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范文

時間:2023-03-23 09:45: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

篇1

2、初步認識常見金屬于鹽酸、硫酸的置換反應,以及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能用置換反應解釋生活中的有關化學問題。

3、能用金屬性順序表對有關置換反應進行簡單判斷。

重點、難點:1、從實驗出發(fā)得出金屬活動性順序表。

2、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規(guī)律判斷反應能否發(fā)生。

教學方法:實驗發(fā)現(xiàn)、討論。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金屬的用途不僅與物理性質(zhì)有關,還與化學性質(zhì)有關。

學生閱讀:書P9

板書:

一、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1、常溫能反應,以鎂、鋁為代表。

2、高溫下與氧氣反應,以鐵、銅為代表。

3、高溫下也布反應,以金為代表。

講解:上述反應大致反映出金屬的活動性:鎂、鋁活潑,鐵、銅次之,金最不活潑。有沒有更全面地反映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方法呢?

活動與探究:金屬與酸的反應。

提示學生觀察反應進行的劇烈程度、放熱差異、產(chǎn)生氫氣的快慢情況等。

學生活動:1、完成探究,填寫表格。

2、得到結論:活動性順序為鎂、鋅、鐵。

教師板書: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講解:置換反應的概念要點。

提問思考:除了金屬與酸的反應,還有什么事實能證明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能?

講解:我們在講質(zhì)量守恒定律時曾見過鐵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類似的反應還有嗎?

教師演示:鋁絲插入硫酸銅溶液中

銅絲插入硝酸銀溶液中

銅絲插入硫酸鋁溶液中

學生活動:觀察上述實驗的現(xiàn)象、記錄、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教師講解:經(jīng)過許多類似的探究過程,人們歸納出了常見金屬在溶液中的活動性順序,請同學們務必牢記!

板書: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學生閱讀:書,P13

教師講解:判定置換反應能否發(fā)生的要點。

課堂練習:書,P145、6

課堂小節(jié):本節(jié)要點

篇2

【關鍵詞】: 金屬 研究 開發(fā)

Abstract: Human life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metal, the metal materials of modern industry, agriculture, national defens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ached. Vigorously the development of metal materials industry, accelerat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etal material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s of grea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If there is no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super-structure materials, there is no brilliant in today's world aerospace industry.

Keywords: metal, research,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K876.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chǎn)金屬材料和使用方面已有悠久的歷史,生產(chǎn)過程中積累了許多經(jīng)驗,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合理有效地開采礦物離不開進一步探究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

一. 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大多數(shù)金屬都能與氧氣反應,但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不同,越活潑的金屬,越容易與氧氣發(fā)生化學反應,反應越劇烈。

(1)鎂、鋁與氧氣的反應:①在常溫下,鎂條在空氣中發(fā)生緩慢氧化而生成白色固體——氧化鎂,但在點燃條件下,鎂條能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生成白色固缽。②在常溫下,鋁在空氣中發(fā)生緩慢氧化,在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從而阻止內(nèi)部的鋁進一步氧化,因此,鋁具有較好的抗腐蝕性;在點燃的條件下,鋁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生成白色固體——氧化鋁(Al2O3)。

(2)鐵與氧氣的反應:①常溫下,鐵在干燥的空氣中很難與氧氣反應;②常溫下,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③在點燃的條件下,鐵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黑色固體物質(zhì)——四氧化三鐵。

(3)銅與氧氣的反應:①常溫下,銅在干燥的空氣中幾乎不與氧氣反應;②銅在空氣中加熱時,表面會逐漸生成黑色物質(zhì)——氧化銅;③銅在潮濕的空氣中易形成銅綠(堿式碳酸銅)。

(4)金、鉑即使在高溫下也不與氧氣反應。

二.金屬活動性順序及置換反應

(1)金屬活動性順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2)金屬活動性順序的作用:①判斷金屬與酸的反應:a. 一般說來,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中的氫,排在氫后面的金屬不能置換出酸中的氫;b. 酸不包括濃硫酸和硝酸,因為它們有很強的氧化性,與金屬反應不能生成氫氣,而生成水。②判斷金屬與鹽溶液反應。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屬,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③判斷金屬活動性強弱: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④判斷金屬跟混合鹽溶液反應的次序。

(3)置換反應:由一種單質(zhì)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zhì)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置換反應

可用式子表示:A+BC==B+AC;例如:Fe+2HCl==FeCl2+H2,Cu+2AgNO3==Cu(NO3)2+2Ag。

凡是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總結為一下內(nèi)容:①金屬與氧氣發(fā)生化合反應生成金屬氧化物;②活潑金屬(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氫之前的金屬)與稀鹽酸、稀硫酸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鹽和氫氣;③金屬與鹽溶液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另一種鹽和另一種金屬。

三. 金屬的應用

1.鐵的冶煉

我國是世界上已知礦物種類比較齊全的少數(shù)國家之一,礦物儲量也很豐富,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鐵。我國開始冶鐵的時間大約在春秋時期。到戰(zhàn)國中晚期,我國已經(jīng)比較廣泛使用鐵器。由于那時早已有了豐富的冶煉青銅的經(jīng)驗,生鐵和“塊煉鐵”幾乎同時出現(xiàn)。“塊煉鐵”冶煉溫度低,生鐵冶煉溫度高。至遲在春秋晚期,我國已用高溫液態(tài)還原法得到生鐵并用來鑄造農(nóng)具和兵器。

把鐵礦石治煉成鐵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實驗室按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在硬質(zhì)玻璃管里放入少量紅色

的氧化鐵粉末,先通入一氧化碳,

然后加熱。

(1)實驗現(xiàn)象:

紅色粉末逐漸變成黑色固體,澄

清石灰水變渾濁。

(2)原理:利用高溫條件下,

焦炭與氧氣反應生成的一氧化

碳把鐵從鐵礦石中還原出來。 圖Ⅰ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

(3)化學方程式為:

(4)原料:鐵礦石、焦炭、石灰石及空氣。

(5)設備:高爐。

(6)煉鐵時選擇鐵礦石的標準:a.鐵礦石中鐵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大(即含鐵量高);b.煉鐵過程中產(chǎn)物對空氣不能造成污染;滿足以上兩個條件的礦石是理想的綠色礦石。

工業(yè)上煉鐵時,把鐵礦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爐,在高溫下,利用焦炭與氧氣反應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鐵從鐵礦石里還原出來。煉鐵過程中的產(chǎn)物應該合理處理,避免環(huán)境污染。

四.金屬資源的保護

地球上的礦物資源十分豐富,它們?yōu)槿祟惖纳詈蜕a(chǎn)提供了豐厚的物質(zhì)基礎,但礦物的儲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再說,據(jù)有關資料報導,現(xiàn)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蝕而報廢的金屬設備和材料相當于年產(chǎn)量的20%~40%。防止金屬腐蝕已成為科學研究和技術領域中的重大問題。隨著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進一步發(fā)展,環(huán)境污染越來越嚴重,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污染源之一就是重金屬污染,如銅、汞、鉛等重金屬。

