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智能化范文

時間:2023-04-10 22:21: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電氣智能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電氣智能化

篇1

關鍵詞:新農村住宅;建筑電氣;智能化;分析

Abstract: intelligent is the new age for buildin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sign requiremen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people for architectural requirements also more and more high, intelligent, save and security architecture electrical design by the people more and more popular. So intelligent electrical building is how to run,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hat? This paper will take the rural residential building electrical and intelligent give priority to,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al and intelligent analysis.

Key words: the new rural residential; Electrical building; Intelligent;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G812.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智能化是新時代對于建筑電氣工程設計的要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人們對于建筑要求也越來越高,智能、節約、安全的建筑電氣設計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那么智能化的建筑電氣是如何運行的,它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呢?本文將以農村住宅建筑電氣以及智能化為主,進行建筑電氣與智能化的分析。

1、建筑電氣設計的原則以及主要內容

建筑電氣工程的設計主要以節約、經濟、效益等為原則,依據相關規范與要求,從建筑工程的實際用電負荷、配電方式以及變壓器容量等用電情況出發,綜合考慮整個工程的經濟、效益、成本等因素,結合建筑工程的結構與給排水、暖通、動力等實際進行建筑電氣工程的合理規劃與設計。

建筑電氣工程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建筑電氣的電力負荷情況、建筑供電電源與電壓等級、建筑高低配電系統、電氣主設備選擇、變電站位置選定,防雷與接地防護以及電氣照明和消防安全等,這些內容都是建筑電氣設計中的基本內容,在建筑電氣工程中對于他們的設計與規劃如果合理到位,那么即使對建筑電氣質量工程的保障,也是對整個建筑工程的完整運行的保障。建筑電氣工程設計內容中尤其是建筑電力負荷情況的設計,它的負荷計算與設備選擇對于整個電氣工程的運行起著決定的作用。除此之外,建筑電氣設計中主要電氣設備的選擇以及配電系統的設計是整個電氣工程的核心,電氣設配與配電系統不僅是建筑工程,也是供電系統中的重要部分。而變電站位置以及供電電源的確定和設計也是建筑電氣工程中的關鍵部分。另外,建筑防雷設置與接地保護設置是建筑電氣工程得以安全運行的保障。電氣照明系統的設計在建筑電氣工程的功能中與居民最接近,它的合理設計也能實現建筑電氣工程節能的目的。而計算機技術與建筑電氣工程設計的結合使用設計則與本文想要闡述的建筑電氣智能化系統聯系最緊密。

2、農村住宅建筑電氣智能化工程

本文要進行詳細分析的農村住宅建筑電氣智能化工程其實就是電氣智能化系統在新農村住宅建設中的應用,它主要包含新農村住宅電氣智能化設計與電氣智能化施工兩部分內容。新農村住宅建筑電氣設計因為住宅結構形式與建筑材料等的不同,在進行電氣工程上的設計也不同。因此在進行農村住宅的電氣工程設計時要根據建筑住宅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規劃。本文要進行詳述的農村住宅屬于新農村小康住宅結構的建筑形式,它在進行建筑電氣設計時需要滿足家用電器多,用電功率大以及電流電壓強等特點,而且需要對建筑電氣設置防雷設施,對于連接電網的線路材料的選擇一定要符合工程標準,并且線路質量一定要達標,以保證建筑電氣工程的質量與居民的電氣使用安全??紤]到以上的電氣工程設計的基本要求后,那么農村住宅電氣智能化工程建設設計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了。

2.1建筑住宅弱電智能化基本功能的設置

在新農村住宅中很多地方已經實現智能化,比如安全防護系統的智能化,電視網絡系統的智能化以及消防安全防護的智能化等,因此實現住宅建筑電氣設計的智能化也是必然的趨勢。農村住宅建筑弱電智能化是指實現安全保護設施的電源裝置的智能化體現。實現農村住宅建筑的弱電智能化不僅是建筑電氣工程設計中的一個突破實現,也是提高農村住宅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表現。

農村住宅建筑的弱電智能化首先體現在農村住宅的門禁防護設置,門禁防護設置中的門鈴呼叫可以通過外來入訪者的對于住宅的特定輸入設置實現信息傳遞等功能,住宅主人可以通過對所傳遞的信息的接受,控制住宅安全門的開啟,這個過程中,來訪者的輸入呼叫、來訪者與住宅主人之間相互信息傳遞以及主人對安全門的遙控開啟,都是通過弱電設計實現智能化的具體體現。另外,如果一旦來訪者對安全防護系統所設定的輸入信息輸入出現錯誤,那么安全防護系統就會發出警報,以及住宅主人對安全警報接收,或者安全警報向安全機構的傳遞等過程也是弱電區智能化系統的具體體現。由此可見在農村住宅的建筑電氣設計中對于建筑電氣智能化設計以價格在實際電氣應用中得以實現,并且建筑住宅電氣智能化設置也已經普及。

2.2住宅建筑中強弱電線管敷設施工

對于住宅建筑中的強弱電線管斤西瓜敷設設計施工是為了緩解新農村住宅建筑中電器設備等的用電負荷過大對于電氣設備以及電網線路帶來較大的負擔。在新農村住宅生活用電中,一般會將電氣照明、空調包括其它電器的用電情況使用電源插座分成電源回路,這些電源回路是基本回路;對于廚房、衛生間、電熱器等其他地方的用電情況歸結在一起,又重新組成一個專用的電源回路,然后由電表開關處控制分別向室內進行配電回路。但是隨著建筑電氣的發展進步,上述情況中實現的配電回路會有很多線路連接,在進行用電檢修時,又加上建筑排水等管道設置,會出現管網分布密集并且過多的情況,這在建筑結構設計中是不合理的,會對建筑工程后期維護,或者建筑電氣工程的后期維護帶來很大壓力。因此需要進行強弱電線管的敷設施工設計,以此避免不合理管網的分布,避免對建筑工程質量造成影響。

在進行強弱電線管的敷設施工中,對于數量較多的強電和弱電線管網,一般要順著建筑的墻、梁、柱或地面進行敷設。在敷設中,要既考慮建筑其它系統的需求,又要將強電管路和弱電管路分開,盡量敷設在一個方向上,綜合考慮對建筑墻體與混凝土荷載的影響,進行合理設計。

2.3住宅建筑中接地保護設計

住宅建筑中的接地保護設計是為了對建筑的電氣系統進行保護,使住宅建筑的電氣系統能夠安全穩定運行,不對人身和財產造成傷害,因此在進行建筑電氣工程設計時一定要注意接地保護的安置設計。農村住宅建筑電氣工程中的接地保護設置設計主要是在電氣工程的總電源進入處以及總配電箱處。總電源進入處的接地保護設置是為了對總電源電路和室內的電路連接之間形成一個保護作用,以避免室內的一個部分出現電路故障,對其它用電造成影響??偱潆娤涮幍慕拥乇Wo設置主要是漏電保護器與浪涌保護器的安裝,是對整體電路運行的一個保護設置,也是建筑的主要防雷保護設置。

總之,在進行新農村小康住宅的電氣工程智能化設計與施工中,不僅需要結合新的社會發展要求與居民生活需求,以滿足發展需要提升居民生活品質,還需要結合建筑電氣設計的基本原則,按照供用電要求,合理、規范的對居民住宅的建筑電氣工程進行設計建設,努力推動農村居民住宅建筑水平向城市居民靠攏,真正實現建筑住宅的智能化。

3、結束語

建筑電氣工程的智能化不僅現代建筑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科技進步的必然趨勢,因此對于建筑電氣工程的智能化研究應給與更多地關注與支持,真正實現建筑電氣智能化。

參考文獻

[1]吳建新.淺析智能化建筑與建筑電氣[J].價值工程.2011(10).

[2]馬宇超.建筑電氣工程質量管理措施淺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16).

[3]陳浩洋.淺析建筑電氣與智能化[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21).

[4]唐明,唐勇.淺析住宅小區智能化總體設計質量的幾個問題[J].建筑電氣.2005(1).

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圖表請用PDF形式查看。

篇2

現代化建筑已經不僅僅是一種藝術體現、文化表現,也是一個國家先進科技的表達。通過現代化建筑的智能化標準可以衡量一個國家現如今的高科技水平。據相關數據預測,21世紀以后中國的智能化建筑將達到世界的一半以上?,F如今,我國建筑電氣經過電氣化階段、自動化階段兩個階段后,以邁進智能化階段。智能化建筑技術的發展非常迅速。

1智能建筑的含義

智能建筑是集現代科學技術之大成的產物。其技術基礎主要由現代建筑技術、現代電腦技術現代通訊技術和現代控制技術所組成。上個世紀70年代末,在美國,首先產生了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的概念。它的興起和發展主要是適應社會信息化與經濟國際化的需要。1997年6月,清華大學張瑞武教授就智能建筑給出了如下定義: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統集成方法,將智能型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信息技術與建筑藝術有機結合,通過對設備的自動監控、對信息資源的優化組合,所獲得的投資合理、適合信息社會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適、便利和靈活特點的建筑物。這一定義對于我們更多的認識和了解智能建筑,有很大幫助。而在國外,關于智能建筑的記載是:“智能建筑”就是高功能大樓,是有效地利用現代信息與通信設備,采用樓宇自動化技術高度綜合管理的大樓(日本)。美國智能建筑學會(A IB I)是關于智能建筑的相關描述是:智能建筑就是通過建筑的四個基本要求,即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進行最優化的組合,為用戶提供一個高經濟性、高效率、高舒適性的建筑物。以上是國外提供的智能建筑的定義。

