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亮范文
時間:2023-03-13 17:18: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陳希亮,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篇2
[關鍵詞] 肺塵埃沉著病;肺灌洗;T淋巴細胞亞群
[中圖分類號] R13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01(c)-002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and significance of large volume lung lavage on CD3+,CD4+ and CD8+ T lymphocyte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in patients with pneumoconiosis.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pneumoconiosis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September 2015 and given large volume lung lavage were randomly collected.30 healthy males undergone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the community clinic in our hospital at the same period of time were also collected.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D3+,CD4+ and CD8+ T lymphocyte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in patients with pneumoconiosis before lung lavage and 1 week after lung lavage was tested.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D3+,CD4+ and CD8+ T lymphocyte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in healthy males was also tested.Their expression levels were compared and the comparison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CD3+,CD4+,CD8+ T lymphocytes,and CD4+/CD8+ ratio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in patients with pneumoconiosis was reduced respectively(P
[Key words] Pneumoconiosis;Lung lavage;T lymphocyte subgroup
肺塵埃沉著病是危害中國工人健康的最嚴重的職業病。目前,對于肺塵埃沉著病尚無可行的治愈方法,大容量全肺灌洗是目前治療肺塵埃沉著病的有效方法[1],其可減輕患者癥狀、延緩病情進展、提高患者遠期生存質量[2]。本文分別定量檢測正常健康人群、肺塵埃沉著病患者經大容量肺灌洗前及灌洗后1周外周血中CD3+、CD4+、CD8+ T淋巴細胞表達水平,旨在探討大容量肺灌洗對肺塵埃沉著病患者T淋巴細胞的影響及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收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9月住院的肺塵埃沉著病患者50例(經我院或當地職防所診斷,無結核、感染及其他并發癥),術前無免疫、內分泌系統等疾患,未接受過免疫治療及服用過影響免疫功能的藥物。患者均為男性,年齡35~59歲,平均(48.4±4.7)歲;從事粉塵作業史2~25年,平均(14.2±3.9)年。健康對照組來自同期我院社區門診體檢健康男性30例(檢測前已征得受檢者本人同意,并提供免費檢測),年齡31~56歲,平均(47.6±4.5)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灌洗方法按照大容量肺灌洗術醫療護理常規及操作規程進行[3]。具體方法如下:患者術前給予咪達唑侖2 mg和戊乙奎迷1 mg肌內注射,患者取仰臥位,靜脈復合麻醉成功后插入雙腔囊支氣管導管,分隔雙側肺,檢查無漏氣,行單肺通氣,監測生命體征平穩后開始行肺灌洗,分12次,每次灌入37℃生理鹽水1000 ml,分次吸出灌洗液,灌洗液由灰白稍渾濁逐漸變為澄清為止,術中多次給予灌洗側肺加壓通氣,并予灌洗側肺支氣管內先后滴入復方異丙托溴銨1.5 ml。結束灌洗后,繼續雙肺通氣,患者意識逐漸恢復,逐漸出現自主呼吸、咳嗽、吞咽反射后拔除雙腔支氣管導管。
1.3 檢測方法
1.3.1 實驗儀器 CytoCounter全自動可視化細胞檢測儀(上海匯中細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EMIBLO玻片干燥儀。
1.3.2 檢測前準備 ①配制磷酸鹽緩沖液:將一包磷酸鹽緩沖液粉劑(4.0 g)倒入SemiBio?R專用缸中,加水至400 ml刻度線,完全溶解后混勻即可。②配制過氧化酶染色液:將一包過氧化酶染色粉(15.1 g)倒入SemiBio?R專用缸中,加95%乙醇至500 ml刻度線,充分攪拌≥5 min。③配制復染液:將一包復染粉(0.8 g)倒入SemiBio?R專用缸中,再加75%乙醇至500 ml刻度線,充分攪拌至溶解。
1.4 觀察指標
分別檢測正常健康人群、肺塵埃沉著病患者經大容量肺灌洗術前及灌洗術后1周每微升外周血中CD3+、CD4+、CD8+ T淋巴細胞絕對計數及CD4+/CD8+比值。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T淋巴細胞亞群的比較
肺塵埃沉著病患者外周血CD3+、CD4+、CD8+ T淋巴細胞水平,CD4+/CD8+比值均下降(P
2.2 肺塵埃沉著病組大容量肺灌洗術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的比較
與灌洗前比較,灌洗后患者CD3+、CD4+ T淋巴細胞、CD4+/CD8+比值升高(P
3 討論
肺塵埃沉著病是在職業活動中長期吸入生產性粉塵,以致肺組織彌漫性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肺塵埃沉著病患者不僅肺功能嚴重受損[4-5],亦存在體內免疫功能紊亂[5-10]。T淋巴細胞是人體內主要的免疫功能細胞,主要分為CD4+、CD8+兩個亞群,CD4+為輔T細胞,調控免疫反應,CD8+為抑制性T細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CD3+代表T淋巴細胞總數,一般為CD4+和CD8+細胞之和,CD4+/CD8+比值恒定維持細胞免疫反應的平衡,比值降低是機體免疫功能下降的重要標志。普遍研究[6-7,10-11]認為,肺塵埃沉著病患者體內CD3+,CD4+/CD8+低于正常對照組,而對于CD4+、CD8+研究則各有差異。孫曙舫等[10]報告硅沉著病患者CD4+降低,CD8+無明顯差異。李艷軍等[6]報告硅沉著病患者CD4+、CD8+均下降。馮續有等[7]報告肺塵埃沉著病患者CD4+、CD8+均明顯升高。楊琳紅等[11]報告肺塵埃沉著病患者CD4+下降,而CD8+明顯升高。本例報告中,肺塵埃沉著病組與健康對照組比較,CD3+、CD4+、CD8+、CD4+/CD8+均不同程度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肺塵埃沉著病患者細胞免疫功能下降,機體細胞免疫功能處于“免疫抑制”狀態,與李艷軍等[6]報告一致。
大容量肺灌洗是目前治療肺塵埃沉著病的最有效方法,不但可以清除滯留在呼吸道內的粉塵顆粒,還可以去除肺泡及肺間質內的吞塵巨噬細胞及致肺纖維化的炎性細胞因子,從而減少粉塵顆粒對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等的破壞作用,細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12-13]。本例報告中,肺塵埃沉著病組患者經大容量肺灌洗后CD3+、CD4+、CD4+/CD8+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CD8+則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肺塵埃沉著病組患者經大容量肺灌洗術后細胞免疫功能有改善,主要表現為CD4+、CD4+/CD8+升高。有研究表明,CD3+與肺彌散量呈正相關[11],本例肺塵埃沉著病組患者CD3+明顯下降(P
[參考文獻]
[1] Selecky PA,Wasserman K,Benfield JR,et al.The clinical and physiological effect of whole-lung lavage in 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 a ten-year experience[J].Ann Thorac Surg,1977,24(5):451-461.
[2] 袁楊,劉賀.大容量灌洗塵肺患者全齊生存質量的評價[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09,27(8):483-484.
[3] 陳志遠,張志浩,車審言,等.大容量全肺灌洗術醫療護理常規及操作規程[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4-9.
[4] 戴偉榮.矽肺肺灌洗治療對肺功能的影響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01,18(6):1099-1100.
[5] 張映銘,王偉,王彩英,等.重復全肺灌洗術治療矽肺的遠期療效[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13,31(9):681-684.
[6] 李艷軍,陳剛.塵肺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的改變[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07,25(1):50.
[7] 馮續有,王瑞.塵肺病人T細胞亞群的改變及其與肺功能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療前沿,2009,4(19):3-6.
[8] 丁秀榮,石俊,李曉軍,等.煤工塵肺患者γ-干擾素和淋巴細胞變化及意義[J].中國工業醫學雜志,2006,19(5):307-308.
