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專員范文

時間:2023-04-07 06:20: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運營專員,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運營專員

篇1

首先從級別上來說,它分為運營總監,運營經理,運營專員,運營助理,所以單純的從級別上來看運營助理小于運營專員。

但是當一個公司存在運營助理的時候,往往運營助理是服務于某一個組長,或者某一個經理,所以從本職工作上運營專員和運營助理做的工作相似。

產品運營專員要對用戶群體進行有目的的組織和管理,增加用戶粘性、用戶貢獻和用戶忠誠度,有針對性地開展用戶活動,增加用戶積極性和參與度,并配合市場運營需要進行活動方案策劃。因為需要能對產品和市場數據進行分析,并以此為依據推進產品改進,并且始終保持敏銳的用戶感覺。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姓名:

性別:女

出生日期:1988.5

民族:漢族

政治面貌:團員

現居地:湖北省

婚姻狀況:未婚

聯系電話:

電子郵箱:

求職意向

意向職位:網站策劃

期望薪資:3000以上

工作地點:湖北省

教育經歷

2006.09 2010.07湖北大學

所學專業:電子商務

獲得學歷:本科

工作經歷

2012.02 2014.04科技有限公司

單位性質:股份制

所在部門:技術部

工作內容:

靈活掌握:

第一、市場策劃分析

第二、網站功能定位

第三、網站技術方案

第四、網站內容規劃

第五、網頁UI設計

第六、網站的說服力

2010.03 2012.03科技有限公司

單位性質:私營企業

所在部門:技術部

工作內容:

網站策劃是指應用科學的思維方法,進行情報收集與分析,對網站設計、網站優化技術、網站優化技術分享、建設、推廣和運營等各方面問題進行整體策劃,并提供完善解決方案的過程。

網站策劃從業者要求的知識面較廣闊,必須具備市場和銷售意識,具備人體工程學的意識,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熟悉商業情報收集和信息分析的方法,熟悉網站規劃,掌握基本的建站方法,了解網站硬件環境配置,熟悉網絡廣告投放和搜索引擎優化等方法。

網站運營是指網站線上線下的銷售運營和控制,主要是網站上線后的運營工作。網站策劃指是網站上線前期對整個網站開發,營銷等操作計劃;網站編輯主要是網站的內容和相關的材料收集和稿寫,。

個人技能

英語:熟練

計算機:熟練

篇3

專業化與多元化是相對而言。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采取的兩種不同經營戰略。企業一般應根據其自身資源條件狀況以及所處的外部環境,實施專業化經營或者開展多元化經營。銀行作為提供專業化金融服務的企業,在其成長與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專業化與多元化經營戰略的選擇。從銀行業的發展歷程來看,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主要經營存貸款業務的傳統專業化商業銀行在各國銀行業中占主導地位,但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各國銀行監管水平提高、金融法律健全以及商業銀行自律能力增強,世界各國商業銀行業務出現了向多元化、混業經營以及全能型銀行發展趨勢,諸如美國花旗銀行之類開展多元化經營的全能型銀行應運而生。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金融創新速度加快,受外部環境以及自身知識和能力變化的影響,許多銀行發現多元化經營戰略并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多元化經營尤其是過度多元化反而影響了銀行的競爭能力和經營績效,各種形式的專業化銀行卻表現出較強的市場適應性和明顯的競爭優勢,在金融產業中的地位又逐漸提高。如印度HDFC銀行、美國運通公司等。而一些已經開展多元化經營的銀行甚至開始采取“歸核化”戰略,剝離非核心業務。以培養銀行的核心競爭力為目標,重新回歸專業化經營的道路,如美國花旗銀行在2005年出售部分非零售金融部門向以零售業務為中心的客戶專業化銀行回歸。

二、銀行專業化經營戰略分析

銀行專業化經營指銀行基于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遵守金融機構監管法規,采取專業化的經營戰略,將其業務活動主要集中于某一特定領域(如特定銀行業務、特定客戶、特定服務地域等),以突出自身在該領域的優勢,從而在該領域取得相對優勢的競爭地位,促進銀行發展。近年來,多種形式的專業化銀行規模不斷擴大,在整個金融產業鏈中的地位也在逐漸提升。2005年,美國市值排名前30位的銀行中有9家是專業化銀行。專業化銀行推動了整個金融產業鏈運營效率的提高。

1、銀行專業化經營的正效應

(1)銀行采取專業化經營戰略,專注于某一專業性業務領域,將有效提高銀行員工工作的專業化程度。如果銀行員工將其經營活動集中于較專業的操作業務內容上,能夠較快地提高其工作的熟練程度,減少員工從事多種業務所需的額外學習和培訓的時間。工作熟練程度提高意味著銀行員工業務水平和業務能力提高,可以減少在工作中所應支付的額外智力資源和成本,降低工作緊張程度,因而可以降低發生工作失誤等經營風險的概率,銀行業務的單位操作成本將得以降低,從而可以有效提高銀行整體勞動生產率,以更低的成本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

(2)銀行采取專業化經營戰略,將銀行資源集中于特定業務領域,有助于銀行進行資源優化配置,在專業化業務領域范圍內開展多種形式的金融創新活動,提高特定業務領域的技術水平,從而提高銀行業務運行效率,促進銀行進一步節約金融資源,不斷改善服務質量,提升銀行的核心競爭力,保持銀行業務持續發展,實現規模經濟效應。2005年,美國市值排名前30位的銀行中,專業化銀行的總資產回報率平均比綜合性銀行高08個百分點,凈資產回報率高34個百分點。銀行的這類專業化經營戰略也得到了投資者的認同。2005年。美國運通公司的市凈率高達6.5倍,教育貸款專業化的SLM的市凈率約4.7倍,理財專業化的梅隆銀行市凈率也達到了3.8倍,遠高于同期綜合性銀行美國銀行1.8倍市凈率以及摩根大通1.5倍市凈率水平。

(3)銀行采取專業化經營戰略.將可以降低其業務活動的復雜性,減少其對不同業務領域人力資源的需求。從而可以有效降低銀行內部的組織成本和人力成本以及銀行內部不同業務部門和員工之間的協調成本.改善管理效率.提高業務活動的效益。

2、銀行專業化經營的負效應

(1)銀行開展專業化經營,將會限制銀行業務種類擴充。在業務范圍較狹窄的情況下,由于為客戶提供的服務內容有限,一方面可能限制銀行業務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大,另一方面,則可能降低資金在銀行內部循環的可能性。使得派生出來得低息負債資金漏出銀行的機會增加。從而可能導致銀行的負債成本率提高。增加銀行運營成本。

