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技術與管理范文
時間:2023-04-08 09:30: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實驗技術與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口腔醫學技術;實驗室;管理;改革
一、改革前的實驗室狀況
我院原有的口腔實驗室管理分散,實驗室儀器設備呈“小而全”的狀況, 實驗器械、耗材購置重復率高、利用率低,造成某些實驗資源緊張,而某些實驗資源閑置。由于實驗經費有限,實驗項目每學期的實驗任務量差異較大,重復購置的設備、器械又占了有限經費,使得主要設備陳舊、不足。如實驗室的主要設備臺式牙鉆機不僅陳舊而且數量有限。這種狀況嚴重影響了實驗室教學的質量。
二、改革后的實驗室現狀
隨著我??谇会t學技術專業的發展,辦學規模越來越大,實驗室教學面臨很大壓力,如何充分發揮實驗室現有資源,保證規范、有序地完成實驗教學任務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考驗。經過四年的改革與實踐,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實驗室管理,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1.實驗設備及器械的管理。口腔醫學技術實驗室的實驗器械和實驗用品種類雜、數量多、而且小件物品多,如果管理不規范,很容易造成實驗器械或實驗用品的丟失,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實驗教學的質量。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管理:(1)使用時間長,頻率高器械的管理。將學生口鏡、鑷子、探針、調刀、雕刻刀、平頭鉗、日月鉗、切斷鉗等置于方盤、專用袋內,開學初統一發給學生,每生一套,附有清單,學生在核對確認后簽名,期末實驗課結束時,由學生整理清潔,統一收回。這一管理方法使實驗室器械丟失現象明顯減少,損壞率明顯降低。(2)日常發放器械的管理。根據實驗課程的安排,將實驗器械和實驗用品整理后分為固定、可摘、全口、正畸和其他五個大類,每類都設專用儀器柜裝放置,柜門外貼上各大類的標簽,柜門內貼上各大類的器械、用品的名稱及數量的清單。在上實驗課之前,按班級人數所需的實驗器械和實驗用品數量準備,每個班分幾個組,由組長來核對實驗器械、用品的名稱、數量,確認無誤后簽名,然后發給組員。實驗結束后由各組長清點、核對確認實驗器械、用品自己簽名,實驗老師核對后,并將其放回實驗室分類柜里鎖好。當另外一個班的學生上同樣的實驗內容時就可按照上述步驟來發放,這樣可節省實驗準備的時間。如果實驗過程中哪個學生不小心損壞或丟失實驗器械,必須要求其按原價賠償。實驗器械和實驗用品必須保證足夠的數量,若需要補充,必須提前做好申購計劃補充。(3)設備的管理。為了加強管理按該設備順序編號建檔,將學生姓名、座號、設備號打印后貼于操作臺前上方,學生對號入座,固定使用一個技工臺。同時要求學生在每次實驗課結束后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常規的維護、清潔,確保下次實驗課的正常使用。實踐證明,此法有效地減少了設備的損壞,提高了設備的完好率。
2.確保實驗過程中的安全性。在口腔實驗教學的過程中針對酒精燈、微型打磨機的磨頭未夾緊就踩腳開關會出現車針飛出傷人或傷自己等隱患,筆者采取了相應的措施,課前強調學生必須嚴格遵守實驗室的規則,必須規范操作,如果誰不嚴格遵守實驗室的規則,不規范操作,出了事故必須自負全部責任;實驗室備有滅火器、75%酒精、棉簽、紗布、碘伏、止血貼等作為應急用。采取了上述措施后,那些安全隱患杜絕了,實驗教學也得以順利進展,教學質量也得到保障。
3 .保持實驗室內的清潔。好的環境,有好的心情。對全口排牙時用到蠟片和蠟條,一定要強調學生只能在技工臺上操作,如果誰不小心將蠟滴到地板上或技工臺上,必須將其刮干凈。實驗室在沒有上實驗課的時候也要經常打開門窗通風,以保持室內空氣的清新,給老師和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三、改革體會
口腔醫學技術實驗室管理改革后,充分利用了實驗室的儀器設備,提高利用率,避免重復購置,保證實驗經費的合理使用,實現了資源共享,使實驗室管理更加科學化、規范化。
四、今后目標
1.實行規范化管理,完善賠償制度。因學生人數增加,實驗課必須實行分班上課,為避免學生器械相互挪用 ,減少丟失,計劃購入儀器柜,用于學生存放器械用品。嚴格要求學生遵守實驗室守則,愛護實驗設備器材,養成良好的實驗室操作習慣,節約易耗材料。
2.實現實驗設備、器材的數字化管理。由于口腔實驗室耐耗品種類繁雜,儀器、設備管理手段較為落后。我們將實驗儀器、設備、易耗品分類進行統計,建立完備的數據庫,實時更新,動態管理。根據需要可方便地調閱現有儀器、設備、耗材的各種明細,了解儀器、設備的運行狀態、外借、損壞、維修及耗材儲備等情況,做到儀器、設備、耗材管理的準確、高效。
通過上述改革措施,實驗室管理更加科學化了,實驗室的軟實力得到提升,極大地推動了口腔醫學技術實驗教學的發展,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慧明,程輝. 口腔醫學實驗室設備及
器械管理改革體會[J].福建醫科大學學
報,2005,(2):90-91.
[2]姚來昌,劉傳寶,常安瑛. 深化管理體制
改革促進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J].實驗
室研究與探索,2005,17(2): 96-97,102.
[3]王樹文,熬秋月,徐美奕. 淺談口腔實
驗室的管理體會[J],醫學信息, 2009,22
(9):1779-1781
[4]劉娜,劉慶,董福生,馬哲,石培凱.口腔
篇2
[關鍵詞]電力電子技術實驗課 管理 監督 考核
[文獻標志碼]A
一、引言
電力電子技術是一門理論性、綜合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重要專業課程,不但要進行理論上的分析,更重要的是要加強實驗教學。[1]由于認識不到位,一些老師認為實驗教學不重要,學生也普遍認為實驗就是驗證理論,學與不學或學好與學不好,無關緊要。[2]這導致實驗過程以及實驗結果都不甚理想。
二、電力電子技術實驗課上常出現的現象
1.遲到、早退
學生遲到、早退是高校的家常便飯,對于實驗課學生重視度降低,遲到、早退現象更嚴重。
2.玩手機、聊天、寫實驗報告等
做實驗時間用手機看小說、瀏覽網頁、玩游戲、QQ聊天,幾個同學聚在一起聊天或者寫實驗報告以及考研復習等。
3.找同學代做
每年電力電子技術實驗都會出現個別同學因故找其他同學代替做實驗的情況。但由于任課老師已認識學生,所以這些沒來的同學要么補做要么算曠課。
4.實驗前不預習,老師講注意事項時不聽,燒毀器件的現象時常發生
不事先預習實驗,來到實驗室有的同學甚至不清楚做哪個實驗。指導老師講注意事項時左耳聽右耳冒,電力電子器件常被燒壞。
5.等有同學做好實驗直接把數據抄一下拿去給老師檢查
做實驗時不認真,等有一兩個同學做完實驗了,其他同學基本也都做完了。這些同學奉行“拿來主義”,把數據拿來一抄,就去給老師檢查。
6.出現了問題不能利用已學知識進行故障排查
在做電力電子技術實驗中,出現了故障基本上很少有同學能夠自己把問題找出來。依賴心理較重,哪怕有個電源指示燈不亮也要叫老師。
三、出現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
1.實驗教學過程缺乏監督機制[3]
很多院校電力電子技術實驗一般三四十個人由一名專職實驗員和任課老師帶領同時做實驗。當有兩個實驗臺有問題需要老師指導時,其他同學就處在“失控”狀態。因此,出現上述早退、玩手機、聊天等現象。
2.缺乏有效的考核體系。
由于對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沒有建立完整的測試指標體系,因此也就沒有衡量標準。[4]學生覺得只要電力電子技術這門課的期末考試和平時成績折合后能及格就夠了,根本就沒把實驗課放在心上。
3.理論與實踐脫節
實驗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學生往往找不出原因何在。但如果畫出電路圖讓他們對著電路圖找原因,卻能分析出來。這是因為在教學過程中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紙上談兵。學生看著紙、黑板或者PPT思維更順暢,而面對實際電路卻無所適從。而且電力電子技術實驗往往都要用到220V的電壓學生心里有點怯,不敢大膽的檢查線路。其實每次實驗指導老師都會提醒同學多次:先接線后通電,先斷電后拆線。按照這樣一個原則,檢查線路是不會出現危險的。但由于做得少,學生的畏懼心理一直存在,另外分析解決實驗問題的能力也較差。
四、改革措施
通過教學實踐針對以上出現的一些現象,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和探索:
1.實施學生親自簽到、簽退措施
老師要求學生必須在實驗開始前到達實驗室親筆簽到,這有效改善了遲到現象。做完實驗離開前必須到老師處親筆簽退。以前有些學生在實驗剛開始簽個名晃一會兒趁老師在實驗臺給同學分析問題時就跑了,簽退時讓其他同學代簽一下。自從實施該措施班上的學生遲到、早退的現象就杜絕了。而且這對老師認識同學是很有幫助的,假如有學生找其他同學代做老師也能識破。
2.讓學生進行實驗內容的仿真
不少同學實驗前從不預習,實驗開始束手無策。針對這種現象筆者要求學生在每次實驗前都要把實驗的仿真結果做好。實驗一般提前一周安排,這對學生來說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實驗的預習和仿真。仿真結果讓學生在實驗前統一發到郵箱。這當然無法避免同學間的相互拷貝,在課堂上筆者會抽幾個學生講講他的仿真,這樣對拷貝他人結果的同學也有一定的壓力,他會事先加以理解,起到了預習實驗以及鞏固理論學習的目的。
3.讓學生參與實驗設備的檢修
針對在實驗中出現故障的實驗臺教師帶領學生共同進行故障的排查,而不是老師悶不作聲檢查,學生呆立一邊。比如在做相控單相交流調壓實驗時,一實驗臺的輸出電壓表及電流表的讀數均為零。學生把老師叫去說不知什么原因。老師引導學生“電路沒電流說明什么?”
