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降碳總結范文

時間:2024-04-02 10:42: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節能降碳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節能降碳總結

篇1

Abstract: The old heating system often has the effect that heating effect and design state are quite different. After the use of self-operated flow control valve and automatic temperature control valve, the hydraulic imbalance problem is solved to a great extent, so as to improve the heating qualit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t water heating system with double heat source, starting to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lance reg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 of the whole heat source system, outdoor pipe system and users system from the heat source to the user indoor system, proposes the reform proposals, at the same time conducts comprehensive regulation, and finally achieves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heating quality.

關鍵詞: 雙熱源;熱水供暖系統;節能降耗;水力平衡;失調;平衡調節

Key words: dual heat sources;hot water heating system;energy saving;water balance;imbalance;balance adjustment

中圖分類號:TU8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19-0043-03

0 引言

雙熱源供暖系統,顧名思義,就是在一個供暖系統中有兩種熱源,一個是主熱源,一個是輔助熱源。設置兩種熱源方式的的目的,一是充分利用熱能,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二是提高供暖系統運行的可靠性。設置雙熱源系統中的主熱源,在以節能降耗為目的時,其主熱源通常情況下是不能滿足供暖尖峰負荷的需要的,因此需設置輔助熱源,以便在供暖負荷較高時段即尖峰時段同時運行。雙熱源通常采用的是煉油化工、鋼鐵冶煉、電力等行業“主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低溫位(低品位)余熱作為供暖系統的主熱源,并設置熱水鍋爐或蒸汽加熱系統作為輔助熱源。筆者所在單位就是將石油加工過程中產生的低溫位(溫度低于90℃,“主生產”過程中無有效手段利用)余熱應用于廠區及生活區供暖,供暖總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

在老式供暖系統中,由于供暖系統在特定的運行狀態下管網特性不能在熱用戶需要的循環水流量下實現各個熱用戶所在環路間的阻力平衡,所以,帶來了各個環路間循環水流量與設計值偏差較大,致使供暖效果遠遠偏離設計狀態,即水力失調。采用自力式流量控制閥、自動恒溫控制閥后,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供暖系統水力失調的問題,進而降低了水力失調度,提高了供暖質量。在老式建筑中采用單管順流式系統由于垂直失調普遍存在上熱下冷的現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近幾年將老式供暖系統中的單管順流式系統改為共用立管的水平式系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熱源系統

雙熱源供暖系統的熱源調節作為供暖系統的一部分直接關系到系統能耗的高低和運行狀態。另外,為了提高供暖的效果,在注意熱源設備系統和室內外系統阻力變化以及兼顧能耗的同時,還應當適當的增加室外系統的資用壓頭。

1.1 雙熱源系統通常采用的工藝流程 考慮到雙熱源系統中主熱源是“主生產”過程中的余熱,為確?!爸魃a”的安全,設計熱源工藝流程時需滿足下述兩個條件:

①熱媒水側壓力一定要小于“主生產”介質側壓力,避免熱媒水串入,引起“主生產”的波動,甚至造成事故。②與“主生產”換熱后的熱媒水不能直接用于供暖,而是要通過再換熱后的供暖循環水供暖,這樣可以避免供暖系統循環水大量波動時對“主生產”的影響。

常用的雙熱源供暖系統熱源部分工藝流程如圖1。

1.2 運行調節 在上述雙熱源系統中,我們的目的是在保證供暖質量的前提下,盡量增加系統在余熱換熱器中的取熱量,盡量減少蒸汽加熱器的用汽量。因為余熱的溫位低,“主生產”無法再利用,用之于供暖系統中,費用相當低,甚至熱能費用接近于零,為此,需要調整閥門F1、F2、F3的開度,即F1、F3開度在60%以上甚至全開,F2開度在5%左右(不能全關,原因是防凍防凝和循環水泵入口壓力調節需要)。通過F1、F2、F3的調節,在最大限度地取熱的同時,滿足循環水泵入口壓力的需要,進而保證整個供暖系統的供、回水壓力滿足運行工藝的要求。這里主要是要保證壓力指標,調節F1、F2、F3的開度時,速度益控制在2%/分鐘左右,否則可能造成大的波動。

2 室內供暖系統

只有了解供暖單體的室內系統的建筑結構特性、保溫措施、熱負荷以及散熱器類型等特性,系統設計以及其設置的調節手段、檢測用戶相關參數的手段等才能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調節方法,確保平衡調節熱水供暖系統的同時達到水力平衡的目的?,F以常見的老式供暖系統中垂直單管順流式系統和新式共用立管系統簡析如下:

2.1 老式供暖系統中垂直單管順流式系統 老建筑物的供暖系統多為垂直單管順流式系統,其中有垂直單管串聯式系統如圖2(1)、垂直單管帶跨越式系統如圖2(2)、垂直單雙管混合式系統如圖2(3)。

在老式供暖系統中,由于散熱器上不設置溫度控制調節工具,加之散熱器在設計時的富余量就偏大,而運行時循環水流量又達不到設計值,因此經常產生上熱下冷的垂直失調現象。特別是(1)型的水力失調更加明顯,然后是(2)型,(3)型的情況比上面兩種情況好一些。這三種形式一般適用在6-7層樓房,但在實際中由于以上原因頂層室溫達到21-23℃而在底層室溫僅在15-17℃,溫差6-7℃,由于水平失調造成遠端的垂直失調要比近端的嚴重,因而上下層溫差很大。

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克服垂直單管順流式系統因溫降而引起的上述失調現象:①按不等溫降法復核原水力計算結果,拆除富裕部分的散熱器。②為了確定最佳循環流量值應當根據流量與散熱器散熱量之間的關系,適當的調整循環流量的指標。③對下三層進行改造,單獨設置循環回路。

以上三項措施中實現任何一個措施都可以有效的緩解或者消除垂直失調的現象。但是第一項措施只能在新建住房且沒有人入住的空房使用,因此,第一條很難做到。第二條措施在調整流量指標的時候一定要結合供暖系統的形式、運行狀態、房屋結構以及用戶的特點等進行,雖然調整流量存在某些不合理但是對流量進行適當的調整有助于改善已經存在的垂直失調現象。一般失調率控制在15%以內,層間的室內溫差控制在0.5℃以內,底層的室內溫差控制在3℃以內,根據相關經驗,其適當的流量范圍應當控制在2.4-3.3L/m2·h。在實際當中,處理垂直失調現象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第三條措施,雖然此措施對三層用戶的影響非常大,但是卻能夠解決垂直失調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采用第二條和第三條措施后在運行中不應當隨便改變,尤其是減少流量的運行方式,會帶來嚴重的失調現象。

2.2 共用立管系統 按照國家建設部的要求,凡是使用集中供熱設施的新建建筑物必須設計和安裝共用立管的分戶控制的采暖系統。而現有的公共建筑以及居民住宅,也要逐步的實現由按面積計量收取熱費向按照用熱量收費轉變,共用立管系統如圖3所示。

2.2.1 由于水平串聯單管跨越式戶內系統(定流量系統)(如圖3)設計安裝簡便并且失調率低,無論是單管系統的改造還是新建的住宅系統均適用,由于其效果良好,受到了用戶的一致好評。根據分戶計量規則的要求,為了確保分戶在供暖系統阻力大和流量多變等特性下還具有較好的供暖質量,應當設置單獨的熱源和室外系統。但是在現實的供暖系統中很難做到,而采用水平串聯單管跨越式戶內系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此系統尤其適用于供暖單位資金短時間缺乏導致改造不能一步到位的情況。

2.2.2 下分雙管式戶內系統(如圖3(3))是變流量系統,由于本系統管系簡潔并且利用水頭和立管可以抵消阻力,因此,容易克服垂直失調的現象。但是由于這種系統的垂直單管順流式和共用立管的供暖系統容易分開運行,雖然有利于供暖節能并且國外有成功經驗,但是根據國內的具體情況使用的還很少。我國大多數采用圖3(4)的型式。

3 室外系統

全系統平和的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室外系統的熱網平衡,主要變形為近熱遠冷的水平失調,因此為了做好平衡調節,必須根據系統的運行方式選擇合理的平衡調節工具。

3.1 調節工具的選擇和確定

3.1.1 定流量系統 自力式流量控制閥的型號規格應根據確定的最佳循環流量和計算的熱入口管徑阻力來確定,將其安裝在熱入口的供水或回水管道上(根據該區域的壓頭以及供水壓力來確定供水管或回水管)。選擇的規格型號以滿足最佳循環流量后稍有富裕即可,一般小于或等于熱入口的管徑并且選小不選大。無論是舊網改造還是新建的管網,供熱單位需向設計院提供采暖平面圖、水壓圖及相關資料。

3.1.2 變流量系統 在選擇自力式差壓控制閥的時候必須綜合考慮計算的資用壓頭以及運行工況的變化。在國外采用自力式差壓控制閥雖然有多年的成功經驗,但是在國內還沒有得到普遍的應用,有待于進一步的實踐總結。

3.2 系統運行調節 必須按照計算結果認真地并且逐個的對系統進行調節。必須更換規格偏大的不能調節或調節不到位的控制閥;當支線助力大于300Pa/m或者發現熱網管徑不符合原設計時可以暫時不設置控制閥;必須重新計算實際供暖負荷不符合設計的情況以確定方案。在運行調節中應當熱不注意支系統末端的循環線閥門有沒有異?,F象,如果局部出現壓力變化異常以及回水比供水溫度高等現象必須查明原因并進行處理。出調節后必須經過15日作用的運行在做一次局部的調整。

3.3 為了解決末端因資用壓頭不足而引起的熱用戶供暖效果不理想的問題,必須在主循環泵流量滿足系統要求的前提下提高自用壓頭,在室外系統的末端用戶處安裝增壓水泵就可以達到提高自用壓頭的效果。應由所在供暖單位的技術人員根據該處的實際供、回水壓力及用戶內部的阻力降數值后選取增壓泵,否則,解決了老用戶暖氣不熱,會出現新的用戶暖氣不熱。

4 結束語

雙熱源熱水供暖系統雖然非常復雜,但卻是綠色環保的供暖系統,由于從熱源設備到室內外系統是一個調節平衡的整體,因此,必須充分重視每一部分,否則會嚴重影響供暖的效果。同時,為了提高低溫位余熱的綜合利用率,需要增加使用時間,也就是說,這些低溫位余熱若在供暖期以外的季節也能利用,其利用率可大大提高,節能降耗的效果將更加明顯。目前,已有個別單位將其利用在夏季空調制冷過程中。筆者所在單位就將低溫位余熱通過熱水型溴化鋰制冷主機組給辦公區中央空調供了女,與電空調相比,節能效果非常明顯。相信,今后一定能推廣到更多的應用領域,如為居民供應生活熱水等等。

參考文獻:

[1]賀平,孫剛.供熱工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3年11月第三版.