(2)銀行開展專業化經營,將可能增加銀行所面臨的市場風險。由于專注于某一特定業務領域。專業化銀行的市場相對狹窄,市場容量相對較小,因此。業務高度專業化的銀行在提供了經營效率的同時也面臨著更大風險。美國市值排名前30位的銀行中.專業化銀行的13系數平均為1.07倍,而綜合性銀行僅為0.57倍。高收益、高風險成為專業化銀行的特征。如專業信用卡銀行美信銀行(MBNA)就是因為高周期性風險而于2005年被美國銀行收購,而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專業投資銀行美林公司也于2008年被美國銀行收購。

(3)對于銀行員工而言,銀行專業化經營將導致員工知識和技能的專業性增強,其人力資本相對具有較強的專用性,當面臨職業轉換時。這類銀行員工必須支付較高的職業轉換成本.其獲得新工作的機會將低于具有綜合性、復合性知識的銀行專業人才。

從實踐來看。由于專業化經營戰略有利有弊.銀行通常會在對自身能力和資源以及外部環境進行綜合評估的基礎上,進行戰略選擇。一些規模相對較小的銀行,由于擁有的資源有限。往往無法同那些大規模的多元化、全能型銀行開展直接和全面的競爭。因此,這些中小銀行要在金融市場立足。就必須走專業化道路.在專業領域培養核心競爭力,通過為客戶提供專業化服務,在專業領域內做強做大。甚至成為某一業務領域內的“隱形冠軍”,從而創造生存、發展甚至是超越的空間,同時也有助于提高了整個金融體系的效率,并推動金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如信用卡公司美國運通公司。專業房地產貸款銀行印度HDFC銀行,專業化的教育貸款銀行StudentLoanCorp、SLM,專業化農業貸款銀行FederalAgriculturalMortgageCorp.,以中長期貸款為主的銀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以小額貸款為主要業務的德國銀行Volksbank和美國中小企業信貸協會等都在各自的專業化領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2005年,美國資產規模排名前200位的本土金融機構中,提供專業化服務的公司占到四分之一。我國的招商銀行、民生銀行以及興業銀行等一些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也紛紛基于自身資源條件,試圖向具有相對競爭優勢的專業化銀行方向發展。

三、銀行多元化經營戰略分析

銀行多元化經營戰略是指銀行根據自身資源積累和環境條件變化,突破單一業務局限。拓展銀行的業務領域。增加業務品種或將業務活動擴展到較多的不同職能的操作上。強化業務經營的異質性,為更多客戶提供多種產品或服務,以期發揮銀行的資源優勢。擴大銀行規模,提升市場占有率,增強銀行運營的穩健性,降低經營風險,提高盈利能力。

目前.在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相關法律允許商業銀行實施業務經營多元化和全能化。產生了諸如美國銀行、德意志銀行、瑞銀集團等這類多元化、混業經營的大型銀行集團。而在我國,受金融監管法規的限制。銀行多元化經營戰略在實施過程中還受到很多限制,一些銀行尤其是大型銀行雖然存在著多元化的動機。但除了設立金融控股集團外。銀行自身較難向銀行業務以外拓展多元化經營空間。隨著金融創新以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未來我國金融管制將步放松。銀行多元化經營的空間將不斷擴展。

1、銀行多元化經營戰略正效應

(1)銀行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將有機會為客戶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從而提高銀行的整體服務水平.以此擴大銀行經營規模。增加銀行的盈利。比如,在符合當地金融監管制度的情況下,某些多元化經營銀行涉足銀行存貸款、證券交易、信托等金融業務領域,客戶在同一家銀行就可以辦理存款(或儲蓄)、證券投資交易、信托投資以及其它各項銀行金融業務,這將為客戶節約大量時間、精力以及資金轉移費用,也可以降低客戶交易成本,從而能夠吸引更多客戶。提高銀行的競爭能力和市場占有率。而銀行通過整合多種服務。可以形成協同效應。實現范圍經濟,降低經營成本,提高利潤水平。同時,銀行實施多元化經營,也有利于金融商品的豐富和發展。促進金融創新,活躍金融市場,為銀行開辟新的盈利渠道。增強其盈利能力。

(2)銀行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可以使其資產、負債業務多元化,有利于增強銀行資產的流動性。使銀行資產結構趨向合理.資產收益相應提高。因為銀行經營的業務種類越多,范圍越廣,資金漏出的機會越少。派生效應發揮得越充分,負債成本率越可能壓低,有助于提升整體資金運用效率。

(3)銀行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將有利于分散銀行經營風險。實施多元化經營的銀行,業務的異質性增加,銀行利潤來源將趨于多樣化,而且銀行業務利潤源之間的相關性將下降,銀行的部分業務虧損可由其它部分業務盈利來彌補,這將大大增強了銀行抵御外部沖擊的能力,穩定并提升銀行的盈利能力,并有利于金融市場穩定,降低金融風波發生的可能性。2005年,多元化經營的美國銀行的13系數僅為035,而美國運通公司的31系數為1.01,梅隆銀行的31系數高達1.16。可見,多元化經營確實降低了銀行的風險。

2、銀行多元化經營戰略的負效應

(1)多元化經營可能導致銀行領域發生大規模行業壟斷,限制市場競爭。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的銀行通常會通過并購或大規模投資方式實現多元化擴張,這往往會使得銀行規模在較短時期內急劇膨脹,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同時并購可能消滅競爭對手,從而形成市場壟斷。而且,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的銀行往往涉足眾多業務領域,他們能夠向客戶提供綜合性的金融服務解決方案,這樣,多元化經營的銀行就可以利用其在某些業務領域的優勢地位,通過諸如降低甚至免除對于客戶部分業務收費或者捆綁交易等方式拓展銀行其他業務,從而形成事實上對市場競爭的限制。

(2)超過銀行管理能力范圍的過度多元化可能會加劇銀行風險集中。銀行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擴大經營規模,擴展經營業務范圍,雖然可能由于業務種類和利潤來源增加而降低業務過于單一而導致的盈利波動風險,但是,如果銀行多元化經營范圍超過了銀行管理資源所能夠覆蓋的邊界,導致銀行不能對其所經營業務進行有效管理和協調,就必將會對銀行的持續穩健經營帶來負面影響,增加經營風險。如果銀行的多種業務之間沒有建立起“防火墻”,不能對經營風險進行有效隔離和管控。就可能在銀行某一項業務出現問題時。產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連鎖反應,反而會加劇銀行風險集中,而對整個銀行產生巨大沖擊。

