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腫瘤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9 19:35: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婦科腫瘤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中隨機選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婦科腫瘤患者46例,年齡23~35歲,其中1例為經產婦,45例為初產婦,14例患者為妊娠合并卵巢腫瘤,其他32例患者為妊娠合并子宮肌瘤。
1.2方法
通過對患者的臨床資料予以回顧分析,對患者的合并婦科腫瘤的類型、診斷方式、并發癥的發生情況以及臨床處理措施予以總結分析,從而得出妊娠合并婦科腫瘤的有效處理措施。
2結果
本次研究中患者的妊娠合并婦科腫瘤的腫瘤類型為卵巢腫瘤與子宮肌瘤。14例患者為妊娠合并卵巢腫瘤,其中3例患者為漿液性囊腺瘤,3例患者為黏液性囊腺瘤,8例患者為良性畸胎瘤;32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患者中,19例患者為壁間型肌瘤,13例患者為漿膜下肌瘤。對患者的診斷方式予以分析,其中24例患者是在手術過程中發現,22例患者是孕期通過B超檢查發現。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為47.83%,22例患者出現了并發癥,其中,6例產后出血,5例胎膜早破,3例先兆流產,活躍期停滯與早產各2例,瘤體破裂、頭盆不稱、胎兒窘迫、胎位異常各1例。在患者的臨床處理過程中有32例患者在開展剖宮產術的同時實施了子宮肌瘤挖除術,患者的子宮成功保留;有12例患者在開展剖宮產術的同時實施了卵巢腫瘤剝除術;有1例患者在妊娠32周時出現了卵巢腫瘤體破裂處的急腹癥,在對患者實施卵巢腫瘤及患側附件的切除術之后,在手術周實施了保胎治療,并在患者妊娠35周時為患者開展了剖宮產術終止妊娠,胎兒成功娩出后為患者開展盆腔淋巴清除術、闌尾切除及子宮全切加大網膜等方面的治療,并在手術之后為患者開展定期的化療;另外1例患者在實施剖宮產術的過程中發現存在卵巢腫瘤,通過快速冰凍病例切片診斷患者為畸胎瘤上皮腺癌Ⅰa期,為患者開展了腫瘤及患側附件的切除。
3討論
對于孕產婦來說,妊娠合并婦科腫瘤是其高危因素,孕產婦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對孕婦的妊娠產生較大的影響,主要表現為:①瘤體的破裂,隨著患者妊娠子宮的增大,對于卵巢腫瘤會產生一定的壓迫作用,特別是在分娩、排便、彎腰等一些腹壓突然增大的情況下,很容易導致瘤體的破裂,引發出血現象;②難產,對于嵌頓于盆腔中的卵巢腫瘤來說,對于胎先露的下降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很容易引起梗阻性難產;③早產或者是流產,對于一些比較大的卵巢瘤來將,會對子宮的正常增長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容易引起患者早產或者流產,對于惡性的卵巢腫瘤,需要在實施治療性手術的同時終止患者的妊娠,這也會導致患者的早產或者流產;④卵巢腫瘤的扭轉,隨著患者的妊娠的發展,子宮的增大會將卵巢推入到腹腔中,會導致卵巢腫瘤的活動范圍增大從而引發蒂扭轉。在臨床診治的過程中如果妊娠合并婦科腫瘤患者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很難被發現,但是如果在患者的孕早期為患者開展盆腔檢查診斷,并為患者開展B超檢查,能夠有效提升檢出率與診斷準確率,為了有效降低患者的漏診率,積極為患者開展孕早期的B超檢查是非常必要的。臨床上妊娠合并婦科腫瘤患者的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積極采取各種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對于妊娠期的婦科腫瘤患者,如果沒有表現出相關的臨床癥狀,通常不需要實施特殊處理,但是如果患者的中晚期肌瘤出現了紅色變性,并伴隨有腹痛癥狀,則需要積極為其開展相關的保守治療,對于分娩期的患者應該將剖宮產指征放寬。本次研究中,妊娠合并婦科腫瘤患者的臨床處理過程中,32例患者在開展剖宮產術的同時實施了子宮肌瘤挖除術,患者的子宮成功保留;12例患者在開展剖宮產術的同時實施了卵巢腫瘤剝除術;1例患者在妊娠32周時出現了卵巢腫瘤體破裂處的急腹癥,在對患者實施卵巢腫瘤及患側附件的切除術之后,在手術周實施了保胎治療,并在患者妊娠35周時為患者開展了剖宮產術終止妊娠,胎兒成功娩出后為患者開展盆腔淋巴清除術、闌尾切除及子宮全切加大網膜等方面的治療,并在手術之后為患者開展定期的化療;另外1例患者在實施剖宮產術的過程中發現存在卵巢腫瘤,通過快速冰凍病例切片診斷患者為畸胎瘤上皮腺癌Ⅰa期,為患者開展了腫瘤及患側附件的切除。
4總結
篇2
