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測氣象方法范文
時間:2024-01-10 17:57: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觀測氣象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氣象觀測場 防雷 接閃器 管理
[中圖分類號] P412.1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5)-7-405-1
地面氣象觀測場是氣象觀測中安置室外儀器設備和進行觀測的場所。氣象觀測場中一般四周空曠,場地平坦,鋪以均勻草層,圍欄涂以白漆。在氣象觀測場中,測定空氣溫度和濕度的儀器安置在百葉箱內。百葉箱通常為木質結構,四壁呈百葉窗式,一面為門,箱頂和箱底由高低不同的幾塊木板做成,以使箱內儀器免受太陽光直接照射和降水、強風的影響,且使箱內外空氣自由流通。箱下支架固定在氣象觀測場上,箱底離地面有一定高度。測定氣壓的氣壓表安裝在通氣而無空氣流動、光線充足又不受太陽直射、氣溫變化小的室內。測定風向風速的儀器,其感應部分裝在觀測場內距地面10米高的測風桿上。測量降水量的儀器為安裝在觀測場內的雨量計,雨量計口離地高度一般為70厘米。
地面氣象觀測場的這種特殊場地要求,使其成為雷擊的高發場所。因此防雷是氣象觀測場的設計與管理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尤其是當前觀測方法逐漸由目測發展到儀器測量,觀測場內會增加很多電子設備,使得防雷的難度更大,任務也更艱巨。對于地面觀測場來講,防雷一定要在設計與管理上雙管齊下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1氣象觀測場的防雷設計
為了防止雷擊破壞,氣象觀測場在設計上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增加接閃器(避雷針)。在氣象觀測場中,高度最大的是風向風速測定儀,通常安裝在距地面10米以上的測風桿上。因此風向風速測定儀是最容易遭受雷擊的設備。通常在風向桿的頂端安裝接閃桿,使電荷在接閃桿上聚集,以此承接直擊雷放電。接閃桿連接的是引下線,下方與接地裝置相連。接閃桿、引下線和接地裝置,共同構成了防雷裝置。如果風向風速測定儀的采集器安裝在風桿下的機箱內,那么引下線的布置一定要與機箱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是由于引下線中的電流會產生電磁感應現象,如果距離機箱太近,同樣可以對機箱內的電子儀器造成破壞。
雷電電流的頻率非常復雜,快速通過引下線時會在周圍感應出極強的電磁場。雷電流的變化非常大,造成周圍電磁場的變化也很大,處在電磁場中的導體就會產生電磁感應現象。如果機箱到引下線距離太近,假設機箱中有一開口金屬環(如圖1所示),那么金屬環兩端會產生感應電動勢 。當 的值足夠大時,會造成a、b間放電,從而損壞設備。這里 稱為雷擊感應過電壓。如果電磁場中有一個閉合金屬環,那么在金屬環中會產生感應電流 。當 的值足夠大時,可能在金屬環上產生較大的熱量,燒壞電子元件,此時 稱為雷擊感應過電流。因此,為了防止產生雷擊感應過電壓和雷擊感應過電流,防雷裝置的引下線與采集器之間必須要保證一定的距離。
由于接閃器的保護范圍是有限的,除風向風速測定儀外,在氣象觀測場的其它地方也需要安裝接閃器,使整個氣象觀測場都處于接閃器的保護之中。
2氣象觀測場的防雷管理
要真正地解決防雷問題,除了在設計上采取必要的技術措施外,更重要的是在使用的過程中注重防雷的管理。尤其要做到以下幾點:
(1)氣象觀測場的管理人員必須根據自己本場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制定防雷方案。這種方案不能是一成不變的,特別是因業務工作需要在觀測場增加臨時或永久性觀測設備時,尤其需要及時調整或增加本場的防雷措施。
(2)加強現有設施的管理和維護是保證其發揮作用的前提。每年雷雨季節前后都應對氣象觀測場中的防雷裝置進行檢測,歷年的檢測報告應存檔。在檢測過程中,要認真查看設備的接地情況,檢查連接是否緊固、接觸是否良好、引下線是否銹蝕、接地體附近地面有無異常,必要時應挖開地面抽查地下隱蔽部分銹蝕情況,如果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3)從國家層面講,完善雷電檢測體系,建立雷電災害預警機制,有利于提升防雷工作的主動性,增強防雷效果。
3結語
氣象觀測場在氣象觀測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結構和位置獨特,氣象觀測場較容易遭受雷擊。通過采取合理的設計和管理措施,雷擊是可以避免和預防的。因此,氣象觀測站一定要重視防雷的設計與管理,確保氣象觀測工作的正常進行。
參考文獻
[1]肖斌. 地面氣象觀測場的防雷策略[J]. 中國房地產業, 2012(11): 460.
[2]韓秀蘭. 氣象觀測場防雷設計與施工管理中需注意的問題[J]. 管理觀察, 2014(24): 105-106.
篇2
關鍵詞 地面氣象觀測;記錄處理;數據文件;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 P41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21-0257-02
氣象觀測所得到的數據是制作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的基礎資料,其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的質量[1-2],然而資料質量受到觀測儀器、觀測技術、測站位置、觀測時間等的影響,近年來隨著綜合觀測系統的推進和氣象服務的高標準要求,特別是區域站網的建設和應用,尤其是中國氣象局對數據文件質量控制嚴格要求。如何進行氣象觀測資料的質量控制,確保資料的代表性、準確性、比較性,是新形勢下氣象資料工作者迫切需要解決的科學問題[1]。目前,國家級自動站實現自動觀測氣象要素有溫度、濕度、氣壓、降水、地溫、風向、風速;人工觀測氣象要素包括云、能、天。該文從人工及計算機方面分析了地面氣象觀測數據A文件、J文件質量控制方法。
1 A文件
缺測記錄處理一般原則:首先是用整點前10 min記錄代替,其次再用整點后10 min記錄代替,再就是用人工觀測值代替,最后才是內插,否則作缺測處理。
1.1 封面
先與前一個月封面比校,重點檢查有無遷站等變化項目否;地理環境必有,且2個以上要用“;”分開,注意風按照規范要求距地高度10~12 m,距平臺高度應為6~8 m,總高度不少于10 m;在A文件中注意看首行參數有無錯誤,質量控制指示碼及氣壓、風高度等各要素項目標識有無錯誤,如有人工和自動,則應為1。
1.2 降水上、下跨問題
這是新入手的質量控制員最易忽視的,尤其體現在下跨降水為0 mm,這也是軟件審核不出需要人工注意地方,在各類比賽中未給出下跨量但要注意當月最后一天雨持續到20:00要提出該疑問;上跨降水日期,降水量與上月報表仔細校對。
1.3 天氣現象欄
先看25個摘要欄,重要、罕見天氣現象一目了然,然后重點是加強對其預審。在A文件中天氣現象“…”應為3個空格,其他連接符為1個空格,不能出現“-”連接符號。雷暴要看是否漏記方位,且方位只能是八方位,不能出現SSW、ESE、WSW、WNW等;中間方位是否漏記;轉入次日方向與前日方向是否符合要求,在這里人工重點審核是轉入次日后的終止方向,不允許和前日開始方向相同,即不允許出現回頭雷。因閃電在《規范》中定義“只見閃電而不聞雷聲”,故要審核閃電是否為不應記錄現象。冰雹記錄是否寫入紀要欄,且最大直徑與最大平均重量是否符合規范要求。視程障礙現象霧之前應有輕霧,若是轉入第2天的,則為霧之后應有輕霧;浮塵有無漏記時間或只出現幾分鐘,轉入第2天時也需人工審核;按規定需記最小能見度的天氣現象是否遺漏最小能見度。固態降水之雪、霰、米雪、冰粒、結冰、霜等應在較低溫度時才出現,看有無在溫度較高時誤記;且固態降水(除雨夾雪外)不能形成雨淞;另積雪容易忽視的是8:00后形成的遺漏備注,以上均需人工仔細審核。降水現象、特殊天氣現象與云狀配合是否符合規定,如雨、毛毛雨、雷暴出現時降水云層為規范規定的云類,且還可以結合氣簿-1注意連續性降水其對應的云狀。天氣現象中大風的出現時間要早于等于極大風速時間。不記起止時間的天氣現象要看是否應出現,以及其轉入次日順序,如雨終止時間為7:44,若能見度低于10.0 km則后面要接視程障礙現象,這個是容易遺漏且機審難以判斷出的問題。
1.4 備注欄及其他
(1)臺站變動、新增觀測要素、障礙物、所屬機構、觀測時制、遷站對比觀測是否應在相應位置,如某站由一般站改為基本站,則變動后之日應在“臺站級別”即03項中作相應修改。
(2)啟用、停用某項觀測要素是否表述完整。如從某日停用雨量傳感器,要修改A文件相應項目標識和質量控制碼段,如停用雨量傳感器,其項目標識應為“0”,質量控制碼段也相應修改。
(3)遷站對比根據當月及上月報表可以判斷其在原址的方向,是否誤記。
定時觀測4次站,其觀測時間為“10/04/02;08;14;20”和“10/24/24小時連續觀測”;觀測時次項應為“11/守班=”,若為基準站24次觀測,在A文件中應體現為“10/24/逐時觀測”。
1.5 天氣氣候概況欄與紀要
氣候概況欄其各項數據統計是否正確,是否符合要求,各項目位置正確與否,如長期連陰雨寫到正確應寫到此為止03項,誤記到04項等。天氣現象欄記有冰雹而紀要欄卻無記錄,尤其是未達稱重標準卻有重量記錄,這也是不符合規范要求。紀要欄其他各項標識與其文字說明正確與否。高山積雪備注按要求應寫本月內日期,不必跨月備注。
1.6 降水
定時與自記降水每天比較,并非完全一致而是有差別,因目前自記是采用自動觀測,而定時則是為人工觀測,且差別判定方法是10.0 mm及以內差值為0.4 mm,超過10.0 mm降水則差值控制在4%以內,若差別過大,則要仔細查找原因,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對記錄進行處理,如確系自動站儀器故障,則自動觀測降水可用人工虹吸雨量計替代。分鐘降水與小時降水不一致處理情況分以下幾種,并且要與備注相結合,首先若為人工虹吸雨量計代,則允許出現小時降水有記錄而分鐘降水缺測情況;若為人工定時代,則小時、分鐘降水缺測都允許;在無任何備注情況下出現該記錄則為疑誤記錄。