篇4

【關鍵詞】院前急救;轉運;預后效果

腦出血是嚴重危機人們健康的疾病,在我國發病率、病死率、致殘率高。其治療效果與早期的急救轉運是否及時、準確有著極大的關系,本文就我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00例腦出血患者進行分析,其中經院前急救者50例,未經院前急救直接進行院內急救者50例,現比較分析院前急救轉運對預后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選取的100例患者,年齡在19~69歲之間,平均59歲;其中男性58人,占58%,女性42人,占42%。院前經過急救轉運的50例SP 18.20~28.0kPa,DP 12.6~16.5kPa;未經過急救的SP 18.6~27.5kPa,DP 12~16kPa。因此,以此為標準兩組無明顯差異性,具有可比性。

1.2 急救措施當急救中心醫務人員接到120發來的急救命令后,急救人員在3min內出車,以最快的速度趕赴現場實施急救。急救措施包括:急救人員快速根據患者病史、臨床表現及體格檢查做出初步的診斷,并且要給所有的患者進行有氧呼吸,快速靜滴20%甘露醇注射液;有嘔吐者給予清理口鼻腔內的嘔吐物、進行吸痰、器官插管等措施,以保證呼吸道的暢通;對于血壓過高的患者,給予硝苯地平片10~20mg舌下含化或生理鹽水250ml+酚妥拉明注射液10mg,iv gtt 10~20gtt/min;對出現煩躁、無缺氧征象、血壓高的患者,適當給地西泮注射液5~10mg肌注并加護欄。

在進行轉運時,擔架要平坦,以保持一定的,途中出現意外時,便于復蘇,上下樓梯時擔架保持相對水平或頭部略高,勿大起大落或斜度過大,以免加重患者的恐慌,使血壓再度升高,車速要平穩,不要緊急剎車或突然加速,轉運途中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意識狀態,瞳孔變化等情況。

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對計數資料處理采用t檢驗或u檢驗,當P

2結果

對所有入選的患者進行為期4周的觀察隨訪,發現:在基數同樣為50例的情況下,觀察組治愈24例,對照組治愈11例;觀察者死亡6例,對照組死亡9例;觀察組留有后遺癥者20例,對照組30例,通過p檢驗,均小于0.05,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可見對腦出血患者進行院前急救轉運對預后具有很大的影響。具體分析如表1所示。

3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均壽命的延長,我國每年的腦出血患者日益增多,為了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療,應該加強患者的院前急救和轉運工作,

實現急救的快速性。在醫院接到救助電話后,應該在3min內出發,快速趕往救助現場,院前急救反應時間一般為5~10min。

在進行轉運前,義務人員都會對患者的病情做一個緊急的檢查,采用必要的急救處理腦出血急性期院前急救的原則是使患者暢通呼吸道,改善缺氧,降低顱內壓,控制血壓,阻止病情惡化,安全轉送。而對于參照組,影響治療的原因主要有:①家屬不了解病情,對舌后墜以及嘔吐物的危險性認識不夠,未做或不會做相關處理,增加了氣道堵塞的發生幾率。②家屬及目擊者不恰當的搬運而導致患者病情進一步加重。③患者顱內高壓在入院前未得到及時處理而增加腦水腫的發生。

進行急救轉運時,義務人員在把握患者的病情后,處理進行必要的處理工作,還可以及時的與醫院CT室及有關科室取得聯系,通報患者的病情,做好檢查和住院準備,安排好床位,準備好搶救藥品和物品,開辟一條生命綠色通道,確保搶救治療工作不中斷、也為成功搶救病人贏得時間。

綜上所述,為了保證更多的腦出血患者能夠及時安全的運送到醫院進行治療,提高治療的效果。應該采取一定的急救轉運措施,進行適當的院前急救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程丹麗,田維娜,胡萍. 院前急救對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預后的影響[J]. 護士進修雜志,25(2):174-175

[2] 曹軍,吳景錄,常文廣. 院前急救對腦出血患者近期預后的影響[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4):30-31

[3] 艾合買提?買買提. 院前急救與院內急救模式對腦出血患者近期預后的影響[J]. 山東醫藥,2010,50(14):108

作者簡介:

劉初強,男,(1976-),漢族,學士,主治醫師,江西吉安人,井岡山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急診醫療工作

呂遠明,男,(1974-),漢族,本科,主治醫師,江西吉安人,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民醫院藤田分院,研究方向:內科醫療

篇5

[關鍵詞] 前饋控制;基層衛生院;急救轉運

[中圖分類號] R472.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06-0125-02

The application of feed-forward control on the conveying of critical patients in grass-roots hospitals

ZHOU Yanni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ingbo Medical College, Ningbo 31519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emergency transport patients nursing problem, assessment in the primary health hospital transport feedforward control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atients and some improvement measure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010 1~12 months from 15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emergency transport of feedforward control effect. Results 43 patients transit illness change happened, 1 case death. Conclusion the emergency medical personnel business ability training and feedforward control measures, is to improve emergency transport the patient rescue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success.

[Key words] Feedforward control; Grassroots health hospital; Emergency transport

隨著急診醫學與急救護理學的發展完善,危重癥患者在各級醫院間的轉診、轉運、途中監護搶救護理已成為急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所在急診科經常接收基層衛生院轉運的患者,但由于轉運前和轉運途中的急救準備工作并不充分,易對維持危重癥患者生命、防止再損傷,提高搶救成功率構成潛在風險。通過與基層衛生院領導的溝通,加強了急救患者轉運前及途中的前饋控制,危重患者的搶救及疾病轉歸情況得到有效改善。為進一步探討改進急救轉運患者的前饋控制措施,我們回顧性研究了2010年1~12月我院156例急救轉運患者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12月我院急診科共接收基層衛生院急危重癥患者轉運共156例,其中男110例,女46例,年齡5~78歲。急救轉運患者的病種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15例,急性心肌梗死11例,異位妊娠合并休克16例,腦出血18例,顱腦外傷13例,腦出血16例,嚴重創傷并發休克25例,乙醇中毒7例,惡性心律失常13例,各種病因引起驚厥、抽搐16例,其他5例。行駛里程<10 km的31例,20~30 km的113例,30~40 km的12例。

1.2 危重癥患者轉運中的前饋控制

通過我院急診科與基層衛生院之間的工作協調,危重癥患者的急診轉運在前饋控制方面著重落實以下幾方面內容。

1.2.1 急救車的準備 常規轉診前逐項落實好車輛清潔、消毒、車載急救物品清點補充等準備工作外,還需注意以下幾點:①盡量配置多功能型救護車,滿足不同病種危重癥患者轉運途中的急救需要[1];②救護車車載急救設備定期安裝調試,確保始終處于待用狀態,如屬于普通型救護車,應及時增設吸引器、簡易呼吸囊、心率監護儀等設備,備足無菌蒸餾水、生理鹽水等;③備足氧氣,尤其是確保需使用機械通氣的患者的氧氣供應,危重患者轉診前應確定患者氧療流量、濃度,結合途中耗時計算出備氧量,并利用氧氣瓶接口轉換裝置及時完成車上氧氣瓶的更換,實現設備的正常工作;④配備折疊式活動陪屬床,滿足患者途中的臥位、半臥位及坐位的調整。

