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記事范文

時間:2023-03-24 23:28: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元旦記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元旦記事

篇1

元旦節下午,我做完作業爸爸帶我去我家新買的房子那里玩,我迫不及待的坐上爸爸的電動車走了。

我們路過嵩州公園。爸爸讓我去玩,雖然公園里有的人在玩滑板,有的在騎車,有的人在湯秋千,還有的在劃船,可是我并不感興趣。于是我們一溜煙來到了書院新村----我家的新房樓下。一下車爸爸讓我把電動車鎖住,他自己去拿鑰匙開門。爸爸一摸口袋才恍然大悟忘帶鑰匙了,爸爸說:“要不我們一起回家改日再來,或者我回家取鑰匙,你在這里等著?!蔽蚁駸徨伾系奈浵佉粯蛹钡脠F團轉,我既不想回家也不想在這里等,最后只好垂頭喪氣地說:“那就回家吧!”爸爸看到我一臉不高興的樣子,他急中生智想到物業管理部門不是還有一把鑰匙嗎,于是我和爸爸到物業管理辦公室拿了鑰匙,開了門。我高興的又蹦又跳。

通過這件事,我知道以后無論做什么事,都不能粗心大意,否則會誤大事。

篇2

導彈彈頭的基本結構與組成

彈道導彈上的彈頭由再入體與非再入體組成。再入體由端頭、密封艙、穩定裙組成,非再入體一般由突防艙(由于導彈載荷過小,朝鮮導彈的彈頭有可能未設計該部分)及其控制部分組成。按功能分,一般由防熱結構、承力結構、連接結構、密封結構、安裝支架等組成。其中,端頭位于彈頭最前端,氣動外壓和氣動加熱最嚴重。先進彈頭端頭還要能經受惡劣天候或核爆塵埃粒子的侵蝕,解決這些問題是端頭防熱與結構設計的主要內容。端頭一般由端頭帽和端頭體組成。端頭帽是設計關鍵。數年前發生的美國戰略導彈部件誤送臺灣事件的主角就是“民兵”3導彈的端頭部分。

密封艙位于彈頭中部,是安裝核裝置及其引爆系統的部段,由于核裝置及其引爆系統要求在一定氣壓和溫度下工作,所在艙需設計成密封容器,一般設有隔熱層,有的還有加溫系統,以保持核裝置需要的較恒定溫度。

穩定裙位于彈頭再入體后部,主要是為增大彈頭的壓力系數,從而保證彈頭在再入飛行中姿態穩定。姿控艙主要安放控制系統的儀器、貯箱、發動機等。

突防艙主要用來安放突防裝置,姿控艙和突防艙一般只工作到彈頭再入之前,一旦工作任務完成,即與彈頭再入體分離自行墜毀。因此控制艙和突防艙的防熱設計僅是針對主動段氣動加熱進行,較之再入體防熱設計要簡單。

當攻擊目標與導彈發射點確定之后,導彈的彈道一般是射前定好的,導彈在達到預定射程所需要的速度與方位之后進行頭體分離,彈頭按自己的預定軌道飛行,穿過真空段、再入段直至命中,彈頭的技術難題幾乎均發生在再入段。

彈頭設計的基本考慮

彈道導彈的彈頭再入大氣層時,氣動加熱程度隨射程增加而增加。經過多年探索與實踐,這一問題已部分解決,從目前情況看,各國解決彈頭高速再入技術難題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優化選擇合理外形彈頭良好的再入特性需要滿足小阻力、高穩定性和小熱環境等要求,實際上,把彈頭做成圓球狀或球錐狀,可使彈頭的動能大部分消耗在產生的空氣激波上,使熱量被空氣帶走。但是這種形狀的彈頭不能滿足再入所需速度要求,穩定性也較差,影響命中精度。工程技術人員經過試驗發現,在相同的再入條件下,增大頭部半徑或減小半錐角可降低彈頭的熱流密度和總加熱量,對防熱設計有利,可使防熱層的厚度減薄,同時對內部溫度分布也有影響,因此現代彈頭外形多采用小鈍頭組成的鈍錐體、鈍雙錐和組合體。而在設計上,為方便使用和生產、維護,彈道導彈常采用的彈頭形狀是帶有穩定裙的圓錐鈍頭形。這樣既滿足了彈頭高速再入和其內部一定容積的需要,又可以使動能減少一部分,以降低一定的總熱量。 美國“大力神”2導彈的Mk6再入體采用大球頭半徑來減輕彈頭的氣動加熱

