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范文

時間:2023-03-17 22:42: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石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小石潭記】出自于唐代作家柳宗元之手,誕生與作者遭貶之時,文中不時地體現出作者一時悲涼的心情。

文中第一段重點寫潭石的奇特,多姿,如“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第二段看似寫魚,實是用魚的活動來體現出水的清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從這兒不難看出作者流露出的歡快的心情。第三段,用岸的曲折多姿,,神秘,來襯托潭水的源頭的奇特,神秘。第四段是文中最重點的一段,是課文的中心部位,也是全文的感情最,作者此事被貶,見到潭境的清幽,凄涼,難免有些觸景生情,“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這是一句最能體現作者感情的句子,從中流露出了他悲涼的心境。第五段是介紹同游的人。

課文先總寫所見景物,然后以特寫鏡頭描繪游魚和潭水,再寫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表現出小石潭及其周圍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

作者在寫景中傳達出自己貶居生活中孤寂凄涼的心境。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寫景,實則寫心。作者通過寫小石潭人跡罕至,凄清幽靜的環境,意在表現出自己孤寂清涼的思想感情。

篇2

小石潭記讀后感

在你的《小石潭記》中,描繪了一個多么美麗的如人間仙境般的地方埃那兒有白玉般干凈,清澈的小溪水,水中魚兒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似天上的鳥翱翔在無邊無際的天宇下。清晨,當陽光開始照入竹林中,蒼翠的竹子和翠綠的藤蔓相互纏繞在一起,透過微微的晨光,在清風中隨風飄拂。當陽光照在溪水中時,水波點點,閃爍著光芒,好像是金子發出的耀眼亮光。溪路蜿蜒,斗折蛇行,溪中石塊千姿百態,各色各異,這真是每個人心中所夢想的人間仙境啊!

在這美麗的風景中,如果是我,一定會好好的玩一番,盡情放松平日緊繃的神經。讓大自然用它的清新和活力為我洗去疲乏,注入能量。但是,此時此刻,這幽美的山林在你眼中卻仿佛成為了凄神寒骨之地,這與世無爭的佳地在你看來似乎也成了寂寥無人、不可久居之所。甚至于你只是想把它變成一個記憶。

看到你這樣,我也有些難過了,我不由得想起了陶淵明,想起了他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也許我們可以學學他,將這山林中的悠然自得、與世無爭當做一種享受,變成一種境界。

篇3

小石潭記分為三部分。《小石潭記》是唐朝詩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記敘了作者游玩的整個過程,以優美的語言描寫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發了作者被貶后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感情。全文對小石潭的整體感覺是:幽深冷寂,孤凄悲涼。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唐宋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青色的藤蔓相互纏繞,小石潭的流水“叮咚”作響,偶有風吹過竹林,發出“沙沙沙”輕快的旋律,柳宗元便是在這樣的美景中漸行,漸遠。畫面定格在這一瞬間,如果我是畫家,我會用黑白詮釋這幅景色。不需要鮮艷的色彩,不需要細致的表情刻畫,只一片黑白,一個背影,足以觸動人心。

他的背影,是落寞的,亦是感性的。

盡管同行六人,他的樂卻仍只流于表面,而內心,更多的是人潮襯托出的孤單。孤單或許不能更準確地表達他的心境,因我對他了解不深。但我能想象,面對仕途的失意,對未來的彷徨和內心的壓抑已緊緊包圍著他,心底長久潛伏著的悲傷也許就在那一瞬間,迸發……

于情于景,到處透露著凄清,本能使他選擇了逃避。

也許悲傷是會長久潛伏于心的,但快樂一樣也能夠,豁然面對吧!如詩中所云:“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篇5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古詩文;美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1-0161-01

古詩文是初中語文的重要一環,也是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的內容。首先,由于文言離學生生活時代甚遠,字詞生疏難懂,學生對古詩文的學習沒什么興趣。其次,古詩文中詞量大,用法靈活,這對于沒有文言基礎的初中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再加上傳統文言教學中,教師奉行"字字落實,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經,以致在學生中流傳著"一怕作文,二怕古詩文"的說法。那么,如何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挖掘古詩文教學的有利因素,根據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呢?

