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故事范文

時間:2023-03-31 05:08: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在線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在線故事

篇1

《余罪》第一季目前在某視頻網站上的播放量達到6.5億次,而剛剛上線三天,需要付費成為會員才能觀看的第二季也已突破了2億的點擊量,《余罪》大概是最近網劇領域最大的黑馬。卡司沒什么大咖,題材也有點普通,《余罪》能夠受到如此熱捧,靠的就是真實。作為近年來為數不多的臥底潛伏題材,《余罪》的故事在一群鬼怪志異群魔亂舞的題材中令人耳目一新。

一個不學無術、吊兒郎當的警校學渣,卻能被委以重任成為臥底,一步步打入犯罪團伙,并一路打怪升級最終瓦解販毒集團。這個故事的主線核心是男主角的個人成長,而畫風是熱血和燃。主人公余罪前期有多么平凡甚至缺點重重,那么他后期的改編就有多么勵志,他臥底吸毒團伙的故事有多么緊張刺激,那么他之后的成功就有多么熱血。關于臥底的故事自從警察刑偵劇退出衛視黃金檔后,就一直受到嚴格的限制,這次《余罪》受關注也離不開這種題材的新鮮感。 不講特效講真實

題材的新鮮可能是觀眾關注的第一印象,但該劇口碑炸裂的主因還是故事流暢節奏快速,劇情嚴謹,隨著故事的發展,觀眾很自然都被帶動進了主人公的臥底故事中。作為一部現實題材的網劇,最難能可貴的就是它的真實。同樣是有點刑偵和破案的元素,男主角余罪并沒有被設定為什么犯罪心理學天才,或者是性格古怪的破案專家。他就是一個有些賤有些猥瑣的小人物,比賽的時候會使小手段,講話也是各種貧,但當身處困境,不管是生存考驗,還是在販毒集團里的危險時刻,他總能靠著自己的小聰明和小手段化險為夷。這樣一個缺點和優點一樣多的人物恰恰才是最真實的。誰說主角一定要高大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那是小說連續劇,看久了偉光正禁欲系男主角,再看看余罪這張賤賤的猥瑣的臉,你會覺得無比的真實。再看看配角胖子鼠標娘娘腔漢奸……這些形象各異長相普通的人物,才是我們身邊最常見的面孔不是么?

而且作為一部和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臥底劇,沒有什么高速追車、激烈槍戰、一言不合就大爆炸這種高能特效情節,有的只是真實樸素的畫風,破敗的工廠,普通的服裝道具,隨處可見的村屋街道,就連打光都畫風粗糲,情節也是各種簡單粗暴,和毒販的各種相互挖坑和構陷,設計取得對方信任,故事情節穩扎穩打環環相扣,一點都不花里胡哨,反而能讓觀眾沉浸其中。 反派太蠢映襯主角沒看頭

演技好評、口碑炸裂,但《余罪》并非完美,至少在最新的第二季中,還是存在著不少令人吐槽的bug。比如相比較于第一季嚴謹的劇情和步步為營的故事節奏,第二季太急于讓余罪端掉犯罪分子,解決案情。編劇就跟開了掛似地讓男主每次都能猜對,都能化險為夷,而更bug的是,第一季還是兇狠狡猾的毒販,到了第二季整個智商下線,連余罪的同學甚至老爸都被牽連進來進行布局,而且露出了這么大的馬腳,竟然都能蒙混過關,這些智商跟第一季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估計是編劇太想讓主角快速贏得戰役,好安排下一個險境和boss出場吧,但這樣失衡的雙方力量對比,讓故事的好看和嚴謹程度大大降低了,豆瓣上的評分也跟著下降了,如果《余罪》還要出第三季,這些方面可得要加強。 不拼顏值拼演技

篇2

1、齊國國都是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胡公時曾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里),田氏代齊之后,仍以臨淄為都城。

2、齊國是周朝的諸侯國,分為姜齊和田齊,疆域大致在今山東省偏北的大部及河北省西南部,東靠海,西南和莒國(莒國為楚國所滅,但是莒國的全境后來為齊國占領)、杞國、魯國等國接界。北和燕國接界,西和趙國、衛國接界。國都在臨淄(今山東省臨淄區)。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關鍵詞:DEH,失控,在線修復

Abstract:DEH system is a modern large-scale steam turbine of the main control system,due to long operation,some of the problems of system itself will then exposed.This paper mainly when the main/auxiliary DPU of the DEH system automaticly switch ,the DEH system happen configuration page to loss steam turbine can’t adjust failure as the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kind of DEH system configuration methods which are online repair,through practice proved its has practical value,can aviod the downtime is economic losses.

Key:DEH,Inoperation,Online repair

中圖分類號:U226.8+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 前言

汽輪機是火電廠中的重要設備之一,汽輪機控制技術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大型單元機組大都采用數字電液控制系統(Digital Electric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DEH)實施控制。DEH系統作為一個整體,除了具有單機運行時的轉速控制和并網運行時的功率控制兩個主要功能外,還有汽輪機自動程序控制(ATC)和監控機組重要通道的運行情況等功能。根據功能相關原則,可以將DEH系統在層次劃分為電子控制裝置、執行機構、EH油系統及保護系統等,由組態完成遠程控制功能[1]。

二、 故障

大唐遼源熱電廠機組為330MW供熱機組,汽輪機電液控制系統采用美國GE公司XDPS-400e系統。2臺機組于2009年投產,隨著DEH系統的長期運行,系統自身的問題隨之暴露。系統采用雙冗余星形/環工業以太網,配備工程師站一臺,操作員站一臺,現場控制站3臺,分別命名為1號現場控制站、2號現場控制站及3號現場控制站,每個現場控制站配備雙冗余EDPU(分散控制單元)其中1號現場控制站組態主要包括機組啟動控制、轉速控制、負荷控制及機組試驗控制,2號現場控制站組態主要包括機組DAS系統及EH油控制系統,3號現場控制站組態主要包括汽輪機的各種主保護,故3號現場控制站又稱ETS控制站,如圖1.1所示。

圖1.1

由于電子控制裝置所使用的電子元器件以及數字計算機本身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硬件故障較少,偶爾會發生的故障有主機通訊故障、卡件接觸不良等,這些故障的判斷和排除比較容易。本文主要以1號現場控制站發生組態丟失故障為例。

從故障現場得知,機組AGC(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汽輪機自動發電控制)發出負荷增減指令后,DEH系統未執行。當此故障發生時,機組系統狀態為AGC協調控制系統投入,汽輪機處于高壓缸單閥控制[2]此時汽輪機主要參數分別如表所示:

表1.1 汽輪機主要參數

當前狀態檢查后,確定DEH硬件部分完好,1號現場控制站主、輔DPU中組態55~71業丟失,丟失組態頁中包含1號現場控制站所有輸出組態,故當AGC中指令發上變化時,DPU無法輸出指令,導致現場設備拒動,如圖1.2所示。

圖1.2組態頁丟失狀態

圖1.3組態頁未丟失

DEH組態實施在線修復可以避免因故障停機造成經濟損失,在實踐應用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三、 故障處理

在實施在線處理之前,需要完成以下幾項工作,以確保處理過程中無外界因素干擾。

首先熱工組態修改人員將確認后備份組態離線讀入并將輸出組態的初始值強制成同當前系統實際狀態一致,以確保組態下裝時不會引起機組參數劇烈波動而引起機組跳閘事故。

具體強制點及強制參數如表所示:

