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裝的功能范文

時間:2023-12-25 17:37: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食品包裝的功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食品包裝的功能

篇1

關鍵詞:食品包裝;使用功能;質量檢驗;質量保證

隨著塑料工業和包裝工業的飛速發展,塑料已成為包裝行業必不可少的材料。尤其是食品用塑料包裝薄膜材料已成為各行業產品包裝材料領域中發展最快,用量最大的包裝材料。自產品加工成型后,包裝起著保護食品的質量安全、運輸保護、貯存、銷售和使用的重要作用。

一、塑料包裝的使用功能

1、阻隔性

塑料包裝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對食品起到保質、保鮮、保風味以及延長貨架壽命的作用。其阻隔性有阻氣、阻水、防潮、保香性等,生產者根據食品的不同需求選擇不同的原材料和在生產中加入適當的添加劑來調節包裝的阻隔程度。

2、化學穩定性

塑料對一般生活中常見的酸、堿、鹽等物質具有良好的抗腐蝕能力,足以抵抗被包裝食品中的酸性物質、油脂或空氣中的水分、氧氣 、氮氣、二氧化碳及各種化學介質的腐蝕。

3、衛生性

純的聚合物樹脂并沒有毒性,由純樹脂組成的塑料包裝容器和包裝材料的衛生性能很好,可以直接用于食品包裝而不會對食用者造成任何危害。個別樹脂的單體對人體有一定的毒性,但只要在生產過程中將單體控制在一定的數量之下,就能保證它的衛生性。

4、保護性

由于塑料的組成和結構特點,使它具有許多優異的性能。力學性能方面有耐拉伸、耐撕裂、耐沖擊、耐跌落、熱封性能好等特性,對食品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二、塑料包裝的質量檢驗

食品包裝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所以,認真掌握包裝材料的質量檢測方法是很重要的。為方便食品塑料包裝生產企業更好掌握產品的檢測方法,保證產品質量,根據自己的工作實踐,特結合塑料食品包裝材料(以薄膜、袋為主)的實際應用介紹一些基本檢測方法及標準。

1、試樣狀態調節和試驗的標準環境

試樣在試驗之前必須經過環境溫濕度的調節才能進行。按GB/T2918-1998規定的標準環境和正常偏差范圍進行,溫度為(23±2)℃,相對濕度為(50±10)%,狀態調節不小于4h,并在此條件下進行試驗。

2、厚度的測定

塑料包裝材料的厚度是根據被包裝物的實際需要決定的,均勻的厚度能保證材料的機械性能、阻隔性能的需求,同時也能控制材料的成本。

試驗依據:GB/T6672-2001《塑料薄膜和薄片 厚度測定 機械測量法》

試驗儀器:測厚儀

試樣制備:在距樣品縱向端部約1m處,沿橫向整個寬度截取試樣;對已制成袋狀的樣品則取中間部位進行測量。

試驗步驟:

測厚儀先置零,將平整、干凈的試樣放于上下測量面之間,緩慢放下測頭,開始測量。在試樣上均勻測10點,計算10個測量值的算術平均值。

3、拉伸性能的測定

拉伸強度是指在拉伸試驗過程中,試驗直至試樣斷裂為止,計算單位初始橫截面上承受的最大拉伸力,單位是MPa。

斷裂伸長率是指在拉伸試驗中,試樣斷裂時,標線間距離的增加量與初始標距之比,單位是%。

試驗依據:GB/T 1040.3-2006《塑料 拉伸性能的測定 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試驗條件》

試驗儀器:拉伸試驗機

試驗速度:根據產品標準確定試驗速度。

試樣制備:裁取15mm寬、長度不小于150mm的長條型試樣,試樣中部應有間隔為50mm的兩條平行線;試樣應沿縱、橫方向大約等間隔裁取,每組試樣不少于5個。

試驗步驟:每條試樣測試前先量出標距內的寬度和厚度,試樣置于試驗機的兩夾具中,使試樣縱軸與上下夾具中心連線重合,夾具松緊適宜。啟動試驗機,記錄試驗過程中試樣承受的負荷及與之對應的標線間距離的增量,并計算試樣的拉伸強度及斷裂伸長率。

計算式:①拉伸強度(MPa)=最大負荷(N)/原始橫截面積(mm2)

②斷裂伸長率(%)=試樣標記間長度的增量(mm)/試樣的原始標距(mm)

計算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

4、剝離強度的測定

剝離強度是檢測多層復合薄膜中層與層間的粘合強度。

試驗依據:GB/T 8808-1988《軟質復合塑料剝離試驗方法》

試驗儀器:帶有圖形記錄裝置的拉伸試驗機

試驗速度:300mm±50mm/min

試樣制備:將樣品寬度方向兩端各除去50mm,沿寬度方向均均勻取縱、橫向寬度為15mm,長度200mm的試樣各5條。復合方向即為縱向。

沿試樣長度方向將復合層與基材預先剝開50mm,初剝開部分不得有明顯損傷。若試樣不易剝開測可以將試樣一端約20mm浸入溶劑(一般常用醋酸乙酯、丙酮)中處理,將試樣預剝開,并待溶劑揮發完全后,再進行剝離強度的測試。

試驗步驟:將試樣剝開部分的兩端分別裝夾在試驗機上,使試樣剝開部分的縱軸與上下夾具中心連線重合,并松緊適宜。試驗時,未剝開部分與拉伸方向呈T型,記錄剝離過程中的剝離曲線。

取各剝離曲線的中位值計算每組試樣的算術平均值,單位為N 。

5、耐撕裂性能的測定

食品包裝及包裝材料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有可能因外力作用被撕破,足夠的抗撕裂擴展力可以減少撕裂的傳遞,從而避免包裝破損。

1)直角撕裂性能

對標準試樣施加拉伸負荷使試樣在直角口處撕裂,測定試樣的撕裂負荷(N)或撕裂強度(kN/m)。

試驗依據:QB/T 1130-1991《塑料直角撕裂性能試驗方法》

試驗儀器:能滿足試驗速度要求的拉伸試驗機

試驗速度:200mm±20mm/min

試樣制備:試樣的形狀和尺寸應符合QB/T 1130-1991中5.1的要求,試樣縱、橫方向各不少于5個,以試樣撕裂時的裂口擴展方向作為試樣方向。試樣直角口處應無裂紋及傷痕。

試驗步驟:試樣測試前先量出標距內的寬度和厚度,將試樣夾在試驗機上,夾入部分不大于22mm,并使其受力方向與試樣方向垂直。啟動試驗機,記錄試驗過程中的最大負荷值。試驗結果以所有試樣直角撕裂負荷或直角撕裂強度的算術平均值表示。

計算式:直角撕裂強度(kN/m)=撕裂負荷(N)/試樣厚度(mm)

測試結果每組以5個試樣的算術平均值表示。

2)埃萊門多夫撕裂強度

使具有規定切口的試樣承受規定大小擺錘貯存的能量所產生的撕裂力,以撕裂試樣所消耗的能量計算試樣的耐撕裂強度。

試驗依據:GB/T11999-1989《塑料薄膜和薄片耐撕裂性試驗方法 埃萊門多夫法》

試驗儀器:埃萊門多夫型試驗機

試樣制備:試樣的形狀和尺寸根據GB/T11999規定。用專用裁樣器在樣品的縱、橫向上各取5個試樣。將試樣切好后,在其長度邊的中心切一條20mm的切口,切口應光滑無刻痕。

試驗步驟:調整零點,將試樣裝在夾具上使切口朝下處于兩夾具間的中點,夾緊夾具,小心釋放擺錘,記錄刻度盤上撕裂試樣的讀數。計算撕裂每個試樣所需的力,即每個試樣的耐撕裂強度。結果用試樣縱、橫向的算術平均值表示,單位為N。

6、抗沖擊性能

沖擊性能是在沖擊負荷作用下測定材料的沖擊強度。常用的方法有落鏢沖擊試驗、擺錘式沖擊試驗。

1)落鏢沖擊試驗

在給定高度的自由落鏢沖擊下,測定薄膜的抗沖擊性能。

試驗依據:GB/T9639.1 -2008《塑料薄膜和薄片 抗沖擊性能試驗方法 自由落鏢法 第一部分:梯級法》

試驗儀器:自由落鏢沖擊試驗機

試樣制備:試樣應無氣泡,折痕或其他明顯的缺陷。其長度與寬度尺寸均大于153mm,試樣數量為10個。

試驗步驟:將試樣緊固于環形夾具之間,將標準規定質量的砝碼加置于落鏢圓柄上,并裝上緊鎖環,使電磁鐵通電,將落鏢的圓柄垂直插入磁性連接器里,并調準落體下落高度,按下控制鍵,使電磁鐵斷電,落鏢下落沖擊試樣,檢查試樣是否破損。10個試樣試驗完畢,計算試樣的破損數占總試樣數的比例。

