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英語日記范文
時間:2023-03-22 03:22: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一英語日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yesterday i came to the center of chongqing with my mother. we came to a place named “toward the air door”. i think many people know it. the night view is so beautiful that we all don’t want to back to home. i have a photo here. in the nine, we had to go back home. i didn’t wash my face before i went to bed, i’m too tired.
july 12th monday sunny
how tired am i! i went back from chongqing three hours ago. in the city i nearly lost the way. thanks for the hot heart man and woman. they help us to find the way. oh, don’t think so badly, i’m fine. because of my hard, my homepage is more beautiful than before, i’m very happy to see it. i love make homepage, if you love it, please let me know, we can take hours talking about homepage. thank you.
july 9th friday sunny,
how happy i am. yesterday i finished all the work very quick, so i have a lot of time to do myself. sometimes finish work early is a good thing, we can have more interests to do the next work. because of this, i write english dairy eight in the morning. but i wrote it in the evening in the pass day. everyone, if you can finish the work quickly, not lazy, just try your best.
july 6th tuesday cloudy;
ah ha, when i get up, it was time for lunch. but i really have a lot of work to
do, i must write words and english dairy, then learned “li yang” english, and then …… .
篇2
一、正確引導,樹立信心
教師要在學生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一是知識形象,二是授課藝術。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反應迅速靈活,板書工整條理,課堂時間分配調節得當。如果能這樣,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無形之中使他們樹立了學習的信心。
二、培養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初中生到高一后,在英語學習上會遇到許多困難,而能否激發和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則是能否成功地進行高中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因為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因,所以在高一階段一定要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隨著學習的深入,生詞難記、語法難用、課文難懂、練習難做等問題都會出現。如不及時引導,學生的興趣就會減弱,學習積極性也會隨之下降,甚至失去信心。因此,教師要善于因勢利導,設法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授課要講究趣味性,生動活潑;要充分利用投影儀、多媒體等電教設備進行教學。
三、查漏補缺,夯實根基
在高一第一學期了解學生對初中英語掌握的程度,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填平補齊”的教學工作。
1.集中補語音。首先突出抓好音素和讀音規則的復習。因為只有掌握好發音和讀音規則,才能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并具有初步的自學能力。補語音一般在開學后的前幾周進行。
2.分散補語法。一般采用倒序的方法復習,即從初三的語法開始復習。因此一是由于學生對這些語法還有印象;二是這些語法現象難度大一些,早復習有好處。
