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衍強范文
時間:2023-03-14 17:16: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陳衍強,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篇2
關鍵詞:混凝土襯墻;施工;工程
中圖分類號:TU9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422(2009)12-0111-02
1前言
建筑深基坑支護采用逆作法,可以保證基坑土方開挖,并利用地下各層的鋼筋混凝土樓板的水平剛度和抗壓強度,使各層樓板成為基坑圍護樁(墻)的水平支撐點,并利用基坑外不同方向的土壓力(包括被動土壓力)的自相平衡來抵消對坑壁圍護樁(墻)的不利影響。
某工程地下室地連墻的襯墻厚度為300mm,車道部分襯墻的厚度為200mm,為鋼筋混凝土墻。
地下室襯墻施工為逆作法施工,在已施工完成的地連墻內側做混凝土襯墻,厚度為300mm,車道內襯墻厚度為200mm,襯墻施工采取支頂加固模板的方案。負二層襯墻與地連墻之間設計加設復合土工膜及透水管,做為地連墻滲漏水的處理方案。負一層襯墻高為3650mm,負二層襯墻高為4580mm。
2地連墻混凝土剔鑿、清理
襯墻施工前,須將地連墻墻體凸出部分及表面的泥漿剔鑿掉,并清理干凈。墻體滲漏點必須堵好不漏水。
3地連墻鋼筋處理
負二層地連墻鋼筋,根據設計要求鋼筋保護層為30mm,水平鋼筋保護層為10mm,地連墻剔鑿外露的鋼筋采用噴防水砂漿進行處理。詳見地連墻鋼筋處理措施。
4負二層復合土工膜施工
負二層地下室外墻(地連墻)的滲漏水,設計主要排為主。在地連墻出現滲水的情況下,滲水通過塑料排水板以及復合土工膜的濾水作用,將漏水匯聚到襯墻根部的塑料軟式透水管,塑料軟式透水管通過與其連接的地漏,將水排到地下室的集水坑。
具體設計做法為:在地連墻槽段的接縫處,加一塊100mm寬的塑料排水板,塑料排水板用射釘和地連墻固定;其次,在地連墻的根部做一個Φ70圓形塑料軟式透水管,圓形塑料透水管每隔30m接一個Φ50塑料管與基礎底板施工時預留的地漏相連通;然后在地連墻上鋪設復合土工膜,復合土工膜幅寬2000mm,按負二層地下室后做襯墻高度裁開,由施工段端部起依次向前鋪設,搭接長度為100mm,搭接接頭采用大力膠進行粘接。復合土工膜在上部襯墻接茬部位,用30*3扁鋼將土工布壓好,然后用射釘槍(射釘間距200mm一個,扁鋼上提前按射釘間距打好眼)固定牢固;復合土工膜的下端按設計要求纏繞在Φ70圓形塑料透水管上,復合土工膜中間按1000*1000間距,利用墻體鋼筋及拉勾式樣的鋼筋將土工膜與地連墻頂牢。透水管與地下室地漏連接采用Φ50的PVC管,接口部位使用土工布纏好。
5襯墻溫度縫橡膠止水帶安裝
地下室襯墻施工時,襯墻溫度縫寬度為20mm,溫度縫內填充20mm厚的用瀝青浸泡過的白松木板進行填縫。留置溫度縫的位置,在襯墻的中間沿墻高加一道橡膠止水帶,橡膠止水帶和負一層板及基礎底板的接頭部位,用膠進行粘接。橡膠止水帶兩側分別附加兩根Φ14的鋼筋,止水帶兩側用Φ12@600的U型鋼筋和附加鋼筋以及襯墻鋼筋幫扎進行固定。
6鋼筋工程
6.1鋼筋加工
確定用料嚴格按翻樣單上要求的規格、數量加工配制。鋼筋表面如有油漬、鐵銹、泥土應在使用前清理干凈,除銹采用人工鋼絲刷清除。
對局部有彎曲的鋼筋采用人工調直后,才能使用。調直用絲杠架子調直粗鋼筋,對原材端頭有彎曲及留下馬蹄形毛邊的用大錘調直,調直后應平直無局部曲折。鋼筋在斷料前,應將翻樣單上同規格鋼筋根據不同的長度,長短合理搭配,統籌排料。一般先斷長料后斷短料,減少短頭、損耗。并避免短尺量長料,防止出現積累誤差或錯量。
6.2鋼筋綁扎
襯墻鋼筋的接頭采用綁扎接頭,搭接長度為35d。襯墻上下插筋必須經調直、除銹后方可開始綁扎。鋼筋綁扎時,綁絲尾部要全部壓向墻內部,防止綁絲外露。墻的保護層厚度為25mm,在主筋上放好標準塑料墊塊。對加工不合格的鋼筋嚴禁使用,嚴格保證鋼筋保護層的厚度,鋼筋綁扎過程中及時調整鋼筋間距及垂直度,實現鋼筋工程的精品,為模板及混凝土工程創造良好的施工條件。
7模板工程
本次模板工程全部使用P6012、P3012的鋼模板橫排進行配模。負二層襯墻沿墻高分兩層施工,第一層為2400mm高,第二層為1880mm高,每段長度按襯墻溫度縫留置圖施工。負一層墻體施工同負二層,兩層高度分別為第一層2400mm高,第二層1250mm高。因襯墻施工為逆施法,襯墻混凝土比較困難,為保證襯墻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在支設第二層襯墻模板時,負二層在墻模板的上方預留通長的一道380mm的簸箕口;負一層在墻模板上方預留350mm的簸箕口,作為襯墻澆筑時的進灰口和振搗口?;炷翝仓筋A定標高后,再順序封堵簸箕口,待此部位混凝土終凝后,即拆除簸箕口模板,將此部位混凝土按墻體正確位置剔鑿掉。襯墻水平施工縫處設置50mm*50mm的凹槽,位置在墻中。
模板加固立管及水平管的間距為600mm一道,采取支頂加固的方案,加固立管要求必須順直,無彎曲。加固腳手架為4排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立桿間距為900*600,步距900mm,以保證模板立管及水平管交點位置的斜頂桿都有支撐點(主要保證第二層模板的加固要求)。腳手架所有立桿采用上下托與頂板及底板頂牢,立桿在頂板處加設100*100方木,剪刀撐自架體端部起每6000m設一道。
第一層模板的加固主要采取在底板上固定槽鋼,共三道,槽鋼固定采用Φ12*110的鋼膨脹螺栓固定,螺栓間距為300mm一道,;第二層模板的加固支頂在腳手架上。所有支撐模板的斜頂桿與架子立桿或水平桿相交位置必須加設扣件,以保證模板的剛度及穩定性。桿1、桿2、桿3每隔一根用花藍螺栓加工制作的斜拉桿替換,利用花藍螺栓的拉、頂調節模板的整置及平整度,以保證混凝土的外觀質量。
模板下口找正首先在模板支設前,先在底板及頂板上放出襯墻的控制線,距墻邊500mm,按控制線先把襯墻在底板上預做的墻置實測出來,采取剔除或修補的辦法將模板的定位基準確定好,再沿墻長在每層地下室實測出襯墻模板支設的找平厚度,統一每層襯墻模板支設的起始標高,保證襯墻模板水平縫的平直。模板要提前進行修整,封堵模板上的對拉螺栓眼,板面處必須打磨平整,對變形及加勁板掉落的模板必須調整修好后再使用。模板橫豎縫內要加海綿條,海綿條粘貼要順直,嚴禁里出外進,造成漏漿及混凝土內夾海綿條現象。澆灌混凝土時模板底部的縫隙,在外側用水泥砂漿堵嚴,避免漏漿。現場拼裝模板時,對接縫不嚴的部位要進行修整。簸箕口的模板采用木模配制,配制前先放樣,保證木模下口與鋼模板內板面的上口平齊。
腳手架要求:腳手架的組裝關鍵要把好底部架的質量關,而且也關系到整架的組裝速度,要求搭設頭兩步架時,必須保證立桿的垂直度和橫桿的水平度,待將頭兩步架調整好以后,再繼續搭設上部架子。在搭設過程中應注意調整整架的垂直度,要求整架的垂直度小于30mm。腳手架搭設完成后將上下頂托調緊。
模板工程計算:
地下室襯墻模板采用P6012的鋼模板進行組拼,底下二層襯墻高度為4.58m,分兩次澆筑,第一次澆筑高度為2.4m,第二次澆筑高度為1.88m。墻厚為300mm,墻寬為24m。
負二層鋼模板采用P6012的鋼模板分四行橫排拼成,內、外楞采用兩根Φ48×3.5鋼管,內楞間距為600mm;外楞間距為600mm。模板支撐采用Φ48×3.5鋼管,鋼管后面固定在槽鋼上,槽鋼用Φ12膨脹螺栓固定,膨脹螺栓間距為300mm。
混凝土自重(Y0)為24kN/mm2,強度等級為C3058,坍落度為16cm,采用混凝土地泵輸送,澆筑速度為0.6m/h,混凝土的溫度為15℃,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
鋼材抗拉強度設計值:Q235鋼為215kN/ mm2,M16對拉螺栓的容許拉力為24.5kN,鋼模板的允許撓度:面板為1.5mm,鋼楞為3mm。
驗算:模板、鋼楞和對拉螺栓是否滿足要求。
7.1荷載設計值
(l)混凝土側壓力
①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按公式
和計算,其中 ,
取兩者中小值,即Fl=37.6kN/ m2
② 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
F=Fl×分項系數×折減系數
F=37.6×1.2×0.9
=40.6kN/m2
(2)澆筑混凝土時產生的水平荷載
澆筑混凝土時產生的水平荷載標準值為2kN/m2
荷載設計值為:2×1.4=2.8kN/ m2
(3)荷載組合
F'=40.6+2.8=43.4kN/ m2
7.2驗算
(1)模板驗算
鋼模板P6012(δ=3mm)截面特征,I×j=
58.87×104mm4,W×j=13.02×103mm3。
①根據內楞間距為600mm的條件,則線均布荷載為
ql=F'×0.3/1000=43.4×0.3/1000 =13.02N/mm(用于計算承載力)
q2=F×0.3/1000=40.6×0.3/1000 =12.18N/mm(用于驗算撓度)
②抗彎強度驗算
通過查表,得
受彎構件的抗彎承載力為:
③撓度驗算
(2)內楞驗算
查表,2根小48×3.5mm鋼管的截面特征為:I=2×12. 19×104mm4,W=2 × 5. 08 ×
103mm3。
①線均布荷載為:
ql=F'×0.6=43.4×0.6=26.04 kN/m=26.04 N/mm(用于計算承載力)
q2=F×0.6=40.6×0.6=24.36 kN/m=24.36 N/mm(用于驗算撓度)
②抗彎強度驗算
內楞水向放置,外楞間距600mmo
最大彎距為
抗彎承載力:
③撓度驗算
預埋包括結構及水暖電預埋件,在結構施工時各專業要認真審圖,及時溝通,避免預埋件漏放和錯放。
預埋件加工要保證埋件的規格尺寸,鋼板埋件表面要平滑,四邊順直,鋼板的焊接變形要調平,穿墻的預埋管切口要平直,嚴禁使用氣割下料,預埋件及套管應焊接止水片。埋件安裝時嚴格按圖紙要求的位置和標高安裝,保證埋件與模板面貼緊,預埋管在封模前管內用棉紗堵好,并保證管口與模板貼嚴。埋件安裝要牢固可靠,保證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不被碰動。
8混凝土施工
水泥采用普通425水泥,砂為中砂,采用5-25mm級配石子,混凝土中摻適量減水劑,保證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炷撂涠葹?40-170mm。混凝土入模后初凝時間控制在6h左右,終凝時間控制在10h左右。
混凝土澆灌方法主要是采用泵送至地下室,入模全部采取人工澆筑混凝土。
混凝土罐車運輸混凝土,泵車根據當次混凝土工程量及施工部位的不同選用,混凝土罐車的數量,以滿足現場混凝土澆灌不間斷為準。
混凝土工程是結構成型的關鍵工序,作業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和檢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對坍落度超標的混凝土嚴禁使用,并退回攪拌站。
混凝土振搗人員要求責任心強,并具有豐富的施工經驗及較強的操作能力。在每次混凝土施工前,要了解澆筑方案,了解準備澆灌的結構特點,了解預埋件的位置等情況。振搗時盡量避免直接振動鋼筋、模板及預埋件。作業時掌握快插慢拔的要領,振搗棒移動間距為振搗棒作用半徑的1.5倍(300mm一500mm)。
襯墻豎向結構一次澆筑高度超過2m,為保證混凝土在下落過程中不發生離析現象,一是將膠管伸入模板內,使混凝土出料口盡量距被澆筑面小于2m;二是在澆灌部位預先澆灌與混凝土同標號的砂漿,保證混凝土不會因澆灌高度過高,造成粗骨料因水泥漿損失,使混凝土出現露石等質量缺陷,同時也保證新澆混凝土與原施工縫結合良好。
振搗要充分、到位,但不得過振,每一插入點的振搗時間為20~30S,為使層間混凝土結合良好,上層混凝土振搗時,振搗棒要插入下層混凝土50mm左右?;炷磷鳂I時必須派專人進行檢查襯墻模板的完好情況,發現漏漿及跑模現象時,要立即處理。
混凝土養護采取表面覆蓋塑料布或麻袋片的方法,根據混凝土溫度及天氣情況適當澆水養護,以保證混凝土表面濕潤為宜。
參考文獻:
[1] 任文杰.基礎工程.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6.