2)擺錘式沖擊試驗

使擺錘式薄膜試驗機的半球形沖頭在一定的速度下沖擊并穿過塑料薄膜,測量沖頭所消耗的能量,以此能量評價薄膜的抗擺錘沖擊能量。

試驗依據:GB/T8809 -1988《塑料薄膜抗擺錘沖擊試驗方法》

試驗儀器:擺錘式薄膜沖擊試驗機

試樣制備:在薄膜的寬度方向上均勻裁取外形尺寸100mm×100mm的試樣,每組試樣數量為10個。

試驗步驟:將試樣平展的放入夾持器中夾緊。將指針撥到最大刻度處,迅速放開擺錘的掛鉤,使擺錘沖擊試樣,記錄讀數。試驗結果以10個記錄讀數的算術平均值表示,單位為J。

7、熱合性能測試

將條形試樣的兩端夾在拉伸試驗機的兩個夾具上,進行拉伸,破壞試樣封合部位。

試驗依據:QB/T2358 -1998《塑料薄膜包裝袋熱合強度試驗方法》

試驗儀器:拉伸試驗機

試驗速度:300mm±20mm/min

試樣制備:將試樣在熱封儀上進行熱壓封合。封合后的試樣(分縱、橫向),從中間部位裁取15mm寬的試樣各5條。

試驗步驟:以熱合部位為中心線,將試樣打開呈180度,把試樣的兩端夾在試驗機的兩個夾具上,夾具間距離為50mm,使試樣縱軸與上下夾具中心線相重合,并松緊適宜。以規定速度拉伸至熱封部位破裂,讀取試樣斷裂時的最大載荷。試驗結果以10條試樣的算術平均值作為該部位的熱合強度,單位為N/15mm。

8、摩擦系數的測定

兩試驗表面放在一起,在一定的接觸壓力下,使表面相對移動,記錄所需的力。

試驗依據:QB/T10006 -1988《塑料薄膜和薄片摩擦系數測定法》

試驗儀器:摩擦系數測定儀

試驗速度:兩試驗表面以100mm±10mm/min的速度相對移動

試樣制備:在樣品的整個寬度均勻裁取8cm×20cm的試樣3對;試樣表面應潔凈、平整;樣品的試驗方向應平行于樣品的縱向。

試驗步驟:將一個試樣的試驗表面向上,平整地固定在水平試驗臺上,將另一試樣的試驗表面向下,包住滑塊,用膠帶在滑塊前沿和上表面固定試樣。將固定有試樣的滑塊輕放于第一個試樣中間保持15s,啟動儀器,滑塊以恒定速度移動,力的第一個峰值為靜摩擦力,按公式計算靜摩擦系數:靜摩擦力(N)/法向力(N);兩試樣相對移動6cm內的力值為動摩擦力,按公式計算動摩擦系數:動摩擦力(N)/法向力(N)。

結果以每組試樣的算術平均值表示。

9、阻隔性能

1)水蒸氣透過量的測定

杯式法:在規定的溫度、相對濕度,一定的水蒸氣壓差和一定厚度條件下,1試樣在24h內透過的水蒸氣量。

試驗依據:GB/T1037-1988《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氣性能試驗方法-杯式法》。

試驗儀器:透濕儀

試樣制備:試樣應平整、均勻。每一組取3個試樣。

試驗步驟:打開儀器,將透濕杯支架及托盤放到稱重傳感器上,打開電源開關,校驗稱重傳感器。向透濕杯中注入三分之二的蒸餾水,放上密封圈,將試樣放置到密封圈上,把另一密封圈放到試樣上,將壓蓋擰緊,然后將其放到儀器內部的旋轉盤子上,逐個杯子操作完后,關上門。將儀器與濕度控制器相連。打開軟件,設置好試驗參數。點擊軟件上的“試驗”鍵,啟動試驗。儀器按照設定的程序進行試驗,試驗結束,保存試驗結果,連接打印機打印試驗報告,單位用g/(m2•24h)表示。

2)氧氣透過量測試

壓差法:在恒定溫度和單位壓力差下,在穩定透過時,單位時間內透過試樣單位面積的氣體的體積。氣體透過率常以cm3/(m2•24h•0.1MPa)來表示。

試驗依據:GB/T1038-2000《塑料薄膜和薄片氣體透過性試驗方法 壓差法》

試驗儀器:壓差法氣體滲透儀

試樣制備:試樣為圓形,用配備的取樣器裁取,每組試樣為3個。

試驗步驟:打開電源,運行軟件,然后打開儀器測試上腔,在測試下腔的淺凹槽外側2mm以外的區域均勻涂抹適量的真空油脂,將直徑65mm的濾紙放在淺凹槽區域上,然后將經過狀態調節的試樣輕放在測試下腔的測試位置上,使試樣和測試下腔緊密接觸,蓋上測試上腔并旋緊。打開氣源及真空泵電源、設置參數、點擊試驗按鈕,系統自動運行至試驗全部結束,保存試驗結果。每組以3個試樣的算術平均值表示。

10、衛生性能

塑料包裝的衛生性能是通過模擬溶劑測定食品受污染程度。衛生性能測試項目主要包括:感官指標、蒸發殘渣、高錳酸鉀消耗量、重金屬、脫色等。

浸泡條件:水,60℃保溫2h;4%乙酸,60℃保溫2h;65%乙醇,室溫;正己烷,室溫(20℃±1℃)。

1)感官指標

通過目測樣品的表觀和檢驗浸泡液的溶液等,確認樣品是否有污染或異味。

2)蒸發殘渣

分析步驟:各取浸泡后的浸泡液200ml,分2次(平行試驗)置于預先在105℃干燥至恒重的150ml玻璃蒸發皿中,在水浴上蒸干,于105℃干燥2h,在干燥器中冷卻0.5h后稱量,再于105℃干燥1h,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卻0.5h稱至恒重。同時另取不經浸泡的同一種溶劑200ml,按同法進行空白試驗。結果用公式計算。單位用mg/L表示。

計算式:蒸發殘渣(mg/L)=[試樣浸泡液殘渣(mg)-空白溶劑殘渣(mg)]×1000/100

以2次平行測試結果的算術平均值表示。

3)高錳酸鉀消耗量

分析步驟:滴定:準確量取100ml水浸泡液(過濾)于處理過的錐形瓶中,加5ml 1:2硫酸及10.0ml 0.0100mol/L高錳酸鉀標準溶液,在加玻璃珠2粒,定時煮沸5min后,趁熱加入10.0ml 0.0100mol/L草酸標準溶液,再以0.0100mol/L高錳酸鉀標準溶液滴定至微紅色,記錄2次高錳酸鉀溶液滴定量。另取100ml水,按上法同樣做試劑空白試驗。結果用公式計算,單位用mg/L表示。

計算式:

X1= (V1)-(V2)×c×31.6×1000

100

式中:X1―試樣中高錳酸鉀消耗量,mg/L ;

V1―試樣浸泡夜滴定時消耗高錳酸鉀溶液的體積,ml ;

V2―試劑空白滴定時消耗高錳酸鉀溶液的體積,ml ;

C--高錳酸鉀標準滴定溶液的實際濃度,mol/L ;

31.6―與1.0ml 0.01mol/L高錳酸鉀溶液相當的高錳酸鉀量,mg 。

4)重金屬

分析步驟:量取20.0ml 4%乙酸浸泡液于50ml比色管中,加水至刻度。另取2ml鉛標準使用液于50ml比色管中,加20ml 4%乙酸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勻,兩液中各加硫化鈉溶液2滴,混勻后放5min,以白色為背景,從上方或側面觀察。若呈色淺于標準管試樣,結果:<1 mg/L。

5)脫色試驗

篇2

安全為本

現在很多食品包裝采用的都是多層復合軟包裝材料,安全性能的高低主要由印刷、復合等工序決定。

復合軟包裝在生產過程中面臨的第一個不安全因素來自印刷環節。目前復合軟包裝大多采用凹印工藝,使用的是溶劑型油墨,最大的安全隱患是有機溶劑的殘留和超標。第二個不安全因素來自干式復合工藝中使用的膠黏劑,溶劑型膠黏劑同樣存在殘留問題。

要保證復合軟包裝的安全性,最治本的方法就是在印刷及復合環節采用無溶劑產品。

2011年底,我們公司研發的“復合薄膜用JY-I型無溶劑聚氨酯膠黏劑”項目順利通過成果鑒定,該膠黏劑的工藝適應性良好,用其制備的多種復合薄膜的初粘力、剝離強度均十分理想,且成本較低,在復合階段沒有任何殘留溶劑產生,有利于環境保護和操作工人的身體健康。我們曾經測算過,如果企業應用400噸JY-Ⅰ型無溶劑聚氨酯膠黏劑,可替代約620噸溶劑型聚氨酯膠黏劑,每年可減少消耗有機溶劑約1200噸。

除無溶劑膠黏劑外,在金譽包裝,無溶劑油墨的研發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我們希望通過在無溶劑產品研發方面的努力,為食品包裝的安全性再添一層保障。

功能求新

食品軟包裝的功能性主要是通過基膜材料來實現的。總體來說,如下三個方面是功能性食品包裝的主要研發方向。

首先是食品包裝對光、水、氧氣等環境因素的高阻隔功能。第二個研發方向是食品包裝的抗菌功能。食品、農副產品的生產和儲運環境中充斥著大量細菌、霉菌,如果包裝材料不具備較好的抗菌功能,就會影響食品的保質期。現在很多食品中都會添加防腐劑,目的就是為了防止食品腐爛變質,延長保質期。如果食品包裝本身具有抗菌功能,就可以少加甚至不加防腐劑。另外,自選超市中的很多食品在陳列、展示的過程中會與不同的人發生接觸,如果包裝不具備抗菌功能的話,很容易造成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交叉感染,加速疾病的傳播。

食品包裝的第三個功能性研究方向,是選擇性透過功能,有個形象的說法是“會呼吸的包裝材料”,即包裝材料會有選擇性地透過某些氣體,阻隔另外一些氣體,以達到保鮮、防腐的功能。舉個簡單的例子,香蕉是熱帶水果,在南方吃到的香蕉和在北方吃到的口感很不一樣。在南方,我們一般是等香蕉熟透了再吃,而由于擔心香蕉在運輸過程中發生腐壞,一般都是在其沒成熟的時候就運往北方了,因此在北方很難吃到“熟得剛剛好”的香蕉,不是未熟就是熟過了。如果我們選用了選擇性透過功能的包裝材料,能及時將乙烯等加速香蕉熟化的氣體排出包裝,就能有效延長香蕉的保質期。

