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班的新鮮事范文
時間:2023-03-31 15:28: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我們班的新鮮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張子航
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星期三,我們學校舉行了紙飛機比賽,我和三名同學都參加了。
在比賽現場,我把飛機從手中扔出去,我的飛機越飄越遠,一直飛到觀眾的身后,比賽結束了。我高高興興地跑回明亮的教室。
篇2
前幾天,班上有幾個平時調皮的同學在嘰嘰咕咕地商量一個“陰謀”,雖然我不知道他們在說什么,但我卻看得出他們商量的是一件非常神秘、非常嚴重的大事。只聽見隱隱約約地聽到他們說:“星期日,我們去……”
我這時心里產生了許多個疑問,他們要去學校干什么呢?他們……
好不容易捱到了星期天。只見他們幾個溜進了教室,緊閉門窗,在教室里倒騰起來。我緊張極了,急忙打電話給老師和全班同學。不久,老師和同學們都來了,我們一起闖進了教室,這時,我們看到教室已經窗明幾凈,煥然一新,黑板邊上還掛起了幾個氣球,連地板上也纖塵不染,更令人驚奇的是一個足跡也沒有!
篇3
最近學校檢查各班的閱讀情況。一次,我班同學因晚讀不認真而被檢查人員扣了班分,大家都很不服氣,一個個慷慨激昂地說要爭一口氣,讓他們看看我們班的實力。于是,課代表帶領著滿腔熱血的我們開始晚讀。班級里的男生一個個漲紅了臉,在用聲音證明著自己的熱情;而女生也不甘示弱,一個個扯著嗓子在那兒讀著。我想,這次檢查人員應該不會再扣我們班的分了吧,于是,我頗為得意地笑了起來。過了一會,陶老師來了,她說她的耳朵快被震聾了,說完,又笑了起來。老師不說還好,這樣一說,男生們讀得更起勁了,讀書聲一浪高過一浪。檢查人員終于來了,聽到我們的讀書聲,他們會有什么反映呢?我心里很是好奇,于是微微挺了一下腰,探頭看了看,只見他們一個個都捂住了耳朵,灰溜溜地打了個分數就跑走了。這一連串的動作引得同學們哈哈大笑,讀書的氣氛越加地熱烈起來,聲音也更加雄厚起來了。一節晚讀就這樣在同學們激越的讀書聲中結束了。同學們一個個心急得往肚皮里猛灌水,嘴里還在喊著:“渴死我了,渴死我了!”又一次引得全體同學哄堂大笑。
第二天,我來到班級后看到同學們一個個都耷拉著腦袋,無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上前詢問緣由,有人很委屈地說:“早知道這結果,昨晚就該珍惜一下嗓子了。不讀扣分,讀響了也扣分,連嗓子都喊啞了,結果卻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不爽啊!”聽到這里,在座的同學都哈哈大笑起來。
老師來了,同學們一個個都活躍起來,對老師傾訴著心中的不滿。瞧,小湯同學正在娓娓而談,老涂同志的唾沫仿佛裝了彈簧一般,一蹦三尺高……大家七嘴八舌,真是好不熱鬧,而正是從這兩次扣分的事件中,我們得到了教訓,以后的晚讀我們一定要認真對待,決不能再有這樣過激的行為!
初二(1)班,是一個既調皮又團結的班集體,因為我們是一個集體,所以我們共同學習;因為我們是一個集體,所以我們有難同當。我們是一個快樂的集體,我們是一個團結的集體,所以我們創造了我們共同的初二(1)班氣氛,我們班的新鮮事還在繼續……
點評
篇4
你好!