【關鍵詞】腹腔鏡;婦科臨床診療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255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7-3720-01
在對婦科患者進行疾病治療時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婦科惡性腫瘤疾病較大的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健康,應采取臨床療效較好的方式進行疾病治療,其中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療效,縮短患者的手術治療時間、住院時間以及排氣時間,并且減少患者的出血量[1]。本文就此對腹腔鏡婦科臨床診療進行觀察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間的婦科惡性腫瘤患者50例,在患者同意的基礎上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兩組。對照組中有25例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年齡段在32歲至6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0.6±5.7)歲,其中內膜癌患者為17例,宮頸癌患者8例。治療組中有25例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年齡段在33歲至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0.4±5.1)歲,其中內膜癌患者為18例,宮頸癌患者7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絕經情況、疾病類型以及疾病情況等方面無統計學差異,有可比性。
1.2方法在對兩組婦科惡性腫瘤患者進行疾病治療時,其中對對照組中的婦科惡性腫瘤患者采取開腹手術治療,而對治療組中的婦科惡性腫瘤患者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即在對患者進行麻醉成功后,在腹腔鏡的見識下,對患者進行相應的手術治療。對兩組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排氣時間等進行比較分析。
1.3數據處理將資料輸入SPSS18.0軟件包進行分析,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χ±s)及例數(n、%)表示,組間資料對比采取t檢驗及χ2檢驗。P
2結果
由表中資料可知,相對于對照組,治療組中的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術后排氣時間均較短,且術中出血量較少,P
3討論
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主要為卵巢癌、子宮頸癌、陰道癌以及子宮內膜癌等,其一定程度上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健康,應積極的給予患者較好的臨床治療。而在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進行疾病治療時,相對于常規的開腹手術治療,在腹腔鏡監視下進行手術治療有更好的臨床治療效果[2]。而本次試驗所得資料可知,相對于對患者采取常規的開腹手術治療,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使得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術后排氣時間均較短,且術中出血量較少,有較好的臨床疾病治療意義。
在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進行疾病治療時,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其手術適應證以及手術范圍較大,且發生相關并發癥的概率較小。另一方面,采取腹腔鏡探查患者的腹腔以及解決患者的卵巢淋巴,能夠達到微創的臨床治療效果[3]。而臨床上采取陰式手術治療聯合腹腔鏡對子宮內膜癌以及子宮頸癌患者進行臨床疾病治療,一定程度上能夠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減少患者的術中出血量,從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4]。
綜上所述,在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進行疾病治療時,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龐德春,鄧梅玉,黃小清.不同復合麻醉方式在腹腔鏡婦科手術中應用的臨床觀察[J].微創醫學,2009,01:30-32.
[2]作者不詳.“2011全國中醫婦科臨床診療新技術高級研修班”通知[J].中醫雜志,2011,(13):1107.
