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寫人的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1 11:34: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于寫人的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關于寫人的作文

篇1

(1)外貌

My favorite teacher is Mr. Wang who is handsome and of medium build.

My best friend is Linda who is a beautiful girl with long black hair and beautiful bright eyes.

(2)性格

Mary is always wearing a sweet smile and willing to help others. Mr. Lee is our favorite teacher who has great sense of humor and always makes his class lively and interesting.

(3)愛好

He is not only good at playing basketball but also does well in playing chess.

Swimming is his favorite thing to do in his free time and he also shows great interest in playing soccer.

(4)學習成績

She is very good at lessons especially English, so she is one of the top students in our class.

(5)難忘的一件事

(1)別人幫助我

We became friends by accident. One day Jack was playing basketball on the playground. Amazed at how skillful he was, I made up my mind to play as well as him. I was grateful when he agreed to teach me. Every time when I wanted to give up halfway, it was Jack who encouraged me. Gradually, I mastered the skills and became confident enough to challenge the best players in our school.

(2)我幫助別人

It happened on a Friday when I was seated in a crowded bus, heading for my school. It was just at that moment that an elderly lady with her little grandson stepped onto the bus. Immediately, I offered my seat to them without hesitation. The elderly lady expressed her great appreciation to me and we enjoyed a pleasant short trip together.

(3)做家務表示對父母的感恩

Being a 15-year-old middle school student and feeling my parents have done so much to me, I have been considering what I can do for them to show my gratitude. Last Sunday, when my parents went out shopping, I decided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do something helpful for our family. Not only did I clean the bowls and cookers, but I put all the messy things away. Tired and sweaty, I was about to open the door to throw rubbish when my parents showed up at the door. They were amazed to see what I had done and praised me. From then on, I determined to work harder to do more for my family.

(6)感想(體會)

I feel lucky to have such a good teacher / friend who always holds on to achieve his dream. That’s his best quality I should learn from him.

Maybe that’s only a small thing and it’s not worth being mentioned. But I always believe a small act of kindness will make a big difference, so I make up my mind to learn from him to be the person who offers timely help to those in need.

篇2

一、深入了解學生,搞活課堂教學。

本學期初我接任了三年六班的班主任工作,為了能很快地了解學生,我深入班級,每天早來晚走,坐班聽課,同時通過任課教師及家長,了解學生方方面面的表現。開學前三天我已能準確叫出每個學生的名字,開學一個月,就對全班同學的學習能力、學習狀況有了比較詳盡的了解。在長期接觸中,我了解到:我們班的學生比較有個性,大部分的學生都有很強的接受能力,但自覺能力較差,男生女生好講好動,較俏皮,而且懶惰,缺乏耐性。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我在教學過程中作了一些應變措施,盡量提高課堂的氣氛,在教學內容里增加一些有的話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集中精神聽課。

二、學習優秀班主任工作經驗,抓好班級管理。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并不是件容易事,因為班主任工作繁雜、瑣碎的事較多,如果掌握不好方法,會做很多重復性工作。魏書生老師曾說過,一件事有一百種做法。因此,我在工作之余,認真鉆研魏書生老師的班級管理經驗,積極進行實踐,同時虛心請教同組的老師,力求把每件事處理好。開學初,我與學生一起學習《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及《值周班長負責制》,組建了班干部集體,確立了值周班長輪流順序,利用《怎樣當好班干部》主題班會,教給學生明確工作的方法,并制定了獎懲措施。為了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我讓每個值周班長在工作期間選擇一項工作進行主抓,并讓班干部協助期工作,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工作的積極性,培養其工作的責任感又從中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了更多優秀的小干部。

三、言傳身教,培養學生主人翁意識。

現在的學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在家里父母根本舍不得讓孩子干活,因此在學校、在教室看見地上有紙,哪怕是踩上也不撿起來。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指使學生把地上的紙撿起來,放入紙簍。這樣持續了一個多月,學生還是你讓我撿我就撿,你不吱聲我也看不著,沒有一點兒積極主動性,這時我就開始思索,怎樣才能使學生人人關心班級,人人講衛生呢?從這以后,我每天都早早來到學校,首先打掃一下教室,灑上水,發現地上有紙再也不喊學生了,而是自己把它撿起來。幾天過后,有些同學看見地上有臟東西主動打掃干凈,再也不用老師去指派了,對這些同學我及時的予以表揚,夸獎他們愛干凈、講衛生的優良品行,漸漸地全班同學都養成了這種良好的習慣,誰往地上扔一塊紙屑, 馬上有人譴責他,大家都把破壞班級衛生看成是可恥的事。全班同學都有了為班爭光的集體榮譽感。通過這件事我受到了啟發:指派是被動的行為,不利于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要讓學生真正養成好習慣,要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于是我組織了主題班會《我能為班級做點什么》。受到班會的號召,全班同學積極行動起來,黑板有人承包了,飲水機的清潔、窗臺、地面的衛生,燈的開關……都被學生承包下來。以前塵煙四起的空氣、歪扭的桌椅、滿地的紙團、臟亂的掃除工具被清新的空氣、整齊的桌案、照人的地面、和整齊的掃除工具所代替?,F在一走進我班,會讓人感到心情舒暢。在學校組織的“流動紅旗”評比活動中我班多次被評為“流動紅旗”班。

四、重視對后進生的教育工作

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基礎和特點,進行正確的指導和必要的幫助,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充分的發展。由于本班男生較多,占全班的三分之二,一部分男生不但難于管理,而且學習不刻苦,成績也較差,所以利用課間、政教、休息時間找他們談心,深入細致地做他們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和勇氣,幫助他們制定學習計劃,和劃分學習小組,以“洋思兵教兵”的形式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五、注重對班主任工作的研究

經常向有經驗的班主任學習和向書本學習。本學期己經學習了魏書生老師的《班主任工作漫談》和拿破倫·希爾的《成功學》兩本書,工作中不斷向有經驗的班主任請教,總結班主任工作經驗,用科學、合理、有效的方法指導班級工作,使班級工作不斷煥發新的活力和有新的起色。

