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醫療安全管理范文

時間:2024-02-22 17:59: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科室醫療安全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科室醫療安全管理

篇1

在國外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將學生分成兩組,其中一組連續10周食用豆漿、豆腐等黃豆制成的食物,與另一組沒有吃大量黃豆制品的學生相比,他們的記憶力測驗成績進步而且反應也變得更快。專家介紹,黃豆制品中含有植物雌激素──異黃酮,對促進記憶力、預防失智癥有一定幫助。

治療牙周病可改善肝功能

日本一研究小組日前報告說,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患者攜帶牙周病致病菌的比例是健康者的近4倍,通過治療牙周病,能夠大幅改善肝功能。

雖然此前的研究表明牙周病與心臟病和腦中風存在一定關系,但是發現其與肝炎存在關聯還是首次。研究小組負責人說:“為避免脂肪肝發展成肝炎,保持口腔衛生非常重要。”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患者無明顯飲酒史,但他們的肝臟切片在組織學上的變化與酒精性肝炎很相似。在日本,每3名成年男性中就有一人是脂肪肝,其中10%至20%是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橫濱市立大學和大阪大學的研究小組在調查102名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患者的牙周病致病菌時,發現約有52%的人攜帶這種致病菌,這一比例是健康人的3.9倍。研究人員讓肥胖的小鼠感染牙周病致病菌,3個月之后,它們的肝臟平均變大至原有水平的1.5倍,肝炎癥狀也有所惡化。

研究人員還對10名同時患牙周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的病人進行治療,清除他們的牙石或用抗生素抑制牙齦炎癥。3個月后,這些患者的肝功能指標基本都恢復正常。

空氣污染增加心梗風險

法國研究人員綜合以往多項研究結果得出結論,呼吸受污染空氣幾天后,人們罹患心肌梗塞的幾率會增加。

研究人員發現,空氣污染地區居民患心梗的幾率普遍稍高。這些污染緣于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非常小的灰塵顆粒。研究人員查閱以往34份相關研究報告,這些報告的研究對象人數從400人至30多萬人不等。結果發現,每立方米空氣污染物濃度增加10微克,這一地區居民一周后遭遇心梗的幾率增加1至3個百分點。

科學家們指出,人們呼吸受污染空氣后,污染物的細小顆粒會抵達肺泡并隨血液流動運至心臟。污染物還可能影響血管的擴張和收縮能力,進而影響血壓。

輕度脫水影響情緒思維

美國一項新研究顯示,即便是輕度脫水也能導致人們在情緒、思考能力和生理等方面出現變化。研究人員因此建議人們保證身體水分充足,避免脫水帶來的負面影響。

美國康涅狄格大學人類行為實驗室的研究者指出,輕度脫水是指體內水分流失約1.5%。研究者為相關試驗招募了26名男性志愿者和25名女性志愿者,他們的平均年齡分別為20歲和23歲。這些健康的志愿者按要求進行運動,造成身體輕度脫水,然后由研究人員評估他們的警惕性、注意力、反應時間、學習能力、記憶力和推理能力,并將這些評估數據與志愿者正常情況下的測試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研究人員發現,輕度脫水會給人們的情緒帶來負面影響,而且無論人們是否進行劇烈運動,輕度脫水都會造成同樣影響。與男性相比,女性更易受輕度脫水影響。她們的認知能力盡管不會出現明顯波動,但會覺得所面對的問題變得更難。同時,她們還會感到頭疼、疲勞、無法集中注意力。

年輕時睡眠質量差,年老時更易患老年癡呆癥

一項新研究表明,年輕時睡眠質量差的人,年老時更易患上老年癡呆癥。

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們測試了100名45~80歲被觀察者的睡眠情況后發現,失眠對人有著長期的影響。研究過程中,人的睡眠時間約為8小時,但實際平均為6.5小時,因為在夜間他們通常會中途醒來,睡眠中斷。如果一個人每小時醒來5次以上,大腦就會有淀粉樣蛋白斑積聚,并隨著年齡增大,慢慢導致老年癡呆癥。研究還發現,睡眠效率低的人也易患老年癡呆癥。

玻璃炊具餐具安全性引關注

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召開座談會,探討玻璃炊具、餐具的安全問題。中消協消費指導部主任張德志介紹了多起因為使用所謂耐熱玻璃器皿爆炸導致傷人的事件。

玻璃炊具中,很多是不適合在微波爐和烤箱等高溫環境中使用的,如果使用會造成爆裂,對使用者造成傷害。

目前市場上的玻璃器皿種類很多,比較常見的是標有“鋼化耐熱玻璃”等字樣的玻璃器皿。所謂鋼化玻璃是鈉鈣玻璃成型后,通過風冷、離子交換等方法,使機械強度和熱沖擊強度提高的強化玻璃,其實從本質上講鋼化玻璃不屬于耐熱玻璃。因此,中消協建議消費者不要將鋼化玻璃器皿放入微波爐或烤箱中使用。對于目前市場上玻璃器皿標注不明等不規范情況,首先是要明示,能否在高溫環境中使用。其次,還要保障質量,有的產品質量是良莠不齊的,這樣也會給消費者造成損害。

據了解,為了保障消費者的人身安全和切身利益,中國日用玻璃協會參照借鑒國外的成功做法,準備在我國實施加貼耐熱玻璃制品標識的工作,目前已經制定出了相關管理辦法,希望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保障消費者權益。

總發短信會導致語言能力下降

加拿大一項最新語言學研究結果顯示,總發短信會導致語言能力下降,更難接受新詞匯。

研究人員以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內容涉及包括短信在內的各種閱讀習慣。之后,研究人員向參試大學生展示了一組詞匯,其中既有真實詞匯,也有杜撰詞匯。結果發現,手機短信對人們的語言能力會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在理解和接受詞匯方面。研究人員表示,與更多閱讀書籍、雜志和報紙等傳統印刷媒體的人相比,經常發短信的人對新詞匯的反應速度更慢。

研究負責人表示,人們之所以接受更多的詞匯,是因為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詞匯的意義,對不認識的詞匯持包容態度。而新調查發現,大學生發短信越多,他們越容易拒絕更多的詞匯,或否認這些詞匯屬于真實詞匯的可能性。傳統印刷媒體可以向人們展現語言的多樣性和創造性,而年輕人所發的口頭語或白話式的短信,則無法做到這一點。閱讀有助于提高語言使用的靈活性以及對不同詞匯的容忍度,還有助于提高讀者對新詞匯的“破譯能力”。

科學家找到去除炸薯條中致癌物的方法

篇2

【關鍵詞】安全隱患;護理管理;分層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5-0880-02

醫院護理工作中存在諸多安全因素,護理安全直接關系著醫療工作的正常運行,同時也關系著患者及醫護人員的安全。為維持醫院醫療工作的正常秩序,維護患者及醫護人員的安全,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間,在護理管理中介入安全分層管管理,落實安全管理流程,規范安全管理機制等,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與研究方法

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間,在我院全院范圍內實施護理安全分層管理,收集并統計安全隱患事故,并進行歸類和分級。

1.2 安全分層管理辦法

1.2.1 組建安全分級管理機構

組建一各由臨床科室、主管領導、相關職能部門以及安全管理委員會所組成的護理安全分級管理機構,并下設辦公室,由專職人員進行護理安全隱患的信息搜集、整理、匯報、反饋以及跟蹤檢查。并制定醫療安全質量考核標準,編制醫療風險方案以及安全隱患排查制度,制定并落實安全責任制度。

1.2.2 明確安全分層管理職責

由各科室的一線人員對崗位安全隱患排查卡的內容進行核對,并作崗位隱患排查,及時發現并整改安全隱患。由各科室主任和護士長每天對科室隱患排查卡的內容進行核查,全面排查科室區域內的安全隱患,并及時反饋。由職能部門對隱患進行收集整理,以書面形式通知隱患排查整改,由醫院主管領導對隱患排查表內容進行排查。

1.2.3 安全隱患的歸類分級和分層管理

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進行安全隱患分類,主要內容為:醫療、護理、設備、藥劑、后勤、消防、電梯、運輸以及其他。分級:A級:醫院無法解決,需由集團公司協助解決和整改;B級:醫院住院領導無法解決,需由醫院安全管理委員會負責組織整改;C級:職能科室無法解決,需由主管領導負責組織整改;D級:各科室無法解決,需由職能部門負責解決;E級:科室可現場整改。