篇3
【摘要】目的探討提高婦科急腹癥護理效果的有效方法。方法 對124例婦科急腹癥患者的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其臨床特點及護理要點。結果124例婦科急腹癥患者中,異位妊娠62例,不全流產25例,急性盆腔炎15例,痛經12例,其他10例。經積極治療和護理,無一例死亡,全部治愈出院。討論精心的生理及心理護理護理干預對提高婦科急腹癥的療效,有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 婦科急腹癥護理
急性下腹痛為婦科疾病中復雜的癥狀,對婦科急腹癥的治療和護理是臨床重要的工作之一[1]。本文對我院婦科124例急腹癥患者的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其臨床特點及護理要點,旨在探討提高婦科急腹癥護理效果的有效方法。
資料與方法
選取我院婦科124例急腹癥患者,年齡16歲-56歲,平均年齡37.6歲,其中異位妊娠52例,不全流產25例,腫瘤并發癥10例,急性盆腔炎15例,痛經12例,其他10例。臨床多表現為急性下腹痛、白帶增多、停經、腫脹、陰道出血,頭昏和暈厥等癥狀。尿HCG?98例,陽性率為79.03%,其中異位妊娠和流產88例全部陽性,出血性輸卵管炎及黃體破裂10例為假陽性;B超檢查子宮聲像均正常,其中盆腹腔積液15例、異位妊娠62例,黃體破裂5例,出血性輸卵管炎5例。
護理方法
異位妊娠是婦科最常見的急腹癥,目前的發病率約為妊娠總數的2%,病死率約占孕產婦死亡總數的9%-10%[2],是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護士必須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根據別人主訴及體征進行分析判斷,協助醫生進行診斷。以親切友好的態度回答患者的提問,積極介紹疾病相關知識,盡量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積極配合治療。異位妊娠患者精神差、面色蒼白,要注意觀察腹痛及陰道出血情況,合并內出血時,要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注意觀察患者面色及皮膚顏色的變化,必要時應用監測儀進行監測并及時記錄,治療早期應絕對臥床休息,勿按壓下腹部,避免用力咳嗽,保持大便通暢,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對于病情穩定者術后6h后協助其翻身,12~18h后下床活動,進一步防止腸粘連和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對于術后任有陰道流血的患者,應囑其注意衛生,勤換會陰墊,以防逆行感染。
急性盆腔炎的文獻報道近年來有不斷上升的趨勢[3]。盆腔生殖器的急性炎癥為婦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常廣泛累闊韌帶、盆腔腹膜子宮、輸卵管以及相鄰的器官。手術中要嚴格無菌操作;免致病菌侵入。囑病人臥床休息,取單臥位,有利于膿液積聚于直腸子宮凹陷促使炎癥局限鼓勵進食進水[4]。患者發病時以發熱、下腹痛為主,重者可有寒戰、高熱、頭痛、食欲不振的癥狀。針對高熱患者應物理降溫(給予酒精或溫水擦浴或用冰袋)和藥物降溫相結合,出汗多時,及時更衣更換床單,保持清潔舒適,為病人提供良好的環境。按醫囑準確給予各種抗生素[5],注意觀察患者的面色表情變化,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
卵巢腫瘤護理 卵巢組織復雜,各種腫瘤均可發生,是全身各臟器腫瘤類型最多的部位。卵巢惡性腫瘤是女性生殖器三大惡性腫瘤之一。卵巢腫瘤增大時病人常感腹脹,腹部可捫及包塊。病人常感到腹部不適,伴有腹水、腹圍增大、呼吸困難、心悸不能干臥,有時有膀胱及直腸壓迫癥狀。要根據病人心理適應過程給予心理支持,關心體貼她們,仔細聽取病人的感受。對高熱不退者,需行物理降溫,慎用退熱藥物。在腹痛尚未明確診斷前,不可隨便使用止痛劑和灌腸。胸腹腔穿刺放胸腹水術后,應嚴密觀察病人面色、呼吸、脈搏的變化和穿刺點滲血情況,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并處理。長期臥床病人,做好口腔和皮膚護理,及時處理分泌物及排泄物,防止并發癥。
結果
本組124例患者中保守治療26例,占20.97%,主要是感染患者;經手術治療98例,占79.03%,主要是內出血疾病患者,進過治療和護理,患者均治愈出院。
討論
婦科急腹癥是指以急性下腹痛為主要癥狀的一類婦科疾病。常見的婦科急腹癥有異位妊娠、急性盆腔炎、卵巢腫瘤扭轉與破裂等[6]。婦科急腹癥由于起病急發展快,因此在救治過程中要爭分奪秒,注意盡量保護女性的生殖功能。婦科急腹癥的治療原則腹腔內出血疾病應以手術治療為主,感染性疾病應以保守治療為主。本組124例患者中保守治療26例,多為感染患者;手術治療98例,主要是內出血疾病患者。婦科急腹癥患者病情危重,有的患者一入院即呈休克狀態,對急診入院的宮外孕、卵巢囊腫蒂扭轉、子宮穿孔伴有休克的患者,護士必須配合醫生進行急救,主動做好一切應急措施的準備,如迅速建立兩組靜脈通道、配血、給氧、導尿等,而后請醫生補開書面醫囑。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工作及其重要,護士要向患者及家屬講明手術的必要性,并以熱情的態度、周到的服務,贏得患者和家屬的信任,解除顧慮,主動配合醫生治療,爭取早日康復。如需手術應立即做好術前準備,急腹癥患者大都呈急性痛苦面容,保護性,護士應以和藹可親的態度和高度的負責精神對待病人,細心觀察患者的面色、表情和,耐心聽取病人陳述,通過了解病史和對生命體征的觀察,為診斷、治療、護理,提供可靠的依據。在實施婦科急腹癥護理過程中,在重視生命指征的監護和積極治療疾病的同時,也要進行健康教育和宣傳指導,要針對不同疾病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和生理的精心護理。一切以患者為中心,以良好的態度和精湛的技術為患者服務,以提高婦科急腹癥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紅英.李東峰.李玉珍?婦科腫瘤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24例分析期刊論文-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3(02)?