保護金屬資源的另一條有效途徑是金屬的回收利用。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日益發(fā)展,電子產(chǎn)品日益增多,電池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對于一節(jié)小小的廢電池人們也許在不經(jīng)意間隨手丟入垃圾箱。但是,廢電池中滲出的重金屬物質(zhì)會破壞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以至威脅到人類的健康。只要我們合理利用它能改變這些狀況,其實電腦,手機等電子產(chǎn)品的廢電池中含有許多重要的化學物質(zhì)如金,鉑金,銅、鋅、銀等。若用初中化學學過的置換反應原理來處理,可從中制取金屬單質(zhì)(如:Au,Ag,Cu等)。這樣既可解決環(huán)境污染問題,又可回收利用金屬,提高經(jīng)濟效益。

篇3

海南二中 米珊珊

第一次參加海南省中學化學課堂教學評比,此生難忘。

在新課改形式下,“師之,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體現(xiàn)的更加淋漓盡致。《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明確說明:通過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此說明已如清茶般芳香四溢,讓各位老師的課堂教學充滿色彩。因而,這節(jié)課的思路是:重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從實驗中獲得感性認識(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然后上升到理性認識(金屬鈉的性質(zhì)),再利用理性認識解決實際問題(鈉的保存及鈉引起的火災怎樣滅火等),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1、教學設計思路。本章節(jié)內(nèi)容屬高一所學的第一節(jié)以元素、化合物知識為主的內(nèi)容,其中以鈉的性質(zhì)為主,內(nèi)容不難理解,主要是記憶。教材先介紹金屬與非金屬的反應,接著介紹金屬與酸和水的反應。而學生在初中已經(jīng)接觸相當一部分金屬與非金屬及金屬與酸的反應。因此,我抓住本節(jié)的重點——鈉的化學性質(zhì),安排在第一課時只探討鈉的性質(zhì),第二課時才橫向?qū)Ρ蠕X、鎂、鐵等金屬的性質(zhì)。由點到面,由散到整,使學生所學的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

2、教學的重難點。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實驗探究掌握鈉的性質(zhì),我通過實驗貫穿整節(jié)課,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的能力。實驗學生都能親自參與,親身體驗,更考慮到學生本身的認知水平,慎重地為學生安排提示問題和思考交流的時間,這樣做可以使學生走捷徑,曉真理,使課堂結構更緊湊,師生互動更融洽。所謂探究實驗,指有一定難度,與舊知識聯(lián)系少,實驗能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在設計實驗后解決問題的實驗。探究實驗的設計要求學生掌握的是學習技能而不是觀察某個現(xiàn)象或掌握某個操作或其他。此過程更能展示師生間的親切、自然、默契的感情。

3、課堂實驗。想讓學生的求知欲在興趣中,在參與中,在求真中得到升華,只由教師單獨操作演示完成實驗,就會使學生很被動,體現(xiàn)不了新課程的理念,達不到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的目的。因此金屬鈉的質(zhì)地、顏色、狀態(tài)、密度等安排學生親身經(jīng)歷,而我認為既然是實驗探究,就應由學生自行選擇實驗用具(給定的儀器、試劑),老師不必給學生太多的限制,只在適當時候進行引導就可以。(想用小塊鈉實驗,用何工具取用、分割?)金屬鈉與水的反應新鮮有趣,而又存在一定的危險性(鈉取太大快易引起爆炸)。因而在課前應檢查學生實驗用的試劑瓶中鈉塊的大小,以確保實驗的安全性,此外還叮囑學生要取出鈉塊后切小塊進行實驗。另外,老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時應堅持追問、追問、再追問,輔助學生解決小矛盾,擴大知識視野,增加學識深度。比如:設計方法推出鈉與水反應的產(chǎn)物。學生因預習會回答是H2。老師追問為何不是O2?進一步探究。學生經(jīng)思考提出可檢驗生成的氣體,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是O2,移近火焰聽到爆鳴聲或“噗”的一聲就是H2。方法正確,思路正確,但并不完整。學生從現(xiàn)象中判斷產(chǎn)物,老師再引導學生從理論上完成反應。由化合價角度分析,鈉0—+1價,氫+1—0價,符合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zhì)。這樣既透徹,又開闊。

4、語言親切、準確。師生之間要互相尊重,學會用“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親切甜美的笑容面對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快樂,教育滲透用真誠、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的價值觀。

5、不足之處。

①導語和結束語不夠新穎。新穎的導語結束語可以讓學生印象深刻,激發(fā)興趣。新穎的設計來源于生活的積累,多讀書,多接觸大自然,靈感自應泉涌。

②細節(jié)問題處理不到位。板書是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工具,而多媒體課件只是輔助。板書是老師與學生溝通課堂關系的重要紐帶。

篇4

【摘要】

冬青屬植物含有三萜及其苷類、黃酮類、香豆素、木脂素等化學成分。具有治療心血管疾病、抗炎抗菌、抗腫瘤、降脂消肥等多種藥理活性。本屬多數(shù)植物在我國作為民間藥物防病治病。該文對近6年以來有關冬青屬植物的化學成分和藥理活性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為從化學成分角度探明該屬植物的親緣關系以及藥物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利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冬青屬; 化學成分; 藥理活性

Abstract:There are many active constituents in Ilex L., such as triterpenes and triterpenoid saponins, flavonoids, coumarins, lignans, etc. They have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protecting cardiovascular system, antitumor, anti-inflammation, antibacteria, reducing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lipid. A number of species among them have been used as folk medicine. This article which reviewed the 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in recent 6 years will be beneficial to reveal the relatives among these medicinal plants in the Ilex L. and be helpful to develop new drugs.

Key words:Ilex L.;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冬青屬(Ilex L.)是冬青科(Aqifolilceae)4個屬中我國僅有的1個屬,《中國植物志》(第45卷第2分冊)記載,我國約有冬青屬植物204種,67變種,11變型,分布于秦嶺南坡、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qū),以西南地區(qū)最盛[1]。冬青屬多種植物民間常做藥用,如:救必應(Ilex rotunda)藥用葉、樹皮或根皮;四季青(I. purpurea)藥用葉;崗梅(I. asprella.)、毛冬青(I.pubescens)以根或葉入藥。多用于清熱解毒、消炎、鎮(zhèn)咳、祛痰及治療心血管疾病,該屬植物主要活性成分為齊墩果烷(oleanane)型和烏索烷(ursane)型三萜酸及皂苷、黃酮類、香豆素類化合物等,并含有木脂素、糖脂類以及氰基化合物等化學成分。近年來國內(nèi)外對于該類藥用植物的化學成分和活性給予了很大關注。本文就2000年以來的有關報道作一綜述,為今后從化學成分角度闡明不同類型的冬青屬植物之間的親緣關系和從中開發(fā)新藥提供參考。

1 冬青屬植物的化學成分

1.1 三萜及三萜類皂苷化合物

三萜及三萜皂苷在冬青屬植物中分布廣泛,數(shù)量眾多,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根、葉、莖皮等部位,是該屬植物的主要成分,從2000年至今,從該屬植物中發(fā)現(xiàn)50余種此類化合物[2~17]。其苷元部分大多為齊墩果烷型或烏索烷型五環(huán)三萜類衍生物,詳見圖1及表1。

