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分析范文
時間:2023-03-20 22:22: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自我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 我是一個認真而嚴謹的人,勤奮而負有責任感,認準的事情很少會改變或氣餒,做事深思熟慮,信守承諾并值得信賴。
- 我依靠理智的思考來做決定,總是采取客觀、合乎邏輯的步驟,不會感情用事,甚至在遇到危機時都能夠表現得平靜。
- 我謹慎而傳統,重視穩定性、合理性;我天生獨立,需要把大量的精力傾注到工作中,并希望其它人也是如此,善于聆聽并喜歡將事情清晰而條理的安排好。
- 我喜歡先充分收集各種信息,然后根據信息去綜合考慮實際的解決方法,而不是運用理論去解決。我對細節非常敏感,有很實際的判斷力,決定時能夠運用精確的證據和過去的經驗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并且非常系統有條不紊,對那些不這樣做的人沒有耐心。
可能的盲點:
- 我非常固執,一旦決定的事情,會對其他的觀點置之不理,并經常沉浸于具體的細節和日常的操作中。
- 我看問題有很強的批判性,通常持懷疑態度,我需要時常的換位思考,更廣泛的收集信息,并理智的評估自己的行為帶來的可能后果。
- 我非常獨立,我行我素,不能理解不合邏輯的事情,忽視他人的情感,并對與我風格不同的人不能理解,非常挑剔;我要學會欣賞他人的優點并及時表達出來。
- 我非常有主見,時常會將自己的觀點和標準強加給別人,而且無視那些不自信的人的建議。在處理問題時,強求別人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對于未經檢驗或非常規的方法不加考慮。若能在以后多嘗試和接受新穎的、有創造性的方法,我就能做出更有效的決策。
如何發揮我的優勢
對于不同的人格類型和不同的動力等極而言,沒有“好”與“壞”之分,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有其特別的優勢和劣勢,但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認識這些優勢和劣勢。心理學和成功學的研究表明,發現和發揮優勢是取得成功、實現自我發展的關鍵。以下列出了我可能存在的一些潛在優勢,我應該仔細思考,自己是否意識到了這些優勢,并且積極主動地去發展和發揮這些優勢。
我在工作中的優勢:
- 辦事精確,希望第一次就能把工作做好
- 樂意遵循確定的日常安排和傳統的方針政策,是組織忠誠的維護者、支持者
- 每次都能十分專注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項目或任務上
- 特別能夠專心細致地工作,可以不需要別人的合作獨立工作
- 靈敏的組織能力
- 一絲不茍、認真專注地對待具體問題、事實和細節
- 相信傳統模式的可取之處,并且能夠遵循傳統模式
- 非常強的責任意識;別人可以信任你實現自己的諾言
- 明白清晰的工作倫理;認為高效率和多成果是很重要的
- 可以依靠,能夠將工作自始至終貫徹到底,對實現目標有毅力和決心
- 通情達理、視角現實
- 有雄心和志向,魄力強
- 有韌性,在困境中不輕易放棄
如何控制我的不足
下面列出了我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足,這些不足有的比較明顯,有的并不明顯或是我沒有意識到。心理學以及成功學的研究表明,將很大的精力花費在改進劣勢或者不足上面,并不是發展自我的最佳途徑,然而,如果我意識到某種不足影響到了我的成功和發展,你應該有意識地控制它,使它的消極影響減少到最小,而不是期望將它提高到一個非常高的水平,甚至期望它成為我的優勢。
我在工作中的不足:
- 不愿意嘗試、接受新的和未經考驗的觀點和想法
- 對變化感到不安,可能會有些僵硬、死板;排斥革新
- 對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的任務缺乏耐心
- 有時會由于近期目標而忽略長遠需要
- 辦事死板;必要的時候難以或不愿適應新境況
- 難以看到問題的整體以及行為的長遠影響
- 對于方針或決定將會對別人造成什么樣的影響缺乏敏感
- 需要的時候不愿意改變努力的方向或調整投入的多少
- 不愿意促成必要的改變,不愿意支持有風險的行為
- 見到實際應用后的結果才肯接受新觀點
- 不能理解與他們自己的要求不同的要求
- 對自己及自己對組織的貢獻估計過低
篇2
總結一年來的工作,自己的工作仍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在工作方法和技巧上有待于向其他業務員和同行學習。開發弱勢渠道的新客戶,挖掘特通和團購的潛力,善于守的業務員鞏固開發結果,加強維護,提高服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銷售員自我分析總結資料,提供參考,歡迎閱讀。
總結一
一、人員沒有執行力,先找管理者原因
經常指責員工不對,有沒有反思過自己呢?王經理仔細的反思了這幾個月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法。每天一味的向員工要銷量要結果,并沒有認真的總結工作的得失,及時的給予指導;當工作壓力來臨的時候,將壓力分攤給員工就算了事;不能清楚的掌握員工在終端上每天的工作內容,對于客戶卡和拜訪路線并沒有認真研究過,也沒有對問題進行追蹤;對于客戶開發和網點推進沒有認真的總結過……
王經理倍感慚愧,基礎工作不扎實,哪來的工作效率呢?每天都是圍著銷量轉,銷量圍著促銷轉,有工作無效率,忙到最后,基礎不扎實,哪來的增量空間?到了年底,還是向公司哭訴市場的艱難,任務的艱巨,需要公司的大力支持。
要求員工有執行力,就必須先把自身的執行力樹立起來,凡事就怕認真二字,只要自身比員工更認真的去對待每一件事情,員工就不敢不認真的去做事。
二、將合適的人用到合適的位置上
經過仔細的人員分析之后,王經理將業務人員分為類:一類善于攻,一類善于守,一類善于混。有的業務員善于談客戶,與客戶打交道如魚得水,不善于按拜訪路線天天鋪小店,那就讓他去開發特通和團購,管理分銷商和二批商,發揮他的長處;有的業務員就善于按著既定的路線拜訪拿訂單,走店比較仔細,那就讓他去鞏固開發的結果,每天進行門店的維護工作;有的業務人員成了老油條,沒有什么突出的光點,大錯誤不犯,小錯誤不斷,每天混日子,市場和業務都很熟,就是沒有主動性,淘汰掉有點可惜,畢竟培養了很長時間,成為業務人員中的“雞肋”!
