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感恩節的英語作文范文
時間:2023-04-03 13:06: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寫感恩節的英語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Thanksgiving originate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is the forth Thursday of November, but in Canada its the second Monday of October. It started out as a holiday celebrating the aboriginals, but now it extended to be the celebration of others around you.
On that day, people would have a 2-day break, which they would meet up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and celebrate with joy and gratitude.
The delicious turkey is the main course at every Thanksgiving dinner.
感恩節英語作文(二)
Thanksgiving, or Thanksgiving Day, is a holiday celebr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fourth Thursday in November.
It has officially been an annual tradition since 1863, when, during the Civil War, President Abraham Lincoln proclaimed a national day of thanksgiving to be celebrated on Thursday, November 26.[1] As a federal and popular holiday in the U.S., Thanksgiving is one of the major holidays of the year.
Together with Christmas and the New Year, Thanksgiving is a part of the broader holiday season.
感恩節英語作文(三)
We are supposed to express our gratitude to others on Thanksgiving Day. However, we should feel gratitude every day.
God has two dwellings, one in heaven, and the other in a meek and thankful heart. Be grateful to others is a way to show your love. In our daily life, we often receive help from our parents, friends, colleagues and strangers. Perhaps it is a little thing, pick up the pen you drop, lift a heavy box for you or offer you a seat in the bus. We should be thankful to them for whatever they have done. The more love you give, the more love you receive.
A sense of gratitude can acknowledging our interdependent existence. You will be ready to help others if you have a thankful heart. Therefore, a thankful heart is like a magnet. Not only will we attract more things to be grateful for, but also we will attract gratitude from others. “give thanks a little and you will find a lot.”
篇2
【關鍵詞】 教學方式 影片 興趣
1. 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在英語教學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書之外,還應該積極利用其他課程資源,特別是廣播影視節目、錄音、錄像資料、直觀教具和實物、多媒體光盤資料、各種形式的網絡資源、報刊雜志等?!保ń逃?,2003:13)
美國勵志電影Hop 故事講述了一個失業“米蟲”不小心讓復活節兔子受傷了,因此他不得不擔負起照料小兔子的任務。在他照顧這只堪稱世界上最難伺候的客人的時候,他也逐漸的成熟起來。影片呈現了真實美國家庭生活、社區活動、選秀活動等場景。能夠給學生們一個真實的聽、說、讀、寫活動場景,讓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視覺、聽覺的認知,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此外,本部電影所蘊含的西方家庭教育等社會文化內涵能拓寬學生視野,增加學生的文化知識積累。
2. 實際運用:
從聽說方面、語法情景設置、閱讀課的引入、寫作話題及經典詞匯五方面在教學實踐中把電影Hop這豐富的素材與課堂教學進行有機的結合。
2.1聽說訓練
聽力訓練和配音。
地道的美語發音,詼諧語言,優美的歡快的曲調在不知不覺中走進英語課堂。把經典臺詞讓學生以小組進行角色配音。各個小組在進行模仿時,促使學生互相幫助,互相學習,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聽歌曲填歌詞。在感受優美的西方音樂同時,來體會歌詞的涵義。學生不僅能夠從猜對歌詞環節中獲得成就感,而且對學生詞匯的積累很有幫助。
2.2語法情景設置
人教版必修4 第三和第四單元兩單元語法是: 新授動詞ing形式在句中做表語、定語、賓語補足語和狀語成分的用法。從影片中拍下一些照片讓學生用句式根據圖片進行造句練習。不僅提供真實語境而且也能拓寬學生思維,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增加學生興趣和參與度。
Fred found it astonishing that the little rabbit was talking to him.
The talking rabbit made the embarrassing situation entertaining.
Easter Bunny expressed his satisfaction, saying “Well done”.
2.3閱讀課的引入
學生接受西方節日的信息量較集中在圣誕節、感恩節、情人節,對復活節了解有限。所以在學習人教版必修3第一單元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閱讀課時, 在課前播放節取的有關一段慶祝復活節的場景,讓學生們在最短時間內了解有關復活節的知識。這樣做有利于學生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有利于培養世界意識,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
2.4寫作話題
近幾年高考書面表達多是半開放式作文而且內容和生活話題息息相關。另外,人教版每單元都有寫作任務,大多圍繞話題展開。在完成人教版教材必修4第三單元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的寫作任務時,把影片Fred不上進,父母為了讓兒子自立把他趕出家門的那一幕 作為作文材料。按照高考??嫉臅盼捏w,指導學生完成習作。主題:勸Fred獨立、自信、勇敢面對生活困難。
2.5經典詞匯和句式
最有效地增加詞匯量途徑就是通過看原版電影進行積累,同時還能培養語感。高中英語語法、詞匯和高考的熱點句式在這部影片中隨處可尋。
This is where we make all the candy and eggs that I deliver to the children of the world. (定語從句和表語從句。高考熱點)
Then it’s exactly what you’ve been looking for. (what 引導的表語從句。高考熱點)
We are a hit!
