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恩師范文
時間:2023-03-13 19:47: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感謝恩師,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老師像蠟燭,默默地燃燒自己;老師像園丁,細心培育著祖國的花朵。姜老師,我們已經好久沒見面了,有許多的話埋在心底,想跟你說說。
姜老師,你是我的第一位英語老師,是您把一個無知的少女牽進了一個只用英語交流的國際平臺,是您為我的英語學習打下了好的基礎,您對我們說:“英語也是一門主課,也需認真對待。”在我氣餒時,您說:“加油!學海無涯,老師與你一同前行。”在我驕傲時,您又說:“學無止盡,繼續努力。”您的這些話一直印在我的心田,永久不能忘懷。
現在,您被調去教六年級了,我很難再見到您。我們也換來了新的英語老師,可能剛開始時,我們一下子不能適應,但一想到您對我們的無比的期望,心中頓時倍感信心,在新老師的教導指引下,走進英語的世界。
姜老師,您可曾記得,那天在教師門口與您的相遇,您送我的不僅僅時一臉微笑,更是一種意味深長的鼓勵和相信。您知道嗎?開學第一天,您來看過我們,您說您很想我們,要知道我們更想您啊!
徐老師說,您是她最敬佩、最欣賞的一名教師,全國有千萬個優秀教師,而你,就是我心目中最優秀的那位。
篇2
吳老師:
您好!我是mba學生李志財,自2019年6月起的一年內,我的論文收獲與我有幸遇到您這位良師益友的指導、幫助是難以分割的。首先,要衷心感謝恩師,在我的論文形成過程中,給予了我大量指導和教誨,您的工作經驗和實踐水平,為我在此次論文的選題、資料收集和選用以及論文的研究方法給予我大量的指導;再者,您嚴謹的治學態度、勤勉的工作風范和質樸的為人讓我嘆服,為我今后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是我一生學習的楷模。最后,在此論文答辯的前夜,請允許我懷揣真誠之心,衷心的向恩師道一聲:感謝!
祝福恩師萬事如意,身體健康!
篇3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下午好!我叫李昊。我演講的題目是《感謝您——老師》。
同學們,清晨,腳步匆匆,車輪飛轉,與我們一同趕路的是誰?是我們的老師!
一早,面帶微笑,風雨無阻,站在班級門口迎接我們的是誰?是我們的老師!
在課堂上,認真為我們傳授知識的是誰?是我們的老師!
深夜,任勞任怨,在燈下批改作業的是誰?還是我們的老師啊!
咱們的老師,就是這樣默默地做著小得不能再小的事,即使青絲變白發,三尺講臺依然蕩笑聲,這就是咱們可親可敬的老師啊!
當老師是辛勞的,可塑造靈魂的工作是偉大的;紅燭的燃燒是短暫的,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心卻是永恒的。老師,您之所以偉大,不僅僅在于傳授我們科學文化知識,更在于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做人的典范。
老師,您還記得嗎?同學們愛都聽您的課,您親切和藹,天文地理無所不通,聽您的課是一種享受,如沐春風!或許您講課的每一個細節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會遺忘,但我們決不會忘記您的那份激情、那份認真!
老師,每天辛苦的給我們上完課,還要給我們準備飯菜,當您把一碗碗可口的飯菜盛給我們,每一個微小的動作,傳遞出的卻是您對我們無比細膩深沉的愛啊!
還有一次,記得有一次咱班成績考砸了,大家都垂頭喪氣,而您,用您的微笑和鼓勵,撥開了我們心頭的陰霾(mai),讓我們更加自信地去迎接新的挑戰!……
同學們,在你們的心靈中肯定也珍藏著這樣幸福的點點滴滴吧!涓涓細流匯成大海,老師的愛心比大海還深!
讓我們感謝咱們的恩師吧,
感謝您——老師,您讓我們成為自信的,能超越自己的人。您用事實向我們證明:學習并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快樂和責任,一把通向我們未知天地的鑰匙,讓生活充滿驚喜!
感謝您——老師,您是一個我們能永遠信賴的人,在生活中遇到麻煩便會去求救的人。您讓我們知道:只要我們愿意,能把一切向您傾訴,您常說您也曾是孩子,因此,您能理解孩子的喜怒哀樂!