3.按順序鞏固單詞。初中的單詞量雖然不多,但卻是最基本的。一個暑假后,學生遺忘了不少單詞,所以在授新課時讓學生利用初中課本或詞匯手冊,按課本順序復習和鞏固單詞。先讓學生自己記,每一遍都給記不住的詞做個記號,以便下次再記,直到記住為止。記單詞要讓學生形成比、學、趕、幫、超的熱潮。在學習高中課文的生詞時,時時處處聯系初中學過的單詞,教會學生歸納、鞏固,增加詞匯量。
四、講明教法,指導學法,培養能力
1.講明教法。高中側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所以筆者大多采用聽說領先、讀寫為主的教學方法。即讀寫課優先,強調進行精講多練的語法課、進行大量精讀和泛讀訓練的閱讀課和題材多樣、高標準、嚴要求的短文寫作課。寫作是牽一發動全身的重要課程,它最能體現一個學生的英語水平,所以要求學生一定要下決心過好寫作關。
對高一學生的寫作,做法有三點:一是要求寫日記;二是要求寫以初中課本內容為題材的短文;三是針對高一的課文進行寫作。每篇課文學完之后,則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改寫訓練,目的是讓學生逐漸養成用英語進行思維的習慣。
2.指導學法。給學生講明教法之后,還要給學生指導學法,教會學生學會如何學習,讓高一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高中的英語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教師所教的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教授學習方法時,要注意如下兩個方面:一是讓學生從機械記憶中解放出來,要指導學生養成朗讀、預習、寫日記、整理錯題的習慣;二是指導記憶方法,記憶單詞是學生普遍存在的一個困難。教師應教會學生運用各個感覺器官,從音、形、義幾方面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記憶力,而不是機械地死記硬背每個單詞。
3.指導思維方法。高一學生在初中階段積累了不少英語知識,教師如能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經常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歸納,學生就可以將初中所學知識與眼前所學知識作為思維活動的對象,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效的思維。教學中常用的幾種思維方式包括:
(1)分析思維和綜合思維,即把事物的整體分成幾個部分進行分析研究,然后再把事物的各個部分聯合成一個整體加以綜合整理,聯成一體,融會貫通。在預習課文時,筆者首先要求學生對課文的各個段落進行分析,了解各段的中心。
篇3
[關鍵詞]高一英語 初高銜接 教法 學法
高一年級處于初高中學習的銜接階段,在英語學習方面學生面臨著更高一層次的知識要求,也面臨著學習方法的轉變。高中英語教師如何幫助學生順利度過這一階段,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本文著重探討的問題。
一、高一階段初高中英語銜接過程出現的問題
1、知識量增加帶來的問題
高中英語教材區別于初中英語教材的最大特點就是它的words、grammar方面的知識量加大了,而且對學生的reading、listening、writing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還增加了integrating skills的綜合技能部分。學生面對知識量的劇增和全英的授課方式常感到力不從心,每天英語知識的消化就占用了很多學習時間。
2、學習方式轉變帶來的問題
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方式多死記硬背,缺少閱讀和篇章理解能力的培養。而高中的英語學習已經升級為以閱讀理解和寫作為主的階段。學習方式也更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一時間很多學生無所適從,尤其是部分學生本來學習目標就不明確,進入高中就更難適應新的學習方式了。
二、高一銜接階段的英語教法
1、興趣教學法 高中英語教材較初中的難度大、生詞量多、課文篇幅長,但高中英語教材貼近生活、話題豐富、時代感強等特點,這些因素都可以成為高―教師消除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畏難情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興奮點。教師也可結合聽力材料、多媒體網絡等手段,精心組織課堂教學,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促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總之,教師可以用各種方法,使英語學習盡量有趣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多媒體教學法 英語是一種交際工具。因此,高一英語教師應利用多媒體電教等直觀手段創設情景,使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學習英語,從而在實踐中去感受語言,記住和應用所學知識,培養英語學習的樂趣。
3、任務教學法 鑒于高一英語教材貼近生活的設計,教師可以采用任務教學法使學生學以致用的,用以促學。
三、高一銜接階段的英語學法指導
1、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首先是預習復習能力的培養,教師應指導學生預習復習的有效辦法,包括預習生詞、標出不理解的語法點或句型。整理知識點、找出主題句。復習時注意英語知識的連貫性,制定短期和長期復習目標,即復習每天的新內容,又能滾動復習前幾個單元的知識點,做到學新不忘舊。其次是良好聽課習慣的培養,培養學生認真聽課、會聽課并能適時且有選擇的記課堂筆記的學習習慣。再次是自學能力的培養,應指導學生學會獨立學習,利用有效時間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進行練習和自檢。強化對有關內容的記憶
