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拓展范文

時間:2023-03-30 18:02: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公司拓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公司拓展

篇1

當我們踏上開往培訓基地的大巴時,我們每個人都懷著激動、期盼的心情,教練員讓我們每個人都起了有意思的代號,在這三天里我們將不以年齡、職務而都得互叫代號,這樣使我們沒有了在單位的上下級束縛,使大家都很放松,在經過四個多小時的快樂旅途我們終于來到了風景秀麗,山青水秀的太行山半山腰,我們將要在這里渡過人生中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三天。

我們分了兩組,每個隊分別起了隊名,制了隊微,編了隊歌,擬了口號。我們進行的第一個項目是高空抓杠。這是個個人項目,當我們站在下面時看著對友們似乎很輕松的就抓住了,當我站在7米多的高空中,我突然有點膽怯了,有點想放棄了,看著對友們對我鼓勵的眼神,我不能讓他們失望,我猛的一下就沖出去了,結果一次就成功了了。原來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困難,只要你勇敢挑戰,相信自己就沒有辦不到的事情,在這項活動中,我們每個隊友都非常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我們進行的第二個項目是信任背摔。當我站在4米多高的平臺上,教練員問我準備好了嗎?其實我心里真的很沒底,我很不自信的說:“我準備好了”因為平時在生活中我們受到了太多的欺騙和愚弄,讓我們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信任。我怕我的隊友接不住我怎么辦?當我聽到我的隊友大聲的說:“我們準備好了,請相信我們,我們愛你”我就開始倒了,當我倒下那一刻,在半空中我感到了一絲涼意,當我被隊友那溫馨、有力的臂膀穩穩接住時,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踏實與信任。這個活動就是任任與責任的體現。在工作中也是如此,作為一個單位我們要建立信任,真誠,加強我們各個部門的配合,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我們進行的第三個項目叫盲人方陣。這個項目是團隊項目,我們最終失敗了。失敗的原因有好多,本來這是一個簡單的任務,而我們沒有提前做好溝通,沒有領導統一管理,而是在各自做戰,而到最后我們也沒明白我們到底要做些什么?在盲目的各自行動,而沒有理解透這是個“團隊任務”真的很遺憾!這項活動讓我們深刻的認識到在我們工作當中保持有效的溝通是多么的重要,只要互相交流,互相交換信息才能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

我們進行的第四個項目是懸崖速降。當我一個人站在20多米的懸崖上,往下看那一瞬我有點發暈了,我竟然有點手足無措了,我始終不敢邁開我的雙腿,但當我真正的跳了兩下后,原來是這樣的刺激,這樣的富有挑戰性,最后順利完成任務。這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情缺乏勇氣和挑戰,使我們失去了很多機會。通過這次活動,我將對以后的工作當中勇往直前,越越極限!

我們進行的第五個項目叫人生坎坷路(牽手)。這個項目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給我感觸最深的一個項目,當我的同伴戴上眼罩的那一刻,我從她的臉上看到了她表現出的那樣孤獨、無助、不知所措,當我牽著她的手邁出我們共同的第一步,我知道此時她的安全撐在我的手中,我要保護她的安全。一路上我們經過了山坡、獨木橋、泥濘,荊棘終于到達了目的地。雖然很累,雖然濕了雙腳,磨破了手皮,但我的內心真的很高興,因為我的隊友很安全的到達了。在這個項目中,讓我想到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有很多幫助過我們,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是誰拉我們了一把?就像剛才我因為沒有照顧好我的同伴,讓她不小心擦了一下手,就像小時候父母沒有照顧好我們而自責著,而如今我們有了自己的工作,可能有了自己的家庭,已經為人父,為人母,有了自己的孩子,而你多長時間給父母打一次電話?多長時間回家看望一次父母呢?此時我的淚水已經濕了眼眶,因為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做為一個女兒,一個朋友,一個同伴我做的真的不夠,真的很感謝我們教練員給我們上了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堂課,它將教會我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如何去感恩,如何去做人!它將讓我們時贏刻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善待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

篇2

在訓練前,我對于"拓展"這個詞還不算是陌生,早在2013年我司已組織過一次,知道他是一種游戲,一種團體合作的訓練類似軍訓的一種活動。當天我懷著忐忑的心情參加了活動。因為最近幾天因為身體原因一直不是很好,所以也很懷疑自己是否能完成當天的活動。在活動中,面對一個又一個困難,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然而我們臨時組建的集體卻能夠同心協力共度難關,在享受每個成功的喜悅之余,我更是被訓練中隊員們體現出來的勇敢、自信、合作精神所感動。深深理解到要想成功必須要付出怎樣的努力方可站在至高點上,那勝利的喜悅是無數次的跌倒與反省凝聚而成的;在高強度的訓練中,汗水與雨水、痛苦與歡笑交織在一起,使我們都極為深刻的體驗到一個團隊是要經過千百萬次的錘煉才會變的堅不可摧。

在當天的活動開始前,我們的教練給我作了一個團隊合作的小游戲以測試我們臨時組建的團隊的合作和默契意識。游戲結束后,通過報數的方式隨機組成了我們的隊伍,我們初步組建了自己的團隊。隨后我們小組推選各自小組的組長。這時候是發揮我們隊員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時候,每個隊員的積極性都很高,很快我們的隊名、隊歌、口號全部確定下來并得到隊員們一致擁護。然后由隊長和我分別給其他隊伍展示并介紹了我們這個團隊,自此團隊的形式和結構已經基本確定。雖然我們彼此都比較熟悉,但是我們這個小團體在后面的活動中調節、消除隔閡,同舟共濟、共度難關,都離不開大家前所未有的信任和相互鼓勵!

雖是短短的一天,而且天氣熱并也有大雨,所有隊員都是濕身,但每一個隊員都在專心完成團隊的每一項任務。通過此次拓展訓練項目,使每一個參加訓練的隊員都進一步認識、提高了自己,同時更感受到團隊的作用。團隊,不是"團伙",一個優秀的團隊具備的是團結、信任與協作并有很好的團隊文化。

在這次培訓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無論什么時候,我們的團隊都要團結一致勇往直前。在訓練中,每一項工作單靠一個人的力量與智慧是無法完成的,它需要一個團隊中每一個成員相互協作,共同完成,只有這樣的團隊才是戰無不勝的,而個人在團隊中應該相互支持、幫助、信任,積極地做力所能及之事,將自己的優勢最大限度發揮出來。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是團隊的一員,要有與團隊一起拼搏的精神,同時這個團隊也只有將所有成員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才能將工作順利完成。

篇3

一、與知名電腦公司及公司合作進行運維服務

因為我們公司與IT行業內眾多的品牌廠家和商有良好的合作關系,經銷的IT產品品種繁多,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優異,價格優惠和貨源穩定,并能為客戶提供熱情周到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務,我們全心全意為客戶提供全套的IT系統規劃、采購、實施、運維、咨詢、培訓的整體服務,通過基于ITIL規范的服務管理體系實現傳統IT服務的更全面、更規范的完美、高效率交付。在IT運營外包服務模式下,客戶只需負責使用,也僅只需為使用付費,是最大程度簡化IT管理難度,節約客戶成本,提升IT專業化的一種先進的服務。

二、開展進出口貿易業務

我們公司可以利用與海關的良好關系,開展進出口貿易業務,與IT廠商合作報關,打造國內外客戶全方位的國際貿易及物流綜合服務的提供商,我們的服務宗旨定為根據客戶不同的行業領域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通過對不同行業的深入分析,運用多年在國際貿易及物流領域的經驗,為客戶設計定制具有針對性的、專屬性的國際貿易、物流及供應鏈管理的綜合解決方案。