2與傳統建筑相比,智能建筑具有的優點

智能建筑通常具有三大主要特征,即建筑物自動化(building automation,即BA),通信自動化(Communication Automation,即OA)、布線綜合化。稱為3A智能化建筑。與傳統建筑相比,智能建筑是更有優勢的。

2.1智能控制的研究對象是存在模型嚴重的不確定性,即在很大的范圍內變動模型未知或知之甚少者模型的結構和參數,而傳統的自動控制是建立在確定的模型基礎上的。

2.2傳統的自動控制系統的輸入或輸出設備與人及外界環境的信息交換很不方便。傳統的自動控制系統具有控制任務單一性的特點,對控制任務的要求要么使輸出量為定值(調節系統),要么使輸出量跟隨期望的運動軌跡(跟隨系統)。

2.3與傳統自動控制系統相比,智能控制系統具有足夠的關于人的控制策略、被控對象及環境的有關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智能控制系統具有變結構特點,可以總體自尋優,具有自適應、自組織、自學習和自協調的能力:智能控制系統能以知識表示的非數學廣義模型和以數學表示的混合控制過程,采用開閉環控制和定性及定量控制結合的多模態控制方式;智能控制系統有補償及自修復能力和判斷決策能力。總而言之,與傳統的控制理論相比,智能控制系統通過智能機自動地完成其目標的控制過程,其可以在熟悉或不熟悉的環境中自動地或人一機交互地完成擬人任務,對高度非線性的控制對象處理比較完美。

3建筑電氣系統

電氣技術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作用智能建筑是在建筑平臺上實現的,脫離了建筑這個平臺,那么智能建筑也就無法實施。建筑電氣系統是現代建筑實行智能化的核心,它對整個建筑物功能的發揮、建筑布局和結構的選擇、建筑藝術的體現、建筑的靈活性以及建筑安全的保證等方面,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筑電氣信號系統是建筑電氣系統中專門用于傳輸各類信號的弱電系統。智能建筑中弱電系統的設備、纜線安全必須依靠電氣技術如:電源技術、防雷與接地技術、防諧波技術、抗干擾技術、屏蔽技術、防靜電技術、布線技術、等電位技術等眾多的電氣技術來支持方可奏效。建筑電氣信號系統主要有:消防監測系統、閉路監視系統、電腦管理系統、共用電視天線系統、廣播系統和無線呼叫系統等。‘

4智能化建筑的發展現狀

智能建筑是八十年代中期在美國出現的,1984年在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建成世界第一幢智能大廈——城市廣場,僅僅二十年里,美國現已有上萬座智能建筑。目前,日本新建的大型建筑,大概60%都是屬于智能型建筑;在我國,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已建和在建幾十座高樓大廈都采用了建筑智能化系統。人們已經認識到并開始享受到智能建筑帶來的方便、安全、便捷和效益。中國智能建筑是逐步發展起來的,據不完全統計,至2001年底,國內已建成的智能建筑約有2300幢,按國際標準設計、施工與管理。目前在建的智能建筑大廈已轉向大型公共建筑,如會展中心、圖書館、體育場館、文化藝術中心、博物館等。據相關數據預測,21世紀以后中國的智能化建筑將達到世界的一半以上。在我國步入信息社會的今天,現代建筑作為城市的信息單元,是信息社會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因此,它的高速發展是必然趨勢。

篇3

【關鍵詞】智能化;建筑;電氣設備;建筑電氣

一.智能化建筑電氣發展概述

電氣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是保證建筑電氣行業持續發展的前提。電氣設備是建筑裝飾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電氣設備的質量、環保、安全水平是衡量裝飾工程舒適度的重要因素。對于電氣設備行業來說,產品要以終端智能化為目標。建筑電氣產品的節能、安全,需要產品更新換代,需要調整產品結構,因為智能電網大量的用戶終端離不開電氣產品。當前,我國建筑電氣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傳統的制造模式和傳統的銷售方式、以及粗放式的管理,還有能源的浪費比較嚴重。隨著智能化建筑電氣系統開始應用于現代建筑,智能化建筑電氣系統的相關標準制定也在加快進行。因此,人們對建筑在信息交換、安全性、舒適性、便利性和節能性等諸多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必須通過建筑物內置的越來越多的基于高新技術的計算機網絡、通信、自動控制等現代化建筑設備來實現,這一切集中反映到建筑觀念和建筑實踐中,于是建筑中增加了各種智能化系統,智能建筑應運而生。

二.智能建筑電氣與傳統建筑電氣的對比

傳統的建筑每個子系統相互獨立、強弱電截然分立的建筑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智能化建筑高速發展的要求。傳統建筑物中通常存在多套獨立的不同的布線系統,如電話系統使用普通平行線對、閉路電視系統使用同軸電纜、計算機局域網一般使用非屏蔽雙絞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多使用屏蔽雙絞線、電視監控系統使用視頻線纜等,這些布線系統的線纜、接插件及配線架等設備都各不相同,是不能互換使用的。另外,由于傳統的布線過程中要使用不同類型的電纜、電線以及接線設備,因此,這就導致了相互之間技術性能的較大差別,從而難以互通不能兼容的問題時有發生。

在以往進行傳統的布線時,如果在布設施工中需要改變終端設備位置和數量時,同時也必須對纜線和其它設備進行重新敷設,而且施工過程中還要面臨因更換線纜和設備帶來可能發生的臨線傳送信號中斷或質量下降,從而造成增加工程投資以及延時完工的現象,因此,隨著傳統布線系統的限制,綜合布線系統得到飛速發展。綜合布線系統采用高質量的材料和標準化部件,能夠保證智能化建筑系統的技術性能的優良可靠,以及滿足今后可隨時進行升級的智能建筑通信需要,雖然綜合布線系統初投資較高,但從綜合布線系統的整個使用期來看,比傳統布線更加經濟。

相對于傳統建筑,智能建筑具有安全、舒適以及便捷的環境、節能、節省運行維護的人工費用、系統集成等等特點。智能建筑首先要實現和確保人、財、物的高度安全。其次,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統的運行維護和管理目標就是以最少的資源、 最低的成本去確保建筑物內設備維護、運行、更新。換句話說, 智能建筑安全、舒適、便利、節能、節省人工費用等所有這些特點,必須依托集成化的建筑智能化系統才能得以實現。

三.建筑電氣與智能建筑系統的應用分析

智能建筑本身就是傳統建筑技術與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新興技術結合的產物,因此,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下“物聯網” 等一系列新技術和新應用的產生,智能建筑的功能和智能化的系統性能都將進一步地提升和增強。

隨著現代“3C” (即現代通信技術(Communication)、現代計算機技術(Computer)以及現代控制技術(Control)統稱為3C技術)高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將進一步提高樓宇控制精度以及達到提升建筑節能的效果。未來,智能建筑將會逐漸 成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站點,先進的信息技術(以微電子技術為基礎、以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為標志)必然會很快在智能建筑中得到應用。

隨著高新科技的發展,新的控制理論、控制技術以及新控制系統的不斷出現,如非線性控制、智能控制、自適應控制、 模糊控制、分布式控制、神經網絡控制等,在智能建筑中將越來越多地采用這些現代控制技術,智能建筑電氣必須依賴集成化的建筑智能化系統才能夠得以實現。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主要是依靠以“3C”高新技術和各種建筑設備智能化系統來實現的。當前智能建筑建設中的 “智能”特征,還體現在對于建筑結構設計方案的智能化以及建筑材料的智能化等方面。比如:建筑結構設計的智能化平衡: 以日本地區“竹中建筑公司”在東京市中心修建的一棟6層大樓為例,該棟建筑在模擬的多次強地震試驗中,依然能夠安然無恙,這棟新建筑之所以能夠抗擊更高的地震在于其建筑結構采用了液壓支架系統,該系統能夠減弱和抑制40%以上的震動;另外,該棟建筑在大樓頂層安裝了重約9噸的滑板,一旦大樓受到颶風或地震影響產生傾斜,這塊大的滑板就會依據計算機指令朝著反方向進行移動。另外,建筑材料的智能化主要體現在提高建筑結構安全方面。比如進行混凝土工程施工時可采用“自修復的智能混凝土”,其原理就是在常規混凝土中摻人一定量的樹脂空心纖維, 當建筑結構構件出現超過允許值的裂縫時,從混凝土中溢流出來的樹脂就會對裂縫形成自動封閉或者裂縫修復。當前,智能化建筑發展趨勢呈現較為明顯,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智能建筑已從以往單一辦公寫字樓逐漸向各類公共建筑領域擴展,這點從近年來我國的一些建筑都可見端倪。 如:“水立方” “鳥巢”館、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等。第二,是隨著智能建筑建設領域的擴大和建設數量的增加,智能建筑正向宏觀系統發展并接軌,比如智能建筑與“智能城市系統” “數字國家”和“數字地球”接軌。

4 結論

智能建筑是傳統建筑電氣與3C高新技術相結合下的建筑智能電氣產物,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物聯網在智能建筑中的不斷應用和發展,未來智能建筑智能化技術和性能都將不斷提升,未來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特征也將越明顯。

參考文獻

[1]李世博.基于智能化建筑電氣中關鍵技術的分析[J].現代電子技術,2009 (21) 121-123.