給你寫這封信,就是想迫不及待地告訴你一個“首尾相連”的好消息:在上學期放假時,因為考試成績好而被爸爸媽媽夸了個夠;在這學期開學時,我的作文由于寫得認真而又得到了老師的表揚,我呢,自然也是心里比吃了蜜還甜,笑得連嘴都合不攏了。
姐姐,我們班的情況你還不太了解吧,下面就聽我一一道來。今年是龍年,我們班有好多同學都是本命年,說不定他們還穿紅內褲呢。更巧的是,在2000年這個跨世紀年代,有一對雙胞胎幸運地降生在了四年才輪到一次的2月29日,她們就是大詩人“王維”和家喻戶曉的“蠟筆小新”。這學期我們班又轉來了一個新同學,名叫李冬,他可是遠近聞名的飛毛腿,剛一來,就把我們班“長跑金牌”給輕輕松松地奪走了。
噢,對了,姐姐,還有一件事也讓我特別高興。那就是今年媽媽又給我買了許多書,如《楊家將》、《岳飛傳》、《隋唐演義》等。這樣,每天就有500多本書像小狗一樣忠實地陪伴著我了。
姐姐,你學習緊張嗎?那里有什么新鮮事嗎?記得一定要告訴我哦!
祝你
笑口常開,金榜題名
弟弟:馬馳
篇5
今天又是作文課了,我走進教室,看到孩子們一個個忐忑不安的樣子,禁不住在心里嘆了一口氣。我今天想跟孩子們談談如何觀察身邊發生的事情,我準備了自己的一些例子,希望我的例子能夠啟發學生學會觀察身邊的事情,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傳授給你們一個寫作文的秘訣,你們想不想知道?”秘訣?孩子們的眼睛一個個都亮了起來。一向對寫作文不感興趣的宋昊咧開嘴笑了起來:“有了你的秘訣,我以后寫作文是不是就會很輕松很容易了?”我認真地說:“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身邊的事情,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寫下來就是作文了!”“這算什么秘訣?”“我們怎么觀察啊?”孩子們滿臉寫著疑問。
我繼續問孩子們:“老師首先想問你們一個問題,最近在你身邊有沒有發生什么新鮮事?”
新鮮事?孩子們一個個低頭冥思苦想。我問黃顯中,他茫然地站起來:“我覺得每天都差不多,沒有什么新鮮事。”
“好好想想,每天你都做些什么?看看其中有沒有什么新鮮事?”我循循善誘。
“每天早上,我洗臉刷牙疊被子,這沒有什么新鮮啊。哦,對了,我早上起來還有一個習慣,就是上廁所……”“哈哈……”一句話把全班學生都逗笑了。
我笑著對學生們說:“黃顯中同學說得挺好的,每天我們都會做許多事,可是這些事往往一直在重復做,似乎沒有什么新意。”孩子們都點頭表示同意。
“老師想跟同學們說說自己的感受,我每天也和同學們一樣,做許多重復的事情。比如,我現在正在給你們上課,這是我的工作,除了節假日,我都在重復這件事,可是,我覺得我身邊天天都有新鮮事。”這時候,我發現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甚至在竊竊私語,從神情上判斷,應該是不相信我說的話。
“比如,今天這堂課上……”我突然發現我們班的調皮大王張引在專心玩手中的直尺和筆。只見他把手中的筆和尺用透明膠帶纏成一個十字形,然后拿在手中不停地轉來轉去,似乎我的課堂跟他一點關系也沒有。看到這個情景,我靈機一動,有了。
我一邊繼續跟學生們講如何發現身邊的新鮮事,一邊走了過去,把張引手中的“玩具”輕輕地拿了過來,微笑著說:“你怎么能在上課的時候開小差呢?”停了一下,我對全體學生說:“下面有請張引同學到講臺上跟大家說說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害處!”
張引慢吞吞地站了起來,很不情愿地走向講臺。其他孩子都用同情的目光看著他上了講臺。我對張引說:“你覺得在課堂上應該聽老師講課,還是自己一個人玩啊?”
