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爺的春天范文
時間:2023-04-10 14:43: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王大爺的春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直很喜歡竹,喜歡它的虛心堅韌,喜歡它的高雅脫俗,喜歡它的清秀瀟灑,喜歡它的與世無爭……。今天終于有機會來好好的一睹它的風采!宜興國家森林公園,綠色的海洋!位于宜興市西南部,蘇、浙、皖三省交界處,總面積3400公頃,分為南部篙山和北部銅官山兩大塊。山系屬于天目山余脈,主峰銅官山海拔521米,為蘇南第二高峰。我們決定爬主峰銅官山。來到了這里。已經進入深秋,竹子的風韻絲毫不遜春天的色彩,似乎更加蒼翠了呢!重重疊疊的竹葉為大山鋪上了一層厚厚的綠色棉被。走進竹海,像是走進了書畫家鄭板橋的藝術世界,想起他的《竹石圖》:“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園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首題畫詩描寫竹子的堅韌頑強、風亮節的精神。抒發了詩人灑脫、豁達的胸臆,表達了勇敢面對現實,絕不屈服于挫折的人品。
我們一行共有十三人,走了一小段算是平坦的小路,便到了索道處,我們并沒有選擇坐纜車,而是選擇走山路。到了銅官山入口處看見有工人師傅在伐竹子,堵住了其中一個入口處。他們告訴我們前面還有入口處。于是,我們便興致勃勃的繼續往前走,前面不遠處便有一條大路,大路的旁邊有一條通往竹林的小路。導游告訴我們走大路安全點,我們硬是沒有聽她的勸告,往小路方向前行。剛走進小路,小戴跟我說:“小劉,我們走這爬上去,你敢不敢挑戰一下?”我看了一下她所指的位置,是一條沒有路的野山,怎么爬呀?當我看見快年近七旬的王大爺的身影的時候,頓時覺得很慚愧,于是,我說:“當然敢,你和大爺都敢,我豈能說不?”我們便從這分成了兩組,我與小戴、老楊(小戴的老公)、王大爺、瘋子。我們五人同行爬野山,兩個會計,副總,還有幾個業務員他們九人一隊繼續走小路。
“王大爺”是我們公司對他的一個官稱,老板這么稱呼他,我們也就隨著叫了。上至四十多歲的副總,下至二十來歲的小年輕都稱呼他為王大爺。王大爺個子不高,身材偏瘦,頭發基本都花白了。他是我們公司的倉管。盡管他已將近七十歲的高齡,但是,算起賬來絕不含糊。一個人看著幾百箱貨,每天還要收貨、發貨、投獎、兌獎…。。把倉庫管理的是井井有條。聽同事小王說王大爺是她同鄉,以前,王大爺在他們村做村長,那時他在村子里也算有威望,家里條件也不錯。王大爺曾經有一個兒子,不幸的是在他兒子適合談婚論嫁的時候,病魔纏上了這個年輕的生命。王大爺為了能讓老王家的香火繼續延續下去,就四處托媒人為兒子籌備婚事。幸而王大爺家境不錯,有一家姑娘愿意嫁過來。兒子結婚后不久就離開了人世。那時他媳婦已經懷孕了,一年后媳婦為老王家生下一個女兒,這讓王大爺很苦惱。為了能要個男孩,王大爺偷偷的在外面抱養一個男嬰,對外說他兒媳婦生的是雙胞胎。這也算是了了王大爺的一個心愿。由于給兒子治病花了不少錢,家里勉強能維持生活,兒媳婦年紀輕輕就守了寡。后來也離開了這個家。這時,王大爺已經近六十歲了,也該退休了。為了生活,王大爺在工地上干活。我們公司老板跟他是同鄉,看他可憐就讓他來我們公司幫著看看倉庫。