[2]趙志紹.高層建筑基礎工程施工.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8.
篇3
主題詞:自密實 混凝土 平頂直墻 暗挖 二襯施工技術 研究
前 言
隨著我國大型水利工程和相應配套工程的建設,穿越道路的暗涵工程不斷增加,南水北調盧溝橋暗涵工程穿越豐臺區就是典型工程,但該工程設計為平頂直墻結構,設計中初期襯砌和二襯混凝土之間設置防水層,在二襯混凝土無法設置拉結,對二襯模板支撐和加固以及混凝土振搗都帶來不小的困難。因此在二襯混凝土采用自密實混凝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對于自密實混凝土的填充性,對于該平頂結構,是否能夠滿足施工要求,尚無相應的經驗資料。為保證工程質量,完善施工工藝,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研究了自密實混凝土應用與水利工程平頂直墻暗挖二襯結構施工技術。
1、相關工程概況
盧溝橋暗涵涵頂以上覆土厚度為4.62~7.63m,采用平頂直墻的復合式襯砌結構,二襯為模筑鋼筋砼,盧溝橋暗涵橫斷面布置采用兩個并行單孔現澆鋼筋混凝土箱涵形式,每孔箱涵內凈空尺寸為寬3.8m、高3.8m,涵內四角處設300×300mm倒角。涵身每8~12m設一變形縫,縫寬2cm。
2、混凝土實驗室配合比確定
2.1混凝土執行標準和配制要求
工程根據設計要求,混凝土需采用的是雙摻技術:在混凝土中摻入粉煤灰和礦渣粉,部分代替水泥,降低混凝土水化熱和降低混凝土成本,并達到廢物利用的作用,同時對采用的骨料的堿活性進行嚴格測定,具有中高堿活性的材料一律不進場,對混凝土單方堿含量要求必須嚴格滿足南水北調混凝土堿骨料管理規程,控制在2.5kg/m³一下,并滿足設計的抗凍抗滲等級指標
對本工程的自密實混凝土除滿足以上要求以外,在試配中執行北京市自密實混凝土推薦標準相關指標要求,以保證該混凝土的自密實混凝土性能的實現。
2.2實驗室混凝土試配
根據自密實混凝土試配原則,對混凝土的原材料進行了嚴格檢驗的同時,也對粉體進行數量稱量。自密實混凝土配制中提出了水粉比的概念,并對試配的用水量提出了參考指標,因此根據混凝土相關指標,重點對混凝土單位體積用水量、水粉比、漿液體積含氣量等進行了控制,并選用了高效復合減水劑、引氣劑,由于本工程采用C30混凝土,在試配過程中漿粘性和流動性較好,因此未添加增粘劑。
本工程采用不同水灰比進行試配,確定單位體積用水量、理論水泥用量、確定單位體積粗骨料體積用量,確定水粉比、粉體體積,計算單位體積細骨料用量等,根據超代系數計算單位體積摻合料和實際水泥用量,最后確定外加劑用量。
根據配制完成的混凝土通過檢測指標進行對比,最后選定的指標值如下:
自密實混凝土等級:C30,V型漏斗通過時間目標值(s):3~20,自密實性能等級:二級,水膠比(質量):0.353,坍落擴展度目標值():650±50,水粉比(體積):0.94,含氣量(%):
2.3現場澆筑試驗
2.3.1試驗方案
為保證混凝土澆筑效果,在現場進行了模擬澆筑試驗,試驗參考混凝土結構,在現場支撐搭設1/4部分結構,進行現場試驗。
2.3.2試驗結果
混凝土外觀檢測:立墻段有少量氣泡,氣泡直徑小于10mm,深度小于2mm,面積占總面積5%以下,斜角及頂板底部基本無氣泡,表面平整。混凝土強度采用回彈儀現場檢測10點,強度值為18~21mpa。
2.3.3試驗結論根據現場混凝土澆筑試驗情況,可以得出初步結論如下:
1、自密實混凝土基本達到施工質量要求,結構表面較為密實,邊角部分填充完整。
2、澆筑模型與二襯混凝土結構及澆筑方法較為接近,因此采用立墻及頂板整體澆筑的方法基本可行。
3 混凝土澆筑施工
3.1分段澆筑方案
盧溝橋暗涵二襯一次澆筑長度根據拆除支撐后沉降觀測情況,分倉長度為7~11m,并設置設永久伸縮縫。暗涵二次襯砌根據以往平頂直墻結構澆筑工藝,擬采用分二部分澆筑完成,第一部分利用組合模板澆筑至八角以上40cm,第二次澆筑剩余頂板及斜八角部分。
3.2、模板支立
本工程模板施工重點是立墻及頂板模板支撐,在施工中,采用簡易型鋼支架做支撐體系。為了保證模板的穩定性,在鋼架與已澆筑混凝土之間采用U型支撐進行連接,在鋼架側向采用鋼管及U型支撐沿橫縱方向將鋼管模板肋支撐固定,為保證支撐整體,在斜向間隔2m設置一道剪刀撐。
3.3混凝土灌注口設置
邊墻、頂板模板上設置環向五排灌注窗口,縱向間距按3~4m設置。其中,縱向布置為:根據澆筑段長度,7、8m倉在距離兩端部2m處設置2排,12m倉在端部3m位置間隔3m布置;環向位置為:邊墻中間一排灌注窗口距施工縫的高度為邊墻高度的1/2,邊墻上排灌注窗口的高度為頂板斜八角以下10cm位置,頂板一排灌注窗口位于頂板的中間位置。拱頂的灌注口設置灌注管以便于和砼輸送管連接,立墻灌注口采用活動蓋板,可靈活打開或關閉,既可作灌注口又可作振搗口和觀察口使用。所有灌注口和模板聯接處作加強處理,和模板的接縫要嚴密,確保二次襯砌成形效果。
3.4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灌筑前對模板(或臺車)、鋼筋、預埋件、預留孔洞、施工縫、變形縫止水帶等進行檢查,清除模板內雜物,確保隱蔽驗收合格,對泵送設備及管路進行檢查調試,確保設備運轉正常,泵管連接處封閉緊密、泵管與澆筑口固定。本工程混凝土泵送采用HBT80R拖式混凝土泵,根據澆筑部位位置,泵設置在出入口位置邊坡上部施工便道位置。暗挖段左右洞各設一道泵管,單洞長度180m(含備管和彎頭),采用管徑Φ125泵管,由拖泵處連接至暗挖洞口底部,并沿底部鋪設至澆筑部位位置,澆筑頂板時設立管連接至頂板灌注口。實際澆筑過程中,僅通過設置在中部的澆筑進料孔,就順利完成了混凝土的澆筑,兩端澆筑孔未啟用。
混凝土灌筑過程中隨時觀察模板、支撐、防水板、鋼筋、預埋件、預留孔洞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底板在澆筑過程中與明挖段箱涵澆筑類似,在斜八角部位加強振搗,確?;炷羶葰馀菁皶r排出。立墻及頂板澆筑時通過觀察窗對混凝土澆筑位置和各項性能指標進行觀察,出現異常情況立即停止澆筑。隨澆筑位置提升,及時封閉下部觀察窗。頂板澆筑時根據敲擊模板初步判斷混凝土灌注位置和厚度,在接近設計澆筑數量時,加強與泵操作人員的溝通聯系,減緩泵送速度,通過對管口連接處泵送情況和混凝土流動聲音判斷混凝土灌注情況,達到設計數量,管口位置有明顯聲音變化后立即停止泵送。
3.5 混凝土養護
根據洞內的砼硬化時的強度增長規律和施工經驗,混凝土拆模一般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時拆除頂模,混凝土強度達到3.5Mpa時拆除側模,拆模后混凝土立即養護,采用專人灑水,養護時間不少于14d。
4. 注意事項
1、結構外觀及澆筑質量受混凝土質量影響很大,因此對混凝土質量要求很高,對出現坍落度異常,流動性降低,拌和不均勻等問題均可能對混凝土結構內部和外觀造成很大影響。
2、對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部分氣泡無法排出的情況主要需采用如下控制方法:
(1)在澆筑過程中控制澆筑速度,為混凝土內部氣泡的排出留有時間。
(2)實際澆筑過程中可以采用適當振搗的方法,加快混凝土內部氣體的排出和減少在模板表面的滯留。
(3)對模板進行整修打磨,選擇并規范涂刷優質的脫模劑,提高模板的表面平整度和光潔度,都有利與模板表面氣泡的釋放。
在對于自密實混凝土,在配合比試配中,由于低強度等級混凝土中骨料較少,為保證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混凝土的粘聚性,應考慮在試配中選用增粘劑,提高漿體粘性。
2、在混凝土運輸和泵送過程應盡量控制時間,本工程混凝土拌合站距離澆筑地點僅為3km,對于長距離運輸的工程,需在現場加強混凝土各項指標的檢測,避免在澆筑前及澆筑過程中出現離析等情況。
3、由于自密實混凝土流動性主要通過增加粉體體積保證,因此,建議采用高效減水劑,以增加混凝土流動性,并減少用水量
4、自密實混凝土一般存在收縮徐變大、彈性模量較低的特點,在使用過程中,需根據結構特點慎重選用,本工程對于收縮變形,采用回填灌漿的方案進行補償。
結束語:
篇4
一、提高對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明確科研工作思路。前不久,我會召開了理事長辦公會,對科研工作進行了專門研究,并明確由一位副理事長分管科研工作。濮洪九理事長強調,科研工作是我會工作的一個重點,是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治療的重要保障,是推動塵肺病康復工程的基礎。本會科研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和科學發展觀,以應用研究為主,堅持與基礎理論研究、與塵肺病治療康復的臨床實踐、與人才培養和新技術推廣應用相結合的方針,力求多出成果。