3. 結束語
Hop影片的正能量能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英語教學中引用美國原版電影片段,能增加對所學英語知識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知識的了解,能對中西方文化進行對比。同時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有效地進行聽、說、讀、寫的教學實踐促進必修課的學習。
[1] 教育部.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2] 教育部考試中心. 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的說明理科 課程標準實驗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篇3
關鍵詞:英語發展;營造氛圍;提高質量
一、制約英語發展的瓶頸。
(一)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英語教科書以及其他所有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材料及輔助手段和設備畢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農村小學,教學設備也沒有城鎮小學好,學生的學習資料也不多。很顯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從本校學生的實際出發尋找適合我們學生的課外拓展資料,合理地開發我們的課程資源,解決教材單一的問題。
(二)信息相對比較封閉。因為是農村小學地理位置的約束,學生的見識面或是課外知識面都沒有城里孩子來得多,再加上農村家長相對素質較低,對于小學英語這一門新的課程缺少必要的了解和重視,也給我們小學英語老師開展教學帶來一定的阻力。
(三)教學質量問題。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質量一般不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不高漲,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是非常不利的。學生對這門學科失去興趣,這就意味著我們教育的失敗,為什么剛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學生都能充滿興趣和好奇,但是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變開始覺得厭煩?這也是我們英語教師要去研究和探討的一個重要的問題。
(四)傳統教學模式相對比較落后。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模式過于死板和機械,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教師和學生的能動性、創造性和自主性。我們對英語課程的理解也比較狹隘,基本上局限于“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教科書”,隨著新一輪教學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這種觀念不能適應英語教育改革和發展,也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對學生英語素質的要求和學生對英語學習廣泛而豐富多彩的需要。新課程背景下,要想全面提高學生英語能力和綜合素質,開發利用英語課內課外課程資源,必將成為不容忽視的重要舉措。
二、開展豐富的活動,營造英語學習的氛圍,構建和諧英語校園
(一)“英語月”活動。每學年我們學校都會舉行一次“英語月”活動,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有英語手抄報比賽、英語歌曲連唱比賽、英語故事朗誦(表演)比賽等。每個活動各個班級都會投入大量的時間去準備,整個學校融入到了英語學習的氛圍,同學們學英語、用英語的氣氛非常濃厚,英語學習的興趣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李陽瘋狂英語模仿秀。在全校同學自由報名的基礎上,每周選出兩位學生擔任“李陽老師”。周一早上全校師生集會時由這兩位“李陽老師”教同學們說一句英語,全體學生大聲說英語。
(三)英語櫥窗亮出你的風采。一走進我校大門,在一排櫥窗里就會找到醒目的英語版面。有學生的優秀作文,以及小朋友上課與活動時的照片等。每一期的英語櫥窗都是同學們學習英語的剪影以及英語學習與宣傳的陣地。各個班級在暗地里還開展競爭,比一比哪個班級上櫥窗的頻率高,質量好。