篇2

2017年節能宣傳周活動時間為6月11日至17日,其中低碳日時間為6月13日。節能宣傳周活動主題是“節能有我,綠色共享”,低碳日活動主題為“工業低碳發展”。

二、總體要求

宣傳落實《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等相關要求。以建設生態文明為主線,凝聚社會各界力量,普及生態文明、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和知識,營造崇尚節約、合理消費與低碳環保的社會風尚,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微信、微博等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動員全社會參與節能降碳。加強與網絡、通訊、城管等部門的銜接,妥善做好相關宣傳材料的推送、及張貼工作。結合工作實際開展各具特色的節能低碳宣傳活動。

三、主要內容

(一)宣傳周啟動儀式及相關活動

1.2017年xx市節能宣傳周活動啟動儀式。6月11日(周日)上午9:00,在文城鎮xx公園舉行。以簡潔方式,啟動我市2017年節能宣傳周活動。(責任單位:xx市科工信局、xx機關事務管理局,承辦單位:xx靚菲招牌制作中心)

2.節能科普及節能技術產品宣傳展示。6月11日,在xx公園,以宣傳畫板、攤位展示、現場演示、技術交流、互動體驗等方式,宣傳節能科普知識、節能降碳成就和典型案例,推廣高效節能低碳技術和產品,展示推廣新能源汽車,開展節能減碳咨詢活動,發放《節能降碳宣傳手冊》等宣傳材料。(責任單位:市科工信局、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科協、市國土資源局、市住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局、市商務局、市國資委、市旅文委、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總工會、共青團xx市委、xx供電局、文城鎮政府)

3.綠色出行、新能源汽車宣傳推廣活動。配合宣傳周啟動儀式,6月11日在xx公園,組織海馬、小二租車等公司開展電動汽車綠色低碳出行宣傳活動。(責任單位:市科工信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

(二)宣傳行動

1.部門行動。宣傳周期間,主辦單位在辦公樓醒目位置懸掛內容為“節能有我,綠色共享”等宣傳條幅;利用電子顯示屏播放節能宣傳周活動主題及口號;在電梯間、會議室、宣傳公告欄等位置張貼宣傳海報。(責任單位:市機關事務管理局)

在市政府門戶網站和局域網開展節能減排低碳科普知識、技術及產品宣傳。在校園、社區、商業網點和長途客運站、碼頭等地方懸掛宣傳條幅。編印節能降碳技術產品推廣案例等資料,印制節能宣傳周海報及宣傳單,向社會發放。(責任單位:市科工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教育局、市商務局、市科協,文城鎮政府)

2.媒體行動。宣傳周期間,在《僑鄉xx》等報刊等上刊發節能宣傳周和低碳日活動有關內容、開設節約用電宣傳專欄。(責任單位:市科工信局、市旅文委)

以“節能有我,綠色共享”為話題,在微博、微信上進行節能低碳的互動討論。(責任單位:共青團xx市委)

(三)節能進機關活動

1.參加主題宣傳活動。宣傳周期間,市級公共機構組織參加xx市節能宣傳周啟動儀式,要求市直機關結合實際認真組織本級和下屬單位開展好節能宣傳活動。各鎮級公共機構要組織開展一批影響較大、氛圍濃厚、參與率高的宣傳活動,增強節能宣傳效果。

2.營造活動氛圍。宣傳周期間,公共機構要通過懸掛主題宣傳橫幅,張貼宣傳海報和宣傳標語,制作宣傳欄及利用電子顯示屏,同時組織相關媒體宣傳節能工作,營造濃厚的節能宣傳氛圍。

3.舉行“低碳日”能源緊缺體驗活動。6月13日全國低碳日當天,全市各公共機構將同時舉行能源緊缺體驗和綠色低碳出行活動。以停開四層以下辦公樓電梯、關停辦公區空調和關閉公共區域照明等方式開展能源緊缺體驗;倡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騎自行車或步行上下班等綠色出行方式踐行節能減排;通過日常辦公盡量采用自然光,辦公室無人時及時關閉辦公電腦、空調及照明開關,減少辦公設備的待機能耗和一次性辦公用品消耗等綠色低碳的辦公模式支持節能工作。

4.開展節能政策法規宣講。宣傳周期間,各公共機構安排專門時間,學習貫徹《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等指導性文件,學習貫徹情況納入節能工作考核內容。

5.宣傳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制作示范單位創建宣傳展板,大力宣傳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創建事例,推廣節約型機關、學校和醫院的先進經驗。

6. 開展節水型單位創建宣傳活動。積極推廣應用先進實用的節水新技術、新產品,加快淘汰不符合節水標準的用水設備和器具,積極推進直飲水和電開水器改造項目。

7.開展廢舊商品回收利用及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引導公共機構工作人員形成綠色環保、循環利用的辦公和生活方式,培養節能環保理念,提高公共機構工作人員的節能環保意識。

8.組織創建節約型校園、節約型醫院宣傳活動。教育系統、衛生系統要積極開展創建節約型校園、節約型醫院宣傳活動,倡導廣大師生和醫務工作者積極參與節能節水實踐,努力建設節約型校園和節約型醫院。(責任單位:市機關事務管理局)

(四)節能進校園活動

1.利用周一升旗時間,舉行節能宣傳儀式,向全體學生發出宣傳倡議,通報活動安排。依托學校LED屏幕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宣傳標語;通過校園廣播站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相關信息;在宣傳欄、校園內適當處懸掛節能宣傳條幅、節能宣傳海報,整體營造倡導節能低碳宣傳氛圍。

2.以宣傳節能減排相關法規為主線,依托學校官方及各單位“雙微”渠道,開展節約用水、用電、糧食宣傳教育微活動。

3.開展綠色低碳體驗活動。6月13日舉行能源緊缺體驗和綠色低碳出行,停開學校4層以下辦公樓、教學樓及學生宿舍電梯、停關辦公區空調等方式開展電力緊缺體驗,倡導步行、自行車或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

4.學生會積極行動,開展校園節能活動周的各種宣傳活動,加強宣傳教育,組織志愿者到食堂、教室等地,張貼節約用紙、節約用電、節約用水、空調控制溫度26度以上等節能宣傳標語,開展以“四個一”(節約一滴水、節約一度電、節約一張紙、節約一粒米)為主要內容的主體實踐活動。(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共青團xx市委)

(五)節能進企業活動

1.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國有企業創建活動。動員國有企業深入開展節能和資源節約宣傳活動,加快實現能源結構清潔化、低碳化。加大國有企業節能減排低碳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力度,提高節能減排低碳專業技能。淘汰落后產能和高耗能、高污染工藝裝備,帶頭履行節能減排低碳的社會責任。(責任單位:市國資委)

2.在企業職工中開展“我為節能減排獻一計”活動,動員廣大職工積極參與節能減排,普及生態文明理念和知識,推動廣大職工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崇尚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普及應對氣候變化知識,宣傳低碳發展理念,提高職工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意識。(責任單位:市總工會)

3.開展全市燃煤鍋爐淘汰督導工作。(責任單位:市科工信局、市質監局、市環保局)

(六)節能進社區活動

1.組織宣傳居民階梯電價政策。利用社區宣傳欄或設立展板宣傳居民階梯電價、水價政策,推動居民合理用水用電、節約用水用電。

2.社區節能低碳宣傳。宣傳周期間,到社區派發節能宣傳手冊、傳單、宣傳品,現場咨詢家庭節能節電及低碳有關知識。(責任單位:文城鎮政府)

(七)節能進農村活動

1.發展生態循環農業。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加強新技術推廣力度,積極運用農業清潔生產技術、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農村能源開發與利用技術、節約型農業生產技術、畜禽無害化處理技術等;鼓勵高校、科研院所進行農業節能減排新技術研究與開發。

2.推行節肥、節藥、節水生產方式。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節水農業技術,實施保護性耕作,鼓勵農民增施有機肥,科學施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廣科學合理使用新技術,推動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的研發。通過建立多元化、社會化病蟲害防治專業服務組織,實行統防統治,大力推廣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術,提高綜合防治水平。大力發展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水肥利用率。

3.引導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農業生產產生的廢棄物如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等蘊藏著能源資源,引導采用沼氣發酵技術處理后,能產生高品質的清潔能源——沼氣,以及優質的有機肥——沼渣沼液。(責任單位:市農業局)

(八)交通節能宣傳活動

1.充分發揮公交、港口等公共場所及車船的宣傳陣地作用,在出租車、公交車、客運站、碼頭LED 顯示(宣傳)屏及公共交通工具、客貨運站場張貼宣傳節能標語標識,通過多種形式宣傳交通運輸低碳發展理念,積極引導社會公眾綠色低碳出行。

2.各級交通運輸部門要大力宣傳綠色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成效,積極宣傳交通節能低碳技術、推動交通運輸行業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應用,推廣交通運輸節能減排新技術新工藝應用。(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九)建筑節能宣傳活動

1.廣泛宣傳裝配式建筑應用知識,組織各建筑設計單位、圖審機構學習《關于促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瓊府辦〔2017〕8號)等。

2.組織綠色建筑(小區)知識宣傳。宣傳綠色建筑、綠色生態小區、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等政策、知識,提高公眾對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的認識。組織開展綠色建筑政策標準宣貫培訓會,宣傳培訓《關于加快推進綠色建筑發展的意見》(瓊建科〔2017〕x號)、《xx省海綿型建筑與小區設計導則》等內容。

3.組織學習《xx省太陽能熱水系統工程竣工驗收資料目錄(2017修訂版)》,提出太陽能熱水系統建筑應用多元化方面引導政策,鼓勵發展太陽能光伏應用。

4.利用電視、網絡等媒體宣傳《xx省商品住宅全裝修管理辦法(試行)》。(責任單位:市住規建局)

(十)綠色商業宣傳活動

1.加大綠色商業宣傳力度。在流通行業、商場、超市等的基礎上,把宣傳范圍擴至居民小區各社區,加大綠色商場創建工作宣傳力度,鼓勵流通企業按照《綠色商場》標準促進綠色供應鏈建設,采購綠色商品,開展節能產品促銷,在營業場所布置節能環保宣傳標識標語,引導綠色消費行為。

2.增強綠色商業宣傳手段。鼓勵流通企業使用節能技術、產品、設備開展節能改造,組織節能技術產品設備供應商與流通企業對接,舉辦節能技術交流會、改造案例分享會等,促進流通企業發現節能機會,挖掘節能潛力。舉辦社區綠色兌換活動,采取散發宣傳冊、圖版展示和技術人員現場專題講座等方式,增強社區居民對再生資源回收的認識。(責任單位:市商務局)

(十一)低碳專題活動

1.低碳知識宣傳。以宣傳展板、節能低碳產品展示等方式,宣傳低碳知識及我市推進低碳發展工作進展情況。

2.組織宣傳節能減碳適用技術。開展科技示范宣傳,普及節能減碳實用技術,組織太陽能技術和產品體驗周活動,提高公眾節能減碳科技意識和能力。(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科工信局、市科協)

(十二)資源節約宣傳活動

1.宣傳散裝水泥政策法規??偨Y近年來我市發展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及建筑產業化成果,宣傳專項基金征收規定調整情況等。(責任單位:市住規建局、市商務局)

2.限塑及空調溫度控制專項檢查。采取現場抽查等形式,對大中型購物商場、超市塑料袋有償使用、超薄塑料袋使用及溫度控制情況進行檢查、宣傳。(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科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市質監局、市工商局、文城鎮政府)

3.“城市限粘 縣城禁實”專項檢查。采取資料核查、建筑現場抽查等形式,對“城市限粘 縣城禁實”的完成情況和完成進度進行專項檢查。(責任單位:市住規建局)

(十三)節能知識普及活動

1. 組織市重點用能單位能源管理員培訓班,開展節能法規及節能業務知識培訓,推介節能技術。(責任單位:市科工信局)

2.組織開展節能“四個一”實踐活動(節約一滴水、節約一度電、節約一張紙、節約一粒米)。組織開展節能減排志愿者活動,引導青少年增強資源節約意識,強化青少年節能減排實踐,從小培養節約意識。(責任單位:共青團xx市委)

3.開展弘揚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理念宣傳教育。結合“世界環境日”主題宣傳活動,組織開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生態環境保護知識教育,進一步提高公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和環境科學素養。(責任單位:市環保局)

