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著名詩句范文

時間:2023-03-18 11:07: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端午節著名詩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端午節著名詩句

篇1

【妙語品茗】

1.口語的運用為文章增添濃厚的生活色彩。在讀者的眼中,最平淡的就應該是口語了,但《端午的鴨蛋》一文卻因口語的運用而使文章增色。

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于腌鴨蛋。高郵鴨蛋于是出了名。

這些都是平實的口語,有的地方一句一斷,大有生活中的說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著說的神態,極富生活氣息。

更讓讀者“難以接受”的是“大白話”的運用?!半p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之處。還不就是個鴨蛋!”“我在北京吃的咸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么咸鴨蛋呢!”誰能否認這語言的平淡,但平淡之中卻顯現出自然而然,讓人倍感親切。

2.古漢語的運用為文章增添厚重的典雅之美。在《端午的鴨蛋》中,典雅的文言詞語與質樸的口語相映成趣。

高郵鴨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干、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

作者將極雅與極俗的兩種語言自然和諧地捏到一處,使文章倍添藝術韻味。

不過高郵的咸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

前幾個分句本是很通俗的語言,卻突然用了一個“多矣”,之后馬上又回到大白話,然后引用元稹《離思》中的一句著名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運用“大材小用”的詩句來表現對別處鴨蛋的不屑一顧。這種文白夾雜的語句令人忍俊不禁,為文章增添了幽默和趣味。

3.“造型”語言的運用為文章增添獨特的神韻之美。作者有時只用一兩個字眼就能寫出事物的特色和神韻。

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

一個“哦”字,我們仿佛可以看見那個人張著嘴吃驚的樣子。此句寫出了對方的吃驚,更體現家鄉鴨蛋的名氣之大。就如作者寫吃咸鴨蛋“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真可謂繪聲繪色,扎咸鴨蛋的那種動感,看著紅油冒出來的那種,在一個平淡的“吱”中得到了活靈活現的表現。

《端午的鴨蛋》一文,平淡質樸,娓娓道來,如話家常。但文中的每一句話都平淡而有味,每一段文字都能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每一部分文章都滲透著淡淡的幽默。而這一切都源于作者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的深情熱愛。

【即學即用】

1.品讀語句,選擇恰當的詞語填空。

(1)敢稱東北第一名菜者,非殺豬菜莫屬。先不論好吃或如何吃好,單是一個名字,南方人也好,外國人也罷,一聽就 (顯示著、透著、體現著)東北人的厚道、實在和大氣。

(2)農村的火又快又硬,豬肉下鍋不久,肉香就滿院子 (飄香、飄揚、飄蕩)。

2.從語言運用的角度品味下列語句。

篇2

作為光榮的人民教師,身上肩負著將中華傳統文化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的重任。在平時的教學與研究中,本人發現,從俗語、楹聯、詩詞曲賦、四書五經、傳統美德、民風民俗及語法等各種形式的中華傳統文化入手,與語文教學結合,均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時間一長,師生都感到“中華文化,妙不可言”。

一、傳統節日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春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可近年來一些人為了趕時髦,過起了洋節日,傳統的節日卻忽略了。圣誕節各大商場張燈結彩,圣誕老人站在門口迎接各位顧客,門口的圣誕樹光彩奪目,商場里到處都是頭戴圣誕帽的售貨員……氣氛煞是熱烈。情人節大街上處處是大幅的標語,玫瑰賣得特別火爆……可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七夕節,卻顯得冷落了。于是,在語文教學中,我對學生說:“春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你們知道有什么風俗嗎?”學生說:“家家戶戶舉行一些慶?;顒?,如放鞭炮、貼春聯、貼年畫、舞龍獅、吃年糕等,年初一早上人們互相慶賀,大人給小孩壓歲錢等?!?/p>

我又引導學生說關于春節的詩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p>

為了引起學生對傳統節日的重視,我又告訴他們,我們的傳統節日還有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

清明節是祭拜祖先的,相關詩句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人們在這天的風俗是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辟邪等。七夕節源自牛郎織女的傳說,人們常用“兩情若在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句詩來象征美好的愛情。中秋節人們觀月祭拜,寄托情懷,留下了許多思鄉的佳句,如“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等。