篇4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母校,感謝師恩》。
如果說,母校是一個萬物賴以生存的太陽,那么,老師就是天空中的一輪明月,而我,就是天上那一閃一閃眨著眼睛的一顆小星星;如果說,母校是一座大花園,那么,老師就是那辛勤的園丁,而我,就是一顆小種子,在園丁的培育下萌芽、生長、開花;如果說,母校是一位紡織人,那么,老師就是春蠶,而我,就是春蠶吐出的一根絲;如果說,母校是一個和睦歡樂的大家庭,那么,老師就是慈母嚴父,而我,就是他們含辛茹苦、嘔心瀝血培養的孩童。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轉眼間,六年的時光已從指尖溜去,無聲無息。我們即將邁進中學的大門,進入一個嶄新的學習環境。
但是,母校,我的母校,老師,我的老師,我不舍得離開您啊!在您的懷抱里,我從一個無知的小女孩,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這難道不是您的功勞嗎?
其實,老師有時比媽媽更像媽媽。
那一次,天空中彌漫著一種潮濕的氣味,下雨了。中午,同學們的家長陸陸續續地涌進教室,又陸陸續續的離開。人越來越少,早已穿上雨衣的我在人群中那么渺小,那么孤獨。一個人站在校園中,望著來來去去的家長,是那么無助。雨水打在臉上,與淚水相混合,流進嘴里的水,究竟是雨是淚呢?老師撐開傘,正要回家,卻發現我一個人在那里抽泣。老師連忙收起傘,拉起我的手,把我領進傳達室,坐在我身旁,用手捐給我擦去了淚水,說:“別哭了。你爸爸媽媽一定會來的,來,老師給你爸爸媽媽打電話。”我輕聲說出媽媽的電話,老師把手機遞給我讓我接聽。當我聽到媽媽那帶有東北味的普通話時,“哇”的一聲哭了出來,讓媽媽接我回家。老師等我接完電話,笑著說:“你媽媽會來的吧!不哭!老師陪你等一會兒!”媽媽來了,老師撐開傘,與我們一同走出了校門。
這不是處處體現出了老師對我們無微不至的愛嗎?
我們點點滴滴的進步,與老師分分秒秒的付出是密不可分的。就像我們張老師,每天傍晚回家,放棄了散步健身的時間、放棄了娛樂休閑的時間、放棄了休息的時間。為我們編寫學案,這一切不都是為了我們嗎?這一切不都是為了她所摯愛的教育事業嗎?
世界的發展是多元化的,人的發展也是多元化的。學校為了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提供了一個又一個的平臺,給我們了展示自我的機會。比如藝體節中開展的運動會、演講、歌舞表演、詩文朗誦,鍛煉了我們的意志,拓展了我們的才能,增強了我們的自信,提高了我們的修養。
依稀記得,XX年9月1日,我拉著媽媽的手,懷著好奇,走進了學校,邁出我人生中最為重要的第一步。從此我就成為了一名小學生,一位光榮的少先隊員!
六年的時光如流水,奔騰不息。母校,我在您的懷抱中生長了六年,這六年里,學校就是我另一個家,老師就是我的爸爸媽媽,同學們就是我的兄弟姐妹。
篇5
九月十日,是一個感謝老師這個偉大群體的日子。試想想,當我們從幼兒園走向小學,又從小學走向初中,走向高中、大學,最后進入社會,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是誰讓我們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幼兒成長為一個祖國的棟梁?是老師,敬愛的老師。老師像一個辛勤的園丁,不知疲倦地用知識的泉水澆灌著我們,才使我們從一棵棵幼苗長成參天大樹。我今天要感謝的是所有教過我的老師。
我首先要感謝的是我幼兒園里的老師。聽媽媽說剛開始的時候,我天天不愿上幼兒園,一進幼兒園的大門就大哭個不停。后來還是老師天天哄我,像媽媽一樣耐心地給我介紹幼兒園里好玩的東西,才讓我漸漸地愛上了幼兒園。每天上課時,老師給我們講好聽的故事;下課了,又和我們一起玩好玩的游戲,讓我們天天在歡樂中成長。在不知不覺中,我步入了小學的校門。
上小學后,教我的老師就更多了,我不能一一給你介紹,所以就只給你說說其中的兩位。第一位是我一年級的語文老師伍老師。伍老師的教學方法別具一格,她經常帶我們做一些識字、組詞等與學習相關的游戲,讓我們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地進步。第二位是我三年級的語文老師姚老師。姚老師非常講究教作文的方法,每次她要我們寫作文之前都要帶我們去觀察一下。比如說我們要寫雪松,她就讓我們在雪松旁邊看一看、記一記;要寫螞蟻了,她親自帶我們去觀察螞蟻洞,以及螞蟻怎樣運食。就這樣,在玩玩打打的過程中,我們班的作文成績都更上一層樓。
我現在還在上小學,我認為:一個人長大后不論在干什么,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也不能忘了老師的培育之恩!
