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工程重點難點范文
時間:2024-02-28 17:38: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防水工程重點難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南水北調供電設施永臨結合
1. 前言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的任務是向華北平原包括北京、天津在內的19個大中城市及100多個縣(縣級市)提供生活、工業用水,并兼顧生態和農業用水。起點為長江支流漢江上的丹江口水庫,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開渠輸水,途經鄂、豫、冀三省市,終點為北京和天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總干渠(丹江口至北京) 全長1276.414km,天津干線(由總干渠在河北省徐水縣分水至天津)全長155.531km,多年平均調水量為95億m3,規模宏大,屬特大型長距離調水工程。
目前,南水北調中線一期京石段(北京至石家莊段)工程已于2010年4月完工并借用河北省黃壁莊、崗南等水庫的水源實現臨時通水,應急解決首都北京的缺水問題。本文就京石段工程建設過程中在供電線路永臨結合方案實施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經驗進行探討,以供類似工程建設的同行參考借鑒。
2. 永久供電方案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輸水總干渠線路長、規模大、建筑物種類和數量多;尤其是控制工程的退水閘、節制閘、分水閘、檢修閘、事故閘等,它們沿線分布,對供電的可靠性和連續性均有不同要求。因而,在供電系統方案選擇上,針對不同負荷等級制定了不同的供電方式。
總干渠供電系統采用35kV專網,全線共設置14座35kV中心開關站(兼降壓站),每座中心開關站的電源均采用35kV獨立線路,分別引自其所在地域的地方電網。由每座中心開關站引出2回35kV線路沿輸水渠道右岸分別向上下游兩側輻射,在每個負荷點設置35/0.4kV降壓變電站向負荷供電。降壓變電站35kV側采用典型的“π”型雙電源接線或“T”型接線方式。對于用電負荷為一類及二類負荷的建筑物降壓站(退水閘、節制閘、分水閘)采用“π”型接線方式;對于用電負荷為三類負荷的建筑物降壓站(檢修閘及事故閘)采用“T”型接線方式。中心開關站供電末端的降壓變電站母線上設有聯絡開關,正常運行時,聯絡開關處于“斷開”位置,各中心開關站之間彼此獨立供電;當35kV輸電線路發生故障或某中心開關站失去系統電源時,可通過切除故障線路或故障點,閉合聯絡開關等一系列操作實現相鄰兩中心開關站之間的互為備用。
天津干線由于各負荷點負荷較小,考慮到從就近變電站引接10kV專線受到新架路徑十分困難,且專線供電方案相對投資較大的限制。其供電系統采用就近“T”接10kV架空線路供電方案,全線共設有17座10/0.4kV降壓變電站。
3. 施工供電方案
根據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的施工用電負荷分散不均,且大小不等(從幾十kVA到上千kVA)的特點,在初步設計階段施工組織設計按地域劃分了土建施工段,各土建施工段的臨時施工電源選擇結合工程所在市、縣的電力系統進行供應并結合工程的具體條件而確定,施工用電線路主要以臨時10kV線路為主,自每段區域內的滿足施工用電容量的35/10kV變電站引10kV架空線路至各段施工用電點負荷中心,供電半徑在20km左右,自10kV架空線路T接至施工變壓器降至0.4kV后供各施工用電負荷用電;對于個別建筑物施工用電負荷較大(≥2000kVA),則需引接35kV線路進行供電;部分電力供應不便的小型建筑物則考慮柴油發電機供電。
4. 工程實施情況
南水北調中線京石段應急供水工程于2003年12月正式開工建設,2008年9月完工并實現臨時通水,標志著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的順利實施。京石段工程全長227.342km,共分為60個土建施工標段。在京石段工程實施過程中施工用電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全段施工用電共計架設35kV臨時施工供電線路27km和10kV臨時施工供電線路180km,每個土建施工標段均有2~3個外部電源引接點。這其中除27km的35kV臨時施工供電線路經加固處理后留作永久用途之外,其余180km 10kV臨時施工供電線路和供、配電設備(變壓器、配電柜等)均在工程完工后進行了拆除和處理。施工期間的施工供電設施及費用均包含在各土建施工標段內,作為永久供電的35kV專用線路的其余部分還需另外架設。目前,從工程建設角度來講,這種永久線路與臨時線路分開的供電模式存在著很大的重復投資缺陷,同時也大大增加了建設及施工單位與電力部門協調的工作量,故施工供電線路與永久供電線路的永臨結合已成為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5. 永臨結合存在的問題