善于攻的業務員打頭陣,開發弱勢渠道的新客戶,挖掘特通和團購的潛力,善于守的業務員鞏固開發結果,加強維護,提高服務,善于混的業務人員在充分激勵的情況下,仍然沒有動力,就適時進行淘汰。
一個新的業務組織架構圖呈現在王經理腦海里,在新的競爭形式下,將合適的人用到合適的位置上顯得尤為重要,只要人員的布局合理,執行力的要求才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注重教給員工思路而不是方法
人員的重新布局完成了,王經理又想到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每天都那么累呢?總有解決不完的事情,有些事情很簡單,稍動腦筋就能想出解決的辦法,而業務人員卻不愿意去多想,總是想到有事找領導。
在管理中存在這樣的情況,有的領導什么都不會告訴你,只會要結果,有的領導卻告訴的太多了,搞的下屬凡事不敢私下結論,對領導的依賴性過強。王經理反思了一下,確實如此,每天晨會,只要有一個業務人員帶頭,其它業務就會隨聲附和,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要提出來,讓領導給予解決,如果能把領導當場問住,業務人員就會暗自竊喜,如果領導把所有的問題都給出答案,業務人員就養成了惰性,工作整天圍著領導轉,凡事都找領導解決,自己也不用動腦了,真正成了領導的千里眼、順風耳。
凡事不要急于給出答案,而是反問員工應該怎么辦?對路的解決辦法,充分肯定并授權執行,鼓勵員工積極思考,不對路的解決辦法,引導員工的思考方式,從思路上去糾正員工,一定要在最后一刻給予員工解決辦法,既充分調動員工的潛能,又將事態盡在掌控中。
總結二
不知不覺中,一年的時間一晃就過了,在這段時間里,我從一個對產品知識一無所知的新人轉變到一個能獨立操作業務的業務員,完成了職業的角色轉換,并且適應了這份工作。業績沒什么突出,以下是一年的工作業務明細:進入一個新的行業,每個人都要熟悉該行業產品的知識,熟悉公司的操作模式和建立客戶關系群。在市場開發和實際工作中,如何定位市場方向和產品方向,抓重點客戶和跟蹤客戶,如何在淡旺季里的時間安排以及產品有那些,當然這點是遠遠不夠的,應該不斷的學習,積累,與時俱進。
在工作中,我雖有過虛度,有過浪費上班時間,但對工作我是認真負責的。經過時間的洗禮,我相信我會更好,俗話說:只有經歷才能成長。世界沒有完美的事情,每個人都有其
優缺點,一旦遇到工作比較多的時候,容易急噪,或者不會花時間去檢查,也會粗心。工作多的時候,想得多的是自己把他搞定,每個環節都自己去跑,、我要改正這種心態,再發揮自身的優勢:貿易知識,學習接受。不斷總結和改進,提高素質。
自我剖析:以目前的行為狀況來看,我還不是一個合格業務員,或者只是一個剛入門的業務員,本身談吐,口才還不行,表達能力不夠突出。根源:沒有突破自身的缺點(轉載于:業務員銷售月工作總結范文),臉皮還不夠厚,心理素質不過關,這根本不象是我自己,還遠沒有發掘自身的潛力,個性的飛躍。在我的內心中,我一直相信自己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業務員,
這股動力;這份信念一直儲藏在胸中,隨時準備著爆發,內心一直渴望成功。“我要像個真正的男人一樣去戰斗,超越自己。“我對自己說。
20xx年工作設想
總結一年來的工作,自己的工作仍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在工作方法和技巧上有待于向其他業務員和同行學習,xx年自己計劃在去年工作得失的基礎上取長補短,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依據xx年銷售情況和市場變化,自己計劃將工作重點劃分區域,一是;對于老客戶,和固定客戶,要經常保持聯系,在有時間有條件的情況下,送一些小禮物或宴請客戶,好穩定與客戶關系。二;在擁有老客戶的同時還要不斷從老客戶獲得更多的客戶信息。三;要有好業績就得加強業務學習,開拓視野,豐富知識,采取多樣化形式,把學業務與交流技能相結合。
1、每月要增加1個以上的新客戶,還要有幾個潛在客戶。
2、見客戶之前要多了解客戶的狀態和需求,再做好準備工作才有可能不會丟失這個客戶。
3、要不斷加強業務方面的學習,多看書,上網查閱相關資料,與同行們交流,向他們學習更好的方式方法。
4、對所有客戶的工作態度都要一樣,但不能太低三下氣。給客戶一好印象,為公司樹立更好的形象。
5、客戶遇到問題,不能置之不理一定要盡全力幫助他們解決。要先做人再做生意,讓客戶相信我們的工作實力,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務。
篇3
關鍵詞:杰克·倫敦 成對性 自我指涉
杰克·倫敦是公認的在美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近一個世紀以來,其作品一直深受世界各地的廣大讀者的歡迎,展示了其持久的迷人魅力。特別是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杰克·倫敦及其作品再度受到各國評論界的關注,許多評論家認為,杰克·倫敦的代表作并非《馬丁·伊登》,而當推《荒野的呼喚》。《荒野的呼喚》的姊妹篇《雪虎》也常被一同提及,二者被歸類為杰克·倫敦的動物小說中的姊妹篇。在細讀《荒野的呼喚》與《雪虎》的過程中,筆者發現作家本人的生活經歷和社會現實與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塑造密切相關聯,有明顯的“自我指涉”的特征。《荒野的呼喚》是一部更準確表現作者精神追求的象征自傳的作品,而對于一個成長在美國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復雜社會背景下的作家,反映當時人們包括他自己生活追求的現實卻體現在另一部作品《雪虎》中。
一.姊妹篇的相似性
首先,依托構思、故事背景的設置、人物塑造以及主題等方面具體的分析,《荒野的呼喚》與《雪虎》,堪稱是姊妹篇。兩部小說都以狗為主人公。前者講述了巴克,一只生活富足恬淡的“貴族狗”在跟隨人們經歷了去北方淘金的顛沛輾轉中是如何逐步變成群狼之首的。而《雪虎》則恰恰將此轉變過程逆轉, 描述了一只狼在求生斗爭中是怎樣一步步接近“文明”成為人們寵愛的家犬。兩部小說都以北方的荒野和南方加州為背景。但巧妙的是,對于巴克,南方的加州是他經歷轉變的起始點,北方的荒野成為他生存的歸宿;對于白狼,他的故事的開端始于荒蠻的北方而止于氣候宜人的加州。在人物類型的塑造上,參看下表,我們就可以很清晰地了解這兩部作品是如此之相似具有成對的特點。
米勒法官擁有加利福尼亞的圣克拉拉山谷中最大的宅府。在巴克被賣掉之前,它就幸福地生活在米勒法官的豪宅里。也正是在這里,因被賣掉,巴克開始了它的由家犬到野狼的轉變。而在《雪虎》中,斯考特法官是雪虎的第一個仁慈的主人。在斯考特法官的宅院里,雪虎最終成了一只“福狼”——安逸于家庭生活且忠于主人的家犬。第二組成對的人物是曼紐爾和吉姆·霍爾。它們在故事中是次要人物但對故事情節的發展卻起著很關鍵的作用。曼紐爾是米勒法官莊園里的園丁助手。由于好賭博而缺錢,曼紐爾把巴克賣掉了,致使巴克開始了遙遠而艱辛的北上之旅。《雪虎》中的吉姆·霍爾也有著邪惡的行為。他越獄出逃來報復斯考特法官,卻被雪虎擊敗。雪虎挽救了斯考特法官,從而取得斯考特一家人的信任,也就此結束了它的狼到狗的轉變旅程。
在《荒野的呼喚》中,法蘭夏和派勞特是兩個政府公文郵遞員。他們買了巴克,使它成了一只雪橇狗。他們“是公正的人,執法冷靜而公平,并且對于狗懂得非常透徹,決不會上狗的當”,因此圓滿完成了傳遞公文的任務。亨利和比爾也只出現在《雪虎》的開端。這兩個人被一群狼追蹤。與《荒野的呼喚》中的法蘭夏和派勞特不同,他們行為極為被動,在與自然和動物的關系中處于劣勢,尤其是比爾,因鹵莽而被狼群吃掉。