初爬野山,山體不是很陡,王大爺一直在我們的前面,精神抖擻,那勁頭絕對不亞于我們這些年輕人,這讓我感到吃驚,因為,在我們出發之前還在擔心王大爺走不了山路,同行者有人說:“那就讓大爺在山腳等我們吧。”沒想到大爺不僅沒有留在山腳等我們下山。反而要爬沒有山路的野山。這股不服輸的精神讓我為之震撼。
沒爬野山的時候我并不知道,爬野山是那么艱難,手一定要扒著泥土或荒草才能邁進一步,每一步都有滑下去的危險。以前爬山都是走走石臺階的,也不覺得有什么。王大爺一直在我們前面,我和小戴讓他停一停,小心點。他說:“沒事,我以前爬泰山的時候,比這險多了。你們放心好了。”我們便沒有再提歲月不饒人之類的話。野山上到處是荊棘密布,荒草萋萋。小戴穿的是絲襪短褲配靴子,爬野山這身行頭無疑是一塊絆腳石。
小楊對小戴說:“要不咱們不爬了,回去吧。”她說“既然選擇從這爬到頂峰,就一定要堅持到底。”聽到她這句話,我應和道:“對,我們一定要爬上去,我們還年輕,就要有這股勁。”平時看著小戴挺瘦弱的。沒想到爬起山來那么有勁。
小戴不在我們公司工作,小楊是我們公司的業務員,這次旅行老板說可以帶家屬。小楊想讓小戴和他一起。但是,又怕她不肯去。就騙她說只是出來散散心。小戴也沒準備別的衣服,只能硬著頭皮往上爬,為此小戴沒少抱怨小楊。
差不多爬了一個多鐘頭,還是沒見山頂的影子。已經是十月份的天氣,居然每個人身上都在淌汗。看著大爺也有點氣喘吁吁。于是,我提議歇會再爬。趁休息的時候我問王大爺為什么堅持爬野山?野山又沒路,而且很危險。王大爺說:“爬山,爬山,就得往上爬。而不是走山路。我這個歲數還能爬幾次山啊!”看著他那佝僂的背影在慢慢的攀著野草往上爬,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這使我對這位年邁的老人更加欽佩了。越往上爬越險,山體越來越滑。我們的心一直是揪著的。都在擔心能不能爬到山頂;還要爬多久才能到達山頂;會不會遇到危險;這些都是未知,大家心里都在想著,只是都沒有說出來。
王大爺一直安慰我們說快到山頂了,讓我們一定要堅持,堅定信念,不要氣餒。一直給我們鼓勁,王大爺還是走在我們前面,依然精神飽滿。爬著爬著王大爺突然驚喜的喊出聲來:“呀!這還有蘆葦葉呢,采點回家給你們包粽子吃。這里的蘆葦葉可好哩!都是野生的。看來啊,這趟真沒白來,爬了一會兒山,我的腿也不疼了。”王大爺顯然看到我疑惑的表情,原來他已經腰間盤突出好幾年了。我問他有沒有開刀,我媽也有這個病,正準備開刀呢!這時,他回過頭來表情很嚴肅的對我說:“千萬不能讓你媽開刀,腰間盤突出是連著神經的,很難開,有的開好了,過個一兩年又復發了,還不能干重活。開不好就癱在床上了,你一定要跟你媽講。”“啊?怎么會那么嚴重?我下了山就給我媽打電話。”我有點擔心的回答王大爺。
篇2
“12316是一個非常大的平臺,它給那么多無助的農民提供了獲取信息的機會,我每多教會一位農民,就有一種成就感,我愿意通過12316為更多農民朋友服務。”專家袁秋文稱。
還沒到8點,熱線鈴聲就此起彼伏地響起。
“您好,12316金農熱線。”
“我家的花生熟了,想賣了,可是最近花生價格又很低,我是現在賣,還是再等等啊?”
