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德育工作方案范文
時間:2024-04-08 17:12: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職學校德育工作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理順體制、科學規劃、改革創新,推進市區教育事業優先、快速、健康發展,全面提高市區中小學辦學水平,提升市區龍頭地位,改善市區人居生活環境,增強城市競爭力。
二、整體目標
通過改革教育管理體制,用5年左右的時間。合理調整學校布局,科學配置教育資源,加強學校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實現市區學校布局合理化、規模適度化、條件均衡化和教育優質化,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
三、基本原則
部門協作;市區一體,政府統籌。整體聯動;科學規劃,分步實施;財政為主,多元投入。
四、工作任務
(一)科學編制規劃。堅持“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務實可行、適度超前”原則。開展并完成市區學校規劃編制工作。廣泛征求市區群眾、教師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布局調整規劃進行評審,向社會公示,并報市政府批準頒布實施,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可行性和權威性。
(二)理順管理體制。改革市區學校辦學體制。科學高效”原則,切實落實“以縣為主”管理體制,完成市直、區、經濟開發區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形成教育合力。同時,理順啟黃中學和外國語學校的辦學體制。
(三)優化學校布局。科學編制學校布局規劃的基礎上。加大對中學、市實驗小學、市實驗幼兒園、考棚街小學、區實驗小學和區實驗二小等資源整合力度,優化學校布局,解決老城區學校布局不合理、發展不平衡和交通擁堵問題,初步實現市區教育均衡發展。
(四)做好新城預控。根據城市化進程和人口發展變化趨勢。做好新城區特別是城東新區學校遠期預控和建設工作,加強教育用地預留控制,使城區各類教育設施布點科學合理。啟動新區新建學校的籌備和建設工程,使新建學校起步快、起點高、環境優。
(五)改造薄弱學校。加大對辦學條件較差的學校的改造力度。大力實施“校舍安全工程”和“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全面消除D級危房,使市區學校全面達到標準化學校建設要求。
(六)合理定額定編。根據學校辦學條件和國家有關政策規定。解決學校規模超負荷和班額嚴重超標等問題;按政策規定和學校運行要求重新核定市區學校教師編制,落實教師員額;建立和完善教師補充、流動機制,實現市區師資力量的均衡配置。
五、實施步驟
(一)啟動市、區學校管理體制、辦學體制改革和學校布局調整、資源優化工作。
1完成并頒布市區中小學布局規劃;
2完成啟黃中學、外校辦學體制改革;
3啟動市區D級危房改造工作;
4完成城區學校教師編制核定工作;
5建立教師補充流動機制;
6啟動區屬學校和經濟開發區學校管理體制改革;
7啟動老城區學校“改、擴、并、遷”工程;
做好城東新區教育用地預留規劃;8根據城東新區規劃。
9啟動并部分完成市區學校標準化建設工作。
(二)完成市區部分學校的整合工作。
1完成區屬學校和經濟開發區學校管理體制改革;
2完成市區D級危房改造工作;
3完成老城區部分學校的整合;
4加大遷建學校的建設力度;
5基本完成市區學校標準化建設;
6啟動城東新區新建學校的籌建工作;
7加大教師交流、互派力度。
(三)著力改善辦學條件,市區中小學布局調整基本到位,實現市區學校均衡發展,基本實現規劃目標。
1完成市區“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基本實現辦學條件均衡化;
2完成市區學校“改、擴、并、遷”工程;
3基本完成城東新區新建學校建設工程。
六、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市區中小學布局調整和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部門協作,社會支持”工作機制,落實相關部門的責任。領導小組成員名單及成員單位職責附后。
(二)加大資金投入。
一是增加教育經費的投入。每年的財政預算中列支專項經費并逐年增加。
二是加大教育“兩費”征收管理力度并優先用于中小學布局調整和建設。
三是積極爭取上級建設項目和資金。
四是加強教育資源整合置換管理,將置換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學校布局調整和建設,并在土地置換、安置補償、規費減免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篇2
經過幾年的實踐和探索,焦作市中職學校的“反思課”活動走過了由隨意性的反思階段到主題性的反思階段的過程。隨意性反思階段是“反思課”活動的初期,學校沒有統一的規定,班主任根據班級情況自行確定“反思課”的主題。這一階段的特點是:有一定針對性,短期效果好,特別是對改善班風班紀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沒有明確的反思主題和長遠目標,活動單調,不好評價,學生容易疲勞,長效性差。主題性的反思階段特點是由學校統一安排部署,有了明確的反思主題和長遠目標,搭建了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平臺,形成了科學的管理和評價機制,實現了最佳最優的教育效果。中職學校根據學生不同學習階段特點結合學生實際,確立每學期反思課的主題,圍繞反思主題組織開展各項活動。以反思課為載體,以開展多項活動為平臺,以有效的評價激勵機制為抓手,有的放矢,防微杜漸,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特色鮮明的反思課主題,豐富多樣的主體活動,凈化學生心靈,激發學生動力,讓校園重現生機與活力。反思主題與活動內容見表1。
二、建立“反思課”的運行與管理機制,取得真實效
中職學校在常規管理的基礎上根據每學期“反思課”主題及各項主體活動內容,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在德育管理中逐步形成了以“反思課”為主題的運行及管理機制。一是班主任“反思課”碰頭會。每周五下午第三節課后,確定為班主任“反思課”碰頭會。總結交流、反饋評價本周反思主體活動情況,安排下周反思課工作。二是周一早讀升旗后,公布各班反思課及主題活動量化考評結果,頒發流動紅旗。學校及時對主題活動、反思日記及反思課進行評價,確保各項工作順利推進,取得成效。三是將“反思課”安排到學校課程表中,每周固定時間,在早讀、下午第三節課自習,也可以在晚自習。結合各學校實際,每周安排2~3節,每節課30分鐘。四是每學期根據反思主題的內容組織1~2次校外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責任感,提高綜合素質;安排一次家長參加的“反思課”,通過“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這一主題活動,增進親情,增加理解和信任,促進學生成長和進步。五是每月對“反思課”及其主題活動一小評,每學期一總評,總評結果作為集體和個人評先評優的依據。六是焦作市教育局把以“反思課”為主題的中職學校德育工作作為全市教育質量獎評選的主要依據。中職學校根據自身實際,建立長效機制,將反思課及各項主體活動的評比工作與“三好學生”評選、優秀團員評選、各項星級評比、先進班集體評選,優秀班主任等評先評優活動結合起來,樹立先進榜樣,增強活動效果,促進學生素質整體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以“反思課”為主題的中職學校德育管理機制的建立,使德育落實到了學校日常工作管理中,取得了真實效,對照情況見表2。表2新課堂教育實驗校(6所)2009—2011兩個學年上學期學生違紀情況統計。
三、形成了“反思課”操作程序和活動方式,整體提升了學生素質和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