我們的使命是為提供給客戶更簡單,更快捷,更經濟的國際貿易與物流服務。提高客戶體驗服務滿意度是我們持續努力追求的目標。在為客戶打造量身定制的貿易及物流解決方案的同時,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以滿足不同客戶的個性需求,并成為其長期戰略合作伙伴。憑借我們公司與海關的關系,根據每一個客戶不同需求,有針對性的提供多種解決方案,為客戶節省在貿易及物流環節中產生的額外費用,整合供應鏈及貿易流程,顯著縮短操作時間,從而滿足、支持國內外客戶的核心競爭力。從而提供給客戶不同的解決方案,包括市場分析,供應鏈分析及管理,以及對整個貿易、物流流程時間和費用的分析把控,協助國內外客戶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加強其公司的核心業務之上,提高核心競爭力。以我們在貿易、物流和供應鏈領域的核心能力,與客戶保持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實現多贏的目標。通過多年和國內外貿易商合作,海納可以完全掌握國際貿易方面的操作流程,同時靈活運用國際貿易規則,降低在貿易環節中可能出現的潛在風險,從而為客戶提供安全可靠的全程貿易解決方案。通過海納在海外的支付中心,有效提高客戶資金的流轉,從而提高整體國際貿易操作和后期跟進的速度。

三、開展海關系統外業務的拓展、加入政策采購名單

篇4

各機構搶占財經公關市場

近年來,為滿足業務發展需要,搶占中國財經公關市場,國際性公關公司紛紛加大在華布局。早在2006年,全球商務咨詢公司以及亞太區最大規模專業商務咨詢公司FTI Consulting全面收購FD(Financial Dynamics),并于2011年統一使用FTI Consulting品牌。FTI Consulting高級副總裁、北京辦公室負責人江瑞(Martin Reidy)在接受《國際公關》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全球日益復雜的商業環境中,企業聲譽風險管理日益成為擺在很多公司董事會面前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對FD的并購為FTI Consulting的客戶提供了更多的價值,讓他們能夠享受到策略性的企業公關和金融公關服務。

2011年初,世界第一大財經公關機構HAVAs集團與中國香港博達國際(財經)公司結成戰略聯盟,以共同參與在港上市公司相關服務業務,并著重開拓中國內陸企業海外并購中的財經公關市場。HAVAS集團董事總經理Stephane Fouks則對此表示,“我們看到了中國企業海外并購過程中公關角色的缺位,此時開始開拓中國海外并購公關市場并不晚。”

同樣在2011年,中國本土第一家上市公關公司藍色光標通過增資和收購股權獲得金融公關40%的股權,主要用于在中國國內業務的拓展。金融公關是一家以新加坡為主體,業務涵蓋香港、臺灣等大中華區的跨國性財經公共關系服務企業,也是大中華地區領先的專業財經公關服務公司之一。

2012年3月30日,皓天財經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在港交所上市的第一家財經公關公司。上市之前,皓天財經主席劉天倪明確表示,上市后將全面進軍內地A股市場。

綜上所述,中國財經公關市場已然成為公關投資者眼里的香餑餑。但實際上,與國外財經公關市場相比,中國財經公關市場依然“年輕”。

穩定財經公關關鍵在人

中國市場年輕充滿了朝氣,同時也在大踏步地向其他成熟市場看齊。在美國,財經公關主要是為客戶在各種關鍵業務時刻提供策略咨詢,比如如何應對并購、上市、危機等;在中國,市場正在趨向成熟。隨著整個行業環境和客戶需求的變化,財經公關也從幾年前專注在執行層面的服務正在向策略服務升級。

《時代周報》曾刊文表示,作為財經公關的主要職能,積極地引導投資者、傳達企業的優勢資訊并協助企業的管理團隊實現與機構投資者的和諧溝通是有效的傳播方式,比起以往在面子功夫上的工作更為重要。

該文還認為,建立良好的投資者關系亦不可能立竿見影,需要長期培養。急功近利的財關公司無法在市場中長久立足,唯有提升專業能力才能保持長青。

江瑞對此表示認同。他認為,中國的財經公關目前最需要解決的是人才問題。相對于其它行業領域的公關工作來說,財經公關更需要具備綜合素質的人才,對于財經知識、客戶產品市場、媒體、公關專業知識等都需要有所了解,并能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篇5

人生處處是課堂,累并快樂著

上周六,管理能力提升班的學員來到公園參加為期一天的拓展訓練。正所謂人生處處是課堂,只要去用心去體會,何處不修行。拓展訓練的內容豐富多彩,包含了體能和智力的雙重訓練,學員們分成三支隊伍,在各自隊長的帶領下齊心協力,完成任務。通過一天的訓練,我們每一個人都深深感受到了公司的良苦用心,我深感明白勝利的喜悅由無數次的跌倒與反省凝聚而成的。通過訓練,一個人無論做什么事,往往能力不是決定因素,更重要的是有沒有強烈的成功愿望,有沒有鍥而不舍的意志,有沒有勇往直前的勇氣,有沒有與你共同拼搏的戰友。它帶給我的不僅是生理上的挑戰,也給我帶來了一筆精神上的財富。 

拓展訓練結束了,但留在心里的震撼卻是永恒的。訓練的時間雖短,收獲卻很大。回顧在訓練中受的挑戰和磨練,感受頗深。這次訓練,是一次身心的大洗禮,是進一步推動我全力以赴作好各項工作的動力。它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訓練,而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種理念;同時也是一種思維、一種考驗、一種氣概。真正實現了認識自我,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目標,更熔煉了一支堅強,團結的優秀團隊。

這次拓展訓練心得體會,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一是分層管理、明確領導極其重要。每個人的崗位職責確定之后,各司其職,有利于明確責任,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使其既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又思考怎樣做好。二是做事要先做計劃,再開展行動。這就是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三是遇到問題應學會換位思考。在工作中,不要為表面的現象所困擾,有些印象其實是主觀的臆想,需要你的耐心和智慧,通過分析、判斷,充分了解它的本質,通過組織、協調達到目標,通過溝通交流,才能建立多贏的局面。四是要學會相互配合。在工作中,各單位之間需要溝通和信息的共享,需要相互配合和協調,形成力量的整合才能完成共同的任務。五是要因才適用。要看到差異,容納差異,協調差異,利用差異,在差異中取長補短,在差異中塑造一個完美的集體、完美的團隊。六是要以大局為重。我們的集體是臨時組織起來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點、生活習慣、喜好、長處和短處,這些習慣,有些對團隊有利,有些對團隊有害。在實際工作中要正確區分個人和團隊的利益,不能把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帶到工作中來,要積極、快速的轉換自己的角色和心態,準確定位,服從安排。為了完成團隊的任務,我們必須遵守紀律,團結協作,揚長避短,甘于奉獻。

我很感謝能有這樣一次深刻的體驗和有意義的經歷。在這次拓展中,安排的訓練注重團隊項目,它的最大特點就是群策群力,團隊的集體智慧的體現和團隊的創造力。希望在未來的工作中,能夠將這一天的所學所感應用的實際,發揮拓展訓練的作用。

篇6

關鍵詞:擔保公司;盈利能力;業務拓展;制度變遷

中圖分類號:F830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5831(2014)01008007