篇6
父親似乎看出我的顧慮,一再追問,我被迫說出此番回來的目的。
我說:“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穩定,沒法回來陪你,但是,我的收入不高,又不能把你接到北京,所以,我想幫你找家養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會放心一些。”我極盡誠懇地說著這一切,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
父親聽完,神情黯淡下去。
雖然我知道他不會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離開這個生活了一輩子的家,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難免會心煩。畢竟這是一個養過我的老人,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時候,我是不允許自己對他不以為意的。
令我沒有想到的是,父親回過神來,笑著說:“我覺得咱社區的那家就好,我明個兒就搬過去。”
那家養老院,我考察過,環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親固執地開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邊收拾,一邊喃喃自語地說:“去養老院好,去養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看著父親在昏暗燈光下的佝僂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發酸,潸然淚下。很快,我就抹去腮邊的淚水,生活只能讓我這樣選擇,因為我更向往和男友無人來擾的幸福生活,對于父親,我只能狠狠心了。
那個晚上,父親的言語一直不多,他不停地將家里的物件翻翻這個,動動那個,一副極其舍不得又無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間。
那天晚上,我久久無法入睡,從門縫里鉆進來的燈光告訴我,父親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長,父親的嘆息聲,時不時地穿過厚厚的門板,沖擊著我的耳膜。
第二天一早,當我腫脹著雙眼,出現在父親的面前,他一臉快樂的表情,仿佛從來就沒有傷感過,沒有失落過。
早餐是父親做的,煎蛋、豆漿,還有幾個熱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認出那幾個包子是原來上中學時,校門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歡吃他們家的包子,后來上大學,偶爾回來,父親一大早騎上自行車,給我買回來。現在,父親老了,騎不動車子,一定是早上趕了好遠的路買回來的。
父親見我發愣,笑著說:“快吃,快吃,一會涼了,我早上晨練,專門用保溫瓶給你帶回來的。”
最后,我把早點一掃而光。收拾完畢,父親最后一次檢查家里。一路上父親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年少時父親送我上幼兒園的情形。第一次,父親送我去,我特別不適應,父親一直把我抱在懷里,直到進了幼兒園,父親極其不舍地把我交給老師。初去的那幾天,我總是哭鬧,后來,父親把我送到幼兒園,他一直站在幼兒園的柵欄門外頭,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著柵欄門,看到父親,我再無懼怕,玩得很開心。現在,我依然清晰地記得那時的感覺。每天放學,我多么渴望父親早些出現在幼兒園門口,我知道,他來了,就可以帶我回家。
此刻,父親像一個孩子,我把他送進養老院,他是否也會不適應,是否也會想著有一天,我會出現在養老院門口,接他回家。
我再也忍不住了,淚如泉涌。正是眼前這個人,他給了我一個家,陪著我漸漸長大,我從背后抱著父親,我開始覺得我是那樣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親有我有家,后來,我離他越來越遠,現在,我竟然讓他連個家都沒有。想到這里,我忍不住失聲痛哭,父親一直沒有轉過身,但我感覺到手背上有父親掉落的淚。我開始知道,一直以來,我是愛他的,我開始明白,我有多么愛他。
我說:“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點頭。
篇7