進行熱防護層設計即使采用合理的彈頭外形設計,彈頭高速再入時,氣動加熱仍會產生大量熱量,使得彈頭表面溫度升高。因此為維持彈頭再入飛行所必須具有的氣動外形,減少質量損失,維護金屬承力結構所必須具有的強度,保證內部裝填物所需要的溫度和壓力,彈道導彈彈頭外表面必須設置防護層。有的彈頭還用熱傳導系數小、耐熱性能好的材料制成依靠熱輻射來保護彈頭裝置的外殼。此外,也有一種防熱層是利用材料的熔化和蒸發以及化學分解,消耗大量熱值來保護彈頭,即所謂的“燒蝕性保護層”,為達到防熱目的,降低彈頭內腔的溫升,一般還會在彈頭金屬殼體內表面設置隔熱層,以降低熱傳導。

進行彈頭姿態控制由于彈頭防熱設計通常不能兼顧所有方向,因此需要彈頭飛行維持一定方向和姿態,以確保彈頭總是以最耐熱的部分向前,而且彈頭需要保持一定的流線姿態,確保飛行阻力適中。此外,彈頭可能由于結構或制造問題,或固定的飛行姿態而導致某些方向燒蝕嚴重,而另一些方向燒蝕不明顯,從而造成彈頭外部失去對稱性,這在高速氣動環境中非常危險,可能造成彈頭飛行失穩,甚至結構崩潰或燒毀。各國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基本都是一方面設計彈頭保持固定的姿態,另一方面為彈頭設計慢速旋轉,使彈頭各方向的燒蝕均勻對稱,也就是準確地對彈頭進行定向和穩定控制。為此,彈頭一般裝有相應的控制設備,對彈頭再入飛行姿態進行控制。最簡單的方法是在彈頭尾部裝上一個穩定裙。它是彈體殼體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它并不承受過高的載荷,只是在彈頭穿過大氣層時,如同羽毛球上的羽毛,利用空氣的阻滯,使彈頭降低一定的速度,并調整其飛行姿態。當然,倘若彈頭再入飛行的速度很高,僅僅依靠結構上的穩定裙是不夠的,還必須在彈頭上安裝姿控用的小火箭、制動折翼及精確的姿控系統等,使彈頭再入時能夠繞其相應的彈體坐標旋轉。這除了保證定向外還能保證彈頭的防熱覆蓋層燒蝕均勻,減少滾動共振,保證彈頭突防系統的正常工作,進而提高命中精度。

外表進行光滑處理國外試驗表明,彈頭殼體穿過稠密的大氣層時,彈頭外表面氣流平順和紊亂時的表面溫度有很大差別,通常會達到二百多度,而速度越高,這種差異也越大,因此盡量使彈頭外表面光潔圓滑,是減少熱傳導的一項有效措施。要使彈頭外表面具有良好的流線型,在設計和制造時,必須盡量避免彈頭殼體上出現凸起、凹坑和波紋,并保證較高的光潔度。另外,還要適當選擇彈頭殼體與天線窗口、殼體與殼體之間的結構材料,使之相互匹配得當。

除上述措施外,人們還在彈頭殼體上涂以能耐極高溫度的燒蝕材料,并且在彈頭的某些部位裝填由銅、鋰、鈹及鈹的氧化物等材料制成的吸熱劑。總之,彈頭防熱結構質量、彈頭的初始不對稱量(質心偏移等)、燒蝕不對稱量及燒蝕溝槽、花紋、燒蝕厚度與燒蝕質量等都對彈頭性能、彈頭總質量、再入散布、彈頭生存能力和可靠性等指標產生大影響。 蘇聯第一種用于洲際導彈的熱核彈頭,也采用大球頭半徑來減輕彈頭的氣動加熱 美國“大力神”2導彈的Mk6再入體側面形狀 彈道導彈再入體的典型結構 彈道導彈再入體的常見外形

如何提高抗燒蝕能力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研制導彈以來,熱防護一直是導彈設計的關鍵課題,因為熱防護對彈頭總體性能影響較大,防熱技術的突破甚至可以成為彈頭更新換代的主要標志。作為彈頭的防熱結構,它要既能減少高溫氣流向殼體表面傳遞熱量,又能吸收并消散空氣對殼體傳遞的熱量,同時還要盡可能少和慢地向殼體內部傳遞熱量,確保裝藥或儀器在正常溫度下工作。彈頭防熱技術中先后研究和發展了四種抗燒蝕方案:熱沉式、輻射隔熱式、燒蝕式和發汗冷卻式。工程上已應用的是熱沉式、輻射隔熱式和燒蝕式。應用最廣、效率最好的是燒蝕式,特別是對中遠程導彈彈頭,目前幾乎無例外地使用燒蝕式熱防護方法。