1.7 風
在風的記錄中,注意查看極大風速達到或超過17.0 m/s而天氣現象欄卻漏記大風現象。2 min與10 min風用人工代時處理,用EL型電接風記錄器代替時小數位只能是0、3、7;缺測時日平均4次與24次互代也要備注問題,或1 d內有6次及以上作缺測處理且極值應從實有記錄中挑取。極大、最大風向風速若出現在整點,與整點風向是否一致,否則應為錯誤記錄。在風的統計中,如某風向全月沒有,則要仔細分析如對照人工站報表,分析是否為儀器損壞導致某一方位風向長時間缺測,或風速長時間為靜風則要判斷是否風已凍結。
1.8 電線積冰
一次電線積冰過程是否有2次記錄,如天氣現象欄雨淞從4日持續到6日,則只應有1次記錄。電線積冰直徑必須大于等于厚度,且雨淞、霧淞達到規定直徑有無稱重記錄。電線積冰的溫度不能低于當日氣溫最低。雨淞、霧淞在簿表格式中只能是5648、0048、5600,在各類業務比賽中直接錄入4800,則以報表顯示的方式判斷不了該錯誤,一定要用記事本打開看。
1.9 雪深(雪壓)和蒸發
應測雪壓時卻遺漏,且雪深大于等于5 cm,在A文件中雪壓欄應為“///”?!兜孛鏆庀笠幏丁芬幏?,“臺站四周有積雪,但觀測站附近因故無”,故有積雪不一定有量,積雪是隨有隨記,而雪深只在8:00、14:00、20:00測定,因此有量當日必有積雪。結合上月及本月報表文件備注看大、小型蒸發位置寫錯沒有,則相應的質量控制碼也要作應修改。針對蒸發結冰問題,小型蒸發不能記結冰“B”,規范規定必須要秤稱重,而大型蒸發可以記“B”符號,但注意不能跨月,溶冰后測得其值是結冰后這段時間的累計值,比平常有差別,若無結冰期而值有顯著變化者,則要結合前后幾天蒸發及選類似天氣作比較,判定數據正常否然后按照疑誤記錄處理方法進行處理。蒸發記結冰時,天氣現象欄一般應有結冰符號,相應溫度也較低。
1.10 日照
在A文件中日出至日落時間無日照應為“00”,日落至日出應為“NN”,這里需要注意某站某月每天的NN和00并不一致,因每天日出時間并不一致,可能跨整點,如1日日出0547,17日日出0601,那前者5:00~6:00應為“00”,后者5:00~6:00應為“NN”。且在日出日落期間每天橫看檢查日照數據整點無云無記錄者,或跡線前面幾小時一直為1.0 h而后突然中斷,或錯位向前或向后移了幾小時。以小時為單位豎看檢查日照計有無安裝問題,如全月11:00—12:00均為0.9 h,則很可能儀器安裝不符合規定要求。日照缺測時應注意在備注欄備注其百分率統計方法。
1.11 地溫及凍土
地溫記錄每天進行查看,缺測內插均要作相應備注,且應備注4次與24次平均統計方法,兩者其一缺測時可以互代。地溫、氣溫、草溫極端值,一般天氣條件下地面最低低于氣溫最低,若為顯著反常,則要仔細分析原因,例在降溫天氣下則可能出現氣溫低于地溫。當地溫有缺測時,則應從實有記錄和人工記錄中挑,若全天自動觀測地溫缺測時,相應地面溫度、草面溫度(雪面)極值作缺測處理。有凍土時,一般應注意地面溫度應小于0 ℃,除非地面解凍凍土深度為0 cm時。
1.12 氣壓、溫度、濕度
全月海平面氣壓是否有遺漏,或者海平面氣壓有卻某時次缺測的應仔細判定。若用人工觀測氣壓表代替要備注:自動站氣壓用經高度差訂正后的本站氣壓代替。溫、濕度注意不正常記錄處理要按照技術解答1號文件執行,尤其注意冬季濕球溶冰不當情況下記錄的處理。
2 J文件
首先也是必須先看首行參數,可以對照A文件首行參數檢查。在J文件中跳變或缺測1 min目前按照各類文件精神還不能內插,且A文件內插處理后的值,不能代替J文件中整點00分的值注意某一段值是否異常,檢查稍長一段時間的數據以判定該段記錄正常否。按照中國氣象局“氣測函〔2005〕227號”文件精神,J文件降水判定為滯后降水在2 h以內且量在0.1、0.2、0.3 mm,可以加至那分鐘那小時,否則,不為滯后降水的要刪除且都要備注。自動觀測降水啟用當,還要在J文件中“降水”項目打上對勾,即首行參數中降水標識應為“1”,再檢查A文件中相對應J文件滯后降水處理沒有,必須人工處理J文件。風不正常情況下也要分析J 文件,且不正常該時段其風向風速要作缺測。
3 結語
在地面觀測工作中,只要觀測員嚴格遵守各項規范及技術規定,嚴格執行記錄處理方法進行質量控制,一般的錯誤是可以避免的。在實際工作中,要求質量控制員熟練掌握《地面氣象觀測規范》月觀測記錄質量檢查方法和內容,再結合當地天氣氣候正確設置本臺站OSSMO軟件的審核規則庫,設置時注意:尺度過寬容易出現疑誤記錄漏審,過窄正確記錄也被列入疑問。然后再按照規范中疑誤記錄處理方法,結合記錄處理一般原則,不斷總結和積累經驗,保持資料序列完整及統計結果更符合要求[3-5]。
4 參考文獻
[1] 熊安元.北歐氣象觀測資料的質量控制[J].氣象科技,2003,31(5):314-320.
[2] 中國氣象局.地面氣象觀測規范[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
[3] 中國氣象局.地面氣象觀測數據文件和記錄簿表格式[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5.
篇3
關鍵詞:地面氣象觀測 觀測報表 編制
中圖分類號:P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3)001-152-02
1國內地面氣象觀測的發展及現狀
地面氣象觀測作為氣象工作的基礎環節,其主要工作內容的作用是觀測地面、然后編制報表,最終目的是氣象情報以及科學研究提供初始資料和技術保障。根據用途和目的上的差異可以講地面氣象觀測分為專項觀測、專業觀測、天氣觀測以及氣候觀測等。觀測項目涉及與大氣相關的幾乎所有方面,比如:大氣壓力、空氣濕度、地表溫度、空氣溫度、空氣能見度、雨雪、日照、冰凍等各種天氣現象。以前由于技術的落后,致使很多工作都處于初始階段,人們只能通過自己的耳目的感官觀察、判定一些大氣現象,比如空氣以及地面的冷、暖、潮、濕等,這樣非常普遍的測量手段各地區都有太大差異,也制約著氣象觀測的整體提升,一方面是測量數據的可靠性、科學性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類似大氣壓力之類的數據無法測得。
在新的科學技術革命發展之下,新的氣象探測儀器也應運而生。目前我國范圍內利用無線電探空儀、氣象飛機、氣象衛星、測風氣球等組建起氣象臺站網,已實現全范圍全天候的氣象觀測。技術的改進為我們進行高難度、全天候的氣象監測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為我國地面氣象觀測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2地面氣象觀測報表制作的注意事項
伴隨著現代化設備的普及、觀測技術自動化程度的提升以及觀測工作人員技術水平的進步等,我國目前的地面氣象觀測日益健全,觀測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電子計算機的發展、普及,辦公自動化的開展,地面氣象觀測報表的制定也有巨大變化,制作電子報表代替了以往由觀測人員手工編制的報表。技術上的發展變化,對舊的處理記錄數據、編制報表的方法等方面無不提出很過質疑之處如有的為了易于操作處理,合理簡化存在可疑性的記錄以及觀測殘缺的記錄,還有一些為了簡化而刻意刪除一些較復雜的數據處理規定,以便于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此外還有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是在記錄處理方法和統計時盡量減少人為因素,為計算機數據處理分析提供最原始的數據記錄。
在實際的工作中可以明顯感覺到,在地面氣象觀測中,和手工制作報表相比,制作電子氣象觀測報表無不顯得更便捷、準確。但是我國目前的電子氣象觀測報表技術的應用還處于初始階段,對其應用尚有很多欠缺之處。為了能夠合理的發揮電子氣象觀測報表的功效,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注重報表填制過程中的細枝末節:
(1)在填寫報表封面和封底文件時,要做到細致認真,比如按月更正傳輸時期,完整填寫封底的氣候概況一欄。
(2)在云量記錄時,要根據需要在對應表格中填寫日照時數。一般而言,當觀測記錄上的云量是高云或者為0時,則需填寫對應時間的日照時數。因為只有在云量記錄為低云、漫天中云或者云量在9成左右時,日照時間才是0。再比如,因不準確的安裝日照計,便會出現記錄數據上的上午線長,下午線短;者上午線短,下午線長的情況,因此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需要對記錄中的錯誤數值進行標注核實,然后及時更正。
3地面氣象觀測報表的編制方法
3.1 參數設置
基本參數包含著人工觀測方式、自動觀測方式、不同觀測站相差異的具體參數等諸多方面的規定。為了保障觀測數據的科學性,應及時有規則的對地面測報軟件中的參數進行修改設置。在基本參數和B文件的轉換過程中,為確保其相符性,一般應做到以下幾點:
(1)根據特定情況,定時定期變動觀測項目,例如每年在年初改動雨量參數;在初雪前修改相關參數以及參數下的觀測項目,取消“自記降水”,這樣地面測報軟件中的“雨量”項目便會相應的變成灰色。以假設本臺站出現問題,借以指出應對措施。
(2)對地面數據的審核中,首先確保地面審核規則庫的審核參數設置合理,如若尺度過窄便會出現多余的審核信息,而過寬則會致使有些數據的漏審,除此之外人工對錯誤信息的忽略等都是科學審核造成一定的不利因素。
3.2 數據處理
在氣象報測中對搜集數據的處理過程中,還簡化或者刪除一些實用性小以及處理復雜的記錄數據,確保文件處理的快捷高效。對于一些特殊的氣象現象在報表備注欄中加以說明指出,訂正相對穩定誤差值的疑誤記錄。對于因儀器故障而引起的缺測漏測,可以采用相類似的以往記錄替換補充。
當地面溫度出現錯誤記錄時,因為氣溫和地溫之間的緊密相關性,可以參考天氣現象、日照及氣溫變化進行預測得出相應數據。另外還可以和相鄰氣象臺的測量數據相對比,并進行核實,發現確有誤差,讓氣象臺預審員進行參考記錄的數據再度檢查核對。某些異常值有可能是特殊天氣現象造成的,并非測量儀器或者認為失誤,異常值會造成對數據的誤讀,但它也有其可存在性,這便要求氣象工作人員在文件處理時具體研究分析,結合相對應的天氣現象、日照、濕度等因素進行判別,以做出科學準確的預測,完善文件處理工作。