二、制定法規,使科研工作走上規范化軌道。我會于2008年2月21日公布了《中國煤礦塵肺病治療基金會科研工作管理辦法(試行)》,并于2008年3月1日起施行。該《辦法》分為6章、共29條,系統全面地對科研工作的幾個重要問題作出明確規定,規范了本會科研管理機構的任務與職責,對科研項目的申報、立項,科研經費和科研成果的管理進行了規定。
三、充實專家組,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明確了專家組的定位與職責。本會聘請了十余位塵肺病專家組成專家組,對本會科研和學術工作進行指導和咨詢。專家組參與審議本會科研發展規劃和本會科研課題及其資助項目;指導本會資助的優秀科研成果評審工作;指導本會學術交流工作和科研宣傳推廣工作;提出改進科研和學術工作的意見與建議。
四、本會近期將召開科研工作會議。會議將總結我會成立以來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績以及經驗教訓,根據本會科研工作實際和發展趨勢,制定科研規劃,部署2008年度科研工作。
五、設立科研基金,保證科研經費。科研基金專項用于獲準立項的資助課題、委托課題和獎勵經費,并由本會財務部會同研發部管理監督。科研基金為科研工作的持續發展、高質量完成研究任務提供了保障。
六、建立科研基地。我會將中國煤礦工人北戴河療養院(國家煤監局塵肺病康復中心)、煤炭工業職業醫學研究所、煤炭總醫院、華北煤炭醫學院、銅川礦務局總醫院、大同煤礦集團職業病防治院作為科研基地,發揮其優勢,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進行塵肺病相關課題的研究。目前,在一些研究方面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篇5
“拆錯了,怎么辦?” 廠房半夜遭強拆后,褚衍旭夫婦找到泉山區姚莊工業園企業搬遷辦公室要個說法,負責人的答復就是重復這么一句話。
半夜里的強拆
2011年11月12日凌晨1點多,江蘇徐州市泉山區徐州市海華機械廠西南角臨街屋內。員工劉啟成在熟睡中,突然被轟隆隆的響聲驚醒,他第一反應是地震,便不假思索地推門而出,及時脫離險境?!叭绻苈c,我就沒命了?!?劉啟成說。
奔出門外,他看到自己睡覺的房屋開始搖晃,磚瓦不斷落下,隨后,屋頂轟然塌下。幾十分鐘的時間內,十余間臨街房屋都變為殘垣斷壁。
與此同時,他看到附近有20多個人,七八個壯漢迎面而來,架著他就往一邊拉扯。期間,有人恐嚇他說:“不準打電話,不準報警,不準呼喊,否則馬上要你命。”
“徐州市海華機械廠被強拆了!”劉啟成不僅打了個冷戰。慌亂中,他看到倒塌的墻對面有一臺挖掘機和幾輛機動車正往自己的方向推進。
據劉啟成講述,在推搡的過程中,海華機械廠法人代表朱廣榮的父母聞聲趕來。幾位壯漢立即動手毆打朱廣榮的父親朱朝,另有數人把其母陳玉蘭拖倒在地,致其心臟病復發。“在老人的哭號哀求下參與強拆的人才罷手?!眲⒊沙脕y報警并致電海華機械廠法人朱廣榮。
40分鐘后,參與強拆的人撤離,徐州市110、120先后趕到,受傷的老夫婦被送往醫院急救。
事件發生后,朱廣榮的弟弟也報了警,并與劉啟成到公安部門做了筆錄。劉啟成說,現在回想起來仍然心有余悸。
“至今還在急診觀察室?!?月21日,海華機械廠負責人朱廣榮向本報記者介紹,這次事件不但讓她的10間工廠宿舍和倉庫被鉤機強行拆倒,七旬父母受傷住院,就連她的庫房藏品(紅酒、書畫等),也被拆除者砸壞。
3月21日下午,記者在海華機械廠現場看到,離大門口不遠處,有水不斷冒出地面,附近一片水洼。西南角一排二層樓已是人去樓空;西面,則是一片廢墟:破碎的水泥板、磚頭、埋在土里的床被、衣服……
“完全是突襲的方式,兩次都在半夜行動。”海華機械廠廠長、朱廣榮的丈夫褚衍旭告訴記者,在2011年11月14日,海華機械廠再次遭到。如今,該廠生產經營已無法正常進行。
“拆遷公司拆錯了”
褚衍旭說,廠房半夜遭強拆后,他們曾找山區姚莊工業園企業搬遷辦公室要說法,但搬遷辦公室的負責人(發改經濟局副局長)任慶華的態度很傲慢,不斷地重復一句話:“拆錯了,怎么辦?”
“不管是不是拆錯了,怎么能在夜里1點多拆人家的房子呢?這是多么惡劣的行為!” 褚衍旭說。
3月22日,記者就企業被強拆,老人被打傷一事到泉山區進行采訪,泉山區發改經濟局局長王克利表示:“涉及的土地、拆遷事件,我并不清楚,需要找拆遷辦?!?/p>
此前褚衍旭向記者透露,王克利曾找過他們夫婦談判。對此,王克利表示,他確實談過,但現在記不清什么內容了。
3月22日上午,泉山區姚莊工業園企業搬遷辦公室負責人任慶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海華機械廠半夜遭強拆、廠長朱廣榮父親被打的事情確實存在,但他解釋說是“拆遷公司拆錯了”,當夜拆遷公司要拆的是附近的房屋。
記者問為何在夜間拆除,任慶華解釋說,受雇公司是南京的一家拆除公司。白天施工容易擾民,只好夜間行動。
任慶華還表示,海華機械廠所在地屬于市政府重點的棚戶區改造項目。
褚衍旭表示,海華機械廠屬應拆遷范圍,但目前海華機械廠與政府在價格上還存在嚴重的分歧,雙方一直在搬遷價格的談判上僵持著。
據褚衍旭介紹,海華機械廠占地37畝左右。在他給記者提供的一份材料中,交通銀行徐州分行分別在2005年、2009年、2011年2月對海華機械廠資產作出過評估,估價是1億元人民幣。
而任慶華表示,區政府找當地評估公司已做過估價,海華機械廠的估價是2600萬元。
在后續的采訪中,泉山區宣傳部表示,在搬遷談判中,由于雙方價格差距較大,至今無法達成一致。
事實是,雙方都是在未經過對方認可下,雇傭第三方進行的評估。
強拆的背后
徐州市海華機械廠地處徐州市泉山區南三環路北,是曾一度是泉山區政府重點保護的民營企業。
但這一切,因拆遷而迅速扭轉。
2011年5月,海華機械廠臨街沿線外,順著公路邊被樹立起一條長長的廣告牌,留下海華機械廠唯一一個進口。之后的半年里,泉山區政府開始找褚衍旭、朱廣榮夫婦商談搬遷。
隨后,是長達半年的拉鋸戰,直至2011年11月強拆出現。
“對于上述拆除地段,徐州市政府早在2010年就已經確定了規劃圖?!?月22日下午,任慶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但對于規劃詳細內容,他表示“不知情”。
當記者問及將來這塊地作何用途時,任慶華表示,該地將作為商貿用地,但是否進行房地產開發,他表示“不清楚”。
記者在現場調查過程中發現,海華所在地西側,已是鱗次櫛比的商品樓;在公路的南側,同樣是一排商品樓。
泉山區宣傳部新聞科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泉山區房價介于4000-10000元之間。
難了的局面
3月25日,記者再次就拆遷事件補償等問題對泉山區姚莊工業園企業搬遷辦公室進行采訪。3月28日,泉山區姚莊工業園企業搬遷辦公室給本報記者發來《關于海華機械廠搬遷情況的說明》,說明中稱:拆錯房屋確有其事,由于拆遷公司銜接問題,造成操作失誤,拆除公司已承擔起有關責任,以后類似項目該公司不得參與招標,如涉及法律將尊重法律部門的處理決定。
但據褚衍旭說,目前朱廣榮的父親仍然在醫院治療,不過,治療費用卻是拆遷辦派人送到醫院去的,這是王克利和任慶華對他親口說的。
至于拆遷公司的責任,褚衍旭說,自被強拆后,他從沒有見到過拆遷公司的人。
此外,褚衍旭說,雖然當時就已報警,但幾個月來,警方從沒就強拆傷人事件給他一個處理結果。
不僅強拆傷人毀物的事情沒個說法,連搬遷價格談判的問題也已被擱置。褚衍旭說,拆遷辦現在就是在“拖”。
篇6
關鍵詞: 保形光學; 消熱差設計; WassermannWolf方程; 折/衍混合結構
中圖分類號: TJ765.3+31; O435.2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5048(2016)01-0055-05
Abstract: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change on image quality,the infrared conformal optical system with hybrid refractive/diffractive athermalization is designed, by selecting Ge, ZnS and ZnSe according to athermal condition and using special optothermal properties of diffractive elements.The aberration of optical system is corrected by optimizing the inner surface of dome and using fixed correcting plate.Software analysis show that during -40~60 ℃, the optical transfer function of each field in 17 lp/mm is more than 0.45,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athermalization and corrected aberration.