1.2 黃酮類化合物

廖立平等[18]對四季青葉化學成分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了5個黃酮類化合物,分別為2種黃酮醇苷:山柰素3- O-β-D-半乳糖苷、紫云英苷,2種黃酮醇:山奈酚、槲皮素,以及1種黃酮:洋芹素。其中山柰素3- O-β-D-半乳糖苷是首次報道從該屬植物中發(fā)現(xiàn),其余4種均為首次從該植物中分得。楊雁芳[5]從枸骨葉中提取分離得到了3個黃酮類化合物:槲皮素、異鼠李素和金絲桃苷,此3種化合物均為首次報道從該植物中分離得到。

1.3 木脂素類和香豆素類化合物對毛冬青化學成分進行研究,楊鑫等[19]首次從該植物中分離得到了3個木脂素類化合物liriodendrin、(+)-環(huán)合橄欖樹脂素、tortoside A,年進興[17]從該植物中分離得到1個木脂素類化合物橄欖樹脂素。楊雁芳等[5]首次從枸骨葉中分離得到了1個香豆素類化合物七葉內(nèi)酯。表1 從冬青屬植物中得到的三萜及三萜皂苷類化合物(略)

1.4 半萜類皂苷化合物2005年Jiang zhi-hong等[20]從毛冬青中又分離鑒定了兩個半萜類化合物pubescenosides A和pubescenosides B。見圖2。

1.5 蒽醌類及多元酚類化合物年進興[17]從中藥毛冬青根中分離鑒定了6個蒽醌類化合物大黃酚、大黃素甲醚、大黃素8-O-β-D-葡萄糖苷、蘆薈大黃素、大黃素、大黃酚8-O-β-D-葡萄糖苷,同時得到6個多元酚類化合物,異香草醛、橄欖苦苷、Lligustroside、脫氧土大黃苷、丁香醛、對羥基苯乙醇用。解軍波等[21]從四季青葉中分離鑒定了4個酚酸類化合物:原兒茶酸、原兒茶醛、龍膽酸和異香草酸,其中龍膽酸和異香草酸為首次報道從該屬植物中發(fā)現(xiàn)。廖立平[22]從四季青葉中分離得到1個新的酚性化合物四季青酚苷。

1.6 其他類型化合物

廖立平等[23]從四季青葉中分離得到了3個甾醇類化合物,分別為豆甾醇、β-谷甾醇和胡蘿卜苷。四季青的葉中還含有揮發(fā)油成分,鞣質(zhì)等。吳弢等[24]從枸骨(Ilex cornuta)葉的氯仿部位分得正二十二烷酸和正二十六烷2個有機酸類成分。

2 冬青屬植物的藥理研究

2.1 對心腦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李維林等[25]對枸骨中3種化合物進行了心血管方面的藥理作用研究,結果表明,枸骨苷4對腦垂體后葉素誘發(fā)的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不改變豚鼠離體心肌的心律和冠脈流量,但可顯著降低心肌收縮力。救必應不同提取部位靜脈注射對正常大鼠血壓有快速的降壓作用,其中以舒張壓下降最為明顯[26]。林春龍等[27]采用青心酮(又名3,4-二羥基苯乙酮)治療慢性肺心病,發(fā)現(xiàn)該藥能降低血漿黏度,抑制血小板活化,減少縮血管體液因子生成,降低肺循環(huán)阻力,其在防治肺心病肺動脈壓行程中有一定作用具有很好的解血小板聚集作用。從毛冬青中分得兩個半萜類皂苷化合物(pubescenosides A和 B)進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藥理研究表明,這兩種化合物的抗血小板激活和聚集作用比阿司匹林和丹參縮酚酸B效果更強[20]。

2.2 抗炎抗菌作用肌注給予崗梅(Ilex asprella)根乙醇提取物對大鼠角叉菜膠性“關節(jié)炎”、角叉菜膠致炎引起的白細胞游走和棉球肉芽腫都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組織胺引起的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明顯對抗作用,而對5-羥色胺引起的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對抗作用不明顯[28]。枸骨葉的極性萃取物中含有抗白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兩種深部條件致病真菌的活性成分,其抑菌作用部位是非單一環(huán)節(jié)[29]。灌服苦丁茶能明顯提高大腸桿菌、痢疾桿菌、肺炎桿菌及乙鏈球菌感染小鼠的存活率[30]。

2.3 抗氧化作用苦丁茶提取物在各種試驗濃度時,對大鼠肝體外脂質(zhì)過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在一定濃度范圍內(nèi)呈量效關系[31]。陳薇等[32]對大葉苦丁茶(Ilex latifolia)進行抗氧化成分及抗氧化性能研究,結果顯示多酚和黃酮部位的抗氧化性能較強。

2.4 降脂消肥作用苦丁茶大葉冬青能顯著降低高脂血癥血清總膽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有逐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趨勢,對動脈粥樣硬化指數(shù)AI和冠心指數(shù)R-CHR也有一定的降低作用,證明其對高脂血癥的治療有一定的效果[33]。

2.5 對免疫系統(tǒng)的作用枸骨葉脂溶性萃取物含有較強抑制T淋巴細胞活化、增殖的化學成分[34]。冬青甲素(IA)能影響柔紅霉素對體外培養(yǎng)過度表達P一170白血病細胞的細胞毒作用,且毛冬青甲素與異搏定(VP)聯(lián)合作用能大大提高柔紅霉素對K562/AO2細胞的殺傷力[35]。

2.6 其他作用Xu Chen等[36]通過動物實驗對3種傳統(tǒng)中藥對獲得性無能模型的抗抑郁作用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毛冬青提取物對抑郁癥動物模型具有顯著的抗抑郁作用。枸骨(Ilex cornuta)丙酮提取物皮下注射對小鼠有終止中孕的作用;腹腔注射小鼠有終止早、中、晚孕作用;灌胃給藥,對小鼠早孕、中孕則無明顯作用。黃體酮不能對抗枸骨的抗早孕作用,說明枸骨抗生育作用可能是由于直接作用的結果。此外,大葉冬青所作的結果與上述結果基本相似,說明基本所含有效成分是一樣的[37]。

3 小結

冬青屬植物在我國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我國可供藥用的冬青屬植物有20多種,該屬許多植物具有悠久的民間藥用歷史,且現(xiàn)代臨床應用廣泛,療效確切。迄今為止,國內(nèi)外學者已對該屬部分植物進行了化學和藥理學研究,部分闡明了其民間藥用的理論基礎。三萜及其皂苷類化合物是冬青屬植物中分布最廣的特征成分,幾乎所有有化學成分報道的冬青屬的植物均有該類成分。目前國內(nèi)對冬青屬植物的研究大都集中于枸骨、苦丁茶冬青幾個種,對該屬植物化學成分研究也主要限于三萜及其皂苷類化合物,藥理活性主要是對有效部位進行藥理作用研究,對化學成分與生物活性之間的關系缺乏深入的研究。作者認為今后應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1)以三萜皂苷類、黃酮類化學成分為出發(fā)點,探討該屬此類成分的藥理作用。有望從中開發(fā)出新的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治療藥物。(2)繼續(xù)深入研究本屬植物,尤其是具有民間藥用經(jīng)驗和基礎且資源較豐富植物的化學成分,并采用藥理篩選、活性跟蹤,得到活性成分,并研究活性成分的藥理作用,以闡明藥用植物的作用物質(zhì)基礎和發(fā)現(xiàn)新的藥用活性化合物。總之,該屬植物在醫(yī)藥方面有廣闊前景,有非常重要的藥用及經(jīng)濟價值,值得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第45卷, 第2分冊[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1.