篇4

現如今的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智能化成為現代社會的標簽,在各行業中都有智能化技術的存在。本文重點研究智能化技術在建筑電氣工程中的應用,希望能夠為該行業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

智能化技術;建筑;電氣工程;應用

當前的社會發展非常倚仗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這兩種技術的存在不僅可以發揮出自身的作用,還能創造出更多、更負價值的新技術,例如智能化技術,這種技術在現如今的社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許多行業中都有應用,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筆者從事建筑電氣工程行業,見證了智能化技術在本行業的發展以及取得的成績,現就該技術的應用進行討論,希望能夠為本行業的發展做出一些貢獻。

1建筑電氣工程概述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型建筑、高層建筑隨之出現,這些建筑的誕生不僅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也給電氣工程、各種施工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氣工程的使用功能要更多,同時施工的時間要進一步縮短,相關從業人員也希望一些更加簡便、高效的技術應用到其中,減輕自身的工作壓力。目前,建筑電氣工程中要使用的設備包括電纜、變壓器、照明燈以及其他電器設備,這些設備的安裝和調試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如果施工技術效率較低,必然會影響建筑的進度,進而影響企業的經濟利益。而且,在使用的過程中,也需要對電氣設備進行檢查和維護,智能化的技術能夠簡化各項工作,提升工作的效率。

2智能化技術概述

現如今,自從有了智能化技術之后,許多工作都能在更加快捷的狀態下完成,現代建筑中的電氣工程也希望能夠借助智能化技術的優勢,提高工作的效率,智能化技術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施工的難度,降低了施工的成本,以前多個人完成的任務,現在只需要一個人加一臺機器就能完成,而且,施工的質量也更高,建筑電氣工程的施工技術和方式得到了較大的改變,豐富了建筑施工的手段,更加適合現代社會的要求,促進了建筑行業快速發展。在未來的建筑施工中,智能化技術還會實現較大的突破,必將贏得更多人的歡迎[1]。

3智能化技術在建筑電氣工程中的應用

3.1在電氣自動化控制中的應用

(1)智能化技術帶來的新的要求。智能化技術屬于一種科技含量較高的技術,在使用的過程中,需要使用人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還能減少意外情況的發生,但是,我國目前的建筑電氣施工人員往往綜合素質較低,有的工人甚至沒有文化,對一些專業知識所知甚少,他們在理解方面存在問題,在一些難度較大的施工中,容易出現問題,所以,應當具有智能化技術所需要的技術型人才,只有在具備專業的人才之后,才能保證智能化技術順利實施,充分發揮出其作用,提高工作的水平。(2)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在現如今的電氣施工過程中,需要使用多種人工智能技術,例如將GPS定位系統應用到建筑施工過程中,就能在較短的時間段內發現建筑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故障。這樣施工人員就能及時想出解決的對策,將問題進行化解,保證建筑電氣工程的質量。在以往的施工環節中,人為的操作還會導致各種意外的發生,例如火災、人員傷亡等問題,在使用智能化的技術之后,各種失誤情況明顯減少,施工質量大幅提升。

3.2在故障檢測環節中的應用

(1)監控和控制施工質量。在使用智能化技術施工的過程中,其能夠對施工的質量進行監控,能夠發現肉眼察覺不到的問題,這樣就能減少質量問題的發生,智能化技術能夠通過互聯網將問題傳送到監管人員的電腦中,也能提升監管的效率。這種技術和方法在傳統的施工技術中是不存在的?,F如今,建筑電氣施工工程也在積極進行變革,為了保證施工的質量,越來越多的智能化技術得到應用,這些技術的使用能夠減少更多的時間,創造更多的產值,深得施工企業的歡迎[2]。(2)解決經常出現的問題。在傳統的施工環節中,一些施工問題難以發現,即使發現之后,也很難解決,這就給電氣工程的質量帶來了隱患,而通過智能化技術,能夠將這些問題有效的解決,傳統的診斷方式往往非常復雜和繁瑣,使用的設備也比較陳舊,出現問題之后也難以發現,出錯率較高。而利用智能化技術,能夠找出問題的根源,提升檢測的成功率和故障的排除率,例如在檢測電梯故障時,通過智能化技術能夠快速地找出問題的原因,找出斷開的線路,如果使用傳統的方法,則可能要消耗半天的時間,由此可見,智能化技術的優勢更加明顯。(3)優化電氣設備的設計。在智能化技術的幫助下,電氣工程的設計能夠得到明顯的優化,因為建筑中的空間非常有限,使用到的電氣設備較多,如果不進行優化,勢必會浪費更多的空間,浪費消費者的經濟投入,例如通過智能化技術,能夠在建筑當中使用仿生學的方法優化建筑的樣式,以及電氣設備的安裝。在二十一世紀當中,任何事物都在進行優化,這是世界發展的必然,建筑電氣工程中的電氣設備也需要不斷優化,提升使用功能,減少資源浪費。

4對電氣工程中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展望

智能化技術在當前的建筑施工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說明其應用是比較成功的,當然,智能化技術也需要進行不斷的改變,才能適應未來建筑行業的需求,才能提高自身的價值。筆者建議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智能化技術的研發力度,增加其使用的頻率,在現實施工過程中,要鼓勵施工企業應用。筆者認為,現有的智能化技術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我國正處在全速發展的階段,需要智能化技術的大力支持,在未來的電氣施工工程中,智能化技術必將淘汰落后的技術,其應用的空間必將得到擴大,所以,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提升應用的效率。

5結束語

總之,我國的建筑行業正在飛速發展,電氣工程的施工工作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電氣施工技術應當提升綜合水平,保證施工的質量。在未來,智能化技術將改變電氣工程的施工工藝,提升施工的效率,并逐漸成為一種自動化技術,為建筑施工改革做出貢獻,當然,智能化技術的發展階段還不高,其上升的空間還比較大,需要相關研究人員繼續研發新技術,促進智能化技術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作者:唐明 單位:江蘇索邦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住宅建筑 電子智能化 設計 建議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隨著信息技術(TI)的發展,智能建筑正由智能大廈(BI)走向智能化居民小區,并走進家庭。而建筑電氣工程的具體實施手段包括利用和發展電能、電氣設備和其他電氣技術,它的總體目標是改造和完善環境,使建筑的硬件設施與軟件技術互相協調和適應,為社會大眾創造更好的使用空間。近年來,先進的科學技術對建筑行業的影響越來越大,住宅建筑電氣的設計理念也越來越先進,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智能化可以看做是住宅建筑電氣發展的最高目標,即是要求通過實施怎樣的電氣設計和設施,使住宅建筑整體能夠更少的消耗,更多的使用,具有更高的效率。

一、住宅建筑電氣智能化系統的構成

住宅建筑智能化的應用基礎是已有的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是對整個電氣化功能平臺的升級。隨著智能化應用的加入,整個住宅建筑的電氣控制功能進一步精確化和高效化,為實現更高級的管理功能奠定了基礎。目前,常用到的電氣技術都涉及到智能化的應用,如常見的電氣輔助技術(電源技術、防雷技術、抗靜電技術等),電氣信號管理系統(如消防監控、閉路監控、多媒體線路等系統),這些技術一方面將智能化技術深入應用,另一方面又為更高層次智能化管理的實施提供了基礎保障,相應地帶動了整個小區建筑群的發展。

二、住宅建筑電氣智能化系統的優勢分析

1、 智能化的系統集成

電氣智能化系統使小區建筑內原來呈現分離狀態的電氣設備、控制信息和各種控制子系統都被并入到計算機網絡中來,共同組成一個相互關聯、統一協調的整體控制平臺。在此基礎上,小區建筑內的電氣管理、水電暖氣供給和其他控制任務都得到了重組,并建立了信息共享系統,能夠使電氣的運行根據需求和環境的變化而得到調節,從而達到綜合配置資源并使其更合理利用的目的,有效地減少了電氣系統中能源的消耗,電氣設備也在該系統的作用下,日常維護工作量大大減少,設備還能定期得到自動化的保養,使用壽命得到延長。

2、較強的控制能力和較高的準確性

電氣智能化系統高超的處理能力,能夠代替人腦完成大量的測量和計算工作,并依據這些數據很好地完成判斷和控制功能,反映速度和準確性都遠遠高于人工,極大地提高了人們對住宅小區中各種因素進行控制的能力。以往,對于那些不確定性的因素,因為涉及到的因素過多,人工難以短時間內完成大量的信息處理,而不具有控制能力?,F在,依靠電氣智能化系統就可以簡單有效地完成更精細化的控制,即使是對于離散型的控制對象,也能實現良好的控制。

3、優秀的互動式協調控制管理模式

電氣智能化系統改變管理過程中發現問題后只能按照系統原有模式進行的狀況,管理人員可以和電氣設備之間進行信息的交互,電氣設備也能自主地和外界環境進行信息的交流,通過多方協調,建立起一個更加切合實際的模式化管理方式,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根據實際情況的改變,協調促成管理模式的改變,使得系統的管理控制更加協調。

4、強大的擴展能力

電氣的智能化使得管理的柔性化成為了可能,既可以按照人們的要求執行策略,也能夠根據控制對象反饋回來的信息進行協調控制,還能夠按照預先設定好的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和控制。同時,在智能化技術的支持下,電氣設備具有自我學習的能力,能夠在實際的控制工作中完成自我協調、自我適應,能夠根據實際環境的要求構建出更加多樣的管理控制模式。從長遠來看,這種智能化的電氣管理系統,能夠適應現代住宅功能復雜化的趨勢,是未來住宅小區電氣智能化的發展方向。