2008年10月至2011年6月,筆者先后走訪了京津、江浙、安徽、福建和新疆等地,調研了20家信貸擔保公司、6家商會和30家民營中小企業。在調研中,筆者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即一方面中小企業存在融資難,對資金有著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卻是不僅銀行不愿意給中小企業發放信貸,而且擔保公司也不愿意為他們提供擔保。顯然,就信貸擔保而言,這是一個與常識相悖的現象,因為按照常理,在信貸擔保市場上,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旺盛,則信貸供給和擔保供給會相應地增加,直至均衡利率和保費率的形成。但是,事實卻并非如此,信貸擔保市場的利率的確很高,而銀行始終不愿意給中小企業發放信貸,除非信貸擔保公司愿意為貸款提供擔保;然而,由于政府的干預和調控,在信貸擔保市場上保費率一直很低,一般在1%左右,不超過2%。這就造成了擔保公司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享受政府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優惠政策,但卻一直在高風險水平上運行,稍有不慎就會陷入收不抵支的窘境[1]。各地的信貸擔保公司幾乎都是一方面采取嫌貧愛富的策略,在積極主動地為國有大中小企業提供擔保的同時,故意抬高申請信貸擔保的門檻,將眾多的其他中小企業拒之門外,或者讓它們知難而退;另一方面,它們又在積極謀劃經營轉型和拓展業務內容,另謀生路,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變相地從事拆借、搭橋貸款、信貸中介、資產管理投資公司和投資銀行等非擔保業務。有些地方的信貸擔保公司甚至鋌而走險,妄越非法集資和非法吸存業務的雷池。如此一來,信貸擔保公司就可以打著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旗幟,既享受政府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優惠金融政策和財政政策,又可以暗渡陳倉,實現公司經營的利潤最大化。

根據調研資料,信貸擔保公司不務正業和積極拓展業務是信貸擔保市場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新情況和新動向,這已為各地有政府背景的中小企業信貸擔保公司的董事長們所坦承。所以對這個現象

很有必要進行深入研究。為此,筆者擬根據實地調研的資料,探討擔保公司業務拓展的形成機理及其制度變遷趨勢,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一、文獻綜述

國外學者在信息不對稱的理論框架中探討了信貸擔保在信貸市場上所發揮的作用,既有否定性結論,也有肯定性結論。與此同時,還有一些文獻對信貸擔保對擔保公司的收益影響作了面板數據分析,這是一大特色,是目前國內研究因為數據短缺而無法實現的。

首先,David Besanko和Anjan V. Thakor的模型分析表明,最優信貸政策的顯著特征是每類借款人的擔保為零。其中的原因是,如果銀行從完全信息解出發,同時對高風險借款人提高擔保額和降低利率,那么,低風險的借款人就可能更有動機簽訂高風險的而非低風險的合約。低風險借款人的確可能偏好低利率,對高擔保額不在乎,因為他們失敗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擔保額并不是一個有效的分類裝置,最好將其設定為零[2]。這是對信貸擔保作用的明確否定。但是,持類似觀點的文獻較為少見,絕大多數學者還是認為信貸擔保有利于控制和降低信貸風險,而且在實踐中信貸擔保所扮演的角色一直都不容忽視。

其次,相對于David Besanko和Anjan V. Thakor的否定性結論,肯定信貸擔保的觀點在規范分析和實證檢驗方面都居于支配性地位。Robert J. Barro指出,因為存在與擔保所有權轉移相聯系的違約可能性和交易成本,借款人的預期利率、外部的貸款利率和貸款人的預期利率存在很大差異。在貸款人的預期利率被鎖定在完全競爭水平上的情形下,可以證明,對于借款人來說,外部的貸款利率和預期利息成本都會隨著貸款-價值比率、完全競爭的利息和與違約相關的交易成本的增長而增長[3]。Hildegard C. Wette拓展了Stiglitz-Weiss的模型,發現即使當借款人是風險中性的,貸款人也可能會不愿意使用信貸要求作為信貸配給的工具,因為擔保額的增加會導致逆向選擇的產生,這會降低貸款人的預期收益[4]。Kazuhiro Igawa和George Kanatas發現,在信息不對稱的信貸市場上,信貸擔保不僅能夠識別信貸申請者,而且還可能導致包含貸款人使用抵押資產的道德風險。因此,對于高質量的企業來說,最優最安全的信貸合約表現為過度擔保[5]。

Chan和George Kanatas的分析表明,當貸款人和借款人擁有不同信息時,擔保可以提高貸款人的預期收益。因為借款人所選擇的擔保向貸款人傳遞了一個關于借款人的信號,而且在理性預期的均衡狀態下這個信號是完全可以被揭示的;與此同時,提供擔保的交易成本迫使借款人必須如實公布其信息,這會給那些擁有高質量項目的借款人帶來更多的擔保[6]。Aloisio Araujo、Mário Rui Páscoa和Juan Pablo Torres-Martínez的模型分析表明,如果存在一個在違約情形下保護經濟主體的擔保結構,那么,在債務約束或橫截性條件下,為了在不完全市場上避免蓬奇決策,沒有必要施加外生條件[7]。Linda Allen、Stavros Peristiani和Anthony Saunders的實證研究表明,信貸是進入某些貨幣市場的非常重要的決定因素[8]。Chan和Anjan V. Thakor發現,在存在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信貸市場上,會出現兩個令人驚奇的結論:一是雖然銀行擁有大量富余的資金,但是,不提供擔保的高質量的借款人卻可能因為貸款利率過高而退避三舍;二是高質量的借款人可能會提供更多的擔保[9]。Michael Manove、A. Jorge Padilla和Marco Pagano的懶惰銀行模型分析表明,銀行具有發放信貸和篩選項目兩項功能。但是,由于銀行業的市場不完全,過于強勢的債權人保護可能會導致一個相對于項目篩選來說廉價信貸被過分強調的市場均衡。對擔保需求的限制和銀行破產時對債權人的保護,可能會矯正這種不平衡和提高信貸市場的效率[10]。Kose John、Anthony W. Lynch和Manju Puri研究了信貸等級的收益凈值怎么樣和為什么隨擔保和信貸特征而變化,這在擔保文獻中具有填補空白的意義。他們的模型推斷和截面數據檢驗表明,就那些低信用等級和非抵押資產而言,在控制信貸等級之后,擔保債務與非擔保債務之間的收益差異很大[11]。總之,無論是實證研究,還是規范分析,都不一例外地表明信貸擔保的介入有利于克服信貸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銀行識別借款人特征和信貸發放的交易成本,減少市場不完全可能造成的潛在損失,從而在長時期內控制信貸風險,并提高信貸擔保市場的運行效率。

國內學者們首先對信貸擔保的模式創新問題比較感興趣,紛紛聚焦于模式創新與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關系。巴勁松[12]推出了信貸擔保的浙江模式;李虹[13]推出了“李莊模式”;高連和[14]、孔莉和馮景雯[15]提出了中小企業集群融資的觀點;張善杰[16]推出在工商聯和人民銀行協會指導下的“俱樂部”信貸擔保模式;張卓琳[17]創新性地提出應該糾正擔保體系的結構偏差,鼓勵建立更多的互擔保機構,并以之作為目前中國擔保體系的基層主體,構建以互擔保機構為主體、政策性擔保機構和商業性擔保機構為補充的“一主兩輔”模式構架體系;張翔從國際經驗比較的角度出發,建議應該根據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建立適合國情的中小企業信貸擔保體系[18]。這些信貸擔保雖然在局部地區有助于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然而,它們都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政府在信貸擔保中的地位和作用。對此,付俊文和趙紅[19]根據信息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應用數理模型探討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存在的理論基礎和前提條件,得出結論:只有中小企業提供了足額的擔保品以后,信用擔保機構的存在才有現實意義。事實上,很多中小企業無力提供足額的擔保品,所以政府的適度介入就勢在必行。郝蕾和郭曦[20]在信息經濟學的理論框架中發現,第三方擔保可以幫助稟賦不足的企業融資,而由于不同擔保機構對企業信息了解程度不同,所以在對會內企業擔保時,互助擔保比政府擔保具有優勢,互助擔保不會引起利益的重新分配。李學春、于貽勝與王志福[21]發現,山東省壽光市為解決當地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專門成立以財政兜底為背景的信用擔保公司,建立了“政銀企”融資新模式,使原來銀行與中小企業的雙邊信貸契約轉換成政府、企業、 銀行和擔保公司間交互作用的多邊信貸契約,政府的強力擔保和對企業的有效控制,消除了信息不對稱的交易障礙,提高了信貸交易效率。趙瑾璐、張葛仡男和梁怡[22]發現,在建立農村信貸擔保體系的過程中,離不開財政的大力支持,這為財政與金融的聯動支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顯然,如果仔細考察中國的信貸擔保市場,可以發現,政府干預是一只無處不在的手,不論是國有的信貸擔保公司,還是民營的信貸擔保公司,都直接或間接地得到政府財政的支持,或者享受著各種政策優惠,從而導致中國的信貸擔保具有顯著的雙重信貸擔保特征,即政府總是在暗示它是各種重大信貸擔保項目的最后擔保人,愿意為最終的不良后果兜底。這是信貸擔保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強烈的正外部性所決定的。