《荒野的呼喚》中的哈爾,梅西子和查爾斯與《雪虎》中的灰色海獺和美人史密斯也形成鮮明對比。杰克·倫敦將哈爾,梅西子和查爾斯這三個人描述成愚蠢而沒有經驗的一組人物,他們到極地淘金既不懂御犬之道、雪橇駕御之方,更不懂怎樣搭起帳篷。在他們的無知和缺乏經驗的粗暴使役下,巴克終因極度疲勞體力不支而倒下。他們智商和德行與嚴酷的自然環境完全格格不入。灰色海獺和美人史密斯卻是強悍之人,即使那種對待雪虎近似殘忍的強悍是杰克·倫敦所批判的。
史皮茲在《荒野的呼喚》中是一只雄猛的領頭狗。它和巴克是死對頭,也是巴克由家犬轉變成雪橇狗的催化劑。在爭奪領導權的廝殺中巴克最終戰勝了史皮茲,排除了障礙成為一只出色的領頭狗,朝著荒野的深處前行,進而繼續它歸宿于荒野的征程。列·列在《雪虎》中對雪虎的轉變過程也起有相似的作用。列·列的領導權被雪虎爭得,這標志著雪虎由狼轉變到雪橇狗,從而逐漸與人親近,在依附于人的被馴服過程中又前進了一步。
最后一組成對人物形象是巴克的新主人也是它最后一個主人約翰·宋頓和雪虎的第一個親近友善的主人威登·斯各特。巴克忠于挽救它于死亡邊緣的宋頓,卻對荒野的呼喚心馳神往。宋頓被印第安人殺死,巴克為此復仇。然而,宋頓的死也切斷了巴克和人類社會相聯系的唯一紐帶。雪虎冒著生命危險挽救了斯各特大法官,最終被人類接納,依附于人類的文明。
這兩部小說在情節和人物形象的設置上是具有如此成對性的特點。它們的主題也是殊途同歸——適者生存。不同的是,巴克遵從自己的心靈,回歸于自然荒野而雪虎適應依附,皈依人類文明。
二.作品中的作家的影子
在創作《荒野的呼喚》之時(1902),倫敦正處于事業顛峰。《荒野的呼喚》字里行間都流露著青年作家的風發意氣,也折射出作家早年坎坷的生活經歷,具有明顯的自我指涉。倫敦在1903年12月給馬歇爾·邦德的信中也承認巴克的原型來自他1898年冬天在道上結識的朋友邦德兄弟的狗——杰克,而邦德兄弟的父親邦德法官的莊園在小說里成了米勒法官的莊園。故事中的巴克是一只“人性化”的狗,擁有許多和人,確切地說與倫敦相同的情感和品質:它懂自尊,聰明有悟性,善謀略,有想象力,喜歡做夢,感情豐富而常懷舊。顯而易見,作家以人的感情去理解揣摩巴克這只動物,無不帶有自己生活經歷的影子和對生活的理解與體驗。杰克·倫敦年輕的時候在奧克蘭公 共圖書館里如饑似渴地閱讀了冒險、航海、新發現等各個方面的書籍,對冒險的渴望對競爭激烈的世界的好奇使他一次又一次地在野蠻世界里體驗野蠻的生活。1894年隨失業工人軍一路流浪,1896年跟隨淘金者到遙遠的克朗代克冒險。《荒野的呼喚》實際上是對自由的暢想,杰克·倫敦的姐姐曾回憶說:“每當他試圖以出賣體力賺生活,并意識到自己的體力被無情地剝削之時,他滿懷憎恨,決心一定要做自己的主人。”
隨著杰克·倫敦在文學創作上的一次次成功,他也逐漸涉足上層社會的奢侈生活,也與資本家們有過接觸,對“文明”社會有了完全不同于從書本中獲取的理解。他在生活上選擇了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建造豪華游艇,購買農牧場,耗費巨資修建豪宅“狼舍”,大量花費金錢宴請賓客等。羅斯賓斯坦曾說,“令人吃驚的是,他接受了當時盛行的時髦觀點:一個真正的人必須有能力挫敗來自賺錢比富的一切挑戰,賺得多的同時也能花得闊綽”。
用極為近似的故事框架和相似的人物類型設置來創作《雪虎》,杰克·倫敦力圖制造一個皈依文明社會的英雄形象。1904年,當《荒野的呼喚》暢銷之際,杰克·倫敦在給麥克米倫公司的喬治·布來特的信中寫到:“我打算將這個狗退化成狼的故事情節逆轉來寫,寫一部關于狗被文明所馴化的小說,賦予它忠誠、友愛、高尚等諸多宜人之品質。”小說中的雪虎在歸順于人類之前,栩栩如生,是一個積極與惡劣的生存環境斗爭的英雄形象。在小說的結尾,雪虎救主人于逆賊之手,的確有上述“宜人之品質”。然而,細心品味,這個圓滿的結局恰是一種巨大的諷刺。人們稱它“福狼”,但英語中“blessed”也可作譏諷的反語,表示該死的,受天譴責等意。“這條譯注已經給讀者暗示了本書的主題。這是一部諷刺喜劇。”在小說的結尾,雪虎已經衰老了。“神們拍手歡呼,歡迎這一演出。他吃驚了,用迷惑的神情看看他們。隨后他的衰弱表現出來了。他就躺下來,耳朵豎著,頭歪著,看守著那小狗,…最初,他在神們的贊許聲中露出了一點兒他從前的那種忸怩和尷尬。當小狗們的滑稽戲和胡鬧繼續下去的時候,這也就消失了,而他就半閉著眼睛,露出容忍的神色躺在太陽光里打盹。”借助雪虎的歸順,杰克·倫敦也反映了他面對現實內心深處的矛盾、無力和悲哀。太陽般光鮮的“文明”軟化了一個曾經英雄無比的人物。毫無疑問,杰克·倫敦通過這一對姊妹篇的創作,即以成對性的文學創作手法來探討自身經歷和內心不可調和的矛盾。
三.矛盾的“自我指涉”的根源探究
其實,“自我指涉”這一現象廣泛存在于很多作家的創作中。從文學批評的角度出發,我們可以看到作家、社會、意識形態和作家的創作之間存在這樣的關系:作家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人,他會受到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乃至控制,所以他的作品會不自覺地反映社會的現狀,他的生活經歷下意識地滲透在他的文學創作中。而杰克·倫敦的姊妹篇《荒野的呼喚》和《雪虎》素材相似,卻存在相互矛盾的“自我指涉”現象是比較獨特的一種創作方式。根據新歷史主義批評的理論,文學作品有三大功用:“在唯物主義批評中,歷史和文化進程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強化、顛覆和抑制。強化象征性地指依靠于統治階級地意識形態手段企圖使自身永恒;顛覆指這一秩序被顛覆;抑制指明顯的顛覆性壓力被抑制。”作家通過自己的作品宣泄郁悶和壓抑的情緒,表達自己的內心追求和渴望,同時也幫助社會上同類的人緩解精神壓力,讀者看到小說中的人物有和自己一樣的困惑和體驗時,感情壓力得到釋放,這也起到了對顛覆力量的抑制作用。
杰克·倫敦通過這兩部小說對英雄人物何去何從做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設想和思考。對于那些追求美國夢而在進行艱苦勞動和個人奮斗的人們的生存狀態進行了成功的顛覆,也對其顛覆之心進行了同樣成功的抑制。而在“自我指涉”的基礎上,杰克·倫敦大膽地表露出自己內心深處的精神追求與現實生活態度的矛盾。他就像是一名本色演員,將自己的人生經歷生動形象地融入了這兩部小說的文學創作。
縱觀杰克·倫敦的一生,對自由、獨立的追求與對現實生活的妥協時刻在困擾著他。然而他并不是一介懦夫;他并不害怕表現自身的困惑和迷茫。他對自己是誠實的,對他所從事的作家職業也是心懷真誠的。身為杰出而誠實的作家,處在那個意識形態及文學流派紛呈的動蕩的年代,成對作品的創作為杰克·倫敦提供了一個別具特點的途徑以充分表達其內心世界里不可調和的沖突。
參考文獻:
[1]杰克·倫敦. 荒野的呼喚[M]蔣天佐,侯一麟,譯.杰克·倫敦文集: 第七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12.
[2]LONDON Jack.Letters from Jack London [M].Ed,King Hendricks and Irving Shepard.New York: Odyssey, 1965:251-254.
[3]LONDON Joan.Jack London and His Times [M]. USA: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68:71.
. Pek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88:252.
[5]SINCLAIR A.Jack: A Biography of Jack London [M]. London: Weidenfeld and Nicolson,1978:122.