(1)負荷性質不同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施工用電負荷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大型建筑物(倒虹吸、渡槽、隧洞等)施工用電,另一類為渠道施工用電。大型建筑物施工用電相對集中,且用電負荷強度較大,主要用電負荷有混凝土拌和系統、混凝土振動器、鋼筋加工機械、電焊機、起重機、空氣壓縮機、排水泵、鋸木車間、機修設備、施工現場照明、室外道路照明、施工管理生活設施等。渠道施工用電負荷不大,且分布較為分散,主要用電負荷有小型混凝土拌合機、抽水機、卷揚機以及施工生活用電等。根據運行特性,施工用電負荷性質共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為連續運行負荷,主要是指混凝土攪拌機、鉆機、電焊機和管理生活用電等;第第二種為斷續運行負荷,主要是指起重機、空氣壓縮機、排水泵等。
大型建筑物的永久用電負荷主要包括液壓啟閉機、卷揚啟閉機、螺桿啟閉機、閘門槽融冰設備、電動葫蘆、檢修排水泵、監控、通信、消防及室內照明、空調等,一般渠道上除安全監測設備(負荷容量很小,采用太陽能電源裝置供電)外則沒有什么其他用電負荷。永久用電負荷性質共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為連續運行負荷,主要是指監控、通信、照明等用電設施;第二種為斷續運行負荷,主要是指工作閘門的液壓啟閉機和卷揚啟閉機;第三種為短時運行負荷,主要是指檢修排水設備。
(2)負荷容量不同
施工用電與永久用電的負荷電壓等級均為380/220V。施工用電負荷容量按標段內用電負荷總容量的40%計算,并考慮10%的裕量。大型建筑物施工用電負荷一般都在2000kVA左右,一般渠道施工用電負荷視標段長度則在30~200kVA之間。各負荷點建筑物的永久用電負荷容量在50~400 kVA之間,而一般渠道上每個負荷點的永久用電負荷容量極小(僅為安全監測設備用電,約2~5kVA)。負荷容量的不同,決定了施工供電和永久供電線路導線截面存在差異,這是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供電線路永臨結合的一個很重要的制約條件。
(3)引接電源的電壓等級不同
施工電源多為臨時引接10kV線路至施工現場,并設立10/0.4kV降壓變電站供電;永久電源則需從近區110kV或220kV變電所引接35kV線路至每個中心開關站,并在每個永久負荷點設立35/0.4kV降壓變電站供電。引接電源的電壓等級不盡相同,決定了施工供電和永久供電線路桿塔的絕緣等級存在差異,這也是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供電線路永臨結合的一個制約因素。
6. 永臨結合方案探討
若想實現永久供電線路與施工供電線路的理想結合必須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①永久供電線路需在施工前架設完成,施工過程中盡可能利用永久線路進行供電;
②且永久線路距施工現場滿足規范要求的施工安全距離,能夠保證施工現場和人員安全;
③在滿足施工用電技術要求的前提下,采用35kV供電電源的施工用電變、配電設備,盡可能根據永久用電設備的要求選型,以便施工完后用于永久供電;
④永久線路架設完成后開工的渠道和建筑物,在永久負荷點位置盡量采用35 kV高壓電源的施工用電,有條件時可在永久負荷點位置先行建設建筑物永久變電站供給施工用電,永久變壓器容量不能滿足施工用電要求時,可按其差額容量增設變壓器,待施工完后,滿足永久供電容量的變壓器留作永久供電之用,增設的變壓器可移至其他工地繼續使用;
⑤對于分期、分段施工的渠道和建筑物,前期工程完成后所使用過的施工變壓器、開關柜及臨時線路桿塔、導線等設備可于后期實施的工程項目重復利用。
縱觀上述五個條件,并結合應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的實際情況來看,因工程工期安排、現場征地進度等條件限制,要想實現永久供電線路與施工供電線路的理想結合難度會比較大。尤其是先期開工的項目若想實現永臨結合,需要在工程設計報告審批前和工程投資落實前就著手準備與供電部門接洽,協調準備永久供電線路的電源引接和用電申請等一系列問題。但這又不能滿足供電部門的申請供電程序,因供電部門要求提供相關政府部門對本工程項目的批準文件才會受理供電申請。由于工程審批程序各種條件所限,故先期開工的項目不具備施工用電網絡與永久供電線路相結合的條件,可采取就近引接10kV臨時施工用電線路方案。但隨后開工的項目就可在先期工程建設的同時就開展永久供電線路的建設工作,在土建工程開工前達到施工供電需求的條件。