在國內信貸擔保市場上不僅存在中小企業申請擔保難的問題,而且還存在信貸擔保公司生存困難的問題,它們不但無法有效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而且還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無法單憑信貸擔保業務獲取足夠的盈利來支撐發展,它們總是暗渡陳倉,以開展擔保業務為旗幟,充分享受政府紓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各項政策優惠,卻在暗地里從事非擔保業務。李晶晶的研究發現,在中國金融體制改革進程中,擔保公司的內部優勢不顯著;內部劣勢乃是先天痼疾;外部機遇充滿了風險,很難把握;外部威脅無從規避。如此一來,雖然有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勵,擔保公司的發展前景仍舊并不樂觀。為了生存和發展,擔保公司必須在既有的擔保業務基礎之上,開發新的業務品種,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否則,激烈的市場競爭將會使之日趨凋零,并最終走向消亡[23]。對此,國內學術界尚未予以充分關注,因為實踐操作層面上的具體問題都處于地下狀態,較少為外界所窺知。

基于對國內外研究成果的掌握與理解,筆者擬從考察國內信貸擔保業務開展的制度背景入手,在一個制度變遷的分析框架中,結合筆者所掌握的調研資料,對信貸擔保公司業務拓展現象予以經濟分析。

二、信貸擔保公司業務拓展:基于調研發現的現象描述

筆者的調研結果表明,在信貸擔保市場上,不僅存在中小企業融資難,而且還存在擔保公司的擔保難。事實上,擔保難與融資難相伴而生,即信貸擔保公司的日子并不比中小企業好過。因此,信貸擔保公司實施業務拓展戰略,是其作為經濟人的理性抉擇。

首先,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融資需求群體具有先天弱質特征,資金實力有限和運行風險高,這不但導致其自身的融資難,也會在客觀上造成信貸擔保公司的擔保難。在現實中,因絕大多數中小企業都處于成長期,公司治理不完善,經營狀況堪憂,財務管理不健全,信用等級較低,還款能力差,資信較低,所以其承擔風險的能力弱。然而,銀行的首要目標是要盈利,要保持銀行資產的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所以對中小企業存在著明顯的惜貸傾向。因為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非常高,一旦銀行為其發放貸款,就會承擔一個比給大中型企業發放貸款的更高的額外風險,而且,比之大中型企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交易成本也高。針對中小企業申請貸款,銀行要么拒絕其申請,要么故意刁難,要求提供超出其承受能力的資產抵押或擔保。不幸的是,中小企業本來就缺少資產,再加上銀行對抵押物品和抵押資產有著嚴格的限制,而且對抵押資產的要求條件也極為苛刻,雖然企業擁有產權的土地使用權、建筑物、個人住宅、應收帳款、應收票據、存貨、機器設備、無形資產等都可以作為貸款的抵押物,可是中國現行貸款的抵押物除了土地使用權和建筑物外,銀行很少接受其他種類的抵押物。如此一來,由于中小企業本身缺乏資產,加之銀行對抵押資產要求苛刻,它們要想獲得銀行貸款就只能向擔保公司求助。面對中小企業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特征,擔保公司也是畏如蛇蝎猛獸,不敢輕易為之提供擔保。比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就明確要求,擔保申請者必須提供反擔保,否則就不予受理,而能夠提供反擔保的中小企業幾乎鳳毛麟角。這勢必導致中小企業融資難長期存在,整個信貸擔保市場長期處于非出清狀態,一邊是中小企業有著旺盛的資金需求,另一邊是銀行手握大把資金無處發放。與此同時,擔保公司的巨額資金也無處投放,資源閑置非常嚴重。筆者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八師團145團

調研發現,為了招商引資,145團不僅為外來企業提供土地、基礎設施和廉價的勞動力,而且它的投資經營公司(實質上是信貸擔保公司)還為其融資提供擔保。為了防范和控制外來企業的違約風險,團場要求它們以自己的機器和廠房等固定資產作為履約的抵押品。與此同時,當地卻有大量的中小企業面臨嚴重的融資難問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外來投資者能夠提供反擔保,而當地的中小企業卻無此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干預就應運而生了,通常給予財政補貼,或者直接成立有政府背景的擔保公司來經營信貸擔保業務,從而直接催生了雙重信貸擔保[24]。然而,由于信息不對稱和金融市場體制改革的路徑依賴特征,雙重信貸擔保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但是,它卻無法最終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1]。因為雙重信貸擔保會迫使政府增加財政支出,這不但會加大政府的財政赤字壓力和引起納稅人的不滿,而且由于政府在提供財政支持時通常會限制保費率,致使信貸擔保市場的價格長期停留在較低水平上,這自然會導致信貸擔保市場的利潤空間非常狹小,即使有政府的扶植和幫助,信貸擔保公司也很難在盈虧平衡點上正常運營,所以它們必須暗渡陳倉,拓展業務內容。筆者在調研中發現,各地的信貸擔保公司除了掛著信貸擔保的幌子零星地開展信貸擔保業務之外,主要從事拆借、搭橋貸款、資信評級、信貸中介和開展資產管理等方面的業務,并適度進行風險投資。除此之外,擔保公司可以作為風險投資中介機構為風險投資提供金融服務,間接從事風險投資業務,即擔保公司可以通過幫助風險投資家進行風險基金的融資,協助和參與中小企業和風險投資家進行交易的設計和談判,并從中獲得手續費和勞務費等收入。此外,在超額利潤的誘惑下,有些信貸擔保公司還鋌而走險,涉足地下金融市場的非法吸存和非法融資等業務,這在江浙一帶尤為猖獗。

綜上所述,信貸擔保公司不務正業,自覺或不自覺地拓展其業務內容,乃是由當前的金融制度安排所決定的。一方面,信貸擔保市場的競爭不完全致使信貸擔保公司無力推卸行政干預的壓力,不能以完全獨立的市場主體參與競爭和進行自主決策,喪失了對其產品進行合理定價的權力,從而致使其無法獲得足夠高的利潤來維持公司運營,尤其是在實際利率為負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另一方面,雙重信貸擔保的制度設計在給予信貸擔保公司各種政策優惠的同時,也給信貸擔保公司進行業務拓展創造了條件,即不僅為此供給了資本,而且使很多信貸擔保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擁有了政府支持的身份背景或官商合一的雙重身份,這些足以使之在市場交易中左右逢源,見機逐利,或明或暗地進行業務拓展。