張引低著頭,一句話也沒說。只是兩只手不停地搓著衣角。我轉過身,問孩子們:“張引現在心里在想些什么呢?”我們班有名的“小喇叭”李琪主動站起來說:“他心里一定很難過。”
“難過這個詞不夠具體,你能說說他到底為什么難過嗎?”“他心里一定在想,我真不應該上課開小差,現在被老師抓住了,站在講臺上多難為情啊!”溫寶華站起來搶著說:“我覺得張引心里應該是這樣想的,今天我真倒霉,我以前上課經常這樣玩,也沒被老師抓住,今天太不幸了。”孩子們都笑了起來。我問張引:“你是不是天天開小差啊?”張引搖了搖頭。元遜說:“張引現在一定在想,要是給我一次機會,在課堂上,我再也不開小差了。”
我看到孩子們的思路已經打開了,趕緊趁熱打鐵:“大家看看張引站在臺上是什么樣子?”
張引聽到這話更不安了,站在臺上扭來扭去。看到他的樣子,臺下的孩子們發言的熱情高漲起來。“老師,張引的臉像個紅蘋果。”“老師,張引的手在不停地搓衣角呢!”“張引的身子扭來扭去,好像在跳舞。”“張引低著頭,好像在找什么東西。”……
孩子們的發言活躍了教室里的氣氛,作文課一改以前的沉悶。我讓孩子們好好思考思考,把剛才零散的發言整理成一個完整的片段。
李冬這樣描述道:“張引被老師叫上了講臺。只見他的臉紅得像蘋果,兩只手在不停地搓衣角,身子扭來扭去,好像在跳舞。不管老師跟他說什么,他總是耷拉著小腦袋,一聲不吭。”
“你說得真好,大家掌聲鼓勵一下。”我又進一步啟發學生,“從看到張引開小差那一刻起,老師又在想些什么呢?”
吳繼坤站起來說:“老師在想,你的膽子也太大了,竟敢在我的課堂上開小差,今天我就讓你長長記性,知道我的厲害。”
“你真是太不像話了,今天我一定要好好批評批評你。”
看著講臺上垂頭喪氣的張引,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把他的“玩具”還給了他,笑著對他說:“上課要認真聽講,更重要的是開動腦筋,所以,不能再三心二意了。”張引點了點頭。這時候,我對全體同學說:“我提議,大家來一次熱烈的鼓掌,感謝我們的張引同學!”下面的孩子們一臉疑惑,張引也用迷惑不解的眼睛看著我。“感謝張引同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趣的寫作素材。”孩子們一下子回過神來,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張引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說:“老師,我以后上課再也不開小差了”。我笑瞇瞇地問:“同學們,今天在你們身邊有沒有新鮮事發生呢?”“有!”所有的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不知哪個孩子喊了一句:“張引成了我們今天的模特。”孩子們都會心地笑了。
“現在,你們知道老師教給你們的秘訣是什么了嗎?”當我再次提這個問題的時候,孩子們不再困惑了,而是開心地笑了起來。
這次在作文課堂上臨時發現的“模特兒”,讓我想起《語文課程標準》里的一段話:“教師要為學生的自主習作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創意表達。”以前總是覺得學生的習作不夠理想,現在想來,就是因為我沒有為學生創設自主習作的有利條件。原來的作文指導,只是死板地照著教材或者教案去蒼白無力地說教,忽略了學生內心的感受,學生當然無法寫出令人滿意的作品啊。想到這里,我豁然開朗。
學生習作展示:
作文課上的新鮮事
李 冬
作文課上,老師問:“最近你們身邊有沒有發生什么新鮮事?”我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我使勁想了想,身邊還真沒有新鮮事。每天總是在重復“昨天的故事”,沒有什么事情是新鮮的。
老師看我們沒有說話,就給我們舉例子。老師娓娓動聽地講著,我們津津有味地聽著。突然陸老師快步走到張引的身邊,大聲說:“你怎么能在上課的時候開小差呢?站到前面去!”原來張引把一支鋼筆和一根直尺用透明膠帶纏了起來,當作玩具在手里轉來轉去,被老師看到了。
張引很不情愿地站到了講臺上,只見他的臉紅得像蘋果,兩只手在不停地搓衣角,身子扭來扭去,好像在跳舞。不管老師跟他說什么,他總是耷拉著小腦袋,一聲不吭。老師嚴肅地看著他,心里想:你的膽子也太大了,竟敢在我的課堂上開小差,今天我就讓你長長記性,知道我的厲害。我們正想著老師會怎么整他呢,誰知道老師拍了拍張引的肩膀,笑著對他說:“上課要認真聽講,更重要的是開動腦筋,不能再三心二意了。”我心里想著,不會就這么完了吧。只聽老師說:“我提議,大家來一次熱烈的鼓掌,感謝我們的張引同學!”我更奇怪了:為什么要感謝張引呢?難道我們要學習他在課堂上玩?
