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昏憂樂每相親范文

時間:2023-04-09 13:03: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晨昏憂樂每相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在“樂”中“讀”

閑暇之時,手捧一本書,讓思維在文字間跳躍,會讓我們備感充實與幸福;夜深人靜之時,手捧一本書,與作者傾心交談,一定能讓我們靈魂飛躍,生命升華。在書中遨游,吮吸知識的乳汁,汲取知識的營養,不亦樂乎?教師要采用多種閱讀方式,最大化地、持續地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和樂趣。從大的方面講,快樂閱讀可以分為“靜讀”和“動讀”兩類。

靜讀,即靜靜地讀,靜靜地思考,靜靜地賞析,靜靜地發現問題、記下問題。沉下心來,一切盡在靜中行。只有這樣靜下心來的閱讀才會是有價值的閱讀。

動讀,即通過各種活動來讀。引導學生結合作品人物、情節、思想等各方面,即興發表評論,提出自己讀書過程中的疑問和發現,然后或小組交流,或班級交流、共同討論,最好歸納出最有價值的問題,歸納總結自己的閱讀成果。

讀書既要靜心、細心、用心,又要動腦、動手、動口,動靜結合,陪伴自己在文學的殿堂里自由徜徉,自由呼吸。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瀏覽、泛讀、選讀、精讀、通讀、跳讀、略讀、回讀、寫讀等方法,然后根據興趣和需要選取適當的方法。

二、在“讀”中“品”

一個優秀的學生是必須要親近文學的,親近文學的方式就是閱讀,而我覺得教師就應該是為孩子點亮文學之燈的那個人。教師要引領學生走進文學這方天地,讓學生在文學的亮光下細心品讀,陶冶性情,愉悅心靈。

英國著名作家毛姆認為:“閱讀應該是一種享受。”在品讀中走進文章,與書中人物同悲同喜,慢慢地,讀書就會成為自己的一種內需,真正地陶冶自己的情操。在品讀中對文學藝術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因為投入而獲得如癡如醉的愉悅感!

三、在“讀”中“思”

有位哲人說:“要做一株會思考的蘆葦。”閱讀如果不咀嚼、不思考,就如囫圇吞棗,食而不化。“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在饒有興趣的思考中理解、記憶,以實現對信息的消化和吸收、并產生自行擴大閱讀面的愿望。閱讀時要做到有讀有思、有讀有悟、有讀有析,披文入情,與作者的心靈與智慧面對面,才能深品其中的精氣神。

閱讀思考不要有思維定勢,要讀出個性、讀出自我,大膽創新地進行閱讀。經典文章中有很多東西是歷史的、感性的、深層的、整體的,不能把經典的意境割裂、淺化,做片段的解讀,不要把經典分析得支離破碎,不要把完美意境分解成僵死的沒有生命的語言零件,應該把理性思考與感性理解結合起來。

四、在“讀”中“想”

閱讀離不開聯想和想象。一切作品的語言,無論多生動、多形象、多有審美蘊涵,呈現在紙面上都是毫無生機、沒有生命力,只有進入讀者的眼、激活讀者的心、滲入讀者的情、陪進讀者的意、借助讀者的聯想和想象,才能成為鮮活的藝術形象,那形象才能在盡情盡意的勾畫中實現立體化、持久化、個性化。例如,閱讀《水滸傳》中“武松打虎”那個精彩場面,離開了想象,那兇惡大蟲的一“撲”一“剪”,那威猛大漢的一“抓”一“劈”,就不會出現在眼前。

五、在“讀”中“悟”

“悟”本是禪宗思想的核心,指一種心理體驗、一種心領神會,直指事物的本質。讀文學作品,也要用“心”去“悟”,以己之心與作者之心撞擊,設身處地去感受、體驗作品中人物的境遇、歡樂與痛苦,用想象去補充、發展作品的藝術空間,品析作品的意境。“非悟無以入其妙”。讀完作品,我們或許有一些朦朧的感覺和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悟,但這樣的“第一”感覺、感悟是最可貴與最重要的,它是文學閱讀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以后進行文學分析的基礎。只要有疑、有惑、有感悟,就會激勵我們去解決這些問題。

六、在“讀”中“記”

閱讀中有些東西需要記憶強化。需要記住的內容,需要精挑細選,記下來的方法和途徑也有很多。讀書摘記、圈點批注,都不失為讀書識記的好方法。作為語文老師,我更喜歡寫讀后感和背誦精彩片段,感覺這是閱讀延伸的好手段。寫讀后感,能夠以讀帶寫、以讀促寫、讀寫結合。閱讀一定要積累。在閱讀經典作品的時候,感人的畫面要積累,傳神的詞語要積累,精妙的語段要積累,讀書的靈感要積累,人物的評價要積累。我一直堅信“不動筆墨不看書”這句話。所以,讀經典作品,在經典作品旁邊,每個學生都要有一個記錄讀書歷程、記錄成長點滴的筆記本。