①將所有高主門輸出開指令強制為TRUE,關指令強制為FALSE。

②將所有中主門輸出開指令強制為TRUE,關指令強制為FALSE。

③將高排逆止門輸出開指令強制為TRUE,關指令強制為FALSE。

④將抽真空閥輸出開指令強制為FALSE,關指令強制為TRUE。

⑤將高排旁通閥輸出開指令強制為FALSE,關指令強制為TRUE。

參數 指令類型 模擬量

1號高調門 輸出指令 40%

2號高調門 輸出指令 40%

3號高調門 輸出指令 40%

4號高調門 輸出指令 40%

1號中調門 輸出指令 100%

2號中調門 輸出指令 100%

表1.1模擬量表

其次將機組協調控制系統切除、一次調頻切除、AGC切除,汽輪機切到手動控制,鍋爐保持溫度、壓力、蒸汽流量等參數不變。

再次由熱工人員將強制好的組態備份下裝到輔DPU,下裝完成后觀察機組參數是否發生變化,DPU工作是否正常。

然后再確認輔DPU工作正常并機組參數未發生變化的基礎上,將輔DPU升為主DPU,期間運行人員加強機組參數監視,如發現異常迅速打閘停機。

最后輔DPU升為主DPU后,機組運行參數未發生異常,則將所有強制好的初始值恢復原狀,并監視機組運行狀況,若未發生異常則將主DPU組態寫入電子盤保存,并拷貝到輔DPU。至此熱工操作完成,通知運行人員將汽輪機切到自動控制并分別將協調控制系統,一次調頻系統、AGC系統投入,機組恢復正常。

四、分析及總結

經過對發生事故時的SOE系統曲線查詢,如圖1.4所示。

圖1.4SOE系統曲線

我們發現,組態頁丟失前夕,1號現場控制站由于主輔DPU曾發生頻發切換,而主輔DPU正常工作時始終是輔DPU拷貝并儲存主DPU文件及數據,由于頻繁切換導致組態在沒有被拷貝完整的情況下輔DPU被迫升為主DPU導致組態丟失。而主輔DPU切換是由于通訊接口優先級所決定,由于通訊接口故障,因此導致了此次事故的發生。事后已于廠家聯系將出現故障的通訊接口進行了更換。

此種DEH組態頁丟失處理方法只適用于非常規情況下進行應用,而并非常規處理方法。此種方法在實施之前一定要確保機組所有保護都處于投入狀態,保護裝置工作正常,同時需多部門配合做好事故應急預案。在實施過程中要求熱工人員能夠熟練掌握DEH組態軟件,熟悉相應組態邏輯,并有豐富的現場經驗。同時在處理過程中要求運行人員能夠準確的控制機組參數,確保機組穩定在組態頁丟失的時運行,以上條件缺一不可,才能保證完成。但是這種方法在現實實踐中具有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林文孚,胡燕.單元機組自動控制技術[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

[2]巨林倉等.電廠熱工過程控制系統.[M].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

[1]高洋(1983-)男,2006年畢業于東北電力大學,現大唐遼源熱電廠熱控分場,研究方向:熱工控制機保護,職稱:助理工程師,聯系電話:15948079831.

E-MAIL:.

[2]崔瑜琦(1983-) 女,2010年畢業于華北電力大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學院,2006年畢業于東北電力大學自動化信息學院,現長春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研究方向:智能控制技術,職稱:助理工程師。

篇4

關鍵詞:城市區域火災風險評估

一、火災風險評估的概念

過去,人們往往依靠經驗和直觀推斷來做出決策。隨著計算機容量不斷擴大和模塊技術的發展,風險評估(riskassessment)和風險管理(riskmanagement)技術作為復雜或重大事項決策的必要輔助手段,在過去的二、三十年間,在決策分析、管理科學、運營研究和系統安全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認知和應用[1]。

通常認為風險(risk)的定義為:能夠對研究對象產生影響的事件發生的機會,它通過后果和可能性這兩個方面來具體體現。風險概念中包括三個因素:對可能發生的事件的認知;該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發生的后果[2]。因而,火災風險(firerisk)包含火災危險性(發生火災的可能性)和火災危害性(一旦發生火災可能造成的后果)雙重含義[3]。

現在,在文獻中可以看到的與“火災風險評估”相關的術語有fireriskanalysis,fireriskestimation,fireriskevaluation,firerisk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災風險評估都是指:在火災風險分析的基礎上對火災風險進行估算,通過對所選擇的風險抵御措施進行評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數據轉化為準確的結論的過程。火災風險評估與火災模擬、火災風險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間有密切關系,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簡單地如消防安全設施檢查表,復雜的就會涉及到概率分析,在應用方面針對的風險目標的性質和分析人員的經驗有各種變化[4]。

較多的人傾向于從工程角度來定義火災危害性(firehazard)和火災風險(firerisk)。火災危害性指:凡是根據已有的資料認為能引起火災或爆炸,或是能為火災的強度增大或蔓延持續提供燃料,即對人員或財產安全造成威脅的任何情況、工藝過程、材料或形勢。火災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針對性,目的是確定在一定的條件下有可能發生的可預見性后果。這種設定的條件稱為火災場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間的布局、建材、裝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與相關后果有關的各種具體信息。目前在確定后果方面的趨勢是盡可能地利用各種火災模式,輔以專家判斷。此時,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風險評估的一個構成元素,即風險評估是對危害發生的可能性進行權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從系統分析的角度來看,風險具有系統特性和動態特性。風險實際上并非某一單一實體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屬于一個系統的特性。若系統發生變化,很容易就會使事先對風險所做的估算隨之發生變化。火災風險評估模式包括:系統認定,即明確所要評估的具體系統并定義出風險抵御措施的過程;風險估算,即設定關于火災的發生幾率和嚴重后果及其伴隨的不確定性的衡量標準或尺度,計算和量化系統中的指標的過程;風險評估,對該標準或尺度進行分析和估算,確定某一特定風險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風險發生變化的權重[5]。

二、城市區域火災風險評估的意義及發展概況

在消防方面,隨著人們安全意識的提高和建筑設計性能化的發展,對建筑工程的安全評估日益受到重視,比如美國消防協會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規”是一部關注火災中的人員安全的消防法規,與之同源的“NFPA101A確保生命安全的選擇性方法指南”,分別針對醫護場所、監禁場所、辦公場所等,給出了一系列安全評估方法,多應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評估方面[6]。

目前,我國在火災風險評價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業,或某一特定建筑物為對象的小系統。例如,由武警學院承擔的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石化企業消防安全評價方法及軟件開發研究”,以“石油化工企業防火設計規范”等消防規范和德爾菲專家調查法為基礎,設計了石化企業消防安全評價的指標體系,利用層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數法確定了各指標的權重,采用線性加權模型得出煉油廠的消防安全評價結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為對象的火災風險評價也比較多,如中國礦業大學周心權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災發生原因的基礎上,建立了建筑火災風險評估因素集,并運用模糊評價法對我國的高層民用建筑進行了消防安全評價[8]。

與上述的安全評估不同,城市區域的火災風險評估的目的是根據不同的火災風險級別,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導城市消防系統改造,指導城市消防規劃。對已建成的城市區域的火災風險評估必須考慮許多因素,即城市火災危險性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區域內所存在的對生命安全造成危險的情況、火災頻率、氣候條件、人口統計等因素,進而評價社區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風險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評估過程中另一個重要的情況是要關注社區從財政及其他方面為消防規劃中所要求的總體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隨著城市規模擴大、綜合功能增強,在居住區商貿中心、醫院、學校、和護理場所增多,評估方法還會相應的改變。現有的城市區域火災風險評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兩個目的:

(一)用于保險目的

在火災保險方面的應用的典型事例為美國保險管理處ISO(InsuranceServicesOffice,ISO)的城市火災分級法,在美國已經被視為指導社區政府部門對其火災抵御能力和實際情況進行分類和自我評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區消防狀況分為10個等級,10級最差,1級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統一的指標來對每個社區的客觀存在的滅火能力進行評估,確定該社區的公共消防級別,這套指標來自于由美國消防協會和美國自來水公司協會所制定的各種國家規范。ISO對城市消防的分級方法主要體現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級表(CommercialFireRatingSchedule,CFRS)”上。CFRS把建筑結構、用途、防火間距與公共消防情況(用公共消防分級數目表達)相關聯,再以統計數據加以調節后,來確定相應的火險費用。ISO級別僅被保險公司用作確定火險費用的一個成分。ISO分級系統雖然無法反映出消防組織的其他應急救援能力,但實際上也常用于各個區域的公共滅火力量的確定。

市政消防分級表從1974年開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區域的7個指標情況:供水、消防隊、火災報警、建筑法規、電氣法規、消防法規、氣候條件。隨著技術進步,該表也不斷改進。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對公共消防分級的方法,給出了修訂后的滅火力量等級表,指標只包括前3項。被刪除的指標或者確少區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圍內進行評估時太過于主觀,而且74表格中包含許多評估標準是具體的規定,如果某一社區的情況沒有滿足這些規定,則歸屬為差額分,規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彈性范圍,無法正確評估情況和技術的變化。故而ISO分級表被視為越來越“性能化”[9]。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當今的消防組織和地方政府要擔負日益加重的安全責任,面對來自公眾的對抵御各種風險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調整消防機構人員、設備及其他預算方面的壓力,迫切需要確認某一給定轄區內的具體風險和危險的等級。

具體地說,城市區域風險評估在消防方面的目的就是:使公眾和消防員的生命、財產的預期風險水平與消防安全設施以及火災和其他應急救援力量的種類和部署達到最佳平衡。

關于火災風險對于滅火救援力量的影響,美國消防界對此的關注可以說幾經反復,其間美國消防學院、NFPA等都做了許多工作。直至20世紀90年代,國際消防局長協會成立了由150名專業人士組成的國際消防組織資質認定委員會(theCommissionofFireAccreditationInternational,CFAI),經過9年的廣泛工作,制定了“消防應急救援自我評估方法”,和制定標準的社區消防安全系統。另外,NFPA最終還制定了NFPA1710和1720兩個指導消防力量部署的標準,分別幫助職業消防隊和志愿消防隊和改進為社區提供的消防救援的水平。根據NFPA最近的調查,NFPA1710將在全美30500個消防機構中的3300~3600個得到正式的應用,也推廣到加拿大有些地區[10]。

英國對消防救援力量的部署標準是依據內政部批準的“風險指標”,把消防隊的轄區劃分為“A”、“B”、“C”、“D”四類區域,名為“風險分級”系統。其目的是對消防隊的轄區進行風險評估,確定轄區內的各種風險區域,進而確定該風險區域發生火災后應出動的消防車數量和消防響應時間。1995年,英國的審計委員會了一份題為“消防方針”的考察報告,認為這種方法沒有充分考慮建筑設施的占用情況、社區的人口統計情況和社會經濟因素,也沒有把建筑物內的消防安全設施納入考核范圍。故而由審計委員會報告聯合工作組與內政部的消防研究發展辦公室一起,設立了一個研究項目。該項目的目的是開發一套供消防機構劃分區域的風險等級,對包括滅火在內的所有應急救援力量進行部署,用于消防安全設施的規劃并能解決上述問題的風險評估方法,再對開發出的方法進行測試。最后Entec公司開發出了計算軟件,并于1999年4月以內政部的名義出臺了“風險評估工具箱”測試版[11]三、國內外近期的城市區域火災風險評估方法

(一)國內的城市區域火災風險評估方法

張一先等采用指數法對蘇州古城區的火災危險性進行分級[15],該方法的指標體系考慮了數量危險性,著火危險性,人員財產損失嚴重度,消防能力這四個因素。1995年李杰等在建立火災平均發生率與城市人口密度﹑城區面積﹑建筑面積間的統計關系基礎上,選取建筑面積為主導參量,建立了以建筑面積為單一因子的城市火災危險評價公式[12]。李華軍[16]等在1995年提出了城市火災危險性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中城市火災危險性評價由危害度﹑危險度和安全度三個指標組成,用以評價現實的風險,不能用來指導城市消防規劃。

(二)美國的“風險、危害和經濟價值評估”方法[13]

美國國家消防局與CFAI于1999年一起,在“消防局自我評估”及“消防安全標準”的工作的基礎上,更突出強調了“火災科學”的“科學性”,開發出名為“風險、危害和經濟價值評估(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的方法。美國消防局于2001年11月19日了該方案,這是一個計算機軟件系統,包含了多種表格、公式、數據庫、數據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采集相關的信息和數據,以確定和評估轄區內火災及相關風險情況,供地方公共安全政策決策者使用,有助于消防機構和轄區決策者針對其消防及應急救援部門的需求做出客觀的、可量化的決策,更加充分地體現了把消防力量布署與社區火災風險相結合的原則。

該方法的要點集中于兩個方面:1、各種建筑場所火災隱患評估。其目的是收集各種數據元素,這些數據能夠通過高度認可的量度方法,以便提供客觀的、定量的決策指導。其中的分值分配系統共包括6類數據元素:建筑設施、建筑物、生命安全、供水需求、經濟價值。2、社區人口統計信息。用于收集轄區年度收集的相關數據元素。包括居住人口、年均火災損失總值、每1000人口中的消防員數目等數據元素。

該方法已在一些消防局的救援響應規劃中得到應用。以蘇福爾斯消防局為例,它利用該方法把其社區風險定義為高中低三類區域,進而再考察這些區域的火災風險可能性和后果:高風險區域包括風險可能性和后果都很大的以及可能性低、后果大的區域,主要指人員密集的場所和經濟利益較大的場所;中等風險區域是風險可能性大,后果小的區域,如居住區;低風險區域是風險可能性和后果都較低的區域,如綠地、水域等,然后再把這些在消防救援響應規劃中體現出來。

(三)英國的“風險評估”方法[14]

英國Entec公司研發“消防風險評估工具箱”,解決了兩個問題:一是評估方法的現實性,是否在一定的時限內能達到最初設定的目標。經過對環境、管理、海事安全等部門所使用的各種風險評估方法的進行廣泛考察之后,研究人員認為如果對這些方法加以適當轉換,就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對消防隊應該接警響應的不同緊急情況進行評估。二是建立了表達社會對生命安全風險可接受程度的指標。

Entec的方法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應該在全國范圍內,對消防隊應該接警響應的各類事故和各類建筑設施進行風險評估,這樣得到一組關于滅火力量部署和消防安全設施規劃的國家指南。對于各類事故和建筑設施而言,由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數據各不相同,所以對于國家水平上的風險評估設定了一個包括四個階段的通用的程序:對生命和/或財產的風險水平進行估算;把風險水平與可接受指標進行對比;確定降低風險的方法,包括相應的預防和滅火力量的部署;對不同層次的滅火和預防工作的作用進行估算,確定能合理、可行地降低風險的最經濟有效的方法。

國家指南確定后,才能提供一套評估工具,各地消防主管部門可以利用這些工具在國家規劃要求范圍內,對當地的火災風險進行評估,并對滅火力量進行相應的部署。該項目要求針對以下四類事故制定風險評估工具:住宅火災;商場、工廠、多用途建筑和民用塔樓這樣人員比較密集的建筑的火災;道路交通事故一類危及生命安全、需要特種救援的事故;船舶失事、飛機墜落這樣的重特大事故。

第三個階段是對使用上述評估工具的區域進行考查,估算其風險水平,與國家風險規劃指南對比,并推薦應具備的消防力量和消防安全設施水平。

參考文獻:

1、ThomasF.Barry,P.E.Risk-informed,Performance-basedIndustrialFirerotection.