篇6
在我們的那個班雖然每天都充滿歡樂,但是我們班的一部分同學卻活潑過頭,給我們的班干帶來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我現在在113班,在里面有我許許多多的好朋友好姐妹,我們就像一家人一樣相親相愛,勇敢,團結。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我們都勇敢的去面對,去克服。
因為有了113班,所以我們才有信心去奮斗,去努力學習。113班看起來只是一個班級,但是對于我們并不是一個班級那么簡單,它是我們的家,我們學習的地方,這個113班對于我們非常重要。因為他是專屬我們的,所以我們要對得起“113”這3個數字,說什么也要保護它,讓我們的精神傳承下去,要告誡去他的人,一個完整的班級是多么的重要。
我們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學習,去報答它,是它給了我們希望,給了我們鼓勵,給了我們這么多美好的生活和向往,讓我們知道學習的重要性,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篇7
前不久,我們班的“搞笑王子”劉達和“幽默大王”董志剛,自愿成立了“劉董組合”,他們決定在今天舉辦一個“劉董演唱會”,以表達對小學六年生活的眷戀。他們的舉動得到了班委會的支持。
“‘劉董演唱會’現在開始。”隨著班長余志文的報幕,“劉董組合”閃亮登場了。只見劉達瘦削的臉上戴著一幅大墨鏡,沒鼻子也沒臉的,一個字形容就是“酷”;而董志剛則拿著掃把當吉他,邊走邊用手敲著掃把,嘴里還發出“哐、哐”的聲音,活脫脫就是一歌星嘛。他們走到講臺中央,立定、轉身、鞠躬后,他們向同學們介紹到:“大家中午好,我是臺灣歌手劉志剛。”“我是香港歌手董達。”他們的介紹還沒完,我們臺下的“觀眾”早已笑得前俯后仰,他們將名字張冠李戴,這不是純搞笑嘛。
“下面,我們給大家帶來一首《麻貓愛老鼠》,希望大家喜歡。”說著,劉達就扭起了誰也看不懂的舞,董志剛就彈起了他的“吉他”。你聽,他們已經唱起來了:“我愛你,愛著你,就像麻貓愛老鼠,不管有多少風雨,我都會一直追著你,從樓上,追到樓下,忽然你爬進老鼠洞……”這是什么歌呀,惹得同學們哈哈大笑,瞧,楊強銀笑得縮成了一團,查鵬飛剛喝進嘴的酸奶一口噴了出來,我也笑得捂住了肚子……
篇8
【關鍵詞】 個體差異;家庭教育;學習興趣
中一班,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同時也帶著一些特殊,這樣的特殊來源于班級里幾個不和諧的音符,這樣的不期而遇著實讓人又愛又恨。曾經的操勞、困惑和焦躁,在與他們的朝夕相處間變成了一段美好的回憶。
一、成長之源,源于個人
我們班有一個小A,他和其他孩子不一樣,他缺乏明亮的色彩。開學的時候,無數彩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這是一群靈活而又充滿了朝氣的孩子。他們有的活潑,有的穩重,有的憨,有的逗,是老師、阿姨的開心果、暖心棉。而我還注意到了他,小A的性格有些肆無忌憚,他在教室里肆無忌憚地開關鋼琴蓋、砸電腦主機,甚至會從床的上鋪直接跳下來。一次孩子間的傷人事件,讓我們的愁容溢得滿面,老師和家長開始對小A的行為感到后怕,我們不知道他的行為背后的目的,是單純的好玩,還是故意地吸引關注?
