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伐森林的好處范文
時間:2023-12-19 17:51: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砍伐森林的好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所有綠色植被中,森林有地球之肺之稱。這是因為森林能夠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制造人類和其他生物所需的氧氣。樹木是氧氣制造廠、樹木是粉塵過濾器、樹木還是天然蓄水庫和天然空調。森林帶給我們無窮無盡的好處。
有了森林,水土流失會有所緩解,山體滑坡也會大大減少,沙塵天氣也會逐步減少;有了森林,全球變暖的趨勢就會減緩,植物、動物還有我們人類都會擁有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有了森林,水源就會變得更清澈,我們呼吸的空氣會更清新。不僅如此,保護良好的森林還能為我們提供高質量的飲用水。世界各地的市政部門現在都在想方設法擁有更清潔、更便宜、更有保障的飲用水供應給市民。但現在,世界上的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中,這些城市居民中有三分之一人口的清潔水源沒有保障。這些人約有十億,分布在世界不同地方。在亞洲,將近七百萬城市居民喝不到干凈的飲用水。
認識亞洲原始森林
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熱帶雨林,擁有1.3億年的歷史,比非洲和南美洲的雨林都要古老。馬來西亞有數十個國家熱帶雨林森林公園,到處是遮天蔽日的濃蔭,隨處是花團錦簇的綠葉,四處充斥著綠,昂揚著生機。熱帶雨林的綠是一種像烈焰般蒸騰著的綠色,是一種像玫瑰一樣怒放著的綠色,是一種像潮水般漫卷著的綠,是一種瀑布一樣流瀉著的綠。充滿了動感,洋溢著活力。
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被譽為亞洲最后的生物樂園,作為世界著名的熱帶雨林區之一,它的浩瀚與遼闊僅次于亞馬遜雨林。這片號稱地球之肺的雨林雖然與我國有相當距離,它制造的氧氣卻與東南亞人的“呼吸”息息相關。加里曼丹毫無疑問是全球最重要的野生動物中心之一,近10年來人們在島上發現了361個新物種,包括260種昆蟲、50種植物、3種淡水魚、7種青蛙、6種蜥蜴、5種蟹、2種蛇和1種蟾蜍。
可是,菲律賓的森林消失了。我國在遭受長江洪災之后進一步覺醒,嚴格禁止砍伐森林。印度尼西亞是世界熱帶雨林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但在當地,每年會有350萬公頃的森林被砍伐殆盡。也就是說,一天內就有可以覆蓋500個足球場的樹木消失。真是讓人觸目驚心。所有的一切訴說著一個事實――亞洲森林正面臨著危機。
砍伐危機
為了滿足亞洲、歐洲和北美對木材的巨大需求,在亞洲的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濫砍濫伐之風愈演愈烈。
過去20年中,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熱帶雨林的木材產量一路超越了拉丁美洲和非洲。當地人為了追求高額利潤,大做木材、橡膠、棕櫚油和紙張貿易,使加里曼丹野生動物和植物受到日益嚴重的威脅,僅印尼每年的非法伐木就損失至少280萬公頃森林,相當于半個荷蘭的面積。
不僅是亞洲,整個世界的森林都在痛苦地著,但全球林木產品貿易仍在快速增長。目前,全世界每年工業用圓木的消耗量將近16億立方米,到2050年將達到20到30億立方米。
為了滿足世界木材市場的需求,世界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一方面,由于過度采伐,森林資源快速減少,導致木材價格飛漲。另一方面,對于森林的濫伐不僅會使那些寶貴的森林消失,而且還將威脅到地球的生存。
行動起來保護森林
想從根本上解決濫砍濫伐,保護森林,除了提高民眾的意識外,更重要的要解決森林和木材市場需求的平衡問題。全球著名的森林保護機構――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森林和貿易網絡森林就正致力于建立供需平衡。該網絡為奉行環保思想的買賣雙方牽線搭橋,并提供技術上的支持,推廣有利于保持生態平衡的木材產品,努力更好地管理珍貴的和生存受到威脅的森林。
如今,一些北美和歐洲市場已經開始青睞于環保的林木產品。Homebas、宜家、The Home Depot、Lowe’s和家樂福等商家已經表明不再購進非法采伐的木材。
而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森林和貿易網絡森林正在全球推廣的森林認證是另一項保護森林的有效措施。森林監管委員會的森林認證是一套系統,既包括對森林的視察,又包括對木材和紙張原材料到制成品的“系列監管”。該認證用來保證產品出自管理良好的森林,也就是說產品既符合環保要求,又具有社會和經濟效益。
篇2
保護環境建議書范文精選(一)
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誰能不熱愛這個美麗的星球可你明白,這美麗的星球,如今卻是千瘡百孔的,環境的過度利用,已經讓這美麗的星球疲憊不堪,所以,讓我們行動起來,去熱愛去保護我們的地球吧!
保護環境,刻不容緩!
所以,在此我倡議大家: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每一天提早關燈一小時,你就能夠為地球節約一筆資源,如果每人每一天都提早關燈一小時,那節約的資源就要多許多倍出來。
寫作業或復印文件的用紙,推薦反正使用,如果每人一天節省十幾張紙,我們都行動起來,就是每人每一天節省幾棵樹。
充完電后,要記得拔下充電器。
洗菜淘米的水,能夠用來澆花。
其實,很多資源,我們都是能夠重復使用的,保護環境,看似很大,和我們無關,其實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的職責,只有從身邊做起,才能要求更多人加入到保護環境的行列來。
自己都無法做到,又何談要求別人做到!
