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元日范文
時間:2023-03-25 05:02: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王安石元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
4、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
5、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陸游《除夜雪》
6、十年舊夢無尋處,幾度新春不在家。——《思佳客·癸卯除夜》
篇2
這幅春聯是我大年二十九的下午在王府井北京百貨大樓一層花20塊錢買的。當時,攤上對聯只有三種,除了“千門萬戶尤眨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外,還有兩種,但是非常的俗不可耐。于是,我就買了這一幅。畢竟這是王安石的詩句。 現在看來,無論前兩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還是后兩句 “千門萬戶尤眨總把新桃換舊符”,按照春聯對聯對仗工整的漢語的要求,它們都不是合格的對聯。雖然我們在全國新年的大街小巷里,經常看到它們。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尤眨總把新桃換舊符”是宋朝大詩人王安石的著名詩作《元日》。這首詩是寫當時中國人大年初一過大年的歡樂景象。當然,也包含了王安石這位改革家除舊布新的政治理想。這首詩不一定是王安石最好的詩,卻是王安石最著名的詩篇。因為每到春節,各種關于春節關于春聯的文章總要涉及到這首詩。
“千門萬戶尤鍘筆撬黨跎的太陽照耀著大地上的千家萬戶。所謂“印筆鞘槊難雜糜錚是表示日出時光亮的樣子,是寫早晨的太陽光明燦爛。所謂“瞳瞳”根本就沒有這個詞,“瞳”是指眼睛的瞳孔。
過去新年對聯都是手寫,一般是街上的“知識分子”,主要是中小學教師。大家常常在學校或者春聯的家里,排隊等拿春聯。不少有文化的人也自己編自己寫。近十幾年來,對聯日益成為印刷品。但是,春聯的豐富性和文化內涵不斷降低,雷同是最突出的問題。春聯的原創性幾乎消失。這實際上是新春對聯的危機。
春聯出現錯別字,過去沒有見到,現在出現了,竟然在自己的門上。“瞳瞳日”是印刷品,應該出現在千家萬戶的新春的門上,而且是大門上(這是寬聯)。真是一錯千萬錯。我們今天竟然連這樣一個寫了近千年的名句也會寫錯,不能不讓人感慨。如果在過去,寫對聯的人出現這樣的常識性錯誤,必然羞愧得無法過年。
篇3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心歸何處
在《詩經?衛風?淇奧》中有這樣一句話:“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句詩的意思是:君子的自我修養就像加工骨器,切了還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還得磨。做人,需要這樣的切磋琢磨,做文不也是如此嗎?否則,怎么會有“三句兩年得,一吟淚雙行”“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的境界?“春風又綠江南岸”中間“綠”字的用法,可謂妙絕。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后選定了“綠”字。這是最著名的一段關于詩歌煉字的佳話。
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首詩。“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一水間”“只隔”“數重山”從空間上極言兩地距離很近。再來看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世人都說“綠”字用得好,把看不見的春風轉換成鮮明的視覺形象,寫出了春風的精神及江南萬物復蘇、生機盎然的景致。然而,詩中的“又”字,也值得細細品味。春風吹過江南已不知多少次,江南的田野山川也不知綠了多少回,如今春風依舊,明月依然,可是詩人卻身歸何處呢?
這首詩從表面上來看,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鄉的深切情懷。如果我們聯系王安石“變法”失敗,就能體會出別樣的情懷。京口和瓜洲之間,不過橫著一條江的距離,遠處的鐘山也就只是隔著幾重山巒而已。春風又把江南的大地吹綠了,明月啊,你什么時候可以照著我,回到對岸的故鄉呢?
詩的第一、二兩句,從空間上落筆,寫回鄉的路并不遙遠,而第三句則是從時間上落筆,寫出心靈的一種阻隔。在經歷了人生起起落落之后,詩人發出了“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慨嘆和深思。
人生看遍,心歸何處?