篇4
[關鍵詞]助人 善良 敏感 真誠 協作
[中圖分類號]B8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07-0020-02
一、自我成長分析
(一)成長背景
我出生于20世紀80年代初的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長年務農,一輩子干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事業。雖然父母沒見過大世面,但卻都有一顆熱情、善良的心,為人正直,豁達,堅強。父母有三個子女,家庭經濟情況并不樂觀,他們一直秉持著“寧愿累自己,也不能苦孩子”的心態,堅持供我們每個人上完大學。在父母的愛護和堅持下,我們姊妹仨都是在健康平靜幸福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21世紀初,通過努力,我成功地通過高考,進入大學的校門,踏入應用心理學專業的門檻兒,這是我向理想跨出的第一步。為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詢工作者,進入大學校門后,我對自己的各方面要求并沒有放松。大學第一學期我順利通過英語了四級考試,并通過國國家計算機二級C語言考試。在大學四年時間里,除了努力攻讀心理學專業課外,大部門時間我都泡在學校圖書館里涉獵其他各個學科領域的知識。
(二)成長記憶
回首我的成長之路,有過很多次成功與挫折,在我的人生記憶里,印象深刻的是剛進入初中開始的第一次寄宿生活。
開學初,父母帶著行李和興高采烈的我去鎮第一中學報到,當時的我以為這樣就可以完全擺脫父母的監控了。漫長的一個禮拜過后,當父母再次站在我面前時,我竟然控制不住瘋涌的淚水。首次離開父母獨自生活、不熟悉的同學群體、初次接觸英語學科的咿呀懵懂,再加上自己性格上的些許孤僻,我既迷茫又無措。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了熱心同學的主動友好,同時又得到了她們在英語學習上的主動幫助,我對寄宿生活的不適狀況逐漸得到了改善。因為有了同學在學習和生活上的幫助,在學習上,我不但克服了困難,而且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在生活上,我也慢慢掌握了許多獨立生活的技能。通過我的努力,慢慢的,我從被動接受者的角色轉換成了主動給予者的角色。角色的轉換,讓我內心感受到,不同于接受者的感激心理,主動給予帶給我的是更大的內心快樂和滿足。這讓我體會到——“付出比收獲更快樂”。
進入大學之后,我不再面臨高考的壓力,擺脫了填鴨式的應試教育,除了學習之外,我擁有更多的時間去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這也意味著我擁有更多的時間去為社會的弱勢群體做貢獻。我和同學們經常去義務服務的場所,除了老人院、兒童村外,還有與專業相連的精神病院等,貢獻著自己的微薄之力,收獲著內心更大的充實感和價值感。套用某名人的話說,“忙并快樂著”。
記得我在圖書館看到過一則小故事,名為“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意思是一件很平凡微小的事情,哪怕如同贈人一支玫瑰般微不足道,但它帶來的溫馨都會在贈花人和受花人的心底慢慢升騰、彌漫、覆蓋。的確,收獲是在自己心中播下快樂的種子,而付出就是把快樂的種子播向四方。“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讓我明白付出了給予自己也會有快樂。如果只懂得收獲,就會失去快樂,生活中常有這樣的情況,方便了別人的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方便。在生活中,我們都應這樣。
(三)性格分析
通過自我總結和別人的評價我認為我最好的五個品質是:善良熱情、助人協作、做事負責、樂觀積極、團結創新,我認為這應該是從事任何工作都應具有的品質特點,特別是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我也很注重這方面的培養。尤其是對待那些個性比較自卑內向的人,我主張要善于幫助他/她發現自身的優點,發現他/她的長處,增強他/她的個人認同感,以正確的認知來認識世界。另外,我在幽默感、理性、易受暗示、適應性和穩定性這五個方面還需要增強。
(四)內心至高的崇拜——特蕾沙修女
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就是這個世界愛的化名詞。
1901年Mother Teresa出生于前南斯拉夫,從12歲起,直到87歲因心臟病發作在印度加爾各答逝世,她留下了4000個修會的修女,超過10萬以上的義工,還有在123個國家中的610個慈善工作……她把一切都獻給了窮人、病人、孤兒、孤獨者、無家可歸者和垂死臨終者;她從來不為自己、而只為受苦受難的人活著。她一生的奉獻體現大愛精神的偉大,盡自己所能幫助困苦中的人,贏得世界的尊重。這種精神超越了國界,超越了政治,彌補了戰爭、貧窮、疾病帶給人的傷害。
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我們必須在愛之中成長,為此我們必須不停地去愛,去給予。
(五)我的人生觀
我的基本人生觀是:真誠面對,勇于挑戰,做個簡單快樂的人,并把簡單與快樂帶給身邊的人。
在我看來,壓力過大,會給我們帶來許多害處,但適當的壓力會對我們的學習成長非常有利。我喜歡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之外,給自己一些壓力,包括生活技能的提高、學歷層次的提升以及人際關系的擴展等。大部分時間,我的心態是平和的,喜歡穩中求進。但要自我反省的是,我有追求完美的傾向,想在學業、生活、工作上都有所成就,希望各個方面都盡善盡美,所以有時因此就會感到焦慮和壓抑,需要尋求一些專業方面的疏通。
一些簡單的心理測試顯示,我的氣質類型偏于多血質,膽汁質與粘液質共存。在朋友眼中,我是個朝氣蓬勃的人,活潑愛交際、熱情、富有同情心,但有時的決定也變化無常、缺乏一貫性等缺點。我一直相信自己是個善于創新自省的人,在不斷的經歷與成長歷程中,不斷前行,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成為一名優秀的心理咨詢師。
篇5
關鍵詞 自我和諧 研究現狀 不足與展望
中圖分類號:GB84 文獻標識碼:A
心理健康問題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而自我和諧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與心理病理學和心理治療過程有著密切的關系,自我和諧的研究對促進個人的身心健康及和諧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
1 概念和理論
1890年,William James在《心理學原理》中批判了對自我的人為割裂,認為個體自身和環境之間是存在矛盾的,自我就是按照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的方式行動。這里自我看法的一致性可以說是自我和諧的雛形。
Prescott Lecky認為,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觀念、態度會構成其對自我的看法,當自我內部之間沒有沖突時,內心就處于一種比較和諧一致的狀態;當產生沖突時,個體為了維持和諧狀態就會同化或順應環境,這也就是人格發展的過程。
自我和諧是Rogers人格理論的重要概念之一。羅杰斯認為,自我和諧包括自我內部的協調以及自我與經驗的協調兩個方面。每個個體都有維持這種和諧狀態的機能,當個體知覺到自我內部以及自我與經驗之間出現沖突時,就會促使個體采取各種防御反應,從而也為心理障礙的發生提供了可能性。
2 自我和諧的測量
Rogers自我和諧評定量表。該量表是Rogers心理治療過程中用來評定病人自我和諧的改善程度的。它有七個維度,每一維度的評定分七個等級。但是,該量表是由治療者或其他評分者對病人的自我和諧狀況進行評定,因此不適合作為一般性的測量工具。
王登峰自我和諧量表(SCCS)。根據Rogers自我和諧評定量表的七個維度,王登峰通過因素分析得出三個分量表。各分量表的同質性信度都比較高,分別為0.85,0.81,0.64。該量表共35個項目,進行5級評定,通過病人的自我報告而不是治療者的主觀評定,改善了Rogers自我和諧評定量表的不足,既可作為一般性工具來評估心理健康狀況,也可用于心理治療的療效評估。
3 自我和諧的研究現狀
從已有文獻來看,自我和諧的研究可歸為三個方面,即各種群體的自我和諧狀況調查、自我和諧與其他變量間的關系研究、自我和諧發展的策略分析。
3.1 自我和諧的狀況調查
主要是運用自我和諧量表對不同群體的自我和諧水平進行測量,了解不同群體的自我和諧狀況,并進行比較和分析。劉軍等(2012)研究發現,青年失業人員的自我和諧程度與學生常模比差異顯著,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自我靈活性、自我刻板性呈偏態分布,說明失業這一應激事件會使一個人的現實自我與期望達到的目標之間的距離擴大,從而影響自我和諧程度。
3.2 自我和諧與其他變量間的關系研究
已有文獻以自我和諧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為主題的研究最多,也有研究自我和諧與人格、應對方式、人際關系、自我效能感、主觀幸福感等的關系,從而分析影響自我和諧的因素。趙冰潔等(2003)研究發現,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與心理健康水平、各癥狀因子正相關顯著,自我的靈活性與心理健康水平、軀體化、強迫癥狀、抑郁、敵對負相關顯著,且二者能預測心理癥狀36%的變異量和軀體化癥狀31.5%的變異量。
3.3 自我和諧發展的策略分析
個人方面,包括自我認知、自我實現、積極應對方式等。羅杰斯認為,心理健康的水平可通過理想自我與自我之間的差距來衡量,自我和諧的人能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保持有機體經驗與自我概念的一致性,從而保持內心的和諧。尚曉燕(2009)認為大學生的自我實現,有助于個體不斷地完善,獲得內心的安寧;積極的應對方式有利于在遇到問題時努力尋找解決辦法,實現自我與經驗的再統一。 (下轉第219頁)(上接第206頁)
家庭方面,應給予更多的積極性關注與尊重,注重家庭親密度的培養,采用合理的教養方式。羅杰斯指出,每個人都具有積極尊重的需要,兒童能否養成一種健康的人格,完全取決于積極尊重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楊俊生等(2008)研究發現,民主型家庭教養方式下成長的大學生的自我和諧程度顯著高于大學生常模,權威型與放縱型家庭教養方式下成長的大學生則表現出更多的自我不和諧。劉靖姝等認為,大學生家庭親密度越高,自我和諧度越高。
社會方面,主要是加強社會支持體系、促進人際關系的發展、心理輔導等。王海榮(2013)認為,團體心理咨詢有助于成員敞開內心世界與他人進行情感交流,從而體驗到自己的行為、想法或情感能被他人接納和支持,降低個體因“我不被接納”而產生的人際交往焦慮。
篇6
關鍵詞 初中生 學業可能自我 自我評價能力
中圖分類號:B84-06 文獻標識碼:A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elf-status Analysis
XIE Yu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unior high school academic possible selves. Study questionnaire, 584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or academic possible self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junior high school academic possible selves average medium to high, where the proximal positive academic possible self total averag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other three dimensions, and negative proximal distal academic possible selves and negative overall academic possible selves sharing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dimensions, may be even higher than the total average academic self.