七、在“讀”中“議”

篇2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里淘金”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

篇3

2、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宋)陸游

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杜甫

4、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宋)朱熹

5、人生在勤,不索何獲。——(漢)張衡

6、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漢)王符

7、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8、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宋)岳飛

9、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于行耳。——(南梁)顏之推

10、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明)馮夢龍

11、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12、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漢)劉向

13、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漢)諸葛亮

14、勞于讀書,逸于作文。——(元)程端禮

15、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宋)歐陽修

16、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宋)朱熹

17、至哉天下樂,終日在書案。——(宋)歐陽修

篇4

――題記

記得剛入小學的時候,媽媽為我精心準備了一堆“精神食糧”,不過一直陪伴著我成長的要數《新語文讀本》了。正是這套書,給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讓我愛上了閱讀。

媽媽曾告訴我,這套書是由北京大學的一位老教授指導編寫的,我曾疑惑,覺得老教授應該是有大大的學問,編的東西也一定是深奧難懂的,自然對這套書多了許多的敬畏。

然而,當我越深入地接觸它,就越感覺到它的親切、它的豐富、它的生動,它的意味深長……讀它,就像自己交了許多的朋友,讀它,就像是在和朋友們說悄悄話。

我特別喜歡書中的“語文興趣活動”,有繞口令、猜謎語、歇后語、對對子、七嘴八舌、異想天開等,讓我覺得既新鮮,又有趣,因為這些在語文課本中是不多見的。

令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文章有許多,比如《夢是一只蝴蝶》:“夢像一只蝴蝶在天空中飛舞,一會兒東,一會兒西,……”“夢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我多么想知道,想把它找到!它在枕頭里嗎?我看看――沒有。在被窩里嗎?我看看――沒有……睜開眼,夢就跑了,閉上眼,兩只老鼠又抬著一個夢回來了。”太妙了,簡直把我對夢的感覺全說出來了。

而特別值得回味的是《月亮生日快樂》這篇文章,講的是一只小熊為月亮過生日的故事。剛開始讀的時候,我和媽媽分角色讀,我扮小熊,媽媽扮月亮:

“你什么時候過生日?”小熊問。

“你什么時候過生日?”月亮也問小熊。

小熊說:“我明天過生日。”

月亮也說:“我明天過生日。”

……

讀著讀著,我就和媽媽一起哈哈大笑起來,感覺小熊真傻,連山谷的回聲都不知道;后來我又覺得小熊傻得可愛;再后來我讀出了小熊的熱情與寬容。我想我應該做一個像小熊一樣的人――對世界充滿好奇,憨態可掬,熱情寬容……

《新語文讀本》把我帶進了書的世界,文學的世界。它是我的精神食糧,是值得我讀一輩子的書。

教師點評

篇5

優雅是一種氣質、一種境界。它來自于內心深處,是一個人的學識、品性乃至個人修養等內在素質的外在體現。一個優雅的女人,自信、淡定、智慧、善良,舉手投足之間、由內而外流露出來的是一種知性之美。這種美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源于后天的學習,是文化與素養的積累,知識與修養的沉淀。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升華人的思想,提升人的品位。善讀書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而香卻在骨子里。一個優雅的女人,必定有一顆愛書之心。愛書的女人在唐詩宋詞、古今名著中留連忘返,在散文詩歌中修身養性。這樣的女人渾身洋溢著書卷氣息,一顰一笑透露出清新雅致。即使她衣著簡樸,素面朝天,但無論站在哪里,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優雅的女人必定是心靈純凈的女人,而凈化心靈的最好辦法就是讀書。“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讀破萬卷書的女人,超凡脫俗、心地純樸,可以靜聽潮起潮落、坐觀云卷云舒。這樣的女人,才會面對一朵流云,一片落葉,一陣清風,生出詩情畫意,蕩起愛的漣漪。

篇6

蘇軾在《又答王庠書》中答侄女婿王庠“問學”,介紹了他首創并實踐的一種讀書方法:“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過盡之。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愿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杜甫詩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李公樸感慨:求知識雖然不只有讀書,但讀書,在求知識的過程中總不失為一個重要的部分。古往今來無論哪一位大思想家或大科學家,沒有不讀許許多多書的。鄭振鐸亦告誡讀者:多讀書,常讀書,總有好處。不必“手不釋卷”,但不可“目不窺書”。誠如古訓:多讀成頌。要有讀書決心。