Key words: conformal optics; athermal design; wassermannwolf equation; hybrid refractive/diffractive structure
0引言
傳統的導彈整流罩一般為球形, 其光學系統設計和制造相對簡單, 但高速飛行時會產生較大阻力, 嚴重影響飛行速度和射程。 相對于傳統的整流罩, 保形整流罩采用流線型曲面, 能有效克服上
述缺點, 而且氣動性能良好, 雷達散射截面小, 改善了導彈頭部的熱流特性[1]。 這些優點對于導彈作戰性能的提高有著深遠的影響。 保形整流罩在
采用二次曲面設計代替球面降低阻力的同時, 也引入了隨視場變化的非軸對稱像差。
為校正保形整流罩隨視場變化的各種像差, 設計了多種校正結構, 如軸向平移相位板、 反向旋轉相位相板、 澤尼克楔形鏡、 變形鏡、 固定校正板等[2]。 除了固定校正板, 其他的校正結構都是動態校正像差, 對控制系統要求非常嚴格, 給導彈應用帶來一定困難。 固定校正板固定于整流罩和實際成像之間的某個位置, 不能動態校正像差, 但對于不同觀察視場中的像差有一定補償能力。
本文以藍寶石橢球整流罩為例, 通過改變整流罩內表面面形和采用固定校正板作為保形光學系統消像差元件, 校正像差的同時, 也減輕了成像部分的校正壓力。 采用折反二次成像系統, 結構簡單, 實現了100%冷光闌效率, 成像質量接近衍射極限。 利用光學被動消熱差設計了折/衍混合結構, 以實現-40~60 ℃范圍內的無熱化設計。
1保形整流罩像差分析
對于保形光學系統, 當搜索視場變化時, 成像系統對應的整流罩部分各不相同。 軸上視場是近似于旋轉對稱的球形結構, 而隨著視場增大, 逐漸失去了旋轉對稱性, 趨近于柱面結構。 本文利用光學軟件設計了一個橢球整流罩光學系統, 長徑比為1, 整流罩材料為藍寶石, 像空間F數為2, 搜索視場為±60°。 為研究其像差變化特性, 將一個理想透鏡放在光闌處代替實際成像系統, 設計結果如圖1所示。 采用Zernike條紋多項式對整流罩的出瞳進行擬合, 它不受光學系統傾斜、 偏轉等影響, 直觀表示波像差大小, 主要像差隨視場變化的曲線如圖2所示。
從圖2中的曲線可以清晰看到, 除了初級球差Z9曲線變化不夠明顯, 初級彗差Z8和初級像散Z5都存在明顯波動, 對成像質量影響巨大, 必須予以校正。 為簡化后續校正系統結構, 將整流罩內表面參數設置為變量進行優化[3], 優化結果如圖3所示。 設計結果表明, 像差大幅度減少, 初級像散Z5的P-V值由12個波長降到2.5個波長。 初級慧差Z8的P-V值也由5個波長降至2個波長。 因此, 重新設計整流罩內表面面型對減少藍寶石整流罩像差和簡化結構作用明顯。
2固定校正板
根據Wassermann-Wolf 曲面方法[4], 利用兩個相鄰的非球面消除光學系統引入的像差, 并滿足正弦條件, 其示意圖如圖4所示。
利用最小二乘法對Wassermann-Wolf微分方程組進行擬合, 可以得到固定校正板初始的曲率半徑和二次項系數, 帶入軟件優化便可以進一步校正像差。
3消熱差
由于工作于紅外波段的光學材料折射率隨溫度變化較大, 并且透鏡的光焦度與零件的間隔都會受到溫度影響, 不同的溫度條件會使紅外光學產生較大的離焦, 使探測器系統輸出信號質量下降。 為使保形整流罩發揮更大的優勢, 必須對紅外成像系統進行消熱差處理。
目前的消熱差方法主要有三種: 機械被動補償、 光機主動補償和光學被動補償。 導彈光學系統鏡頭可用范圍小、 工作環境惡劣、 可靠性要求高。 電子主動式消除熱效應效果好, 但由于引入了補償裝置, 系統復雜、 質量大、 成本高、 可靠性差, 很難在導彈上應用。 機械被動式雖然可靠性高、 結構簡單, 但體積大, 也不適合用于導引頭設計。 光學被動式利用材料本身的光熱特性來實現消熱差, 滿足導彈設計要求[5]。
3.1折/衍元件的光熱特性
在薄透鏡結構中, 折射元件和衍射元件的光熱膨脹系數分別表示為
Xf,r=1f dfdT=αg-1n-n0(dndT-ndn0dT)(2)
Xf,d=2αg+1n0 dn0dT(3)
式中: n為透鏡材料的折射率; n0為環境介質的折射率; αg為光學材料的熱膨脹系數; αh為間隔材料(鏡筒)的熱膨脹系數; dn/dT為折射率溫度梯度。 分析可知, 折射元件溫度特性由材料的膨脹系數和折射率溫度系數決定, 衍射元件的溫度特性只由材料的膨脹系數決定。 對于Ge, αg=6×10-6,dn/dT=396×10-6。 當介質為空氣時, 計算可得折射和衍射光熱膨脹系數分別為-124.95×10-6和11.31×10-6。 由于折射和衍射膨脹系數相反, 構成的折/衍混合系統可以補償溫度變化引起的像面變化。
另一方面, 溫度變化還引起衍射元件像差的變化。 像差取決于衍射相位系數, Ai為第i項衍射相位系數, 則旋轉對稱衍射面的相位分布函數為
φ(r)=2πλ∑Air2i(4)
衍射元件的色散同樣用阿貝數表示:
vd=λcλf-λu(5)
式中: λu為波長上線; λf為波長下線; λc為中心波長; vd與材料折射率無關, 在3~5 μm范圍內, vd=-2。 衍射元件產生很強的負色散, 因此常用衍射元件進行消色差設計。
3.2無熱化條件
系統消熱差要需滿足下列三個條件[6]:
光焦度:
∑ni=1hiφi=φ(6)
消色差:
1h1φ2∑ni=1(hi2φivi)=0(7)
消熱差:
1h1φ2∑ni=1(hi2φixi)=αhL(8)
式中: hi為第一近軸光線在第i個透鏡的入射高度; φi為各透鏡的光焦度; φ為系統總光焦度; vi為光學元件的色散因子; xi為透鏡的光熱膨脹系數; αh為結構件的線膨脹系數; L為系統結構件長度。
由于衍射元件的光熱膨脹系數相對于折射元件的膨脹系數較小, 而色散因子大于折射元件, 因此對于保形光學系統消熱差, 采用折/衍混合式既增加了設計的自由度, 也簡化了系統結構。
4設計實例
基于上述理論, 設計了工作在-40~60 ℃下的消熱差保形光學系統, 其設計參數如表1所示。
4.1設計思路
系統設計思路分為三步: 第一步, 根據設計參數找到常溫條件下滿足設計要求的初始結構; 第二步,根據光學被動消熱差原理和衍射元件特殊的光熱特性, 選取合適材料來完成折/衍混合消熱差設計; 第三步, 利用光學軟件完成優化, 使光學系統像質滿足系統要求。
4.2結構選擇
最終設計完成的保形光學系統如圖5所示。 圖中, 1為保形整流罩; 2為固定校正板; 3和4分別
為主、 次反射鏡; 5~8為二次成像系統, 其中5為場鏡, 主要用來縮小后續透鏡口徑, 6~8為校正透鏡; 9~10為探測器元件。
4.3無熱化設計
鏡筒材料選用熱膨脹系數小的鈦合金, 根據無熱化條件, 校正透鏡組分別使用Ge, ZnS, ZnSe三種常見的紅外材料, 三種材料的光學特性和熱特性如表2所示。 在相同光焦度前提下, Ge的折射率高, 有利于減小光學元件的表面彎曲程度和光線在表面的入射角度, 引入的像差較少, 性能相對穩定, 容易制造和鍍膜。 其次選用了ZnS, 能實現可見光與紅外的光譜透射, 在紅外區域光譜透過率相對穩定不變, 有利于寬光譜成像。 由于首先選定了Ge和ZnS, 考慮到易于實現像差和熱差同時校正, 最終選用了ZnSe。 設計中選取的3種紅外材料組合方式的順序為Ge, ZnS, ZnSe。 Ge元件的后表面設為衍射面, 消色差的同時能夠有效消熱差[7-12]。
4.4設計結果
保形光學系統對于不同視場像差不一樣, 消熱差設計時需要分別分析各個視場的像差隨溫度變化情況。 為了滿足目標離軸角±60°要求, 選取每5°為一個間隔, 因此進行無熱化分析時共需要分析13×3個組態[13]。 這導致保形光學的消熱差設計比較復雜且速度慢。 由于篇幅有限, 本文僅列出0°, 30°, 60°時的無熱化設計結果。 最終各個視場在不同溫度下的MTF曲線如圖6~8所示。 可以看到各個視場在尼奎斯特頻率17 lp/mm處的光學傳遞函數均達到0.45以上, 接近衍射極限, 滿足設計要求。
5結論
本文采用整流罩內表面的優化設計和單片固定校正板相結合的校正方法, 基于光學被動消熱差原理設計了折/衍混合消熱差的保形光學系統。 系統在-40~60 ℃溫度變化范圍內, 各個視場的光學傳遞函數在17 lp/mm處均大于0.45, 滿足消熱差和校正像差要求。 該設計在有效消像差和熱差的同時, 簡化結構、 減輕重量, 提高了導引頭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1] Trotta P A. Precision Conformal Optics Technology Program [C]∥Proc. of SPIE, 2001, 4375: 96-107.
[2] 賈靜, 陳星明. 共形光學頭罩及其像差校正方法研究――綜述[J]. 紅外, 2012, 33(10): 1-6.
[3] 張旺, 左寶軍, 陳守謙, 等. 利于像差校正的共形整流罩內表面面形設計[J]. 光學學報, 2012, 32(11): 198-203.
[4] 李東熙, 盧振武, 孫強, 等. 基于Wassermann-Wolf方程的共形光學系統設計研究[J]. 物理學報, 2007, 56(10): 5766-5771.
[5] 張運強. 光學系統無熱化設計在空空導彈上的應用研究[J]. 航空兵器, 2006(3): 27-29.
[6] 奚曉, 李曉彤, 岑兆豐. 被動式紅外光學系統無熱設計[J]. 光學儀器, 2005, 27(1): 42-46.
[7] 姜洋, 孫強, 劉英, 等. 大視場紅外導引頭光學系統消熱差設計[J]. 光子學報, 2013, 42(4): 462-466.
[8] 付薇, 陳寶國. 基于非球面固定校正鏡的共形光學系統設計[J]. 紅外技術, 2010, 32(7): 408-410.
[9] 孟慶超, 潘國慶, 張運強, 等. 紅外光學系統的無熱化設計[J]. 紅外與激光工程, 2008, 37(S2): 723-727.
[10] 曲賀盟, 張新, 王靈杰. 基于固定校正元件的橢球形窗口光學系統設計[J]. 光學學報, 2011, 31(10): 182-187.
[11] 劉秀軍, 張金旺, 彭. 中波紅外光學系統無熱化設計[J]. 紅外技術, 2012, 34(10): 602-607.