2、有效學習技能技巧的培養
(1)在詞匯學習方面,應從構詞法角度指導學生學習和記憶單詞,此外還可結合同義、反義、近義、同音等特點進行歸類,使學生能舉一反三。
(2)在語法方面,應指導學生擅于歸類總結,并結合英語聽、說和寫作練習并鞏固語法知識。學生可每日書寫英語日記,在用中學,學中用。
(3)在聽說能力方面,應培養學生每日晨讀、收聽VOA或BBC的良好習慣,以形成良好的語感和語音基礎,還可結合教材的聽力材料,多聽多練。同時還應鼓勵學生利用一切機會多說英語,使英語學習生活化。
(4)在閱讀方面,應注意指導學生將精度和泛讀相結合,增加課外閱讀量,例如,Crazy English或英文版的Reader's Digest,都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擴大詞匯量。
總之,英語教師在初高中銜接時期應積極發揮指導作用,順利幫助學生度過過渡階段,為以后的英語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篇4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9―0108―01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中學英語教學改革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包括學科教學、各項教育活動等。一個人只有個性健全,智能良好,對各種精神刺激和壓力有良好的承受能力和自我調控能力,以及要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心理健康活動與外界環境能保持一致,行為正常,情緒穩定,能較好地處理各種問題。學生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才能正確地定位自己,樹立目標,才能與人和諧交往,融入到社會中。
課本是英語學科進行心理健康輔導的載體。如果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從學生心理素質的角度去加以引導,將會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和認同。認識自己的心理,把握自己的心理,使得自己的心理素質逐步提高。以高一英語為例,英語教師只要善于挖掘,多方面的素材都可以信手拈來為我所用,并在課堂上隨時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可用暗示、感染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解決學生的心理障礙,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
一、利用教材,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是人們對自己力量充分估計的一種體驗。例如,學習women of achievement時,利用簡.古道爾和她的同事去非洲研究黑猩猩,盡管在外考察又臟又累,但他們覺得這樣做是值得的。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提高了學生對婦女的社會角色的認識,培養了他們的事業心,自信心和社會責任感,并為同學們建立了正確的性別觀和社會觀。
二、利用教材,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例如,學習 Great women時,利用描述60歲的女性老人獨闖南極洲的經歷“At 50 I was the first woman to travel alone to the North Pole.But what should I do to celebrate my 60th birthday?What else,but a journey at the opposite end of the world, Antarctica?I had to make a decision. Wait to get better or give up?“激勵學生形成遇到困難不退卻,知難而進,勇于冒險,探索大自然”等樂觀的人生態度。
三、利用教材,樹立正確的人際關系觀
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學生心理發展最具影響力。現在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加之高一剛入校,互相不熟悉,因此會有意無意地自發形成以區域或城鄉為核心的非正式群體,群體間排斥心理比較嚴重,對教學工作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針對這一情況,在教授Unit 1 Friendship一課時,筆者利用猶太女孩安妮為躲避納粹的迫害而藏身于小閣樓中,并把日記當作自己的朋友,通過寫日記來表達自己孤獨和郁悶的心情,在日記中描寫了她對大自然的渴望,以及自己特殊的身份而不能享受大自然賦予的一切,同學們通過課文中語言的描述,感受到了主人公樂觀自信的人生態度,純潔美麗的心靈。通過這樣學生明白了友愛團結的重要性,善待別人便是善待自己,漸漸地改善了各自的態度,對形成和諧、融洽、友好、團結的人際關系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利用教材,激發社會責任感,遵守社會公德,樹立環保意識