Key words junior students; academic possible selves; self evaluation
1 問題提出
Markus 和 Nurius 在 1986 年正式提出可能自我的概念。它被定義為有關個體如何思考其潛力和未來形象的自我概念以及有關未來定位的自我描述,即我們希望成為的自我,預期成為的自我和害怕成為的自我。學業可能自我是個體在學業領域創造的可能自我,其被定義為:學生對自己學業的潛能和學業未來的一種認知表征。也就是他們在學業上希望和預期成為的自我,以及需要避免的恐懼自我。
為什么展開本次的研究,其原因主要涉及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自學業可能自我的概念提出以來,至今關于它的研究已有二十余年,可以說,學者們在其領域的研究已經逐漸走向成熟。但是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國,跨文化研究并不多。常言道,同樣的一件事物,不同的文化背景,看法大相徑庭。同理,同一項研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極有可能得到不同的結果。查閱文獻后,學業可能自我在我國的研究屈指可數,僅僅只有6篇文獻而已。所以說對初中生學業可能自我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第二,國外有研究表明,可能自我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學生的學業表現、促進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提高學校的升學率。也就是說,如果學生可以正確并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在學業上希望成為什么樣的自我,預期可能成為什么樣的自我以及害怕成為什么樣的自我,這將很有利于學生對自己正確的評價和找到合適方法改善自身。如此說來,了解我國初中生的學業可能自我水平以及分析影響學業可能自我水平的因素將極為必要。
2 研究方法
2.1 被試
此次調查采取整群抽樣的方法,在長沙地區選擇4所中學的初一、初二和初三年級的學生進行調查。其中城市重點與普通中學各1所、農村普通中學2所(達到重點院校標準的農村中學并不多),被試分布情況見表3-1。發放問卷584份,回收有效問卷540份,回收率為92.5%。被試具體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被試的分布情況
2.2 研究工具
王春杰等人(2010)修訂Anderman 的《學業可能自我量表》:該問卷是以初中生為研究對象,由18個項目組成,分為4個維度,其中積極近端學業可能自我(個體對現在學業上的自我一種積極的認知和情感)和積極遠端學業可能自我(個體對未來學業上的自我一種積極認知和情感)均包括6個項目,消極遠端學業可能自我(個體對未來學業上的自我一種消極認知和情感)和消極近端學業可能自我(個體對現在學業上的自我一種消極的認知和情感)均包括3個項目(6個項目均為反向計分)。采用李克特的5點量表法:1=毫不符合;2=不太符合;3=有時符合;4=常常符合;5=完全符合。分數越高,表明學業可能自我水平越高。探索性因素分析,各項因素負荷在0.579-0.796。信度檢驗結果顯示,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和分半信度分別為0.857和0.849。表明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符合測量學要求。
2.3 實施程序
由經過培訓的心理學研究生擔任主試,采用團體施測的方式進行。施測時以班級為單位,由主試講明要求,解釋指導語,必要時給予個人指導以確保被試正確理解問卷。被試回答完后,問卷統一收回。
2.4 數據的處理與分析
研究人員對回收問卷進行編碼,并對無效問卷進行剔除。利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處理。
3 研究結果
3.1 初中生學業可能自我現狀
分別對初中生學業可能自我各維度及總分進行描述性統計。所有被試在學業可能自我上的得分以及各個維度上的得分情況見表2。
表2 初中生學業可能自我總均分
結果顯示,從整體水平來看,初中生的學業可能自我總均分為3.53(見表2),高于中等水平3.0,說明初中生學業可能自我的平均水平中等偏高。從各維度上來看,除積極近端學業可能自我水平低于中等水平外,積極遠端學業可能自我、消極近端學業可能自我、消極遠端學業可能自我均分均高于中等水平。
4 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長沙地區初中生的學業可能自我的平均水平中等偏高,其平均分為3.53(見表2),略高于中等水平3.0。從學業可能自我的各個維度均分看,積極近端學業可能自我總均分明顯低于其它三個維度,其均分為2.86(見表2),而與積極近端學業可能自我的情況恰恰相反的是,消極近端學業可能自我和消極遠端學業可能自我的總均分明顯高于其它維度,甚至高于學業可能自我的總均分,其分別為4.42和4.58(見表2)。
對于初中生學業可能自我的平均水平中等偏高的這種現象,筆者認為可能存在以下幾點原因:
(1)初中生的自信心水平普遍較高。李白曾說:天生我材必有用。這句話一直被后人深深信仰,它充分體現自信心對于人獲得成功的重要性,只要我堅信我是個有用之才,我必將成為有用之才。學業可能自我是學生對自己學業的潛能和學業未來的一種認知表征。也就是學生在學業上希望和預期成為的自我,以及需要避免的恐懼自我。試想,如果一個學生擁有很強的自信心,那他必然會越發努力的成為自己希望和預期的自己,與此同時,他也會竭盡全力避免自己害怕的事情成為現實。可想而知,他的學業可能自我水平一定不低。初中生的自信心主要來自于父母、教師和同伴。中國的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很高,“望女成鳳”和“望子成龍”是最貼切的形容,他們為了子女學業有成,從小就樹立子女的自信心,當子女遇到困難時總會在一旁默默地鼓勵,給予他們往前的勇氣。除父母外,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也充當著一個重要的角色,對學生有很強的影響力。如果在學業上學生得到老師的肯定,定會提升他的自信心。現在的教育事業不再盲目的追求學生知識掌握多少,而是對學生學業和心理健康同樣重視,所以教師越來越注重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
(2)初中生有較強的競爭心理。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在他編寫的《物種起源》中曾提出一個重要的思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它說的是自然界生物優勝劣汰的自然規律,當然這也適用于我們人類社會,也就是說我們的社會處處充滿了競爭。進入青春期的初中生,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競爭心理也會增強,加上父母的期望,老師的比較,自身自尊心的滿足,競爭心理將無處不在。學生常常會在學業上將競爭對手作為努力超越的對象,而這個努力超越的對象通常可以和學習目標相等同。學業可能自我絕大部分是在學業領域希望和預期的自我,我們可以通俗的將這種希望和預期的自我解釋成學生的學習目標,所以說有一個好的競爭對象,就相當于自己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學習目標,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后,學業可能自我水平也就會隨之提高。
(3)初中生自我評價能力的逐漸成熟。自我評價的能力是在青年早期才開始成熟。初中生正處于青年早期,也就是說,初中生的自我評價能力慢慢地從一些簡單的自我評價開始轉變為全面、主動且深刻的自我評價。學業可能自我水平是在學生不斷改造和完善自我的過程中漸漸提高的。有研究表明:自我評價能力發展的最終結果將導致青少年更好地實現自我監督和調控及自我改造和完善。(4)初中生學業自我總體水平中等偏上。梁麗(2007)、徐富明(2008)和胡春博(2009)的研究均表明,初中生學業自我概念較好,總體水平中等偏上。學業可能自我是可能自我和學業自我概念的交集,換言之,學業可能自我屬于學業自我概念的一部分,所以不排除學業自我概念總體水平處于中等偏上時,學業可能自我水平與其相仿。
對于初中生學業可能自我的平均水平僅中等偏高但不顯著高的這種現象,筆者認為可能存在以下幾點原因:
(1)初中生還不能全面而確切地評價和認識自己。前面提到自我評價能力是在青年早期才開始成熟,也就是說這種成熟并不是突如其來,它需要有一定的過程,所以初中生對自己的評價依然存在片面性。正因如此,絕大部分的初中生還是習慣于憑感覺對自己下結論。處于青年早期的初中生存在兩種矛盾心理:高傲與自卑。由于這兩種矛盾心理的作祟和對自己評價的不全面,所以當他們面對幾次甚至偶爾一次的成功時,他們會忘乎所以,相反,當他們面對幾次甚至一次的失敗時,也很可能會一蹶不振。
(2)父母過高的期望。父母對子女適當的期望是他們邁向成功的動力。但是過高的期望,就會出現物極必反的效果。有些父母“畸形”的期望終將把自己子女推向無限壓力的深淵,當這種壓力自身無法承受時,他們便會郁郁寡歡,喪失信心。自信心能夠使學生對自己有一個好的評價,可一旦失去,他們便會覺得自己的未來一片暗淡。
(3)初中生經歷了小學向中學學習環境轉換的過程。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當所處環境變換時,我們總會有一段時間感到不適應。初中生,特別是初一的學生正面臨著這種不適應。面對學習環境的轉變,他們會覺得自己的學科增多了,學業難度也猛然增大不少,這樣就會使一些學生遭遇學習上的挫折。當挫折來襲時,有些學生會越挫越勇,憑借自己的努力戰勝困難,但有些學生會對自己產生懷疑,認為自己不行,從而對自己的學業失去了信心,可想而知他們之中,后者的學業可能自我水平是很低的。