篇7
2.Aschemeforthegenerationoftwo-modeatomiclaser黃春佳,周明,莫克威
3.Specklesuppressingbasedonmorphologicalfilterandfuzzylogic蔣立輝,任德明,魯旭虎
4.Researchondirectionrecognizingandsubdividingmethodformoiré(interference)fringes楚興春,呂海寶,曹聚亮
5.Stablemode-lockinginanYb:YAGlaserwithafastSESAM居桂方,柴路,王清月,張志剛,王勇剛,馬驍宇
6.ApassivelyQ-switcheddiodepumpedYb:YAGmicrochiplaser吳海生,閆平,鞏馬理,柳強
7.NewchemicallystableEr3+-Yb3+co-dopedphosphateglassforopticalwaveguidelasersandamplifiers陳寶玉,趙士龍,胡麗麗
8.InfluenceofOHgroupson1.5-μmemissionofYb3+/Er3+co-dopedtungsten-telluriteglasses李家成,胡和方,干福熹
9.Edgeenhancementbyusingtwo-wavemixinganditsapplicationtopatternrecognition葛華勇,任秋實,王保華,李萬榮,程海英
10.PerformancecurvescomparisonofTHGefficiencyinCsLiB6O10onflattenedGaussianandGaussianbeams王麗,薛建華
11.InfraredOPOtemperaturetuningbasedonperiodically-poledlithiumniobate李學金,張百鋼,姚建銓,張杰鋒
12.ApplicationofplasmashutterinsecondharmonicgenerationofAgGaSe2crystal黃金哲,胡孝勇,任德明,曲彥臣
13.ThermalphasechangeandactivationenergyofcrystallizationofGe-Sb-Te-Snthinfilms顧四朋,侯立松,趙啟濤,黃瑞安
14.Two-dimensionalnear-infraredphotoniccrystalfabricationbygenerationofvoidchannelsinsolidresinGuangyongZhou,MichaelJamesVentura,MinGu
15.NoisereductioninLOSwindvelocityofDopplerlidarusingdiscretewaveletanalysis吳松華,劉智深,孫大鵬
1.HighsensitivityfiberBragggratingpressuredifferencesensor傅海威,傅君眉,喬學光
2.A2by2wavelengthtunableFabry-Perotfilterbyusinganelectro-opticpolymerfilm李新碗,葉愛倫,陳建平,吳龜靈
3.StudyonforwardstimulatedBrillouinscatteringinabackwardpumpedfiberRamanamplifier張在宣,李來曉,耿丹,戴碧智,金永興,劉紅林,InsooS.KIM,王劍鋒,吳孝彪,方達偉,莊松林
4.MaterialoptimizationforlowscatteringnoiseduringnonvolatileholographicrecordingindoublydopedLiNbO3crystals劉德安,劉立人,任立勇,欒竹,周煜
5.ImagewatermarkingcapacityanalysisbasedonHopfieldneuralnetwork張帆,張鴻賓
6.ApproximatingtheCIECAM02colorappearancemodelbymeansofneuralnetworks柴冰華,廖寧放,趙達尊
7.Digitalmeasuringschemeforhalf-wavevoltageofY-tapmultipleintegratedopticalcircuit楊遠洪,于洪濤
8.DesignofLICVDequipmentforpreparationofnanopowderandstudyonlaserthreshold劉英才,尹衍升,李靜,王貴
9.HighpowerAlGaInPlaserdiodeswithzinc-diffusedwindowmirrorstructure徐云,曹青,朱曉鵬,楊國華,甘巧強,宋國峰,郭良,李玉璋,陳良惠
10.Multi-uselaserimpulsependulumandlaserpropulsionparametersmeasurement李靜,童慧峰,蔡建,唐志平,李勝利
11.Researchonfilmthicknessofconductivelineformedbylasermicro-finecladdingandflexiblydirectwritingtechnique李慧玲,曾曉雁,李惠芬,李祥友,陳佚群
12.SoftX-rayamplificationin3-and4-mm-diametercapillaries程元麗,趙永蓬,王騏,Taniguch,Y.Hayashi,E.Hotta
13.AnnealingeffectonCr,Yb:YAGlasercrystal吳鋒,趙志偉,徐曉東,夏長泰,鄧佩珍,徐軍
14.Theoreticalstudyofquasi-phase-matchingfourthharmonicgenerationinperiodicallypoledlithiumtantalate謝威,陳險峰,何利科,陳玉萍,夏宇興
15.Aschemeofopticalinterconnectionforsuperhighspeedparallelcomputer毛幼菊,呂翊,劉江,黨明瑞
16.Harmonicbeamsplitterdesignandfabrication馬小鳳,王英劍,范正修,邵建達
17.Effectsofphasefluctuationinanopenfour-levelinversionlesslasingsystem樊錫君,朱孟正,洪正平,龔尚慶,徐至展
18.Experimentalstudyonterahertzradiation郎利影,邢岐榮,李術新,毛方林,柴路,王清月
19.Optimizationofconstant-lengthRowland-circlemonochromatorwithavariedline-spacinggrating呂麗軍
1.PartiallycoherentvortexbeamspropagationinaturbulentatmosphereYixinZhang,MinxiaTang,ChunkanTao
2.Picosecondsolitontransmissionusingconcatenatedgain-distributednonlinearamplifyingfiberloopmirrorsWenhuaCao,SonghaoLiu
3.Analysisofdispersioncompensationforposition-dependenceinexternallymodulatedCATVlightwavesystemsbyusingchirpedfibergratingQingYe,FengLiu,HaiwenCai,RonghuiQu,ZujieFang
4.Lowpumppowerco-fiberremotelypumpedEDFAusedinDWDMsystemswithultra-longfiberspanFanZhang,WeiZhang,YanWang,JiangdePeng
5.Theoreticalanalysisandexperimentalverificationofacost-effectivechromaticdispersionmonitoringmethodina40-Gb/sopticalfibercommunicationsystemYanLi,JinZhang,JinlongYu,WencaiJing,YimoZhang,GeZhou
6.Technicalstudyofvisiblelight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usingpolymeropticalfiberYongshengZhang,HuiMa,TaoZhang,ZhuoWang,DongWang,RongshengZheng,HaipengYang,HaiMing
7.AnalyticalformulasforcalculatingtheblockingprobabilityofadynamicstarnetworkJiajiaChen,XiangLü,SailingHe
8.ErrordetectionusingmodeinformationofmacroblocksforvideotransmissionYongFang,ChengkeWu,HongZhu
9.CCDcameraautomaticcalibrationtechnologyandellipserecognitionalgorithmChangkuSun,XiaodongZhang,YunxiaQu
10.AnovelmethodtodeterminetheFOCALenergyrangeDongqingZhang,XiangzhaoWang,WeijieShi
parisonofopticaldetectionsystem,PVDFdetectionsystem,andPVDFneedlehydrophoneforoptoacoustictomographyM.D.Abolhassani,M.Hejazi,A.Ahmadian,A.Amjadi
12.EfficientstablesimultaneousCWdual-wavelengthdiode-end-pumpedNd:YAGlaseroperatingat1.319and1.338μmRuiZhou,WuqiWen,ZhiqiangCai,XinDing,PengWang,JianquanYao
13.TunablefiberringlaseremployingaSagnacinterferometricfilterXiaofengJin,KejiangZhou
14.Applicationofstep-scanFTIRtotheresearchofquantumcascadelasersJunqiLiu,XiuzhenLu,YuGuo,XiuqiHuang,XiaolingChe,WenLei,FengqiLiu
15.ClusteringstudyinEu(DBM)3Phen-dopedpolymeropticalfibersbyopticalpropertiesandnear-fieldscanningmicroscopyZhiqiangZheng,HaiMing,XiaohongSun,JianpingXie
16.Determinationoftheeffectiverefractiveindexofporoussilicon/polymercompositefilmsZhenhongJia
17.Third-orderopticalnonlinearitiesofZn1-xMgxOthinfilmsNaiboChen,HuizhenWu,TianningXu,PingYu,DongjiangQiu
18.AblationandultrafastdynamicsofzincselenideunderfemtosecondlaserirradiationXiaofengWang,TianqingJia,XiaoxiLi,ChengbinLi,DonghaiFeng,HaiyiSun,ShizhenXu,ZhizhanXu
19.Applicationoftheprobabilitytheoryinpredicting3DfocusingbehaviorsofcompoundX-rayrefractivelensesZichunLe,XinjianZhao,JingqiuLiang,YapingSun,KaiLiu,MingZhang,ShuqinGuo,BishengQuan
1.Magneticfocusingofcoldatomicbeamwitha2Darrayofcurrent-carryingwiresYangLiu,MinYun,JianpingYin
2.Energy-poolingcollisionsinRb-CsvapormixtureRb(5PJ)+Cs(6P3/2)Rb(5S1/2)+Cs(nlJ')YifanShen,KangDai,BaoxiaMu,ShuyingWang,XiuhuaCui
3.ImprovedlayerpeelingalgorithmforstronglyreflectingfibergratingsLiqunHuang,WeipingHuang,JinkuanWang,GuangYang
4.AnalysisonRamangaincoefficientsinpolarizationmaintainingphotoniccrystalfibersHongFang,ShuqinLou,TieyingGuo,ShuishengJian