“開路了。”
“是否有熔斷器被燒斷了?”通過讓學生排查熔斷器都是好的?!澳沁€有什么原因?”
“晶閘管沒導通?!?/p>
“晶閘管沒導通是什么原因?”
“沒觸發信號或者晶閘管壞了?!蓖ㄟ^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示波器觀察觸發信號波形以及用萬用表判斷晶閘管的好壞,發現這兩者也都沒問題。
“那還有什么原因呢?”
“導線壞了。”通過讓學生用萬用表最終把一根內部斷開的導線找到了。這樣的實驗過程學生有成就感,比他順順利利的完成實驗更有收獲。如果學生不慎把器件燒壞了,就只好讓他拿起螺絲刀和電烙鐵了。
4.每個實驗臺作出實驗結果都應叫老師去驗收
老師看到實驗現象和數據才準其在簽退表上簽字。這樣防止“濫竽充數”現象的出現。學生必須在自己的實驗臺上做出結果老師才承認,只有記錄數據不能算完成實驗。如此可以有效的管理實驗過程。
5.建立實驗課考試制度[4]
實驗部分必須單獨計算考試成績,如此才能更有效控制做實驗的過程,提高學生做電力電子技術實驗的積極性。抱著“打醬油”心態的同學才會重視實驗。人的學習活動都是帶有目的和動機的,當學生已知實驗不用考試只作為平時表現時,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教學課程考試是學校進行教學質量監控的重要杠桿,是保證實驗教學完整性以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2]筆者曾帶過單獨考試算學分的實驗課程,學生都很重視該課。但是課內實驗,情況就不同了。因為學生做實驗沒有壓力,沒有目的。
由于我校電力電子技術實驗10學時沒有單獨列為實驗課程,成績也不單算,是屬于電力電子技術課程的一部分,因此一些學生根本不重視。作為老師就要監管整個實驗室對每個學生在實驗中的表現現場打分。這樣做的確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實驗最終并不單獨計成績,實驗表現及實驗報告也只計入平時成績,而平時成績占電力電子技術課程總測評的比重又少,所以有的學生仍不怕老師這招。另外筆者告訴學生在期末考試試卷中肯定涉及到實驗內容大概15%-20%,由于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比重大,所以學生更重視一些。但還是沒有單獨算成績的重視度高。在參考文獻2中提到了一種實驗成績的測評方法,讀者可以參閱。筆者個人認為課內實驗不必期末單獨出100分的考試試卷來考學生。學生每次做實驗的情況老師都有一個成績等級記錄表比如分為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只有平時做實驗及格才有資格參加期末考試。對于平時表現不及格的可以選擇重做實驗。期末考試試卷分為A、B卷。隨機抽一套為期末考試卷,另一套為補考卷。每套試卷分為理論部分和實驗部分,其中理論部分滿分100分,實驗部分滿分20分。在試卷成績欄理論成績和實驗成績分開填。根據學生實驗考試成績占20分的比重同樣分為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實驗部分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各占50%加權為實驗部分的最終測評成績。對于實驗部分不及格的在參加補考時只需做實驗部分。當然電力電子技術實驗是否單獨算學分,各個學校有不同的規定,提高電力電子技術實驗的教學質量需要學校管理部門以及老師的共同關注和探索。學生換了一批又一批而老師、管理體系、管理制度年年歲歲總相同肯定是行不通的。
6.讓學生利用實驗室開放時間,多去實驗室學習電力電子技術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睘槭裁磳W了就忘了,為什么不敢大膽做實驗,為什么面對電路找不出故障。答案就是實驗做少了。電力電子技術課有固定的學時安排,要想多做實驗學生只有利用課外時間。比如在實驗室開放時,學生自主去做電力電子技術實驗。實際上有很多學生壓根就不知道實驗室開放這回事。很多院校的實驗室開放也是形同虛設。這自然和老師的引導有關。老師為什么不愿引導學生多去實驗室解決學習問題呢?因為實驗室開放時間總要有實驗指導老師,老師不在萬一設備燒了怎么辦?有老師在那工作量又怎么算?有一個學生和十個學生工作量又有什么區別?這也是需要管理部門參與進來解決的問題。平時學生有問題老師非常愿意回答,當然回答的方式也只是理論上的,有些問題老師可以告訴學生去實驗室通過做實驗找到答案。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做解決問題的效果會更好。因此,需要建立實驗室開放制度??梢园才乓粋€實驗室開放時間值日表由實驗室老師和任課老師輪流值班,學生在這些開放時間可以去做實驗。至于工作量管理部門該算的還是要算。哪怕這段時間沒有一個學生去做實驗,這樣老師才有積極性。
五、結束語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需要不斷探索的活動,問題沒有解決是因為沒有找到更好的方法,不能單純的認為學生不愛學習。當老師因為自己的一點用心而讓學生覺得這次電力電子技術實驗做得有收獲時,老師和學生的心里一定都有一朵盛開的花。學校、教師、學生共同聯起手來集思廣益,教學質量才會越來越好??傊岣邔嶒灲虒W質量需要多管齊下,齊管共治。
[參考文獻]
[1]片春媛.電力電子技術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8,21(1):91-92.
[2]彭龍生.加強實驗教學管理,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初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6,1:85-86.
[3]段祖安.強化實驗教學管理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措施[J].實驗室科學,2013,16(1):62-64.
篇3
關鍵詞:實驗室;數據庫技術;管理系統
中學實驗室是教師和學生進行實驗教學的重要場所,通過實驗,把書本知識由無形變有形、由抽象變具體。實驗也是學生提升各種能力的重要途徑,對我國創新人才的培養具有積極意義。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身體悟及同學之間的交流配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集體精神。實驗室的建設水平是評價中學建設水平的關鍵,就我國目前中學實驗室建設情況來看,在實驗室軟件建設方面存在很大的滯后。本文基于數據庫技術,構設了一套實驗室管理系統,通過本系統可以合理、快速、高效地完成實驗室管理,實現實驗室管理的規范化、信息化和現代化。
一、實驗室管理系統特點分析
本文基于數據庫技術,構設的實驗室管理系統有以下這些功能:
1.用戶界面友好
系統面向的對象是教師和學生,設計的目的是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優質的服務。因此系統用戶界面友好是首要原則,它具有可靠性、易用性和反饋性等特點。
2.功能完備
系統具有較強功能,滿足教師和學生對實驗室的使用和管理要求。系統具有實驗室儀器數據檢索、管理、維護、反饋以及實驗數據存取、運行等功能。
3.效率高
系統具有較高效率。本文采用C/S結構(客戶機/服務器結構)
構建系統,可以分布式管理數據庫資源,對實驗室資源進行有效管理,使實驗室運行效率更高。
4.結構清晰
實驗室管理系統雖是一個復雜的軟件系統,但它內部結構清晰、層次分明。
二、實驗室管理系統需求分析
1.系統體系結構分析
通過對類似管理系統的分析,本文在構建實驗室管理系統時采用C/S結構(客戶機/服務器結構)。在構建系統過程中把實驗室數據庫的相關內容放到服務器上,在客戶機上安裝系統終端軟件。本系統由兩層機構組成,前端是客戶機,接收和分析用戶的命令和申請,并根據這些命令和申請向服務器發出請求;后端是服務器,根據用戶的不同請求,對數據庫進行處理后將相關結果反饋給用戶,用戶通過客戶機得到相關數據。
2.需求分析
根據實驗室管理系統的構建特點,系統應能滿足實驗室管理、實驗預約、實驗考勤、學生及教師管理等功能。依據這些功能,設計了如下的數據表格:
(1)實驗記錄表
存放實驗名稱、所需儀器、實驗編號、時間、姓名、班級、年級、學科、指導教師等信息。
(2)實驗預約表
存放預約實驗名稱、所需儀器、實驗時間、預約編號、班級、年級、學科、指導教師等信息。
(3)實驗考勤成績表
存放學生實驗考勤情況、預約編號、實驗名稱、所用儀器、出勤狀況、學生學號、成績、實驗時間等。
(4)教師數據表
存放教師相關信息,主要包括教師姓名、用戶口令等。
(5)儀器信息數據表
存放實驗室儀器設備數據,主要包括儀器名稱、編號、型號、單價、數量、入庫時間、報廢時間等。
三、實驗室管理系統設計
整個系統由5個部分組成:儀器信息檔案庫、儀器組合信息檔案庫、數據處理系統、學生實驗數據檔案庫以及學生實驗考試成績檔案庫。
1.儀器信息檔案庫
主要是對實驗室相關儀器設備進行存儲和管理,具體包括:儀器編號、名稱、型號、單價、產地、數量、入庫時間、借用人、報廢時間、說明書、備注等。在建立儀器檔案庫時,根據儀器使用范圍或用途對儀器進行分類:計量儀器、通用儀器、專用儀器;力學儀器、電磁學儀器、光學儀器等。
2.實驗儀器組合信息檔案庫
各種儀器的組合是完成實驗的基礎,在中學實驗中有些實驗只需要單一儀器就可以完成,但更多實驗需要將不同儀器進行組合才能完成。因此,建立實驗儀器組合檔案庫可以更有效地完成實驗準備。
3.數據處理系統
這個系統主要用于對各種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學生將實驗數據輸入計算機(客戶端),可以對實驗數據進行各種處理。教師通過這個系統可以對學生實驗情況進行檢測和管理:通過系統檢測學生實驗結果,提醒誤差過大的學生重做實驗,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4.學生實驗數據檔案庫
這個檔案庫在實驗儀器組合信息檔案庫基礎上,對學生實驗數據進行記錄:實驗名稱、儀器組合編號、實驗日期、開始時間、結束時間、班級、姓名、年級、指導教師、原始測量數據等。
5.學生實驗考試成績檔案庫
這個檔案庫主要對學生實驗成績進行管理,主要包括班級、年級、學期、學科、學號、姓名、成績等信息。
參考文獻:
[1]黃淼云,王永毅.管理信息系統設計與實現.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05.
