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男輕女原因范文

時間:2023-12-19 17:50: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重男輕女原因,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意大利29歲歌劇演員艾米莉德薩爾沃是一名變性人,“她”本來是一名叫做斯特凡諾的男子,接受了荷爾蒙注射和隆胸手術,讓自己從外表上變成了一名“性感女郎”。為了進入她夢寐以求的意大利巴里市蒂托斯基帕音樂學院進行深造,艾米莉苦練了3年基本功,現在可以用男中音和女高音兩種聲音來自如地演唱,而她也因此被意大利蒂托斯基帕音樂學院破格錄取。

“斯特凡諾”從懂事時起,就一直渴望做一名女孩子。后來當上了一名歌劇演員,經常用男中音在舞臺劇中放聲歌唱。不過,他始終無法遏制自己當一名女人的夢想。從幾年前起,“斯特凡諾”就開始接受女性荷爾蒙注射,然后他又接受了隆胸手術,讓自己從外表上變成了一名“性感女郎”,從那以后,“斯特凡諾”就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女性化的“艾米莉”。

艾米莉生平最大的夢想之一,就是能進入意大利最著名的音樂學院之一――巴里市蒂托斯基帕音樂學院進行深造,學習聲樂課程。3年前,艾米莉開始申請報考該學院??墒?她的入學申請卻遭到了主考官們的一致拒絕,因為雖然她從外表上看起來是一個性感女郎,但她的聲音仍然是標準的男中音。面試委員會無法確定該將她定性為男歌手,還是該將她定性為女歌手;不知道如果接受她入學,是該將她分配到男生宿舍,還是該將她分配到女生宿舍。

然而,艾米莉并沒有因此氣餒,在過去3年中,她開始跟隨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毛里奇奧皮科尼和女高音歌唱家艾米莉婭菲爾利分別學習美聲唱法。通過3年的努力和基本功訓練,艾米莉不僅擴展了自己的男中音唱法,還學會了女高音假聲唱法。她現在可以在男中音和女高音之間自如地進行轉換。

上個禮拜,艾米莉再次申請報考蒂托斯基帕音樂學院,由于她成功改變了自己的聲音,可以從男中音自如地轉換成女高音,蒂托斯基帕音樂學院的主考官們終于打破偏見,將她破格錄取。

艾米莉迄今還沒有接受男性生殖器切除手術和女性生殖器重造手術等完全變性手術,但她已經在面試中讓主考官們相信,她既可以唱男中音,也可以唱女高音,她不同尋常的嗓音意味著她完全可以成為一個唱諧角的女歌劇演唱家。(牛金山)

秘魯“青蛙汁”堪稱偉哥

在秘魯首都利馬一些農貿市場,有一些小餐廳出售這種青蛙汁做成的“飲料”,每天都有不少人專門來喝。

在一些小餐廳可以看到墻上掛著青蛙飲料的廣告,上面一位健美先生一樣的男士舉著自己強壯的臂膀向人們展示自己的肌肉。店家宣稱這種青蛙汁“飲料”不僅能夠強身健體、解除疲勞,還可以治療哮喘和支氣管炎,甚至對治療性病也有療效。它也因此被稱為“秘魯偉哥”。

青蛙汁飲料一般都是店家給顧客現場制作。店主先是從玻璃缸中挑出一只青蛙,弄死之后,用刀在青蛙腹部切個口子,將青蛙的皮整個剝去。

篇2

肝炎為啥“重男輕女”

男性肝炎患者遠多于女性,這與男性易受創傷,住院、輸血,以及不太注意衛生、社交活動較頻等有一定關系,但不是主要原因。因為男性不僅患乙肝、丙肝者多于女性,而且患病后容易轉為慢性,病情也較重,發展成肝硬化及死亡率均明顯高于女性。女性即使患了乙肝,絕大多數預后良好。因此有學者認為,有許多與免疫相關的遺傳基因存在于X染色體上,女性比男性多一條X染色體,使女性具有更強的免疫力。這可能是造成男性與女性感染乙肝、丙肝病毒后結局不同的根本原因。

最近,我國學者研究證實,性激素對乙肝表面抗原(HBsAg)有調節作用,在男性乙肝病毒攜帶者血清中,酮(T)的含量上升時,乙肝表面抗原含量也隨之上升;而雌二醇(E2)含量上升時,乙肝表面抗原含量下降。在女性攜帶者血清中,酮、雌二醇和乙肝表面抗原含量則無相關關系。這不僅揭示了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男性多于女性的原因,而且拓寬了治療乙肝的思路。

總之,懂得了肝炎“重男輕女”的原因后,就要勸告那些患了肝炎的男性病人千萬要注意保養身體,不要過度勞累,不要抽煙飲酒,絕對不可輕視疾病。女性雖厄運較少會降臨到自己頭上,但也不要麻痹大意?!邦A防第一”對男性和女性來說,是一律平等的。

膽結石為啥“重女輕男”

膽結石為中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女性患者遠多于男性患者。膽結石為啥“重女輕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有生理上的原因,也有不良生活習慣的性別差異。

多次妊娠 懷孕初期妊娠反應重,不能正常進食,容易出現膽汁淤積,進而形成膽結石。加之妊娠期血中膽固醇相對增高,容易發生沉淀,形成膽結石的機會則大大增加,尤其是多產婦發病率更高。

喜靜少動 由于要操持家務,中老年婦女往往呆在家里的時間多,外出運動鍛煉少,導致其膽囊肌的收縮力下降,膽汁排空延遲,容易造成膽汁淤積,使膽固醇結晶析出,為膽結石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不吃早餐 現代型女子不吃早餐屢見不鮮。長期不吃早餐,會使膽汁濃度增加,不僅有利于細菌繁殖,而且容易促進膽結石形成。

必須指出的是,膽結石雖然“重女輕男”,但是男性發病率也是很高的。因此,講究飲食健康,積極鍛煉身體,男女都一樣。

相關鏈接

正確處理膽結石的三原則

要積極治療伴發的心血管疾患、慢性肺損害、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這些病控制好了,膽囊手術的損害會明顯降低。

