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護理學試題范文
時間:2023-04-05 01:19: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基礎護理學試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形考任務四
單選題
(40道題
,每題2.5分,共計100分)
題目1
搶救青霉素過敏性休克的首選藥物是()。
選擇一項:
a.
去甲腎上腺素
b.
葡萄糖酸鈣
c.
鹽酸腎上腺素
d.
地塞米松
e.
多巴胺
題目2
下列關于青霉素使用的描述錯誤的是(
)。
選擇一項:
a.
皮試液劑量為每0.1
ml含青霉素20~50
U
b.
注射時應備鹽酸腎上腺素
c.
配制青霉素皮試液可用生理鹽水做溶媒
d.
停用不超過7天不需要做皮試
e.
注射后留察30分鐘后方可準許患者離開
題目3
進行藥物過敏試驗應采用()。
選擇一項:
a.
動脈注射
b.
皮下注射
c.
肌肉注射
d.
靜脈注射
e.
皮內注射
題目4
青霉素過敏反應發生機制是由于其半抗原產物進入機體,刺激機體產生的特異性抗體是()。
選擇一項:
a.
IgG
b.
IgM
c.
IgA
d.
IgD
e.
IgE
題目5
青霉素過敏致血清病型反應,一般出現在用藥后的()
選擇一項:
a.
13~15天
b.
7~12天
c.
1~3天
d.
4~5天
e.
5~6天
題目6
處理鏈霉素過敏反應時,為減輕鏈霉素的毒性反應而使用的特殊用藥是()。
選擇一項:
a.
新斯的明
b.
葡萄糖酸鈣
c.
多巴胺
d.
去甲腎上腺素
e.
地塞米松
題目7
以下不需做交叉配血,可直接輸入的是()。
選擇一項:
a.
新鮮血漿
b.
洗滌紅細胞
c.
庫存血
d.
血小板
e.
白細胞
題目8
護士在巡視病房時發現某患者靜脈輸液溶液不滴,檢查穿刺部位無腫脹,擠壓輸液管有阻力,松手時未見回血,正確的處理措施是()。
選擇一項:
a.
調高輸液瓶的位置
b.
局部熱敷,緩解靜脈痙攣
c.
拔出針頭,更換后重新穿刺
d.
用力擠壓茂菲滴管
e.
調整針頭位置
題目9
患者小孫,因車禍造成大出血。醫囑輸血600
ml。小孫在輸血10分鐘后,突然感到惡心,有心前區壓迫感、四肢麻木、腰背劇痛、面部潮紅、黃疸等癥狀。該患者出現了()。
選擇一項:
a.
急性肺水腫
b.
空氣栓塞
c.
枸櫞酸鈉中毒反應
d.
溶血反應
e.
過敏反應
題目10
下列有關靜脈輸液部位的選擇,敘述不正確的是()。
選擇一項:
a.
輸入刺激性強的藥物時,一般采用較大的血管
b.
長期給藥時,應先選擇遠端小靜脈
c.
嬰幼兒、小兒應選用頭皮靜脈
d.
長期持續給藥時,可采用中心靜脈穿刺
e.
偏癱患者應選擇患側肢體進行穿刺
題目11
輸液過程中,病人突然出現呼吸困難、咳血性泡沫痰,下列急救措施不妥的是()
選擇一項:
a.
加壓給氧
b.
抬高下肢
c.
利尿
d.
立即停止輸液
e.
強心
題目12
患者需輸入液體1
500
ml,計劃10小時輸完,其所用輸液器的點滴系數為20,需要調節輸液速度為()。
選擇一項:
a.
80滴/分鐘
b.
90滴/分鐘
c.
60滴/分鐘
d.
50滴/分鐘
e.
70滴/分鐘
題目13
患者在加壓輸液時,如果液體走空,空氣進入靜脈,應立即采取()。
選擇一項:
a.
半坐臥位
b.
右側臥位
c.
左側臥位
d.
端坐位,兩腿下垂
e.
仰臥位
題目14
輸入下列哪種溶液時速度宜慢()
選擇一項:
a.
5%葡萄糖溶液
b.
低分子右旋糖酐
c.
生理鹽水
d.
升壓藥
e.
抗生素
題目15
某患者給予氧氣療法,其流量表指示流量為5L/min,該患者吸入的氧濃度為()
選擇一項:
a.
26%
b.
49%
c.
30%
d.
41%
e.
37%
題目16
小微,女,3歲,誤服滅鼠藥物(磷化鋅)后,被送至醫院,護士立即實施洗胃等搶救工作。每次灌入液體應控制在()
選擇一項:
a.
300~500ml
b.
1200~1500ml
c.
100~200ml
d.
900~1100ml
e.
600~800ml
題目17
男性,50歲,喉癌手術進行氣管切開,痰液較多,為其吸痰時應避免()
選擇一項:
a.
從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轉
b.
插管時,關閉負壓吸引
c.
痰液未吸凈需休息2min后再吸
d.
一根管吸凈口腔痰液后再吸氣管內痰液
e.
一次吸引不超過15秒
題目18
小微,女,3歲,誤服滅鼠藥物(磷化鋅)后,被送至醫院,護士立即實施洗胃等搶救工作。洗胃過程中若有血性液體流出,應采取的護理措施是()
選擇一項:
a.
減低洗胃吸引壓力
b.
更換洗胃液,重新灌洗
c.
灌入蛋清水,保護胃黏膜
d.
灌入止血劑,以止血
e.
立即停止操作并通知醫生
題目19
胸外心臟按壓的有效指標,下列不正確的是()
選擇一項:
a.
面色、口唇、甲床、皮膚等處色澤轉紅
b.
有自主呼吸出現
c.
昏迷程度變淺,可出現反射或掙扎
d.
散大的瞳孔縮小
e.
能觸到大動脈搏動,肱動脈收縮壓>10kPa
題目20
張護士要給2床的患者抽血查血生化、凝血功能和做血培養,抽血后,將血液注入試管內順序正確的是()
選擇一項:
a.
抗凝管->血培養瓶->干燥管
b.
血培養瓶->抗凝管->干燥管
c.
干燥管->抗凝管->血培養瓶
d.
血培養瓶->干燥管->抗凝管
e.
干燥管->血培養瓶->抗凝管
題目21
下列需用抗凝管采血的檢查項目是()
選擇一項:
a.
血清酶測定
b.
肝功能檢查
c.
甘油三酯的測定
d.
尿素氮測定
e.
血鉀測定
題目22
采集糞便標本檢查阿米巴原蟲前,需將便盆加熱的目的是()
選擇一項:
a.
使患者舒適
b.
保持原蟲活力
c.
降低假陰性率
d.
降低假陽性率
e.
減少污染
題目23
張某,女,5歲,白血病,化療過程中因口腔潰瘍需做咽拭子培養,最佳采集標本部位應選()
選擇一項:
a.
口腔潰瘍面
b.
扁桃體
c.
兩側腭弓
d.
舌根部
e.
咽部
題目24
王某,32歲,糖尿病腎病入院,留24小時尿標本作蛋白定量檢查,應在標本中加入()
選擇一項:
a.
甲苯
b.
稀鹽酸
c.
濃鹽酸
d.
甲醛
e.
乙醇
題目25
楊某,65歲,吸煙30余年,咳嗽、偶有痰中帶血,X線見肺部有癌性陰影,需留取痰液做細胞學檢查,在采集標本后,護士可加入溶液以固定癌細胞,宜選用的溶液為()
選擇一項:
a.
40%
甲苯
b.
75%
酒精
c.
10%
甲醛
d.
10%
甲苯
e.
40%甲醛
題目26
某護士在進行遺體護理的過程中,下列操作方法中不正確的是()
選擇一項:
a.
用未脫脂棉花填塞身體孔道
b.
填好遺體識別卡備用
c.
放平遺體,去枕仰臥
d.
脫衣擦凈膠布與藥液痕跡
e.
撤去治療用物
題目27
患者李某,女,75歲,胃癌晚期,表現為神志不清,肌張力消失,心音低鈍,脈搏細弱,血壓80/40mmHg,呈間歇呼吸。患者此時處于()
選擇一項:
a.
瀕死期
b.
生物學死亡期
c.
腦死亡期
d.
臨床死亡期
e.