篇7
【關鍵詞】青光眼;保健知識;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R77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0)14-110-1
青光眼是一種較復雜的眼病,表現為眼壓升高,累及視神經而逐漸發生萎縮致視野縮小、視力減退,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據有關統計,我國目前青光眼致盲人數在盲人比例中已達10%,占致盲眼病的第四位。隨著我國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青光眼患病率因之增高。因此,定期隨訪,提高自我防護知識,對青光眼防治有重要意義[1]。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我科2007年~2009年12月隨機抽查均為住院治療的62例青光眼病人,其中男21例,女41例,年齡(45~81)歲。
1.2方法62例患者均采用問卷調查法,共發62例,收回62份,回收率為100%。
2結果
2.1病人疾病知識的來源42.9%來源于醫生;33.3%來源于護士;13.1%來源于書籍;10.7%來源于親友、病友及新聞媒體。
2.2病人堅持用藥及定期復查情況35.4%病人能堅持用藥并定期復查。
2.3病人自我防護知識了解情況(見表1)
表1 62例青光眼自我防護知識調查
項目 結果 例數(%)
對青光眼的認識 甚少 32(51.61)
較多 30(48.39)
采取防范措施 是 26(41.94)
否 36(58.06)
遵醫囑用藥情況 間斷 40(64.52)
堅持 22(35.48)
自我管理能力 較弱 44(70.97)
較強 18(29.03)
注:統計結果≤60分認為對青光眼了解甚少,≥60分認為對青光知識了解較多。
3討論
3.1青光眼的發生除與解剖因素有關外,還與情緒緊張、精神創傷、疲勞過度、暗處停留過長、氣候突變、暴飲暴食及全身或局部使用抗膽堿藥有關。本組資料顯示,51.6%病人對青光眼知識了解甚少,如運動、睡眠、飲食、生活習慣等與青光眼的關系;青光眼的類型、預后及心態調節等。65.4%患者不能堅持藥物治療,而青光眼急性發作時,出現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等全身癥狀,往往忽略了視力下降癥狀,被認為是消化道疾患或顱腦疾病。
3.2青光眼是一種較復雜的眼病,它分為閉角型和開角型兩種。閉角型青光眼常為雙側性眼病,往往是一只眼已有閉角型青光眼發作,另一眼仍處于臨床前期;開角型青光眼由于癥狀輕微,發展緩慢,不易發現,一經發現患者視力多已急劇下降,喪失的視力已無法挽救。因此,加強衛生宣教及預防保健是青光眼防盲工作的有效途徑,對控制青光眼的發展及避免延誤病情有重要意義[2]。
3.3青光眼是一種較常見的可致盲性眼病,若我們能及時為青光眼病人提供健康處方,不僅可改變患者的認知、態度、行為,對控制青光眼的發展,避免視功能的進一步損害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早發現、早治療,增強病人的自我保健知識,對降低青光眼的致盲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尤為重要。
4對策
4.1保持良好的心態原發型閉角型青光眼疾病為心身疾病,該患者一般性情急躁、易怒,護理時要通過了解患者的社會環境、家庭狀況及個人特點,通過關心、安慰患者,以增強病人的防患意識,引導病人形成樂觀、健康向上的性格[3],使患者保持健康情緒,詳細講解疾病相關知識,藥物雖能控制,但不能根治,為保持視功能必須盡早手術,使其樹立對手術的正確認識。總之,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情緒激動,達到最佳心理狀態,是預防青光眼的重要環節之一。
4.2規律的生活習慣勞逸結合,既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態,又有利于疾病的康復[4]。在日常生活中,不宜在暗處停留時間過長,不戴墨鏡,因為暗光下使瞳孔散大,虹膜推向周邊加重或阻塞了房角,房水排出受阻,致眼壓升高。此外,衣領、腰帶不宜過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使頸部充血,擴張血管,影響血壓[5]。睡眠時枕頭適當墊高,避免長時間低頭、彎腰,可減少頭部瘀血而導致眼壓升高。
4.3合理的飲食患者不能暴飲暴食,禁用煙、酒、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蔬菜,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一次攝水量過多(不超過300ml)以免誘發青光眼發作。
4.4指導病人正確用藥堅持用藥,不隨意中斷。如滴用毛果蕓香堿眼藥水時,滴藥后壓迫淚囊區2~3分鐘,以免經鼻淚管吸收引起全身中毒。應用高滲劑如甘露醇時,要注意速度、劑量;使用乙酰唑胺時,觀察有無肢體和顏面麻木、腰痛及有無刺感等常見副作用;噻嗎心安眼藥水用后則應觀察心率、呼吸變化,以防誘發心血管疾病及支氣管哮喘發作。
4.5保健指導多向患者傳播青光眼知識,提高患者自我防護知識,幫助他們解除憂慮,為自己的健康做出最佳決策,以提高生活質量。出院后,一周復查,以后每月復查,3個月后每半年復查,密切注意視野變化,若出現彩虹圖,視物模糊,眼睛腫痛,鼻根酸困及偏頭痛時,應立即來醫院就診。
參考文獻
[1] 劉敏,黃云劍,何靜.腎病綜合癥病人自我保健狀況的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05,19(413):680.
[2] 周文炳.臨床青光眼[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2000.
[3] 杜明艷,劉福源.青光眼與心理因素的關系及相關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5,5(14):74-76.
篇8
一個美好的晚上,一位心情美好的庶務官伊凡,德米特里·切爾維亞科夫,在劇院里的一個小“不慎”將唾沫濺到了坐在前排的將軍級文官身上,小文官惟恐大官人會將自己的不慎視為自己的故意冒犯而一而再再而三地道歉,弄得那位大官人由毫不在意到真的大發雷霆:而執著地申訴自己毫無冒犯之心實屬清白無過的小文官,在遭遇大官人的不耐煩與呵斥后竟一命嗚呼。一個人竟喪命于自己的噴嚏?其實,這小文官喪命于他自己對達官貴人的恐懼。他一心想以道歉申訴去排遺內心的恐懼,盡管那大官是別的部門的將軍。
這是契科夫的《小公務員之死》的故事梗概。小說主人公庶務官切爾維亞科夫出于對權力的恐懼,只是一個不經意的小小的噴嚏卻引發他過度的白責,最終喪命。小說主人公的結局固然有些夸張,但在現實生活中,像切爾維亞科夫這樣的人并不少見。
“是媽媽不好,媽媽太笨了,才會生了你這樣的孩子。”或者“是媽媽不好,媽媽沒有讀多少書,所以你也不會學習”,這是一位母親在孩子考試失利后,不直接責備孩子,而是不停地責備自己。像這位母親一樣,很多人特別偏愛自我批評,甚至是過度夸大地自我批評。
人們常說,要想進步,必須聽得進批評;要想成熟,必須經常做自我批評。誠然,自我批評是個體能正視自身問題、缺陷的表現,也是個體自我意識發展水平較高的體現。一個人如果能經常做到自我批評,就會有可能改正錯誤,彌補缺陷。當問題很難解決甚至無法解決時,自我批評、自我否定甚至自我懲罰可以緩解當事人的焦慮,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
但是,過度夸大的自我批評并不利于問題的解決,相反還會帶來很多負面后果;心理學家認為,過度和無休止的自我懷疑與批評往往會帶來沮喪和焦慮,甚至抑郁癥。那些有自我批評傾向的人在若千年后最容易患上抑郁癥及人際交往障礙;自我批評也是導致人們發生進食失調、自殘、軀體變形障礙癥(想象自己的身體有缺陷)的因素。很多人在兒童期就有自我批評的傾向,以后便成為他們性格的重要部分;那些有抑郁傾向遺傳的兒童,可能會承擔并放大父母、同輩或社會對自己的期望,而過高的超我需要與現實的自我的差距也會經常使個體陷入痛苦的自責之中。
其實,人們的自我批評有時是一種自我防御機制。他們把不敢對別人發泄的怒氣發泄在自己身上,這些人往往內心充滿了敵對情緒和攻擊性,但是害怕發泄到別人身上有風險,所以不敢把這種情緒發泄出來,只好自己吃點啞巴虧息事寧人。殊不知,他們用委屈換來的只是片刻的安寧,很快就會因為自己的“無用”或“窩囊”而加倍地自責。
還有一些特別喜歡搶先自我批評的人,可能下意識里是防止遭受別人的批評。老人們常說做人不能太強勢,得理也要饒人。所以人們往往不會對一個善于自我批評的人窮追猛打,過分追究。筆者有位同事球技不差,但打球習慣欠佳,屢教不改。只要一出錯,別人還沒張口,她已經在強烈自責,甚至達到自我貶低的地步了,剛開始看她這么誠懇自責,以為她肯定會改正錯誤。但后來發現,她這么做只是下意識地保護自己不受別人指責而已、
很多時候,出了事情,有了問題,人們不是急著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而是急于找到一個責任人去擔責,哪怕這個責任人只是“臨時工”。仿佛只要有人來擔責,處理了責任人,那我們就可以高枕無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了。
不論是出于以上何種動機,凡事不加分析就過度自責甚至過度攬責的行為,既不利于個體身心健康,也不利于人際關系的和諧,對最終解決問題更無益處。沒有理由的過度自責,會讓人看到你的軟弱、自卑、無助與消極,而屢責不改只會讓人看到你的虛偽、怯懦與缺乏誠意。
那么,對于那些經常陷入過度自責怪圈的人來說,該怎么做才是理性的呢?
