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開學作文范文
時間:2023-04-03 15:40: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一開學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有這樣一則故事:在非洲,每天早晨羚羊睜開眼睛,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須要跑得更快,否則,我就會被獅子吃掉。而在同一時刻,獅子從睡夢中醒來,首先閃現在腦海的一個念頭是,我必須跑得再快一些以追上更多的羚羊,要不然我就會被餓死。于是,幾乎是同時,羚羊和獅子一躍而起,迎著朝陽奔去。
生活就是這樣,不論你是羚羊還是獅子,每當太陽升起的時候,就要毫不遲疑地向前奔跑。
每當太陽升起的時候,我們都應該想一想我今天做出怎樣最大的努力。其實,生活的快樂,不就是尋找、創造和付出嗎?
一位哲人說過,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是啊,生命的每一天都是新鮮的,也都是特別的。只要用心留意每一天,你將發現處處有奇跡。
至此,你可能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不要讓昨天占用今天太多的時間,五彩的夢想不可以掛在明天的風箏上,要把握好每一個今天。
進入中學,你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為此,你準備好了嗎?比如,怎樣與陌生的老師、同學相處,怎樣調整好學習方法,如何把加重的課程學到最好,如何排解來自老師、家長乃至自身的學習壓力,……諸如此類,都需要現在的你去認真思考。笛卡爾說過,我思故我在。我說,成功只光顧有準備會思考的人。
初中不是小學的簡單的繼續,學習內容,知識難度,都更上一層。抽象的邏輯思維不象小學那樣簡單的記憶,這需要我們思考理解和掌握。初中是行駛中的轉折和爬坡,生活常識告訴我們,當迅速行駛的汽車在轉彎或上坡時,缺少心理準備的乘客很容易站不穩而摔倒,同樣在初中新生活開始的時候,如果我們缺乏心理準備不能及時調整就會出現不適應。
一、面對新篇章,重新定位。
我們躊躇滿志來到僑中希望展現自我風采。而僑中人才濟濟以前出色的你不再拔尖,你頭上冠軍的光環也暗下來。但不要妄自菲薄,心灰意冷。不少同學已明白了“天外有天”的道理。在小學也許你們是佼佼者,是學校的花朵,老師的寵兒,在一片關愛贊揚中學習,但不要因為過去的成績好而沾沾自喜,固步自封。也許你們現在表現一般,入學成績比別人低,但不要就此盲目的斷定自己不行而甘居下游。過去證明不了現在和將來。新的競爭剛剛開始。過高或過低的自我評價都會困住前進的腳步,新的起跑線上需要我們重新定位打造自己。
二、面對新面孔主動溝通。
同學們來自不同的城鎮、不同的學校,差異大,要從心理上接納需要一段時間,這時很多人感到孤獨、憂慮,覺得與人格格不入,懷念過去同學、老師,這都是正常心態。想一想大家不都一樣嗎?都沒有朋友,又都渴望交友。如果我們主動一些,大膽和同學搭話,熱情為班級體做事,彼此做自我介紹,多探討問題……。無形之中你就和同學們老師們“混”熟了。朋友也多了,越來越融入集體,陌生感自然會消失。
三、面對新環境盡快適應。
初中是人生的十字路口,不是避風的港灣,而是拼搏的戰場,初中的學習更緊張,競爭更激烈,不過全國的初中都一樣。沒有緊張的學習,怎么盡快地掌握科學知識,沒有競爭怎能迅速提高自己。為了我們的前途為了我們的理想,我們要拼搏,盡快適應緊張的學習生活。
四、面對新課程,調整學習方法。
升入初中如果再沿用小學的學習方法和方式,顯然無法適應。這時需要我們擺脫對老師的依賴,做到自主主動的學習。一是積極適應新的授課方式。初中往往集中講解重點,難點,要點,而且每課內容多,信息量大,所以要上課用心聽,用心記。積極適應新老師的授課方式,包括語音,板書,思路,要求等。同時還要勤學好問,主動接觸老師。二是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包括長期計劃(比如期中期末要達到什么水平,各科的目標是什么)和短期計劃,即周計劃、日計劃(比如,怎么按排自己的一天活動)。此外可以找個競爭對手來激勵自己。三要摸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不能停留在被動聽課和機械地做作業上,要用心學,主動學,優選學,特別要講究方法,把握好預習,聽課、復習、做作業四個方面。