二、住宅建筑電氣智能化設計建議

1、合理預測住宅用電負荷

住宅小區居民用電量的負荷確定與小區的供電網的基礎數據相互依托。隨著我國經濟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居民的人均收入、生活習慣與消費觀念的改變,城市能源政策與電力供應實際狀況的不確定因素,直接影響電氣化的智能設計。為了在設計中便于計算,對于單元住宅、整棟住宅樓的用電負荷的計算,實行《住宅設計規范》中的相關規定取上限值進行設計與計算,在實際設計中以《建筑電氣專業設計技術措施》中的相關規定措施進行定向選取。

2、安全、適應發展的用戶線路系統

城市住宅電氣線路系統的設計應滿足安全、適應發展的要求,并具有一定的預期超前意識,從而以達到滿足智能化得要求?,F代城市住宅的暗配電氣線路系統是難以更換或增加的,所以設計時盡量做到一步到位,達到滿足遠期負荷需求。所以針對以往住宅電氣線路系統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和《住宅設計規范》中的基本規定“電氣線路應采用符合安全和防火要求的敷設方式配線,導線應采用銅線,每套住宅進戶線截面不應小于l0mm²,分支回路截面不應小于2.5mm²。另外,現在城市住宅的配電線路系統都是定格很難更換或者是增加的,所以設計師在設計時應該盡量做到一次到位,達到遠遠超過現階段符合需要滿足遠期電力負荷的要求。

3、用戶配電系統中增加分支回路數量

老式傳統的住宅小區,其電氣設計中大多數的照明與插座設計的分支回路都比較小,甚至出現兩者共用一個回路的情況。而配電系統設計的分支回路較少,將會導致每個回路所附帶的負荷急劇增加,相當于線路的基本截面減少,最終會出現用電負荷過大引起線路溫度的迅速增加,導致電氣線路事故多發。在現代化住宅中對配電系統的設計,充分增加了分支回路的數量,也就相當于增加了線路的基本截面,從而減輕用電負荷,降低線路問題,增加電氣線路的安全。

4、做好防雷及等電位連接設計

防雷措施一般是利用屋面板鋼筋作為避雷網、基礎鋼筋接地、柱主鋼筋作引,在屋面突出位置安裝接閃器,與屋面突出的金屬物、避雷針、帶、網可靠連接,與此同時要對建筑物作做等電位聯結設計處理,總等電位聯結與建筑物聯接采用鍍鋅扁鋼焊接,與各種金屬水管,暖管,煤氣管聯結采用鍍鋅扁鋼箍接,與進戶PE線聯結,采用穿PVC32管暗敷設。最后,還有做好防雷接地處理,電氣電源進線處重復接地以及其它需要接地的弱電設備均共用建筑物基礎作為接地裝置處理,接地電阻不大于1Ω。

5、電氣外線設計

首先,在住宅電氣智能化設計中,變壓器的設計容量需要根據小區的規模(建筑面積)

和嚴格的預期來確定。其次,住宅小區內變壓器臺數的確定需要根據該小區的總體布局情況和所在區域的變電所的形式等多方面的因素綜合進行考慮而設定。城市住宅小區內低壓配電半徑一般按照設計要求為低壓供電半徑的250m。再次,一般城市住宅小區低壓配電均采用放射式供電的方式,其中對于多層住宅需要進兩路:動力設備和照明各進一路;高層住宅需要進四路線:消防電源(二級負荷)進兩路,商業及住宅照明各進一路。

6、安裝并完善消防系統

現代化城市住宅中因為電氣設備的繁多,特別容易發生火災,因此完善的消防系統成為重中之重。首先,供電電源應采用市電和應急電源兩路電源方式;其次,必須擁有應急照明設備;再次,必須安裝火災自動報警設備或手動火警報警設備;最后,必須選用阻燃性的電線電纜和符合防火規范的開關。

結語

隨著現代化住宅建筑的功能日益復雜,對生活功能和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管理也愈加精細化。而電氣智能化的應用,將會很好地迎合了居民的這種要求,在保證居民生活品質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推動了現代建筑智能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智能化建筑電氣設計電氣保護接地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智能樓宇建筑內設備種類繁多,其電氣保護與接地系統, 必須以防雷接地系統為基礎, 選用T N- S 和TN-C- S 接地系統, 對接地措施做整體綜合設計, 做好防觸電保護工作。統一接地體為接地電位基準點, 分別引出各種功能的接地引線, 利用總等電位和輔助等電位方式組成一個完整的統一接地系統, 用以保障智能化樓宇中依賴于微電位或微電流快速運行的各種設備能工作在一個穩定、安全、可靠的環境中。

一、智能建筑中常見的接地方式

1、IT 系統

IT 系統是三相三線式接地系統, 該系統變壓器的中性點不接地或經阻抗接地, 無中性線N, 只有線電壓( 380V) , 而無相電壓( 220V) , 保護接地線各自獨立接地。該系統的優點是當一相接地時, 不會使外殼中帶有較大的故障電流, 系統可以照常運行, 同時由于各設備的保護接地線PE 彼此分開, 相互之間沒有干擾, 電磁適應性也比較強。其缺點是不能配出中性線N, 因此它不適合用于擁有大量單相設備的智能建筑。

2、TN- C 系統

TN- C 系統被稱為三相四線系統。該系統中性線N 與保護接地線PE 合二為一, 通稱PEN 線。這種接地系統對接地故障反應的靈敏度高, 線路經濟簡單, 在一般情況下如選用適當的開關保護裝置和足夠的導線截面, 也能滿足安全要求, 目前國內這種系統應用得比較多,但它只適用于三相負荷較平衡的場所。智能建筑內單相負荷所占的比重較大, 難以實現三相負荷平衡, PEN 線的不平衡電流以及線路中由熒光燈、晶閘管( 可控硅) 等設備引起的高次諧波電流, 在非故障情況下會在中性線N 上疊加而使其帶電, 且電流時大時小, 極不穩定, 從而造成中性點接地電位不穩定而漂移。這不但會使設備外殼( 與PEN 線連接) 帶電, 對人身安全不利, 而且也無法取到一個合適的電位基準點, 精密電子設備無法準確、可靠地運行, 因此TN- C 接地系統不能作為智能建筑的接地系統。

3、TT 系統

通常稱TT 系統為三相四線接地系統。該系統常用于建筑物來自公共電網的地方。TT 系統的特點是中性線N 與保護接地線PE 無任何電氣連接, 即中性點接地與保護接地是分開的。該系統在正常運行是,不管三相負荷平衡與否, 在中性線N 帶電的情況下保護接地線PE 不會帶電。只有出現單相接地故障時, 由于保護接地靈敏度低, 故障不能及時切斷, 設備外殼才可能帶電, 但是故障電流取決于電力系統的接地電阻和保護接地線PE 的接地電阻, 其值往往很小, 不足以時數千瓦的用電設備的保護裝置斷開電源。為了保護人身安全, 必須采用殘余電流開關作為線路及用電設備的保護裝置, 否則只適用于負荷較小的用電系統。正常運行時的TT 系統類似于TT- S 系統, 也能保證人與設備的安全和取得合格的基準接地電位。隨著大容量漏電保護器的出現, 該系統也會成為智能建筑的接地系統。從目前的情況看, 由于公共電網的電源質量不高, 難以滿足智能建筑中各種設備的要求, 所以智能建筑不宜選用TT 系統。

4、TT- S 系統

TN- S 系統有5 根線, 包括3 根相線(A、B、C) 、一根中性線N 及一根保護接地線PE。在該系統中僅電力系統一點接地, 用電設備的外露可導電部分接到保護接地線PE 上。通常當建筑物內設有獨立變配電所時, 進線才采用該系統。TN- S 系統的特點是, 中性線N 與保護接地線PE 除在變壓器中性點共同接地外, 兩線不再有任何的電氣連接。中性線N 是帶電的, 而保護接地線PE 不帶電。該接地系統完全具備安全和可靠的基準電位, 其優點是在正常工作時保護接地線PE 上不出現電流, 因此設備的外露可導電部分也不呈現對地電壓。在事故時也容易切斷電源, 因此比較安全, 但費用較高, 多用于環境比較差的場所。此外, 由于保護接地線PE 中不出現電流, 因此具有較強的電磁適應性。TN- S 系統可以用作智能建筑的接地系統。

5、TN- C- S 系統

TN- C- S 系統由兩個接地系統組成, 第一個接地系統為TN- C 系統( 四線制) , 第二個接地系統為TN- S 系統( 五線制) , 兩接地系統的分界面在中性線N 和保護接地線PE 的連接處, 分開后即不允許再合并。該系統一般用在建筑物的供電由區域變電所引來的場所, 進戶之前采用TN- C 系統, 進戶處進行重復接地, 進戶后變成TN- S 系統。TN- C 系統前面已進行過分析。TN- S 系統的特點是: 中性線N 和保護接地線PE 在進戶時共同接地后不能再有任何電氣連接。在該系統中,中性線N 常會帶電, 保護接地線PE 連接的設備外殼及金屬構件在系統正常運行時始終不會帶電, 因此TN- S 接地系統明顯的提高了人與設備的安全性。同時, 只要中性線N 和接地保護線PE 的接地引線各自從接地體的同一點引出, 并且選擇正確的接地電阻值以使電子設備共同獲得一個接地電位基準點, 那么TN- C- S 可以作為智能建筑的一種接地系統。

