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佳句范文
時間:2023-03-24 08:47: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立春佳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河南中美純水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河南省第一家集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專業化桶裝水經營企業。
1996年3月18日送出第一桶5加侖純凈水,標志著一個新興行業在河南市場的正式啟動。
2005年中美純水斥巨資在新鄭龍湖宜居教育園區建成目前華中地區唯一一座大規模、標準化、花園式的桶裝水專用生產基地。擁有先進的二級逆透水處理生產線及全自動灌裝生產線,小時產量達到2000桶,是目前省內最大的桶裝水生產企業。
公司所生產的桶裝飲用水系列產品,既有獨具匠心新品“尚·品得”(益溶)礦物質水、有益于青少年成長的“藍晶”優質礦物質水,也有甘甜爽口的純凈水品種和“惠生活”天然水,可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
目前,鄭州市區共有百余個送水網點,鄭州市所屬的六市一區共有16個服務網點,周邊地市如焦作市、許昌市、開封市共有14個分銷商,網絡密集程度在本市同行中絕無僅有,可實現快速送水到戶。
作為經營純凈水的企業,河南中美純水有限公司始終堅持誠信和讓利于客戶,堅持用自己的服務去打動客戶。公司在發展的歷程中,始終致力于打造專業化桶裝飲用水企業,強化產品質量,不斷完善和提高產品品質。產品質量是企業生存之根本,沒有過硬的產品質量,企業的長足發展和提升就沒有了根基。
富魄力家俱
富魄力家俱工程有限公司是1986年創辦、以彈簧軟床墊的生產銷售為主的中外合資企業,并于1987年成為美國“THER·A·PEDIC國際集團”的第23家環球會員廠及獨家中國會員,同時加入了“ISPA國際睡床產品協會”。作為河南省創辦最早的三資企業之一,也是鄭州市對外開放的窗口企業。
作為美國著名的“THER·A·PEDIC國際集團”的環球會員,公司在成立之初便被特許使用“THER·A·PEDIC”商標及技術專利進行生產,并源源不斷地從這個成員遍及五大洲29個國家和地區、世界最大的軟床墊跨國公司獲取最新的床墊生產技術和先進工藝,以期與世界潮流同步,確保公司能以健康、舒適的高科技產品奉獻社會、服務大眾。
篇2
【關鍵詞】 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聚乙二醇; 聚乙烯醇; 藥物載體; 磁性粒子
1 引 言
納米微粒四氧化三鐵是一種磁性強、制備相對簡單且生物相容性較好的磁性粒子,是生物醫學領域常采用的磁性載體材料[1]。將有機高分子和這種磁性物質結合后會形成具有一定磁相應性及特殊結構的微球,其既可以通過共價鍵來結合酶[2,3]、細胞[4]等生物活性物質,或作為藥物的載體[5]和固相吸附材料[6~8]等;又可對外加磁場表現出強烈的磁相應性。目前,用于磁性材料的有機高分子主要有殼聚糖[9]、血清白蛋白[10]等。而用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改性的磁性材料少有報道[11]。
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Span80)和聚乙二醇(PEG400)復配形成的類脂囊泡可作為藥物助劑,長期穩定存在[12]。本實驗合成了Span80PEG400,將其成功地嫁接在磁性粒子上。將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A)羧基化(PVAc),然后將PVAc涂層在磁性粒子表面,制備出一種新型的靶向藥物載體,并將此載體用于兩性霉素的包封,效果良好。
2 實驗部分
2.1 儀器與試劑
EQUINX55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德國Bruker公司);UitraShied 300M核磁共振譜儀(瑞士Bruker公司);XPERTPRO X射線衍射儀(荷蘭飛利浦公司); TU1901雙光束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公司);H800透射電子顯微鏡(日本Hitachi公司)。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單月桂酸酯(Tween 20)、Span80、PEG400、PVA和丁二酸酐為分析純試劑;4二甲氨基吡啶(4DMAP, 99%),N,N′二環己基碳二亞胺(DCC, 99%)購于上海 Medpep公司;其它試劑均為分析純,實驗用水為去離子水。
2.2 磁性微球的制備
2.2.1 Span80PEG400的合成 取干燥圓底燒瓶,加入反應溶劑二氯甲烷(CH2Cl2) 200 mL,Span80 21.4 g (0.05 mol),丁二酸酐(Succinic anhydride)15 g(15 mol),及催化劑4DMAP 6.1 g (0.05 mol),于65 ℃水浴攪拌下反應12 h。冷卻后抽濾除去未反應的丁二酸酐,旋轉蒸發濾液除去CH2Cl2后得Span80的酯化產物。在200 mL CH2Cl2中,按照摩爾比1∶1∶1∶1分別加入PEG400、Span80的酯化物、DCC及催化劑4DMAP,室溫下磁力攪拌24 h。反應結束后抽濾除去DCC,濾液旋轉蒸發,然后加幾滴四氫呋喃于冰箱中保存過夜。