熱沉式防熱這是發展最早和結構最簡單的防熱方法,它是選用熱容量大的材料來吸收和輻射彈頭氣動加熱。由于材料溫度使用上限的限制,要使熱沉材料充分發揮作用,材料必須具有較高的密度、熔化溫度、導熱系數和較大的比熱容,滿足這些要求的較理想材料是銅,其次是鐵。碳(石墨)在低溫或非氧化環境中亦作為熱沉材料,但更經常作為燒蝕材料使用。熱沉式結構多為厚壁或實心體,結構簡單,但效率低,只適用于熱流密度較低、總加熱量不高的場合,一般在近程導彈彈頭或局部防熱中采用。

輻射式防熱輻射式防熱主要靠防熱材料把氣動加熱輻射到空間,使再入體不吸收熱能。一般采用基體加涂層的形式,選用能耐較高溫度、密度較低的基體,具有較高輻射系數的涂層。因為基體材料輻射系數較低,一般僅0.3~0.4,不能直接使用,當今應用的輻射涂層,大多數輻射系數在0.7~0.9,一般取0.8就可以實現輻射防熱的目的。涂層一般較薄,約0.1~0.5毫米,以保持良好的粘合力和塑性,基材多選用鋁及其合金等,一般為薄壁結構。輻射防熱只有少量熱能達到基體中,因而特別適用熱流密度較低、加熱時間長的軌道飛行器或低再入傾角的飛行器使用。

燒蝕式防熱燒蝕式防熱是利用防熱材料在受熱條件下產生物理化學變化,通過消耗一部分質量(汽化、蒸發、升華、流失等),將大部分氣動加熱在表面耗掉。從近程彈道導彈到遠程彈道導彈、飛船、返回式衛星以及低升力再入體均采用燒蝕防熱,從長時間到幾十秒時間、高氣動加熱率都能適用。有關資料表明,如果燒蝕性保護層被燒蝕的速度為每秒0.5毫米時,那么,它將有40%左右的熱量是因材料的升華而被吸收,有20%左右的熱量是由于氣體產物進入邊界層而減少,其余40%左右的熱量則因在化學反應中被吸收,或從高溫表面輻射出去。由此看出,所謂燒蝕性保護層,實際上被燒蝕的厚度并不是很大。 印度航天試驗再入體

彈頭熱燒蝕防護要求及材料

燒蝕式放熱設計效率最好,大多數遠程導彈都采用這種方案,但這一技術要求較高,材料使用成為關鍵問題。

彈頭熱燒蝕防護設計要求其設計要求彈頭再入體表面不僅要燒蝕量小,而且還要隔熱性能好、質量小,在此前提下力求外形變化小。為兼顧彈頭特有功能,還需具有良好的抗核功能,能經受高空核攔截環境,特別是具有抗X射線所引起的加熱功能。此外,在某些部位還要求具有良好的電波穿透功能,保證引信天線及遙測天線無線電波的傳輸,并在高溫下具有良好的絕緣性能。而在再入體表面燒蝕部分的材料選擇也要求具有較高的凈化度,不含或只含微量的堿土金屬雜質,以求在再入過程中盡可能減小等離子體鞘套的電子密度和尾跡的長度,以利于減少通信中斷時間和提高突防功能(減小雷達散射截面)。除滿足這些要求外,防熱設計還必須重視材料和結構的相容性,既要考慮彈頭各部位防熱性能的匹配,又要使防熱系統作為彈頭結構的一部分,與承力結構相匹配,使之成為一個整體。任何一個防熱設計及其所選材料都不可能兼有上述全部功能,彈頭各部位環境不同,要求的功能也不同,必須根據不同部位的特點,權衡利弊在滿足主要要求的前提下進行優化。

彈頭熱防護燒蝕材料選擇彈頭熱燒蝕防護的關鍵是選擇燒蝕材料,這種材料不但是承力結構的一部分,而且要利用自身的消耗帶走大量熱量,保護內部承力結構和核裝置。在不同的熱環境下,燒蝕過程中的各種物理化學效應對防熱所做的貢獻各不相同,因此,沒有一種材料在任何環境中其燒蝕性能是絕對優越的。也就是說不同的防熱材料適用不同的環境,或者說不同的熱環境要選用不同的防熱材料。例如,碳基材料是利用碳的高升華熱和高的表面熱輻射特性,如果加熱環境不足以使其表面達到升華溫度,反而會因表面碳的燒蝕增加向材料內部傳遞的熱量,使熱影響區加大,防隔熱效率大大下降。同樣,硅基材料如不能使其表面形成液態層,也就無法充分利用它的融熔和蒸發的熱效率,只能當作隔熱材料使用,不能作到物盡其用。導彈的射程不同,飛行彈道不同,在飛行過程中,彈頭的不同部位將分別出現不同的加熱環境,防熱設計必須針對不同加熱條件采取不同措施。

篇3

學生已經學過整式與分式,知道用式子可以表示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解決與數量關系有關的問題還會遇到二次根式?!岸胃健?一章就來認識這種式子,探索它的性質,掌握它的運算。