生理學死亡期
題目28
王女士,65歲,肝癌晚期,感到不久于人世,十分悲哀,向親友交代后事,此時心理反應處于()
選擇一項:
a.
接受期
b.
否認期
c.
協議期
d.
憂郁期
e.
憤怒期
題目29
目前醫學界對死亡的判斷依據是()
選擇一項:
a.
呼吸停止
b.
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
c.
腦死亡
d.
心跳停止
e.
各種反射消失
題目30
患者張某經搶救無效,宣布死亡,其最早出現的尸體現象是()
選擇一項:
a.
尸體腐爛
b.
尸冷
c.
尸僵
d.
尸斑
e.
尸綠
題目31
瀕死病人最后消失的感覺是()
選擇一項:
a.
聽覺
b.
嗅覺
c.
視覺
d.
觸覺
e.
味覺
題目32
胡女士行背部小手術后感到疼痛,為減輕患者疼痛,2
p.m醫生開出醫囑阿法羅定10mg
i.m
sos此項醫囑失效的時間至
()
選擇一項:
a.
醫生注明的停止時間
b.
當日12
p.m
c.
當日8
p.m
d.
當日2
p.m
e.
當日2
a.m
題目33
劉先生,因高熱行物理降溫,物理降溫后將所測得的體溫繪制在體溫單上,下列選項中表述正確的是()。
選擇一項:
a.
紅圈,以紅實線與降溫前體溫相連
b.
紅圈,以紅虛線與降溫前體溫相連
c.
藍圈,以藍虛線與降溫前體溫相連
d.
紅點,以紅實線與降溫前體溫相連
e.
藍圈,以紅虛線與降溫前體溫相連
題目34
患者鄭某,灌腸前自行排便1次,灌腸后排便4次,正確的記錄方法是
選擇一項:
a.
b.
1/4E
c.
1/E
d.
5/E
e.
4/E
題目35
患者,男性,住院期間主要有以下醫囑,其中屬于臨時醫囑的是()
選擇一項:
a.
半流質飲食
b.
大便常規
c.
VitC
0.1g
tid
d.
氧氣吸入prn
e.
一級護理
題目36
特別護理記錄單一般不用于()
選擇一項:
a.
需要嚴密觀察病情的患者
b.
長期癱瘓患者
c.
搶救的患者
d.
大手術后的患者
e.
行特殊治療的患者
題目37
張護士給HBeAg陽性的慢性肝炎患者采血,不慎刺破左手拇指,此時應立即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選擇一項:
a.
立即注射乙肝疫苗
b.
立即按壓或擠壓局部傷口
c.
立即檢測肝功能和HBV-IgM
d.
立即清洗消毒傷口,并注射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
e.
立即用酒精消毒傷口
題目38
患者,男性,30歲,因
反復發熱,伴消瘦、腹瀉1個月余
入院。入院診斷為艾滋病。李護士在護理該患者時不慎被針頭扎了一下,以下處理措施中正確的是()
選擇一項:
a.
不用任何處理
b.
立即檢測患者的病毒載量
c.
立即上報醫院,等待醫院處理
d.
立即檢測HIV
e.
沖洗消毒后服用抗病毒藥物
題目39
影響護理職業安全最常見的職業性危險因素是()。
選擇一項:
a.
化學性因素
b.
物理性因素
c.
社會因素
d.
心理因素
e.
生物性因素
題目40
下列護理職業防護措施中,不正確的是()
選擇一項:
a.
手部皮膚破損有可能接觸患者血液、體液應戴雙層手套
b.
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的針頭、刀片銳器
c.
禁止將使用后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
d.
血漬污染后應立即用抹布或拖把清理
篇2
護理學基礎的實驗教學是該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目前我國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如何提高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質量,培養護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和技能值得我們深思。我校經過多年探索與實踐,針對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優化實驗教學資源、調整課程設置與內容、豐富教學方法、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等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關鍵詞:
實驗教學;護理學基礎;師資力量
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的重要課程之一[1]。該課程教學要求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而實驗教學是護生掌握專業技能的重要環節,是培養護生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此外,實驗教學效果還可以檢驗護理人才培養目標實現情況。我們在多年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為提高實驗教學質量,不斷探索與實踐,現將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總結如下。
1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模型與實驗項目不匹配
部分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需要應用模型人來完成,如口腔護理、導尿術、鼻飼法等。但由于模型人不夠先進,表情、體征等無法真實模擬,護生無法預料操作過程中會出現的各種情況。例如口腔護理時,模型人的嘴巴不能完全張開,護生無法進行正確的牙齒清潔。所以現有的教學模型不能保證護生順利完成實驗項目的操作。
1.2課程安排與實驗室資源沖突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我校護理學基礎課程安排上3學期,所以存在兩屆在校中職生同時上實驗課的情況。再加上這兩年我校還開設了大專護理專業,大專二年級護生也需要學習一學年護理學基礎。所以常會出現多個班級同時上實驗課的現象。由于我校實驗室數量有限,不能保證所有班能同時上課,導致護生實踐操作機會減少,實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1.3實驗教學方法單一
我們目前的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主要采用教師示范講解操作后,護生分組練習,理論教師和實驗教師巡回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評價糾正的方法。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多以教師為中心,護生被動接受學習。護生用不著查資料、思考及創新,這嚴重影響了護生對實驗課的興趣,削弱了護生主動參與實驗的積極性[2],還限制了護生思維的發展。此外,這種模擬練習使護生的護理操作過于程序化、機械化,導致護生進入臨床后面對許多問題感到束手無策。
1.4教學內容與臨床實際脫節
實驗教學內容長期得不到更新,臨床醫學新的成果和技術沒有及時轉化為實驗教學內容,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學內容脫離實際的現象[3]。如近年來,臨床醫院常規使用的無菌溶液瓶塞均為平口橡皮瓶塞,而《護理學基礎》課本中仍沿用翻蓋式橡皮瓶塞;《護理學基礎》課本上講的鋪床法、床上擦浴及洗發技術在臨床中已淘汰,這些都直接造成教學與臨床嚴重脫節。
1.5實驗教師不足
實驗教師的素質和數量是決定實驗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我校護理學基礎實驗室原來僅有3名實驗教師,所以當出現多班同時上課的情況就會導致大多數護生沒有實驗教師監督指導,使部分護生操作錯誤得不到及時糾正,從而影響實驗教學效果。
2改進方法及措施
2.1加大經費投入,購買配套模型
我院自遷入新校區以來,成立了護理實驗中心,學校投入上百萬元購置了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及模型,如高級多功能護理模型人、多功能護理床、進口心肺復蘇模型人、靜脈穿刺手臂模型、靜脈注射手模型、心電監護儀、新型霧化器、全自動洗胃機等。新設備、儀器的使用縮短了教學與臨床的距離,可以確保護生更加準確直觀地完成實驗項目。
2.2優化課程安排,豐富實驗教學資源
在課程安排上,盡量降低重課率,或者由任課教師自己來調整課程進度,把相同的實驗項目分時間段來完成。在豐富實驗教學資源上,新校區對現有教學實驗室進行了合理設置和分配,如新建的一棟護理實驗大樓,配有幾十間護理實訓室,部分實訓室里有配套的床單位和模擬人,部分實驗室用于做無菌實驗,配有相應的操作臺,此外還配備了重癥監護模擬病房和中心供氧裝置。另建有兩個多媒體示教室,每間可以容納近百名護生,用于護理學基礎理論授課及操作示教。這樣可以保證多個班級同時授課而不影響實驗完成率和實驗教學效果。
2.3豐富教學方法,注重人文教育
傳統的教學方法限制了護生的思維發展,針對這一情況,我們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護生為主體,輔以PPT、視頻、案例、教師示教、護生回示、病例討論以及情境教學(角色扮演)等方法,在提高護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調動他們的參與積極性以及提高他們運用評判性思維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授課中有意識地培養護生的人文關懷精神,讓護生在學習與實踐中觀察模仿、認識感悟、體驗和實施人文關懷。因為這種來自實踐的人文教育遠比課堂灌輸人文理論的教育效果更深刻、更持久。
2.4實驗教學內容與臨床接軌
遵循為患者解決實際問題及與臨床護理發展相適應的原則,我們對實驗教學項目進行重新調整,刪除陳舊的實驗內容,增加適應臨床發展的內容,如增加心電監護儀的使用、穿刺術、留置針的應用、引流術等,刪除與臨床脫節的實驗項目,將醫院目前應用的新的操作方法教授給護生。
2.5加強實驗教師隊伍建設
實驗教師是實驗教學的主角,是直接影響實驗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關鍵[4]。建設一支技術能力強、教學水平高的實驗教師隊伍,是提高實驗教學效果的基礎。因此,我們新增多名專職實驗教師,此外還注重對實驗教師的培訓及考核,如要求實驗教師講公開課、安排其進修學習以及假期到醫院科室輪轉實習等,努力提升實驗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素質。
3結語
綜上所述,深化實驗教學改革,不斷提高實驗教學水平,探索行之有效的實驗教學方法,是新時代醫學人才培養的需要。我校通過改善教學環境和設備,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等對策,有效解決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這為我們向社會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人文修養的護理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和林.注重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質量[J].中國醫學管理,2006,26(2):41-42.