六、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篇3

關鍵詞:記敘文 人物描寫 外貌描寫

在我們小學的語文教科書中, 有相當一部分課文是記敘文, 其中有不少是直接寫人的記敘文。這些寫人的記敘文, 不僅可以讓學生們了解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及各行各業的普通人,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這些寫人的記敘文, 讓學生們知道了我們應該怎樣去學習、去工作、去生活、去與人相處……這些文質兼美的文章, 讓學生們在學習語言的同時, 也受到了心靈的啟迪和情感的熏陶。那么, 我們的老師該如何用好這些文本, 讓那些沉睡在文本之中的一個個人物都鮮活起來, 并逐步感染、影響我們的學生, 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下面, 想結合人教版教材, 談談如何教學寫人的記敘文。

一、關于對教材的一些理解

人教版教材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 那就是選文的精美。在這些精美的文章中, 呈現給學生的有許多形態各異、個性鮮明的人物。這些人物, 有的出現在記事的文章中, 也有的就直接出現在寫人的記敘文中。無論是一年級, 還是六年級, 每學期教材中都有一些專門寫人的文章。這些文章中, 有寫歷史人物的《司馬光》中的司馬光、《李時珍》中的李時珍、《王冕學畫》中的王冕、《西門豹》中的西門豹; 有寫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誠實的孩子》中的列寧、《飛機遇險的時候》中的、《軍神》中的; 有寫英雄人物的《王二小》中的王二小、《》中的、《豐碑》中的軍需處長、《我的戰友》中的、《倔強的小》中的??; 有寫中外名人的《愛迪生》中的愛迪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的魯迅、《小攝影師》中的高爾基、《向命運挑戰》中的霍金、《詹天佑》中的詹天佑; 還有寫生活中的普普通通人物的《小珊迪》中的小珊迪、《挑山工》中的挑山工、《少年閏土》中的閏土、《小抄寫員》中的小抄寫員、《賣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

二、課標對這類文本的教學

要求《語文課程標準》對寫人的記敘文雖然沒有一個直接、具體的教學目標要求, 但在閱讀教學的目標要求中, 對敘事性一類的文章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在低年級段, 能閱讀淺近的故事, 對感興趣的人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中年級段, 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 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在高年級段, 閱讀敘事性作品, 了解事件梗概, 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 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無論是低年級段的故事, 還是中、高年級段的敘事性作品,都包含著寫人的記敘文這類文本。因此, 寫人的記敘文這類文本的教學同樣應達到以上的教學目標要求。

三、作文教學的幾點建議

1. 引導學生觀察身邊人物,試圖找出身邊人物的“招牌”動作或者話語:

生活是一切寫作的現實源泉。尤其是記敘文,尤其是寫人記敘文,不能脫離現實生活。如果學生只會閉門造車,就不能刻畫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所以,引導學生花一周的時間去觀察父母、身邊的同學,仔細看看他們的樣子,他們獨特的動作和語言,并選擇性記錄下來。

2. 寫人常用描法指導

人是社會生活的中心,因而也就常常成為人們說話、寫文章的內容。要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內心世界,刻畫出人物的鮮明性格特征,就要對人物各方面有意義的特征進行細膩、逼真的描繪。

(1)肖像描寫。這是對人物外形的描述,包括人物的身姿、容貌、神情、服飾以及隨身器物(如孫悟空的金箍棒、張飛的丈八蛇矛)等。描述肖像,是為了使人能由表及里地看出人物的生活經歷、身份境遇、性格特征、內心世界,所以要抓住最具個性特征、最能表現人物內在特點的地方,切忌面面俱到,同時還要注意描寫順序及所發生的變化,最終只畫出一個“人”的標準像。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對主人公的描寫,都十分生動。

(2)動作描寫。判斷一個人,主要不是看他的聲明,他自稱如何如何,而是要看他的行為,看他做什么,怎樣做。“做什么”,“怎樣做”,這就構成了一個人在具體條件下的具體行動。描述行動是人物描述最有力的手段,因為這最能顯示人物的思想和個性。如果沒有“大鬧天官”,沒有“景陽崗打虎”,沒有“三拳打死鎮關西”,孫悟空、武松、魯智深的形象恐怕要大為遜色。這雖是文學創作的經驗,但描寫現實生活的人物時也可借鑒。描述行動,尊特別注意動詞的選擇。作者不僅注意到人物“做什么”,還特別注意到人物“怎樣做”,這樣,通過描述行動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心靈,把人物寫得栩栩如生。茅盾說:“人物的性格必須通過行動來表現。”又說:“既然人物的行動(作品的情節)是表現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么,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決于這些行動的有沒有典型性。作者支使人物行動的時候,就要盡量剔除那些雖然生動,有趣,但并不能表現典型性格的情節?!保ā蛾P于藝術的技巧》)行動描寫應掌握兩個原則:一、人物性格應當從他自己的行動里流露出來;二、人物的行動應當經過選擇,足以表現人物的性格;三、要注意人物行動的生動性和典型性。所謂生動性,指的是作者不僅要寫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寫出他怎樣做。所謂典型性,則指的是作者要寫出人物為什么這樣做,而不那樣做。

四、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要使小學生寫好人的記敘文,除了要做到以上所提到的幾點教學建議外,還要注意日常的積累。

參考文獻:

[1]蔣成云.立足整體 關注細節 有機整合——例談寫人記敘文教學人物形象把握的誤區及對策[J].小學教學設計,2007,(Z1) .

篇4

一、注重觀察,廣泛收集作文素材

學生每天都在與生活打交道,生活中的人和物隨處可見。由于學生沒有仔細觀察,而是匆匆而過,致使擦肩而過的人或物在心里并沒有留下太多的痕跡。其實,作文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很多物和事都是寫作的素材。在作文教學中,我首先要求學生平時注意觀察身邊的人和事、景與物。在觀察人時,看他的身體,看他的表情,看他的行為,看了之后,想一想,猜一猜,他的身體怎樣,他的表情怎樣,他的行為怎樣,然后,通過對人的一系列觀察后,用幾句話在心里把他描述出來。最后,通過自己的想象加以提煉,這個人的大致輪廓和形象便呈現了出來。由于學生在生活中要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堅持這種做法,無疑就積累了關于寫人的種種素材,以供寫作時所取。把寫人的寫好了,自然事也能寫好,因為寫人離不開事,寫事離不開人。寫景和寫物,同樣也是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多留心觀察,觀察時,不走馬觀花,而是注重多問自己幾個我看到了什么,我體驗到了什么,久而久之,素材多了,寫作起來也就能信手拈來,游刃有余。