在這一章,首先讓學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以下重要結論:

注:關于二次根式的運算,由于二次根式的乘除相對于二次根式的加減來說更易于掌握,教科書先安排二次根式的乘除,再安排二次根式的加減。“二次根式的乘除”一節的內容有兩條發展的線索。一條是用具體計算的例子體會二次根式乘除法則的合理性,并運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則進行運算;一條是由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則得到

并運用它們進行二次根式的化簡。

“二次根式的加減”一節先安排二次根式加減的內容,再安排二次根式加減乘除混合運算的內容。在本節中,注意類比整式運算的有關內容。例如,讓學生比較二次根式的加減與整式的加減,又如,通過例題說明在二次根式的運算中,多項式乘法法則和乘法公式仍然適用。這些處理有助于學生掌握本節內容。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學生已經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在解決某些實際問題時還會遇到一種新方程 —— 一元二次方程?!耙辉畏匠獭币徽戮蛠碚J識這種方程,討論這種方程的解法,并運用這種方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本章首先通過雕像設計、制作方盒、排球比賽等問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給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讓學生通過數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簡單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對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體會,并給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節介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種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1)在介紹配方法時,首先通過實際問題引出形如 的方程。這樣的方程可以化為更為簡單的形如 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這個方程的解。進而舉例說明如何解形如 的方程。然后舉例說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為形如 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運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題。在例題中,涉及二次項系數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沒有實數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對于沒有實數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學了“公式法”以后,學生對這個內容會有進一步的理解。

(2)在介紹公式法時,首先借助配方法討論方程 的解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然后安排運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題。在例題中,涉及有兩個相等實數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沒有實數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三種情況。

(3)在介紹因式分解法時,首先通過實際問題引出易于用因式分解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出因式分解法。然后安排運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題。最后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種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進行小結。

“22.3實際問題與一元二次方程”一節安排了四個探究欄目,分別探究傳播、成本下降率、面積、勻變速運動等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一個有效的數學模型。

第23章 旋轉

學生已經認識了平移、軸對稱,探索了它們的性質,并運用它們進行圖案設計。本書中圖形變換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員――旋轉。“旋轉”一章就來認識這種變換,探索它的性質。在此基礎上,認識中心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

“23.1旋轉”一節首先通過實例介紹旋轉的概念。然后讓學生探究旋轉的性質。在此基礎上,通過例題說明作一個圖形旋轉后的圖形的方法。最后舉例說明用旋轉可以進行圖案設計。

“23.2中心對稱”一節首先通過實例介紹中心對稱的概念。然后讓學生探究中心對稱的性質。在此基礎上,通過例題說明作與一個圖形成中心對稱的圖形的方法。這些內容之后,通過線段、平行四邊形引出中心對稱圖形的概念。最后介紹關于原點對稱的點的坐標的關系,以及利用這一關系作與一個圖形成中心對稱的圖形的方法。

“23.3課題學習 圖案設計”一節讓學生探索圖形之間的變換關系(平移、軸對稱、旋轉及其組合),靈活運用平移、軸對稱、旋轉的組合進行圖案設計。

第24章 圓

圓是一種常見的圖形。在“圓”這一章,學生將進一步認識圓,探索它的性質,并用這些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通過這一章的學習,學生的解決圖形問題的能力將會進一步提高。

“24.1圓”一節首先介紹圓及其有關概念。然后讓學生探究與垂直于弦的直徑有關的結論,并運用這些結論解決問題。接下來,讓學生探究弧、弦、圓心角的關系,并運用上述關系解決問題。最后讓學生探究圓周角與圓心角的關系,并運用上述關系解決問題。

“24.2與圓有關的位置關系”一節首先介紹點和圓的三種位置關系、三角形的外心的概念,并通過證明“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不能作圓”引出了反證法。然后介紹直線和圓的三種位置關系、切線的概念以及與切線有關的結論。最后介紹圓和圓的位置關系。

“24.3正多邊形和圓”一節揭示了正多邊形和圓的關系,介紹了等分圓周得到正多邊形的方法。

“24.4弧長和扇形面積”一節首先介紹弧長公式。然后介紹扇形及其面積公式。最后介紹圓錐的側面積公式。

第25 章 概率初步

將一枚硬幣拋擲一次,可能出現正面也可能出現反面,出現正面的可能性大還是出現反面的可能性大呢?學了“概率”一章,學生就能更好地認識這個問題了。掌握了概率的初步知識,學生還會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

“25.1概率”一節首先通過實例介紹隨機事件的概念,然后通過擲幣問題引出概率的概念。

“25.2用列舉法求概率”一節首先通過具體試驗引出用列舉法求概率的方法。然后安排運用這種方法求概率的例題。在例題中,涉及列表及畫樹形圖。

篇4

在一個平面內,一動點以一定點為中心,以一定長度為距離旋轉一周所形成的封閉曲線叫做圓。圓有無數條對稱軸。

在同一平面內,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叫做圓。圓可以表示為集合{M||MO|=r},其中O是圓心,r是半徑。圓的標準方程是(x-a)2+(y-b)2=r2,其中點(a,b)是圓心,r是半徑。

圓形是一種圓錐曲線,由平行于圓錐底面的平面截圓錐得到。

篇5

1.一束光線從空氣射到一種透明物質表面時,同時發生反射現象和折射現象,反射出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90°,折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為105°,則反射角為_______度,折射角為_______度.

