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小知識范文

時間:2023-12-25 17:43: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理科普小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心理科普小知識

篇1

關鍵詞:肺心病;心律失常;卡托普利;穩心顆粒

【中圖分類號】R32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6-0229-01

肺源性心臟病,又稱為肺心病,常合并有很多并發癥,其中,心律失常最為常見,這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因此,加強對該病的防控,對改善病情,降低死亡風險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次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到本院治療的肺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60例,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觀察穩心顆粒與卡托普利治療該病的效果,收效甚好,現作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60例患者均滿足1998年第三次全國呼吸病會議修訂的相關診斷標準,經心電圖顯示確定伴有心律失常。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在50~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8.3±1.5)歲;心律失常類型:房性期前收縮15例,心房纖顫17例,竇性心動過速16例,室性期前收縮12例。將其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0例。對比組間臨床資料,發現在性別、年齡、病情及心律失常方面無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均給予西醫常規治療,包括給氧、抗感染、祛痰、平喘、活血化瘀、防控心衰等措施。在上述基礎上,對照組服用胺碘酮(上海信宜九福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為H31021872),劑量為0.1g/次,2次/d。觀察組服用卡托普利(由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為H31022986),9g/次,3次/d;同時,口服穩心顆粒(由山東步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為Z10950026),1包/次,3包/d。兩組均根據患者病情適當調整用藥劑量,持續治療4周。

1.3療效評定

(1)心電圖療效評定標準:①顯效:心律恢復正常或大約90%以上的心律失常癥狀消失;②有效:50%~90%心律失常癥狀消失;③無效:50%以內的心律失常癥狀消失,或心律失常并無改變[1]。

(2)臨床癥狀療效評定標準:①顯效:胸悶、心悸、氣促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或得到有效控制;②有效:上述臨床癥狀有一定改善;③上述癥狀并未得到任何改善,甚至病情加重。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選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通過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通過卡方檢驗。當P

2結果

2.1對比兩組臨床療效

根據表1、表2可知,觀察組在臨床癥狀與心電圖等方面的改善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與心電圖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P均

2.2對比不良反應

觀察組不良反應有5例(16.67%),以胃腸道反應、首劑低血壓為主。對照組不良反應有9例(30.00%),以胃腸道反應、竇性過緩、P-R延長、QT延長、肝腎損害等為主。可見,不良反應發生率組間差異明顯(P

3討論

肺心病會引起缺氧、炎癥反應,并打破酸堿平衡與電解質平衡。同時,該病還常常導致心肌缺血再灌注。上述因素均易造成心臟傳導功能異常,進而引起心律失常。因此,心律失常屬于該病的常見并發癥之一,特別是在急性發作期更易誘發心律失常。此時,若得不到有效救治,患者的生命則岌岌可危。根據大量的臨床實踐顯示,心律失常也是導致肺心病患者死亡的一大原因。

當前,盡管治療抗心律失常的藥物種類繁多,但也易引起很多不良反應,因此,各類藥物均有一些禁忌證。穩心顆粒屬于一種新型的中成藥,對心律失常的療效明顯。其中,藥物組成包括黨參、黃精、三七、琥珀、甘松等。其中,黨參與黃精均有益氣養陰、健脾化濕等功效,同時,對氣促、咳嗽等癥狀也有明顯的改善作用。三七具有活血化瘀的效果,西醫研究證實該藥有抗凝效果,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心肌耗氧量,同時,也有抗心律失常的功效。甘松中的有效成分是纈草酮,它對膜動作電位有抑制作用,但也能使其延長,避免折返激動,從而確保心肌細胞復極的統一性[2]。毛地黃糖屬于黃精中的有效成分之一,不僅有強心,改善微循環的作用,還能增強代謝,制約兒茶酚胺的活性,進而達到減緩心率,減少心肌耗氧量的目的。琥珀則具有安五臟、定魂魄、消瘀血等功效。總之,穩心顆粒具有益氣養陰、活血化瘀、定悸復脈等功效。

卡托普利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其作用機理是作用于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從而對血管緊張素轉換酶產生抑制作用。這樣便能防止血管緊張素I 轉換為血管緊張素II,達到減少肺動脈壓與肺毛細血管血壓的目的[3]。同時,還能增強運動耐量,增加心排出量。

本次研究將兩藥合用后,發現在臨床癥狀療效與抗心律失常方面都效果顯著,不良反應也小,因此,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強華瓊.穩心顆粒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22(2):45-46.

篇2

一、課程設計與課堂教學行為方面

1. 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應更加注重平等、分享氛圍的營造,團體游戲結束后,成員保持原樣,教師在團體內引導學生進行分享討論,而不應該直接就回到講臺上,避免生硬的轉折給學生帶來強迫感。

2. 課堂上對學生生成體驗的引導不夠充分,這啟示教師在今后備課過程中,不僅要對專題的心理學理論知識、學生心理發展一般規律和活動方案熟悉,還應拓展閱讀相關社會熱點和當今青少年現象問題,嘗試將學生關心的問題現象和心理課教學目標結合,從而在學生提出與課堂有偏差的回答時,有的放矢地教育。

3. 注重學案的使用,心理課沒有學生教材,課堂四十分鐘的學習之后,如何讓學生將收獲沉淀下來,內化為感悟和思考,指導自己課后的學習、生活非常重要。今后在設計備課的時候,應做到每節課都有學案,學案內容可以是心理科普小知識、心理美文閱讀、自我調節技巧等,提前印刷,輔助教學。

4. 如何在場地有限的情況下開展活動,搜集和設計一些能讓學生在座位上參與的小活動、游戲,注重學生體驗。

二、課程教學研究方面

5. 作為心理教師,應更多從心理學和教育學角度分析學生行為,研究學生特點,僅僅依據教材備課是盲目的,今后應結合教學反思,從學生的行為問題出發,探究產生該問題的原因,尋找理論依據,提出研究的因變量,通過閱讀文獻建立影響因變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