TennesseeValleyPublishing,2002.

&n2、HB142-1999Abasicintroductiontomanagingrisk:AS/NZS4360:1999

3、ISO8421-1:1987(E/F)

4、RichardW.Vukowski,FireHazardAnalysis,FireProtectionHandbook,18thedition,1995.

5、Brannigan,V.,andMeeks,C.,“ComputerizedFireRiskAssessmentModels”,JournalofFireSciences,No.31995.

6、NFPA101AGuideonAlternativeApproachestoLifeSafety.2000edition.

7、趙敏學,吳立志,商靠定,劉義祥,韓冬.石化企業的消防安全評價,安全與環境學報,第3期,2003年

8、李志憲,楊漫紅,周心權.建筑火災風險評價技術初探[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2年第12卷第2期:30~34.

9、FireSuppressionRatingSchedule,ISOCommercialRiskServices,1998edition.

10、NFPA1710:ADecisionGuid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FireChiefs,Fairfax,Virginia.2001.

11、Entec,ReviewofHighOccupancyRiskAssessmentToolkit.23August2000.

12、李杰等.城市火災危險性分析[J].自然災害學報95年第二期:99~103.

13、Informationonthe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USFA,1999.

14、MichaelSWright,DwellingRiskAssessmentToolkit:1999.

篇5

關鍵詞:輸配電線路;在線故障;識別;診斷究

由于輸配電線路具有線路長、面積廣、作業環境較為復雜等特征,使得輸配電線路在日常運行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近年來,我國電力系統逐漸向自動化方向發展,要想提升供電性能,就必須采取措施保證輸配電線路的安全運行,降低輸配電線路運行過程中安全事故發生的頻率。

1 輸配電線路常見故障識別

1.1單相接地故障

當配電線路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由于不會立即導致跳閘的發生,所以對其進行查找會有較大的難度。特別是當單相接地故障發生在用戶側時,更會導致在對故障判斷時缺乏明顯的標志。同樣在白天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判斷也具有較大的難度。但一旦單相接地故障發生在夜間,由于會有打火產生,所以在巡視過程中往往更容易對這類故障進行判斷。

1.2相間短路故障

由于在配電線路運行過程中導致相間短路故障發生的因素較多,盡量這類故障易于進行查找,但故障發生機率較高。通常情況下在街道旁或是垃圾回收站附近,在大風天氣下,會有部分導體或是半導體在風力作用下刮碰到線路上,或是部分被風刮斷的樹枝刮到線路上,都會引起相間短路故障的發生。另外,當變壓器燒壞、外力撞斷電桿等都會導致外力作用下相間短路的發生。部分鳥在線路密集處進行筑巢也極易導致相間短路發生。

1.3季節性故障

在夏季到來時,不僅雨水較多,而且雷電天氣也較為頻繁,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配電線路發生故障的機率。特別是在刮風天氣下,架空線路的導線在風力作用下會有短路放電或是絕緣子閃烙發生,從而導致導線被熔斷,熔斷的導線搭掛在一些設施時,則會導致線路跳閘事故發生,影響配電線路正常的電能傳輸。另外在雨天電線桿容易在雨水沖刷下出現倒塌,在雷雨季節,雷擊發生時會導致絕緣受到破壞,導致斷線或是燒毀變電器等故障發生,從而使配電線路無法正常運行。

1.4外力故障

在外力破壞作用下,也極易給配電線路帶來較大的破壞,從而導致故障的發生。特別是在一些自然災害發生時,容易導致架空線路出現短路或是接地故障,從而導致跳閘事故發生。另外當前建筑施工項目較多,在施工中極易對配電線路帶來外力上的破壞,從而導致線路故障發生,對線路的正常安全運行帶來較大的影響。

2 輸配電線路在線故障診斷方法

2.1監測定位

監測定位的診斷方法主要是通過安裝探測器,在配電線路經常發生故障的地方,如分支點等用分支探測器進行監測,所監測到的零序電力的位置就是故障點,也就是說可以通過根據配電線路中電力參數的改變情況判斷出故障發生的位置。監測定位診斷方法雖然可以診斷出故障發生的位置,但是由于技術方面很難讓相關工作人員掌握,而且成本也比較昂貴,日后的維護也是非常麻煩的,種種原因導致此方法不常被應用到線路故障的診斷中。

2.2被動式定位

被動式定位方法主要由三種方法組成,其中包括查找法、阻抗法和行波法。(1)查找法也叫區段查找法,是通過利用配電網自身的監測設備對配電線路的各個區段的電氣信息進行分析, 從而判斷出是哪一個區段的線路發生故障, 此方法不僅縮小了配電線路的故障范圍,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查找故障的時間。(2)阻抗法是指利用小幅度的交流電壓或者電流對配電線路進行干擾而產生阻抗的方法,阻抗越高,電路阻礙電流流動越強烈,因而電流之值越小。這一方法受到電源、線路中的電荷的影響是比較大的,但是相對其它方法而言,成本是比較低的。(3)行波法是通過測量配電線路的電壓、電流行波在線路上傳播的時間,從傳播的時間計算出故障的距離。行波法的優點在于對測量計算的準確性,但是對實際的故障診斷的準確性卻不能很好的掌握。

2.3主動式定位

主動式定位方法也是由3個基本方法組成的,其中分別是S注入法、中性點脈寬注入法和交直流綜合注入法。(1)S注入法是利用單相接地故障時原邊被短接,暫時處于不工作的狀態的接地相 PT 人為相同注入一個特殊信號電流,用尋跡原理即通過檢測、跟蹤該信號電流的通路來實現接地故障選線定位。S注入法具有較高的準確性,但是不適合配電線路在線故障的定位。(2)中性點脈寬注入法與 S注入法類似,當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從變壓器二次側向線路注入一個特殊信號,這一信號會在變壓器的中性點位置,故障線路、故障點和地面之間形成閉合回路,注入的信號只會在故障點之間的線路上流動,不會出現在沒有出現故障的線路上。 因此可以通過檢測裝置對注入的特殊信號進行檢測,對配電線路故障進行定位。 中性點脈寬注入法具有可靠性,安全性強的特點。

2.4智能定位

智能定位方法就是通過收集人們對配電線路的故障投訴信息,收集的信息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從中脆判斷出故障發生的位置。 智能定位方法是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即 SVM 和計算機網絡來確定故障發生的范圍, 這就要求相關的技術人員掌握好檢測技能,具備一定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熟練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去對配電網的線路故障進行診斷。