(四)教室布置。發動每個班級中的每個學生用英語布置教室,讓大家一起動手創造英語環境。做到眼中處處有英語,這樣才會心中有英語,不會忘了學英語。久而久之養成學習英語的好習慣,為以后的學習、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小朋友想出來的玩意兒挺有意思的。有的教室門上貼“door”;有的把字貼在窗上“window”;有的寫在墻上“I love English.”;有的甚至在垃圾桶上貼上了“trash bin”。
(五)節日環境。學習英語不僅是為了學習英語語言本身,還應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演變、風土人情等文化背景知識。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介紹異國風情,不僅可滿足小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還可培養和提高運用英語的交際能力。在圣誕節“Merry Christmas”、萬圣節 “Happy Halloween”、兒童節“Happy Children’s Day”、感恩節“Happy Thanksgiving Day”,用標語的形式寫出來,并在英語廣播中介紹各個節日的背景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六)每日一句(一詞)。我們充分利用學生的主要活動空間――教室,在黑板上每日書寫一個英文句子或單詞,讓學生記憶。具體操作方法如下:三至四年級由教師或英語能力特別強的同學每天在黑板上規范地書寫一個學過的或沒學過但較常用的句子,在早上晨會結束時領讀幾遍,然后要求同學們在課余時間會讀、會用。五至六年級的同學由學生按學號輪流寫出學過的句子或單詞要求學生拼寫,在英語課堂上的聽寫時加入這些單詞、句子,讓學生默寫。
篇4
1992年春,他乘坐綠皮火車在滬寧線上奔馳,途經滸墅關鎮,臨窗東望,一片綠油油的麥田、幾個錯落的村莊、幾條交錯的坑洼小徑,便是眼前所有的風景。他不由得眉頭緊鎖,低聲問身邊的助理“:這是什么地方?“”滸墅關鎮路東地區?!薄斑@里的學生到鎮上上學很不方便??!”“緊挨鐵路的村莊叫牌樓村,在村那頭有個小學,不過很破舊。”“哦———”不經意的一望,短短的幾句詢問,讓“春天的橄欖枝”為滸墅關路東地區的百姓帶來了福音,給滸墅關路東地區的學生提供了優質教育。此后不久,他給這里捐資75萬元人民幣,新建了牌樓小學,1993年秋季新校投入使用。1996年學校更名為“敬恩小學”。2007年學校異地重建,命名為蘇州高新區敬恩實驗小學。他再次慷慨解囊,捐贈100萬元人民幣,為學生添置了電教設備。他是誰?他,是一位慈祥樸素的老人,他就是蘇州首屆榮譽市民、香港實業家———朱恩馀先生。多年來,敬恩學校以“珍惜”為校訓,營造以“感恩”為內涵的校園文化,打造感恩教育特色,培養懂珍惜會感恩、有愛心樂奉獻、知上進肯努力的傳遞正能量的敬恩學子。
一、以敬恩精神引領感恩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感恩觀,會讓學生終生受益。鑒于此,學校首先確立了“敬恩精神”,以此作為實施感恩教育的引領。其內涵是:以責任心為核心,懂珍惜、會感恩、樂奉獻、善合作、有智慧、有作為。每學期初,學校便分別開展教師和學生的宣誓活動。面對五星紅旗,在惜惜好老師和珍珍好兒童(學校校訓為“珍惜”,“珍珍”代表優秀學生,“惜惜”代表優秀教師)的帶領下,莊重宣誓。通過宣誓活動,“敬恩精神”在師生心中升華,感恩情懷在心中激蕩。在敬恩精神的熏陶和指引下,敬恩教師以身垂范。姚老師二十多年如一日,無怨無悔地悉心照料行動不便的婆婆;何文坤老校長以校為家,一心撲在學校工作上;李老師三十余年來全心關愛務工子女……老師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敬恩精神,踐行著感恩教育,潛移默化地熏陶著敬恩學子。因此,敬恩學子逐漸懂得了“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情”“燕有結草銜環”……為了讓學生把感恩之情外化于行,學校少先隊每月評選“感恩之星”并進行表彰,樹立榜樣。逐漸地,學生踐行感恩之情的事跡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有的給祖父母捶背揉肩,有的給父母泡茶洗腳,有的學會了打掃衛生整理房間以減輕父母的家務負擔,有的在老師感冒期間悄悄在講臺上放上一包抽紙,有的為生病請假的同學講校園趣事并朗讀新教的英語單詞……
二、基于“路徑探索”的感恩教育實踐