四、組織機構

2017年我市節能宣傳周及低碳日活動由市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節能辦公室牽頭(辦公室設在市科工信局),市委宣傳部、市科工信局、市發改委、市旅文委、市教育局、市國土環資局、市環保局、市住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局、市商務局、市國資委、市文體廣電出版體育局、市機關事務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科協、xx供電局、文城鎮政府等為主辦單位。xx廣播電視臺、《僑鄉xx》等新聞媒體和市政府網站負責宣傳工作。

五、有關要求

篇3

關鍵詞:電石生產;節能降耗;技術發展;管理措施;技術措施

引 言

自改革開發以來,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國際原油需求的不斷擴大,石油及其加工產品的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大,電石法聚氯乙烯和其他電石下游產業有了較大的發展,電石產能迅速增長,2010年我國電石產能約2200萬t/年,成為世界上電石產量和消費量最大的國家。與此同時,電石在生產過程中要消耗大量的電和煤炭,并向環境中排放大量廢氣、粉塵等污染物。

1 我國電石行業的現狀

我國電石行業是伴隨著聚氯乙烯、1,4-丁二醇等工業快速發展起來的。進入21世紀,在下游需求帶動下,電石進入產能快速增長期。2000年,國內電石產能僅480萬t/年,產量為340萬t;2005年,產能上升至950萬t/年,產量達到895萬t;2010年,產能突破2000萬t/年達到2250萬t/年,產量為1650萬t。

“十二五”以來,各地為大型氯堿裝置配套的電石項目大量上馬,截至2012年底,國內有電石企業388家,產能達到3230萬t/年,產量提高到2000萬t以上,但開工率僅為61.9%(若扣除2012年實際停產的產能734萬t,開工率也僅為80%)。其中,技術裝備水平較高、節能減排效果顯著的密閉式電石爐產能為1860萬t/年,占總產能的比重由2005年的不足10%提高到近60%;技術裝備水平相對落后的內燃式電石爐產能為1370萬t/年,比重下降到42.4%。

電石是資源和能源密集型行業。電力和炭材在電石產品的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約為70%。因此,電力、煤炭等能源和資源價格的上揚,將導致電石企業面臨的生產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大。

據測算,與密閉式電石爐相比,內燃式電石爐每生產1t電石要浪費160kg標準煤的能源,且需多排放600多公斤的二氧化碳。2012年,內燃爐產能為1370萬t/年,電石產量僅為400萬t,按此測算,相當于浪費了64萬t標準煤,同時多排放了240萬t二氧化碳。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能源供應日趨緊張,環保要求愈加嚴格。無論從外部經濟運行方面,還是從行業可持續發展方面考慮,電石行業都迫切需要加強節能減排工作,積極采用先進、節能、環保的技術和裝備,提升自身能源利用水平,減少廢棄物排放量,走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發展道路。

2 電石生產技術概況

電石爐是電石生產過程中的重要設備之一,電石爐根據種類的不同,又分為三種:開放式電石爐、內燃式電石爐和密閉式電石爐。其中,開放式電石爐能耗高、污染重,“十一五”期間已經被強制淘汰。

內燃式電石爐也稱為半密閉式電石爐,在開放式電石爐的基礎上,在爐面增加了吸煙氣罩、排煙氣管道、煙囪及其煙氣凈化處理系統。爐罩的結構形式、冷卻方式接近密閉式電石爐,區別是在爐罩周圍按要求開設了進氣孔補充空氣,使電石反應生成的一氧化碳氣體在爐面上燃燒,煙氣經吸煙氣罩至煙囪排出。由于有大量的爐面空氣補入,爐氣量較大,煙氣處理裝置的投資及運行費用較高。電石爐運行過程中,高溫爐氣裹夾著煙塵逸出吸煙罩,造成爐面勞動、安全條件較為惡劣,熱能和爐氣損失大,電石爐生產工藝見圖1所示。

密閉式電石爐通過加裝爐蓋,使電石爐密閉起來,隔絕了外部空氣,將電石生產過程產生的一氧化碳氣體用抽氣設備抽出利用。同時爐蓋上裝有自動加料管。密閉式電石爐還配套有電極控制系統、爐氣凈化、氣燒石灰窯等裝置。與前兩種爐型相比,密閉式電石爐由于爐面上無燃燒火焰,碳材燃燒損失和熱能損失小,同時電石爐氣經凈化處理后可作為氣燒石灰窯的燃料或作為有機合成原料,做到資源充分利用;電石爐周圍沒有火焰和粉塵,爐面設備溫度較低,改善了勞動、安全操作條件;爐料通過自動加料管加料,壓放電極等操作采用自動化控制,機械化程度高,設備運行更為安全可靠。

3 國內電石爐技術的應用現狀

我國現存的內燃式電石爐分為兩類,一是由開放式電石爐改造而成的裝置,二是完全新建裝置。前者受原有土建結構和工藝的限制,很多裝置僅僅增加了爐蓋、簡單的加料系統和除塵器。這種改造的裝置比較簡易,無自動化控制設備,爐氣余熱也未利用,生產操作仍以經驗成份居多。后者則參照成熟的內燃式電石爐設計標準進行建設,在工藝裝置設置、自動化程度、環保設施、操作環境上均有較大提高。

密閉式電石爐是世界電石行業裝備的主流。國內最初建設的密閉式電石爐于90年代從國外引進,近年來,在引進技術和設備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密閉式電石爐的關鍵裝備和成套設備也已經完全實現國產化,國內密閉式電石爐的各項指標,如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等,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且隨著《電石行業準入條件》(2007年修訂)的頒布實施以及行業技術進步和節能減排壓力增大,不少企業已經將內燃式電石爐改造為密閉式電石爐,取得了很好的節能減排效果,密閉式電石爐在行業的比例也不斷提高,接近40%。例如,陜西省某企業對原有的16500kVA內燃式電石爐進行了技術改造,年回收含量為70~85%一氧化碳氣體1440萬m3,節約原煤2.4萬t,節電300~450萬kWh。

4 電石生產節能降耗未來發展

4.1 電石生產節能降耗目標

積極推進總量控制,爭取到“十二五”末將電石產能控制在4200萬噸/年,密閉式電石爐的比重達到80%以上,產能發揮超過60%;“十三五”時期,繼續實行總量調控措施,力爭到“十三五”末將電石產能控制在5000萬t/年,密閉式電石爐的比重達到100%,實現產需基本平衡。

4.2 電石生產節能降耗管理措施

4.1.1 加大對企業節能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

積極落實國家已出臺的促進企業節能減排的各項財政、稅收優惠政策,根據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電石行業產業政策和準入條件,加大對內燃式爐改造為密閉電石爐的支持力度。

4.2.2 完善多元化的企業節能技術改造投融資機制

發揮各級財政資金的引導和示范作用,以企業投入為主體,吸引和帶動社會各方面投資,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推動企業開展節能技術改造。同時,鼓勵企業開展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等方式,通過市場渠道籌集節能減排資金。

4.2.3 加強對內燃式電石爐改造為密閉電石爐的監督管理

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加大淘汰電石落后產能力度,落實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制度,加強對項目建設的跟蹤和管理,定期組織項目實施情況監督檢查,及時組織項目竣工驗收,對項目節能效果和實施水平等進行后續評估,確保項目進度、工程質量等符合國家有關要求并實現預期節能效果。

4.2.4 建立大型密閉式電石爐的技術示范和企業示范

適時開展實施情況的總結工作,總結內燃式電石爐改造為密閉式電石爐的經驗和應用情況。鼓勵企業應用新技術,建立技術先進、節能降耗效果好的技術示范和企業示范。

4.2.5 支持技術服務單位的能力建設,加快相關領域的人才培養

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相關部門,支持一批行業領先的技術、工程、設備等服務單位的能力建設,建設全國性的密閉式電石爐生產裝置操作人才培訓基地,提高電石行業從業人員整體的技術水平、操作水平、管理水平。

5 電石生產節能降耗技術措施

5.1 提高原材料質量

使用合格的原料是確保電石優質低耗、安全生產以及生產高產的物質基礎,炭原料最好是以冶金焦、蘭碳相結合,入爐石灰,全CaO>92%,生燒

5.2 優選電爐參數

在設計時應慎重考慮電石爐的參數,主要是依據當地原材料特性,在設定時結合理論和有一定經驗的專家來制定參數,電氣參數由于選擇了多級調壓開關,重點應對短網結構設計好,對二次電流計算好。

5.3 加強設備管理

設備是組織安全生產、有效均衡的必備條件,設備管理要抓住“正確使用、配件修造;科學檢修、精心維護”四個環節,堅持“以預防為主,維護保養與計劃檢修并重”的方針,要在減少停爐次數,電爐延長爐齡,提高電爐自然功率因數方面認真研究,努力提高電爐的開動率以及負荷率。

5.4 精心操作,定期觀測電極

精心操作,加強電爐的巡視,使爐況經常保持在正常穩定狀況下生產,同時電極深入爐料中要嚴格按照操作進行:電極深入料層深度為電極直徑的0.6~1.0倍左右,電極有損工作段不宜過長,表層無紅料,料層透氣性良好,無噴料現象,料層均勻下沉,壓放電極的時間不要超過最大安全壓放的時間間隔,每次壓放電極時均順利。電極無過燒欠燒現象,焙燒與消耗平衡,按規定時間出爐,才能確保電極事故不發生,出爐堵爐順利。

6 結束語

隨著我國頒布和實施《電石行業準入條件》,電石生產的密閉化、大型化勢在必行,電石生產節能降耗也是大勢所趨,電石生產企業要從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以及國家節能降耗的大局出發,制定出電石生產節能降耗的有效措施,從而保證企業及全行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尚恩清.空分設備節能降耗運行分析[J].深冷技術.2010(04).

[2]劉慧敏.實行節能降耗發展循環經濟[J].江蘇建材.2007(01).

篇4

2021年,分公司積極研判政策變化,主動適應環保管理要求,適時提出環保治理措施要求,在各部門通力配合下,實現廢氣、廢水主要污染物動態穩定達標排放、固廢(危廢)規范化管理、無組織揚塵可控在控、碳資產管理有序推進。未發生一般及以上環境污染事件、環保處罰事件、負面報道輿情事件,圓滿完成了分公司年初既定的各項任務。

一、2021年環保工作總結

(一)主要指標環保完成情況

1、燃煤平均硫份X%,灰分X%,低位熱值XMJ/kg;脫硫設施投運率為100%,脫硫效率為X%;脫硝設施投運率為X%,脫硝效率為X%;除塵設施投運率為100%;

2、含油污水處理系統、含煤污水處理系統、工業廢水處理系統投運率為100%,廢水排放日均值達標率100%。

3、2021年1-9月份,產灰量X萬噸,綜合利用量X萬噸,產渣量X萬噸,灰渣利用率X%;石膏產量X萬噸,綜合利用量X萬噸,石膏利用率X%;固廢綜合利用率為X%。全年規范轉移處置危險廢物:廢礦物油X噸,廢蓄電池X噸,廢催化劑X塊,含油廢物X噸。

(二)重點工作完成情況

1、煙氣污染物持續穩定達標。通過加強脫硫、脫硝、除塵、在線儀表等設施運維管理、各項主要設施隱患治理,缺陷提級管控,實現煙氣主要污染物動態達標排放,全年未發生超標排放事件。重污染天氣應對期間各級管理人員精細管控,逐小時精確計算,污染物排放總量逐日同比減排,滿足了環保主管部門的減排任務,同時也提高了運行指標精細化管控水平。

2、廢水提標減排工作持續發力。通過合理調度廢水排放,實現外排廢水指標日均值穩定達到地表V類水排放標準。外排水總量在考慮發電量同比增加情況下,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

