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范文

時間:2023-04-09 04:39: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可能是天生愛讀書的人吧。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對書有一種特殊的興趣。當我哇哇大哭的時候,媽媽給我拿出一本書,我會立即停止哭泣,一本正經地看起書來。雖然當時的我什么也看不懂,可還真像一個讀書人似的。

慢慢地,我長大了。從我認識字那天起,爸爸便給我訂了許多書、報,有《快樂作文》,有畫報……當我翻開那些書的一剎那,頓時,一扇心靈的窗戶打開了,發現一個奇妙美麗的世界。在書的海洋里我結識了不少新朋友:白雪公主、尼爾斯……從此,每天放學回到家后,我首先做的便是看書。慢慢的,就養成了愛讀書這個好習慣。因為書不僅給了我知識,還給了我無窮無盡的樂趣。每天晚上,坐在燈光下,看著那一行行鉛字,仿佛他們就像變成了一個個可愛的小精靈,在我面前不停地跳啊,跳啊,多么有趣!一會兒又像變成了一只只美麗的小鳥,在蔚藍的天空下自由自在的飛翔;一會兒又像變成一只只可愛的小蜜蜂,“嗡,嗡,嗡”,和小伙伴們在五彩的繽紛的花叢中追逐嬉戲;一會兒又像變成海底一只天真的小海豚,在東海龍王的水晶宮里遨游。

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轉眼之間我上四年級了,便不滿足于只看小人書。于是,我開始閱讀一些小說:《小小的我》,《孤星血淚》,《時間竊賊》……這些書不僅給了我知識,還給了我一種精神,一種力量。

篇2

參賽對象:凡訂閱文學少年的中學生。

參賽方式及評選辦法:以學校為單位,參賽同學可將試題答好后,交由學校統一評選。學校將六期試題的評選結果報到文學少年小作家基地辦公室。

獎項設置:每所學校評選出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二名、三等獎五名、優秀獎若干名。獲獎者可獲得由文學少年頒發的榮譽證書。獲得一等獎的同學還可獲得2012年下半年新出版的六期《文學少年》雜志。獲得一、二、三等獎的同學,還可優先參加文學少年雜志社舉辦的“小記者筆會”等活動。

參賽時間:2012年4月1日起至2012年10月30日止。

注意事項:

1)請各學校將評選結果發到文學少年小作家基地辦公室郵箱:wxsnlam69@sina.com。負責人:林愛敏

2)此活動以學校為單位,不受理個人參賽。

文學少年雜志社

遼寧省小作家基地

中小學生百科知識競賽試題(第一期)

1.“光年”是什么單位?( )你知道地球與太陽有多少光年嗎?

A.長度單位 B.時間單位

2.人的頭發生長是從( )學生可以焗頭發嗎,為什么?

A.發稍往上長 B.發根往上長

3.電腦的哪些部位輻射比較強?( )你每天接觸電腦嗎,多少時間?

A.顯示屏 B.顯示器后面和側面

4.下面哪種農作物產自西藏( )。

A.玉米 B.青稞 C.小麥 D.水稻

5.我國領土面積有( )。你知道你所在省的面積嗎?

A.960萬平方米 B.960平方千米

C.960萬平方千米

6.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 )你去過嗎,想去嗎?

A.俄羅斯 B.加拿大 C.中國 D.美國

7.勾股定理中,較長的直角邊叫做( )。

A.股 B.勾 C.弦

8.烤全羊烤的是( )。你吃過嗎,你知道來歷嗎?

A.山羊 B.羚羊 C.綿羊

9.我國的“863計劃”是關于什么的計劃?( )還有個211工程你知道嗎?

A.教育 B.科技

10.世界水日是哪一天?( )你喜歡節水嗎?