實施感恩教育不是空洞的說教,也不是只聽雷聲不見雨點般的形式主義。學校以“感恩”為核心,以課題為抓手,邊做邊研究,邊研究邊推進,感恩教育得到了實質性的深入。面對當今大多數家庭中感恩教育缺失的現狀,探索感恩教育的途徑與策略尤為重要。2007年9月,學校申報了蘇州高新區“十一五”立項規劃課題《打造“敬恩精神”———感恩與珍惜,提升學生良好素養的實踐與研究》。環境影響人,環境造就人。我們在空間上營造“珍惜與感恩”的育人環境,在行動上打造以“責任心”為核心的優質教育。以“感恩教育”為主線,從六個方面展開課題研究:擁抱親情,感恩父母;認真學習,感恩老師;珍惜友情,感恩同學;自立自強,感恩社會;保護生態,感恩大自然;胸懷大志,感恩祖國。借助課題研究,我們發現了以下四條實施感恩教育的途徑和策略:(1)通過少先隊主陣地建設,結合各種少先隊活動實施感恩教育,鮮活生動,寓教于樂;(2)與學科教學融合,在各學科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深入淺出,植根思想;(3)借助家長學校、家委會和家長會等形式開展家長培訓活動,形成教育合力,實施感恩教育,深入家庭,更新觀念;(4)聯系社區、德育基地開展感恩教育活動,深入社會,擴大影響。2010年11月,該課題圓滿結題。經過三年的實踐與研究,學校初步建立了學生的感恩觀,培養了學生會感恩懂珍惜的美好情愫,涌現了一批批“珍珍好兒童”。
三、圍繞學生社會積極性反應的實踐探索
2011年9月,學校申報并立項了蘇州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實施“感恩教育”,培育小學生社會性積極反應的行動研究》。從區級到市級實現了第一次提升,使課題研究向縱深處發展,由研究感恩教育的途徑與策略向研究如何通過感恩教育培育小學生的社會性積極反應華麗轉身。2013年3月,學校申報省級課題,獲批“十二五”江蘇省教育科研重點自籌立項課題。在實踐研究的過程中,為了最大程度地增強感恩教育的力度、廣度和深度,我們分三個方面加以探索:
1.學科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通常,語文、品德是滲透感恩教育的首選學科,但往往資源是有限的。基于此,我們做了大膽的嘗試:挖掘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心理、體育、美術等學科的感恩教育元素,拓展感恩教育的維度,以加強感恩教育的力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二年級美術課《超輕紙粘土》、三年級數學課《軸對稱圖形》、四年級體育課《穿越叢林》、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家鄉的草席》、六年級心理課《致親愛的自己》等都是典型的成功案例。其中,二年級美術課《超輕紙粘土》,當學生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以五彩繽紛的超輕紙粘土為媒材,將自己觀察到的美好世界、自己感悟到的美好情感呈現出來時,“感恩”變得不再虛無縹緲。鮮艷的小花、蔥郁的大樹和可愛的小動物,講述學生對自然世界的關愛之心;小橋流水人家、昆曲人物、京劇臉譜,表達著學生們對家鄉和對祖國的熱愛;歡樂的課間活動、互幫互助的伙伴、感人的師生互動,表達著學生感恩學校,感恩他人的美好情感;溫馨的全家福、幸福的笑臉,表達著學生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深深感謝……。
2.主題教育活動中推進感恩教育學校主要通過形式多樣的班會、隊會、晨會、國旗下講話、珍珍講壇、珍珍廣播、珍珍電視臺、社會實踐體驗活動等,開展了以“感恩自然行”“感恩親情行”“感恩校園行”“感恩社會行”為主題的系列活動,還承辦了高新區關工委主辦的2009年德育主題活動“揚起感恩之帆”。活動歷時半年多,觸動了學生內心,從而讓學生的感恩情感外化于行動,在學習和生活中時時感恩,處處施恩。各具特色的班級文化也相繼形成,其中金牌文化、小螞蟻文化、藍精靈文化、小天使文化等更是風生水起,永爭第一、團結協作、善良勇敢、舍己為人等優秀品質彰顯著學生們社會性積極反應的釋放。主題隊會上,家長通過視頻或書信的形式表達對子女的關愛和希望,學生制作感恩心形卡表達對父母的深情并寫下新學期打算和遠大理想。在全校知恩班、感恩班、報恩班的評比活動中,一個個感恩事跡使人怦然心動。其中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付冉同學,她照顧陪伴一位素不相識的空巢老人掛水直至完畢卻不肯留下姓名。后來,老人托人送來感謝信并要求找出“小雷鋒”,學校便展開了調查。此時,她卻輕描淡寫地說“:沒什么呀,我只是看到他摔倒時想起了遠在家鄉的爺爺,不需要感謝的?!?.家?;又袧B透“感恩教育”學校通過家校通、QQ群、電話短信以及百分百家訪等途徑和家長培訓活動等形式,在感恩教育的觀點上與家長達成了共識。主要開展了“親情觀察,學會識恩”“親情溝通,學會知恩”“親情體驗,學會感恩”“親情回報,學會報恩”的系列活動,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更新了,家庭教育行為也轉變了,更重要的是學生受益成長了。班主任老師專門拍攝家長的工作場景,家長提供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親子活動圖片、影像資料,制作成精美的PPT或MV供學生觀看;各年級組抓拍學生的校園生活,特別設立了“同學微瞬間,感恩永不停”等圖片展。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的知恩、感恩的情感在重溫中得到了升溫。