1.當前初中古詩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初中古詩文教學存在以下三個問題:一是傳統教法極大地抹殺了作品的"美感",進而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多的是被動接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普遍缺乏對學生個體體驗的關注,學生無法獲得愉悅感;三是學生既有的知識在很大程度上還處于沉睡狀態,教師沒有及時喚醒,以致有關知識學生掌握得并不牢固,并不全面,從而影響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挫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一句話,當前初中古詩文教學美育角度比較缺失。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發揮古詩文的審美教育,要發揮古詩文教學應有的功能-讓學生從蘊含著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美的千古佳作中領略祖國文化的內涵,汲取營養,古為今用。古詩文教學成功的老師,他的教學充滿了審美的愉悅,能夠引領學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流連于祖國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

2.提高古詩文教學效果的策略

2.1挖掘古詩文中的美。

2.1.1古詩文的聲韻美。大部分古詩文注重詞語的聲韻美。如《陋室銘》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八字四句兩聯,每句末字分別是陰平和陽平,完全押韻讀來上口,又如《岳陽樓記》中的"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和"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銜遠山,吞長江"兩個分句,內容相關,"銜"對"吞","遠山"對"長江',三個字兩節拍;"朝暉夕陰"四個字兩節拍,"朝暉"對"夕陰",一句之內,內容相對,音節勻稱。后組句子,音節數目整齊,都是九個字八個節拍。由于單雙音節配合得當,句子音節勻稱自然,節奏一致,造成了語言的音律美。疊音詞具有語音上和諧悅耳、節奏明朗、韻律協調的音樂性。

2.1.2古詩文散句的流暢美。散句是相對于整句而言,指句式靈活而富有變化的句子,長短不一,自由活潑,生動感人。散句能使語氣舒緩,舒卷自如。文言散句在句式上往往表現為兩種形式:其一是整齊美,具體表現在對偶、排比、頂真、反復、回環等語句形式的均衡上,其二是參差美,具體表現在錯綜的避復求變、轉類的新鮮活潑、長短句的錯置、整散句的結合以及常式句與變式句的交錯運用方面。前者如《岳陽樓記》,教師在教授此文時,就得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深深地體味出這種四六句式,對仗工整,平仄相間,詞彩華麗的驕文所擁有的那種整齊和諧的獨特美感。后者如歐陽修《醉翁亭記》既采用了整齊又錯落的句式,又間以自然又和諧的押韻。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誦讀來體驗句式錯落的美感,還可以把握助詞如"也"、"矣"、"哉"等語氣來體驗作者的情感。

2.1.3挖掘古詩文心境情感美。美的文章,總是給人一種美的意境。學習古詩文,一定要注意發掘這些美的因素,逐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這對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幫助的。如《小石潭記》的學習,要把學生的想象帶入作品為我們創設的意境中去,才能對這篇散文的要旨把握準確。作者寫到:"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槍幽邃。"這樣一幅優美而凄清的意境,與作者心情有某些相通之處,而作者心境又是怎樣的呢?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心境?就這些問題做到循循善誘學生一步一步地思考,我們就不僅按要求學習了課文,而且對作品所蘊含的意境也有了深入理解。

2.2重視課文誦讀,培養感知能力。多讀、熟讀,是提高閱讀古文能力的一種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據史書記"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宋代大文豪蘇軾深有體會地說:"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不在閱讀上下工夫,想通過什么別的途徑獲得一把可以打開一切古文學習之門的鑰匙,那只是一種幻想。學習古詩文,熟讀課文是第一件要做的事。于漪老師曾說:"要反復誦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真到了這種境界,文意將會自見。出于這樣的目的,可從以下四步著手:第一步,聽讀課文,認準字音。這一步是培養學生興趣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千萬不能忽視。在泛讀時,應做到聲情并茂,盡可能用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學生。如果自己沒有這個條件,可讓學生聽朗讀帶,務必讓他們感覺到文章的美,以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第二步,合讀課文,明確節奏。學生一邊隨錄音或泛讀輕聲誦讀,一邊標畫節奏,對一些難以確定停頓的句子,首先應借助注釋、已有的語法知識,或前后文的提示,弄懂句意,這樣才不致讀破句子。第三步,分讀課文,領會文意。在這一階段里,教師可設計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如個人讀,分組讀,可配樂朗讀,也可開展朗讀競賽,使課堂上的瑯瑯書聲不絕于耳,使學生以誦讀為樂,養成自覺朗讀的習慣。第四步,齊讀課文,總理全篇,對課文有一個整體認知。

通過這樣的反復誦讀,培養了學生的文言語感,學生對全文內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為分析、理解課了很好的鋪墊。

2.3注重學法指導,培養閱讀能力。語文大師葉圣陶告誡我們"教是為了不教",學生一旦掌握了學習方法,就會主動地去學習,從而養成了學習古詩文的良好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因此,古詩文教學也應"授人以魚",教會方法,讓學生終身受益。

2.3.1學會讀注解。古詩文言簡意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閱讀時也需要借助注解,中學生養成認真閱讀注解的習慣,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學生只要認真閱讀課后淺易而詳盡的注解,就能自己解決生字、難詞,初步達到"了解內容"的要求,為順暢朗讀鋪平道路。養成讀注的習慣,還可以為課外閱讀開拓廣闊的天地。