2.2.2 Span80PEG400嫁接的PVA化磁性粒子制備 稱取適量Span80PEG400倒入三口燒瓶中,加50 mL甲苯為脫水劑,攪拌溶解后,加入適量Fe3O4PVAc,再加入少量H2SO4作催化劑,加熱回流反應3 h后停止。棄去甲苯液,用無水乙醇洗脫粘附在燒瓶壁上的黑色產物,用乙醇沖洗多次后蒸去乙醇,產物置于50 ℃真空干燥后備用。
2.3 新型靶向制劑作為兩性霉素的載體
將Fe3O4PVAcSpan80PEG400和水或者一定濃度的兩性霉素(AmB)的藥物溶液按照質量比1∶99配制,超聲15 min后[12],各取1.00 mL裝于透析袋中,在25 mL水中透析24 h,測定AmB在407.0 nm處的吸光度,扣除空白的吸收,由工作曲線確定游離藥物的濃度,根據EE(%)=(c總-c游離)/c總×100計算包封率[10]。
3 結果與討論
3.1 磁性靶向載體的合成及表征
3.1.1 Fe3O4PVAc微球的合成及表征 參照文獻[13] 合成了Fe3O4PVAc磁性微球。對比紅外差譜可知,Fe3O4PVAc即具有FeO在570 cm-1左右的特征吸收峰,又含有1617 cm-1的羰基吸收峰和1049 cm-1處的醚鍵的吸收峰, 其結果與文獻[13]相符。此外,在13CNMR中,δ 163.23×10-6的峰確定為PVAc的羰基所致。由此可知,PVAc已成功嫁接在Fe3O4粒子表面。
采用透射電子顯微鏡(TEM)觀察Fe3O4納米粒子及Fe3O4PVAc的微觀形態。由圖1A可見,共沉淀法制備得到的Fe3O4納米粒子主要為球形結構,粒子大小均勻。粒子的直徑約20 nm。其表面包覆后形成的Fe3O4PVAc的形貌見圖1B。包覆后的團聚現象減弱,有部分分散的趨勢。
Fe3O4在XRD圖譜中有6個特征衍射峰(220, 311, 400, 422, 511和440),這些指標參數在圖2中的兩個譜線里都能觀察到,說明合成的Fe3O4納米微粒具有尖晶石結構,且在表面包覆時無相變現象。
3.1.2 Span80PEG400嫁接的磁性微球的制備及表征 Span80PEG400的合成分為兩步,均為酯化反應,其反應原理如下:
由A和B的分子結構可知,B結構式上多了一個雙羰基(丁二酸酐打開所致)。而反映在FTIR光譜上(未列出),就是在1740和1850 cm-1之間有雙峰(OCOCH2CH2COOH)。此外,采用1H NMR(CDCl3)對所得產物B的化學結構進行表征,其中,與羰基相連的兩個亞甲基(OCOCH2CH2COOH)的化學位移出現在δ 2.61處,與文獻[13]報道的結果一致,證實了B的存在。產物C的紅外譜圖與B相比,多了1109 cm-1處的νas(COC)和952 cm-1處的νs(COC)。此外,在Span80PEG400的1HNMR(CDCl3)譜圖上(未列出), δ 4.21處出現的亞甲基源于PEG400,且與琥珀酰基(Succinyl group)相連,而δ 3.56處的峰則為PEG400分子結構中的重復單元。證實了通過丁二酸酐Span80已成功連接上PEG400。在靶向制劑Fe3O4PVAcSpan80PEG400的紅外圖譜中, FeO鍵(570 cm-1),羰基(1680 cm-1),特別是醚鍵的(1100~1200 cm-1)峰明顯增強,由此可知已成功制備了改性的磁性微球。
3.2 新型靶向制劑包封兩性霉素及結果分析
兩性霉素是治療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選藥物之一,但該藥物具有嚴重毒性,使臨床應用受到很大限制。由此,對這類藥物的包封和控制釋放是提高療效、降低毒副作用最有效的方法。按照2.3節所述方法,用Fe3O4PVAcSpan80PEG400作為兩性霉素藥物的載體進行實驗,為了解其包封效果,需建立在此體系下兩性霉素藥物的檢測方法。由于是磁性載體,在磁場作用下,很容易實現載體與未包封藥物的分離和測定。
3.2.1 脂質體的吸收光譜和標準曲線 以無水乙醇為溶劑配制較低濃度的兩性霉素溶液,以無水乙醇為參比,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在300~700 nm內掃描,在407 nm處出現最大吸收。而空白脂質體和包封藥物的脂質體的紫外吸收光譜表明,在407 nm處測定時,空白脂質體幾乎無吸收,故不影響藥物的測定(見圖3)。 圖3 脂質體和空白脂質體的紫外吸收光譜圖
配制濃度分別為0.5, 1.0, 2.0, 3.0和4.0 mg/L的兩性霉素標準溶液,在407 nm處測定吸光度。以濃度為橫坐標,吸光度為縱坐標進行線性回歸得標準曲線。測定兩性霉素的線性回歸方程為:A=-0.3818+0.08866c(r=0.99883, n=5)。
3.2.2 兩性霉素的包封及誤差分析 當Fe3O4PVAcSpan80PEG400和0.25 g/L兩性霉素(AmB)的藥物溶液按照不同質量體積比配制時,包封率見表1。隨著質量體積比的增加, 包封率也在逐漸增大;但質量體積比達到一定值后再增大,包封率變化不大,最大包封率為96.6%,高于Span80和PEG400制備的囊泡[12]的包封率95.2%。但由于其具有磁鐵靶向性,結果令人滿意。需要說明的是,由于這種新型磁性粒子具有兩性分子的特點,可用于磁性囊泡等的自組裝[15]和作為分離富集的載體等,相關的工作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表1 在不同質量體積比條件下AmB藥物在Fe3O4PVAcSpan80PEG400中的包封率
參考文獻
1 GAO HuiLing (高會玲), LI JianPing(李建平). Chinese J.Anal. Chem.(分析化學), 2008, 36(12): 1614~1618
2 Hu F L, Deng C H, Zhang X M. J. Chromatogr. B, 2008, 871(1), 67~71