面對書如山,學如海,如何尋得其中訣竅?古人在訓誡中提倡踏實學風,即勤讀苦學。所謂:勤為徑,苦作舟。史上許多名人名家的讀書方法值得借鑒。

蘇軾在《又答王庠書》中答侄女婿王庠“問學”,介紹了他首創并實踐的一種讀書方法:

“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過盡之。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愿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意思是說,年輕人讀書,每一本好書都讀它幾遍。好書內容豐富就像知識的海洋,讀書時人的意識指向一個方面,就像打開了一扇窗口,不能使各個方面的知識進入視野,讀一遍書只是獲取了意識指向的那個方面的信息而已。所以希望讀者每讀一遍都只帶著一個目標去讀。

2、讀書名言;

讀書是我唯一的娛樂。我不把時間浪費于酒店、賭博或任何一種惡劣的游戲;而我對于事業的勤勞,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厭。——富蘭克林;

書讀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但當你讀書而思考越多的時候,你就會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爾泰;

誰都不會死讀一本書。每個人都從書中研究自已,要不是發現自己就是控制自己。——羅曼·羅蘭;

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愛因斯坦;

讀書而不思考,等于吃飯而不消化。——波爾克;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篇7

1、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2、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朱熹

3、讀書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英國)諺語

4、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5、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7、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三國志》

8、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9、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0、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1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12、教育!科學!學會讀書,便是點燃火炬;每個字的每個音節都發射火星。雨果

13、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14、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格言對聯》

15、"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陶行知

1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17、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18、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9、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20、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21、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23、養子莫徒使;先教勤讀書。《對聯集錦》

24、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25、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26、區別成功人士和普通人士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前者喜歡讀書。

27、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29、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32、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33、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34、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35、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36、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顏真卿

37、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38、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0、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高爾基

4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42、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43、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篇8

《韓詩外傳》記載:春秋時,魯國有個名叫閔子騫的人,去拜孔子為師。開始時,他臉色干枯,過了一段時間,臉色開始變得紅潤起來。孔子注意到這一變化,便問其原因。閔子騫說:“我生活在偏僻的鄉下,到老師門下學習做人治國的道理,心里十分高興。但看到達官貴人坐在華麗的車上,前后龍旗飄舞,又很羨慕,兩種情形在我的腦子里打架,因此,寢食不安,臉色干枯。如今,我受老師的教化,精讀做人治國的道理日多,能辨是非,知美丑了。那些“龍旗”之類的東西再也不能使我心動了,因而心情平和臉色也就紅潤起來了。”

其實,讀書益壽,“古人云”的道理可謂俯拾即是。比如西漢學者劉向就“云”過:“書猶藥也,善讀者可以醫愚。”是說讀書可以陶冶情操,啟迪心智,增長知識,醫治愚昧。“書猶藥也”,既有醫愚益心之效,又有祛病健身之功。所以說,讀書足一種很好的養生方法。再如南宋詩人陸游有詩云:“病經書卷作良醫。”是指讀書是一種輔助藥物療法,能幫人化解積郁,寬敞胸懷,起到藥物不能起到的效果。又如明朝的于謙也有詩云:“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意思是說讀書就像和朋友親密無間地交談,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忘記了一切煩惱……讀書人一旦讀出這等悠然、超然、淡然的好心致,能對身心健康沒有好處?

“養心莫如靜心,靜心莫如讀書。”多讀好書,等于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從書中吸取的營養和力量,可以填補精神上的空缺,解除生存上的迷惘,幫助人們祛除煩惱,凈化心靈,活躍生機,更能減輕心理上的痛楚和身體的疲憊。

國外醫學界做過的研究和實驗,也足以證明讀書益壽的觀點:有人挑選了16世紀以來的歐美偉人400名,比較哪類人壽命最長,結果是讀書人居首,平均壽命是79歲;又有人用計算機對600名老年癡呆癥患者進行學歷分析,結果發現有99%的人末上完中學,而受過高等教育的僅有兩三人。這正反兩方面的研究都證明了讀書對人的身心健康有著巨大的作用,讀書祛病并非夸大其辭。鑒于此,德國已經建立了病人圖書館,以供給那些慢性病患者,尤其是神經系統及心理病患者閱讀。不同感彩的書報雜志,使病人較快得到康復。在詩歌盛行的意大利,用詩歌治病已經不是什么新聞。在一些書店和藥店,可以買到詩人和醫生聯手研制的“詩藥配方”,可以治療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等多種疾病。

篇9

“我與書的故事就像情人之間談戀愛一樣!”