上述三大功能,是許多食品包裝企業正在技術攻堅的方向。總體來看,現在許多食品包裝企業都能生產具備抗菌功能的包裝材料,但這些材料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現為不具備清潔性和安全性。因為這類抗菌材料大多是把小分子抗菌劑添加到塑料制品里,雖然具有抗菌功能,但小分子抗菌劑容易遷移,對食品造成污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金譽包裝正在研究一種“長效安全型/清潔型抗菌包裝材料”,目前已經取得了一些基本成果,希望以后可以投入生產,運用到我們的包裝產品上。

篇3

[關鍵詞] 兒童食品包裝設計 趣味性 應用

中國擁有3.6億兒童,年消費400億人民幣,而且在以20%~30%的高速度穩定增長。但是現階段很多兒童產品的包裝忽略了兒童群體的特殊性。本文主要從視覺、觸覺和動覺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探討趣味性設計在兒童食品包裝設計中的應用方法。

一、視覺趣味性設計

視覺趣味性設計研究主要針對兒童這個特殊群體,他們通常以感性方式來購買消費品,所以第一時間抓住他們的眼球是最為主要的,視覺趣味性設計研究主要包括色彩與圖形的趣味性設計。

圖片是包裝中表現實物最常用的方式。它一般可分為簡圖、實體照片和插圖等多種形式。簡圖是主要以簡潔的線條、塊面作為輔助裝飾性圖形。日本的一些兒童包裝就是以兒童簡筆畫的平面形式表現,畫面簡潔明快,以簡潔的圖形搭配有趣的包裝造型,線與面的巧妙碰撞,更加豐富了整個包裝的設計感。

實體照片和插圖由于其逼真性,多用于展現產品形象圖形、產品原材料的形象圖形或者是人體形象圖形。如嬰兒奶粉,常采用活潑、可愛、健康的嬰兒形象作為包裝圖形,這種包裝設計抓住了父母的消費心理,即看到如此活潑可愛的嬰兒形象就聯想到自己的孩子,從而博得他們的好感,又突出了產品的特性。

二、觸覺趣味性設計

包裝中的觸覺設計是近年來包裝設計中的新趨勢,目前國內食品包裝應用中還不是很常見。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包裝材質、材料的不斷豐富,在兒童食品包裝中,我們就可以漸漸滿足兒童對觸摸的要求。人類早期的包裝秉承的是“樸素自然,天人合一”的特點,包裝材料多取材于大自然,成就了包裝材料的多種多樣,其凹凸感與質感也都與眾不同,如:蘆葦葉、芭蕉葉、竹筒、藤條、麥秸、玉米皮等。而今我們所看到的兒童食品包裝材料多為塑料和復合材料,在環保與多樣性方面反倒不如以往了。

所以,在兒童食品包裝的觸覺設計中,一方面,我們可以返璞歸真,在兒童食品包裝中大量使用大自然原材料,將這些原材料加上豐富的色彩以及動感的圖形,既增加了包裝材料的趣味性,同時還可以環保。另一當面,科技飛速發展,我們可以使用高科技新材料,納米材料就是個不錯的選擇,通過調節銻攙雜量可以得到不同藍色調的納米 ATO 粉,從而獲得不同色調的抗靜電涂料,這種材料用于兒童食品包裝中,既可以防止靜電,又增加了包裝的趣味性。當我們觸碰到這種包裝材料時,手的溫度傳遞給包裝材料,這種材料達到或超過這個上限溫度時,包裝就會變成冷色調:當我們松手,溫度隨之消失,低于上限溫度,包裝就變成了暖色調,孩子們對于這種包裝的新奇程度可想而知。

另外我們還可以使包裝材料與食品的特性相結合。在設計兒童食品包裝時,我們可以發揮自己的創意,把食品特性的主要元素提取出來,將具有食品特性的主要元素通過真實的包裝材質肌理來表現,使孩子們在第一時間就能夠很好的對包裝商品獲得認知和識別,并且通過與觸覺的結合加深視覺記憶。

三、動覺趣味性設計

動覺設計是整個包裝趣味性體現最明顯之處。富有動感的食品包裝通常更能引起兒童的注意,符合他們好動的心理特點。例如雀巢加拿大公司全新推出三款“Smarties”節日糖果筒,通過旋轉筒身的 3個分割部分,組成多樣化的、不同的彩色商標圖案。通過此案例的靈感來源,我們亦可以構想出于此類似的設計方案,我們可以把包裝筒身的三個分割部分組合成一個開口,而只有三個分割部分扭轉到一起時,包裝的開口才會敞開,孩子們才能夠吃到美味的糖果。可以想象當兒童接觸到諸如此類可以動的包裝的時候,他們的好動性便被激活,整個食品包裝將成功轉型為互動式的設計。

互動性的設計不僅可以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而且還可以開發孩子們的智力,孩子們大都喜歡玩游戲,“寓教于樂”也是現代家長普遍推崇的關鍵,邊吃邊玩邊學習的包裝可謂是“面面俱全”了,如何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得在包裝的造型結構與圖形搭配上多下一番功夫。我們可以從兒童經常玩的拼圖、拼音組合、算數以及迷宮等智力游戲中進行元素提取,既完成包裝的組合設計,又讓孩子們體會到邊吃邊玩的樂趣,啟發了孩子的智力,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結語

所謂包裝,最基本的便是保護產品的功能,尤其是對于兒童這一類認知能力不夠成熟的弱勢群體,我們更應該在看重兒童食品包裝趣味性的同時,多多關注包裝的首要功能,只有做好了本質的功能,我們才能談其它。兒童食品包裝如何既不失其趣味性,又符合包裝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值得研究與深思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汪曉娥.兒童食品包裝設計的新思路[J].淮北師范學院學報.2008.29.4

[2]王俊娜.兒童食品包裝的圖形設計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

[3]朱智賢.兒童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篇4

食品包裝設計中精神訴求的作用

食品包裝作品是個有形有體的“物”,是具體的、可感受的實體,這些“形”與“體”又可抽象為點、線、面的基本要素,并以其基本要素及之間的相互關聯,展現出豐富多彩的表情面貌。

食品包裝設計過去的研究多注重造型的設計,多注重表現食欲及食品衛生的設計,產品是物化了的人,包裝設計中形態所塑造的精神情調必然作用和影響著消費者,重視食品包裝設計中精神訴求的作用是當代的趨勢。設計師的精神、思想感情總會流露出某種痕跡,只不過這種痕跡有一些流露得比較強烈、明顯,而有一些比較柔弱、隱晦罷了。包裝設計的過程與規律,決定了其既要重視情感表達,卻不能直接表白、具象反映。

通過組合變化,使造型達到個性化的表現,令人們在審視中識別、品味,這些最常見的造型要素在變幻中演化為一種新時代意識下的造型語言。如以色列成套可外帶的餐飲包裝(圖1),體現出其充滿前衛與活力的精神基調,不拘泥于傳統形式。這套造型有不少裝飾方案,采用具有亞洲特點的風格裝飾,形成一種變化的、活躍的和無拘無束的情態。它特有的節奏、比例、文字、色彩、造型等,都與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吻合。

食品包裝中精神面貌的體現亦可比作藝術中“意境”創造,是包裝設計師對包裝的造型、色彩、材質、文字等設計元素重新集成與組合,在這個再創造過程中將設計師個人的思想觀念融會貫通其中,以某種方式凝固在產品包裝的內外結構之中。食品包裝設計單純講究“功能”或片面追求“形式”,而放棄對精神情調的塑造是不可取的。包裝設計的精神情調塑造以其特定的功能與結構予以顯現,它終究是人根據理念意志所產生的“物”,并以“創造更合理、健康、更科學的新的生活方式”為目標,所以設計師的重視與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包裝設計中精神訴求的切入點

在食品包裝設計中強化精神訴求特征,可以使其在宣傳和銷售中增加多方面的優勢。食品包裝設計中精神訴求的體現主要有以下的切入點:

1.包裝交互設計的友好性訴求

現在消費者在琳瑯滿目的食品市場中,一般都會自然而然地選擇容易和自己友好交互的包裝產品,因為具有友好交互的食品包裝設計總是很迅速地與消費者構建起感情,具有友好交互的包裝設計首先應該具備優秀的視覺傳達性能,讓消費者在選擇的第一時間就能理解其使用方式,即通過設計創造容易讓用戶接受的、合理的包裝信息而配置的形態。

其次,包裝結構交互設計要達到友好性的精神訴求,就必須給消費者以準確的提示性,令人在使用的過程中能夠通過其形式明確后續的拆卸方式與路徑次序。即通過結構暗示該包裝功能的使用方式,并通過層次穿插、造型形態、色彩引導、文字說明以及肌理材質等結構因素暗喻人們的精神感觀,提示包裝功能的使用方式,達到友好交互。

第三,在使用的交互過程中具有趣味性和愉悅性,并帶給消費者以科技感與藝術性,這種交互作用令消費者體驗到一種滿足感的精神訴求。具有友好交互的食品包裝設計使消費者獲得愉悅的情態。在使用過程中消費者因布局意外新穎,或開合層次易用,或給人以拆取的激動,或色彩和形式的呼應,激發消費者的興趣,通過探究并達到目的的。