3.3 文件的審核
在提交A文件和J文件前注重對文件數據的審核。要素值顯示表格中,首列固定列為日時數,首行固定行是分鐘數,其中的“時”標識是在該時次上記錄的記錄。因為在地面氣象觀測軟件中忽略對比A文件中的天氣現象的降水起止時間和J文件降水量及降水起止時間,因此J文件中常出現降水量不符合對應的天氣現象,在處理這種不符合時,需要人工校對分鐘降水量和降水起止時間的一致性。又或者借用專用質量控制軟件dmsh.exe來查錯。當缺少對分鐘數據的測量時,應從鄰近氣象站導入氣象站數據質量控制軟件中的數據,獲取RTD文件進行恢復。
3.4 加強測報工作
測報人員是測報工作的實施者,在工作中應嚴格執行基層測報站的各項制度不僅掌握、運用好氣象測報的觀測技術和業務技術,同時還應會熟練操作數據觀測流程的每個具體環節。在觀測工作中刻苦學習,高速高效運用新的檢測儀器,對觀測儀器的各種突發或常有故障及其應對措施有及時的處理能力,以減少錯誤的記錄。在排除相關故障之后,分析所記錄的氣象數據是否符合氣象要素變化規律,及時找出導致錯誤的因素并作及時的修改。及時認真總結經驗,做好氣象測報報表編制工作。
4結語
綜上所述,地面氣象觀測時氣象工作的基礎,是氣象工作能順利開展的重要前天提。在當前,地面氣象觀測工作應對癥下藥,注重對基層臺站進行技術指導,工作方法、工作經驗教育等。如果說地面觀測工作是氣象工作的基礎,那么編制氣象報表便是基礎中的關鍵?,F代化的地面氣象觀測工作,應該具備的不僅僅只是掌握足夠多的觀測知識,而且還應該熟練使用好不斷更新換代的現代化氣象設備,為地面氣象觀測賦予與時俱進的時代特色。
參考文獻:
[1] 韓玉江,王慶莉.地面氣象觀測記錄月報表的預審[J].陜西氣象,2009(01).
[2] 趙芳文,李彥彪.地面氣象觀測月報表文件的自動生成[J].遼寧氣象,2010(03).
[3] 蘇運芳,李忠波,周小春,等.地面氣象觀測報表的編制方法[J].現代農業科技,2011(05).
篇4
關鍵詞:房地產 項目管理 對策
0 引言
在當今世界上許多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房地產業己成為經濟繁榮的基本支撐點,是為生產乃至整個社會活動提供基礎性條件的重要產業。而房地產項目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做到各環節緊密銜接、互相配合、協調發展,才能完成項目,并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統一。
1 項目管理概述
房地產開發項目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產業鏈很長。房地產項目一般劃分為項目決策階段、項目設計階段和項目實施階段和項目收尾階段四個階段。房地產項目開發商作為管理主體,是整個建設項目決策到工程竣工驗收交付使用的組織者,對工程建設項目要負總責。
1.1 項目管理的基本特征 通過加大對階段性“里程碑”或重大活動的組織管理的控制力度,保證項目順利進行。項目管理是一項復雜的、柔性的(可變化的)、創造性的工作;是有壽命周期(包括確定需求;項目選擇;項目計劃;項目執行;項目控制;項目評價和項目結束)的一項工作;項目管理就是要確保在時間、經費和性能指標三項限制條件下,盡可能高效率地完成項目任務。
1.2 項目成本、質量、時間管理對項目成敗的決定性意義
1.2.1 項目成本管理述。成本管理是確保項目在預算范圍之內的管理過程。其任務包括:資源規劃,成本估算,成本預算和成本控制??刹捎玫墓芾砉ぞ甙ǎ撼杀竟浪慵夹g,參數模型法,S曲線法,生命周期費用分析技術和資本預算技術等。合理地安排項目時間是項目管理中的一項關鍵內容。它的目的是保證按時完成項目,合理分配資源,發揮最佳工作效率。
1.2.2 項目質量管理概述。主要任務包括:質量計劃、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首先房地產項目的質量管理是一個連續的與前后都有關聯的行為,即是在驗證了前一過程的質量以后,才會開始進行下一個過程。其次是項目質量管理檢驗標準及各階段質量狀態的統一性。
2 我國房地產開發企業項目管理中存在的通病及分析
2.1 可行性研究缺乏,投資決策倉促盲目??尚行匝芯渴窃诠こ添椖繘Q策前,進行財務與技術經濟分析的方法,它是開發商在開工前對工程項目的技術、經濟是否可行,進行全面的分析論證??尚行匝芯抗ぷ鞯貌坏街匾暎瑢е铝艘幌盗械膯栴},如商品房空置面積上升,商業用房空置問題突出;戶型單一、戶型偏大影響銷售或片面追求小戶型造成公攤加大、成本偏高;設計文件供應遲緩、變更多等。
2.2 設計監理缺失。由于對設計單位相應的監督管理體制一時又無法跟上,造成在在項目的施工中發現大量設計中存在的問題。由于施工中發現的設計問題很多,有些工程從開工到竣工都發生了設計變更,變更圖紙比原設計圖紙還多。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缺乏合理的設計招標程序,忽視設計對項目投資控制的重要性,設計監理缺失,文檔資料缺乏制度化、規范化管理等。
2.3 項目運行過程項目管理機制不完善,導致項目進度管理及成本控制的失控。項目運行機制的不完善,導致項目管理的失控,如項目工程進度失控,延期交房普遍;房地產開發成本控制不力,管理費用過高及不可預見費用超出預期。
2.4 項目管理概念的狹隘與局限,導致項目運作成本過高、房地產交易糾紛不斷。對于項目工程現場管理以外的工作,如項目的前期策劃、銷售工作、客服、融資與資金運用等等。融資手段的單一及資金運作計劃水平低下導致資金運作成本偏高,直接影響了項目最終收益。另外銷售工作與客服管理水平低下導致房地產交易過程中,糾紛不斷。轉貼于
2.5 物業服務不到位 物業服務管理,對房地產開發企業來講就是售后服務,物業管理是我國房地產企業在迅速膨脹過程中,最忽略的地方,也是導致企業品牌不容易建立和保持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現在:未能積極處理售買雙方的關系,售后維修不及時,配套設施不到位等。
3 我國房地產公司項目管理的對策建議
3.1 加強項目前期開發管理 項目前期研究分析工作一般包括:投資機會尋找與篩選、市場調研、市場定位、項目構思、目標設計、方案策劃、可行性研究及投資決策分析。
3.2 重視項目規劃設計 擬建項目經過決策立項后,設計就成為房地產開發建設的關鍵,其工作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房地產開發建設質量、投資的回報和效益。設計應以市場需求為目標,立足于技術定位,從安全、功能、標準和經濟方面全面權衡。充分考慮地塊特征、戶型、面積、建筑風格、環境、擬銷售價格、單套住房銷售總價、項目定位后的目標客戶承受能力等方面因素,確定一個合理的設計方案。一方面,加強與設計單位的溝通。項目經理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應與設計單位進行密切的深層次的合作;另一方面,重視設計對投資控制的影響。真正對投資控制有影響的是設計階段,因此項目管理中對設計階段概算及施工圖預算編制要求全面準確,力求不漏項、不留缺口,并要考慮足夠的各種浮動因素。
3.3 房地產開發的過程控制 項目控制技術一般包括:質量控制、成本控制兩方面的內容。
3.3.1 質量管理 質量對于任何產品都是至關重要的。重視事前質量策劃,明確質量目標。所謂質量策劃,就是制定質量目標并規定必要的運行過程和相關資源以實現質量目標。傳統的項目質量管理,都集中在材料的甄別、施工過程的錯漏等等。質量,不再是不出錯,而是在資金使用的限制下,達到最好的使用標準。制定了好的標準也能為合同的簽訂及索賠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以人為本,加強崗位技能培訓,提高全員質量意識。最后,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健全完善的質量管理制度,加強過程檢驗。
3.3.2 成本控制的具體措施 有以下幾個方面:①降低資金成本。首先,加強現金管理,制定合理的現金使用計劃,壓縮現金庫存與現金的使用量。其次,要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盡快收回賒銷賬款,減少企業壞賬損失風險。②控制工程成本。首先,做好評估階段。這既是企業決策層進行開發項目決策的依據,也是進行成本、銷售、利潤控制和分析的依據;再次,設計階段。第一,引入競爭機制。爭取多個設計單位投標,第二,實行設計審核。第三,建立獎懲制度。無論是甲方還是乙方或者第三方,施工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加強和完善現場簽證管理?,F場簽證的管理包括現場簽證的辦理和審查兩個階段。
3.4 完善房地產開發項目后期的項目管理 ①項目物業管理。提供良好的物業管理服務不僅有利于樹立開發商的形象、加快其市場銷售速度,而且有利于維護房屋購買者的利益,確實達到物業保值增值的目的。積極與物業管理公司溝通,充分考慮小區內物業管理所需配備的設備以及管理用房等。②營銷在當前房地產項目開發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項目經理必須對項目定位準確,正確把握營銷理念。
首先,做好產品市場定位;其次,加強產品市場推廣;項目經理通過前期市場調研、項目定位對客戶進行跟蹤分析,并在樓盤銷售過程中隨著市場的變化不斷調整營銷方案。
4 結語
論文結合現行房地產開發建設運行模式,提出了房地產開發企業項目管理中存在的病癥,對房地產開發項目實施前、實施過程中、營銷及交付使用的各階段的項目管理內容及工作進行了研究、總結,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議,希望這些對策建議對大家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陽波.中國房地產項目階段劃分探討[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2007.03.
