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主題作文范文
時間:2023-04-02 08:22: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環保主題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升堂!”
原告(一群自然界生物):“大人,請為我們主持公道啊!”
法官(地球):“有何冤情,速速講來!”
原告(小草):“大人,請聽草民一一道來。草民本來沒什么能耐,唯一就是子孫成地,一家人和睦相處,開開心心,不知給自然界帶來了多少綠色,多少生機!可是人類不但不知恩圖報,反而恩將仇報,一個個絡繹不絕地傷害我們。這不,我們家族剛剛出世的一群小孫兒就被他們踩得遍體鱗傷進了醫院,還有我這把老骨頭,不知還能活多久……” (說完失聲痛哭起來。)
法官:“被告,可有此事?”(憤怒)
被告(人類):“大人,冤枉啊大人,實情并非如此。只因為那小草長得太多,正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我們這不正是助草成長嗎?再說了,草地本來就是我們的樂土,我們在上面玩也是理所當然的呀!”
法官:“ 恩,言之有理!小草,你還有何話可講?”
原告(小草):“請大人明鑒,要知道我們也是有生命的呀,人類應該將心比心,不能欺人太甚,他們這樣做完全是對生命的大不敬,真是枉稱為人!”
原告(樹):“是啊大人,人類簡直太狂妄了,他們為圖一己私利,不惜砍掉我們去做交易,還說什么植樹節,他們連砍伐都來不及。原本我們是綠色海洋,可現在卻只剩下幾棵荒木了,導致水土嚴重流失,莊稼收成不好,而人類反過來指責我們,還弄得我們面目全非,家不成家,樹不成樹啊……”
原告(小鳥):“還有啊大人,森林是我們的家園,可是他們砍了樹,毀了森林,我們的家也隨之而亡了。最痛苦的是昨天我女兒和妻子還不幸死在獵人的槍下……”(哽咽著泣不成聲)
被告:“大人,他們……他們一派胡言……”
法官:“肅靜!被告無權講話,原告繼續!”
原告(魚):“法官大人,我可以作證,以上這些全屬事實。不信你看,我們的家被他們糟蹋成什么樣了,這……我們還能生存嗎?我的姐妹們全浮在水面上,已經氣息奄奄了,我們淪落到這種無家可歸的地步,其罪魁禍首還不都是人類啊!請大人替我們做主啊!”
“請大人替我們做主啊!”眾原告齊呼。
被告:“血口噴人!絕無此事……”
原告(青蛙):“可惡啊,你們犯了滔天大罪,還不承認。我們本是莊稼的朋友,為民除害,而你們呢為了眼前的享受,竟把我們視為搖錢樹。眼看著同伴被開膛破肚,那一聲聲凄慘的尖叫簡直刺痛了我們的心。假如換了你們,難道你們就不心痛嗎?真不知道你們的良心被誰偷吃了,你們一定會遭到天譴的!”
原告(自然界生物):“判他死罪,還我公道!判他死罪,還我公道!”
法官:“肅靜!被告,現在證據確鑿,你還有什么話可說?”
篇2
【關鍵詞】環境保護;監測;工作程序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城市化步伐的不斷加快,各種建設項目及生產工業等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大量的冒出,他們的出現在帶給社會經濟繁榮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而環境污染問題。我們都知道,我國一直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倡導人與自然和諧進步,共同發展。環境保護問題也被提到國家發展方向的重要提案上,由于國家和公眾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各種環保部分、環保制度也相繼完善。各個行業領域都必須融入節能環保的理念才能得到持續穩定的發展。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程序是工程主體與環保設施完美融合的有力保障,是環保工序中最后一道環節。合理建設環保設置可以有效的空盒子生產工業的排污量,避免多度污染環境的現象出現。目前主要的環境保護設施主要包括:以自然生態環境為處理中心點的放置措施;重點監控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問題,減少生產工業的排污量;對排放的污染物進行回收或銷毀的處理,消除潛在污染源。
1、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概述
我國目前的建設施工技術還沒有達到完善的地步,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很容易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這種影響的程度根據工程項目的性質以及施工技術設備有直接的俄關系。針對不同工業的排放污染物的情況,生態環境保護工程也提出了不同的防治措施,有的是側重于生態恢復方面,有的側重于綠化方面,有的對解決邊坡防護有著明顯的效果。無論是哪一種,都對生態環境有著改善的作用。對環境保護的舉措不能只由專門的環保部門進行防治,相關的建設項目在建設中以及生產中都要對自身所造成的環境污染進行區域性的處理。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就是主要針對建設項目對環境的控制、改善等情況的檢測,從而保障每個生產機構都能合理的排放污染物。而驗收監測執行標準與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不同的是,一個是具體的行動,一個則是行動參照的標準。畢竟我國的環境保護機制還不夠完善,各種防治舉措還存在著不足,因此在具體的環保行動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極大的阻礙了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現,因此,必須對環境管理不斷的改良,加強,不斷提高環保技術水平,加進完善相應的管理標準和管理體系,不斷的實現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基本建設項目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從而有效的達到控制污染排放的目的,實現環境保護。