1.2.2 工作人員的準備 轉診前隨車醫護人員應及時向值班醫師了解病情,就轉診中可能發生的病情變化及注意事項采取對應措施,核對所需急救藥物與物品;確定轉診后,醫護人員和責任護士共同為給患者進行基礎護理,氣管插管、氣管切開、胸腔引流管、靜脈留置針等須做好妥善固定工作,防止患者搬動后出現滑脫情況;氣管切開處吸氧患者轉運前充分吸痰與給氧[2]。

1.2.3 轉運途中的護理措施 ①危重患者均應建立可靠的靜脈通道,并作對癥藥物治療;對不同危重癥患者需采取不同處置措施,腸梗阻患者應經鼻留置胃管,頸椎骨折患者注意用頸托固定患者頭部,路途較遠并采用利尿劑治療的患者應留置尿管,躁動型患者必要時可采用鎮靜劑和四肢約束帶;②醫務人員在轉運途中應對患者進行動態心電監護,針對患者心率、血壓、呼吸頻率變化以及輸液管、輸氧管、胃管等設備通暢情況,采取及時有效的搶救措施;③接近轉診醫院時,護送的醫務人員應及時通知醫院急診科室做好接車準備,簡要轉達患者病情,以便急診科室及時聯系實驗室、CT室、放射科等提前做好檢查準備,為危重癥患者搶救爭取寶貴時間。

2 結果

經過前饋控制的實施,急救患者的轉運風險得到有效控制。轉運途中43例患者發生病情變化,占27.56%;其中包括心律失常加重11例,創傷出血加重3例,血壓驟降11例,呼吸、心跳驟停6例,分泌物阻塞6例,抽搐加劇、煩躁不安3例,當病情發生變化時得到妥善恰當處理,其中1例因為病情太重搶救無效死亡。無醫療糾紛發生。

3 討論

從156例急救轉運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看,83例(53.20%)危重癥患者轉運途中需要輸液、吸氧、吸痰,并對其意識、生命體征變化進行嚴密觀察,其中43例患者途中病情發生變化,護送醫務人員進行了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等搶救處理,3例搶救無效死亡。由于危重患者轉運途中大多帶有4條以上管道(吸氧管、輸液管、導尿管、氣管插管、心電等),救護車在行進途中易出現震蕩、搖晃,可能導致管道脫出、液體輸入不暢或輸液肢體局部腫脹等情況,加之救護車內空間狹窄、震動搖晃,護理人員重新穿刺、插管困難。

其次,急診轉運患者年齡分布區間為5~78歲,男性患者較多。其中16~35歲患者42例(26.92%),主要屬于車禍、斗毆等外科創傷患者;51~78歲患者50例(32.05%),主要是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或呼吸、消化道系統的疾病。總的來看,急診轉運患者內科、外科、兒科、婦科等病種組合復雜。同時,急救患者在由基層衛生院轉運過程中,由于急救儀器、設備相對簡單,事故現場、車禍傷者等搶救處理與轉運需要同時進行[3],要保證急危重癥患者轉運途中的監護、搶救措施確實完成,要求護理人員必須掌握好各項車載監護、搶救儀器的使用,尤其是對新儀器使用技術的掌握,并熟悉院前院內急救知識,具備快速的應急應變能力[4]。

針對基層衛生院急救轉運中存在的各項護理問題及特點,應有計劃地批次組織急救轉運前反饋控制措施培訓包括急救醫學、急救護理學理論知識學習等,加強護理風險管理與急救護理技能訓練,確保急救轉運患者生存率。每月定期組織院前急救模擬訓練,講授急救技術及各類搶救儀器的使用、保養方法,確保隨車醫務人員熟練掌握急救技術操作,車載急救儀器,進而有效加強基層衛生院的院前急救轉運護理水平,及時有效地控制、處理好轉運途中的護理問題,降低危重癥患者轉運途中的致殘率、病死率[5-6]。

[參考文獻]

[1] 彭大云.急危重癥患者陸地遠程轉運的護理體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55-56.

[2] 李樂愚,溫杏良.醫院整體搬遷過程中患者轉運方案的制訂及實施[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0,19(5):23.

[3] 謝曉梅.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急救和轉運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17):67.

[4] 張美芳,田丹. 護理程序在院前急救危重癥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7):36-37.

[5] 孫雷. 如何做到危急重癥患者的安全轉運――在轉運途中呼吸道的安全管理[J].醫療裝備,2010,23(1):121-123.

篇6

【關鍵詞】英語專業;元認知意識;寫作

1、元認知的概念

美國心理學家Flavell在《認知發展》一書中明確提出了元認知(mate-cognitive)這一概念,1976年,Flavell將其定義為“個人關于自己的認知過程及結果或其他相關事情的知識”以及“為完成某一具體目標或任務,依據認知對象對認知過程進行主動的監控以及連續的調節和協調”。1981年,Flavell又對元認知進行了更簡練的概括:反映或調節認知活動的任一方面的知識和認知活動。元認知意識含三部分:元認知知識(對認知活動過程、結果及相關信息的認識)、元認知體驗(伴隨認知活動而產生的情感體驗)、元認知監控(主體對認知活動的監控與調節)。元認知監控是元認知的主體,它表現為主體根據自己的認知特點、知識的特點和學習的要求等定出計劃、選擇策略、評價其有效性、作出補救措施等

2、大學生英語專業本科生 英語寫作現狀

英文寫作能力作為外語學習的一項基本能力向來備受關注。但在日常教學生活中,英語寫作已然成為學生英語水平發展的一個瓶頸,不會寫,分不高,不知怎么提高是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常常遇到的障礙。經分析,當前大學生英語寫作中存在如下幾個問題:1:語言輸入量不夠,學生只是一味背單詞,不會運用恰當的詞進行寫作,作文缺乏精確度。2:不明確好的作文的標準。學生較多以“三段論”進行寫作,沒有從初高中的應試作文模式下脫離出來,作文明顯僵硬,模式化。3:不懂得如何提高作文。大部分學生提高作文的方法還停留在背四六級和專四的模擬作文,思路僵化,失去了自己獨創性。4:有一定的元認知意識,但概念模糊,利用效率不高。