篇5
在礦山測量中,常應用懸掛鋼絲垂線的方法將地面的坐標和方位傳遞到井下,這種測量工作稱為立井幾何定向,常用的幾何定向分為一井定向和兩井定向,一井定向常用連接三角形法。
連接三角形法的原理如圖1(a)所示。
一井定向的實質是在井上下的連接點C與C′安置儀器,將已知邊的方位角通過ABC和ABC′的公共邊AB傳遞到井下,AB起到連接上下兩個平面的作用。由于連接三角形的特殊性,為了保證測量結果的精度,對邊長abc(a′b′c′)、內角αβγ(α′β′γ′)及外業測量和內業解算都有嚴格要求,在此不再贅述,如圖1(b)所示。
在采區測量中對精度的要求沒有一井定向的精度高,并且一井定向準備和測量時間長,因現場條件制約往往滿足不了延伸三角形最有利的連接圖形條件。在有限的人力、物力下只保證必要的精度即可。可應用一井定向的思維,采取簡易可行的測量措施達到聯系測量的目的。
2、采區測量方法簡介及改進
采區聯系測量常用方法有以下三種:①單垂球切線法②斜線輔助垂球法③牽制垂球法。以下對其原理簡單介紹。【1】
單垂球切線法原理如圖2(a)所示。
在急傾斜巷道,無法采用雙鋼絲垂線法實施聯系測量,應用轉化的思想,將連接三角形的一根鋼絲固定到已知連接點C′上使未知元素轉化成已知元素,簡化未知量,同時再應用“以曲代直”的思想,使鋼絲C′MNPC的一側與OO′相切(接觸但無力的作用),C′O′、O′O和CO達到共面的目的,在C′點設站,通過實測∠D′C′O′由已知方位角αD′C′求得αC′O′再在C點設站由αC′O′=αCO實測∠DCO可推得αDC,再量取垂線O′O、C′O′和CO長度,即可傳遞高程和坐標。
由于切線段數目過多會影響測量的精度,為提高精度,對上面的措施進行改進,減少切線段數目,也可采用“以斜代直”的思路,使AB和OO′相切,直接在A、B點設站,傳遞已知邊的方位角,并量出水平距離(如圖2(b)所示)。然后用鋼尺量出高度,求出高程即可完成兩水平的聯系測量。
在測量過程中,保持垂線O′O的靜止,對提高精度起重要作用。
斜線輔助垂球法如圖3所示。
在上下兩平巷間用鋼絲拉緊一條斜線A′B在A′點和斜線的適當位置A點各掛一個垂球,使其處于自由懸掛并靜止狀態。此時斜線和兩垂球線處于同一豎直面內。在上下平巷的C′點和C點安置經緯儀進行連接三角形測量,由于ab和a′b′的方位角相同,即可將方位角傳遞至上平巷。為了傳遞坐標和高程,可用半圓儀測斜線A′B的傾角,丈量b b′的長度及儀器高。
由于半圓儀的測斜線傾角的精度比較低,一般估讀到1°,在精度要求較高的情況下,需要對角度測量方法進行改進,可在C點安置全站儀,量取儀器高,利用自由設站的原理,建立任意坐標系,求出CD之間的距離,后視D點,在點a、b上放置反射片,采集點的坐標,量取Aa的長度,得到A點坐標,利用autoCAD圖解,即可求出斜線b b′的傾角,再量取斜線b b′長度,即可精確測出兩水平的段高。為提高精度可適當將儀器安置在離巷道上山口較遠的地方。
還可以直接量取Aa、ab、Ab的長度,通過解算三角形,求出斜線b b′的傾角。
斜線牽制垂球法如圖4所示。
在上下兩水平的測站C′點和C點拉一斜線,固定A點處的線繩AO′,在B點懸掛一垂球P并調整其位置成自由懸掛狀態,使平面C′O′A和平面CPB在同一豎直面內。則方位角αC′O′=αBC,量出C′A和CB的距離,同時半圓儀測出斜線AB的傾角,就可傳遞坐標和高程。
為提高精度,也可采用上述全站儀設站的方法,在平面C′O′A和平面CPB內自由設站,建立任意坐標系,在直線AB、BP、BC上各取兩點(可取B點和其它三點),通過autoCAD作圖即可精確求出斜線AB的傾角,再精確丈量C′A、AB的長度,實測直線C′A的豎直角,即可解算高程,傳遞坐標。
3、采區測量方法與一井定向關聯的探討及思考
一井定向的應用前提是立井定向,而在采區常用的聯系方式為豎直巷道,傾斜、急傾斜巷道,盲斜巷道和彎曲巷道,無法直接應用一井定向的測量方式。由于豎直巷道,傾斜、急傾斜巷道和彎曲巷道的傾角較大,在無彎管目鏡的情況下,用經緯儀、全站儀等儀器的豎直角觀測超過45°后,人眼就很難通過目鏡看清目標,觀測極為不便,利用上述幾種改進的方法,可將問題輕松解決,并保持必要的精度。
由此通過對上述幾種測量方法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果:采區測量中要對一井定向的思路進行轉化,轉化的思想可歸納為:①將一井定向的平面連接三角形轉換成豎直面內的連接三角形,并使“未知元素”向“已知元素”靠近或轉化,以減少未知量;②利用“以斜代直”或“以曲代直”的方法,將原來的連接三角形轉化成一根斜線或一根折線,將水平面的連接三角形轉換到豎直面內;③尋找公共邊和公共面,利用共面性進行轉化,傳遞公共面內的公共方位角,這是因為測量的水平角都是兩面角;④化繁為簡,減少計算量(如平差計算)和觀測量(如一井定向中必要的測回數和必須的連接條件和觀測條件),從而減少人力和物力,但仍能達到必要的精度。
篇6
關鍵詞:地面氣象;觀測資料;質量控制;處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P416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隨著地面自動氣象站的大規模普及,氣象觀測的數據來源越來越方便,但也帶來了一些觀測資料質量上的問題。氣象觀測點所處的環境、氣象觀測設備的運行情況以及觀測人員的資料處理能力是影響地面氣象觀測資料質量的3個主要因素,如何在這3個關鍵的控制點上來尋求突破,提高氣象觀測資料的質量已經成為氣象工作中面臨的1個主要問題,對于提高氣象預報的準確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地面氣象觀測資料質量控制涉及到的內容
地面氣象觀測資料的質量控制涉及到地面氣象站的基本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數據存儲和傳輸,主要包括地面觀測月資料的編制、觀測軟件在資料處理中的運用以及人機結合對觀測資料進行預審等方面。一些地區的氣象觀測資料質量處理還包括基礎臺賬自動氣象數據日監控和預審、多線程實時氣象資料處理、不定時系統自動氣象資料處理和臺賬基礎參數的錄入與審核等內容。
2 影響氣象觀測資料質量的因素
2.1 地面氣象站的技術水平
在氣象觀測中,地面的自動氣象站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對觀測資料的質量影響也最大。因此,地面氣象站的技術水平決定了氣象觀測資料的質量。地面氣象站的技術要求包括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和算法要求。功能要求是要求氣象觀測站能夠滿足氣象觀測的需要;性能要求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包括物理、電氣、環境等方面;算法要求是要求將自動氣象站觀測到的氣象資料來轉化成具有一定應用價值的氣象資料的方法。
2.2 站址的選擇以及自動氣象站的選擇
氣象觀測站臺的選擇對于氣象觀測資料的質量有著一定的影響。為了減小氣象觀測站對觀測資料的影響,需對站址和自動氣象站進行慎重選擇。站址的選擇應當考慮到觀測資料的需要,而自動氣象站的安裝對于氣象觀測資料的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對自動氣象站進行嚴格的技術監測。
2.3 自動氣象站網絡運行性能的影響
一般來說,自動氣象站通過網絡級別上的監控來對氣象觀測數據進行把關。氣象觀測數據的質量是否符合標準受到網絡運行性能的影響。利用網絡對自動氣象站的運行性能進行監控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同時,網絡性能是否良好也是影響觀測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3 提高地面氣象觀測資料質量控制處理的措施
3.1 推進地面氣象自動預報
影響地面氣象觀測資料質量處理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觀測設備運行的情況。因此,要集中資源來大力發展自動氣象站。自動氣象站可以把傳統的人工測報的復雜觀測流程大幅簡化,利用電子自動測報,并且縮短了氣象數據觀測的時間跨度,實現了觀測數據的電子傳輸,同時也減小了觀測過程中的數據誤差。此外,目前使用的控制系統可以實現很好的人機結合,既解決了人工觀測不準確的問題,也解決了電腦不能對觀測數據進行詳細的判斷的問題,大大提高了觀測數據處理的效率和質量。
3.2 加強臺站級控制
氣象觀測的基礎數據資料都是來源于觀測站,因此在觀測站級別的氣象資料質量控制更為重要。在進行觀測站級別的質量控制時,要充分利用計算機自動數據采集的優勢,對自動化控制系統進行嚴格的檢測。臺站級別的質量控制是在整個質量控制工作的基礎部分,因此在質量控制的設計方案中要充分重視基層的氣象觀測站的質量控制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強質量的控制和監管,如果發現數據缺失等一系列的問題要及時進行處理。
3.3 分層次建立質量控制體系
在進行氣象數據的質量控制工作時,可以分為國家級、省市級和臺站級3個不同的級別來進行。每個層級的部門采用不同的措施來對氣象觀測質量進行有效地控制,這樣環環相扣層層把關,使每個層級的質量控制工作都得以有效的進行,進而提升整體的質量控制水平。
3.4 加強對觀測站儀器性能的監管