2、驗收監測的一般工作程序
不同地區的環境特征有著明顯的不同,建設項目的由于其特性的不同,對環境污染的程度也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各個區域內的環境保護方案自然也各具特色。驗收監測工作程序首先要根據不同的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分類以及對環境產生的不同方面影響,制定出相應的環境影響報告,這個報告的編寫有助于監測單位更好的理解實際的環境現狀,更快的找出污染源,從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撰寫環境影響報告是驗收監測工作最基本的環節。撰寫的依據主要靠收集而來的各種技術資料、現場表現、監測數據等。值得注意的是,所填寫的建設項目,并不是包含所有的工程,只是針對可以產生一定污染物,對環境有著破壞作用的建設項目進行登記。
具體的驗收監測方案包括以下內容:
2.1概述:只要是對防治的緣由、根據、實際的現狀、大致的防治方向等內容進行簡要的概括,使相關人員便于理解報告的中心結構。
2.2接下來就是正文了,首先是建設工程的各項指標數據,包括,工程生產特點、生產排放污染物數量、對污染物的處理效果和程序。
2.3污染物的處理標準:一般建設工程都是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的,所填寫的內容都大致相同,包含了國家各方面的環境質量標準。
2.4主要的驗收內容:檢測工程是對哪一個生態層面進行污染的,對具體的污染方向以示意圖的形式表現出來,全面細致的指出監測因子的狀態、分布情況。
2.5具體檢測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危險性,提出安全注意事項。
2.6檢測的標準以及環保管理的手段。驗收監測人員一定要本著公正、負責的態度,對檢查情況進行如實的反應,一旦發現有的建設項目在環保問題上存在處理不當的現象,一定要及時的指出來,并提出合理、專業的指導意見,嚴格按照國家的環保標準來進行檢測。
3、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及應注意的問題
3.1在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會實時的對現場情況進行環境數據的采樣工作,這時候就要注意,采樣工作是否會對工況產生影響,工況是否按照設計方案進行。
3.2雖然環境監測驗收是國家規定必須完成的,但是在有些數據的采集過程中,常常會觸及相關機構的敏感點,如果態度過于強硬,很容易造成監測部門與被檢測單位的不和諧,影響監測工作的順利進行,因此要根據實際的情況,采用溫和的策略。
3.3在監測過程中,發下異常并不是一定要進行上報后才能夠解決,監測可是也可以馬上進行合理意見的提出。
3.4在編寫報告時,要注意報告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全面性。在進行解決措施的提出時,要分析關鍵的內容,所指出的不合理現象,也要從工程對污染物的處理方面、各項指標的達標情況、處理措施的工序方面、敏感目標的保護方面、綠化情況、國家規定實施總量控制的污染物排放量超過有關環境管理部門規定或核定的總量等可能對生態結構造成破壞的方面入手,而不是根據自己的主觀思想隨意指點。
4、結語
總之,隨著環境管理的深化和加強,我們還會遇到新的問題,因此需要不斷研究、探索解決問題的新辦法、新技術,需要不斷完善有關標準和管理規定。但總的原則應該是:有利于客觀公正的反映企業環境污染狀況,有利于“三同時”制度執行,有利于控制污染,有利于加強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確保新建項目不對環境造成新的污染。
參考文獻
[1]康登科,王福忠,張洪濤.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J].科技創新導報,2010(30)
篇3
一、環保教育滲透的原則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筆者認為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緊緊圍繞語文教學工作開展環保教育。
教師應將環保教育巧妙地、恰當地引入語文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接受環保教育,而不是刻意地把它上成環保課。
2.充分利用初中語文教學的特點,從多方面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環保教育。
語文教學內容有閱讀、寫作、口語等,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穿插環保教育的內容。例如,我們可以在講解課文時,利用一些游記、散文、說明文中的片斷,很自然地談及生態方面的知識。
3.正確把握中學階段環保教育的深度和廣度。
初中生已具備了一定的文化知識和獨立思考問題能力,我們在進行基礎環保知識教育的同時,可以在深度和廣度上作適當提高。不能局限于環保常識,還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國家的環保政策及環保熱點問題,如可持續發展及沙塵暴的成因、白色污染、酸雨及赤潮,等等。
二、環保教育滲透的途徑
1.通過朗讀滲透環保教育。