在上語文課時,我把這些傳統的節日穿去講,以便活躍語文課堂學習,加強學生對傳統節日風俗的回顧以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印象。在語文課堂上了解傳統節日的同時,又穿插相應的古詩詞,加強了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和應用,這樣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古詩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古詩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隨時可以靈活運用,無論是導入、解答問題、小結、總結時均可加以運用,達到對學生實施愛國主義、親情、友情教育的目的。

(1)對學生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文化中最濃郁、最強烈的亮點就是愛國主義情感。例如初中學生都會接觸到的這些名篇名句:“位卑未敢忘憂國”是南宋時期著名詩人陸游憂國愛民的真實情懷, 陸游《 示兒》一詩說“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望告乃翁?!标懹闻R死之前,仍然惦記祖國的一統大業,其愛國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發出了兼濟天下蒼生的遠大理想“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現了堅貞的民族氣節,慷慨悲壯,感人至深。范仲淹《岳陽樓記》一文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在今天仍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岳飛的《滿江紅》“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是何等的氣勢,體現了他的愛國情懷。王昌齡的《出塞》、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都抒發了偉大詩人的愛國情感。學習過程中,務必讓學生在理解詩句含義和時代背景的基礎上,體察探究偉大詩人的愛國情懷。學習偉大詩人熱愛自己的祖國的高尚品質,長大后做社會主義事業的繼承者和建設者,能夠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

(2)對學生實施親情教育。親情教育是傳統倫理道德的一個重點。孟郊的《游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頌揚了母愛的偉大。唐朝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 “每逢佳節倍思親”其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動至極,成為千古佳句。三國時期曹植的《七步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則教育我們親人之間要和睦相處且不可相互殘害。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體會親人對自己的關愛,注重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優良品德,給學生編織一個和諧的親情關系網。

篇3

關鍵詞:唐代;女子體育;多元化;背景;特征;影響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612(2010)04-0031-04

我國唐代(公元618-907)疆域遼闊,國勢富強,在當時世界上處于先進國家之列。而其高度繁榮的封建經濟為文化的巨大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也為體育的高度發展創造了條件。唐代重視軍事訓練和實行武舉制的措施推動了武藝的發展,也促進了馬球、蹴鞠等體育活動的風行;城市的繁榮和宮廷娛樂有益于舞蹈、百戲及其他各種傳統體育活動的廣泛開展;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豐富了唐代體育活動的內容;婦女較為廣泛地參加體育活動更是唐代體育發展的一大特色。唐代女子參與體育活動在形式上、規模上、種類上都在我國女子體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唐代豐富的女子體育活動及深厚的文化內涵,是唐時期婦女從事體育實踐智慧的結晶,是豐厚的體育財富,是留給我們珍貴的體育文化遺產。科學的認識、開發唐代女子體育資源,對于我們當今的體育事業都具有重要意義。

1 唐代女子體育多元化興起的社會文化背景

唐代的繁榮穩定以及東西方頻繁的經濟文化往來,使唐時期女子體育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唐時期政治的相對穩定、經濟的繁榮昌盛、文化的包容與開放等,都為唐代女子體育的興起于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和精神支持;唐代婦女地位的提升以及統治階級休閑娛樂的需要,為女子體育的發展提供了可能的空間;植根于本土的儒、釋、道三教文化以及外來文化的交流融合,促進了唐代女子體育思想的多元化,創造出了豐富的體育資源,隨即呈現出唐時期女子體育多元化興起的情形。由于唐時期女性的廣泛參與極大的促進了中國古代體育的發展,豐富了中國古代體育內容,在中國幽遠而深厚的古代體育文化長河里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1.1 唐帝國的雄厚強大是唐時期女子體育多元興起的物質基礎唐朝自李淵建國到唐玄宗開元、天寶之時,唐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上,總的來說是沿著一條上升路線前進的,出現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局面。當時的唐王朝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國力昌盛,是雄居亞洲、領先世界的強國。唐帝國的雄厚強大是唐時期女子體育發展的必要客觀條件和物質基礎。