[2]周麗華.高校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淮南工業學院學報,2000(3):94-96.
[3]蘇樺.優化護理實驗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J].護理研究,2003(20):1226-1227.
篇3
關鍵詞:集體食物中毒 蠟樣芽胞桿菌 急救 護理【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222-01
學校集體食物中毒近年來時有發生,以發病急、人數多、較集中為特點[1]。2012年5月28日18∶50至次日晨8:00我院接診一起青島市某中學在校集體食物中毒的學生共94人,經及時救治及相應處理,中毒學生全部康復。現將救治和護理經驗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接診的94例全部為某中學在校食堂吃午餐的學生,年齡13—15歲,學生平素身體健康,5月28日在校食堂午餐,主菜是紅燒茄子、炒玉米粒、雞肉,主食是米飯。飯后1小時,陸續有學生出現胃部不適、惡心、腹瀉等情況,經衛生部門調查分析和檢驗,中毒食物是米飯,學生食用的米飯為隔夜米飯,學生食物中毒為蠟樣芽胞桿菌感染所致。
1.2 臨床表現。多數患者以惡心、嘔吐、全身無力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出現腹瀉,查血常規,90%以上患者白細胞及中性粒比例均升高。其中病情不穩的急診留觀治療患者10人,癥狀較重1人,已收入院,其他患者經門診治療后,病情好轉,回家觀察。
2 應急措施
這起學生食物中毒特點,人數多、發病急、較集中。事情發生后,值班的醫護人員立即上報市疾控中心、院總值班、感染科主任及護士長,經領導的安排與協調,根據就診同學的年齡、癥狀輕重,向急診和兒科急診進行分流,以此同時,緊急調消化內科醫生多名到腸道門診坐診并增加了護理人員,在第一時間內,快速有效地對患者進行了診治及護理,確保了患者的治療使得醫院在處理突發事件上贏得了時間。
3 急救治療
3.1 迅速建立留置針靜脈通路,由于患者腹瀉、嘔吐易引起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失調[2],需及時補充葡萄糖氯化鈉、維生素C、以及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3.2 對癥處理。根據嘔吐物的情況對癥處理,患者嘔吐物為食物殘留物時,要進行催吐,以減輕中毒癥狀,減少變質食物對胃部的刺激,患者嘔吐物為水或粘液時,應肌肉注射胃復安,靜脈注射胃酸抑制劑等處理。大多數患者經積極補液、抗感染、保護胃黏膜治療后,患者體溫生命體征穩定,體溫降至正常,癥狀緩解,矚患者回家后進食半流質軟食,若有不適及時復診。
4 護理措施
4.1 測量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作好護理記錄。
4.2 協助患者保留糞便、嘔吐物的樣本,通知市疾控中心進行采樣,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4.3 加強巡視。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輸液中、輸液后的臨床反映、了解患者嘔吐、腹瀉、脫水的癥狀是否得到改善。
4.4 心理護理。由于本次集體食物中毒發病急、時間短、癥狀重,且均為學生,年齡偏小,家長及孩子易產生心理恐懼,出現緊張、煩躁不安、焦慮等情緒波動,護士應多向家長及學生進行病情解釋,使其了解食物中毒的有關知識,緩解緊張情緒,同時根據患者的需要及病情上的變化,及時的給予護理及心理上的疏導,使患者及家長對醫護人員有信任感、安全感,從而能夠安靜、積極地配合治療。
5 小結
5.1 近年來學生集體食物中毒時有發生,以發病急、人數多而集中為特點,學校領導、疾控中心及食品監督局應高度重視食品安全衛生加強對學校食堂的監督與管理,從根源上杜絕此類事件發生。
5.2 蠟樣芽胞桿菌(bacillus cereus)為厭氧革蘭陽性粗大芽孢桿菌,常單獨、成雙或短鏈狀排列,芽胞常位于次極端;芽胞體外抵抗力極強,能在110℃存活1-4天,能分泌強烈的外毒素,依毒素性質分六型A、B、C、D、E、F引起食物中毒者主要是A型、F型。致病食物由于存放較久或加熱不足,引起蠟樣芽胞桿菌大量繁殖,產生毒素引起中毒[3]。
5.3 進行衛生宣教,使群眾了解食物中毒的有關知識,加強衛生意識,不吃隔夜飯,不吃變質食物,注意衛生,出現腹瀉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避免癥狀加重。
5.4 食物中毒多以細菌性食物中毒為主,因此腸道門診應做好消毒隔離工作,保持環境安靜、清潔,醫護人員在接觸病人前后,注意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參考文獻
[1]杜茹慧,楊收平.學校集體食物中毒的護理[J].天津護理,2009,17(1):33-34
篇4
【關鍵詞】護理基礎教學;角色體驗學習;設計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6)06-0077-03
角色體驗學習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對于提升教學質量、尤其是實踐教學質量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護理基礎設計較多實踐教學,專業教師應當充分重視該方法的應用,并在具體過程中進行有效設計和實施,有效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1教學方法設計
選擇2014級四年制專科生100名、2014級中專班58名進行試驗。選擇李李曉松著《基礎護理技術》作為教材,李玲、蒙雅萍《護理學基礎》作為參考教學。在六項試驗中進行實踐,分別包括吸氧、靜脈輸液、吸藥注射、口腔護理、更換床單。選擇密閉式靜脈輸液進行具體設計和實施。
1.1課前預習和作業布置
結束理論課學習后,組織學生依據技能教學目標預習教材內容,并對本實驗項目科學進展和相關文獻進行查閱,進而實現對密閉式靜脈輸液用物準備、目的要求的掌握,在熟悉整個操作過程中基礎上標準自己不能理解的內容。、
1.2模擬仿真訓練
對每班學生進行分組,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進行操作訓練。學生共同討論弱點話題,并總結歸納共性知識。指導教師進行相應的引導、講解、示范,對于具體做法教師不進行講解。同時引導學生依據護理操作原則進行具體操作內容的設計,通過不同角度運用不同方法開展訓練。學生以本組設計醫療情境為依據,借助仿真輸液手臂開展模擬訓練8學時,在實驗室中開展開放訓練4學時,這個過程中要實現對輸液步驟的熟悉掌握。模擬訓練結束后組間進行存在問題的討論,然后向指導教師反饋核心意見,并共同進行探討。
1.3角色體驗實施過程
一個訓練小組由兩名學生構成,一人進行護士的扮演,一人進行患者的扮演,完成操作后進行扮演角色的互換。學生扮演護士時應當以護理程序要求為依據進行認真評估,并準備齊全所需物品,然后依據步驟開展相應互利,完成后教師須一一點評扮演護士、學生的操作。實驗流程如圖1。
1.4考核
為實現對實驗教學效果的充分了解,在學生考核中采用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單項技能考核,每組隨機選擇一個學生接受考核。第二種方式考核在學期末進行,學生隨機抽取實驗項目中的一項接受考核,用物自行準備。考核中教師與學生一對一,并做出相應成績評價。
2評價
2.1評價方法
在確定本次實驗教學成果中采用權重法,具體評分標準如表1。采用德爾菲法確定各指標權重值。
2.2評價結果
本次實驗學生進行實驗教學的評分和意見收集,表2為評分統計結果,根據權重法獲得加權平均值為4.24(5分制)。可見參與同學高度評價該實踐教學方法,具體當中學生反映在這種教學方法中,他們能夠全面深刻理解自身體驗實驗項目的技能操作和知識理論,了解到護士應當具備的真正素質,并能夠站在患者角度思考護理操作。
3討論
3.1角色體驗學習法的優點
第一,提升教學水平,激發學習興趣。學生在體驗學習中不僅能夠實現問題的有效發現、分析和解決,還能夠總結出相應問題并和教師共同進行探討,進而實現自身學習訓練方法的規劃和提煉。這種理論和實踐充分融合的學習方法,相對于單純學生模仿、教師示范更具具體和生動。在患者評估和操作技術訓練的親自體驗中,學生能夠將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獲得的技能和知識是傳統實踐課上無法獲得的,自身的額學習興趣也被充分激發出來。
第二,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有效了解臨床實踐。將角色體驗教學法引入到護理學基礎中的操作項目中,能夠實現對仿真模型操作缺乏真實性的彌補,讓學生實現對護士角色的真正體驗和感受,實現和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的經驗的獲取,讓學生能夠從知識到技能操作進行自身體驗實驗項目的掌握、理解。通過緊急結合實踐和理論,學生能夠更好的接受職業化教育,臨床實踐和教學實踐間的距離被縮短。