一些優美的詩歌、散文,語言精練,富有節奏感、音樂美,寫景狀物也出神入化,教師應指導學生加強朗讀。有聲有色的朗讀,能渲染氣氛,激感,能變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體,變平面為立體。如:教學朱自清的散文《春》時,我們完全可以集審美教育與環保教育于一體,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美麗的畫面,入于眼,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指導學生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吟誦課文時,使文中的人、情、景躍然紙面,讓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感受春帶給我們的美,感受書中的“我”熱愛大自然的情懷,在性情上得到陶冶,心靈日臻“凈化”,教師再稍加點撥,讓學生明白人與自然共存的重要性。又如:教學的詩詞《沁園春?雪》,在此詞中塑造的形象巨大。那起伏不盡的群山,巨大隆起的高原,不僅在舞動,在奔馳,生命力如此旺盛,而且有著進取、挑戰的姿態和意志,要與覆蓋在頭頂上的那高遠、闊大、威嚴而神秘的“天公”比試高低,而且似乎勝利了。這里有一種“與天奮斗其樂無窮”的超越一切的力量,融合作者“自我”的美的形象,令人感奮,給人以豪邁感和崇高感。朗讀時,要把遠大的抱負、如潮的激情與博大、雄渾、壯闊的空間聯系起來,讀出作者的豪情萬丈、居高臨下、意氣軒昂,表現出作者偉大的胸襟和堅定的信心,這樣才能領會作者選擇這些自然景觀的美處。
2.通過作文教學,有機滲透環保教育。
寫作訓練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寫作能力與學生的社會實踐、思想水平有著密切聯系。因此,在指導學生寫作訓練的過程中有機地將環保教育滲透于作文教學中,以增強環保意識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如結合習作教學中的寫景主題、敘事主題及觀察日記等滲透,還可以通過寫《環保循環日記》、《環保調查報告》、《環保剪貼、評議報》等形式強化環保教育。
學生習作本身就是語文學科最有效的基本技能和思想品質教育有機結合的訓練方式。每個學期有計劃地安排一兩次成功的環保內容的作文,做到語文訓練和思想教育統一,相輔相成。環保教育題材的作文要因地制宜,不能脫離本地區實際。要針對本地區環保問題的實際寫,通過觀察、調查、訪問,收集材料,找出癥結,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一般學生都能寫出成功之作。例如:河湖密布的水鄉寫水污染的內容就容易,學生直觀溝河湖被污染的現狀,能了解污染的原因,也能了解過去碧水秀色的勝景。通過對比一定能寫出抒發愿水常清的情文并茂的好文章。假如你讓學生寫濫墾濫牧、開山毀林造田導致環保惡化等內容的文章,只能從書本到作文本,進一步學習環保基礎知識而已,不能從靈魂深處受到深刻的環保教育。
3.利用教材輔助系統,進行環保教育。
除在教學中把握好進行環保教育的時機外,教材的助讀系統也是教學中應該重點把握和運用的環保教育載體。在現行初中語文教材中,編者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安排了很多幅表現自然風光和動植物的圖片,教師可以合理運用,在使學生直觀地感受自然、了解自然、熱愛自然的同時將環保的主題滲透其中。如:《月亮的足跡》一課后面的月球表面圖片,從那一圈圈斑駁的痕跡中,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更體會到大自然的脆弱;在課后的一些綜合性學習材料中也有對環保教育很有價值的內容。又如:《感受自然》后面根據提供的材料讓學生接近大自然,并說出自己的感受;《敬畏生命》:搜集資料,出一期關于“人與宇宙之秘”的期刊等。
課后練習可以說是教材輔助系統中最能體現環保教育的素材。如《山中訪友》課后練:“假設你是一景物,與游人互訴心聲,寫一段文字……”,使學生在與人和景物互換中體會各自存在的道理;《化石吟》課后練習一:“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學生可通過查資料了解萬年前化石形成的前身及形成的原因,樹立珍惜環保的理想和信念,培養環保意識;《斑羚飛渡》有這樣一道練習題:“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試給狩獵隊寫封信,談談你的看法。”練習與課文內容互相呼應,具有人性化色彩,利于引導學生從感情上接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
4.課外實踐,開展環保教育。
篇4
透;生態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24―0046―01
一、充分挖掘,精心設計,把環保教育引進語文課堂
一些教師認為,環保教育只是地理學科的“份內之事”,因此,在教學中往往對此略而不談。但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環保教育不一定要獨立開來,而應有機滲透于各學科教學體系之中。現行語文教材中雖然鮮有純粹的“環保課文”,但許多篇目都蘊含著深刻的生態理念和環保意識,為我們滲透環保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充分的可能性。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積極挖掘環保教育因素,把環保教育引進語文課堂并且不斷深化拓展。通過有意識地滲透,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生態觀念,增強環保意識。
二、在文學鑒賞中滲透環保教育