3、元認知與寫作的關系

國外對于將英語作為第二語言(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的學生的英語寫作元認知做了大量研究,認為一個優秀的英語寫作者應該是一個擁有充分的英文寫作元認知知識的人,一個能夠自己設定寫作目標并進行評估的人Oxford提出了把元認知策略與寫作技巧相結合的模式,并詳細統籌寫作的過程,包括明確目標和籌劃所用策略,反思并監控整個寫作過程所表現出來的問題,最后對作品和整個寫作過程做出客觀全面的評價。因此作為一種個體對自身認知和行為過程進行監控和調節控制的自我調控過程,元認知的發展水平和執行狀態影響和涉及個體行為的諸多方面。而提高元認知意識也是提高英語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根據姜英杰的《元認知的理論與實證研究》一書中,我們可以發現,英文寫作元認知包含三個成分,分別是英文寫作元認知知識,體驗和調控三部分。其中元認知知識主要包括四個維度,優點了解,缺點了解,語言策略知識和作文標準了解;元認知體驗包括:第一;元認知體驗,如成就感與挫敗感對寫作過程的影響。第二:元認知體驗可以導致元認知知識中個人變量和策略變量的修正。第三:元認知體驗能刺激認知或元認知策略的產生;而元認知控制則分為準備性,計劃性,監督性和調節性四個維度。

4、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量表選取一所師范院校英語專業大二的兩個班級學生共64人。

(二)材料

姜英杰編寫的大學生英文寫作元認知問卷程序

1:在事先未對兩個班進行元認知培訓的情況下,讓兩個班的學生完成“英語專業大學生寫作元認知問卷”,獲取兩個班學生元認知意識第一手資料。

2:對兩個班第一次專四模擬的作文分數(滿分15分)進行收集。(教師批卷)

3:對實驗班進行元認知意識培訓,教授講解元認知知識,以及元意識與寫作之間的關系,告訴他們專四作文評分標準,并附上一份元認知意識自評量表,讓實驗班的學生每次自己進行作文練習時自我評價,不斷進行修正與提高元認知意識。對照班正常上課。

4:2個星期后,收集第二次專四模擬考作文分數(教師批卷)

(三)數據管理和分析

用SPSS 10.0進行數據管理與分析

(四)實驗結果與分析

經過數據統計與分析,發現兩個英語專業班級的同學,實驗組比對照組元認知意識略高,但由于兩個班是平行班,所以整體上初始元認知意識都差不多。第一次專四模擬考的成績,實驗班平均分為9.09,對照班為9.81.在為期2個星期的元認知培訓之后,實驗班的作文平均分為11.30,對照班的作文平均分為11.24.在準備專四的過程中,由于認真度及考試的緊張氛圍推動下,兩個班的作文平均分都有提高,而實驗組在經過元認知意識培訓及元認知意識運用與監測后,作文分數提升相對明顯。

5、結語

筆者經過此次調查研究分析后,深切感受到元認知意識在英語專業學生寫作中的重要作用。學生或多或少都擁有元認知意識,但對其概念模糊,無法充分發揮元認知意識在寫作中的準備,計劃,監督,調節的作用,使其寫作效率低下,存在盲目性。故筆者建議,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將元認知意識滲透給學生,引導和規范學生的元認知意識使用,促使其學會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英語寫作的興趣與能力。

參考文獻:

[1]Flavell,J.H.1979.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 new developmental inquiry[J].American psychologist34(10):906-911.

[2]Brown.A.1987.Metacognition,executive control,self- regulation,and other more mysterious mechanisms[A].In F.E.Weinert R.H.Kluwe(eds).1987.

[3]J.Devine.The role of metacognition in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3and writing.

[4]姜英杰,《元認知的理論與實證研究》,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5]肖武云,《元認知與外語學習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篇7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頒布后,將大學英語教學的性質、目標和要求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越來越多的高校積極鼓勵英語教師采用全英語教學模式,很多高職高專院校也開始嘗試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就影響全英語教學實施效果的三大關鍵因素進行簡要分析,闡述現階段部分高職高專院校大學英語課程采用全英語教學模式的利弊和效果。

[關鍵詞]

全英語教學;高職高專;教師;學生;教材

前言:2004年教育部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將大學英語教學的性質、目標和要求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越來越多的高校積極鼓勵英語教師采用全英語教學模式,很多高職高專院校也開始嘗試這種新的教學模式。那么,是不是全英語教學就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呢?

筆者此文擬就影響全英語教學實施效果的三大關鍵因素進行簡要分析闡述現階段部分高職高專院校大學英語課程采用全英語教學模式的利弊和效果。

首先,我們談談教師的影響因素。大學英語教師是全英語教學的實際組織實施者,是這種教學模式成效成敗與否的關鍵影響因素。全英語教學并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是要求授課教師“只說英語,不說漢語”。全英語教學要求授課教師具有專業嫻熟的語言水平,尤其是語言的自由表達能力,語言清晰而流暢,語法結構嚴謹準確,語言運用邏輯嚴密,能夠運用英語語言深入淺出地討論闡述各類問題,熟練自然地運用全英語組織引導學生開展英語學習教學任務。換言之,授課教師對英語語言的駕馭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這種浸入式英語教學模式的效果,駕馭能力越強,這種教學模式的利就越大于弊,反之,則弊大于利。而且,教師個人對課堂的掌控引導能力、個人心理素質及魅力、學生對教師的認可度等都會影響這種教學模式的效果。掌控不好,仍然會出現新教學模式條件下的教師“一言堂”的尷尬局面,其實是得不償失的。

其次,說說學生的影響因素。學生是課堂教學的接受者和參與者。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及主動性、對授課教師的認可程度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師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和教學效果的發揮。現階段的高職高專院校,需要接受的一個現實,即:自1999年高考擴招以來,雖然高等教育得到了普及,但大眾教育代替了精英教育后,不得不承認,高職高專院校的生源的質量其實是以較快速度逐年下滑的。這種趨勢下,單就各省的高考錄取分數線來看,學生的高考投檔分數線是逐年銳減的,而英語單科成績也是越來越讓英語授課教師失望不已。面對這樣的狀況,教師在運用全英語教學方法時,除了考慮自己是否有實力實施開展,是否還應該衡量一下學生的具體接受能力,“量學生而行,因材施教”呢?教學畢竟不是單方面的,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

最后,以教材為主的教學內容也是全英語教學實施效果的重要制約因素。全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在一個非英語的大環境下,創造一個相對獨立的、盡量接近真實的英語語言小環境。學生在這樣的英語語言環境里,逐漸擺脫依賴自身母語的固定思維模式,潛移默化,慢慢習慣運用英語語言思維思考討論問題,從而達到比其他教學模式更佳的教學學習效果。一本好的英語教材,應該是很好地融合了英語教學的實用性、趣味性和知識性。在全英語教學模式下的教材更應體現其教學效果的可實現性、難易適中和易于操作等特點。而這樣合適的大學英語教材在市場上本身就不多見,很多優秀的大學英語本科教材難度太深,并不適合高職高專的學生學習使用,而難度較低的教材也因為門檻較低,教材的編纂并不嚴謹,錯誤較多,一些中式英文現象十分常見。