1.2 唐時期包容、開放的社會氛圍是唐代女子體育發展的精神支持植根于本土的儒、釋、道三教文化以及外來文化的交流融合,促進了唐代女子體育思想的多元化發展。唐時期社會包容與開放的世風,使唐代婦女從觀念上打破了傳統的“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等綱常禮教的束縛。使唐時期女性獲得了較大的自由,能夠走出家門,在一個相對寬松的社會環境里,追求自我的發展。因此,參與體育活動的人數甚眾。這當中宮廷妃嬪和貴族婦女,由于政治上的特權和經濟上的富足,以及擁有充足的時間,能夠積極參加體育運動自不待言,就連社會地位低下的優伶、以及廣大平民婦女。也都能在閑瑕的時間,紛紛加入到體育運動的隊伍中去,這在中國古代婦女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唐時期開放的世風,與周邊民族的頻繁交流,使外來民族女性奔放、好動的習性也影響了中原女性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潮。突厥族女子好蹴鞠的習俗直接帶動了中原女子參與蹴鞠活動。那里原來就有男子好槽蒲,女子好踏鞠的習俗。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突厥族興兵萬進攻中原,被唐朝軍隊打敗后,有近萬人歸附唐朝,其中有許多富貴的突厥人陸續遷居長安,他們有條件,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民族習俗生活,并將本民族的風俗習慣隨之擴散。數以千計的突厥女子以蹴鞠為戲,勢必影響并直接推動唐代女子蹴鞠的興起。其他歸附唐朝的突厥人,被安置在河套以南,專設都督府,由突厥人任都督。居住在那些地方的突厥女子,對推動當地女子蹴鞠的興起,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 唐代女子體育活動主要方式

在唐代女子體育多元化興起的背景下,唐時期女子體育活動非常豐富。不論是在宮廷、貴族,還是民間大眾,或在各種節日,或在平日里,都有各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依據史料記載,唐時期婦女參與多種體育活動方式,歸納起來主要有球類、百戲、騎射、游戲娛樂、戶外休閑、水冰嬉、博弈類幾大類別,項目數量可達上百種。依據史料記載和項目流行程度高的一些主要女子體育活動歸納、羅列(表1)。

2.1 球類 球類在唐時期是主要的體育活動。主要有蹴鞠、馬球、驢鞠、步打球等。

蹴鞠,古時也稱“白打”戲,它的對抗性小,主要是以娛樂性為主。由于蹴鞠對人、場地的要求不高,玩法豐富,所以容易受到唐女性的喜歡。唐代女子蹴鞠普及程度高,不論是在宮廷,還是街頭巷尾均有女子玩蹴鞠的身姿。唐代詩人乇建《宮詞》“縮裝殘粉未明天,總在朝陽花樹邊。寒食內人長白打,庫中先散于金錢?!笔钦f在寒食節這一天,宜春院的伎女以踢球為樂。可見,蹴鞠是當時宮女們節日里一項重要活動。寒食節就是清明節,在這一天,我國古代的人們有禁煙火吃冷食的習俗,都要郊游或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消除寒食的積滯。皇帝宮中有這樣的習俗活動,民間也有。除了在寒食節玩蹴鞠,在平時玩蹴鞠也是隨處可見的。《劇錄談》里就描述了街頭一位少女玩蹴鞠的故事:京兆府的小官吏王超,有一天走過長安城勝業坊北街,“時春雨初霽,有一三鬟女子,年方十六八,衣裝襤褸,穿木屐于道側槐樹下,值軍中少年蹴鞠,接而送之,直高數丈,于是觀者漸眾”。這個故事生動描述了,唐時期街頭一普通少女都能輕松將球踢起數丈之高,說明蹴鞠在當時是一項街頭巷尾、平民百姓中都非常普及的一項運動。

馬球是唐時期最為興盛的一項競技運動項目,對抗性強,對人對馬的體能和技藝要求都很高,因此極具有刺激性、危險性、觀賞性。然而,這非常男性化的運動項目中也不乏健勇女性的參與?,F藏北京故宮博物館的唐代打馬球菱花鏡;美國肯薩斯市納爾遜?雅堅斯美術館的唐代彩繪四件女馬球俑;法國巴黎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藏六件彩繪女馬球俑,都鑒證了唐代女子打馬球的盛況。唐詩中也有許多關于女子打馬球的記載,如王建《又送裴相公上太原詩》中載:“千裙白刃兵迎節,十對紅妝妓打球”。據史料記載,女子馬球大多都是在宮中及貴族中開展,除了宮廷娛樂表演的馬球運動,還成立了專門的女子馬球隊接受訓練并舉行正規的馬球比賽。在唐代宮庭里,女伎一般都受過打球的訓