二、注重取材,選擇側重點展現

素材有了,不是簡單地堆積,而是要將有利于突出主題的東西融進去,與主題無關的東西摒棄。如何讓學生在有用和無用中作取舍。首先要讓學生擺出素材,然后讓學生問問自己,這篇作文我要表達什么,我要突出什么,讓學生用一兩句話概括這篇文章的主旨,最后讓學生對這一兩句表達主旨的話進行擴展。如果是記敘文,可以這樣擴,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何人做了什么事。寫這件事時,一定要對這件事進行反復斟酌,這件事到底能不能突出文章主旨。

如果是說明文,首先要讓學生清楚,要說明什么,再根據對象選擇材料,然后考慮采取哪種或哪幾種說明方法。如果是狀物寫景的,要分清對象,適時采用相應的表現手法,讓表述對象非常清楚的展現在讀者眼前。

三、注重修改,竭力鍛造好的篇章

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個道理。學生因年齡、性格等因素,大凡都是一揮而就,沒有修改的習慣。為使學生注意這個問題,教可以在平時作文中要求學生寫好作文后,把自己的作文認認真真地讀兩遍。學生只要一讀便能自己發現一些問題,即便學生發現不了問題,教師也可以這樣加以引導。

首先讓學生看看題目有沒有問題,有沒有病句,有沒有不連貫的句子,有沒有過渡不自然的現象,有沒有沒打標點符號,如果有,便讓學生改過來。然后讓學生自我評價一下,作文寫得怎樣。這個環節結束后,老師可以抽一兩個學生的作文,在課堂上念出來,讓學生評一評。然后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集體修改。倘若學生提不出問題,老師可以將發現的問題現場指出并讓學生改正。像這樣多次對學生進行訓練,久而久之,學生自然就養成了修改作文的習慣。

篇5

如何提高鄉鎮中學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呢?作文材料的積累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十多年的作文教學過程中,我總結了幾點關于作文材料積累的方法:

一、專題積累

在作文材料積累中,教師不能盲無目的地讓學生去積累作文材料,那樣做只會事半功倍。一定要分專題地讓學生去進行系統的材料積累,如七年級語文(語文版)上冊第一單元,這單元是以寫人為主的,教師在教這一單元時,就要讓學生通過閱讀、背誦、摘抄、觀察等方式去積累寫人的材料。上第二單元時,這單元是敘事的文章,就讓學生去積累寫事的相關材料。上第三單元時,則讓學生去積累寫景的相關材料。一定要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去進行各種形式的材料積累,要求學生緊緊圍繞專題作文進行材料積累,這樣到了寫作課時,學生通過一定量的相關作文材料積累,胸中有物,寫起作文來才不會害怕,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

二、背誦積累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對《課程標準》要求背誦的古詩文和現代文篇目進行背誦,對一些優美的文章也要要求學生對其中的精彩片段進行背誦積累,在課外閱讀中,對其優美的語段、詞語進行摘抄,在早讀課上或課外時間要求學生進行反復地誦讀,牢記心間。只有當學生大腦中有了一定的語言詞匯積累,在寫作課上才有話可寫,行文流利。

三、閱讀積累

書籍是人類的營養品,可是現在的學生越來越不喜歡讀書了,我們有的同學初中三年畢業了,除了幾本教科書以外,就沒有讀過其他任何課外書了,有的同學即使讀了幾本,無外乎就是一些童話、漫畫、笑話、鬼故事或者武俠小說之類的作品。這樣的閱讀量如何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閱讀是注入學生體內的新鮮血液,閱讀是學生作文的土壤,沒有新鮮的血液,沒有肥沃的土壤,怎能培育出茁壯的禾苗?作為語文教師,每學期一定要向學生推薦必讀書目,最好是每個年級組能統一學生課外閱讀必讀篇目,并在相關考試中來檢測學生的閱讀情況,用“以考促學”的方式讓學生去主動讀一些中學生必讀的書目。如七年級上冊可讓學生讀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外國文學喬安妮?凱瑟林?羅琳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高爾基三部曲《童年》,平時要求學生在讀書中感悟主人公的命運,體驗主人公的情感,并對其中自己喜歡或感人的文字進行抄錄,或者寫成一些讀書心得,將自己的閱讀感受寫下來,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借鑒他人的選材與構思技巧,增添作文文采,還能使學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感染人生成長之路;也可以在月考、期中或者期末考試中以各種形式檢測學生的閱讀情況,讓真正閱讀的學生得高分。

四、生活積累

在作文積累中,還有一種最為重要的方法就是生活積累。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一定要讓學生去用心觀察身邊的事與物。如果只是借助于閱讀、背誦積累,那樣寫出來的文章會很生硬,不太真實。如今年我在教學七年級語文(語文版)上冊第三單元時,本單元主要是寫四季之景的美文,當時正值秋季,我就讓學生去積累秋景的作文材料。在作文課上,我給學生布置的作文題目是“秋”,要求學生抓住秋的特征來寫,把秋寫為幾幅畫面即可。經過近半個月的作文材料積累,加之課堂上又學了朱自清的《春》,學生積累了不少有關秋的作文材料。作文課上,我見一個學生文章寫得還不錯,但文章冒出一句描寫秋草的句子:“嫩嫩的、綠綠的”,還有一個班的學生描寫秋天的風:“潤潤的,暖暖的”。面對這些,我知道問題出在學生沒有細心觀察周圍的事與物,于是犯了錯誤。在作文課上,針對這兩句話,我讓學生下去再用心觀察和感受一下,第二天兩個學生才恍然大悟地跑來告訴我:老師,原來秋天的草不是嫩嫩的、綠綠的,而是金黃的、枯萎的。另一個學生也告訴我:原來秋天的風不是潤潤的、暖暖的,而是清涼的、干燥的。大家驚奇地發現原來細心地觀察是如此的重要!除了這些,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還要多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只有這樣,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才有真情實感,才有活力,才能從不同角度寫出自己的不同感受。

篇6

隨著教學經驗的逐漸積累,我慢慢地發現,原來課文除了提供分析的范例,還有一個極大的作用,就是寫作范例。于是,我嘗試讓學生模仿課文,居然領略了巨大的成功的喜悅。這里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仿寫,一段話微作文