他感受到我們的疑惑,但是并未給我們任何解答,在后來的相處中,我們班上演著一幕幕“貓捉老師”的情節。“老師!小A又在廁所玩水!”我氣沖沖地趕過去,小A已經笑嘻嘻地跑開了;“啊……”小A一邊叫著一邊撲進我的懷里,而我還沒來得及享受這一刻的溫暖,他的腳,已經重重地踩在了我的腳上,臉上帶著壞笑。
類似的迨路⑸過許許多多,我從剛開始的生氣變成了如今的釋懷,當我重新翻閱那本《爸爸愛喜禾》,我發現我身邊的這個孩子,也真的是可憐又可愛。他的“與眾不同”注定了他的成長之路會比任何一個同伴都要來得艱辛,雖然我們不能確定他屢屢闖禍的目的,但是我們知道,并且能感受到,他喜歡我們,他渴望得到我們的愛。
而我們,也會一直一直地愛著你,小A。
二、成長之基,基于家庭
八月底的家訪工作,我再一次撥通了小B媽的手機。“哈嘍,現在有空嗎?那我過來啦。”聽到我輕松的語調,搭伴老師調侃我:“你這哪像是跟家長打電話呀,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約了逛街呢。”可是輕松的會面不代表有輕松的話題,過去的一年,小B一直是我們班備受關注的男孩子,因為他的成長比同齡的要慢一些,這也注定了他的父母要比別人付出更多。我不想在這里重提小B小班所闖的禍,但確實,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老師、阿姨、小B,還有小B媽,我們之間的羈絆只會越來越深刻。
當小B媽充滿激情地向我們展示小B這一個暑假的活動和作品的時候,我告訴她:“我們今天不是來看小B的,我們是來看你的。”從她驚訝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小B媽肯定沒有想到我會這樣說。家訪,顧名思義,到家里去,去訪誰?去和孩子熟悉一下,看看孩子的成長,聽聽孩子的暑假見聞。在年輕教師的團隊里,應該很少有人會向我一樣,直接告訴家長:“今天我不看孩子,我來看你。”或許很多人會覺得小B媽是一個非常陽光、非常樂觀的母親,但其實,你也應該回過頭來了解一下一年前的她。她敏感、脆弱,因為我們在成長檔案上的一句鼓勵,她會痛哭流涕、無限感慨。她積極參與幼兒園活動,特別是園報征文,用細膩的文筆把孩子的每一絲成長都記錄下來,分享給大家,對旁人來說,那是死板的文字,可是小B媽卻能從中看到希望。那時候的她經常對我說,希望我們老師能鼓勵她,給她幫助,對于這樣的要求,我們也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拒絕的。可是現在我問她:“你覺得我們的鼓勵對你來說還是那么重要嗎?”她告訴我:“不了,就算現在全世界都潑我冷水,我也相信我的孩子會好的。”
這是一次比較簡短的家訪,期間沒有出現太多的話題。只是當我問起小B媽如今的心態時,她告訴我專家也給了她類似的反饋:在幫助這個孩子的時候,一個母親的信心遠比孩子的改變要重要的多。
孩子在當今社會始終處于弱勢群體,他們對世界充滿著迷茫和未知,這也注定了他們的成長無論如何都離不開父母和家庭的保護。父母的努力和付出一方面給予孩子豐富的物質和接受新鮮事物的機會,另一方面也能為孩子提供足夠的安全感,成為他們的依靠。來自父母的信心和來自家庭的和諧,是“與眾不同的他”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礎。
三、成長之筑,筑于興趣
小C是我們班的風云人物,原因也在于他的與眾不同,不過可喜的是最近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還真是進步了不少。當我請兩位小朋友幫忙整理每周漂流的繪本時,小C在一旁看到了,就不停地重復著同一句話:“是《好餓的毛毛蟲嗎》?是《好餓的毛毛蟲嗎》?是《好餓的毛毛蟲嗎》?……”我說:“對啊,這就是《好餓的毛毛蟲》。”小C的表情一下子變得驚喜:“哇!我喜歡《好餓的毛毛蟲》。”發繪本的時候,我特意進行了一些調整,把《好餓的毛毛蟲》發給了小C,他小心翼翼地接過繪本,跟我說:“謝謝”。放學的時候,我和小C的媽媽進行了溝通,原來這個繪本小C之前已經和媽媽一起閱讀過了,他非常的喜歡。