第一,要正視問題本身,科學理性歸因。事情做不好或做錯了,自我批評一下無妨,但當務之急是要找到問題的癥結,解決問題就是了,實在沒有必要過度頻繁地自責。《祝福》里的祥林嫂就是個例子,天天與人訴苦,處處自責,最后落得個人人討嫌的處境。
第二,要理性承擔責任,講求客觀公正。出了事情,有了問題,如果非得劃出個主次責任的話,那就實話實說,親兄弟明算賬,該承擔多少就是多少。其實,有時你可能出于好心過度攬責,但別人不一定能領你的情呢。反之,不偏不倚,客觀公正地承擔自己該承擔的責任,倒能贏得眾人的尊重。
篇9
【關鍵詞】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監督機制
內部控制,是在內部牽制的基礎上,由企業管理人員在經營管理實踐中創造,并經審計人員理論總結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監督和自行調整體系。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簡單來說就是公司不定期或定期地對自己及所屬子公司的內部控制系統進行評價,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實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實現內部控制的目標。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是一種自發的自我評估運營程序,它把傳統的只由內部審計人員從事的內控評價轉由公司各部門參與作業的人員親自評估,幫助他們認識到內部控制不只是內部審計工作的責任,也不僅僅是高級管理層應該關心的問題,相反,應該把它看作是組織所有成員的事。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是為提高組織內部控制的自我意識所作的努力,這種活動經常以研討會的形式進行。研究表明,實施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的方法對于一個公司加強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改進內部審計程序和業務經營程序及控制風險等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一、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的基本特征
(1)現在我國的一部分企業在發展業務流程和控制成效上也加大了管理力度,管理信息系統作為企業內部控制和管理的重要子系統,也在評價范圍之內,由于對于管理信息系統的重視,控制成效也有了相當大的提高,所以加強了對這兩方面的關注。(2)由職能部門和業務部門共同進行。要想企業的內部控制自我評價落到實處,起到應有的作用,要在企業的職能部門和業務部門同時開展是無庸質疑的。(3)從內部審計人員到業務流程具體執行人員全體參與。一方面要想使內部控制自我評價順利有效的進行,企業從內部審計人員到業務流程具體執行人員全體必須參與;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企業對員工的重視,增加員工的積極性,同時也是普及內部控制相關知識的過程。
二、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實踐
由于業務復雜多變,受人力資本和工作時間的限制,完全依賴少量的審計人員實施完整有效的審計監督十分困難,一些企業目前的經營風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另外,由于一些企業采取事業部制,使得在此組織機構下職能部門和業務單元之間的沖突無法避免,而以監督和檢查為天職的內部審計部門首當其沖。為了創造和諧,更是為了深入業務,在監督的同時做好指導、服務工作。控制活動是針對控制點而制定的,公司一般根據其生產經營活動的特點來設計控制活動內部控制標準設計流程。內部控制自我評價作為一種很好的雙向溝通機制,就受到企業中審計部門和業務單位的一致好評。可望借助內部控制自我評價這一平臺讓各部門減少摩擦,創造和諧,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是公司發展和治理的需要。
三、內控部門責權不對稱內部控制和監督不力
1.企業沒有專門機構或指定專門的人員制定、評價企業內部控制,更缺乏對內部控制實施情況的評價機制。由于內部控制職責不明確,對企業在內部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要么發現不了,要么不及時進行總結,汲取教訓,“有章不循”現象嚴重。以致有的控制點(甚至是關鍵控制點)長期失控也未能察覺,管理漏洞不能有效堵塞。權利、義務與責任對等是內部控制的基本原則之一。而目前有關法規中明確內部控制機構既代表國家執行行政監督職責,又要為企業領導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提供服務。這種理論上的雙向服務機制將內部控制機構經濟責任和義務確定得大于其實際的功能和擁有的權力,只能把內部控制機構置于一個兩難的境地。
2.財務與會計合署辦公,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這種機構設置尚能滿足管理的需要,但與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相比,其弊端暴露無遺。一是服務對象不明。財務監督的服務對象是企業的所有者,而會計監督的服務對象是企業內、外部利害關系人,其提供的公開化會計信息必須體現“真實、公允”的原則。將服務對象和靈活性程度不同的兩項工作合并一處,必然導致服務對象模糊,財務管理的靈活性會干擾會計的公允性。二是財會部門不堪重負。應由財務部門負責的投資、籌資和收益分配事項,涉及的時間跨度大。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財務事項必將日趨復雜,關系到企業的存亡。由會計人員兼做財務,會計人員力不從心,既影響會計信息質量又導致財務管理乏力,財會部門的工作質量也隨之下降。三是違背不相容職務分離原則。由財會部門的主管人員既管理財務收支又進行會計信息處理,極易導致基于財務收支需要而捏造會計信息;財務管理的對象是資本營運系統,而會計的對象是信息系統,財務與會計合并一處也不符合實物管理與會計記錄分離原則。隨著理財業務量的增大,對財會部門內部不相容職務的劃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劃分不當,容易產生個人舞弊。
四、對完善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的幾點思考
1.明確內部控制在現代企業中的重要作用。一是有助于管理層改善經營方式,實現經營目標;二是保護企業各項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資產流失或損害;三是保證業務經營信息和財務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四是保證企業財務活動的合法性。
2.樹立以人為本的新觀念。強調以人為本,要求企業內部控制要充分發揮人的作用,依靠提高人的綜合素質、道德水準和法規意識,充分發揮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內部控制的最佳效果。內部控制的成敗,取決于企業員工的控制意識和行為,而企業領導者的內部控制意識和行為是關鍵。企業領導者內部控制的隨意性往往會限制內部控制作用的發揮,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到整個企業的發展。亞細亞關門、“廣東國投”破產,都與領導者不重視內部控制的重要性有關。反之,企業領導者注重內部控制,注重對企業員工的研究,尊重員工的心理需求,強調溝通和管理交流,便能減少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隔閡,形成強大的企業合力,就能促進整個企業健康、持續、快速發展。
3.健全組織機構提高管理人員素質。隨著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不斷更新,原有的內部控制制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暴露了一些突出問題,如體系不夠完善、內容不夠完備、監督不夠得力、可操作性不強、滯后性明顯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要創新,就要結合企業發展實際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充分考慮企業的性質、規模、生產工藝過程、管理模式等內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如建立新型的成本、費用控制制度,破除傳統的成本、費用與科技創新、市場經濟相脫節的弊端,健全組織機構。大膽啟用有現代管理知識的人才,提高管理者的綜合素質。
4.建立完整的監督機制。建立內部控制固然不可忽視,但使內部控制能夠有效執行則更為重要。目前,一些企業之所以會產生有內部控制制度而不認真執行的情況,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監督機制不健全,對執行者沒有足夠的約束力,即沒有實施必要的內部控制執行隋況的評價制度。企業應根據不同的控制點,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內部控制實施情況評價活動。
綜上所述,內部控制自我評價作為新興的審計技術和方法,其理論和方法正在被實施者不斷充實和更新,希望國內同行有更多的人了解內部控制自我評價、運用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并結合我國國情和公司的實際情況把這一方法進行改良、發展,以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 2型糖尿病;自我效能;糖尿病教育;自我管理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5)06(a)-0153-03
Analysis of influence factor for self-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I Wei LE Jia-yi MA Long-fei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Ruijin 2nd Road in Huangpu District of Shanghai City,Shanghai 20002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factor for self-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September 2014,372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a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and diabetes self-efficacy scale was applied to measure;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was conducted to fince influence factor for self-efficacy,then factor having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analyzed statistically using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Self-efficacy score of the diabetic population was (99.02±16.06) points and among patients,59.9% achieved the medium level.Diabetes education,intervention measure,type of health insurance,and hyperlipidemia complicated were the influence factor for self-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Conclusion Self-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needs improving,and the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especially in those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hyperlipidemia.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Self-efficacy;Diabetes education;Self-management