這些雖都只是小事,可如果都不去做,那么保護環境,從何說起
所以我推薦: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不要看到一件事小而不去做,如果都行動起來,小事也能夠匯聚成大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就讓我們聚少成多,把保護環境進行到底吧!
倡議人:
xx年x月x日
保護環境建議書范文精選(二)
親愛的爸爸、媽媽:
人人都渴望有一個完美的家園,人人都期望生活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禮貌環境里。春暖花開,綠意盎然。然而,在我們的周圍我們經??吹剑河械娜藘H僅為了少走一點點的路,不顧小草的生命,任意踐踏。此刻小區的道路兩邊尤其是路的拐角處,草地已經被踩的沒有了綠色,一片干枯。為此政府要花費很多錢來修復綠化。沒有了綠化,我們的小區環境會變得越來越差,空氣質量也一天不如一天,每年的霧霾天在不斷的增長為此我們向您發出倡議:
一、愛護樹木從自己做起。做到不踐踏綠地草坪,不攀摘樹枝花朵、不剝樹皮,不在樹上亂刻亂畫、保護綠色生命,不翻越綠化帶,不做出任何破壞樹木草地的行為。
二、主動勸阻破壞綠化的行為。看到破壞環境的行為時,能主動上前勸阻,告訴他花草樹木是我們的朋友,不能踐踏它們。
三、用心開展環保宣傳。不僅僅自己盡力而為,而且要帶動身邊的每一個人一齊來愛惜花草樹木。
四、鼓勵您用心種植、認養樹木。你們每一次種下的一個盆栽、一棵小樹苗都將點綴出一片新綠。
綠色婁園、和諧家園是我們幼兒園的辦園理念,因此我們在此發出倡議,動員所有渴望擁有美麗和諧社區的您,一同加入到我們愛綠護綠的行列中來。用自身的實際行動,愛護身邊的每一棵小草,為建設共同的綠色家園貢獻自己的力量!
保護環境、愛護綠化,人人有責!
愛綠護綠,從我做起!從這天做起!
保護環境建議書范文精選(三)
敬愛的環保局:
地球是人類的母親,是生命的搖籃。我們本就應保護地球母親的,而我們卻在破壞地球母親,破壞地球母親那光滑的皮膚。正如《只有一個地球》這篇文章所說的,我們不能再指望破壞了地球后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所以我們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保護我們的地球,愛護環境,我給大家提一些推薦:
1、大力節約資源,不使用或少用一次性飯盒、筷子等消費品,不浪費紙張。
2、大力節約能源,不浪費水電,隨手關燈、隨時關緊水龍頭。
3、使用環保電池,防止汞、鉻污染、慎用洗滌劑,減少水污染。
4、自覺保護生活環境,用心參與社會綠化美化活動,保護綠地、花木。
5、推薦垃圾分類,清理白色污染,把廢塑料袋打個節再扔進垃圾箱。
6、推薦禮貌行為,從我做起,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廢棄物,保護綠色環境。
7、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車或步行,減少空氣污染;使用無鉛汽油,購買小排氣量的轎車。
地球只有一個,她的生命是脆弱的,不能因為我們為著眼前的發展和獲得微小的利益,以肆虐的行為,無度的獲取,使本已脆弱的軀體更加脆弱!保護地球,就是保護我們自已。地球的安寧,世界的完美,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老師們、家長們、同學們、小朋友們,你心中有一個綠色之夢嗎?讓我們把環保承諾變為實際行動,為改善社會的環境質量盡力。最后,讓我們用大手牽起小手,托起綠色的期望。
保護環境建議書范文精選(四)
同學們:
你們都明白,此刻黃沙滿天,植物稀少、大霧彌漫、全球氣候變暖,二氧化碳到處都是,臭氧層逐漸稀薄,身邊環境越來越糟,原因何在
我給大家舉例說明:原先下雪,那雪都能吃,此刻呢?誰還敢吃啊!臟臟的。還有,我家的樓下,本來前幾年綠化的很好,綠植繁多,夏天舒適涼爽。近兩年,由于沒人管理,草地變成了光禿禿的遛狗場和水泥地,一些人還在綠地里種上了葫蘆、豆角、絲瓜等等,夏天還能夠,秋天以后那綠地就沒法看了。為了更好地保護我們的環境,我提出以下推薦:
一、多種綠色植被,依法按照科學的規律,更新樹木,不許隨意砍伐樹木。
二、減少使用一次性木質筷子,在外邊就餐,盡量帶自己家筷子,這樣一是衛生;二是能夠減少森林的砍伐。
三、有汽車的家庭,每個星期少開兩天車,多使用公共交通出行或騎自行車出行,一是鍛煉身體;二是減少尾氣排放。
四、不要隨意捕捉小動物,它們也是地球的保護者。
五、不要隨手亂丟果皮、紙屑、垃圾,不要隨地吐痰。
推薦中的后四條,期望大家也提醒一下家長。在每年的植樹節(每年四月的第一個星期日為北京市的植樹日)與家長一齊去種上一、兩棵樹,也是一件很有好處的事。
我們大家必須要保護好地球,否則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會成為人類悲哀又悔恨的淚。我期望我們共同努力保護好環境,創造我們完美的未來。
保護環境建議書范文精選(五)
地球是我們的家,同時也是我們的母親。地球無償的供給我們各種資源,而我們卻還為了一點蠅頭小利,不顧后果的肆意去破壞她。正如《只有一個地球》那篇文章所說的,我們不能再指望破壞了地球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地球如果滅亡了,那么降臨到地球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所以我們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保護我們的地球,愛護環境,我推薦大家做到如下幾點:
1.珍惜此刻的每一口空氣,把工廠的數量盡可能的減少,工業廢氣也會隨之減少??上驳氖?,我們看到政府已將許多重污染的工廠叫停,限期整改或遷移。我們還明白每家每戶用的煤氣已改成了天然氣,倡導步行少用汽車,這都是保護大氣的舉措。我們還要多植樹造林,森林不僅僅能呼出新鮮空氣,還能凈化空氣。要制止亂砍伐森林的行為,要少破壞大自然。
2.不要濫用各種資源,如,煤、礦、木、水如果這些資源被無止境的開采,必定會構成各種資源的枯竭,當人們沒有資源時,我們就無法生存了。
篇3
關鍵詞:和諧林業;林業建設;人與自然
引言
所謂的和諧林業,其追求的是人和生態以及社會等有機共處的林業。尤其是最近幾年,由于人口數量大肆增長,經濟粗放發展,使得林業資源被不斷的消耗,導致自然生態惡化嚴重,污染現象非常普遍。在這種背景之下,推廣和諧林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的存在和發展能夠確保生態穩定,能夠確保經濟增長穩定有序。具體來講,積極推進林業朝著和諧化方向發展已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1 和諧林業的概念
眾所周知,和諧林業并不是一個單一的所指,它涵蓋了很多的要素和內容。在發展的過程中注重各個要素和系統之間的協調。具體來說,作為林業相關人員必須積極發揮出工作的熱情和主觀能動意識,確保林業穩定發展。作為外在人員要做到互相體諒,共利共贏;實現人與林業、自然、社會等各個方面的和諧發展。
2 林業建設在生態保護中的意義
2.1 現實意義
最近幾年,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非???,也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不過細致來分析的話就會發現這種發展方式過于粗放,導致自然環境被嚴重破壞,生態逐漸惡化。雖說相關部門已經意識到生態惡化的嚴重性,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應對,不過其力度較低,較之于當前的形勢來講,顯得微不足道。正如上述所說,林業資源當前所處的局面就是如此。人們隨意砍伐森林,導致林業的受損速度較之于其建設速度要快得多。更有甚者,一些地方過分的關注經濟發展,忽略了林業創建以及保護等活動,這就使得所在區域的生態環境逐漸變差。而生態變差,環境污染直接導致國家的經濟受損,最終影響到社會的有序發展。目前國家相關機構已經意識到該問題的嚴重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條款法規用以指導林業工作。
2.2 經濟意義
眾所周知,森林有其獨特的存在意義和價值,它作為生態體系的一個關鍵構成要素,是當前林業建O工作的重要環節。只有積極的維護森林生態體系,才能夠確保生態和諧,才能夠帶動經濟發展,才能夠提升廣大群眾的生活能力。作為一個關鍵的生態系統,森林不但可以給我們創造穩定的生態氛圍,而且還能夠帶來可觀的利潤。假如其被人為的破壞的話,很顯然就無法發揮上述的功能了。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如今我們國家的林業生態體系只發揮出了其總的生態能力的三分之一,因此當務之急的工作是研究合理的措施切實提升行業總體生產水平。依托林業我們可以創建出一個綜合型的經濟系統,能夠切實發揮出體系的經濟性特征。不過,除了上述之外,還應該高度關注林業本身,積極完善生態體系,發展林業經濟,只有這樣才可以確保生態和經濟有機共存,才能夠確保林業的生命力旺盛,才能夠真正實現和諧林業。
3 林業系統現狀
3.1 林業矛盾沖突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當前時期我們國家的林業矛盾非常突出,其具體的原因在于沒有做好系統創建工作,管理不恰當。比如因為大規模的退耕還林使得農業用地變少,林業工作者的數量在不斷精簡,林業的總體收入變少,最終使得相關的教育工作被人們所忽視。上述問題是非常實際的民生問題,其牽扯到廣大工作者的切實利益,因此作為相關機構的負責人一定要高度關注,做好系統創建工作,強化管理力度,確保林業和經濟以及社會有機共處。
3.2 清潔空氣和潔凈水減少
由于森林的日漸減少,對于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氧氣的釋放量也逐漸減少,森林凈化空氣的功能減弱,大氣污染得不到控制和改善;同時森林減少也導致了自然生態環境的惡化,自然災害如洪澇、泥石流等多發,影響水質。
3.3 林業結構分化
由于當前的社會結構在改變,此時林業的階層也在無形中改變,這就會導致利益相關者呈現出多樣性特征,所有的階層都想為己牟利,這樣就會生成很多的利益訴求措施。
3.4 森林異化作用
黑格爾和費爾巴哈在其哲學思想中提到了“異化”這一概念,而后馬克思予以繼承發展;這里所要說的森林異化作用,就是對當前林業的哲學解釋:隨著人工創造價值的增多,自然、森林自身的價值日益降低;人工森林的產出增多,森林生態系統的自然保護和生態安全價值逐漸降低。
3.5 人工林的利與弊
人工林的好處在于其營造以及采伐的難度非常低。其弊端在于,會影響土壤,導致林業總體的產量下降,而且會加劇蟲害,導致植被的抗風水平變弱。而且還需要耗費很多的資源。
4 和諧林業下的林業建設
4.1 行業建設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如今我們的林業創建工作還處在初級階段,在短時間之內是無法實現生態和經濟有效協調的,所以當務之急要處理好系統自身的矛盾,認真協調各個體系,切實提升總體水平。
4.2 轉變職能