3 YUAN YongHai (袁永海), LI JianPing (李建平). Chinese J.Anal. Chem.(分析化學), 2007, 35(7): 1078~1082
4 Chu L Y, Li Y, Zhu J H, Wang H D, Liang Y J.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2004, 97(1): 43~53
5 Qi D, Deng C, Zhang X. J. Chromatogr. A, 2009, 1216(29): 5533~5539
6 Qi D, Mao Y, Liu J, Deng C, Zhang X. J. Chromatogr. A, 2009. 1217(16): 2606~2617
7 WU ShaoXiong(吳少雄), XING Zhi(邢 志), CHEN HongBing(陳紅兵), WANG Juan(王 娟), FENG Lu(馮 璐). Chinese J. Anal. Chem.(分析化學), 2009, 37(5): 711~714
8 Yao G P, Qi D W, Deng C H, Zhang X M. J. Chromatogr. A, 2008, 1215(12): 82~91
9 Li G Y, Jiang Y R, Huang K L, Ding P, Chen 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8, 466(12): 451~456
10 Zhang C F, Cao J Q, Yin D Z, Wang Y X, Feng Y L, Tan J J. Applied Radiation and Isotopes, 2004, 61(12): 1255~1259
11 Manuel A, Rodrigo F P, Ricardo I, Santamaria J. Nanotoday, 2007, 2(3): 22~32
12 Hua W, Liu T Q. Physicochem. Eng. Aspects, 2007, 302(13): 377~382
13 Schulte D M, Brunner H. J. Chromatogr. A, 1995, 711(1): 53~60
篇3
乙烯和丙烯為代表的低碳烯烴是重要的基礎有機化工原料,隨著化學工業的發展,對低碳烯烴的需求日益增長[1]。目前的工業生產中,低碳烯烴的生產基本上來自石油路線,消耗大量石油資源。由美孚公司研發的甲醇制烯烴技術開創了以非石油資源為原料生產烯烴的新途徑,并且可以作為石化企業的重要補充,既有利于緩解石油緊缺的局面,又為石化企業轉型發展開辟了新的方向。目前,具有代表性的甲醇制烯烴技術分為MTO(甲醇制乙烯、丙烯)和MTP(甲醇制丙烯)兩類[2]。
通過對背景技術和專利申請人排名的分析,本文選出了在甲醇制烯烴領域研究時間以及重點技術掌握較多的十名國外主要申請人,通過對它們在美國、日本、歐洲的專利申請現狀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幫助國內相關企業快速掌握甲醇制烯烴核心技術的分布,并為國內相關企業在國外重點區域專利布局提供參考。
二、甲醇制烯烴技術國外主要申請人在美日歐專利申請狀況
檢索數據的截止日期為2013年12月31日,經檢索、去重得到463篇專利申請。受專利公開期限影響,本文中將不對2011年后數據降低原因進行具體分析。
2.1主要申請人在美日歐申請發展趨勢分析
2.1.1國外主要申請人在美日歐申請量總體趨勢分析
如圖2-1所示,從甲醇制烯烴領域國外專利申請趨勢來看,國外甲醇制烯烴專利技術的發展始于1974年,這主要是由于石油危機使得1974年國際石油價格由每桶1.8美元突破每桶10美元,油價的突然攀升導致各大石油公司開始著眼于石油替代能源的研究;之后幾年申請量一直較少,到70年代末開始快速增長,80年代初期申請量有較大提升,八十年代末至整個九十年代,國際石油價格經歷了十幾年的低迷,各大石油公司基本放緩了對甲醇制烯烴技術的研究,因而九十年代申請量減少至個位數;從2002年起,國際油價一路攀升,因而從2002年至2007年,專利申請量也相應迅速增長;然而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機油價暴跌到32.40美元/桶,2008年專利申請量突然驟減至僅有11件。從2009年起,全球經濟脆弱復蘇,油價繼續走高,專利申請量有小幅度的增加,增加幅度緩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近些年來,國際油價與煤炭價格關聯度越來越高,研發投入需考慮因素增多。
由此可以看出,美日歐地區主要研發企業對甲醇制烯烴技術的研發投入幾乎完全與原油價格成正比,原油價格過高時,各大研發企業紛紛轉投原油替代品的研發,而原油價格一旦下降,各大研發企業便迅速抽離資金繼續使用原油。此外,本國的煤和石油儲量也會影響到該國對于甲醇制烯烴技術研發。
2.1.2國外主要申請人在美日歐申請量按年代分布分析
從圖2-7中可以看出,AGEN公司在八十年代對甲醇制烯烴技術進行了少量申請,而從1991年之后,則已經完全退出了該領域的競爭。巴斯福公司從74年起開始對甲醇制烯烴技術進行研究,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申請量有所增長,而從84年一直到2000年中間十幾年實際申請量為零,而從2001年起又再次斷續有申請。美孚石油公司從1974年起便一直是甲醇制烯烴領域的領軍人物,享有較長時間的技術壟斷優勢,但專利申請年限較早,已接近或超過30年,很多專利可能已經失效或臨近失效,可以作為借鑒或直接使用;1999年埃克森石油公司與美孚石油公司合并后,申請量從2002-2007年間劇增,2008年受世界經濟危機石油價格暴跌影響,申請量大幅度回落,至今每年均保持低量穩定申請。此外德國魯奇、日本三菱、法國道達爾,殼牌等公司申請量均較少,主要集中在近期,擁有的新技術較多。而美國環球油品公司從1984年起一直持續對甲醇制烯烴技術進行研究,申請量穩定且呈逐步增長趨勢,相對于其他公司屬于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2.2國外主要申請人在美日歐申請區域分布分析