3、持續完善固廢管理。按照新固廢法要求,明確管理責任,厘清管理界面,滿足新固廢法溯源管理的要求?;覉龉虖U堆放合理有序,實現固廢分類存放,為綜合利用奠定基礎。

4、開展碳排放數據審核。按碳排放核查指南要求,匯總碳排放核查所需生產、經營、財務報表,對基礎數據進行內部核查,查缺補漏,確保碳排放核查順利通過。

5、推進排污許可證一證式管理。按照要求認真開企業自行監測、在線儀表比對監測等工作,全年企業環保信息自行公開率工作達到100%。

6、推進改造項目前期工作。

7、實行環保、保潔一體化管理,增購掃地車、灑水車,全廠洗掃灑水頻次同步提升,廠區主要干道實現深度保潔,灰場及運灰路、煤場及運煤路等重點區域實現重點保障,實現無組織揚塵可控在控。

(二)2021年工作亮點

1、持續強化環?;A管理及日常監督,實現環保督察常態化管理。持續行開展環保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對于發現的環境管理方面存在問題及隱患風險,制定整改方案及具體措施,明確整改責任人,規定整改時限,確保全部整改落實到位。

3、積極拓寬固廢綜合利用渠道,減輕灰場庫容壓力。

二、2022年工作安排

(一)指導思想

以“源頭控污、過程監管、末端治理、綜合利用”為指導思想,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創新理念,加強環保基礎管理,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自證守法、自樹形象,把環保工作變被動為主動,推進分公司高質量發展。

(二)工作思路

以污染物全面達標排放為要求,重點加強外排廢水及無組織粉塵排放的日常管控,通過提高運行管理、日常監督、技術改造、事件管理,實現環保本質安全。

(三)重點工作

1、進一步對照相關法律、法規、導則、標準要求,分析分公司存在的環保隱患,列出分公司環境風險清單,制定整改措施、計劃。結合技改、重措等計劃,提前謀劃、變被動為主動。重點推進固廢跨省綜合利用資料報備工作。

2、加強環?;A管理,確保各項污染物指標全時段穩定達標排放。依托覆蓋全公司范圍的環境風險管理體系、隱患排查體系,以預防排放指標超標為核心,加強環保運行指標監督、分析和預控,實現環保全過程控制。

篇5

關鍵詞:合成氨 生產影響 工藝優化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各個生產環節對于資源、能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由于資源、能源的相對有限,因而社會對于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也越來越關注,所以,天然氣加壓直接轉化法制造合成氨的生產影響因素分析和生產優化工作受到了較多的關注。

一、轉化工段

天然氣加壓直接轉化法制造合成氨,轉化工段是重中之重,對合成氨裝置節能降耗起到關鍵作用,它是在轉化催化劑作用下的強吸熱反應,其反應式為CH4+H2O=CO+3H2-206.29KJ/mol,在一段爐反應中,需要天然氣與空氣混合燃燒為轉化管提供熱量。因而在其生產環節應進行如下改進和優化:第一.控制適當的爐膛負壓,既滿足天然氣燃燒有充足的氧含量,又讓對流段熱量能得到充分回收。第二.由于運行過程中輻射段熱能回收部分的換熱器內管壁結垢,保溫材料附著在外管壁,對流段盤管換熱效果逐漸變差,吸收熱量減少,出對流段煙道氣溫度升高,導致熱能損失,因此利用大修停車機會應進行內管壁化學清洗、外管壁空氣清掃以提高熱能回收效果。第三.如果發現對流段出口煙道氣溫度偏高,熱能損失偏大,可通過調節爐膛負壓、有條件可增加一組預熱燃燒空氣、預熱工藝天然氣盤管等方法來回收熱量。我廠于2007年利用系統大修機會,對一套合成氨裝置的對流段尾端增加了一組預熱工藝天然氣盤管,改造后出對流段煙道氣溫度由223.5℃,下降到161.9℃;一段爐熱效率提高約3.2%,全年可節約天然氣54.8萬m3,價值93萬元。而改造投資費用38.6萬元,投資回收期僅需5個月。第四.操作中,一、二段爐應整體考慮,一般來說,一段爐水碳比每下降0.1,噸氨少耗蒸汽51.6Kg;在保證催化劑安全和脫碳熱負荷需要的前提下,盡量降低一段爐水碳比提高二段出口溫度以保證二段轉化氣殘余CH4合格。第五. 控制二段爐催化劑裝填量。生產中往往認為催化劑裝填得越多越好,但是當燃燒空間不夠,空氣與工藝氣混合不均,二段爐總體轉化效果將下降。如果適度減少催化劑裝填量,增大燃燒空間,使空氣與工藝氣混合均勻,二段轉化效果將有明顯提高。

二、變換工段

變換反應是放熱反應,降低溫度有利變換反應的進行。選擇起始活性溫度低的中溫變換催化劑(如B113-2低溫催化劑,使用B113-2低溫催化劑在中變爐進口及床層溫度比使用B110-2催化劑降低18℃的條件下,在生產負荷相同的情況下,中變氣出口一氧化碳由2.3-2.7%下降到1.9-2.4%,一氧化碳的變換率明顯提高,同時也大大減輕了低變爐負擔,有利于后工序生產)。因此,在中變工段的改進和優化方面建議使用低溫催化劑。

三、脫碳工段

脫碳系統是合成氨生產裝置的關鍵系統之一。近幾年在兩段吸收、兩段再生的節能改良苯菲爾溶液法的裝置中,不少廠家的吸收塔、再生塔仍使用三層散裝鮑耳環的板式塔填料,這樣的裝置常常出現兩塔阻力增加,產生泛液現象;溶液再生度較低,二氧化碳吸收能力下降,凈化氣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生產中常常出現減負荷的情況,導致系統消耗上升。目前,波紋填料的分離、吸收二氧化碳效率與散裝鮑耳環的板式塔填料相比,增加了液體的均勻分布和填料潤濕性能,具有持液量較小、阻力較低、吸收分解效果好以及操作性能穩定等優點,能提高傳質效率。因而在其生產環節應進行如下改進和優化:第一、將散裝鮑耳環更換為Y250型規整波紋多孔填料,由于規整波紋多孔填料比散裝鮑耳環填料空隙率的自由截面大,利于氣、液流通,也增加了氣液接觸面,有利溶液吸收或解吸再生。第二、嚴格管理脫碳溶液組分,及時調整脫碳溶液成分,提高脫碳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效果。第三、加強脫碳溶液中雜質的過濾,避免因溶液雜質多而使塔阻力增加,產生泛液現象。

四、壓縮機工段

合成氨生產能耗和產量的穩定性會直接受到壓縮機工段的影響。較為常見的壓縮機工段影響因素包括:第一、若壓縮機倒機和開停機控制不理想,則系統氣量會發生大幅度的波動,進而導致系統壓力發生變化,當系統壓力升重時,會導致一段爐蒸汽量瞬間大幅減少,而工藝天然氣由于壓縮機的加壓做功系統壓力升高影響較小,這樣,一段爐水碳比就會立即下降,如果低于催化劑的保護值,保護連鎖動作系統就會跳車停運;當壓力降低嚴重時,會導致CO2吸收塔帶液,威脅到甲烷化爐的生產。操作上,在壓縮機倒機和開停機控制過程中,利用壓縮機的回路控制好氫氮段進氣壓力,力求壓力平穩,避免系統出現較大波動。第二、加強壓縮機各段的積油、積炭清洗,油水的按時排放,避免壓縮機打氣量差,電耗增加,甚至損壞壓縮機。第三、當生產負荷不足時,壓縮機空氣段的放空應在壓力低級段放空,避免在加壓做功后才放掉,導致電耗增加。

五、氨合成工段

通??蓮南率鰩讉€方面著手對氨合成工況進行優化改進:第一,加強進塔氣體成分的控制,為裝置提供理想氣源。第二,在低空速、高氨凈值運行的基礎上,使用高效分離、冷卻設備。第三,加強觸媒升溫還原和裝填工作,避免氣體偏流,減小徑向及軸向溫差,從而充分發揮出觸媒的活性。第四,聯合使用高性能觸媒和高效內件,以低空速、高氨凈值的方式運行,減少壓縮電耗和循環電耗,緩解合成系統壓力[1]。

六、系統尾氣的處理

合成氨系統尾氣的處理各廠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各不相同。目前,我廠使用的合成馳放氣和氨罐閃蒸氣聯合回收方法是利用馳放氣膜分離法分離后的回收尾氣減壓至2.0 MPa作為氨罐閃蒸氣回收補充動力氣,這樣能增加合成馳放氣和氨罐閃蒸氣回收效率,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競爭能力;同時還減少了稀氨水產生,減輕了氮肥企業處理稀氨水的壓力,是一項非常理想的環保節能項目。其回收處理方法為:來自合成一氨分經過氣液分離后的合成馳放氣經調節閥減壓、脫鹽水洗滌后,其氨含量降到100ppm以下,再經過分離塔分離掉夾帶的水后,用低壓蒸汽將其加熱到35℃-50℃,再進入膜分離管,易滲透的氫從膜管束外部滲透到中心,并匯集后經調節閥降壓到與甲烷化氣壓力相等 ,與甲烷化氣一并被壓縮機加壓后進入合成系統;而不易滲透的氬氣、甲烷氣 和氮氣等尾氣則從膜管束外另一端引出,壓力仍為11MPa,再被調節閥減壓到2.0 Mpa左右,去微動力氨回收裝置作透平膨脹機的動力氣源——解吸氣。2006年我廠采用中科院物化所開發的深冷微動力氨回收技術,利用中高壓氣體節流膨脹制冷、氣體中氨與其他組分冷凝液化溫度不同的原理,進行回收氨罐閃蒸氣中的氣氨,回收氣氨純度99.6%以上,經冰機加壓冷凝變為液氨;回收后,氨含量小于0.4%的尾氣全部返回一段爐作燃料氣,氨罐閃蒸氣中的氨回收率達97.8%以上,其回收氣氨的效果十分理想。

篇6

關鍵詞:低碳建筑;評價標準;綠色建筑

中圖分類號:TU20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8-0265-02

一、低碳建筑的內涵

達到什么標準的建筑可以稱之為低碳建筑?學術界和工業界對此尚未能有明確的定義。Mlecnik[1]將低于標準建筑碳排放量的建筑定義為低碳建筑。

李啟明等人認為,可參照低碳經濟等相關概念,低碳經濟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目標,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其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2]。

本文認為,低于標準建筑碳排放量的建筑,或者達到國際或國家綠色認證的建筑,且在使用過程中居住者行為符合低碳要求的建筑可稱之為低碳建筑。

低碳建筑是當前研究的重點,相對而言零能耗建筑是一個更為前沿的課題,零能耗建筑是建設領域內減少二氧化排放和減少能源消耗的解決方案[3]。

中國建筑行業的低碳發展主要體現在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的推廣方面。綠色建筑的“綠色”主要體現在能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保護環境減少污染上,它的推廣采用能帶來巨大的低碳效應:節能30%―50%;減碳35%;減少廢物排放70%;減少水資源利用40%。它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力已經在行業內逐步體現。綠色建筑的推廣將不僅能降低建筑全壽命周期的綜合成本,降耗減碳,提高投入產出效應;而且能夠帶動諸多上、下游企業對生產和使用低碳產品的追求[4]。