在未來的發展中,林業的商業性職能要由其他經濟性行業承擔,而林業主要肩負對生物圈進行管理的職能。因此,在我國林業建設中,要開展分類經營,讓商品林轉向市場經營,大力營造公益林,為林業職能轉變奠定基礎,逐漸過渡到生態環境管理職能,強化對生態環境的監測和控制,開展生態工程的規劃與建設。
4.3 加強生態意識建設
積極開展宣傳工作,切實提升廣大群眾的生態意識,提倡使用清潔能源,確保資源配置得當。
4.4 加強林業行政能力建設
要想積極開展林業建設工作,就要認真落實其行政能力創建工作。具體來講要簡化機構,明確各個組織的具體權責義務;對于那些煩雜并且沒有實際意義的組織要撤除。做好從業人員的思想教育工作,切實提升其認知水平;執行合理的獎懲體系,對于工作中表現優異的人員要委以重任,對于那些工作中劣跡斑斑,不負責任的人員要加大懲罰力度。同時要強化工作者的素養能力,確保工作開展順暢。做好組織機構創建工作,把那些帶有企業特征的機構適時撤銷,統一采用垂直管理模式,切實提升廣大工作者的工作素養和水準,降低管理干擾力度。將行政工作和稅收工作分離開來,同時加大監督管控力度。做好財務公開,確保所有的工作都能夠被合理監督。
5 結束語
和諧林業要求實現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而林業建設就是為了達到這一要求,依靠科技進步改善生態環境,謀求生活環境的和諧。林業建設要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相協調,必須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的共同繁榮。而森林資源在林業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必須要予以充分保護。在和諧林業的背景下推進林業建設可以促進自然、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國慶.論和諧發展與和諧林業[J].綠色中國,2004(Z1).
[2]張國慶.生態原則與按需育林[J].安徽林業,2001(01).
篇4
[關鍵詞] 羅甸縣 農村 沼氣池 能源建設
[中圖分類號] S21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06-0220-01
一、前言
羅甸縣位于貴州南部,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山區縣。其農村沼氣池建設遵循了黔南州政府針對當地的實際提出的建設“文明生態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模式,具體的創建內容:“一建”“三改”其中“一建”指的就是建沼氣池?!叭摹笔歉膹N、改圈、改廁。沼氣池建設既充分利用了農村資源,發展了可再生能源,又降低了污染的排放,改善了農村的生態環境,對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是一個很大的促進。
二、羅甸縣農村沼氣池建設的現狀
羅甸縣農村地區長期以來主要依靠秸稈、薪柴等低效率、高污染的生物質來獲取能源,這種情況破壞了農村的生態環境,增加疾病發生的可能性,不利于于其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步伐。2001年隨著國家沼氣政策的出臺,羅甸縣政府抓住這個契機,根據實際情況,主動幫助農民進行沼氣池建設,并且聘請相關的專業技術人員,為農民講解沼氣知識,解答農民關于沼氣池建設的問題和疑惑。到目前為止,羅甸大約已有15000戶農民建成了沼氣池,農業人口受惠也達到15萬人,全縣農業人口的34%都已被覆蓋,并且由此每年可保護1.9萬畝灌木林。
三、羅甸縣農村沼氣池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如技術、管理、經濟、社會發展等,使得羅甸縣沼氣產業的發展存在著如下問題:第一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的經濟狀況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實施的農村沼氣的推廣方式卻沒有能跟上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而是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嚴重脫離了實際;第二是沼氣的主要發展模式雖然已經形成,但普及工作卻進行的很緩慢,農民的積極性沒有真正地調動起來,而只是單單靠政府的行政手段盲目去推進;第三是雖然國家加大了推進沼氣產業的力度,但是產業的發展進程仍然很緩慢,取得的成效也很有限;第四是相當一部分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造成勞動力不足,管護困難,同時小規模的單戶養殖也使得沼氣原料短缺;第五是沼氣池建設過程中,盲目重視數量而忽視了質量,缺少看管和維護,從而導致一些建好的沼氣池供氣量不足,而且使用期限很短等,這些問題都是沼氣產業發展中的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導致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的主要由以下幾方面:
1.農戶自身的局限性