“王大爺,您好!您稍等,我幫您查詢一下相關內容。”
這時電話里響起了優美的音樂,以使等待不至于太枯燥。
“您好!我查閱了前幾天做的價格分析表,綜合分析國內外花生供求和貿易情況,我們判斷花生價格后期可能會上漲,建議您不妨再耐心地等一等。”熱線咨詢師付宇耐心而又親切地為王大爺分析。
付宇自豪地告訴記者:“這位王大爺是我們8年的老客戶,經常打電話向我們咨詢,因為我們提供的建議,王大爺的花生多賣了好幾千塊錢。”
如今,農民足不不戶,只需撥打農業部精心構建的全國12316農業信息服務電話就可以一站式了解農技、供求、天氣、法律等各方面信息。在這方面,遼寧12316金農熱線堪為典范。
在享受便捷的信息服務的同時,很多人不禁好奇:12316信息服務平臺的工作人員平時是如何展開工作的,為更好地提供信息服務,他們付出了怎樣的努力?
咨詢師:在實踐中總結積累
每天早上7:30,遼寧金農熱線咨詢分析師付宇準時來到單位,習慣了先對辦公室進行簡單清掃整理的她,總是第一個到達單位。
接上一大杯開水,準備開始今天的工作。對每一位熱線咨詢師而言,話務工作很費嗓子,一杯清水簡單,卻可以潤喉,確保電話那一端的農民可以聽到熱情、甜潤的解答。
接電話間隙,記者注意到好幾位咨詢師拿出《全國農業市場信息業務知識競賽教程》認真地圈點、批注。
他們告訴記者:“我們雖然都是沈陽農大涉農專業畢業的,但是工作中還有很多不懂的。我們報名參加了全國農業市場信息業務知識競賽。專家編寫的競賽教程,內容既有理論,又包含大量豐富的案例,還涵蓋了國外農業發展經驗,對開闊視野、提高工作能力非常有益。”
咨詢師小郭補充說道:“通過積極準備競賽,我們確實學到了最新的業務知識。我們熱線咨詢師整塊學習的時間比較少,所以就只能利用接電話間隙的時間學習。其實,接電話間隙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總結上一通電話的內容,再遇到同樣的問題時就可以輕松應對了;把重要的知識點編輯整理,發給我們的紙媒、電視、廣播,進一步宣傳農業常識;與由我們各自負責的農民聯絡戶溝通,盡早了解農產品的地頭價,做好價格分析工作。”
因工作能力突出,去年已經被推選為話務組組長的付宇說:“堅持學習已經成為我們的習慣。其實,每一次接電話對我們來說都是一次學習,對于我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就向這里的專家咨詢,或者查閱書籍尋求答案。”
入職4年以來,付宇通過點滴積累,不斷完善自己的農業知識體系。“我們咨詢師都清楚,這樣一份工作,不能成為日復一日的簡單重復,只有不斷總結,不斷進步,提升能力才不辜負自己的青春年華。”付宇說道。
遼寧省農村經濟委員會信息中心主任牟恩東說:“熱線工作要求年輕人不僅要有持續學習的信念,更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付宇結合自己的工作侃侃而談:“對咨詢師而言,首先要學習的是溝通和表達的能力。我要引導農民將事實表達清楚。比如說,農民說‘豬病了’,我就要引導他說出豬的癥狀,而后才能綜合判定豬的病情,最后才能對癥下藥。”
“在判斷力和解決問題方面,咨詢師都要向我們團隊的專家學習,他們有豐富的經驗和敏銳的判斷能力。”
專家:為農民做實事是我價值的最好體現
說著,付宇就把記者帶到了首席植保專家袁秋文老師桌前。袁秋文是熱線的首席植保專家,大家親切地稱她為“袁老師”。她曾在遼寧省植保站工作多年,積累了豐富的植保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
多本專業書籍占據了袁老師桌子的“大半壁江山”,還有本子和筆,幾篇零散的打印紙背面,寫滿了業務筆記。
看到袁老師在伏案鉆研,記者問道:“是什么力量支撐您不斷學習?”