二、低碳建筑評價標準的現狀分析

建筑業需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建材在生產過程中一方面消耗了大量能源,另一方面還會產生污染排放到空氣中[5]。建材從原材料提取、制造和運輸到工地過程中會產生“次級效應”,由于對能源消耗所引起的副作用對當地乃至整個國家的環境帶來嚴重的破壞[6]。為了正確評價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可以考慮建設項目整個生命周期的每個階段[7]。生命周期評價(Lifecycle Assessment,LCA)對建設項目或建筑產品的可持續能力有定量化的掌握。

建設項目的碳排放來源于建筑材料的制造、建材的運輸、建筑設備的運輸、建筑設備的能源消耗、建筑工人的交通、建筑物的廢物處理等方面,國內外學者研究不同階段的碳排放。

Hacker,De Saulles and Minson等[8]測算了建材的隱含碳排放和施工用具能耗碳排放。Yan,Shen and Fan等[9]計算了建材的制造和運輸、建筑設備的能耗、原料處理的能耗及建筑廢棄物的處置階段的碳排放。

國內有不少學者對低碳建筑測評估做了研究,采用了國際上碳排放的測算方法[10-14]。不同文獻對全壽命周期碳排放測算所側重的階段有所不同,詳見表1。

在瑞典,政府部門采用自上而下的投入產出碳排放評價方法來代替LCA評價法,按建筑項目的活動和部門來分解測算碳排放[15]。該方法將建設領域分為新住宅建設、房屋重建和裝修、道路基礎設施建設三大部門來分析,與全生命周期評價不同的是,該投入產出評價未考慮原材料的供暖值。通過研究發現,道路基礎設施建設的碳排放量最大,而房屋重建和裝修部門的碳排放量較低。

在綠色建筑評價體系方面,比較知名的有美國的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英國的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英國建筑研究院環境評估方法)、日本的CASBE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System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建筑物綜合環境性能評價系統)等。中國在2006年綠色建筑評估標準,近期將出臺修訂版,采用建筑能效標識對新建居住和公共建筑以及實施節能改造后的既有建筑作為測評對象。

三、低碳建筑評價標準的展望

目前有學者已經在原有綠色建筑評估體系的基礎上增加了低碳指標內容,如聶梅生等人[16-20]。但國家級的低碳建筑評估體系尚未公布,在此階段探討我國建筑產業低碳技術評估體系有較強的研究價值。

在目前我國探討低碳建筑的評價標準之際,無論是采用自上而下的碳排放測算還是LAC評價方法,都應注重碳排放測量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學性,注重對不同階段碳排放的測算。

參考文獻:

[1] MLECNIK E.Defining nearly zero-energy housing in Belgium and the Netherlands[J].Energy Efficiency,2012,5(3):411-31.

[2] 李啟明,歐曉星.低碳建筑概念及其發展分析[J].建筑經濟,2010,(2):41-3.

[3] MARSZAL A J,HEISELBERG P,BOURRELLE J,et al.Zero Energy Building A review of definitions and calculation methodologies[J].

Energy and Buildings,2011,43(4):971-9.

[4] 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企業低碳發展之音”項目組.世界自然基金會:低碳經濟影響四大產業變革[J].北大商業評論,2010,(3):5.

[5] HAMMOND G P,JONES C.Embodied energy and carbon in construction materials[J].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Energy,2008,161(2):87-98.

[6] HAMMOND G P.Energy,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 UK perspective[J].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00,78(4):304-23.

[7] HAMMOND G P,WINNETT A B.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on environmental appraisal and valuation techniques[J].Proceedings

of the ICE-Waste and Resource Management,2006,159(3):117-30.

[8] HACKER J N,DE SAULLES T P,MINSON A J,et al.Embodied and operational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rom housing:a case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thermal mass and climate change[J].Energy and Buildings,2008,40(3):375-84.

[9] YAN H,SHEN Q,FAN L C,et al.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A case study of One Peking in HongKong[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10,45(4):949-55.

[10] 蔡筱霜.基于LCA的低碳建筑評價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1.

[11] 仲平.建筑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及其環境影響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2005.

[12] 楊倩苗.建筑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環境影響定量評價[D].天津:天津大學,2009.

[13] 燕艷.浙江省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和CO_2排放評價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1.(下轉272頁)

(上接266頁)

[14] 谷立靜.基于生命周期評價的中國建筑行業環境影響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2009.

[15] N SS N J,HOLMBERG J,WADESKOG A,et al.Direct and indirect energy use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production phase of buildings:

an input-output analysis[J].Energy,2007,32(9):1593-602.

[16] SEO S,HWANG Y.Estimation of CO2 emissions in life cycle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1,127(5):414-8.

[17] COLE R J.Energy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alternative structural systems[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1998,34(3):335-48.

[18] GONZ LEZ M J,GARC A NAVARRO J.Assessment of the decrease of CO2 emiss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field through the

selection of materials:Practical case study of three houses of low environmental impact [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06,41(7):

902-9.

[19] GANGOLELLS M,CASALS M,GASS S,et al.A methodology for predicting the severity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 related to the

篇7

關鍵詞:飯店; 低碳化; 評價指標; 飯店管理者; 認同差異

1前言

氣候變化給人類帶來的影響日益加劇,與此相關的碳排放問題已成為國際社會政治、經濟、技術對話的重要砝碼。為應對這一挑戰,2009年底,我國政府提出了具體的減排目標,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40%~45%,標志著我國將正式進入碳排放總量控制時代

。同年年底,《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頒布,明確指出要將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并提出推進節能環保是發展旅游業的主要任務之一②。這為我國旅游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

飯店業作為我國旅游業三大支柱產業之一(魏衛,等,2010),近30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但飯店業的能耗狀況不容樂觀。據世界旅游組織的研究,旅游業對全球溫室氣候排放負有5%的責任,而住宿餐飲業是其節能的重點之一趙煥焱.低碳酒店的要求、重點、措施和案例[EB/OL].邁點網,http:∥info.省略/FamousColumn/2010413/1041365584.shtml.。劉益(2012)采用投入產出分析方法測度了2007年我國飯店業的能耗水平,發現,我國飯店業每萬元總產出需消耗330.99千克標準煤,其能耗強度分別是同期日本、新西蘭和盧森堡飯店業的3.13、5.20和3.92倍,而飯店顧客人均每天能耗約是城市居民人均每天能耗量的11倍。另一方面,就目前全國700余家綠色飯店的實踐證明,綠色飯店創建可幫助飯店平均節電15%、節水10%;若全國1.3萬家星級飯店都進行節能改造,則每年節水量相當于20個杭州西湖解讀中國飯店業綠色低碳化趨勢[EB/OL].邁點網,http:∥res.省略/IndustryAnalysis/20101028/10102814167.shtml.。因此我國飯店進行低碳化改造工作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意義。本文通過對飯店低碳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探討客觀評價飯店低碳化水平的方法,以期促進我國飯店業的低碳化發展。

2文獻綜述

為進一步了解國內外有關飯店低碳化的研究現狀,我們在EBSCO數據庫中以“carbon”和“hotel/hospitality”為關鍵詞,搜索1978~2011年發表的國外相關文獻(2012-2-2),共得到402個結果,其中有360篇文章是2005年以后發表的,占總數的89.55%;同時,在CNKI中搜索1986~2011年以“飯店低碳/節能”為主題的國內相關文獻,共得145個結果,其中2006年以后發表的文章共有119篇,占結果總數的82.07%。由此可見,自2005年以來,國內外學術界對飯店低碳化的研究大幅升溫,已成為研究熱點之一。

在碳計量方面,張吉鑫和鄭曉衛(2009)構建了揚子飯店節能計算模型,包括建筑模型、氣象參數、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參數、空調系統參數及室內負荷設定參數等,并對揚子飯店改造前后的節能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在碳排放方面,Yi Liqin(2011)通過對濟南高星級飯店的能耗調研,發現高星級飯店服務產品的碳足跡的99%以上來自直接碳排放,而碳排放的非直接來源則與飯店的接待規模相關,飯店接待規模越大,其服務產品的碳排放也越大。

在碳減排意識方面,Zografakis等(2011)通過對克里特島32家飯店的能耗情況進行調研發現,有87.5%的飯店管理人員對飯店節能可增加飯店利潤達成共識,而僅有53.2%的飯店管理人員認為顧客在選擇飯店時會考慮飯店的節能形象。Ali等(2008)通過對約旦飯店管理層的調研發現,除1星級飯店外,2~5星級飯店管理層都非常愿意對飯店進行節能改造,而在長期節能改造投資方面,4~5星級飯店表現出更高的意愿。Beccali等(2009)利用“三步法”對西西里島的飯店進行了能耗分析,發現高星級飯店每床能耗、每房能耗及每過夜人次能耗遠遠高于低星級飯店,并指出飯店的節能改造需要各相關利益方的合作,包括決策者到最終用戶。

在飯店低碳化路徑及管理方面,洪文藝(2010)認為,低碳飯店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主要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運營的飯店,并從低碳生產、低碳消耗、低碳管理、低碳服務及低碳形象方面提出了飯店低碳化的實現路徑。黃建鋼(2006)提出了飯店節能戰略的管理思想,并指出飯店能源管理和節能戰略可劃分為能源使用管理、耗能設備的運行操作以及能源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三個基本環節。

在飯店低碳化影響因素方面,魏衛等(2010)認為,影響飯店業節能減排的5個主要因子是節能管理、經濟因素、外在環境、信息交流和政府政策,并構建了飯店業推廣節能減排的影響因素模型。

通過對以上國內外文獻的梳理,我們以為學術界對于低碳飯店的研究還處于探索階段。國外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飯店能耗量成本控制及其對飯店利潤的貢獻、飯店服務產品碳足跡的測量與飯店規模關系等方面,從中我們能得到關于飯店碳排放評價指標的相關信息,比如飯店每房能耗、每床能耗及每過夜人次能耗等;而國內學者研究范圍相對較廣,主要集中在飯店低碳化路徑、飯店低碳管理、飯店低碳化改造影響因素及飯店碳足跡計量模型等方面。但總體研究深度不夠,對飯店低碳化發展全面而科學的評價指標方面少有涉足,難以客觀評價各飯店的低碳化水平。

本文希望通過理論與實證研究,構建適合當前我國飯店低碳化水平評價的指標體系,并考察評價體系中各指標的重要性排序及其原因,以期豐富我國飯店低碳化的理論研究,為當前飯店低碳化評價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導。

3研究設計和數據收集

本研究在文獻分析、專家訪談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對所收集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其主要步驟有:(1)提出評價指標;(2)數據收集;(3)數據分析;(4)確定指標體系;(5)對研究結果的討論。

3.1評價指標的選擇及量表設計

通過對國內外飯店低碳節能相關文獻的梳理和對相關資深飯店業專家、研究者進行調研訪談,在借鑒前人研究成果并吸收受訪者建議的基礎上,本文歸納總結出31項飯店低碳化水平評價指標并設計成結構型量表,各評價指標均采用李克特五點尺度進行計量(1表示“很不重要”、 3表示“一般”、5表示“非常重要”),賦值越高表明受訪者認為該指標對飯店低碳化水平的評價效果越好。

3.2數據收集及樣本特征

本次調研于2011年5月至7月進行,以國內外飯店研究者及粵港澳飯店高層管理者為主要調研對象(其地域分布如圖1和圖2所示),其中飯店管理人員主要包括總經理、工程總監和餐飲總監等飯店主要負責人。課題組通過與國際學術會議的與會專家座談課題組通過參與2011年5月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辦的“2011世界酒店與旅游管理教育峰會”的方式,面對面采訪了19位中外學者,得了其關于飯店低碳評價量表的看法和建議。、實地調研訪談在對飯店管理人員的實地調研中,課題組得到所調研飯店高層的支持,采用了座談討論(通常時間為1.5小時左右)、結構性深度訪談、考察與問卷結合等方式,所得數據能反映飯店管理人員對評價指標的客觀意見。等方式,共派發問卷100份,回收89份。剔除填答不全的以及絕大多數答案同一的無效問卷,有效問卷73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別為89%和82%。此次調研在地域上包括廣州、深圳、珠海、香港及澳門等地;在飯店星級上,主要集中在3、4星級飯店,基本能反映珠三角地區中高星級飯店