2.古詩詞中有許多描述光學現象的詩句,如“潭清疑水淺”說的是光的_______現象;“池水映明月”說的就是光的_______現象.

3.觀察圓形魚缸中的魚,看起來比真實的魚要大.這是因為圓形的魚缸相當于一個_______,看到的是魚的_______(填“實”或“虛”)像.

4.要想利用凸透鏡使小燈泡發出的光變成平行光線,應該把小燈泡放在凸透鏡的上,遠在公元2000年,我國就有人把冰做成冰透鏡,用它對著太陽來取火,這種冰透鏡實質上是_______透鏡.

5.清晨,草地上或樹木上的露珠下面的葉脈看起來比較大,這是露珠產生_______鏡功能的結果,形成了_______像.

6.如圖1所示,小明用一個透鏡觀看書上的一個英文單詞,他看到了兩個字母“YS”的放大的像.這個透鏡是_______透鏡,這種透鏡對光線有_______作用,利用這種透鏡可制成的光學儀器有_______(只需填寫一種).

7.一束光線從玻璃射向空氣,如圖2所示,則折射角為_______.

8.當小玲在觀察陽光通過甲、乙兩個眼鏡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時,發現兩個光斑不同.陽光通過眼鏡甲形成的光斑中間較四周亮,而陽光通過眼鏡乙形成的光斑中間較四周暗,由此可以判斷眼鏡甲是_______透鏡,眼鏡乙是_______透鏡.

9.初三的同學在照畢業照時發現有一部分同學沒有進入取景框,為了使全班同學都進入鏡頭,應使照相機_______學生,并調節鏡頭使鏡頭 _______膠片;使用投影儀要使銀幕上的像比原來大一些,應使投影儀_______銀幕,并調節鏡頭使鏡頭_______投影片.(填“遠離”或“靠近”)

10.如圖3所示,是趙強同學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其中還需要調整的是_______ .調整后燭焰能在光屏上成_______立的實像,若想使像變大,應將蠟燭向_______移. (填“左”或“右”)

11.如圖4所示是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物質中傳播的路線,請用箭頭標出光線的傳播方向,由圖可知:_______是空氣和玻璃的分界面,反射角為_______度,折射角為_______度.

12.如圖5所示是簡易天文望遠鏡內部結構,其中靠近眼睛的透鏡叫做_______鏡,靠近物體的透鏡叫做_______鏡.

二、選擇題(36分)

1.白天,坐在教室里透過窗戶的玻璃看到教室外的景物,是由于光的().

A.直線傳播 B.反射

C.折射_______D.三種都有可能

2.一束光由空氣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漸增大,則折射角().

A.逐漸減小

B.不變

C.逐漸增大,但總小于入射角

D.逐漸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

3.某同學做了一架簡易照相機,鏡頭是一個焦距為5cm的凸透鏡,在這架照相機中,膠片應放在距鏡頭().

A.大于10cm

B.小于5cm

C.大于10cm小于20cm

D.大于5cm 小于10cm

4.下面四幅圖中的現象,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是().

5.將點燃的蠟燭置于凸透鏡前12cm處時,在透鏡另一側的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放大的實像,此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A.6cmB.10cm

C.12cm D.16cm

6.“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光現象,如做光學游戲形成的“手影”、劇院放映的電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時留下美好記憶的照片――攝影等,以下列出的“影”與物理知識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

A.手影――光的直線傳播

B.倒影――平面鏡成像

C.電影――凸透鏡成像

D.攝影――光的反射

7.許多家庭的門上都裝有防盜門鏡(俗稱“貓眼”).從室內透過防盜門鏡向外看,可以看到來客的正立、縮小的像.由此可以斷定,此時防盜門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

A.凸透鏡 B.凹透鏡

C.三棱鏡 D.玻璃磚

8.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而建造的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透明薄膜“外衣”上點綴了無數白色的亮點,它們被稱為鍍點.北京奧運會舉辦時正值盛夏,鍍點能改變光線的方向,將光線擋在場館之外.鍍點對外界陽光的主要作用是().