[2]丁寶康.數據庫系統原理.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03.
篇4
【關鍵詞】物聯網;高校實驗室;管理模式
對于高校特別是高職院校來說,學生技能水平的培養是學校教育的重點,而培養學生技能水平的場所主要是在實驗室,高校對實驗室進行管理的水平如何,直接反映了學校的整體管理水平,也影響著實驗教學的效果。因此,高校實驗室管理的好與壞, 在高校管理和教學環節中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的實驗室管理普遍存在計算機系統的自動化程度過低、實驗室管理的規章制度不嚴、監管不力、儀器容易丟失和損壞、儀器維護不及時等問題。針對這種現象,為了實現對設備的高效率科學化管理,使實驗室管理人員在辦公室里通過網絡就能查看所有設備的使用情況,減少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提高實驗設備管理速度和準確性。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高校實驗室管理模式。
1 物聯網技術和射頻識別的概念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Auto-ID實驗室于1999 年提出,它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任何物品都可以與互聯網相連接,并且所有物品信息可以進行交換,它們之間也可以進行通信,這樣就可以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跟蹤、定位、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射頻識別(RFID),是一種利用射頻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無須人工干預,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操作快捷方便。通常RFID系統包括三個部分:電子標簽、鬩讀器、數據處理平臺、系統軟件等。
2 實驗室設備管理
2.1 設備信息管理
通常實驗室內物品雜,數量多,傳統的方法是通過依靠手工貼標,然后錄入的方式管理。這種方式效率低、易出錯,更新麻煩,重復制作手工貼標還很不環保,且不便于用網絡動態管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實驗室的設備也需要更新換代,其規模必然不斷擴大,數量和種類也會增多,勢必造成管理難度的加大。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可以借助物聯網射頻識別、無線通信和互聯網等技術,實現信息化管理。我們可以運用射頻識別(RFID)體系對實驗室進行管理,為每臺設備配備電子標識,把每臺設備的基本信息的內容儲存到電子標識中,通過讀卡器識別傳輸到互聯網及無線終端設備上,這樣我們可以非常方便的獲取實驗室設備的基本資料以及進行合理的管理。這些基本資料包括型號、規格、購買日期、設備號、使用單位、使用地點、維護記錄、生產廠家、單價等詳細的信息。
2.2 設備外借管理
實驗室中的設備經常有被外借和私自挪用的情況,實驗室管理人員往往不能掌握設備的去向, 對私自挪用這一情況也沒辦法很好的制止。運用RFID體系可以對實驗室的設備進行跟蹤管理,當前只要在所有實驗室的出入口設置門禁芯片,這個芯片包含了讀頭及聯網接頭,芯片的關鍵功能在于可以自動對進出門的實驗物品進行掃描,而且可以將出入的時間、房間號等信息透過無線網絡傳輸給管理計算機。這樣能夠有效的防止私自挪用的情況。
2.3 設備檢修管理
實驗室設備使用率非常高,這必然導致設備經常出現故障,如果按照傳統的模式管理,當設備出現問題時,故障及引發的原因不能在第一時間被實驗室管理員知道,也就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勢必對學校的整個實驗教學造成不良的影響。為了避免以上情況的發生,我們可以采用RFDI技術讓設施的維護、檢修變得更加簡單,因為所有實驗設備上的電子標識都具備了大量的信息和維護狀況,這樣可以及時的確定該設備的運用狀況,極大的縮短了維修的時間,提升了維修的工作效率,也就免除了相關的責任事故的發生。
3 實驗教學管理
3.1 實驗室預約管理
傳統的實驗室預約管理方式,預約量大,易出錯,教師往往要跑到實驗室查詢實驗室的空閑時段,學生也很難查看實驗室的具體安排,管理員也很難為學生預備實驗條件,影響學生、老師的積極性,從而影響實驗教學的效果。我們同樣可以采取物聯網傳感器技術將實驗室設備網絡化與信息化管理,實現設備的網絡預約與查詢,更加合理地配置教學資源,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并且方便教師和管理人員。
3.2 學生考勤管理
傳統的課堂點名方式用的時間較長,這樣會浪費掉許多教師上課的時間,降低了課堂的效率。如果將RFID讀取器安裝在每個實驗室的門口,即在實驗室設置門禁,然后將帶有RFID字樣的標簽發給每一位學生,學生憑借這個標簽才有權利進入實驗室。通過這樣一個系統的設置,教師能夠明確地了解到每位學生出勤情況。
4 實驗室安防和環境管理
4.1 實驗室安防管理
高校實驗室的設備器材大多比較貴重,需要嚴密的防護措施保障其安全。但傳統的安防系統漏洞很多,一般只在重要場所安裝攝像頭,然后將視頻信號傳輸到中心機房加以控制。如果實時監控則需要專人值守,而且由于系統自身或人為的因素難以避免存在一些漏洞。攝像設備通常會留下很多盲區,而且監控錄像不能實時應對異常外侵,需要事后人判斷。另外,其采集信息單一,提供有效信息不夠全面,而且沒有有效的分析工具,不能異地遠程監控。
針對以上缺點,我們可以將射頻識別標簽嵌入實驗儀器中,此時射頻讀寫板便可以感知標簽所在范圍,同時,射頻識別板可根據要求將標簽傳遞回來的如溫度,濕度,煙霧等信息進行采集,通過無線發給實驗室管理人員。當實驗室中所貼標簽儀器離開實驗室時,射頻讀寫板將丟失所嵌標簽信息,馬上發出報警信息,報警信息發出后,通過無線模塊進行傳達,通知實驗管理人員,起到報警作用??捎行Х乐箤嶒炇屹F重器材的丟失及損壞。
4.2 實驗室環境管理
多媒體演示教學和學生實驗操作是實驗室教學的兩種教學方式,其對實驗室提出了不同的環境要求。有了物聯網技術的支持,可以將感知光線的傳感器安裝在實驗室中,當傳感器中的信息反饋給了管理員,其便能夠及時地調整實驗室中光線的明暗情況,以滿足兩種教學方式的需求。此外,管理員還能夠根據實驗室的課時安排,將空調、投影儀、實驗設備等開關的時間設置在計算機中,傳感器在計算機操作指令的條件下,能夠使上述操作快速地完成。這樣可以有效的節約用電,環保節能。將各種傳感器安裝在實驗室中,還可以使實驗室的定期除塵功能得以實現??梢?,實驗室的環境管理在物聯網技術的支持下有了很大的改觀,管理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篇5
物流管理強調流動、優化和科學化。學校應該是中小企業家的搖籃,卓越工程師的殿堂,這一切離不開信息技術與物流管理的融合。以為首的管理團隊敏銳地意識到,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必須改革,改革的突破口就是把如何使物流管理專業與現代信息技術相融合,這也符合國家倡導應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戰略定位。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和社會對物流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等專業的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課題組圍繞教學內容和方法、實踐環節、教材、教育科學研究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努力。
模式創新
領導的團隊在國內首次提出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SLIT模式(思利特模式)。所謂的SLIT模式就是模擬、物流管理、創新和信息、技術和物流工具一條龍的人才培養模式,SLIT即為每個環節的首字母簡稱。而SLIT在英文中意為“裂縫”,把這一模式稱之為在物流管理專業的市場“裂縫”中尋找創新和發展地位?!坝眯畔⒓夹g模擬物流管理流程的思想有利于物流管理特色人才的培養模式?!痹撃J皆谖锪魅瞬排囵B中大力提倡使用信息化手段并充分與物流管理理論融合的教學理念,解決教學手段相對單一、課程與產業的結合存在巨大矛盾等問題。在網上購買一件衣服,品牌款式都不錯,但有味道,衣服能不能穿?是否有毒?如果有了條形碼追蹤技術,就可以通過條形碼追蹤到衣服的材質,所含成分,甚至包括設計師的信息。為了與紡織行業相結合,夏火松帶領學生深入紡織企業,分析企業所面指導本科生應用物聯網系統。臨的問題,用SLIT模式建立解決問題的模型,并提出解決方案。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引入知識管理、數據挖掘、案例推理等內容,緊密跟蹤世界物流信息技術的發展,讓學生站在理論的前沿;實踐環節中,課題組在學校的支持下構建了教學和實踐的資源平臺,先后建成物流模擬實驗室、電子商務實驗室、信息管理實驗室;在教材建設方面,實際上早在2002年,就將條形碼、GPS等內容引入到課程中,并編寫了國內第一本的《物流信息系統》教材。2007年該教材被列入國家精品教材。知識時代的到來要求課程向更高層次的發展。課題組充分利用案例推理技術,進行一系列的深入改革,包括自主學習資源、與國際人才培養模式接軌、在線學習、立體學習資源、可視化的案例和自主開發學習軟件等。