5.Fabricationandcharacteristicsofcharacter1shapedreduceddiameterpolarization-maintainingopticalfiberJianxiangWen,LetianLiang,TianpengXiao,XiaojunXu,HuaYu,WuSu
6.SimpleStrehlratiobasedmethodforpupilphasemask'soptimizationinwavefrontcodingsystemWenziZhang,YanpingChen,TingyuZhao,ZiYe,FeihongYu
7.Frequencystabilizationofalaser-diode-module-pumpedsingle-frequencyCr,Nd:YAGlaserXuejunWang,ZuyanXu
8.Highpowersingle-modelarge-mode-areaphotoniccrystalfiberlaserwithimprovedFabry-PerotcavityKangLi,YishanWang,WeiZhao,GuofuChen,QinjunPeng,DafuCui,ZuyanXu
pactextendedcavitydiodelasersystemforsmallopticallypumpedcesiumbeamfrequencystandardsJianweiZhang,KaikaiHuang,DonghaiYang
10.AcalibrationmethodforopticaltrapforcebyuseofelectrokineticphenomenaYouliYu,ZhenxiZhang,XiaolinZhang
11.Anoveltypeofsolitonsinelectron-ionplasmasZongbaoFang,BaifeiShen,ZhengquanZhang
12.Studyofintensity-dependentnonlinearopticalcoefficientsofGaPopticalcrystalat800nmbyfemtosecondpump-probeexperimentHaiyuSang,MingLi,XiangyangYu,JianyingZhou
13.WidelyandcontinuouslytunableopticalparametricgeneratorbasedonMgO-dopedperiodicallypoledLiNbO3crystalShuyanDiao,JianquanYao,YiZheng,YoufuGeng,XiaolingTan,QiangLiu,LonghaoXu
14.Transversesuperresolutionwithtunablephase-onlypupilfiltersMaojinYun,LirenLiu,MeiWang,QingtaoWang
15.AdjacencyeffectestimationbygroundspectrameasurementandsatelliteopticalsensorsynchronousobservationdataJianwenMa,XueChen
16.DeterminationofthedepositionrateofDCmagnetronsputteringinfabricationofX-raysupermirrorsFengliWang,ZhanshanWang,JingtaoZhu,ZhongZhang,WenjuanWu,ShuminZhang,LingyanChen
17.Videostabilizationwithsub-imagephasecorrelationJuanjuanZhu,BaolongGuo
18.Designandfabricationofone-dimensionalfocusingX-raycompoundlenswithAlmaterialZichunLe,MingZhang,JingqiuLiang,WenDong,KaiLiu,BishengQuan
binational-deformable-mirroradaptiveopticssystemforcompensationofhigh-ordermodesofwavefrontHuafengYang,GuilinLiu,ChanghuiRao,YudongZhang,WenhanJiang
2.CalculationsofRydbergenergylevelsforNiⅩⅧusingtheweakestboundelectronpotentialmodeltheoryChaoZhou,LiangLiang,LingZhang
3.Influenceofgroup-delayrippleontimingjitterinducedbySPMandIXPMinsystemswithdispersioncompensatedbyCFBGXiQin,JihongCao,YongChen,FengZhang,ShuishengJian
4.PerformancecomparisonbetweensamplingmethodsusingDOPasfeedbacksignalforhigher-orderPMDcompensatorMinYao,HuanyouWang,LinChenHtTp://
5.Dominantcolorextractionbasedcolorcorrectionformulti-viewimagesFengShao,MeiYu,GangyiJiang
6.Multi-focusimagefusionbasedonspatialfrequencyandmorphologicaloperatorsBinYang,ShutaoLi
7.TargetmodelsforrangeperformancepredictionofinfraredimagingsystemYinghuaZhang,ZhongnanWan
8.MethodforchangingbrightnesstemperatureintotruetemperaturebasedontwicerecognitionmethodYangSong,XiaogangSun,HongTang
9.GenerationofahollowlaserbeambyamultimodefiberHongyuMa,HuadongCheng,WenzhuoZhang,LiangLiu,YuzhuWang
10.AnalysisofdirectionalemissioninsquareresonatorlaserswithanoutputwaveguideWeiZhao,YongzhenHuang
11.808-nmfibercoupledmodulewithaCWoutputpowerupto130WXiaoweiWang,XiaoyuMa,GaozhanFang,XiaomingFeng,SupingLiu
12.InvestigationofpulsedlaserablationprocessofHg0.8Cd0.2TeXinlingZhou,ChuansongChen,BaoyuanMan,JuanGuo
13.Two-dimensionalopticaltomographyofhemodynamicchangesinapreterminfantbrainFengGao,YuanXue,HuijuanZhao,TakashiKusaka,MasanoriUeno,YukioYamada
14.FeasibilityofphotoacoustictomographyforophthalmologyTaoLu,ZhiyuanSong,YixiongSu,FanZhang,JianquanYao
15.ImprovingcontrastandsectioningpowerinconfocalimagingbythirdharmonicgenerationinSiOxnanocrystallitesGilbertBoyer,KarstenPlamann
16.All-opticalconversionschemefrombinarytoitsMTNformwiththehelpofnonlinearmaterialbasedtree-netarchitectureAnupKumarMaiti,JitendraNathRoy,SourangshuMukhopadhyay
17.Entanglementdynamicsofnon-interactingtwo-qubitsystemunderasqueezedvacuumenvironmentJunQian,XunliFeng,ShangqingGong
18.EffectsofwatervaporinhighvacuumchamberonthepropertiesofHfO2filmsBoLing,HongboHe,JiandaShao
19.PulsecompressionandsupercontinuumatdifferentpowersoffemtosecondpulsesinwaterFengXu,JianshengLiu,RuxinLi,ZhizhanXu
20.BirefringentplatedesignforbroadbandspectralshapinginaTi:sapphireregenerativeamplifierXiaomingLu,ChuangLi,YuxinLeng,ChengWang,ChunmeiZhang,XiaoyanLiang,RuxinLi,ZhizhanXu
1.Preparingofcoherentsuperpositionstateinserialmulti-A-typesystembystimulatedRamanadiabaticpassageQifangLi,YeKuang
2.Quantumefficiencycalibrationofopto-electronicdetectorbymeansofcorrelatedphotonsmethodJianjunLi,XiaobingZheng,YunjunLu,PengZou,WeiZhang
3.Controlofsolitoninteractionsbyuseofsuper-Gaussiansliding-frequencyfiltersYingjiHe,JinpingTian,GuoshengZhou,WenruiXue,YanXiao,HezhouWang
4.AnalysisofsampledfiberBragggratingsinpolarization-maintainingfiberYongqingLei,JueWei,XiaofengXu,YajuanLi
5.WeightednonlinearphaseshiftwithgroupvelocitydispersiontoassessthenonlinearpenaltyinC+Lbandlong-haulfiberopticalamplifiedtransmissionlinkXueFeng,XiaomingLiu
6.Adatahidingapproachfortheself-securityofirisrecognitionXueyiYe,ZhiweiHe,ZhijingZhao
7.ImagequalityassessmentmetricsbyusingdirectionalprojectionJianxinPang,RongZhang,HuiZhang,XuanHuang,ZhengkaiLiu
8.HepaticCTimageretrievalbasedonthecombinationofGaborfiltersandsupportvectormachineLijunJiang,YongxingLuo,JunZhao,TiangeZhuang
9.AnovelmethodologyforphotometriccompensationofprojectiondisplayonpatternedscreenWenhaiZou,HaisongXu,BingHan,DusikPark
10.SuperiorityofzoomlenscouplingindesigninganovelX-rayimagedetectorChunyuYu,BenkangChang,DianxiuWei
11.Measurementofspatialobject'sexteriorattitudebasedonlinearCCDLiliAi,FengYuan,ZhenliangDing
12.DesignofresolutiontestingfacilityforultravioletimagerJiapengWang,ShurongWang,GuanyuLin
13.Kineticmodelingofahighpowerfast-axial-flowCO2laserwith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methodQingLi,YouqingWang
14.Stableanticipationsynchronizationinmutuallycoupledvertical-cavitysurface-emittinglaserssystemNingJiang,WeiPan,BinLuo,WeiliZhang,DiZheng