篇6

小詩的誕生,已經有半個多世紀了。它的第一個是在1919年到1922年。康白情、汪靜之、都屬于最早寫小詩的一批詩人。

受印度詩人泰戈爾的《飛鳥集》的影響,冰心開始寫作“小詩”,1923年連續出版《繁星》和《春水》兩部“小詩”集。《繁星》《春水》兩本詩集的出版,奠定了小詩在中國新詩史上的地位。七十年代末期,隨著的結束,小詩再一次復蘇并且形成。(以上參見呂進《新詩的創作與鑒賞》)

試舉泰戈爾的小詩:

1

夏天的飛鳥,飛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飛去了。

秋天的黃葉,它們沒有什么可唱,只嘆息一聲,飛落在那里。

Stray birds of summer come to my window to sing and fly away.

And yellow leaves of autumn, which have no songs, 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 sign.

2

世界上的一隊小小的漂泊者呀,請留下你們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

O Troupe of little vagrants of the world, leave your footprints in my words.

3

世界對著它的愛人,把它浩翰的面具揭下了。

它變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恒的接吻。

The world puts off its mask of vastness to its lover.

It becomes small as one song, as one kiss of the eternal.

4

是大地的淚點,使她的微笑保持著青春不謝。

It is the tears of the earth that keep here smiles in bloom.

5

無垠的沙漠熱烈追求一葉綠草的愛,她搖搖頭笑著飛開了。

The mighty desert is burning for the love of a bladeof grass who

shakes her head and laughs and flies away.

6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陽而流淚,那么你也將失去群星了。

If you shed tears when you miss the sun, you also miss the stars.

7

跳舞著的流水呀,在你途中的泥沙,要求你的歌聲,你的流動呢。你肯挾

瘸足的泥沙而俱下么?

The sands in your way beg for your song and your movement, dancing

water. Will you carry the burden of their lameness

8

她的熱切的臉,如夜雨似的,攪擾著我的夢魂。

Her wishful face haunts my dreams like the rain at night.

9

有一次,我們夢見大家都是不相識的。

我們醒了,卻知道我們原是相親相愛的。

Once we dreamt that we were strangers.

We wake upto find that we were dear to each other.

10

憂思在我的心里平靜下去,正如暮色降臨在寂靜的山林中。

Sorrow is hushed into peace in my heart like the evening among

the silent trees.

11

有些看不見的手,如懶懶的微(風思)的,正在我的心上奏著潺(氵爰)的樂聲。

Some unseen fingers, like an idle breeze, are playing upon my heart

the music of the ripples.

12

“海水呀,你說的是什么?”

“是永恒的疑問。”

“天空呀,你回答的話是什么?”

“是永恒的沉默。”

What language is thine, O sea

The language of eternal question.

What language is thy answer, O sky

The language of eternal silence.

13

靜靜地聽,我的心呀,聽那世界的低語,這是它對你求愛的表示呀。

Listen, my heart, to the whispers of the world with which it makes

love to you.

14

創造的神秘,有如夜間的黑暗--是偉大的。而知識的幻影卻不過如晨間

之霧。

The mystery of creation is like the darkness of night--it is great.

Delusions of knowledge are like the fog of the morning.

15

不要因為峭壁是高的,便讓你的愛情坐在峭壁上。

Do not seat your love upon a precipice because it is high.

16

我今晨坐在窗前,世界如一個路人似的,停留了一會,向我點點頭又走過

去了。

I sit at my window this morning where the world like a passer-by stops

for a moment, nods to me and goes.

17

這些微(風思),是樹葉的簌簌之聲呀;它們在我的心里歡悅地微語著。

There little thoughts are the rustle of leaves; they have their

whisper of joy in my mind.

18

你看不見你自己,你所看見的只是你的影子。

What you are you do not see, what you see is your shadow.

19

神呀,我的那些愿望真是愚傻呀,它們雜在你的歌聲中喧叫著呢。

讓我只是靜聽著吧。

My wishes are fools, they shout across thy song, my Master.

Let me but listen.

20

我不能選擇那最好的。

是那最好的選擇我。

I cannot choose the best.

The best chooses me.