從甲醇制烯烴領域專利申請地區分布中可以看出,美國的申請量最大,占國外主要申請人專利申請總量的85%,占據該技術領域的顯著優勢地位,在MTO技術方面處于領先地位;歐洲的專利申請量居第二位,并且在MTP技術領域進行了大量的研發,積累了較多的優勢技術,占據重要的地位;日本的申請量最小,僅占到國外主要申請人專利申請總量的3%。可見各研發機構非常重視甲醇制烯烴技術在美國和歐洲的專利布局。
2.3主要申請人在美日歐地區專利申請工藝分析
在美國的專利申請中,甲醇制烯烴工藝的主要研發方向為MTO甲醇制乙烯和丙烯,MTO申請量占美國總申請量的26%,而MTP甲醇制丙烯專利申請量僅占美國申請量的1%;裝置方面流化床申請量占24%,固定床占18%,催化劑方面SAPO系列分子篩的申請量占19%,ZSM-5分子篩的申請量占12%;可見在甲醇制烯烴的技術研發中,美國的主流研發方向傾向于使用流化床以及SAPO系列分子篩;MTP技術非常薄弱,僅有很少的申請量是MTP方向。
在日本的專利申請中,工藝的主要研發方向同樣為MTO,MTO申請量占日本總申請量的27%,而MTP申請量為0;裝置以及催化劑的申請量相對比較均衡,流化床占25%,固定床占20%,催化劑中SAPO系列占15%,ZSM-5占13%。可見日本在甲醇制烯烴領域研發方向僅為MTO,在MTP方向申請為空白,我國相關企業在日本進行專利布局時,可以重點考慮上述情況。
在歐洲的專利申請中,工藝的主要研發方向為MTO,MTO申請量占歐洲總申請量的31%,而MTP專利申請量僅占歐洲申請量的2%;裝置方面流化床申請量占16%,固定床占23%,SAPO系列分子篩的申請量占19%,ZSM-5分子篩的占7%;可見在甲醇制烯烴的技術研發中,歐洲的主流研發方向傾向于使用固定床和ZSM-5,流化床和SAPO系列分子篩的研發明顯較少;歐洲的專利布局中MTP技術同樣非常薄弱,申請量僅有4件;德國魯奇公司雖然是MTP技術的創始人,但在專利保護方面布局并不完善。
三、對我國相關企業發展甲醇制烯烴技術的建議
通過對全球甲醇制烯烴領域主要申請人在美國、日本和歐洲地區專利申請的分析,筆者總結如下:
3.1跨國公司占據重要的技術地位,國內企業面臨挑戰嚴峻
國外石油巨頭對甲醇制烯烴技術的研發投入幾乎完全與原油價格成正比。合并后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占據國外主要申請人的專利申請總量的77%,環球油品公司專利申請量占國外主要申請人專利申請總量的16%,占據該技術領域的顯著優勢地位;MTP技術的核心專利技術幾乎均掌握在德國魯奇公司手中,其他企業在MTP方向尚未有較大的突破,因此也導致了在MTP方向研發的暗淡;我國相關企業應加大在甲醇制烯烴領域的研發投入,結合實際情況制定適合自身長期發展的專利戰略。
3.2國內相關企業應注重在國外的專利布局,加強對知識產權的重視
國際先進企業都非常注意國際申請的針對性,其在美日歐提交的申請多達幾千件。可見國際先進企業都把國際申請與目標市場緊密聯系,我國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可以借鑒這一點。此外,還應不斷提高企業的專利意識和對專利制度的運用能力,引進和培養懂技術、高素質的專利人才,加強自主研發能力,關注重要競爭對手的專利申請以及布局情況,增強自身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
3.3專利布局急需完善,應加強對MTP工藝研發的關注
目前甲醇制烯烴領域的主要研發方向為MTO技術,對MTP的研發明顯較少,近年來,丙烯的需求量年增長率逐漸超過了乙烯需求量的年增長率,基本可以預測,在未來幾十年中,丙烯需求量將逐步上升,因此抓住時機提前占據美日歐地區MTP市場以及MTP研發空白區域,完善專利布局則是我國相關企業需要關注的;對于重大科研成果,及時提出專利申請以保護自主核心技術,在核心專利已被外國企業占領的情況下,可以采取申請較多的外圍專利包圍核心專利的策略,構建密集的專利網。
篇4
“剪紙”一詞,指“平面鏤空藝術”。
材料原來是紙,發展到竹、木、玉、石、皮,及現代材料的薄片,進行有效的鏤剪、雕刻,都稱剪紙藝術。其操作手法,有剪、刻、燒、撕等,當代還有人用計算機制作。剪紙的本源在于民間,她是悠久的農耕文化磨礪出來的非物質文化產物,國際美術界稱之為“母體藝術”。
文人,辭海指“會做文章的讀書人”。
那些腹有詩書,文筆翩躚,又喜歡剪紙之人,無論白領藍領可以操刀為筆,鏤紙成章,大概就叫“文人剪紙”吧。
然而,歷史總要從民俗圖騰的崇拜,走向書齋、煉作經典的。
“文人剪紙”只想將原始民族文化因素歸納總結,加上詩情畫意哲理為契機的思想印記,再回到民間。“文人”一詞,早已被時代所豐富。借助剪刀來“做”文章,可以超越時間、空間、乃至于信仰,用一種神韻,抒發胸臆;借助陰剪,或陽剪的中國剪紙基本語言,去鋪陳情節,去升華立意,讓文采在紙上奪目,讓題材、用料、手法都得以創新。
剪紙的文人,內心世界相對豐富。“思接千載,恣肆”也是尋常事。一旦潛心創作,“共鳴”難擋,他們的作品,不但愉悅身心,生成和諧,往往更客觀地描繪了世態的動感、憧憬著未來的天地。事物之間均有內在聯系,“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以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是文人剪紙的基質和追求。剪紙的文人,在此中得以磨煉,得以奉獻。