高層管理人員對飯店

低碳化指標的看法。同時本研究結合了飯店研究者與管理者兩方面的觀點,樣本數據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4數據分析結果和指標體系的構成

4.1探索性因子分析

本文使用SPSS 17.0進行數據分析。

首先對所數據進行Bartlett球形檢驗和KMO檢驗。Bartlett球形檢驗結果為:近似卡方值=1232.483(自由度df=465),顯著性概率Sig =0.000

本文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對所選31個評價指標進行篩選并提取公因子。經過4次正交旋轉后,刪除了“飯店有自然采光設計”等10個因子負荷量小于0.5的評價指標,最終保留了21個評價指標(見表1)并從中提取出6個公因子,每個公因子特征根都大于1,累計方差貢獻率達68.117%,保留了原始數據中大部分信息。各指標在相應的公因子上有較大的負荷量(0.537~0.880),因子聚合度較好,同時此次調研問卷總體信度為0.867,可信度較高。

4.2指標體系的構成

通過上述過程提取的6個公因子即為本文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的6個維度。按各個維度所含評價指標的共性對其進行命名(見表1):第1個維度所含的5個指標主要反映了飯店碳減排的相關措施,可命名為“碳減排措施指標”;第2個維度所含的4個指標主要反映飯店低碳化的運營管理,可命名為“低碳管理指標”;第3個維度所含的4個指標主要反映飯店對顧客的低碳引導和宣傳工作,可命名為“低碳引導指標”;第4個維度所含的3個指標主要反映飯店的碳匯能力,可命名為“碳匯指標”;第5個維度所含的3個指標主要反映飯店能耗情況,可命名為“碳排放指標”;第6個維度所含的2個指標主要反映飯店使用能源的構成,可命名為“碳源構成指標”。

5指標維度的重要性比較及分析

5.1低碳管理、碳排放及碳減排措施是評價飯店低碳化水平的重點

在所建指標體系中,按各維度得分均值的高低,其重要性排序依次為:低碳管理指標(4.3254)>碳排放指標(4.1827)>碳減排措施指標(4.1726)>低碳引導指標(3.8562)>碳匯指標(3.6256)>碳源構成指標(3.3288)。其中,低碳管理指標、碳排放指標及碳減排措施指標的均值均超過4,標準差在0.7~0.8之間,具有較高的一致性。這說明不論是飯店管理人員還是研究者都很重視飯店低碳管理工作,而且對能耗的相關收益成本指標非常敏感,尤其重視飯店設施設備的控制和保養,因此在評價飯店低碳化水平時應重點關注飯店低碳管理、碳排放和碳減排措施這三方面的指標。

5.2飯店的低碳引導措施還需拓展與加強

由表1可知,在維度3“低碳引導指標”中,飯店管理人員與研究者對“客房有節約能源提示卡,提倡棉織品一客一換”、“飯店給予客人綠色消費優惠激勵”和“飯店定期開展綠色宣傳、教育及社會公益活動” 3項指標的認同度較高,其均值在3.8~4.1之間,這也說明飯店在實施以上措施時得到顧客較多的支持。而“餐廳和客房不提供一次性消耗品”得分最低,為3.589,說明目前飯店還無法順利實行這一措施。通過訪談我們了解到,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多半是消費者在思想上認同低碳觀念但在行為上卻表現滯后,不愿意改變已經形成的消費習慣。因此飯店在這方面還需進一步采取相關引導措施,比如加強低碳環保宣傳或采用更靈活的低碳消費激勵方式,以提高顧客對飯店低碳化的支持度,從而促進飯店向低碳化發展。

5.3室外綠化是當前飯店的主要碳匯方式

在維度4“碳匯指標”中,“飯店室外綠化率”得分3.9,比 “飯店每床位公共綠地面積”、“飯店有垂直綠化和屋頂綠化的做法”的得分高出0.4~0.5分。課題組在調研中發現這是由于飯店室外綠化為當前飯店主要碳匯方式所致,對飯店業內人士來說,該指標較能反映飯店碳匯能力,因此得到了較高的認同度。

然而垂直綠化是城市綠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應該受到進一步重視。我們認為,飯店可以采用屋頂綠化、壁面綠化、圍欄綠化等占地少、見效快、綠化率高的垂直綠化方式來提高飯店的碳匯能力,既能達到飯店低碳化要求,又能增加飯店建筑的美感,給顧客一種親近自然的感覺。尤其是在飯店空地面積有限的情況下,垂直綠化在飯店低碳化進程中值得推廣。

5.4對碳源構成指標的認同度存在分歧

從表1可知,維度6“碳源構成指標”均值僅為3.3,為所有維度中得分最低,且標準差超過1。這說明業內人士認為碳源構成指標尚未成為評價飯店低碳化水平的重要方面,且在對該指標的認同度上存在較大的差異。經訪談我們了解到,之所以碳源構成指標得分不高,主要是因為目前飯店業以使用電能為主,較少使用煤炭等化石能源;而就目前的技術水平,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還無法完全滿足飯店的需求,且改造費用相對較大,政府方面亦缺乏相應的政策扶持;因此飯店業內人士對此認同度不高且存在較大的分歧。

6相關群體對飯店低碳化評價指標認同差異分析

為進一步分析相關群體對各評價指標的不同看法,我們對樣本進行了分組管理,即:先從職業屬性上將樣本分為“飯店管理人員”與“研究者”兩組,并對比這兩組樣本在各項指標上的均值(見表2,左部4列數據);然后,再從地域屬性上將“飯店管理人員”細分為“港澳飯店管理人員”和“內地飯店管理人員”兩組,并進行這兩組樣本的各項指標均值比較(見表2,右部4列數據)。

6.1飯店管理人員與研究者認同差異分析

從表2可見,除碳源構成指標維度外,飯店管理人員對其他各指標維度的認同度都高于研究者,特別在碳減排、低碳管理及碳排放維度上其均值(4.24;4.45;4.29)較研究者的均值(3.99;3.97;3.88)高出0.3~0.5分之多。細看各項具體指標,除維度6中兩指標外,僅有3.2“飯店給予客人綠色消費優惠激勵”和4.2“飯店有垂直綠化和屋頂綠化的做法”兩項指標的均值為研究者高于飯店管理人員。而對于碳源構成指標,則是研究者的認同度大于飯店管理人員。研究者尤其看重指標6.2“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飯店使用比例”(4.00),遠高于飯店管理人員的認同度(3.33)。經訪談發現,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主要是飯店管理人員與研究者對飯店低碳化評價指標認同的出發點不同。

飯店管理人員的出發點側重于飯店經營實踐,非常重視與飯店經營密切相關的評價指標,因此該組樣本在維度1、2、5上均值較高;而對于“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飯店使用比例”這一指標,由于珠三角地理氣候、政策支持力度及改造成本費用等原因,飯店管理人員在使用新能源技術方面動力不強,因此對其認同度不高。

研究者主要從理論角度出發考慮各指標對飯店低碳化的評價效用,更重視飯店低碳化發展所需要采取的改造措施,認為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飯店的使用是必然趨勢,從長遠來看,“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飯店使用比例”應該成為評價飯店低碳化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

6.2港澳與內地飯店管理人員認同差異分析

從表2可知,“內地飯店管理人員”樣本組在所有維度上的均值均高于“港澳飯店管理人員”樣本組,尤其在低碳引導指標、碳匯指標和碳源構成指標3個維度上兩組的差異較大。

(1) “低碳引導指標”維度。在這一維度,港澳飯店樣本組的均值為3.53,而內地飯店樣本組的均值達到4.07。由于港澳地區飯店沒有開展綠色飯店的認證和宣傳,從業人員對飯店節能降耗的認識有限;且港澳地區客源充足,飯店房價水平和營業收入水平高,單位收入能耗相對不高,所以能耗成本不足以引起管理層的充分重視。此外,港澳地區飯店顧客中心的理念較之內地更為強化,對于客人習慣的(未必是合適的)飯店低溫環境更多的是給予滿足、遷就而不是對顧客進行低碳化方向的引導。(課題組調研實測結果發現,港澳地區飯店內的夏季環境溫度通常比內地飯店低2~4度)。與此相比,近些年,內地政府、企業及學者們大力倡導的綠色飯店理念已深入人心,并逐步得到了較多顧客的認同。另一方面,相對于港澳飯店而言,內地飯店房價水平、營業收入水平相對較低,有效控制包括能耗在內的營業成本是內地飯店業提升利潤空間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內地飯店對顧客進行低碳引導的意愿更強、行動更積極。

(2) “碳匯指標”維度。港澳飯店樣本組在此維度上的均值為3.26,而內地飯店樣本組的均值達到3.8。這種認同差異的產生可能是由于港澳飯店的空地面積有限,綠化工程難以實施造成的。因此我們建議在編制港澳地區的飯店低碳化評價指標體系時,碳匯指標權重可適當降低,以符合當地實際情況。

(3) “碳源構成指標”維度。港澳飯店樣本組在此維度上的均值為2.75,遠低于內地飯店樣本組的3.36,而觀察其中兩個指標的均值可看出,其差異主要是在指標6.2“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飯店使用比例”上。分析發現,之所以港澳飯店管理人員對這一指標的認可度較低,是因為:港澳地區作為消費為主的城市,基本沒有節能設備制造企業,而特區政府有嚴格的市場準入政策,一項新技術只有通過安全性和質量穩定性檢測之后才允許被推廣,因此新能源產品(如太陽能等)的初期引入與運用的難度相對較大;而且到目前為止港澳地區尚無進行太陽能改造的示范飯店,飯店管理人員對其缺乏深入的了解。而內地情況則不相同。以珠三角地區為例,該地區有大量的節能設備生產企業,有些企業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讓一些飯店先免費使用太陽能等節能產品,通過節能效益分期償還設備投資,解決了部分飯店資金的困難,使得許多節能新技術能夠較快地運用于飯店經營之中,產生了一批節能示范飯店,由此大大提升了飯店業對新能源技術的認識。

7總結

本文在文獻梳理和專家訪談的基礎上,以國內外飯店研究者和粵港澳地區中高星級飯店管理人員為調研對象采集數據,利用因子分析法構建了飯店低碳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對所建指標體系的分析,認為碳減排措施指標、低碳管理指標及碳排放指標是評價飯店低碳化水平的重要指標。同時本文分析了相關群體對于飯店低碳化水平評價指標的認同差異,得出了一些有價值的結論,從理論及實踐層面豐富了對國內飯店低碳化問題的研究。

本文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對內地飯店的調研范圍僅在粵港澳地區,在此基礎上所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是否適合其他地區飯店,有待進一步的研究;第二,本文

重點構建了飯店低碳化評價指標體系,對于指標體系的權重設計,可以作為后續的研究之一;第三,由于此次調研對象主要考慮對飯店決策有影響的中高層管理人員,盡管調研比較深入,但樣本量相對不大,今后還可以考慮在更廣范圍補充樣本量,以驗證相關結論的普適性。

參考文獻:

[1]Ali Y,Mustafa M,AlMashaqbah S,et al.Potential of energy savings in the hotel sector in Jordan[J].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08,49(11):33913397.