1.融情于心,以文學之美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山川花木的熱愛之情。文與情合,情以景顯,自然造化之奇是文人墨客們無盡的靈感源泉。瑰麗多彩的美文,清新奇崛的佳句不可勝計,如古詩中既有“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的險峰峻嶺,又有“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的浩淼;既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明凈,又有“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鳥語花香……可是,倘若“康河的柔波”變成了飄浮著各種垃圾的“死水”,你還會覺得這里“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嗎?倘若“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惡臭”,你還會醉心于清幽的荷塘月色之中嗎?而事實上,昔日“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現在已是大風起兮塵飛揚;昔日“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熱鬧春景,現在卻因人們的破壞或捕殺幾近“千山鳥飛絕”……是什么讓這些美麗的容顏蒙上了塵垢?又是誰讓那些可愛的精靈漸趨衰亡?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并且通過多媒體進行直觀的對比展現。讓學生意識到,正是人類親手“撕毀”了這些美麗的“畫卷”,如果我們繼續大肆破壞環境,那么,這些美好就只能變成詩文中遙遠的記憶了。
2.啟智明理,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中樹立生態意識。早在兩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他深刻地認識到了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重要性,并將其作為發展社會經濟乃至治國安邦的重要政治主張。而荀子、劉安等人也有與此相近的論述。這些思想充分反映了古人對自然環境與人類生存關系的深刻認識,在今天仍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教師在相關文章的教學中,要深入挖掘、補充相關論述和事例,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中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三、在作文教學中融入環保教育
筆者曾以“仰望星空”為話題讓學生作文,一個學生就從環保的角度切入:“仰望星空,我卻很難看清璀璨的群星,城市的煙塵早已遮蔽了我們的雙眼……”新穎的角度、高遠的立意,讓他的文章在眾多作文中脫穎而出。可見,作文不僅是學生展現言語表達能力的載體,也是他們關注和思考現實社會問題的舞臺。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適當的話題或材料,拓展思路,引導學生從環保的角度立意為文,有時往往讓人耳目一新,拍案叫好。而學生也在思考、行文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強化了環保意識。
四、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環保意識
當前,各級環保部門和團體在學校開展的環保教育活動較多。在語文教育方面,教師可組織學生參加環保主題的征文比賽或其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真知,把所學的環境知識不斷內化,鞏固,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還可以在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等特定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及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理解這些節日所蘊含的深刻涵義的同時,進一步增強環保的自覺性和緊迫感。
篇5
關鍵詞:化大為小;虛實結合;化暗為明;化繁為簡
審題是作文的一項基本功,主要是指研究和領會題
旨,確立主題的能力。作文教學中可以從下面四個角度
入手:
一、添加語素,化大為小,大題小做,小題大做
有些簡單的命題,我們可以在給定的詞語前或后添加詞語或短語,豐滿題目,來顯示自己要表達的主旨。要盡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篩選的余地。
如“嘗試”,可以在詞語前面添加一定的內容:危險的嘗試、成功的嘗試、失敗的嘗試、一次有意義的嘗試、一次難忘的嘗試……也可以在詞語后面添加一定的內容:嘗試投稿、嘗試游泳、嘗試自立……
二、虛實結合,化虛為實
有些命題比較抽象概括,我們需要化虛為實,虛實
結合。
以“留一聲鳥鳴”為例,鳥鳴可以實指鳥叫聲,留住鳥叫聲就是要我們與自然和諧相處,樹立環保意識;由此我們還可深層思考,鳥鳴聲處處有,但如沒有悠閑的心境,我們也會熟視無睹,因此,留住一聲鳥鳴就是要我們留住一份寧靜悠閑的心境,一種詩意的人生,一個遠離戰火硝煙,和諧安寧的社會。
三、審清題眼,化暗為明
如:《在自然中生活》
如何解讀?題眼為“自然”一詞,可以聯想當今隨著環境的進一步惡化,世界很多國家都提出了“人、社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點,而“在自然中生活”無疑是這種論點的反映。依此思考,可以得出“人與自然”“環境保護”“詩意生活”等既有時代意識,又有現代環保觀念的主題范圍。
四、化繁為簡,深入淺出
寓意型材料作文中,其材料具有寓意或比喻義,或者說言在表而意在里。其立意重點往往不在材料所呈現的表層現象上,而是在其背后的隱喻之義里。這時我們就需要化繁為簡,深入淺出。
如:2013年江蘇高考作文題,“探險者、蠟燭”是“社會”因素,“山洞、蝴蝶”是自然因素。其關系,是人類社會與自然的關系,人類社會的發展正在影響自然的發展。這樣就降低了難度,進一步尋找到落筆的切入點。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確定以下大的主題方向:人類社會的發展與自然的關系。在這個方向下,我們可以分離出許多支路:
1.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如何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2.生命,即使是弱小的,也是最大的,我們該如何尊重生命?