[9] 卞陸琴,周彩存,施瑾,等.細胞因子和T細胞亞群與塵肺分期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12, 30(4):255-257.
[10] 孫曙舫,胡穎穎,徐成偉.矽肺病人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變化[J].中國工業醫學雜志,2000,13(5):303-304.
[11] 楊琳紅,王瑁,孔令敏,等.塵肺患者T細胞亞群的改變與肺功能的關系[J].山東醫藥,2009,49(49):86-87.
[12] Peterson BT,Idell S,MacArthur C,et al.A modified bronchoalveolar lavage procedure that allows measurement of lung epithelial lining fluid volume[J].Am Rev Respir Dis,1990,141(2):314-320.
篇3
關鍵詞:沉降監測 工程概況方案設計
Abstract: data and settlement monitoring of deformation of the Lvliang Airport Development Zone reserved for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site construction process, reveals the settlement deformation law in the region; by hyperbola method on the data, development of the post-construction settlement prediction; in 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demand, according to the settlement analysis results of foundation treatment measures. Put forward.
Keywords: general design scheme of monitoring project settlement
中圖分類號:TU-02 英文標識碼:A
一 工程概況
呂梁機場位于大武鎮木格塔墕村附近的黃土梁上,跑道長2600m,寬45m,機場最大的特點就是填方量巨大,達到2000多萬立方米;填方高度大,最高達到84米;地形復雜,沖溝22條溝。
機場預留發展區位于機場航站樓和站坪北側,原本作為機場建成若干年后的擴建、發展用地,該區域為填方區,土質為濕陷性黃土,原地形為在新增站坪區域存在一條沖溝,沿東南-西北走向,填方高度從15m至64m不等,在施工過程中并未進行特殊地基處理。但由于工程需要,航站樓和站坪本期決定均向預留發展區擴展,航站樓向預留區擴展,采用樁基礎可以解決該區域沉降尚未穩定的問題,并于2012年5月31日開始至2012年8月3日進行了鉆孔灌注樁樁基施工;而站坪向預留區擴展則不得不考慮該區域的沉降及變形情況,需要通過現場實際監測結果進行分析。
二 監測方案設計
預留發展區監測內容包括填筑體頂面沉降觀測、邊坡沉降觀測、邊坡水平位移觀測三項內容。如圖所示,D53~D66點用于觀測頂面沉降變化,B6(B6-1~B6-7)和B7(B7-1~B7-6)兩個監測斷面用于觀測邊坡區和坡頂的豎向沉降以及水平位移變化情況。從該處土方填筑完成后,即2011年10月開始布點監測,期間由于航站樓施工,2012年4月破壞了部分頂面沉降觀測點,2012年7月又重新布點監測。
圖1 監測點平面布
三監測成果分析與沉降預測
(一)預留發展區表面沉降監測成果分析
截止2012年4月10日預留發展區累計最大沉降量為272mm(D53、D54),隨后由于施工原因中斷監測,2012年7月13日重新布點后繼續監測,其中D60~D66為2012年8月新增設的沉降觀測點。截止2013年3月8日,預留發展區最大沉降量358mm左右(D53、D54),最大沉降速率0.4 mm/d(D54、D55),平均沉降量336mm,平均沉降速率0.38mm/d,與2012年12月12日監測平均速率0.37mm/d基本持平。從曲線圖中可以看出,預留發展區在2012年9月后沉降速率第二次增大,一直持續至2013年3月。
與呂梁機場其他監測區域(如跑道、土面區)相比,在冬季沉降速率雖亦有所加大,但存在明顯區別。主要表現在:⑴預留發展區沉降速率增加的幅度(沉降曲線斜率)明顯高于其他區域;⑵沉降加速的起始時間早于其他區域(2012年9月底開始),持續時間較長,且速率基本保持不變。這一變化規律與預留發展區坡面區(B6、B7斷面)監測規律基本一致。除了冬季溫度和氣候變化因素外,造成預留發展區顯著沉降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⑴航站樓樁基施工、上層建筑物施工等因素對該區域填筑土體造成擾動;⑵航站樓等建筑物作為新增的外部荷載施加之后,無疑加速了該區域的沉降;⑶航站樓建設施工開始后,預留發展區成為施工人員居住地,并且有砂、石等重型材料運輸車輛從該區域運行、停靠。
圖2 預留發展區地表沉降曲線(單位:mm)
截止2013年4月該區域12個監測點中有6個監測點(D53~D55、D64~D66)未受到破壞,根據這6點最近一期的觀測結果,沉降曲線較為平緩,僅有D54點沉降速率為0.2mm/d,6個監測點的平均沉降速率0.08 mm/d。
(二)預留發展區邊坡變形監測成果分析
1. 預留發展區邊坡豎向沉降監測成果分析
斷面B6、B7處于預留發展用地邊坡區,最大填土厚度為64m,截止2013年3月7日,B6斷面最大沉降量272mm(B6-1、B6-7),最大沉降速率0.27mm/d(B6-1、B6-7)出現在B6斷面的坡頂位置;B7斷面最大沉降量263mm(B7-1),最大沉降速率0.33mm/d(B7-1)亦處于該斷面坡頂位置。兩個斷面邊坡中下部的測點沉降曲線走勢平緩,沉降量基本穩定,2012年10月份開始伴隨著航站樓的施工,坡頂位置處的沉降曲線斜率開始增大,這一變化規律與預留發展區填筑體頂面沉降規律基本一致。雖然坡頂位置處的沉降速率仍舊較大,但是與前幾期觀測數據相比,沉降速率已經有所減小,沉降曲線走勢開始趨于平緩。2013年4月2日監測結果顯示沉降速率基本穩定,預留發展區兩個斷面的沉降速率發展變化如表1和表2所示,沉降速率呈逐步收斂趨勢。
圖3 B6斷面沉降曲線
圖4 B7斷面沉降曲線
表1 預留發展區B6斷面邊坡沉降速率變化對照表
表2 預留發展區B7斷面邊坡沉降速率變化對照表
2. 預留發展區邊坡水平位移監測成果分析
B6、B7斷面最大累計水平位移分別為131mm(B6-7)、117mm(B7-2),最大位移均發生在邊坡上部新近填土處。截止2013年4月2日最后1月內日最大水平位移速率分別為0.04 mm/d(B6-1、B6-7)、0.07mm/d(B7-5、B7-6),位移速率較小。
圖5B6斷面水平位移曲線
圖6B7斷面水平位移曲線
(三)沉降預測分析
為了對有限的監測數據作出更加合理、可靠的判斷,對預留發展區的監測曲線進行擬合,作出沉降預測,對工后沉降的發展規律作出判斷。
采用了工程上普遍應用的雙曲線預測方法,選取預留發展區沉降量最大的監測曲線(D54點)進行沉降預測,預估預留發展區沉降變化趨勢。由于預留發展區施工原因,造成部分監測數據缺失,進行沉降預測時假定中斷部分的沉降速率介于前、后兩段實測沉降速率之間,補充沉降數據點,使實測沉降曲線更為光滑,便于進行后期沉降預測。