目前農村的外出務工人員比例增加,家庭中留下來的一般是老幼病弱人員,這樣的家庭更傾向于選擇用電,使得發展沼氣池建設的勞動力不足,對沼氣業的發展造成很大的影響。同時家庭留守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也與農村沼氣池建設密切相關。一般來說,受教育程度越高,沼氣使用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時,沼氣生產需要有充足的原料供給,因此畜禽養殖業在沼氣池建設中也必不可少,如果畜禽養殖的數量太少,就無法為沼氣提供足夠的肥源,那么沼氣建設自然也無法進行下去。
2.經濟原因
在農村,農戶對秸稈、薪柴等燃料的使用已經習以為常,并且不需要付出任何的建設投資,而沼氣的前期建設需要一筆不小的花費,因此是沼氣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家的補貼??紤]到環境、生態等方面的問題,在建設沼氣池時國家會提供一定比例的財政補貼,讓農戶能盡快接受沼氣這一新型可再生能源,但是由于補助的力度不夠等原因,降低了農戶建設沼氣池的熱情,進而導致沼氣建設發展緩慢。
3.技術管理不到位
在沼氣池建設中,僅有少數的專業人員掌握沼氣生產和使用的相關知識,大部分人由于缺乏相關的技術培訓,使用不熟練,遇到問題自己不知道如何解決,也很難找到相關的技術人員來解決,這些都阻礙了沼氣產業的廣泛發展。另外,盡管沼氣產業的發展得到了政府的重視,但由于農民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加上宣傳力度不夠,因此對如何建設沼氣,以及沼氣的好處、用法等了解不多,很難推廣。
四、對羅甸縣農村沼氣池建設中出現問題的對策
1.健全機制,完善體系
要努力建立健全沼氣池建設各方面的機制,并在技術和經濟上支持和鼓勵農戶,來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增添沼氣池的建設活力。同時加快建設鄉鎮服務站、村服務點,培養農民沼氣服務技術員,努力完善沼氣建設的服務體系,為沼氣產業朝著規范、高效、優質、安全的方向發展。
2.加大投入,促進發展
政府要加大投資力度,利用民間資本建設規模化沼氣池。同時鼓勵吸納社會資金進行建設,活躍產業發展氣氛,促進沼氣池建設和管理。
3.重建重管,加強培訓
既要抓好沼氣池的建設,又要重視對工程的監督和管理,培養沼氣工程建設的專門人才,加大舉辦和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活動,同時做好建后的服務和跟蹤工作。
五、結語
羅甸縣農村沼氣池能源建設不僅解決了因化燃燒材草造成的環境問題,緩解了農村的能源緊張狀況,而且還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使當地農業朝著可持續和生態的方向發展。盡管羅甸縣農村沼氣池建設總體水平還不高,但隨著沼氣能源被越來越多的農民所認可,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羅甸縣農村沼氣池建設將會繼續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 方淑榮 大力發展沼氣,促進農業的持續發展 中國沼氣-2003第2期.
[2] 張國強 論沼氣在小康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國沼氣-2004第2期.
[3] 馬坤云 馬麗琴 貧困地區發展農村沼氣的經濟分析 中國沼氣,2006年第1期
[4] 張輝文 農村沼氣項目縣級管理探討 中國沼氣-2006年第4期.
篇5
關鍵詞:旅游資源;公共產品;經濟分析;經營權;轉讓
1旅游資源的經濟分析
1.1旅游資源的屬性
公共經濟學認為,純粹的公共產品具有兩個基本特征:其一是非排他性,指對一種物品未付費的各個人不可能被阻止享受該物品的好處;其二是非競爭性,指某個人對一種物品的消費,并不妨礙別人對該物品的消費。如果產品具有競爭性,又同時具有排他性,則屬于純私人產品。但除了私人產品和公共產品外,還有兩類產品,介于純私人產品和純公共產品之間,一是具有競爭性但不具有排他性的產品,被稱為公共資源;二是不具有競爭性但可以排他的產品,被稱為俱樂部產品。
1.2旅游資源的外部性
合理的旅游開發可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改善環境質量、恢復風俗民情等等,社會收益遠大于旅游開發者自身的個體收益,這是旅游業發展中的外部經濟性。但是在旅游經濟活動中,存在著許多外部不經濟現象:旅游區粗放經營,缺乏科學性、合理性和生態性;部分旅游開發經營管理者,重開發輕保護,對資源采取掠奪式的開發,造成了許多不可再生資源的損害;另外,經營者目光短淺,不顧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盲目發展機動車輛,開發景區旅游線路,未能嚴格控制生態景區客流量,致使污染增大,造成了環境的破壞;從當地居民角度來看,源于贏利當先的經濟本位主義思想,砍伐森林賣木材,獵殺鳥獸作野味;從旅游者角度,在景區內留下的“三廢”污染嚴重,隨意采摘、亂刻亂劃、大聲喧嘩、破壞自然環境甚至生態平衡。諸如此類,制約了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2旅游資源開發的經濟分析
旅游資源開發的收益可以分為直接收入和間接收入。直接收入是在為旅游者進行服務的過程中獲得的收入,包括門票、交通運輸、餐飲住宿;間接收入是指與旅游業相關的行業,間接地為旅游者服務中的盈利。