3.2存在的問題
試驗初的靜脈輸液、吸藥注射等操作中學生存在恐懼、焦慮、緊張等心理,由于缺乏經驗前兩次試驗持續較長實踐。由于學生首次對真人操作,技術還較為生疏,指導教師沒有實現對學生方方面面的照顧,因此一些學生沒有穿刺成功。針對這一點,教師應當給予充分關注,并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和溝通。根據表2可知,個別學生成績不高。考核過程中,學生能夠有效實施關鍵操作步驟,但存在疏忽操作細節的問題。一方面實踐教學中教師對關鍵步驟進行重點示范,但對于其他非關鍵細節講解和示范不夠細致,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為有效掌握。另一方面,平時訓練操作對象為真人,考試時操作對象時模型,在未進行有效交流的情況下學生難以快速進入角色,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對于細節學生沒有扎實掌握。所以教師應當錢黃瓜對操作細節講解的重視,學生平時也應當認真訓練操作細節。
結論:
通過近期觀察和實踐,筆者認為角色w驗學習法在護理學基礎教學實踐中有效提升了教學成效,對學生護患交流、解決問題、分析問題、自主學習能力實現的有效培養。應用角色體驗學習法,在提升學生護理技能和綜合素質方面意義重大,具有較大的臨床護理技能訓練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馬文華. 角色扮演法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 現代臨床護理,2012,02:50-51+9.
篇5
臨床藥理學主要指以人體為研究對象,探討藥學與人體兩者之間發生的作用、影響及規律,是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必選課之一,對豐富醫學生的臨床藥理學知識,培養醫學生的研究能力與合理用藥意識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當改善教學方法,以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與自主能動性,使其加強對臨床藥理學的學習與研究。本校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運用了“以問題為基礎的互動式教學”方法,取得了滿意成效,現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選擇我校臨床醫學專業2013級2個班92名學生,設為觀察組,采用PBL教學法進行授課;選擇2012級臨床醫學專業2個班92名學生,設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授課。通過“課前考試”的方式,來確定觀察組與對照組是否具備可對比性,試卷內容包含有臨床藥代動力學、藥物之間的作用及影響、藥物不良反應等知識,考試目的主要是為了了解兩組學生在學習藥理學課程之前對該課程的認知程度差異。對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及考試成績、授課教師等方面內容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故兩組學生具備可比性。
2、研究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方法授課,觀察組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互動式教學法授課,具體方法如下:①圍繞問題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知識內容設定相應的問題,并當堂讓單個或若干個學生進行回答,也可圍繞問題使全班學生共同進行探討,最后由教師來點評討論結果,針對不足之處進行糾正或補充,并將正確的概念進行歸納與全面的分析,從而使相關知識點得以引申拓展,例如:在講解“抗菌藥物耐藥性”這一內容時,可提問“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以防出現微生物耐藥性?”“若發生微生物耐藥的情況后,應如何選擇其他抗菌藥進行治療?”等等。②運用案例分析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是針對臨床用藥教學內容所制定的一種教學方法,例如:在講解到“感染性疾病的藥物應用”、“肝腎疾病對用藥物的影響”、“特殊人群的用藥”等內容時,教師應在課前搜集好相應的用藥案例,并以此為基礎設定相應的思考問題,提前2~3天交給學生,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對案例內容進行探討與研究,通過相關文獻、查閱書籍等方式來解答疑惑,并做好記錄。在實際課堂中,教師可利用第一節時講授相關內容,使學生對之前自己研究的答案有個初步的判定,在第二節課前抽出20~30min時間,使學生針對案例內容進行充分地交流,選出代表進行觀點陳述,同時提問若干學生進行點評,最終由老師進行總結與歸納。
3、評價指標及方法。觀察兩組課堂表現、測驗結果等指標。從“教學方法、教學態度、教學水平及能力培養、調動學習興趣”5個指標入手,來調查學生對“以問題為基礎的互動式教學法”的評價。
4、統計學方法。采用軟件包SPSS16.0,計數資料以%表示,進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北曜疾畋硎荊?t檢驗。以P
二、結果
觀察組認真聽講且參與互動與積極提問的學生明顯多于對照組,不聽課睡覺與聽講但不參與互動的學生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
三、討論
臨床藥理學包含了臨床醫學與藥理學基礎理論兩大方面,是促使臨床與基礎理論相結合,以達到提升醫療水平、推動臨床醫學發展的一門學科。通過對臨床藥理學的深入學習與研究,可使醫學生學會制定安全有效的用藥方案。為了改善藥理學教學效果,當注意選擇與實施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提升學生學習與探究的積極性。基于上述研究可知,以問題為基礎的互動式教學法屬于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可用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有效培養學生臨床技能。
1、應用“以問題為基礎的互動式教學法”的注意要點: ①提前做好計劃。教師應在計劃實施“以問題為基礎的互動式教學法”的基礎上,制定本季度或年度的工作規劃,將該教學方法融入到整體教學計劃之中,從而做好課時安排與充分的課前準備;②課前設計新教案。為了促進“以問題為基礎的互動式教學法”的有效實施,教師應加強對此種教學方法的學習,積極借鑒既往相關教學案例,展開縱深層的研究分析,學習相關教學技巧與經驗,設計好新教案;③做好課前準備。在課堂開始前,教師應針對此種教學方法向學生進行講解,使學生能夠對“以問題為基礎的互動式教學法”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從而做好心理準備;④充分備課。教師應結合教學大綱要求,選擇實施互動教學的章節,并結合知識內容設計相應的問題,并于課后調查此種教學方法的實施效果。
篇6
English Nursing Foundation Stage
Lv Xingye;Zhu Yi; Wang Hui;Lv Haiyan;
Sun Han;Ji Meiheng;Liu Xifei;
Han Dongmei;Wan Hui;Li Yanjun; Li Xiaoqing
(河北承德護理職業學院,承德 067000)
(Chengde Nursing Vocational College,Chengde 067000,China)
摘要: 開辟國際護理就業市場是我國未來護理教育方向之一。生源質量下滑是一個難以回避的事實。但只要教育與管理得法,涉外護理教育還是大有可為的。
Abstract: To open up a nursing market in abroad gear to the nursing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There' s no getting away from the fact that the quality of student-resourse is letting down. If the method of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is correct, foreign-related care education in English will have a brilliant future.