觀測站儀器設備的正常運行是氣象觀測數據有效性的保證。根據經驗,氣象自動觀測站的儀器產生的校準誤差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氣象資料觀測數據的誤差,影響了觀測的質量。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加強對觀測儀器的性能檢測,制定出詳細的質量監管流程,對儀器進行定期的保養,減小因儀器問題產生的觀測誤差。
3.5 突出人機結合中人的作用
人機結合處理氣象資料觀測數據目前已經十分常見,而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的儀器自動測報數據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特殊的問題,要進行必要的人工檢查,這就對觀測站的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加強對觀測人員相關技能的培訓,探索人機結合的新模式,突出人機結合中人的主體作用。
3.6 控制措施多元化
目前在我國,氣象觀測資料的質量處理控制措施還處于探索階段,缺乏實際的經驗。因此,在進行氣象觀測資料質量控制工作時要集思廣益,積極借鑒和引進國外比較成熟的管理體系,在我國的實際情況上加以創新,同時,融合快速發展的計算機技術來建立起氣象觀測數據的數據庫,采用多元化的質量控制措施來提高氣象觀測數據的質量控制的科學性、合理性、有效性。
4 結語
地面氣象觀測數據是進行氣象預報的基礎數據,其質量對于氣象預報的準確性有著重要的影響。目前,氣象觀測資料的質量控制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在進行質量控制的過程中,要加強質量控制的體系建設,利用多元化的質量控制措施來提高氣象觀測數據的準確性,更好地為我國的氣象預報以及國家的氣象防災減災服務。
參考文獻
[1] 嚴杜娟.關于地面氣象觀測資料質量控制處理的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2(12):120.
[2] 葉興榮.關于地面氣象觀測資料質量控制處理的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3(06):184+186.
[3] 任芝花,熊安元.地面自動站觀測資料三級質量控制業務系統的研制[J].氣象,2007(01):19-24.
[4] 任芝花,熊安元,鄒鳳玲.中國地面月氣候資料質量控制方法的研究[J].應用氣象學報,2007(04):516-523.
[5] 祝銘,徐正芬,王法清.關于地面氣象觀測資料質量控制處理的探討[J].科技創業月刊,2013(11):197-199.
篇7
[關鍵詞]地面氣象觀測;氣象觀測;措施
中圖分類號:P4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45-0361-01
地面氣象觀測是對地面氣象進行觀測,從而希望獲得更準確和更有代表性的氣象記錄。目前,氣象觀測主要有目測和借助儀器測量兩種方法,其中常用的儀器測量。但當前氣象觀測儀器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這導致氣象觀測不夠準確,所以,需要針對問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地面氣象觀測。下文將對地面氣象觀測的相關內容進行論述。
一、地面氣象觀測的概述
1.地面氣象觀測的涵義
地面觀測是指在地面觀測平臺上,借助儀器和目力測量和觀察氣候要素和天氣現象的方法和技術。而地面氣象觀測是用憑借儀器和目力對近地面的大氣情況進行持續不斷的觀測。其中主要觀測的天氣現象有:大氣壓力、地表溫度、空氣溫度、降水量、蒸發量、日照、積雪等等。高空氣象觀測顧名思義就是觀察和測定大氣高空中的氣象狀況。其主要是對空氣濕度、溫度、風和氣壓進行觀測。
2.地面氣象觀測的發展歷程
氣象觀測中起步最早、最常見的是地面氣象觀測。在氣象儀器出現之前,完全是靠目力和感覺對氣象進行判斷。到19世紀末,氣象觀測站隨著通信網絡的發展而發展,出現了系統的氣象臺站網。之后,隨著氣象儀器的創新發展和氣象技術的不斷更新,氣象觀測向著自動化遙控的方向發展。
3.地面氣象觀測的類別
地面氣象觀測主要分為氣候觀測、天氣觀測、專項觀測和專業觀測等等。
(1)氣候觀測
氣候觀測主要是指為研究氣候而進行觀測不斷積累資料。而觀測時次和項目各國各不相同,我國的觀測時次與天氣觀測相一致,項目和天氣觀測相似,此外,還增加觀測項目,如日照時數、蒸發量、各層土壤溫度和積雪等等。
(2)天氣觀測
天氣觀測主要是指對天氣進行觀測,從而提供氣象信息,進而對天氣進行分析和形成天氣預報。按其作用主要分為三種:基本天氣觀測、補充天氣觀測和輔助天氣觀測。其中基本天氣觀測是按照世界氣象組織對觀測時次和項目的規定進行測量,提供氣象資料,從而根據氣象資料繪制地面天氣圖。主要的觀測項目有:氣壓、濕度、氣溫、云況、風向、風速、降水量和地面情況等等。如果是海上船舶天氣觀測還需要測量船速、船向、波浪方向、浪高、海水溫度和海上出現的特殊狀況等等。然后將觀測結果編成電碼,在規定時次的正點后十分鐘內發出情報。輔助天氣觀測是指為繪制輔助天氣圖而進行觀測提供氣象情報。觀察時間為北京時間的11、17、23、05時。補充天氣觀測是指在上述兩種觀測的時間之間而進行的觀測,目的是及時了解天氣變化或是為了某些特殊要求。因此,其觀測時次和相關根據需要而定。
(3)專項觀測
專項觀測是指借助專門的設備對大氣污染、臭氧、云霧物理、天電等進行觀測。其中觀測項目、方法、時間和設備,根據需要而進行選擇。
(4)專業觀測
專業觀測是指為滿足專業需要而進行測量,如林業氣象觀測、航空氣象觀測、農業氣象觀測和水文氣象觀測等等。因此,其觀測時間、項目、次數各不相同,與觀測對象相關聯。如航空氣象觀測則主要是對能見度、低層風向風速、雷暴等天氣現象進行觀測,而水文氣象觀測重點觀測降水量和蒸發量。
二、地面氣象觀測的影響因素
1.溫度表液柱中斷
地面氣象觀測被動式感應器包括溫度表、雨量器和氣壓表,溫度表經常出現的故障是液柱的中斷,解決辦法主要是手甩法、撞擊法、加熱法等等。其中撞擊法是解決液柱中斷的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2.夏季蒸發量記錄不真實
夏季降水多且頻繁,大量的降水會導致蒸發器中的水溢出,或是雨過大致使蒸發皿中的水流出,結果導致關于蒸發量的記錄不真實。該問題的解決辦法是蒸發器旁邊放置一個盛納較多水的廣口瓶,并且蓋緊瓶口,同時中間穿插一根試管,然后利用橡膠管和蒸發器的倒水嘴相連,出現大量的降水時,蒸發量中的水會通過管流向廣口瓶,水不再溢出。
3.日照紙造成日照記錄缺測
在給日照紙涂藥時,如果不留意會出現一些問題,造成換紙困難,導致日照缺測。加之有些未將洞孔除掉,也會導致記錄缺測。解決辦法是確保日照紙的涂藥質量并進行感光試驗,同時仔細檢查涂藥面正確與否,并且要確保換的紙正確。
4.虹吸雨量器問題
虹吸雨量器由于某些原因,如摩擦等會導致滴水劃平線或是突跳等。解決辦法是:要檢查虹吸管是否漏氣,同時保證虹吸管的清潔和正常。
三、做好地面氣象觀測的措施
1.強化地面氣象觀測意識
地面氣象觀測工作枯燥且繁瑣,同時對工作的要求比較高,因此,要想做好地面氣象觀測工作,需要做好以下三點:首先觀測員要重視觀測工作,提高觀測意識,同時還要實事求是;其次,觀測員還要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增強工作責任心,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等等;最后,氣象部門領導要關心工人疾苦,關心其生活,培養觀測員甘于奉獻、用于吃苦的精神作風,充分調動其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保證觀測儀器的質量
在地面氣象觀測中,觀測員管理好觀測儀器,不要因為儀器損壞而影響觀測工作。各級部門要各司其職,首先嚴把儀器質量關,不能使用質量有問題的儀器;其次,要對儀器進行開包驗收;再次,做好儀器的保管工作。
3.掌握天氣規律,有利于提高觀測質量和水平
天氣復雜多變,因此,為更好地進行氣象觀測,需要根據復雜天氣情況來規范觀測過程。同時不同季節的天氣情況也不一樣,所以,需要清楚了解某種特定天氣的狀況,然后針對具體情況進行行之有效的觀測,有利于提高觀測質量和水平。
4.提高觀測技術
地面氣象觀測工作的成效與技術密切相關,因此,需要多進行技術交流,正確理解對技術的規定,同時還要加強技術技能培訓;此外,還要注重將計算機技術與觀測知識相結合,努力符合現代設備的要求。
5.提高觀測員的心理素質
新觀測員由于缺少工作經驗,在工作中常出現心理緊張的問題,同時老觀測員要幫助新觀測員,幫助其克服緊張的心理;而對于老觀測員,如果儀器設備或是工作運行等發生變化,一方面觀測站應該對其進行培訓、學習,使其明確其變化;另一方面,老觀測員要積極適應變化,積極轉變心態。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地面氣象觀測工作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作,操作起來比較難,因此,本文對地面氣象觀測的相關知識進行論述,希望能夠提供一些建議,從而促進地面氣象觀測工作的順利開展,提高其觀測水平和質量。
參考文獻
[1] 何春燕:《淺議地面氣象觀測的幾個要素》[J],《科技與企業》,2011 年第11期.