練,她們主要是陪皇帝、貴族們消遣、娛樂。

由于馬球競技性強,又沒有專用護具,傷殘事件屢有發生,因而便出現了由馬球衍生而來的“驢鞠”又稱“小打”。相比馬球,驢鞠降低了許多的危險和要求,規則類似于馬球比賽,而精彩不減并增添了娛樂性和趣味性。人們騎著倔強的驢兒,叫喊著揮杖爭球相對于猛烈的馬球而更是妙趣橫生,所以深受唐時期女士們和士大夫的青睞。據《新唐書?百官志三》載,按唐代習俗,每年寒食節,由少府監在宮中組織獻球的娛樂活動,包括各種球戲,如蹴鞠、擊鞠、驢鞠、步鞠、等。《舊唐書》卷一百一十七《郭英義傳》記載,唐代宗時的劍南節度使、兼成都尹喜好組織女騎手乘驢打球。文獻中多處都有對驢鞠這項活動的記載,說明了驢鞠的受歡迎程度及普及程度。

此外,還有更安全、易玩的步打球,又稱“步打”,“步擊”。和驢鞠一樣從馬球演化而來,除球員不騎乘外,其他均與馬球規則類似。步打球相對馬球而言,對抗性要小得多,傷害系數也比較低,而進球得籌的概率比馬球高。因此,唐時期有許多女子熱衷于步打球的娛樂。步打是唐代上層女性經常娛樂的一項活動。唐代女詩人魚玄機,喜好步打球,其《打球作》一文中描繪了女子步打球的精彩場景。

在節日里或喜慶日,彩球便是唐婦女的主要的一項球類游戲。彩球戲又稱“拋球”或“踏球”,是唐代婦女中普遍流行的一種球類游戲。所謂“拋球”就是參與者彼此用手來拋接彩球。所謂“踏球”即參與者踩在較大的木球上隨音樂的伴奏做各種舞蹈動作,妙趣橫生。唐詩人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中記載:“素女吹佩球,天人弄彩球?!碧拼娙隧f應物在詩《寒食》中載:“清明寒食好,春園百卉開。彩繩拂花去,輕球度閣來?!边@些詩句都生動反映了唐時期婦女玩彩球的情景。

2.2 百戲 據《辭?!范x,百戲是“古代樂舞雜技表演的總稱。包括各種雜技幻術(如扛鼎、尋植、吞刀、吐火等)、裝扮人物的樂舞、裝扮動物的魚龍曼延以及帶有簡單故事的《東海黃公》等。它是一種以雜技為中心,匯集各種表演于一堂的藝術。所謂‘戲’,即歌舞、雜技等的表演;因其節目繁多、健美活潑,故被稱為‘百戲’。百戲常與歌舞一起表演,與音樂相隨,所以后人多以“歌舞百戲”或“樂舞百戲”并稱。唐代百戲又名“散樂”,據《舊唐書?音樂志》載:“散樂者,歷代有之,非部伍之聲,俳優歌舞雜奏……,如是雜變,總名百戲。”雜”為百戲一大特色之一,從雜技到歌舞戲,從幻術到滑稽表演,林林總總,無不涉及。

唐時期有著濃郁的舞文化,宮中女子普遍都善舞,最出名的就是公孫大娘的劍器舞。據唐鄭處誨撰《明皇雜錄》中記載:“時有公孫大娘能為鄰里曲及裴將軍滿堂勢、河西劍器揮脫,研妙皆冠絕當時。”唐詩人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也有對女子劍器舞的描述。劍器舞是劍器舞蹈化的產物,并為后來劍術套路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基礎。

唐代樂舞有“軟舞”和“健舞”兩大類,漢唐時期,傳人中原的西方舞蹈以“健舞”為多,由以源自中亞的胡旋舞、胡騰舞最引人注目。胡旋舞的表演者多為女性,楊貴妃就擅長胡旋舞。敦煌莫高窟的第85、129、197、201、205、215、314、331等窟都有唐時期表演胡旋舞的畫面。唐詩人白居易在《胡旋女》中也生動描繪了唐代婦女胡旋舞的情形:“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手應鼓。弦鼓一聲雙袖舉,迥雪飄飄轉蓬舞。左旋轉右旋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人間物類不可比,奔車輪緩旋風遲。”

唐時期女子也組織拔河比賽,既熱鬧有趣,又可鍛煉身體。在唐代無論是民間、宮廷還是軍中,都很流行這項活動。唐代文學家張說《奉和圣制觀拔河俗戲應制》記載:“今歲好拖鉤,橫街敞御樓。長繩系日住,貫索挽河流。斗力頻催鼓,爭都更上籌。春來百種戲,天意在宜秋?!笨梢姲魏邮窃凇鞍俜N戲”(百戲)之列的。唐人拔河參與者并非全是男子,唐代婦女也很喜歡這項活動,唐中宗李顯就曾“幸玄武門,與近臣觀宮女拔河?!?/p>