2.5加強在線檢測及狀態檢修

隨著電網的不斷建設以及堅強智能電網、在線監測等新技術的不斷發展,輸電線路及設備的狀態檢修方式開始得到電網企業的關注和采用。狀態檢修方式不是簡單的“不壞不修”策略,而是通過采用各種先進的在線檢測技術和設備對電網中輸電線路及設備的實際運行狀態進行監測和評價,再根據輸電線路及設備的運行水平評價結果參照狀態評價體系,得出運行維護建議,再對輸電線路及設備進行目標明確的檢修維護的新檢修方式。顯然,狀態檢修以輸電線路及設備的實際運行狀況為考量,通過檢測和診斷技術判斷輸電線路及設備的狀況,進而可以對輸電線路及設備可能發生的故障和部位進行判斷,進行主動檢修,做到有的放矢,針對性強,運行經濟合理。目前,狀態檢修方式是耗費最低,技術最先進的檢修方式;狀態檢修還有效的預防作用降低了故障概率,減少了停電檢修時間,提高了線路運行的安全性和經濟性,提高了電力系統供電可靠性。

結束語

輸配電線路的安全運行關系著電力資源的輸送能力和輸送安全,影響著用電用戶的用電安全。由于輸配電線路的基本特征的影響以及現代輸配電線路的特殊性,使得輸配電線路在安全運行的實現中存在著諸多難點。因此相關人員要全面了解輸配電線路在線故障識別與診斷方法,充分掌握主要的輸配電線路的安全運行的管理措施和技術措施,保障輸配電線路的安全運行。通過配電線路在線故障識別與診斷方法,依據線路的電力設備或構件在運行狀態下的信息,采用先進的手段,綜合考慮設備狀態信息,對運行狀態做準確地判斷,及時發現和確定線路上潛在的故障隱患,并且對潛在的故障隱患的分布、嚴重程度、發展趨勢做出一定的判斷。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火災現場;火災事故;現場保護;事故調查

前言:

現階段,火災已經成為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現階段的火災形勢越來越復雜,因此火災原因認定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如何快速的確定起火原因、認定火災責任主體,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火災現場保護與調查是實現上述目的的主要工作內容,也是整個火災處置工作的重難點,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在整個火災調查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

1.火災現場保護工作分析

1.1火災現場的特征

本文認為,火災現場具備客觀性與可變性的基本特點。唯物主義認為,任何事物都離不開特定的時間、空間存在,因此只要火災發生,就必然會存在相應的現場,只不過不同的火災現場的勘查價值、嚴重程度等存在差異。部分單位或個人為了逃避責任,會千方百計的改變、消滅火災現場,這些只能改變火災現場的現象,無法掩蓋火災的事實。這就體現了火災現場存在的客觀性特點。同時,事物本身就是不斷運動變化的,隨著時間的流逝,人為因素、自然因素都會對火災現場產生影響,包括排除火險、疏散物資、搶救生命等行為都會對火災現場造成破壞;消防拆除、噴灑泡沫等對導致火災現場的原始狀態發生改變,有些變化是不可避免的客觀存在,這就體現了火災現場的可變性特點。

1.2火災現場保護的基本措施

1.2.1明確火災現場保護的范圍

明確現場保護范圍是火災現場保護的基礎,對于火災現場保護有著重要意義。一般在火災現場保護范圍確定中,需要根據起火的特點或者燃燒特征來決定,在保證能快速確定起火原因的基礎上,盡量將現場保護單位縮小到最小限度。但是在具體操作中,需要根據現場條件與勘查工作的需要,進一步擴大保護范圍。

一般在明確火災現場保護范圍中,需要從以下三個標準進行明確:(1)發生火災引起燃燒的場所;(2)雖未燃燒但是與火災原因存在關聯的場所;(3)火災涉及到的場所。

1.2.2火災現場保護時間

火災現場保護時間需要從發現火災的起時至失去保護價值的時間為止,在整個保護時間內,對于需要回復生產的,公安機關與消防機構可以視情況予以批準;對于需要保留的現場,可以整體或者局部保留,并通知相關單位告知火災保護的相關事宜。對于不需要保留的現場,通知單位或者個人恢復生產。

1.2.3火災現場保護方法

(1)警戒法。在火災現場周圍設置警戒線或者物品,指派專人看守火災現場,嚴禁無關人員進入現場。警戒法在現階段火災現場保護中較為常見,其中出現人員傷亡事故的火災必須要采用警戒法保護現場。在應用中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要避免無關人員對現場破壞外,還需要避免火災現場出現二次破壞而威脅居民安全。

(2)標記法。通過在火災現場周圍設置一些醒目的物品進行標記,告誡人們注意保護的一種方法。標記法經常被應用在某種緊急情況的室內或者范圍較大的室外現場。在保護過程中,需要注意對保護物的變動,并且要保證標記物的顏色與被標記物之間存在明顯的顏色對比。

2.火災事故調查方法

在火災事故調查中,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2.1確定起火時間

起火時間主要指火災過程中起火物發出明火的時間,對于自然、陰燃則是指發熱、發煙量突變的時間;如果在起火過程中存在人為因素,則需要以起火時間為基礎,采用定人、定位的方法進行查證,確保能及時快速的確定可以線索。

2.2確定起火部位

起火部位一般是燃燒損壞最為嚴重的地方,但這并不是絕對的,由于可燃物多少、可燃物的燃燒性能、火災撲救狀態等,有可能致使不是起火部位的地方燒損程度反而比起火部位處燒損嚴重。因此,在確定起火部位時,需要充分考慮到火災現場的客觀條件,根據現場可燃物數量、燃燒特點、現場撲救訪方法等進行全面的分析,精嗜范ㄆ鴰鴆課弧

2.3掌握起火前的現場情況

(1)在達到火災現場后,需要先確定起火建筑的立體與平面布置情況,掌握該建筑物構建的耐火水平,并了解建筑物內的物品擺放情況。(2)要明確火源與電源情況。(3)檢查是否具有防火安全制度與操作規程執行情況。(4)檢查相關制度是否與心得工藝、設備相適應。(5)檢查目標地區是否存在既往火災史,若發現存在既往火災史,確定火災的地點、起火原因與采取的有效辦法。

2.4了解滅火行動對火災現場的影響

滅火行動會影響火災現場,尤其是滅火過程中的物資疏散與破拆,將會使火災現場的面貌發生進一步的變化。因此在火災事故調查中,必須要正確認識到救火行動對火災現場的影響,并根據這個影響評估火災現場的變化情況。

2.5了解群眾的反映

在調查火災現場中,群眾的作用不容小覷。因此在調查過程中,必須要深入研究群眾的反饋意見,根據群眾反饋的信息判斷火災現場變化情況,進一步豐富火災事故調查內容。

結論:

本文重點分析了火災現場保護與事故調查的相關內容,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火災現場保護中需要確定火災保護范圍,并通過警戒法、標記法等對火災現場進行明確;在事故調查中,要認真、嚴謹、公平、公正,將與火災有關的內容查實清楚,做到認定有依據,使火災原因的認定具有準確性、推理性、可靠性,確保能在短時間內確定火災事故的起因、責任方等。

參考文獻:

[1]熊信定.淺談火災事故現場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江西化工,2015,03:234-235.

[2]于長水.淺議火災現場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資訊,2014,14:246.

[3]牛旭瓊.淺析火災事故調查的現狀與改革措施[J].科學之友,2012,07:148+150.