[2]Beccali M,La Gennusa M,Lo Coco L,et al.An empirical approach for ranking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saving measures in the hotel sector[J].Renewable Energ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9,34(1):8290.

[3]Yi Liqin.The Analysis on Carbon Footprint of Catering Products in Highstar Hotels during Operation: Based on Investigation Conducted in parts of Highstar Hotels in Ji’nan[J].Energy Procedia,2011,5:890894.

[4]Zografakis N,Gillas K,Pollaki A,et al.Assessment of practices and technologies of energy saving and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hotels in Crete[J].Renewable Energy,2011,36(5):13231328.

[5]洪文藝.飯店的低碳化(一):理念與問題[J].飯店現代化,2010(3):6062.

[6]洪文藝.飯店的低碳化(二):如何實現低碳化[J].飯店現代化,2010(4):6366.

[7]黃建鋼.我國旅游飯店的能源管理與節能戰略研究[J].特區經濟,2006(10):228230.

[8]劉益.中國酒店業能源消耗水平與低碳化經營路徑分析[J].旅游學刊,2012(1):8390.

[9]魏衛,趙思香,楊新鳳,等.酒店業推廣節能減排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以廣東省星級酒店為例[J].旅游學刊,2010(3):3540.

[10]張吉鑫,鄭曉衛.上海揚子飯店節能改造能效評估[J].建設科技,2009(12):6063.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Hotel LowCarbonization

WEI Wei1, LEI Peng2, ZHANG Qiong1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Commerc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huangzhou 510006, China;

2.Schol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huangzhou 51064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a factor analysis made by applying documentary analysis, expert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s, this paper took highstar hotels in Pearl River Delta as objects for setting up an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hotel lowcarbonization, which consists of 6 first grade indexes namely: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Measures Index, Low Carbon Management Index, Low Carbon Behaviour Guidance Index, Carbon Sink Index and Carbon Source Index, and 21 second grade index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Measures Index, Low Carbon Management Index and Carbon Emission Index are the decisive factors in evaluating hotel lowcarboniza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sample packets also indicates that certain differences of recognition exist between hotel managements and researchers, and between hotel managements of mainland and Hong Kong and Macao.

篇8

關鍵詞:碳稅 框架設計 經濟影響

1.我國開征碳稅的必要性

碳稅是針對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一種污染稅,在我國開征已勢在必行。

(1)開征碳稅是減緩國內生態環境壓力的需要。我國資源分布的顯著特征是“富煤、少油、缺氣”,這決定了我國能源消費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經濟的高速發展給我國的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系統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國的發展面臨著人口、資源、環境的嚴重約束。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要求我們必須有所行動。碳稅作為公認的最有效的節能減排的經濟手段理應成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2)開征碳稅有利于樹立負責任的國際形象。節能減“碳”,實行低碳經濟已在國際社會達到基本共識。我國作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大國,減排的國際壓力與日俱增。既然減排是有益人民和子孫后代的事業,我們自然應該尋求主動。因此,開征符合我國國情的碳稅,將其作為我國主動進行二氧化碳減排的行動之一,不僅符合國際環境政策的發展趨勢,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國際形象。

(3)開征碳稅有利于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特別是經濟結構不合理,是我國經濟發展諸多矛盾和問題的主要癥結之一。節能減排是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而碳稅作為重要的環境政策工具,既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也有利于促進節能減排技術的發展,還符合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方向。

(4)開征碳稅是完善環境稅制的需要。碳稅作為一個獨立稅種或者作為環境稅的一個稅目,配合其他環境稅的開征,可以彌補環境稅的缺位,構建起環境稅制的框架,加大稅制的綠化程度。此外,通過開征碳稅,減少其他扭曲性稅收,還能夠實現整個稅制結構的完善和優化,對深化稅制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4)計稅依據

碳稅的征稅對象是直接向自然環境排放的二氧化碳,理論上以二氧化碳的實際排放量作為計稅依據最為合理。但二氧化碳的實際排放量難以監測,技術上不易操作,征管成本高。實踐中更多地是采用二氧化碳估算排放量作為計稅依據。

(5)計征方式

碳稅有從量和從價兩種計征方式。從量計征是指以征稅對象的重量、件數、容量、面積等為計稅依據,按照固定稅額標準計征。從價計征以課稅對象的自然數量與單位價格的乘積為計稅依據。由于二氧化碳排放對生態的破壞與其數量直接相關,而與其價值量無關。因此,需要采用從量計征的方式。

(6)納稅環節

一是在生產環節征稅,由化石能源的生產、精煉、加工企業繳納;二是在消費環節征稅,由化石能源的銷售商繳納。從充分發揮碳稅政策效應的角度考慮,在消費環節征稅,更有利于刺激消費者減少能源消耗。但從實際管理和操作角度考慮,在生產環節征稅更有利于稅收的管理和源泉控制。

(7)優惠政策

碳稅的稅收優惠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對能源密集型行業的優惠。為了保護我國產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可根據實際情況,在不同時期對受影響較大的能源密集型行業建立健全合理的稅收減免與返還機制。但是,享受稅收 優惠必須有一定的條件,如與國家簽訂一定標準的二氧化碳減排或提高能效的相關協議,做出在節能降耗方面的努力。

二是對二氧化碳減排達到一定標準的企業給予獎勵。對于積極采用技術減排和回收二氧化碳,并達到一定標準的企業,給予減免稅優惠。

三是對居民個人的優惠。根據我國現階段的情況,從促進民生的角度出發,對于個人生活使用的煤炭和天然氣排放的二氧化碳,暫不征稅。

3. 開征碳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關于碳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眾說紛紜。

第一種觀點認為,開征碳稅對我國經濟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高鵬飛等應用國際上廣泛使用的建模工具MARKAL-MACRO,建立了一個用于評價我國能源系統碳減排政策的模型,研究了碳稅對我國碳排放和宏觀經濟的影響,指出征收碳稅將會導致較大的GDP損失,當碳稅水平較高時,減排的效果并不顯著,而GDP損失卻急劇增加[7]。魏濤遠等利用一個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定量分析了征收碳稅對中國經濟和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結果表明征收碳稅將使中國經濟狀況惡化,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將有所下降[8]。張景華認為征收碳稅會擴大資本和勞動要素的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社會收入分配的不公[9]。

第二種觀點認為,開征碳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甚微。發改委能源所近日的《2050中國能源和碳排放報告》稱,如果考慮中國減少進口對經濟的促進作用,以及減少國內對能源產業的投資而增加對一些新興產業投資所帶來的效果,征收碳稅對GDP帶來的損失非常有限,甚至可能成為正面影響,并且對抑制能源價格產生積極作用[10]。據相關部門測算,開征碳稅10年內,對GDP的影響大概在0.4%左右,這一影響隨后將趨緩。中國氣候變化國別研究組采用ERI-SGM模型,結合我國實際試算了兩種碳稅稅率方案,即100元/噸碳和200元/噸碳。其結果初步顯示:征收碳稅可顯著地降低能源消費的增長,改善能源的消費結構,并能有效地削減溫室氣體的排放。雖然實行碳稅政策的同時,也會給經濟的發展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采用較低強度的碳稅政策對我國的未來經濟沒有明顯的負面影響[11]。

第三種觀點認為,開征碳稅在短期內對我國經濟會產生負面影響,長期內會負面影響會降低。林楨以河南省為例,論述了碳稅對地方經濟發展的影響,指出,開征碳稅在短期內會使生產成本提高、資金減少、就業下降,長期而言負面影響將逐步降低[12]。

第四種觀點認為,開征碳稅在短期內造成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從長期來說影響會加劇。蘇明等在2005年投入產出表數據的基礎上,利用可計算的一般均衡分析從靜態和動態的視角對碳稅的經濟效果給出了科學的預測與評價。其研究結果顯示,靜態角度來說,開征碳稅會帶來GDP、通貨膨脹率、投資、可支配收入的下降,但下降幅度并不大,且農村可支配收入的下降幅度比城市可支配收入的下降幅度大。從動態角度來說,開征碳稅的影響后果會隨著時間流逝,對經濟影響程度不斷加強,并且隨著稅率增加,影響幅度加大[1] 。

第五種觀點認為,開征碳稅應該因地適宜。彭紅楓等從基本的投入-產出模型出發,運用2007年地區投入產出表以及各省統計數據,對我國東、中、西部樣本地區的碳排放量進行了估算。結果表明隨著碳稅水平的提高,地區越不發達,稅負增幅越大,所承受的稅負越重,進而導致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13]。

4.結論

無論從國內還是國際形勢來看,我國開征碳稅都勢在必行。我們應該對碳稅的稅制框架進行合理的設計,發揮碳稅積極的影響力,最大限度的降低其負面影響。目前,世界上已經有很多國家實施了碳稅,我們可以總結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我國的國情,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碳稅方案。

參考文獻

[1] 蘇明,傅志華等.新形勢下我國碳稅政策設計與構想[J].地方財政研究,2010(1)

[2] 高萍.開征碳稅的必要性、路徑選擇與要素設計[J]. 稅務研究2011(1)

[3] 張曉盈,鐘錦文.環境稅收體系下的中國碳稅設計構想[J]. 武漢大學學報,2010(6):852-858頁

[4]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課題組《碳稅的中國路徑》,《環境經濟》2009(09)

[5] 鐘錦文,張曉盈.關于我國碳稅征收的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0:59-60頁

[6] 鄭雪梅.從歐盟國家的實踐看我國碳稅的引入路徑[J],中國財政,2010(05):72-74頁

[7] 高鵬飛,陳文穎.碳稅與碳排放[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 (10):1335-1338頁

[8] 魏濤遠,格羅姆斯洛德.征收碳稅對中國經濟與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2(08):47-49頁

[9] 張景華.碳稅的經濟效應分析.現代經濟探討,2010(02)

[10] 盛中立.碳稅“猜想”.環境[J],2010(01):45-47頁

[11] 中國氣候變化國別研究組.中國氣候變化國別研究組.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

篇9

關鍵詞:徐州;地鐵;低碳節能;綠色建筑

Abstract: As the capital city of Huaihai economic circle,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metro in XuZhou to relieve the pressure of the traffic in central downtown. Meanwhile, as our metro-building technique become increasingly mature, and based on the low-carbon trend of global buildings, the energy-sufficient requirements for metro is highlighted. On the basis of the sketch resume to the low-carbon and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of metro, i would like to analysis some applied metro technologies, discuss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nergy-saving in every stage of XuZhou metro,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XuZhou;metro;low-carbon;green building

1.國內地鐵發展現狀概述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城市人口急劇上升,客流量增大,路面交通量持續增加,地面城市交通擁擠,尤其在客流高峰期,地面交通運輸效率已逐漸滿足不了人口流動的需求,為此開辟地下空間,減輕地面交通壓力,建設地鐵使之成為中國城市的基礎設施、城市交通的主要形式,這是時展的必然走向,地鐵作為城市軌道交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改善城市出行條件,緩解交通壓力,促進節能減排,推動城市經濟發展等方面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國有22個城市開通城市地鐵,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大城市地鐵建設和運營證明了城市地鐵的發展對解決大城市交通擁堵、提高環境質量、調整城市區域結構和產業布局以及拉動城市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和合理布局的突出作用。[1]

2.低碳節能技術簡述

能源危機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困境,在能源緊缺的當代,節約能源及采用新能源方式能夠有效實現節能環保,促進可持續發展。從設計施工階段,可以采用BT模式,以縮短工期,減少人力資源浪費,節約建設管理費用;從具體的地鐵低碳節能技術上,首先明確地鐵能源消耗最大的是電力,所以,節能技術以降低電力消耗的為主,而其中用于列車牽引的電力消耗比重超過50%,通過使用鋁鎂合金等新材料來減輕車輛自重,車輛的再生制動技術,節能運行圖以及合理設置節能坡等以達到降低牽引電力消耗;改進空調系統及照明系統,采用變頻空調及節能光源等以降低輔助系統能耗;從能源上,應用新能源替代電能,如太陽能光源、地熱能空調和風能發電等。[2]