篇3

曾萍慧 初一12班

一、

調查目的:如今提倡男女平等,在前幾年尚可看到此等標語,雖提倡,但無施行。仍處封建社會。

調查時間:2008.10.3

調查地點:晉江羅山鎮蘇內村

調查對象:本人及親戚

二、

一份商業雜志的報道說,進入市場經濟以后,中國基層公司的經理有42%是女性,但總經理級的高層,女性只占16.6%。應該引起注意的是,在中國市場經濟激烈競爭的條件下,職業女性中,20-30%患有憂郁癥,而男性只有8-12%。北京大學的婦女研究中心說,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女性負擔過重,因此中國婦女早就發出了“做女人難”的感嘆。

盡管男女平等的口號在中國是喊得最響的,但有媒體透露,中國婦女的工資和英國一樣,在同等條件下比男性要低15%。

重男輕女的觀念在老一輩是特別嚴重。平時我的爺爺就是老觀念的人,于是我就調查了我出生時的情況。我的外祖母說:“媽媽在生我的時候,我被抱出來時大家擠著看我。大家說生了女孩,在外面等著的爺爺一聽連忙掉頭離去,連向里面探一下頭都沒有,生怕被大家笑話:他的兒媳婦生了一個女孩似的。

據調查可樂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會刺激胃液分泌,胃酸過多容易感覺腹脹,降低食欲,而減少日常飲食攝食。若營養素攝取不足會影響正常生長發育、學習效果、運動成績、工作表現和身體健康。碳酸飲料含有砂糖,會使體重增加、同時也易養成嗜甜的不良飲食習慣,牙齒健康也有不良的影響。碳酸飲料有磷酸,磷酸會降低體內鈣的吸收,影響骨骼生長及身高的正常發育,喝可樂的人易骨折??蓸分泻械目Х纫?,咖啡因會刺激心臟肌肉收縮,加速心跳及呼吸;會刺激胃酸分泌,傷害腸胃。長期飲用會上癮,一旦不喝,就覺得渾身不對勁,無精打采或頭痛。若長期過量飲用,便會有消化不良、頭痛、失眠、神經質、發抖、易怒、心跳加速等慢性中毒現象。

在平時,他也這樣。有一次,在吃飯時,弟弟拿著一瓶可樂在喝。我便斥聲大罵,小孩子家不喝湯喝可樂成何體統。這時爺爺走了過來,開口便說:“喝瓶可樂又不要緊,你自己才不應該喝才對。你弟弟喝了又不要緊?!碑敃r我聽了這話十分生氣,但他是爺爺于是我就沒說他。

篇4

關鍵詞 少數民族 農村女童 家庭地位 現狀 成因

中圖分類號:G759.2 文獻標識碼:A

1 女童在少數民族農村地區家庭地位的現狀

在調查的少數民族農村地區家庭中,大多數被調查者的學歷僅為初中水平,有七成的人承認兒子在家庭地位的重要性。在這些家庭中,男童和女童在教育方面得不到平等的對待,一般是兒子得到的待遇比女兒好;而且在情感方面女兒得不到應有的關心;父母對子女未來的期望方面,男童方面明顯占據的比例比較多,父母普遍認為男童在未來的學業和就業方面都比女兒強;還有少數民族農村地區的傳統封建思想對女童的家庭地位也有一定的影響,有將近七成的父母認為生男童可以提高家庭地位,這些都是女童在少數民族農村家庭中地位低下的原因。

(1)在教育方面,父母普遍愿意讓男童去學校讀書,而女童一般就留在家里做家務或者外出打工,失去接受教育的機會,這樣又會對女童思想上造成以后一定要生男童,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自己走過的路。

(2)在情感方面,父母對男童的關心一般會比對女童的關心多,因為傳統的思想上養兒就是為了防老,所以由一開始父母就會在生活和情感上給予男童的關心比女童多,而且這樣的思想還會對自己的兒女造成不良的影響,同樣會把這樣的思想傳到下一代,造成女童在農村家庭的地位一直處于低于男童的現狀。

(3)封建思想對過去老一輩的影響同樣延續到了現在,生男童可以提高家庭地位。在少數民族農村家庭中,生女童一般是沒有什么地位的,在家根本就沒有話語權,連說句話的語氣都不敢大聲一點。

(4)在生活飲食上女童得不到比男童好的待遇,就算是受父母的待遇也是很難平等的,家務勞活都是由女童做的,就算可以在學校里讀書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因為老師認為學生的父母隨時都有可能讓女童退學的。

2 女童在少數民族農村地區地位低的原因

2.1 傳統觀念的性別歧視對父輩的影響

兒童在孩童時期學習能力是很強的,而父母作為兒童的第一位啟蒙老師,其行為直接影響著兒童身心發展的各個方面。主要存在的問題中父母教育行為因素的有:父母和女童的溝通交流較少;與城市家長相比,農村女童家長對學習的重視程度較低,教育方法有失妥當等,這都會造成農村女童的地位處于低于男童的現狀。

在少數民族農村貧困地區,生產能力較為低下,與外界的交流少,導致農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陳舊與落后,再加上傳統的性別歧視思想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結構的影響,致使父母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心理素質滯后。父母用這種心理教育的女童,使女童的思想觀念也跟著父母改變,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容易使女童形成了錯誤的價值觀念、道德習慣和行為準則,久而久之對女童的心理和行為上有很大的約束作用,從而影響了女童受教育的程度,也就致使少數民族農村女童的地位一直處于很低的現狀。