第二天中午,我在午飯前給孩子們放了《好餓的毛毛蟲》的音頻,平時一聽音頻就不耐煩的小C一反常態,你看,他坐得多神氣!聽得多認真!一遍放完了,小C走到我的面前,“《好餓的毛毛蟲》,我要聽。”看來,這個繪本真的是深得他心啊。
篇9
我走進教室門檻,熊又感嘆了一句:“你又是這個時候來。”看著他那長年四季紅撲的臉,令人感覺最近又胖了一些,頸部又多了一層肉。熊是生物課代表,每個星期一都是他最累的時候——要時不時的用有力的大手拍在以交的生物作業本上,大喊“交生物作業。”一部分男同學急了,趕緊從文具盒中掏出一只筆,速補著,還好在這等艱苦環境下,練就了他們的一雙好手。
看了看后面的時鐘,還早,今天是語文早讀,語文老師,通常在打鈴前后才到。這會功夫,成了小組長最忙的時候,因為剛過完了一個周末要收的作業也自然多了,能在老師來之前收齊作業比上青天還難。熊實在看不慣這翻嘈雜,便叫語文課代表上講臺帶讀,可盡管她是課代表,我們心中的“考神”,但也還未練到可以指揮我們嘴巴的境界,這位“考神”成績雖長期名列前茅,但聲音卻小的無法形容。站在講臺上,她無奈時撐撐眼鏡,然后拿右手剝左手手指,力不從心,只好走下講臺,繼續讀他的圣賢書。
老師疾速進門,然后又說著平時常說的一句“來了的同學快讀書,鞏固一下字詞。”這句可管用多了,一下全放聲讀書。
讀到一定時間,老師要講練習冊,卻急壞了那寫作業的人,連忙用手遮掩。Z坐在我旁邊,他是個自戀狂。當老師講完難題,并且他做對時,他便會自豪的說:“我真是個天才,天才一詞就是為我而生的。”我真想對他說:自戀的沒得救了。可一直沒找著機會。他也不瘦,與熊作個比較:他們有不同點,也有共同點。Z的臉是圓的胖。而熊的臉是胖的可愛,全靠他的和嘴。他們最大的共同點則是胖而沒有“一線天”。
篇10
要想做個快樂班主任,我認為首先應該端正態度,“態度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作為班主任,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所以人生觀、價值觀不同,對同一問題的看法不同;其次,作為獨立的個體,他們認識事物、接受事物的能力也不同。對于班上幾十個孩子來說,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這就要求我們班主任,必須客觀、科學的來認識每一個學生,這是班主任獲得快樂的源泉。
1、班主任要時刻牢記每個學生都是可教育的,都是可以教育好的。
面對紛繁的世界,現在的小學生已經不再是聽話的“小綿羊”,他們有開闊的眼界也有獨立的個性,他們似乎什么道理都懂卻又常常明知故犯,所以,每天班主任都會有處理不完的“官司”。面對這種狀況,班主任心態必須平和,要知道“人非草木,孰能無過。”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孩童。
對于調皮搗蛋的學生,我雖然一忍再忍,但有時也會忍無可忍,這時就會圖一時痛快,將其叫來,劈頭蓋臉教訓一頓,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一次作文練習,班上某個女生的肺腑之言,如同一盆冷水澆醒了我,讓我對以往的粗暴行為深感慚愧。文章題目是《老師,我想對您說》,孩子在文中是這樣寫的:“……老師,我們一直很尊敬您,也很感激您,但您也有缺點,希望您能聽聽我想對您說的悄悄話。老師,我最怕的人就是您。其實以前我并不怕您,但是就在那一天您讓我改變了想法。那天,班上很多同學沒有完成作業,您很生氣,大發雷霆,我們嚇得趴在桌子上,一聲不敢吭。老師,我覺得您即使再生氣,也不該發火,應該想辦法讓這些同學既佩服您,又不敢不完成作業。