3.節能技術在地鐵工程中的實際應用

3.1北京地鐵

據介紹,北京5號地鐵空調系統改造加裝了變頻裝置,并設置了日常和消防兩種模式。節能模式中傳感器根據客流大小和溫度高低自動調節風機轉動。而一旦發生火情,系統將立即切換進入消防模式。[3]

北京地鐵9號線全線采用了多種節能技術及手段,為中國首條節能示范線路,計劃節能達10%左右。在9號線的線路設計中巧妙合理的設置節能坡,使列車進站時通過借助上坡時阻力,將動能轉化為勢能,從而降低列車運行速度,縮短列車制動距離,減少制動產生的熱量,節約列車制動能耗;列車出站時,借助下坡,將勢能轉化為動能,從而減少列車啟動時的牽引能耗,節約環控能量消耗。由于地鐵站間距一般較短,列車制動啟動頻繁,利用合理設置的節能坡,可以在盡可能減少牽引能耗的情況下,獲得足夠的列車運行所需要的加速度和減速度,9號線中設置的22個節能坡總長達到全線總里程的45.8%,各車站還通過定點控制供水壓力、冷卻水尾水回用等綜合節水技術,比同期其他線路節能40%以上。

3.2上海地鐵

上海地鐵3,4號線增購的新車采用自動感光式LED光源,它的能耗能夠根據外部光照度來自動降低它的光照度,同時來降低它的能耗,根據實測的數據,如果采用LED光照的話,基本可以降低50%的能耗一年。此外,新車車身還采用了輕量化設計,較舊車型輕了近20%,從而降低整車牽引所需能耗。

上海地鐵還采用了列車節能運行圖方式安排日常運行,以達到降低列車牽引負荷,減少車輛制動能耗。

3.3深圳地鐵

在深圳地鐵全線建設過程中,廣泛采用節能技術和新科技。在設計施工招投標階段,深圳地鐵5號線就采用了BT模式,大大壓縮了建設周期,節約了社會成本,[4]5號線設計中研究并優化了熱負荷降低以及排放方案和措施以緩解由于車輛電阻制動產生的熱能引起隧道及站臺熱量累積至溫度升高,使空調、通風系統的負荷增大的問題。深圳地鐵全線采用變頻空調,自動控制新風門和制冷量,節能的同時使人體舒適;為減輕車體自重,深圳地鐵列車車身由鋁合金制作,使之有良好氣密性的同時實現車體輕量化;采用列車再生制動技術,車輛再生制動產生的反饋能量一般為牽引能量的30%甚至更多,其反饋能量直接回饋到電網被再次利用,節能效果好;[5]在改進照明系統上,優先采用LED作為主光源,同比普通光源電力消耗下降60%,還降低了損耗和維護成本;2號線列車內墻板采用陶瓷噴涂的鋁板整體成型技術,涂料為無機物,不燃無毒,耐磨性和防火性能大大提高,而且能重復利用和回收,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6]

4 徐州地鐵節能減排建議

4.1施工設計階段

4.1.1低碳技術與BIM相結合

隨著BIM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建筑業界的廣泛認可,BIM在我國應用發展已是必然,而低碳節能的綠色環保建筑一直是全球建筑業的發展方向,所以低碳節能與BIM的結合應用將成為建筑業改革創新的發展趨勢。通過分析實現施工過程低碳管理的數據體系,詳細地闡述滿足碳排放可視化、低碳成本、碳排放分析的數據并將其整理至符合建模要求的資料庫,將數據導入BIM模型中進行碳排放的量化分析,并建立數據之間的關聯,集成所有數據形成施工過程低碳管理模型,對建筑全生命周期進行可靠的節能量化分析,根據實際施工情況進行必要的控制及調整,將有助于提高徐州地鐵建筑生命周期的節能管理,實現建筑過程綠色低碳化。

4.1.2施工

從小事做起,在施工進場初期就加強節能減排工作的宣傳,從思想上引導各層人員做好節能減排工作,開工前, 根據施工組織設計, 對作業活動中涉及節能降耗影響較大的關鍵工序、特殊工序、重點部位、重要材料和能耗等編制作業指導書, 對節能降耗措施、方法進行詳細明文規定,以達到降低整個系統的后期運營能耗。在商業區及居民區進行施工時使用靜音發電機和低噪空壓機, 搭建空壓機隔音房,安裝噪聲屏障,最大的減少噪音污染。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縮小車站規模,選用透水磚、帶孔磚等,或選擇采用地面車站或采用半敞開式區間線路,盡量利用自然通風和照明條件,則不但可以節省巨大的工程建設投資,對于今后運營節能更具有深遠的意義。

4.2運營階段

地鐵的空調通風系統,牽引系統及各輔助系統一直處于一種高能耗,低效益的運行狀態,且磨損速度快,所以,在這三大板塊中,發展低碳節能的潛力巨大。

其中牽引系統可通過設置節能坡減低能耗,徐州在進行1 號線路縱斷面設計中,根據沿線地形、地質及施工方法等因素,盡量將地下或地面車站布置在縱斷面的凸形部位上,并設置合理的進出站坡度,以節省電能消耗。而根據研究結果表明,“V”型坡采用- 22‰ ~ - 26‰的坡度,約250 m 左右的坡長,可以有效達到節能的目的,且不影響行車安全。[7]根據相鄰車站的高差情況,可選擇其它坡型節能坡,如采用緩坡加陡坡的組合時,相鄰車站高差越大,節能效果越明顯,同時利用車輛再生制動技術以及車輛運行中盡量少的使用最高時速,合理利用坡道,盡可能利用車輛惰行,達到節能目的。

在空調通風系統上以滿足人體舒適度為原則,徐州地鐵通風空調系統設置VAV 和VWV,配合變頻柜使用。受限于地鐵空間的狹小,應設置全新空氣系統有困難的情況下,采取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空調方式和變頻節能、高效型空調、通風設備和配件??蓞⒖急本┑罔F。

從照明設備上,徐州地鐵1號線公共區照明燈具選用節能型熒光燈,車輛段大空間的照明場所采用金屬鹵化物燈等照明光源。在區間隧道照明燈的節能上,1 號線一期工程區間隧道內的照明燈具按照正常運營時全部關閉進行設計,這樣一方面方便了司機的行車駕駛,另一方面還達到了節能的目的。同理,在輔助系統上以滿足軌道交通功能需求為主,合理確定與車站功能相匹配的空間規模,盡量避免設置不必要的地下空間,根據站區各區域人流量大小,在乘客流量大的區域應重點布置照明,其它區域可相對減少,尤其降低廣告照明對電力的消耗,在列車停運后,關閉廣告照明,以減少車站動力及照明用電。自動扶梯是高能耗低效率的系統,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變頻自動扶梯。

4.3管理階段

研究列車運行圖,根據徐州地鐵運行情況,對列車運行圖進行合理調控,找出列車最佳運行方式;通過網絡資產管理研究,掌握設備的全生命周期內的情況,提高維護效率;對不同時間段的票務,客運進行管理分析,合理配備人力資源,達到安全有效不浪費的人員管理狀態;對服務人員進行管理培訓,提高服務質量,給乘客營造溫馨舒適的搭乘環境;對地鐵運營期間產生的廢棄物進行統一回收處置。

5.總結

徐州地鐵可從土建工程、行車組織、車輛性能、牽引系統、空調通風系統、照明系統、給排水系統、通信設備等輔助系統中進行節能優化,運用新技術新材料達到節能減排目的,其中電力能耗是地鐵的主要能耗,電費是軌道交通運營成本的主要部分,因此重點以降低電力消耗的低碳節能技術為主,而對這些技術的優化選擇,則可以通過與BIM相結合進行量化分析,擇優選取。

參考文獻:

[1]李攀聰.淺談中國地鐵發展現狀及未來展望 2014 F532

[2]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城市軌道交通節能分析2010

[3]中國節能在線.淺談地鐵設施的節能 2014

[4]節能減排在深圳地鐵5號線中的應用.2011

[5]列車再生制動能量回收的方法及分析 2014

篇10

社區低碳環保倡議書【1】

廣大居民朋友們:

地球氣候變暖已日益成為危及人類生存的嚴重問題。頻繁發生的災害性氣候所引發的泥石流、暴風雨雪、不斷上升的海平面、逐漸消逝的冰川、洪水、干旱已經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巨大的威脅。面對同一片藍天、身處同一個地球,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去保護環境和拯救地球。為此,我們向居民們發出關愛地球、還我綠色的倡議,倡導大家樹立低碳理念,創造綠色家園。從現在開始:

1、購買簡單包裝的商品,選購綠色產品、綠色食物,倡導綠色消費;

2、少用一次性制品(木筷、紙杯、紙巾等),減少垃圾,進行垃圾分類,回收資源;

3、使用節能電器,電器使用后完全關閉電源,節約用電;適度使用空調;

4、多騎自行車、多坐公交車,為節能減排出力;

5、親近大自然,參加植樹造林活動,認養(捐植)一棵樹木,寄托自己的理想,埋下自己的愿望。

6、關心愛護綠色生命,保護身邊的綠化成果,廣泛開展植綠、護綠、愛綠、興綠文明活動,爭做綠色文明使者,讓我們家園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

7、讓我們攜手營造人人了解、重視、參與環保的良好氛圍。為每個人喝上干凈的水、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享受到健康和快樂的生活盡一份責任!

過低碳生活,做綠色公民!我們一起行動吧

社區低碳環保倡議書【2】

廣大居民朋友們:

低碳環保,節能減排,綠色發展這不僅是一個概念,也不簡單的是一句口號,它需要我們每一個家庭乃至每一個人,從實際生活中去努力,去實踐。

一、做低碳生活的引領者。在日常學習、生活和工作中,踴躍擔當節能減碳的志愿者,形成科學使用資源、保護地球家園的意識和節能降耗的低碳生活方式,影響和帶動身邊更多的人學習低碳生活知識,養成低碳生活習慣,達成低碳生活共識。

二、做低碳生活的宣傳者。宣傳低碳生活理念,掌握節水和資源回收及廢物利用的方法,積極探尋和總結低碳生活小竅門、低碳生活金點子。

三、做低碳生活的推動者。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米、一滴油、一張紙做起。例如:

1.使用節能燈,隨手關燈、拔插頭;

2.少用空調多開窗;

3.使用節水型潔具,循環用水;

4.隨身自備飲水杯,不用一次性紙杯;

5.外出用餐自備筷子、勺等便攜餐具;

6.購物使用布袋子,盡量不用塑料袋;

7.電梯少乘幾層,樓梯多爬幾層;

8.每周少開兩天車,多坐公交車;

9.家里多養花種草,綠化居室環境。

努力使自己成為低碳一族。

希望廣大居民朋友們行動起來,人人爭做低碳生活的表率,戶戶爭做低碳生活的模范,共同攜手為構建和諧、生態、綠色家園而努力!

城關鎮河街社區居民委員會

社區低碳環保倡議書【3】

社區是我們居住、生活的場所,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創建健康、整潔、有序、環保的社區環境是我們共同的心愿,為使廣大居民更好地了解環保知識,2017年5月10,常江灣社區工作人員在金石灘大集為轄區居民發放環保倡議書。希望通過倡議,能夠喚起更多的居民積極加入到愛護環境的工作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