A.反射太陽光線,遵循光的反射規律

B.反射太陽光線,不遵循光的反射規律

C.折射太陽光線,遵循光的反射規律

D.折射太陽光線,不遵循光的反射規律

9.把圖6中的凸透鏡看作眼睛的晶狀體,光屏看作是視網膜.給凸透鏡“戴”上近視眼鏡,使燭焰在“視網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視眼鏡,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燭焰和透鏡位置不變的條件下,應將光屏().

A.保持在原來位置

B.靠近透鏡

C.遠離透鏡

D.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

10.關于望遠鏡與顯微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望遠鏡的物鏡一定是凹透鏡

B.望遠鏡是伽利略發明的

C.顯微鏡的物鏡焦距很短,目鏡焦距較長

D.望遠鏡與顯微鏡都是由兩個凸透鏡組成物鏡和目鏡的

11.下面四種光的折射光路圖中,正確的是().

12.關于實像與虛像,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實像都是倒立的,而虛像都是正立的

B. 實像能呈現在光屏上,而虛像則不能

C. 實像是經凸透鏡所成的,而虛像則不是

D.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而虛像則不是

三、 作圖題(15分,每圖3分)

1.完成圖8光路:

2.一點光源S發出的光線經過一透鏡折射后的光路如圖9所示,請在圖中光線偏折處填上適當的透鏡.

3.圖10中,OA′是光線AO的折射光線,請在圖中大致畫出入射光線BO的折射光線.

4.如圖11所示,a、b為岸上燈泡S發出的光線射入潛水員眼睛的其中兩條,請作圖找出潛水員看到岸上燈泡的位置.

四、實驗探究題(21分)

1.如圖12所示為“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

(1)點燃蠟燭后,調節凸透鏡和光屏使它們的中心跟蠟燭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上.

(2)為了找到像的準確位置,必須做好光屏的微調,即在一定范圍內左右移動光屏,使光屏上的像由模糊到_______,直至找到像最清晰的位置.

(3)如圖12,蠟燭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清晰的像,則凸透鏡的焦距是_______cm.

(4)保持蠟燭位置不動,把凸透鏡從距蠟燭一倍焦距處向蠟燭移動2cm,可以從_______(填“光屏一側”或“光屏另一側”)通過凸透鏡觀察到燭焰正立、_______的虛像.

2.王老師在課堂上,看近處課本時要戴上眼鏡,觀察遠處同學時又摘下眼鏡,這樣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師的眼睛是_______(填“近視”或“遠視”)眼,可以用_______鏡來矯正.小軍將一種新型眼鏡送給了老師,如圖13所示,鏡片A區厚度相同,B區可以矯正視力,現在王老師可以通過_______區看書,通過_______區看同學,再不需要頻繁戴上摘下眼鏡.

3.小濤同學有三只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的凸透鏡,分別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小濤想知道“大小、形狀相同的凸透鏡的焦距與制作材料有沒有關系”.請你幫他設計一個實驗,探究這一問題.

(1)寫出實驗所需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實驗的主要步驟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設計一個表格,記錄實驗數據或實驗現象;

(4)寫出你這一實驗中運用的主要科學研究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鏡及其應用單元測試》答案

一、 填空題

1.45 30 2.折射 反射 3.凸透鏡 虛 4.焦距 凸 5.凸透 正立、放大的虛 6.凸 會聚 幻燈機(或照相機、放大鏡、投影機) 7.30°8.凸 凹 9.遠離 靠近 遠離 靠近 10.降低光屏的高度 倒 右 11.MM′ 30° 60° 12.目 物

二、 選擇題

1.C 2.C 3.D 4.D 5.B 6.D 7.B

8.A 9.B 10.C 11.B 12.C

三、作圖題(略)

四、實驗探究題

1.(1)同一高度 (2)清晰 (3)10(4)光屏一側 放大 2.遠視 凸透 B A

3.(1)三只凸透鏡、太陽光、刻度尺(2分)

(2)①利用凸透鏡會聚太陽光,用刻度尺測凸透鏡焦距(2分)

②用玻璃凸透鏡會聚光,通過調整它到地面的距離使地面上出現最小的光斑,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鏡到光斑的距離即焦距(2分)

③用水晶凸透鏡進行上述實驗(1分)

④用塑料凸透鏡進行上述實驗(1分)

⑤比較三種凸透鏡的焦距,得出結論(1分)

(3)表格略(2分)

篇6

吃完午飯后,我跑到自己的房間,穿上了我最喜歡的裙子,讓媽媽幫我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去上學了。

來到學校,我們開始布置會場,我登上自己的小凳子,在黑板上畫啊畫,畫了將近一個小時吧,剛畫完節目也要開始了。

第一個登臺表演的是自拓同學,他表演二胡獨奏,你看他動作嫻熟,樂曲優美,非常動聽,音樂把我們帶到了美妙的世界。接下來同學們紛紛登臺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戲。。。。。。