1.2.4 加強安全隱患的排查

充分利用護理安全隱患排查卡進行安全隱患排查,內容包括人員、設備、藥品和環境4方面。藥品及設備排查主要是:藥品及設備的數量、規格、標識、質量的檢查。特殊藥物及設備應放置在規定位置,由專人保管,并定期檢查或維護。人員及技術安全隱患排查主要是檢查人員到崗情況、核心制度及工作流程的執行和落實情況、病區環境、臨床護理操作水平等。同時,還應加強日常安全隱患的排查,檢查消防通道的暢通情況以及消防器材和設備的完備情況。此外,各科室的負責人應每天對科室進行安全隱患排查,同時根據安全隱患分級標準對排查出的問題進行分級,并采用相應的處理措施或者層層上報,盡量將問題當日解決。并應建立安全隱患排查臺賬。對于重大問題,應積極組織討論和分析,以及時得出有效的解決對策。

1.2.5 安全管理流程的運行

由病區對安全隱患的排查臺賬進行上報,或者由安全管理委員會進行定期督查,及時發現安全隱患。由安全管理辦公室分析安全隱患的具體性質、級別,并據此啟動安全預警機制,進行安全干預。

2 結果

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間,我院上報安全隱患時間230起,其中,0起A 級,8起B級,1起C級,79起D級,142起E級。C、D、E級隱患均解決,3起B級隱患限期整改。

3 討論

醫院護理工作中存在各種安全隱患,安全事故的誘發因素主要可以分為兩類,即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團隊因素、組織因素、患者因素及環境因素,而內部因素主要指人員自身因素。其中,環境因素可分為人文環境和物理環境,醫院內的物理環境主要是指醫院建筑、病房條件、硬件設施、各類器械以及后勤供應等,而人文環境則主要是指醫院的醫護服務理念以及醫務人員的服務意識等。醫院物理環境直接影響著安全管理的質量,如院內環境嘈雜、擁擠等容易導致管理混亂,進而引發重大安全事故。同時,患者自身因素也是導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充分尊重患者的權利,并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從而有效地避免或者減少不良醫療事件的發生。醫院人員流動大,管理范圍廣,影響因素眾多,護理安全質量管理難度大。實施安全分層管理,實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安全隱患排查和管理,可有效增加醫護人員實施安全隱患控制的主動意識以及危機意識,并通過不斷加強安全隱患排查,可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以便將安全事故避免在發生前。

實施安全隱患分層管理,并根據安全隱患的性質和特點等逐層解決和控制,確保流程的科學合理性。在安全分層管理中,實施責任追究制,并明確分工和各崗位的責任,避免因責任不明晰而導致糾紛。同時,還可有效緩解臨床一線護理管理壓力,通過科室自行排查,并及時解決或上報,能夠更好地防止和控制安全事故的發生。

醫院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醫院的安全管理應建立在所有科室功能的基礎之上,全面提高醫院的安全管理水平,充分發揮每一個科室的功能。因此,在院內倡導良性的安全管理文化,并增強各科室的分工合作意識,是護理安全管理工作順利實施的保障,是維護醫院醫療工作秩序的關鍵,同時也是確保患者安全的前提。

參考文獻:

[1]廖全全,鄒紅梅,王從華等.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模式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7):1-4.

[2]王東禹,李佳慧,姜楠等.護理人員的分層管理與護理管理質量之問的關系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4):66-67.

[3]于曉初.探索護士分層管理 提升護理管理科學化水平[J].中國醫院,2012,16(5):9-11.

篇3

關鍵詞 全面質量管理 醫院安全管理 考核分析 軟件開發 應用

醫院全面質量管理旨在通過質量管理規劃,進行標準化過程管理,持續改進質量,以標準化、信息化手段進行質量分析評價,提高管理水平[1]。很多醫院通過在評審中引入ISO9000[2,3]、借鑒JCI標準[4~6]等途徑提高管理水平,但是仍存在著海量信息難于利用[7],缺乏量化指標,依靠經驗管理[8]等難點。

我院自行研發出計算機醫院全面質量安全管理考核與應用分析系統,改變考核主要依靠人工手工處理的模式。既往管理考核由于業務涉及面廣,參與人員多導致數據填寫不規范、不完整、不清晰,數據資料查詢困難、隨意涂改、甚至遺失;難于進一步對最終數據資料進行分析利用,制約醫院質量安全管理考核水平的提高,成為全面質量管理有效推行的“瓶頸”。我院以《全面質量安全管理考核方法》為基礎,根據醫院實際具體實施的情況,以安全、實用、易用、靈活為出發點,自主研發一套“計算機醫院全面質量安全管理考核與應用分析系統”。應用本系統可使全面質量安全管理考核體系有效推廣,進行匯總分析,使醫院由靜態管理轉向動態管理、由定性管理轉向定量管理、由結果管理轉向過程管理、由事后管理轉向事前管理,同時方便數據的調用查詢排序,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全面實現互動的動態管理[9]。

1 系統開發背景

全面質量安全管理考核方法已經在我院全方位實施,并建立科學、合理、規范、有序的考核機制。在現有已頒布考核制度、考核標準的基礎上開發此系統。

2 系統硬件體系構成和網絡環境

我院具有20多年信息化歷史,具有專門的服務器機房、多臺服務器組成的數據處理集群,并通過核心交換機、光纖等網絡設備連接到30多臺區域交換機,再由區域交換機連接到幾百臺終端計算機。網絡遍布全院各個角落。系統在硬件及網絡結構的選擇上節約實施成本,降低實施難度,直接利用醫院現有網絡結構構建C/S數據網絡模式。

3 系統開發軟件的選型

系統以Microsoft Framework 4.0 作為系統開發框架,用Visual Studio 2010 C# 計算機語言編寫系統前臺軟件,實現快速簡便開發。并融入WPF,Linq,DataBinding,flow documents等流行的先進開發技術。系統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能在不改動程序的情況下,在不同windows操作系統、不同顯示器分辨率下良好地運行。

4 數據庫選擇與設計

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數據庫作為服務器端后臺數據庫,提供穩定的后臺數據安全保障。

根據系統所需要實現的功能要求,結合系統在醫院推行實際的業務流程,在數據庫中設計如下數據表和數據結構:(1)科室信息表:用于記錄全院科室的基本信息,包括科室代碼、科室名稱、科室性質分類等。(2)人員信息表:用于記錄系統使用人員的數據信息,包括人員登錄代碼、人員姓名、登錄密碼、人員所在科室。(3)考核標準信息表:用于全面質量安全管理考核方案中具體的考核標準信息,包括考核標準代碼、考核標準名稱、考核標準權重、執行考核標準的考核科室代碼。(4) 考核標準與被考核科室對照表:用于記錄不同的考核標準與被考核科室多對多對應關系。主要包括主鍵、標準代碼、被考核科室代碼。(5) 月考核記錄表:用于記錄每月考核科室人員依據不同的考核標準對被考核科室的考核分數記錄。包括主鍵、考核日期、被考核科室代碼、考核得分。(6) 月考核扣分記錄表:用于記錄月科室考核時扣分的明細記錄。主要包括月考核記錄主鍵、扣分原因、所扣分數。(7) 月綜合考核記錄表:用于記錄每月綜合考核科室人員依據不同的考核標準對被考核科室的考核分數記錄。包括主鍵、考核日期、被考核科室代碼、考核得分。(8) 月綜合考核扣分記錄表:用于記錄月科室綜合考核時扣分的明細記錄。主要包括月考核記錄主鍵、扣分原因、所扣分數。(9) 月測評考核記錄表:用于記錄月測評考核數據。主要包括主鍵、考核日期、被考核科室代碼、考核結果分數。(10) 季測評考核記錄表:用于記錄季測評考核數據。主要包括主鍵、考核日期、被考核科室代碼、考核結果分數。(11) 月獎勵考核記錄表:用于記錄月獎勵考核數據。主要包括主鍵、考核日期、被獎勵科室代碼、獎勵原因、獎勵金額。(12) 年獎勵考核記錄表:用于記錄年獎勵考核數據。主要包括主鍵、考核年份、被獎勵科室代碼、獎勵原因、獎勵加分值。(13) 年綜合考核扣分記錄表:用于記錄年綜合考核數據。主要包括主鍵、考核年份、被考核科室代碼、扣分原因、扣分值。(14) 否決指標登記表:用于科室選拔排名中的否決指標的明細記錄。主要包括主鍵、科室代碼、否決指標內容。(15) 管理信息表:用于系統中文件管理的基本文件信息記錄及索引。主要包括主鍵、文件名稱、對應的標準代碼、文件的實際存放路徑等。