課文中的很多片段,在段落構成、過渡照應、表達方式、修辭方法等諸多方面都有鮮明的特點,對這些語言片段進行仿寫,可以使學生受益匪淺。

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二段:“不必說碧綠的菜畦……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這段景物描寫獨具特色,把百草園景色的美與趣描摹的淋漓盡致。這是景物描寫訓練是很好的仿寫范本,不僅可以仿它的句式,也可以仿它運用多種感官(觸覺、視覺、聽覺、味覺),多種修辭手法(比喻、擬人)的描寫方法?!短J花蕩》里有這么一段文字:“這是冀中區的女孩子們,大的不過十五,小的才十三。她們在家鄉的道路上行軍,眼望著天邊的北斗。她們看著初夏的小麥黃梢,看著中秋的高粱曬米。雁在她們的頭頂往南飛去,不久又向北飛來。她們長大成人了。”

作者非常巧妙地利用環境描寫來表達女孩子的成長。我們也可以讓學生模仿這段文字,用一段環境來表達時間的推移,人物的成長。

二、仿寫,還可以是整篇課文

從寫作角度來看,課文不僅是典范,簡直是寶庫。我們可以教學生仿素材選擇,仿寫作手法,仿行文思路。

1.仿素材選擇

寫人的作文在初中階段仍然是作文教學的重點。值得關注的是,初中生寫人物選材依舊偏于片面。初中教材中寫人物的范本很多,如《我的老師》《王幾何》《陌儼菰暗餃味書屋》《藤野先生》,教師完全可以指導學生仿寫出更加真實、豐滿的人物形象來。

學習《王幾何》時,學生無不對這樣一個洋溢笑聲與快樂的課堂充滿向往,無不對這樣一個幽默、睿智的老師充滿喜愛和崇拜。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仿照文本,以某一節課堂為人物活動的舞臺,記錄課堂師生活動的每一個有意義的細節:課堂場面與環境,師生的心理,人物的音容笑貌。

《我的母親》表現母親的個性,不僅選擇了母親教育我的常見素材,也選擇了母親如何與家人相處的生活素材,充分展示了在一個封建大家庭中傳統的優秀女性的形象。那么我們的學生在寫到自己的父親母親時選材也會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2.仿寫作手法

教材里的課文有的敘議結合、畫龍點睛;有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有的首尾呼應、水到渠成;有的欲揚先抑、懸念迭起;有的以小見大,細節取勝;我們都可拿來主義,靈活地進行仿寫訓練。

例如《阿長與山海經》,魯迅先生采用了先抑后揚的寫法,使阿長這個普通人的形象更加豐滿、更加立體,給讀者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這種寫法很值得借鑒。

教材中首尾呼應的例子比比皆是,如《行道樹》《紫藤蘿瀑布》,在自己的作文開頭和結尾有意為之,可以使文章整體感更強。

3.仿行文思路

在學習《云南的歌會》時,我在課上以作者選取的三個片段為重點,和學生共同探討了三個片段寫作的重點,同中有異的寫作手法,以及如何通過這些片段的描寫來表現云南當地的民風民俗。在研究透徹課文的寫法和技巧后,我引導學生一起研究“南京的××”這個話題該如何構思、寫作。學生們就模仿了課文的寫法,選取了三個片段來具體表現家鄉的小吃、橋、山、方言、燈會等等,學生有了課文為參照,在構思方面就輕車熟路了,一改往日寫作指導課沉悶的氛圍,發言很踴躍,而且素材一個比一個精彩。經過共同努力,積極構想,他們尋找到了很多具體場景來表現家鄉的風土人情。課后寫作成文也就容易很多,在習作中發現了不少好文章。

學習了《濟南的冬天》,要求學生模仿,寫《南京的秋天》,就會發現在學生作品中,無論是語言表達,結構篇章,都有了很喜人的進步。

《列夫?托爾斯泰》一文,是心理派大師茨威格的經典之作。在教學時,可以從寫作的角度入手,教給學生寫人物傳記的另一個思路:抓住人物外貌,突顯其深邃的精神世界??偨Y完寫作手法,我還推薦閱讀陳丹青的《笑談大先生》,兩文異曲同工,給了學生模仿寫作的可能。布置學生寫一寫先生,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被極大激發,寫出了很多佳作。

三、仿寫,可以多角度挖掘文本

課文范本可以多角度進行挖掘,老師可以發揮自己的教學智慧。

如《散步》,可以學習如何用一個具體場景來表現家庭的溫馨和睦;也可以學習在敘事中注意波瀾(分歧)的寫作方法;還可以學習借景物描寫表現人物心情的方法;也可以模仿文中意味深長的句子,給文章增加亮點。

再如《羚羊木雕》,可以學習文中的心理描寫、插敘手法、對話描寫、開頭(直入情境)、結尾(問句)等各種寫作技巧。

篇7

關鍵詞: 初中英語 生活實際 書面表達

當前初中學生英語書面表達中存在詞匯貧乏、造句困難、漢化嚴重等諸多問題,要切實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從實際著手,在日常學習中多聯系生活實際,從實際的語言環境中逐步鍛煉與提高書面表達的能力。

1.初中學生英語書面表達中存在的問題

英語的書面表達看似簡單,實際上不僅考查學生對于英語語法的掌握,還考查學生的英語詞匯量及語言組織能力,這樣看來,其實書面表達是一個綜合性考查學生學習能力的項目。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1單詞量不夠,用詞貧乏。很多學生都存在這個問題,不愿意背單詞,或者花了大量的時間死記硬背卻又記不住單詞,背了再多的單詞還是不會運用,在課后的寫作練習中,用到的單詞總是那些單一的幾種,從初一到初三也就是常用的一些單詞記得比較牢固。如此造成了判卷老師的閱讀疲勞,批過好幾張卷子下來,大家用的詞都一樣,沒有新意,沒有吸引判卷老師眼球的東西,自然不能在考試中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1.2語法不明白,句型不合理。英語的語法不同于漢語,從句還有時態的問題比較多,很多學生在這方面容易弄不明白,寫句子的時候經常是好多從句寫在一個句子中,過去進行時和現在進行時總是搞不清楚,導致全篇文章時態混亂,不知道要講哪個時期的事情?;蛘哂行W生不會用從句,通篇文章都是簡單的句子,文章看起來結構單一,沒有吸引人閱讀的興趣。