在傳統觀念中,教育程度高的男童相比于教育程度高的女童將來對家庭的作用是很大的。而在調查中有七成的父母更愿意生育男童;在接受調查的人群中有六成人認為男童未來的工作機會會比女童未來的工作機會多,這就造成女童的受教育狀況和未來女性的素質都處于一個低的狀態,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女童處境更是令人擔憂。從多方面進行考慮,傳統觀念中的“重男輕女”、“男尊女卑”思想一直是制約著女童接受不到教育狀況的原因之一。同時過去的婚姻習俗也是一直限制了女童接受不到教育狀況原因之一,在少數民族農村家庭中女童早戀、早婚現象是非常常見的事情了,已經被接受了的、封建的文化;而這種婚姻使本來就收入微薄的家庭在經濟上雪上加霜;由于地處偏僻也使學校辦學條件差、師資缺乏,大都數老師都是男的這也是使教學內容與當地女童生活實際相脫離,造成女童的成長得不到很好的教育。

女童自身的一些因素也是應當考慮的,女童家庭地位低現象,當地政府、學校、家長都應深刻反省,當地政府應根據當地的生活習慣和農民的思想做出該有的政策,可以通過提高婦女素質,培養婦女平等的思想、把婦女組織起(下轉第8頁)(上接第3頁)來進行授課、培訓婦女樹立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識。這樣通過改變母親的思想來改變女童的生活思想和價值觀,這樣對女童的受教育期望值也會逐步增高。

2.2 農民受教育程度低

由于少數民族對教育的不重視,而且有些少數民族地處偏僻,人民教師都不太愿意到這些地區進行文化教育的傳播,當地政府也是感到心有余力而不足,這些情況都造成了農村家庭文化程度的低下,加上讀書無用論思想的錯誤引導,對下一代的教育也有不利影響,因此傳統重男輕女思想得不到開放平等思想的轉變,少數民族農村女童的地位自然也得不到改變,還是會有女童受到性別的歧視,還是得不到應有的關愛和相應的教育,那對下一代也是這樣,一直循環下去,所以要改變少數民族農村女童的地位還是需要從教育抓起,無論是父輩還是女童這一代都要接受教育,慢慢改變這種現狀。

篇5

關鍵詞:生育觀;生育偏好;變遷 影響

對于生育觀念,早就有很全面和明確的界定,生育觀可分為四個方面。第一,人們對于生育的目的和意義的觀念,即“為什么要生”的問題,第二,人們的性別偏好,即生什么的問題,第三,人們在生育子女數量上的觀念,即生多少的問題,第四,人們對子女質量的期望,即成為什么人的問題。本文則側重與生育性別偏好的變化,即第二點,進行著重探究。

一、傳統觀念變遷因素:

(一)勞動力需求的轉變

中國古代傳統的自然經濟模式,極大的限制了女性的勞動能力,男耕女織的經濟模式使得婦女在勞動中處于次要地位,在生產上更多的是依附于男性。區別于社會生產因素,由于女性與男性本身存在的身體差異,使得女性無法承擔繁重的勞動,因而,男性成了社會生產生活中的主力軍,而女性則成了附庸品。然而時至今日,隨著社會和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勞動力不再被限制在土地和工廠之中。

(二)婦女地位的轉變

沿襲至今的性別分工和家庭制度是制約婦女發展的主要障礙?!澳笝嘀频谋唬耸桥缘木哂惺澜鐨v史意義的失敗”。母權制被后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思想沿襲了幾千年,婦女成了男性的和工具。極長的一段時間,婦女一直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是男性蹂躪和壓迫的對象,這也就造就了長期以來重男輕女的思想。然而,隨著社會分工的轉變,婦女地位的日益提高,婚姻制度的逐漸完善,男女平等的思想逐漸為人們所接受。

(三)社會經濟的發展

改革開放后,社會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良好的經濟基礎和社會發展程度使得人們開始逐漸改變傳統的育兒思想。越來越多的人愿意接受男女平等的思想,并付諸于自己的生育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據調查,人們覺得育兒與育女的成本不同,特比是在廣大的農村,普遍存在著要為兒子蓋房,娶妻的思想,房子車子票子似乎成了婚姻的必需品,離開了這些似乎婚姻就不再是婚姻,試問,在如此強烈的經濟壓力之下,又有幾人還愿意生兒,買房,娶媳呢?當然,經濟的發展不僅僅表現在生什么的問題上,在生多少的問題上的影響表現的更為明顯,區別于傳統的“養兒放羊”的思想,現在人們更為注重后代的質量,教育環境等。

二、新興因素的影響:

(一)教育的發展和大眾文化水平的提高

隨著教育的普及,大眾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國民素質的普遍提升,人們的生育觀念也日益趨于合理。人們在接受教育的同時,也受到了平等,人權等思想的影響,并在個體的生育中體現出來,就單個個體言,所受的教育越好,文化水平越高,生育觀念就越為合理,當然由小見大,整個社會的生育觀念也是日趨合理的,相較于愚昧,落后,腐朽,畸形的生育觀,相較于“三綱五?!睂ε缘膲浩?,相較于溺女之風,不舉女之實,現代人們生男生女一個樣的想法,不僅僅是一個弱勢群體的勝利,更是一個時代的勝利,而教育在這場戰爭中,展現出了引導社會,引領思想的獨特作用。

(二)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

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對于當前社會生育觀的形成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不僅表現在70年代總和生育率從5.8下降到2.75的半減變化基本上是由于計劃生育發揮政策的結果,即使是在80年代以來總和生育率由2.75降至1.5左右的半減變化,仍是計劃生育發揮了重大作用。(王桂新,2012)這一政策的實施使得人口數量急劇減少,“四二一”的倒金字塔型家庭日益增多。而從性別比例方面來考慮,計劃生育的實施是生育自然選擇的政策保證,這一政策硬性的改變了中國當前的生育結構和人口發展趨勢,包括人口數量和性別比例,使得我國的性別比例朝著合理化的方向發展。

(三)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

“養兒防老”的思想是造成傳統生育觀念的主要原因。然而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包括養老保險制度和農村醫療合作的發展,卻日益沖擊著這一傳統思想,廣大的城市,甚至在農村已經出現了老人自養的新型養老模式,而且,從法律角度而言,女兒在財產上是繼承者,在義務上也是贍養者,在此中“女兒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的觀念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更多的人認為,女兒要比兒子更貼心,更孝順,在兒子和女兒都是繼承者,都是贍養者的情況下,大眾則傾向于生女兒,廣大的農民重男輕女的思想也隨著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完善,正在漸漸弱化。