書湖陰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寄情山水間
一首詩,就是一段人生。《元日》,表達了詩人棄舊圖新,致力于改革的豪邁之情。《泊船瓜洲》,表達了詩人幾番變法失敗后,希望早日辭官歸家的心愿。
到了晚年,王安石退居江寧,心緒趨于平靜,吟詩學佛,創作了許多寫景抒情的絕句。北宋詩人黃庭堅評曰:“荊公暮年作小詩,雅麗精絕,脫去流俗。”這里的荊公,就是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是王安石題在楊德逢屋壁上的一首詩。楊德逢,別號湖陰先生,是作者退居金陵時的鄰居和經常往來的朋友。
詩的前兩句,贊美了湖陰先生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靜”即凈。江南地濕,又值初夏多雨之季,青苔便會肆意而生。而今庭院之內,連青苔也沒有了,不正表明經常打掃,使無處不凈、無時不凈嗎?“花木”是庭院內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為品種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種。這樣,“成畦”二字就并非僅僅交代花圃的整齊,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豐美,既整齊又不單調。
詩的后兩句,從大處落筆,寫湖陰先生家周圍的環境。你瞧!一帶流水護衛著田地,環繞著綠色的農作物;兩座山峰面對著房屋,仿佛要推開門,給主人送上滿山的青翠。山水本是無情之物,可詩人說水“護田”,山“送青”。水對田有一種護措之情,山對人有一種友愛之情,這就使本來沒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顯得柔婉可愛,生動活潑。
篇4
1、總把新桃換舊符中的桃和符指的是一種東西。
2、“總把新桃換舊符”源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掛桃符(桃木板)是古代民間的一種習俗。“總把新桃換舊符”是個壓縮省略的句式,因為七絕每句字數限制,“新桃”省略了“符”字,“舊符”省略了“桃”字,交替運用。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元日(玉樓春)——(宋)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蕭疏白發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元旦試筆(選一)——(明)陳獻章
天上風云慶會時,廟謨爭遺草茅知。
鄰墻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
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
晚風何處江樓笛,吹到東溟月上時。
丁卯元日——(清)錢謙益
一樽歲酒拜庭除,稚子牽衣慰屏居。
奉母猶欣餐有肉,占年更喜夢維魚。
鉤簾欲連新巢燕,滌硯還疏舊著書。
旋了比鄰雞黍局,并無塵事到吾廬。
元日——(北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田家元旦——(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篇6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賞析:此詩描寫春節除舊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聲送走了舊的一年,飲著醇美的屠蘇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家家門上的桃符都換成了新的。
3、“元日”是陰歷正月初一。這是一首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間習俗,敏感地攝取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年節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篇7
1、惟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楊巨源《和練袖才楊柳》
2、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白居易《長恨歌》
3、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袁枚《春風》
4、紫恨紅愁千萬種,春風吹入此中來。——沈固《折花仕女》
5、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題都城南莊》
6、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后》
7、暗香留不住,多事是春風。蔣錫震《梅花》
8、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9、只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楊萬里《臘前月季》
10、春風先發苑中梅,櫻杏桃梨次第開。——白居易《春秋》
11、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舟》
12、生無桃李春風面,名在山林處士家。——楊萬里《蘭花》
1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4、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宋·王安石《元日》
15、隨風潛入夜,滑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16、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17、總向高樓吹舞袖,秋風還不及春風。——王建《未央風》
18、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枝花。——宋王禹稱
19、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唐僧志安《絕句》
20、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1、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李白《春思》
22、春風多可太忙生,長共花邊柳外行。——方岳《春思》
23、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24、春風何處好,別殿饒芳草。——溫庭筠《嘲春風》
25、春風來不遠,只在屋東頭。——于謙《除夜宿太原寒甚》
26、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李白《清平調》
27、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28、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29、相看莫厭秋情薄,若在春風怨更多。——徐賁《雨后慰池上芙蓉》
30、春風知別苦,不譴柳條青。——李白《勞勞亭》
31、春風雖自好,春物太昌昌。——李商隱《春風》
篇8
1. 情系科院,執夢遠航。
2. 飛揚青春,活力文傳。