綜上所述, 智能建筑中適合使用TN- S 接地系統。

二、智能建筑電氣保護接地的措施

1、防雷接地

防雷接地作用是雷電流迅速導入大地,以防止雷害。智能建筑內有大量的電子設備與布線系統,這些電子設備及布線系統通常都屬于耐壓等級低,防干擾要求高,最怕受到雷擊的部分。無論是直擊、串擊、反擊都容易使電子設備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或嚴重干擾。所以對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設計必須要嚴密、可靠。所有功能接地,必須要以防雷接地系統為基礎,建立嚴密、完整的防雷結構。

智能建筑基本上屬于一級負荷,要按一級防雷建筑物的保護措施設計。接閃器采用針帶組合接閃器;避雷帶采用φ10 鍍鋅圓鋼在屋頂組成≤ 10m×10m 的網格,該網格與屋面金屬構件作電氣連接,與大樓柱頭鋼筋作電氣連接,引下線利用柱頭中鋼筋、圈梁鋼筋、樓層鋼筋與防雷系統連接;外墻面所有金屬構件也應與防雷系統連接,柱頭鋼筋與接地體連接,組成具有多層屏蔽的籠形防雷體系。這樣不僅可以有效防止雷擊損壞樓內設備,而且還能防止外來的電磁干擾。如果防雷裝置與電氣設備的工作接地合用一個總的接地網時,接地電阻應符合其最小值要求。

2、交流工作接地

將電力系統中的某一點,直接或經特殊設備與大地作金屬連接,被稱為工作接地。工作接地主要是變壓器中性點或中性線(N 線)接地。N 線必須用銅芯絕緣線,在配電中存在輔助等電位接線端子,等電位接線端子在箱柜內。該接線端子絕對不能外露;絕對不能與其它接地系統相混接;絕對不能與PE 線連接。在高壓系統里,采用中性點接地方式可使繼電保護準確動作,同時消除單相電弧接地過電壓。中性點接地可以防止零序電壓偏移,保持三相電壓基本平衡,方便使用單相電源。

3、安全保護接地

安全保護接地是將電氣設備不帶電的金屬部分與接地體之間作良好的金屬相連接。將用電設備以及設備附近的一些金屬構件,用PE 線連接起來,但是嚴禁將PE 線與N 線連接。在中性點直接接地的電力系統中,接地短路電流經人身、大地流回中性點;在中性點非直接接地的電力系統中,接地電流經人體流入大地,并經線路對地電容構成通路,都能造成人身觸電。如果裝有接地裝置的電氣設備的絕緣損壞使外殼帶電時,接地短路電流將同時沿著接地體和人體兩條通路流過。在一個并聯電路中,通過每條支路的電流值與電阻的大小成反比,接地電阻越小,流經人體的電流越小。通常人體電阻要比接地電阻大數百倍,經過人體的電流也比流過接地體的電流小數百倍。當接地電阻極小時,流過人體的電流幾乎等于零。實際上,由于接地電阻很小,接地短路電流流過時所產生的壓降很小,所以設備外殼對大地的電壓是不高的。人站在大地上去碰觸設備的外殼時,人體所承受的電壓很低,不會有危險。加裝保護接地裝置并且降低它的接地電阻,不僅是智能建筑電氣系統安全、有效運行的有效保障措施,也是設備及人身安全的必要保障手段。

4、直流工作接地

在智能建筑內,包含有大量的計算機、通訊設備和帶電腦的大樓自動化設備。這些電子設備在進行信息輸入、信息傳輸、能量轉換、信號放大、邏輯運算、信息輸出等一系列過程中都是通過微電位或微電流快速進行,且設備之間常要通過互聯網絡進行工作。因此為了使其準確性高、穩定性好,除了需有一個穩定的供電電源外,還必須具備一個穩定的基準電位。一般可采用不小于10mm2 的較大截面的絕緣銅芯線作為引線,一端直接與基準電位連接,另一端供電子設備直流接地。該引線不宜與PE 線連接,嚴禁與N 線連接。

5、屏蔽接地與防靜電接地

為了避免設備的機能障礙和設備損壞,構成布線系統的設備應能夠防止內部自身傳導和外來干擾。這些干擾的主要來源是超高電壓,大功率幅射電磁場,自然雷擊和靜電放電。對高傳輸頻率設備產生很大的干擾。所以必須對這些設備及其布線采取保護措施,使其免受來自各方的干擾。屏蔽及其正確接地是防止電磁干擾的最佳方法??蓪⒃O備外殼與PE 線連接;導線的屏蔽接地要求屏蔽管路兩端與PE 線可靠連接;室內屏蔽也應多點與PE 線可靠連接。防靜電接地是將帶靜電物體或有可能產生靜電的物體通過導靜電體與大地構成電氣回路的接地。在潔凈、干燥的房間內,很容易會產生大量靜電。如在相對濕度10% ~ 20%的環境中人的走步可以積聚35kV 的靜電電壓,沒有良好的接地,不僅會產生對電子設備的干擾,還會擊壞設備芯片。

對以上各種電氣保護接地,其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越小越好,獨立的防雷保護接地電阻應≤ 10Ω;獨立的安全保護接地電阻應≤ 4Ω;獨立的交流工作接地電阻應≤ 4Ω;獨立的直流工作接地電阻應≤ 4Ω;防靜電接地電阻一般要求≤ 100Ω。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電氣工程設計 智能化住宅 探討分析

1 接地與電氣安全

1.1 過電壓和漏電保護裝置的設置

具體而言,過電壓保護裝置和漏電保護裝置的設置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應該在重要弱點設施接口處設置過電壓保護裝置。第二,單元電源進戶線應該設置漏電電流保護裝置,并充分保證其為IΔn=350~500mA延時動作。第三,針對住戶配電箱的各個分支回路,除了壁掛式分體空調的電源插座以外,其它所有電源插座回路都必須設置漏電保護裝置,并充分保證其為IΔn=30mA瞬時動作[1]。第四,合理選用漏電保護裝置。首選,應該選擇漏電保護插座,因為其帶有漏電保護開關,可以充分保證其連接的設備具有良好的漏電保護功能。同時,應該選擇漏電繼電器,因為漏電繼電器具有檢測和判斷功能,可以由繼電器觸頭發出信號,控制信號元件和控制斷路器發出聲光信號。另外,應該選擇漏電斷路器,因為其具有過載、漏電以及短路保護功能。

1.2 接地與總等電位的聯結

具體而言,接地與總等電位的聯結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針對衛生間和浴室,應該進行局部等電位聯結;第二,針對低壓配電系統,應該選用TT接地系統,并且應該設置專用保護線,由住宅小區設置變壓器來實現供電,同時應該選擇采用TN2C2S接地保護,而且應該在電源進戶線處進行重復接地,在總配電箱處作總等電位聯結;第三,安全接地。安全接地實際上就是以大地作為參考單位的等位聯結[2]。人們生活在地球上,因此通常需要與地球保持等電位,換而言之,就是電氣設備的外殼和電氣系統與地球進行聯結,一般需要將接地極作為接線端子預期進行聯結。

2 智能住宅的照明設計

2.1 樓梯間和公用走廊對照明的要求

針對高層住宅,其樓遞間的照明有自然采光場所,應該采用光敏開關控制或由消防值班室急性統一控制。同時,高層住宅的各個場所均應該設置應急照明,如電梯機房、防排煙機房、消防水泵房、消防值班室、配電器以及合用前室等。應急應急照明中的備用照明等應該合理設置于頂棚上或者墻面上。應急照明正常供電可以接自房專用配電箱或自樓層照明配電箱的專用回路。另外,在高層住宅的安全出口處和疏散通道處,應該合理設置疏散指示標志。在多層住宅和高層住宅內,應該選擇場致發光關屏作為每一層的疏散指示標志。疏散指示標志燈應該設置在疏散走道和轉角處距離地面1m之內的墻面上,且每個標志的距離應小于15m。安全出口指示標志應該設置在安全出口的頂部,且距離高度應該保持在2m以上[3]。針對多層住宅,其樓梯間和公用走廊可以選擇壁燈和吸頂燈作為照明設備,可以采用聲光控延時開關、紅外探測控制開關、帶指示燈兩地延時控制開關以及其他節能自熄開關等作為控制方式。

2.2 各個功能房間對照明的基本要求

針對浴室和衛生間,如果衛生間比較小,應結合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如果衛生間比較大,還應該裝設一般照明。針對廚房,需要設置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燈具適宜選擇容易清除污垢和帶玻璃的,并適宜進行吸頂安裝。光源適宜選擇照度為50~75~100Lx的白熾燈。局部照明燈具應該設置在吊柜的下方和操作臺的上方,且應該選擇具有良好顯色性能的石英鹵素燈,照度應該保持在150~200Lx。針對餐廳,應該在餐桌的正上方位置安裝吸頂燈,照度最好分為100~150Lx和300~500Lx兩檔,前者供自家人用餐,后者供有客人用餐時使用。光源適宜選擇具有良好顯色性能的白熾燈。針對書房,應采用一般照明聯合局部照明的方式,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的照度分別取75~100~150Lx和200~300~500Lx針對臥室,則應該在一般照明的基礎上增加局部照明,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的照度分別取20~30~50Lx和200~300~500Lx。針對客廳起居廳,除了需要設置一一般的照明色何必,同時還應該設置重點照明和輔助照明,照度適宜取150~200~300Lx。