雖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都偏向于生兒子,思想上則表現為重男輕女,覺得兒子才是家族的繼承人,要延續香火,這一觀念也直接導致了當前社會男女比例的不協調,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育觀正逐漸發生轉變,越來越多的家庭覺得生男生女一個樣,或者偏向于一兒一女的相對平衡的生育結構,這無疑是女性長期斗爭的結果和女性地位逐漸提高的表現,但在這一轉變之中,經濟的發展,計劃生育,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也發揮了不可小覷的作用,正是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們的思想才逐漸有所改變。(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法政學院)

參考文獻:

[1] 郭克敏 張義泉 影響生育觀形成于轉變的社會心理因素[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 1996

[2] 韓永江 生育觀影響因素的經濟分析[J] 北京:人口學刊 2005

篇6

從十多年前開始,鄭先生每次體檢時,血中的尿酸都會超標,但因為沒有癥狀,他也沒當回事兒。直到踝關節腫痛起來,他才就醫,原來是血尿酸升高引起了痛風,還造成了腎臟損傷。鄭先生后悔莫及:血尿酸高,千萬別不當回事兒!

血尿酸“重男輕女”

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尿酸量會達到平衡。當某些原因破壞了這種平衡,尿酸在血液中異常增高,就是“高尿酸血癥”。正常嘌呤飲食時,空腹血中尿酸值男性>420微摩爾/升,女性>360微摩爾/升,不同日有2次達到此標準,即可判定為高尿酸血癥。

誰是高尿酸血癥的“幕后推手”?高嘌呤食物、肥胖、飲酒、血液系統疾病等,造成尿酸生成過多而發病,而腎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減退、某些藥物(如利尿劑),則使尿酸排泄減少而發病。此外,人體內的血尿酸濃度還會受性別影響,如高尿酸血癥“重男輕女”,即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這與男性睪酮抑制腎臟排泄尿酸有關。

當心變身“隱形殺手”

高尿酸血癥不能和人們常說的“痛風”畫等號。

痛風主要特指痛風性關節炎和痛風石疾病,即當血中尿酸過于飽和,尿酸會以尿酸鹽的形式析出,在關節及其他組織沉積,引發痛風性關節炎,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時間長了,耳、手、足部也可形成痛風石。但大多數高尿酸血癥并不發展為痛風,患者也并無癥狀,難以引起重視。正是這樣,才給了尿酸悄.十肖變身“隱形殺手”的機會。

若尿酸以尿酸鹽形式沉積在腎臟,形成腎結石,則引起尿路梗阻或反復感染;也可以破壞腎臟組織,造成痛風性腎病,發生蛋白尿或,腎功能衰竭。

高尿酸血癥還增加了高血壓、2型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脂的發病風險,共同促成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進一步增加心肌梗死、腦梗死、猝死等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管住嘴、邁開腿

治療高尿酸血癥的第一步并非藥物,而是“管住嘴、邁開腿”。

多吃低嘌呤食物如新鮮蔬果、牛奶,雞蛋,減少尿酸生成;高嘌呤食物如紅肉類、海鮮、動物內臟、濃肉湯以及飲酒(尤其是啤酒)等,均可使血尿酸水平升高,應盡量避免或限制攝入。中等嘌呤含量的食物如蘑菇、金槍魚、豆制品等,在痛風關節炎發作時應限制食用,無癥狀時可適當食用。還應多飲水,心腎功能正常者,每天飲水1500―2000毫升,以增加尿酸排泄。

篇7

8歲的時候,有一天晚上,姐姐給我報聽寫,有一個詞語我不會寫,姐姐讓我空著,我不愿意,就躺在地上耍賴。其實我知道自己錯了,但是我想,我這樣你總會告訴我怎么寫了吧。我的叫聲驚動了媽媽,媽媽快步的從房間了走出來,聽了姐姐的敘述,生氣了?!澳憬o我起來”我聽到了火藥味??墒俏覜]有起來,我也不知道為什么,也不明白為什么有那么大的膽子。我繼續耍賴,并且大聲叫喊著,抗議著。“起來”母親的聲音又高了幾個分貝,我沒有起來,卻哭了出來,眼淚就隨著我的眼角流出來,我甚至還能感覺到它是溫熱的。但是,這并沒有博得母親的同情,反而讓她更生氣。母親一把把我從地上拉起來,我甚至還沒有站穩,母親就伸出她的手開始打我,我感覺身上到處被打的很痛很痛,就用更大聲哭喊表示我的抗議,一下子,一個家充滿了我的哭喊聲,和母親的呵斥聲,當然還有一些雜亂的聲音,不過我并沒有聽清楚。我只是感覺自己溫熱的眼淚順著眼角不停地流下來,我甚至沒有顧上去擦掉它,就任它流,一直到一張臉上到處是水的痕跡。我想,那時侯我的眼睛一定紅的像兔子一樣。我以為母親會停止責罵,讓我繼續聽寫,因為大人都那樣,就喜歡看孩子哭。(那時候就是這么理解的)然而,母親卻用她的食指指著我的鼻尖,沖我喊著:“不許哭?!逼鋵嵅灰膊幌肟?,也不想對母親認輸,可是眼淚哪里是說止就止的住呢?眼淚沒有再流了,但喉嚨里還是發出“唔唔”低沉的哭喊聲,母親揚起她的巴掌,重重的打在我的身上,再次重復“不許哭”。最后好像是我妥協了,也不知道是母親打累了,事情最后的結局在我的腦海中也并沒有留下很深刻的影響。