5 系統開發部分關鍵方法代碼

5.1 程序主窗口中各個功能間的頁面跳轉導航功能的實現:在按鈕的click事件中將xaml的frame控件的Source屬性重新定義為需要導航的頁面。

6 系統的安全性保障

系統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數據庫作為服務器端后臺數據庫,使系統后臺有一個穩定的應用環境;易用而可擴展性強,為系統開發提供良好的擴展功能和兼容性。(1) 硬件方面依靠雙服務器搭建的集群系統來保障系統及數據的安全穩定;(2) 軟件方面通過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自身的計劃任務執行數據庫定時備份,并通過網絡完成異地存儲功能,保障數據的安全可靠;(3) 日常工作中由專人每天巡檢服務器、網絡設備等硬件安全,并作詳細巡檢記錄;(4) 日常工作中由專人每天檢查數據庫運行狀況及備份等情況,詳細記錄檢查結果;(5)數據庫應用方面通過設立單獨的數據庫訪問賬戶及密碼,防止數據被非法用戶登錄篡改;(6)系統在功能上做到對每個登錄用戶身份進行安全認證,并且對每個用戶在登錄系統后的操作權限上進行控制,以避免數據混亂、丟失、篡改等,最大程度保障原始數據采集的真實性。

7 系統功能設計與描述

7.1 系統功能設計

系統功能設計包括:(1)系統登錄功能;(2)系統基本功能設置;(3)考核文件管理系統;(4)全面質量安全管理月考核系統;(5)全面質量安全管理年(季)考核系統;(6)年度考核匯總評分系統;(7)數據接口系統。

7.2 系統描述

通過考核文件管理、考核組織及職責系統、考核標準系統、考核方式系統、評分系統、考核結果分析應用管理等模塊完成文檔管理、根據考核標準輸出考核結果等功能。通過考核結果分析應用管理系統,對臨床、醫技、后勤、職能科室四個系列進行獎懲排序,記錄科室、個人評先選優資料,并保存設備運行數據,完成趨勢分析報表并打印。

7.2.1 考核文件管理系統 系統中相關文件可隨時進行維護,包括:《醫院全面質量安全管理考核辦法》、《獎懲辦法》、《科室質量安全管理考核指導意見》及《23項質量安全管理考核標準》等多項配套文件。

7.2.2 考核系統 將醫院整體工作內容劃分為23大類,分別制定《23項質量安全管理考核標準》。考核方式定性與定量考核相結合,由23個專項考核組,以月考核與測評、季考核與測評、半年考核及年度考核數據為基礎進行考核,構建結構合理、運轉高效、監管有力的醫療質量監管體系。

7.2.3 評分系統 考核評分系統充分利用Linq語言的查詢靈活性和.net framework框架中對數據庫操作的高效性特點,使二者有機結合。實現考評表中行與列的動態生成、計算列的自動匯總計算、按照不同要求對數據進行篩選排序等多項功能。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各項考核標準按權重計分,科學分配各項考核標準所占權重。根據考核結果分別對臨床、醫技、后勤、職能科室4個系列進行評分。

7.2.4 考核分析系統 以“全面質量安全管理”為切入點,結合全面質量安全管理考核工作,以評促建,推進醫院管理和醫療質量持續改進。多維度分析考核結果,依據考核結果落實獎懲并與下一年度科室獎金提取比例掛鉤。

8 系統的應用效果

圖2為考核分析系統實際操作界面。計算機考核系統是完善醫院質量與安全控制環節的有效手段。具有準確、省時的優點,簡化考核過程的工作量,簡便易行,規范管理流程,節約管理成本,通過考核系統,醫院能夠及時發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督促相關人員加以改進,并且能利用歷史數據進行分析,為制訂發展規劃、管理辦法提供依據。考核系統由醫院質量管理部門與全院各科室密切配合,全院各科室可以及時查詢本科室本部門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制定整改措施,落實獎懲,為將來的追溯打下基礎,提高員工的責任心和積極性,通過各科室的逐步改進,促進全院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的持續提高。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醫療質量管理必備手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3-19.

[2] 何有琴,劉 巖,劉亞民. 醫院評審中借鑒ISO 9000 族標準評價醫院質量管理的探討[J].衛生軟科學, 2008,22(6):436-438.

[3] 孫曰軒 IS09001質量管理體系在醫院質量管理中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醫療前沿, 2011,06(17):88.

[4] 汪志明,嗎昕,曹艷佩,等.JCI標準下的醫院質量持續改進[J].中國衛生資源,2010,13(6):261-262.

[5] 方聯,楊炯,王皙芳,等.JCI醫院評審方法與管理年活動方案的比較研究[J].衛生軟科學,2008,22(3):219.

[6] 何超.醫院質量建設就該“精雕細琢”——從JCI的理念與普適價值談“質量管理”[J].醫院院長論壇,2009,(4):26-28.

[7] 杜德潔,謝秦,張衛紅,等. 醫院質量管理數據利用的難點[J]. 醫院管理, 2011,18(12):1161-1162.

[8] 杜新清. 醫院質量管理缺陷與整體改進路徑探討[J]. 東南國防醫藥, 2011,13(6):558-560.

篇4

按照省廳、市局提出的“創品牌、出亮點,全省、全國有地位”的總體目標,20XX年醫院要努力實現以下具體目標:

(一)增強安全意識、質量意識、管理意識、大局意識,進一步完善醫療安全管理制度,規范醫療安全管理措施,嚴格執行醫療安全管理制度,提高醫療安全管理水平,確保醫院全年安全無事故,減少各種安全隱患的發生。

(二)強化政治思想教育,加強隊伍正規化建設,提高法律意識、服務意識,嚴格執行“五條禁令”等法律、法規、規定;嚴格執行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確保全院民警、職工無職務違法違紀現象。通過市局隊伍正規化建設達標驗收。

(三)繼續開展“四個零”活動。加強規范化管理,規范崗位工作流程,強化檢查指導;實現全員參與、全過程管理、全面質量控制,通過三級專科醫院評審。

(四)改善服務態度,規范服務程序,提高服務質量,確保服務無投訴。

(五)加強信息化建設,規范信息內容和程序,提高科技設備的利用率和操作水平,實現辦公自動化;通過市級檔案、省廳信息系統驗收。

(六)增強科技意識,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加強科技興院步伐,完成科研立項、科研基層評審各2項。

二、工作計劃和措施

(一)進一步端正執法思想,規范強制醫療執法活動

1、認真開展執法教育、安全教育活動,切實轉變執法理念,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安全意識、質量意識、法律意識、人權意識和服務意識,牢固樹立執法為民思想和為病人服務思想,切實提高“四個能力”。院內每季度定期開展法律教育、安全教育和科室現場執法教育、安全教育相結合活動。

2、加強與有關部門聯系溝通,加快有關地方性法規建設,健全和完善相關工作機制,解決出入院程序、內容不規范,出院難的問題,防止執法不嚴、不公現象的發生。

3、加強醫院窗口服務規范化建設,規范服務行為,嚴格實行院務公示制度;繼續做好創滿意活動、百日安全優質服務活動,擴大院內外監督員隊伍,拓寬院內外監督渠道,定期召開監督員會議,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群眾監督。

(二)加強安全環節管理,強化事前預防,確保醫院全年安全

4、繼續深化管理整頓工作,嚴格落實各項安全規章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加大檢查考核力度,發揮技防監督、指導作用,不斷總結經驗,逐步建立人防、物防、技防有機結合的立體防范機制和事故預警機制。

5、嚴格落實崗位安全責任制,嚴格執行規范工作流程,強化對病人面對面的直接現場管理,強化科室安全管理的責任心、主動性,提高科室的安全管理水平。及時了解病情,做到對重點病人的一般情況、病情、具體防范措施“三熟知”和早發現、早治療、早控制。