1.3用漢語寫英語。這個問題應該是剛上初中孩的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傳統意義上的漢譯英,就是把腦海中想到的漢語句子一個漢字對應一個單詞地寫出英語句子,這樣寫出來的句子沒有意義,表面意思到位了,實際上和要表達的內容差之千里。寧可讓學生寫一些錯誤的句子,也不能做這樣的練習,時間一長就會形成思維模式,看到作文就想著要漢譯英。

2.如何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英語書面表達能力

2.1培養學生看見作文話題聯系實際的能力。教學中,培養學生看見作文話題聯系實際的能力。例如,八年級英語UNIT 5這一單元主要是描述感覺與情緒的詞匯,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可以讓學生針對不同的詞語,自己搭配小組學習,做一個情景對話的演練,或者可以干脆拍個情景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對話中充分表達與情緒有關的詞語,這樣不僅可以學習相關的詞語,而且當學生置身其中的時候,對于單詞的理解要好于老師傳統教育的方法,直接式的教學也許比較快。如果學生理解能力不到位,不能很好地理解這個單詞,就不能在日后的學習和寫作中很好地加以運用。

在進行完情景對話之后要趁熱打鐵,留幾篇作文讓學生有選擇地去寫,簡單的一百詞左右,也可以以對話的形式,但是要求和課堂上做的對話內容不同,可以分析別的情緒詞語。這樣增加了學生對新單詞的印象,鞏固了單詞的理解與學習,而且在寫簡單的文章的時候,對于句子構架的把握能得到一定的鍛煉。

2.2聯系生活實際擴展詞匯量奠定寫作基礎。單詞是學習英語的基礎和關鍵,很多學生不知道怎么背單詞,即使拿出大把的時間去背誦默寫單詞,還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遺忘單詞,但是為什么我們見過的人不會忘記,家里住的地方也不會忘記呢,這些都是自然記憶的結果,自然記憶沒有機械的背誦過程。當然,單詞的背誦要靠自然記憶是很難實現的,但是可以模擬自然記憶,就是高頻率重復,就像是看廣告,很多廣告詞竟然就在嘴邊、就在腦海里,但是沒有真的動腦記過,主要原因是因為廣告的重復率比較高。

要利用零散的時間背單詞,而不是將大塊的時間用于背單詞,就像沒有人會一直看一個小時的廣告一樣,只要有空閑就看幾眼單詞,或者可以把學的單詞寫在黑板的某一個角上,同學下課了就可以看幾眼,上廁所出門也可以順便瞅幾眼,在腦海里形成印象,時間長了自然就記住。

利用睡覺前躺在床上的時間背單詞,這個是零散的時間,不是說要你坐在書桌前面背單詞,而是要躺在床上之后,閉上眼睛想今天看到的記得的單詞,回憶它的意思和讀寫,有些同學一看書就犯困,這樣能幫助學生進入睡眠狀態。

有條件的學生還可以結合聽力,之前我們都學過字母的發音這些知識,聽單詞的讀法可以幫助我們記憶單詞,在以后的學習中是很有幫助的。比如上大學考四六級都是需要聽力考試的,而且占總分的比重很大,從初中就開始鍛煉的話,到時候就有一定的經驗基礎,聽單詞不僅可以幫助記憶,還可以糾正我們的發音,是一個一舉兩得的好方法。

2.3結合生活實際不斷地進行寫作訓練。

2.3.1活用詞句。看到一個作文題目,要讓學生在腦海里把大體的思路想出來,可以不用列大綱,但是中心詞匯要隨手寫下來,比如書里經常會有描寫人的單元,課后布置一些描寫人的文章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把關于人的一些描述性單詞寫下來,養成這樣的習慣,在寫作的時候,寫到哪一部分就看當時自己想到的單詞,這樣就能做到活學活用,時間長了,學生可以自己做總結,把寫人物常用的單詞都記到一起,在腦海里形成一個模板,這樣遇到這樣類型的作文就不會害怕,不會出現之前不知道該從哪里下手、不知道該怎么構造作文的主體結構的問題了。

2.3.2充分利用課本上的話題。每一單元的學習我們都可以為這一單元增加一個情景模擬的練習,有能力的學生自己寫對話,或者可以直接用書上原有的對話,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讓學生親自去運用語言能力,增加語感的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會對句子產生印象,句子當中的從句等結構也會印在腦海里,在書面表達的時候,如果想不起來該如何運用從句,就可以回憶當時自己做過的對話內容,然后舉一反三,加深印象。

2.3.3多看多敘寫課外文章。可以看一些簡單的英文小說,有中文翻譯的那種,可以朗讀或者背誦自己感興趣的段落,擴展自己的知識面。把課外讀物的人物描寫聯系到其他人物描寫上,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口頭表達交際能力,也可以為寫作打下基礎。

2.3.4培養學生寫作的習慣。可以給學生留一些寫英語周記的作業,比如一周記三篇,沒有字數限制,想寫什么就寫什么,主要是要動筆去寫,老師要認真幫學生批閱,哪怕學生只記了幾句話,也可以幫學生糾正句子中存在的問題,或者幫學生把句子結構寫得更加充實。

篇8

【關鍵詞】人物細節描寫繪肖像抓動作描語言摹心理

寫人是作文的基本命題。寫人,可以側重寫人物的外部表現,即寫他在做些什么,或者有哪些動人事跡;也可側重寫人物的內心活動,寫他在一件事面前,在與別人交往中,或在一種特定的環境中的內心變化,和隨之產生的喜、怒、哀、樂;也可以交錯地寫人的外部表現和心理活動。寫人物,決不能像寫品德評語那樣概述,要學會生動細致地描寫。

要把人物寫生動必須抓住人物的特征。就是要描繪出這個人與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只有把特點寫出來,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也才能與眾不同,富有新意。例如《水滸傳》可以稱為寫人作品的典范,它塑造的眾多人物形象,幾乎個個面目不同、生動傳神。即使性格看來相似,實際也有很大差別。要對所描寫的對象,長時間地觀察、探討、研究,從而洞悉他們的個性,這樣才能把人物寫活,才能把人物描寫得栩栩如生。所以,細致觀察是把人寫活的第一步。