[2]Taketa A T C, Breitmaier E, Schenkel E P. Triterpenes and Triterpenoidal Glycosides from the Fruits of Ilex paraguarinensis (Maté)[J].J. Braz. Chem. Soc, 2004, 15(2):205.

[3]Huang J, Wang X, Ogihara Y, et al. Latifolosides K and L,Two New 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the Bark of Ilex latifolia[J].Chem.Pharm. Bull.,2001,49(6): 765.

[4]李維林,吳菊蘭,任冰如,等.枸骨的化學成分[J].植物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2003,12(2):1.

[5]楊雁芳,閻玉凝.中藥枸骨葉的化學成分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2,9(4):33.

[6]廖立平,畢志明,解軍波,等.四季青葉中的三萜類化學成分[J].中國天然藥物,2005,3(6):344.

[7]Fabio Donisete Pezzuto de Andrade, Sonia Piacente, Cosimo Pizza, et al. Studies on the Constituents of a Brazilian Folk Infusion. Isolation and Structure Elucidation of Neu Triterpene Saponins from Ilex amara.Leaves[J].J. Agric. Food Chem., 2002,50:255.

[8]Alexandre T. Cardoso Taketa, Tatjana Schmittmann-Schlager, et al. Triterpenoid glycosides and a triterpene from Ilex brevicuspis[J].Phytochemistry, 2000,53(8): 901.

[9]Alexandre T. Cardoso Taketa, Simone C. B. Gnoatto, Grace Gosmann,et al.Triterpinoida from Brazillian Ilex Species and Their in Vitro Antitrypanosomal Activity[J].J. Nat.Prod.,2004,67: 1697

[10]Zhang A. L., Ye Q., Li B. G.,et al. Phenolic and Triterpene Glycosides from the Stems of Ilex litseaefolia[J].J. Nat.Prod.,2005,68: 1531.

[11]Li Y , Wu T., Chen Z. H,et al. New Triterpene Saponin and Flavonol Glycosides from the Leaves of Ilex cornuta[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2006,24(4): 577.

[12]Huang, J., Wang, X., Ogihara, Y.Latifolosides I and J, Two New Triterpenoid Saponin from the Bark of Ilex latifolia[J]. Chem.Pharm. Bull.,2001,49(2): 239.

[13]歐陽明安,滕榮偉,王德祖,等. 三萜大葉冬青苷I 和苦丁冬青苷K的NMR研究[J].波譜學雜志,2001,18(2):155.

[14]Wei X Y, Xie H H, Liu M F. Triterpenoid Saponins and Triterpenes from Ilex kwantungensis[J].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 2000,8(3): 257.

[15]Tang L, Jiang Y, Chang H T,et al. Triterpene Saponins from the Leaves of Ilex kudingcha[J].J. Nat.Prod., 2005,68:1169.

[16]歐陽明安. 新18,19-裂烏索酸型三萜皂苷的NMR研究[J]. 波譜學雜志,2003,20(3):245.

[17]年進興.中藥毛冬青抗HIV活性成分研究[D].北京:中國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5.

[18]廖立平,李萍. 四季青葉化學成分研究[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02,35(3):205.

[19]楊鑫,丁怡,孫志浩. 等. 毛冬青的化學成分研究[J].中草藥,2005,36(8):1146.

[20]Jiang Z. H., Wang J. R., Li M. Hemiterpene Glucosides with Anti-Platele Aggregation Activities from Ilex pubescens[J].J. Nat.Prod., 2005,68(3):397

[21]解軍波,李萍. 四季青酚酸類化學成分研究[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 ,2002,33(1):76.

[22]廖立平,畢志明,李萍. 四季青中一個新的酚性化合物[J].林產(chǎn)化學與工業(yè),2005,25(3):13.

[23]廖立平,畢志明,李 萍,等.四季青揮發(fā)油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草藥,2003,34(11):984.

[24]吳弢,程志紅,劉和平,等. 中藥枸骨葉脂溶性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05,40(19):1460.

[25]李維林,吳菊蘭,任冰如,等.枸骨中3種化合物的心血管藥理作用[J].植物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2003,12(3):6.

[26]董艷芬,梁燕玲,羅集鵬.救必應不同提取物對血壓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藥材,2006,29(2):172.

[27]林春龍,張珍祥,徐永健.青心酮對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臨床內(nèi)科雜志,2002,19(3):196.

[28]劉郴淑,陳華萍,李衛(wèi)群,等.崗梅根乙醇提取物的抗炎作用[J].中藥材,2004,27(7):519.

[29]林晨,張晶,沈偉哉,等.枸骨葉兩種溶媒萃取物抑制念珠菌機制探討[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5,21(8):1653.

[30]蔣建敏,王兵,許實波,等.苦丁茶的抑菌作用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1,17(1):18.

[31]楊彪,龍盛景,覃振江,等.苦丁茶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6(2):108.

[32]陳薇,王恒山,黃世穩(wěn),等.大葉苦丁茶抗氧化成分及抗氧化性能研究[J].廣西植物,2002,22(5):463.

[33]潘慧娟,廖志銀,應奇才,等.苦丁茶大葉冬青的降脂作用研究[J].茶葉科學,2004,24(1):49.

[34]林晨,譚玉波,張晶,等.枸骨葉五種溶媒萃取物對C57BL/6鼠T淋巴細胞作用研究[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5,21(8):1654.

[35]趙早云.毛冬青甲素影響柔紅霉素對白血病細胞的細胞毒作用研究[J].湖南中醫(yī)雜志,2003,19(5):53.

[36]Xu C, Luo L, Tan R X,et al. Antidepressant effect of thre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n the learned helplessness model[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04,91:345.