6、加強重點崗位、重要時間段、重要環節、重點病人和“三未”、“四外”病人的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實、檢查和管理;加強對院內探視、提審程序的嚴格管理;做到重點突出、動態控制。

7、實行全員參與、全過程控制、全面落實防范措施。各科室規范每月底定期召開醫療安全分析會,總結經驗、查找安全隱患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

8、加強病人日常養成訓練的規范化工作,發揮病人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防止各種沖動行為的發生。

9、完成二期監控系統建設,將監控技防系統延伸到全院各重要崗位、重要場所。

10、規范各種安全臺帳,做到記錄及時,內容詳細、準確。

篇5

【關鍵詞】支氣管擴張 ;院內檢查 ;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2-0348-01

護理安全管理是保證護理質量的基礎,是優質服務的關鍵科,也是防范和減少醫療事故和糾紛的重要環節。支氣管擴張患者住院期間需到相關科室做檢查和治療,由于患者多數具有年齡大、病情危重、病情變化快及反復多次住院等待點,常是肺心等多臟器同時受累的患者,各種外出檢查、治療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風險,也存在著諸多安全隱患。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我科支氣管擴張外出檢查過程中發生意外事件4例,其中突發大咯血窒息死亡1例,中量咯血1例,小量咯血2例;發生護患糾紛3例。針對此種情況,我科采用量安全措施,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一般資料

我科共有床位12張,護士32名,年齡:20~43歲;工作年限2~22年,中位數8.7年;學歷:本科3名,大專19名,中專10名;職稱:主管護師2名,護師20名,護士10名。

2方法

2.1制訂患者外出檢查相關人員職責

2.1.1

醫生職責 醫生根據掌握病情開具醫囑,打印檢查申請單并注明患者外出檢查方式,例如:步行、輪椅、平車等。

2.1.2責任護士職責①對患者進行評估,掌握患者動態的病情變化,評估外出檢查時可能出現的危險因素,并根據評估結果,做好急救用品等準備工作。②外送檢查前,電話聯系相關檢查科室并告知患者情況,對病情危重、不穩定或特殊患者需提前通知相關檢查科搴做好準備,避免患者等待時間過長。③告知患者將做檢查項目的目的、方法、所需配合和注意事項,以便其做好充分準備。④外出檢查的患者床

尾掛“外出檢查”標志,返回病房后收回并進行交接班。⑤靜脈留置針或中心靜脈留置導管要妥善固定、銜接緊密。對靜脈輸液者,應檢查液體剩余量維持時間,及時觀察有無管道滑脫,保持靜脈滴入通暢。對用血管活性藥物持續微量泵使用的患者檢查微量泵蓄電池容量與剩余藥液量。⑥告知并協助患者注意保暖。⑦患者實施要求禁食的檢查后回到病房,由責任護士協助患者進餐、服藥等。

2.1.3陪檢人員職責 ①熟悉患者的檢查項目及注意事位項。②核對患者姓名、床號及檢查項目,征得患者同意后,遵醫囑采取步行、輪椅或平車方式將患者送至檢查科室。③外送或檢查過程中,嚴密觀察病情,判斷病情,盡早發現出血先兆,如發現患者突然出現胸悶、氣急、紫紺、煩躁不安、精神緊張、面色蒼白,冷汗、喉部癢感等癥狀,應考慮出血;及時通知本科室醫護人員。④檢查后將患者安全送回病房,及時向責任護士反饋外送情況。

2.2儀器、藥物及物品準備根據患者的病情,準備簡易呼吸器、氧氣袋,便攜式吸痰器等,以備應急使用。遵醫囑準備急救藥物,例如:腎上腺素、多巴胺、垂體后葉素等必要時備血。

2.3檢查前后做好交接班 責任護士與陪檢人員進行交接班,包括送檢途中、檢查前后的情況,必要時做記錄。由責任護士向醫生匯報患者外出檢查情況。

2.4加強安全質量管理 護上長每天巡查病房2次,定期檢查病區的護理安全質量,不定期抽查外送檢查過程的各個環節,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給當事人。每月進行總結分析,將檢查結果公示,組織制

訂整改措施。

2.5加強安全教育及培訓

提高醫務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分別對醫生、護士、陪檢員進行培訓及考核。培訓內容包括:安全知識、安全制度、案例分析、現存安全隱患、溝通技巧等。培訓方法:利用每周五上午的科務例會,進行安全教育;每周四下午護理查房后對護士進行考核,抽查其對所管病區患者病情掌握情況,提出護理問題,尤其是患者潛在的外出檢查安全問題,提出防范措施;每周一下午護士長考核陪檢員關于科室患者外出檢查制度及科室各病區電話號碼知曉情況;每周五上午進行總結,從中吸取教訓。糾正不足,使科室全體人員能嚴格執行患者外出檢查

制度,提供安全的醫療服務。

3討論

3.1實施安全管理措施后,預防了患者在進行院內檢查中意外事件的發生

支氣管擴張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突發性和風險性,在外出檢查中易發生危險,通過實施安全管理措施,提前評估外出檢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危險因素,并做好充分準備,使患者外出檢查過程順利,無意外事件發生,確保了患者在外出檢查時的安全性。

篇6

1提高認識,強化安全意識

長期以來,護士習慣于處于醫療服務的主導地位。因此在實踐中,護士更多考慮的是如何盡快地去解決影響病人健康的根本問題,而忽視潛在的法律問題。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進步,現代醫療護理活動日趨復雜,各種影響安全的因素越來越多,而護士對這些卻缺乏足夠的認識。因此目前呈現出護理安全高要求、護理風險低意識的局面,這種狀況必然導致護理安全系數低的結果。為了給全院護理人員一個促進和振動,我們開展了一個護理安全月活動,旨在提高護理人員認識,強化安全意識。活動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護理部主任為全院護理人員分批進行關于“提高安全意識,確保護理安全”的講座,內容為護理安全的概念、護士的法律義務、護理安全現狀及應對。要求每個護士認清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護理工作的基本要求,護理安全應該受到每個護理人員的重視,在工作中必須提高法律意識、風險意識、質量意識。同時要求護士長在本科室進一步安排相關內容的學習。第二階段為自查自糾階段。通過案例分病歷展評會,各科室推薦出有特點的病歷,剖析其精彩,指出其缺陷,總結經驗與教訓,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時調動全體人員,分析不安全因素及其產生的原因,從硬件和軟件方面尋找有效的防范措施,如倉庫的整頓、用電的規范、藥品的安全管理,等等。第三階段為評比總結階段。讓大家明確,要確保護理安全,護士必須提高法律意識,懂得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用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言行;提高風險意識,懂得保護自我、保護病人,用制度規范自己的工作;提高質量意識,懂得只有為病人提供高質量的專業服務,才能使病人住得安心、放心,減少醫患糾紛。

2完善制度,保障護理安全

“三查七對”制度、交接班制度、搶救制度,等等,都是保證病人醫療護理安全行之有效的制度,也是護理工作者幾代人的心血結晶。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大量高新尖技術的臨床應用,新業務新技術的開展以及電子計算機應用于醫囑、病歷的處理,都需要護理管理者在實踐中不斷的規范和完善各項工作程序和安全護理制度如查對醫囑制度,原有的內容是針對醫生手工開醫囑而制定的,現在改為電腦醫囑,查對方法及內容就需要修訂。又如藥品管理制度,以前對藥品有效期管理不是很明確,為了保證藥品質量,我們對藥品(針劑、口服)都明確規范了藥不離盒、批號及有效期內外保持一致的制度。為應對醫療衛生突發事件的發生,按照評審標準的要求,護理部結合實際工作情況新建了關于病人突然發生病情變化、突然發生猝死突發事件緊急預案?以供護士在發生突發事件時有章可循、有條不紊的工作。同時對容易發生的差錯以及高風險的環節,還制定了相應的防范措施。為解決病人的請假問題,在住院須知中增加了關于向病人履行臨時離院外出的風險告知義務的內容。另外,還對護理管理工作制度、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專科護理常規進行了糾正和完善,從制度上保證安全護理工作的落實。