自我效能是人類對自己的一種主觀判斷,主要是判斷執行某一特定行為的能力大小[1],糖尿病控制的關鍵在于良好的自我管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可預示自我管理行為及糖化血紅蛋白的改善,國內外的研究均表明自我效能在糖尿病的自我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4],因此,本研究對轄區內2 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自我效能的調查,并探討影響自我效能的相關因素,為以后糖尿病管理提供有針對性的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4年1~2月對轄區內在冊管理的符合2型糖尿病納入標準的患者進行隨機抽樣,納入現場調查患者372例,獲得有效問卷372份,其中男性143例,女性229例,年齡39~90歲,平均(68.81±9.36)歲。納入標準:(WHO診斷標準):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或者有明確的糖尿病史。無嚴重心、肺、肝、腎功能不全、急性腦血管意外等。
1.2 調查內容和方法
1.2.1 調查內容 包括患者的一般資料(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收入水平,醫保類型,居住環境、家屬了解病情度),糖尿病病程、治療措施、自我管理情況及其糖尿病知識知曉率等。
1.2.2 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DSES) 此量表1992年由美國學者Hunley等[5]提出,由王Z璇等[6]翻譯,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3,7]。測得自我效能量表Cronbach α=0.92,效度良好。該量表包含6個維度:飲食控制(6條)、規律鍛煉(4條)、遵囑用藥(3條)、血糖監測(4條)、足部護理(5條)和預防及處理高、低血糖(4條),條目評分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評分:1分=完全沒有信心,5分=完全有信心。總量表評分范圍26~130 分,分值越高表示自我效能(自信心)越高。由于各維度的條目數不同,為使評價得分情況具有可比性,用得分指標來分析。得分指標[8]=量表的實際得分/該量表的可能最高得分×100%,將自我效能分為3個水平(高、中、低),其中高水平(≥80%),中等水平(40%~80%),低/差水平(≤40%)。
1.2.3 問卷填寫 對參加調查的人員,根據研究的目的、過程、注意事項及采用統一指導語進行培訓。發放問卷的時候向患者解釋研究目的,簽署知情同意書。然后指導患者根據自己的情況獨立完成量表的填寫。如果患者填寫有困難,由專門的人員不帶選擇性地進行指導填寫。共發放問卷372份,收取372份,回收率為100%。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錄入采用Epidata3.1進行雙錄入,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統計描述(均數±標準差),對數據進行正態性檢驗,服從正態分布的,進行t檢驗(計算t值),多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算F值);多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線性回歸模型分析,模型中變量篩選方法采用逐步法,變量進入水平α=0.05,剔除水平α=0.1。
2 結果
2.1 糖尿病自我效能評分及水平
372例2 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總分為(99.02±16.06)分,59.9%(223例)患者的自我效能處于中等水平 ,39.0%(145 例)患者處于良好水平(表1)。
表1 糖尿病自我效能評分及水平[n(%)]
2.2 不同特征人群自我效能評分單因素分析
婚姻狀況、醫保類型、糖尿病病程、合并高脂血癥、糖尿病教育、干預方式等因素的自我效能總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多因素回歸分析
以糖尿病自我效能總分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后有統計學意義的婚姻狀況、醫保類型、糖尿病病程、合并高脂血癥、是否接受糖尿病教育、是否采取干預措施為自變量作多元回歸分析,最后進入回歸方程的變量是:糖尿病教育、干預措施、醫保類型、合并高脂血癥(表3)。
3 討論
糖尿病自我效能是糖尿病患者的進行自我管理的重要影響因素,本研究中患者的自我效能平均分為(99.02±16.06)分,61%的患者處于中低水平,這與國內外的研究基本相似[9];各維度自我效能水平由高到低的順序依次為:遵囑用藥、高低血糖管理、血糖監測、飲食控制、規律鍛煉、糖尿病足管理;其中服藥效能最強,由于藥物治療會直接產生效果,使患者對遵醫囑服藥較重視,呈現較高的自我效能[10];糖尿病足的自我效能最差,與De Berardis等[11]的研究結果類似。有研究[12]認為,確診糖尿病后,患者首次接受正確的足部護理教育很重要,提示應重視糖尿病足部護理教育,以提高患者對糖尿病足的關注度,而高低血糖管理、血糖監測、飲食控制、體育鍛煉居中,這4個因素作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患者長期堅持,單純的健康教育可能效果欠佳,需要同伴教育或家人的支持來促進自我效能的提高。
本研究通過對自我效能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歸分析后發現,糖尿病教育是患者自我效能的重要影響因素。糖尿病教育作為糖尿病治療“五架馬車”(糖尿病教育、運動、飲食習慣,正確用藥、學會血糖監測)的基礎,對其他4個方面起指導性作用,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水平,因此,需重視糖尿病教育在糖尿病患者管理過程中的作用[13]。采取綜合干預方法的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較高,多種干預方法促使其掌握更多的糖尿病技能,提高了自身處理糖尿病問題的能力,自我效能得到了提高[14]。醫保類型會影響患者的就醫行為,影響糖尿病病情的防治,應提升醫療保障水平,以促進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15]。高脂血癥和糖尿病有共同的發病基礎,高脂血癥作為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越來越受到重視[16],合并高脂血癥的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更嚴格的自我管理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從而影響患者的自我效能,對此應在糖尿病防治工作中兩者兼顧、綜合防治,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本研究為橫斷面研究,在探討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中尚存不足,很多因素如家屬的態度、社會支持的程度等在本研究中未加以進一步探討及研究,有待在今后的糖尿病管理中做進一步調查及分析。
綜上所述,需通過健康教育和多方支持來進一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自我管理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胡俊峰.當代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2] Kuijer RG,De Ridder DTD.Discrepancy in illness-related goal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chronically ill patients:the role of self-efficacy[J].Psychol Health,2003,18(3):313-330.
[3] 梁芳,夏慧玲,江月英.健康教育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 35(3):619-621.
[4] Moriyama M,Nakano M,Kuroe Y,et al.Efficacy of a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program for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results of a 12 month trial[J].Jpn J Nurs Sci,2009, 6(1):51- 63.
[5] Hurley AC,Shea CA.Self-efficacy:strategy for enhancing diabetes selfcare[J].Diabetes Educ,1992,18(2):146-150.
[6] 王Z璇,王瑞霞,林秋菊.門診診斷初期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照顧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J].護理雜志(臺灣),1998,45(2):60-74.
[7] 賈蕓,王君俏,滕香宇.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與自我管理的相關性研究[J].上海護理,2004,4(4):1C3.
[8] Kara M,van der Bijl JJ,Shortridge-Baggett LM,et al.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of the Diabetes Management Self-Efficacy Scale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scale development[J].Int J Nurs Stud,2006,43(5):611-621.
[9] 楊萍,李冬靜,姚三巧,等.農村地區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感調查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30):2862-2865.
[10] 劉維維,彭慶蓮,姜艷春.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08,15(8):11-13.
[11] De Berardis D,Pellegrini F,Franciosia M,et al.Are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offered adequate foot care? The role of physician and patient characteristics[J].J Diabetes Complications,2005,19(6):319-327.
[12] Viswanathan V,Wadud JR,Madhavan S,et parison of post amputation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from specialized foot care centres in three developing countries[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0,88(2):146-150.
[13] Krichbaum K,Aarestad V,Buethe M.Explor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effective diabetes self - management [J].Diabetes Educ,2003,29(4):653 -662.
[14] Tattersal RL.The expert patient:a new approach to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J].Clin Med,2002,2(3):227 -229.
[15] 羅倩倩,高芳,萬青,等.武漢市三級甲等醫院住院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與自我管理現狀調查[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