篇7

全球最大型的銀行的分析師們紛紛報告,推薦在中國大陸和香港上市的股票。匯豐、瑞士信貸、花旗,以及其它銀行,都對4月初中國央行調高利率持正面的評價。同時,_IP摩根也將中國股票的評級從“減持”調高到“持有”。而在3月高盛和德意志銀行已經做出了有利于中國股票的評價。

QFII增倉

國際大行的分析師們的推薦與近期A股和H股的上漲有關。而QFII(合格的境外投資者)雌金從年初至今不斷調高倉位,呈現進攻架勢。自2月份果斷加倉后,近期QFII的倉位進一步提升。根據海通證券的報告,截至3月4日,QFIIA且殳基金股票倉位已經平均升至88.53%,相比上期(2011年1月31日至2011年2月18日期間)增加1,43個百分點。

考慮到股票市值的上漲會被動提升股票倉位,假設在估算期間QFIIAS基金持股不動,依據滬深300指數漲幅,可以推算QFII基金整體進行了小幅主動增倉,幅度達到1.20%。相比1月底84.85%的倉位,QFII A股基金兩個月來已經平均加倉了近3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QFII AS基金最新的一次倉位調整中,13只監測的QFII基金內部出現分歧意見。有11只Q FII A股基金選擇主動增倉,其中景順資產增,倉6.16%幅度較大,而其他增倉機構增幅均在5%以內。

而摩根士丹利及保德信資產則選擇減倉,幅度均超過5%。減倉后兩家基金的持股倉位分別為81.59%和77.08%。

QFII不斷加倉背后,其資產配置策略也出現調整。海通證券報告顯示:QFII AS基金開始著手小幅提高周期類資產的配比,相應減持非周期類股票資產。目前,QFII A股基金周期類資產配比與非周期類資產基本持平。

輸入型通脹的威脅

4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將一年期貸款利率提高了25個基點到6.31%。這是不到半年以來的第四次加息。這也成為說服國外股票策略師們相信中國有能力控制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依據。

野村證券中國區股票研究主管吳海鋒在今年年初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對通貨膨脹的擔憂將在短期內拖累股市的表現。不過在貨幣政策收緊和控制物價措施的作用下,任何一輪的股價下跌都是買入中國股票的機會,將帶來長期收益。

野村證券還預測,中國今年的平均通脹率為4.5%,經濟增速為9.8%,銀行新增貸款約為8萬億元人民幣;同時預計將有四次加息和三次上調存款準備金,這些緊縮性的公開市場操作或有助于吸收部分流動性。

但是中國近期公布的貿易數據無疑對股市構成利空。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公告,今年第一季度出現了10.2億美元的逆差,這主要是由于進口價格的上漲。1~3月,進口增長了32.6%,達到4007億美元的季度紀錄高位。上漲的商品價格是進口總額增長的主要原因。海關的數據顯示,中國進口的鐵礦石增長了14.4%,但是每噸所支付的價格卻增長了59.5%!這意味著進口鐵礦的成本增長了82.5%。黃豆進口減少了0.7%,但是每噸支付的價格卻增長了25.7%。

第―季度,石油進口量增長了12%,按價格計算增長了39%。日本地震發生之后,油價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走低,但是隨著日本重建和生產線的重新開工,他們實際上抬高了今年的能源價格。日本對銅的需求也很快地推高了中國的進口價格。

所以說,中國現在面臨著輸入型通脹。國家統計局公布2010年的CPI增長了3.3%。今年2月通脹是4.9%,3月則達到了5.4%。

篇8

【關鍵詞】固原市;設施農業現狀;存在問題

1 固原設施農業發展的現狀

固原水資源匱乏、十年九旱,極大地影響了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了從根本上突破干旱制約,發展農業生產,發展設施避災農業,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措施。發展設施農業勢在必行。近年來,自治區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做出了在全區發展百萬畝設施農業的重大戰略決策。固原市作為寧夏設施農業建設的主要區域,堅持“以政府扶持為導向、企業和農民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的發展原則,在建設速度、規模和效益上都取得了明顯成效,已成為我市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之一。

2014年全市新建設施農業5萬畝,其中日光溫室1.6萬畝,大中拱棚3.4萬畝,設施農業面積累計達到27萬畝。建成了彭陽縣紅河鄉、隆德縣沙塘鎮光聯、十八里村和神林鄉雙村、原州區頭營鎮馬園、二營村和三營鎮甘溝村等14個千畝設施農業園區。結合實施清水河、葫蘆河、紅河、茹河、渝河流域百萬畝庫井灌區節水高效農業示范工程,堅持“建園區、擴規模、創品牌、強服務、拓市場、求效益”的總體思路,鞏固提升彭陽辣椒及林果、西吉西芹及胡蘿卜、隆德花卉及搜肉型豬、涇源肉牛及苗木、原州蔬菜和枸杞等區域特色產業,形成“一縣一品”產業帶。在設施農業栽培中廣泛推廣應用了優良品種、工廠化育苗、嫁接、測土配方施肥、滴灌等標準化栽培技術。設施農業內部結構調整加快,發展類型由以設施蔬菜為主向設施瓜果、設施花卉、設施食用菌等多領域擴展延伸。目前,全市以辣椒、番茄、黃瓜、茄子、西甜瓜為主導的設施瓜菜產品質量90%以上達到了無公害農產品標準。有100多個蔬菜品種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證書。設施蔬菜總產值大幅度增加,收入是露地蔬菜的10余倍。

2 固原設施農業發展中存在問題

2.1 缺乏建設資金

設施農業生產是一種高投入高產出的生產。據調查,建設一個70m長的日光溫室所需資金為6~8萬元,建造一座移動拱棚,需投資0.8萬元,這對農民來說,生產投入困難比較大。雖然政府出臺政策扶持,但只在驗收合格后每畝拱棚補貼1000元。每畝日光溫室補貼3000元,建設資金缺口仍然很大。

2.2 農民文化素質較低,對設施園藝認識不足,觀念落后,是制約無公害生產全面推進的首要因素

菜農科技素質低,觀念陳舊,經營意識淡薄,生產無公害蔬菜對產地空氣質量、灌溉水質、土壤環境以及生產過程中的投入品都有嚴格的要求和規定,必須按照操作規程和標準生產。據抽樣調查,農村勞動力中71.7%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僅為小學和初中。面對新技術和新型種植方式,一些設施經營戶由于文化素質低,加上知識層次低,接受現代設施農業栽培管理技術的速度較慢。同時,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又比較少。目前菜農經營觀念陳舊,在設施經營過程中,生產者習慣于舊的生產方式,對發展“綠色農業”、“特色農業”、“生態農業”的概念模糊,對無公害蔬菜生產認識不足,溫室經營管理中注重眼前利益,持續穩定發展方面欠缺考慮,阻礙著栽培水平的提高和標準化生產的實施。集中表現在:

2.2.1 日光溫室結構更新步伐緩慢,部分新建溫室技術不規范,溫室環境偏差,如推行無公害生產技術,在環境調控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

2.2.2 溫室采光、保溫物資的投入不足,質量低劣,室內作物生長不良,為病害發生流行創造了有利條件;

2.2.3 土壤管理意識淡薄,有機肥投入嚴重不足,生產中偏重施用化肥,尤其是蔬菜生長過程中大量追施速效性化肥,生產結束后對土壤管理粗放。生產的農產品由于化肥使用量大,化學農藥殘留量高,直接影響了農產品的品質和質量,從長遠發展來看,必將影響農產品的銷路和經濟效益。相當部分溫室一年四季連茬種植,掠奪式經營,導致土壤綜合環境不斷惡化,生理性病害發生嚴重;

2.2.4 經營者科技素質偏低,對蔬菜生長過程中出現的病蟲為害和生理障礙辨別不清,病蟲防治方面注重化防,輕視綜合防治措施的應用,是造成濫用農藥、化肥的主要原因;

2.2.5 農戶將日光溫室沒有納入正規化經營管理,投入產出意識模糊,影響新技術的應用;