效果顯著
篇6
關鍵詞:城市垃圾處理長株潭垃圾分類垃圾收費制度
中圖分類號: R124.3文獻標識碼: A
一、引言
2010年,美國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聯合公布的“年底全球環境績效指數(EPI)研究報告”中,中國排名位居第121位,即倒數第43位。水質和空氣質量指標得分很低、能源利用率得分低是導致中國排名如此靠后的主要原因。
中國作為人口最多的國家,在經濟迅猛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當代,每年產生的城市垃圾數量是非常龐大的。據《2011年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2011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已達到1.64億噸,并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堆積的垃圾會污染土壤、大氣和水資源,對居民的生活和身體健康產生危害[1]。然而,垃圾中也蘊含著巨大的“財富”,美國環境專家內貝爾研究得出:90%的垃圾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2]。由此可見,處理好這些垃圾不僅可以減少其對環境的污染,還能充分回收利用垃圾中含有的資源。這對我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對提高我國EPI得分也有積極作用。[ 本文是2011年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長株潭兩型社會構建中垃圾處理模式的ESG評估與改進方法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項目指導教師:鄧學衷、袁江云。]
二、城市垃圾處理技術及管理
(一)城市垃圾處理技術
目前,國際上城市垃圾的處理方法主要是垃圾分類、衛生填埋、焚燒和堆肥。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涌現出許多先進的垃圾處理技術,如厭氧發酵、熱分解和蚯蚓分解等。
1.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就是將垃圾按相同或相近性質分類投放或裝置,由垃圾車分類收集后將不同類別的垃圾分別投入不同的垃圾處理系統或回收系統中。垃圾分類能有效地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資源消耗;能減少垃圾處理量,降低處理成本;還能防止某些有毒害垃圾對環境的污染。
2.衛生填埋
衛生填埋是將垃圾填埋在具備可靠的防水結構并鋪設垃圾發酵沼氣的排出管道,且有一定深度的土地中。具有技術比較成熟、操作管理簡單、處理量大、投資和運行費用較低、適用于所有類型垃圾等優點。但由于垃圾填埋會占用大量土地資源,許多發達國家正逐漸降低垃圾填埋比例,或是將其作為終端處理方法。
3.焚燒法
垃圾焚燒焚燒法指是指將垃圾進行高溫熱化學處理,最后僅剩下高溫的氣和量少且性質穩定的殘渣的處理方法。具有最大限度減容,防止生活垃圾污染,產生的熱量可以被回收利用等優點。但是焚燒建廠投資高,操作運行費用高且技術復雜;會產生大量二噁英等有毒氣體和灰塵,難以控制和凈化;且并非所有垃圾均可焚燒。
4.堆肥法
堆肥法是利用自然界廣泛存在的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在適宜的條件下,進行微生物的自我繁殖,從而將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轉化為穩定的腐殖質。堆肥處理可以使其中的有機成分轉化為可供施用的肥效物質,消除其對環境的污染,殺滅垃圾中的病菌,具有無害化和資源化特征。
5.厭氧發酵法
厭氧發酵法是指在特定的厭氧條件下,利用厭氧細菌將有機垃圾進行分解,產生大量的碳乙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垃圾處理方式。厭氧發酵技術能較好地實現生活垃圾的資源化、無害化和減量化處理,但是其處理對象僅限于有機垃圾。
6.熱解與氣化
熱解是指在無氧或厭氧的條件下將廢物中有機物轉化成可利用的能量形式,產生燃氣、焦油或半焦的垃圾處理方式。由于其產生的能量可以根據不同需要回用,對環境污染的影響較小,且熱解可以處理不適于焚燒的垃圾,比如說污泥,因此廣受發達國家歡迎,成為國際上較為流行的垃圾處理方式。
表一:部分國家城市垃圾處理方法統計表
(二)發達國家的城市垃圾處理
1.瑞士
“花園城市”瑞士是一個沒有垃圾,以干凈世界聞名的國家。在瑞士,70%的廢紙、95%的廢玻璃、71%的塑料瓶和近90%的鋁罐以及75%的錫罐都得到了回收,其垃圾處理和資源回收再利用堪稱世界最徹底、最高效的國家之一[3]。
瑞士的垃圾處理如此成功離不開其細致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瑞士頒布了與聯邦環保法、飲料包裝條例、電子產品回收及處置條例等一系列與城市垃圾處理有關的法律法規,從包裝物的生產、使用到扔垃圾、垃圾分類回收和處理的每一個流程、每一個行為進行了規定。這些規定有:企業生產塑料包裝瓶的產品,必須保證空瓶回收75%以上;食用油不能直接投入下水道;亂扔煙蒂罰款40瑞士法郎等[4]。
2.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垃圾生產量最少的國家,每年只有410公斤[5]。這歸功于兩點:一是日本可以稱之嚴苛的垃圾分類。日本一般將垃圾分為四大類:一般垃圾、可燃性資源垃圾、不燃性資源垃圾以及可破碎處理的大件垃圾,每一大類又分為若干子項目,每個子項目又可以再細分。對垃圾的丟棄時間和丟棄地點,日本也做了規定,例如在東京都港區,每周三、六上午收可燃垃圾,周一上午收不可燃垃圾,周二上午收資源垃圾。
二是日本市民高度的垃圾分類意識。在日本,進入幼兒園的第一課就是垃圾分類,垃圾問題納入小學課本,每年組織全民環保知識教育,每個居民每年都會收到一張關于垃圾處理的“年歷”等。這些強有力的宣傳教育措施使垃圾分類意識滲透到每個日本市民的意識之中,并將其體現在日常生活之中。
3.德國
在德國,垃圾關聯被稱作為垃圾經濟,其是國民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垃圾重新再利用比例為50%,年產值400億歐元[6]。
行業協會在德國垃圾處理系統中是一個重要的責任主體。德國回收利用系統股份公司(DSD)由來自包裝工業、消費品工業和商業的大約95家工商企業在德國工業聯邦聯合會和德國工商會的倡導下成立的。主要負責玻璃、塑料包裝等材料的回收利用,其擁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向企業頒發“綠點”許可證是DSD一項重要而特殊的工作。在德國,沒有“綠點”標志的商品幾乎是無法銷售的?!熬G點”商標收費標準是按材料的重量和數量來計算的,并考慮到其實際處理費用。企業為降低費用就會不斷優化包裝,從而達到減少包裝物垃圾的作用。同時,對“綠點”標志收費的收入可以用于DSD的經營活動中。DSD的所有經營支出均來自于“綠點”商標的許可證費,政府沒有補貼[7]。
4.美國
美國不僅是一個經濟大國,也是一個垃圾產量大國。2008年,美國城市固體垃圾產量達2.5億噸,每天人均丟垃圾4.5磅[8]。
為解決大量垃圾帶來的問題,美國形成了以減量化和資源化為中心的管理政策。認為源頭減量是最優先的垃圾處理方法,頒布一系列政策從產品設計、生產、購買和使用環節入手,盡可能減少垃圾的產生及其毒害性。此外,對垃圾進行收費和征稅。目前,美國對垃圾主要實行兩種收費制度,即按垃圾丟棄量收費和按垃圾是否分類收費。美國新澤西和賓夕法尼亞州對企業征收填埋稅和焚燒稅。垃圾收費制度有效降低的垃圾產生量和垃圾處理費用。據統計,與沒有實行垃圾收費制度的地區相比,實行了垃圾收費制度地區的垃圾產生量減少了56%,處理費用減少了24%[9]。
美國積極處理垃圾的舉措有效的實現的資源的循環和再利用,垃圾再循環比例穩步增長,從1980到2011年,垃圾再循環比例上升了23%[10]。
5.瑞典
瑞典的垃圾處理體系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為完善的垃圾處理體系,其垃圾處理分為四個層次:回收再利用生物降解焚燒填埋。在這個垃圾處理體系下,35.4%的垃圾被回收利用,62.2%的垃圾被生物降解和焚燒,產生的能量被用于交通工具動力消耗、發電和供熱,只有1.4%的垃圾被填埋[11]。因此,瑞典人能很驕傲地宣稱,瑞典99%的垃圾都得到了回收!