關鍵詞: 英語護理 基礎階段 一體化
Key words: English nursing;foundation stage;integration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5-0274-02
0引言
自2007年11月至2008年5月,我校課題組對除自治區及香港、澳門和臺灣省以外的29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172所中、高等衛生職業院校進行了調查。調查內容涉及“英語護理專業”開設時間、在校生人數、已畢業人數、出國就業人數等。在收到反饋的143所中、高等衛生職業院校中開設有“英語護理專業”的有120,占受訪院校的83.9%。“英語護理專業”在校生人數約為52917人,累計畢業人數約為59799人,累計國外就業約1896人。出國最大的障礙仍是語言關,特別是聽力和口語。承德衛校自1989年開辦英語護理專業以來,截止于2008年5月已向國外輸出1087余人到美國、英國、加拿大、新西蘭、新加坡、中東等國就業。2007、2008、2009年分別出國136、152、174人,分別占同期英護畢業生的35.4G、36.1G、30.5G。工作簽證(包括護士、護工)占出國人數的70G,留學簽證(澳洲、英國)占30G。早年由于出國渠道不暢,大部分學生留在大城市就業,因為英語好的護士在大醫院受青睞。近幾年出國途徑增多,故大部分都是后來出國的。我校是全國英護教育協作會理事長單位,其英護教育水平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近幾年來,生源質量下降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學校就此于2002年成立了英護教育基礎部,教學與管理與校本部相對獨立。經過8年的探索與實踐,對近6000余名英護新生進行一年的培養,逐漸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教學與管理模式,現介紹如下:
1學生管理
1.1 簽訂齊抓共管協議書依據學生手冊的有關規定并結合我部的實際情況,詳細制定齊抓共管協議書。入學時要求家長認真閱讀并簽字同意,一式兩份。幾年來的實踐證明,這對學生及家長都有較好的約束作用,特別是在解決一些糾紛方面更有意義。
1.2 準軍事化封閉管理職業學校的學生鞏固軍訓成果,實行準軍事化管理非常重要,因為自制力差是他們最突出的缺點,軍事化管理模式的突出特點是執行時間上的剛性,這對學生英語活動的進行及養成教育相得益彰,大有好處。
1.3 禁止使用手機前提是宿舍內安裝卡式電話。手機對中職學生有百害而無一利,從一定程度上講,管住手機就管住了學生。
2教學管理
2.1 分層教學在新生入學后2周軍訓內完成。用初中水平的英語試題進行測試,一般不考聽力,時間控制在90min內。因為是摸底測試,不用提前通知復習。然后嚴格按英語成績分班。基本分兩個層次,稱為強化班與普通班,其比例控制在2:3。對于分數不夠要進強化班的學生要予以杜絕。可一學期進行一次微調。一學年進行一次大調。但重新編班,徹底打亂秩序對學生會有較強的負面影響,也會使管理缺乏延續性,因此近幾年來我們都采用強化班調進與調出平均掌握在10個人左右、原班級整體不動的辦法,實際運作中很成功。
2.2 教材選擇由于職業學校學生英語水準終極目的是通過雅思考試,所以選擇教材非常重要。精讀教材先后用過《高職院校英語讀寫教程》、《許國璋英語》、《大學英語預備級》、自編教材等,泛讀一直用《新概念英語》,口語用外研社的《走向未來》。聽力一直用《大學英語聽力》(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由于不是一套書,因而系統性與互補性較差。近年來由我校主編的《涉外英語綜合教程》得到了同行的認可。通過在教學應用中不斷完善,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2.3 教學方法為考試學英語,使很多初中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了煩厭甚至失去興趣。我們的宗旨是在一年級要求背誦,以強化語音、語調為主。在英語發音上特別要求其準確性。堅持英語月考,教師集體備課,優秀者上示范課。語音要求強化始終,人人過關。課上師生互動,以學生為主英語表演為必備內容。
2.4 課外督導檢查主要檢查英語的背誦與模仿,包括精、泛、聽所有內容。學生的背誦潛力很大,要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所要求的內容,切忌拖延欠賬。除了課前檢查以外,主要利用中午時間和第七節自習課來完成。要求每次都要打分,人人過關,達不到要求者過后補上。多年來的實踐表明其做法確有效果,學生的英語表達有驚人進步。但需要教師極大地付出。
2.5 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
2.5.1 仿背誦及角色扮演課前15分鐘,可采用個人主動參與結合抽查的形式進行模仿背誦,按授課內容安排角色扮演。最適合角色扮演的是聽力課,因為聽力課多數是對話和幽默小故事,需要學生課前認真準備。該活動要持之以恒,認真評價記分。
2.5.2 早讀每天早自習安排30分鐘進行,由學生會學習部學生監督。內容為精、泛、聽課文。要求盡可能大聲朗讀或背誦,人人張口,鼓勵學生邊聽磁帶邊大聲模仿朗讀和背誦。強度掌握在冬季也要達到輕微出汗。
2.5.3 午間交替進行聽音和英語背誦檢查在老師指導下,每天中午聽音30分鐘,內容可選用同水平課外資料。午間背誦檢查精、泛、聽課文。聽力大部分是對話,事實上背誦模仿聽力課文在發音及語調方面都有較大的實踐意義。
2.5.4 雙人口語和故事會固定安排在每天第一節晚自習進行。一般雙人口語為30分鐘,可由兩個人自選題目對話交談,或以聽力課對話為腳本進行。故事會為15分鐘時間,每天固定幾組到講臺上表演。要求講故事要脫稿,輔以惟妙惟肖的動作。主持人先收集故事內容并準備好臺詞,為防止流于形式,整個活動過程學生會要認真記錄,并及時向教師反饋。
2.5.5 英語書法比賽于開學后的第一個月進行,主要是集中展覽各班的優秀作品。要求學生有組織地參觀并在以后的英語作業書寫中堅持、滲透。整潔、規范的英語書法對學生英語學習意志力的培養大有好處。
2.5.6 英語單詞比賽各班組織代表隊,結合初中學過的內容,采取漢譯英、英譯漢、搶答、動作猜詞、單詞接龍等形式。可以臺上臺下互動。這一活動一般安排在開學第一個月進行。
2.5.7 模仿背誦比賽舉辦時間為每年10月和次年3月。因新生語音的糾正應側重于開學第一個月,所以模仿背誦比賽在開學一個月后舉辦是很有必要。經過一學期學習,來年開學初再舉辦一次同類比賽,能使學生提高信心,進一步增強學習效果。
2.5.8 英語主持人比賽英語節目主持人在學校是不可缺少的,無論是每天的雙人口語,還是大型英語活動的舉辦,都離不開英語節目主持人。因此英語節目主持人的培養選拔,在每年新生入學后就要留意。每周一至周五輪流主持節故事會,每班至少培養5對。對英語主持人要實行個別指導、統一培訓,定期交流,隨時回訪、使主持水平逐步提高。每年5月下旬舉辦全校英語主持人比賽并進行才藝展示。此活動也為不斷選拔高年級英語活動人才奠定基礎。
2.5.9 講英語故事比賽此活動幾乎是每天固定的英語活動。由班節目主持人安排,每天按固定組別上講臺,要求講英語故事達到脫稿、語音模仿并帶動作。全校性英語比賽比賽在每年6月份舉辦,節目主持人由公開選的學生主持。要求人人參與,各班在進行充分的預賽中選出參賽選手,以此掀起英語學習的。
2.5.10 學唱英文歌曲及比賽①歌曲選擇:歌曲選擇既要注重旋律優美,又要注意相關語法知識及歌詞,這對促進課堂英語教學及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Yesterday once more這首歌在我國流行了幾十年,對不同時代的學生同樣有影響力。Carpenter那如訴如泣般的演唱、富有磁性的聲音對每個人都有同樣的震撼力。每屆學生都是從這首歌學起的。Take me to your heart 和The day you went away對學生的發音技巧如連讀、失去爆破等都有很好的訓練作用。Big big world 和My heart will go on 里突出了do的強調作用。此外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學英文歌曲或在一些重要活動如運動會前學唱Hand in hand等。②時間安排:每天安排10分鐘,時間在上下午預備至上課前。各班要有學生會文藝部的學生進行監督,確保人人開口,管理納入操行。各班統一從互聯網上下載后,用帶有USB接口的影碟機接電視機播放,將歌詞及翻譯印發各班。英語教師在課上要抽出一點時間對歌曲背景、詞匯及語法做一簡單介紹,指導學生欣賞。③檢查考核:首先要求熟練地背出歌詞,盡量做到聲情并茂,因為歌詞就象散文詩。然后盡量模仿原唱;對于普通班的學生,可以看著歌詞演唱。唱完后要予以點評,認真打分,計入成績。每3―4周學完一首英文歌曲,每次每班抽查6―8人,唱過的可重復抽查,總之要求人人會唱。實踐表明,即使抽不到,許多學生也踴躍前來演唱。對于加強班的學生,該項工作要持之以恒,不可流于形式。不能唱的學生至少能熟練背誦歌詞。④舉辦英文歌曲比賽:以學生人人都能參與為目的,在各班充分預賽的基礎上每個班選拔3―4名選手參加校區比賽。
學唱英文歌曲的目的不單純是學歌曲,首先優美的歌詞就象美妙的抒情詩,里面有各種語法現象。背誦歌詞并演唱,就等于把書本上的英語說出來成了活生生的口語。一些復雜的語法知識由枯燥變得生動了。另外學生敢于在老師及眾人面前演唱,也鍛煉了他們的膽量及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多得。8年來我們堅持始終,不斷調整相應曲目。在要求學生的同時,教師們也能演唱多首英文歌曲,這使師生之間相得益彰。
2.5.11 英語戲劇、小品比賽每個班推出2-3個節目參加比賽,要求學生參與盡可能要多,給他們提供展示的機會,哪怕只有一句臺詞。選材包括傳統的短劇、英文故事、中文小品英譯等。由于舉辦此項比賽一年級第二學期末,屬綜合性賽事,涉及到主持、模仿、背誦、故事、歌曲、才藝展示等,因此從第二學期開始就要布置。英語教師在指導時應盡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適當輔以道具。該活動既是全校文藝活動的盛會,又是一年英語教學及活動的總結。
2.5.12 參加英語“文化周”活動這是各年級都要參與的、全校性的大型活動。有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書法比賽、主持人比賽、英語辯論賽、英語文化小制作、李陽的“三最”模仿比賽、英文節目匯演、參觀出國學生工作及生活展等內容。有的內容年年都在增加、更新,還有歸國回來的學生現場演講,對學生產生了巨大反響,不斷激發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從2004年以來,我校為迎接校慶都要舉辦英語文化周活動。