二、歷史上的文人剪紙
中國的剪紙遺存太豐富了。那個跟著神六上太空翱翔的《太陽神鳥》,是三千多年前的純金剪片;河姆渡的《鳥紋骨匕》,大汶口的《象牙雕筒》,這些出土的“剪紙藝術”,實在令人嘆為神物。在沒有文字的時代,那些具有超前洞察力,不凡想象力和堅韌的實踐能力的史前人,便是當時的“文人”。
祖先的厚積,是我們的底氣。而且“文人剪紙”也不是空穴來風,讓我們一瞥歷史記載吧。盛世大唐:藥王孫思邈《千金月令》記:“唐制,立春,賜三省官彩勝,各有差”,立春日,官府按級別賞賜官員(絲質或鏤金的)小紙剪成的吉祥物(諸如燕子、花草等),讓他們簪在頭上或系在樹下,隆重慶祝春天的來臨。
李商隱的《人日即事》作了“鏤金作勝傳荊俗,剪彩為人起晉風”的歷史性記敘。
太和進士李云的《立春日詩》,用“釵斜穿春燕,羅薄剪春蟲”描寫家眷在春日的活潑美麗,何等動感。
雍裕,則躊躇滿志地在《剪紙花》上直白:“敢競桃李色,自呈刀尺功,蝶猶迷剪翠,人豈識裁紅?”在唐代,那么一個有身份的文人,癡迷于剪紙,敢教蝶亂蜂狂桃李競色,這是怎樣一種的真性情,得以怎樣的快樂啊。
杜甫,安史之亂逃難中,天黑時分,逃到彭衙好友孫宰的家。孫縣令雖“張燈重啟門”大禮伺候,卻也難以讓魂不附體的詩圣緩過神來。于是剪了“招魂”的小紅人,不但向至交表達溫暖,而且還作了共同“信俗”的載體,起到了療心的作用。驚魂稍定的杜甫先生,作了首五律《彭衙行》,寫下“煖湯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佳句。
宋元之后:宋代,是中國剪紙發展的高峰也是明、清及現代剪紙繁榮的基石。
周密的一部《志雅堂雜鈔》,記不盡“清明上河圖”時代的繁華。其中有一段生動記錄:卞梁天街上的“打紙作”,“極為精妙,能隨所欲而成,有余敬之者,每剪諸家書字,皆專門。其后忽有少年,能袖中剪字,更精于其人,于是獨擅一時之譽”。
《宋稗類鈔》記云,婺州劉鼎臣赴省試,瀕行,其妻自剪紙花贈之。剪紙可以為夫勵志,可見當時剪紙,在文人家庭應用之廣泛。又有記云“七月秋孟橫街叫賣楸葉,婦人爭買之,剪為花樣,插于鬢邊以應時序”。啊,那當是七夕情人節的愛情信物么?最令人忍俊不禁的是大文豪坡也來湊熱鬧,“東坡亦簪幡勝過,不由諸子侄笑指云‘伯伯老人亦簪幡勝耶。”他寫詩回應:“蕭索東風兩鬢華,年年幡勝剪宮花。”那時代的文人剪紙,和享受剪紙的文人,何等風流倜儻!隨后的元曲,便有了“江南草青青,紙花紅殷殷”的婉轉唱辭。而最為灑脫的是明代吳門詩人呂桐,冬天出門賞雪,必散許多大紅的剪紙花兒于雪地,還吟詩道:“巧剪吾旅伴,雪天散作花”,為大地裝扮,用剪紙的“行為藝術”,利己利他,這樣的性情,還非文人莫屬吧?話說清嘉慶年間,揚州的張酉,擅剪雙龍,遠近聞名。一年常熟大旱,鄉人特到揚州“請”剪紙雙龍數百張。龍到雨即下,神之又神。是故張酉更出名。
請別老把“迷信”掛口上,既有蝴蝶效應,可招風,怎見得就沒有“紙龍效應”,能祈雨呢?在剪紙界,夜里剪只貓,嚇唬老鼠的事,常常有。剪個“抓髻娃娃”鎮住小兒驚悸,更常有了。張酉家一代代都出剪紙高手。傳第四代張金盛,已是光緒年間,最為輝煌,擁有十套(每套百張)非常叫響的樣品,各省都有定購者。第五代張永壽,被稱為中國現代剪紙三劍客(加上北方王老賞、南方李堯寶)。張的技藝超群,1979年就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家”的他(當時全國獲此稱號的34人,剪紙界僅他一人),十年后離世,家貪如洗。嘆的是,衣帶漸寬,何止人憔悴!2007年筆者到揚州參加中國剪紙博物館開館典禮,用心尋找張的后人。幾經周折,找到他的女兒,兒女雖承有他的技藝,但不以此為生。她用家傳技藝,給我剪了一件未完成的小品,那手法,依然稱絕。問其名,沉默。查問其父著作,說是上世紀年代有個小冊子,也絕了。于是,晚宴上有個多事的老太婆,向市長建議:為張永壽出一本遺著吧?答曰:會的會的。兩年過去了,秋水依然澄碧,而白鶴,已然渺渺長天了矣。
遠的就讓他遠去吧。而就在我們家門口的福州,清代名儒梁章鉅先生在《歸田瑣記》中云:“茲以吉祥之景,代替吉祥之字,剪作花樣十六,分贈各家,務望照此剪雕。”誰說福州沒有剪紙史?一個學者型的官員歸田,有如此的襟懷心態,加盟剪紙,為親眷出“花樣兒”,真可以算是福州文人剪紙的祖師爺了!三、云起風生的現代文人剪紙若以慣性思維方式看問題,您絕對猜不著,我國有案可稽最早的一本剪紙集出于1946年,作者是大詩人艾青,他說,“比起其他民族藝術來,剪紙算是最健康,最純樸的藝術了。”1996年中國剪紙學會成立,還邀請他當顧問;在這之前,劉半農、張汀、古元,甚至錢玄同、顧頡剛、那樣的大學問家,都參與并倡導過剪紙,尤其是魯迅先生,把源于歐洲的版畫“藏書票”,從日本介紹到中國,再發展成剪紙的藏書票,且在“上流社會”風靡了起來,一時間,文人的書齋里,藏書票與藏書印爭寵,推動讀書藏書的熱潮。
那時代的文人,功利心可能更淡些,民族感情更濃些,目光也就遠了——世界存在了幾十億年,人類只是初來乍到;民間剪紙數千載,文人剪紙閃爍其間。現在請大家直觀一下:生于1912年的陳志農,13歲就涉足藝術,常常持黑色硬紙,以“剪影”的方法,剪作北平街頭底層民眾的生活即景。
因為極富傳神,被稱為是“藝術家剪紙第一人”。徐悲鴻先生評價他“今日中國藝術界代表之一。他用民間的工具,表現一個高級的心靈,用充滿悲憫的眼光,表達老北京下層人的生活蹤影,這在世界上任何地區也是少見的”。徐悲鴻將他的作品帶到法國展覽,得到“人人贊美”。
在這之前,他也曾默默無聞。是徐悲鴻振臂一呼,令陳志農的朝霞,破霧而磅礴,中國文人剪紙的“天邊”,也就徐徐日出了。當然,徐先生的評價是十分地確切與中肯,其中“高級的心靈”,“悲憫的眼光”,正是文人剪紙的精髓所在!天津美院教授仉(讀張)鳳皋先生,就是為此而終其一生的人。他是原“中國剪紙學會”創始人之一。是中國著名剪紙理論家和實踐家。主辦最早的《中國剪紙藝術報》,組織和參與了上百次的剪紙理論、剪紙實踐的活動,讓剪紙展覽,四次進入中國美術館;他編寫的剪紙專著,達一十三本之多!先生極為勤奮,誨人不倦。經他的手傳心授,天津大學美術系,為世界各地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剪紙好手,令中國民間剪紙藝術,通過“學院”的傳送帶,直達許多國家的藝術殿堂。