我們認為開發強度與旅游資源質量成負相關,隨著開發強度的提升,旅游資源的質量會下降,但若在旅游資源的容量內,無須為維護和改善旅游資源質量而支付成本。隨著開發強度的增加,由旅游所造成的旅游資源質量下降已對吸引游客產生影響,需對旅游資源進行維護和改善,則維護和改善旅游資源質量的邊際成本逐漸上升,與需求達到均衡。旅游地經營者將不再增加開發強度,游客參觀旅游景區的費用也將穩定。
以上分析說明:在產權明晰的前提下,為了獲得持久的經濟效益,旅游景區經營者不會過度開發,而會在開發獲得的收益和因開發引起的環境成本之間權衡,從而取得最大經濟效益。
3關于旅游資源經營權轉讓
以上的分析,為旅游資源經營權的轉讓提供了理論支撐。制度經濟學認為,外部不經濟性產生根源是模糊不清的產權界定。由于旅游資源或產品的產權模糊不清,人們往往被導入“旅游資源或產品完全共有”的思想誤區,并盡量將自己的外部成本壓到最低來獲得最大收益,從而把旅游資源或產品過度使用,進而導致擁擠、污染等外部不經濟性的產生,即所謂的“公地悲劇”。為削除或弱化旅游業的外部不經濟性,有必要使旅游資源或產品的產權明晰化。在所有權明確的基礎上通過市場機制進行交易,而無須政府的干預。
然而,大多數的旅游資源都很龐大,單個產權不可行,或無法界定產權,則必須需要政府干預,通過法律或行政手段嚴格控制才能使旅游資源免遭濫用。然而,現行景區經營權轉讓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就經營權出讓方而言,突出表現在:(1)對國有資產處置的隨意性。(2)未引入市場機制。一種情況是出讓方(通常是政府部門)雖與受讓企業簽訂轉讓合同,但繼續直接插手開發經營活動的方方面面。另一種是簽訂合同后存在“甩包袱”心理。政府對這些景區轉讓后就不再過問,視經營權轉讓為所有權轉讓,對企業化經營中出現的破壞現象沒有很好地行使執法監督權、規劃審批權及必要的管理權等。
而就經營權受讓方而言,主要體現在沒有通過市場競爭低價甚至無償取得經營權的企業,沒有任何風險壓力,缺乏參與競爭的內在動力,不可能產生保護資源及有效利用資源的責任感和積極性。
轉讓經營權后出現種種問題如資源破壞、國有資產流失、經營者短期行為等,主要與現有產權制度安排、轉讓市場不健全、價值評估體系不完善、法律法規建設嚴重滯后等密切相關。
4結語
旅游資源并不是純粹的公共產品,因而政府不是旅游資源唯一的供給者,引入私人資本有利于打破政府壟斷的局面,避免出現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的情況。并且認為,在產權明晰的前提下,為了獲得持久的經濟效益,旅游景區經營者不會過度開發,而會在開發獲得的收益和因開發引起的環境成本之間權衡,從而取得最大經濟效益。但是,在當前制度環境還不完善的情況下,旅游景區經營權的轉讓存在諸多問題。政府部門應該著力設定好競爭規則,為旅游景區的經營和發展創造健康的制度環境。
參考文獻
[1]華民,公共經濟學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
[2]許彬,公共經濟學導論,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
[3]樊勇明,公共經濟學導引與案例,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4]馬梅,公共產品悖論,旅游學刊,2003.4.
篇6
關鍵詞 低碳茶產業;存在問題;對策;福建省
中圖分類號 F3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16-0329-02低碳經濟的概念首次被提到是在英國政府的白皮書中,而提出低碳經濟的目的是為了減少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影響,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環境,達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1]。翁伯琦將低碳經濟的概念應用到農業生產中,指出我國要發展低碳農業。低碳農業要求在農業生產和經營活動中排放最少的溫室氣體,同時獲得最大收益。發展低碳農業是為了減少能源消耗,保護生態環境,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將農業生產由以前的粗放型生產轉變為節約型生產,達到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2]。陳宗懋院士提出將低碳的理念應用于茶產業,大力發展低碳茶園經濟。在茶園生產過程中,要杜絕濫用農藥化肥等現象,提倡大量使用有機肥,采取物理和生物措施防治病蟲害,生產有機茶葉。在茶葉加工業中要注意燃料的選擇、設備的選用,在茶葉包裝中盡量減少過度包裝,使用可降解包裝材料[3]。發展低碳茶葉,不但能夠減少投入,降低對環境的污染,而且能夠確保茶葉的品質優良[4]。
福建省是產茶大省,茶業是福建省農業優先發展的九大主導產業之一。2010年福建省茶園面積達20.12萬hm2,茶葉產量27.26萬t[5]。而目前福建省存在茶園基礎設施差,化肥、農藥使用過量,茶園生態脆弱,茶樹品種結構不合理,名優茶生產規模小,茶資源利用率低,茶葉加工過程能源利用率低,茶葉包裝設計不合理等問題,與發展低碳茶業經濟的世界農業發展趨勢相差甚遠。因此,該文從茶園管理、茶葉加工、茶葉包裝3個方面闡述福建省低碳茶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措施,以促進當地低碳茶產業的發展。
1 福建省發展低碳茶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茶園管理