那么,是不是說高職高專院校沒有實施大學英語全英語教學的必要呢?答案并非如此。筆者認為,高職高專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應該鼓勵“百花齊放,百花爭鳴”,讓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發展,既尊重傳統教學模式,也提倡引入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尤其要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高職高專院校也可以開展大學英語全英語教學的選班課或選修課,實現教學資源的有效充分利用,這樣既鼓勵了部分能力較強的中青年英語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了他們的業務能力和水平,也滿足了部分英語學有余力的學生的學習要求,從而達到學校、教師和學生三贏的效果。

結語:雖然使用全英語教學模式開展高職高專院校大學英語的教學不啻是一個好的選擇,但毫無選擇地照搬這種語言教學模式并非百利而無一弊。授課教師應根據自身能力和授課特點,結合高職高專學生的興趣方向和接受能力,發揮自身特長和優勢,設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Chen,Ya-LingThe Influence of Partial English Immersion Programs in Taiwan on Kindergartners' Perception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and Cultures[J].The Asian EFL Journal,2006

[2]蔡基剛.大學英語教學若干問題思考[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2005

[3]蔡蕓.對全英語教學的看法[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1

[4]杜詩春.我國外語教育的根本出路[J].中國外語

篇8

摘要目的:探討預見性護理在ICU機械通氣患者院內安全轉運中的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6例機械通氣需院內轉運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的效果。結果:100%患者均能實現安全轉運,無發生死亡病例。轉運途中出現的意外均能得到有效應對。結論:通過轉運前預見性護理、轉運中嚴密監測和轉運后反饋等措施,可確保ICU機械通氣患者院內轉運的安全。

關鍵詞 院內轉運;預見性護理;安全護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2.017

機械通氣是利用呼吸機代替、控制或改變患者自主呼吸運動,可糾正呼吸性酸中毒、低氧血癥,緩解呼吸肌疲勞,防止肺不張,穩定胸壁。對于需要持續監護和機械通氣維持生命體征的ICU患者來說,院內轉運對連續性的診斷和治療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存在巨大風險,直接影響患者的安全,還可導致死亡。為加強ICU機械通氣患者院內安全轉運,確保患者安全,我院在轉運中實施預見性護理程序,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機械通氣需院內轉運同時行CT,MRI等檢查和專科治療的患者126例,男86例,女40例。年齡27~82歲。氣管插管91例,氣管切開35例。患者轉運途中均采用便攜式呼吸機,其中同步間歇指令通氣模式116例,容量控制模式10例。

2預見性護理

2.1轉運前機械通氣患者轉運過程中隨時可能發生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等不同程度的并發癥[1],因此轉運前需做好充分的安全準備和正確的預見性分析,以先預防為原則,將轉運途中可能出現的潛在問題作出準確判斷并制定處置計劃,確保安全轉運,減少并發癥發生的風險。

2.1.1風險評估患者轉運受益和風險并存,醫師和護士需把握和全面評估轉運指征,嚴格評估患者病情,包括意識、瞳孔、

作者單位:541001桂林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急診科

張源慧:男,本科,主管護師

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血氣分析以及存在的風險等,在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情況下盡量避免外出診療,而任何有可能引起心跳呼吸驟停需心肺復蘇者禁忌轉運外出檢查。對于無法轉運者,如需進行協助診斷,必須予床邊檢查,請相關科室科內會診,如床邊B超、床邊胃鏡、床邊X線等,以保證患者安全。同時建立標準化的危重癥患者轉運風險告知制度、危重癥患者轉運工作流程、危重癥患者轉運風險應急預案、危重癥患者轉運記錄單、危重癥患者交接記錄單等。此外醫護人員需認真履行告知義務,將轉運途中有可能發生的各種意外告知家屬,取得家屬的理解和支持,并簽署外出轉運風險告知同意書,實現風險分擔,減少和避免醫患糾紛的發生。

2.1.2轉運準備(1)轉運需由經專科特殊訓練的臨床經驗豐富的ICU醫師和護士共同評估,醫師負責呼吸機的運轉管理和病情觀察,護士負責監護儀觀察和輸液管理。(2)轉運前需電話與相關部門(電梯組、放射科等相關專科)溝通,告知患者的診斷、神志、管道、急救物品等,確保科室做好接收或檢查準備,實現無縫銜接,盡量縮短患者外出等待和滯留的時間,必要時開放綠色通道,提高轉運效率。(3)重點評估患者呼吸道情況,呼吸道分泌物較多的患者轉運前建議常規吸盡痰液,并固定好人工氣道,檢查插管深度和氣囊壓力,避免因改變、顛簸等導致氣道痙攣或氣道堵塞,必要時需對人工氣道加強固定。(4)檢查輸液通路、尿管、胃管、引流管、中心靜脈導管等管路是否妥善固定,并清空各引流袋內容物,對于躁動患者需進行適當的約束和保護。(5)評估便攜式呼吸機電源,正確鏈接便攜式呼吸機管路,檢測呼吸機是否正常運行,并根據預測所需轉運時間準備足夠氧氣的氧氣瓶,必要時可增加攜帶10 MPa氧氣瓶。(6)評估多功能監護儀、簡易呼吸器、簡易吸痰器、微量注射泵等儀器的性能,確認呼吸機模式和參數,如PEEP大于0.981 kPa,為防止患者肺泡塌陷, 轉運前有計劃下調PEEP至0.490 kPa[1]。(7)藥物準備。急需外出檢查但血流動力學不穩定者,需準備血管活性藥物,休克患者需準備擴容液,煩躁或躁動患者準備鎮靜劑如咪達唑侖和地西泮等。(8)其他。根據不同患者病情選擇安全合適的,盡量抬高床頭15°~30°,對于特殊疾病者,如顱腦外傷患者有腦脊液耳漏者頭偏患側,有頸椎脊髓損傷患者需頸托固定等。掌握患者安全搬運法:胸腔閉式引流患者搬運前需雙鉗夾閉導管,脊柱損傷者四人搬運切記拖拉推扭等,出發前再次告知相關科室,并做好途中如有意外及時就近按搶救流程處置的準備。