圖7D54點回歸分析曲線
圖8D54點沉降預測曲線(單位:mm)
表3 預留發展區沉降觀測結果及預測對比(觀測時間:2011.10.25~2013.4.2)
如圖7所示,通過回歸分析,相關性系數達到0.95,由此相關系數進行數據擬合與沉降預測,如圖8所示。將D54點沉降預測值整理如表3所示。
經沉降預測,預留發展區總沉降量約60cm。2013年4月總沉降量已完成70%左右,剩余沉降量20cm左右;2014年4月,總沉降量可完成80%左右,剩余沉降量13cm左右;5年后總沉降量可完成90%左右,剩余沉降5cm左右。截止目前為止,預留發展區有剩余沉降量20cm左右。
四 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⑴預留發展區與其他區域沉降結果相比,2012年10月后沉降量增幅較明顯,主要是由于航站樓樁基及上層結構施工和重型機械、車輛運行引起。
⑵截止2013年4月,預留發展區最大沉降速率為0.2mm/d,平均沉降速率0.08 mm/d,沉降曲線開始趨于平緩。
⑶填筑體內雖未進行分層沉降監測,但是邊坡區不同填筑厚度的沉降監測表明,目前變形主要發生在靠近坡頂的淺層填土內,中、下部填筑體由于填筑時間早、上覆荷載大,目前沉降已經基本穩定。
⑷沉降預測表明,預留發展區最終沉降量約在60cm左右,截止2013年4月,剩余沉降量20cm左右。在不進行淺層地基處理的條件下,半年內可完成總沉降量的75%,五年內可完成總沉降的的90%左右。
(2) 建議
篇4
關鍵詞:道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工藝
目前,很多已建成的公路橋梁通常在運營一段時間后,出現不均勻的沉降、橋頭跳車、搭板斷裂等現象,不僅對車輛的通行帶來安全隱患,而且也使得國家的資金投入沒有產生應有的價值。因此,研究道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術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本文主要介紹了道路橋梁路基路面沉降的危害,并詳細的闡述了路橋沉降段路基路面產生不均勻沉降的原因,介紹了路橋沉降段的結構設計,最后探討了路橋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希望能夠為公路橋梁沉降段的路基路面的施工提供參考和借鑒。
1引起橋梁路基路面沉降的因素
1.1沉降段的結構設計不合理
道路橋梁段的路面路基剛度差異是導致沉降不均勻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3種路基處理方法,分別是增加鋼筋法、混凝土搭板法以及粗拉料填筑法。
1.2橋頭引道地基施工未達到設計要求
引發公路橋梁在行車過程中出現橋頭跳車的根本原因是該段的地基出現了不均勻的沉降。道路橋梁地基的設計沒有因地制宜是導致地基出現不均勻沉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進行橋梁工程地基的設計和施工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工程項目的實際工程地質條件,因地制宜的指定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案和施工方案,從根本上解決地基出現不均勻沉降的因素。比如,在軟土地段進行橋梁地基的施工時,就要對軟土地基的工程地質性質有一定的了解,確定施工地段軟土地基的具置和全部的范圍,確保鉆孔的深度和數量符合設計和規范的要求,確保軟土地基的處理質量可靠。如果對軟土地基的處理不滿足規范和設計的要求,橋梁建成通車后,在車輛荷載的作用下,就會出現地基受力不均勻而導致橋面出現不均勻的沉降,影響行車安全。另外,根據土力學的基本原理,水對地基的工程性質會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做好地基的排水工作是防止橋梁路基路面出現不均勻沉降的重要防護措施。
1.3橋臺背填土壓實度未達到設計要求
根據公路工程設計和施工的相關規范,道路橋梁的橋臺背后需要進行填土和對填土進行壓實處理。由于橋臺背填土的施工技術受到多種因素的的影響,而且施工的方法一般比較復雜,對施工人員的施工技術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并且還要有專門的施工機械。在具體的施工操作中,任何一個環節沒有按照設計和相關規范的要求進行就會影響到橋臺背后填土的質量,如果對背后的填土的壓實度未達到設計要求就會出現不均勻沉降的現象。公路投入運營后,遇到持續的高客流量,車輛荷載就會比較大,地基在行車荷載的作用下就會產生變形,如果出現受力不均勻的情況就會產生不均勻的沉降,對道路的行車平穩性和行車舒適度造成負面的影響。
2防止橋梁沉降的結構設計措施
2.1控制路橋沉降段路面的變形量
對公路橋梁路基路面沉降段的變形量進行嚴格的控制,需要準確的了解到路基和橋梁交界處的沉降變形和投入運營后該段的沉降值。在進行橋梁沉降段的結構設計時,可以采用有限元數值計算軟件計算工后沉降量,有限元數值計算的方法可以為結構設計帶來一定參考。一般情況下,橋梁和路基結合處的沉降量一般要求在10cm以內的范圍內,在3個月的范圍內,需要最大限度的減少沉降偏差。在確定工后沉降量的具體數值以后才可以進行實際工程的施工以確保施工的順利進行。因此,在道路橋梁建設施工的過程中需要對沉降段路基路面的變形問題嚴格的進行控制,確保橋梁沉降段結構的設計優化。
2.2提高道路橋梁沉降段結構設計的合理性
合理的設計道路橋梁沉降段的結構是減少道路橋梁路基路面發生不均勻沉降的主要技術措施。目前對道路橋梁沉降段搭板的設計還沒有制定統一的標準,因此需要工程技術人員根據工程現場實際的需要對道路橋梁沉降段的搭板進行設計和施工。需要根據公路橋梁的設計等級、規范允許的沉降量等因素考慮,設計合理和符合工程需要的搭板長度。
2.3提高沉降段的地基承載力
根據公路工程橋梁實時墩臺基礎的有關設計規范的要求標準,一般控制沉降幅在不超過5cm的范圍內,路堤的沉降度在不超過10cm的范圍內。為了達到此要求,在設計公路橋梁的路基時,可以采用土工格柵的新型施工技術,采用這種方法可以提高地基的最大承載力從而提高路基的穩定性,從根本上減少了不均勻沉降。提高公路橋梁沉降段的地基承載力可以減少不均勻沉降的發生,在設計和施工的過程中可以采用性能優良的土工合成材料進行地基處理,這樣就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在行車荷載的作用下地基就會有足夠的強度儲備從而避免地基沉降的發生。
2.4緩和沉降段的設置
在對沉降段軟基實施處理的過程中,需對橋臺、路基與路面強度進行綜合考慮,設置強度適宜的沉降段。此外還需設置一個強度漸變區,以確保沉降段上合理過渡結構強度,橋臺與路堤間的沉降漸變段長度應在50m以上,將沉降差嚴格控制在5cm左右。
3路橋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工藝
3.1搭板的設置
搭板設置的主要目的是解決在行車荷載作用下道路橋梁出現開裂的問題。一般設置搭板平行于路基路面的頂面,要求橋梁橋面板的底部和搭板的頂面處于同一水平線上,為防止搭板出現縱向滑移問題導致橋頭凹陷,應設置水平拉桿及豎直錨栓。另外一種方法是搭板的標高和路基路面頂面的標高一致,這樣做的目的是解決路基和橋梁之間的過渡問題。
3.2橋臺軟土地基的施工