篇7

公園的面積單位是公頃,公園面積是指各種公園占地的總面積,包括公園內附屬建筑用地面積。除園林植物種植面積外,還包括公園內附屬建筑用地面積。我國規定的土地面積單位有三個:平方米(㎡),公頃(h㎡),平方公里(k㎡)。

公頃的單位符號用“h㎡”表示,其中hm表示百米,h㎡的含義就是百米的平方,也就是10000平方米,即1公頃。公頃還可以用ha表示,是面積單位公頃(hectare)的英文縮寫。國內不推薦使用ha。一塊面積一公頃的土地為10000平方米,大約與一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相似。

(來源:文章屋網 )

篇8

1、這是根據雞蛋內二氧化碳含量來決定的。新鮮的雞蛋二氧化碳含量高,蛋白pH較低,易凝固在殼上不容易剝。

2、雞蛋越新鮮,水分越充足的話,煮好后,蛋白和蛋殼還有中間那層膜會結合的越緊密。暫時沒有好的剝殼辦法,但是吃起來蛋白會比較嫩。可以把雞蛋在桌子上把蛋殼全部滾碎再剝。

3、普通雞蛋的話,煮好后。趁熱立即出鍋過涼水,過完涼水直接磕,蛋白熱漲冷縮很明顯,異常好剝。

(來源:文章屋網 )

篇9

一、填空題(共70分)

1、已知過兩點A(4,y),B(2,-3)的直線的傾斜角是135°,則y=_______。

2、過點(3,1),且斜率是4的直線方程為_______________。

3、原點到直線的距離為___________;

4、過點(1,0)且與直線x-2y-2=0平行的直線方程________________.

5、直線與的交點坐標是___________;

6、已知過點A(-2,m)和B(m,4)的直線與直線平行,則m的值為______________;

7、圓心為A(2,-3),半徑長為5的圓的方程為______________;

8、點(0,2)關于直線x+y=0的對稱點是_________;

9、空間兩點P(3,-2,5),Q(6,0,-1)間的距離PQ為________;

10、在空間直角坐標系中,點關于坐標平面的對稱點的坐標為_______________;

11、以線段A(-4,-5),B(6,-1)為直徑的圓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

12、設直線過點,其斜率為1,且與圓相切,則

。

13、經過三點A(-1,5),B(5,5),C(6,-2)的圓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一束光線從點出發,經x軸反射到圓上的最短路徑是

。

二、解答題

15、已知半徑為5的圓過點P(-4,3),且圓心在直線上,求這個圓的方程。

16、已知ABC的頂點坐標為A(-1,5),B(-2,-1),C(4,7),求BC邊上的中線AM的長和AM所在直線的方程。

17、求過兩條直線和的交點,且垂直于直線的直線方程。

18、已知直線與,則當為何值時,直線:

(1)平行?(2)垂直?(3)相交?

19、求過點A(2,4)向圓所引的切線方程;并求出切線長。

20、已知圓C:,直線。

篇10

關鍵詞:單片機;STC89C52;WIFI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22-0130-02

Abstract: With the constantly development of the smartphone and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gricultural greenhouse can control various devices and collect data through application on android and 4G LTE. This is animportant aspect of accomplish the contact with the internet and intelligent agriculture. In the greenhouse, through the STC89C52 microcontroller to receive from the mobile terminal APP control instructions, to complete the greenhouse heating, ventilation , sprinkler and other kinds of action. To achieve the mobile terminal control of greenhouse. Besides, all kinds of greenhouse data can be collected into it, and then uploaded to the mobile terminal. This thesis mainly discussed based on microcontroller to accept mobile terminal instructions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structions to control the operation of all kinds of external equipment, and return of sensor data to remote monitor and control system of greenhouse design.

Key words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STC89C52; WIFI

1 總體設計方案

本系統主要包括溫室控制APP,無線WIFI信號傳輸模塊和主機控制模塊三大部分。其中溫室控制APP用于發出控制指令和顯示溫室環境參數,無線傳輸模塊采用的是濟南有人科技的USR-WIFI 232-S無線傳輸模塊,用于通過WIFI接收來自手機端APP的指令,然后透明傳輸給主機。主機根據接收到的指令,經過譯碼之后,驅動相應的繼電器控制設備的交流接觸器動作,實現遠程啟動和關閉相關設備,從而實現溫室大棚的遠程智能控制,同時也可以將溫室中的傳感器采集到的數據回傳給溫室控制APP端顯示。本文主要討論基于單片機 STC89C52的主機控制模塊系統設計。系統整體結構如圖1所示。