2.6 英語校園文化建設英語內容在教室里張貼,英語文化在宿舍里提倡與彰顯,英語勵志格言寫在樓層及樓梯旁,校園內常換英語板報,師生之間盡量在更多場合用英語交流,用英語寫請假條等。做到以上各項既講求形式也不能流于形式。教師負責督促落實并作出榜樣,從一點一滴培養學生自覺應用英語的習慣。
篇7
《內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也是全國護士資格考試的重要課程,是護理患者、評估患者的基礎,學習內科護理學的任務在于對風濕性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造血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等的護理工作予以熟悉和掌握。如何針對學生學習基礎、思維習慣、行為特點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使《內科護理學》課程真正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這是長期困繞眾多教師的一個難題。教學實踐證明:采用課堂有效性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內科護理學教學效果。本文就內科護理學課堂有效性教學進行探討。[1]
一、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創新教學觀念
內科護理學課堂有效性教學的內在要求之一就是“以學生為本”,以“培養廣大學生良好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豐富業務知識,建立高尚的醫德情操”為宗旨,在內科護理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再是單一的教學者,只能擔當起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而務必要讓廣大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建構"主體思想"的體育教學模式,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創新教學觀念,使內科護理學課堂教學既有利于學生打好業務技術基礎,更有利于學生去探索、創新。“主動體育”思想堅持由廣大的學生來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從過去的被動參與轉變為主動參與,進而主動地去提高自我能力、主動地去獲取知識、主動地去學習。
二、引入案例教學法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內科護理學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要讓學生多運用、多感悟、多體驗,這就要求教師要多設置臨床案例,便于他們對教學內容進行正確、迅速地理解,提高教學效率,吸引學生主動學習,讓內科護理學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眾所周知,《內科護理學》與臨床實踐息息相關,在內科護理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務必要將教材所描寫的內容與學生在醫院內遇見的病人病情相結合,以便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內容,進而能夠更好地感知、貼近教材內容。例如:筆者在講授“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時候,先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討論“你所知道的系統性紅斑狼瘡”,然后再以某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病例資料為例,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護理診斷、病因、護理措施、臨床表現等進行系統講授,最后進行案例教學討論,讓全部同學都參與到討論之中,在不知不覺之間就在輕松的教學環境中理解了知識點。[2]
三、建立內科護理學網絡教學平臺
網絡教學平臺主要包括兩大部分,分別是軟件教學平臺和硬件教學平臺,被廣泛應用到各大高等院校,也被稱為“網絡教學支持平臺”。建立內科護理學網絡教學平臺也是內科護理學課堂有效性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內科護理學網絡教學平臺主要包括了教學博客、在線測試、試題試卷庫、課程簡介、課程作業、教學大綱、教案、試題下載、教學安排、成果展示、答疑討論、資源共享、教師信息、課程拓展、課件等多個模塊,是廣大學生實現自我評價、獲取知識、情境模擬、信息量拓寬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建立內科護理學網絡教學平臺,既有利于培養學生加工信息資源、分析信息資源的能力,又有利于強化、鞏固學生的護理技能,還有利于檢查學生的課后學習等。并且同學們還可以利用內科護理學網絡教學平臺來與其它同學或者教師通過多種現代化的途徑(如教學平臺、BBS論壇、微博、微信、QQ群等)來進行在線討論、在線交流,以便精益求精、不斷創新。[3]
四、創設競爭情境,引入競爭教學模式。
許多教育學家都認為:開展一些學習競賽活動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是極為有效的,而學生階段正是處于好勝不服輸、自尊心強、榮譽感強、自我表現欲強的年齡,因此,在內科護理學課堂教學中,可以創設競爭情境,引入競爭教學模式,可以圍繞著內科護理學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知識競賽,既可以班級之間比,又可以寢室之間比,營造出一種良性循環的競爭氣氛,讓學生在參與競爭中獲得知識、獲得能力,內科護理學知識競賽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內科護理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筆者在教學中經常開展了 “內科護理學知識競賽”,賽前精心準備了試題,通過筆試、搶答等花樣繁多的答題形式,增加了比賽的趣味性,學生們也是興趣盎然地積極參與,樂在其中。這對《內科護理學》的掌握有重要意義。[4]
結語
總之,恰當地在內科護理學中開展有效性教學,可讓內科護理學課堂教學充滿魅力,也能夠讓學生獲得能力、知識、情感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與此同時,學習內科護理學,對于廣大學生日后的工作也有較大影響,受益頗多,值得推廣應用。[5]
篇8
1.1對象
對照組男生5名,女生73名,年齡18.75歲±0.92歲;觀察組男生4名,女生68名,年齡18.75歲±0.92歲。兩組學生均為通過全國高考統一錄取的學生,在年齡、性別、入學成績方面均衡。
1.2方法
將網絡教學平臺開發應用于護理學基礎課程。以該課程為例,評價護理專業網絡教學平臺應用效果。
1.2.1教學方法對照組:①使用姜安麗主編的第2版《新編護理學基礎》作為本科使用教材。②接受常規護理學基礎理論授課,以多媒體教學為主,靜脈輸液與排泄兩章應用以問題為基礎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的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授課。③在護理學基礎理論與實踐課程結束后,按照護理專業本科生理論課考試出題標準出題,來源是護理學基礎教研室題庫。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護理學基礎課程學習均為相同的教材和授課教師,理論/實踐課時數均一致,在接受常規護理學基礎課程學習基礎上應用護理專業網絡課程平臺的輔助教學。護理學基礎的網絡教學平臺包括“主體課程”“教學動態”“訪問統計”“學生實踐展示”“輔助課程”等方面內容。
1.2.1.1上傳教學資源將護理學基礎課程的教學資源上傳至網絡課程平臺“課程內容”板塊,包括護理學基礎課程簡介,教學大綱,各章課程的多媒體課件,圖片、視頻資源、作業習題、研究性學習等內容。
1.2.1.2學生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輔助學習①護理學基礎課開課前,觀察組學生通過瀏覽教學平臺,了解課程相關信息,如課程介紹、教學基本要求、理論課指南、PBL教學指南等資料,做好課前預習。通過課前查詢授課教師、章節學時分配、上課地點等教學相關信息,合理安排學習生活。②每章課程結束后,授課教師將課件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教學管理人員將理論課與實踐課授課視頻于1周內上傳,保證網絡資源及時更新,供學生在線瀏覽學習或下載使用。學生課后依照教師的要求完成“課后作業”,即網上單元測試、在線測試,應用單元測試復習課程知識點,期末備考期間應用在線測試檢測自己課程學習情況。試題來源是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指導叢書中的習題。③指導學生觀看學習學院自主錄制的《護理基本技能系列教學片》,學生可在實踐課前、后利用課余時間自主觀看學習,以視頻資源與書本教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預習、復習。教師規定網絡平臺學習目標,在實踐課前會以提問的方式檢查學生網絡學習效果。④學生可依各自學習需求,在課余時間閱覽研究性學習板塊,該部分內容也可作為PBL課的課前預習資料。板塊內容包括課程相關的最新知識、研究新進展等相關文獻資源,文獻來自國內外醫學、護理期刊和任課教師推薦學習的內容,此外護理及醫學相關法律法規《國際護士倫理守則》、護士條例等拓展學習資料,為日后工作提供有益知識。⑤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習經驗交流以及教學相關問題探討,是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的“教學動態”板塊和“教學論壇”。通過點擊模塊進入課程百度貼吧,師生們在“貼吧”上討論學習問題、答疑解惑、交流學習經驗、分享學習成果。
1.2.2評價指標與方法