試舉七十年代末期的幾首小詩。

碑上的字都能經住歷史的風雨嗎?——紀鵬。

黑暗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顧城。

她把帶血的頭顱,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讓所有茍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韓瀚:《重量》)這是一首寫革命烈士的詩歌,發表在《詩刊》的封二,至今讀來令人噓唏不已。

小詩難寫,首先的構思簡潔,小詩“寓萬于一”、“以一馭萬”,富于哲理。當然一切來自于想象。沒有想象也就沒有詩歌。

我寫過一些小詩。抄在這里,也算附會。

《石子》

在地上或許被人踩在腳下,

在天上就成了人人仰慕的星星。

《西溪濕地》其一

一滴晨露和著一聲鳥鳴,在煙靄霧繞的湖中,勾畫出一個濕漉漉的黎明。

其二

小船收起船槳唯恐一聲欸爾,撞碎這琉璃般的寧靜。

小鳥收攏濕漉漉的翅膀,唯恐翅膀翮動西溪處子那勾人魂魄的明眸……

《春的寫意》昨夜的星子,在一叢叢鮮黃迎春花上微笑。

《聆聽》

牽牛花在悄悄滴綻放,

篇7

關鍵詞:整體語境 語言品味 《小石潭記》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097(2014)04-0058-02

作者簡介:馬偉平(1971―),江蘇宜興人,教育碩士,中學高級教師,無錫市學科帶頭人,無錫市教科研帶頭人,宜興市實驗中學語文教師。研究方向: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在語言品味中,要關注整體語境,審視具體語言與語篇結構的內在關系,進而發現其獨特性,品味其深刻性。下面以《小石潭記》為例,談談如何關注整體語境,深化語言品味。

一、關注整體語境,把握兩個結構

《小石潭記》的行文思路大體上可以歸納為:發現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同游何人。以“發現”開篇,以視角轉換為連接,鋪陳渲染潭中景物,由“景”之幽美入“感”之凄清為轉換,以“記之而去”為收束。作者的情感脈絡為“樂”(心樂之)―“憂”(悄愴幽邃):初聞水聲,激起心中之“樂”;石潭奇景,流露愛惜之情;不知源流,暗寓遺落之苦;悄愴幽邃,轉抒貶謫之憂;記之而去,聊寄慰勉之意。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脈絡:先樂后憂,似樂還憂,名樂實憂,以樂寫憂。從行文思路和情感脈絡兩者的相互映襯來看,《小石潭記》言簡意豐,結構緊致,開合有度,是古代游記散文的上乘之作。

梳理行文思路和情感脈絡,是為了勾勒作品的內在結構和氣韻情勢,為品味語言做鋪墊。因為好的語言無論是外在形式,還是內在意蘊,都是和文本的整體內在結構彼此契合、相生相長的。

二、依托整體語境,深化語言品味

建立起整體語境之后,我們再來進行語言品味,就有了理據和方向。我們可以通過語言形式上的異同、結構上的關聯、情感表達上的差異,開展行之有效的品味賞析。

(一)閑筆:開篇沖淡蓄愁怨

從整體語境來看,《小石潭記》行文開篇和情感激起之筆,在于“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一句。文章開篇,一般力求語言簡約,形式新穎,振起全篇。而《小石潭記》卻著力細節,語氣平淡,情緒舒緩,尤其是“百二十步”這一數量詞,貌似“閑筆”,一般的游歷之人很少這樣精確計算距離,而在柳宗元的“永州八記”中卻蔚為特色,筆法相同。把步數丈量得如此清晰,把位置交代得如此具體,一方面是體現對景觀(小石潭)的印象深刻鮮明,另一方面恐怕是柳宗元心境的寫照:和步數一起延伸的是柳宗元孤獨的身影,丈量的不僅僅是尋覓石潭的距離,也是柳宗元遙望人生彼岸的距離,一步一步,閑愁滿腹。再從這句話的語氣語調來看,略顯頓挫低回,仿佛蘊蓄著一種淡淡的愁怨,讓開篇發現小潭之“樂”蒙上了一層灰暗的色調,為后文的由“樂”到“憂”作了鋪墊。

(二)勾連:連接一氣有變化

從整體語境上看,《小石潭記》行文連接之處和情感延展之處,在于“移步換景”的內在勾連。作者在文中用“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中魚可百許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四句話,開啟每一小節的具體敘述和描寫,表面上看,是寫觀覽地點的轉換,實際上隱含了主語“我”,也即寫作者覓幽探勝的經過。從地點的轉換來看,“西行”兩字交代了大體方向,“潭中”“潭西南”“潭上”三個詞語中,分別用“中”“西南”“上”點明了作者的視角,相互勾連,承接一氣,把小石潭的優美精致迭映在讀者面前,疏朗有致,清新簡潔。三句話(“潭中魚可百許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在一脈相承的同時,又隱含變化,暗合心情,主要體現在句式和音韻上,句式由長漸短,音韻由起伏歸于輕平,暗示了作者由初見的心潮激蕩,到最后的復歸冷寂。