2.2轉運時(1)確保便攜式呼吸機與患者無人機對抗,對氧合指數不佳的患者適當提高氧濃度,保證患者血氧飽和度上升至95%以上[2],提高轉運耐受。各搶救儀器和管道合理擺放;各監護儀器屏幕面向醫師,醫師負責呼吸機的運轉管理,對呼吸頻率、節律、血氧飽和度、心率進行觀察。護士站于患者頭側和輸液側,以便能隨時遵醫囑予應用急救藥品和物品,并需隨時注意避免管路打折、受壓、扭曲、脫落,防止插管不慎滑脫,如呼吸機出現報警時能及時、迅速、正確處置,對于一時無法解決的呼吸機障礙可人機分離改用簡易呼吸器輔助通氣,以保證有效通氣。(2)轉運時患者頭部在前,注意轉運車的速度和安全,盡量保持行車平穩,避免不必要的震蕩和繼發性損傷,如顱腦損傷患者上下坡時頭部需始終位于高處端。對于應用鎮靜、肌松藥物的患者還需觀察是否會引起呼吸抑制等情況[3]。(3)做好患者和家屬的有效溝通,適當安慰,提供必要的心理幫助和支持,體現全程人文關懷,以提高患者和家屬遵醫、遵護的依從性,并注意保暖。如患者轉運途中突發病情變化,應保持沉著冷靜,積極處理,耐心向患者和家屬解釋,安撫患者及家屬,努力消除不良情緒,有條不紊地操作和配合,根據情況選擇是否繼續護送、就近搶救或者結束護送,并及時做好轉運護理記錄單的填寫。(4)到達轉運目的地后,與對方詳細交接班和共同安置患者,做好呼吸機、監護儀的連接等,如病情需要,需醫護人員穿防護服在旁守護直至檢查結束,無需陪護可通過透明窗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和呼吸機運作情況,并做好隨時處置的準備。對于轉運過程中出現心跳呼吸驟停者及時匯報科主任和護士長,及時就地搶救并尋找急診科急救援助。

2.3轉運后轉運結束后需按規范完善記錄,在轉運記錄單上詳細記錄轉運前、轉運途中和轉運后的診斷、病情、生命體征、藥品和物品備用、藥物使用情況、引流液等,要求轉運醫師和轉運護士共同簽名,交科室存檔備案;對于轉運途中下達的臨時醫囑,醫師補充后護士需及時核對、記錄并簽名后,空安瓿方可丟棄。對轉運途中出現的意外情況,及時總結和反饋,由護士長組織護理人員進行討論、分析,對有關制度、流程、規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改進。

3結果

126例患者轉運時間最短25 min,最長62 min,全部成功轉運,無轉運死亡病例。在轉運過程中,5例患者因痰液堵塞導致SaO2下降,經吸痰后呼吸困難癥狀緩解;2例患者在檢查過程中突發煩躁出現人機對抗,遵醫囑予地西泮10 mg靜脈注射后緩解,并能完成檢查。

4討論

預見性護理又稱超前護理,是護理人員在實施護理前以及實施護理的過程中預測患者可能出現的問題,確定護理重點,積極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減少患者的痛苦,以提高護理質量,是實現由被動救治向主動救治的轉變。機械通氣患者病情危重,轉運的主要目的是診斷和治療,但轉運不是一個簡單的運送過程,而是一個需醫、護、患三分共同配合和相互支持的動態過程。

通過預見性護理,護士更多地注重患者在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之前,將易發因素、隱患等進行排除[4],將轉運風險降至最低,杜絕了不良護理安全隱患。經驗豐富的轉運隊伍,運用自身具備的技能和技術,恰當、正確、動態的病情觀察和護理,保證了人工氣道通暢;經高效訓練和成功轉運,激發了護士們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熱情,進一步提高了專業素養及自身素質[5]。機械通氣患者院內轉運堅持以預防為主的原則,運用預見性護理思維,經全面準確評估、嚴密監測和有效應對,注重護理操作流程規范、應急預案等細節管理,對轉運的全過程、任何時間和任何階段的護理風險采用動態、連續、全程有效地超前護理干預, 100%患者均能達到安全、成功的轉運,提供了更優質、更高效、更安全的轉運護理服務,為患者贏取了最佳的救治時機。

參考文獻

[1]申小俠.ICU重癥病人院內轉運安全性的現狀及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3,27(2C):490-492.

[2]葉向紅,陳嵐,湯秋芳,等.采用呼吸機轉運危重患者的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7):61-62.

[3]駱潔,何煜.急診危重癥患者院內轉運的風險評估及安全護理[J].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12,33(4):430-432.

[4]彭習蘭.循證護理與預見性護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3):271-273.

[5]榮再香,李雪英,李艷華.預見性護理程序在顱骨缺損伴腦積水同期手術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8):42-44.

篇9

關鍵詞:云計算;高職;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平臺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12)17—0033—03

根據“十二五”發展規劃,物聯網將成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據Forrester Research 預測:2015年中國物聯網產業的整體產值將超過1萬億元,到2020年,將達到5萬億規模。為適應物聯網技術和產業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要求,為推動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建設,提高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水平,高職院校需要依托正在形成并迅速發展的物聯網行業,整合各種資源,建設高職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

一、高職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平臺建設存在問題

目前教學資源平臺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建設速度快,而建設水平沒有隨之進步,重數量輕質量,因此在建設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共同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入庫資源種類繁多,沒有統一的具體的技術規范和標準。由于教學資源的結構、類型和屬性等方面的不同,在教學資源的建設中,教育部已制定了一系列統一的標準體系。[1]高校按照這些統一的標準來建設教學資源,但許多學校在資源建設過程中對技術規范和標準的執行缺乏力度。在資源的建設中,建立資源的開發、管理和應用服務平臺無法解決資源存儲容量大、類型多、可擴展以及不斷更新等問題。

(2)資源利用率較低,平臺安全性差,沒有統一的評價體系。多數學校在建設教學資源平臺時輕視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出現了“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與平臺的互動性不夠的現象。大部分高校把對平臺的建設視為數據庫的建設,把資料放進去以后就不管了。造成資源利用率低、安全性差等問題。

(3)“信息孤島”現象嚴重,資源“透明度”低,重復建設現象嚴重。各個高校教學資源建設大多系單獨建設,獨自使用,相互之間缺乏交流,即各高校教學資源的共享性和可用性差,造成資源的重復建設以及資源的嚴重浪費。

二、高職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平臺建設思想

在進行教學資源平臺設計時,以“個性化服務、資源共享”為目標,突出強調個人體驗,提供的功能包括:資源垂直智能搜索、相關課程自動推薦、開放信息推廣展示、全媒體瀏覽支持、核心資源訪問控制等。為教學者用戶提供在線備課、網絡課程、技能測評和資源管理等教學應用服務模塊;為學習者提供網絡課堂、技能測評等課堂教學模塊以及職業規劃、項目實訓、職業提升、網上求職等職業服務模塊;為企業提供網絡招聘、技能認證和實訓管理等服務模塊;為院校提供專業建設、課程建設以及校企合作等服務模塊。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平臺結構設計如圖1所示。