3建立護理安全管理體系,層層把關

建立以護理部一護士長一科室安全員為主體,全體護理人人參加的護理安全管理組織體系,形成護理監控、科室互控、科內自控的監控網絡,層層把關,環環相扣,各司其職,確保護理安全13。具體做法是:①護理部及質控組每月不定期檢查,抽查三查七對制度執行情況及藥品、設備、搶救物品、病人安全等情況,并結合提問安全制度中應知應會內容,對全院各病區護理安全工作的落實情況進行督查,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作為下一次檢查的重點內容。②護士長組織科室安全員每周自查并做好記錄,每月召開質量分析會、缺陷討論會,每周跟上級醫師查房2次,加強醫護溝通,消除醫護耦合差錯。③科室安全員配合護士長負責檢查、保管相應的藥品、器械,負責檢查科室安全護理制度的執行情況。

4轉變觀念,努力營造安全文化氛圍

既往出現了護理缺陷、不安全事件后,往往責任只落實到個人,從中找出根本原因較少,罰而不改,使當事人及當事科室采取消極態度應對。現在要求注重每件事例的原因分析、改進措施及其效果。關鍵不是處理結果,而是改進效果。護理部要求護士長認真組織每個月的質量分析會、缺陷討論會,對存在的質量問題、不安全隱患要注重分析原因,定出整改措施,并在措施落實上下功夫。鼓勵護理人員大膽地談經驗教訓,將隱患消滅于萌芽狀態。

護士24h連續在病人身邊工作,又是醫療行為的最終實施者,工作重復性強,而缺乏新意,但又要求有高度的責任心,使心理上處于持續緊張狀態,即便是知識和經驗豐富的人有時也會發生遺忘,判斷失誤,導致護理差錯的發生。為此,在日常工作中通過啟動護士自我意識,感悟工作責任,喚起有意注意,調醫護人員在臨床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觸病人并經常洗手,由于消毒液、手套滑石粉等因素的刺激,導致醫護人員的手易干燥.角質化.皸裂出血皮膚屏障功能遭到破壞,極易發生職業暴露。用普通股布或紙股布封閉包扎創口,易過敏和出現水皰、癢感,控負性情緒,引導正確的歸因方式等營造人本安全氛圍;不斷提高護士業務素質,培養和影響護士對安全護理的信念和態度,促使安全思維方式及安全護理行為的養成,減少差錯、事故的發生。

5思考

5.1人員是質量的保證護士缺編是目前各醫院普遍存在的問題。由于護理人員緊張,工作繁忙,身心疲意,難免忙中出錯、服務不到位等護理安全隱患。因此,認真研宄護理人力資源管理,做到科學配置護理人員,滿足臨床工作需要,是各管理人員都應重視且需盡快解決的問題。

5.2營造安全的文化氛圍可促進護理人員安全行為的形成安全行為是受一個機構的社會信仰及對安全的態度所影響的,而這些信仰和態度可約束從業者的思想和行為。營造安全文化氛圍,使護士達到“我會安全”的理想境界,是擺在護理管理者面前的一項艱巨而又不容忽視的工作。護理安全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

篇7

【關鍵詞】 針灸; 安全管理; 人性化帶教

中圖分類號 R24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24-0135-03

The Humanized Teaching Application Analysis in the Safety Manage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XU Chun-fang,WANG Yuan-b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24):135-137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humanized teaching application in the safety manage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ethod: 40 nursing students of our acupuncture depart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each group of 20 cases. At the same time, both groups would accept 100 patients each. During the teaching period, the 20 nurses of control group would implement routine teaching mode, the 20 nurs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ill implement oriented teaching mode for nursing students.The statistics of patient safety events occurrence from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also investigated both group members’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n the guidance and teaching work.Result: The total safety rate of hematoma, blisters after cupping, needle, leakage treatment security incide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23.0%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11.0%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Acupuncture; Safety management; Humanized teaching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0016,China

針灸是我國中醫藥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深化“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加強針灸患者安全管理,努力為患者提供安全、優質、滿意的醫療和護理服務是筆者所在醫院針灸科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臨床實習是實習護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必需途徑,也是實習護生由學生向護士角色轉變的開始,臨床帶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醫療質量與安全。因此,探討新型的帶教模式,提高護生實習質量是保證臨床護理安全的關鍵環節,同時也是針灸科安全管理中的重點內容。近年來,隨著社會精神文明發展進程的不斷推進,人性化帶教理念成為21世紀現代護理帶教學上所倡導的一種將精神文化及心理合為一體的新型帶教理念,對促進護理隊伍的整體建設,保證醫療和護理安全具有重要意義[1]。本文以筆者所在醫院針灸科2012年1月-2013年9月帶教的40名實習護生為研究對象,其中20名于安全管理中行人性化帶教,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針灸科2012年1月-2013年9月帶教的40名實習護生為研究對象。年齡18~22歲,平均(18.2±1.2)歲。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本組40名實習護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0名。兩組護生年齡、文化程度、教育背景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同時,兩組各納入100例患者進行觀察,患者年齡、病情、病程、針灸治療時間、一般體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20名實習護生行常規帶教模式,觀察組20名實習護生行人性化帶教模式。人性化帶教模式的具體帶教措施如下。

1.2.1 營造濃厚的人文實習氛圍 隨著針灸醫療技術的迅猛發展,在專業理論與實踐操作技術緊密結合的臨床各項治療與護理服務項目中,實習護生的工作強度不斷加大,心理壓力也隨之上升,科室安全風險也隨之增高。因此,在針灸科安全管理中,臨床帶教應為實習護士創造和諧的人文環境,最大限度的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輕裝上陣,保持健康的心態投入工作中,更好的保證護理安全。首先,優化實習護生的工作環境。以方便、舒適為原則,為實習護生建設輕松、愉悅的工作環境,以調節人員緊張的情緒,緩解精神壓力,以更好的狀態投入針灸科治療與護理工作中,保證科室安全。其次,引導實習護生的價值取向。引導實習人員樹立現代人文文化價值觀,滲透安全服務理念,鼓勵實習人員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提升安全意識[2]。最后,營造和諧的針灸科安全管理學習氛圍。于科室安全管理中,為實習護生營造和諧的針灸安全學習氛圍,促進針灸科實習生能在一起相互學習、切磋交流、分享經驗,從而促進團體的凝聚力和親和力的提高,也利于科室治療和護理工作的安全開展。

1.2.2 加強實習護生心理素質的培養 實習護生的心理素質和工作狀態直接影響臨床治療和護理質量以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臨床帶教實踐中,應加強實習護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重視緩解實習護生的工作壓力,從根本上提高治療和護理質量,消除科室安全隱患,避免差錯事故的發生。一是關心實習護生日常工作和生活情況。帶教實踐中,主動與實習護生溝通,隨時了解帶教計劃完成情況。并主動關心她們的工作和生活情況,予以照顧、幫助,與其建立互相信任、感情融洽的關系。二是減輕實習護生實習壓力。在整個帶教過程中,積極營造輕松和諧的實習環境,充分發揮科內人員積極性,共同參與帶教管理,根據實習護生文化程度差異結合院校實習要求,在保障科室工作人員數量的基礎上,從年齡、學歷、職稱及特長等方面優化人力資源結構,對實習護生的編制進行科學合理地分配,使科室資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并實現實習人員之間的能力互補,以緩解他們的工作壓力,促進科室安全[3]。三是合理制定帶教工作計劃。對科室工作量進行量化考核,對當前工作進行統計,合理分配不同工作單元之間的工作量,從而避免高負荷工作量引發的針灸安全隱患。

1.2.3 提供實習護生專業素質提升的平臺 在實踐工作中,繁雜、瑣碎的工作導致不少人員常忙于日常事務之中,忽略了自身專業素質的提升,導致科室安全工作受到威脅,一旦不能及時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將可能引發安全事故,從而威脅患者的生命質量。因此,人性化帶教模式下,應密切關注實習護生的職業需求和心理需求,提供他們專業素質提升的平臺,以保證其工作歸屬感。如:加強護生針灸護理業務培訓,實施針對性的培訓計劃,促進護生的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緊跟學科的發展。又如: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針灸安全知識競賽活動,促進實習護生之間的交流,相互學習針灸治療和護理經驗和技術,提升針灸專業素質,促進護理安全[4]。

1.2.4 實施有效的實習激勵機制 實踐中,以實行績效管理為切入點,實施有效的實習護生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他們的安全意識和工作積極性。如以實習護生的工作崗位性質、技術難度、工作風險等要素設立績效考核機制,以科室工作質量、負責患者的數量、患者危重程度、護理難度、患者滿意度等要素為衡量指標,從工作質量、工作量、工作效益三方面對實習護生進行綜合評價,使其與實習成績、實習手冊評定、優秀實習生的推薦等掛鉤,從而最大限度的調動實習護生針灸安全工作的積極性,促進科室安全[5]。