1.2.2.1教師對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教師對學生PBL課學習評價與反饋使用我院自編的PBL課學習效果評價表,該表判斷系數(Ca)為0.92,熟悉程度(Cs)為0.87,權威系數(Cr)為0.89,評價內容包括學生參與、交流、準備、思辨、團隊精神5方面內容。≤5分為不及格、6分為及格、7分~8分為良好、9分~10分為優秀,通過比較兩組的“排泄”與“靜脈輸液與輸血”PBL課的評價分數,評價學生學習效果。
1.2.2.2理論考試成績在授課教師、課程教材、實踐與理論課時一致的情況下,比較兩組學生《護理學基礎》理論課成績,評價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效果。兩組學生試卷考題均出自我院《護理學基礎》課程題庫,選擇題題型為A1、A2、A3型題,題型、題量相同,考試時間均為120min。
1.2.2.3實踐操作成績對兩組學生導尿術與靜脈輸液技術兩項操作成績進行統計分析,評價網絡教學平臺實踐教學應用效果。
1.2.2.4學生登陸教學平臺人次網絡教學平臺的登錄統計系統,能夠記錄各模塊或每位學生的周訪問量和總訪問量。通過訪問量評價學習者對網絡課程學習的利用率。
1.2.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χ2檢驗。
2討論
2.1護理專業網絡教學平臺是便捷、有效的教學輔助工具
護理專業網絡教學平臺最主要的優勢在于能夠拓寬護理學基礎教學空間,輔助常規教學,網絡教學平臺的開發與應用增加了學生學習靈活度,學生可在課余時間任意地點自主學習。從結果可以看出,應用網絡教學平臺學生的理論課成績和PBL課教師評價均優于未使用網絡教學平臺的學生。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來源不再是單一的書本,而是立體化、多元化的網絡教學平臺,對于護理專業,更加形象、直觀、易于掌握,提升對護理知識、技能的感性認識。網絡教學平臺的開發與應用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有利于教育資源共享,是對傳統教學模式實施的有益補充。
2.2網絡教學平臺資源豐富
且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網絡教學平臺集各種教學資源于一體,課件、視頻資源等均隨時更新和補充,保證教學資源的質與量,學生可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從教師對學生PBL課堂表現的情況來看,學生的參與、準備、交流3項指標觀察組得分較高,兩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分析原因是由于PBL課前觀察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閱讀了教學平臺上的PBL教學指南,并能夠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資源準備上課所需資料,網絡教學平臺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通過有目的地預習課程和充分準備,在課上能夠更加積極地、有建設性地參與課堂討論,增強了師生對所討論的案例的互動與交流,教師普遍反饋應用過網絡教學平臺輔助學習的學生,課堂參與度更高,學習興趣濃厚。
2.3網絡教學平臺有利于學生熟練掌握護理基本技能熟練掌握護理基本技能
是作為護理專業學生必備的專業能力,而網絡教學平臺的視頻資源、圖片資源為護理專業學生提供更加直觀、形象的教學指導。美國斯克蘭頓大學的Sebastianelli等研究認為,視頻資源是最有用的學習資源。我院為豐富教學資源,特別錄制了《護理基本技能系列教學片》,依據最新的護理基本技術操作標準,由任課教師錄制而成。教師為學生規定在網絡平臺上的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可在課堂外自主選擇時間和地點觀看《護理基本技能系列教學片》、操作分解圖等相關資源。觀察組通過課前觀看學習網絡平臺中的教學視頻,在相同的課時條件下,觀察組學生兩項操作成績均優于對照組,學生通過應用網絡教學平臺,以視頻資源與書本教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預習、復習,能夠更快、更熟練地掌握護理基本技能。
2.4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使學生復習功課有章可循可以看出
觀察組和對照組學生一般資料和理論考試試題難度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表4中觀察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的成績,說明學生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輔助學習成效顯著。平臺的自測題均篩選自歷年護士執業考試練習冊中的測試題,學生可以在每章節課程結束后進行單元測試,檢測自己的學習情況,也可在學期末利用教學大綱,教師授課課件、在線測試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從而提高理論考試成績。此外,題庫中的試題來源是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習題集,為學生日后參加護士執業考試奠定基礎。
2.5網絡教學平臺有助于督導學生學習、增進師生交流互動網絡教學平臺
具有監督學生學習的機制,可以看出學生能夠積極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輔助學習,參與度較高。教師通過查看網絡教學平臺訪問率,瀏覽學習版塊及瀏覽時間,可以根據學生學習需求,改進、修改或刪除模塊,及時更新知識,擴充新內容,增加資源的利用度;此外,通過訪問記錄學生自主學習情況,適當調整下達給學生的學習任務,發揮監督學習的作用。另外,將學生實踐操作演示的照片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樹立學習典范,提高學生自信度,增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師生之間還可利用網絡平臺的教學動態與教學論壇,拉近師生距離,及時答疑解惑,增進師生間的交流與溝通。
2.6網絡教學平臺為教師教學能力與綜合素質
篇9
《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專業的核心基礎課,同時也是培養護生動手、溝通等綜合能力的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考試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考試成績是檢驗教學質量、學生學習效果如何的重要標準之一。為此,我們針對護理專業的主干課程《護理學基礎》傳統的考試成績評定方式進行了改革,現介紹如下。
一、制定新的評價方式
傳統的《護理學基礎》最終成績是期末閉卷考試成績,這種一次性的考試成績不但不能全面衡量、顯示護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而且還會讓教與學雙方都只注重課本知識的傳授與學習,而忽視技能訓練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即重知識,輕能力,重記憶,輕創新,重理論,輕操作,最終是“說的好”但“干不好”,從而導致了許多護生平時不努力,考前搞突擊。為此,我們將原有的《護理學基礎》成績評定方式重新審視,針對存在的弊端,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重新調整、制定了新的評價方式,重點在于全面衡量護生學習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幫助她們建立積極的專業情感、態度,認識作為一名護理人員的自身價值,并積極培養她們的實際動手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和發現、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操作技能考試成績納入總成績。護理是一門技能操作性很強的專業,護理操作技術是護生必須熟練掌握的基本功,它在整個專業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護生扎實的理論基礎與嫻熟的操作技能與患者的生命安危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為此,我們將技能考核成績按比例納入總成績中。技能考核內容選擇臨床上最常用的操作技術,每次采取個人隨機抽簽方式確定考核項目,考試成績由教研室各位從事《護理學基礎》教學的教師按統一標準進行評定。
2.平時成績加入總成績中。為了讓護生由期末考試的突擊復習變為平時的主動積極學習與訓練,我們將平時成績按比例加入到總成績中。平時成績除期中考試成績外,還包含平時實訓練習、課堂提問、學習態度、儀表儀容、溝通能力等。
3.最終成績為綜合成績。當護生進入《護理學基礎》課程學習時,主講教師首先主動向她們說明本門課程最終顯示的成績為綜合成績,具體的評定方式為理論考試成績占60%、操作考試成績占30%、平時成績占10%,然后按比例相加構成,其中,理論考試成績為完成《護理學基礎》教學計劃后學校進行的試題庫隨機抽題考試,試卷按標準答案由教研室各位教師流水批閱。
二、效果
由于改變了一張試卷定成績的做法,遵循了理論考試與實訓、平時考核并重的原則,從而使護生把期末考試的壓力轉化為了平時學習的動力,并且通過客觀、有效地對護生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評價,使她們及時調整了學習態度及學習方法,在注重理論學習的同時也更加重視操作技能的訓練,同時也重視了儀表、儀容及解釋、溝通等綜合能力的提高,尤其培養了她們的慎獨精神和對待工作、學習堅忍不拔的意志和謙虛豁達的性格,從而為她們今后的職業生涯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和技能基礎。
篇10
關鍵詞:護理實踐教學綜合能力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1-0292-01
基礎護理學是-門實踐性、社會性與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占有更為重要的地位。近年來,我校在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中,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不斷改進、優化實踐教學方法,加強準備、強化訓練、不斷鞏固,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下面就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基礎護理學實踐教學改革情況予以介紹。