2.3 戶外休閑 唐王朝政治長期穩定,經濟高度繁榮,社會開放,這就使得人們非常注重現世的享樂,當時的各種歲時節令活動不斷,游藝項目五花八門。人們不但重視生命價值,而且渴望來生還能享受,所以重生與厚死也成為社會風俗的一大景觀。中國傳統的節令習俗發展至唐代,趨于成熟和穩定,進入一個新的蓬勃興盛的階段。節令歲時體系,也在隋唐時期基本定型。而將節日休假納入官方制度,普遍以節日為法定假日,也始于唐代。據《大唐六典》和唐文宗時期的《鄭氏書儀》所載,旬假與節假加起來,最多時計有一百多天,約占全年的三分之一。唐時期婦女參加的戶外休閑活動豐富,主要有踏青登高、秋千、騎射畋獵、冰戲、水上活動等。

唐代游樂踏青已蔚然成風。唐時期人們有逢節日或平時好友結伴,去風景優美的地方賞景、玩樂的習俗。文獻中多處提到的景點是曲江和曲江池。曲江一帶自古風景優美,而唐代游曲江的風氣最早始于中宗神龍年間,開元末年逐漸繁盛_。杜甫《麗人行》中載:“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以及唐?林寬《曲江詩》載:“傾國妖姬云鬢重,薄徒公子雪衫輕”,都描繪了唐代宮女們游賞于曲江池畔的熱鬧場景。在春暖時節,宮女們還相約蕩秋千。唐代的蕩秋千已發展成一項風行朝野的時髦游戲活動,無論是貴族女性,還是普通的民間女子,都對蕩秋千的游戲非常熱衷。史料記載,唐玄宗喜歡興致勃勃觀看嬪妃們蕩秋千,飄搖入云,如天上仙女,稱為“半仙之戲”,生動描述了宮女們玩秋千的快樂場景。

在每年的春、秋時節,射箭畋獵活動就會興盛。宮中就會組織騎馬、射箭、田獵等活動。王建《宮詞一百首》之二十二:“射生宮女宿紅妝,把得新弓各自張。臨上馬時齊賜酒,男兒跪拜謝君王?!鄙像R之前像男人那樣行跪拜禮。北京故宮館藏雕塑有唐代畫彩女射俑,女俑發髻梳成“丫”形,身穿翻領窄袖衣,腰系帶,下著靴。頭偏向左,雙手作持弓射獵狀。此俑生動、形象地再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

唐時期的水上、冰上活動也是豐富多彩。在唐時期的江南水鄉,許多女子都是游泳能手,《全唐詩選》中楊師道《采蓮》詩中就描寫了一位游泳姑娘,“自解凌波不畏沉”就是對這位女子游泳高手的描述。端午節有賽龍舟的節俗,宮中競渡不一定安排在端午節那天,由宮女們水上消遣、娛樂的主要方式。《全唐詩》第027卷張祜《雜曲歌辭?上巳樂》:“猩猩血彩系頭標,天上齊聲舉畫橈。卻是內人爭意切,六宮羅袖一時招”。描寫的是后宮女子舉行劃船比賽的場景。唐代宮廷建設雄偉、各種大湖、池很多,在閑暇時宮女們常常劃船采蓮?,湖邊射鴨等娛樂活動。射鴨是將木制的鴨子放在水面上漂浮,宮女們輪流用弓箭射之,中者為勝。唐詩人王建《宮中三臺詞二首》之一:“魚藻池邊射鴨,芙蓉園里看花”。還在《御獵》所載:“青山直繞鳳城頭,產水斜分入御溝。新教內人唯射鴨,長隨天子苑東游”,描述了唐時期宮女玩射鴨的情景。

此外,在北方婦女們還可參加還有冰戲、嬉雪等天寒時

冰雪類活動。

2.4 游戲娛樂 唐代婦女善樂好思,為了寂寥平日的空悶。常常自娛自樂,流行了許多的游戲項目。唐代宮女們的游戲多種多樣,如捉迷藏、采蓮、撲螢、釣魚、長行、握槊、投壺、樗蒲、葉子戲、簸錢、藏鉤、棋奕等。這些游戲既有健身性又有益智性和娛樂性,所以深受唐時期婦女們的喜愛。唐代張籍《美人宮棋》云:“紅燭臺前出翠娥,海沙鋪局巧相和”,寫的就是宮女弈棋的情形。