2.2.6 種植品種單一,輪作倒茬困難,造成病蟲害逐年加重,在深冬季節,日光溫室內環境條件基本能滿足黃瓜等耐弱光性蔬菜品種的生育,種植黃瓜的效益也相對較好。自從日光溫室推廣建造以來,越冬茬栽培主要種植黃瓜,每年黃瓜種植面積始終占總面積的80%以上。其次種植面較廣的品種為番茄、西葫蘆和芹菜,茬口一般安排為秋冬茬和早春茬。茄子、辣椒對溫、光條件要求較高,種植面積范圍較窄。受品種單一的制約,輪作倒茬困難,絕大部分溫室連續多年(5年以上)連茬種植黃瓜,病蟲害及生理障礙隨之加重;

2.2.7 病蟲害種類復雜,發生嚴重。日光溫室內黃瓜常見病害多達10余種,其中黃瓜霜霉病白粉病細菌性角斑病灰霉病枯萎病等病害年年程度不同發生流行;番茄常見病害10~15種,其中灰霉病葉霉病莖基腐病早疫病病毒病普遍發生;西葫蘆白粉病灰霉病茄子黃萎病褐紋病灰霉病,芹菜斑枯病葉斑病等偏重發生流行。蟲害方面,溫室白粉虱、斑潛蠅普遍發生,為害偏重;瓜蚜、葉螨及根蛆類害蟲發生也很普遍。日光溫室栽培蔬菜受特定環境的影響,低溫冷害、肥害、有害氣體為害以及缺素癥、養分失調癥等各種生理性病害極易發生;

2.2.8 農藥、化肥投入量大,使用頻繁。蔬菜生長過程中,化肥、農藥的不合理施用是造成收獲產品有害物質超標的主要原因,也是無公害蔬菜生產需要改進的關鍵環節。日光溫室在冬季低溫季節種植蔬菜,受低溫影響,土壤中肥料的分解和作物根系的吸收能力減弱,極易表現出生長異常,菜農往往認為是由于缺肥引起,頻繁向土壤追肥,其結果造成土內養分失去平衡,土壤溶液濃度升高,土壤環境惡化,生理障礙隨種植時間的延長逐年加重。根據調查,越冬茬黃瓜定植前每畝一般基施尿素50kg~60kg,磷酸二銨50kg,硫酸鉀20kg,過磷酸鈣100kg~150kg。生長過程中追施化肥10次左右,其中畝追施尿素80kg~100kg,各種復合肥每畝150kg左右,部分溫室化肥施用量遠遠高于此水平。農藥施用方面,越冬茬黃瓜一個生長季節內一般用藥20~25次,僅地上部每畝用藥量一般在2.5kg~3kg,以防治病害為主。溫室害蟲的防治大多應用煙霧劑,配合噴霧。施用農藥品種主要是:多菌靈、敵克松、百菌清、代森錳鋅、硫磺、福美雙、甲霜靈、速克靈、普力克、氫氧化銅、阿維菌素、吡蟲啉、萬靈及部分菊酯類殺蟲劑。磷酸二氫鉀、腐殖酸類液肥、赤霉素、微肥、植物動力2003等葉面肥料及生長調節劑應用范圍廣、次數多。因此,日光溫室所收獲的蔬菜產品存在用藥后安全間隔期不達標問題。

2.2.9 技術配套服務滯后,嚴重影響著無公害生產的推進。日光溫室內環境條件完全屬人為調控,溫室建造以及蔬菜生產都具有嚴格的技術要求,尤其是生產無公害產品,技術含量更高。作為生產者農民必須要掌握系統的栽培管理技術,了解蔬菜的生長發育特性,而目前受技術力量和服務體制的限制,農民培訓及生產過程技術跟蹤服務工作薄弱,很大部分技術性事務轉嫁給非專業性的農資經營者,給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造成不成熟、不規范的技術應用于生產,化肥、農藥的不合理使用。

2.3 農業管理與科技服務滯后,不能滿足設施農業發展的需要

固原發展設施農業,關鍵是要解決水資源問題。早春揚黃灌區上水應考慮設施農業的發展,提早上水,因此,必須協調水利部門,調整用水計劃。

棚室小氣候環境主要是光照、溫度、水分、氣體的管理與調控。但目前無論是設施農業生產經營者,還是相關管理部門,對農業氣象科技知識認識都還相當不足。停留在高技術、高投入、多經驗管理、少現代科技服務的現狀,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巨大。如,目前棚室標準參差不齊,有些建設較早或降低投入標準建造的棚室存在怕強風、大雪和強降溫天氣的“三怕”現象。不少棚室在2012年初的大雪中倒塌, 2013年1月以來,大部分地區氣溫持續偏低,設施生產遭遇了歷史罕見的范圍廣、強度大、持續時間長的降雪降溫天氣,遭受了嚴重雪災和低溫凍害,由于溫室簡陋、承載能力差,并且缺乏保溫、加溫設備,雪災引起大量溫室垮塌,大面積的作物遭受凍害,對設施園藝生產造成了嚴重損失。再如目前的生產性棚室,有些透光性不好,冬季及早春的增溫、保溫效果差,棚室內空氣濕度大,易染病,病害嚴重。因此,及時開展設施園藝氣象服務、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是保障高投入、高產出設施農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技術服務。

2.4 設施生產基地的整體功能不夠完善,缺乏產供銷科技經營大戶帶動

設施生產必須要求有配套的技術服務體系作保障。包括優質低價的各種生產資料的供應體系、高水平的生產技術咨詢服務體系和產品銷售體系。目前這些服務體系還不完善,硬件投入和軟件投入的反差,影響了設施生產效益的發揮和經濟效益的提高。缺乏產供銷科技經營大戶的帶動輻射,成為影響我市設施生產基地整體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面對市場基礎薄弱、外銷市場開拓不夠的局面,未來市場競爭和價格打壓不容忽視。

2.4.1 設施農業裝備發展滯后,拱棚保留率不高。現建部分設施比較簡易,環境控制能力差,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低,尤其是小拱棚壽命短,保留率不高,重復建設現象嚴重。

2.4.2 設施農業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全市沒有專門的設施農業技術指導機構和專業的設施農業技術指導隊伍,從事設施農業的技術人員缺乏,指導服務跟不上。

篇9

1、金陵是南京的古稱。

2、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頭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

3、金陵是中國古典文化和風雅文化的代表城市,象征著古典中華文明,有“天下文樞”之稱,金陵和羅馬并稱為“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金陵文化在人類歷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4、著名景點有中山陵、明孝陵、明城墻、玄武湖、夫子廟、紫金山、雞鳴寺等。

(來源:文章屋網 )

篇10

關鍵詞:譯場 合作翻譯 翻譯項目

佛經的漢譯始于東漢,綿延十個世紀,留下了浩如煙海的佛經卷帙。在歷時千年的佛經翻譯過程中,發展形成了一種特殊的翻譯組織形式---譯場合作翻譯。這種立體化翻譯合作方式組織嚴謹,分工細致,規范化的組織形式和科學的翻譯程序極大提高并保證了古代佛經典籍的翻譯質量。本文分析探究了佛經譯組織運作的方式特點,探索現代翻譯合作形式改良新思路。