圖2─圖4所示為以竹材為材料所作的飲品包裝,竹材質地純粹、紋理清晰、手感親柔,作為瓶類飲品包裝,極大地提升了產品包裝的藝術設計品質,竹材品質自然、柔和、舒適的風格彰顯出親切友好的材質魅力。同時該包裝設計巧妙地利用了竹材筒狀、中空、壁厚的特性,用一節竹節筒狀的自然形態作為瓶類飲品底部承載體,通過插接方式二片弧形的竹片分別從兩側夾住瓶類,再用一節中空的圓竹節作為頂部的緊固插件巧妙地完成整個包裝構造。其交互設計的友好性得到了較大的表現,其結構讓消費者有準確的引導提示,在后續的拆裝方式與程序帶給消費者趣味性和愉悅性,交互設計使友好性的精神訴求得以發揮。

包裝設計利用肌理創造豐富的形態,并使人的肌膚對之具有良好的觸覺,給消費者較之其他感覺留下更深刻強烈的情感,讓消費者通過產品的形態性接觸,敏感地領略現代優質產品的品味與質地。通過包裝的交互設計不會讓使用者感到麻煩、復雜而發生畏懼或產生怨言,相反會使消費者在開啟時感到樂趣,體驗到現代設計帶來的某種啟迪與意外驚喜,并明確其功能性,令消費者注意、滿足、回味而喜愛它。

2.食品包裝設計的安全感訴求

食品包裝設計最重要的是體現安全感。食品包裝設計體現安全感,是來自設計傳達所帶給消費者健康、衛生的感覺,由某種讓人相信、放心、可以依賴等方面的設計元素組合集成所表現達到的。食品包裝的安全感是某種感覺與心理,是消費者對品牌、造型、色彩以及文字說明等設計的信任或懷疑的現象預感,表現在對包裝設計的確定性和可控感。是否能產生安全感,來自多方面的因素,有主觀的和客觀的。

要讓對方產生安全感,首先要做的是在造型與色彩方面能夠體現出來,例如多采用明亮的純正的色彩,多選用圓潤親和的造型導出人的感受效果,并將這種感受向大腦輸送,從而喚起視覺、觸覺體驗的感受激情。并使包裝主體與消費者之間形成一種積極的情感信任關系,就是讓人們相信產品,即產生“親和性”。它體現出人與包裝之間所形成的一種情感互動關系,“親和”、“宜人”本身就有可以放心、依賴的精神情態的一種表現。這種安全感訴求也是食品包裝設計師所必須追尋的結果,是對形式更自覺的創造。

當食品包裝設計體現出包裝嚴密性、標準與規范性時會“在物質上,精神上和文化上臻于健康”。

安全感主要以強調包裝的人性化設計,即為消費者營造一種精神和物質需求間相互信任的依賴關系。“安全”體現出顧客對包裝需求的信任、關愛和呵護等,“健康”體現為包裝設計的科學、適度、合理。包裝設計的親和性是提升安全感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設計中注重“親”與“和”的統一,人與物的親近與和諧,可以把那些相互獨立、有著不同要求的單一個體凝聚成具有相近屬性,并彼此認同、相互理解的統一整體。如“福貴滿堂”的月餅包裝(圖5),以中華傳統繪畫風格與民間親和祝福風俗相結合,通過現代燙金印刷工藝技術,追尋一種民間世代積淀的“福貴式”華麗與熱鬧的精神情態,它反映特定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依賴視覺形態的暗示,人們頭腦中積淀下的對傳統古典文化的特殊審美被激發出來。富有明亮的純正的色彩,圓潤親和的造型的包裝設計,以潛在的健康心理現象暗示安全感,誘發消費者產生特定的心理滿足感。

食品包裝設計的親和性特點成為現代包裝中實現安全感精神訴求的主要手法特征之一。同時親和性設計又必須符合不斷變化的消費時代特征,促進消費者產生一種健康、安全的精神感受。

結語

篇5

[關鍵詞]食品包裝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F426.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1-0329-01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我國食品工業發展迅猛,人們的生活理念和消費模式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對食品包裝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材料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食品包裝要以多樣化滿足現代人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無菌、方便、智能、個性化是食品包裝發展的新時尚,拓展食品包裝的功能、減輕包裝廢棄物對環境污染的綠色包裝已成為新世紀食品包裝的發展趨勢。

一、食品包裝材料的分類及特點

食品包裝一般可分為紙包裝、木材包裝、金屬包裝、塑料包裝、玻璃和陶瓷包裝、纖維織品包裝、復合材料包裝等。

1.紙包裝材料

紙是以纖維為原料所制成材料的統稱。紙包裝材料分為紙張、紙板,具有質量輕、印刷性好、無毒、衛生等特點。紙張按材料和功能分為玻璃紙、羊皮紙、牛皮紙、雞皮紙、茶葉袋濾紙、糖果包裝紙、冰棍包裝紙、半透明紙等,可作為糖果、點心等食品的內包裝;紙板按形態可分為白紙板、箱紙板、瓦楞紙板等,一般作為食品的外包裝,具有一定的強度、耐壓性和良好的防震緩沖性能。

2.塑料包裝材料

塑料是一種以合成樹脂為基礎原料,加入或不加入各種添加劑,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加工塑制成型和交聯固化成型,得到的固體高分子材料。

(1)塑料包裝材料按形態可分為塑料膜、塑料片。具有質量輕、耐腐蝕、耐酸堿、耐油、耐沖擊等特點。

(2)按理化特性分為熱塑性和熱固性材料。

熱塑性材料是指在特定溫度范圍內能反復加熱軟化和冷卻硬化的塑料,其化學成分基本性能不發生變化,可反復成型,但剛硬性低,耐熱性不高,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聚酰胺等。

3.玻璃陶瓷包裝材料

(1)玻璃包裝材料

是由有機熔融體冷卻而成的非結晶態固體。基本是二氧化硅和各種金屬氧化物。玻璃包裝容器按容器形狀分為玻璃瓶、玻璃罐、玻璃碗、玻璃盤、玻璃缸等。其具有耐酸、耐堿以及良好的化學穩定性、高阻隔性、硬度較高、易碎等特點。

(2)陶瓷包裝材料

是以粘土、長石、石英等天然礦物為主要原料,經粉碎、混合和塑化,按用途成型并經裝飾、涂釉,然后在高溫下燒制而成的制品,是一種多晶、多相的硅酸鹽材料。具有耐火、耐熱、耐藥性、高抗壓強度等特點。

4.金屬包裝材料

金屬包裝容器按材料可分為鋁制、鋼制等金屬容器;按形狀可分為金屬罐、金屬桶、金屬盒等。具有優良的阻隔性能、機械性能、耐高溫、耐腐蝕、不易破損等特點。

5.復合包裝材料

復合包裝是把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包裝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最優化組合在一起,充分的利用包裝材料的優點的一種材料。

復合包裝材料按材料材質可分為紙/塑復合材料、鋁/塑復合材料、紙/鋁/塑復合材料、紙/紙復合材料、塑/塑復合材料等,具有較高的力學強度、阻隔性、密封性、避光性、衛生性等。

二、食品包裝的發展趨勢

在食品消費越來越功能化、健康化、方便化、營養化的今天,食品工業不斷對食品包裝提出新的需求,大大促進了耐低溫、微波適用或專用的包裝材料的發展進程。包裝材料由單一型向復合型轉化,使用對環境最有益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對食品進行包裝更符合現代人們的需求。

1. 新型高阻隔包裝材料

常用的高阻隔包裝材料有鋁箔、尼龍、聚酯、聚偏二氧乙烯等。隨著對食品保護性的提高,新型高阻隔塑料包裝材料在國外已廣泛應用,使用高強度高阻隔性塑料不僅可以提高對食品的保護,而且在包裝相同量食品的情況下可以減少塑料的用量。對于要求高阻隔性保護的加工食品以及真空包裝、充氣包裝等,一般都要用優質復合材料,而在多層復合材料中必須有一層以上的高阻隔性材料,例如納米改性的新型高阻隔包裝材料納米復合聚酰胺、乙烯一乙烯共聚物、聚乙烯醇等。

2. 活性包裝材料

所謂活性包裝技術就是使用活性包裝材料,使之與包裝內部的多余氣體相互作用,以防止包裝內的氧氣加速食品的氧化。20世紀70年代,除氧活性包裝體系應運而生,不久脫氧劑開始用于食品包裝。事實證明,活性包裝能夠有效保持食品的營養和風味。由于材料科學、生物科學包裝技術的進步,近年來活性包裝技術發展很快,其中鐵系脫氧劑是發展較快的一種,先后出現了亞硝酸鹽系、酶催化劑、有機脫氧劑、光敏脫氧劑等,使包裝食品的安全性日益完善。

3.食品安全包裝新材料

用于食品安全包裝的智能包裝材料主要有顯示材料、殺菌材料、測菌材料等。最近,加拿大推出的可測病菌包裝材料別具特色,該包裝材料可檢測出沙門氏菌、彎曲桿菌、大腸桿菌、李斯特菌四種病菌。此外,該包裝材料還可以用于檢測害蟲或基因工程食品的蛋白含量,指出是否是轉基因工程食品。

4.防紫外線破壞食品的包裝材料

最近,研制成功一種紫外線阻隔劑,能夠保護包裝內的食品免受紫外線的破壞,提高包裝食品的安全性,延長保質期。

5.滅菌型活性包裝材料

最近國外研究成功一種能滅菌的活性包裝體系,包括殺菌系統。它是把活性滅菌物質與包裝材料相結合的體系,如將山梨醇、山梨酸鹽、苯甲酸鈉、銀沸石等物質加入到制造包裝容器的材料中,然后制造成型加工成容器,使其緩慢釋放出滅菌活性成分。新發明的滅菌型脫氧保鮮劑,在24小時內能將密封容器內的氧氣去掉99.9%以上,在極短時間內產生脫氧效果。