1.1.1 不合理施用氮肥。一般情況下,茶園干茶產量為1 500 kg/hm2,需要施用純N 180~225 kg/hm2 [6]。但在實際生產中,受茶農素質較低及盲目追求高產的影響,氮肥的施用量遠遠高于茶樹正常生長所需的施肥量,茶園施純N量超過1 500 kg/hm2較普遍。對福建省安溪縣20個茶場施肥情況進行調查,結果表明:茶園的氮肥投入量最少的為38.3 kg/hm2,氮肥投入多的達到2 664.0 kg/hm2 [4]。大量研究表明,茶園施用一定量的氮肥能夠增加茶葉產量,但當施用氮肥量超過某一值后,增加氮肥用量,茶葉產量將不再增加。那些未被利用的氮肥,小部分保留在土壤中,大部分通過硝化、反硝化、氨揮發、NO3- 淋溶等作用,以NO3- 和N2O的形式排放到環境中。過量或偏施氮肥還會導致茶園土壤酸化,造成減產,不得不依靠不斷增加施肥量來維持產量,形成惡性循環。雖然大量使用氮肥提高了茶葉產量,但卻導致茶葉品質下降,香氣不持久 或者除了高火香外,缺少茶葉的自然香氣。盲目超量施用氮肥,不僅增加茶葉的生產成本,還降低了茶葉品質。更為嚴重的是,未被利用的大量氮素通過一系列作用以N2O的形式排放于大氣中。N2O(氧化亞氮)升高大氣溫度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310倍,比二氧化碳更危險,且氧化亞氮是一種性質非常穩定的氣體,它在大氣中完全分解需要120年[3]。這嚴重違背發展低碳茶業的理念。
1.1.2 農藥施用頻繁,施用不合理。福建省小規模茶園病蟲害防治普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對茶葉病蟲害發生和防治規律缺乏了解。防治藥劑施用時間不對,不但防治效果差,而且藥劑使用量較大,不能做到防早、防小。二是缺乏有效的茶樹病蟲害防治措施,尤其是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對環境和茶葉品質影響較小的防治方法和技術有待大面積推廣。三是施藥器械以手動背負式噴霧器為主,存在“跑、冒、滴、落”現象。四是噴藥時往往讓茶樹達到淋浴狀態,造成大量霧滴在葉面上積聚成細流,滴漏到茶園中,浪費農藥,污染環境。五是噴藥沒有注意風向,造成飄飛污染。農藥瓶、袋隨意丟棄等,這都嚴重違背低碳理念中低污染的要求。
1.2 茶葉初制過程設備簡陋,能源利用率低
目前,福建省大部分茶葉初制企業規模小,廠房建設標準低,加工機械設備簡陋。茶葉加工機械設備使用單一性強,使用后一般不會輕易更新換代,從而存在機械老化、功能簡單的問題,再加上操作人員的不規范操作,造成機械設備使用效率低。福建省茶葉加工過程絕大多數以薪柴和煤炭為主要燃料。20世紀70—80年代曾掀起一股“以煤代柴”加工茶葉的熱潮。薪柴的來源就是砍伐森林,這勢必造成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情況嚴重。煤的來源也不穩定,燃燒不完全造成大氣中廢氣污染,使用后的廢渣最終也成為新的污染源。無論何種燃料都或多或少存在余熱浪費現象,與機械配套使用效率差等問題??梢?,當福建省茶葉加工能源是不符合低碳茶業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原則的。
1.3 茶葉包裝有悖低碳理念
現在適合茶葉包裝的材料很多,主要有紙、塑料薄膜、金屬、陶瓷、竹、木、布絨、皮革等。近年來出現了多層復合材料,多數具有使用方便,氣體阻隔性能良好,能較好地防止水蒸氣侵入和包裝袋內茶葉香氣的逸散的特點,廣泛應用于茶葉包裝領域。常用的茶葉包裝薄膜主要有: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酯薄膜、尼龍薄膜及用這些材料三層甚至五層復合的復合包裝薄膜,如玻璃紙/聚乙烯復合薄膜等。這些材料一般作為小包裝用材。但這些塑料包裝袋一旦進入環境,很難通過自然作用降解,成為新的污染源。茶葉包裝時除了存在包裝污染環境的問題外,過度包裝還增加了生產成倍,使包裝對環境污染的問題更加嚴重,有悖于低碳理念的低能耗、低污染要求。
2 低碳茶產業發展對策
2.1 推廣有機肥和低碳治蟲技術
茶園施用有機肥能夠提高茶園土壤的有機質,改善土壤理化性狀[8]。在同等含氮量情況下,施用沼渣、沼液有機肥比其他有機肥(雞糞、豬糞、菜籽餅肥和菌糠)對茶樹具有更顯著的增產作用。菌渣、沼肥、豬糞、雞鴨糞等都是綠色的有機肥,施用到茶園,符合有機農業生產要求管理,能夠促進有機茶園土壤的良性循環和有機碳的累積[9]。有機茶生產不施用化學肥料,可以顯著降低與化學肥料相關(制造與施用)的溫室氣體排放。茶園施用有機肥的好處,專家、茶農都了解。但事實上,茶園推廣有機肥只停留在理論上,生產上茶園大面積應用有機肥的少之又少。茶園有機肥未能大面積推廣的原因主要有2個方面:一是有機肥用量大,缺乏好肥源;二是成本太高,茶農承受不了。近些年來,隨著茶山生態的破壞,蟲害發生猖獗,農藥用量越來越大,農藥對產品及環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因此,探討生態茶園有機肥自給自足和低碳治蟲技術,在茶園內部低成本生產有機肥,實現茶園有機肥自給自足,減少甚至不用化肥;推廣生物治蟲、物理治蟲、農業措施治蟲等低碳治蟲集成技術,減少或不用農藥。這些技術成果的應用,對改善茶園生態、降低茶園碳排放量、發展低碳生態茶葉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2.2 利用廢棄茶枝葉,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福建是全國最大的食用菌產區,食用菌渣疏松透氣,營養成分高,可直接還田、覆蓋茶園,增加土壤有機質的積累和有益微生物的繁殖,提高氮、磷的有效性[2]。研究表明,菌渣與復合肥配合施用對茶園土壤有機碳含量提高比例為19.4%~64.4%,以全量施用菌渣對土壤有機碳含量的提高效果最為明顯[10]。優質、高產茶園每年都要進行修剪,每次修剪都會產生大量的廢棄枝葉,廢棄枝葉除部分被茶農用作燃料外,大部分丟棄于茶園路邊,是資源的嚴重浪費。把茶樹廢棄枝葉作為食用菌栽培原料,栽培完食用菌之后的廢菌筒以有機肥形式返施到茶園,提高茶園有機質含量,降低茶園化肥用量,降低碳排放,促進循環經濟建設。