3. 舞動青春,光熠文傳。
4. 炫動青春,舞動科院。
5. 歡聚一堂 暢想青春
6. 放飛激情,舞動科院。
7. 匯科院夢想,讓青春綻放。
8. 楊帆科院魂,求索中國夢。
9. 激情元旦,綻放夢想
10. 辭舊迎新,科院輝煌。
11. 燃燒激情,釋放青春。
12. 亮中華之風,展科院之彩
13. 五湖四海聚科院,努力拼搏創佳績。
14. 成青春之夢,創青春輝煌。
15. 激揚青春,綻放精彩。
公司元旦活動主題標語
1.迎新年,講文明,樹新風,促和諧
4.張燈結彩歡度佳節,齊心協力共創偉業
5.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6.世界文明的盛會,我們大家的世博
7.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共創南匯美好家園
8.以我文明新貌,共慶新春佳節
9.文明的城市、歡慶的佳節,美好的生活
10.匯聚百川、服務兩港、創新開拓、勇立潮頭
11.搶抓新機遇,爭創新優勢,再創新輝煌
12.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共創南匯美好家園
13.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里: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14.文明的城市、歡慶的佳節,美好的生活
15. 新年伊始,向各行各業的建設者致敬
元旦的抒情詩句
《元日》——(北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田家元旦》——(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元日(玉樓春)》——(宋)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蕭疏白發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元旦試筆》(選一)——(明)陳獻章
天上風云慶會時,廟謨爭遺草茅知。
鄰墻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
篇9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 李白《清平調·其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 王安石《元日》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 杜甫《絕句二首》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 朱熹《春日》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 —— 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 —— 秦觀《八六子·倚危亭》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 秦觀《春日》
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 —— 馮延巳《長命女·春日宴》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 —— 李煜《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
篇10
關鍵詞:春節 美德教育 春節文化 中華文化認同
在中國人眼里,春節到,就意味著春天來。春,在國人心中就是美好、溫暖和幸福!作為一名培養學前教育師資的教育工作者,筆者在培養幼師生品德過程中,以傳播春節文化為契機,引導學生賞析誦讀贊春詩詞,培養學生中華文化認同感,開展美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筆者的賞析引領如下:
每每春暖花開,陣陣東風拂面,自然讓人生發聯想:我們走進了春,還是春走進了我們。
三大詩人王安石、朱熹和杜甫寫春的優美詩篇令人陶醉。
先賞析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是“唐宋家”之一,其詩詞遒勁有力,備受后人贊賞。本詩是他的贊春名篇,創造了惝恍迷人的藝術氛圍,描繪了空靈而迷人的新春,尤其是情景理交融的幽美與邈遠。進入詩中,一股濃濃春意入耳入心,農歷年節一大早,家家戶戶燃放爆竹,辭別舊歲,喜迎新年,和煦的春風吹進正在暢飲屠蘇美酒的人家,這是一幅美妙絕倫、令人心醉的幸福圖景。跟著詩人一起遐想,大年初一,人們喝著屠蘇草浸泡的醇酒,春風拂面,春意滿杯。人為春醉,春為人醉,酒為人入春,春為人入酒,人走進春里,春進入人間。我們穿越時空,回到詩人生活的時代,和詩人一起“賞春”,喝著美酒的人們,暢享這無盡的春福,他們吻著春的聲響,擁抱著春的溫度。新年的第一輪太陽東升,照耀著千家萬戶,每家每戶都敞開大門,迎接新年第一縷旭日的光照,歡天喜地摘下門上舊的桃符,換上新的桃符。一個個秋冬在“新桃換舊符”中送走,一季季新春在“爆竹聲中”年年迎來,春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她給我們美好的祈盼,給我們無窮的遐想,給我們無限的鼓舞,詩意在“總把新桃換舊符”中進入更深遠的境界。
又欣賞朱熹《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朱熹是南宋著名哲學家、文學家,他的詩長于說理,《春日》無疑是以理詠春的“千古絕唱”,有絕妙“尋芳”悟春的灑脫形象,并可見飄逸浪漫的韻致。風和日麗的好日子,詩人徜徉在泗水河畔,尋找芬芳的春天,這是令人心曠神怡的情致,詩人看到那無邊的大地一時間換上了新裝,醉意淡淡,詩情濃濃,放眼天地而癡迷春光,敞開襟懷而自由奔馳。詩人好像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似乎懷疑自己尋覓春色的幸運,自言自語:“等閑識得東風面。”是的,詩人處處都很容易看到春風的笑臉,人在春風里,春風在人心里,春風送暖朱子舒心,人醉春光春風得意,是一種多么美妙的境界!
詩人最后暢抒感悟:“萬紫千紅總是春”,演繹了“春”與“景”、“質”與“象”的關系,表達出情景理融匯的藝術魅力。泗水之濱,春光普照,芳草遍地,百花吐艷,無邊的光景,已煥然一新。大地回春,東風勁吹,繁花似錦,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朱熹觀景悟春,寫物明理,透過現象看本質,感嘆那萬紫千紅的繁榮景象都是因為春意的點染!孔子曾在“泗水”講學,朱熹尋芳泗水,實質在于追求圣人大道。世間“萬紫千紅”也“總是春”,孔圣之道此“春”此“質”無處不在,點染著人間萬象,詩人欣喜異常。
再研析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此詩意境優美格調清新,行文自然流暢,景物描寫秀麗脫俗,誦讀起來更有音韻如溪水潺潺放歌無盡,甚至如風推云流悠然和美。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以簡潔明快之筆勾畫出春的秀容,描繪了美好的春境。春日陽光明媚,江邊水綠山青,春風輕盈拂面,花草芳香四溢。是的,萬物復蘇了,一切生機勃勃,這是新春的笑容,這是春光的倩影,這是盈盈春意跳動的脈搏!詩人贊春,是叫這春景的美所感動來抒懷,穿著春色盛裝的山川顯得格外俊秀,和煦的春風送來花草的芬芳,詩人的視野開闊了,心情分外舒暢,人自然陶醉,心自然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