三、基于制度變遷的理論分析

顯然,信貸擔保公司業務內容的悄然拓展有其深層次的制度成因,所以茲就制度變遷的動因及其變遷趨勢逐一結合調研情況進行系統分析。

(一)動因分析

現行制度出現不均衡,是因為市場上出現了潛在收益。就信貸擔保公司不務正業、拓展業務內容而言,可以理解為信貸擔保公司開始自覺地追逐潛在收益。當潛在收益超過重新安排制度的成本之際,就會導致制度變遷[25]。就信貸擔保市場的情形而言,這些潛在收益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克服規模經濟效應不足

信貸擔保公司暗地里拓展業務是克服其自身缺乏規模經濟效應的理想選擇。中國各地的信貸擔保公司猶如恒河沙數,但都是小蘿卜頭,很多公司的注冊資本才二三百萬。如在2010年底清理信貸擔保市場之前,天津市大約65%的信貸擔保公司的注冊資本不足300萬元,而且很多公司實際上是一個空殼。信貸擔保公司在總體上缺乏規模經濟效應。如果信貸擔保公司老老實實地專注于擔保公司業務,那么,將會有一大批公司轉瞬間破產倒閉。中國信貸擔保市場存在過度競爭,很多擔保公司不能做大做強,它們只有把求生存放在第一位,在通過多種途徑攫取各級政府發展和繁榮信貸擔保市場的財政資金的同時,選擇業務拓展的發展道路,以信貸擔保為幌子,兼營拆借、搭橋貸款、信用評級、信貸中介業務、投資銀行和投資公司等業務。

2.克服對風險的厭惡

市場調研一再表明,由于政府干預和法規不健全,信貸擔保是一個高風險、低收益的行業,所以擔保公司無法僅靠擔保業務生存,必須拓展業務,一是規避中小企業信貸擔保業務的高風險,二是用新業務板塊的新增收益來抵消信貸擔保業務的巨大風險,讓擔保公司得以在一個較低的風險水平上運行。

中小企業素質差,信貸擔保公司迫于盈利壓力和風險壓力,不敢貿然為中小企業提高擔保。由于中小企業存在經營狀況欠佳、資信等級低、缺乏抵押資產、違約風險大等因素,中小企業難以得到信貸擔保公司的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是融資渠道狹窄、資金短缺。除了企業貸款過程中道德風險嚴重外,中小企業自身盈利水平以及自身素質也增加了獲得擔保的難度。中小企業自身的許多問題如產業結構不合理、低水平重復建設、企業內部管理不規范、缺少透明度和必要的監督等,也制約了其取得信貸擔保和銀行貸款。一旦擔保公司為其提供擔保,無疑會惹火燒身,把風險轉移到自己身上。所以,擔保公司為了規避風險、獲得收益,不愿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便在情理之中。

相當多的中小企業信用等級低、資信相對較差,取得抵押擔保貸款困難。一些民營企業借改制之機逃避銀行債務,直接惡化了銀企關系。另外,大多數中小企業的財務制度和財務管理不規范、不穩定,部分企業還缺乏足夠的、經過審計部門認證的財務報表和良好的、連續贏利的業績,信貸擔保公司對這些企業的組織結構、法人素質、經營業績等背景資料難以把握,無疑增加了擔保公司的審查、監管難度,于是擔保公司便采取提高其擔保費用的對策。基于經營風險、信貸風險和盈利能力三方面的考慮,信貸擔保公司自然不愿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

3.應對市場失敗和不完全市場的發展

中小企業與信貸擔保公司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信貸擔保公司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將面臨很高的交易成本[26]。

在擔保機構的參與下,中小企業不但要承擔銀行利率負擔,而且還要承擔保費負擔,所以信貸擔保實際上加大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而企業的融資成本越高,其投資收益率就越低。因此,某些成功概率較高、風險較低的良好投資項目就會逐步退出信貸擔保市場,而滯留在市場上的投資項目的平均成功概率就會大幅降低,平均風險水平也會大幅提高。這就是 “劣幣驅逐良幣”,即壞項目驅逐了好項目,擔保市場上因信息不對稱而引發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可能性就會增大[9]。這樣,對于申請擔保貸款的中小企業來說,由于不存在任何資產抵押,擔保機構又無法對其形成有效的監督約束,它的最優博弈策略必然是選擇成功概率低、風險大、收益高的投資項目。

對于商業銀行來說,由于擔保機構的介入,一旦貸款失敗,擔保機構將承擔全部責任,其收益高于非擔保情形[11],所以它也不愿承擔大量的信息和監管成本去監控中小企業的資金使用情況和市場經營狀況。而擔保機構為了控制擔保貸款項目的風險,將展開針對申請擔保貸款的中小企業的信息搜集和調查工作,由此產生的相關信息費用最終必然會全部轉嫁給申請擔保貸款的中小企業,這勢必成為中小企業在承擔貸款利息、保費之外的另一附加成本,從而進一步增加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顯然,這可能在更深層次上誘發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向上拉升信貸風險,從而陷信貸擔保公司于不利境地。

如此一來,信貸擔保公司就會謹慎對待中小企業的擔保請求,利用信息篩選機制,只給低風險的國有大中型企業提供擔保[6],或者故意提高擔保請求的門檻,拒絕與高風險的中小企業打交道,轉而利用擔保基金從事其他收益率更高的業務。

(二)制度變遷過程分析:擔保公司的轉型趨勢

根據戴維斯和諾斯的觀點,一個完整的制度變遷過程將由這樣幾個環節組成:形成制度變遷的初級行動團體;提出有關制度安排的方案;各個層次根據制度變遷原則對方案進行評估和選擇;形成推動制度變遷的次級行動團體;兩個團體共同努力實現制度變遷,安排選擇集,從中加以比較并挑出最佳安排的時間;制度變遷的啟動時間,潛在利潤愈大愈確定,則啟動時間愈短[27]。

據此可以認為,信貸擔保公司的業務轉型才剛剛處于制度變遷的起步階段。如今,推動信貸擔保公司業務拓展和轉型的初級行動團體已經形成,但是,具體的、清晰的制度安排方案卻沒有提出,這些初級行動團體還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所以說,其制度變遷才剛剛露出一點苗頭,信貸擔保公司的業務拓展方向和未來的發展重心,還很難妄下斷論。但是,仍可據此作出一些預測。

首先,信貸擔保公司的制度創新具有很強的正外部性,有利于促進整個信貸擔保市場的繁榮發展。當前,信貸市場一片凋零,處于嚴重的非出清狀態,長此以往,信貸擔保公司和中小企業都會面臨非常艱難的生存困境。如果信貸擔保公司能夠及時拓展業務范圍,開辟增收創收的渠道,那么不但信貸擔保公司的收入能夠有效增加,而且信貸擔保公司的擔保風險也將會因此而大幅降低。如此一來,各家信貸擔保公司的生存壓力將會減小,并可以借助其他業務的資金收益來支持擔保業務的開展,保持信貸擔保市場的持續繁榮。

其次,信貸擔保公司必然走向多元化經營。單一的信貸擔保業務收益低、風險高,無法支持擔保公司的發展,所以信貸擔保公司如不退出信貸擔保市場,就必須采取多元化策略,兼營資產管理、信貸中介、投資和信用評級等業務,廣開財源,增收節支。

最后,制度變遷是一個漫長的、邊際調整的過程,很難急于求成。信貸擔保公司要真正成為一個從事多元化經營的群體,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在這個過程中,信貸擔保公司不但要面臨法律和政策的制約,而且還要面臨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投資公司和各種金融中介公司的抵制和競爭。這個過程充滿了風險,政府不適宜干預,而信貸擔保公司自身實力有限,只能由信貸擔保公司在業務拓展中摸索前進,逐步提出信貸擔保公司業務轉型的行動方案和催生次級行動團體。只有這樣,信貸擔保公司才能迎來光明的前途。