篇5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工作計劃為指導思想,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管理能力為主線,全面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針對我校高一新生普遍英語底子差,基礎薄的實際,堅持“以英語見長”的指導思想。
二、具體安排:
1、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養創新精神;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
2、為了使學生打牢基礎不至于出現知識斷層,本學期要有計劃的把學生初中學過的但掌握不好的時態、句式、定語從句、狀語從句以及部分掌握不好的詞匯、短語、句型分插于新課教學中。
3、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尤其與舊大綱不同的地方,清楚哪些內容是新增加的,哪些內容是已經刪掉的,哪些內容初中已經學的。認真研究新教材,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認真備課、上課,認真進行自習輔導和批改作業。
4、單詞一直是學生的難點、薄弱點,直接影響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學中要重視詞匯教學,狠抓單詞的記憶與鞏固以及對詞匯的意義與用法的掌握。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單詞記憶方法和養成勤查詞典的習慣。
5、堅持每周一次作文訓練,訓練題材、方法力求多樣化,并能及時進行講評。鼓勵學生寫英文日記,對個別英語特差的學生盡量多批改、多指導。
6、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是高中教學的重點,也是高考的重頭戲。在單元教學中專門抽出一節課作為閱讀課,并且有計劃的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
篇6
關鍵詞:提高;高中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2-0068
一、英文寫作要搶前抓早
從高一新生一入學開始,就制定計劃并實施,每天將一句優美但并不是很復雜的英文句子寫在黑板或墻報的一側,讓大家一抬頭就能看得到這優美的句子,既愉悅了學生的心境,又能牢記于心,創設了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久而久之,這些語句自然就會流露于英文寫作中。
二、培養學生養成積累詞匯、記憶詞匯、學習詞匯的好習慣
教師在詞匯學習這部分,一定不要只為講詞而講詞匯,一定要創設相應的語言環境使用詞匯。這樣,學生記憶詞匯深刻,易記,會使用,在寫作時就會得心應手,有抓手。
三、牢記英漢語言在習慣上的差異
一定要告]學生英語和漢語不是完全相同的,切記在寫作時千萬不要簡單地漢語羅列,而忽略了語法結構、詞形變化、句子結構等。英語是有其自身特點、語言環境、自身結構的,切莫寫作時寫出漢式英語。
四、教師授課要語言色彩引導學生
教師在授課時,對于文章的一些語句的漢語翻譯,要求語言色彩濃厚,有較強的漢語語言色彩,這樣在英語學習時,才會懂得什么樣的英語語句表達對應的是如此優美的漢語。當學生寫作時,才能夠把要想到的優美的漢語寫成相對應的英語。對于教師,要不斷地提升自身漢語語言素質,提升語言色彩,這才能適應授課時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五、記憶篇章中的好詞好句
要注意培養學生在語篇學習中的記憶好的詞匯,好的句子和理解句子結構,特別是它們在表達中所起的作用要懂得,在寫作中要善于使用定語從句、同位語從句、狀語從句、復雜的賓語從句,要學會多種從句變換使用,加之一些高級詞匯的使用,相信學生的英文寫作水平會大幅度提高。
六、養成每日或每周用英語寫日記的習慣
每天都用英文寫東西,每次寫作盡量使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和方法,把用英語寫作當成一種習慣,這樣既提升了英語學習興趣,又提高了英文寫作水平。
七、努力改善英文書寫水平
篇7
關鍵詞: 高中英語教學 寫作教學 教學策略 基本句型
書面表達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高考英語試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教學大綱規定:學生能在有提示的條件下,寫出150個字詞左右的短文,意思連貫,無嚴重語言錯誤。盡管高中書面表達在深度和難度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但仍然是學生的一個薄弱環節。哪怕只是用英語表達最簡單的內容,學生也會覺得困難重重,束手無策,寫出的文章錯句連篇,不盡如人意。
一、常規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不重視學生的卷面書寫。
高一學生已經學習了幾年英語,一些學生由于沒有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字母書寫不規范,卷面潦草,極大影響了作文的得分,但往往在寫作教學中未及時更改,給日后的寫作練習增加了困難。
2.急于求成。
許多教師認為,寫作訓練就是單純地寫,所以在高一寫作教學一開始就讓學生整篇整篇地寫,結果學生感到困難重重,無從下手,產生悲觀情緒或恐懼心理。這種急于求成的教學方法違背了語言學習循序漸進的規律。
3.講多練少,練而不評。
在寫作訓練的初期,教師過多講授多種題材的文章格式、寫作技巧,而忽視基本句子和基礎語法的加強練習。布置的作文沒有及時評講,學生作文中的錯誤得不到糾正,共性的問題得不到點評。