A.3月23日 B.4月23日

C.5月23日 D.6月23日

11.裝在墻上的雙眼插座,按規定左右兩個眼孔中哪一個應接火線?( )

A.左邊眼孔 B.右邊眼孔

12.我們平常使用的電視、空調等家用電器的遙控器是用什么來傳遞控制信號的?( )

A.紅外線 B.紫外線

13.海市蜃樓現象在不同時間內出現的影像不同,有時候是影像呈正象,有時候是影像呈倒象,請問呈倒象的是什么時段?( )你知道我國什么地方易于出現嗎?

A.下午時段 B.上午時段

14.為什么夏天,人們在擦完地后,會感覺到氣溫有些涼爽呢?( )

A.因為水是涼的,所以熱空氣經過時會變涼。

B.因為水在蒸發的過程中會吸收周圍的熱。

15.小王和初到中國的美國人IACK打招呼說“你吃飯了嗎?”JACK稍微有不快,這是因為( )簡單說說中美文化差異。

A.JAGK覺得小王這樣問話太絮叨

B.JACK覺得小王的問話干涉了他的私事

16.我國最突出的問題之一是人口眾多,約占了世界人口的( )不久的將來要超過我國人口的是哪個國家,你知道嗎?

A.五分之一 B.六分之一 C.七分之一

17.圍繞太陽轉動,本身不會發光,靠反射太陽光我們才能看到它們的星體稱為( )你知道我們生活在什么星球上嗎?

篇3

明白“書到用時方恨少”時,卻已經到了“老大徒傷悲”的年紀,所以書之于我,無關功名利祿,更沒有寒窗之苦,只算是偶爾的閑情罷了。欣賞易安居士“枕上詩書閑處好”的境界,居然就得意那份斜歪側臥的愜意,所以常喜斜??睬靶攀址?樗嬉舛粒?殘砣?揭臣渚鴕丫?Ь耄??允搶執瞬黃!S惺畢牖蛐硎槭親詈玫陌裁咭?-利眠而無副作用;是最好的眼藥、心藥--養心、養眼。所以書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倒更是一劑良藥--濟世良方,讓人明理辯是非,長見識又增智慧。好書催人向善,所以古人說“三日不讀圣賢書,攬鏡常覺面目可憎”。當然“腹有詩書氣自華”也是書香養人的最好佐證,不妨一試。

讀書不求甚解是我類慵人的通病,看個大概究竟差不多,已覺得很開闊了視野。無暇亦無心細鉆研,本也沒有那份耐心,算是不懂的看個熱鬧吧。留那份嚴謹的辛苦給做學問的人去深究細考吧,我們且領略些讀書的樂趣就好。讀書之樂,在于獨享那份清靜安然和思緒漸入書中無拘無束暢游的從容。書中神游,領略異時風情,別樣風俗,外域異趣,直叫人覺得眼界大開,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絲毫不虛。讀書算起來很劃算,把前人行萬里路甚至一生顛沛流離后感悟來的精髓,幾天就“搜刮”進了自己的頭腦,可見讀書之樂,樂在省卻腳力,卻飽覽了各處秀色奇景。更加將作者數十年的心血,須庾間瞻仰膜拜。值得拍案的書太多,尤喜歡明清小說,聲情并茂,事事躍然眼前,人物活靈活現,雖未親歷,卻歷歷在目。

早想寫篇關于書的東西,又覺得自己實不配談書。但愛書并不一定要分學問深淺,我輩只是讀而已--閑讀,所幸并沒有一本書標著沒學問的人不能讀,可見書前人人平等,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來得還要透徹些。

篇4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看似枯燥無味的語文學習中也蘊藏著美,這種美來源于對生活的觀察與體會。