三、基于云計算的高職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平臺總體結構設計

為構建長效反饋驅動機制,打造優質專業教學資源庫,實現優質教學資源整合、共享與共評,我們融入了云計算模式來搭建高職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平臺。

1.融入云計算模式的基礎支撐平臺設計

依據高標準、國際化的建設原則,在系統基礎架構上融入云計算模型,依托學院新校園先進的網絡基礎設施,采用集中式服務、分布式布局的網絡體系架構,搭建技術先進、功能強大的基礎支撐平臺。

高校校園網采用IPv4和IPv6雙棧設計,核心設備均采用冗余熱備;4出口、萬兆骨干、千兆到桌面;服務器負載均衡,部署高性能防火墻和入侵檢測設備。硬件基礎平臺分別由服務器、存儲陣列、光纖存儲交換機、磁帶庫等設備組成,通過虛擬化技術將這些設備整合為各種統一的資源池,提供計算、存儲、在線備份等互聯網基礎服務,其硬件基礎平臺如圖2所示。滿足院內、院外各種用戶安全、穩定、快速訪問,文件上下載、高清視頻點播等多種應用,支持10萬在線用戶、100萬日訪問量。

2.實施架構設計

我們根據面向用戶,強化應用;以學生為中心,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培訓和認證服務;向各高職院校推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開展“遠程課堂”,推進教育公平的原則,采用“三層三部”架構來構建高職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平臺,其實施架構如圖3所示。

四、基于云計算的高職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平臺實現

教學資源平臺采用了基于云計算的瀏覽器/服務器(Browser/Server,簡稱B/S)模式。使用JSP+Oracle+Linux開發模式。采用這種架構既保證了平臺的穩定性、靈活性和安全性,又提供了良好的兼容性、可移植性和可擴展性,有效地實現了海量資源和分布式資源的整合。

我們采用B/S模式的三層體系結構B/S/S(Browser/Web Server/Cloud Server)來開發設計模型,即前臺客戶端直接采用瀏覽器,中間服務器是Web服務器,后臺為云服務器,如圖4所示。由客戶端在Web頁面發出請求至系統管理、服務目錄等進行一系列的分類處理后,發送至Web服務器,然后再由中間服務器對云服務器發出請求,客戶端與云服務器不直接聯系,保證了數據的安全性,具有跨平臺、可移植、操作簡單等優點。

五、基于云計算的高職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平臺關鍵技術分析

1.云存儲技術

教學資源庫是一個存儲資源、管理資源、共享資源的平臺,具有資源的媒體類型多、存儲容量大、動態性和異構性等特點。同時仍然存在著數據擴展性不高、異構性和兼容性較差、數據的存儲速率無法滿足大數據量、大并發訪問的要求等問題。在云計算環境下,我們采用了云存儲技術來解決教學資源的存儲問題。

我們結合云存儲的特點,融合虛擬化等技術,利用高職院校存放服務的磁盤陣列、硬件服務器等存儲設備,將其空間劃分成一定大小的可靈活擴展的云,把類型復雜、種類繁多的教學資源按需分配,存放至這些云上,形成內部架構透明的教學資源存儲云。我們只需提供接口,各高職院校即可通過此接口直接訪問到存儲云上的各類教學資源并與平臺進行交互。根據提供教學資源的方式不同,把教學資源存儲云劃分成公有存儲云、私有存儲云和混合存儲云三種。在公有存儲云上主要存放一些包括課程標準、課程設計、電子教案、教學課件、教學錄像視頻、項目案例資料和試題庫等開放式的或可在一定范圍內共享協議的教學資源。由于涉及版權或的原因,在私有存儲云上主要存放為某些單位內部的師生服務的資源。例如教師通過教學資源庫積累的私有的教學資料及統計信息,包括完整的備課筆記、教學日志、教學反思、練習與測試成績和師生交流等資源。在混合存儲云上主要存放商業化的如文獻數據庫、課件、視頻等教學資源,用戶可通過一定的付費方式來使用其資源。

2.安全防范技術

在教學資源庫建設中,我們不必再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管理數據。因為在云端,有強大的技術管理團隊來管理存放的數據資源,同時也有先進的數據中心來保護這些教學資源,因此我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資源庫的建設中。[2]數據安全對教學資源庫至關重要。任何數據的丟失對資源庫都是很大的損失。要選擇有效的安全策略和安全保護機制,解決數據安全復制問題。我們采用了云備份策略,云備份是一個新技術,針對云存儲數據的丟失、破壞等的安全防范技術,能保護相關的教學資源。

3.虛擬化技術

虛擬化是云計算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在教學資源平臺建設過程中,為了解決有的服務器超載,而有的服務器閑置等問題,我們利用了資源虛擬化技術,來解決高職院校用戶需求快速變化的難題,實現了軟硬件的分離。用戶只需在虛擬層運行自己的軟件,而不必關心后臺硬件的實現,當一臺服務器忙碌時,任務會自動尋找到其他空閑的服務器上運行,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教學資源的最大化利用率。

六、結束語

本文采用云計算的技術與理念構建高職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平臺,有效地解決了教學資源建設重復、分布不均和“孤島”現象,實現了軟硬件資源、教學資源等的共享,增加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教學質量,實現了教師好用、學生樂用、資源不斷更新的教學資源庫建設目的。

參考文獻:

篇10

正在大連舉行的2017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將主題定為“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實現包容性增長”,這與全球范圍內廣泛推進的能源轉型密切相關。以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為標志的新一輪能源革命,將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提供清潔的動力基礎,帶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發展。

“能源轉型正在發生,煤炭和石油將會逐漸退出。”夏瀾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作為傳統能源巨頭,Engie同樣希望跳出原來的束縛,迎接未來的變化。技術進步使得能源轉型成為現實,“我們已經接到客戶的要求,有城市要求只供應綠色能源。”

Engie前身為蘇伊士環能集團(GDF Suez)。2008年,法國燃氣集團(Gaz de France)與法國蘇伊士集團(Suez)合并,由此誕生了世界級能源巨頭蘇伊士環能集團。2015年4月,該集團由GDF Suez更名為Engie。

Engie的前身法國燃氣集團進入中國已近40年,上世紀90年代與中國燃氣產業建立起密切的合作關系。近年來,Engie集團與包括中司、北控集團、華能等在內的許多企業達成合作協議,涵蓋了整個能源產業鏈。

Engie正在通過并購全面布局新能源市場。今年4月,以戰略入資形式認購聯盛新能源30%的部分股權;5月,收購申請破產的美住宅太陽能公司Sungevity在歐洲的業務單元。有報道顯示,Engie此前出售其在印度最大液態天然氣進口公司的股權,以及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油氣資產。夏瀾對此表示,這主要是基于商業時機和資產管理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