2硬件系統及功能模塊設計

2.1 主機控制模塊

主機控制模塊由主要由單片機STC89C52、設備控制用繼電器、各種傳感器及相關電路組成,主機控制模塊通過P3.0和 P3.1與USRWIFI232-S無線通信模塊串行通信,以便于手機端APP通信。傳感器獲取的環境參數直接輸出數字化信息,傳給單片機處理,根據內部初始化的溫室控制的信息,運算之后,通過P2.0至P2.7輸出控制動作,通過驅動三極管和繼電器,進一步控制大電流的交流接觸器動作。

主機控制模塊負責接收無線傳輸模塊傳過來的指令信號,進行正確的譯碼之后,根據指令的信號直接驅動繼電器,繼而控制對應的交流接觸器來控制溫室中的各種機電設備工作;同時開始監控溫室大棚的環境參數,一旦溫度,濕度等環境參數達到預設的值,通過中斷的形式,給MCU發送中斷信號,切斷參與此環境參數相關的機電設備工作,最終達到溫室的自動控制。同時將傳感器探測到的信息通過無線傳輸模塊,傳回給手機端APP,并在APP端顯示目前設備的工作狀態和相關的環境參數,使用戶了解溫室的最新狀態。

2.1.1單片機模塊

STC89C52是由STC公司生產的一款高性能、低功耗的8位微控制器。它在MCS-51的內核的基礎上,進行了相應的增強,在性能和功能上有較大的提升。具有片內8k字節Flash、512字節RAM、4組8位雙向I/O接口。低廉的價格和較強的性能使STC89C52稱為自動控制中最常用的MCU之一。本系統僅使用1片STC89C52即可達到設計目標。

2.1.2本地設備驅動模塊

鑒于溫室控制的加熱器,風機,卷簾電機等控制都是較大電流的設備,無法直接使用繼電器控制,因此本地驅動模塊使用分立元件的繼電器作為初級控制,后端使用220或者380V的交流接觸器,繼而進一步控制各種大功率的設備。

2.1.3傳感器模塊

通過部署在大棚內的傳感器模塊采集數據,其中主要的溫度和濕度數據采集使用AM2301數字溫濕度傳感器。它是一款具有數字校準輸出的傳感器,采用了獨特的數字采集模塊和新型溫濕度采集傳感技術,足以確保產品可靠性和穩定性,而且具有響應速度快、抗干擾能力強和極低的功耗的特點,目前成為各類溫濕度傳感器的首選,輸出的數據直接交由單片機處理,確定是否開啟通風或者加熱,確保溫室的基本溫濕度在合適的范圍,同時也將數據傳回手機端APP顯示,通知用戶處理。

光照度傳感器:采用基于ROHM的BH1750FVI芯片的光強度檢測模塊,使用較低的工作電壓,內置16bitAD轉換器,直接輸出數字信號,進一步提高系統開發的速度,并且成本低廉,在溫室環境中工作穩定。根據需要可以進一步接入其他類型的傳感器。

2.2 USRwifi232-S通信模塊

USR-WIFI232 系列產品是濟南有人科技研發的一款用于實現串口到 WIFI 數據包的雙向透明轉發的無線數據傳輸模塊。在模塊內部完成協議轉換,串口一側串口數據透明傳輸,WIFI 網絡一側是 TCPIP數據包,通過簡單設置即可指定工作細節,設置可以通過模塊內部的網頁進行,也可以通過串口使用 AT 指令進行,一次設置永久保存。用戶無需關心具體細節,是一款使用簡單,價格低廉的無線數據透明傳輸模塊,廣泛應用于嵌入式系統與無線TCP/IP 網絡數據通訊。

3 系統程序設計

系統程序包括傳感器數據采集程序和通訊解碼程序兩大部分。

3.1傳感器數據采集程序

傳感器數據采集的基本工作流程為:單片機上電時或者手機APP端發出讀傳感器數據指令時,循環掃描各個傳感器的輸出數據。在程序運行過程中,設定一定的檢測周期,每個周期內當傳感器觸發且超出設定的溫室環境參數范圍時,單片機將采集到的數據封裝好,通過無線傳輸模塊發送給手機端APP顯示。

3.2 通訊解碼程序

由于溫室中需要控制的設備較多,為每一套設備設置一套控制指令,則指令會相當復雜,為了降低與手機APP通信的數據流量和具有較好的可擴展性,在本機存儲一張系統指令表,手機APP端只需要發送相應的指令代碼,在本機只需要通過查找指令表即可解析指令的具體控制行為。從而簡化單片機的控制方式,增強控制能力。

4 結束語

本文設計了一種基于單片機的溫室遠程智能控制系統,具備溫室各種環境參數調節設備的遠程控制和環境參數采集的功能。系統采用設備驅動和環境信息采集相結合,最大程度提高溫室控制的精度和自動化程度。且系統整體成本較低,特別適合控制精度要求高的溫室使用。

參考文獻:

[1] 萬軍.基于單片機大棚溫濕度遠程監控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