感恩是一種處世的哲學,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個人孤孤單單地生活,只要身邊有別人,就會有值得感恩的事情。當我們一無所有地降臨,父母養育我們長大,為我們付出一切;當我們懵懵懂懂地成長,師長傳授我們知識,給我們指明道路;當我們跌跌撞撞地前進,朋友陪伴我們同行,讓我們擁有勇氣對抗挫折。學會感恩,人才能將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擺正。
以感恩為主題的寫作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針對某一個人或者某一件事來進行記敘性描寫;二、針對感恩本身進行一些探究;三、感恩的相反面――忘恩。三個方面的內容可根據文章的題材形式進行融合。
對于以“感恩”為主題的文章,寫人或者寫事的記敘文看起來比較簡單,似乎只要將一件或者幾件事情描述出來即可,其實不然。寫人的文章,要通過幾件典型事例來凸顯個人形象,但一旦事例選擇不好,這個人物形象就容易產生偏差,那么其中蘊含的情感自然也就不對了。如寫感恩父母或感恩老師時,因為“感恩”是寫作者的感受而不是父母或老師的感受,所以選取事例的時候一不注意就有可能選取成以寫作者自身為主角的事情。然而,“感恩”類主題作文要求寫能體現恩情的事例,所以必須是以被寫作者為主角。
下面筆者針對“感恩”做出一些討論和探究,便于大家在寫作此主題時更準確、有效地切入。
一、“感恩”是什么?在佛法中為“上報四重恩”,即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四三寶恩。這四重恩中,第四種是佛學上的,我們暫且不論。這里我們著重探討前三種感恩:首先父母生養了我們,給了我們看見這個世界的機會;其次周圍的人,不論認識的或者不認識的,都在有意無意地幫助著我們;最后是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國家,它養育著我們,也成就著我們。對于這種種恩情,表示感激,用心回報,這就是“感恩”。
二、為什么要“感恩”?其實原因很簡單,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原本就充滿挑戰與挫折,總是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常存感恩之心,才能夠生活得更美好。學會感恩,我們就能在失敗時看到差距,在不幸時得到慰藉、獲得溫暖,就能激發我們挑戰困難的勇氣,進而獲取前進的動力。換一種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失意與不幸,對生活時時懷有一份感恩的心情,則能使自己永遠保持健康的心態、完美的人格和進取的信念。
三、如何去“感恩”?“感恩”絕對不可以只是嘴上說說,必須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對于父母,要經常聯系,常回家看看,讓父母安心、開心、健康地生活;對于眾生,要行善積德,主動幫助他人;對于國家,要好好工作,腳踏實地,建設祖國;等等。
學生范文借鑒一
黑板 粉筆 老師
江蘇省儀征中學高二(6)班 趙 文
黑板
墨一般黑亮的面龐,鐵一般嚴峻的面容。忠厚無比的性格,無私而樸實的心成就了一個無私的你。
十七年的歲月飛逝如箭,求學的路曲折而漫長,往事大都隨風而去,徒留的只有深思。曾經為失敗而苦惱過,曾經為成功而狂喜過,也曾經為學業的負擔而過。但只要一想到你,想到你依然站立在那里,堅守著你神圣的崗位,任粉筆在你身上留下一道又一道的痕跡,任那筆灰在你整潔的衣著上留下一層又一層的雪白。無論有多大的困難,你總是默默地承受,毫無怨言,執著地付出。
感謝你,讓我懂得樸實的重要!
粉筆
雪一般潔白的面龐,鋼一樣筆直的身姿,舍身助人的精神 ,純樸善良的心造就了一個無私奉獻的你。
一節一節,你慢慢走向生命的盡頭。你小小的身軀被握在寬厚的手掌中,你滴滴晶瑩的汗珠揮灑在臉龐上,卻在潤澤學子心靈與精神的那一刻留駐成永恒。你從不抱怨生命的短暫,也不要別人替你哀悼,因為你的印記早已刻畫在了莘莘學子的心里。你的生命日記中頁頁記錄著學子的感恩。
感謝你,讓我懂得奉獻的快樂!
老師
您感化了黑板,也感化了粉筆。粉筆曾無數次在黑板上虔誠地寫下對您的贊頌:老師是園丁,老師是蠟燭,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其實,您也只是普通人,一個平凡的人。您擁有黑板的樸實和粉筆的無私,這兩樣平凡的事物卻構成了您不平凡的人生。
您就像個天使在那一方講臺上歌唱。一路上有您,我在學習的道路上自由馳騁。
追夢的征途中,岑寂、孤獨、憂傷的時候,您總是站在我身后用美妙的音符來開導我。教我學會勇敢,讓我在感恩中健康地成長。
時間的車輪碾過斑斕的天空,秋天的一切寂靜而感傷。當記憶的線纏繞著以往的點點滴滴來襲時,只有眼淚知道,為了照亮學子的前途,每一根蠟燭都不惜化為灰燼。
我又聽見天使在唱歌,天使教會我感恩,讓我快樂地生活!