2.3 智能化住宅的照明標準和燈具與光源的選擇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確定的智能化住宅照明標準明顯偏低,無法與智能化住宅的實際要求相適應。燈具與光源的合理選擇。相關人員在進行智能化住宅照明燈具的選擇時,應該嚴格按照各個房間特殊視覺作業和功能的實際要求,合理選擇采用具有較高透射系數和反射系數、穩定配光特性、較高光效以及合理控光性能的節能燈具。針對浴室和衛生間等較為潮濕且容易受到污染的場所,應該選擇容易清理且具有良好防潮功能的燈具,并充分保證所選擇的燈具與IPX5防護等級相關要求相符;針對功能性照明,應該選擇開啟式和直接照明燈具。而當相關人員在進行智能化住宅照明光源的選擇時,應該充分考慮光源的各項指標,如環境條件對光源參數的影響、壽命、亮度比、顯色指數以及光效等,盡可能選擇具有較強節能效果的光源。

3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不斷向前發展,人們對生活的追求也越來越高,而且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近年來,智能化住宅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而且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這無疑對智能化住宅電氣工程設計提出了的更高的要求。它將與先進科學技術相結合,使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大提高,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因此,電氣工程設計人員必須積極參與到智能化趨勢中來,不斷提高我國的電氣技術水平。

參考文獻:

[1] 陸善輝.淺析新建住宅電氣工程施工的管理與質量控制[J].現代物業(上旬刊),2011(1):35-37.

篇8

關鍵詞:住宅建筑住宅電氣 智能化設計智能樓宇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lligent residential distric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mature,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future of our living environments, intelligent residential areas will also bring us a safer, more comfortable, more scientific, more convenient, more humane living community.

Keywords: residential electrical intelligent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中圖分類號:[F287.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前言; 智能化住宅電氣工程設計是數字化社區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人們追求高生活質量的一種高科技的電氣設計理念,而現行國家標準、規范和技術政策剛剛出臺,有待加強宣傳貫徹與推廣,以適應智能化住宅電氣設計的要求。在智能化住宅電氣設計環節中,如何滿足其總體要求和時代的發展需求,是一個應該引起重視的研究課題,本文對此作了一些探討。

一、住宅建筑的智能化設計

住宅智能化是文明社會發展的必然,受到社會的極大關注。當今社會是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信息的開通及無線電通訊技術的應用,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住宅智能化設計主要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慮。

1.1建立信息網絡系統。住宅網絡系統的建立能使住戶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在最短的時間內,甚至是同步跟蹤地球上每時每刻發生的每一件大事,了解世界各個角落、各個民族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隨意瀏覽所需的各種書籍。

1.2建立安全防范系統。對住戶的安全,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只有在歡樂、祥和的環境中,人們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學習當中,才能享受今天的美好生活。即使遭遇特殊情況,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向安全保衛部門發出求救信號。因此,要在每套住宅內安裝報警系統(設置報警按鈕),在建筑物外墻有窗戶的一側安裝監控系統,以保證住戶的安全。

1.3建立完善的物業管理系統。人們生活的舒適、便利程度,完全取決于物業管理的檔次和水平。水、電、暖、煤氣的充足供應,線路、管道的同步維護,以及發生事故時的及時處理,這一切都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要建立現代化的電腦監控系統,24小時監控水、電、暖、煤氣的供應情況,以保證住戶的正常使用,為住戶提供周到的服務。

1.4小區需建立環境美化系統。人們漫步在花園式的小區中,享受悠閑自得的幸福時光時,就需要工程技術人員利用現代化的手段完善小區建設的各個硬件、軟件系統。即利用聲、光、溫及觸摸式控制系統,根據一年四季的陰晴冷暖,晝夜空氣的潔凈與濕度的大小來自動調節街區內的照明、音樂噴泉、自動單線噴水設備等,使人們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二、 電氣安全保護

2.1接地與總等電位聯結

等位聯結對用電安全、防雷以及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和安全使用是十分重要的。等電位聯結作用范圍越小,電氣上越安全。

接地是大范圍的等電位聯結。安全接地也是等電位聯結,它不過是以大地電位為參考電位的大范圍的等電位聯結。在一般概念中接地指的是接大地,不接大地就是違反了電氣安全的基本要求,這一概念有局限性。

2.2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

住戶配電箱各分支回路除壁掛式分體空離電源插座外,其他電源插座同路均應設置30mA瞬時動作的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在單元電源進戶線設置≤500mA延時動作的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

2.3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的選用

①剩余電流動作保護斷路器:具有短路、過載及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功能,有些產品是由斷路器外拼裝剩余電流動作保護附件組成。

②剩余電流動作保護繼電器:由零序電流傳感器和繼電器組成,它只具備檢測和判斷功能,由繼電器觸頭發出信號控制斷路器,接觸器分斷電路或控制信號元件發出聲光信號。

③剩余電流動作保護插座:通常帶有剩余電流動作保護開關,其連接的設備具有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功能。

2.4過欠壓保護裝置的設置: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在不斷提高,家用電器的種類、功能均飛速發展,對供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對重要電氣設備設置電壓波動保護裝置也越來越顯得重要和必要。宜在住宅電源總進線及樓層計量箱上設置浪涌電壓保護器,住戶配電箱上設置帶有過欠壓保護功能的斷路器。

三、智能化住宅的照明設計——舒適節能,使用方便。

3.1智能化住宅照度標準、光源和燈具

照度標準的確定。《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04,簡稱《國標》和全國建筑電氣設計情報網編寫《小康住宅電氣設計導則(簡則《導則》。

光源和燈具選擇。住宅照明光源選擇應考慮光源的光效、顯色指數、亮度比、壽命以及環境條件對光源參數影向等指標。盡量采用節能效果顯著的光源,優先采用緊湊型熒光燈、環形熒光燈和細直管熒光燈及雙螺旋白熾燈等電光源。

住宅照明燈具應根據各房間功能及特殊視覺作業的要求,選用控光性能合理、光效高、配光特性穩定、反射及透射系數高的節能燈具。對功能性照明,宜采用直接照明和開啟式燈具;衛生間、浴室等潮濕易污染場所應選用防潮或易清理型的燈具,且符合IPX54防護等級要求。

3.2各功能房間對照度的基本要求

客廳起居廳。在一般照明基礎上設置輔助照明或重點照明:照度取l00-300Lx。

臥室。采用一般照明加局部照明的方式:一般照明的照度取75Lx,局部照明照度取150Lx。

書房。采用一般照明加局部照明的方式:一般照明的照度取150Lx,局部照明的照度取300Lx。

餐廳。在餐桌的正上方安裝吸頂燈,亦可采用吊燈或升降式燈具。照度分二檔為好,自家人用餐時150Lx,有客人可采用300 Lx的高照度。光源采用高顯色性能的節能燈。

廚房。一般照明,宜選用帶玻璃的且便于清除污垢的燈具,吸頂安裝。光源宜采用節能燈,照度為l00Lx。局部照明設置于操作臺上方、吊柜的下方,可采用顯色性能好的緊湊式熒光燈或石英鹵素燈,工作面照度為150Lx。

衛生間應選用防潮密閉燈具。衛生間較小時,一般照明與局部照明結合在一起,即在鏡前上方設置鏡前壁燈。衛生間較大時,還應裝設一般照明,0.75m平面照度l00Lx。浴室開關應設在浴室門外。

3.3公用走廊、樓梯間對照明的要求

多層住宅公用走廊、樓梯間可選用吸頂燈或壁燈,控制方式可采用帶指示燈兩地延時控制開關、紅外探測控制開關,聲光控延時開關及其他節能自熄開關等。

四、智能樓宇系統的使用

4.1聲頻系統的使用

智能樓宇中的背景音樂廣播、火災緊急報警、各種會議和娛樂設施等都用到聲頻系統,合理設置這些系統,是實現智能樓宇“安全、健康、舒適和提高工作效率”必不可少的條件。聲頻系統中主要考慮的是擴聲系統、公共廣播系統和會議聲頻系統。擴聲系統一般包括音源、聲學環境、調音臺、功放、揚聲器等幾部分組成。公共廣播根據實際要求應由計算機控制和管理,實現智能化。商業和辦公之用的智能樓宇少不了會議室,因此也就要用到會議聲頻系統,可以是最簡單的會議系統,包括主機、控制主機和若干部代表機。

4.2網絡系統的使用

要想實現現代樓宇的智能化也離不開信息傳輸網絡,它涉及到的方面有建筑物內部有線電話、有線電視、電信會議等話音和圖像通信;樓宇設備自動監測、運營管理、住戶共用信息處理及專用信息處理等系統中設備之間的數據通信;各種廣域網連接??傊嬎銠C網絡及信息技術是實現樓宇智能化所不可缺少的,再者,智能樓宇也需要共用天線電視系統,它可以接收一般的有線電視,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自辦節目,而且實現了信息雙向化,所以非常受歡迎。

五、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問題

除普通民用高層建筑外,近期我國智能建筑的建設越來越普及。 智能建筑內包含大量的電子設備與計算機系統,其防雷接地的要求有其特殊性,不能簡單套用普通民用高層建筑的防雷接地經驗。電子設備與計算機系統通常屬于耐電壓等級低、防干擾要求高的弱電設備,最怕受到雷擊。普通建筑物防雷保護的避雷裝置引入了強大的雷電流通過引下線入地,在附近空間產生了強大的電磁場變化,會在相鄰的導線(包括電源線和信號線)上感應出雷電過電壓,因此普通建筑物的防雷系統不但不能保護這些電子設備與計算機系統,反而可能會引入雷電。