6.無菌高阻隔食品包裝材料

鑒于鋁箔和某些材料復合制成的包裝具有不透明、不易回收且不能用與微波加熱的缺陷,近年來,研究人員開發成功無菌型鍍膜SiOx包裝材料,即在真空環境中在PET、PA、PP等塑料薄膜基材上鍍一層極薄的硅氧化物,之后賦予滅菌功能而制成。它不僅有極好的阻隔性,而且有極好的大氣環境適應性,它的阻隔性不受環境溫度變化影響。SiOx鍍膜成本較高,大規模生產技術還不完善,目前我國已開始一定規模的研究,發達國家已在食品包裝中應用。

總之,食品包裝材料越來越趨向于的是功能化、環保化、簡便化。無菌包裝采用高科技分子材料,保鮮功能將成為食品包裝技術開發重點,無毒包裝材料更趨安全,塑料包裝將逐步取代玻璃制品;采用紙、鋁箔、塑料薄膜等包裝材料制造的復合柔性包裝袋,將呈現高檔化和多功能化。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將使快餐包裝面臨巨大發展機遇。食品工業是21世紀的朝陽工業,食品包裝材料更為飛速發展,食品包裝材料領域一定能抓住這個商機發展壯大起來。

參考文獻:

[1]G B/T 9122.1_.-2008 包裝術語 第1部分: 基礎

[2]章建浩主編.食品包裝大全.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3]向賢偉編著.食品包裝技術.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篇6

關鍵詞:包裝材料;食品安全;問題;策略

一、包裝材料種類及優缺點概述

目前而言,食品包裝材料主要可以分為塑料類、紙質類、金屬類、玻璃類以及其它材料等。其中,比較常見的包裝材料主要是塑料類和紙質類。塑料在由樹脂以及一些添加劑組成的一種高分子聚合材料。塑料作為食品的包裝被應用范圍較廣,由于其原材料豐富、化學穩定性較好、易于加工生產,從而包裝生產商更傾向于使用塑料。同時,由于塑料質地較輕、具有阻隔性、耐熱性和滲透性等特點以及有著不同的色彩,對于消費者而言更習慣和喜歡使用塑料。但是,塑料的自身缺點是存有游離單體、裂解物以及劑和著色劑等,這些都是影響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另外,塑料難于降解,處理相對較為麻煩,對環境污染也是比較嚴重的。紙質材料的應用也是比較廣泛的。尤其近年來人們環保意識的提升,紙質包裝材料約占到約占40%-50%之間。紙質材料基本成分是木和草,原料較為豐富,價格低廉。對于紙質類包裝而言,紙質包裝一般比較經濟實惠,防護性能好儲運方便,其本身沒有污染性。但是,在生產過程中難免會造成微生物污染,同時,使用的熒光增白劑、施膠劑、漂白劑、填料、染色劑等也成為影響紙質包裝材料安全的主要影響因子。玻璃是一種無味、無毒、無色、透明的一種惰性材料,對環境的污染較小。其作為包裝材料穩定性好,外觀好看。但是,由于其質地笨重、易于破碎,不利于運輸。而對于一些有色玻璃著色劑會對食品安全產生影響。金屬具有較高的機械強度,其作為包裝材料比較牢固,具有良好的阻濕性、氣密性和耐高低溫性,在運輸和存儲中耐壓,同時易于回收和處理,其廢棄物污染較小。但是,其生產復雜、成本較高,化學穩定性較差、耐酸堿性差。

二、食品包裝材料中有害物質的來源

(一)塑料包裝材料

塑料包裝材料對食品安全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其本身性質上。塑料包裝材料的分子結構和加工工藝的不同,在生產的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的物質。同時,塑料易于產生靜電,在其表面會被微生物以及塵埃所污染,在與食品接觸中會造成食品的污染。塑料樹脂的單體分子以及裂解產物會向食品擴散進入食品中,比如,塑料樹脂中聚氯乙烯單體有著較強的突變型,受到外界溫度影響較大,當外界溫度高于五十度就會釋放氯化氫氣體,對人體造成危害。而聚氯乙烯的游離體氯乙烯具有麻醉作用,導致人體四肢血管收縮。同時,氧化氯乙烯具有烷化作用,可與DNA結合產生腫瘤。[1]另外,在塑料加工中會添加甲苯、丁酮以及醋酸乙酯等混合溶劑,一旦操作工藝不嚴謹,會導致大量的苯類物質殘留在包裝材料上,會損害人體神經系統。另外,塑料油墨中會含有鉛、汞、錫等重金屬,也會影響著人體健康。除此之外,塑料的回收和處理也是影響食品問題的關鍵,由于塑料回收尚缺乏相應的法規和標準,有些商家在把回收的塑料直接當成新材料重復使用或摻在塑料中,造成食品衛生安全隱患。

(二)紙質包裝材料

紙質包裝材料的污染源主要是在原材料的利用以及加工生產環節。紙質原料可能會含有農藥、化肥、重金屬等污染,在生產的環節也會存有微生物污染。而對于收購的廢紙,在生產中油墨顏料雖然能出去但是仍殘留有著鉛、鎘等。對于有些紙質包裝,需要提高其潔白程度,這個時候添加的熒光增白劑是一種致癌物質,對包裝材料有著較強的污染。同時,在造紙過程中添加的染色劑、填料、施膠劑等也會產生污染。當然,油墨仍是紙質材料一個不能忽視的污染源,印刷油墨含有著色劑、凝色劑載色體、添加劑和溶劑,[2]而鉛、鎘、汞、鉻、苯胺等重金屬會存在于這些顏料、染料中,可引起重金屬污染。同時,在大量印刷過程中,產品疊在一起,造成包裝材料內面也接觸油墨形成二次污染。另外,一些細菌和化學殘留物、清潔劑、涂料等,也都會對食品包裝的安全性造成影響。

(三)金屬包裝材料

金屬包裝材料的金屬離子的析出具有危害性。金屬類的包裝可以分為涂層金屬類和非涂層金屬類。而對于非涂層金屬類的包裝容器而言,其對食品安全的影響主要是重金屬的溶出;而對于涂層類的金屬包裝容器而言,其對食品的影響則是涂料中的游離酚、游離甲醛及有毒單體的溶出。目前而言,在市場上比較常見的金屬主要是鋁和鐵兩種金屬包裝材料,比如常用的鐵、無錫鋼板、鋁和鋁箔等。[3]顯然,鉛鋅等元素存在于鋁制材料中,在與食品接觸中這些元素會進入食品內,長期使用或者食用過量則會引起中毒。而鐵制品為防止銹化常常會鍍鋅,鍍鋅層跟食品接觸,鋅會遷移至食品引起食物中毒。而對于不銹鋼而言,在高溫的環境下,鋼中的鎳元素會使容器表面會呈黑色,容易引起物質發生糊化、變性等,同時乙醇可將鎳溶解,不銹鋼如果與乙醇接觸,可導致人體慢性中毒。[4]

(四)玻璃包裝材料

無色、無味的玻璃在常溫狀態下對食品是沒有影響的。但是,玻璃的透光性和透明性對于需要避光存貯的食品是不利的,容易產生化學反應,進而產生有毒物質。所以,會見到各種色彩的有色玻璃來防止光線對食品的影響。另外,根據玻璃化學成分的不同,玻璃可以分為鈉鈣玻璃、鉛玻璃、硼硅酸玻璃等。但是,有色玻璃的著色劑會對食品產生污染。總體來說,玻璃包裝容器的有毒物質較為單一,主要是鉛、砷、銻等,這些微量元素向食品的遷移相對較少。

(五)其它包裝材料

在包裝材料中也可以見到木制、瓷器等,而木制和瓷器的染料易于揮發容易誘發食品污染問題。市場上琳瑯滿目的木制包裝食品,木制包裝一般都會經過涂料或者上釉的處理,從而使得木制包裝含硅酸鈉和金屬鹽,因此存在不安全隱患。而對一些陶瓷釉涂覆面,其元素組成比較復雜,釉料主要由鉛、鋅、鎘、銻、鋇、銅、鉻、鈷等多種金屬氧化物及其鹽類組成,多為有害物質。[5]同時,在燒制的過程中,如果達不到相應的溫度,則無法形成硅酸鹽(不溶性),此時如果裝有呈酸性的食品,這些元素則會溶出到食品中,從而產生安全隱患。

三、食品包裝安全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建立健全食品包裝材料安全相關法規

我國的食品行業發展和起步相對較晚,大多食品包裝行業的法規和制度的制定沒有形成系統并且更新較慢,與食品包裝的發展形成正比。目前,我國食品包裝行業所執行的法規很多都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所制定,這些法規中基本沒有涉及苯殘留、遷移量以及部分重金屬含量相對應的指標。[6]由于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導致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一些食品安全管理的條例沒有很好的落實。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食品包裝材料卻是日益增加。為此,應針對現有的包裝材料的組成和性質建立健全完善相關的安全法規和標準。諸如,對于食品包裝材料添加劑、著色劑、油墨等成分組成相應的標準。同時,建立食品包裝材料市場準入制度,完善食品包裝安全保障體系。針對現有的食品安全問題,要從國家宏觀層面進行行政干預,要求相關監管單位和技術部門調整現行的包裝材料標準,對各種標準進行添加、修訂、廢除,在此基礎上建立起能與國際接軌的包裝材料質量標準體系,從而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保障食品安全體系。