[2] 劉麗秋、李明哲:《夏季地面氣象觀測注意事項》[J],《吉林農業:學術版》,2011年第6期.
篇8
[關鍵詞]氣象站 地面測報 措施
[中圖分類號] X831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5)-9-336-1
地面氣象測報工作是氣象測報的基礎性工作,也是氣象測報準確性的關鍵影響因素,在地面氣象測報實施的過程中,明確地面氣象測報常見故障及地面氣象測報應急方法,積極開展地面氣象測報應急事件的預防工作,是保障地面測報效果及準確性的基礎,也是促進地面測報工作有效開展的保障。
1加強觀測工作的質量控制
守班期間,每小時應對當前時次的數據進行質量控制,值班員要及時處理野值、數據丟失、缺測、極值與正點值矛盾等問題。采用“內插、替換”等正確的處理方法,對缺測或數據值異常的項目及時進行人工觀測代替,按規定輸入“正點地面觀測數據維護”相應要素欄形成上傳數據文件。需要替換時,應先考慮用正點前10min內數據,其次是正點后10min數據,最后才考慮用人工觀測數據替代。此外,經判斷認為正確的疑誤報警數據,也應質控保存。自動站運行正常時,也會出現滯后降水、氣候超極限值等需要人為去判斷處理的情況。
修改日極值之前,應檢查相應時次的數據是否正確,當在“正點地面數據維護”中修改了定時數據,軟件會自動統計正確的日極值。不宜直接在逐日地面數據維護中修改,因為雖然在此修改保存的日極值有保存在B文件內,但當重新進入該日數據維護界面時,系統會根據觀測資料重新統計日極值,覆蓋原來保存的日極值。
2規范和統一觀測方法
如農業氣象觀測是農業氣象業務、服務和科研的基礎,觀測方法的規范和統一是氣象臺站取得具有準確性、代表性、比較性的農業氣象資料的重要保證,對開展作物發育期預報、農業氣象產量預報、農業氣象災害、病蟲害情報、預報,定量評價等專題服務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農業氣象觀測存在突出的問題是作物觀測中氣象災害、病蟲害的調查統計不規范、作物乳熟期密度增加測點理解不準確及田間工作項目的記載不全等。土壤水分觀測中干土層及滲透深度的觀測不及時或漏測造成記錄的不完整。
農業氣象觀測是氣象基礎觀測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結合氣象天氣預報對農業生產開展決策服務的根本,嚴格執行觀測規范和有關技術規定,嚴格農業氣象觀測質量考核,保持農業氣象觀測人員的相對穩定十分重要。要嚴格執行《農業氣象觀測規范》,及時糾正農業氣象審核工作中提出的疑誤,提高觀測的規范性,資料的準確性,對于提高農業氣象預報服務的決策能力和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在觀測中,要按現有《規范》要求操作,農業氣象觀測的項目多,人工經驗判斷多。
因此,觀測員除應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外,還應具有相應的工作實踐經驗,必須取得上崗證后方可承擔農業氣象觀測工作任務。此外,還需完善規范,細化操作。各地氣候特點和農作物生長發育的不同,使得各個觀測站點的實際操作存在差異性。各觀測站點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及農作物生長發育規律,在《農業氣象觀測規范》的基礎上統一操作標準,把匯編問題解答,列入本站點的《觀測員手冊》中。
為真正提高觀測人員的工作能力,要加大對農業氣象觀測人員的培訓工作力度,解決實際問題真正使培訓起到實效。農業氣象觀測人員要具備基本的氣象知識及農學知識,結合當地的特色產業觀測進行業務骨干的新業務、新技術培訓。
3建立完善的人員輪換、激勵機制,保持相對穩定的業務隊伍
大家都清楚,測報工作是氣象業務中最基礎而又最艱苦的工作。
地面氣象觀測工作是基層臺站一項最艱苦也最重要的工作,需要廣大觀測員付出艱辛的勞動,他們一年365天,冬冒嚴寒,夏頂酷暑,風雨無阻,就是為了獲取準確、完整的觀測資料。
崗位交流機制不暢,直接造成一些崗位的同志認為沒有“奔頭”,對工作缺少熱情、缺少動力;而分配、激勵機制的不完善使許多人不愿意從事測報工作。
目前測報工作存在人員交流困難,從事測報工作存在惰性、積極性不高、創造力不強,難于管理,很難出成績等諸多問題。
要想做好業務工作,就要建立合理、完善的人員流動機制,保持相對穩定的業務隊伍很重要。
首先,崗位交流要制度化,各崗位之間的同志只有經常的交流輪崗,隊伍才有活力,才有戰斗力。所有新人員一律都要先在測報崗位學習工作,然后擇優上調,形成合理、完善的人員輪換流動機制,隨著業務技術體制的不斷改革,不斷充實新鮮血液,有助于調動積極性、創造性,使測報工作更上一個臺階。
其次,還要建立完善的人員激勵機制,比如待遇向艱苦崗位人員傾斜、提拔干部按照選拔任用干部條例,重視基層工作經驗等等。此外還要注意保持相對穩定的業務隊伍。若業務人員崗位輪換過于頻繁,也不利于業務的持續發展和質量的穩步提高。要加強職工職業道德教育,培養職工勇于奉獻精神,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樹立吃苦耐勞的工作精神。
最后,在待遇上、政策上也要向測報員傾斜,才能使測報人員更好地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以利于氣象資料有一個準確、及時、連續的觀測記錄,為發展氣象事業心甘情愿地奉獻他們的力量。
總之,地面測報工作是氣象業務、氣象服務和科研的基礎工作。為了給人們生活、農業生產等提供及時、準確的氣象觀測數據,確保地面測報工作具有高度精確性,要積極采取措施,保證地面測報工作的正常開展。
參考文獻
[1]李秀穎.李建國.地面氣象測報應急方法的要點.北京農業.2014.15期.
[2]胡亞文.地面氣象測報預審工作常見問題及應對.農業與技術.2014.06期.