此外,當前全球范圍內的金融業正在不斷地從分業經營走向混業經營。在這個大背景下,信貸擔保業的業務拓展是大勢所趨。信貸擔保公司很可能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里,在體制內堅守傳統的信貸擔保陣地,而在不與現行金融體制徹底決裂的前提下積極涉足信貸、證券、期貨和信用評級等市場板塊,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失時機地以多元化的戰略融入混業經營的滾滾洪流。

四、結論和政策建議

第一,本文的分析結果顯示,基于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高、償債風險大、盈利水平低等因素,信貸擔保公司作為理性經濟人,不會輕易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這在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同時,也減少了信貸擔保公司的業務量,削弱了它們的創收能力,所以這是一柄雙刃劍,為其業務拓展埋下了伏筆。

第二,由于中小企業客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信貸擔保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考慮不敢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這樣就縮小了擔保公司的業務范圍,其盈利水平和利潤下降,生存空間變狹小,甚至有退出市場的危險。因此,信貸擔保公司在生存壓力的逼迫下,不得不另辟蹊徑,開發新的業務,謀求生存。這就導致信貸擔保公司在堅守信貸擔保這塊陣地的同時,還得兼顧拆借、搭橋貸款、信用評級、信貸中介、資產管理、證券投資和實業投資等業務,以圖做大蛋糕。

第三,雖然信貸擔保公司已經開始悄然轉型,諸多跡象表明,這種制度變遷才剛剛處于萌芽狀態,轉型的具體方向和效果尚難預料。但是,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信貸擔保公司走向混業經營乃大勢所趨。

雖然上面指出了信貸擔保公司拓展業務的方向,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還需要正確引導信貸擔保市場和信貸擔保公司的發展,否則,信貸擔保公司就會從一個危機陷入另一個危機。具體說來,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各信貸擔保公司要注重長遠發展,搞好市場調研,制定發展規劃,明確公司的戰略定位,找準突破口,占據屬于自己的業務板塊,在多元化經營中既不能丟棄信貸擔保業務,又要形成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其次,政府在信貸擔保公司的業務拓展中既要發揮外部監管作用,又要加強策略性引導。在新業務的開拓方面,有關部門要嚴格審查,制定詳細的市場準入標準,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擔保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從而降低擔保公司多元化經營的風險。與此同時,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應該鼓勵和引導信貸擔保公司開展多元化經營,在分散和控制擔保公司經營風險的同時,加大其他市場板塊的競爭水平,起到活躍金融市場和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

最后,信貸擔保公司會同政府和銀行,積極探索金融創新途徑,分散信貸擔保風險,如建立信貸擔保聯盟,組織聯合擔保,提升擔保的信用等級;將信貸擔保項目投保,把信貸擔保的風險轉移給保險市場;編制信貸擔保風險指數,以此作期貨期權交易,讓資本市場來分擔信貸擔保風險。參考文獻:

[1]秦海林.雙重信貸擔保無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為例[J].上海經濟研究,2011(1):79-88.

[2]BESANKO D,THAKOR A V.Collateral and rationing: Sorting equilibria in monopolistic and competitive credit markets[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87,28(3):671-689.

[3]BARRO R J.The loan market, collateral, and rates of interest[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1976,8(4): 439-456.

[4]WETTE H C.Collateral in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Note[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3,73(3):442-445.

[5]IGAWA K, KANATAS E.Asymmetric information, collateral, and moral hazard[J].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90,25(4):469-490.

[6]CHAN YS , KANATAS E.Asymmetric valuations and the role of collateral in loan agreements[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1985,17(1):84-95.

[7]ARAUJO A,PSCOA M R,TORRES MARTNEZ J P.Collateral avoids ponzi schemes in incomplete markets[J].Econometrica,2002,70(4): 1613-1638.

[8]ALLEN L,PERISTIANI S,SAUNDERS A.Bank size, collateral, and net purchase behavior in the federal funds market: Empirical Evidence[J].The Journal of Business,1989,62(4):501-515 .

[9]CHAN YS, THAKOR V.Collateral and competitive equilibria with moral hazard and private information[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87,42(2):345-363.

[10]MANOVE M,PADILLA A J,PAGANO M.Collateral versus project screening: A model of lazy banks[J].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001,32(4): 726-744.

[11]KOSE J, LYNCH A W,PURI M.Credit ratings, collateral, and loan characteristics: Implications for yield[J].The Journal of Business,2003,76(3):371-409.

[12]巴勁松.從“浙江模式”的經驗看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模式的建立[J].上海金融,2007(8):75-78.

[13]李虹.激勵、合作范圍與擔保制度創新:李莊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06(3):174-181.

[14]高連和.中小企業集群融資:模式創新、融資邊界與競爭優勢[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7(3):92-97.

[15]孔莉,馮景雯.集群融資與云南中小企業融資機制創新[J].思想戰線,2009(1):92-97.

[16]張善杰.俱樂部機制與制度耦合:棗莊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商會效應分析[J].金融發展研究,2008(11):46-48.

[17]張卓琳.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有效運行模式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5.

[18]張翔.從國際經驗比較看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發展的路徑選擇[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1(9):111-115.

[19]付俊文,趙紅.信息不對稱下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數理分析[J].財經研究,2004(7):105-112.

[20]郝蕾,郭曦.賣方壟斷市場中不同擔保模式對企業融資的影響――基于信息經濟學的模型分析[J].經濟研究,2005(9):58-65.

[21]李學春,于貽勝,王志福.政府擔保與多邊信貸契約:壽光“銀政企”融資模式剖析[J].金融發展研究,2009(5):34-37.

[22]趙瑾璐,張葛仡男,梁怡.論財政對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的支持[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7):109-114.

[23]李晶晶.信貸擔保公司的盈利模式創新與業務拓展及轉型[J].探求,2011(2):74-80.

[24]秦海林.雙重信貸擔保的路徑依賴分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0(4):100-105.

[25]戴維斯,諾斯.制度創新的理論:概念與原因[M]//R.科斯,A.阿爾欽,D.諾斯.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66-294.

篇7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小額貸款公司數量為8791家,貸款余額為9420.38億元,全國小額貸款公司從業人員數量為109948人,實收資本為8283.06億元。其中,內蒙古小額貸款公司數量為473家,居全國第四,是西藏的39.4倍,是北京的6.7倍,占全國的5.4%。從貸款余額看,江蘇省小額貸款公司貸款余額高達1146.66億元,居全國首位,占全國的12.2%,內蒙古以355.22億元排名第九。內蒙古小額貸款公司從業人員數量為4756人,占全國小額貸款公司從業人員數量的4.3%,排名第九。內蒙古小額貸款公司的實收資本為343.46億元,全國排名第九。內蒙古小額貸款公司門檻較低、手續方便、貸款方式靈活,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內蒙古廣大農牧民和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然而,考慮到民間資本不穩定因素較多,政策規定小額貸款公司只貸不存,這一特征直接造成內蒙古小額貸款公司在后續融資方面的困境。盡管初衷是防止變相吸納公眾存款、預防非法集資,卻阻礙了內蒙古小額貸款公司的可持續經營和發展,使其面臨融資困境。