她說:“現在技術更新很快,只有不斷了解新的植保技術和方法,才能為農民提供最新的信息。無論年輕還是年老,不學習肯定跟不上形勢,肯定要落后。也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才能保持敏捷的思維和準確的判斷力。”
咨詢師們告訴記者:“袁老師每天和年輕人一樣按時上下班,一年四季風雨無阻。每年春季特定病蟲害高發期是植保咨詢電話最多的時段,那時袁秋文老師的工作基本處于滿負荷狀態,往往是剛剛放下話筒,下一個咨詢電話馬上就打進來,長時間的通話往往使年邁的她口干舌燥。但面對農民的請教,她從不厭煩,即使多次面對同樣的問題,她仍次次如一、詳細耐心地解答。”
據了解,去年7月,法庫縣葉茂臺鎮四架山村李大哥撥通了12316。他家的甘藍葉片大面積發黃,根和葉的相連處發生腐爛。李大哥不知所措,焦急中想到求助12316熱線專家。
袁秋文老師通過電話詳細了解甘藍發病態勢,在綜合判斷后,選擇了最有效、最省錢的防治措施,建議李大哥盡量減少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同時配合使用藥劑防治,使甘藍的病害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本以為瀕臨絕收的甘藍仍收獲了8000多斤。
這些年,像李大哥這樣經過袁老師點撥受益的農戶數不勝數。
付宇說道:“袁老師還承擔了傳、幫、帶的責任,即使在工作最忙碌的時候,她仍會抽出時間指導我們開展工作。多年來,我們每位年輕的咨詢師都得到了袁老師毫無保留的指導。”
行動上的勤懇源于信念的堅定。袁老師告訴記者:“12316是一個非常大的平臺,它給那么多無助的農民提供了獲取信息的機會,我每多教會一位農民,就有一種成就感,我愿意通過12316為更多農民朋友服務。”
牟恩東:與熱線共成長
“2004年,6名沈陽農業大學的優秀畢業生,親身深入遼寧的廣闊農村進行分析調研,了解農民的需求,進行軟件開發,研制話務流程,開發了遼寧12316金農服務熱線。如今,時過9年,遼寧12316已由兩名話務員發展為省級呼叫中心首席專家30余人,在線值班及遠程聯線農業專家100余名的綜合性信息服務平臺。”牟主任介紹。
據了解,他們始終堅持每天早8點至晚8點隨時準備接聽農民撥打的電話。截至今年6月,他們受理的咨詢電話已達到280余萬例。
因為熱線話務員的專業服務,12316金農熱線在遼寧農村可謂是婦孺皆知、家喻戶曉。牟主任說:“咨詢師和專家的每一句話、每一次耐心、專業的服務鑄就了12316品牌。”中國移動政企客戶分公司產品中心副總經理評價道:“遼寧的12316平臺有效解決了勞動者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和難題。”
12316專家和咨詢師隊伍的熱情服務幫助農民解決了技術難題,促進了農產品的銷售,宣傳了涉農政策,維護了農民的權益。是他們的堅持和默默奉獻推動著農業信息服務的發展,助力了信息化服務三農水平的不斷提升。
隨著信息化的進一步推進和12316熱線的不斷成長,將有更多的有識之士加入到熱線隊伍,信息服務三農的質量和效率將不斷增強。牟恩東主任介紹說:“未來5年,遼寧的14個市、74個農業縣(市、區)將普遍建立12316呼叫分中心,鄉(鎮)設立遠端座席,座席總數將達到1000個;基層12316服務人員達1000人,全省各級專家服務隊伍將達1500人以上。屆時,12316內容云平臺將全面建成,服務農民將達660萬人次。”
篇3
關鍵詞:個性化;獨特體驗;創作興趣;語文素養中圖分類號:G633.3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0-0040-01現代中學生因為生活環境、時代背景的影響,個性多棱角,張揚,做人極講求個性。牛、菜、獨特、與眾不同,處處標榜出自己的個性特色。當然,寫作中也不忘特別。因此,在我們的作文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個性,提供讓學生展現自己個性的平臺,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創作的興趣。結合近幾年我自己在作文教學中的一些感受,談談中學生個性化作文教學的一些看法。個性化作文力求表達自己對生活自然、獨特、真切的感受。其實,作文的個性化應該包括個性化思維、個性化認識、個性化觀點、個性化語言、個性化情感等,要想開發學生的個性化因素,就應該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生活的能力,對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有自己的獨特體驗,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那么,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該如何去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的寫作技巧呢?