篇6
一、讓學生有環保的欲望
培養學生良好的環保意識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和心血,要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我們都知道,用強迫的方法讓學生關注環保比不上讓學生自己產生環保意識的效果好。我努力使學生有環保的欲望,我上網搜索,把有關保護環境的公益廣告下載下來,組織學生觀看,讓學生議一議電視上播放環保公益廣告的目的和作用,談談自己觀看了這些公益廣告后的感想,又組織學生觀看環保教育主題片,觀看科幻片《2012世界末日》。讓學生知道良好的環境是人類生存的根本保證,適時開展環保教育系列的作文比賽,組織學生到家鄉有礦石的自然村去走訪,目睹村民不注重環境保護,無計劃地進行礦石開采,從而使環境遭到破壞,進而引發自然災害的場景。大片農田被毀,村民住宿環境受到破壞。學生看了感嘆不止,覺得心痛,呼吁要保護好環境。又組織學生到本鄉的小康村和落后的自然村去走訪,看到小康村的環境整潔,學生走在環保村中的小道上,心情愉快,贊不絕口。看到落后村莊,垃圾到處有,污水到處流,學生感到可怕。通過帶學生走訪,讓學生寫出自己走訪的體會,說出心中最想說的話。
二、讓學生有環保意識和行動
學生有了環保欲望后,教師可進一步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和行動。只要學生對環保意識有情感,就會把環保工作做得更好。可先讓學生上網搜索有關環保的廣告,把每個廣告下載下來,再把學生分成4人一小組,每個小組選一個廣告,并把這個廣告的主題畫成一幅圖畫。然后組織學生評選最佳的小組,讓每個小組的代表都說出自己圖畫的主題,根據每個小組畫的圖畫和對主題的述說,評選出最佳小組,并給予鼓勵。又組織學生到過去走訪的小康村和環保差的村莊去,尋找所在區域的垃圾堆,統計好垃圾堆及所在的地理位置,分析它們對周邊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向周邊的居民發出倡議。引導學生設計環保告示語,評選出有創意的環保告示語。帶學生把這些環保告示語送到相關的地方去。注意收集村民對這些告示語的評價。
三、讓學生成為環保的小主人
常言道:“少年富,中國富。少年強,中國強。”我常想,少年環保,中國就環保,教師應認真引導學生做好環保工作。
教師可引導學生關注學校周邊環境。學生通過觀察,會發現學校垃圾堆場設在教學樓后的江邊,很久沒有用車運走,長年累月堆在那里,垃圾臭氣常常飄到教室。下雨時垃圾中臭水流到了江里,污染了江水。讓學生就這問題向校長寫一份建議書,為學校垃圾堆場提出一個科學的建議,有學生提到在校園偏角建個垃圾池,并且定期用車把垃圾運走。學生沒想到校長覺得他們的建議好,就采納了這一建議,并很快行動了,學生很高興。
2008年春,有學生提出,應在校園里種環保樹,綠化校園。校長知道后,十分支持學生的行動,同意讓學生種上綠化樹。在學生精心呵護下,小樹苗慢慢長大。后來不斷有學生自覺種樹種花綠化校園。
四、引導學生認真做好校園衛生工作
校園衛生工作主要有學生宿舍衛生、教室衛生、保潔區衛生等工作。
有時,學生喜歡擠在一個地方搞清潔,而其他地方少有,甚至沒有學生去,為此,教師應引導學生科學地做好衛生工作。這時,有學生想到分組分地方去搞衛生。我覺得這是個好建議,就讓學生分組分地方去搞衛生,因為是學生自己選擇的組和地方,學生很樂意地去做。每天兩次,都能在課前按時完成。
篇7
World Environment Day is started from 1972, which is establish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for raising global awareness to take actions to protect the Nature. The establishment of World Environment Day shows people’s the cognition and the attitude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 and expresses our human beings’ desire of pursuing the better environment. Every year 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 proposes a theme, and the 2014 theme of this day will focus on ‘Small Island and Climate change’ and the slogan is “Raise Your Voice Not the Sea Level”.