二、內蒙古小額貸款公司融資問題的根源

(一)不完善的內部機制

內蒙古小額貸款公司普遍缺乏成熟的商業化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模式。小額貸款公司是一種新型金融組織形式,從2005年開始在內蒙古試點,此前我國小額信貸機構都為扶貧性質,這在當時情況下,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廣大農牧民以及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然而,隨著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壯大,政府的政策性扶持已很難滿足其發展需求,這就需要成熟的商業化小額貸款公司的出現。

(二)政策上的限制

根據《指導意見》小額貸款公司只貸不存的發展模式,有以下三種資金渠道:自有資金、接受捐贈資金以及銀行業金融機構一定比例的借款。其別規定,小額貸款公司的融資不得超過兩個銀行業金融機構,且其獲得融資的金額不得超過其資本凈額的50%。在這一政策約束下,內蒙古小額貸款公司的可持續經營與發展,以及后續的資金供給,均出現諸多現實問題。國家相關規定的制定盡管是從全局出發,但卻限制了內蒙古小額貸款公司的進一步經營與發展,對其融資形成實實在在的緊箍咒,因此亟需內蒙古小額貸款公司在遵守相關規定的前提下,努力創新,探索出更多現實可行的融資渠道,促進其可持續經營與發展。

(三)多頭監管

由于我國小額貸款公司地位模糊,界定不一,加劇了內蒙古小額貸款公司的融資困境。在中國銀行業協會的《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企業社會責任指引》和財政部的《金融企業財務規則》中,小額貸款公司被界定為非銀行金融機構;然而,中國銀監會在《中國銀監會關于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中,明確將小額貸款公司界定為非金融機構。如果把內蒙古小額貸款公司看作金融機構,其理所當然就可以同業拆借利率從一般金融機構取得批發資金,然而就目前情況看,想要取得批發資金,不僅要求其經營業績和風險把控,同時也要求其在銀行業等金融機構中有良好聲譽;如果把內蒙古小額貸款公司界定為非金融機構,就要按一般工商企業的貸款利率從商業銀行取得資金,不僅手續復雜,且成本較高。

三、拓展內蒙古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渠道的對策

(一)成立小額信貸基金組織

借鑒國外成立小額信貸基金組織成功的經驗,可以在內蒙古建立小額貸款公司批發基金組織。具體思路為,從國家財政或是專項財政中提出一部分資金,作為初始資金,并委托正規金融機構來管理。受托管的批發基金金融機構在為內蒙古小額貸款公司提供資金支持時,要對其進行甄別。小額信貸基金組織把那些有著一定經營年限且業績良好的內蒙古小額貸款公司作為目標對象,在向其提供資金的同時,還向其提供技術支持和相關培訓,以此推動其可持續經營與發展。內蒙古小額貸款公司發展良好,就會反過來促進小額信貸基金組織的可持續性發展,并且可以吸引更多的資金加入到基金組織中來,使得各個組織之間良性發展。

(二)積極吸納民間資本擴充融資渠道

內蒙古小額貸款公司是提供小額信貸的機構,它通過吸收民間資本一方面滿足自身的資金需求,另一方面合理引導民間資本服務于實體經濟。內蒙古小額貸款公司要想吸收民間資本,首先需要設計相應產品來吸引民間資本,產品設計要有針對性。內蒙古小額貸款公司在前期要了解民間資本投資主體的偏好、信用狀況,還要對風險狀況進行有效評估,設計出既能滿足融資需求又能合理控制風險的產品。在產品設計好之后,內蒙古小額貸款公司需要對產品進行定價,定價要考慮成本因素,并確保資產損失準備率在100%以上。價格設計可以考慮歧視定價方式,讓更多的民間資本投資者參與進來。通過產品設計和定價,有效疏導民間資本流入內蒙古小額貸款公司。通過這種方式既解決了內蒙古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渠道受限問題,又使得民間資本得到合理配置。

(三)與P2P網絡信貸公司合作

P2P(peer to peer lending)是個人對個人的貸款模式,是一種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小額信貸創新。它通過網絡把借款者和貸款者進行匹配,隨著 P2P 的迅速發展,P2P不僅可以有效解決小額信貸需求者在資金需求方面的困境,同時也有利地推動民間資本的陽光化。

P2P 模式為資金需求者和資金閑置者提供了一個良好平臺,讓更多閑散資金得到充分利用,能夠很好引導資金流向,讓每個人都成為資金的借貸者。通過這種個人對個人的信貸方式,不僅方便了那些小額或者是臨時資金需求者的信貸需求,還能吸引更多資金閑置者參與進來,最終使借貸雙方都受益。

(四)進一步加強和商業銀行的合作

內蒙古小額貸款公司和商業銀行合作,一方面可解決其本身后續資金問題,另一方面,小額貸款公司通過自身的靈活擔保機制、多樣放款機制以及小額貸款公司和小額信貸資金需求者的密切關系,可以為廣大小額信貸資金需求者提供信貸資金支持。內蒙古小額貸款公司本身還有一定的地域優勢,它通過社會關系網絡,對當地企業狀況有很好的了解,能夠快速了解客戶的資信狀況,而且在后期貸款資金管理上的運營成本較低。這樣通過和商業銀行合作可以很好的為小貸資金需求者服務,并且降低自身的運營成本和信貸風險。

篇8

--公司慶祝建黨百年主題團建拓展活動方案

主辦方:xx設計有限公司

承辦方:戰鷹素質拓展有限公司

活動目的:為迎接建黨100周年,深入學習貫徹公司黨建會議精神,激發企業員工工作的積極和創造性,充分發揮黨員聯系群眾的紐帶作用,根據公司的統一部署,決定開展團建拓展活動。

活動時間:7月2日

具體時間:8.00-16.00

活動地點:阜新戰鷹拓展基地(東梁阿爾善溫泉度假區內)

活動人員:約30人,共分成2組。

活動流程:8.30-9.30萬人坑紀念館

9.40-10.30前往戰鷹拓展基地

10.40-11.30真人CS作戰

12.00-13.30午休

13.40-14.30越野卡丁車體驗

14.40-15.30戶外射箭

15.40-16.20攀巖

16.30活動總結

活動費用:188元/人(包括:車費、保險費、午餐費、服裝費、拓展費等)

物品保障:軍裝、對抗服、音箱及拓展器材、飲用水等。

活動餐標:1.鹽水大蝦2.紅燒鯉魚3.辣炒蜆子4.蒜薹炒肉5.烤鴨6.醬燜雞腿7.蘸醬菜

8.白菜片炒六號腸9.麻辣豆腐10.冰鎮西瓜11.主食(米飯、饅頭)12.兩瓶飲料

溫馨提示:

1、著裝:統一穿戰鷹提供的隊服,穿運動鞋。

2、服從工作人員安排,注意安全,不得擅自行動。

3、愛護環境、不亂丟垃圾,注意防火。

4、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防止丟失。

5、有心臟病、嚴重高血壓、其它不適宜參加此類活動疾病的人員禁止參加,隱情不報后果自負。

6、特別提示:禁止戴首飾和其它飾物,防止在活動中意外受傷。

戰鷹提供:

1、提供30套軍裝和對抗服

3、教官全程陪同活動。

4、提供容納30人的拓展場地、設備器材。

5、為每位營員繳納10萬傷亡和1萬醫療旅游意外保險一份。

篇9

一、 居間合同糾紛案例簡介

2008年,甲公司通過“熟人”介紹獲悉拉丁美洲某國礦產資源項目投資機會。為獲取該項目,甲公司很快與該介紹人在英屬維京群島設立的公司(以下簡稱“BVI公司”)簽訂居間服務合同。根據合同約定,甲公司向BVI公司代表人(即介紹人)指定的賬戶支付了履約保證金和居間服務費用。由于各種原因,該項目收購工作終止,而BVI公司和介紹人拒不退還甲公司款項。甲公司根據合同仲裁條款向位于北京的仲裁委申請仲裁。但BVI公司和介紹人故意混淆事實,以從未收到甲公司支付的履約保證金等進行抗辯。甲公司律師團隊精心組織、嚴密論證,經過大量艱苦細致的舉證和質證工作,歷經14個月后終于勝訴,仲裁委裁決:BVI公司全額返還甲公司履約保證金及相應利息,介紹人承擔連帶責任;BVI公司返還剩余居間費用。