預習三環節。讀——畫——思。要認真閱讀教材,教材是最好的教案,是名人經典著作,要認真讀。畫,把不懂的地方畫起來,這是聽課的著重點。思就是思考,掌握課本的大概內容、知識結構、知識要點。
聽課四準備。知識上:通過預習使聽課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心理上:拋開雜念,全神貫注,緊跟老師思路,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物質上:要準備好筆記本,把重點記下來;方法上:邊學邊記,記重點,強調點和疑難點,不懂的課下及時問。
復習三意識。要有問題意識,通過復習在鞏固已學知識的同時,找出自己的薄弱點,模糊點。記住提出問題的學生是好學生。要有總結的意識。把新舊知識結合起來,比如對系統知識進行歸納,對易混淆的知識進行比較,建立起一個知識網,并隨時進行填充。這樣才能把復雜知識記牢。反思意識,分析自己這段時間學習是否有進步,方法是否合適。是否有失誤。并據此做出及時調整。
作業展示才能。作業練習既是對所學知識鞏固提高又是對自己掌握知識的檢測。要獨立完成作業。在練習中學,學中練,作業中出現的問題要認真糾正,找出原因。以后要注意使自己做題水平和能力逐步提高。切記你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發揮,要落實到做題上,落實在試卷上,落實在中考成績上才能顯示你的才能,展示你的價值。
五、面對學習上困難挫折要勇往直前
初中課程知識深,難度大,知識面也寬,抽象思維多,邏輯推理多,學起來不輕松,特別是數學、外語、自然,大家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遇到學習上的挫折,千萬不能打退堂鼓,喪失學習信心,而要樹立起奮勇向前的勇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要大家肯鉆研,頂得住,鉆進去,入了門,以后的學習就會輕松些了。同學們別灰心,攻上去。希望就在前面。
六、要注重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堅強的性格。
行為科學研究:一個人一天的行為中大約只有5%是屬于非習慣的,而剩下95%的行為都是習慣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按時上課,勤學好問,作業認真及時總結等,對你的學業上提高具有重要意義。科學研究表明:個性決定人的一生。我想一個堅忍不拔,不畏艱難困苦,孜孜不倦奮斗的人,一定會有美好的人生。
篇2
我夢寐以求的39中校門終于為我打開了,我懷著激動而又緊張的心情走向我的新家——初一、4班。呼,我緊張的心情一半已經被抹去,隨之而來的欣喜涌入心頭。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班主任閆老師!”“嚴”老師!難道她是那種很嚴格恐怖的魔鬼教師?我的心隨著她的話語一起起伏跌當。老師似乎猜透了我的心思,忽然說:大家可不要以為我的姓氏是嚴厲的嚴哦!我的姓是這個閆!“說著她大步走向黑板,寫下了“閆”這個大字。“好了好了,我自己不多說了,大家自我介紹一下吧。從這個同學開始吧!”
你知道老師口中的“這個同學”是誰嗎?沒錯,正是害羞內向到北極點的本人!我羞羞答答扭扭捏捏的站勒起來,椅子仿佛也在跟著我一起發抖。“我叫雪(化名),我喜歡跳舞,彈琴和寫作。希望大家多多指教!”“同學!你說什么!我們都聽不見!”“啊?我叫雪(化名),我喜歡跳舞,彈琴和寫作。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我這次放大了音量,心里暗自想:“這下行了吧?快讓我坐下吧!”“同學!你在說什么?”老師在講臺上大喊。我一著急,臉“刷”得一聲全紅了,向一個熟透了的蘋果,我大聲喊:“我叫雪(化名),我喜歡跳舞,彈琴和寫作。希望大家多多指教!!!”全“很好!下一個”老師說。我這一刻才明白原來老師是想鍛煉我。
同學們一個接一個得介紹了自己,我驚喜得發現我的一個小學同學也在我們中間。我瘋狂得搖著手,她也激動的向我笑著!哎~什么是緣分啊?