世界環境日,起始于1972年,它是聯合國為了提高全球的環保意識而創建的。環境日的創立展現了人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態度,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環境的追求渴望。每一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都會提出一個環境日主題,而的主題主要著重于小島嶼與氣候變化,今年的口號是“提高你的呼聲,而不是海平面”。
World Environment Day can be celebrated in lots of ways, for instances, planting trees, doing some recycling, participating the clean-up campaigns and so on. Certainly people can also do something simple, like going to work by bus instead of private cars. I believe if everyone takes environmental actions as a habit, we are doing a big difference for the better environment.慶祝世界環境日的方式多種多樣,例如植樹,對廢物進行循環利用,參加清潔行動等等。
當然,人們也可以做些簡單的小事來紀念,比如說不做私家車上班,改乘公交車去上班。我相信只要大家都將這些環保小事當作習慣,我們將會為建造美好環境做出重大貢獻。
[高中英語作文:世界環境日]:
篇8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 環保教育 有機滲透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加強環保教育是貫徹這一國策的基礎工程,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舉措,同時,環保教育也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雖然,目前的義務教育課程中尚未設立單門獨科的環保課,但《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教材應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關注人類,關注自然”,“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言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因此,在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是新形勢新課標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手段。我經過五年的教學思考與實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做到“滲于其中,寓于其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深入分析教材,充分挖掘潛在的環保素材
初中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含有對環保意識的體驗和思考。現行人教版初中語文所選編的教材中,有一部分是涉及環保主題的課文,可以直接或間接地用來進行環保教育。這些課文有的是顯性的,有的是隱性的。如八年級下冊的第三單元,所選的《敬畏自然》、《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謎》、《大雁歸來》和《喂――出來》5篇課文,主題是“關注自然,保護自然,是每一個人的責任”,都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學習本單元,就可以直接將教材內容和環保教育“掛上鉤”,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根本沒有畫蛇添足之嫌。并且,本單元的學習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在理解課本內容、熟悉科學文藝作品的同時,樹立環保意識。
而有些課文是隱性的,蘊含在其中的環保內容就像埋在地下的寶藏有待去挖掘。但只要深入地分析教材,同樣能使教材間接地為環保教育服務。比如,七年級上冊的《山中訪友》,我在教學中側重了環境意識的張揚,引導學生在學習自然景物描寫中,品味精彩生動的文學語言,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想象、審美情感,激發學生善待生命的美好感情,與自然和諧相處。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生物入侵者》同樣是隱性的素材。在教這篇課文時,就要讓學生知道,“生物入侵”正是人類自己挑起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警覺,這同樣是一個深刻的環保教育的主題。
二、利用教學途徑,有機地滲透環保教育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主渠道。因此,環保教育要在課堂教學中把握好時機,巧妙地加以滲透,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去領悟、體會,從而自覺地成為環保的參與者和志愿者。在教《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時,我在導語中緊扣環保主題提出了一系列問題:羅布泊曾是一個怎樣的仙湖?什么時候消逝的?怎樣消逝的?它的消逝給我們的生存環境帶來怎樣的惡果?造成這種惡果的是誰?我們人類應該怎么辦?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時,讓學生思考了以下幾個問題:羅布泊過去是什么樣子?現在又變成了什么樣子?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同樣的悲劇還有哪些?造成羅布泊生態環境破壞的深層原因是什么?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在拓展延伸中,我又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課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你準備做些什么?設計這個教學環節的目的是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最后,我是這樣小結課文的:這篇文章用歷史的教訓說明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以強烈的呼聲警醒人們,要樹立全民環保意識,搞好生態環境保護。