記敘文在描寫人物的時候,最主要的任務是塑造人物形象,而人物形象是需要由許多生動具體的細節來完成的,人物形象的千差萬別,往往體現在不同的細節特征上,細節特征往往能體現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選擇富有特征的細節,能夠由點到面,以小見大,見一斑而知全豹,使原來比較呆板、模糊的形象變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下面以經典作品為例談談細節描寫的主要手段:

一、繪肖像

繪肖像,要抓住能反映人物思想、品格、性格特點的主要特征,突出重點,以形傳神,不必面面俱到。這是魯迅筆下的楊二嫂形象:凸顴骨,薄嘴唇;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寥寥幾筆,便繪出了她的外貌特征,通過這個特征,可粗知她尖酸刻薄的性格。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變化和內心活動,常會通過各種眼神表現出來。因此,刻畫眼睛是表現人物性格的一條最有效的捷徑,往往能夠入木三分地描繪出人物在不同境遇中的精神面貌和心理變化,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給讀者留下鮮明印象。正如魯迅先生說的那樣:“要極省儉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濒斞赶壬谛≌f《祝福》里關于祥林嫂眼睛的幾處描畫,便是很好的例證。繪眼睛最好是將人物設置在特殊的環境里,讓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比較大的波動和變化,內心的沖突有較強的節奏,而這些內在的變化必然要通過眼睛這扇心靈的窗口來得以外在的顯現,這時,抓住眼睛的特征和眼神的變化予以突現,人物性格就會躍然紙上,人物形象便呼之欲出了。

繪神態也是描寫人物肖像的一種方法,繪神態即注重其面部表情的刻畫,力爭做到細致、逼真、傳神。同時還要注意人物在不同場合表情神態的變化,要寫出動態,顯出活力。神態描寫要注意與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寫結合起來,使之形成一個藝術的整體。

二、抓動作

一個人的行為常常是他思想性格的具體表現。寫動作忌籠統,一定要具體細致,不然,會干癟難看。動作描寫要顯示人物的個性。《水滸傳》中武松打虎的三拳是極典范的例子:

剛要睡,忽然起了狂風,狂風過后,亂樹后撲的一聲響,跳出一頭斑斕猛虎!武松叫聲“啊呀”,從青石上翻下,趕緊將哨棒抓到手里。那老虎好容易等到這一餐,惡狠狠從半空中撲過來。武松這一驚,喝下的酒全變成冷汗冒了出來。他急忙一閃,閃到老虎的背后。老虎再往后一掀,又被武松躲過。接著那鐵棒一般的老虎尾巴掃過來,還是沒碰到武松。原來這一撲、一掀、一掃是老虎的看家本事,三樣落了空,氣勢也就去了一半了。輪到武松發威了,他舉起哨棒用全力劈過去,啪!誰知打在樹枝上,哨棒斷成兩截。老虎又撲過來,武松往后一跳,老虎正好落在武松面前。武松兩只手用力按住虎頭,一邊往老虎的臉上、眼睛里亂踢。老虎痛得咆哮起來,爪子刨出一個土坑。武松死死不肯放松,按得老虎漸漸的使盡了力氣。這時武松騰出右手,鐵錘一般在老虎頭上打了五六十拳,只見老虎的眼里、嘴里、鼻子里、耳朵里全都流出血來,再也動彈不得,只剩喘氣了。武松怕老虎沒死,撿起半截哨棒再打,直打得氣也沒了。

一“翻”、一“抓”、一“驚”、一“閃”、一“躲”、一“劈”、一“跳”、一“按”、一“踢”、一“騰”、一“打”,寫出了武松臨危不懼、膽大心細的英雄本色。這三拳描繪得特征顯露,個性鮮明,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數百年來廣為流傳。

《守財奴》中對葛朗臺的一段動作描寫也很傳神。這個“執著狂”一見到金子就頭腦發熱,燃燒,于是當他看到侄兒留給女兒的梳妝匣時不顧一切,只想占有,“縱”“撲”“叫嚷”“撬” “擺” “推”等一系列動作表現出了葛朗臺對金子的強烈的欲望和狂熱。

三、描語言

人物語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不同年齡、職業、性格的人所講的話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場合所講的話也是不同的。作者應透徹地了解自己筆下的人物,知道他們的出身、年齡、生活環境、思想感情、習慣愛好、所受教育等等,設身處地地推測想象,知曉人物在什么場合說什么與不說什么,讓他們說出自己非說不可的話,由此寫出各人的性格來。這正如著名作家老舍說的那樣:“作者則需在人物頭一次開口,便顯出他的性格,聞其聲知其人。”人物說出的話必須是人物自己的性格與思想感情的反應,能真實地表達人物的性格特征,這樣才能塑造出豐富多彩、個性鮮明的人物來。

這里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語言要真實親切。真實,是指人物語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所處的時代,讓人物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而不是作者想當然地代替他說;親切,是指人物的語言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不要裝腔作勢。二是語言要引人入勝。人物的語言應該使用生活中的詞匯,再加上作者必要的提煉,達到精確恰當引人入勝的效果。同時,還可以運用夸張、幽默等手法,以此來表現獨特的人物性格和特定的故事情境。

《守財奴》中對葛朗臺語言描寫也非常傳神。例如:

當他得知要對女兒報告財產的數目,把動產不動產一股腦兒登記起來拍賣的時候高聲叫道:“那簡直是抹自己的脖子” ,“抹脖子”是一句個性化的語言,說明誰要想從葛朗臺手里拿走一點錢,或者要對女兒報告財產數目,拍賣財產,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

“人生就是一件交易” 這是葛朗臺的世界觀,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關系,倫理道德,只不過是一層溫情脈脈的面紗而已。為了錢,可以撒謊,可以欺騙,可以不擇手段,可以不顧廉恥,即使親生女兒也不例外。這句話,概括出了資產階級人與人之間裸的金錢關系,暴露了葛朗臺丑惡的靈魂。

“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賬?!边@句個性化的語言深刻表現出葛朗臺愛財如命的性格至死不變。

四、摹心理

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離不開內心世界的描寫。描寫人物心理的方法有兩大類:一是直接描寫人物的內心活動,通過對人物的心理活動及其狀態直接描述和揭示。二是間接描寫,借助人物的外部表現如語言、動作、肖像來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也可以通過環境描寫來襯托人物心理。