篇9
MeteoMet計劃是EMRP的一部分,并得到歐洲國家計量院聯合會(EURAMET)的資助。參加此計劃的包括受到資助的18個研究機構和3所大學,以及34個未予以資助的合作機構。該計劃的執行期為3年,經費預算為4413683歐元,有6個工作組,30個子項目,計劃交付65個成果,總共需要419人月的工作量。
1.主要方向
MeteoMet計劃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氣候變化觀測所涉及的計量溯源性,以及從計量學的角度對地面和高空大氣的溫度、氣壓、濕度、風向風速、太陽輻射觀測和氣象要素觀測量之間的相互影響的研究。
2.科技目標
MeteoMet計劃的科技目標基本上可以分為3部分,即新的計量方法,新的校準設施,以及對歷時氣候資料的計量學處理。具體包括5個方面:氣候觀測的不確定度評估方法。研發對空氣溫度傳感器進行精確校準的實驗室設施和方法;研究建立風速觀測計量溯源性的方法。改進濕度傳感器及其校準方法。研制可溯源、可自校準、可調式吸收光譜法二極管激光器(TDLAS),研究水分子的吸收線;研究包括基于準球面腔體微波共鳴技術的濕度計、無接觸式大氣測量量多傳感器裝置、超聲風速計,以及新的基于GPS和伽利略導航衛星的測量方法;研究無線電探空儀觀測的計量溯源性;獲取用以改進水汽公式的新資料,提出新的用于水汽壓力曲線方程式。參考探空儀的校準裝置。研發創新性校準系統,包括具有高度優化的熱量和物質傳導特性的測量箱,建立基于探空儀觀測的計量溯源性。自動氣象站的校準裝置。提出新的自動氣象站校準方法和協議,評估太陽輻射和元器件老化對自動氣象站的影響;研制可對溫度、濕度和氣壓傳感器進行同時校準的實驗室和現場校準設施;研發對自動氣象站軟件進行確認的協議。歷史溫度資料的計量學處理。評估用舊的技術(方法和儀器)獲得的歷史溫度數據,估計當代數據與歷史數據的一致性;研究和開發具有A類和B類不確定度①的不均一的歷史觀測資料的分析評估方法和軟件。
3.MeteoMet計劃的6個工作組
MeteoMet計劃從管理和專業研究的需要出發,設立了6個工作組:高空觀測傳感器和技術工作組。研究新的用于高空觀測的濕度傳感器,建立基于TDLAS的絕對濕度傳感器的計量溯源鏈;研制可溯源至國家標準的可移動校準的標準濕度發生器和新的探空儀傳感器校準箱;進行在接近真實高空條件和擁有國家標準環境下的傳感器比對。氣候要素觀測的新方法和新儀器工作組。研究用于低空和高空大氣溫度、濕度和氣壓觀測的新方法和新儀器,以獲取改進飽和水汽方程準確性的新數據。該方程適用的溫度范圍是-80~100℃,目標不確定度②為0.85%~0.04%。地面氣象觀測測量方法和協議工作組。針對氣候研究和氣象學長期、大尺度觀測的需要,研究地面溫度、濕度、氣壓和風速觀測的可溯源的觀測方法和協議,研究超聲風速計觀測資料的不確定度評估和現場校準方法。觀測資料協調化工作組。主要進行歷史溫度觀測資料評估和數據融合的工作。研究歷史溫度觀測資料不確定度的來源,并將這種來源的不確定納入總的不確定計算報告中,修正氣候模式的輸入數據。通過這種工作,強化對氣候變化的識別、預測和適應性評估。除上述4個專業研究工作組外,MeteoMet計劃還設立了“推廣和傳播”和“管理與協調”兩個工作組。
4.MeteoMet計劃的預期結果和影響
通過MeteoMet計劃的實施,可以推動計量學和氣象學研究的發展。預期成果包括:獲得一個經過確認的用于歐洲氣候指示因子的基本參數規定;獲得可靠的測量協議和可溯源的傳感器校準規程;推動氣象機構所屬自動氣象站的校準直接溯源至國家標準,使得觀測資料更準確并附有不確定度報告;提高對大尺度和長期溫度觀測資料的標準化和保證計量溯源性的方法的需求。MeteoMet計劃的實施,可以促進氣候觀測資料可靠性的提高和對歷史數據的正確解讀,降低氣候影響模式的不確定度,從而提高長期和短期氣候變化預測結果的可靠性。而更可靠的氣候變化影響模式可以為制定有效的國際和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提供更好的指導和依據。
二、MeteoMet計劃研究示例
MeteoMet計劃所有項目的核心和亮點就是計量溯源性。而計量溯源性的兩個核心要素就是校準(不間斷的校準鏈)和不確定度(校準鏈的每項校準均會引入測量的不確定度)。為滿足氣候觀測的需要,獲取高質量的氣候資料,進行真正符合計量學意義的校準和不確定度分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例如,由于不具備符合校準條件的設施,對探空儀就不能實現業務化的實驗室校準。對大量布設的自動氣象站也不能進行嚴格現場校準。再例如,氣候觀測業務采用新的觀測方法需要研究解決校準問題?,F行的業務化的校準方法也需要改善和優化。例如,目前對于溫度觀測儀器的校準通常是在液體槽中進行的。而實際上,氣溫是在空氣中觀測的。由于空氣和液體的性質不同,它們對氣溫觀測所引入的不確定度的貢獻也是不同的。這種不同對于氣候觀測資料的質量也是有影響的。此外,對歷史氣候資料的計量學處理,主要面臨的問題也是計量溯源性和不確定度。MeteoMet計劃正是圍繞這些實際問題開展了有非常有意義的工作。以下列舉幾個與我國有關工作可進行對照的MeteoMet計劃的研究示例,以幫助對該計劃有一個感性的了解。
1.研制探空儀濕度傳感器快速校準系統
該項目主要針對的是對參考級探空儀進行實驗室校準問題。提高探空儀濕度觀測的質量是WMO世界氣候觀測網參考探空網(GRUAN)的重點。要達到GRUAN要求的精度目標,獲得可靠的氣候觀測資料,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通過科學的校準使探空資料具有良好計量溯源性。但是,目前對探空儀的實驗室校準是非常困難的。由于在模擬高對流層和低平流層的實驗室環境條件下進行濕度校準非常耗時,因而,對探空儀進行實驗室校準在目前是難以實現的。為此,MeteoMet計劃研發對探空儀濕度和溫度傳感器的校準方法,創建一個用于建立探空儀觀測計量溯源性的參考裝置。該項目主要由芬蘭計量認證中心承擔,具體研發內容包括:應用熱量和物質傳導研究成果,結合相關的試驗,設計和建造一個高效的測量箱。這種測量箱可以縮短包括在低溫范圍的校準時間,使一套探空儀的校準可以在一天之內完成;研發一種基于飽和器的低至-90℃的霜點溫度參考標準;研制對測量箱的空氣溫度和霜點溫度進行準確和有效控制的裝置;對整個測量箱進行測試,并進行全面的不確定度分析。
2.研究在空氣中進行溫度傳感器校準的設施和方法
該項目主要針對的問題是降低溫度觀測的不確定度。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估計,需要的溫度觀測資料的不確定度要小于0.1℃。降低溫度觀測資料的不確定度,需要考慮源自傳感器校準方法本身的不確定度。目前,對溫度傳感器的校準是在液體槽中進行的。而液體與空氣的熱力環境是完全不同的,由此產生的額外的不確定度經常被忽略。該項目的研究目標是將空氣溫度傳感器校準的不確定度,在-20~50℃范圍內,從0.08℃降到低于0.05℃。這項研究有助于增加對氣象溫度觀測的誤差來源和現實不確定度的認識。這將提高溫度觀測(特別是空基觀測)的準確度。該項目由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負責,具體研發內容是:研制一個準確的空氣溫度校準設施。該設施將可對氣流進行控制,并可隨校準環境的變化對熱交換進行調整。同時,對儀器和其他熱源產生的誤差和不確定進行研究分析。最終,在-20~50℃的溫度調整范圍內,使在空氣中進行的溫度校準的不確定度小于0.05℃。同時,提出如何將溫度調整范圍延展的建議。
3.研制可同時對氣象站溫度、濕度、氣壓傳感器
進行組合校準的實驗室校準設施該項目針對的是氣象觀測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的問題。目前對自動氣象站的校準缺乏對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的考慮。由于傳感器的校準不是在類似于野外環境的條件下進行的,所以,常規的校準可能引入系統誤差。目前,在歐洲沒有專用的可以同時產生和控制溫度、濕度、壓力、風速和太陽輻射的環境校準箱。這種能同時模擬地球表面條件的校準裝置,可以更好地對氣象站觀測資料的不確定度進行評價,使其具有更可靠的計量溯源性。MeteoMet計劃將研制以上所述需求的校準裝置。擁有了這種裝置將可對溫度、濕度、氣壓單獨的校準曲線之間量值的相互干擾,以及太陽輻射和風速對其他觀測要素的影響進行研究。這項工作將提出自動氣象站溫度、濕度、氣壓傳感器校準的新協議和流程,同時還對實驗室校準與現場校準的關系進行分析。該項目由多個歐洲科研和計量單位完成,具體研發內容包括:由波蘭低溫和結構研究院等在實驗室條件下,用自動氣象站使用的溫度(-50~50℃)、濕度(10%Rh~98%Rh)和氣壓(800~1100hPa)傳感器進行測量。用測量結果與華沙大學的自動氣象站的日常觀測結果進行比對分析。這種比對分析結果可為制定自動氣象站校準規范提供基礎。由芬蘭計量認證中心利用其壓力-溫度-濕度校準設施,對前述3種氣象要素之間,在-50~-20℃的低溫范圍內相關性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上設計出一種考慮到3個要素之間相關性的優化校準規程。由意大利國家計量院建造一個新的自動氣象站參考設施,以滿足用戶對計量溯源性的要求。該裝置為圓柱體,直徑約1.3m,長度為1m。該校準裝置的內部結構適合安裝各種自動氣象站和氣象觀測用傳感器。溫度、壓力和濕度可分別單獨控制,可同時實現:溫度控制偏差小于0.05℃,溫度調整范圍為-40~50℃;壓力控制偏差小于0.1hPa,壓力調整范圍為750~1100hPa;在溫度為0~50℃條件下,濕度范圍為5%~98%,準確度為0.3%~0.7%。該裝置還可產生最大30m/s的風速,并具有太陽輻射發生器,用以評估風速和太陽輻射對溫度、壓力和濕度傳感器的影響。
4.研制可溯源的自動氣象站現場校準裝置