很久以后,我才明白母親的用意。那次,我好像是長大很多了吧。母親告訴我小的時候她差了一點點就不能讀書,而原因就是影響中華民族很多年的觀念——重男輕女。母親告訴我她生活的苦難上怎么熬過來的,告訴我她的童年。才明白,也許是因為母親小的時候受夠了重男輕女的傷害,所以她才要求她的女兒,不能小家子氣,她的女兒要背負起責任,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任;要像所有的男孩子一樣頂起頭上的一片天!我相信是母親讓我學會堅強,不要為了芝麻綠豆而落眼淚;讓我學會了尊嚴,不能讓自己變成小丑。

我想,或許就是那一刻,人生的含義讓我讀懂,同時也讀懂了母親對我的愛。愛可以有很多很多種,但母親的愛被她深深的打在我的身上,是我身上無法抹去的烙印,是我腦海中無法忘卻的回憶。

篇8

 

學前教育對兒童智力發展、性格形成、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益處。但是,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女童學前教育存在很多問題,在對這些問題進行綜述的基礎上提出一些完善建議。

 

一、西北少數民族女童學前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居住環境惡劣,入學困難

 

西北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多是一些自然條件復雜、環境惡劣,并且居住分散,同時還存在部分蒙、滿、錫伯和鄂溫克等游牧少數民族。由于西北少數民族的這種居住環境和生活方式,給學前教育機構的建立造成很大的難度,形成西北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學前教育機構普遍偏少的現象。同時,少數的學前教育機構大都設立在人口相對較多、經濟相對發達的城鎮,這讓本身交通就不發達的邊區兒童入學的困難加大,造成西北少數民族兒童入學率較低。

 

(二)資金投入低,學前教育質量差

 

目前,學前教育不在九年義務教育的范疇內,屬于收費的教育。這對于本身經濟條件較差及存在落后的重男輕女觀念的兒童家長來說,讓女童接受學前教育的可能性進一步下降。同時,由于學前教育不屬于九年義務教育,地方政府對學前教育的投入資金相對匱乏,這就造成無論是公立還是民營的學前教育機構都存在由于資金短缺,無力聘請優秀教師,無法提供足夠兒童游玩的場地、設施和合乎要求的建筑。同時,由于資金短缺還造成學前教育從業人員的待遇普遍偏低,從而導致學前教育從業人員嚴重緊缺。另一方面,由于資金的限制,現有的學前教育從業人員缺乏在職培訓的機會。

 

(三)學前教學模式落后,缺乏吸引力

 

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學前教育應當充分體現當地的民族特色,只有這樣才能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兒童形成吸引力。但是,在我國西北地區大多數學前教育教學模式與全國其他發達地區的教學模式相類似,有些甚至是直接生搬硬套沿海發達地區的教育模式。這些都造成相應的學前教育不能吸引少數民族兒童前來就學。

 

(四)家長觀念落后,女童接受學前教育困難大

 

學前教育要求家長及幼師共同參與進來,家長的教育觀念將對兒童的生活習慣、性格養成以及社會行為等造成極大的影響。但是,在我國西北經濟欠發達的地區“重男輕女”和輕視學前教育的觀念依然很濃厚。這就導致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比例較低,而“重男輕女”落后認知則造成少數民族女童接受學前教育的比例遠低于男童。

 

二、西北少數民族女童學前教育問題解決對策

 

(一)增加政策支持,鼓勵民營學前教育機構

 

雖然我國對學前教育的整體投入在逐年升高,但是對于西北少數民族而言,由于其居住特點和生活習慣等造成學前教育機構建立難度較大,無法形成有效的管理。所以,政府應該加大對社會各種資源的有效利用,出臺政策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學前教育,滿足西北少數民族對多元學前教育的需求,同時也能進一步減輕政府的資金壓力。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西北地區少數民族分散居住的特點,造成民營資本進入學前教育利潤較低、教師質量不高和待遇較差等常見的問題,這時政府部門應當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適當放寬管理與評估條件,對部分符合要求的學前教育機構給與經濟補貼。

 

(二)加大政府資金投入,提高教學質量

 

就目前我國情況而言,政府投入依然是學前教育資金最大的來源,而對于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學前教育面臨的最大的問題依然是資金短缺。資金短缺是造成學前教育機構硬件設施簡陋、教師待遇低、職業上升難、培訓交流機會少等問題的最大原因。所以,政府部門可以適當地加大西北少數民族居住地區學前教育資金的投入,提高其學前教育質量。

 

(三)培訓學前教育老師,改善家長觀念

 

由于西北地區交通落后、資金短缺造成學前教育人員教學思維和方式均較落后,得不到及時的更新。所以,政府部門可以通過一些研討會、交流會、外出參觀、在職進修的方式對西北學前教育從業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教學觀念和質量。此外,對于西北少數民族女童是否可以接受學前教育以及接受學前教育時間長短,關鍵在于家長,這就要求政府相關部門及時下鄉走訪適齡兒童的家庭,對其家長進行學前教育的宣傳教育,提高其思想境界,進而提高少數民族女童接受學前教育的比例。

篇9

一、“阿央白”是白族民間普遍存在的子嗣習俗的集中體現

據陸家瑞先生調查,每年到石寶山會期(每年農歷八月初一前后),四區八縣都有婚后不孕的和有女無兒的、將要結婚的人,來向“阿央白”祈嗣。祈嗣者以香火素齋供奉,并在“阿央白”上涂抹香油,用銅錢刮石粉作“孕藥”,通過敬香、供奉、吟詞等儀式,把自己(祈求子嗣)的要求和愿望表達出來,傳達給信息載體“阿央白”,從而得到一種滿足和安慰,增加對生育的信心。在1958年出版的《大理白族自治州歷史文物調查資料》一書中《南詔大理國歷史遺址及社會經濟調查紀要》一文也同樣說道:崇拜“阿央白”的多數是白族婦女,已婚婦女無子嗣,或祈求多育子女的婦女,常來焚香祈禱。從書中記錄的調查資料來看,“阿央白”祈嗣活動在劍川一帶白族已婚婦女中是很普遍的,但活動并不強調儀式的系統規范,也沒有系統的理論,“阿央白”并非像神o一樣為人們供奉,并不具有人格化的特征,它在活動形式上表現出白族原始宗教的某些特征,人們向“阿央白”祈嗣,更多表現出的是一種信息傳遞、情感交流的過程,目的是通過簡單儀式的信息傳遞實現子嗣的美好愿望。