這里重點談一談環境映襯法,環境映襯法就是通過環境描寫來襯托人物心理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使讀者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這種方法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要把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交代清楚。第二,要處理好人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描寫環境的目的,是為了烘托人物的心理,因此,環境描寫要緊緊圍繞人物心理這個中心,不能為描寫環境而描寫環境,讓人留下環境與人物兩不相干的印象。

高爾基在《母親》中有這樣的描寫:“母親走到街上,嚴寒干燥的空氣緊緊地包圍住她的身體”“她腳下的雪發出清脆的聲音”“骯臟的被煤煙熏黑了的三等候車室里面已經擠著許多人”。作品用這些環境描寫來襯托人物去執行任務時的緊張、興奮而又謹慎的復雜心理。葉圣陶的《夜》中也有類似的寫法,如文章開頭寫道:“一幢一樓一底的屋內,桌上的煤油燈發出黃暈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慘淡,好像反而加濃了陰暗”。這段環境描寫烘托了人物凄苦、陰慘的心境。當寫到阿弟去探視青年烈士時有一段烘托人物恐懼心理的環境描寫也很生動:“沒有路燈。天上也沒有星月,是悶郁得像要壓到頭頂上來的黑暗。遠處樹木和建筑物的黑影動也不動,像怪物擺著陣勢。偶或有兩三點螢火飄起又落下,這不是鬼在跳舞,快活得眨眼么?狗吠聲同汽車的嗚嗚聲遠得幾乎渺茫,好像在天末的那邊。卻有微細的嘶嘶聲在空中流蕩,那是些才得到生命的小蟲子?!?/p>

篇9

【關鍵詞】融洽情感 巧設懸念 拓展思維 情境感染

作文教學只有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才容易進入寫作情境中去。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使我深深地體會到,要激發學生的情感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融洽情感,源頭積情

心理學研究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才能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相反,在師生心理需要相抵觸、心理交流受阻礙的情況下實施教育,會引起學生在接受上的對抗性。學生如果跟哪位老師感情比較好,那么對這位老師教的課也會產生一定的情感和興趣。目前師生之間的“代溝”現象還是有的,學生不愿意對老師講真話,更不愿講心里話。久而久之,師生關系就會僵化。為此,教師要注意搞好師生關系,做學生的好朋友,重視師生之間積極平等的情感交流。平時的態度要親切和藹,平易近人,不要讓學生有畏懼感,要加大與學生的接近感,縮短與學生的生理和心理距離,經常與學生個別交談或筆談。課堂教學中有時要巧妙運用幽默、笑話等方式調節教學氣氛,促進師生關系和諧發展。唯有如此,才能讓學生把自己對教師的愛和對學習的熱愛之情遷移到寫作活動中去,從而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真情體驗生活,感悟生活,是作文的前提,生活是一切創作的根本和源泉。贊可夫說:“應該打開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象映入學生的腦海,借以豐富學生的情感經驗,激發學生表達情感?!泵绹逃铱死账鼓苏f:“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碧招兄壬f:“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離不開生活?!痹谄綍r的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帶著一雙發現的眼睛走進生活,直接與生活對話,讓他們感悟生活,體會生活之美,獲取無窮無盡的寫作素材,更重要的是情感體驗的累積。親情、友情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都是學生作文的重點,而這些都必須從生活中來,從親身的觀察和體驗中來。我們還可以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參觀、游覽、科學實驗、趣味游戲等活動,可根據不同年齡段、不同特點搞一些課外閱讀的專題指導。例:讓學生寫“關于春天”的文章時,不妨將學生帶入大自然,讓他們零距離接觸自然的蓬勃與朝氣,讓他們真切感受那山的蒼翠、水的靈動,讓他們在與春天的接觸中萌發寫作的沖動,形成對春的體驗與哲理思索。這樣堅持下去,時間長了好文章自然出現。

二、巧設懸念,激感

教師在讓學生接觸課文之前,可先自己復述課文情節,在關鍵處停下來,讓學生去猜測情節會如何發展,人物的命運會怎樣。這樣巧設懸念,往往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學生閱讀課文的熱情就會大增。如教學《背影》《七顆鉆石》《我的母親》這一類課文時,教師可采用這種方法去激發學生的情感。培養了學生的寫作情感?!扒橐晕镞w,辭以情發。”只有受到環境、事物、氣氛的感染時,人才會產生相應的情感,當內心涌起不能自已的情感時,便要用文辭表達出來。學生的想象和聯想能力需要一定載體的激發,創設一定的情境,可以誘發學生的潛力,激感的共鳴。創設情境是進行情境作文教學的前提。中學作文大致可分為寫人、記事、描景、狀物、想象等幾大類。一般來說,寫人、敘事的可用情景再現法,喚醒學生的感情;描景、狀物類則課通過現場觀摩,實物展示,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從而激發學生感情。需要注意的是作為教學中的情境,教師要做到針對實際,靈活創設,考慮情境作用的有效性。從目前的情境教學研究來看,教師可在作文教學采用問題情境、音樂情境、圖像情境、游戲活動情境等,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創設懸念情境、回憶情境、情感共鳴情境等,教師盡量用靈活、新穎的情境增強刺激的新異性,激發學生的表達欲。

三、疑問懸念,拓展思維

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可針對所講內容,提出一個或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集中,積極地期待著問題的解決。這樣導入新課,能較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感,增強講課的吸引力。上課也是作文教學的過程。讓學生在寫作時,思維得到很大的拓展。覺得有好多話要說,積累了自己的情感。

四、講述故事,情境感染

中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他們愛聽愛看有趣的故事。教師可以抓住青少年這一特點,針對教學內容,從與課題有關的趣聞軼事出發導入新課,能夠激發學生對所學新課產生濃厚興趣。同時,授新課前,花極短時間,用繪聲繪色的語言,講述一則引人入勝的故事,顯得親切自然,縮短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入學習。如教學《阿長與〈山海經〉》時,可先聯系《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給學生講講長媽媽所講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講講阿長本人的故事,這樣,使學生在特定的氛圍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進入作品的意境。在上新課的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在其中有自己的情感灌輸。