(二)完善食品包裝質量技術檢測體系

食品包裝材料要有著一套完善的質量技術檢測體系。對于包裝材料的不同的分子結構、元素組成以及不同加工工藝和助劑,建立一套系統的檢測體系。正是由于包裝材料差異性的存在,對其的檢測是比較復雜的。為此,可以建立完善食品包裝檢測中心,對于不同的材料和包裝按照國家的標準對其進行分類檢測。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提高檢車技術,改善檢測的方法,提高食品包裝中的殘留單體、重金屬等物質的檢測水平。比如,可以通過強化感官檢測,對于有異味、破損的包裝材料以及包裝的標簽、商標、安全標志進行篩查。在此基礎上,提高儀器檢測技術水平,研發多功能的檢測設備,以便高效、及時的檢測出包裝材料中的有毒殘留物和重金屬等。通過完善檢測體系,提高檢測技術可以有效遏制不合格的包裝材料流向市場,從而提高食品包裝安全性。

(三)建立切實可行的市場準入制度

食品包裝材料的安全防范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在建立相應法律法規、完善檢測的基礎上,要嚴格市場的準入制度。唯有在市場準入環節進行布控,才能有效的截止不合格的產品流向市場。為此,相關的職能部門應充分結合有關的法規制度,對于食品包裝行業進行“鏈條化”的管理,對生產、加工、包裝等環節和有關的其企業進行全方位的檢查,規范生產、加工、包裝流程,嚴格相關企業的生產資質和生產條件。在市場準入制度環節完善生產許可制度、強化檢驗制度、提升市場準入標志制度、規整監督檢查制度。針對不同的種類的包裝材料和包裝工具施行相對的市場準入制度,在市場準入環節為食品包裝的安全性奠定扎實的基礎。

(四)開發新型包裝材料和包裝技術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食品包裝行業正在逐漸與國家標準接軌。近年來,隨著綠色發展理念的大力弘揚,在食品包裝行業也可以研發綠色環保材料。因此,有關部門應結合傳統材料基礎上,加大對新型材料的研發,鼓勵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等機構進行技術研發,提升生產和包裝工藝,降低材料的損耗和有害殘留物。據專家預測,未來用智能包裝技術生產的包裝袋將占食品包裝總數20%~40%,食品包裝材料走向功能化、智能化、環保化已是大勢所趨,比如氣調包裝、抗菌包裝、納米復合包裝材料等。[7]在食品包裝的源頭出發,通過研發新型包裝材料和技術,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食品包裝的安全性。

(五)增強企業和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性認識

對于企業而言,應有著較強的行業自律,提升對食品安全性的認識食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要建立健全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提高自身的檢驗能力,落實食品檢驗,自覺擔起法律責任。對于消費者而言,在消費環節提高認識,可以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性。消費者在購買食品要注意食品包裝的完整性和潔凈度,通過感官識別提升食品安全。因此,有關的部門進行宣傳教育,提升企業和消費者對食品包裝材料安全性認識,注重宣教食品包裝安全常識,營造良好的食品安全認識氛圍。

參考文獻:

[1]康智勇,楊浩雄.我國塑料食品包裝的安全性分析[J].中國塑料,2018,32(10):13-19.

[2]王凱利,馬健,王登科,安紅周.不同包裝材料和包裝形式對食品儲藏特性的影響[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9(05):58-62.

[3]包裝材料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分析[J].中國包裝,2018,38(03):64-67.

篇7

隨著自然資源的日益短缺,人們意識到當代包裝設計理念導致的資源浪費,采取以自然為本的生態設計理念。包裝設計,尤其是食品包裝設計,不僅僅要考慮設計的美學價值,更要思考設計所體現的生態價值。本文從食品包裝的造型結構自然化、材料生態化等方面進行闡述,分析食品包裝設計在自然主義的生態觀的趨勢,探索如何在食品包裝設計中恰當融入自然主義的生態觀。

關鍵詞:

自然主義;生態觀;食品包裝設計

隨著人口劇增,環境問題日益突出。與此同時,食品包裝所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成為人們重視的問題。面對現實的嚴峻,人們渴望回歸自然的心理日益迫切,這種心理需求引發了包裝設計師不再忽略過度設計帶來的各種問題,轉而尋找新的設計理念,在不斷探索新的設計觀念、材料、形式的同時,自然主義的生態觀與設計的聯系成為我們重新思考的問題。

一、自然主義與生態觀的概念

自然主義最初受到近代實驗科學的啟發,再經歷了自然科學領域后影響了19世紀的文學和藝術流派。在英國工藝美術運動時期的代表人物——威廉莫里斯的推動下,“師法自然”、“回歸自然”的設計思想為人們所熟知。[1]這種設計風格在新藝術運動時期達到,自然主義風格也隨之成為當時最重要的設計風格之一。自然主義風格在形式上強調藤條、原木、昆蟲等自然的造型特點,色彩上如海洋色、原木色等清新自然。自然主義風格可以理解為舒適健康、綠色環保的體現人類崇尚自然,追求內心純真自由的心理需求的藝術風格。生態觀,生態觀是人類對生態問題的總的認識或觀點。自然主義的生態觀是指在材料和產品的設計中將保護環境因素、人類健康因素和安全意識有機地融入設計中,宣傳生態環保的理念。[2]并關懷人們親近自然的情感,為設計注入情感價值。

二、自然主義生態觀在食品包裝設計中的創新應用

1包裝造型設計上的創新包裝造型是盛裝產品,傳遞產品品牌等相關信息的重要媒介,食品包裝造型設計不僅要按照食品的特點來設計,更需要設計師運用巧妙的表現手法體現食品包裝的便利與審美的功能。自然主義的生態觀要求食品包裝造型設計通過利用形態的變化,將包裝功能與審美品位相結合,同時兼顧設計的自然環保性與人文關懷性。形態模擬法是食品包裝設計在自然主義的生態觀的重要表現方法,是基于對某種自然形態進行造型的模擬,可分為具象形態模擬與抽象形態模擬。食品包裝中的具象形態模擬造型設計,具有很好的識別性,容易使人聯想到自然界中的具體形態,拉近人與設計的距離。如圖1.金榮翔的《純粹器型美》端午主題包裝設計,巧妙借由自然界中竹筒的器型,純粹的表達了端午粽包裝的器型美,使消費者在品嘗粽子時,能夠感覺到一種清新,新鮮的味道。整體表現出濃郁的自然韻味。包裝造型的抽象形態模擬要把握好抽象的程度,在人們可識別的情況下,渲染一種含蓄并耐人思考的意味。如圖2.BzzzHoney的蜂巢形創意蜂蜜包裝設計,該設計利用蜂巢的自然形態加以抽象概括,外部運用自然環保感受較強的木質材料,做出大小不一的圓弧造型。內部采用玻璃瓶盛莊蜂蜜。整體外形看上去好似蜂巢,這種利用蜂巢天然造型元素抽象創新出的包裝設計與產品的主題和市場定位十分契合。消費者在看到該包裝時就能聯想到自然界的蜂蜜,給人一種新鮮、無添加的感受,從而提升對產品和品牌的好感度,既融合了自然主義風格,又散發時尚感,獨特又別具一格。

2包裝材質選擇上的創新追溯根源,在包裝材料的創新,中國古人可謂是先驅,最早的天然包裝材料就是葫蘆。《詩經大雅》中有“綿綿瓜瓞,民之初生”的句子。其中的“瓜”便指葫蘆。葫蘆是天然環保,防護性良好的包裝材料,在原始社會時期被作為天然的容器廣泛使用。現代的生態環境材料理念則是在1992年,日本東京大學山本一良首次提出。近些年來,在科技的推動下,食品包裝材料的生態化也做出諸多創新,例如可降解的紙漿塑模材料和可食性材料。紙漿塑模主要是以廢紙為原料,用特殊模具塑造出各種形狀的立體紙制品技術。紙漿模塑因其可降解性,可回收利用的特性被設計師廣泛使用于食品包裝領域。日常生活中,我們在各大超市看到的蛋托的包裝便是使用了紙漿塑模技術。除了衛生環保的功能,紙漿塑模的體積小,可堆疊,可最大限度地代替塑料泡沫類包裝應用于緩沖包裝上,方便交通運輸。可食性包裝材料是從食品的食用角度,是對人體和自然無害的生態包裝材料。可食性包裝材料主要以淀粉、蛋白質類、植物纖維等天然材料為原料加工而成。可壓制成薄膜,用于糖類以防包裝與產品相粘連。也可制成一次性食品包裝盒,起到良好的防油作用。同時,紙漿模塑和可食性包裝材料因其成本費用高,在應用的領域范圍還不夠廣泛,一些生產廠家依舊使用泡沫塑料,以紙漿模塑代替塑料制品的觀念還沒有深入人心。可食性包裝材料多采用纖維類原料,如果儲存方法不當,容易造成食物發生變質腐壞。第二,因其技術工藝還處于開發階段,應用范圍還主要是糖類、糕點類,起到防止粘連的輔包裝。但基于兩者環保的特性,相信會在不久的將來在一次性食品包裝上廣泛使用。