篇5

關鍵詞:非金屬元素;高三化學復習;化學教學

文章編號:1005–6629(2012)7–0058–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非金屬元素單質(zhì)及其化合物性質(zhì)的復習,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點。筆者在高三復習階段嘗試設計了如下的題目,并對這道典型例題進行一些延伸與拓展,以此指導學生鞏固與提高非金屬元素單質(zhì)及其化合物性質(zhì)的復習,收到了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1 例題及分析

例題:用下圖裝置進行實驗,分液漏斗中裝有物質(zhì)A,圓底燒瓶中的物質(zhì)為B,試管中的物質(zhì)為C。試用該裝置設計實驗,比較出物質(zhì)的氧化性:KMnO4>Cl2>Br2。

①各儀器中的物質(zhì)是:A B C 。(填寫化學式)

②A加入B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燒瓶中的現(xiàn)象是 ,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③試管中的現(xiàn)象是 。

④儀器D在該裝置中的作用是 。

⑤此實驗的不足之處是 。

這是一道典型的以實驗為背景的題目,考查常見的元素單質(zhì)及其化合物性質(zhì),比較常見物質(zhì)的氧化性的強弱。具體的命題意圖有以下幾點:

(1)考查實驗室制備Cl2的常用的方法藥品和儀器的選擇與使用,以及Cl2的性質(zhì)的檢驗,同時利用氧化還原反應的原理對常見的氧化劑的氧化性進行巧妙的比較。

(2)考查學生對化學用語的理解以及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

(3)考查對常見的一些儀器的作用,如D的防倒吸。

(4)對實驗方案的設計進行合理的評價,同時考查Cl2對環(huán)境質(zhì)量的影響。

(5)綜合考查常見的元素單質(zhì)及其化合物性質(zhì)。

2 延伸與拓展

筆者在原題的基礎上進行了以下延伸和拓展:

⑥推斷A、B、C還可能是哪些物質(zhì),設計實驗制取氣體,檢驗相關物質(zhì)的性質(zhì)。

通過各小組同學的設計,整理出了一個比較全面的答案(如表1所示),并據(jù)此歸納出兩種思路和方法:其一是,根據(jù)發(fā)生的反應類型是氧化還原反應還是酸堿反應,進行氧化性強弱比較或酸堿性強弱比較。其二是,根據(jù)元素化合物所屬的族進行分類思考,進行不同

種類的元素化合物性質(zhì)的復習。通過這兩種思路,能夠系統(tǒng)全面地對非金屬元素單質(zhì)及其化合物進行高效復習。

3 例題延伸與拓展的意義

3.1 優(yōu)化實驗室制備氣體的方案

B裝置是常見的氣體制備的發(fā)生裝置,這一裝置是固體和液體不加熱或液體和液體不加熱制備氣體,通過這一裝置,能考查CO2、Cl2、NH3、H2S、NO2、O2、HCl、SO2、CHCH等氣體的實驗室制備方案,即全面的考查常見氣體制備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3.2 鞏固對常見氣體性質(zhì)的檢驗

一種氣體的性質(zhì)可有多種,通過此題可以合理的拓展到對一種氣體的多種性質(zhì)檢驗方法。如SO2的性質(zhì)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還原性、氧化性、漂白性,這樣在C裝置中可以利用以下4種方法對其性質(zhì)進行檢驗:SO2是酸性氧化物,在C裝置中加Ca(OH)2溶液、Ba(OH)2溶液、Na[Al(OH)4] 溶液、Na2SiO3溶液、苯酚鈉等;SO2具有還原性,在C裝置中加KMnO4溶液、溴水、FeCl3溶液等;SO2具有氧化性,在C中可加入Na2S溶液;SO2有漂白性,在C裝置中加入品紅溶液。

3.3 強化對非金屬元素單質(zhì)及其化合性質(zhì)的認識

此題制備氣體的裝置是利用非金屬元素單質(zhì)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酸堿的強弱原理來制備氣體,可從三方面歸納與總結對物質(zhì)性質(zhì)的認識。第一是物質(zhì)性質(zhì)的通性。第二是利用其主要元素的化合價來確定。主要元素的化合價處于最高價態(tài)該物質(zhì)具有強的氧化性;主要元素的化合價處于最低價態(tài)時具有強的還原性;主要元素的化合價處于中間價態(tài)時,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第三對個別物質(zhì)具有一定的特性。例如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硫元素的化合價處于硫的最高價態(tài)和最低之間,SO2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漂白性是SO2的特性。

3.4 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

通過對題目的分析與拓展練習,學生利用創(chuàng)新及發(fā)散性思維,對非金屬元素單質(zh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有了全面的認識,構建了完善的知識體系。從橫向?qū)υ鼗衔锏闹R進行歸納與總結,從縱向?qū)Ω鞣N元素的單質(zh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進行比較,使學生能更加靈活的應用這些知識。

4 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要常新、善變。深刻挖掘例題的教育功能。通過原例題可以延伸出更多具有相關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問題,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伽利略曾說過:“科學是在不斷改變思維角度的探索中前進的。”作為研究型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整合與創(chuàng)建教學策略,注重各種教學策略的有機結合,衍生和發(fā)展更新更有效的教學策略,形成個人獨特的教學風格。

合理的延伸與拓展[4]可以一舉多得。這種教學策略能緊扣教材,通過適當拓展,把較多的知識(特別是相近的、同類的)串在一起,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使學生通過較少的習題,獲得較大的收獲。這樣做,不僅達到減輕學生負擔、切實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目的,還能通過題目的拓寬、加深、變化,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命題的來龍去脈,在探索命題演變的過程中豐富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值得高中化學教師重視的重要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羅云強.采用分合分法復習電化學知識[J].化學教育,2008,(2):42~45.

[2]宋心琦.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篇6

一、元素化合物的教學,應圍繞重難點進行探究學習

科學探究是貫穿新課程的一條主線,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而探究性實驗的設計與教學是實現(xiàn)新教材理念的重要途徑.金屬活動順序表是初中學過的內(nèi)容,而金屬與酸和水的反應是金屬活動順序表的具體體現(xiàn),如果通過探究,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自己實驗,再設計實驗裝置驗證產(chǎn)物、設計裝置進行實驗改進,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可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zhì)疑、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等.

例如,在講“金屬與水的反應”時,教學重點是金屬鈉與水、鐵與水蒸氣的反應,教學難點是金屬鈉與水、鐵與水蒸氣反應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實驗設計和評價.故而采用實驗探究法進行啟發(fā)式教學.

教學設計:

1.學生完成金屬鈉與水反應的實驗

列出你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通過討論分別解釋所得現(xiàn)象;猜測產(chǎn)物,用理論具體分析,寫出化學方程式與離子方程式;設計實驗裝置收集并證明反應生成了氫氣;對改進裝置進行評價.

2.分析鐵與水蒸氣的反應

如何產(chǎn)生水蒸氣?鐵粉與水蒸氣反應條件是什么?產(chǎn)物是什么?如何收集氣體?探究性設計實驗裝置并交流;按照課本的實驗裝置演示實驗(師生合作);分析實驗現(xiàn)象并寫出化學方程式;對資料上的改進裝置進行評價.

“實踐出真知”.學生自主實驗探究鈉與水反應的原理,現(xiàn)象明顯,記憶深刻,再設計實驗方案收集和檢驗氫氣,拓寬思維,靈活變通.對于鐵與水蒸氣的反應,教師引導學生科學探究設計實驗裝置,再實驗,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培養(yǎng)了學習能力.

二、有機化合物的學習,要把握知識體系進行橫向聯(lián)系

有機化合物的知識體系往往前后關聯(lián),所以我們可以抓住前后教學內(nèi)容間的聯(lián)系進行縱向把關與橫向溝通,從而提升知識記憶的品質(zhì).