五、環環相扣,觸類旁通

語文教學可通過“入畫――入情――入理”這樣的環節,環環相扣,引人入勝。入畫,即以畫導入,讓學生進入畫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畫將學生導入課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讓學生由情明理,認識到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如教學《白楊禮贊》就可采用這種方法。

把相似的東西聯系起來,是喚起學生情感的好辦法。如教學《濟南的冬天》可讓學生回憶故鄉冬天的景色;教學《春》時,可讓學生回憶過去與好友踏春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和當時的愜意心情。這樣,學生能觸類旁通,深刻地體會課文的情感。

六、抓住重點,故留空白

教學中,教師可抓住文中的重點加以點撥,這樣,就能使學生一下子領悟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如教學《賣炭翁》時,教師可就“心憂炭賤愿天寒”的“愿”字,剖析賣炭老人復雜的情感世界,激起學生對賣炭老人的同情和對官僚的憎惡之情。強化練習促情感

矛盾說:“ 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見所聞所為所感隨時記下來……”倘若我們學生平時能按照這樣去做,平時多記日記,多寫片段,讓自己的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不僅可以得到一種精神享受和樂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寫作水平。為此,在平時作文教學中,我強調每位學生每天至少練筆一次,大至對社會事件的評論,中至遣詞造句,不一而足。學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練習,筆頭熟了,素材也豐富了,有些內容還運用到作文中去,從而減輕了寫作的難度。

例:部分學生在日記中曾對給他送傘、送雨衣、雨鞋的長輩們深表謝意。如給他們一抒胸臆的機會,他們定會淋漓盡致地表達一番。于是,我搞了一次命題作文《雨天里的愛》,結果寫得很感人。當然,在習作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就材料展開、延伸、挖掘,這就成了習作上的再生情感。

中國古代的繪畫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讓欣賞者去馳騁想象,進行再創作活動。作文教學亦可借鑒這一手段,故留空白,讓學生去體驗課文情感。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激活興趣;鼓勵創新;課下練筆;課外閱讀

筆者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深深的體會到: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離不開教師對學生的寫作訓練。下面,筆者就指導學生寫作訓練中,如何抓好寫作教學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指導作文與激活興趣相結合,評定作文與鼓勵創新相結合,常規作文與即興作文、課下練筆相結合,課外閱讀與作文教學相結合,來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1、語文課堂教學滲透寫作訓練

課堂教學中,老師講的文章特點、文章技巧已到純青的地步,學生也背的爛熟,因為它們有可能在考試時派上用場,但這些特點、技巧對學生的影響不應僅限于此,“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它應與學生的作文有機聯系。不能否認,學生作文寫作的無目的性、無序性乃至任意性的存在,使作文訓練成了教師手中的“面團”,再加上命題作文的簡單操作,只一個題目不附帶任何與課文教學學生到的知識有關的要求,這就為教學的最終失敗添加了砝碼。事實證明:學完一組主要課文后,趁熱打鐵指導學生做有關的作文聯系尤為重要。譬如說,學了幾篇寫人的文章,同學們了解了怎樣通過具體事例記述某個人的形象、特點或表現人物的品格、風貌,掌握了關于詳寫和略寫;關于先抑后揚、對比的寫法;關于感彩等,在此基礎上,教師有必要訓練學生寫以人為題材的文章,這樣不但使學生理解了課上所學,還不同程度地借鑒了寫法有的還運用地很巧妙??傊?,注重二者的結合,會使課堂教學與寫作教學相得益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從激活寫作興趣入手

作文指導的實踐使我深信,作文指導要聯系生活激情?!芭d趣是啟蒙的鑰匙”,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寫作欲望,習作便有了生命。激活興趣方法有三:(一)從題目本身挖掘,教師要精心設計學生感興趣的作文題目;(二)利用學生范文引導,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三)教師范文和語言激勵學生。比如在一次作文課上,我留了這樣一個題目――《我聽到的一個故事》,要求習作者向讀者轉述自己聽到的一個故事,寫成記敘文。教師指導:這個故事可以使從某個人那里聽到的,也可以是從廣播、電視里聽到的、看到的,也可把自己從社會上或者書本上聽到的、看到的故事的來源,轉述后寫成自己的感想或看法。然后教師從“確立中心”和安排材料兩方面示例。最后用葉圣陶老先生的話激勵學生:“‘只要動手去采集,隨時會發現晶瑩的寶石’,這次看誰給老師采來最璀璨的寶石。”最終令人滿意的結果出來了,其中一名女同學別出心裁,寫了一個小女孩到商店去買幸福,人們投來同情的目光,故事看來是虛構的,結尾的簡短評論卻令人深思:正在鬧離婚的父母們,在你們尋找自己幸福的同時,是否還關切自己孩子的幸福?鬧離婚的父母們如果多考慮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你是否還會幸福?

3、要鼓勵作文創新

每次安排作文后,及時批改,指導作文中的問題,用客觀中肯的話來激勵學生,用含蓄優美的話來感染學生,必要時找同學談話。有一次,我讓學生寫《暑假的一天》,大部分同學寫了一天中發生的事,而有一位學生寫了一天的景物變化,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心情。我看了很高興,順手寫了這么幾句話“你的作文猶如一手散文詩,清純美好,似一滴甘露滋潤著人的心田……”隨后引用她的話激勵她,從那以后,她每次完成作文都注重創作這種“創新作品”。平時,在批改任務完成以后,我還要推薦4~6篇優秀作文,在肯定的同時,比較他們的風格,有創新精神的予以特別表揚。表揚對學生的鼓舞很大,作文的指導就是在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進行的。

4、作文的形式要多種多樣

課堂作文教學時間實在太少,但可利用語文課堂和實踐活動開展即興作文,以鍛煉學生的表達和開拓寫作思路。除此之外,還要求學生寫周記,每個星期五晚上回憶一周以來的見聞、學習生活,寫上一段話或者幾段話,寫讀書、看電視后的感想,參加勞動或者活動的體驗以及同學中的好人好事等。這樣既陶冶了性情,積累了寫作素材,還能使學生寫作能力得到發展。一個學生在日記中寫道:他在星期六起床很早,出來發現自行車還在沉睡,大羊懶洋洋地吃草,小羊在院子里撒歡,雞悠閑地覓食……由此可見,學生學會了觀察事物和留意生活,長期堅持,就會解決學生作文“無米下鍋”的難題。

5、搞好課外閱讀,豐富作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