或許當時您心情不好,但也不該發脾氣,課下同學們在一起議論時都說‘班主任真厲害,發起火來好嚇人。’他們雖然這樣說,但不能保證下次能夠按時完成作業。所以,我覺得你應該注意方法,讓他們記住完不成作業后果是很嚴重的……”看完孩子的作文,我認真反思了一下:教師不僅要傳播知識,傳播愛,還應該做傳播文明的使者,可我都做了些什么?正如孩子文中所寫,我這樣做之后學生就能改掉完不成作業的壞習慣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不僅如此,還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上播下“粗暴、野蠻”的種子。換言之,如果學生犯了錯,班主任能夠想方設法去喚醒他內心深處“善”的因素,激發他內心改過自新的勇氣,我們收獲到不僅僅是學生自身的改變,還將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贏得學生的尊重。作為班主任一定要牢記“每個孩子都是可教育的,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從那以后,每當自己因為學生而生氣時,我就會用屠格涅夫的格言來提醒自己:發怒就是用人家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憤怒總是以愚蠢而開始,以后悔而告終;在開口說話之前,先把舌頭在嘴里轉十圈。這樣,冷靜下來想辦法處理問題,就會峰回路轉,柳暗花明,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班主任應該清楚認識到學生是發展的,學生的發展離不開社會。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的學生也在發生著變化。常聽很多班主任發牢騷:“現在的孩子一批不如一批,越來越難管了。”確實如此,現代社會對學生的誘惑越來越多,網絡、電視等媒體手段的迅速發展,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身心,這種影響既有利,也有弊,這就為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課題。這使我想起我們學校教育常抓不懈的一個老問題——孩子上網,一提起這個話題我們班主任不禁一臉嚴肅,在我們眼中網絡對孩子的不利影響如同“洪水猛獸”般可怕,卻忽視了網絡對孩子成長有利的方面。在跟家長們交流時,每次談到這個話題,家長們都一本正經地說:“家里雖然有微機,但我從來不讓孩子用,我真怕孩子上癮,耽誤了學習。”家長的顧慮不無道理,我們經常從新聞廣播中聽到類似:“某某,上網成癮,在網吧呆了三天三夜”這樣的消息。可是,我們忽視了一點:孩子要發展,他是脫離不了社會的。作為有生命的個體,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勇于探索未知領域。一味的“堵”只會使他們更加好奇,這種好奇一旦產生,就會想方設法自己解決。雖然他們自認為已經很成熟了,但畢竟因為年齡問題,判斷是非的能力很有限,才會發生了眾多我們意想不到的悲劇。如果我們引導學生把新鮮事物看似“神秘的面紗”揭開,把好奇轉為客觀分析,改“堵”為“疏”,主動權掌握在我們手里,還用擔心會出現什么意外嗎?作為班主任,應該明確“學校還是學生邁向社會的中轉站”。認清這一點,才能保證我們的學生健康快樂成長,才能保證我們的學生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3、班主任要相信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該放手時就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