例如,在講“苯酚”時,筆者從分析苯酚的結構入手,與學過的乙醇對比,有了乙醇知識作為復習鋪墊,筆者讓學生預測苯酚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為了明確知識預測是否正確,我讓學生通過實驗驗證苯酚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然后總結苯酚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最后進入鞏固練習環(huán)節(jié).

教學設計:

分析苯酚的結構結構決定性質(zhì);復習苯和乙醇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溫故知新;預測苯酚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知識探究;實驗驗證苯酚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實驗探究;總結苯酚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知識總結;典型題目鞏固苯酚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課后鞏固.

對于苯酚這節(jié)課的安排,以酚的結構決定性質(zhì)為主線,結合乙醇從結構比較它們的異同,再對比兩者的物理和化學性質(zhì).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思考、拓展,使學生在認識該反應實質(zhì)的基礎上,不斷訓練思維的發(fā)散性和收斂性,從而更深層次地理解苯酚的性質(zhì)以達到有效教學.

三、化學理論的教學,需針對抽象知識進行形象化教學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或社會性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多媒體計算機和網(wǎng)絡通信技術的發(fā)展,為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提供了理想的認知工具,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自我建構.

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一種隨機進入教學模式,主張對同一要點在不同層次、不同情景下從不同的角度多次進行.

對于化學鍵的教學,筆者就以NaCl的形成過程為主線,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思考、拓展,使學生在認識該反應實質(zhì)的基礎上,不斷訓練思維的發(fā)散性和收斂性,從而更深層次的理解離子鍵的實質(zhì).以下材料呈現(xiàn)為學生形象化地理解教材提供了幫助.

教學設計: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氯化鈉的形成過程;從原子結構出發(fā):寫出原子結構示意圖解釋通過什么途徑達到穩(wěn)定結構;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氯化鈉的形成過程;用電子式表示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篇7

使學生掌握鈉的化學性質(zhì),了解鈉的物理性質(zhì),認識鈉是一種非常活潑的金屬。

(二)能力目標

通過鈉的有關性質(zhì)的實驗,以及對實驗現(xiàn)象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思想。

2、通過化學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3、指導學生用實驗的方法認識物質(zhì)的性質(zhì),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認知方法。

教學重點:從鈉的原子結構特征認識鈉的化學性質(zhì)

教學難點: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

教學方法:設疑、實驗、討論、講解相結合

教學過程:

請同學畫出Li、Na、K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由它們結構相似,介紹它們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堿,所以稱作堿金屬。

堿金屬元素包括:鋰、鈉、鉀、銣、銫。以鈉為代表,學習鈉的有關知識。

[板書]第一節(jié)鈉

[學生實驗]實驗2-1:從煤油中取出金屬鈉用小刀切割,觀察金屬鈉的色、態(tài),認識其質(zhì)軟,有延展性的特點。

[提問]歸納鈉的物理性質(zhì),填寫下表:

[板書]一、鈉的物理性質(zhì)

顏色狀態(tài)硬度密度熔點沸點導電性

[提問]為什么鈉在空氣中會變暗?

說明鈉的化學性質(zhì)很活潑。

[板書]二、鈉的化學性質(zhì)

從鈉原子的結構出發(fā)分析出鈉是一非常活潑的金屬。

[板書]1、鈉與氧氣反應

[分組實驗]實驗2-2后,請同學分析化學反應。

[板書]常溫下:4Na+O2=2Na2O(白色)

點燃

點燃

加熱:2Na2O+O22Na2O2(淡黃色)

點燃

說明Na2O2比Na2O要穩(wěn)定。

總反應式:2Na+O2Na2O2

回憶初中所做的鈉在氯氣中燃燒的實驗。

點燃

[板書]2、鈉與氯氣反應

2Na+Cl22NaCl

[講述]鈉除了能與氧氣、氯氣直接化合外,還能與硫等很多非金屬直接化合。例如,鈉與硫化合時甚至發(fā)生爆炸,生成硫化鈉。

[板書]3、鈉與硫反應

2Na+S=Na2S

分別指出以上反應中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學生實驗]實驗2-3,觀察實驗現(xiàn)象。

[板書]4、鈉與水反應

實驗現(xiàn)象:浮、熔、響、游、紅。

[實驗]演示實驗2-4,

[討論]課本P30“討論”,填表:

現(xiàn)象原因

鈉浮在水面上

鈉立即熔化成一個閃亮的銀白色的小球

小圓球到處流動

反應后溶液使酚酞變紅

[提問]:(1)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該反應中的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chǎn)物、還原產(chǎn)物分別是什么?

(3)鈉應如何保存?

(4)鈉露置于空氣中最終變成什么物質(zhì)?

[板書]2Na+2H2O=2NaOH+H2

[拓展]:1、鈉與酸反應

2、將鈉置于硫酸銅溶液中發(fā)生什么實驗現(xiàn)象?

[過渡]請同學們根據(jù)鈉的化學性質(zhì),推測出鈉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有何用途?

[板書]三、鈉在自然界里的存在和主要用途

1、存在:只能以化合態(tài)存在。

2、用途:制過氧化鈉的原料鈉鉀合金是導熱劑還原劑電光源

介紹鈉的制取:電解熔融的氯化鈉。

[總結]

[反饋練習]:

1、關于鈉原子和鈉離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它們相差一個電子層(B)它們的化學性質(zhì)相似

(C)鈉原子半徑比鈉離子大(D)鈉原子、鈉離子均為同一元素

2、金屬鈉分別與下列溶液反應時,既有沉淀析出、又有氣體逸出的是()

(A)BaCl2溶液(B)K2SO4溶液(C)FeCl3溶液(D)NH4NO3溶液

3、把小塊金屬鈉投入盛有水的燒杯里,鈉(填“浮”、“沉”)在水面

篇8

關鍵詞 導學案 教學環(huán)節(jié) 優(yōu)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0092-02

一、優(yōu)化導學案編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導學案”的精髓是“因材施教”。以“導學案”設計的指導思想為基礎,通過教師指導處在不同層次的學生或較高層次的同學指導較低層次的同學依據(jù)符合自身發(fā)展的學法進行有效的學習活動。例如在選修課中探究“堿金屬元素”,在學習目標、課前導學、例題分析、拓展練習和課后的分層測試這幾個方面都進行了分層設計,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導學案”的學習;在設計“導學案”時,將三個層次的內(nèi)容都集中在一個“導學案”上,體現(xiàn)了“遞進”的思想,學生在完成了自己所在層次的學習任務后,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學習更高層次的內(nèi)容,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整個“導學案”都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以引導學生如何學習、如何思考問題來理解和掌握堿金屬元素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知識水平來把握學習的進度。

[復習銜接]堿金屬元素的家庭成員有哪些?為什么把它們稱作堿金屬?