3 唐代女子體育活動的特征

3.1 唐代女子體育的非獨立性特征 唐代統治階層的休閑娛樂需求,也促進了唐時期女子體育的發展。唐時期大量的女性人宮,從事一定的藝妓表演,或進行某些比賽給統治階層進行觀賞,或借以寂寥空寂的生活,或閑暇時的自娛自樂。由于種種外在、內在的原因或需求,推動了宮廷女子體育的發展;此外,宮廷、民間女子體育活動與各種節令日活動緊密相連。史料記載的唐時期女子體育活動中,絕大多數都是在各種節令日中進行的。唐時期一年當中各種節慶日繁多,從元月到正月,一年四季都有各種歲時節活動。如春季的踏青、競渡;夏季的采蓮、撲蛾;秋季的登高,還有各種宴慶中的樂舞、角觚、藏鉤等。唐時期一年之中有記載的歲時節慶就有三十多個,而這些具有體育性質的活動項目正是節令日的主要活動內容,而關于唐代女子獨立的組織專門性體育活動的記載甚少。宏觀而言,唐時期女性參與體育活動的外在動因大于內在動因,這種間接性的參與體育活動說明唐時期女子體育具有非獨立性特征,來自外在的動因可以對唐代女子體育活動的多元化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3.2 唐代女子體育的多元化特征 唐時期包容、開放的世風,及多民族、多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使唐代女子體育呈多元化興起的局面。唐代婦女在不同時節,不同社會階層,不同地域環境,都可以參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體育活動。唐時期女子參與體育活動具有明顯的季節性、階級性、地域性。唐代女子體育活動有競技性強的馬球比賽,有表現健美的胡騰舞,有怡情賞景的登高、踏青,有閑情益智的博弈等等。各種體育休閑娛樂活動在這一時期得到普及和發展,多種體育理念得到交融和升華,創造出了融競技性、休閑性、娛樂性等多維體育價值體系的體育活動內容,呈現出唐代女子體育多元化興起的繁榮情形。

3.3 唐代女子體育活動普及度高、范圍廣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唐代的女性受傳統封建思想的束縛較少,參與體育活動的人數眾多。宮廷妃嬪和貴族婦女甚至連社會地位低下的優伶、以及廣大平民婦女,也都能在閑暇時間紛紛參與體育運動,這在中國古代婦女史上是極為罕見的。唐代婦女體育運動不僅參與的人數多,而且開展的空間范圍幾乎遍及全國各地。無論是經濟繁榮的中原地區,還是經濟相對落后的塞外邊疆,都有大量婦女參加體育運動。

4 唐代多元化女子體育活動對唐代女性的影響

4.1 唐時期豐富的女子體育文化凝練了唐代女子善樂好思的優秀品質唐代女子體育活動的豐富是我們歷代封建王朝不可比擬的,其活動方式涉及室內、室外、水上、冰上等多維宅間,活動內容豐富、多樣,有競技類、休閑類、游戲類、益智類等。從體育與唐時期女性的關系來看。一方面,唐代女子體育的多元化興起是唐時期婦女長期從事體育實踐、學習、創新,智慧的結晶;另一方面豐富的女子體育也極大的豐富了唐時期的婦女生活,促進了唐時期婦女身心健康。唐時期婦女能夠以自己的智慧,學習、創新出各種應時、應地、應人的體育活動方式,滿足了參與主體的體育需求,符合了社會發展的需要,也反映了唐時期婦女社會地位的提高,體現了唐代婦女積極進取、善樂好思的精神風貌。

4.2 唐代女子體育以“禮”、“樂”為核心唐代是封建王朝統治鼎盛時期,階級制度鮮明,中國古代體育長期以來同倫理道德相聯系。修德于行,在孔子教育中,“禮”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包括射禮、田獵、投壺、樂舞等曾作為“禮”的主要內容之一。在文明開放的盛唐時期,男尊女卑的思想也同時滲透在體育領域,王建《宮詞一百首》之二十=描述了庸女子射箭的場景“射生宮女宿紅妝,把得新弓各自張。臨上馬時齊賜酒,男兒跪拜謝君王?!痹诠澚钊蘸鸵恍┲匾膱龊隙忌俨涣嗣裁琅詤⑴c作襯,其作用如同今日的禮儀小姐?!皹贰笔翘拼鷭D女體育活動的一大特色,在占大比例的娛樂性體育項目中體現出了唐時期婦女對娛樂的偏好,注重內心的安樂而輕競斗的殘酷。有宮廷里的游戲娛樂,有親近自然的登高、踏青等,無不體現了唐代女子以“樂”為核心的體育思想。