2.3 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廣新能源,研制智能加工設備
研究開發新能源,如電能、微波、沼氣能、太陽能等。將電能應用在茶葉生產中,不但提高產業產量和品質,而且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微波是一種波長為0.001~1.000 m,頻率為300 M~30 000 MHz、具有穿透物質特性的電磁輻射線。研究表明,微波殺青加熱時間短,僅為傳統炒殺的1/4~1/3,能耗成本是傳統殺青的1/3,且微波殺青葉溫低,故對葉綠素的破壞大大降低,有效地提高了殺青質量[1]。太陽能能源資源廣,可與烘干機配合使用烘干茶葉?,F在已經有使用或將要使用的電能、沼氣、微波等都是優質的能源,具有清潔高效、低能耗、可再生等優點,值得各茶區選擇推廣使用。
研制推廣智能加工設備,導入計算機控制系統,通過人的感官判斷來操作計算機,通過系統控制機械運作,以達到清潔、高效、連續操作的制作加工過程。人控制機械操作模式可實現茶葉加工過程智能化,即使用高效節能設施和智能化、低能耗加工機具,實現節能降耗。同時,有經驗的制茶工可以通過觀察茶葉加工過程中茶葉的各種變化程度,而后操作系統,從而有效保證茶葉品質的形成。
2.4 應用低碳包裝材料,倡導綠色消費
積極采用可降解、易降解包裝材料,在保存、運輸和銷售茶葉中,既可以達到貯香、阻水、防氧化的目的,又可以減少對環境污染。現在國際提出的新型復合環保材料,已經有不少機構在積極研制。如法國茶葉生產商LeDauphin 公司近日對外界宣布,他們即將在茶葉包裝中使用德國Treofan 公司研制出來的PLA膜Biophan與紙復合材料[11]。這種鍍金屬聚乳酸(PLA)生物降解膜與不鍍金屬膜的產品相比,其香味、氧和水分的滲透性大幅度降低,適應環保包裝時代的需求,深受消費者們的青睞,同時也是可再生資源,是茶葉等食品包裝的上等材料。茶葉包裝還可走重復利用路線。茶葉作為禮品,其包裝一般采用富麗精美茶葉包裝盒(袋)。這種包裝可以回收重復使用,避免一次性使用造成的浪費。另外,可利用多種媒體,大力宣傳綠色消費,引導公眾積極參與綠色消費運動,使循環經濟的觀念深入人心。茶包裝上應當注明醒目的環保標語、口號倡導綠色消費,使消費者養成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的消費習慣,把茶包裝的污染減小到最小程度。總之,茶葉包裝在考慮茶葉具有吸濕、氧化、吸附、易碎等特征的情況下,材料應符合合理化、環?;偷吞蓟囊蟆?/p>
3 小結
全球氣候日益變暖的形勢下,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是大勢所趨。低碳農業具有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化固碳、保持生物多樣性等益處,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要大力發展低碳茶產業,促進福建省茶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4 參考文獻
[1] Secretary of state for trade and industry.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R].London:TSO,2003.
[2] 翁伯琦,雷錦桂,王義祥,等.秸稈菌業循環利用模式與低碳農業的發展對策[J].福建農林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3(1):1-6.
[3] 陳宗懋.以低碳理念引領中國茶產業[J].茶博覽,2009(12):32-33.
[4] 尤志明,楊如興,吳志丹,等.福建發展低碳茶業的基本思路與技術對策[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3(6):19-23.
[5] 劉宏偉.福建茶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 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2):86-89.
[6] 黃東風,李衛華,范平,等. 低碳經濟與中國茶業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0,18(5):1110-1115.
[7] 王協書,鐘梅.茶機節能淺議[J].中國茶葉,2007(3):31-32.
[8] 林斌,羅桂華,徐慶賢,等.茶園施用沼渣等有機肥對茶葉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初報[J].福建農業學報,2010,25(1):90-95.
[9] 鄧欣,劉紅艷,譚濟才.不同種植年限有機茶園土壤微生物群落組成及活性比較[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2(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