公路橋梁的橋墩、橋臺的地基如果是軟土就需要采用相關的軟土地基處理技術進行軟土地基處理,使地基的承載力達到設計和規范的要求。一般軟土地基的處理技術有強夯法、排水板法、CFG樁法和置換土層法,其中由于水泥噴樁的實際處理效果良好,成本較低,故將其作為首選處理方法。通過對水泥噴樁軟基處理技術的應用,可使原路基與水泥混合材料形成一個復合地基,有效提高了路基的整體強度和承載力。工程技術人員應該根據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規范和要求的軟土地基處理措施,并嚴格按照相關的規范施工,提高軟土地基的承載力和使工程項目能夠順利的進行下去,減少地基不均勻沉降對公路工程質量造成的影響。
3.3選擇路堤填料的標準
路堤的填料對公路工程的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一般應該選擇工程性質優良的填料以減少路基路面的不均勻沉降。對選擇的填料要進行土力學試驗,選擇透水性能優良的材料作為填料,一般選擇透水性能好的砂石而不要選擇含水量較高和透水性能較差的黏土類填料,如沼澤土、淤泥、雜物等。
3.4臺后填筑施工
根據土力學的基本原理,沉降一般分為瞬時沉降、固結沉降和次固結沉降。其中固結沉降和次固結沉降是導致跳車現象的重要因素。要保證填筑的材料在壓實的過程中被壓密實,這樣在以后的時間里固結沉降和次固結沉降的變形量就會比較少,在外力作用下產生的變形量就會比較少。因此在進行臺后填土施工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將填料碾壓密實。在填筑材料的選擇上,應選用輕型填筑材料,此類材料易被壓縮,另外一點是填料的剛度不得小于路基材料剛度,不得大于橋臺材料剛度,并要有良好的透水性。
3.5沉降段的施工組織設計
在橋臺的施工快要結束的時候,就要合理的安排路堤的施工。在路堤壓實施工時一定要選擇符合設計要求的碾壓設備,確保填土的壓實度和密實度。對于路堤和橋梁連接部位的施工,要合理的組織好施工順序。重要的一點是路堤和橋臺應采用相同的碾壓方式與強度,這樣可以保證兩者之間的平穩連接,保證工程質量。此外,對于較為特殊的點位,可優先安排施工,確保其靜置預壓切實滿足工程實際要求。
3.6排水措施
在路基路面的施工和設計的過程中,水是影響工程建設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如果在降雨季節施工,一定要做好足夠的排水措施,如設置符合設計要求的排水管道和排水溝槽。確保道路橋梁沉降段不會出積水的情況。避免積水對路基路面造成侵蝕從而影響地基的承載力,導致出現不均勻沉降。施工過程中應注意地下水水位,適當抬高路基,確保地下水不會對路基造成不利影響。
3.7加強后期養護
道路橋梁在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后,必然會受到極大負荷作用,因而容易產生各種實際問題,加之在外界環境直接影響下,很多原本較為微小的問題也會逐漸放大,最終影響道路橋梁整體整體質量和安全性。對此,除了要從做好設計與施工,還需進一步加強后期的養護與檢查,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的保障工程質量。對沉降段路基路面而言,需從防排水、防護坡及定期檢修養護等著手,提高后期養護有效性。
4結語
在進行道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中,要結合工程項目的特點,根據工程地質條件和相關規范的要求,選擇滿足設計要求的設計方案,優化施工技術方案在保證施工進度的情況下確保工程施工的質量。要特別注意道路橋梁沉降段的地基處理,選擇滿足規范要求的填筑材料,同時做好滿足要求的防水和排水設施,較少或者杜絕道路橋梁沉降段出現過大的變形和發生不均勻沉降,保證行車安全,提升交通的流暢度,為人們創造一個更快捷,更安全的交通環境。
參考文獻:
[1]郭儉堂.小議路橋過渡段施工技術的控制措施.科技致富向導,2011(12):20.
[2]謝旭華.淺談道路橋梁結構病害與加固.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2):315.
[3]鄭光輝.公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術.交通標準化,2014,42(4):27-29.
篇5
死節:是為了氣節不惜生命,寧可死也要保全氣節。
解釋:這些人都是忠貞優秀、寧可死也要保全氣節的大臣。
出自:《出師表》“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篇6
摘 要: 伍子胥的故事由來已久,在史書上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期的《左傳》、《國語》。伍子胥復仇這一故事更是為人稱道、廣為流傳,最后的被害也極具悲劇色彩。而伍子胥對楚國、對吳國的兩種不同態度更是值得人們關注。本文主要以《越絕書》為文本對象,解讀伍子胥與楚平王、伍子胥與吳王闔閭之間的兩種不同君臣關系,以及由此呈現的伍子胥的兩種形象:孝子、忠臣。
關鍵詞: 伍子胥;《越絕書》;君臣關系;孝子;忠臣
伍子胥的故事由來已久,從史書到變文、話本再到戲曲、小說,不斷地在演變。《左傳》、《國語》中最早出現了有關伍子胥的相關事跡的記載,分散在書中,只大概地描畫了伍子胥這樣一個人物。《韓非子》、《呂氏春秋》在原始記載的基礎上又有所補充,較之先前增添了細節,伍子胥的形象也漸漸豐滿。到了《史記》,司馬遷為其單篇作傳,《伍子胥列傳》刻畫了更為生動的伍子胥形象,充滿了悲劇色彩。《越絕書》和《吳越春秋》更是增添了許多傳說,對故事進行進一步的渲染直至基本定型,內容詳細,形象飽滿。從《左傳》到《吳越春秋》是伍子胥故事在史傳文學的發展脈絡,伍子胥這一形象也在這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變化、發展,可以說各個史書所塑造的形象在大體上是一直的,但由于時代背景、社會背景的不同而各有側重。
《越絕書》成書于東漢,主要記載了吳越兩國的史實,“雖本史實,并含異聞”[6]11,因此,伍子胥故事也參合了一些異聞傳說,由此而飽滿。《越絕書》所塑造的伍子胥形象較之之前有所不同,如《史記》竭力將其刻畫成一位復仇的英雄,而《越絕書》中的伍子胥更多的是一個忠烈之士,他智勇過人,忠君忠孝,為報父兄血仇以一人之力傾一國,為還吳王識人之恩殫精竭慮助其霸業。《越絕書》的伍子胥故事大致上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逃楚、復仇,一個是在吳國輔佐吳王,在這中間,呈現出了兩種不同的君臣關系:伍子胥與楚平王,伍子胥與吳王闔閭。
一、伍子胥與楚平王:孝子的復仇
伍子胥與楚國的關系簡單的說可以概括為“父兄血仇”。這在《越絕書?越絕荊平王內傳第二》中就有記載,雖沒有寫伍奢為何得罪了楚平王(即荊平王)①,但也寫出了伍子胥與楚平王的矛盾所在,即殺父之仇。伍奢稱得上是一個合格的臣子,對楚國忠心不二,如此也才在楚平王自納秦女而進諫,卻因此被殺。正是如此,才會引發伍子胥對楚平王的不滿,最后借吳國兵力滅楚,甚至是在楚平王死之后,“將卒六千,操鞭捶笞平王之墓”,可見其仇怨之深。