【技法借鑒】一直以來,我們把老師比作紅燭,比作園丁,他們的共同點都是不計較回報地付出。也許老師只是在做著他們認為應該做的事情,但是這些事情對于學生來說,都是幫助他們成長的恩情。
本文精妙之處在于它一開始并沒有直接寫老師,而是借用了老師經常用到的兩樣東西――粉筆和黑板來喻指老師。黑板的樸實和粉筆的奉獻,這都是老師身上的特點,感謝黑板和粉筆其實就是在感謝師恩,這樣自然過渡到老師身上,行文顯得非常妥帖。寫老師時也并沒有直接描寫一些具體事例,而是運用各種比喻將老師對我們的幫助形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文章分為三個部分,前兩個部分都以“感謝你,讓我……”的句式結尾,點明了文章的主題思想,加深了情感的印記,將“感恩”二字表現得淋漓盡致。最后一部分則用詩意的語言贊美了老師,讓人體會到師恩難忘。
學生范文借鑒二
牽 手
江蘇省儀征中學高二(4)班 謝余云
花開花落,云卷云舒,生活是一汪清凌凌的泉水,偶爾微風拂過,也能泛起層層漣漪。
兒時,外婆牽著我的手。外婆的雙手因長年從事繁雜的家務,早已失去了年輕時的柔嫩,我就在這份粗糙里長大,內心卻從未缺少過她溫和的澆灌。還記得在夕陽的氤氳中,我調皮地跳躍著前進,她總能一個箭步沖上來,故作生氣地跺腳,大呼一聲我的乳名,毫不商量地抓起我的手,緊緊牽著,我想掙脫,可是那份力量無法抵抗,她像戰士一樣保護著我。我們便在金黃的畫卷里行走著,日光灑落在外婆臉上,她笑得很驕傲,是因為牽了我的手嗎?
真的很渴望我依舊那樣天真,真的希望外婆依然像戰士一樣牽我的手,歲月卻無情地加深了外婆臉上的溝壑。她的手依舊粗糙,卻沒有了從前那么強大的力量。
唉,外婆老了,需要我去牽她的手了。外婆啊,你怎么像當年的我一樣調皮呢?春節去外婆家,外婆穿著厚厚的棉衣,包得像個粽子,她在院里緩緩走著,是因為穿得太多,還是因為她真的老了?再次和外婆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我不得不放慢腳步,與外婆同行。她的目光轉向我,更顯溫和。我不由地牽起她的手,另一只手輕輕挽在她的手臂上。外婆竟想掙脫:“哪要你攙啊,外婆有的是勁兒!”明知外婆是逞強,不愿在我面前顯出她的老態,但她的這份倔強竟讓我有些心疼。“小時候您不是常常牽著我的手嗎?現在換一換,好不好?”外婆欣慰地笑笑,我輕輕地將臉靠在她的肩頭,風好大,但靠在外婆身上,我始終是溫暖的。悄悄抬頭,像兒時一樣注視外婆的面龐,也許是雪的映襯吧,外婆的面龐紅潤了些,臉上因在寒冷冬日照料年幼的我而留下的凍瘡依舊清晰可見,想去尋找她那份驕傲的神情卻遲遲未尋得,但卻看到了她一如繼往的溫和和一份閑適的滿足。是因為我牽了外婆的手嗎?于是,我牽得更緊,因為我也有外婆當年護我的力量――愛的力量。
是的,外婆曾經牽起我的手,那份力量,我至今難忘。畫面在腦海里不停回放,溫存不減,如今,外婆被我牽著手,溫情也一定一樣吧!
聰明的人嘲笑被愛是一種夢,愚笨的人在夢里尋找愛。而我呢,既不聰明,也不愚笨,就讓我在牽手里感受愛,在牽手里付出愛吧!我相信生活之泉會叮咚作響,奏出無數愛的小夜曲!