仉教授又是剪紙界常態的伯樂。有一次上街,在廢棄的舊書堆里發現一張無名無姓的小剪紙,構圖大膽夸張,裝飾圖案十分獨特,不可多得。他琢磨著,這該是剪的《金瓶梅》的插圖吧?于是,竟然忘了是干什么上街的,卻像“福爾摩斯”那樣費盡周折,幾個月后,終于找到了那個叫的“剪紙達人”。迅速將作品推薦給世人。
仉先生是在不斷編寫剪紙專著中,積勞成疾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剪紙的書,格外困難。好不容易說動了哪個出版社,就得傾盡心力,拼命趕工。在趕寫《中國現代剪紙》大部頭時,先生多次心臟病發作,其后每況愈下。美編、評論家左漢中先生,在此書序言中指出:“實事求是的說,《中國現代剪紙》在反映現實生活和弘揚時代精神方面,是民間剪紙無法企及的。她以夸張而富有美感的造型和想象力、豐富的感彩,來完成藝術表現。洋溢著濃厚的詩情畫意,表達出明朗向上的時代精神。無疑,‘現代剪紙’是‘民間剪紙’脫穎而出的新群落。”即使這樣,仉教授仍然認為“現代剪紙”一詞,“并未有一個權威的概念。”我以為,他為自己的預見,留下伏筆。此書2003年問世,“文人剪紙”的“新群落”就緊跟著“現代剪紙”,令人矚目。
這本書,是當代“文人剪紙”的先行者!我的好多經典的剪紙書籍,都是仉教授幫助淘來的。書香依然彌漫,斯人三年前僅69歲時羽化登仙去也——2006年3月4日,驚蟄時節,是許多剪紙人眼睛濕潤的日子。
中國文人剪紙的有序進展,與美術院校中許多泰斗們的襟懷開闊、目光深遠、客觀公正,是息息相關的。他們既剪紙,又研究。比如剪紙史專家王伯敏教授,比如美學家、美評家張道一教授,內蒙的阿木爾巴圖教授,北京的喬曉光教授等等。而“現代剪紙”的精英人物如傅作人、秦石蛟、沐正戈、王言昌、張候光等等前輩,本身已成典范。尤其是著名山水畫家林曦明,是真正大師級的剪紙界巨擘。他們,已經是文人剪紙的先行者。
四、臥虎藏龍的當代文人剪紙
活躍在當代的剪紙文人,大多有自己長期從事的一份職業。隨著盛世,有機會有興致讀書、品畫、賞月、聞香識時序;有相對穩定的生活,有流溢的詩情畫意;他們的剪紙,在藝術上,都是難得的大氣;他們不離世、不出塵,他們總是在別人沒有預期時,獻出藝術的善良,善良是一種不貼標簽的貴氣。容我介紹幾位“當代文人剪紙”的癡迷者——
1.曉桑
曉桑,是一家3口共同的筆名。家長老先生是統帥。他的相貌因災患而損,但難掩洞徹的目光。先生清貧硬朗而智慧,博學低調而安詳。在剪紙界,他的作品豐厚,又屢屢出手不凡。不是因為刀法有多討巧,而是因為立意高且遠,手法新且奇,畫面溫馨而又唯美,很少有人企及。
他的巨幅作品《蒙古長調》,是可以讓人“看”到聲音、“聽”到色彩的、典型的“文人剪紙”。他也是被公認的最有文化底蘊、最有發言權、而又最不事吹牛的“文人剪紙”代表人物。
2.趙澄襄
潮汕的美麗女子趙澄襄,筆名澄子,是汕頭畫院的副院長,著名國畫家,著名報人,作家,可以說她著作等身不為過。其畫作因富含濃郁的潮汕文化,身價甚高,可她癡迷剪紙,剪紙的專著也有多本。
她的剪紙作品充滿文人的逸趣,飄逸著清新淡雅的書卷氣,讓人百看不厭。
她又是最早提倡剪紙創新,提倡剪紙人多讀書的人。澄子功成名就卻很淡泊,為人誠懇,很具親和力,是中國剪紙人所共同推崇的一位相當完美的“文人剪紙”藝術家。她的作品《紅云》,具有單純的詩意,灼灼的生機。
3.吳文娟
吳文娟,古稀老太太。一個樂享寂寞的人,有空讀讀書,無事剪剪紙。她的《海天一覽》,就是被曹操《觀蒼海》的詩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所感動的作品。這個老太婆喜歡把讀書的感悟,變成剪紙。作品《飛花》的畫面上,鏤刻著“花是草木的智慧,智慧是心靈之花”的行書。她,也是被公認為“文人剪紙”之一人。
“中國電信”于2009年10月,隆重發行《中國文人剪紙——娟娟人物剪紙》6件套的紀念卡,為文人剪紙走向臺前,亮相,并且正名。
篇5
然而我們還是應該相信,當松鼠已經等得掉光了牙齒,這時候也許就會有人為我們送來核桃。雖然我們每天都被一些平庸的散文和小說包圍著,但不少人的內心深處,總還是在牽掛著詩歌。
“疑此江頭有佳句,為君尋取卻茫茫。”現在,當我巡禮最近一年多來的兒童詩創作時,這兩句唐詩不由得又涌上心頭。
抒寫中國
“抒寫中國”,從來就是中國的兒童詩人們須臾不能忘懷的一個美麗而崇高的“主旋律”。讀著這樣的兒童詩,我們會相信這樣一個真理:世界上沒有渺小的體裁,而只有渺小的作家。
高洪波近期發表了《在天文館感受詩意》等組詩。抒寫自豪的中國情感與中國襟懷,張揚人類思想中的浩然正氣,也是高洪波近年來的兒童詩中的一個“主旋律”。詩人金波先生在讀了這些詩歌之后,認為它們顯示了詩歌所應該具有的一種“隱秘的力量”,那是激情的力量、想像的力量,同時也是思考的力量。“這些詩行蘊蓄著詩人心靈上敏銳的感受力,和跳脫的詩的表現力。”(《詩歌的力量――〈在天文館感受詩意〉賞析》)
對于詩人們來說,“中國”絕對不是一個抽象和空洞的概念,也并非惟有“黃鐘大呂”的風格才能表現這個宏大的主題。“抒寫中國”也可以寫得十分具體而細微:把三月穿在小村身上小村/便開始萌芽今天是語文第一堂課/麥田睜開眼睛很綠//小村三月/你看炊煙正在拄著一棵樹爬山/草是新來的考試卷子/把三月的早晨考得滿頭是汗//先是一朵小野花交了卷子/后面的天迅速都藍了……(冰島《三月》)
如此清新和鮮活的形象與表現方式,不也可以呈現“抒寫中國”的滿腔熱情嗎?詩人說,給我一片三葉草,再加上我的想像,就是一片草原。這樣的表現法則,或者說,這樣的抒寫才能,對于兒童詩人來說,尤其需要具備。畢竟,就篇幅而言,兒童詩是一種形制短小的體裁。也因此,較之一般的體裁,它為創作者們設置了更高的表現難度。