[明確目標]

A層目標:1.能夠?qū)σ恍┏R姷膲A金屬元素判斷其所屬類別,并能夠?qū)ζ溥M行命名;2.初步記住常見堿金屬元素的一些基本物性、化性和通性;3.初步記住堿金屬元素的活動順序;4.了解焰色反應的概念及操作要點;5.了解檢測、鑒定及鑒別金屬元素的方法。

B層目標:1.能夠?qū)σ恍┏R姷膲A金屬元素判斷其所屬類別,并能夠?qū)ζ溥M行命名;2.記住常見堿金屬元素的一些基本物性、化性和通性;3.記住金屬活動性順序;4.初步能夠通過焰色反應判斷金屬元素類別,并記住檢測、鑒定及鑒別方法。

C層目標:1.能說出堿金屬元素的類別,例舉常見的堿金屬并能寫出化學式、命名;2.熟記堿金屬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和物理性質(zhì)及通性;3.能運用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的知識理解、分析堿金屬的性質(zhì)差異及遞變規(guī)律,熟記特性。

[學習重點](1)堿金屬的原子結構及化學性質(zhì)的相似性和遞變性;(2)堿金屬元素失電子能力、單質(zhì)還原性、金屬性的遞變性。

[學習難點](1)堿金屬的原子結構及化學性質(zhì)的相似性和遞變性;(2)堿金屬的原子結構與其性質(zhì)的相互關系。

[方法指導]

1.學習一族元素的基本方法:(1)學習一族元素中一種元素單質(zhì)及其化合物為代表,順推本族元素其它單質(zhì)及其化合物的相關內(nèi)容。(2)元素的組成結構:要求會畫出該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3)性質(zhì):了解物理性質(zhì)(密度,光澤,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其中光澤,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是金屬共有的通性);化學性質(zhì)(A.從物質(zhì)屬類(酸、堿、鹽、氧化物、氧化劑,還原劑)去分析物質(zhì)所具有的性質(zhì):酸性一堿性,氧化性一還原性,穩(wěn)定性一不穩(wěn)定性,其它特殊性質(zhì)。B.分析一個化學方程式:若是離子反應的要求會改寫成離子方程式:若是氧化還原反應的則要求會應用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來分析該方程式;部分反應還可從反應現(xiàn)象來分析其屬于吸熱反應還是放熱反應)。(4)用途:化學性質(zhì)決定了物質(zhì)的用途。(5)制備:由化學性質(zhì)推導該物質(zhì)的制備。(6)檢驗:能默寫該物質(zhì)檢驗的操作、現(xiàn)象及結論。(7)保存:有特殊保存方法的需要記住。

2.在課前須完成導學案的課前導學部分。

3.根據(jù)各層次學習目標,在課堂學習中做好知識點筆記。

二、優(yōu)化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效促進自主學習

利用“導學案”有效實施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是:摸底補償學生自學問題互動練習反饋整理小結

例如在選修課中探究“堿金屬元素”前,教師提前對各層次學生進行課前必備的基礎知識進行摸底,主要從學生上一次課的作業(yè)來分析,根據(jù)學生對舊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確定教學目標及授課方法。學生通過“導學案”進行課前自主學習,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疑點有所了解,并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在課堂上,教師及時組織學生通過回答問題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相互交流與合作,共同解決難題。

課堂導學過程簡述如下:1、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與性質(zhì)推斷;2、堿金屬元素的物理性質(zhì);3、堿金屬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4、焰色反應;5、學法小結;6、例題練習。其中在“堿金屬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中可以這樣安排:(1)做出推測:其它的堿金屬____與氧氣、水反應,鏗與氧氣、水的反應比鈉的____,鉀、銣、銫與氧氣、水的反應比鈉的____。(2)收集實驗事實;(3)分析實驗事實;(4)得出結論;(5)整合運用:①若用R表示堿金屬元素,則堿金屬與水反應的通式如何書寫____;②堿金屬由Li到Cs越來越活潑,與水反應越來越劇烈,那么生成的堿的堿性強弱如何呢?堿性:LiOH____NaOH____KOH____RbOH____CsOH(填>或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鈉及堿金屬元素的學習,概括出學習同族元素的一般規(guī)律,及時進行學法小結。

在“例題練習”環(huán)節(jié),教師擬題也要做到精煉而有選擇,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自主選擇。在學生練習后及時進行分析講評。例如:下列關于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①鈉原子最外層為1個電子,易失去電子,表現(xiàn)為氧化性;

②鈉在化學反應中常作為還原劑,與氧化劑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③將小塊鈉投入滴有石蕊試劑的水中,溶液會變紅;

④鈉與酸反應時酸消耗完之后,再與水反應;

⑤兩小塊質(zhì)量相等的鈉,一塊投入水中,一塊用錫箔包住,在錫箔上刺些小孔后投入水中,兩者放出的氫氣質(zhì)量相等。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篇9

一、挖掘貨幣的使用歷史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金屬器件應用的體驗,對金屬的性質(zhì)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如何設計一個能貼近社會、貼近生活的項目,使《金屬的性質(zhì)和利用》的教學活動能夠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呢?筆者注意到教材中“聯(lián)想與啟示”欄目中的第3個問題:“選擇鑄造硬幣的金屬材料需要考慮哪些因素?”這個問題在這一節(jié)中不是重點知識,通常都是不作探討的。本次筆者就把目光聚焦在金屬硬幣上,把它作為一個項目,開展《金屬的性質(zhì)和利用》的教學活動。

縱觀歷史,引發(fā)思考。

課前教師布置了研究性學習的任務,要求學生通過網(wǎng)絡、書籍等資源,對貨幣的發(fā)展歷史、貨幣選用的材質(zhì)等進行研究。課堂教學就從分享學生研究成果入手,展開有關《金屬的性質(zhì)和利用》一節(jié)的教學。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只要有商品買賣,就需要“錢”――貨幣。今天,我們聊一聊貨幣。下面請大家說說,我國的貨幣使用歷史。

生:貝是中國最早的貨幣,商朝以貝作為貨幣。從商朝銅幣出現(xiàn)到戰(zhàn)國時期,中國的貨幣形狀很多,以趙國的鏟幣、齊國的刀幣、秦國的圓形方孔錢、楚國的蟻鼻錢較著名。秦統(tǒng)一中國后,結束了中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tài)……

師:這是貝幣,初期貝幣的材料主要是貝殼、骨頭、石頭等天然材料。這是金屬貨幣,金屬貨幣的材料是各種金屬。這是紙幣,紙幣的材料是紙張。

這樣設計的意圖,就是幫助學生梳理貨幣的演變歷史,以及貨幣的材質(zhì)變化,引入課堂教學的主題。

師:金屬貨幣從公元前14世紀(即我國的商朝)開始,一直沿用至今。不僅在中國,國外很多國家都在使用金屬貨幣。為什么人類喜歡用金屬材料來鑄造貨幣呢?人們通常選用哪些金屬材料來鑄造貨幣呢?

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有的學生認為,金屬的硬度比較高;有的學生認為,金屬不易腐爛……教師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闡述觀點,分享各組討論的成果。教師適時拋出課堂教學的核心問題:金屬到底有哪些與眾不同的性質(zhì)?我們該選擇哪些金屬材料來鑄造貨幣(硬幣)呢?以問題為導向,以項目為載體,驅(qū)動學生去了解金屬的性質(zhì)、合金的特性等知識。

二、注重金屬的生活體驗

在我們的衣食住行中,金屬的蹤影無處不在。學生具有一定的金屬器件應用的生活體驗,對其相應的性質(zhì)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圍繞鑄造金屬貨幣時需要考慮哪些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在交流分享過程中總結出金屬的主要物理性質(zhì)。

聯(lián)系生活,總結物性。

師:金屬的性質(zhì)包括哪些?