智能建筑應建立綜合接地系統,接地電阻要求不大于1Ω。在樓頂設計由避雷帶,避雷針或混合組成的接閃器,利用鋼柱或立柱內鋼筋作為防雷引下線,并與建筑物的基礎鋼筋,梁柱鋼筋,金屬框架連接起來,形成閉合良好的法拉第籠,建筑內豎向金屬管道應每三層與圈梁的均壓環相連,均壓環應與防雷裝置專設引下線相連。當建筑物超過30米高時,應將30米及以上部分外墻上的欄桿,金屬門窗等較大金屬物直接或通過金屬門窗埋鐵與防雷裝置連接。智能大廈內各種交流,直流設備眾多,線路縱橫交錯,應將建筑物內的交流工作地,安全保護地,直流工作地防雷接地與建筑物法拉第籠良好連接,形成一個等電位體,避免接地線之間存在電位差,以消除感應過電壓產生。

篇9

關鍵詞:花園別墅;電力改造;智能化設計

中圖分類號TM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2)66-0059-02

當前,科學技術飛速發展, 我國原有花園別墅的配電線路陳舊,用電設備控制方式單一,越來越多的業主提出了新的電力要求,要想使業主的需求得到滿足,就必須進行一次徹底的電力改造,因此,花園別墅的電力改造與智能化設計逐漸被提上了日程。

1 花園別墅的電氣改造

花園別墅多為獨立的院戶,面積較大,別墅內擁有相當多的配電設施,比如:別墅的地暖、各種電動門、電動窗、大小空調、電視設施、照明設備、甚至有的別墅還有入侵檢測設施,火災的自動報警設施,太陽能采暖設備,處理水的設備等。在配電上時,根據國家“三級負荷供電,三相進戶”的相關規定,計算出總的負荷與總的電流,采取相應的配電方式,在適當的位置放配電箱。配電箱配出終端電器的負載回路,控制器則控制各種燈具,各種插座的負載,甚至是空調,地熱設備的負載。

花園別墅會用到相當多的弱電設備,這些設備需要防雷、接地才能保證正常工作。在大多數工程中,PVC線管、PVC線槽和PVC盒被用于強電線路,而這些材料電磁波都能穿過,特別容易干擾弱電系統,或者線路中斷導致通電導線的周圍磁場發生突變,弱電系統也會受到強大的沖擊。有的花園別墅在三相電源進入住戶的地方和弱電的電源系統的輸入的地方,均安裝有所謂的保護器。

以余慶路的花園別墅為例,此別墅正是一樁獨立院戶型的別墅,建筑總面積將近800m2。別墅內有一個的電動鐵門,屋頂均為電動天窗,它的四個衛生間都具有地暖設備,同時它的火災報警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甚至家庭網絡設施,電視設施,電話設施都要耗費巨大的電量。這棟花園別墅在改造時采用了放射式配電方式,分別向三個樓層及弱電系統配置相應的配電箱予以配電。

余慶路花園別墅將防雷、接地、安全保護三者結合起來,有效地防止了雷擊。此別墅在改造時利用兩根主鋼筋作為防雷的引下線,沿著屋脊、屋面的外棱安裝由鍍鋅扁鋼,作為閃接器。為了防止強弱電管路相鄰,對弱電系統造成嚴重的影響,配電系統的電路全部都是用鍍鋅鋼管和電纜鋪設。強電系統線路和弱電系統線路都從金屬管內穿過,非常有利的防止了雷擊。

2 花園別墅電力的智能化設計

花園別墅電力的智能化設計主要指的是弱電系統的智能化設計,突出的表現在智能控制上。

2.1照明的智能控制

一般的花園別墅的照明都分為室內照明和室外照明。室內照明包括室內廚房、衛生間、臥室、客廳的照明,樓道照明通常也被視為室內照明。而除去這些以外,其余的照明形式都被視為室外照明。

不同的照明系統有不同的控制方式。在室內照明的范疇里,不同房間的照明有不同的控制模式,通常是在組合按鍵面板上控制,也有的用觸摸屏來控制。在大多數花園別墅中,樓道照明一般采用紅外線人體感應器來控制,或者采用室內光強感應器控制,也有的將二者聯合起來控制。很多別墅采用綜合運用各種感應器的方式,使照明系統更加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室外照明通常在花園別墅里采用的是信號控制,比如大門開啟的狀態信號,也有的是通過室內觸摸屏來控制的。

2.2門窗的智能控制

花園別墅的圍墻通常大小門都有,都是通過不同的設置來控制的。大門多為旋轉門,主要是供汽車出入的,一般這種門的開關控制器都是汽車的司機自帶的,當然也可以通過觸摸屏的按鍵打開大門。小門一般分為門里和門外,門里通常是在墻上設有觸摸屏,按鍵即可。門外一般是鑰匙和智能卡開啟,也有的是通過指紋識別開啟。當有人來拜訪時,一般采用對講機,戶主可以在室內看到客人的頭像,保證了別墅的安全。

花園別墅窗戶的智能化設計是由各種控制方式相結合的。比如在刮風細下雨時,人工的控制是非常不便、不及時的,這時就需要在別墅里配有Crestron的電動控制設備,通過遠程距離控制窗戶的開關,也有的別墅上配有天氣預測器,對別墅的窗戶實現了全方位的智能化控制。

2.3各項系統的智能控制

監控錄像系統:現在的花園別墅一般采用了全方位的錄像監控,別墅內的每一個角落都安有監控設備,每個別墅都配有足夠的數碼攝像機和數字硬盤錄像機。

入侵檢測系統:花園別墅為了防止不法分子的入侵,一般安有紅外線探測器,玻璃破碎探測器,還有的安裝被動紅外-微波雙鑒探測器,這些設備都能有效的防止非法分子的入侵。

防盜報警系統:防盜報警系統與入侵檢測系統是相互配合的,一般只要入侵檢測系統發現有不法分子,就會自動連接到防盜報警系統,防盜報警主機收到信號后就自動報警。同時有的花園別墅還設有報警中心號碼,跟蹤電話等。

2.4其他的智能控制

一般的花園別墅除了上述的電力智能化控制以外,還有其他的各種智能控制,還以上海市余慶路花園別墅為例來說:

此別墅的汽車庫的門采用的是卷簾式的門,在門外側都設置了手動的按鈕開關,在這個車庫門的設計上,采用的是3kW的供電回路,車主可以自帶要遙控器控制車庫門的開關。

太陽能采暖設備在余慶路花園別墅的控制上采用的是電話模塊型和網絡型同時運用的方式,業主可以任選其一。燃氣鍋爐也是如此。

同時,上海市余慶路的花園別墅的電話系統,電視系統,網絡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等都進行了先進的智能化設計,另外中央空調,電源干線等也都進行了全方位的安全性的控制,充分體現了現代科技的先進性。

3結論

花園別墅的電氣改造與智能化設計,適應了現代業主的新要求,讓更多的控制與通信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這種主次產品良好的匹配不僅可以用手機,觸摸開關來控制各種用電設備,而且各種智能的預警系統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所以,花園別墅的電氣改造與智能化設計在當今的建筑領域中已成為了一種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梁華.建筑弱電工程設計手冊[D].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

篇10

1 工程概況

某工程酒店,地上建筑物層數高25 層,地下1 層,主體為中心對稱結構,占地面積10630m2,總建筑面積45000m2。本工程供電系統按供配電一級負荷設計,雙回路供電,高壓電源引自市電10Kv兩回路電源,兩回路電源同時工作,互為備用,柴油發電機組作為第三備用電源,備用電源與主電源低壓母線進行聯絡,并能自動切換。低壓系統的接地形式采用TN-S系統。配電房設置在負荷集中的地上1 層,兩路電源均能負載100%的負荷。為滿足高層建筑防火要求和提高變壓器的過負荷能力,該工程選用二臺1600KV 干式變壓器,變壓器的負荷率平時保持在70%左右。

2 建筑各電氣系統設計與驗算

2.1 電氣系統設計

2.1.1 照明系統

本工程的照明系統分為正常照明和應急照明。正常照明主要包括餐廳照明,大廳照明,公共區域照明,客戶照明等。為減小動力負荷頻繁啟動對照明質量的影響,特配置一臺照明專用變壓器為照明系統供電。照明主干線從一層配電房出線后進入配電豎井,經低壓母線引至各樓層的總照明配電箱,然后由此分布到各區域配電箱。

應急照明包括兩部分,一部分為疏散及安全照明,在各公共區域及信道配置了具有蓄電池的事故照明燈具,具備在斷電的情況下提供連續一小時的應急照明能力。第二部分為應急照明,由自備發電機組提供電源,電源引自本層配電豎井應急照明雙電源箱。

照度的確定:本工程根據酒店的特點,在保證節能環保的前提下,全面配合裝修效果,充分體現酒店氣氛,將建筑物的照明分為下列功能區,并依照《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04)》將各功能區的照度標準值確定如表1。

表1照度標準值

功能區 維護系數 照度標準1% 照明功率密度(W/m2)