【技法借鑒】在你的記憶中,有沒有這樣的一雙手?它并不細膩,甚至有些粗糙,沒有美麗的飾品去裝點它,但是它卻能給你最溫暖最美好的回憶。外婆的手就是這樣的一雙手,它留在作者的記憶中,在成長的道路上給予作者前進的力量和源泉,是愛的標志。
本文的主旨是親情,抒寫的是外婆對作者深深的愛,流露的卻是作者對外婆的感恩之情。通過“外婆的手”這一線索,我們體會到了在作者的成長過程中,外婆的無私奉獻。而今外婆已經老去,作者開始牽著外婆的手,這是愛的“回報”。雖然外婆付出的愛可能從未要求回報,但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感恩”。
篇8
你是我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溫暖我的心房;你是我朦朧的第一顆露珠,滋潤我的枯枝;你是我生命的第一眼甘泉,澆灌我的夢想。
當我還是待哺的嬰兒,是你用溫暖的懷抱哄我睡覺。當我還不會走路,是你牽著我的手給我勇氣。當我說的第一句話“媽媽”,你的眼里閃爍淚光。我知道那是幸福。在我第一次跨入校門、對新事物感到好奇時,你總是耐心的告訴我,給予我勇氣。深夜,是你在燈前陪我寫作業;早晨,是你幫我戴上紅領巾,微笑著看我遠去。
在成長的過程中又有誰不犯錯呢?一次,我跟學校的同學打架。回到家就看到同學帶著她媽媽跟母親告狀。母親看見我,一把把我抓到她面前叫我跪下,還叫我向同學道歉。倔強愛面子的我第一次反抗了母親。母親當著別人的面,狠狠地用樹條抽我。我低著頭,一聲也沒哭出來仍由眼淚往下流,當時心里恨透了母親。母親打著打著自己也流出了眼淚。同學的媽媽也看不下去了,說算了,勸母親不要在打了。她們走后,母親就抱著我哭了起來,心里的恨頓時煙消云散了。
其實母親就像我寫作業時的蠟燭,訂正我的錯誤,同時也給了我前進的動力、照亮前路。在我成長的旅程幸好有你,謝謝您,親愛的母親!
初三:她城祭
篇9
大家好!這次能夠回到母校來,與大家分享我的經歷。我感到非常榮幸。
也許,這里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地方。為什么呢?因為這是我學業的源頭、努力的源頭、懂得感恩的源頭。
從小到大,我不知道讀書到底是為了什么?不知道什么是努力,更不知道什么是感恩。直到上了初中,感受到了許多東西。
同學們,在你們心中“愛情、親情、友情”什么最重要呢?我想在你們初中時代,大多數都是最渴望的友情和愛情吧!而忘了最重要的親情。
小學到初一,可以說我從來沒有認認真真得讀過書。直到上了初二,心,慢慢感覺到了莫名痛。是良心的譴責嗎?慢慢的也感受到了朋友的虛情假意。感到真的好無助,好想好想找個無人的角落,發泄自己的不滿。這時,我想起了家人,想到他們這么多年來對我如此的關愛,我卻熟視無睹。如果我說我現在開始好好學習,感恩父母晚了嗎?此時此刻,我真的后悔了。真想老天能夠給我個機會,讓我能夠補失我的過錯。就這樣,我混混沌沌的度完了一個學期。
直到第二學期,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人生的真諦。是什么呢?是什么照亮了我未來黑暗的路呢?是友情的背叛、是老師的鼓勵、是一場李杰老師的演講會。
我那時被我最注重友情狠狠地刺了我的心一刀,難道?在利益面前她們就是這樣對我的嗎?那時的我,感到非常傷心,心情沒有一天能好的起來的。整個人都很沉重……
剛好,就在我最頹廢的時候。演講家李杰教授,來我們學校演講了“讓愛喚醒心中的巨人”讓我深深地感動了。淚流滿面。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一個家的重要。父母的艱辛,父母對我們的指望,盼望我們哪一天能夠成才,我們就是父母的期望,我卻那么不爭氣。還有,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師。老師對我們無私的奉獻,對我們默默無聞的付出,老師的一生的奉獻給了學校、給了學生。老師對我們得嚴厲都出源于愛。
從此,沒日沒夜的學習。只希望能好好感恩父母、報答老師。讓父母與我為驕傲,讓老師覺得欣慰。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走向美好未來。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此致!