二、英語寫作教學策略
1.指導學生正確書寫字母、單詞,正確使用大小寫和標點。
從高一開始,糾正學生不良的書寫習慣,提高卷面的美觀性,書寫差的學生要堅持練字,教師要定期檢查督促。在平時的寫作練習中要強調學生書寫工整、卷面整潔,要求學生盡量少在文章上修改,先打草稿,在草稿上進行修改。若考試時間緊張,必須在寫每一句話之前打腹稿,腦子里先思考一下,然后動筆。
2.掌握英語的基本句型。
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簡單句的五種基本句型的訓練。學生要寫好作文,必須學好簡單句的五種句型,因為幾乎所有的英語句型都是五種句型的擴大和延伸。教師可以在訓練中讓學生多做連詞成句、組句成段、漢譯英及句型轉化等練習,強化固定短語和句型的應用,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的詞匯寫出簡單的句子,并能尋求多種表達方式,可以讓學生多做句子翻譯,同一句子可以讓學生用多個方法翻譯,之后鼓勵學生嘗試復雜的結構。
3.夯實語法基礎,掌握過渡性詞語。
加強基礎語法學習,避免出現語法錯誤,如時態、主謂搭配、名詞單復數、動詞與介詞、副詞的搭配。要求學生先寫簡單句和短句子,少用復合句。寫完后,一定要仔細檢查、認真修改。過渡性詞語主要指句和句之間、段和段之間表示連接邏輯關系的連接詞和短語,恰當使用會使作文表達連貫、過渡自然、結構嚴謹,更具說服力。針對寫作中的這一問題,在平時的練習中,教師可以出一些與寫作配套的語言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練習來加強基本功練習,如:用所給的詞或短語翻譯句子,將所給的單詞或短語連貫成句子,將下列句子改為同義句,用所給過渡詞或連接詞完成短文,用所給動詞的適當形式填空,等等。
4.做好批改和講評工作。
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批改和講評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除了傳統的“學生寫,老師改”這種形式外,還可以采取學生互相批改的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每次寫作練習后,教師都要提供優秀范文,并把學生作文中比較突出的錯誤展示出來,重點講評。為避免學生在寫作中出現常規錯誤,寫作練習可結合短文改錯同步進行,短文改錯多年來也一直是檢測書面表達能力的一種較客觀的方式。選一部分同學的作文當面批改,當面講評,加強個別輔導,效果更加明顯。
5.讀寫結合,克服“漢語表達方式”。
教師應指導學生多讀、多背好文章、好句子、諺語,平時用小本子摘錄下來,日積月累,可以大大增加寫作知識儲備。同時,學生課外閱讀面越大,對句型結構、語法知識就越熟悉,運用英語的能力越強,培養用英語思維的能力,有效地減少“漢語式”英語對寫作的影響。平時建議學生研讀和背誦優秀范文,通過比較,找出自身存在的差距與不足,學習他人的寫作長處。早自聲朗讀或默背范文,掩卷回憶范文大致內容,同桌之間嘗試復述范文大意,并按照同體裁提示,口述作文,長期堅持,其寫作水平自然就會提高。
6.培養寫作興趣,加強平時寫作訓練。
高一學生剛剛接觸正式的寫作訓練,自身閱歷有限,動起筆來往往無從下手,怎樣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呢?首先,要讓學生有話可說,作文題目應來自學生的生活,寫自己日常能接觸到的、熟悉的人和事,如My Family,My Teacher,The Summer Holiday,The Sports Meeting等。再次,要訓練學生掌握三段論的寫作方法,訓練時要當場發題,限時交卷,提高應用能力和應試能力。其次,高一上半年,可以讓學生先練習寫50字左右的短文章,也就是五句話作文,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步,引導學生認真審閱題目的全部內容。第二步,分信息要點寫草稿,引導學生列出要點。第三步,寫完整文章,給學生十分鐘時間,提醒學生注意用好連接詞。第四步,檢查潤色,內容是否完整,是否遺漏了要點或發揮過多,語法是否正確,單詞拼寫是否正確,人稱是否符合要求,過渡詞是否使用自然,句子成分是否完整。第五,要求學生多用英語寫日記、周記,鼓勵學生將日常生活中想說的落實到書面上,多聽課文錄音,收聽英語廣播電視節目,逐步提高興趣。
英語寫作訓練任重而道遠,必須從高一開始,采取切實有效的教學指導,扎扎實實打好語言基礎,多讀多背,培養英語思維能力,循序漸進,培養寫作技巧,方能取得成效。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篇8
關鍵詞: 梯級寫作 詞語 語法 句子
高考英語書面表達的評分標準中,把語言流暢得體、應用詞匯和語法結構的數量和準確性、上下文的連貫性放在首位,體現了當前和今后高考書面表達的要求。為適應這一要求,筆者在平時的教學中堅持立足基礎,注重長遠,著眼高考的教學思路,即在高一、高二、高三分階段,由淺入深、由簡到難、有的放矢“從簡單的句法結構訓練入手,再過渡到較復雜的語法結構,最終過渡到較高檔次的句子結構”的梯級寫作訓練方法進行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成效。
高一階段主要訓練句子。句子是文章的基本單位,造句是寫文章的基礎,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寫出正確、得體、意思清楚的句子,除了引導他們多讀多寫,大量吸收活的語言素材外,應注意造句的基本訓練。
1、訓練簡單句的寫作。首先要了解一定的語法、句法知識,離開了語法這個骨架,詞語就構不成句子。掌握簡單句的五種基本類型,利用課文中所學的重點詞匯套用這些句型做造句練習。