(三)象征:鋪陳之中顯蒼涼

從整體語境上看,《小石潭記》中鋪陳之處在寫“潭中景物”一段,雖然寫了“石”之奇、“水”之清、“魚”之樂、“樹”之茂,看似景象豐美,實則以石潭象征自身,暗含蒼涼。因為一般的“鋪陳”,盡可放開來寫,而《小石潭記》卻逐漸收斂筆墨。從作者的情感脈絡來看,雖有對小石潭的愛惜之情,但從沒有正面寫到自己內心的愉悅之感,因而此處的“鋪陳”完全沒有心胸洞開、山水縱橫的達觀,反而顯得幽微蒼涼。

幽微:《小石潭記》對魚的描寫著墨頗多,既有靜態描寫,也有動態描寫,但從魚兒棲身、游樂的環境來看,也是比較冷清、幽邃的,似乎象征著作者自己生活的冷清。另外,從“似與游者相樂”的魚兒身上,正照見了作者心中的憂愁,從“皆若空游無所依”中的“無所依”三字上,我們也可從另一個側面讀出作者內心的空寂無依。總而言之,柳宗元善于選取深奧幽美型的小景物,象征比類。

蒼涼:在描寫過程中,作者采用象征手法,借“棄地”來表現自己不為世用而被遠棄遐荒的悲劇命運。鋪陳潭中景象這部分,從用詞來看,多有峻峭凌厲之勢,如寫潭中之石,“為坻,為嶼,為,為巖”;從句式來看,多用短句,回環曲折;從色調來看,多呈冷峻清麗之貌,如“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青、翠”兩字,一方面渲染了小石潭周圍環境的碧翠清幽,另一方面進一步烘托潭水的清冷,因為“下見小潭”四字總領后文,后面的文字都是寫潭中景象,一直到“潭西南而望”,視角才發生轉換,樹影朦朧、藤蔓參差的水中鏡像,正是柳宗元心中意緒紛亂的象征。

(四)矛盾:轉換之處有深意

從整體語境上看,《小石潭記》中行文結構和情感脈絡的轉折之處在于“寂寥無人”四字,它標志著從對景物的工筆描摹轉向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寫意觀照,值得品味。“寂寥無人”說明小石潭少有人跡、乏人問津,讓人感到孤寂空落,不堪冷清,才有后文“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感喟。作者沒有因為唯獨自己發現了小石潭這樣一處絕佳勝景而感到自得自許,相反,作者實際上是以小石潭自喻,對自己被朝廷遺棄的命運感慨自憐,備感凄涼。再則,后文明明交代了同游者甚眾,與此處的“無人”是否矛盾?顯然這里的“無人”是從情感狀態上來看,同為游者,與“小石潭”意會神領的唯有作者一人而已,別無他人。這樣的矛盾表達,增添了轉換之處的深刻意蘊。

篇8

不知什么時候,我迷上了一部日本的動畫片,叫做《名偵探柯南》。

最讓我感到驚奇的是,柯南十分聰明,他有一副能分析事物功能的眼鏡,還有一個會改變聲音的領結。我也想做一回名偵探,等啊等,終于等來了機會。這天,姨媽來我家做客,因為有些事情,和媽媽一起出去了,姨媽囑咐我,一定要把弟弟照看好,不要讓他看電視、玩電腦。我滿口答應了。剛開始,弟弟很聽話地跟我一起看書做作業,到了中午,快遞員打我家的電話讓我去郵局取一下信件,我想應該是表姐的信吧,我就匆匆忙忙地趕去郵局了,我出門之前,囑咐表弟不要看電視玩電腦,如果聽話就等姨媽回來讓他看一會電視。表弟爽快地答應了。我走到郵局,就已經花了半個小時的時間了,找信件又找了半天,等回到家時,都快一個小時了。我躡手躡腳地走到家門口,想看看表弟有沒有在看電視,可惜看不到。我我又想從兜里拿出鑰匙來,搞個突然襲擊,可是,唉!沒帶鑰匙啊!我只好氣哼哼地敲門,過了很久,表弟才走過來開門,只見他一只手上拿著一本習題,另一只手上拿著一只筆,顯得好似有些緊張。我想他八成有看電視或者玩電腦,我走到房間里,摸摸電腦,冰涼涼地,沒有任何溫度,我又走到客廳,咦?遙控器不是一直在茶幾上的嗎,怎么不見了,最后,我在電視柜上找到了遙控器,我又摸摸電視的溫度,還有一些熱度。我嘻嘻一笑,對弟弟說:“小家伙,你到底有沒有看電視?”表弟直搖頭。我拉著他的手,放在電視后,他立即臉紅了。

哈哈,我成了有名的小偵探啦!