二、法律糾紛原因分析

該居間合同糾紛案產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情形:

1、在境外礦業項目拓展初期,沒有充分評估其中的政治法律風險,未對目標項目、目標公司進行盡職調查或調查不充分,便急于支付款項鎖定目標項目。當合作進程出現變故導致合作不成功時,對方拒絕退還已付款項,由此引致法律糾紛。由此造成中國礦業公司需承擔付款及追索已付款項的風險和額外費用成本,即便仲裁結果對中國礦業公司有利,但還存在能否執行回款的風險。

2、在合同簽署后及在合同履行中,中國礦業公司對因非己方責任原因引致的合同變更或者雙方當時口頭協議認可的合同變更情形未及時進行書面聲明或與對方進行書面確認,致使對方事后反以中國礦業公司未按合同履約進行抗辯,甚至追索。

三、防控法律風險的對策與建議

1、科學把握投資項目拓展進入關

合理進行礦業資源項目拓展,提升具備競爭優勢開發成本的后備資源儲量是關系到中國礦業公司自身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因此,海外項目拓展投資必須站在經濟角度,以增加投資價值作為出發點,不能為了“拓展”而拓展。

中國礦業公司應擺脫原來靠“熟人”介紹項目的模式,按照資源全球化的現實和國際通行的游戲規則,以統一標準分析礦產資源開發風險,從而篩選出可靠的投資項目。

在投資項目的選擇上高度重視調研和可行性研究,及時全面收集礦產資源信息和項目信息,對項目進行充分論證,提高前期進入階段的預判評估水平,科學把握礦業項目的拓展進入關。

2、規范投資評審與決策程序

中國礦業公司海外項目拓展法律糾紛的發生,往往暴露出公司內部管理運作不規范問題,項目沒有經過充分論證或缺乏嚴格評審程序就拍板投入資金等。因此,必須加強和完善企業自身管理和決策程序履行方面的欠缺,進一步規范公司決策程序,防控經營風險

3、加強合同管理,重視合同簽約與履約資料記錄

該居間合同糾紛案,甲公司能最終勝訴,得益于該居間合同條款的完備,合同中對BVI公司返還履約保證金、介紹人承擔連帶擔保責任、仲裁條款的約定等均作出了明確的約定;同時,也得益于合同談判與履約資料的記錄,為案件證據收集與梳理以及質證等提供了支持。因此,中國礦業公司應注重并加強合同管理工作,重視合同簽約與履約資料的記錄與歸檔,有效銜接合同談判、訂立與履約工作,認真梳理項目盡職調查與合同談判及簽約中發現的項目投資與建設運營中涉及的各項風險,及早發現問題,及時了解、分析、防控經營風險。

4、加強企業法律人才隊伍建設

中國礦業公司應以法律顧問制度建設為重點,加強企業法律專業人才配備,逐步提高企業法律人員素質與管理技能,最終實現依法治企整體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四、結語

中國礦業公司在海外礦業項目拓展進程中,發生法律糾紛是不可避免的,難免“交學費”、“走彎路”,但必須及時總結經驗,善于吸取教訓,正視自身缺點,針對性地加以改進和完善。同時,應善于學習國際礦業項目拓展成功模式,逐步開辟出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礦業資源拓展之路。

參考文獻:

[1]高建勛.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法律保障問題研究[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12).

[2]梁開銀.論中國海外投資立法的路徑和體系[J].河北法學,2006(02).

[3]楊貴生.礦業企業海外投資政策法律環境分析楊貴生[J].礦產勘查,2010(02).

篇10

“吸”入戰略投資者

2015年1月19日,國投信托使出“吸星大法”,以增資擴股的方式成功引入泰康人壽、江蘇悅達兩大戰略投資者。增資完成后,國投信托的注冊資本由12.048億元增加到21.905億元,凈資本突破40億元,可支持信托資產規模達到3500億元。與此同時,國投信托正式更名為“國投泰康信托”。此次,國投信托引入的主要是險資。

此前,還有山東信托引入的中油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央企國企,以及金融機構是主要的引進對象。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不少是地方政府平臺控股的信托公司,現在通過引入戰投改變了相對單一的股權結構。

在此之前,包括廈門信托、華寶信托和四川信托在內的多家信托公司也了增資擴股計劃。實際上,2014年全年,信托公司增資擴股引入戰投的聲響就不絕于耳。銀監會主席助理楊家才在2014年中國信托業年會上透露,2014年是增資擴股的一年,全年有24家機構增資和變更股權,其中有16家凈增加資本290億元。即便是沒有增加資本的,也改選來更好的股東,承諾了“生前遺囑”。總的來看,信托資本實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信托瓶頸期謀求變革

為什么信托公司要頻頻增資擴股?這要從2014年信托業的監管說起。在2014年信托業年會上,《關于調整信托公司凈資本計算標準有關事項的通知》、《信托公司監管評級與分類監管指引》(修訂稿)等文件下發,經征求各方意見后,正式文本將于近期出臺。為了滿足將在年內出臺的信托評級新規中對凈資本比重的提升,開展創新業務。按照目前實施的監管辦法,大部分信托公司的凈資本都是滿足業務發展需求的,但新規一旦出臺,很多公司可能無法滿足監管要求。而且,在新的監管評級中,信托公司凈資本評分占比較大,這可能直接影響到之后開展新業務范圍的劃定。

不僅如此,日前,銀監會已經正式發文,拆分非銀部,單設信托部。業內研究員認為,這一方面是提升了信托業在金融體系中的地位,但另一方面更意味著監管會更加嚴格。信托公司紛紛引入戰略投資者,增資擴股,這是發展的需求,也是為了適應趨嚴的監管做準備。

從信托業的發展情況來看,中國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信托業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為12.95萬億元,雖然規模創下歷史新高,但規模增速下降,信托公司收入和利潤增速也出現放緩。這也是信托業著力增資擴股的重要原因。

另外,增資擴股的確能給信托公司帶來新的“活水”。一位中字頭信托公司高管表示,在經過最近幾年的高速發展后,目前信托公司發展進入瓶頸期,一方面傳統業務的發展空間在收縮,而另一方面創新業務還沒有明確方向。希望通過引入一些新股東為公司注入新元素,能開展合作,帶動業務發展。

練好內功增強實力

行業發展面臨轉型關鍵期,增資擴股引入戰略投資者更顯重要,可以促進股權多元化,激發創新活力。國投董事長王會生表示,國投將此次國投信托增資擴股為出發點,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更好地發揮投資導向、結構調整和資本經營的功能,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而作為被“吸入”的另一方,泰康人壽董事長兼CEO陳東升表示,這是泰康“大資管”戰略的又一豐碩成果。從境內到海外市場,從私募、公募、第三方理財,泰康在大資管領域已做了全面布局。泰康將本次投資定位為一項長期戰略投資,一方面可以獲得良好的財務回報,另一方面泰康和國投泰康信托將在資產管理、財富管理和私人銀行等領域的業務拓展、產品開發、人才儲備方面充分發揮協同效應,促進雙方業務的共同發展,理順市場化經營機制,力爭用3-5年時間使國投泰康信托進入行業第一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