瑞典垃圾處理如此成功還與其先進的垃圾焚燒和處理技術分不開。瑞典在垃圾收集上采用密閉的真空自動垃圾收集系統,這很好的避免了垃圾收集的二次污染。其垃圾焚燒技術更是世界領先,具體體現在垃圾焚燒效能領先和廢棄排放清潔領先。在瑞典,每噸垃圾燃燒產熱3.25兆瓦,是德國平均熱效的2.17倍;排放的廢氣經17道工序處理后,主要成分是水蒸汽等無害氣體[12]。
三、長株潭垃圾處理現狀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長株潭垃圾處理現狀
長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經濟最發達,城鎮最密集的地區[13]。然而,在經濟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同時,長株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也在不斷增長。2003年至2011年,長株潭垃圾清運量年平均增長9.38%;截止至2011年,生活垃圾清運量達到208.91萬噸;長株潭日產生活垃圾5400多噸,夏季因果皮垃圾增多,最高可達6500噸。
目前,長株潭的生活垃圾主要采用填埋法進行處理,但政府正積極推行垃圾焚燒。長沙政府正準備將垃圾焚燒項目的計劃提交上級部門,株洲的垃圾焚燒發電廠約在今年11月試運行。對于每日產生的垃圾,長株潭基本可以做到100%處理,對于處理的垃圾基本可以做到100%無害化處理。但是由于垃圾的露天堆放,嚴重影響周圍居民生活。通過對垃圾中轉處理場和填埋場周圍居民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有55%以上的居民反映堆放的垃圾會發出惡臭,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活。
長株潭垃圾主要成分為動植物易腐有機物、灰土、磚石、塑料、廢紙、玻璃、金屬及廢橡膠制品等。垃圾總體表現為有機物含量比重較高,含水率高,熱值較低。垃圾含水率為35~50%,熱值范圍為4300~6430 KJ/Kg。
圖一:2003-2011年長株潭垃圾產生量增長趨勢圖
圖2:長株潭垃圾成分構成圖
(二)長株潭垃圾處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長株潭政府在最近幾年加大對長株潭垃圾處理項目的建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其起步較晚和政府的關注不夠等原因,相對與發達國家或我國某些城市而言,長株潭的垃圾處理仍存在一些問題。
存在主要問題有:未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缺乏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管理體制落后,垃圾處理主要是環衛部門主導的事業部門負責,缺乏企業和群眾的參與,制約垃圾處理的市場化和產業化發展;垃圾分類回收系統未建立,混合垃圾加大了垃圾處理成本和垃圾處理難度;單一的衛生填埋導致資源循環再利用率較低;垃圾在堆放和運輸過程中對周圍環境污染較大;垃圾處理項目資金不足,存在很大的資金缺口;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仍未建立。
四、經驗與啟示
1.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
完善的法律法規是垃圾處理工作實施的法律依據和保障。長株潭缺乏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使得垃圾處理的許多流程無法可依,垃圾處理流程得不到規范。長株潭應當針對垃圾處理的各流程制定出科學的、具體的法規政策。
2.實行政企分開的垃圾管理模式
對長株潭垃圾處理實行政企分開的管理模式,逐漸形成垃圾處理的產業鏈。政府負責城市垃圾的立法、總體規劃和監督等工作,企業承擔垃圾回收收集和處理工作。由企業承擔垃圾處理工作,對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提高垃圾處理技術和效益有著積極作用。另外,長株潭還可以借鑒德國的“綠點”回收系統的某些做法,對企業授予某些特權以解決其資金不足的問題。
3.建立完善的垃圾分類回收體系
垃圾分類是垃圾處理實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基礎。長株潭要建立完善的垃圾分類回收體系,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制定合理的、詳細的、能為居民所理解的垃圾分類標準。長株潭應根據具體情況,對垃圾進行科學分類,并統一制定每種垃圾的標識。對于每種垃圾包含的內容可以采用例舉法對其進行枚舉,以便民眾理解。第二,制定嚴格的垃圾分類回收制度。對于居民未對垃圾進行分類進行處罰,變以前定點丟棄垃圾為上門收集,對居民丟棄垃圾時間進行嚴格規定等。第三,完善垃圾分類回收設施。按照垃圾所分類別將垃圾容器進行分類,并在容器上標注相應的標識。在各公眾場合設置有不同標志的垃圾箱,居民使用不同顏色的垃圾袋分類裝置垃圾。此外,環衛工人的垃圾收集車應當具有相應分類功能并且密封。第四,大力發展長株潭原有的舊貨市場。采用經濟手段激勵其發展,如提高舊貨回收價格,給予他們一定的優惠政策等。最后,加強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力度,提高長株潭居民垃圾分類意識,幫助居民主動分類投放垃圾。
4.走綜合處理技術路線
長株潭垃圾具有有機物含量大,含水率高,熱值較低,垃圾未進行細分等特點。單一填埋會大量侵占土地資源。長株潭應重點發展焚燒發電技術和堆肥技術,提高資源循環再利用率??梢越梃b瑞典的垃圾處理模式:先分類回收再利用,無法回收利用的堆肥處理;無法堆肥處理的焚燒;最后是填埋。
5.建立垃圾處理收費制度
針對長株潭垃圾產生量不斷增長以及垃圾處理項目存在巨大資金缺口的情況,對長株潭垃圾進行合理收費可有效遏制垃圾不斷增長的狀況,同時其收費收入可以彌補垃圾處理項目的資金缺口。
五、結語
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長株潭也不能忽視對環境的保護。面對長株潭垃圾不斷增長、垃圾處理效率不高的現狀,長株潭應當借鑒國際上先進的垃圾處理技術與管理模式,努力提高長株潭垃圾處理的效率和效益,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蓋艷紅.探討城市垃圾的危害及垃圾處理技術(電子版)[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31)
[2] 閻憲,馬江雅,鄭懷禮.完善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標準的建議[J].環境保護,2010(15):44-46
[3] 凌海.瑞士,一個沒有垃圾污染的國家[J].金融經濟,2009(9):49-50
[4] 劉少才.瑞士垃圾處理走上法制化軌道[J].資源再生,2007(11):46-47
[5] 西偉立.日本垃圾分類及處理現狀[J].環境衛生工程,2007(04):23-24
[6] 萬望發.世界發達國家的循環經濟[J].當代經濟,2004(12):64-64
[7] 盧英芳.瑞士、德國的垃圾管理[J].城鄉建設,2007(2):71-74
[8] Jianan.美國城市居民垃圾處理[J].資源與人居環境,2010(17):52-54
[9]孫立明,黃凱興,Zhou You.美國城市垃圾處理現狀及思考[J].工業安全與環保,2004,30(2):16-18
[10]文淵.垃圾處理的商業模式[J].中國商界,2011(10):58-61
[11]向亨裕.瑞典生活垃圾的回收與處理及啟示[J].節能與環保,2012(9):52-54
[12]劉仲華.瑞典“垃圾也是能源”[J].化工管理,2013(9):52—53
篇7
關鍵詞:實驗室建設;科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2年3月13日
藝術設計實驗室是以“實訓主導、技術中心”為依托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是現代高校實驗系統的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為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全體教師和學生利用新的科技手段進行創作設計服務,是培養學生將藝術創作的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學習操作技術和鍛煉動手能力的初級戰場。但是,藝術設計專業實驗室不同于理工科類專業的實驗室,其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主要圍繞“實習、實訓、實操、實驗”這四個方面進行,著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設計能力、動手能力、應用能力及展示能力,從而引發他們自覺嘗試并完成對課程方案的“無形”構建與“有形”塑造,所以這些實訓室的建設與管理水平直接關系到培養藝術人才的質量。同時,高校藝術類學生數量不斷增大,計算機輔助設計類課程的不斷擴展和更新也給藝術設計實訓室的管理帶來一定的壓力。因此,對實驗室的設備技術、維護、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們必須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積極探索藝術設計實驗室的建設管理模式;統籌兼顧、科學配置創建規范化的實驗室;強化實驗室人員隊伍配備,加快實驗師資隊伍建設;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提高實驗室工作效率,對高校培養人才和提高自身競爭力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一、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使實驗室的管理有章可循
如何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實驗室的使用率與確保設備的完好率始終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要想管理好藝術設計實驗室,首先必須建立相應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制度是管理工作的依據和保障,藝術設計實驗室的管理要做到有章可循,才能充分發揮其效益,才能為教學科研提供一個良好有序的環境。為了規范管理,應建立一套嚴密完整的規章制度,如《學生上機守則》、《藝術設計實驗室管理辦法》、《實驗室開放自由上機管理辦法》、《藝術設計實驗室專職人員崗位職責》、《實驗教師崗位職責》、《實驗室安全、消防工作制度》、《貴重設備使用管理辦法》、《物品借用管理規定》等;其次要做好制度的貫徹實施“嚴”字當頭。除了要求實驗教師、機房管理員、學生清楚了解這些制度規則以外,還要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使實驗室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實驗教師管好學生的上課紀律,實驗室管理員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同時,讓學生參與到機房管理中來,讓學生管理學生,負責機房的衛生工作等。在實驗室投入使用以后,一開始就要嚴格管理、嚴格要求,堅持將從嚴思想貫徹落實到管理工作的全過程。
二、統籌兼顧、科學配置實驗室資源
由于藝術設計實驗室較多,往往存在著各實驗室重復建設的情況,各實驗室之間缺乏溝通,出現設備的重復購置,造成教學資源和建設經費的浪費。而且,大部分高校的藝術設計實驗室的建設缺乏科學的長遠規劃,建設經費使用分散,場地設施浪費大,許多儀器設備都長期閑置,造成實驗室的效益低下。因此,實驗室設備的配置要做好藝術設計實驗室成立的前期調研工作,根據本校實際需要,多學習外校有益的經驗,設計出最佳實施方案,靈活配置,這樣就可以降低成本,節約資金,提高設備的性價比,縮短實驗室的建設周期。應該在廣泛搜集資料后,再采購設備,設備到貨后,應立即組織老師調試,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對于舊有的設備,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及條件進行技術改造,這樣可以提高設備的實用性及性能,提高實驗的效率。
三、強化實驗室人員隊伍配備,加快實驗師資隊伍建設
計算機實驗室的實驗技術人員,在計算機實驗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的工作繁雜,處在計算機實驗的第一線,擔負著軟硬件的安裝、調試和維護工作,又承擔著指導學生上機的任務。他們的思想素質及業務素質對學生上機的質量關系極大,他們不但要熱愛實驗室管理工作,還要具有較強的計算機軟、硬件應用能力和指導學生上機的能力。為此,必須加強人員隊伍配備和建設,充分認識他們在機房管理及計算機實驗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給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和學習環境。比如:(1)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專業技術培訓,指導管理人員學習掌握計算機及相關設備的性能參數和故障處理辦法,提高管理人員的計算機管理和維護修理水平;(2)有計劃地分批組織實驗技術人員進修學習或跟班聽課;(3)積極創造條件鼓勵他們多參加科研課題,在實踐中使他們的業務水平不斷提高;(4)建立激勵考核機制,創造良好的工作平臺,充分調動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要注意協調專業結構和人才分布的合理性、穩定性,建設一支能力強、技術硬、素質優的管理人員隊伍。
教師和實驗室是實驗的載體,實驗教學和管理離不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在整個實驗教學中,學生是實際活動的主體。教師和實驗室是水,學生是舟,水能載舟也能覆舟。高校要加快實驗師資隊伍建設,要逐步淡化理論教師和實驗教師的界限,提倡理論教師和實驗教師人員之間的流動,業務上的交流和互補。要鼓勵教學、科研人員的骨干積極參與實驗室建設,承擔實驗教學任務,努力構建一支由專任教師組成的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實驗工作隊伍。同時,重視管理人員專業的提升,有計劃地派出管理人員到兄弟院校學習、考察、調研,讓他們熟悉設備的性能,提高實驗室管理水平。
四、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提高實驗室工作效率
隨著學生學習的深入以及對不同應用軟件的要求,一個操作系統無法滿足教學上的需要。利用多操作系統平臺,即多引導分區技術(硬盤保護卡自帶功能),可以滿足不同用戶對不同操作系統、不同軟件環境的需求,提高設備的利用率。一般保護卡提供支持幾個到幾十個引導分區,可以根據硬盤大小和計算機性能的不同,劃分不同的分區并安裝不同的操作系統以滿足不同的需求。每個分區可以共用一個共享區,對還沒有分配完的硬盤空間,需要的話還可設置一個不受保護的引導區,供學生自己練習安裝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操作系統和各種應用軟件受保護卡保護,每次重啟后都能自動修復。共享區不受保護限制,供用戶存儲數據。
計算機房的操作系統,由于長時間的使用、非正常操作、病毒的侵襲、黑客入侵或者人為的破壞都可能會崩潰。一旦崩潰,需要重新安裝操作系統、應用軟件。對機房管理員來說,安裝一臺電腦不是難事,但是一個機房少則幾十臺、多則上百臺,工作量很大。我們可以借助一些軟件和硬件來輕松管理電腦。克隆技術是現代機房維護的得力工具,網絡克隆就是借助網絡技術進行微機系統軟件的復制,利用Ghost軟件的數據備份及恢復功能可以快速地恢復系統。先利用某一個標準配置的工作站的系統分區制作一個分區映像文件。將大批量的微機軟件安裝次數減少到最小化,既節省安裝的工作量,又可以快速無誤地安裝好上機環境。
計算機感染病毒的途徑有兩種,一是外帶的存儲介質傳染;一種是網絡傳染。對于上課的機房,一般情況下不允許學生使用U盤,也就是不安裝USB驅動,上課如果確有必要使用U盤的,可通過批處理程序在開機時把驅動加進去,然后關機時恢復原來設置;二是由于網絡的互聯性和開放性,使之成為傳播病毒的主要途徑。硬件通過安裝保護卡,再加上安裝病毒預防軟件,并使軟件常駐內存,當病毒入侵時及時報警并處理,不讓病毒進一步感染。我們應采取以防為主,以殺為輔的方針。
藝術設計專業實驗室是學校進行藝術設計實踐教學的重要基地,實驗室的建設是學校發展的一項長期任務。我們要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實驗室工作規程》,結合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不斷完善藝術設計專業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理順藝術設計專業實驗室與學校其他學院實驗室之間的關系,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確保藝術設計專業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的科學、規范、高效運行。
主要參考文獻:
[1]黃華明,吳傲冰,王萍.白漢靈當前藝術設計專業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難點和對策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5.