1.3 觀察指標

1.3.1 安全事件發生率 觀察并統計兩組實習人員實習期間科室患者安全事件的發生率。

1.3.2 帶教滿意度 結合帶教工作實踐,以實習護生為調查對象,設計帶教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主要內容包括:實習環境、工作壓力緩解效果、專業素質提升效果及工作激勵效果4個項目,每個項目均設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評價標準,調查兩組實習護生對帶教工作的滿意度。滿意度=滿意率+基本滿意率[6]。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安全事件發生率

觀察組100例患者中血腫、火罐后水泡、漏針、暈針安全事件的總發生率為11.0%,對照組為23.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患者安全事件發生率比較 例(%)

組別 血腫 火罐后水泡 漏針 暈針 總發生

觀察組(n=100) 3(3.0) 4(4.0) 2(2.0) 2(2.0) 11(11.0)

對照組(n=100) 5(5.0) 5(5.0) 5(5.0) 8(8.0) 23(23.0)

字2值 2.221 2.017 6.127 8.228 12.192

P值 0.056 0.063 0.048 0.036 0.024

2.2 帶教滿意度

觀察組20名實習人員對護理安全管理中的實習環境、工作壓力緩解效果、專業素質提升效果、工作激勵效果的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實習人員對帶教工作滿意度比較 名(%)

組別 實習環境 工作壓力

緩解效果 專業素質

提升效果 工作激勵

效果

觀察組(n=20) 17(85.0) 16(80.0) 18(90.0) 18(90.0)

對照組(n=20) 11(55.0) 10(50.0) 12(60.0) 10(50.0)

字2值 6.592 7.175 7.223 8.156

P值 0.042 0.038 0.037 0.035

3 討論

針灸是我國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以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運用針具與艾葉等主要工具和材料,通過刺入或薰灼身體特定部位,以調節人體平衡狀態從而達到保健和治療疾病作用。作為凝聚著中華民族智慧和創造力的獨特文化表現形式,中醫針灸穩定的實踐頻率以及歷代延續的完整知識體系,為保障相關群體的生命健康發揮著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加強針灸患者的安全管理,最大限度的防控護理安全風險,降低科室安全事件的發生率是科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點內容。人性化帶教理念是當今教學理論的主要動向,主要是在帶教活動中把實現以人為中心的管理作為指導思想,堅持一切從人出發, 最大限度調動和發揮實習人員在工作中的積極性和熱情,尊重人、信任人、最大限度發揮人的潛能,這對提高臨床工作質量、保證科室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7]。目前,在以人為本的現念的指導下,人性化帶教理念作為一種人性化的、創造性的、有效的理念已被臨床帶教工作廣泛接受和認可[8-9]。

本研究中,帶教期間,對照組20名實習護生行常規帶教模式,觀察組20名實習護生行人性化帶教模式,包括營造濃厚的人文實習氛圍、加強實習護生心理素質的培養、提供實習護生專業素質提升平臺、實施有效的實習激勵機制。結果觀察組護理安全事件的總發生率為11.0%,對照組為23.0%,觀察組護理安全事件的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20名實習人員對護理安全管理中的實習環境、工作壓力緩解效果、專業素質提升效果、工作激勵效果的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因此,在針灸科安全管理中應用人性化帶教能有效提高實習人員對帶教工作的滿意度,調動實習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進而降低科室安全事件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張元云.人性化管理模式在護理管理中的運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6):261-262.

[2]雷玉彬.護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外醫療,2013,11(2):5-6.

[3]田莉萍.細化管理在心內科優質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3,9(5):776-778.

[4]王海燕.加強人性化管理理念,提高護理管理技巧[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12(6):458-459.

[5]張飛云.人性化帶教模式在婦產科護理帶教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15(8):106-142.

[6]童晶.淺談人性化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3,14(1):424-425.

[7]李敬華,周宇,張寧,等.劉家瑛教授針灸治療郁證經驗[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6):70-71.

[8]陸海清.人性化管理應用于護理管理中的效果評價[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15(16):106-107.

篇8

1.導言

呼吸系統疾病是嚴重影響人們身體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發病率高,患者年齡往往較大,病情變化迅速且病程長,在住院治療和護理中存在著多種安全隱患與風險因素,增加了醫療過程的不安全性。在對患者進行日常護理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護理問題,例如用藥問題、飲食問題等等,我們對這些問題進行認真的分析并制定出解決的對策,有利于護理質量的提高。

2.資料與方法

2.1 一般資料

將本院在2015-2016年呼吸內科收治的老年患者共計100例作為研究資料,其中男性患者為56例,女性患者為44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8.9±3.9)歲。

2.2 方法

2.2.1 調查方法。全部患者都應用不記名的問卷調查方法,在對患者的用藥護理、飲食護理、皮膚護理等等方面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對存在的護理問題制定相應的護理對策。

3.方法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按照呼吸科常規醫療服務方法進行管理,嚴格執行診療工作及護理工作規范。觀察組則在日常醫護工作中加強安全管理,具體內容包括如下。

3.1 加強安全管理知識培訓,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目前醫護人員特別是新入室的工作人員安全管理意識還有欠缺,安全操作規范有待提高,因此,應增強法律意R教育,通過講解呼吸科工作特點、醫患雙方權利與義務及工作中的法律責任,使工作人員明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同時總結工作中風險事件高發環節及易被忽視的安全隱患,結合真實案例進行分析,從而提高風險判斷、評估能力及防范意識;另外,安排科室理論知識扎實、經驗豐富的人員進行綜合業務技能的培訓,對新入室的實習人員進行專門培訓,對全體人員實施集中學習和分批輪訓,提高操作的規范性。

3.2 規范、細化操作流程

根據科室具體情況制定呼吸系統疾病常見操作流程規范、專科操作守則、質量標準等操作規范與流程,并將其細化和具體化,制作流程圖,詳細備注易引起不良反應、意外事故等的關鍵環節,使操作人員加深理解,提高警惕,同時建立活動記錄表,對高危人群采取預防措施;實行全部醫護人員參與的質控體系,合理分配人力資源,加強質控力度,健全質量調查體系,設定專項管理人員,每月進行具體風險項目的跟蹤與評價,及時發現問題,進行分析探討與處理,從而實現動態監管,將安全管理貫穿于住院患者的整個診療過程中,盡早規避風險。

3.3 加強對風險事件的事前控制與管理

對臨床中危機事件進行評估,找出潛在因素,針對其可能帶來的不良后果提出并實施有效的預防方法,進行事前控制,做好安全意外管理。對意外事件的高危患者,入院時即加以評估,床頭設立警示標志,加強與家屬的溝通,獲得其配合;改善就診環境,完善病房的床檔等各項安全防護設施,同時在衛生間、熱水房、走廊等場所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并適當安裝扶手等,保障患者人身安全;嚴格掌握診療、護理規范,熟悉各種適應證、禁忌癥,在準確評估每位患者具體情況后再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相應操作;加強外出管理,對外出患者采取實名登記制,獨立活動時均需家屬或專門的醫護人員陪同,防止意外事件發生。

3.4 強化對不良反應和院內感染的管控

建立院內感染管控小組,協同醫院管理科進行管理,監測呼吸科住院患者的治療進展及醫護操作,記錄院內感染發生和可能發生情況,每日總結,分析得出誘因,討論應對策略并及時向醫護人員進行宣導,確保管理質量的提升;另外明確科室環境管理、器械管理、手衛生管理、抗生素使用管理等方法規范,對患者的不耐受情況、需特別注意情況設置標志,從而引起接班人員的重視,減少不良反應情況的發生。