1制定好教學計劃
《護理學基礎》課程是高等護理教育體系中為學生提供的主干課程[1]。教學計劃是學期完成教學任務的指南,應根據國家衛生部下達的教學大綱,結合本院高職高專護理教育的特點自編教學大綱,制定可行可監測可評價的教學計劃,突出重點培養實用型高技能專門的護理人才。
1.1確定培養目標明確培養目標是改革的前提[2]。培養高技術應用型護理專門人才,具備醫學護理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具有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綜合職業能力和良好素質,能在各級醫療單位第一線從事護理、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護理管理技術的高等專門護理人才。
1.2安排好教學進度。理論課是對實驗課詳細深入講授,通過介紹實驗的操作原則、原理、方法,可保證教學的系統性,理論課和實驗課的進度要相符,充分體現理論指導實踐,實踐證實理論,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1.3科學合理安排理論與實驗課的比例。根據國家教委對高校評估的要求,我校實驗課總時數應達到50%,在課時少、任務重的情況下,合理安排實驗課,結合臨床護理需要,切實分配好實驗學時.適當壓縮理論課學時,確保重點操作項目課時充分,使學生扎實掌握護理操作技能,盡快適應臨床實習工作。
2做好實驗課教學前設計
課程設置的改革與優化必須緊緊圍繞培養目標,與社會發展和諧統一,并反映時代的先進水平。
2.1確定實驗教學目標重視實驗課的教學設計,可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把加強實踐技能綜合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納入到實踐教學目標中,目標應是切實可行,可以監測和評價的,3年制高職高護應偏重培養創新思維。
2.2精心設汁實驗課教案。實驗前備課,參照本科教材及護士執業考試指南。把最新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統一操作程序和考核標準,精心設計教案,找出實驗課的操作技能要領、重點、難點,不同實驗項目采取的教學方法和教案設計應有實驗教學時間分配實驗要求、實驗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小結、課后練習、教學評價等。
2.3要求學生進行預習。實驗前預習實驗程序、操作過程的各個環節,如重點、難點,讓學生帶著問題上好實驗課,增加其主動性,要清楚這次實驗課“做什么”“怎么做”為什么這樣做,其原理是什么”,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探索和積極獲取知識的習慣。
3改革教學模式及實驗教學方法
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采用“PBL教學法”、“護患角色扮演”、“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課堂講授”、“自主學習式”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樣可以增加師生交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3.1PBL教學法。教學注重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問題為基礎,將所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融匯到一個典型生動的案例中,學生通過對案例進行分析、推理、判斷、提出問題,以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的方式解決問題,是一種啟發式的教學方法。
3.2情景教學法。教師就所學的知識設定2-3個病例情景,然后學生根據案例及對教材知識的理解,排演相應的護理過程。這種實訓教學方法,既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又能啟發學生思考,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協調合作能力、語言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學生身臨其境感受不同患者的身心變化,為日后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奠定基礎,縮短了課堂與臨床之間的距離。如各種臥位、保護具應用、搬運、臥床病人更換床單法等實訓項目,讓學生分別扮演患者和護士,以表演的形式完成教學內容,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加強動手能力。
3.3案例教學法。在每學期實驗課結束前,教師結合臨床實踐設計10余個病例,病例中涉及多項護理操作項目、各種心理護理問題。提前把案例交代給學生,讓學生討論,提出護理問題,制定護理計劃,并在實訓課中對模擬患者進行整體護理。通過這個環節的訓練,培養同學綜合運用《基礎護理學》及人文課程理論知識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整體護理水平。
3.4演示教學法。演示教學法是教師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范性操作、實驗等來達到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方法,演示教學法形象、具體、直接和真實,可以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幫助學生感知、理解和鞏固知識,并利于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是《基礎護理學》教學最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3.5小組討論法。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如學習“護理學發展史”和“壓力適應理論”兩個專題采用此方法,教師預先給出學習的主要內容和思考題,要求學生在課余查閱相關文獻,分析問題,尋找解決方案,分組匯報,教師與學生共同評價。這種教學方法的目的是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6重建實踐教學環境。
(1)優化實驗室結構。將現在臨床上常見病區模式搬入實踐教學室,實踐教學室配備的用具及儀器設備應隨臨床的發展及時更換。建立護士站、ICU病房、普通病室等使其構造盡量接近臨床實際。
(2)合理利用資源。采用循環輪轉方式盡量滿足實踐教學的時間要求,周六周日全天開放實踐教學區,實行第二課堂,供學生進行基礎的操作訓練,在第二課堂中,學生自主對用物及時間進行管理,在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提高了管理能力。在學生的業余時間段盡量開放實驗室;此外增加實習前的強化訓練,進行技能比武和技能考核,消除學生的生疏感;并且可以在教學醫院選拔臨床優秀護士作為實踐指導老師,安排學生定期臨床見習、實習。
4注重實踐內容的實用性及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學校教育是專業技術的發源地,最終的目標是為了滿足職業需求,護理學本身具有實踐性較強的特點,理論課程開設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課“精理論,強實踐”,充分體現了應用性與實用性。實踐教學的內容在力求完成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應盡量貼近臨床,注重崗位能力培養,突出實用性。實踐教學老師應對社會醫院進行調查,設計出符合實際的實驗內容及技術,這樣才能使學生順利地由實踐技能轉向臨床工作。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強調專業的人文性,使他們不僅僅將護理工作看成是打針發藥、三班倒等繁重瑣碎的勞動,而是更加明確護理工作的任務,理解專業情感、價值觀。這樣在日后真正走上護理工作崗位的時候才不會因為暫時的挫折和委屈對護理工作的價值產生懷疑和否定。
5優化實踐考核評價
通過實驗報告批閱,了解學生對操作方法掌握的情況、存在的問題,可直接反饋給老師,同時對本次實驗達標情況有概括性的了解。為了加強對實踐綜合能力及創新思維的評價,將實踐考試進行改革。
5.1理論評價建立操作配套的理論試題,結合執業考試實踐操作單元習題,突出學生學習興趣態度、動機,與國家執業考試相接軌,可以統一標準,考后對試題、考試方法、成績進行分析,提出改進措施。
5.2修訂操作評分標準。隨著整體化護理普及應用,護理學成為現代科學體系中一門綜合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知識的、獨立的為人類健康服務的應用科學[3]。
除了態度、技能目標外,應貫穿護理程序評估、計劃、實施、評價。故操作方法評價標準也應與操作方法相匹配,及時修訂完善,突出整體護理的評價[4]。
5.3綜合評價。通過病歷模擬情景、角色扮演、真人真做,全面了解學生應用知識能力。給予學生不同的病例:讓學生提出健康問題,確定護理診斷,制定護理計劃;讓學生可設計不同護理方案,實施護理措施。教師對學生操作綜合能力及創意進行綜合評價。護理學基礎的實踐教學改革還有待在教學中進一步探討創新,通過臨床實踐的檢驗來證實,推動護理實踐的發展,培養出實用型高技能具有較強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姜安麗等.《護理學基礎》教學系統整體優化的研究與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7):528
[2]邊巖,高等護理教育課程設置改革的探討[J],護理研究,2006.20(2C):549―560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基礎教育論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