根據京石段工程的實施經驗,總干渠上的永久35kV線路架設位置最好設在永久征地邊線上,并與永久隔離帶的網欄取同一路徑為佳,在線路桿塔處的隔離帶網欄可利用塔體進行固定安裝,這樣可盡量避免對土建施工場地的干擾和影響。永久35kV線路架設完成后,施工期間根據各段施工負荷的大小和當地電網的實際情況,在導線載流量和電壓降滿足要求的前提下,可分段接入35kV電源或10kV電源供施工負荷點用電。但采用35kV電壓等級和10kV電壓等級的線路分界點處必須設置明顯的物理斷點,以防電氣事故發生。考慮到35kV供配電設備投資較大,為節省綜合費用,只在永久負荷點的中心開關站和施工用電負荷較大的建筑物永久降壓站處設置35/0.4kV降壓變電站,其余各施工負荷點均采用臨時10/0.4kV降壓變電站。中心開關站和永久降壓站盡量按所在建筑物的實際需求一步到位的建設完成,根據批復的工程初步設計報告,中心開關站和永久降壓站均采用了室內變電站布置方式。用于臨時施工的10/0.4kV降壓變電站宜采用戶外預裝式整體箱式變電站的布置方式,這樣在本段工程施工完成后還可用于后續工程中,能夠實現電氣設備的重復利用,并節省工程建設投資。部分工期較短且電力供應不便的小型建筑物可采用柴油發電機組供電。但用于臨時供電的電力設施應由工程建設管理單位統一招標采購,以便于在后期工程建設中的重復利用中進行再分配。
天津干線工程的永久供電由于采用就近“T”接10kV架空線路供電方案,故其實現供電線路的永臨結合較為方便。在施工期間各土建標段施工變電站應盡量靠近永久負荷點設置,其中距離較近的小負荷施工用電點盡量集中用一個降壓變電站,施工電源采用10kV電壓等級,施工期向供電部門申請電源線路引接時既按永久標準架設,施工完成后留作永久供電之用。
篇2
關鍵詞:建筑工程計量計價;項目式教學;特點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4-0178-02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是一門技術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涉及較廣泛的經濟理論、經濟政策、施工技術及工程項目管理的知識。結合《廣西壯族自治區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消耗量定額》和當前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的制訂與執行,本文根據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改革的精神,對《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采用項目式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
一、項目式教學理論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這門課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是以學校確定的教材理論教學為主,教師只能被動地按照既定的教材給學生上課,不用思考所用教材是否適應學生,是否與培養目標一致,過于強調學科理論體系的系統性,不太能夠適應“以就業為導向”的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教學要求,而且教材更新比較慢,往往很多年的教學一直沿用舊教材,很多新技術、新方法沒有介紹,與社會脫節,學生畢業后去社會工作,很難適應工作單位的要求。為滿足新時期下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的教學要求,教學理念應該是強調綜合動手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會思考、會實際操作,同時要不同于高等教育中的系統化的理論教育。中等職業教育根據將來就業市場和社會的需要,以專業技能為核心,培養技能型、應用型的復合人才,以實際的工程建設項目為依托設置教學內容,使學生畢業后能迅速成為建筑工程行業中的熟手。它與現有的專業教學模式的最大區別就是打破了學科的理論和知識體系,根據各個工程實際的教學項目將應用到的理論知識分解后分配到各個教學單元中去,而把學生暫時還用不到的理論知識舍棄,從而實現理論為實踐服務,知識為技能服務的目標。
為了能夠適應培養中等職業能力的教學主線,教學的理念應當是強調綜合動手能力的培養,根據就業市場和社會的需要,以技能為核心,培養應用型人才,這也是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大不同。
二、建筑工程計量計價課程的項目式教學嘗試
根據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采用的項目式教學法,反饋學生學習后的總體效果比較理想,增強了學生綜合動手能力,讓學生學會實際操作,具體教學方法如下。