篇8
【關鍵詞】實驗室;證書報告;信息化;管理系統
1、綜合管理實驗室對證書報告實施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及意義
傳統的綜合管理實驗室主要是通過個人的執行力來保證校準檢測和證書報告的質量,這不僅效率低下,無法滿足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信息化的需求,更是難以達到實驗室評審的要求。對證書報告實行信息化管理,可以將實驗室員工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提高生產的信息化與自動化水平。證書報告信息化管理系統對實驗室各部門進行明確的角色分工與職責劃分,每個崗位都嚴格按照自己的任務要求進行分工協作,并對證書報告實施層層把關、多級審核,除此之外,還設立專門的人員對證書報告進行定期的質量抽查,對各個部門進行質量評審等等。總之,對綜合管理實驗室的證書報告實施信息化管理,最終目的還是要最大化的保證證書報告的質量,使其既滿足市場化的需求又符合實驗室的評審標準。
2、綜合管理實驗室的業務流程
在綜合管理實驗室內,最常見的無非就是器具樣品、器具設備、證書報告、標準規程等。在這個問題上,對實驗室的業務規程進行一番分析,很有必要。經過總結,我們可以將其歸納為以下幾個“流”:
2.1物品。所有的器具樣品作為綜合管理實驗室測量的對象,都有一個收發測量返回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收存交測接存發。具體來說,在從客戶手里接收到器具樣品之后,將其賦碼入庫,接著將隨樣品送檢單出庫的器具樣品轉交給專業部門,然后由專業部門根據指定的標準規程對器具樣品進行測量,在這一系列的任務完成之后,再由專業部門將器具樣品及證書報告交回到收發存庫,最后通知客戶取件。
2.2單據。一般來說,在業務流程中單據很多,比如下廠單、完工單、收費單、交接單、對賬單、抽樣單、報價單、任務單、委托單等等。典型的單據流程應該是:填單錄單審單任務下達測量過程費用產值單打印收費。
2.3測量數據。測量數據的過程如下:測量采集分析處理記錄存檔。對數據進行測量并根據測量結果下出結論,這是綜合管理實驗室證書報告的核心。一般來說,如果具有數字化接口的測量設備,這一過程可以得到簡化。
2.4證書報告。證書報告的流程應該如下:任務下達任務分配測量審批打印蓋章(印)發放領取。證書報告從收樣任務下達開始一直到客戶領取結束,一般測量過程比較嚴格。在測量過程中,必須使用有效的設備,然后依據特定的標準規程進行測量,經過一層一層的嚴格審核之后才能產生具有特定類型格式的證書報告。
2.5收款。收款的流程應該是:報價(預付款/轉賬)產值分配費用單(定期)結算開票。作為產值的一種真實體現,賬款還只是體現了綜合管理實驗室的業績水平,而單位的實際收益最終還要靠收費產值才能得以體現。
2.6監控。監控是確保證書報告質量的一項重要措施,它在測量過程中持續的時間比較長,從審單開始一直到完成證書報告之后甚至是以后的更長時間。監控的流程為:審單任務下達任務分配進度限制質量記錄審核審批(投訴)抽查質量評審。
3、綜合管理實驗室證書報告信息化管理系統模型設計
綜合管理實驗室的業務主要是來源于政府與市場,一般表現為監督(強檢)業務或者是委托業務,這兩種業務對校準檢測來說沒有太大影響,它只是會使其在類別形式,證書報告類型以及某些欄目方面存在細微差異。在對綜合管理實驗室的證書報告進行信息化管理系統設計時,我們可以將其設計為兩種模型,即業務模型與系統模型。
3.1業務模型。業務模型的整個業務鏈可以劃分為客戶、收發部室、專業檢測部室、財務部室、管理部室以及其它(如網站、Call Center)等幾個部分。首先,收發部室、證書報告與客戶的關系較為密切,工作也比較繁雜,比如簽訂委托協議、收取器具樣品、退還器具樣品、證書報告等等。委托單的來源也比較多元,有報價單、網上委托單、抽樣單等,在收取器具樣品時,還需要對器具樣品進行賦碼管理;其次,檢測部室會把任務和完成期限一并交給具有檢測資質的技術人員,由其對器具樣品進行測量之后制作出證書報告,審核員會對該報告的內容進行審核,然后由審批員對證書報告進行審批;其三,財務部室專門負責處理檢測部室送交的委托單,并收款銷單。收款的形式很多,有轉賬、現場繳費、定期結算等等;最后,管理部室主要進行證書報告質量的定期抽查、計算機系統的日常維護、存檔以及對客戶的投訴進行跟蹤處理,以保證證書報告的質量符合各種要求。
3.2系統模型。系統模型是對業務模型的反向操作。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可以拓寬與客戶的溝通渠道,通過語音查詢、短信查詢、網上查詢等,讓客戶可以隨時隨地了解業務流程與進展,全天候的與綜合管理實驗室進行實時互動。該系統模型還支持分步退單操作,能夠更加方便的解決客戶在正常運轉過程中的修改或者是撤單需要。綜合管理實驗室的證書報告信息化管理系統模型采用的是三層的結構模式,即數據層、邏輯應用中間層、客戶端。一般情況下,我們習慣將這一系統模型劃分為兩種平臺,即以證書報告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和以辦公、CRM、ERP等為代表的企業管理信息平臺,這兩個平臺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它們主要是通過接口套件或中間層來進行協同工作。
4、結語
綜合管理實驗室的證書報告是一個比較復雜而又抽象的概念,對其進行信息化管理,可以簡化工作別是檢校準檢測過程中的很多步驟和難題,實現自動化,對其中負責這些工作的工作人員也是一種解脫。對證書報告進行信息化管理同樣也是信息化時代的一種迫切要求,是適應時展的需要。本文從對綜合管理實驗室的進行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及意義出發,探討了綜合管理實驗室進行信息化管理的業務流程以及其系統模型設計。合理的模型設計可以降低項目風險,使證書報告的信息化管理與實際的業務運作更好的協調發展。本文的闡述還不夠全面,可能還會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以后希望會有更多人對這一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楊炳旺,李翔,朱崇全,華敏剛.綜合管理實驗室證書報告信息化管理系統模型設計[J].現代測量與實驗室管理,2006,14(2):32-33.
[2]蒙碩.用Word宏和制作計量證書報告[J].中國計量,2010,9(4):102-103.
