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法相關知識范文

時間:2024-02-06 17:35: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土地法相關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土地法相關知識

篇1

關鍵詞:鄉鎮圖書館;公益性文化設施;地域特色文化

鄉鎮圖書館作為鄉鎮的公益性文化設施,它是黨所代表的先進文化在農村文化陣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文化建設的應有之義。然而,目前我市的鄉鎮圖書館功能弱化,讀者人數日益下降,圖書借閱量不斷減少,文獻資料利用率逐漸走低,成了一個被遺忘的角落。

改革開放三十年了,農村變化翻天覆地,而鄉鎮圖書館卻依然“三老”把門:館舍老面孔,藏書老掉牙,服務老一套。這種局面即便是前些年浙江“東海明珠”工程鄉鎮的“萬冊圖書館”也未能幸免。當地領導不夠重視、經費不足、讀者的圖書館意識不夠強、圖書管理人員素質不高。這些種看法都不無道理,但我們認為鄉鎮圖書館最核心、最根本的問題在于地域特色文化的缺失,也就是在與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的地方文獻資料藏書結構和體系缺乏,導致功能的弱化,服務的到位。

首先,從鄉鎮圖書館自身功能看。

第一,地域特色文化是當今鄉鎮圖書館的價值所在。

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地域特色文化主要是指該地域比如某一鄉鎮區域內所獨有的文化。我們說,特色文化是最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化,當代人把它稱為一個地方的名片,譽為走向世界的通行證。地域特色文化貴在一個特,一個鄉鎮圖書館這種特越是豐富多彩,就越能彰顯它的獨特地位和存在價值。

第二,地域特色文化是現代鄉鎮圖書館的應有之義。

一方面,傳統的圖書館書刊的藏與借是個長久不變的主旋律,藏書的多少被欽定為評價圖書館優劣的唯一標準。傳統的圖書館,藏書結構不合理,組織目標不明確,系統運行不順暢,尤其是與現實經濟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化信息不夠豐富,因此,適應這種變化了的形勢,與時俱進。變節圖書館的館藏結構,逐步建立起以地域特色文化為主要內容的藏書結構和體系,使館藏由單一的印刷載體轉向多載體,是鄉鎮圖書館的應有之義。

另一方面,鄉鎮圖書館的館藏建設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偏面追求“小而全”。搞的千館一面,特色全無。顧名思義,鄉鎮圖書館是某一鄉鎮的文化設施,它服務的對象主要是本鄉鎮。而一個鄉鎮的人口有限,財力有限,它的取勝法寶就在與“人無我有,人有我異”。使它所具備的新、特、異的館藏特點,成為本館中的一種壟斷性特色文獻,在當地的文化建設中獨樹一幟。

其次,從鄉鎮圖書館的服務對象看。

一方面,地域特色文化是鄉鎮圖書館從于經濟建設中心的必然選擇。

常聽到一些鄉鎮圖書館的同志抱怨,鄉鎮一些領導對圖書館的觀念陳舊,認識不足,重視不夠,投入太少。俗話說,牢騷太盛防腸斷。我們能不能在抱怨之余,來點逆向思維,問自己幾個為什么呢?眾所周知,經濟建設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服從服務這個中心,是鄉鎮圖書館責無旁貸的職責和義務。那么,我們鄉鎮圖書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來了嗎?我們鄉鎮圖書館為當地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多少貢獻?

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中最首要,最基本的原則是實用性原則。這就要求鄉鎮圖書館資源必須從本地實際出發,把館藏資源建設的重點和基本點放在本鄉鎮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上,特別是重點工程項目、特色支柱產業等的信息需求上。而這種信息資源,最大量的來自于富有地域特色文化內涵的館藏地方文獻資源。有了這一特色資源,就能最大限度的為發展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信息保障,造福于區域內的人民群眾,實現圖書館文獻資源投入效益的最大化。

另一方面,地域特色文化是鄉鎮圖書館為讀者服務的實際需求。

篇2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市國土房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委、市建委和市監察局等部門制訂的《關于停止經營性項目國有土地使用權協議出讓的補充規定》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〇〇四年一月三十一日

    關于停止經營性項目國有土地使用權協議出讓的補充規定

    市國土房管局 市發展改革委 市規劃委 市建委 市監察局

    (二〇〇四年一月十七日)

    為加強本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管理,進一步貫徹落實《協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國土資源部令第21號),現對《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國土房管局等部門關于停止經營性項目國有土地使用權協議出讓有關規定的通知》(京政辦發〔2002〕33號,以下簡稱《規定》)在實施中的有關問題補充規定如下:

    一、自2004年1月9日起,對《規定》第二條第五款規定的下列經營性用地,需要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的,均須通過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在土地交易市場公開進行:

    (一)綠化隔離地區建設項目用地;

    (二)小城鎮建設項目用地;

    (三)開發帶危改項目用地;

    (四)國家級開發區和科技園區外非生產加工型一般性高科技項目用地。

    對在2004年1月9日以前政府有關部門已經受理的上述四類項目,由市發展改革委會同市規劃委、市建委、市國土房管局提出需要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的處理意見,并報市政府批準后執行。

    二、下列情況在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時,均須通過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在土地交易市場公開進行:

    (一)除房改帶危改項目外,利用劃撥土地進行經營性開發建設的;

    (二)改變用地使用性質,進行經營性開發建設的;

    (三)基建項目轉為開發項目的;

    (四)項目主體發生變化的。

    三、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本市國有土地使用權協議出讓實行公示制度,具體辦法另行規定。

    四、市、區(縣)發展改革、規劃、國土房管、建設等行政主管部門要嚴格把關,對不符合協議出讓條件的經營性用地,不得受理建設單位提出的立項、規劃、用地、施工等申請。監察部門要加強對經營性用地的立項、規劃、用地、施工等審批行為的監督檢查,對違反規定進行審批的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責任人,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