務設施和醫(yī)療機構建設。推進社區(qū)老年服務設施建設,提升社區(qū)養(yǎng)老服務水平;加強社區(qū)醫(yī)療隊伍建設,加大社區(qū)醫(yī)療設備投入,為基層社區(qū)醫(yī)護提供保障。三是促進醫(yī)療和養(yǎng)老資源融合。全面梳理整合我省現有養(yǎng)老服務資源,積極探索在有條件的養(yǎng)老機構中設立醫(yī)療機構,真正實現養(yǎng)老服務與醫(yī)療服務的結合,實現資源共享,互利共贏。四是推進養(yǎng)老機構醫(yī)保制度全覆蓋。要把醫(yī)養(yǎng)結合型養(yǎng)老機構納入醫(yī)保體系,將老年人在養(yǎng)老機構內消費的醫(yī)療護理費用納入醫(yī)保范疇,或者采取政府補貼等形式引入商業(yè)保險機制,最大程度減少老年人家庭經濟負擔。
徐建華等代表:滿足人民群眾需求,加快學前教育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