伍子胥所處的春秋時期,君臣關系并沒有后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樣等級分明。一方面君對臣的確存在著專制性,但另一方面,君臣之間的這種關系是有對等性的,《左傳》中就有“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左傳?昭公三十二年》)之言,甚至在春秋時期,君弱臣強、政權下移是一件平常的事情,是為眾人認同的。就此看來,君臣之間的關系是雙方面的,君主若有德行上的虧損,臣下是可以以此反對的,“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孟子?離婁下》)。況且,諸侯之君不比周王,若其不義,更可以離去。而楚平王聽信讒言,霸占兒媳,驅趕親子,殘害忠良,是為無道昏君,加上伍子胥的父兄血仇,可以這樣說,伍子胥與楚平王的君臣關系已然破裂,伍子胥為父兄報仇在道義上是被人認可的。
更何況,為父報仇是盡孝的另一種形式,“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4]8,《禮記?曲禮》有言:“父之仇也,弗與共戴天。”伍子胥為了復仇,出奔、渡江、乞市,歷盡千辛,在得到闔閭賞識之后也并沒有立刻報仇,在吳國有了較大聲譽之后,仍拒絕了闔閭要為其復仇的意向,“子胥居吳三年,大得吳眾。闔廬將為之報仇。子胥曰:‘不可,臣聞諸侯不為匹夫興師。’於是止。”(《越絕書?越絕荊平王內傳第二》)可見其為復仇而隱忍的性格。
盡管《越絕書》沒有像《史記》那樣反復訴說伍子胥對于復仇的渴望②,但對于這一“孝子復仇”的事件仍是著力在描寫的,只是這種對于復仇的描寫已經不是故事的重心,而更重在對于伍子胥“忠臣”形象的刻畫。
二、伍子胥與吳王闔閭:忠臣的堅守
相對于伍子胥與楚平王的關系,伍子胥與吳王闔閭的關系無疑更符合君臣之道,并且伍子胥對吳王闔閭無疑是忠心耿耿、殫精竭慮地為吳國服務的。戰國時期對伍子胥的評價也主要圍繞著“忠臣”來展開,如《莊子?外物》:“世之所謂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戰國策?秦策五》:“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為臣”。
這樣的一種君臣關系單拿出來看并不會太引人注目,畢竟這樣的一個忠臣形象古已有之(如比干),只是一旦將其與楚平王相對比,這兩者之間的君臣關系的截然不同,以及顯現出來的伍子胥形象也就更加高大了。
伍子胥為何如此忠心于吳,很顯然與吳王闔閭對他的態度是分不開的。《越絕書?越絕荊平王內傳第二》中記載了伍子胥初到吳的情形,寫到闔閭對于伍子胥的態度很明顯,認為他“勇且智”,以禮相待,“昔者,吳王闔廬始得子胥之時,甘心以賢之,以為上客。”(《越絕外傳紀策考第七》)在春秋戰國時期,“士為知己者死”是一種很普遍的社會現象,下位者對于上位者給予的認同、信任,不惜以身報答,甘愿為之驅使。闔閭在伍子胥落難之時伸以援手,并對其表現出極大的認同,給予他權力、地位,愿為他報仇,這樣一種“知音”的姿態使得伍子胥忠心輔佐闔閭,可以說是一種理想的君臣關系。甚至在報仇這一問題上,伍子胥也拒絕了闔閭的幫助,認為“諸侯不為匹夫報仇。臣聞事君猶事父也,虧君之行,報父之仇,不可! ”(《越絕書?越絕吳人內傳第四》)
這并非伍子胥已然忘了復仇,而是伍子胥站在闔閭的立場上,認為闔閭不應為了自己一個人報仇而虧損其行。甚至在闔閭死之后依舊嘔心瀝血地履行其作為一個忠臣的職責。即使最后為夫差疏遠、被伯陷害,也仍然對吳國不離不棄,愿舍命直諫,因此來報答“先君之功”:
子胥至直,不同邪曲。捐軀切諫,虧命為邦。愛君如軀,憂邦如家。是非不諱,直言不休,庶幾正君,反以見疏。讒人間之,身且以誅,范蠡聞之,以為不通。“知數不用,知懼不去,豈謂智與?”胥聞嘆曰:“吾背楚荊,挾弓以去,義不止窮。吾前獲功,后遇戮,非吾智衰,先遇闔廬,后遭夫差也。胥聞事君猶事父也,愛同也,嚴等也。太古以來,未嘗見人君虧恩為臣報仇也。臣獲大譽,功名顯著。胥知分數,終於不去。先君之功,且猶難忘。吾愿腐發弊齒,何去之有?蠡見其外,不知吾內。今雖屈冤,猶止死焉。”《越絕書?越絕外傳紀策考第七》
楚平王因讒言而殺伍子胥之父伍奢及兄尚,伍子胥斷絕君臣之義,逃離楚國以待時機復仇。而夫差也是聽信了小人的讒言,賜劍伍子胥,但伍子胥卻沒有像上次那樣選擇逃離,而是認為“先君之功,且猶難忘”,愿從先王于地下,夫差不聽自己的諫言要殺自己也是命③而坦然接受。況且“事君如事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只可惜“累世忠信,不遇其時”(《越絕書?越絕外傳紀策考第七》),這樣一種忠臣形象,可謂甚矣。
除此之外,《越絕書》還在《越絕篇敘外傳記第十九》中側面反映了伍子胥的“忠”:
子胥以困干闔廬,闔廬勇之甚,將為復仇,名譽其著。《詩》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夫差下愚不移,終不可奈何,言不用,策不從,昭然知吳將亡也。受闔廬厚恩,不忍去而自存,欲著其諫之功也,故先吳敗而殺也。死人且不負,而況面在乎?
而對伍子胥最終選擇自殺,也給出了答案:“胥死者,受恩深也。”可見,伍子胥與吳王闔閭的君臣關系,不僅僅是一種明君與忠臣之間的關系,更含有一種“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報恩情感在。在春秋戰國時期這種情感并不少見,如豫讓為報智伯之知而變刑人、刺襄子④,換言之,就是“士為知己者死”。受恩而產生的報答之義在春秋戰國時期總是顯得有種壯烈的色彩。伍子胥身死報恩在其與吳王闔閭的君臣關系上更是添上了一筆“義”的色彩。
孝和忠是伍子胥身上兩個最為閃亮的點,《左傳》和《國語》中的伍子胥主要是一個具有政治謀略的忠臣,更多關注的是其忠而非其孝。到了《史記》,司馬遷對于伍子胥形象的刻畫則重在他的復仇精神,關注的是孝(父兄血仇),是他與楚平王的破裂的君臣關系,由此塑造的是一個因父兄被殺而立志報仇的隱忍、堅韌的英雄形象。而《越絕書》中的伍子胥顯然已經不再是那樣鮮明的一個復仇者了,他更多的是一個生不逢時的忠臣,我們所感受到的復仇精神已經沒有《史記》那般濃烈了。因此,《越絕書》中雖然呈現了兩種君臣關系下的伍子胥形象――孝子和忠臣,但忠臣的特質明顯更為突出,這可以說正是伍子胥形象向戰國時期評價(忠臣)的一個回歸。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
參考文獻
[1] 袁康,吳平.越絕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 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
[3]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1990.
[4] 孔安國.孝經.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5] 孫希旦.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9.
[6]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7.
[7] 韓婷婷.論傳統道德理論影響下的伍子胥故事.首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8] 高云萍.伍子胥故事研究.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9] 李曉一.《史記?伍子胥列傳》復仇觀的價值特點.渤海大學學報.2009,(1).