篇9

寂寥無人的意思是寂靜寥落,空無一人。出自柳宗元《小石潭記》:“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解釋為:我坐在潭邊,四下里竹林和樹木包圍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

《小石潭記》是唐朝詩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記敘了作者游玩的整個過程,以優美的語言描寫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發了作者被貶后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感情。全文對小石潭的整體感覺是:幽深冷寂,孤凄悲涼。

(來源:文章屋網 )

篇10

1.投放總量

電視傳播效果最顯著,電視廣告是當前提高旅游目的地知名度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鑒于此,一些有經濟實力的城市和地區逐步開始在電視媒體上投放硬廣告。2000年以來,各地在電視媒體上投放形象廣告的力度逐年大幅度增長。限于資料,筆者無法統計全國所有電視載體的廣告量,僅從中央電視臺的情況就可以說明這種增長幅度。中央電視臺的覆蓋率、可信度和關注度對提升城市品牌形象能夠提供重要支撐,權威媒體的專業頻道日益成為城市塑造品牌的主要平臺,說明,各地在央視的投放量成倍增加,從2001年1973·6萬元,到2002年的10346萬元,再到2003年1~10月的27136萬元。城市廣告增長幅度越來越大,說明各地充分認識到了城市旅游和招商引資對于城市發展的重要性,而且,城市形象廣告對于城市品牌傳播、經濟的發展以及對城市建設能夠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2.投放城市

據統計,2003年1~10月份有83家城市在央視做過宣傳。表明,在國內所有城市形象宣傳中,大連的廣告宣傳力度最大,其次是杭州、寧波、義烏和聊城等。這些城市的共同特點一是經濟實力強(聊城除外),多為沿海沿江發達城市和特色經濟城市;二是重視城市形象的傳播和城市品牌宣傳,無論是大城市還是中小城市,都希望通過電視廣告將自身的城市形象和資源優勢傳遞到世界各地;三是城市特色鮮明。杭州、大連、寧波的投放量最大(刊例價),城市特點和旅游特色也最清晰(寧波正在打造新的城市形象,所以投入力度也很大),而特色正是一個城市塑造品牌的最佳切入點。

3.頻道分布

是中國城市廣告投放央視的頻道分布情況。2003年1~10月,通過對中央電視臺各頻道廣告監測情況看,各城市根據傳播目標的不同,選擇了不同的專業頻道。從廣告量的分配比例看,CCTV-4比例最高,達到75%,這與CCTV-4面向海外覆蓋全球的特點,以及大多數城市面向國際旅游和招商引資市場發展的戰略有關。CCTV-4國際頻道擁有國內4億廣告價值較高的觀眾和國外5000萬的華人華僑及海外觀眾,而各大中城市的基本理念是以開放的姿態吸引世界的目光,選擇CCTV-4就是貫徹這種理念。當然,有實力做電視廣告的城市和地區,在國內的知名度也相對較高,因此,他們的核心目標是擴大城市或區域在國際上的知名度。

4.欄目分布

從可以看出,選擇CCTV-4頻道進行廣告宣傳的城市和區域中,《中國新聞·深度報道》占到了82%,說明該黃金欄目以其獨特的欄目定位以及自身名牌形象成為城市形象宣傳的首選欄目,已經成為各城市展示旅游資源、積累城市品牌資產的最集中、最具優勢的平臺之一。

二、對杭州在CCTV投放廣告的效果評估

1.基本情況

自2002年起,杭州市在央視投放了較大幅度的城市形象廣告。投放目標是借助可信度高的傳播媒體提升城市品牌,通過最優化的媒介組合把杭州旅游最具特點的訴求和定位展示給最具價值的受眾,特別是促進商務旅游和家庭旅游的增長。2002年主要投放在CCTV-4,基本立意是開拓國際市場。2003年則是CCTV-4、CCTV-2、CCTV-1的組合,這一組合的基本價值定位是基于“非典”后國際旅游轉向國內旅游的現實。其中,2003年的欄目組合為評估和比較不同欄目廣告效果提供了良好的樣本。

2·2003年1~10月收視指標

根據央視—索福特提供的數據,杭州市2003年1~10月杭州形象廣告的基本數據是:總投放量9453899元,總收視點1240·1%,總暴露頻次1564次,千人成本0·693元,到達率55·8%,凈到達人數6·138億人,到達人次136·4億人次,平均暴露頻次23次/人。