一、譯場組織制度與司職分析

佛經翻譯始于后漢桓靈時代,極盛于隋唐,式微于宋元,之后完全沉寂。最初的佛經漢譯,由粗通漢語的外國僧人獨譯,往往翻譯不確切,出現道安指出的"先后傳譯,多致謬濫"的情況。后來逐漸改為外國僧人與漢人合譯:外國僧人口譯,漢人助譯并寫成漢語,分別稱為"傳言"和"筆受"。盡管是兩人合譯,也常常出現宋代高僧贊寧在《高僧傳三集》中描繪的現象:"初則梵客華僧,聽言揣意。方圓共鑿,金石難和。椀配世間,擺名三昧。咫尺千里,覿面難通"。故佛經傳入初期所譯諸經,鮮有質量上乘的譯品,后人往往加以重譯。晉朝時漸有數人合譯,前秦苻堅開始組織譯場,聘請中外名僧協力分工。趙政和釋道安主持譯場時,不但增加了人員,而且有了較細的分工,譯經程序方面增加了記錄梵文、證義和校對三道手續。譯場組織雖尚未嚴密,但傳譯程序已非常慎重,譯經質量明顯提高,很好地奠定了譯場集體翻譯工作制度的基礎。到姚秦時期,鳩摩羅什主持的逍遙園譯場,規模空前,譯經場分工較道安時期更為精細,增加了證梵本、潤文等程序,譯場翻譯制度開始健全。至唐代,譯場經過長期的俄發展,形成完備的組織與質量保障制度。根據宋代贊寧的《宋高僧傳》卷三記載,唐代的譯場職司多至十二種,其中"潤文"、"證義"等職往往由多人分擔。宋代譯經院的組織制度基本沿襲唐代,在唐代司職基礎上或刪或增,略有變化。宋譯場固定了不同職司的工作坐位,宗教色彩更為濃厚。據南宋志磐《佛祖統紀》記載:"第一譯主,正坐面外,宣傳梵文。第二證義,坐其左,與譯主評量梵文。第三證文,坐其右。聽譯主高讀梵文,以驗差誤。第四書字槃學僧,審聽梵文,書成華字,猶是梵音。第五筆受,譯梵音成華言。第六綴文,回綴文字,使成句義。第七參譯,參考兩土文字,使無誤。第八刊定,刊削冗長,定取句義。第九潤文,官于僧眾南向設位,參詳潤色,僧眾日日沐浴,三衣坐具,威儀整肅,所須受用,悉從官給"。

綜上所述,古代譯場制度從早期的簡單粗疏發展到成熟完善,特別是唐宋譯場組織系統嚴密,翻譯程序環環相扣,不同司職的設立,使得立體化的翻譯分工合作模式制度化、科學化。各個司職職責明確,分工清晰但聯系緊密,互相牽制。譯場翻譯過程中,譯主、證義、證文等職司研討經文、審核原文是否有訛誤、譯文與原文意義是否有出入,從而保證了對原文的準確理解;筆受、綴文、參譯、刊定、潤文、梵唄等司職,通過校勘、加工潤色等多道程序保證了譯文表達的純正流暢,監護大臣為譯場的正常運作提供了有效的組織保障。

二、古代譯場制度對于現代翻譯合作的借鑒意義

古代譯場合作翻譯制度是一種立體化、多方位的質量保障和監控體系,譯場的職司與翻譯過程的各個要素緊密相連,科學分工和多道工序保證了譯文的準確性和可讀性,大大提高了翻譯質量。這種合作翻譯形式在后來的翻譯活動中被廣泛應用。清朝有同文館和江南制造局,現代有中央編譯局,都不同程度地傳承借鑒了古代譯場合作方式,分工協作完成了許多個人無法完成的大型翻譯工程。在翻譯事業蓬勃發展的21世紀,對于現代翻譯市場的規范化和大型翻譯工程的開展同樣有著重要的借鑒價值和參考意義。

1、 網絡時代背景下的翻譯合作形式分析

日益加深的全球化,翻譯活動不再局限于占翻譯生產不到1%的文學翻譯,與社會、經濟、文化傳播等的關系更加密切,截至2009年12月,我國在營語言服務企業為15039家,翻譯和本地化服務外包業務年產值達到120億元以上。(黃友義)面對如此龐大鮮活的需求市場,翻譯作為一個技術知識服務性質的產業,今天的價值在于根據已有的數據創造出新的知識,將專家信息流傳達給潛在的、用于各自目的的接受者,更加有效地為其它行業增加高附加值的產品。2003年,由張南軍、良等人起草的第一個國家翻譯服務標準出臺,標志著我國翻譯服務在繁榮中開始走向有序。

目前翻譯市場上典型的翻譯流程表現為:客戶下單---項目分析---譯員安排----翻譯(專職翻譯會對稿件進行前期的術語統一,保證翻譯稿件術語的準確,使用專門的軟件如雅信CAT,SDLX等統一專業詞匯,確定語言風格,譯文格式要求)---初審(對譯件進行文字校對和專業校對)---定稿(根據客戶需要,進行二次審校,以符合該國的語言風格)---編輯排版---客戶反饋。

以上翻譯流程中,翻譯項目負責人對專業術語、語言風格、格式要求進行統一,然后分配給譯員進行翻譯,隨后對譯件進行文字校對和專業校對程序,相當于古代譯場中筆受與校正兩個環節,對于類似于"證義"和"潤文"的兩大重要協作環節缺失了,因而很容易造成集體協作名義下的單兵作戰,特別是大型的翻譯項目,翻譯質量往往差強人意。

2、古代譯場制度帶來的啟示

世紀之初能否重開譯場?21世紀的今天,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翻譯協作日益加強,是否可以借鑒古代佛經譯場嚴謹的合作方式,在大規模的文獻翻譯、典籍翻譯、科技資料翻譯等大型翻譯項目中重開譯場,并使現代化意義下的譯場運行制度化、規范化、常規化?筆者認為,當下最需要建立的是以學術規范為價值指向的"譯場"式的翻譯制度。譯場在佛經漢譯和傳播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國傳統翻譯理論形成和發展的搖籃,獨特的立體化翻譯合作方式以其豐厚的譯學成果證明了翻 譯合作的可行性和科學性,在當今網絡時代背景下彌漫的單打獨斗式的翻譯主流形式提供了極佳的借鑒模式和優化思路。

在計算機輔助翻譯日趨占據人們的視線,各種現代科技支撐下的翻譯方式給翻譯帶來嶄新領域的21世紀,協同合作仍然有著亙古不變的意義。筆者認為,可以借鑒精選助手式的制度模式,在網絡連接的時代,通過互聯網,建立"譯場"式翻譯服務管理制度,使傳統的"面對面"團隊與機動靈活的"虛擬團隊"相結合,虛擬譯場與現實譯場相結合。以學術規范為價值指向,切實貫徹執行2003年出臺的翻譯服務標準;譯員準入制度化,改變目前翻譯市場上魚龍混雜的狀況;譯員身份職業化,在職業化設置時,改變現在較為單一的職位設置,提供類似于譯主、證義、證文、度語、筆受、綴文、參譯、刊定、潤文的崗位;譯才多樣化,發掘各類人才參與翻譯團隊,建立翻譯人才蓄水池;翻譯教學實踐化,現代化的譯場也可以成為培育翻譯人才的基地。借鑒古代譯場的立體式翻譯合作制度,不僅對于全球化背景下日趨增長的本地化產業、大型科技項目、典籍翻譯等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同時有助于倡導審慎的翻譯態度,弘揚求真精神,繁榮翻譯事業。

參考文獻 :

[1]羅新璋.翻譯論集[C]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2]馬祖毅.中國翻譯簡史 [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7.

[3]梁啟超.翻譯文學與佛典[A].羅新璋.翻譯論集[C]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