注解:
① 此事在《左傳》、《史記》、《吳越春秋》中均有記載,據《史記?伍子胥列傳第六》記載,伍子胥之父伍奢當時是太子太傅,楚平王原本使太子少傅費無忌為太子建取秦女,費無忌見秦女貌美,進讒言與平王,楚平王自納秦女為夫人,而欲殺太子建。伍奢就是因為受牽連被殺。《越絕書?越絕外傳紀策考第七》提到:“伍子胥父子奢為楚王大臣,為世子聘秦女。夫有色,王私悅之,欲自御焉。奢盡忠入諫,守朝不休,欲匡正之。而王拒之諫,策而問之,以奢乃害於君,絕世之臣。聽讒邪之辭,系而囚之,待二子而死。”便是此事。
② 在《史記》中,除了《伍子胥列傳》外,《吳太伯世家》、《越王勾踐世家》、《李斯列傳》、《韓信盧綰列傳》等都有關于伍子胥復仇的描寫。
篇7
關鍵詞:地基變形、規范法、分層總和法
中圖分類號:TU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土體在外荷載的作用下將產生壓縮變形,因此建造在地基上的建筑物也將隨之產生下沉,即建筑物基礎(地基表面)產生沉降或不均勻沉降,如果基礎的沉降或不均勻沉降超過了一定限度,就會導致建筑物的開裂、歪斜、甚至破壞,例如磚墻出現裂縫、高聳構筑物傾斜、機器轉軸偏斜等。因此正確理解其計算原理,對掌握其計算方法有著重要的意義。
地基土在完全固結的條件下產生的沉降量,習慣上稱為基礎(地基)的最終沉降量,地基最終沉降量是指地基在建筑物荷載作用下,達到壓縮穩定時地基表面的沉降量。建筑地基在長期荷載作用下產生的沉降,其最終沉降量可劃分為三個部分:初始沉降(或瞬時沉降量 )、主固結沉降(簡稱固結沉降量 )和次固結沉降量( )。瞬時沉降是指外荷載加上的瞬間,飽和軟土中孔隙水尚來不及排出時所發生的沉降,此時土體只發生形變而沒有體變,一般情況下把這種變形稱之為剪切變形,常用彈性力學公式來估算。在飽和軟粘土地基上施加荷載,尤其如活荷載占很大比重的倉庫、油罐和受風荷載的高聳建筑物等,由此而引起的初始沉降量將占總沉降量的相當部分,應給以估算。主固結沉降是指地基土在荷載作用下,隨著時間的延續,外荷不變而地基土中的孔隙水不斷排除過程中所發生的沉降,它起于荷載施加之時,止于荷載引起的孔隙水壓力完全消散之后,是地基沉降的主要部分。次固結沉降在固結沉降穩定之前就可以開始,它是由于骨架顆粒的蠕變特性而引起的。一般計算時可認為在主固結完成(固結度達到100%)時才出現。次固結沉降量常比主固結沉降量小得多,大都可以忽略。但對極軟的粘性土,如淤泥、淤泥質土,尤其是含有腐殖質等有機質時,或當深厚的高壓縮性土層受到較小的壓力增量比作用時,次固結沉降會成為總沉降量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應給以重視。對于不同的土三部分相對大小和時間過程是不同的,因此計算地基沉降量應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別進行計算。
地基最終沉降量的計算方法有多種,目前工業與民用建筑設計中,一般常采用分層總和法和《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法》,兩種方法的應用有其各自的計算假定和計算公式,先反洗如下:
1.分層總和法
就分層總和法而言,分層總和法假定有兩點假設:一是假定地基土壓縮變形時,只產生豎向壓縮變形,不發生側向膨脹變形。這樣,在沉降計算時就可以應用完全側限條件下的壓縮性指標計算地基的沉降量。二是采用基底中心點下的附加應力計算地基變形量。任意土層的壓縮量計算式為:
則最終沉降量
式中:hi――第i層土的厚度,m;
e1i――對應于第i層土上下層面自重應力的平均值 作用下,從土的壓縮曲線上得到的孔隙比;
e2i――對應于第i層土自重應力平均值p1i與第i層土上下層面附加應力平均值 之和p2i,從土的壓縮曲線上得到的孔隙比;
、 ――第i層土上下層面的自重應力,
、 ――第i層土上下層面的附加應力
ai,Esi――第i層土的壓縮系數和壓縮模量;
n――沉降計算范圍內的土分層數。
舉例分析如下:如圖所示對3m厚的飽和粘性土進行預壓加固,其上鋪設2.5m厚的礫石做
預壓荷載,礫石的重度γ=20KN/m3,粘性土的壓縮曲線如圖所示,求飽和粘性土的變形值。
解:(1)計算出土層的自重應力和附加應力如下圖所示:
(2)求各層土的平均應力
(3)依e-p壓縮曲線求得
由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 的計算方法取決于題意所給的已知條件,分清各符號的物理意義,從而選擇不同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為此,當已知任意地基土層的自重應力 和基礎中心點下的附加應力 時,可歸納為如下計算步驟:
1.依各土層的厚度 、自重應力 、附加應力 計算各土層的平均應力:
2.結合該土層土樣側限壓縮試驗結果 曲線或壓縮系數 或壓縮模量 計算該土層的沉降量
3.計算地基壓縮層范圍內最終沉降量
2.《規范》法
由于分層總和法采用側限條件下的壓縮性指標計算地基沉降量,大量實測資料表明,利用分層總和法計算軟弱地基和堅實地基所得計算結果與實測沉降量差別很大。為此《規范》推薦了一種由分層總和法推導出來的簡化方法。這種方法在總結大量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分層總和法地基沉降計算結果做了必要的修正,引入了平均附加應力系數,采用天然層面分層,由于分層厚度增加而引起的誤差很小,使計算結果更符合實際。假設地基土是均質的,且土在側限條件下的壓縮模量 不隨深度而變,則地基土中第 分層土的壓縮量為:
式中:――基底附加應力, ;
――基礎底面第 層的壓縮模量 ;
、 ――基礎底面至第 層土的頂面、底面的距離, ;
、 ――基礎底面計算點至第 層土頂面、底面范圍內平均附加應力系數,查表得到。
――沉降經驗系數,根據各地區沉降觀測資料及經驗確定,也可按規范查數值。
應用舉例:某基礎底面尺寸、埋深、荷載條件和地質條件如圖所示,地基土均勻,計算基礎下第②分層厚度的壓縮量?
解:分層總和法:
(1)基底附加應力
(2)計算分層厚度平均附加應力
底面2點處:
頂面1點處:
(3)求壓縮量:
《規范》法:
3.結論
理解地基變形計算原理是正確掌握其計算方法的基礎,弄懂公式中各符號的意義是關鍵,此外, 還應了解相關計算要求,如計算點的位置、計算深度、分層厚度等, 以全面掌握地基變形的計算方法。
參考文獻:
1.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篇8
[關鍵詞]爐窯;耐火襯里;質量通病;管理
中圖分類號:TU5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6-0124-01
石油化工爐窯種類多樣,根據不同生產工藝,新爐種、新結構與新材料不斷出現。爐窯襯里通常選用強度高、重量輕、絕熱性能好的材料,其施工質量對爐窯的安全穩定生產有著直接的影響,在工程實踐中,爐窯襯里保溫釘脫落或焊縫開裂、虛焊等現象時有發生,為此,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對襯里施工需要注意的問題及控制措施進行了探討。
一、 砌筑前準備工作
1) 在爐窯砌筑安裝之前,應對燃燒器接管、儀表接管、錨固件與托磚板等預焊件進行檢驗,待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爐窯的施工。
2) 在爐窯砌筑前必須根據設計要求對爐體表面進行噴砂除銹處理,同時爐體內表面應避免鐵銹、油漬等其他污物的存在,在除銹后應做好爐體表面的防雨受潮措施。