1.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這是與生俱來的。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一個人,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就如同天底下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能用一個標準去衡量不同的學生,他們的性情、性格是千差萬別的,我們就應該去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教學中,教師不能以高姿態一律要求學生必須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要求去做,讓他們保持原有的姿態,心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說出有自我個性的話,也才能寫出富有個性的文章。
尤其是在評價學生作文時,要盡量肯定學生作文中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雖然有時學生習作中,有很多觀點、語言的表達是我們老師所不喜歡的,但轉念想想,學生在寫作時,他覺得就應該這樣寫、就應該這樣表達,才符合自己的心境,才是自己真實的想法和說法。做老師的切忌在全班性點評作文時,評價某某同學的作文是無病、虛假、這種寫法是錯誤的等。其實,在作文表達時,我們老師又能以什么標準來衡量哪種寫法對、哪種寫法是錯的呢?難道僅憑我喜歡就是對的、好的,我不喜歡就是錯的、不好的嗎?只要學生是真實的表達自己的心跡,真實的看法,我們就應該加以肯定。當然,如果學生習作中表現的是不健康的理解和心態,那么我們教師更應誠懇的加以引導,而不是一味的否定。只有真實的人格,才能寫出有個性化的作文。教師還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個性特點,及時暗示和引導學生發揚自己的好的個性特點,真實再現自己、真實表達自己,做個真正有個性的人,寫真正有個性的文章。
2.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寫作,其實就是對生活的再現。寫作的靈感就是來自生活,會觀察、感受、體驗生活,才能培養觀察的能力,也可以積累寫作素材。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很多同學在寫作時卻總覺得無話可寫,這是為什么呢?
我覺得主要是因為學生不會觀察生活,沒有用心體驗生活。俗話說:萬事留心皆學問。有的學生覺得自己也觀察生活了,可是要怎么去寫,怎么通過語言表達來反映生活,又不知道如何做起。這時,就很需要老師教給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用五官去感受事物。如觀察一只貓,可引導學生先看貓的毛色、形體、用手摸一摸貓的皮毛是什么感覺,聽一聽貓叫的聲音有什么特點,觀察貓喜歡吃什么,喜歡做什么等,也可把貓拿來和其他動物如狗來進行比較,有什么不同。學生只有掌握了觀察的方法,才能形成觀察的能力。但,這個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和要求學生把觀察養成一種習慣,才能形成能力。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布置的作文要貼近生活,便于學生進行實際的觀察,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生活中觀察、感受、領悟、體驗,如春天來了,讓學生自己做個風箏,自己親自去體驗放風箏的感受,寫寫自己爬山時看到的景象及爬山的感受,寫寫自己周末和家長一起做家務的過程及感受等,學生觀察了、體驗了,寫起來才有滋有味,有聲有色,真實且富有個性。
3.鼓勵學生說真話,抒真情
作文就是"以我手,寫我心",就像葉圣陶先生所說:"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一個善于寫作的人,往往是從自己的心靈體驗出發,真實的再現生活,真實的流露自己的心跡。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教師應引導學生做個有心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去感悟、體驗,獲得自己特別的感受,真實的去反映生活。不但關注生活中的大事--日本地震了、利比亞首都遭空襲……也關心身邊的小事--今天的值日生跑了、物理老師生氣了……;不但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住校生生活補助提高了、農村合作醫療給老百姓帶來了實惠……;也善于去發現生活中不良的現象--王大爺的兒子不孝順、某某局長因貪污受賄被判十年……;看到生活中繁瑣的表象,還要學會從現象去透析事件的本質,這樣,情感體驗才有深度,才能促使學生對生活有自己的感悟,所寫文字能宣泄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和認識,所寫文字才是"我心之所悟"。想寫,想言,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4.給學生創造輕松開放的寫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