3·評價

(1)收視率

收視率是衡量一個欄目受關注程度的一個最基本的指標,但不是惟一指標。中國電視界擅長用“收視率”這個指標,而日本等國家則用“收視點”這一指標。杭州市投放的幾個欄目中,《幸運52》、《開心辭典》和《深度報道》的收視率較高,《經濟信息聯播》的收視效果最低。但由于4個欄目的收視對象不同,對調動潛在旅游者的“含金量”不同:《幸運52》、《開心辭典》針對的是家庭旅游者,《經濟信息聯播》針對的是商務旅游者,而CCTV-4《深度報道》針對的是政務、商務游客,特別是CCTV-4對伊拉克戰爭全程直播后,整體收視環境大大改善,收視率成倍增長。

(2)千人成本

千人成本是衡量廣告合算程度的一個重要評估指標,千人成本越低,說明廣告的性價比越好。從杭州市的欄目投放效果的比較看,《深度報道》最低,為0·89元。

(3)廣告干擾度

廣告干擾度是指廣告時間對正常節目的干擾程度。干擾度對整體廣告的效果并不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廣告干擾度越低,廣告效果越明顯。一般

言,廣告時段的廣告干擾度高于欄目廣告。廣告時間集中,或廣告時間短,會降低廣告干擾度。《深度報道》和《經濟信息聯播》的欄目廣告劃分成兩個時間段,相應的降低了干擾度,但《經濟信息聯播》的廣告過多,也會導致相對較大的廣告干擾度。

(4)有效到達率

由于中央電視臺是目前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媒體,在各地的落地率很高,因此,從總體上看,杭州投放欄目的有效到達率都較高。

(5)廣告記憶率

到達、記憶、理解是一個完整接受的過程,理解之后才可以產生消費行為。廣告到達后,如果沒有形成記憶,效果會自然消失。影響廣告記憶率大小的關鍵因素是播放頻次和廣告內容。由于杭州的廣告暴露頻次很高,反復提示,加強記憶,抽樣調查顯示:杭州廣告的記憶度高達55·8%。這說明杭州播出時間長,可以表達更多的內容訴求,有利于提高受眾對廣告的理解度。就杭州的廣告內容看,由于杭州廣告選擇的媒體受眾的特征決定了對廣告內容的理解度很高,隨機在商務樓問詢,經常收看CCTV的10人中有6人回答看懂了廣告片的內容,理解率達到60%。這說明好創意與合適的媒體結合才能創造更大的廣告效果。

三、電視廣告片的制作

旅游受眾有一個共同性:容易被硬性廣告所誘導,而旅游的感性特征,決定了大部分潛在旅游者容易受感性廣告所誘惑。因此說,電視廣告片的內容和表現方式是城市形象廣告獲得較好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據簡·瑪爾斯的總結和我們在杭州的實踐,總結出了旅游形象電視廣告的10項基本原則:

第一,圖像要清楚地傳達所要表達的意思。檢驗方法是:關掉聲音只看圖像,仍然能夠清楚地說明問題。

第二,要找到一個視覺標志(標版)。這個標志是你要在十幾秒的時間內創造的一個中心形象,能夠反映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第三,抓住觀眾的注意力,激發公眾看下去的興趣。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試圖靠主題以外的其他東西來吸引觀眾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二是廣告中通用的一個原則就是:包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做法是最吸引人的。如果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則最理想。

第四,思路要專注、單一,表現手法要簡潔。如果一個廣告要表達的內容過多,就會引起混亂。例如,哥斯達黎加旅游廣告表達的一個中心思想是純自然的環境。

第五,在廣告中要充分利用人這一要素。人對人是感興趣的,所以廣告內的人物要說話,會容易被人記住。但是,要竭力避免廣告中人講的話與畫面不配套。

第六,廣告中的演員要能夠使你的產品增色,而不是減色。他(她)可以是一個真正的演員,也可以是一個名人或創造出來的名人,但絕不能讓人只記住了演員而忽視了廣告內容。

第七,要反映旅游的個性和特長。例如澳大利亞表現的是感受奇跡;馬來西亞表現的是感受亞洲;寧夏表現的是“大漠黃河,西夏回鄉,中國旅游最后的處女地”。

第八,要有一句朗朗上口的廣告詞。

第九,要善于用音樂來調動觀眾的感情。音樂可以告訴觀眾是什么樣的氛圍,是浪漫,還是高興,或是孤獨。

第十,要組織完整的宣傳攻勢。要達到廣告目的,必須考慮信息傳達的頻率,所以任何成功的宣傳促銷都要不斷地重復所要傳達的信息。研究表明:對一個廣告至少要看6次以上,你才能意識到你看過了這個廣告。