每當過年時,語文的美就會體現出來了,因為這時家門口都要貼對聯,而每個人都想通過選一幅對聯來顯示自己家的文化水平。同時也寄予著對新的一年的盼望之輕。有一次我從一家人的門口走過,看到一幅對聯上面寫道“年年順景財淵廣,歲歲平安福壽多”我看到這幅對聯十分壓韻,我便急迫想知道它的意思。于是我傻站在門口向過路人問,一位大哥哥看我對知識的渴求,便快步走到我的面前對我說:"第一句是表示希望新的一年財源滾滾,第二句是祝愿人們延年益壽,福氣多多,總體是表現福星高照,這也就是她的橫聯,聽了他的一番話我頓時恍然大悟,我似乎感受到了橫聯與上下聯的字里行間之中散發著語文的氣息和博大精深的文化,這幅對聯中我不僅使感受到了新一年的期望,也讓我學到了一些對仗寫法的語文知識,它讓我對奇妙的語文產生了無限的樂趣。

語文對生活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說一個人他語文不好,口語表達也十分差,那么朋友也會很少。再比如說一個人去單位應聘需要的不正是語文的表達能力嗎?語文還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以及審題能力得到提高,而理解能力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比如說:看一本書,要對樹種的內容有深刻的了解,還是要借助語文,這樣才能從中受益。

語文不是一門課,而是生活,生活的感悟,是一種表達,是一種抒發,是一種追求,是一種狀態,這就是我生活的語文。

篇5

小小方寸之地,居然可以安放那么大的一個世界。這還真應了佛家講過的“芥子能藏須彌山”。印章的“須彌山”竟如何呢?那可絕不僅僅是幾個文字、一枚印信的問題,細數起來,它至少可以在以下幾方面寄托才情:

一方面文以載道。印文能見作者或藏家的胸襟和視野。看看齊白石“吾幼掛書牛角”、“癡思長繩系日”,自道其少年時期讀書生活之一斑;“客中月光亦照家山”、“客久子孫疏”,又見一個白發老人思鄉情切;而“流俗之所輕也”、“我生無田食破硯”則見狷介老書生風骨凜然。齊白石作為老農民、老書生、老畫師,自有這些身份帶給他的規定性,而其自用印印文則活脫彰顯如此情懷。而“三十四歲家破人亡乃號悲庵”的趙之謙,對于后世影響極大,一生悲愿滿懷,印文常常為佛家言,這是中國士人面對悲愁的最好法門。當然,還有一些印文不見性情者,筆者以為其胸襟如此,印藝亦當等而下之。

其次是篆法。秦相李斯之后,當然有標準篆書行世,可篆刻家往往不囿于此,他們從碑版權量、磚瓦陶文、鏡銘甲骨中廣搜博取,匯入方寸之內,遂使小小天地,門戶洞開,尤其近世以來,創格造境往往起于對文字的獨特運用。吳昌碩終身情耽石鼓,深得其趣,遣書入印,自成面目;齊白石于《大三公》、《天發神讖》用工甚勤,得力甚多,其篆書高峻恣肆,獨辟蹊徑。

再次還有刀法。刀法往往與篆法相表里。秦漢璽印、青銅鏡銘多成于鑄造,后世仿之乃得刀法之多變,沖、切為兩種最普遍刀法。而獨特風格面目又往往成于獨特之刀法運用。就如吳昌碩,于印文之修飾往往著意最多。敲擊打磨以至于斑駁渾成,以人力而至天成;齊白石則純以單刀開路,橫沖直闖,且多不加修飾,其法與吳氏分道揚鑣。兩峰并峻,留下了無與倫比的藝術。

更重要的還有章法。章法直接來源于性格。平和者如陳巨來,工穩端莊,不求險怪,筆筆有來歷;宏闊者如趙之謙,開闔有致、平中見大;險絕者如齊白石,疏可走馬,密不透風,大開大合之間勃郁不平之氣;古厚者如黃士陵,深山古德言語無多,而平中見奇,愈探愈奇,必在用字、布白上殫精竭慮。

篇6

課文導引:

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抬頭望: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爬天都峰》

“云彩上面”“筆陡”“從天上掛下來”,作者用寥寥數筆就描繪出了天都峰卓立地表、險峭雄奇的氣勢。你一定想了解更多吧,請跟我來。

景點介紹:

天都峰與蓮花峰、光明頂并稱為黃山三大主峰,海拔1830米,是三峰中最險峻的一座。“天都”古稱“群仙所都”意為“天上都會”。

天都峰是鳥瞰黃山壯麗全景的理想之處,因此人們說,不登天都峰,等于一場空。天都峰雖高不及黃山的主峰蓮花峰,但其險峻程度則絕非蓮花峰可比,百丈云梯幾乎直上直下。峰頂的鯽魚背,更是黃山第一奇險。

古時候,天都峰無路可登,能夠登上天都峰者寥寥無幾。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建登峰梯道,長3里,有1564級臺階,194根石欄桿和600米鐵索,保障了游人安全攀登絕頂。

在天都峰可以看到松鼠跳天都、天上玉屏、童子拜觀音、金雞叫天門、二僧朝佛等景點。

特別提示:

1.蓮花峰和天都峰為育林維護而輪換開放。蓮花峰開放時間:2010年-2015年內每年的4月1日-11月30日;天都峰自2010年4月1日起關閉育林維護,預計在2015年開放。

2.登天都峰頂有新老兩條道路。老路又稱天都磴道,坡度50~60度,最大有80~90度,直線長度650米,高差310米,石階1644級,其中鯽魚背一段最奇最險。鯽魚背長10余米,但僅寬0.6米,兩邊是不見深底的懸崖,自古唯膽大者敢行。新路過半山寺后右轉,直線長度1000米,高差450米,許多地方的坡度幾近90度,但穿壁而過,有驚無險。

(據“攜程旅行網”匯編)

驢友點評:

藍香:

黃山兩大名峰之一,和蓮花峰每隔三年替換開放。相比之下還是天都峰的景色好很多。途經一線天奇景,練膽的好去處。

篇7

賞著“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我想在大唐做一個嫻靜少言的文人,不一定是李白的飄逸浪漫,要不一定是杜甫的憂愁哀傷,但至少是毫無顧忌,優哉游哉的。不為課業之勞而憂,不為金錢之苦而愁。宛如云煙,隨風而動。

在吾少年時,我會懷著一腔熱血之情,發奮圖強,懷著報國之心讀書上進,那時大唐舉國上下注重文學,考試公平公正,全無半點弄虛作假,我會中進士取功名,也許皇帝會欽點我為朝廷重臣。但我向往的不僅僅是這些,還向往,我所夢想大唐山水那優美的意境。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青年時吾會同約幾位志同道合的好友游山賞水,怡然自得。而現在呢,在這個幾乎沒有靜謐無爭的社會,充斥著升學考試的環境下,是多么的無望!

在大唐,那里有著“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而不是如今高樓林立的灰色之地。我們會沿著溪流登上山巔,在濃密的灌木中穿行,尋找生命的意義,在大海邊題寫“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在細柳旁輕吟“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回想如今的森林,沒有以往的深奧幽靜,人山人海。磅礴的大海上漂浮著這樣那樣的污染物。再看大唐,我們游完山水,在太古的叢林間修葺草屋,隱居安逸,與世無爭,安然自若。我漫步在隱居的山林下,望著博大的天空,想著曾經的經歷。是的,無今世之勞苦、無今世之煩悶,若生于那時,就真的毫無牽掛了。

還是多談談我所向往的吧,在吾中年時,有一天我會守在父母床前,握著他們的手,淌著熾熱的淚水,心中響起他們為自己所做的一切,而在心中刻下《游子吟》的一筆一劃,在他們輕聲呼出“不哭”兩個字時,我也許會哭的更悲傷吧。那時的大唐人人盡孝,我的父母在閉上雙眼時,想起自己的兒女,會幸福的勾起嘴角。那時的大唐,家家和睦。可是今天出現了月光族、啃老族,甚至是家庭暴力!老人呢被活活餓死。多期盼,回到我夢想的大唐啊!