2、模仿習慣用語。英語中不少詞語有其特定的搭配和慣用句型,進行模仿訓練有助于表達出地道的英語。如“某人發生某事”是“something happen to somebody”,“對某人來說干什么事情怎么樣”而要用“It is adj/n for/ofto do something”這個句型,“某地有某物”要用“There be”句型,等等。
3、背誦課文中精彩的句子和段落,豐富、增加知識的輸入量,逐步達到筆下生花。
4、結合高一教材,練習應用文的寫作,如書信、日記、通知等。了解應用文的構成格式與寫作技巧,在訓練作文的同時,教會學生寫作的步驟,(1)審題,包括審體裁、審要求、審人稱;(2)列提綱,寫重點內容;(3)組詞成句;(4)用適當的連接詞組句成篇;可以讓學生共同研究,相互評論寫好的草稿,以便最后寫出經過修改的稿子來。這種做法有助于減輕老師批改作業的負擔,同時也使得學生相互取長補短,最終達到寫作能力的提高。
高二階段主要訓練段落。
1、復述課文的訓練。聽、說、讀、寫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四個方面,口頭表達是書面表達的前提。起初可由教師示范復述或以Brainstorming不斷提問題的方式提示學生,以后逐步過渡到學生獨立復述課文內容,這種練習的目的是創設語言學習的機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從而提高書面表達的能力。
2、擴充句子,連詞成段。給出一組有一定聯系的詞和短語,讓學生連成一個小故事。先口頭再筆頭,這種練習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相互學習,因為每個人編撰的故事都會不同。
3、寫摘要。即列出文章的提綱,刪去枝節,保留主干,也就是提煉文章的精髓。
4、仿寫。主要是學習寫作手法,寫作線索和順序等。如當我們學了Albert Einstein以及Martin Luther King. Jr等人物傳記課文后,仿寫一個你所熟悉的人。
高三階段的主要訓練謀篇。
經過高一、高二的句子和段落的訓練,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語法基礎知識并掌握了初步的寫作技巧,因此高三的任務是如何寫出語言優美、結構緊湊的段落篇章,如何把簡單句變成并列句,如何提高非謂語動詞使用的頻率等。
1、合并句子。即用連詞、并列連詞、連接代詞、連接副詞、關系代詞、關系副詞合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義相關的句子,構成副詞性從句(狀語從句)、并列句、名詞性從句(主語從句、表語從句、賓語從句、同為從句)及形容詞性從句(定語從句)。當然,盡管高考評分標準要求盡量使用較復雜的句子,并非每個句子都用復合句才是好句子,一片文章,語句應長短結合,有簡有繁;
2、復合句變為簡單句。也就是將復合句變成含有to do, doing, -ed, with 復合結構等句式。
3、句型轉換練習。目的在于學會用不同的詞和句式來表達同一語意,這有助于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熟練程度,避免重復、單調,盡可能使文章的表達方式豐富多彩。
4、學會靈活表意。因為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漢語的有些詞語不能直接翻譯成英語,而就該舍行求意,換上另一種說法,把它解釋出來,即意譯法。如“未婚”即沒有結婚(unmarried)或沒有丈夫或妻子(haven’t got a husband or wife),“病入膏肓”即病的非常嚴重(seriously ill),“暢所欲言”即自由交談(talk freely),想說什么就說什么的意思(talk about anything that you want)。
5、強調上下文的連貫性。即正確使用語句間的連接成分。連接成分猶如“橋梁”和“粘合劑”,恰當使用會使文章層次分明,結構緊湊。連接成分有表示并列、遞進、轉折、因果、順序和總結等等。
篇9
關鍵詞:藝術班 高一 英語教學 新課導入 口語教學 書面表達
一、藝術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分析及如何進行新課導入
1.1學習現狀分析
我校高一藝術班生源不好,學生普遍文化學科入口成績低,特別是英語學科,不少學生由于初中學習“欠”帳較多.普遍對英語學習興趣淡漠,抱著“得過且過”的心理。有的甚至于產生厭學情緒;還有一部分學生想學好英語,但對英語有畏難情緒,自我期望值較底。然而他們也有其自身的特點:思維靈活、想象豐富。對事物的觀察力、模仿力較強。
因此在教學中,筆者認為應該努力尋找文化學科與藝術審美的契合點,實施合適、合理、科學的教學方式.重新喚起藝術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其自信與成功的動力。而課堂導入環節是教學成功的第一步。
1.2如何新課導入,當高一學生更快接受英語
課堂教學一開始就充滿一種新奇、懸念、聯想的意境,可以使學生由無意注意轉向有意注意,從而提高學生對所學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心理活動能力。不少優秀教師的教學實例證明.用醒目的標題、動情的話語、新奇的故事、巧妙的安排以及豐富的內容能夠使開課非常成功,從而一步一步地引領學生進入到一個充滿快樂與奇妙的知識王國。
在上Unit One課文“圣彼得堡”時,我的導課點是圣彼得堡城歷史介紹。首先我在黑板上掛上了前蘇聯的一張地圖,并引出歷史片段:在俄羅斯歷史上,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均在這里爆發,炮轟冬宮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如今還靠在涅瓦河邊,發出十月革命第一聲炮響的大炮還昂首指著冬宮。二戰期間。這座城市被德國法西斯軍隊圍困900天,寒冷和饑餓奪走了幾十萬人的生命,但這座城市的人民依靠自己的勇氣、意志和信心守護著自己的城市,直至取得最后的勝利。衛國戰爭后,蘇聯政府授予它“英雄城”的榮譽稱號,它的精神也成俄羅斯民族精神的象征。這座世界性的歷史名城,你知道它的名字嗎?老師的故事娓娓道來,喚起同學們對英雄城的敬意,問題的提出一下引起大家的興趣。這時,教師馬上引向所學的文本內容,請同學們略讀課文.快速找到正確答案及相關信息。