首先,從設計院或者建設單位取得一個相對簡單的小項目的一整套施工圖設計文件,例如可以是某某六層教學樓的施工圖紙,或者是某某六層住宅樓的施工圖紙,這套圖紙就作為項目式教學的教學項目,配合《廣西壯族自治區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消耗量定額》,按照工地現場實際的施工順序,結合這套施工圖紙,讓學生先了解整個項目的施工過程,廣西境內較流行的施工工藝,教師可以在講解施工過程的同時配合圖片的展示、視頻資料的播放等多媒體教學方法。
其次,先從計算建筑面積開始,教師可根據施工圖紙先布置計算任務,分析該計算任務中的一些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生如何利用施工圖紙結合施工方法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消耗量定額》進行計算。接下來并將班級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先進行思考和相互討論,再自己動手根據施工圖紙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消耗量定額》中的計算規則進行計算工程量和直接費用,各小組計算基本完成后教師檢查各小組的計算情況,展示正確答案并評價各組的計算結果。然后教師總結歸納該分項工程計算應該注意的事項、重點難點分析、易錯部分分析等。最后是本教學單元的拓展遷移,根據本次課內容結合施工圖紙布置課外作業。接下來是循序漸進地按照先前講解的施工過程結合《廣西壯族自治區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消耗量定額》完成土(石)方工程、樁與地基基礎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保溫、隔熱、防腐工程、樓地面工程、墻/柱面工程、天棚工程、門窗工程、油漆/涂料/裱糊工程等的項目式教學,至于模板工程和腳手架工程則在每個教學單元(分項工程)用到的地方一并講解和計算。直到把整個項目的圖紙工程量計算完成,直接費用計算完成,再根據計價程序計算該項目的工程造價。由于在項目式教學過程中,模擬工程實際以工程實際項目為教學主題,引用大量圖片、視頻資料進行多媒體教學,整個教學活動學生都主動參與其中,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枯燥模式,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感性認識,提升了理性認識,對《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這門課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大有裨益,讓學生覺得這門課不是枯燥無味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建筑工程計量計價課程的項目式教學特點總結
通過項目式教學的體驗與實踐,針對《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的教學方式,采用項目式教學法有以下特點。
1.“以項目為依托、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教,學生聽”的被動教學模式,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
2.對學生,通過轉變學習方式,在主動積極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其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教師,通過對學生的指導,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
3.學習培訓周期短、見效快,中等職業教育在校學習一般1~2年,而普通高等教育一般需要3~5年。項目式教學法通常是在一個短時期內(半年到一年)、較有限的時間范圍內進行的,并且教學效果好。
4.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完成一個項目,必然涉及如何做的問題,這就要求學生從原理開始入手,結合原理分析項目,解決實際項目問題,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總之,項目教學法是師生共同完成項目、共同取得進步的教學方法。在中等職業教育學校,項目教學法有其獨特的優勢,應更進一步總結提高并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