三、自然主義生態觀在食品包裝設計中的趨勢

1文化與情感的傳遞在自然主義生態觀的包裝設計中融入文化與情感元素已經成為世界包裝設計的大趨勢。包裝設計開始越來越多地注重文化與情感,意味著人們不再滿足于包裝基本的實用功能,而是要求設計傳遞出更多的追求個性化與情感價值。臺灣的食品包裝設計注入了本土特色的文化解讀,產生了不同于其他自然主義生態設計的新趨勢。臺灣因其地理特點,多產農作物。趁著有機食品之風興盛,臺灣的食品包裝設計利用本土優良的農作物,揉入臺灣普羅大眾的生活情感,販賣臺灣的文化。如圖3是掌生穀粒的包裝設計,是掌生穀粒臺灣東部的稻米品牌,其稻米包裝采用精致的棉布與傳統的書法元素,每種稻米印著各自的品名和產品特色,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就會得知如何選購和保存這些稻米,選擇設計自己的稻米從而對稻米有了新的認識。消費者也通過購買掌生穀粒了解臺灣本土的稻米文化。另外掌生穀粒與稻民互動親密,從種植到收獲全身心的體驗稻米的生長過程。在銷售時搭配講述產品背后的故事的唯美動人的文案宣傳,使包裝不再是冰冷的,而是時尚,又令人感動的,在不經意間傳遞用心的創意。

2以人為本的生態設計生態設計概念對自然主義生態觀的食品包裝設計有著深刻的影響。食品包裝設計本身就要求對食品起到食用安全的功能。生態設計倡導的可降解、可再生的設計,可見食品包裝設計與生態設計有著緊密的聯系。另一方面,生態設計也體現在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日本的食品包裝設計過程中注重生態環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設計風格。日本傳統文化就十分崇拜自然,加之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敬畏天命”、“師法自然”的思想對日本的包裝設計也產生了巨大影響。日本的食品生產商在食品包裝上盡量選擇低碳環保可循環利用的材料,倡導造型簡約,盡量少使用裝飾色彩,突出材料原本的天然肌理的美感,注重開發新技術,創新食品包裝。日本的食品包裝有很大一部分是利用折紙技術,例如普通的牛奶包裝,有90%的包裝使用有折痕的紙質材料,這種帶有折痕的紙制品與之前介紹的新型材料相比,成本較低,容易壓扁,不占空間,從而減少了運輸成本。同時簡化了食品的包裝形式,快速傳遞包裝的設計內涵。并且,牛奶飲料類產品多為兒童食用,折紙包裝可以教育小朋友從小樹立環保、愛護自然的觀念。使包裝設計帶給人們更多的理解和關懷。

四、結語

自然主義的生態觀著眼于設計與自然的平衡,在食品包裝設計中充分考慮到包裝的造型與結構的合理,采用可循環利用的環保材料,其安全質樸的包裝特點可以更好地與消費者溝通,最終受到消費者的喜愛。設計的情感價值在于滿足了人們的現實情感要求。自然主義的生態觀除了倡導師法自然、低碳環保的設計理念,更注重包裝設計帶給人們的情感價值,對消費者的深層次的人文關懷與理解。這種以人為本的觀念,使產品通過包裝滿足消費者的情感需求,實現良好的生態環境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

參考文獻

[1]高兵強.工藝美術運動[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3

[2]楊路.王安霞.對后金融危機時代解決過度包裝的一點思考[J]包裝工程,2011.

[3]漆麗紅.淺析日本包裝的生態設計[J]中國包裝工業.2014.

[4]歐陽超英.王瀟.論商業平面廣告的可持續發展設計[J]藝術與設計.2014.

篇8

【關鍵詞】食品包裝 納米復合材料 應用

1 納米復合材料在食品包裝中的優勢

納米復合材料多以聚合物為基底,是將柔性良好的高分子聚合物繳入納米尺寸(1nm~100nm)分子中或納米顆粒制備而成[1]。納米復合材料主要有無機納米材料和有機聚合物組成,這兩種材料都能改善包裝材料的特性,防止細菌滋生,從而有效保障食品的品質。

1.1柔性高

納米復合材料由柔性良好的高分子聚合物組成,所以其制成的包裝材料具有非常好的柔性,不易磨損,相對與傳統食品包裝材料使用壽命更長。且納米復合材料的可塑性高,食品包裝的設計者可以將納米復合材料設計成需要的造型,以便突出整個食品的特點與設計理念。

1.2物理化學性能穩定

納米粒子的直徑小,比表面積大,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學性能,在高溫條件下也不會發生變形。納米復合材料的阻斷性能也好,能有效防止細菌滋生,祛除異味,延長食品的使用時間,保證了食品的質量。

1.3生產成本低且環保

隨著納米技術的發展與普及,納米復合材料的制作成本也得到了很大的降低。如新型抗菌材料PA66中就是加入了一種納米黏土復合材料,將納米氧化鋅運用到包裝材料的生產中,使得該材料的成本得到大幅度的降低。且納米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降解性,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危害[2]。納米復合材料中納米分子是微孔結構,具有高比表面積,能自主的選擇過濾氧氣與二氧化碳,為果蔬類食品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氣調包裝,延長了果蔬類食品的保鮮時間。

2 納米復合材料在食品包裝中的應用

2.1在延長食品保鮮中的應用

果蔬類食品存放時會釋放乙烯,當乙烯達到一定濃度后會加速果蔬類視屏的腐爛。傳統的食品包裝材料中并不能夠很好的吸收乙烯,因此無法實現對果蔬類食品長時間保鮮的目的。但有研究發現納米銀可以催化乙烯,若在果蔬類食品包裝材料中加入納米銀,就能減少乙烯的濃度,延長果蔬類食品的保鮮時間。

2.2在提升食品包裝封閉性中的應用

食品包裝的封閉性主要是用于阻斷氧氣、二氧化碳及水蒸氣等,以延長食品的保存時間。聚合物納米復合材料及蒙脫土納米復合材料都具有良好的阻斷性,能提升食品包裝的封閉性,降低其滲透性。如岳青青研究發現,有機蒙脫土納米復合材料相較與天然橡膠,其對對氧氣的滲透量率降低了近50%,說明納米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氣體阻斷性,能有效提升食品包裝的封閉性[3]。

2.3在保證食品抗菌中的應用

納米復合材料本身就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滋長,從而保證食品不受細菌污染。有研究顯示,在聚烯N薄膜中加入無菌納米抗菌劑和增增效劑,其殺菌力能夠達到98.13%,且阻斷性與封閉性沒有受到明顯影響,但其柔性、堅韌性就會有所下降。

3 納米復合材料在食品包裝中的安全性

雖然相對于傳統的食品包裝材料,納米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學性能、抗菌性強、柔韌性高且材料環保,但其納米材料是否會與其他分子產生生物學效應,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有研究發現,納米顆粒若產生大量的活性氧物質,那么在生物體內就會呈現出一定的毒性;若納米復合材料中有納米金屬或金屬氧化物,納米金屬納米顆粒就與生物體內的蛋白結合,造成蛋白功能異常,直接或間接呈現出基因毒性[4]。通過對納米復合材料的成分、溫度和時間等研究發現,納米金屬或金屬氧化物顆粒產生的毒性與其浸泡的溫度與時間有關,但具體關系目前尚無定論,仍需進一步的研究[5]。而納米金屬或金屬氧化顆粒進入到人體后歸宿、是否會對機體組織造成影響、造成怎樣的影響及相應的解決方案,都需要大量的研究與探討。

結語

納米復合材料因其良好的阻隔性、抑菌性與催化乙烯的等性能,能有效的延長食品的保鮮時間,抑制微生物的生長,保證了食品的安全與品質,延長了食品的保質期。且其造價成本低,對環境不造成任何危害,故而被廣泛的運用與食品包裝中。但因納米復合材料中的納米顆粒會與其他分子發生生物學效應,產生一定的毒性,故其安全性仍待商榷。

【參考文獻】

[1]韓偉,于艷軍,李寧濤,王利兵.納米復合材料在食品包裝中的應用及其安全評價[J].科學通報,2011,03:198-209.

[2]張宏康,G.S.Mittal.納米復合食品包裝材料研究進展[J].食品工業,2011,05:82-84.

[3]艾茜,胡長鷹,林勤保,王志偉,李河.納米銀/低密度聚乙烯復合食品包裝薄膜的表征及性能[J].食品工業科技,2014,22:294-298.

篇9

關鍵詞:食品包裝;材料;綠色環保;可食用

食品包裝現狀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藥品和食品與國計民生有著緊密聯系,所以藥品和食品的包裝需要量非常大。高需求刺激高供給,但隨之而來的是食品包裝方面的安全問題。透過有關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的調查數據,我們不難看出,食品包裝制品的某些數據指標與食品安全、環保等方面要求的指標相差勝遠,這不僅僅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產生了影響,甚至使全國食品行業都難以健康的發展。

現在,全球用于生產食品包裝的材料主要包括:金屬、陶瓷、塑料、紙張、玻璃、復合膜等等。塑料在其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從街頭小販、快餐店到超級市場,都可以看見塑料的身影。

1、塑料包裝材料

食品包裝塑料基本上是熱塑性塑料,由以下幾種塑料薄膜制成:

熱塑性聚酯(PET)使用最廣泛,每天都接觸的塑料,拉伸強度不高,可長期用于戶外,但耐熱性不高,像礦泉水瓶、碳酸飲料瓶等,僅限于用以裝冷飲及暖飲,用來加熱或者盛高溫液體的話非常容易發生變形,釋放出有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專家發現,類似這種材料的物品在使用了10個月之后,會排出DEHP這種致癌物,影響男性的健康。所以,塑料瓶等等在使用完之后應該立即丟掉,別用來當做儲物的容器或是水杯,以避免給人體造成損害而因小失大。