在吾垂暮時,我也許會看破人生之意,讀懂星宙之機,在流星劃過時帶著飄逸與無憾之感離開人世。

這就是我夢想中在大唐盛世的一生,徘徊在我心頭的不僅是向往,還有疑惑,作為新時代的我,為何要夢想在原始之時的生活呢?今天的社會為何還比不上唐朝中的一些地方?我的夢想,是徘徊于大唐盛世,而不是感慨于今世之憂。

大聲呼喊心中之夢

唐之輝煌

盛世之光

世人之懷夢

我亦有之

的確,萬民喜于心

夢想存于心

篇8

正文閱讀

轉眼間,一個學期結束了,漫長的寒假即將開始。為了使本人能夠度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寒假,早日成為父母眼中的乘龍之才、社會的可造之才,特對自己的寒假生活作如下計劃

1.堅持早睡早起。每晚10.30分準時熄燈上床,早上7.30前起床、疊被、洗漱,并且力爭全部耗時控制在5分鐘以內,決不因為回到家里而改變在學校長期養成的良好作息習慣。

2.繼承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在家里,多陪爸爸看體育比賽聊天,多陪媽媽買菜逛街看電視劇。對待長輩要保持謙虛尊敬的態度,對待小朋友要讓其感受到春天般的溫暖。過年的時候主動給長輩們打電話或登門拜年。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主動幫父母做家務,保持臥室、書房、客廳的清潔衛生,飯后主動洗碗刷筷,保證油垢餐具不過夜。自己的衣物自己洗,且本著節約電能資源及洗衣粉等物資的原則盡量手洗擰干。

4.崇尚科學,堅持每天補充知識養料。每天堅持學習兩個小時左右,假期初制定好學習計劃,保證學習的科學性、效率性。力爭利用這個假期學會一到兩門小技能(例如網頁制作等),以備將來工作之需。有句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在年輕的時候,趁學習能力強,就更應該抓緊一切時間,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量,為將來實現人生的厚積薄發而做好充分的準備。

5.娛樂休閑要適度,不可玩物喪志。每天上網看電視等時間累計不應超過四小時。出去和朋友們聚會時要注意時間、場所,避免去一些盈利性較強的娛樂場所,要時刻以一名合格大學生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篇9

有人問我:“整天捧著一本書,不覺得很枯燥嗎?”我想說:我喜歡讀書,我喜歡經歷書籍中那些不一樣的人生――可以在《紅樓夢》中和金陵十二釵一起吟詩作對,可以在《水滸傳》中和梁山好漢一起劫富濟貧快意人生;可以在《飄》中與樂觀、堅強、美麗的郝思嘉一起度過艱難的南北戰爭……讀書讓我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讀書讓我拓寬視野,增長見識;讀書讓我提升素養,改變氣質……

小時候,我覺得最快樂的事莫過于捧圖書,與書中人物話。到后來,我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機、第一臺電腦,它們讓我與世界的聯系更加緊密,讓我與書籍的距離更近;它們讓我的“書籍”更便于攜帶,讓我與“書本”的親近更為便捷……它們讓我的閱讀方式發生更新:不僅可以“讀書”,還可以“聽書”;不僅可以閱讀文字,還可以聆聽音響觀看視頻……我的閱讀變得種類多樣、豐富多彩;它們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我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閱讀任何我喜歡的書,從中外名著到名人傳記,從網絡優秀小說到名家散文隨筆……我樂見電子閱讀帶給我們的便利,我同樣喜聞紙書閱讀時那幽幽墨香……

無論哪一種閱讀方式,都在潛移默化地浸潤著我,改變著我――讓我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孩童成長為知書達理的青年,從一個孤陋寡聞者變得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從一個胸無點墨人云亦云者變成了“一株有思想的葦草”……這一切,全賴讀書之功!

我堅信,每一個腹有詩書的人,既可以抬頭仰望浩渺的星空,也能夠俯首腳踏堅實的大地。他們能憑自身素養來處理萬事的紛擾,能憑不凡的毅力與勇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能以悲憫的情懷和博襟面對蕓蕓眾生和世間萬物……

也許以后,人們的閱讀方式會不斷創新,不斷進步,但我相信,不變的是我們對閱讀的熱愛!感謝閱讀,浸潤了我的青春,我的青春因閱讀的相伴而如此精彩。閱讀?悅讀!