底層敘事
最近幾年,在界里,有一個引起了廣泛討論和關注的文學話題,即底層敘事。不同的文化人群面對這一概念時的認知角度,有時會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例如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眼里的“底層”,一般都與貧窮、“三農問題”、國企改制以及社會分層等緊密聯系在一起,寄寓著明確的“意識形態焦慮”;而人文學者、評論家和作家、藝術家眼里的“底層”,則往往伴隨著對社會公正、民主、平等以及苦難、人道主義等一系列歷史美學難題的訴求。因此,有的學者指出,“底層”問題在今天的浮出水面,進入更多人所關注的視野,實際上也折射出當前中國社會結構的復雜形態和思想境遇。在這個前提下,我們似乎可以認同這樣一個觀點:所謂以文學的方式參與或介入底層現實,決不可僅僅理解為將底層和現實題材作為敘述對象,而應該在敘述過程中呈現出作家和詩人們的思想投射與獨特發現。
兒童文學作家和詩人們的“底層關懷”和“底層敘事”,也不曾缺席。這一類題材的作品,尤其是具有這一類感情投入和思想投射的作品,明顯增多,且大都具有一定的分量。就兒童詩來看,許多詩人寫到了留守兒童、打工子弟小學、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生存問題、流浪兒童、賣花兒童等等;還有的詩人寫到了對農業生態、農民生活、鄉村變遷,尤其是越來越強大的現代物質文明對鄉村傳統觀念的壓迫與“話語霸權”等等。于是,我們在今天的兒童詩里看到一些前所未有的、不能不讓人憂心忡忡的景象,如張紹民的《打工子弟小學》《流浪兒童》、張菱兒的《差別》。
我們這個時代,在它盛世繁華的外表下,毫無疑問也會潛藏著一些隱痛、無奈甚至憂傷。許多鄉村少年因為生活的驅使,過早地告別校園、告別童年和故鄉,到遠方的城市去尋找自己的前程。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弱勢群體,因為他們其實還是一些孩子,還正處在成長階段。很少有人會去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態和精神世界。所幸的是,我們的詩人在關注著他們。他們那孤獨、單薄和無助的身影一次次出現在那些真誠的詩歌里,如曾學東的《燕子》、張泉的《梔子花般的笑意》、莫問天心的《公交車站賣藝的盲人》。
在這樣的詩歌面前,我們沒有必要去要求它在藝術上的純粹與圓潤。不,能夠如此直面現實、關懷民生,呈現詩人的道義與良知,才是它最純粹的質地。這些詩歌里有的地方或許稍嫌直白,有的在語言上錘煉不夠,“詩味”有所欠缺,但這些缺點并沒有從根本上損傷詩的素質。我們能擁有這樣的作品,不能不為兒童詩感到自豪。在底層關懷的主題下,我們的兒童詩人畢竟也能夠在場,而沒有缺席。詩從生活中來。詩從對于生活的真切的感受和獨特的發現中來。只有真實和鮮活的生活,才能夠養育出同樣真實和鮮活的詩與詩人,這是一個永遠的真理。
鄉村憶念
加繆曾說:“對大地的想像過于著重于回憶,對幸福的憧憬過于急切,那么痛苦就在人的心靈深處升起。”其實,對于詩歌,我們所需要、所渴求的并不是太多,也并非多么奢侈。一片青草地,一點來自山谷的風聲,就夠了,就足以使心靈變得柔軟,發出回聲。
秋天一到/村外河灘上的蘆葦/就忙著給我們寫信//那些灰白色的小小信箋/落在樹枝上/落在屋頂上/落在草垛上/落在行人的衣裳上//收到這樣美麗的信/我們該怎么回呢(陶天真《抒情的鄉村?蘆花》)
讀著這么單純和樸素的詩歌,我想到了一個無法回避的詩歌命題:鄉村憶念。我想到了大地、鄉村、田園和種種淳樸的農業文明,所投射在一代代詩人心中的無限的光亮與溫暖。
對于許多兒童詩人來說,思緒一旦回到童年的鄉村,正如詩人曼德爾施塔姆和帕斯捷爾納克們回到自己的城市、自己的列寧格勒一樣,真可謂“熟悉如眼淚,如靜脈,如童年的腮腺炎”。那些比膝蓋更低的泥土,就如一道低低的門檻,橫在我們的命運里;而我們的生命和詩意,也注定了會與大地、泥土連在一起,并且從泥土里獲得向上或向下的力量。
也因此,對鄉村生態的關注,對農民生活的關懷,對逝去的鄉村童年的追憶,也成為許多詩歌作者的一個沉重而永恒的主題。他們的詩歌里總是呈現著一種永恒的、揮之不去的“土地道德”的情懷。像土家族詩人譚岷江的《山寨四月?農具和耕牛》,以及另一位同樣是生在鄉村的土家族詩人譚國文的《石頭與村莊》,這樣的詩,其實與風花雪月無關。它們具有一種純粹和樸素的情感力量,足以喚醒那些多年來已經迷失在城市的大街上和樓群里的鄉村之子的沉睡的靈魂,使更多的人明白,即使是在灰暗的生活中,畢竟還有一些我們所熱愛的事物,是能夠用我們的雙手和心靈把它們保存下來的,因而,對鄉土與生活的熱愛也是可以做到始終不渝的。這是許多鄉村孩子命運里與生俱來的、與泥土息息相關的生命的隱痛。
藝術本位
現在我們再來看另一類著重于藝術本位的兒童詩。與那些世界一流的兒童詩人相比,我們的許多兒童詩的差距,或許并不表現在語言文字上,也不表現在觀念上,而是輸在想像力上。
我們很多兒童詩作家和兒童詩作品缺少那么一種大風呼嘯般的想像力,或者說,缺少那么一種縱橫天地、若氣流激蕩一般的“天才氣”。但近來也有幾首詩,使我們看到了中國兒童詩的一種充滿想像力、充滿“天才氣”的面貌。
先看蕭萍的《四重奏第931號:朋友們》。且看開頭的一節:漂浮著的冰,/趴在淺湖媽媽的胸前熟睡。/它們都有著雪白的睡袍,/大眼睛安靜的藍,/爪子很淡很淡,/風吹過來有些微微發抖。/它們清澈的凝視,/用牙齒彼此輕咬,/哈出好多看不見的氣。/在清晨的湖面上,/它們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親一親淺湖媽媽,/讓最小個子的銀魚/緩緩地從身體穿行過去。/它們頭挨著頭,/想了很久,才害羞地/說出今天的第一句話――/嗨,我喜歡你!