15.Continuous-waveoperationofaroom-temperatureTm:YAP-pumpedHo:YAGlaserBaoquanYao,XiaomingDuan,YufengLi,LiangliangZheng,YuezhuWang,GuangjunZhao,JunXu
16.SynchronizationandcoherentcombiningoftwopulsedfiberlasersPuZhou,ZilunChen,XiaolinWang,XiaoLi,ZejinLiu,XiaojunXu,JingHou,ZongfuJiang
17.Dependenceofsurface-enhancedRamanscatteringfromCalfthymusDNAonanionsJichunZhu,YanhuiZhang,LiangpingWu,ZugengWang,ZhenrongSun
18.MonteCarlosimulationofphotonmigrationpathinturbidmediaJiangangWang,GuiyingWang,ZhizhanXu
19.MeasurementofnonlinearcoefficientofopticalfiberbasedonsmallchirpedsolitontransmissionShanliangLiu,HongjunZheng
20.Terahertzopticalasymmetricdemultiplexerbasedtree-netarchitectureforall-opticalconversionschemefrombinarytoitsother2nradixbasedformJitendraNathRoy,GoutamKumarMaity,DilipKumarGayen,TanayChattopadhyay
篇8
關鍵詞;江津;石龍門古村落;地主莊園;古村落形態
一、自然地理背景和歷史沿革
江津,位于長江中上游,三峽庫區尾端,重慶西部。江津四面高山環抱,境內丘陵起伏,地貌以丘陵兼具低山為主,分平階地、丘陵地和山地,其中丘陵占78.2%,低中山占21.8%。地質結構為“川東褶皺”和“川黔南北構造帶”的過渡地帶,構造形跡受其影響,軸線多扭曲呈“S”形。江津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江津古為巴國地,南北朝齊武帝永明五年(487年)建縣,為江州縣。北朝西魏(553-557年)江州縣改為江陽縣,縣治在今江津焚西口;北周孝文帝元年(557年)縣治遷至今幾江,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因縣城地處長江之要津而改江陽縣為江津縣。清代江津縣編為三里,即筍溪里、杜市里、思善里。每里分四都,全縣共十二都,都下設甲。塘河為思善里十都二甲。民國初年,沿襲清制。民國十年屬十全鎮,民國三十年建鄉,解放后仍為鄉,屬永興區所轄,1994年撤區并鄉,塘河建鎮。2001年江津再次調整鄉鎮規模,設塘河鎮。石龍門古村落從清代開始一直隸屬于塘河鎮。2014年,石龍門古村落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二、石龍門古村落的形成與發展
渝西地區地形以低山、淺丘為主,受自然條件的影響,這一地區以地主莊園為依托、建立在可持續土地利用基礎上的山地聚落比較普遍。經實地調查發現,以陳氏家族為主導地位的石龍門古村落在渝西乃至重慶地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據石龍門古村落境內的清代“王母楊儒人”墓碑考證推判,最晚至清乾隆八年(1743年)石龍門古村落已初具雛形。
1775年左右,陳氏家族在“湖廣填四川”大背景下于湖南輾轉遷居至石龍門后,經過一百年余年的不斷積累,逐漸形成了以陳氏家族為主導,其余姓氏家族、佃戶、長工為依附,兼備生產、生活、祭祀、教育等各功能區的古代村落社會組織。受陳氏家族影響控制的石龍門古村落逐步發展,至清末陳氏家族達到了耕地上萬畝、佃戶上千戶、年收租上萬石的鼎盛狀態。民國時期,隨著主流社會經濟文化的變遷,陳氏家族利用雄厚的資金從事四川“井鹽”承運活動,還創辦了四川第一家民營商業銀行――江津晉豐銀行。佃戶、農戶的交租方式也由原來的交付糧食變為交付等額貨幣。許多佃戶或另找田土耕種,或脫離陳氏家族的影響另謀營生,而此正是石龍門古村落周邊的塘河、白鹿、石蟆、稿子、幾子等場鎮于清末民初逐漸興盛的原因。
三、石龍門古村落構成要素
石龍門古村落由地主莊園、跑馬場、古道、古井、學堂、藥鋪、佃戶住房、祠堂、水田、池塘、水田、古樹等要素共同構成。以石龍門莊園為中心南北長3.6千米、東西長3.3千米,總占地面積約12平方公里。
(一)石龍門莊園
石龍門莊園是石龍門古村落的核心,其所在地原名康家灣,康家落敗后,陳氏家族于1805年左右買下康家老宅,因門前有條石埂形狀像龍,取名石龍門。后經歷代陳氏家族逐步擴建,形成占地面積1.3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7300平方米的地主莊園。1951年時,分給當地38戶112人居住,現大部分農戶遷出石龍門莊園,仍有居住農戶7戶(但房屋產權仍為38戶),居住人口18人。
1.建筑選址
石龍門莊園選址與規劃時,從實用角度出發,重點處理環境與功能的關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選址注意小氣候的調節。石龍門莊園三面環山,周邊植被覆蓋率較高。莊園西、北方向以山為屏障,東、南方向地勢相對開闊,使得冬季西北寒風小,夏季有山谷風,莊園內氣溫在冬季不太低、夏季也不太熱。石龍門莊園周邊植被覆蓋率高,也使得該莊園不太過濕潤和干燥。
二是選址近水利而避水患。石龍門莊園靠近塘河接近水源,但地勢高于塘河洪水位。接近水源,一方面方便生產、生活用水,另一方面,發生火災時便于取用。
三是選址考慮社會環境。石龍門莊園地處江津、永川、合江三縣的交界處,屬于位置比較偏僻的“三不管”地帶。政府行政力量對此區域鞭長莫及,有利于陳氏家族在此修建規模宏大的莊園,并形成對地方的影響力和控制力。
四是選址注重交通暢通,保障供給。交通便利、暢通是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莊園距塘河僅有1公里,水運十分方便。莊園陸路到白沙碼頭為10公里。依托便利的陸路和水路交通,不僅使陳氏家族對外能迅速便捷聯系,同時使更大的區域納入陳氏家族控制范圍之內。
2.建筑布局及形制
石龍門莊園歷經陳氏家族幾代人完成,整體布局按照陳氏家族的經濟實力發展水平以及地形地貌順勢而建,形成了獨特的建筑格局。建設初期陳氏家族因經濟實力有限,僅沿襲康氏老宅地基重建了一組規模較小的院落。到陳氏家族第五代陳寶善時期(約1825-1880年),陳氏家族經濟實力迅速增長,以陳衍鳳時期修建的房屋為中心向東、南、北三個方向自由式擴展。所謂自由式擴展和嚴格的縱向、橫向、縱橫雙向擴展有一定的區別,就是在保持主體院落空間形態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其他部分可以根據地形隨意擴展,最大限度與淺丘地區的地形、地貌相結合,使得該莊園因地制宜地處理了環境、交通、生產、生活起居之間的關系。
石龍門莊園整組建筑按照功能可分為如下單體建筑;正廳、倒座房、下廳、上廳、后廳、南北廂房、過廳、四面廳、大廚房、書房、四方廳、楠苑、小姐樓等。
(見石龍門莊園建筑形制表)
5.建筑選材與裝飾
石龍門莊園在材料選擇上遵循貼近自然、就地取材的原則。夯土為石龍門莊園最基本的原材料,無論是房屋地基還是夯土墻,都是經過多次夯實加入特殊配方而成,其夯土墻的密度和強度較高,有糠殼、竹筋、糯米漿等材料痕跡。夯土的取材簡單,可塑性強、可承重,并有一定的保溫性。
莊園主體構架用材大多為當地香樟、柏木、杉木等,材質輕,容易加工,多作為屋面椽、檁和裝飾材料。石材多用于立柱、臺基、柱礎、鋪地、圍墻等易發生腐朽、損壞的部位。
石龍門莊園雖是一組典型的巴蜀合院式民居院落,但其建筑細部裝飾在保持本地民居裝飾特點的基礎上,大量使用了長江中下游民居建筑的裝飾手法,表現出兼容并蓄、和諧共生的裝飾特點。石龍門莊園窗欞為典型的蘇式風格,圖案變化多端,雕刻細膩精致,尤其是墻腳之上雕花干欄板的設置,為川渝地區民居建筑所少見。石龍門莊園封火墻采用兩種樣式,一種是本地較常見的如意式封火墻,形若拱背,造型優美流暢;另一種為徽氏的馬頭墻樣式,造型端莊典雅。兩種封火墻交相輝映,形成獨特的建筑裝飾效果。
除此之外,石龍門莊園的木雕撐拱、建筑彩繪、石雕柱礎也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4.建筑排水系統
石龍門莊園的排水系統是本體建筑的一部分,對該莊園本體建筑安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經現場勘查,該莊園排水溝分為陽溝和陰溝,呈中心高,南北低,西高東低的布局,排水道終端出口設置在東北、東南角,現仍在使用。石龍門莊園的排水系統設計布局合理,使得大量生活用水和雨水可以順利排泄,而不至于堵塞于天井之中。
5.建筑消防系統
石龍門莊園的消防系統比較完善,損毀建筑大多為后期年久失修垮塌,并未發現因火災導致的房屋建筑損毀。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莊園功能分區的科學性,易燃材料堆積房屋是單獨設置的,與莊園建筑相分離,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面積火災的發生可能性。另外,各個天井均設有水缸,廚房設有灰箱,一旦發生局部火災就能迅速進行補救措施。
(二)村落其他遺存
1.三楠祠
為陳氏家族宗祠建筑,現地面建筑已損毀。三楠祠原建筑由正殿、中殿、亭子、戲樓四部分組成。建筑屋面為黃綠琉璃瓦,屋脊由鏤空磚砌成,每層屋脊正中均設脊剎,山墻兩邊設有高聳的風火墻。解放前,陳氏家族在“三楠祠”_有小型藥鋪,救濟孤、老、病、殘和赤貧者,或施予茶水、藥以及簡易棺木。
2.蔡家莊
位于石龍門莊園西南1.8公里處,始建于清末民國初年,坐西北向東南,土木結構。蔡家莊解放后分給劉安義等3戶當地居民。經實地走訪調查,該建筑為陳氏家族陳曲侯莊園住宅,體現了“子大分家而居”的風俗習慣。現存部分堂屋和廂房,現存廂房面闊8.8米,進深4.6米。
5.回龍壩莊園
回龍壩莊園位于石龍門莊園西南2-7公里處,建于清代,坐西北向東南,土木結構。回龍壩莊園解放后分給李明標等6戶當地居民。經實地走訪調查,該建筑為陳氏家族為其“馬夫”修建的莊園。莊園現存院落由前廳、中廳、后廳、廂房、兩進院落組成,總進深26米,面闊46米。
4.肖家學堂
建于清代,土木結構,小青瓦屋面,進深4.5米,面闊15米。陳氏家族為解決佃戶子女的讀書問題曾在此聘請老師辦學。
5.佃戶住房
位于石龍門莊園東北1500米處“大倉頭”,保存較好。該建筑為土木結構,進深6米,面闊20米。
6.網球場
陳氏家族在石龍門莊園東北方向1.5公里處先后修建2個網球場。第一個網球場位于山頂,四面都是坡,網球打出場地后不利撿球,后廢棄。重新修建的網球場,地勢平坦。位置在大路旁邊,可以騎馬到網球場,交通便利。經現場勘查,網球場為長方形,長40米、寬20米。陳家后人回憶,網球場是用煤炭渣滓填充鋪設,四邊有圍墻(現已毀)。后開墾為田地,取名“球場田”。
7.跑馬場
跑馬場起點距石龍門莊園500米,經現場勘查和陳氏后人回憶,跑馬場寬4米,長500米,為陳氏家族練兵遛馬場所。
8.古道
以石龍門莊園為中心至周邊的古道,路面均為0.4米至0.8米寬的石板路。陳氏家族出行的現存古道主要有;石龍門莊園向東行至白沙水碼頭的古道,現存石板路1.5公里;石龍門莊園向西北行至稿子場的大路,全程為15公里左右,現存石板路0.5公里;石龍門莊園向西南行至茶馬古道白鹿場的大路,全程12公里,現存石板路0.8千米。
9.古井
石龍門莊園古村落現存古井7口,井口呈正方形,邊長1.5至2.5米。古井深2米至15米不等。石龍門莊園附近的一口古井位于石龍門莊園東北角10米處,井水終年不枯。
10.農田
石龍門古村落的農田主要有水田和旱田。水田圍有田埂,蓄水種植水稻,由于受地形的限制,一塊水田大概長20至30米、寬10米至15米。旱田大多為房屋周邊坡度較小的零星土地。一般種植玉米、紅苕等。
11.古樹
石龍門古村落種植有松樹、柏樹、黃桷樹、銀杏、荔枝等。其中種植荔枝樹一萬畝左右。
12.古墓
陳先華墓,墓碑為四柱三開間,明間刻有“清逝陳公諱先華墓”,明問柱子刻有“巽木地鐘靈、乾金山毓秀”,左次間刻有“乾山巽向、清道光四年(1824年)九月二十六日”,右次間刻有“孝男陳衍盛、陳衍德、陳衍章、陳衍儒、陳衍風口祀”,外側柱子刻有“雞舞煥人文”等字樣。該墓墓碑寬1.4米、高3.8米,墓冢寬4.8米、長7.6米。
除了現存的物質遺存外,石龍門古村落還保存有一些非物質要素,主要體現在鄉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層面。石龍門莊園及周邊的塘河鎮的文化與民俗活動豐富,傳統民風、民俗、民情,傳統生產用具,構成了獨特的風情畫。每年春節組織玩龍燈,端午節舉行龍舟競渡,逢年過節或喜酒場中,還保留有婚俗、耍獅子、川劇座唱和民間吹打等多種民俗活動。
四、石龍門古村落的主要特征
石龍門古村落的特征主要反映在自成一體的散居形式及完整的生活體系,以及在此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習俗、鄉村社會結構、社會意識形態等。
(一)適應自然環境的村落空間布局