篇9
關鍵詞:NewClass數字化語言實驗室;使用;管理;維護
中圖分類號:TP3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09-0000-02
一、概述
NewClass數字化語言實驗室是語言教學的基礎設施,它具有良好的環境和直觀的教學方法,是學生學習語言的理想環境,同時,還大量語言知識數據庫、歷年英語等級試題、勵志視頻語言教學片等,不斷加強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的興趣。近幾年數字化語音室的大量建成和使用,使數字化語音室成為方便快捷和科學有效的教學設備。數字語音室效能的發揮程度直接影響著外語語言教學。目前,在我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同時,需要加強開展數字化語言實驗室的軟硬件建設,不斷提升數字語言實驗室的科學使用、管理檔次和水平,認真做好管理維護工作,才能達到語言教學預期目標。不僅關系到語言教學的質量,也直接影響著語言類專業的發展和生存。
二、NewClass數字化語言實驗室的使用
NewClass數字化語言實驗室的教學以其生動、直觀、形象、新穎的特征,優化外語語言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NewClass數字化語言實驗室系統是采用計算機網絡和基于嵌入式系統設計來實現學生端VOD點播功能和資源共享,授課的教師可以在主控計算機上媒體廣播教師帶來的外來教學資料和在線網上教學資源,實現了各個學生終端機可以共享NewClass數字化系統教學資源、教師多媒體課件上課全過程和欣賞網絡教學語言資源。該系統教師打開自主學習系統后,學生可以在學生終端自主學習,從主控計算機調看音視頻語音學習資源,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自己的U盤可以備份一些自己有興趣的教學資源。同時,老師還可以通過教師主機直接同校園網和因特網進行連接,通過媒體廣播系統,讓師生共同學習。也可以備份資源,實現網上教學和網上資料下載。從某種意義上說NewClass數字化語言實驗室的學生終端就類似一個無盤工作站。NewClass數字化語言實驗室的自主學習系統、媒體廣播系統、考試系統、VOD系統、網絡資源共享功能使課堂教學擴展到了課堂外教學,以前受限制的教學模式變成了更加自由化教學。
三、數字化語言實驗室的科學化管理
(一)對儀器設備的管理
NewClass數字化語言實驗室是外語教學、普通話教學等語言教學的必備教學場地是現代化教學中應用的集中體現,就其優越性來說,是普通教學手段難以相比,現代數字化語言室整合了多項資源,其中包括嵌入式控制設備、主控計算機、NewClass系統管理軟件、RGB視頻交換機、音響設備等,音視頻處理技術、流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嵌入式系統設計及系統軟件開發技術等在語言教學中的綜合運用,在使用中要熟悉現代教學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和應用技能。這就要要求教師能利用有限的資源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讓學生以科學、求實的精神提高自己的英語語言聽力水平和閱讀水平;同時要求實驗室管理人員以科學發展觀、求真務實的態度管理實驗室,在此基礎上提高自身管理水平,隨時解決教學設備可能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二)對實驗室管理人員的要求
首先,管理人員心目中要努力提高技術業務水平,樹立積極的責任意識,服務師生;其次,管理人員必須熟練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應用電子技術,要了解并熟悉對語言實驗室的設備,以便在遇到突況導致教學秩序不能正常運行時及時作出判斷、維修。最后,管理人員要熟悉語言實驗室的各項操作規程,配合教師做教學的全過程。作為管理人員,布置好各語音室的衛生打掃任務以及檢查制度,保證語言實驗室教學場所的正常有序運行。
(三)對教學質量的管理
數字語言實驗室儀器設備的正常使用,直接關系到了語言教學質量的好壞。如何管理和維護好儀器設備,使其正常運轉,是管理人員日常最為重要的事情。每周進行一次例行的安全隱患排除是很有必要的,出現問題及時解決,如果自己解決不了,就及時和廠家聯系解決問題,使教學設備正常運行。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不影響師生上課。
(四)數字化語言實驗室管理制度
數字語言實驗室是高校進行外語、普通話語言教育教學的場所之一,所裝備儀器設備精度高,價格昂貴,操作復雜。要有相配合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確立了數字化語言實驗室的正確使用規程。使教學活動更為有序的進行。需要建立健全的規章制度內容有:教師上課記錄本、實驗室設備維護記錄本、NewClass系統簡單使用流程、防火防盜安全規章制度、語言實驗室實驗員崗位職責、語言實驗室教師使用規范、語言實驗室學生守則等。
(五)數字化語言實驗室文化建設管理
有一個良好環境的數字化語言實驗室,會給師生帶來無限的學習興趣和快樂學習語言知識的心情。而不是上課面對顯示屏和四周白色的墻壁。如果墻壁上名人名言、人生經歷、優美的圖畫、漂亮的窗簾等。給師生帶來一種優雅的學習環境的享受。
四、關于數字化語言實驗室維護的常見問題方法
(一)NewClass數字化語言實驗室的特點
目前隨著各高校的語言專業對教學需求的不斷提升,教學資源發展豐富和多樣化。NewClass數字化語言實驗室的學生終端內核采用當今世界領先的嵌人式系統CPU處理器IntelPXA,實現了基于嵌人式系統設計的數字化語言實驗室VOD點播功能,世界首創。徹底解決音頻在以太網絡環境下傳輸時可能發生的“延時”這一技術難題。學生終端可以實現自主操作SP編輯播放,變速播放,句復聽,段復聽功能,VOD視頻點播。同時還具有多媒體教學、自主學習、聽力在線考試、同聲傳譯、多頻道廣播、分組教學、口語聊天室等時尚功能。并且NewClass數字化語言實驗室采用的音頻技術使語音變得清晰純凈,完全消除傳統模擬技術下的噪聲干擾??傊?,充分展現了NewClass產品個性化的設計風格。讓“以學生為中心”的語言教學理念有了實踐平臺。并且結構化合理、線路簡潔,便于管理維護。系統穩定性好、兼容性強應用能力強、NewClass系統使用操作十分方便。各類資源的充足豐富,極大地滿足了師生的使用要求,已經成為各大語言專業院校的語音教學設備首選。
(二)日常維護的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新的需求帶來的新的產品,但也導致一系列新的問題,主要包括:主控機系統病毒防護、線路故障、系統備份還原等。針對常見問題提出一些解決方法,病毒防護:建議使用比較可靠的殺毒軟件進行清理。線路故障:一般線路故障信號不能正常傳輸,使學生終端顯示不正常或沒有音視頻信號,這就需要熟悉并掌握該NewClass數字化語言實驗室的綜合布線圖,對癥下藥,分析出是主控端的RGB交換機、網絡交換機、分配器等出故障而得出解決方法。備份系統:對NewClass數字化語言實驗室的系統要做一個ghost備份,或者用還原精靈軟件來備件系統。并最終為提高學院的語言教學水平而努力進取,提供堅實保障。
參考文獻:
[1]石巖嶺.淺談語言實驗室的管理與維護[J].雁北師范學院學報,2005,21,2
[2]呂晨.數字語音室的管理、使用和維護[J].運城學院學報,2011,29,2
[3]梁柏櫸.論高校語音室的管理與維護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2006,1
[4]張梅紅.淺談數字語音室的特點及應用[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5
篇10
【關鍵詞】 藝術;技術;自然時代;機器時代;藝術時代
[中圖分類號]J02 [文獻標識碼]A
要考察藝術和技術之間的關系,我們就必須回到歷史長河中,追溯藝術和技術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特定的表現,揭示出某些規律性的東西。
“藝術”的概念在歷史上經歷了長期的流變,其內涵幾經演化。我們通常認為藝術是一種具有審美價值的形式或結構[1]2,或對現實、自然的模仿。但是在中世紀的托馬斯?阿奎那那里,技術也是模仿自然的過程。[2]49“技術”的概念同樣如此,盡管當代對這個詞的理解主要是指科學技術,甚至在更狹義上指機器技術,但在實用主義哲學家約翰?杜威那里,他把“哲學”也視作為“技術”,因為哲學也是一種工具,是社會改良的工具。由此可見,“藝術”與“技術”的概念在歷史上并不是相互分離的,而是互有交叉,一直處于相互促進和不斷轉化的過程中。
筆者對藝術與技術的關系進行了歷時性的考察,認為藝術和技術在漫長的人類文明進程中經歷了技藝的共生、技術的異化和藝術的回歸三個歷史階段:從古希臘古羅馬時期至18世紀中期的英國工業革命前,藝術與技術之間并沒有涇渭分明的界線,這一時代屬于技藝共生的時代,筆者稱之為“自然時代”。從18世紀中期英國工業革命至20世紀后期的全球信息革命,自然科學所取得的成就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技術革命,代表技術理性的實證主義哲學占據了主導地位,這一時代屬于技術異化的時代或者技術主宰的時代,筆者稱其為“機器時代”。在經歷了200多年的技術霸權和機器控制之后,人類終將還是要回歸到自由,回歸到存在的本真狀態,藝術與技術之關系復歸和解,并且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進程,這一時代稱之為“藝術時代”。
一、自然時代――“人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3]36
從詞源來看,古希臘語中藝術與技術的范疇跟現代語境中的技術或藝術并不相同。古希臘技藝(Tekhnē)既包括了音樂術、建筑術、石匠術、修辭術,又包括紡織術、養馬術、醫術、戰爭術、統治術等等,總之是指實用性的專門知識或能力。[4]40正如古代中國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一樣,我們無法在現代意義上區分其為藝為技,但我們認可“技到熟處即為藝”。
直至英國工業革命前,沒有學者對藝術和技術提出過明確的區分。在亞里士多德的《詩學》中,“詩藝”一詞用的是 Poiētikē(制作藝術),意味著古希臘人將作詩當作一種制作或生產過程,就像鞋匠一樣都是憑靠個人技藝生產或制作社會需要的東西。[5]28事實上“詩”(Poiēsis)這個詞在古希臘語中原意就是“制作”。[4]80即便到了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狄德羅使用的“藝術”一詞除了用于繪畫、戲劇等藝術形式之外,還指工藝、手藝、技藝,依然包含技術之含義。直至18世紀90年代,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中提出了“自由的藝術”與“雇傭的藝術”才第一次區分了技術與藝術的共性與差異,既指出藝術離不開技術支撐,也指出技術與藝術具有相同點。[6]146-147另外,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的兩千多年中,大多數藝術家顯然都不是“為了藝術而藝術”,主要是為宮廷享樂、宗教宣傳、貴族奢侈生活服務的“工匠”。[7]145這些“工匠”的作品在康德眼里只是一種作為“雇傭的藝術”的手藝??档抡J為:雇傭的藝術“卻是這樣,即它能夠作為勞動、即一種本身并不快適而只是通過它的結果吸引人的事情、因而強制性地加之于人”,而藝術或者自由的藝術“只能作為游戲、即一種本身就使人快適的事情而得出合乎目的的結果”。[6]146-147