其中,最為核心的要求是廣告定位要準確。廣告定位的重點在于抓住消費者的心,通過廣告定位為消費者創造一個嶄新的恰到好處的購買借口,使消費者產生傾向性的購買行為。USP定位理論(UniqueSalePreparation),即獨特的銷售主張理論,就是在廣告中突出其與眾不同的地方。據美國丹佛旅游協會1998年統計,60%以上的游客選擇旅游地點的首要因素是“具有明顯的區域差異及獨一無二的旅游特色”。因此,旅游廣告定位應突出其首要吸引力因素,在廣告中,只有把突出個性作為宣傳的起點,才能吸引受眾。

杭州城市旅游形象廣告策劃方案中就把握住了城市的獨特個性。杭州是一個獨特的城市:她不同于深圳浮躁、奢華的激進,不同于北京文化底蘊的厚重,也不同于南京石頭城的沉重,不同于西安的古老,不同于十里洋場的繁華上海。杭州有她的鮮明個性:正如傳說中的西子,杭州是一個如西施般獨具風韻的城市,她美麗,叫人如在畫中;她多愁,叫人依依不舍;她含蓄,叫人欲走還留;她清秀,叫人著迷沉醉……她個性,但不張揚;她獨特,但不排斥。數遍中國版圖上的城市,竟然沒有一個城市與杭州類似,也沒有一個城市能有西子一般的形象的比喻,樂不思蜀、浮想聯翩、迷離沉醉,讓人有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結。這就是杭州,一個獨具魅力的城市。她的靈魂就是一個“緣”字。

如果對杭州旅游受眾做出分析,就會發現,杭州的旅游消費者沒有年齡層次等方面的限制。杭州旅游產品的廣域性,使得她的吸引力面向幾乎所有的人群。

在畫面的表現形式上,要追求電視廣告畫面的國際化概念,舒緩優雅的意境,對海外受眾而言,同樣不需要語言來表達。

點評:電視廣告的創意,力求感性訴求,避免理性及形式訴求。例如城市宣傳常見的誤區有:過于強調“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等具體、理性的訴求,反而忽略了作為一個城市給受眾的感觀的感受,而這個感受正是城市給人的印象所在,也正是電視媒介的最大優勢。也有的形式訴求過多:如“美麗的山水”、“古老的城墻”等等文字的出現,對受眾來講沒有產生美感,也產生不了旅游的沖動。“抓住受眾的目光,使他們的被動感官變成主動接受并受到強烈的沖擊,進而在印象逐步消失的時候經歷下一次的被動接受,直到深深感知”,這是好的旅游形象廣告的一條“基本定律”。

四、結論分析

1.強勢電視媒體是城市形象廣告的最佳平臺之一

想要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品牌就需要選擇最有影響力的傳播平臺。中央電視臺已經成為成就品牌的黃金載體。一些耳熟能詳的品牌,都是通過中央電視臺成長起來的。人們潛意識的概念就是:能夠投播中央電視臺的品牌都是大品牌,值得信賴的品牌,是有實力的象征。當然,國際上的一些大牌電視媒體如CNN、NBC、NHK等的影響力更強,但投放廣告需要強大的經濟支撐。

2.投放要有針對性

要達到良好的收視效果,就必須在媒體過剩、信息爆炸時代選擇針對性的媒體。調查表明,受眾80%的時間會集中在3~5個十分偏好的頻道中,只有20%的時間分散到其他各個頻道。因此,在媒體市場已經細分相對成熟的今天,投放的準確度十分重要,城市形象廣告也一樣需要投放的針對性。

3.要特別注重媒體的人氣指數

盡管衡量媒體的價值因素,包括一些量化指標,如收視率、千人成本和接觸度等,而關注度才是真正影響廣告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人氣指數主要包括受關注的程度和媒體的權威性(或可信度)。可信度高的媒體才是特別有價值的媒體。

4.播放頻次是影響廣告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而集中的廣告投放比散布投放更為有效

如果一個很有創意的廣告片,把它放到多個頻道到處播放,就等于稀釋品牌。一般而言,針對企業形象的廣告,選擇3~5個優勢頻道最適宜。例如《幸運52》和《開心辭典》的收視率很高,但為周播欄目,單獨投放實質上沒有明顯效果,必須配合日播性廣告來支持。

5.注重品牌的美譽度、知名度和忠誠度的提升

投放電視廣告不但要提升城市的知名度,還要擴大美譽度,培育忠誠度。由于廣告的第一作用是知名度,往往會忽視美譽度和忠誠度。在電視片的拍攝制作時,一定要表達城市的真實含義,否則會導致“虛擬宣傳”,導致美譽度的降低,為此,城市需要建立相應的服務水平、創新能力、旅游優勢、傳播技巧等。杭州市通過此次廣告投放,配合新西湖的開放,杭州的品牌忠誠度在一定的受眾范圍內得到了空前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