這首不短的兒童詩充分呈現了蕭萍與常人不同的想像力,以及憑著敏感的直覺,于細微處去感受事物和把握事物本質的能力。
捷克詩歌大師塞弗爾特有言:“詩可以不是思想性的,也可以不是藝術性的,但是它首先應該是‘詩’的。就是說,詩應該具有某種準確的直覺的成分,能觸及人類情感最深奧的部位和他們生活中最微妙之處。”蕭萍的這首詩可以為塞弗爾特這一“純粹藝術本位”的觀點做出例證。
在兒童詩壇上,與蕭萍的兒童詩堪稱“雙璧”的,是另一位女性詩人王立春的作品。這兩個人是一南一北的“雙子星座”。她們的詩歌里都有著細膩和準確的直覺成分,都有極其豐沛和鮮活的想像力在縱橫運行,也都有語言和表現上的與眾不同的創新與探索。《野小河》和《啞巴小路》,是王立春的代表性作品。
我要走了/小河//你貼著山腳玩耍吧/你纏著草坡撒歡吧/枕著小山望天/你亮晶晶的眼睛/再也看不到河沿上/這個整天纏著你的孩子了……
這是《野小河》的第一節。我們拿它和蕭萍的“四重奏”第一節相比,就不難看出她們的異曲同工之美。她們仿佛在用各自的想像力和最細微體驗互相“致敬”,不約而同地用一種來自女性詩人的直覺體驗、想像力、才氣和優美的文字,一起推動著中國兒童詩的帆篷,越過淺湖而進入一條新的航道。
讀這首詩,使我感到流露在作者筆端的眷顧深情和悲憫情懷,以及直抵人心的溫暖力量。它也讓讀者充分地感受到了詩人獨特的才情和睿智的詩心。再如《啞巴小路》,其中所書寫的童年體驗、鄉村記憶,許多人也許都曾經有過。但是如何能夠更準確、更逼真地呈現出這些體驗與記憶,卻是需要才氣的。這也正是一位外國著名詩人說過的一句話:題材總是公平地擺在人人面前;主題卻只有少數人知道;而如何表現則永遠是一個秘密。
四代同堂
長期以來,中國兒童詩壇上,呈現著四代同堂的良好的創作生態。老一代的兒童詩人,如任溶溶、金波等,仍然寶刀未老,繼續保持著飽滿的創作激情和超凡的創造力,并且時有不俗的新作奉獻出來。
且以任溶溶先生為例。他在最近一年多的時間里,又有新的貢獻。我們先來看這首《書怎么讀》:
爺爺讀書,一本又一本,/有一些書,厚得像塊磚。/我忍不住,問我爺爺說:/“書這么厚,怎么讀得完?”/爺爺回答我說:/“就這樣:/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一句一句地讀,/一段一段地讀,/一頁一頁地讀……/很簡單。”
這是一首饒有童趣和智慧的兒童詩,帶著典型的任溶溶風格:單純、幽默,憑借著字體的大小改變和詩行排列形式上的視覺效果,營造出一種形象而好玩的游戲味道。任先生年逾八十,還具有如此豐沛的創造力與不俗的童趣,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再如他那首《夜里什么人不睡覺》,帶著一定的“認知性”,這也是寫給小孩子看的詩歌所應該具有的一種職能。詩中告訴了小孩子一些不同身份的人所從事的不同工作的特點,同時也對這些在夜晚里工作的人們的奉獻精神予以了默默的贊美。淺顯而優美的詩句里蘊涵著一種老年人的從容不迫和機智幽默。
王忠范是屬于中年一代的兒童詩人,其創作活力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一直持續到現在。他繼續抒寫著他幾乎寫了大半輩子的內蒙古草原和草原上的事物。他的兒童詩里融進了他對草原的深切的愛與知:草原上的草跟馬一樣/站著睡覺/只有廣闊的夜/才能裝下滿地的夢(《花季草原?草原的草》)
同屬中年一代詩人的王宜振,仍然在不斷地探索和攀登兒童詩藝術的新高峰。他近期寫出了《懸浮的光芒》等組詩,這些純粹的兒童詩,無論放在哪個民族或哪種文化背景之下,都不會失去它的光芒和亮度。
生于上世紀60年代的那批兒童文學作家,也在不斷地奉獻著自己的兒童詩新作。陶天真的一組《抒情的鄉村》,給我們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受:意象單純而想像豐沛,就像他在另一首詩歌里寫到的冬天里大雪中的小村莊,“干凈得像個童話”。我們很久沒有看到這種帶著呼呼的風聲和飄舞的蘆花般生動的詩歌了。
更為年輕的一代兒童詩人,包括一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少年詩人”,在近期發表了出色作品的有:張曉楠、湯萍、冰島、魏捷、向輝、邵思夢、張牧笛、阮梅等。
無所謂結局。也無所謂開始。除了那深隱在心靈底層的對生活的熱情和對詩歌的敬重之意,有若不熄的火粒。所幸的是,在兒童詩領域里,我們的四代詩人,仍然在忠誠地、固執地、持續地,一點一點地撥燃那些活著的兒童詩的火粒。
詩歌不朽。兒童詩歌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