-----題記

“書卷多情似戀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不知何時起,我便開始談戀愛,我愛上書,終日與書不離不棄。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而葉文玲也說過:“書是我的長生果”;高爾基更是說過:“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命伴侶和導師”。是的,我是不會和我的伴侶離婚。

第一次見到我的伴侶是在我讀小學時,那時候爸爸媽媽總是忙于生意,無暇管我,所以我只要一無聊就會跑到隔壁的書店偷看書,因為那時書店是不允許看書的,要去買才有的看。有一次,被抓到,那店主人不分青紅皂白地就把我的耳朵揪起來,我痛得齜牙咧嘴,可那店主人還是毫不客氣得把我掃出店門。

第二天,我再也不敢去了,一直求著媽媽給我買書。最終,我如愿以償的得到許多書。每天,在夢里,我看到了善良美麗的白雪公主、可愛乖巧的海的姑娘、天真純潔的田螺姑娘。在我的旁邊,還有名勝古跡---“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風景宜人”的張家界、“氣勢磅礴”的萬里長城……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認識的字也就越來越多,讀書范圍也就更加廣闊,從《安徒生童話》到《西游記》……

當然我們的感情也不是一帆順利,我們也像其他情侶一樣有坎坷……

由于我終日沉迷于看書,我是坐著看、站著看、躺著也看,所以我的眼睛毫不客氣的把我關在門外,結果,我只能戴眼鏡,而且我的學習也是一落千丈。按理說我讀了這么多書,成績應該提高才對啊,這么反而下降呢?原來我過分的閱讀,導致學習、作業都沒有完成,所以我的成績才會下降。最后在我的依依不舍下只好冷落我的伴侶---書。

經過幾個月的奮斗,我終于把落下的功課補上。我激動的“看”著我的伴侶,耳邊響起了媽媽語重心長的話:“你喜歡看課外書,媽媽是允許的,但是你這樣終日沉浸于其中,只會有害而非有益啊!你應該合理安排你的時間,課外書應是你課外閱讀,而不是為了讀課外書而連作業也不用寫……”是啊,如果一個連作業都不寫的人,還配得上看課外書嗎?

不過書無功勞也有苦勞,再說它的功勞很大,每一次考試作文,我總是下筆如有神,因為我的閱讀的范圍廣,寫起來也就得心應手,這就是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啊!

我的讀書故事很美,我和我的伴侶很幸福!我們有好多好多美好、辛酸的回憶。

篇10

書是流消的血液,書是靈動的生命,書是無盡的源泉。

在書中行走,我感到的是智慧,是幸福,是釋放,是溫馨的寧靜,是激烈的舞動…………

回首讀書的日子,我仍忍不住怦然心動,一路走來,山高水遠,我對書始終保持著一種綿綿不盡的情感,夜闌人靜,一書在手思緒萬千。拜讀古今中外燦爛的文長卷,卷卷都綴滿一個深深的情字,翻閱人世千般氣象,萬種風情的紙頁,觸摸書中所訴故事的經脈,展讀書中人物的笑顏,捧書中文章的內涵,那行云如水的語句,花雨繽紛的意境,真摯動人的情感,傾刻間喚醒了我沉睡的心靈像花瓣綻放在春陽中一般,有書的日子,充實,快樂,振奮,青春的本色在書香的溫潤中閃光,炫彩,歌唱。

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面對的不是鋼筋水泥,建造的不是高樓大廈,而是鮮活的生命,嬌嫩的心靈,祖國的未來。所以,作為教師必須錘煉自己的語言技巧,提高語言的感召力、說服力、鼓動力,拓寬自己的語言內涵,增強語言的親和力、凝聚力、向師力,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再現語言趣味性、靈活性、厚重性。當我們擁有了精妙的語言技巧,高超的駕馭能力、靈活的應變能力,實際上就是擁有了一筆取之不盡的財富,那時候,我們的每一句話都會真正起到“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的作用。而這些能力的獲得,只能信賴于書,只有讀書,我們才能擁有源頭活水,滋潤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讀書,我們才能引領生讀書;只有讀書,教起書來才會得心應手,左右逢源,妙趣橫生,事倍功半。

讓研讀教育名著成為我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吧,讓我們的生活再添幾縷書香吧!讓教育先賢的智慧,把我們課改實踐的前行之路照亮吧!讓我們在打造綠色課堂,全面實現新課程育人目標的實踐中實現我們的專業成長吧!

漫游在教育書籍中,我的心潮此起彼伏,《愛心與教育》讓我知道了為人師者要有愛心、耐心和信心;《民主與教育》使我明白了生也的有說“不”的權力,《我的教育理想》讓我懂得了一名優秀的教師要有理想、有文化、有愛心。所以,教師讀書既要有栽花,也要用心插柳。

與書為友吧!因為讀一本好書就象嚴冬里遇到了炭火,它會以無私的自信給你燃起澎湃與激情。

與書為友吧!因為讀一本好書就像酷熱的夏天遇到了濃陽,在你孤芳自賞時,給你浮躁的心靈泛起輕爽的涼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