“阿央白”是白族民間子嗣習俗的集中體現,類似“阿央白”的祈求子嗣習俗在大理白族地區十分普遍。在喜洲一帶,每年農歷二月初八,都要到靈慧寺舉行求子嗣的廟會,洱海周圍十數里的村寨,只要夫婦不育的人,都雙雙而來求子嗣,尊奉之神俗傳為大理國段氏之主,自金沙江上獲一浮木所雕成的神像,認為是“有求必應”。白族求子嗣習俗在民間較為普遍崇奉的具體神是“子孫娘娘”或“痘神”,由于白族崇信佛教,所以也崇奉“送子觀音”。這些神靈往往供奉在山神廟或白族本主廟的一角。有些白族村寨沒有供奉“子孫娘娘”、“痘神”的,祈求子嗣的人也就在山神或本主像前行香祈禱。①

從這些活動習俗來看,我們可以歸納出白族民間求子嗣習俗大致有三個特征:第一,祈嗣活動有固定的崇拜祭祀對象和特殊的儀式行為,但不強調儀式行為的規范性。第二,有特殊的活動群體。祈嗣活動群體大多是已婚無子嗣的;祈求多育子女的;有女無兒的白族婦女。第三,祈嗣活動有特殊的目的性。從活動群體來看,祈嗣者不僅祈求獲得生育的能力,還祈求生男,反映了當地白族的重男輕女的封建傳統繼嗣觀的一面。

二、“阿央白”祈嗣活動反映出的白族傳統繼嗣觀

在“阿央白”祈嗣活動中,活動的主體祈嗣者是我們要重點關注的一個對象。陸家瑞先生的調查中明確寫道:每年到石寶山會期,四區八縣有婚后不孕的和有女無兒的、將要結婚的人,來向“阿央白”祈嗣。另外《南詔大理國歷史遺址及社會經濟調查紀要》一文也說:崇拜“阿央白”的多數是白族婦女,已婚婦女無子嗣,或祈求多育子女的婦女,常來焚香祈禱。從兩篇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到“阿央白”前祈嗣的多是當地白族婦女,這些婦女主要有三類:一是已婚無子嗣;二是祈求多育子女;三是有女無兒。這里第三類祈嗣者應特別引起重視。以往在研究“阿央白”時對第三類活動主體關注不多,通?;\統地把“阿央白”祈嗣活動的主體概括為祈求子嗣的婦女,忽略了“阿央白”活動主體承載的許多信息。第一、二類祈嗣者,她們的目的是希望獲得生育或更強生育能力,而第三類祈嗣者,她們祈嗣的目的并非只是為了生育,而是要祈求生兒子,它與前兩類祈嗣者是有本質區別的。前兩類祈嗣者的目的反映的是人類生存發展的一種本能需求,而第三類祈嗣者的目的反映的不僅只是這種需求,同時還反映了當地白族的重男輕女的子嗣觀念,它引申出“阿央白”祈嗣活動的一個新的文化涵義?!鞍⒀氚住逼硭媚康膹纳鲜鰞热菸覀兛梢钥吹街饕爬槿齻€,即祈求生育、多子和生男,三者共同的目的都是子嗣,但從具體關系上來看則反映了祈嗣者生育價值觀發展的過程,即首先是獲得生育能力,這是一種本能要求;其次是多育能力,這是社會生產的根本要求;第三是生男兒,是較前兩者更高層次的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生育價值觀的體現,反映了白族傳統社會組織原則和傳統道德思想,而這種生育價值觀主要緣于白族傳統的繼嗣觀念。

在傳統社會中,白族對繼嗣這一家庭組織原則十分重視。白族以宗族為家庭單位,構成社會基本組織,形成了以父權為中心的宗族主義的價值觀和倫理原則。因此,白族講求父系繼嗣,只有男子才有繼承財產的權利。繼承者首先是兒子,有女無子的,可以招贅女婿。出嫁婦女無財產繼承權,在家庭中不能作主,社會上沒有權利,處于及其卑微的地位。②白族把姓氏視為傳宗接代的重要標志之一,子女通常隨父姓,贅婿和養子必須改姓才能取得財產繼承權,沒有生兒子在白族看來就是斷了香火,贅婿和養子也只是為了傳宗接代采取的一種彌補手段,通常贅婿的社會地位也是很低的。在傳統白族家庭中,堂屋內大都供奉有“祖先牌”,象征著家族香火的延續,而祖先牌位上完全是以男子來續系的,延續家族香火的責任是由兒子承擔的,在白族傳統的繼嗣觀念影響下,重男輕女的現象是十分突出的。因此,在“阿央白”祈嗣活動中,即便有了生育能力的婦女也還要到“阿央白”前祈禱膜拜,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祈求生男,可見這種影響已滲透到了白族的生活習俗中,甚至左右了白族傳統的生育觀。

三、儒家孝道思想對白族傳統的繼嗣觀的影響

白族傳統的繼嗣觀為何重男輕女的現象如此突出,這是值得深入探討的。白族是一個較早接受儒家思想的民族。“在公元開始的那幾年里,云南已傳播儒學了”。③到了南詔大理國時期,統治階級積極推崇儒學,如《南詔德化碑》中所記“不讀非圣人之書,嘗學字人之術”一樣,甚至達到“本唐風化”。南詔時期,據學者考證是白族作為一個民族群體形成的時期,在當時的文化背景下,儒家思想作為漢文化的精髓因此被白族廣泛接受并成為精神文化的主流是必然的選擇。