篇3
關鍵詞:作文教學,人文主體,培養個性。
作文教學素稱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歷來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每年的中考語文試卷,作文的賦分都超過總分的三分之一。多年來,大多數作文教學都緣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生如何立意,如何開頭,如何過渡,又如何結尾等等。學生的棱角磨平,靈感盡失,創造力和想像力嚴重受到了壓抑。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呢,這是擺在每一個中學語文教師面前的問題, 我認為作文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思辨力、觀察力、創造力,讓學生寫作不受約束,寫出真實的生活,寫出由衷的心聲,寫出充滿亮色的個性。
一、培養觀察和思維能力,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
觀察、思維能力的培養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新的發現,有所創造。我的一些做法是: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獲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手段,所以我要努力教會學生注意觀察周圍的事物,熟悉周圍的環境,從而積累素材,充實寫作內容,學會觀察。這里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亮子和一個瞎子同時爬樓梯,爬到頂層時瞎子能說出樓梯的級數,而亮子不能。要說亮子看得見,應該能說出來,為什么又說不出來呢?區別就在于一個是有心觀察,一個是無心觀察。常言說:萬事留心皆學問。一開始,學生可能想觀察,但不知道怎樣去觀察。這時,老師就必須教給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五官去感受事物。如觀察一朵花,可讓學生先看花的形狀、姿態,再看花的顏色,然后用手摸一摸感受花的質地,最后用鼻子嗅一嗅體會花的香味,還可以讓學生想一想、比較比較這花與其它花有什么不同。學生掌握了觀察方法還不一定形成能力,因為他還不一定形成習慣,只有讓觀察方法變成一種觀察習慣才能轉化為一種能力。
2、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
在實踐中,通過教學情景的層層設置,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想象。如播放多媒體音樂課件,請學生談自己聽樂曲所想到的;出示一句詩,請學生想象畫面、場景;設計想象擂臺賽,如根據“雨天、網吧、羽毛”幾個詞語進行想象作文等。 筆者曾給初一年級的學生上過作文課,題目是《親情的故事》。如何讓學生圍繞此題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的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首先讓學生聽歌曲《常回家看看》,要求學生說說想到的人和事,然后又讓學生聽歌曲《為了誰》,再讓學生說說想到的人和事,學生通過想象兩個歌曲的畫面,很快就理解了本次作文應寫的內容:本次作文既可以是小家庭的親情故事,也可以是祖國大家庭的親情故事,既可以是真實的親情故事,也可以是虛擬的親情故事。之所以這樣設計作文教學內容,是因為初一的學生看到這樣的作文題目很有可能把思維停留在“小家庭”的故事范圍內,而只寫小家庭的親情故事就會落入俗套,當打開學生的發散思維的閘門時,學生就會從聚合俗舊的思維中解脫出來,去大膽地追求發散思維給我們帶來的種種創新意念,自然在作文中就會其樂融融,創作出奇篇佳作來。
二、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為作文汲取源頭活水
常見有這樣的現象:命題作文寫得丟三落四、空洞無物的學生,在練筆、日記中卻可以傾訴得委婉、細膩,誠摯動人。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的作文命題是不是遠離了學生的生活和情感?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希望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生活,能夠設身處地地想象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然后選寫學生能夠作的題目給學生習作。如果這樣,教師出題目就等于喚起學生作文的動機。”那么怎樣讓學生體驗生活,感悟人生而喚醒其沉睡的心靈呢?
藝術大師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盡量地引導學生去領會、思考,無論對人、事、物,哪怕是枯燥平凡的,也盡可能感受出一種品格、一種情趣、一種哲理、一種時代精神。另外深入思考,才能不斷問為什么,從而讓小事情表現大主題,小人物也可以表現得很豐滿,小角度可以展現全局,小細節可以盡顯本質,也就是說洞察生活中潛在或顯現的思想意義,從平凡的生活中看出不平凡的意義,悟出閃光點,悟出事物 的內在價值。比如以“平常的一天”為話題寫作,有位學生正有感于初三生活的枯燥,母親的絮叨,卻因母親買回的一盆水仙花在書桌上吐香而發現:生活本身是多么樸素,又是多么的絢麗多彩。
三、張揚學生個性,為作文注入鮮活的生命力
好的文章是心靈之泉的自然流淌,而每一顆心靈都是獨一無二不可復制的世界,所以個性是文章的靈魂。學生喜歡寫什么就寫什么,喜歡用什么方式寫就用什么方式寫。
中學生敏感天真、活潑又富于幽默感,平時嘰嘰喳喳、嘻嘻哈哈話很多,可是一寫作文,就象變了一個人,究其原因是我們用太多的條條框框約束了他們的心靈,忽視了學生個體生命對生活的刻骨銘心的體驗和感悟,使他們不能讓獨特的言語才情訴諸筆端,不能自由自在地外化為心靈運行的軌跡。所以我們應該鼓勵個體生命以自己的思維觸角對外界予以深切關注與體驗,使學生流瀉出的文字飽含心靈深處奔涌而來的生命情思,真實體現個體生命之間形形的獨特的氣息與韻味。如本學期我大力倡導自由寫作、凸現個性,學生積極性很高。如有位學生在《我看唐玄宗》一文中用對話的形式,從容不忙的評說了一位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在那一頁發黃的史書中,我看到了你,唐玄宗。你知道嗎,你是繼武則天之后最出名的唐朝皇帝,是你讓唐朝興旺,并使封建社會經濟發展到頂峰,因此有了“開元盛世”之稱;但也是你,讓唐朝逐漸衰敗,走向滅亡,成為唐朝和整個封建社會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