3) 砌筑前根據爐中心線與主要標高控制線對砌體的防線尺寸進行校核。
4) 其他隱蔽工程已施工完成,同時經驗收合格。
二、材料驗收
1)核查產品質量證明書、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規格型號,以及廠家檢驗報告。不定形耐火材料應具有使用說明,而具有時效性的材料還需要注明有效期。
2)耐火材料復驗。耐火材料應按設計文件規定的規格、牌號及標準進行驗收,且應在規定的有效期內。復檢必須依據相應檢驗標準、有資質的質量監督檢驗部門進行。耐火材料或者制品在下述情況時需要進行復檢:主要部位使用耐火磚、耐火泥;材料為可能變質或者必須進行二次檢驗的材料;利舊耐火磚(檢驗合格后用于砌筑次要部位);質量證明書理化指標存在異議,或者指標不全的;設計文件或者業主有要求時。
3)進行合金鋼保溫釘1%光譜分析。
三、耐火材料或者制品的運輸與管理
1)對進場材料應按照文明施工管理要求擺放整齊、標識清楚,嚴禁混放且嚴禁將材料直接與地面接觸,材料應距離地面200mm以上。
2)耐火材料或制品的裝卸、運輸過程中要輕拿輕放,防止雨淋,對不定形材料應防止雜質污染。
3)易受潮變質的耐火材料須放置在防潮倉庫進行妥善保管。
4)對有保質期的材料,應根據不同的保管要求,采取措施,妥善保管,標明材料名稱、牌號、生產時間、保質期限,嚴禁使用過期材料。
5)有防凍求的材料,應采取防凍措施;有保持水份求的耐火材料應密封貯存,放在陰涼的倉庫里。
四、爐窯襯里施工質量控制點及控制方法
襯里施工內容主要包括有鋼結構中間交接、耐火材料驗收、錨固件安裝及驗收、耐火磚砌筑、耐火澆注料爐襯、耐火可塑料爐襯、耐火涂抹料徐層、層鋪式耐火纖維爐襯、疊砌式耐火纖維模塊爐襯、爐墻砌筑尺寸偏差及缺陷修補檢查。其質量控制點主要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襯里施工管理
1) 做好施工圖紙會審、設計交底:通過看圖、查找失誤與溝通,檢查設計文件是否齊全;專業之間銜接是否妥當。
2) 做好施工方案、工藝技術文件編制:嚴格根據現行標準規范制定質量保證措施,確保方案的經濟性。
3) 施工企業資質審查:對施工單位資質證書進行審查,確保外包隊伍資質、項目管理人員資質,以及特種作業人員資質。
4) 做好工序的交接:主要針對鋼結構筑爐交接,筑爐與安裝交接進行驗收,包括交出單位、接收單位、監理等相關人員的驗收,并在驗收合格后填寫工序交接記錄并簽字確認。
(二)實體檢查
1、鋼結構安裝專業工序交接
1)控制鋼結構高度、寬度、垂直度、對角線誤差。
2)控制壁板凹凸度、爐底板的水平度;預留門、孔等的截面尺寸;人孔門、看火門。
3)割除全部對筑爐工作有影響或筑爐后無法拆除的臨時構件。
4)做好爐殼內壁除銹、清除油污。
5)確保設備襯件的規格尺寸合格。
2、耐火澆注料爐襯
控制墻厚度、密實度、平整度、墻面垂直度。襯里平整度+5,厚度±5,垂直度15,襯里密實度用0.5kg手錘以350mm的間距輕擊用2m靠尺檢查與爐襯平整度。
3、疊砌式耐火纖維模塊爐襯
控制端墻、側墻、爐頂、橫跨及貫穿柱等交接部位的銜接。相鄰錨固螺栓中心距±2任意兩錨固螺栓間距±5。用2m靠尺檢查靠尺與爐襯間隙模塊檢查、調整間隙方向,使排列整齊、表面平整。
4、溫釘安裝
控制焊口、焊縫、焊渣,間距偏差±5、垂直度2、差高度偏差±2。用0.5kg手錘逐個輕擊焊縫表面無咬肉無氣孔。
5、層鋪式耐火纖維爐襯
控制切割與鋪設質量,切割時,其切口應整齊,里、外各層耐火纖維制品采用縱、橫交叉鋪貼方法,每層錯縫100mm以上,面層搭接,搭接長度大于100mm;搭接處應用粘結劑粘牢。耐火纖維在對接處,應留有余量以備壓縮。在轉角處耐火纖維應交錯相接,以免出現通縫。
6、耐火涂抹料涂層
控制配料用具、施工用水、用水量、施工環境、攪拌時間、密實度、施工縫、外觀質量、養護條件。
1) 配料用具使用計量器具,施工用水為生活用潔凈水,水溫為10℃~25℃,用水量不得超過產品用水量的上限,施工環境溫度為5℃~35℃。
2) 防止日曬和雨淋,干料攪拌時間應超過1 min,加水后攪拌時間宜在2 min以上。攪拌好的襯里混凝土不得二次加水使用,根據材料使用指南,應在30 min內用完。
3) 密實度用0.5kg手錘,以350mm的間距輕輕敲擊檢查,聲音鏗實清脆無松動,無空鼓聲。
4) 施工縫留設在兩排錨固釘中間,外觀質量---平整度允許偏差、全高尺寸允許偏差符合設計要求,養護條件按規范標準及廠家說明書。
7、耐火磚砌筑
控制墻面平整度7、墻面垂直度15、磚縫
1) 砌體應錯縫砌筑,同一磚層前后相鄰磚列和上下相鄰磚層的磚縫不得重縫,砌體應橫平豎直,表面光滑平整,泥漿應飽滿,不得在砌體上砍鑿磚,砌磚時,應使用木錘或橡膠錘找正,在泥漿干固后,不得敲打砌體。
2) 留茬時,應作成階梯形的斜茬。耐火砌體中不得使用寬度、長度小于原磚的1/2的磚或厚度小于原磚的2/3的磚,吊磚的磚槽不得加工,磚的加工面不宜朝向爐膛和煙氣通道的內表面。
8、耐火可塑料爐襯
控制配比。不同材質的耐火纖維應分層噴涂:耐火纖維棉與結合劑的質量比宜為1:1.1~1.2.噴涂施工應分段分層自上而下依次沿厚度方向進行,每層厚度宜為40-80mm,各層的接縫應相互錯開噴涂施工應連續進行,若施工中斷,復噴前應在接合處噴灑結合劑潤濕;
9、爐墻耐火磚砌筑檢查爐襯尺寸偏差及缺陷修補檢查
表面裂紋寬度大于5mm或貫穿性裂紋應進行修補養護,發現有寬度大于3mm的裂紋或直徑大于50mm、深度大于10mm的空洞應進行修補。
結束語
爐窯質量通病主要有鋪襯耐火纖維下料尺寸不規范、搭接小;保溫釘脫落或焊縫開裂現象,虛焊;砌磚工程重縫(平整度、磚縫超差);耐火澆注料的施工養護不及時;模塊安裝表面平整超差,螺栓扣擰不嚴等。為解決上述問題,我們一方面需要加大培訓力度,責任到人,另一方面需要做到技術交底到位,強化自檢,為確保爐窯的安全穩定生產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沉管、灌注樁、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 TU37文獻標識碼: A
一、工程概況:
黃務汽車南站工程是繼煙臺市汽車東站、汽車西站又一大交通樞紐。本工程地基處理采用振動沉管灌注樁。振動沉管灌注樁系用振動沉樁機將帶有活瓣式樁尖或鋼筋混凝土預制樁靴的樁管(上部開有加料口),利用振動錘產生的垂直定向振動和錘、樁管自重及卷揚機通過鋼絲繩施加的拉力,對樁管進行加壓,使樁管沉入土中,然后邊向樁管內灌注混凝土,邊振邊拔出樁管,使混凝土留在土中而成樁。
二、設計要求:
該振動沉管灌注樁安全等級為二級,樁端持力層為第五層礫砂層,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為400KN,樁長不小于8米,樁端進入第五層礫砂層內的長度不小于1.2米,樁身砼強度為等級為C25,樁縱向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50mm,樁頭采用成品預制樁尖,預制樁尖的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5,施工時在控制樁長的同時,還應控制最后30s施工電流在120A以上,樁施工完畢后,進行靜載試驗以確定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試樁數量為3根。
三、沉管灌注樁砼的性能參數
1、砼原料:粗骨料宜選用卵石,石子含泥量小于2%,以提高砼的流動性,防止堵管。
2、砼初凝時間
一般砼初凝時間僅3~5小時,只能滿足淺孔小樁徑灌注要求,而深樁灌注時間約為5~7小時,因此應加緩凝劑,使砼初凝時間大于8小時。
3、砼攪拌方法和攪拌時間