孔子是儒家思想開山鼻祖,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所謂“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禮記中庸》)“為仁之本”在孔子看來,一個人只有先愛其親,才能推及于愛人,提出子女要善事父母,孔子把人生最高原理的“仁”與善事父母的一般行為“孝”連到了一起,仁不僅是孝之人性根源,而且是孝要努力實現的終極目標?!叭省保ù酥競€性品質修養)的實踐完全是個人自覺的行為,而奉行孝道(即踐履社會關系中的倫理)就是“為仁“的起點??鬃泳o緊圍繞善事父母這一核心內涵,提出了豐富的重要觀念和規范,完成了孝從宗教到道德,宗族倫理向家庭倫理的轉化,使孝成為儒家仁學思想體系的基礎與起點。在孔子以后的儒學發展中,“孝”始終成為儒家思想核心內容不斷升華和完善。在儒家早期經典《大戴禮記.曾子大孝》倡導的“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勞,大孝不匱”,《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思想中,“孝”的重要實踐行為從善事父母具體到宗族的延續、家庭的繼嗣,把傳宗接代擺在首位。它要求每個社會成員要把組織家庭,生育子女當作義不容辭的義務,否則就為不孝,會受到社會的歧視和懲罰。所以在中國人傳統觀念中,人們“有子萬事足”,“斷子絕孫”則是人之最大不幸,甚至是家族乃至社會最大的憂慮。

白族傳統文化在形成時期就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因此白族的孝道思想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這一點在繼嗣觀念上表現得尤為突出。白族崇拜祖先,重視祖墳祭祀,信崇《孝經?圣治章》“父母生之,續莫大焉”的理論,家族的香火的永恒延續和生命的無限傳承就是子孫的再生,子孫的生命就是父母及祖宗生命的延續,有了生命的延續,才能尊祖敬宗,善事父母,孝行天下,這也是白族傳統社會組織原則的根本需要。所以,在傳統家居中許多家堂屋內都供奉有“祖先牌”,象征著家族香火的延續。在白族傳統孝道中,孝行首先是要有后,延續家族香火,而白族講求父系繼嗣,延續香火的責任是由兒子承擔的,因此,重男輕女的思想十分突出,無后為大的思想體現得淋漓盡致,甚至直接影響了白族社會價值觀及家庭倫理道德精神思想的構建。由此看來,諸如“阿央白”祈嗣活動等普遍存在于白族民間的求子祈嗣習俗,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延續家族香火,活動者企望通過祈嗣活動進而得到社會的認同和價值評價,這種評價標準就是當地白族傳統的孝道理論思想長期形成的繼嗣觀,而這種繼嗣觀的精神實質就是儒家孝道思想。

四、“阿央白”祈嗣活動的精神核心是對白族傳統孝道思想的社會踐行

我們可以說,白族傳統的繼嗣觀的核心實質就是傳統孝道理論思想的一種體現。因此,要探尋以“阿央白”祈嗣活動為代表的白族繼嗣活動的精神實質,必須從白族傳統孝道觀念入手。“孝”之初始涵義除了尊主敬宗外,還有一種含義就是生育子女,傳宗接代。④二十世紀周予同先生發表了《“孝”與生殖器崇拜》一文,第一次揭示了“孝”與生殖崇拜文化之間的淵源關系,指出“儒家的思想為其出發于‘生殖器崇拜’與‘生殖崇拜’,所以郊天祀地,祭日配月,迎妻納妾等一套把戲,都與‘孝’有一貫關系。”“因為崇拜生殖,所以主張仁孝;因為主張仁孝,所以探源于生殖崇拜,二者有密切的關系”。⑤儒家思想把“孝”不僅視為保障人口綿延的一套規則,同時把交媾生育從人的自然本能上升為一種社會行為,這種行為就是所謂的“孝”。從“阿央白”等祈嗣活動的內容看,它確實與生殖有或多或少的聯系,可以說是探源“孝”原始初意的一種行為方式,是一種“孝”文化行為的具體事象。在這具體事象中,活動主體即祈嗣者目的是祈求子嗣,這種目的的動因主要來源于完成傳宗接代的世俗義務。當地白族婦女受傳統孝道的約束和評價,把承續煙火當作實現社會價值的途徑,通過祈嗣活動來體現孝行的行為,使祈嗣活動上升為行孝的一種社會行為,而這種孝行思想則構成了傳統繼嗣觀的思想核心,在這種思想下產生的行為則形成了傳統繼嗣觀的社會活動形式。因此可以這樣說,白族傳統的繼嗣觀是維系社會家庭的一種組織原則,“阿央白”祈嗣活動作為繼嗣觀表現出的行為方式,是以白族傳統的孝道為精神核心的,活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踐行孝道。所以,“阿央白”等祈嗣活動在傳統繼嗣觀的精神支撐下,無論環境如何改變,卻始終為當地白族婦女作為孝行的社會規范所繼承。雖然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祈嗣活動在儀式、規模等表現形式上呈現出社會特征的差異,但在這種傳統精神紐帶的維系下,祈嗣活動一直為當地白族所傳承,也正是到了在現代文明的社會的今天,白族民間求子祈嗣活動仍然得以傳承的根本原因所在。

總之,以“阿央白”祈嗣活動為代表的白族民間求子祈嗣習俗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活動,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涵義,是白族民俗文化傳承的載體。學術界目前對“阿央白”的起源仍持不同的觀點,因此本文在論及“阿央白”時,故不論及起源問題,而僅從祈嗣活動行為的本身進行分析,以“阿央白”祈嗣活動為個案,對白族傳統繼嗣觀與儒家孝道思想之間關系試作探討。

注釋:

①趙櫓《石鐘山第八號窟“錐狀物”辨微》,《大理方志通訊》1987年3期,第72頁。

②《白族簡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第240頁。

③方國瑜《漢晉至唐宋時期在云南傳播的漢文學》,《方國瑜文集》第一輯第354頁,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④肖群忠著《孝與中國文化》,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21頁。