篇10
感恩節習俗活動
美國人:團聚、狂歡、購物、飲食
在美國,像中國的春節一樣,感恩節當天,成千上萬的人們不管多忙,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團聚,大家一起享受一頓豐盛的節日晚餐。
感恩節假期也是美國航空公司最緊張的時候,飛機幾乎班班客滿,還常常會出現班機誤點等情形。可為了和家人團聚共度節日,人們大概也是心甘情愿的。
每逢感恩節,美國人家家戶戶都要吃火雞。火雞已成為感恩節的象征,他們通常還吃一些傳統菜肴,例如西葫蘆、奶油洋蔥、土豆泥、番瓜派等等。
此外,人們還會按照習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禱,城鄉市鎮到處舉行化裝游行、戲劇表演和體育比賽等,學校和商店也都按規定放假休息。孩子們還模仿當年印第安人的模樣穿上離奇古怪的服裝,畫上臉譜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散居在他鄉外地的家人也會回家過節,一家人團團圍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雞,并且對家人道謝。感恩節后,學校會讓同學們畫一張感恩節的畫,大多數學生畫的都是火雞。
同時,好客的美國人也忘不掉這一天邀請好友、單身漢或遠離家鄉的人共度佳節。
從18世紀起,美國就開始出現一種給貧窮人家送一籃子食物的風俗。當時有一群年輕婦女想在一年中選一天專門做善事,認為選定感恩節是最恰當不過的。所以感恩節一到,她們就裝上滿滿一籃食物親自送到窮人家。這件事遠近傳聞,不久就有許多人學著她們的樣子做起來。不管遇到誰,他們都會說:“謝謝!”
美國人還習慣把感恩節第二天的周五稱為“黑色星期五”。在這一天,美國的各種商店都會對商品進行打折銷售,近年來愈演愈烈,甚至有的商家把打折日提前到了感恩節當天,每年都掀起美國購物狂潮。
加拿大人:無關宗教的歡慶節日
加拿大和美國的感恩節不在同一天,因其緯度比較高,谷物成熟的季節比較早,其與美國人緬懷清教徒先輩定居新大陸的傳統不同,加拿大人主要感謝上天給予的成功的收獲。感恩節主要為以慶豐收,感謝大自然、感謝上蒼賜予豐沛的陽光與甘露,讓谷物生長為感恩主題,并無任何宗教色彩,因此,加拿大的感恩節早于美國,定于慶祝活動是在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一。
加拿大人也會一家人團聚一堂,享用烤火雞和南瓜派是最經典的感恩節畫面。傳統的烤火雞,是在雞腹中塞滿以面包丁、洋蔥、芹菜、鼠尾草為主的作料之后,放入烤箱中充足地烘烤即可上桌。一般的主婦喜歡選購個頭大的火雞,因為如果當天吃不完,巧手就可變化成火雞派、火雞餡餅。至于南瓜派,加拿大最傳統的吃法是淋上盛產的蔓越莓醬汁,而做南瓜派的小心得,是以罐頭南瓜制作會比新鮮得來的香醇順口。
埃及人:假裝為玉米哭泣
古埃及的收獲節是為了紀念他們的莊稼神明而舉行的。他們的收獲季節是春天,所以這個節日在每年春天舉行。節日中,古埃及人首先舉行游行,過后便是節日宴會。同時,音樂、舞會、體育競技等也是他們的慶祝項目。
古埃及人在慶祝玉米收獲時,常常假裝哭泣而且悲痛欲絕,這是為了欺騙他們認為存在于玉米中的“精神”,他們害怕收割后仍在生長的玉米會使這種“精神”發怒。
猶太人:建小屋在星光下舉行宴會
猶太人也要慶祝收獲,他們的節日叫“結茅節”,這是猶太教的收割節。每年秋天舉行的“結茅節”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結茅節”開始于希伯來月歷中提市黎月,即猶太教歷7月的第15天,猶太人贖罪日后的第五天。
在為期八天的“結茅節”節日中,猶太人用樹枝架起小屋,以此來回憶他們祖先禮拜的圣壇。這些小屋都是暫時的,樹枝沒有插入地下,屋頂用茅草覆蓋著,便于光線進入。屋里懸掛著水果和蔬菜,包括蘋果、葡萄、玉米還有石榴。節日的第二天,猶太人便在星光下的小屋中舉行他們的節日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