4.安全管理對策

安全管理是管理科學的重要分支,主要是運用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為分析和消除不安全因素而進行的一系列相關決策、組織、控制等活動,避免事故的發生。由于醫療環境安全的客觀要求和醫療技術的復雜化,安全管理越來越多的應用到醫療領域中,實施安全管理首先應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端正對不安全因素的認識,及時發現并盡快予以處理,同時因其涉及到醫療活動的各個環節,故必須堅持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動態安全管理 。為此,本研究針對以上人為因素和非人為因素采取了加強安全管理知識培訓、規范和細化操作流程、加強風險事件事前控制與管理及強化不良反應和院內感染管控等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① 增強了醫護人員的法律意識、安全管理意識、風險防范意識及技術操作水平,改變了過去的風險控制與己無關思想,形成了人人參與的良好的安全管理局面 ;② 優化了管理制度與流程,使管理工作程序化,更有計劃性和針對性;③ 通過對安全工作中薄弱環節的風險防范,醫護人員風險意識與防范能力得到不斷提升,推進了醫療質量管理工作的系統化、科學化、制度化,真正為患者提供了安全的醫療環境,投訴、糾紛事件減少,患者滿意度提高。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環境污染加劇,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人數與日俱增,其可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給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安全管理是管理科學的重要分支,主要是運用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為分析和消除不安全因素而進行的一系列相關決策、組織、控制等活動,避免事故的發生。由于醫療環境安全的客觀要求和醫療技術的復雜化,安全管理越來越多的應用到醫療領域中,實施安全管理首先應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端正對不安全因素的認識,及時發現并盡快予以處理,同時因其涉及到醫療活動的各個環節,故必須堅持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動態安全管理。

參考文獻

[1]胡婀娜,胡偉明.呼吸系統疾病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分析[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04:91-93.

篇9

【關鍵詞】護理安全;護理管理;醫療糾紛

護理安全管理是護理工作的重點,抓好護理安全,有利于防止醫療糾紛。醫療糾紛的發生,影響了患者對醫院的信任,而處理醫療糾紛需要浪費時間、人力、物力、嚴重影響了醫院的正常工作秩序。所以護士長在工作中應將護理安全管理放在工作的首位。

1 患者的安全管理

1.1 圍手術期患者的安全管理 首先要抓好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讓患者知道配合好術前準備工作的重要性,告知手術所需大概時間及術后護理需要配合的事宜,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準備。術晨檢查術前準備是否準備好,術后護士長重點檢查護理是否到位,術后引流管放置是否妥當。特別是對當天手術患者,護士長應做到下班前巡視病房,掌握患者術后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1.2 高危患者的安全管理 將大手術后、危重患者、長期臥床、有心理障礙、嬰幼兒患者做為科室的高危患者對待,要進行高危患者床頭交接班。防止患者壓瘡,跌到,墜床等,這是護理管理的重點。凡是煩躁患者,除常規使用床欄外,還要對其雙上肢進行保護性約束(需征得家人同意),危重患者外出檢查或轉科時,必須有醫護人員護送,防止發生意外。對高危患者護士長要做到:每天要了解病情,治療效果,基礎護理工作完成情況,經求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意見,對患者提出的意見給予及時的解決,同時注意在護士晨會上進行講評,引起大家的重視。

2 病房醫療器械設備的安全管理

2.1 病房基礎設施的安全管理 創造安全的環境,是保證患者恢復健康,減少糾紛的重要措施。在病區樓梯、過道、洗滌間、廁所均放置“小心地滑”的標牌,在墻上醒目的地方粘貼安全告示單。將病區內無床欄的病房換成了帶有床欄的病床,注意發揮護士管理積極性。每周一由衛消護士對患者使用中的呼叫器,氧氣及吸引裝置進行檢查,有損壞的要及時修理。

2.2 醫療器械設備的安全管理 醫療器械為醫生護士在治療護理中提供了很多方便和有利信息。護士在工作中應該注意觀察儀器性能是否完好,有無報警,數據是否可信,各種線路是否放置妥當,操作是否符合要求,防止因器械在使用中出現故障而影響患者治療。護士長需安排專人負責,每周一檢查備用器械,保證器械完好率達100%。常用物品放在明顯易取處,并經常整理,使物品做到“四定”,即定位置,定標識,定數量,定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維修,做好使用前,后登記工作,使此項工作有據可查,防止急用時,因器械維修不當影響使用,延誤對患者的診治。

3 護士的安全管理

3.1 培養護士“慎獨”精神,用制度管人 護理工作具有獨立性、連續性和具體性,多數護理活動都是在無人監督下完成的[1]。加強護士責任心,培養護士“慎獨”精神。慎獨即是護理工作的職業要求,也是避免護患糾紛的手段[2]。由于護理工作多數都是由一位護士獨自完成,所以護士長必須重視護士慎獨精神的培養,使護士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和高度的工作責任心。用事實案例進行教育,讓護士知道工作中應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不管是否有人監督都一樣做,提高自我約束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 。隨時抽查護士節假日、夜班等工作完成情況,有無違反規章制度,掌握護士工作動態。經常了解患者對護士工作反應情況,對科室護士要做到心中有數,安排班次合情合理,避免因護士自身工作不到位而引起糾紛。

3.2 高危護士的安全管理

將新入科護士,新畢業護士,工作馬虎的護士作為科室的高危護士。首先加強規章制度學習,護理制度是降低醫療護理風險系數,保障患者和醫務人自身安全的前提[3]。高危護士應深刻理會“三查七對”的含義。在高危護士獨立上班前,護士長要對其進行規章制度、專科病種護理,特殊儀器的使用等的考核,注意檢查他們的工作情況。對排班有意識的新老搭配,彈性排班,對在班時人少易出現問題的班次,可根據科室情況適當增加人力,以防止護士繁忙時工作不到位而壓力過大,降低護理質量,引起患者不滿而出現糾紛。

4 規范藥品管理

加強用藥的安全管理是護理安全管理的重點之一,對保證醫療護理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護理差錯,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的發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4]。護士每天都與藥物打交道,操作過程中潛伏著許多不安全因素,應引起護士長的關注與重視。重點抓好查對關,要求領藥護士與藥房查對,臨時用藥二人查對、長期用藥四人查對后方可用到患者身上。備用藥品定點放置,標簽清楚,規范保存,專人管理,定期檢查。嚴格執行毒麻藥品的請領、使用和管理制度,毒麻、限劇藥品要分類放置,專人、專柜加鎖保管,班班查對交接登記,鑰匙護士隨身戴。護士長及時組織護士學習新藥品的藥理作用、不良反應及使用注意事項等,以免因不了解新藥品知識導致醫療護理糾紛。

5 醫療護理文書的安全管理

5.1 護理記錄的安全管理

護理記錄是護理服務過程的文字反映,也是發生糾紛時重要的法律文件。因此要求護理記錄具有科學性、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據文獻報道,目前護理記錄中存在許多缺陷,如記錄字跡不清,隨意涂改,護理措施及過程記錄不全面,記錄內容與醫囑醫療記錄相矛盾。因此,護士長要組織護士學習《護理文書書寫規范》,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記錄書寫質量,在發生糾紛時真正起到可靠證據的作用[5]。所以每份病歷出科前,護士長要親自檢查護理病歷是否規范書寫,是否符合要求,有無遺漏,醫療檢查是否缺頁,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5.2 死亡病歷的安全管理

死亡病歷往往會存在一定的糾紛隱患,對此類病歷護士長要仔細檢查,醫囑執行時間是否相符,生命體征記錄是否完善準確無誤,搶救記錄與醫生記錄是否一致,藥物執行有無錯誤,口頭醫囑有無及時補記等,發現問題及時彌補。

6 護理告知簽字制度的安全管理

患者有知情的權利,護士有告知的義務。護理告知可以增強患者及家屬對治療、護理的了解,預防和化解護理糾紛。護理告知主體是護士,告知的對象首先是患者,其次是患者家屬。告知的內容以安全防護、并發癥預防、治療護理措施相關內容、生活指導等為主。告知后要記錄并讓患者或家屬簽字認可。

7 患者投訴的安全管理

護士長首先要重視和正確對待患者的投訴,力爭將矛盾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程度,防范醫療糾紛。在日常工作中,護士長經常會遇到患者或家屬投訴,焦點大多集中在醫療收費或服務質量方面。無論哪一方面的問題,護士長都應以積極的心態與當事人及時溝通和協調,使問題得到及時妥善解決。護士長首先要耐心傾聽,熱情接待,抓緊時間調查核實,找出矛盾焦點,根據了解的情況,對照工作程序,制度,職責和質量標準,找出問題的重點,及時反饋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有針對性地采取對策。

總之,護理安全管理體現在護理工作的每個細節中,護理安全管理是護理質量的保證,是護士長管理工作的重點,護士長在工作中要做一個有心人,用心做好每件事,引導好護士,落實好護理安全管理工作,防止醫療糾紛。

參 考 文 獻

[1] 王亞麗 SHEL模式在外科護理差錯防范中的應用.護理管理雜志,2007,7(1):33.