在作文教學中,同樣可以有機地滲透環保意識。學了八年級下冊的第三單元幾篇課文之后,我讓學生寫讀后感和環保小論文,結果有一部分學生對環保意識深有領悟。另外,還可以搜集有關環保題材的漫畫或材料,讓學生進行寫作。在訓練話題作文時,我就挖掘環保方面的話題讓學生訓練,如“綠色”、“感悟自然”等話題,引導學生從環保角度來寫作。這樣,學生在寫作訓練的同時,也能受到良好的環保教育,樹立環保意識。
在設計練習時,也可以融入環保意識。比如學了《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后,學生了解到綠地沙化已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課后的作業設計就從環保的實踐出發,引導學生以文本為基礎,選擇專題進行研究,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學生在作業中,可以聯系自己掌握的歷史、地理與科學學科的知識,做到各學科知識的聯系和滲透,并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行環保實踐,真正做到活學活用。作業設計如下:
作業步驟:全班組建治沙委員會,分三大組,即指導組、情報組、攻堅組,明確研究范圍。
指導組:對治理沙化的必要性及可能性進行考證,提出治理沙化的規劃。
情報組:了解治理沙化的主要方式及所用的武器;考證在何處尋找所用的武器――水,匯報當前沙化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
攻堅組:考證如何防備沙漠進攻,如何培植防護林,考證如何反攻為守,具體的實踐策略是什么。
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知識特長自由組成三對,集體研究討論,可以利用課文知識,也可以利用學過的歷史、地理與科學的知識,還可以上網或到圖書館查閱有關資料,最后將研究結果與有關情況形成書面報告。然后,由四位學生組成治沙委員會審議組,三個小組派代表在班級活動上交流、評價。
又如學了《生物入侵者》后,我設計了這樣一題練習:學了本文,我們知道了生物入侵者是什么?那么,結合實際,尋找我市內已經出現的“生物入侵者”,分析來源,尋求解決的辦法,提出書面建議和辦法。結果,大家一致地發現了“加拿大一支黃花”和“水葫蘆”。這種創造性的練習和設計,可以引導學生關心自己的生存環境,可以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還可以在練習中自覺地接受環保教育。
另外,在指導學生閱讀訓練時,可多采用一些以環保教育素材為主的科技類說明文,如《城市視覺污染》、《保護臭氧層就是保護人類》、《誘人的海洋能源》、《死海不死》、《禿鷹之死》、《氣候的威力》等。通過這樣的專題性訓練,學生不僅能增強閱讀能力,而且能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環保教育的熏陶。
三、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以素質教育為宗旨的語文教學,不僅要注重課堂教學,而且要注重課外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內外結合,多渠道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素質。
我讓學生摘錄教科書和其他圖書,包括報紙雜志中有關環境描寫的優美語句或語段;把影視廣播引進課堂,記錄有關環保方面的先進經驗、典型事例、人物故事等;查工具書、網絡下載有關環保知識等;走訪、觀察、采風、搜集民間諺語等;設計廣告,開展征文、演講等活動;教學生整理學習札記和各種資料……每月進行歸類整理,把關注環境教育的審美經驗和科學眼光定位于信息整理和加工的習慣養成中,最后匯編成《環境手冊》,由校圖書館保存,成為良好的熏陶學生的珍貴參考資料,也為環境的創生教育灌注了可持續的生機。
篇9
地球日的英文讀法:地球日英漢作文:20xx年4月22日是第42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題是“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環保組織在地球日官網上發起了一個名為“十億個綠色行動”的宣傳活動,鼓勵人們多采用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比如:將家中的燈泡換成節能燈、少用殺蟲劑等。該活動發言人表示,數百萬人小小的努力加在一起就會有很大的改觀。自1970年設立地球日以來,環保組織已經促成了《清潔空氣法》、《凈水法案》以及《瀕危物種法》等法律的頒布。今年,在地球日的發源地美國以及192個其他國家,環保組織都會舉辦游行、工作坊等各類活動宣傳綠色理念。
If the environmental movement has a high holiday, Earth Day is it.
The annual effort to raise public awareness about the environment and inspire actions to clean it up marks its 41st anniversary on Friday, coinciding with the Christian Good Friday and Judaism's celebration of Passover.
In an effort dubbed "A Billion Acts of Green," organizers are encouraging people to observe Earth Day 20xx by pledging online at to do something small but sustainable in their own lives to improve the planet's health -- from switching to compact fluorescent light bulbs to reducing the use of pesticides and other toxic chemicals.
"Millions of people doing small, individual acts can add up to real change," said Chad Chitwood, a spokesman for the umbrella group coordinating efforts.