為使砼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流動性,應按合理的配合比將水泥、石子、砂子倒入料斗后,先開動攪拌機并加入30%的水,然后與拌合料一起均勻加入60%的水,最后再加入10%的水(如砂、石含水率較大時,可適當控制此部分水量),最后加水到出料時間控制在60~90秒內。
4、坍落度選擇
坍落度應控制在180±20毫米之間,砼灌注距樁頂約5米處時,坍落度控制在160~170。毫米,以確保樁頂浮漿不過高。
四、砼灌注施工技術
1、首批砼灌注
砼灌注量與泥漿至砼面高度、砼面至孔底高度、泥漿的密度、導管內徑及樁孔直徑有關。
孔徑越大,首批灌注的砼量越多,由于砼量大,攪拌時間長,因此可能出現離析現象,首批砼在下落過程中,由于和易性變差,受的阻力變大,常出現樁管中堵滿砼,甚至漏斗內還有部分砼,此時應加大設備的起重能力,以便迅速向漏斗加砼,然后再稍拉樁管,若起重能力不足,則應用卷揚機拉緊漏斗晃動,這樣能使砼順利下滑至孔底,下灌后,繼續向漏斗加入砼,進行后續灌注。
2、后續砼灌注
后續砼灌注中,當出現非連續性灌注時,漏斗中的砼下落后,應當牽動樁管,并觀察孔口返漿情況,直至孔口不再返漿,再向漏斗中加入砼,牽動樁管的作用如下。
(1)有利于后續砼的順利下落,否則砼在導管中存留時間稍長,其流動性能變差,與樁管間磨擦阻力隨之增強,造成水泥漿緩緩流墜,而骨料都滯留在樁管中,使砼與管壁摩擦阻力增強,灌注砼下落困難,導致斷樁,同時,由于粗骨料間有大量空隙,后續砼加入后形成的高壓氣囊,會擠破管節間的密封膠墊而導致漏水,有時還會形成蜂窩狀砼,嚴重影響成樁質量。
(2)牽動樁管增強砼向周邊擴散,加強樁身與周邊地層的有效結合,增大樁體摩擦阻力,同時加大砼與鋼筋籠的結合力,從而提高樁基承載力。
3、后期砼的灌注
在砼灌注后期,由于孔內壓力較小,往往上部砼不如下部密實,這時應稍提漏斗增大落差,以提高其密實度。
4、樁管內灌滿混凝土后,先振動5~10s,再開始拔管,應邊振邊拔,每拔0.5~1.0m停拔振動5~10s,如此反復,直至樁管全部拔出。
5、在拔管過程中,樁管內的混凝土應至少保持2m高或不低于地面,可用吊砣探測,不足時及時補灌,以防混凝土中斷形成縮徑。
6、當樁管內混凝土澆至鋼筋籠底部時,應從樁管內插入鋼筋籠或短筋,繼續澆筑混凝土。當混凝土灌至樁頂,混凝土在樁管內的高度應大于樁孔深度,當樁尖距地面60~80cm時停振,利用余震將樁管拔出,同時混凝土澆筑高度應超過樁頂設計標高0.5m,適時修整樁頂,鑿去浮漿后,應確保樁頂設計標高及混凝土質量。
五、砼灌注速度
在控制砼初凝時間的同時,必須合理地加快灌注速度,這對提高砼的灌注質量十分重要,因此應做好灌注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以及灌注過程中各道工序的密切配合工作。
六、沉管灌注樁容易出現的質量問題及處理方法
1)頸縮
①頸縮:指樁身的局部直徑小于設計要求的現象。
②當在淤泥和軟土層沉管時,由于受擠壓的土壁產生空隙水壓,拔管后便擠向新灌注的混凝土,樁局部范圍受擠壓形成頸縮。
③當拔管過快或混凝土量少,或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差時,周圍淤泥質土趁機填充過來,也會形成頸縮。
④處理方法:拔管時應保持管內混凝土面高于地面,使之具有足夠的擴散壓力,混凝土坍落度應控制在50~70mm。拔管時應采用復打法,并嚴格控制拔管的速度。
2)斷樁
①斷樁:指樁身局部分離或斷裂,更為嚴重的是一段樁沒有混凝土。
②原因:樁距離太近,相鄰樁施工時混凝土還未具備足夠的強度,已形成的樁受擠壓而斷裂。
③處理方法:施工時,控制中心距離不小于4倍樁徑;確定打樁順序和行車路線,減少對新灌注混凝土樁的影響。采用跳打法或等已成型的樁混凝土達到60%設計強度后,再進行下根樁的施工。
3)吊腳樁
①吊腳樁是指樁底部混凝土隔空或松軟,沒有落實到孔底地基土層上的現象。
②原因:當地下水壓力大時,或預制樁尖被打壞,或樁靴活瓣縫隙大時,水及泥漿進入套筒鋼管內,或由于樁尖活瓣受土壓力,拔管至一定高度才張開,使得混凝土下落,造成樁腳不密實,形成松軟層。
③處理方法:為防止活瓣不張開,開始拔管時,可采用密張慢拔的方法,對樁腳底部進行局部翻插幾次,然后再正常拔管。樁靴與套管接口處使用性能較好的墊襯材料,防止地下水及泥漿的滲入。
4)混凝土灌注過量
如果灌樁時混凝土用量比正常情況下大1倍以上,這可能是由于孔底有洞穴,或者在飽和淤泥中施工時,土體受到擾動,強度大大降低,在混凝土側壓力作用下,樁身擴大而混凝土用量增大所造成的。因此,施工前應詳細了解現場地質情況,對于在飽和淤泥軟土中采用沉管灌注樁時,應先打試樁。若發現混凝土用量過大時,應與設計單位聯系,改用其他樁型。
七、應用效果
在黃務汽車南站的沉管灌注樁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以上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沒有出現斷樁、吊腳樁等質量通病,取得了良好效果。
參 考 文 獻
中國建筑出版社《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
山東省工程建設標準《建筑工程施工工藝規程》DBJ14-032-2004
篇10
陳錫文近日在江西省舉辦的糧食發展高層論壇上說,今年上半年中國糧食獲得恢復性增長,但中國的糧食問題不是一年的增產就能夠解決的,必須堅持四個觀點全面看待中國的糧食問題。
——看待中國糧食問題必須有全局意識。
陳錫文認為,中國的糧食安全如果受到威脅,波及的后果每個人都逃不掉。如果各地自顧自,中國的糧食問題很難解決。所以,一定要在糧食問題上樹立全局意識。糧食主產區應盡可能多產糧,產好糧,以保證國家的糧食市場整體平衡。糧食主銷區內的糧食主產市、縣,也要有全局觀念,盡可能多生產糧食。由于過去幾年糧食供過于求,一些地方對糧食安全的危機感不如對水資源、能源安全的危機感強。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任何一個地方都應該有抓糧食生產的全局意識。
——看待中國糧食問題必須有統籌觀念。
上個世紀90年代末,我國農村普遍進行了戰略性的結構調整。但從去年底開始,中國開始突出強調糧食生產,一些地方錯誤地認為增加糧食生產將影響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陳錫文對此表示,農業結構調整并不是簡單的播種面積、作物品種的調整,而是要在結構調整中使整個農業的競爭能力、經濟效益上一個臺階。目前,中國農業結構調整中發展最快的是畜禽、水產等產業,但沒有足夠的糧食作為基礎,結構就無法調整。各地必須對糧食在統籌城鄉、工農協調發展中的戰略作用有清醒的認識,絕不能把強調糧食生產與結構調整對立起來。
——看待糧食問題必須有長遠的考慮。
改革開放26年,中國糧食生產出現過3次供大于求。第一次是1984年,稻谷價格跌到統購價以下,農民的積極度性受到極大挫傷。第二次是1990年,國家及時出臺了保護價、專項儲備等政策。第三次是1996年。每次供大于求之后都帶來了更長時間的糧食產量徘徊。在經歷7年的糧價低迷之后,去年國慶節后糧食價格上漲。
陳錫文綜合分析認為,市場價格反彈結合國家糧食生產優惠政策的出臺,促使中國今年糧食獲得恢復性增長,但糧食播種面積還只回升了幾千萬畝。因此從長期看,中國的糧食生產問題仍然不容忽視。中國的糧食問題不是今年糧食的恢復性增產就能解決的,確保中國的糧食安全還有很長的路,解決中國糧食問題要有地、水、科技等方面的長遠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