[2] 李文清,劉筱詠,葉利軍.改進分級護理制度以減少護患糾紛的探討.中華護理雜志,2007,42(3):267.

[3] 謝新芳, 徐群.細節管理在防范護理風險中的作用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1)75.

篇10

1.1一般資料

本院為二級甲等婦幼保健專科醫院,固定床位150張,設有4個護理單元、3個特殊科室;全院護士95人,均為女性,年齡22~54歲,平均年齡30.16歲;本科53人,大專42人;副主任護師3人,主管護師24人,護師43人,護士25人。

1.2管理方法

1.2.1成立院護理安全管理委員會及科室護理安全小組

2012年1月醫院成立護理安全管理委員會,護理部主任任主任委員,各科護士長、總帶教、護理安全員為成員。各科室成立護理安全小組,配1名經驗豐富、善于總結分析的護士為護理安全員。

1.2.2創建人人參與風險管理的氛圍

護理部從增強護士長風險管理意識入手,要求護士長必須熟練掌握相應法律、法規,護理風險管理理論和識別技巧等。然后分層次組織培訓,提高全院護士的安全意識、風險意識和洞察風險的能力,及時發現護理安全隱患。普通事件發生72h內護士長書面上報護理部、典型事件及時電話上報護理部。對有效杜絕和控制不良事件的護士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并與評比年度積極分子、先進工作者掛鉤,形成積極、主動呈報的良好氛圍。

1.2.3護理隱患分享

1.2.3.1醫院護理隱患分享會

每月上旬召開護理安全管理委員會會議,分析科室上報護理隱患及護理部平時抽查和定期檢查、護士長夜查房、各部門反饋的問題。應用SHEL模式進行原因分析,制定和實施相應的改進措施。SHEL模式是在20世紀末由日本醫療事故委員會提出的[3],即S(soft):軟件部分,護士的業務素質和能力;H(hard):硬件部分,護士工作的場所;E(environ-ment):臨床環境;L(litigant):當事人及他人,認為醫療事故的形成主要受上述幾方面的影響,可以通過對這些因素的分析,找出醫療事故的原因并制定相應對策,以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每季度召開全院護士會議對各科上報的護理事件進行分享,起到警示作用。

1.2.3.2科室護理隱患分享會

科室建立每周“安全日”,利用晨會分析科內近期存在或潛在的安全隱患以及與藥劑、醫技、后勤、設備等相關的事件,制定相應的措施,提高護士對容易造成護理風險的環節的警惕,增強全科護士的工作責任感,提高化解護理風險的能力。每月底召開科室護理隱患事件分享會,對護理不良事件和不安全因素進行重點分析,分析時對事不對人,目的是吸取教訓,以免再犯。

1.2.4手機短信提醒

2013年起,護理部對各種途徑獲得的對安全管理有警示的信息,運用手機短信及時傳遞給護士長及護士。信息內容涉及媒體報道的安全事件,如新生兒被盜事件、新生兒燙傷事件、輸錯血事件、氧氣瓶砸傷兒童事件、醫院感染病例暴發事件、使用中兒童床輪子滑脫等;護理安全檢查發現的問題,如護理單元備用氧氣筒有氧氣泄漏、葡萄糖液有變質等情況;科室電話上報的典型事件,護理部進行現場調查處理的事件;護理操作規范,如藥物及液體的質量檢查,新生兒安全管理,規范結扎新生兒臍帶,消毒隔離,規范的圍產期護理注意點,關注特殊患者,護送患者交接流程提醒,急產入院、手術護送流程和交接核查提醒,器械紗布的檢查清點,標本及病理的正確采集及保存運送等。2013年1月至12月分享信息共115條,其中制度流程變更16條、儀器設備管理10條、醫囑處理核對提醒18條、書寫記錄不全及缺乏動態提醒17條、服務意識人文關懷提醒12條、規范操作提醒42條。護理部及時向全院護士長群發,各護士長收到信息后給予回應,并把信息傳遞給科室護理人員,以點帶面,舉一反三,提高防范意識。

1.2.5護理部跟蹤督查

護理部每月中下旬到每個科室進行質量追蹤,督查護理隱患分享會和手機短信提醒落實情況。詢問護士更改后的制度流程是否知曉及如何落實、對警訊事件及整改措施是否知情等;詢問患者護士是如何進行床頭交接班、手術室與病房交接、檢查及治療時腕帶核對、特殊檢查注意事項、相關知識宣教等情況。查看護士例會、護理安全會議記錄本,檢查各科室相關問題的整改措施是否落實到位。

1.3評價方法

護理部統計2012年(單獨運用護理隱患分享會)與2013年(運用護理隱患分享會聯合手機短息提醒)發生護理不良事件數,調查護理人員對護理安全隱患認知狀況,考核護士對安全信息的知曉情況、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

1.3.1護士對護理安全隱患認知狀況

自行設計護理安全隱患認知狀況調查問卷,對全院95名護士進行調查。此問卷經過本院護理專家討論后確定,內容包括護理隱患定義(1條目)、發現護理隱患(4條目)、主動及時上報護理隱患(4條目)、分析原因并及時排除隱患(3條目)4項共12條目。每條目分5級,對應5~1分。各維度均分=維度總分/維度條目數,維度均分>4.5分為優秀,4~4.5分為良好,3~3.9分為一般,<3分為差。護理安全隱患認知狀況(知曉率)=(優秀例數+良好例數)/總例數×100%。

1.3.2護士安全信息知曉情況

對護理安全相關內容進行考核,每年2次,年考核分按平均分統計,滿分100分,90分為知曉,90分以下為不知曉。

1.3.3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

護理部每月隨機抽查30例患者進行護理工作滿意度測評,由患者根據自身的感受填寫。滿意度問卷調查表內容包括環境及診療流程、處理問題及時性、健康教育、隱私保護、服務主動性及態度、護士操作技術6部分組成,共10個條目,分為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3個選項。滿意度=(滿意例數+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統一錄入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的變化進行描述性分析。

2體會

2.1提高了護士風險管理意識

護理安全是保證護理質量的基礎,是優質護理服務的關鍵,也是防范和減少醫療事故和糾紛的重要環節。在醫療過程中,護士與患者接觸、交流機會最多,護理工作的繁瑣及操作的重復性,導致發生護理差錯的機會也較多。如何提高護士風險評估及防范意識,培養其安全管理能力,是防范護理不良事件發生,保證護理安全的關鍵。“冰山理論”認為事故就像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個嚴重事故暴露出來,必定有成千上萬的不安全隱患存在,嚴重事故的發生和不安全隱患之間有著相對固定的比率,如果能夠減少不安全隱患,那么嚴重事故的發生必然減少。護理隱患分享會及手機短信提醒幫助護士長能以其他科室或兄弟單位的事件為戒,結合科室的具體情況“舉一反三”查找問題,明確護理安全管理的關鍵點,及時發現不安全因素,積極分析原因,提出改進措施,并引導本科室護士在工作中注重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對待各項護理操作,遇到問題主動匯報,形成了人人關心護理質量,人人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序、優質的護理服務的氛圍。結果數據顯示,護士對護理隱患定義的認知由89.47%提高到96.84%,發現護理隱患方面的認知由86.32%提高到96.84%,主動及時上報護理隱患方面的認知由82.11%提高到95.79%,分析原因并及時排除隱患方面的認知由89.47%提高到97.89%。

2.2提高了護士安全信息知曉率

有報道,護士因倒班或休假,有很多醫院下達的文件、護理部及各護理單元相關規定不能及時了解,也不能很好掌握病房的動態變化,運用手機短信功能,護理部把對安全管理有警示的信息,快速傳遞給護士長,護士長結合本科室的特點,把信息及特別提醒事件也以短信的形式群發給科室的每位護士,縮短了信息傳達時間,護士即使在產假、長期病假期間也能獲得信息;短信的可保留性、直觀性、可重復查看也進一步提高了信息的知曉率。本文資料顯示,護士信息的知曉率由86.32%提高至97.89%。

2.3減少了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并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