生:金屬的性質(zhì)包括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

師:下面先請同學們分小組交流金屬一般有哪些物理性質(zhì),看看哪個小組講得多,講得好。

生:金屬銅可以作導線,這是利用它的導電性;鐵可以鑄造鐵鍋,這是利用它的導熱性……

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及時引導、啟發(fā)、補充,梳理和總結金屬常見的物理性質(zhì)。之后教師重新回到當前要解決的實際問題上來――從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看,鑄造金屬貨幣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填寫下列表格。(見表1)因為經(jīng)過了充分的討論,加上自己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解決這一問題已經(jīng)是水到渠成。

三、展現(xiàn)化學的實驗特色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所以實驗教學在化學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非常重要的作用。關于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一部分,大部分知識將要在本章節(jié)中學習。為了更好地展現(xiàn)奇妙的化學世界,筆者將本節(jié)課中的實驗整合為“聯(lián)想”“驗證”“探究”三組。

通過實驗初探化學性質(zhì)。

從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考慮鑄造金屬貨幣需要考慮的因素,引入從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考慮,應該選擇什么樣的金屬鑄造貨幣。

1.聯(lián)想篇。

請同學們聯(lián)系生活,觀察桌上的金屬物品,說說常見的幾種金屬暴露在空氣中的情況,把觀察結果填在表2中。

通過觀察,引導學生從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或?qū)W習經(jīng)歷中,聯(lián)想常見的幾種金屬在空氣中的變化情況,從而為金屬貨幣鑄造材料的選擇作鋪墊。

2.驗證篇。

師:鋁的顏色是銀白色,在生活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鋁制品使用一定時間后,顏色會變“暗”。為什么?

生:是鋁與空氣中的氧發(fā)生了反應,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

師:是不是這樣呢?我們通過實驗來驗證吧。

學生了解鋁表面變色的原因后,師生一起設計實驗方案。

學生活動:取兩片相同的鋁片,其中一片用砂紙打磨,另外一片不打磨,分別放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學生根據(jù)現(xiàn)象,經(jīng)過分析,得出結論。通過實驗驗證鋁與氧氣確實發(fā)生了反應,形成了一層能致密、高熔點(自我保護)的氧化膜。這為金屬貨幣選擇鋁作為材料埋下伏筆。

3.探究篇。

關于常見金屬與酸反應的教學,讓學生根據(jù)教師提供的實驗建議,討論形成實驗方案后,再自己動手進行操作。通過近距離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分析常見金屬的活動性的差異。

學生根據(jù)教師提供的實驗物品,將大小、形狀、質(zhì)量相同的鎂片、鋁片、鋅片、銅片打磨后,同時將它們插入相同體積和濃度的稀鹽酸中,觀察記錄實驗現(xiàn)象。在師生互動中總結金屬的活動性。

師: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了解到,有些金屬化學性質(zhì)活潑,有些金屬化學性質(zhì)相對不活潑。請同學們完成表3,從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思考我們應該選擇哪些金屬來鑄造金屬貨幣。

生:我會選擇銅。

師:為什么?

生:因為銅的化學性質(zhì)不活潑,比較耐腐蝕。

四、整合合金的特有性質(zhì)

合金的內(nèi)容一般建議安排在第二課時進行學習。雖然教材的編排具有合理的結構,但是教材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圣經(jīng)”,適時、適當?shù)馗淖兘滩陌才牛匦录軜嬚n堂教學,也是必要的。

發(fā)現(xiàn)不足,制造合金。

師:有同學選用鋁做貨幣,我想問問:鋁是不是十全十美的好材料?鋁有沒有“致命”的弱點?

生:鋁的硬度比較小,且不耐酸的腐蝕。

師:有同學選擇銅,誰來分析一下銅的弱點?

生:銅雖然比較耐腐蝕,但是,純銅的硬度比較小。

師:當我們把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結合起來,就會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比如銅的化學性質(zhì)不活潑,很多同學都會考慮選擇銅,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純銅的質(zhì)地卻是非常柔軟。那么,我們能不能直接用純銅來鑄造貨幣?

生:不能。

師:實際上,由于生產(chǎn)水平的低下,我們的古人最先得到的不是純金屬,而是合金,比如我國商代就會鑄造青銅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逐漸認識了合金及合金的特性,并學會了調(diào)整合金的構成,制造出各種性能優(yōu)異的合金。

師:什么是合金?它有什么特性?

生:合金是一種金屬和其它金屬(或非金屬)熔合在一起生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zhì)。合金的熔點比純金屬的熔點低……

師:同學們,請看,這是我們中國現(xiàn)行流通的硬幣。它們的鑄造材料是不同的,但都是合金的。

讓學生認識到純金屬不能滿足金屬貨幣的鑄造要求,筆者引入合金的內(nèi)容。最后,又讓學生了解中國現(xiàn)行流通的硬幣的材質(zhì),使學生加深物質(zhì)的性質(zhì)決定用途這一認識。

五、拓展應用的綜合因素

金屬鑄造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涉及的學科知識有物理的,化學的,還有美學的,等等。筆者在學生認識到物質(zhì)的性質(zhì)決定物質(zhì)的用途后,引導學生思考,除了要考慮金屬的性質(zhì)外,還要考慮哪些因素。

綜合考慮,知識拓展。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發(fā)現(xiàn),物質(zhì)的性質(zhì)決定了它的用途。我們在鑄造貨幣時,除了要考慮金屬的性質(zhì)外,還需要考慮哪些因素?把相關因素填到表4中。

篇10

鉀是一種銀白色的軟質(zhì)金屬,蠟狀,可用小刀切割,熔沸點低,密度比水小,化學性質(zhì)極度活潑(比鈉還活潑)。

鉀在自然界沒有單質(zhì)形態(tài)存在,鉀元素以鹽的形式廣泛的分布于陸地和海洋中,也是人體肌肉組織和神經(jīng)組織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鉀的化學性質(zhì):

鉀的化學性質(zhì)比鈉還要活潑,僅比銫、銣活動性差。暴露在空氣中,表面迅速覆蓋一層氧化鉀和碳酸鉀,使它失去金屬光澤(表面顯藍紫色),因此金屬鉀應保存在液體石蠟或氬氣中以防止氧化。

鉀在空氣中加熱就會燃燒,它在有限量氧氣中加熱,生成氧化鉀;在過量氧氣中加熱,生成過氧化鉀和超氧化鉀的混合物。金屬鉀溶于液氨生成深藍色液體,可導電,實驗證明其中含氨合電子,鉀的液氨溶液久置或在鐵的催化下會分解為氫氣和氨基鉀。鉀的液氨溶液與氧氣作用,生成超氧化鉀,臭氧作用,生成橘紅色的臭氧化鉀。

鉀與水劇烈反應,甚至在冰上也能著火,生成氫氧化鉀和氫氣,反應時放出的熱量能使金屬鉀熔化,并引起鉀和氫氣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