根據以上梳理,不難發現古代藝術與技術之概念是模糊的、交叉的,甚至是相互糾纏在一起的。何以如此?根據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對技術與藝術的本質進行的追問,在技術還處于手工、工藝的年代里,無論藝術還是技術都是一種“合目的的手段”,都是一種與自然界的生成相對的人工的生成,或者說是一種產出或創作,都是對某物的精通、對某物的理解,從而是一種認識,藝術與技術因此都是一種解蔽的方式,也即真理的顯現。藝術作品在古希臘“并不是審美地被享受的”,“人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詩意的東西貫通一切藝術和技術,“貫通每一種對進入美之中的本質現身之物的解蔽”。[3]4、10、35、36正因如此,那個時期藝術與技術的相伴共生也就理所應當,并且顯而易見。
畢達哥拉斯派把對琴弦長短粗細與音律的關系的研究運用到樂器制造中;古代中國的音律技術、冶煉鑄造技術導致了銅編鐘的誕生;油畫顏料的發明以及透視學、解剖學、色彩學、光學的發展使得油畫從此成為西方的主體繪畫方式……與此對應,公元15世紀,正是因為佛羅倫薩的藝術家成了佛羅倫薩醫生和藥劑師行會的成員,最終促進了解剖學的發展;在普通中國人的心目中,達芬奇或許只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但在西方人的認識中,達芬奇也是一位偉大的工程師;達芬奇所處的文藝復興時代不但使得藝術家的想象力從宗教的桎梏中解放了出來,而且對于現代自然科學興起所起的奠基性作用也毋庸置疑。在公元前5至4世紀,詩就已經是千家萬戶熟悉的藝術[5]280,這種沉淀了2000多年的藝術實踐和藝術想象力,正是通過對于生命的熱愛、對于美和善的追求,成為科學技術進步的源動力。
當然,在這一時期的技術“還沒有超出藝術和工藝的范圍,還只是過去經驗的產物,而不是科學洞察的產物”[8]264。但是,在蒸汽機發明之后,特別是電氣發明之后,大量新的如攝影、電影等藝術形式的涌現,給傳統藝術形式帶來了沖擊。此前的文藝復興雖然產生了許多不朽的作品,但并沒有誕生新的藝術門類。作為一個分水嶺,技術與藝術伴隨著英國工業革命走上了兩條不同的發展道路。英國工業革命不但標志了人類從農業文明開始走向工業文明、走向機器大工業時代,同時標志了技藝自然時代的終結,“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從此成為人類腦海中的記憶。
二、機器時代――“偶像”的黃昏
(一)藝術的衰退與抗爭
自然科學的發展促進了英國工業革命的誕生,大大加速了西方資本主義狂野式的發展進程,也讓人類遠遠脫離了自身生存的有機環境。按照羅素的說法,技術從此改變了文明的面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9]當然,技術也改變了藝術。從最初的達蓋爾法銀版照片到現在無處不在的數碼攝影,從無聲的黑白電影到現在的三維大片和多媒體藝術,技術不但催生了各種各樣新的藝術形式,也不斷地刷新著人們的審美意識以及對于世界的認識。并且,藝術“在各個細枝末節上都效仿科學,并重新迎合著世界,成為意識形態的復制品,成為一種溫順的再生物”。[10]13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最初階段,英格蘭產業工人中的精英成分主要來自于蘇格蘭那些擁有精湛技能的手工業者,因此歐洲大陸的藝術家們實際上缺席了這場改變人類文明進程的變革?;蛟S正是這樣的因素拉開了藝術與技術分道揚鑣的序幕。無論如何,英國工業革命之后,人類開始將技術當作了征服自然的工具,當作了追求財富的手段,當作了霸權主義的武器。藝術的形式雖然自此蓬勃發展,但藝術的地位從此一蹶不振。這一點在此后崛起的美國表現得更為明顯,“向善”的藝術被“向資本”的技術徹底擊潰。藝術走上了一條自我抗爭的獨立發展之路。
另一方面,過去那種藝術家依附于宮廷貴族的情形發生了徹底的改變。但是,盡管藝術家從表面上看獲得了獨立,可以為了藝術而藝術了,但不斷的戰爭、種族主義、經濟大蕭條等等使得藝術家始終處于一種迷茫和恐懼之中。各種藝術流派的興起,諸如現實主義、印象主義、后印象主義、象征主義、抽象主義等等不斷涌現,正反映了藝術家們一方面企圖用藝術喚起對藝術本身的注意,另一方面也無法回避時射在心靈中的陰影,試圖用藝術喚起人們重新思考現實。從某種意義上說,后現代主義藝術的崛起正是對技術霸權主義的抵抗與批判。但這些努力都改變不了藝術本身已經成為“機器時代”的一種附庸,大眾藝術也不可避免地淪為技術統治之下的一種自我慰藉,“自然時代”意義上的那種藝術和技術之間的關系已經不復存在?,F性完全被資本邏輯所淹沒,技術理性完全被機器邏輯所操控,曾經被人類當作偶像崇拜的現代技術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不但導致了技術的異化,也導致了人類自身主體性的喪失,不但使得人們忘記了人類原本就是自然的一份子,也忘記了對于美與善的根本追求。
(二)技術的異化與危機
亞里士多德說過,一切技術、一切規劃以及一切實踐和抉擇都以某種善為目標。[11]1到了鮑德里亞時代,技術則變成一個不可思議的冒險,它不只是改變世界,其終極目標可能是一個自主的、完全實現的世界,而人類則可能會從這個世界中退出。[12]42海德格爾則以德文的“座架”一詞來形象地比喻技術時代是現代技術在控制人的存在,而不是人在使用技術。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明顯地感覺到一個技術與消費的時代及其生存邏輯正波濤洶涌地威脅與逼近著我們,人們不僅不自覺地被卷入了這種技術和消費的狂歡,而且不知不覺地對技術產生了依賴。我們不再閱讀小說和歷史,電影和電視會展示給我們那種被扭曲和戲說的故事;我們不再書寫和說話,無線網絡和智能終端已經令我們提筆忘字并免去了言語的溝通。同時,遍布全球的核武裝備始終存有落入恐怖組織或流氓國家手中的可能,不斷擴張的巨型城市正在承受日益嚴重的交通、霧霾、缺水的考驗;高速公路穿山越嶺,水電設施見縫插針,現代科技在給人類帶來方便的同時,卻不斷制造著一個又一個潛在的生態危機。用海德格爾的話來說,科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把人類從地球上脫離開來而且連根拔起,使人失去了本真的存在,“詩意的棲居”已經成為現代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
實際上,從尼采開始一直到后來的眾多西方學者,都早已看到了這種主體與客體的對立。技術本來只是人之工具或手段,是人體或人腦的延伸或加固,是人可以自由地抉擇與取舍的手段,但是在權力和資本的驅使下,實現有限目的的手段卻變成了滿足無限欲望的工具。[13]144于是,機器時代的技術從“偶像”而躍升為“超人”,乃至于擁有了統治一切的神的力量。尼采在100多年前將人的本質定位于生命意志,正是作為一個預言家看到了百年之后技術給人類同時帶來了快樂、痛苦與困惑。資本主義“理性”的黃昏已經到來,用來實現人類自救的“藝術之思”已經喚醒。
三、藝術時代――“用生命的透鏡看藝術”
海德格爾說:人們可以通過喚醒深藏于藝術世界與詩歌世界中的“思”來實現自我拯救。那么,這樣的“藝術之思”何以可能?
標志性的轉變依舊發生在英國。20世紀90年代,英國率先提出了“創意產業”概念,用以指稱那些依靠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賦獲取發展動力的產業,這些產業的核心領域主要是藝術。創意產業把藝術直接與傳媒娛樂等大規模產業聯系了起來,跨越了精英與群眾、藝術與娛樂、高雅與庸俗之間的差別,也將藝術與技術在資本和市場的邏輯下融合在一起。
然而,創意產業概念的提出并不是“藝術之思”的真正開始。正如第一次工業革命得益于自然科學的發展和現代技術的進步,創意經濟的成型同樣得益于電子數字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發展。毫無疑問,電腦與互聯網的出現徹底改變了當代人的生活方式。但電腦自20世紀40年代誕生起,差不多經歷了半個世紀才真正進入了尋常百姓的生活。而在圖形用戶界面(GUI)出現之前,電腦就只是科技工作者的計算工具。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圖形操作界面出現在蘋果電腦上是在1983年。正是這一技術的誕生使得“讀圖時代”成為現實。但為什么這一技術誕生在當時實力尚弱的蘋果而不是技術更強的微軟?微軟要到1985年才有了Windows1.0。原因或許在于比爾?蓋茨只是一個工程師,而喬布斯卻天生擁有藝術家的稟賦。我們現在不得不承認,無論是蘋果的ipad還是iphone,都不只是一件技術品,同時也是一件藝術品。蘋果這種技術與藝術高度融合的嘗試表明藝術和技術的關系從此開始發生微妙的轉變。
在這樣的潮流中,大多數人只會直觀地體驗到技術主宰力量的強大,而并不會將這樣的變化歸因于藝術。但是從我們關注的視角來看,隨著網絡化與全球化的推進,人類試圖擺脫技術束縛的意識已經蘇醒。特別對于中國人來說,近年不斷發生的水危機、食品危機以及霧霾危機,迫使我們不得不摒棄技術就是用來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工具觀念?,F代化種種危機之后,后現代學者對“機器時代”的反思已經告訴我們,自然不應當成為人類征服的對象,人類應當與自然和諧共處,人類只有在與自然的相處過程中回到自身、回歸藝術,才能使我們的生命變得更飽滿、更豐富。而這種生命的態度,與亞里士多德時代“向善”的目標是一致的!借用尼采的說法,“藝術的本質是對生命的肯定與祝福”,那么面對我們已經遇到的種種現象,我們已經不再懷疑藝術審美對于人類此在的更本真的意義。
因此,與其說時下風起云涌的創意產業的核心是通過技術與藝術的合流推動經濟的發展,不如說是以“藝術化創造”超越“技術性變革”,以“藝術化管理”超越“科學化管理”,一個“藝術化的時代”已經到來。這當然不是說技術不再重要,而是一種致力于改變現存的壓抑性社會的變革,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被技術理性掩蓋的審美理性的恢復。工具理性對于價值理役的時代終將衰亡,技術的發展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藝術的影響,藝術和技術將重新回歸相生相伴、相互促進的關系,最終導致藝術與技術的一體化進程。
如今,我們已經可以從大量案例中洞見藝術對于技術的影響。我們甚至可以在欣賞好萊塢大片的同時,了解或者預測到最新的科技成果。美國大片中一些所謂的科幻,往往不是憑空的臆想,而是實實在在的前沿科技。在這樣的過程中,藝術家與科學家實際上是在共同創造未來。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直至今天,我們國家的科技原創力依然很弱,也許不僅僅是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問題,同時也是藝術家的問題。藝術的發展已經為技術的提高開辟了很多革新路徑,藝術表達的正是一種更高層次、更新理念的追求。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