篇10

關鍵詞:義務教育;農村女童;建議

現代社會中,女性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女性的進步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的前進,也是衡量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尺度。女性的進步與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受教育。雖然當今社會一直倡導男女平等,女性受教育狀況有了很大改觀,但在實際中,尤其是在經濟狀況較為落后的農村地區,依然存在農村女童失學現象。這種現象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本文試圖通過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議。

一、經濟水平的制約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是在中西部一些偏遠地區,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低下。有的地方經濟貧困,甚至不能解決溫飽問題,家庭無法負擔教育費用,對教育投入的熱情度較低,女童入學沒有經濟保障。在收入有限的情況下,大多數村民選擇了外出務農打工。為了增加家庭收入,同時減少支出,很多家庭選擇讓女童外出打工創收。相關研究表明,女性的受教育程度與當地經濟水平密切相關。經濟水平低的地區,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也較低,反之則相反。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指出,小學輟學率的高低與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成反比例關系:人均收入在300元以上,輟學率為4.3%,人均收入在300~800元,輟學率為1.1%,人均收入在800元以上,輟學率降低為0.6%。此外,山區縣的小學生輟學率(5.4%)遠高于平原地區(1.7%)。這種“馬太效應”在女性教育方面是極其不利的。女性的思想觀念直接影響她對下一代的教育理念。較低的文化水平使女性的觀念沒有很大轉變,使她延續老舊的理念教育孩子,造成“愈來愈窮”的后果。

二、傳統觀念的桎梏

1.落后的重男輕女思想

重男輕女的觀念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雖然現在社會提倡男女平等,“女人也頂半邊天”。但是在農村重男輕女的現象依然廣泛存在,1982年我國人口出生性別比為108.5,1990年為111.3,2000年為116.9。城鄉對比發現農村高于城市,2000年城市為112.8,鎮為116.5,鄉村為118.1。農村對于女孩子一直持有這樣的觀念,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孩子是為別人家養的,遲早是要嫁人的,生女孩子所獲得的回報少。受這種觀念的影響,家庭對女孩子的教育投入比例較少,甚至沒有,女孩子較早地投身到家庭勞作中。在農村,女孩子在家照看年幼的弟弟,操持家務是很普遍的現象。

2.就業難形勢下的新讀書無用論

“知識改變命運”是很多農村孩子學習的一大動力,他們渴望著通過學習考入大城市,畢業后能有份好工作,留在大城市,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得留在大城市變得艱難,很多大學畢業生并不如高中畢業直接打工獲得的收入多,這使得“讀書無用論”在農村蔓延開來。很多女孩子自己也有這樣的思想,認為多花錢讀書收效并不大,倒不如早點外出打工好。女孩子自己這種錯誤的受教育觀念也是很不利的。

三、學校教學質量低劣

1.教學目標脫離實際

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學校多以升學為目標,提出過高的學習要求。農村女童沒有良好的基礎,不能適應高難度的課堂教學。教育雖然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但學校方面更多的是重視知識的積累,家長也是一味地追求學生成績,忽視了學生素質的培養,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2.教師素質低

由于農村經濟落后,工資收入水平較低,教師不愿意來農村教學,這使得農村教師隊伍普遍素質不高。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教師培訓的支持力度,但效果不甚明顯。農村教師普遍未達到規定的學歷要求,距離實施素質教育所需要的素質要求相差甚遠。即使一些教師學歷層次達標,但由于參加高層次學術交流、研討會的機會少,缺乏科學觀念和運用現論進行教學的實踐能力。教師授課方式單一,枯燥乏味。只是簡單地照本宣科,要求學生簡單重復記憶,不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啟發誘導。教材本身編寫對農村孩子來說就較難,加之教師的一些教學方法沒有切合實際,結果就使學生厭學情緒加重,家長對孩子讀書喪失信心。

四、對農村女童受教育的幾點建議

1.政府應扶持農村經濟,加大教育投入

政府一方面要促進農民增收。農民收入的增加能使農民不再為高昂的學費擔憂,促進農民教育觀念的轉變,加大教育的投資額度,使農村女童受教育有經濟支持。改進女童受教育的條件和學習環境,增加女童受教育成功的幾率。另一方面要加大對教育的投資力度,加大對學校硬件設施的投入,吸引優秀的人才來農村從事教育事業。重視教師培訓,向農村教師傳授現代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素質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教師應該多方面培養學生興趣,轉變單一的教學模式,促進女童身心的良好發展。

2.轉變受教育觀念

現代社會里,人們更多地把教育功利化、工具化了。張楚廷教授也認為:“教育領域里的工具主義實在太嚴重了,我們時而把教育往‘上層建筑’那個口袋里裝,又時而把教育往‘生產力’那個口袋里裝,無非都是把教育視為政治或經濟的附屬物,非常馴服的附屬物,惟獨沒有了教育的特性,沒有了教育自己?!奔~曼在《大學的理念》一書寫到:“我對大學的看法是它是以傳播和推廣知識而非增擴知識為目的。”在現代社會里,很多人把大學當做找工作的跳板,注重的是受教育的收益,而不是學知識,培養學生素質。持有這種觀點的學生和家長很多。政府應加強輿論導向,促使學生和家長樹立正確的受教育理念。

3.提高教學質量

由于經費限制,學校的辦學條件差,教育教學質量低下,很多地區代課教師數量多,由于接受教育信息機會少,缺乏教育培訓,普遍教育水平不高。因此,要加大教師培訓力度,提高教師教授水平,讓教師能教、會教且教得好。同時,也要加強職業道德培訓,對學生有愛心、有耐心,降低學生的輟學率。

參考文獻:

[1]田宗友.論農村學齡兒童失學原因[J].江西社會科學,2003(10).

[2]李旺珍.農村女童義務教育問題研究:中西部八省的問卷調查[D].華中師范大學,2006.

[3]邱紅.農村出生性別比失衡的社會性別分析[J].人口學刊,2007(5).

[4]任軍利,朱曉鋒.免費義務教育條件下我國女童教育所面臨的困境[J].農業考古,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