有書香陪伴的青春,才不算辜負。

跳級之后的文章,能緊扣命題材料中的“我”“青春”和“閱讀”這三個關鍵詞,以“閱讀,浸潤我的青春”為題,多方位展示了各種傳統的和現代的閱讀方式給“我的青春”帶來的“浸潤”。文章以培根的名言為經線,以“我”閱讀方式的改變為緯線,將“我”的讀書經歷和收獲呈現給讀者。文章內外兼顧,思路縝密,前呼后應,行文流暢,渾然天成。

篇10

王開選先生致力于中國寫意畫研究,精大寫意花鳥畫,更善畫豹,構圖簡練概括,具有鮮明的古拙、樸實、蒼勁、渾厚、博大風格。《枇杷圖》、《凌波不染塵》曾發表在《人民日報》重要版面,《豹臥平崗》懸掛于人民大會堂大廳。《雙豹圖》、《桂魚》在日本展覽后被松本市議會收藏,并懸掛于議會大廳內。王開選先生曾先后和湯文選先生、湯立先生在京、冀、魯等地舉辦展覽。王開選作品多次在全國大賽上獲獎,目前已有三十多幅作品被各地博物館收藏,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初見王開選,他就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材高大、聲音洪亮、舉手投足間頗有俠士之風。這或許與他生于河北,長于古時燕趙之地有關。

幼時的啟蒙和經歷對于一個人往往影響深遠,王開選說他在油印機旁長大,“”時,家里條件不好,父親靠印灶王爺畫像養家,灶王爺像的色彩、線條等讓他記憶猶新,這大概算得上是他與藝術結下的最初淵源。

機遇常常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王開選就是這樣時刻準備的人。聊起自己的恩師國畫大師湯文選老先生,王開選依舊難掩激動,十幾年前初次拜訪湯老并有幸成為湯老的弟子,是王開選作畫生涯一個重要轉折點。

“那是1996年,當時我帶了兩幅畫去拜訪湯老。”他還清晰地記得那兩幅畫:一幅上畫的是一只黑貓,背對讀者,長長的尾巴瀟灑地甩出了畫面;另外一幅畫的畫面上是兩只鴨子,在這幅畫上,王開選筆走龍蛇,兩只鴨子形如阿拉伯數字“2”的狂草體,整個畫面簡潔大氣,鴨子呼之欲出。這些畫一展開,其快意恩仇的瀟灑之氣讓湯文選大為贊賞,當即表示愿收其為徒。

從這時起,王開選這個自學成才的畫家就正式成為了學院派畫家湯文選的人室弟子,不知不覺追隨了12年,直到湯老駕鶴西去,令王開選最引以為自豪的,是湯老認定他是“長江以北唯一的學生”。

王開選與湯老情同父子。湯老經常勉勵他“要多看山人的畫冊,多吸收其內斂靜穆的畫風”,同時要多讀史書,多作詩,因為“詩書畫不分家”。王開選謹記恩師教誨,自己創作了300余首詩,他的詩源于現實、源于生活,從生活中感悟人生的真諦。其中有一首是:“人生始哭聲,滾滾紅塵中。錢權情去處,大醉我獨醒。”聊到王開選的詩,不得不提的是他自己所寫的小寓言故事,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是從點滴生活中所領悟的道理:表面看似正確的實際上未必正確,看事物不僅要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眼去看。

“梅花香自苦寒來。”實際上,除了天賦過人與名師指點之外,王開選自身的勤勉努力也很重要。在王開選看來,畫大寫意之人,心中須有溝壑萬千,他向往那種文人雅士“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瀟灑恣意生活,所以也曾三下江南,二進西北,訪敦煌、入天山,吸收天地之靈氣,感悟浩瀚大自然的巧奪天工、雄渾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