4.3 唐代女子體育重注和諧統一又不乏彰顯個性、感性之美中國的體育思想從誕生之日起就主張“身心合一”,強調肉體與精神的統一。植根于農耕文化的華夏民族加之儒家思想浸染,更注重人的身心統一、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人與人的和諧統一。唐時期眾多婦女在秉承了傳統思想基礎上在體育項日中表現出了順從、含蓄、柔和之美。她們參與體育活動時衣著華麗、佩戴漂亮首飾、輕著淡妝,充分體現了其休閑娛樂的狀態,而并不看重輸贏的謙和品質。女子驢鞠、步打、游戲等在唐詩文中都有贊美女子活動時的場景,考占發現的有關唐代女子體育的壁畫、遺物都對此有所展現。然而唐時期的繁榮昌盛、以及多元文化的交融促使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賦予了唐時期女性勇敢積極進取的精神品質。唐時期女子躍上了我古代體育的舞臺,她們或揮桿于馬上或縱情于山水,或揮汗于賽場或靜雅于博弈,彰顯了唐代女子的個性美、感性美。

4.4 唐代女子體育多維化價值取向

唐代是一個包容、開放的社會。儒、釋、道多維價值取向并行不悖。各家思想自由爭論,各顯風采,不僅有力地促使了三教融合,而且造成了一種開放的文化姿態和價值視野,在社會生活諸多方面和諸多領域,價值都表現了開放性的特征。人們的主體需要不但在廣度上擴展了,在層次上豐富了,而且在表達上比較自由;滿足了主體需要的價值客體,不但在數量上增長了,在范圍上廣闊了,而且在變動上比較快速。由此,主、客體的價值關系就呈現為縱橫交織、上下流動、中外往來的“立體交叉橋式”的結構。于是,反映這種價值結構的價值觀念也絢麗多姿,異彩紛呈,氣象萬千。唐時期這種多維化的價值取向直接導致了唐代體育文化的多元化表現形式。而作為唐代體育發展的重要部分的女子體育也相應呈現出了多維化價值取向。

5 開發唐代女子體育資源的現實意義

5.1 積極拓展。弘揚我國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在當今世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也在發生著劇烈的沖撞與融合。近些年來,通過積極努力,我國的歷史、文化、藝術等已受到世界人民的歡迎。然而更值得我們驕傲的傳統體育文化,還尚未得到應有的開發和推廣。如投壺,最早產生于我國歷史上春秋時期士大夫階層宴飲時的一種搏戲,也是唐時期流行的一項體育游戲,至今已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但目前在國內已是幾乎“瀕臨滅絕”,然而深受中國傳

統文化影響的韓國卻成了一項很重要的傳統民俗活動,2003年在韓國舉所行的世界杯文化活動中,投壺還曾被列為閉幕式的首要表演。所以整理和挖掘唐代女子體育活動資源,也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主要內容,對于發展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弘揚我國優秀民族文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5.2 講“禮”重“樂”,豐富我國精神文明建設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就有謙讓、和諧的精神品質,是擁有久遠歷史的禮儀之邦。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大力發展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唐代女子體育所表現出來的以“禮”、“樂”為核心的體育思想無疑為我們現代社會的人們提供了寶貴的精神食糧。

5.3 對我國女子體育發展提供借鑒 從生物進化論角度而言,回顧唐代婦女廣泛而長期的從事各種體育活動勢必會促進其身心健康,進而也為生育下一代高質量的生命提供了先天保證,進而提高了唐時期人們健康體質,這無疑也是唐代繁榮興盛的人本因素。而近些年來,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的下降,是否與我國女子體育事業的發展有密切關系,也值得我們的深思。如何開發更適合女子參與的體育健身、娛樂活動,提高女子參與健身活動的積極性?所以,開發唐代豐富的女子體育資源將有助于促進我國女子體育事業的發展。

6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