二、藝術班的口語模式教學
2.1 教學模式定義
教學模式(Model of teaching),分為宏觀的教學模式和微觀的教學模式。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其最初是在上世紀70年代后,由美國學者由美國學者伊斯和韋爾(Bruce Joyce﹠Marsh Weil)等人提出的。從提出至今,中外仍有許多學者對其提出新的定義。筆者針對所研究實際,選用吳立崗《教學原理 模式和活動》一書中的定義:“依據教學思想和教學規律而形成的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的比較穩固的教學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體系,包括教學過程中諸多要素的組合方式,教學程序及其相應的策略。”
2.2 高一藝術班英語口語教學模式設計
任務前(Pre-task):教師根據教材或者選自口語練習或測試的相關內容,準備口語課素材,給學生即將上的英語口語課有關語音,詞匯和語法內容范圍學案。通過組合自學、興趣和背誦模式:學生自學--完成相關口語練習--背誦課堂要用的句子--產生興趣或質疑,在任務中(課堂上)積極的等待解疑和嘗試中體驗成功進而增強信心。
任務中(While-task):課堂教學是教師進行英語口語教學的核心,也是學生不斷得到口語嘗試和獲得成功口語交流經驗的主要途徑。所以在模式設計任務中這個過程應以學生為中心,給其充分時間進行口語交流練習。將問答、互助和躍遷模式進行組合:檢查學生練習完成情況并做練習講解(主要是學生集中的誤點,其他留作學生任務后即課后消化)--朗讀對話或口語素材--小組進行對話練習--展示--教師就對話提問--用換詞句法模仿對話進行練習--展示--學生就所設計的對話提問。
任務后(Post-task):組合自學和問答模式:學生總結所學語音、詞匯和語法,教師總結。對所學內容和表現作出評價。以往的英語口語教學評價機制多以期中或者期末口語測試為形式,且多以學校或者教師評價為主。這種評價存在諸多弊端,已經不適應新課標的要求。因此在評價機制方面不僅要強調教師評價,還應加強同學之間和家長評價等多方面的綜合的綜合評價機制,以形成性評價為主。
三、藝術班書面表達教學
3.1 藝術班學生存在的問題
藝術班學生思想活躍,獨立意識較強,但在考慮問題時容易忽視現實基礎。藝術班學生普遍存在文化殼突擊突擊就能解決問題,英語作文背背即可的錯誤認識,甚至少數同學會以藝術班學生自居,只重視專業訓練,輕視文化學習。淡薄的組織紀律觀念。藝術班學生在行為上往往表現出較強的個性及以自我為中心的散漫和較大的隨意性。大多學生認為藝術就應該天性自由,思想開放,不愿接受紀律約束,置校紀校規于不顧,上課遲到早退。此外,還有一大部分學生迫于高考的壓力,本身自己文化課成績不理想,而為了考上大學被迫轉到藝術專業。
3.2 語書面表達藝術班教學要系統安排、循序漸進
通過朗讀帶動學生學英語的熱情及有效及時評判學生表現,這也為我們進行寫作訓練提供了極好的示范材料。我們充分利用教材,引導學生欣賞課文語言,體會不同題材的寫作風格,對好的句子、段落加以背誦模仿,為其作文積累資料。同時,進行一些漢譯英練習,幫助學生熟悉英語的句子結構,提高語言運用功底。
高考書面表達主要為三種基本文體:記敘文、說明文和應用文。應用文近年來出現的頻率很高,平時應注意應用文寫作練習,如書信、日記、口頭通知、書面通知等。這就要求學生熟記應用文寫作格式和一些常用的套語,寫作時再把具體內容套入特色篇章結構中。另外,高考書面表達多為指導性寫作或半命題寫作。也就是說,先通過短文提示、要點提示、圖畫提示或圖表提示給出一定的情景,讓學生在此基礎上作文,進行縮寫、擴寫、改寫、仿寫等。這些知識需要系統向學生傳授,并同時輔以不同內容、不同題材的專題寫作訓練。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元認知策略;自主學習;元認知策略培訓;網絡學習環境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5 — 0158 — 02
一、元認知和元認知策略
1976年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Flavell基于認知心理學提出了一個新課題元認知。自此以后,元認知理論的研究迅速展開,影響深遠。Flavell認為,元認知是“個人對自身的認知過程及與其相關事情的認知”,以及“為完成具體的某一目標或任務,對認知過程進行自我計劃、自我監控、自我評估和自我調節” [1〕。O’Malley定義元認知策略時認為,“沒有掌握元認知策略的學生就會成為一個在學習上沒有目標并且沒有能力評價自己的進步和無法確定自己未來學習方向的人” [2〕。
依據以上的觀點,作者認為元認知策略是個人用于計劃、監控、調節自己學習過程的一切策略。元認知可以描述為一個人怎樣學習,怎么應用可獲得的信息進而達到目標的意識。
二、自主學習
Holec認為自主學習是“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從學習者的角度看,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意味著學習者自主獲得確定的學習目標,決定學習內容和進度,選擇學習方法和技巧,監控學習的過程,如節奏、時間、地點和進度,以及對學習效果的評估” [3〕。Dickinson認為“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學習過程中負責所有策略并實施這些策略” [4〕。Pang Weigou (2003)認為“自主學習是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學習策略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上的‘堅持學’”。