聚乙烯(PE)、聚丙烯(PP)例如保鮮盒、微波爐餐盒等,微波爐餐盒都是用微波爐專用PP(耐高溫120℃,耐低溫-20℃)制成的,但是由于造價的原因,蓋子幾乎都不是用的專用PP,所以在微波爐加熱時,必須把蓋子取下來。微波爐專用PP制成的餐盒在小心清潔后也可重復使用。但是,其他各種卡口型保鮮盒都是用透明PP制成,并不是專用PP,所以這種材料的是不能用于微波爐。

聚氯乙烯(PVC)這類塑料材質用在高溫時容易釋放有害物質,甚至在制造過程中也會產生。這些有毒物質隨著食物進入人體后,也許會導致新生兒患乳癌或先天性缺陷等疾病。現在這類材質已經鮮少用于包裝食品上面。如果有在使用的,千萬別加熱,最好立即停止使用。

聚苯乙烯(PS)耐熱60-70℃,裝熱飲料會產生毒素,燃燒時會釋放苯乙烯。像碗裝泡面盒、快餐盒等,多用聚苯乙烯制成,雖然既抗寒又耐熱,但為了避免因高溫而排出化學物(耐溫70℃時即釋放),這類材料仍然不能用于微波爐,因此,要盡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滾燙的食物。除此,由于它會分解出對人體有害的致癌物質聚苯乙烯,所以千萬別用來裝強堿性物質和強酸(如柳橙汁)。

聚碳酸酯(PC)被大量的使用,特別是用于水杯、奶瓶、水壺中,但卻由于含有雙酚A大家看法各不一致。

塑料包裝制品,其回收成本遠遠高于生產成本。據有關數據顯示,由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材質制成的塑料袋,制造方便,價格低廉,用途非常廣泛,但是由于回收連百分之幾都不到,而且沒有被回收的塑料袋到處,對土壤、河流、空氣等造成了污染,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和破壞。

2、紙質包裝材料

紙被認為是迄今為止除了塑料以外使用最普遍的綠色環保包裝材料,現在紙類包裝制品主要是紙箱、紙盒、紙袋、紙質容器等。和其他材料相比,其有一系列獨特的優點:加工性能、印刷性能好,便于復合加工,衛生安全性好,而且原料來源廣泛、品種多樣、成本低廉、容易形成大批量生產。紙質包裝容器重量較輕、緩沖性好,且廢棄物可回收利用,無白色污染。雖然紙張本身不含有毒物質,但是某些商人為了突出食品包裝的視覺效果,常常在食品包裝紙上面印上五彩繽紛的圖形,而印刷油墨含有苯,滲透到食物中可致癌;還有些紙質包裝使用熒光增白劑,也是一種致癌的化學物質。

隨著人們對環保意識的增強及生活實際需要,紙制品食品包裝材料的發展趨勢是天然綠色、經濟性。例如:開發植物纖維快餐盒,發展可食性包裝紙等。目前,瑞典研發的“利樂磚”無菌保鮮紙盒,它可以讓里面裝的食品在不冷藏的情況下也能保鮮半年之久,已演變成液體食品包裝的主體。回收利用可用來做裝飾材料;可食性紙從應用與發展前景來看,以蔬菜、水果為主要原料的綠色產品更具有發展潛力。

3、食用型包裝材料

食用型包裝已經觸及到例如糖衣、冰衣、果臘、糯米紙、藥片包衣和腸衣等領域被普遍的使用,它將成人全球食品工業新科技發展的主要趨勢。食用型包裝無害環境、可供食用、取材方便、功能多樣,經常見到的就是用食用原料例如糖糊、淀粉,放一點調味材料后做紙型化的處理,用以制作成猶如紙張那么薄的食用型食品包裝,另外還有就在食用的無毒纖維中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劑,進行改性,這樣也可以制造出一種可以吃的食品包裝—紙片。除了這些,近年來發達國家食品業競相研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比如:美國人研發了一種在夏季喝起來非常冰爽,喝完以后瓶子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冰制飲料瓶。澳大利亞昆士蘭一家土豆片容器單位制造了一種味道能和盛裝的土豆片一較高下的土豆片容器,它讓人們體驗到了大嚼容器的快。日本研發出了一種可食用包裝紙,它是用殼類物質提煉的脫乙酸殼多糖制成,可用于月餅、果脯、糖果、蛋糕的保鮮,它包裝的快餐面調料可以直接食用,這完美的解決了環保與包裝廢物之間的矛盾。美國專家研制出了一種未來將替代傳統聚乙烯塑料薄膜而成為食品包裝中主要材料的一種完全用粉碎草莓制成具有高環保性的材料。

伴隨著電腦技術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遍應用,食品包裝材料除了來源于大自然,現代化復合型材料現在也被普遍應用了。包裝作用也由原來保鮮、防潮單一性向更加多元化和廣泛的領域發展,運用不一樣的包裝格調展示出不同食品的特性和屬性,達到了促銷的效果。但是不管是人工材料或是天然綠色材料,他們所展現出來的并不只是材料的傳統特質,更多的是被賦予了嶄新的精神內涵。

從食品的角度看,除了需要包裝別出心裁,同時也需要包裝材料不含有害有毒物質,這樣既使食品達到國家環保指標,又使食品安全有了保障,同時耗能低、來源也比較廣泛。健康、環保、安全、節能方向的新型綠色包裝材料是世界性食品綠色包裝的發展趨勢和必然。(作者單位:鄭州華信學院)



篇10

在食品包裝設計中,運用民間藝術這一傳統元素來進行包裝設計是一種創新的設計思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民間藝術,為廣大的包裝設計者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意構思素材。在現代食品包裝設計中如能巧妙地借鑒并創新傳統民間藝術,使之成為食品包裝設計中的設計元素,并將其融入現代設計的表現形式中,則將使中國傳統藝術的使用價值得到新的升華。因此,食品包裝設計者在進行設計時,如能充分利用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創新設計,則不但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也是對商業廣告設計的創新。

二、食品包裝中傳統文化的設計分析

(一)整體設計要求

1、文字表現文字要簡潔、清晰、醒目,字體的選擇上要充分運用中國書法的魅力,既能體現出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又能表達現代新思想的人文理念。

2、圖形表現圖形的運用同樣遵循簡潔、明快的風格,編排上要有條理性,如對稱與均衡、對比與調和等。具體圖形的選擇,可以選用能夠體現傳統文化氣息的“云紋”、“龍”“、鳳”、“印章”等等。

3、色彩表現色彩搭配要合理,通過色彩賦予人的心理暗示,使消費者體會傳統文化的韻味與含意。例如:中秋佳節,多以月亮黃為主,這種色彩更能體現中秋的節日氣息。

(二)考慮社會需求

在多年來傳統文化氣息的熏陶下,中華民族有許許多多優良的傳統和文化習俗,這些風俗根深蒂固,影響著人們對食品外包裝的喜好。因此要真正做到使食品包裝融入社會,體現社會需求,就必須讓消費者對食品包裝產生認知感和親切感。在借鑒傳統風格的同時要做到自身風格的創新,才能使食品包裝在社會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三、食品包裝設計的表現手法

(一)運用間接表現手法

設計藝術的精髓在于既有一定設計規律,又要不拘一格。通過策劃分析,從產品自身和市場方面突破,運用發散思維,從設計素材上尋找新思路,才能有好的創新。通常在食品包裝設計中要表現傳統文化氣息,主要運用的是間接表現手法。

1、運用比喻法“比喻”法是借彼物喻此物,是比較委婉、含蓄、間接的表現手法。設計中所采用的比喻成分必須是大多數人熟悉和共同了解的、看似與主題沒有直接關系,但在某一點上又與主題的某些特征有相似之處的形象。

2、運用聯想法“聯想”法是借助某種形象引導受眾的認識向一定方向集中,由受眾產生的聯想來補充畫面上沒有直接交代的事物。聯想能激發人們的想象,引人思考。聯想法所借助的媒介形象可以是具象的圖像,也可以是抽象的圖形。

3、運用象征法“象征”法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來表現某種抽象的事物。它與比喻和聯想相比,在表現手法上更趨含蓄和理性,在表現形式上更有內涵,能表現事物的本質又超越其本質去表達更加豐富的想象。我國古代裝飾圖案中魚的造型就含有生命延續和連年有余的意義。

(二)形態結構表現

1、色彩表現現代食品包裝色彩的美觀、大方是消費者追求的潮流趨勢,色彩運用對消費者心理有很大程度的影響。包裝色彩依附于圖形、文字和肌理,不僅要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而且要與人的心理感受高度協調。因為多數包裝要求從遠距離的貨架上從眾多商品中突顯出來,傳達商品信息,因此要求運用整體感極強的色調來配合。同時色調設計要求與產品的主要功能相統一,如禮品包裝宜用紅色調、橙色調等,冷飲包裝宜用冷色調。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對色彩的要求及認識也不一樣,研究不同消費者對色彩的不同心理感受,才能因人而異、投其所好,有效地運用顏色來加強包裝的作用。色彩設計要充分考慮和尊重不同國家、民族的傳統習慣和習俗,才能使設計的包裝產品受到歡迎。

2、圖形表現人們現在稱這個時代為“讀圖時代”,由此可見圖形要素對人類影響之大,圖形較之文字具有更直觀、快捷易懂、有效的優勢,因此視覺圖形是設計的主流。圖形運用在食品包裝上,要將地域文化的藝術特色在圖案上體現出來,充分利用傳統圖形所擁有的豐富的符號表現形式和獨有的視覺魅力,來更好地傳達商品的信息。例如運用傳統紋飾來體現中食品包裝中的傳統文化氣息,無論是將之作為主體圖案、底紋、形象圖案還是邊、角裝飾,都能給商品帶來一抹清新、古樸的氣息,并使商品具有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