There will be hundreds of rallies, workshops and other events around the United States, where Earth Day was born, and hundreds more overseas, where it is now celebrated in 192 count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activities range from the premiere of the new film from the director of "Who Killed the Electric Car?" (it's called "Revenge of the Electric Car") at the Tribeca Film Festival in New York to a discussion about creating a green economy in 12 cities along the Gulf Coast, where this time last year residents were reeling from the effects of the BP oil spill in the Gulf of Mexico.
In the years since the first Earth Day was celebrated in 1970 the environmentalist movement made great strides with passage of the Cllean Air Act, Clean Water Act, the Endangered Species Act and other groundbreaking laws.
篇10
閱讀下面的文字與漫畫,按要求作文。(60分)
2007年,洞庭湖大水導致20億只田鼠大遷徙,所過之處農田一片狼藉。專家認為,田鼠為害之烈,原因之一是人類熱衷于吃野味,致使田鼠的天敵(蛇、貓頭鷹、黃鼠狼等)數量急劇下降。
根據上述材料,請你為田鼠或田鼠的天敵代擬一封給人類的信。
要求:(1)必須按書信格式作文。(2)題目自擬。(3)所有內容必須與給定的材料相關。(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襲、套作。
審題點撥
一、思路點撥
2008年江西省的高考作文題目,在全國18道高考作文試題中獨樹一幟。這道材料作文題,所給材料既有文字又有漫畫,且兩者有著內在的聯系,即由于人類熱衷于吃野味,致使田鼠的天敵(蛇、貓頭鷹、黃鼠狼等)數量急劇下降,以致鼠患成災。漫畫運用夸張筆法,選取“田鼠給食客送感謝信”這個典型情節,生動形象地揭示了人類濫吃野味的禍患。
命題老師在巧妙地通過文字和漫畫材料對作文的范圍、題材、主題進行限制界定后,要求考生為田鼠或田鼠的天敵代擬一封給人類的信,嚴格規定要寫書信。這是一道令人叫絕的好題,因為,一道好的作文試題有以下幾個標準:一是題目要讓幾十萬考生同時入題,有話可說,并要有一定的開放性;二是為防宿構、抄襲,要有適當的限制性;三是讓人“猜不著”,具有反猜題、押題的功能。
對于這篇根據文字和漫畫進行寫作的材料作文,首先應讀懂材料,確立“重視環保”“倡導生態平衡”“維護人類與自然的和諧”這些主題。
二、高分門徑
要想寫好這道作文題,要掌握以下三個關鍵點:
(1)根據漫畫進行合理的想象,我們不僅要關心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和人居環境,還應有寬廣博大的胸懷、深邃遠大的目光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2)必須采用書信的形式,而且是以田鼠或田鼠的天敵(蛇、貓頭鷹、黃鼠狼等)的身份來寫。這就很好地杜絕了抄襲和套作之風,使廣大考生能對現實生活、對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有自己的思考。一般來說,書信格式占分不多,3~4分的樣子。2008年江西卷作文格式的評分標準是:自擬題目2分,稱謂1分,稱頌語1分,落款和時間1分。
(3)必須運用擬人手法。盡管是以動物的身份表達,但反映的都是人類社會的現實問題。考生要深入分析,發散聯想,高屋建瓴,切忌只停留在表面,泛泛地去談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去深入審視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和諧相處、休戚與共的關系,否則文章就不會中心突出,就難以脫穎而出。
三、走出誤區
對于致信者的身份,在田鼠和田鼠的天敵(蛇、貓頭鷹或黃鼠狼)的選擇上需要三思而行,因為不同的身份對主旨表達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田鼠是毀壞莊稼的害蟲,是人類的“敵人”,以田鼠的名義給人類寫信,如何才能符合題旨、打動人心呢?最好切入的角度就是給人類寫感謝信,感謝食客們吃掉了田鼠的天敵,使得田鼠不再提心吊膽地過日子,可以為所欲為,“所向披靡”。當然,僅限于此又容易掉入誤區,起不到喚醒人類重視生態平衡的作用。于是有兩種選擇:一是站在田鼠的叛逆者的角度來諷喻人類,希望人類注意自然和諧的問題;二是運用歸謬法,寫田鼠得寸進尺,向人類提出更多的非分要求,使人類意識到自身行為的錯誤,從而歸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這個主題上來。這個角度需要運用反諷的語言來寫作,難度較大。從當年的實際情況看,從這個角度寫的作文很少上50分的,滿分作文更是寥若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