酒店大堂 0.70 200 9

服務總臺 0.70 300 15

多功能廳 0.80 500 19

中餐廳 0.80 300 13

西餐廳、咖啡廳 0.70 200 8

保齡球 0.80 300 13

餐廳包房 0.70 200 8

辦公室 0.80 300 11

2.1.2 動力系統

動力系統設備包括正常動力與消防電源兩部分。正常動力按其功能分為:電梯設備、給排水設備、制冷設備、鍋爐房設備、洗衣設備、廚房設備、辦公設備、空調設備等。

消防電源包括:消防水泵,水幕水泵,消防電梯,噴淋水泵,排煙風機,正壓送風機等。消防動力設備為雙電源供電,一路引自由兩路電源變壓器供電的消防供電專柜上,另一路引自自備發電機組,兩路消防電源分別由兩回線路引到各個消防用電設備點上實行末端自動切換,以確保消防設備的供電可靠性及安全性。

2.1.3 負荷計算

⑴三相負荷計算有功功率:Pc=KxPe(kW)

其中:Pe:設備功率;Kx:為需用系數。

無功功率:Qc=Petgφ(kW)

視在功率:

⑵單向負荷計算

單向負荷的計算按下列三種情況進行分別計算,然后匯總:

①盡量將各單相負荷逐相均勻分配,以減少不平衡,計算時,將線負荷換算成相負荷,將各相負荷相加,取其最大單相負荷的3 倍作為三相負荷。

②當回路中的單相負荷的總容量小于該回路三相對稱負荷的總容量的15%時,按三相平衡負荷計算。

③只有線負荷時,將各線間負荷相加,選取較大的兩項進行計算,現以PabPbcPca 為例:

⑶配電干線或變電所的計算負荷

Pc=KΣPΣ(KxPe)(kW)

Kx:需要系數

Qc=KΣqΣ(KxPetgφ)(kvar)KΣPK

ΣP: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同時系數。

Pe1=1586.13(kW),Qc1=1259.87(kvar),取同時使用

系數KΣq=0.65,KΣp=0.65 則:

Pc1=KΣpΣ(KxPe)=1586.13×0.65=1030.98(kW)

Qc1=KΣqΣ(KxPetgφ)

=1259.87×0.65

=818.92(kvar)

按70% 的負荷率, 第一臺變壓器的容量為:

1317/0.7=1881kVA,選用2000kVA 變壓器。

Pe2=1319.2(kW),Qc2=1116.71(kvar),取同時使用系

數K

Σp=0.75,KΣq=0.75 則:

Pc2=KΣpΣ(KxPe)=1319.2×0.75=989.4(kW)

Qc2=KΣqΣ(KxPetgφ)

=1116.71×0.75

=837.53(kvar)

按70% 的負荷率, 第二臺變壓器的容量為:

1296/0.7=1852kVA,選用2000kVA 變壓器。

2.1.4 防雷與接地

本工程為二十六層酒店,建筑物計算預計雷擊次數為0.53,按第二類防雷建筑物保護措施設計。采用%%c12熱鍍鋅圓鋼在屋面設不大于10mx10m(或12mx8m)避雷網格,且屋面上所有的金屬構件、外露金屬管道均用%%c12熱鍍鋅圓鋼與避雷網聯結,突出屋面管道、煙囪等物體的頂部邊緣均設避雷帶。利用結構柱內大于%%c16兩根鋼筋作防雷引下線,利用結構樁基礎鋼筋、承臺鋼筋焊接及地梁底層兩主筋焊接作接地網。

自45米及以上部分每層四周結構梁上部一根主筋通長焊接成一體組成均壓環,并與防雷引下線連接。自45米及以上部分的欄桿、門窗等較大金屬物應與防雷裝置可靠連接。

本工程采用TN-S接地系統,中性線(N)與保護接地線(PE)在配電房低壓柜后嚴格分開。保護接地PE線、相線、中性線應采用不同顏色予以區分。防雷接地、保護接地、變壓器中性點接地及弱電接地系統共用一接地體.接地電阻要求不大于1歐。在一層設總等電位聯結端子板(MEB箱),底邊距地0.5m墻上暗裝或剪力墻上明裝。應將下列導電體作總等電位聯接:

(1)PE干線。

(2)電氣裝置接地極的接地干線。

(3)建筑物內各種金屬管道。

(4)電梯導軌、金屬支撐物等條件許可的建筑物金屬構件及其他裝置外導電部分。各金屬管道連接處應可靠連通

利用柱基或樁、地梁、鋼筋混凝土柱主筋的焊接成閉合環做自然接地體。利用結構柱柱內或剪力墻一對對角主筋做暗裝避雷引下線,并在建筑物外墻留接地電阻測量點。將酒店鋁合金鋼窗均與圈梁內鋼筋可靠焊接,作為均壓環及防側雷措施。

3 建筑物內線槽敷設安裝施工

智能化建筑包含了建筑物自動化(BA)、通信自動化(CA)、辦公自動化(OA)、安全保衛自動化系統(SAS)和消防自動化系統(FAS),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SCS),結構化綜合網絡系統(SNS),智能樓宇綜合信息管理自動化系統(MAS)要將這些功能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布線設計方案就成為了電氣設計的關鍵,它既要保證建筑內部的美觀,又要滿足設施智能化的要求,地面線槽作為一種成熟的布線載體,能夠達到以上的要求。

3.1 地面敷設線槽的定義

地面線槽是一種封閉的、直接隱蔽于地面下的金屬線槽,可以靈活方便地提供電源、電話、電視、計算機、話筒等線纜傳輸電能和信號接口。其設計是根據建筑物近期和發展需要布置線槽的縱橫間距,根據穿線的根數、橫截面積和工藝要求確定線槽的規格及槽數。按槽數可分為單槽、雙槽、三槽,規格有50 系列、70 系列、100 系列、230 系列、300 系列。

線槽適用于380/220 以下強電和弱電的線路敷設。

性能特點:地面線槽可供單一或多用途線纜、多回路敷設,終端組件布置平整美觀。地面線槽是由線槽、分線盒、各種連接件、密封件、附件及電源頭等組成。

3.2 地面線槽規格型號設置與布線參數要求

內外均熱浸鍍鋅,出線口處采用無螺紋接口,線槽標準長度為3m(可特殊加工),線槽出線口開孔尺寸:<48mm, 線槽開孔間距分:3000mm、2400mm、1800mm、1200mm、600mm 等。

主要配件有:線槽分線盒:線槽分線盒起到導線的相接、轉彎交叉、屏蔽等作用。其中二槽、三槽的分線盒內設有屏蔽分離板,以保證強電、弱電的隔離與屏蔽。

線槽支架:分為單槽、雙槽、三槽支架,它是用于線槽的支撐及高度調整,高度調節范圍一般為20~150mm的熱鍍鋅件。其它還包刮彎頭、封頭、出線圈等配件。

3.3 地面線槽的敷設安裝工藝

⑴彈線定位:根據設計圖紙確定線槽走向,從始端至終端找好水平線或垂直線,用粉線袋在線路的中心外進行彈線,按照設計圖要求及施工驗收規范規定,分別找出分線盒、分線口及支架的具置,用鉛筆分別標注。

⑵線槽敷設:線槽每隔1~1.5m 處應有固定支架及調節支撐。分線盒、插座盒、出線口均設有調節支撐,調節支撐的底板應跟結構層固定,防止土建施工時移動地面線槽的予定位置。線槽表面混凝土保護層應達到20mm 以上,多槽敷設表面混凝土保護層應達35mm,同時采用敷鋼絲網進行澆筑,否則地面易開裂。連接器、分線盒、線槽接口處應有專用密封膠涂抹密封,防止土建施工時泥漿滲入。予埋分線盒、出線口時應安上塑料防護蓋,澆筑混凝土時設專人看護,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⑶跨接地線焊接:依據施工規范,確定跨接線規格。地線兩端焊接面不小于該跨接線截面的6 倍,焊縫均勻牢固。

⑷出線口、分線盒安裝:安裝過程中一定要縱橫平直,確保室內整體效果美觀。導線除分線盒、出線口可以有接頭外其線槽內不得有任何接頭。分線盒、插座盒、出線口底座在安裝時應低于完成地平面3~10mm,以利于蓋板的正常安裝。

⑸槽內配線:首先清掃線槽,可先將帶線穿插至出線口,然后將布條綁在帶線一端,從中一端將布線條拉出,反復多次可將線槽內的雜物和積水清理干凈,也可用空氣壓縮機將線槽內的雜物和積水吹出。放線前應先檢查管及線槽連接處的護口是否齊全,其放線和導線連接部分與其它管路敷設形式大致相同.。敷設線纜應注意以下基本原則:①電線在管內不得有接頭、分支接頭②線槽內導線總截面不應超過線槽內截面的30%;③強弱電回路應分槽敷設;④穿越防火分區、穿過防火墻及防火樓板時,應作阻火封堵;⑤供給同一消防設備的兩回線路在同一槽內應采用金屬隔板將其分開。

⑹線路檢測:線路檢查及絕緣遙測按相關規范操作。

⑺面板安裝:配合裝修,依據各出線口用途,安裝相應的終端面板。

3.4 地面線槽安裝時具體注意事項:

⑴線槽內外應光滑平整,無棱刺,扭曲、翹邊等變形現象;

⑵支架與調整螺栓調整線槽高度一般以30~50mm為宜;

⑶線槽整體連結完畢后,應按設計檢查確認,無誤后對線槽及附件連結處用密封膠密封,對線槽首、末、分線盒、出線孔和未用出線孔用專用塑料防護蓋封堵。

4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