石龍門莊園通過長期的建設,多院落、多天井先后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帶有時間軌跡的建筑群。不僅是主體建筑連續擴張,還有依托陳氏家族的佃戶住房、公共建筑物亦在不斷擴張;為了適應淺丘地區較為分散的耕作土地,佃戶、自耕農戶也隨其散居,就靠近水田建造自己的住所,便于農活耕作及田土的管理看守。久而久之,逐漸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帶有等級、自成一體的散居形式的古村落。
(二)家族統治下的鄉村社會生活體系
河流、古道、田埂是古村落的骨架,不僅是聯系不同板塊的通道,而且是陳氏家族控制村落的重要途徑。石龍門古村落以農業為依托,是其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陳氏家族統治時期,控制著全村可持續利用土地。清代,陳氏家族對古村落具有實際意義上的管治權,其權利甚至大于縣邑縣令。主要體現在;一是陳氏家族控制著全村可持續利用土地,佃戶每年租地耕N所得糧食交租數量基本上由陳氏家族決定。陳氏家族通過這種經濟手段把全村佃戶掌控于自己的管轄之下;二是陳氏家族為維護自身安全利益,不僅設有石龍門莊園家丁保衛,還通過抽調年輕力壯的青年男子輪流對整個村落進行安全巡察,防范土匪以及外來人員的入侵。經過長期的經營,從而形成了以地主莊園為依托,功能齊全的生產、生活、教育、娛樂、祭祀為一體的生活網絡體系。民國時期陳氏家族對周邊村落的控制影響有所減弱,但這一村落體系卻得以延續。莊園本體建筑、公共設施、祠堂、田土、水井、樹木等文化遺產現狀保存完整,目前還發揮著作用,承擔著不同的使用功能。
(三)折射地域文化的風俗習慣
石龍門古村落自成一體的散居形式及完整的生活體系對該村落的社會意識形態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父子異居,自昔即然”、“子大娶妻、別欄而居”的民俗習慣,使得該古村落的小家庭制度十分發達。石龍門莊園內的陳氏家族按小家庭分灶吃飯分配院落,陳寶善的兩個兒子陳鼎臣、陳興臣分家后分別居住在莊園的南北院落。同時調查還發現,陳氏家族其他族人建造的住宅大多距石龍門莊園約2-3公里。這與同時期北方中原地區的“累世而居”的封建家族禮教不太一致,完全是特殊的生產方式導致的地域性文化意識形態使然。
篇9
1、腎陽虛型男子不育:炒蜂房、羊藿各15克,肉蓯蓉、全當歸各10克,大熟地15克,川續斷、金毛狗脊、鎖陽片各10克,沙苑子15克,制首烏、制黃精各15克,鹿角膠10克,炙黃芪30克,炙甘草6克。每日一劑,對癥加減,早晚煎服。本方對少精、死精、畸形等效佳,對無精癥效果差。每月查1次,若有好轉,繼續服至痊愈為止。感冒發燒,急性腹瀉暫停用藥。
2、腎陰虛型男子不育:生熟地24克,山茱萸、懷山藥各12克,建澤瀉、白茯苓、牡丹皮各9克,知柏6克,赤白芍10克,蒸元參10克,女貞子20克,丹參、仙靈牌、枸杞子各15克,生甘草10克。日煎1劑,早晚分服。對粘稠不液化者效佳。
3、肝氣郁滯型男子不育,憂郁呆滯不足者用:①柴胡、當歸、白芍、白術、茯苓各9克,甘草4.5克,薄荷3克,生姜3片,枳殼、陳皮、香附各9克,菟絲子、仙靈牌各30克,砂仁10克,日煎1劑。②郁久化火、肝火元盛,陽痿不舉或不者用:生熟地20克,山藥12克,萸肉12克,澤漆、茯苓、丹皮、膽草各9,克,知柏6克,小枝9克,黃芩、木通、車前子、當歸、柴胡、天冬各6克,元參10克,甘草3克。日煎1劑。
4、濕熱下注型男子不育:萆20-40克,茯苓、生薏苡仁各15克,黃柏、丹皮、澤漆各9克,滑石12克,通草3克,益智仁、烏藥、石菖蒲、蓮子、車前子、蒼術各10克,女貞子12克,甘草梢6克,若氣虛乏力,加人參10克,黃芪15克,藿香、五味子各10克。日煎1劑。本方對陽事不興、少精、死精、不液化有效。
5、氣血兩虛型男子不育:黨參、白術、茯苓、當歸、熟地、白芍各9克,川芎4.5克,炙甘草、黃芪各9克,肉桂1.5克,杞果12克,仙靈牌15克,覆盆子12克。每日1劑,早晚分服。本方對陽舉無力,數少、成活率低、活動力弱者有效。
6、氣陰不足型男子不育:黃芪30克,人參10克,山藥15克,魚膘10克,沙苑子20克,五味子、白術各10克,仙靈牌、太子參各30克,杞果20克,麥冬、黃精、石斛、玉竹各12克,花粉10克。每日1劑,早晚分服。本方對神疲,精不液化者療效尤佳。
7、氣結血瘀型男子不育:當歸、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紅花9克,赤芍、枳殼各6克,柴胡3克,甘草6克,桔梗、川芎各4.5克,牛膝9克,紫石英12克,蛇床子、大蕓各9克。每日1劑,早晚煎服。氣血不和、低下、不會者有效。
8、無精癥,化驗全無精蟲:大熟地50克,懷山藥48克,山茱萸、丹皮、澤漆、茯苓各32克,杞果62克,大蕓32克,海狗腎8條,太子參、口芪各62克,鹿茸(生用)23克。煉蜜為丸服。
9、全部死精癥:(1)腎虛陰不足用六味地黃湯合五子衍宗湯,加女貞子、旱蓮草、白芍。(2)脾虛濕熱下注,用萆薜分清飲、五子衍宗湯、四君子湯三湯合而治之。
10、陽癭滑精的男子不育:柴胡12克,大蜈蚣2條,當歸15克,白芍、蜂房各12克,巴戟天15克,枳實、甘草、大蕓各10克,蛇床子6克,地龍10克,水煎服。同時,服金匱腎氣丸、金鎖固精丸、五子衍宗丸。有濕熱不注者,口不苦服治濁固本丸,口苦者服龍膽瀉肝丸。
11、男子不育癥的針灸處方:命門、腰陽關、氣海、關元、中極、中樞、歸來、志室、八、脾俞、肝俞、腎俞、太溪、照海、涌泉、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陰交等穴臨癥選配應用:
(1)遺精癥:①失元、中極、足三里、三陰交。②腎俞、志室、腰陽關、太溪。①②兩方隔日針灸,針后加灸。③不分虛實,重瀉八,急提慢插或搗針0.5―1分鐘。若腎虛,加補命門、腎俞;若腎虛肝郁,加瀉期門,補三陰交;脾腎兩虛,,補足三里、三陰交;心腎不交,加神門、內關。
(1)陽痿:用遺精癥①②兩方交替使用外,常以關元、中極、三陰交為主方,選配命門、腎俞、氣海等穴,以針刺為主,留針7-15分鐘。若過多引起者,可平補平瀉;若煙酒刺激過多、腦力體力勞動過度引起者,可針補15-30分鐘。
(3):除應用上述針灸處方外,可灸氣海、關元、腎俞、百會、足三里、八等穴,每次選1-2穴,灸10-20分鐘,無論何穴何方,每天都配灸足三里。
(4)無精癥,在服中藥的同時配合針灸,取命門、腎俞與腰陽關、三陰交,兩組交替使用,隔日1次,針后加灸3-5壯,7-12次1個療程,療程間停5-7天。
(5)精蟲減少癥:在服中藥的基礎上,用針灸溫補腎俞、氣海、太溪、佐以命門、腰陽關補腎陽;歸來,足三里調下焦;百會、三陰交升舉陰氣,可獲良效。
(6)不癥:取腎俞、關元俞兩穴,用挑提法可獲良效。
(7)強中癥:針刺曲骨、照海、蠡溝、選配少府、三陰交。
痛者,針中極、三陰交、太溪、曲泉、行間等。
(8)夢交癥:灸三陰交37壯,夢斷百日后,更灸50壯,則不復發。
(9)溢精癥:針灸中極、大赫、然谷、太沖。
12、男子不育癥的拔火罐療法:主要拔背部督脈和膀胱經俞穴,腰以下八和足三里、三陰交。尾骶區和小腹區均可置罐。1周1次,5次1個療程。
篇10
鄉村有樂,不亦樂乎?200多位演員,既有白發老翁亦有垂髫小兒,從各自村中的文化禮堂里走來,在總動員的背后,直指農村精神家園的建設。
村歌中的故園,訴說鄉村夢之音
“遙遠地從故鄉走來,又走向更遠的天邊。祖先殷殷的叮嚀和囑咐,就像這碗濃濃的大陳面……”在大陳村古老的汪氏宗祠天井里,大陳村村支書汪衍君告訴我們,他已經記不清這是自己第幾次唱起這首《媽媽的那碗大陳面》了,然而,不論再唱多少次,他依然會被歌中那份濃濃的鄉情所打動。
幾年前,與汪衍君一同被稱為“村歌三君子”之一的音樂人陳宏君,在一次偶然的下鄉采風中,與一群在國外打工回鄉探親的村民同桌吃飯。席間,陳宏君驚奇地發現,這些村民的手機鈴聲,居然無一例外都是那首由自己譜曲的《鄉音鏗鏘》。原來,對于遠在異國他鄉的江山人來說,這些原汁原味的江山腔里,有他們熟悉的鄉音,有他們思念的鄉親,更有那份濃得化不開的鄉情。
正是被這份鄉情所打動,陳宏君開辦了自己的“鄉村音樂工作室”。日子漂移,60多首各具特色的村歌不停地從這間不足15平米的屋中傳出。
在嘹亮的村歌中,故鄉與村民們的感情拉近了。與此同時,陳宏君也清楚地意識到,歌聲中的鄉村,期待著更豐富的元素?!安煌诖箨惔甯枰杂七h回憶打動人心,在城鎮化發展中小荷初露的賀村鎮獅峰村,則需要一支激越明快的村歌來催人奮進,激發村民的自豪感?!标惡昃f,一邊是城鎮化的風起云涌,一邊是各村村民引吭高歌,只有了解每個村莊的特色和文化底蘊,用簡單的曲調歌唱勞動生活,才能創作出村民們喜聞樂見的村歌作品。
“一個變遷的故事,印在獅峰農戶家漂亮的樓院里;一部崛起的傳奇,刻在十里工業園明星的企業里……”在陳宏君的工作室里,“村歌三君子”中年紀最輕的何軍正在引吭高歌。何軍同時也是獅峰村的村支書,兩年前,為了寫好村歌,他領著詞曲作者在獅峰整整轉了兩天,給他們講從純農業村到工業強村的轉變;村歌完成后,村里請來專業歌手演唱,但村民一致覺得帶有江山口音的何軍唱起來“更帶勁、有一股純正江山味”,于是他便成了這首歌的主唱。
在這一曲曲村歌中,故鄉變得可唱可感,可親可近。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出彩,讓每個村莊都有機會展現,既要“陽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雅俗共賞的村歌成就了江山農民的夢想秀,圓了他們的故鄉情。
村歌嘹亮,踏歌而來的農村文化禮堂建設
正當“村歌三君子”聚首為即將到來的“中國鄉村好聲音—江山市農村文化禮堂·村歌演唱會”出謀劃策時,早田畈村的村民們也按耐不住了,紛紛“獻寶”。
在幾株巨樟掩映下的早田畈村文化禮堂中,幾位老人正在練習由村中的退休教師徐維雄作詞、徐允文作曲的村歌《五唱和諧早田畈》,新穎獨特的說唱方式,由這群年逾古稀的老人演繹出來,流露出一種別樣的動人感情。
與此同時,就在不遠的一處小山坡上,60歲的王根土和妻子毛雙梅也在家中開始了村歌對唱。王根土告訴我們,他和妻子愛好歌詠,幾十年來夫唱婦隨,最近雙雙進入村歌合唱隊,于是乎,每天都要重溫這首曲目,夫妻倆的歌聲默契而動人。在他家墻上的相框里,工工整整陳列著一家四代人的照片,幾十張照片展現了多年來山鄉的巨變。
巨變中的鄉村,理應擁有更充盈的精神生活。王根土說:“在過去十幾年間,村民們富起來閑下來,卻只能看看電視搓搓麻將,沒有別的事可做。我和妻子住在江山市區,村里的老房子一直空著。去年村中建起文化禮堂唱起村歌,這種人人都能參與的文化娛樂方式很受大家歡迎,現在我和妻子反而更愛呆在村子里?!?/p>
在江山,唱村歌是文化禮堂建設的最大特色。村歌改變了許多人,也改變了許多村莊。
永興塢村千回百轉的《蓮心曲》歌頌著孝文化,廣渡村歌聲裊裊中彌漫著濃濃書香。村歌在農村文化禮堂建設中迸發出的能量作用,已然讓毛村山頭的村支書周模隆深切地感受到。
2005年,第一首村歌《毛村山頭新氣象》乍一進村,就掀起了村民學唱村歌的熱潮?!班徖锛m紛唱沒了,婆媳關系唱融洽了,村里的工作也好開展了?!敝苣B「嬖V我們,歌聲之外,小村醞釀出更大的舞臺—近五年來,村民們已為村莊整治捐款70余萬元,村中的文化禮堂修葺一新,村民在里面自發組織村歌比賽,搭配排舞和腰鼓,全村老少齊參與。每年臨近過年時,村民都會在這里把威風鑼鼓敲響,唱起新村歌《力爭前茅》,熱烈迎接在外打工回鄉的親人、表彰好兒媳……唱村歌,曬幸福,展夢想,聚民心,這個曾經默默無聞的村莊煥發出了勃勃的生機。
事實上,毛村山頭并不是村歌唱響文化禮堂建設的個例。如今,在被稱為“中國村歌發祥地”的江山,在2013年公布的27個農村文化禮堂第一批試點村中,更是村村都有屬于自己的歌曲。一支支反映農民生產生活、農村新顏新貌的村歌乘著文化禮堂建設的東風應運而生,迸發出農村文化鮮活的生命力。
村歌社舞自真率,讓希望的田野永不沉寂
村歌社舞,自古就根植于華夏文化里,從未斷絕。而2013年的春天,一場詩意的耕種,在江山農村的沃土間播下了文化的種子。如今,千百年來種慣了莊稼的農民,不僅開開心心地“種”起了文化,更秀出了他們的文化自信。
近年來,江山村歌的創作與傳唱熱潮持續不斷,“村歌”品牌成功打響?!秼寢尩哪峭氪箨惷妗贰锻敫G美》《好客趙家》等十多首村歌,多次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演唱。眼下,大陳古村落建設項目一期工程順利完工,躋身首批中國傳統村落。省級綠化示范村、省級衛生示范村、省級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示范村、省級文明村以及全國村歌示范基地等榮譽,也接踵而至。可以說,村歌架起了百姓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橋梁。
村歌為何如此嘹亮?陳宏君說,唱歌不用任何道具,最容易被老百姓接受,是一種能口耳相傳的文化表達方式。
長期以來,城鄉間有文化落差,村歌的火熱,不僅折射出農民對文化生活的渴求,更讓農村重新審視自我——在城鎮化進程中,農村該如何修補文化斷層、如何尋回對傳統、對故鄉的記憶?
翻開自2010年以來江山開展各項形式的文藝培訓和輔導工作的數據表,我們或許能夠找到這個答案:112批次的免費文藝培訓班,4445小時的培訓學時,10670人的參加學員人數……除此之外,江山市文化館館長朱錫群對我們說,更令她感動的,是村民們學習村歌的熱情。于他們而言,文化活動不再是可有可無的生活點綴,而是實實在在地融入到百姓觀念、生活和行為方式之中,成為美麗田園、幸福生活的一個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