該項目主要是針對自動氣象站的現場校準問題?,F行的自動氣象站現場校準存在許多計量學方面的弱點。首先,由于用于比對的標準器不能長期在露天狀態下工作,所以校準不能覆蓋傳感器的整個量程,因此不能完整地確定傳感器的直線性和不確定度。同時,也無法對觀測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進行評估。此外,對在高海拔和極地地區安放的自動氣象站需要有明確的校準規定,以保證這些自動氣象站能溯源至國家標準。MeteoMet計劃研制一種用于自動氣象站現場校準的,可安放在中型汽車上的小尺寸可搬運的氣候箱。通過這項工作,可以提出保證布設在遙遠和高海拔地區的自動氣象站的計量溯源性的方法和規程。這種可以同時產生溫度、濕度和壓力值的氣候箱,將建在珠穆朗瑪峰腳下,位于尼泊爾境內海拔5050m處的金字塔觀測站。通過這種裝置和專用的規程,促進高海拔地區氣候監測的進步。該項目由意大利國家計量院負責,具體研發內容包括:研究和建造一個縮小尺寸的設施,用于自動氣象站的現場校準。這種裝置可對溫度、濕度和壓力傳感器進行同時校準,測量范圍覆蓋自動氣象站可能遇到的環境條件。其溫度控制偏差小于0.05℃,溫度調整范圍為-20~50℃;氣壓控制偏差小于0.1hPa,氣壓調整范圍為500~1100hPa;濕度調整范圍為5%~95%,不確定度為1.5%。該裝置產生的溫度、濕度和氣壓的值的儀器測量是直接用測量基準進行校準的。
5.開發考慮計量溯源性的用于歷史和未來溫度資料協調處理的計算模式
該項目主要針對的是歷史氣候資料的不均一問題。為了改進歷史資料序列,需要對不同時期由于采用新的協議對氣候資料的影響進行最優估計;同時,還要在模式中考慮不同地區的人類活動。為了獲得氣候評估所需的時間序列資料的修正值,必須要用最新的統計技術或新的程序進行統計均一性試驗和時間序列均一化處理。MeteoMet計劃研制一套數學軟件模式,用來從計量學測量和不確定度的角度,對時間序列歷史資料進行模式化處理。該項目由多個歐洲計量單位負責,具體研發內容包括:由捷克計量院和斯洛伐克計量院負責開發克服歷史觀測資料地點和時間的不均一性的方法。該方法基于對歷史資料的認識和MeteoMet計劃其他相關部分研究結果的數學軟件模式。該方法可以根據國際溫標的演變,重新計算溫度值,并包含B類不確定估計;依據對測量方法、觀測儀器等方面現有的知識,按照歷史資料的質量,對部分或整個資料集進行加權處理。將A類不確定度和B類不確定度包含在對溫度趨勢的評估中。由挪威計量局負責對該模式進行測試,對取得的進步和遇到的問題進行評估。
三、結束語
篇10
關鍵詞:觀測數據;質量控制;數據維護;數據采集;人工觀測
【分類號】P412.1
地面觀測是氣象業務的基礎,地面氣象自動化是觀測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關系到氣象現代化的推進和氣象業務服務能力的提升,調整和改革與觀測自動化不適應的觀測任務、觀測方法、業務規范和流程,構建與現代化氣象業務相適應的觀測系統工作模式,實現觀測現代化綜合效益的提升。常規要素觀測模式從人工觀測進入到自動觀測后已經多年了,多年來,觀測技術進步了,但是業務模式還沒有改變,已經漸漸不適應觀測技術了。隨著氣象業務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根據2012年地面氣象觀測業務改革調整內容,北京時間2012年3月31日20時起全國2419個自動氣象站地面氣象觀測業務改革調整,自此我國氣象事業基本結束了人工觀測與自動觀測并存的時代。
1 地面氣象觀測業務調整的主要內容
(1)地面氣象觀測業務調整涉及到觀測、傳輸、資料、預報和服務等各個業務環節,改變了以往的業務工作模式,調減了人工觀測任務,增加了能見度等自動觀測資料,顯著提升了地面觀測的效益。調整內容包括觀測項目、觀測時次、編發報任務、航危報業務、觀測業務布局和完善觀測業務功能和流程。
(2)所有地面氣象觀測站保留能見度和雨、雪、冰雹、霧等21種天氣現象觀測,取消煙幕、極光等13種天氣現象常規觀測;基準站、基本站的云和能見度人工定時觀測時次由每日8次調整為5次,取消夜間觀測。
(3)所有地面氣象觀測站取消地面氣候月報、氣象旬(月)報編發任務,參與國際交換的地面氣候月報由國家氣象信息中心統一編發;改革航危報業務,通過提升綜合觀測資料、預報服務產品共享能力,實現氣象信息自動化傳輸流程,建立新型氣象為航空服務業務,替代航危報任務。
(4)建立氣象信息員、志愿者輔助觀測機制,增強本地區更大范圍災害性天氣信息的獲取能力和區域自動氣象站維護能力;統籌地面氣象觀測與其它業務環節,建立綜合業務流程,完善觀測規范,建立與綜合業務相適應的考核標準和管理制度。
2 實施地面氣象觀測業務調整的重要意義
(1)地面氣象觀測業務是提升氣象業務能力的基礎,氣象觀測能力水平決定著氣象科學和事業的發展水平,是實現氣象現代化的基礎。
(2)通過地面氣象觀測業務的改革與調整,建立適應預報服務需求,結構完善、功能先進、布局科學、質量可靠、運行穩定的基層氣象臺站現代觀測業務,實現人工觀測項目的合理布局,顯著降低觀測員業務工作量,建立現代觀測業務流程、觀測規范和規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全國現代氣象觀測業務。爭取在基層氣象臺站觀測業務全面實現自動化、人員隊伍實現精干高效,為氣象業務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3)地面氣象觀測業務改革與調整是是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的基礎性業務,按照需求牽引、綜合統籌、重點突破、分類推進、分步實施的原則,堅持深化改革,依靠科技進步,圍繞業務和服務需求,以業務調整為主線,以質量效益提升為核心,在保證業務穩定運行的基礎上,改革與觀測自動化不相適應的觀測任務、觀測方法、業務流程和規章制度,加快推進觀測自動化進程。
(4)目前氣象觀測還沒有完全達到自動化,云、能見度、天氣現象等氣象因素的監測還需要人工觀測,儀器設備研發等方面還不完善,在觀測自動化、業務集約化和流程科學化建設中還存在一定的技術問題;其次是建立與觀測自動化相適應的業務流程。推進業務流程科學化是實現氣象業務現代化的重要指標,也是提高綜合氣象觀測系統運行管理水平的重要任務。
3 強化地面氣象觀測業務調整后地面觀測工作的措施
(1)建立適應預報服務需求,結構完善、功能先進、布局科學、質量可靠、運行穩定的基層氣象臺站現代觀測業務,實現人工觀測項目的合理布局,顯著降低觀測員業務工作量,建立現代觀測業務流程、觀測規范和規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全國現代氣象觀測業務。爭取在基層氣象臺站觀測業務全面實現自動化、人員隊伍實現精干高效,為氣象業務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2)優化業務流程,合理配置觀測業務發展資源。使綜合氣象觀測業務分工更合理、運轉更協調、功能更完善等方面尚有差距。最后就是人才隊伍的建設。地面氣象觀測改革與調整需要一大批與自動化觀測相適應的觀測技術人員,要從傳統的普通觀測員向“天氣監測員”、“裝備保障員”、“質量控制員”轉變,當前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培養新時期、掌握現代化觀測系統的觀測人員。
(3)強化人才素質教育。人才隊伍建設是現代氣象事業發展的保障,廣大觀測員要努力適應觀測業務改革,多學、多看、多實踐,實現一崗多職、一專多能。氣象部門要加強對觀測員的培訓力度,改變傳統的觀測員單純人工讀取儀器數據、編發報文,逐步向觀測裝備運行監視、設備維護維修、資料分析和質量控制、觀測產品制作的轉變,組織編寫與基層臺站自動化、集約化觀測業務相適應的系列培訓教材,實現觀測員隊伍的整體知識更新,切實實現氣象觀測業務改革。
(4)嚴格執行地面氣象觀測的規章制度,增強測報工作人員的責任心。在進行地面氣象測報工作時,應該要完全按照這個規范準則進行。地面氣象測報是一項技術性比較強的工作,對于氣象測報的數據要求十分嚴格,準確性要求也很高。為了確保氣象測報工作的準確性,在日常工作中對于具體的工作有專門的規章制度,具體工作中應該嚴格地執行各項規章制度,提高地面氣象觀測工作的質量。
(5)及時進行問題的分析和總結。對于氣象測報出現測量誤差是不可避免的,測量誤差是測量的結果減去被測量的真值。對于出現的誤差,要及時進行處理。對屬于氣象測報人員職業道德的,如偽造數據、涂改數據,這類問題要加強員工的職業道德教育,嚴格按照氣象測報工作的管理規定對員工進行嚴格管理,加強測報人員的團隊協作能力,從思想教育方面著手,可以有效地杜絕這類問題。對屬于測量過程中的各種誤差,要加強測量范圍的控制,使得測量儀器能盡量實現精確的測量,盡量減小在測量過程中的各種誤差,提高測量結果的準確度。對地面氣象進行觀測記錄時,所記錄的值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準確性和比較性,要將觀測時的記錄與實測進行比較,如果誤差過大要進行調整。
(6)儀器在地面氣象觀測的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因此無論是對儀器的安裝還是維護方面,都要提高對其重視的程度。對觀測工作中所涉及的各類儀器的安裝、維護和使用,觀測人員都必須要進行透徹的了解,尤其是對一些細小的環節,由于這些環節都很微小,因此很容易被忽略,從而對觀測的內在質量造成影響。儀器位置安置不當,就很容易導致測到的數據出現偏低的現象,尤其是在夏天,偏低值更大。因此,在進行氣象觀測之前,一定要對儀器的安裝進行系統的檢查,確保其不存在任何問題。日常生活中,要對儀器進行全面維護,確保其能夠正常運行。
4 結束語
總之,地面氣象測報是氣象監測工作的重要措施,轉變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發展方式,就要在滿足預報服務需求上下功夫,在提高觀測質量和效益上下功夫,在觀測的科技支撐和人才隊伍素質提高上下功夫,通過科學組織、上下聯動、狠抓落實,實現氣象觀測業務的更大發展和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娟.淺談如何提高地面氣象測報質量[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1(03).
[2]魏帆,張桂珍.淺談加強地面氣象測報質量[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47).
[3] 張玉芳.淺談如何提高地面測報工作質量[J].農業與技術,2012.
[4] 曹中印,王世彤.淺談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地面測報工作質量[J].科技與企業,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