四、在特色教育中拓展感恩教育時空
(一)經典國學另辟感恩蹊徑1.經典國學營造感恩氛圍《詩經》《孝經》《論語》《三字經》《弟子規》《禮記》《道德經》等經典國學以及這些經典國學的背景故事中,不乏感恩教育的素材。學校首先進行了篩選和整理,在教學樓走廊布置圖文并茂的“弟子規”和“三字經”等經典國學,營造書香氣息,讓學生們在耳濡目染中獲得教育。2.國學文化激發社會性積極反應學校定期開展讀書節活動,舉行“感恩主題”的經典誦讀、故事會、作文賽等,評選“閱讀之星”和“書香班級”。同時,將《投桃報李》《黃香溫席》《孟母三遷》《知遇之恩》《開筆禮》等經典故事編成小品、課本劇、情景劇、朗誦、歌舞,借助舞臺,情景再現。書香與感恩“合作”,可謂兩全其美。學校還成立了國學社,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載體,組織學生研究唐詩宋詞、唐裝漢服、古人用餐禮儀和蘇式古典建筑等等。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一方面鍛煉了能力開闊了眼界,另一方面增強了團隊合作的意識和自我擔當的責任感,更重要的是對我國古老的文化和傳統有了新的了解。成果展示豐富多彩,有別出心裁的唐裝漢服環保T臺秀,有獨具匠心的蘇式建筑設計展,有拜師禮、用餐禮等舞臺劇,有唐詩宋詞擂臺賽等等。
(二)藝術特色助推感恩教育感恩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感恩自我,悅納自己。而學校地處城鄉結合地區,學生大多來自農村拆遷戶和外來民工家庭。由于受到生活環境和家庭條件的限制,學生們眼界不夠開闊,見識也不太廣,膽怯自卑,缺乏自信。1.開啟偉大構想點亮藝術人生近年來,部分家長隨著家長學校的深入培訓而逐步改變了育兒觀念,讓學生開始了書法、繪畫、舞蹈等藝術培訓。我們意外地發現這些學生常常在活動中表現積極,勇于展現自己的特長,還會主動參與志愿者、義演、敬老院慰問等活動。于是,讓藝術特色助推感恩教育的“偉大的構想”便應運而生了。首先,學校布置了“藝術大廳”,多種字體裝飾的窗簾、各種藝術品裝飾的博格、學生美術作品匯集的墻面、師生書畫作品構成的轉角、學生歌舞畫面為背景的舞臺、藤蘿桌椅的休閑區以及“用藝術點亮人生、用行動實現夢想”的紅色標語等等,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濃厚的藝術氛圍,學生可以在這里欣賞作品,可以在這里潑墨作畫,也可以在這里放聲歌唱,還可以在這里靜心閱讀。接著,學校成立了書法工作室,聘請知名書法家授課。教師每月一培訓,每日一練習,每周一評價,期末一評比,夯實了教師的寫字基本功,加強了師資隊伍建設,為指導學生規范書寫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學生每天“午寫一刻鐘”,教師精心指導。各班開辟書法園地,展示學生硬筆書法作品。同時,開展“寫字教育”課題研究,提高學生的寫字素養。2.助推感恩教育奠定幸福生活通過一段時間的推進,學校的藝術特色初顯成效。藝術特色與感恩教育看似是兩條平行線,沒有交集。那么,藝術特色何以助推感恩教育呢?其實不難發現,藝術教育的過程就是感恩教育的過程。首先,很多藝術作品本身就是不錯的感恩教育素材。比如:愛國歌曲、民族舞蹈、書法國畫、古箏古琴、二胡琵琶等等,學生通過學習,對中華民族淵源流長的文化精髓產生了濃厚的感情,有了強烈的自豪感,從而愛上某一樣藝術,刻苦練習,表現出堅韌持久的毅力,這便是社會性積極反應的體現。其次,藝術教育的過程是深入踐行感恩教育的過程。比如: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一定會遇到坑洼和荊棘,此時此刻,老師的鼓勵和同伴的幫助會使學生內心越來越強大,表現出積極、勇敢、樂觀等社會性積極反應。同時,在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中,學生還會表現出相互競爭、攜手共進、樂于助人、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等社會性積極反應。第三,藝術專長使學生告別自卑悅納自我。有藝術專長的學生,經歷幾番磨練之后,能自信地當眾歌唱舞蹈,或是參與大型表演,或是慰問孤寡老人;能自信地當眾揮毫潑墨,有時參加競賽摘取大獎,有時為社區居民寫春聯送祝福。六(1)班蕾蕾同學各科成績優秀,但是特別膽小,語文課上老師請她朗讀課文,她都會急得哭起來。學校開展“感恩教育”課題中期匯報活動時,通過老師的鼓勵,蕾蕾同學居然成功表演了二胡獨奏《喜送公糧》。從此,蕾蕾常常上課也能舉手發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