總之,自主學習強調的是學生自覺、自愿地主動學習。
三、元認知策略與自主學習
Rubin(1975)通過對好的語言學習者和壞的語言學習者對比研究發現好的語言學習者可能是自主學習者,反之則不同,進而說明語言學習策略與自主學習之間有緊密的聯系。通過對上面的元認知策略和自主學習定義的分析,可以看出,自主學習的所有內容都符合元認知策略的核心。
四、 網絡學習環境
網絡學習環境是指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設計出來的一套能夠增強學習者學習體驗的教學工具。它包括課程規劃、學習資源、學習監控、在線支持、電子交流以及與教學主題相關的其他鏈接。
網絡以其獨特之處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便利,但是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如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適合的學習方法等。這就需要我們分析現存問題,探究解決途徑,提出解決的方案,如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提高自我約束的能力,改變學習方法等。要達到以上幾點,學生必須學會進行自我計劃、自我監控、自我評估,這些正是元認知能力。良好的網絡環境是自主學習發生的外部條件,而計劃、監控、評估等元認知能力是實現自主學習的內部條件。只有內外部條件的共同作用,學生才能在網絡環境下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
五、實驗設計
研究的問題:元認知策略與網絡學習環境下的英語自主學習水平是否有關系,如果有,是怎樣的?
實驗的主體:在本研究中,受試對象是汕頭市井都高中高一年級的學生。78受試對象中,對照班是1班的39名學生,試驗班是2班的39名學生。
實驗工具:兩張調查問卷,分別是元認知策略調查問卷,自主學習調查問卷;兩張測試試卷,分別是廣東省中考英語模擬試卷,高一上學期期末英語模擬試卷.
網絡外語自主學習中心:網絡自主學習中心實質上是一個在線學習支持系統。一個理想的網絡外語學習中心,通常包括以下元素:學習資料,使用指南,在線導師輔導,測試與評估軟件系統,學習者檔案系統,在線互動平臺,在線課程。
六、 元認知策略的培訓過程
依據Chamot and O’Malley的對于元認知策略培訓的指導方法,本實驗的元認知策略培訓分為2步。實驗班的同學參加所有的培訓。對照班的學生只參加第一步中的兩張調查問卷,熟悉計算機軟件。
實驗第一步,集中培訓,包括:讓學生完成兩張調查問卷,熟悉計算機軟件。第二步,實驗班滲透式元認知策略教學,將元認知策略的內容貫穿在英語教學當中。
a) 計劃安排學習:老師教給學生如何計劃和安排自己的學習。我為什么要執行這個任務?以前我學過的那些知識有助于我完成任務,完成這項任務要多少時間,我能用那些好的方法更有效完成任務等。老師要求學生結合問題根據自身情況制定計劃。
b) 監控學習過程:老師幫助學生去監控自己的學習過程。要求學生每天記日記。日記里要客觀地記錄自己在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方法、體會及學習進展情況。
c) 評估學習表現:老師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評估。主要通過了解和反思自己學習中的不足,并及時進行修正,做到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逐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以上的三方面,老師會根據每節課的具體安排把他們滲透到教學之中。
七、 數據分析與討論
為了完成本實驗的研究問題,作者對收集的數據進行了三步分析:
1.)自主學習的描述性統計
八、 總結
通過上面的分析,作者得出元認知策略與網絡學習環境下的英語自主學習水平有關系,并且元認知策略培訓確實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水平。因此作者建議考慮網絡環境下把元認知策略培訓滲透于英語教學中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參 考 文 獻〕
〔1〕 Flavell, J.H. 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 A New Area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Inquiry 〔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9, (34): 906-911.
〔2〕O’Malley, J. M. and Chamot A.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3〕嚴明.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教程(第二版)〔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08.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一歷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