[2] 歐俊,吳效科,周珊英.異位妊娠的治療現狀[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3,19(5):309.
[3] 鄭斐,邵溫群.婦科腹腔內出血175例臨床分析.中國實用婦產科雜志,2002,18(4):223~224.
[4] 馬麗.?婦科急腹癥的臨床分析與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11)?:96-97
[5] 王培紅,?黃麗華.?婦科急腹癥的臨床鑒別及護理對策.?現代護理,?2002,?(03):410-411
篇4
近年來,隨著外科醫療技術的發展,人們不僅僅是為治病而求醫,更多的人在求醫時卻是考慮身心的康復如手術中的疼痛、術后的疤痕等問題,為了將病人的創傷降到最低,微創技術成為外科發展的重點課題之一,而腹腔鏡則是近代醫學史上的微創代表之一。在西方發達國家,微創手術已經非常普及,而目前我國腹腔鏡微創術雖已運用于婦科多年,得到廣大女性朋友的認可,但大多數人對腹腔鏡仍然充滿好奇和擔心。
記者獲悉,曾于去年成功承辦“中國•黑龍江婦科微創學術研討會”的黑龍江瑪麗亞婦產醫院熟練掌握并應用這一尖端技術,將宮、腹腔鏡等微創技術廣泛應用于各種婦科疑難病癥的臨床診療中,取得了令受術者非常滿意的診療效果。通過咨詢熱線0451―82676666,筆者特意請教了該院微創婦科專家吳百忍主任:
記者:作為21世紀醫療界最具革命性的技術升級,腹腔鏡手術是怎樣操作的?
吳百忍:腹腔鏡手術過程可分為以下兩個步驟進行手術:
制造人工氣腹:在臍上部l厘米處將氣腹針刺入腹部。確定氣腹針頭位于游離腹腔后,啟動氣腹機,向腹腔內注入二氧化碳氣,形成人工氣腹,目的是將腹壁和腹內臟器分開,從而暴露手術操作空間。
建立手術通道:根據手術需要做0.3―1cm的手術切口,置入鞘管,目的是提供手術操作通道,便于操作手術器械。
記者:婦科腔鏡微創手術主要治療哪些疾病?
吳百忍:目前,婦科腔鏡手術治療的疾病包括:1.子宮肌瘤、子宮脫垂、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2.不孕癥、輸卵管疏通;3.卵巢囊腫、腫瘤、卵巢黃體破裂、多囊卵巢綜合癥;4.各類宮外孕,輸卵管絕育術;5.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腺癥、卵巢巧克力囊腫:6.盆腔炎和盆腔膿腫;7.病因不明的慢性盆腔疼痛、卵巢組織活檢等。
記者:這種被譽為“鑰匙孔”的手術能徹底去除病癥嗎?
吳百忍:部分病人存在顧慮,認為”鑰匙孔”手術不如開腹手術更直觀,更可靠,其實不然。腹腔鏡手術是通過改進手術操作方法及手術器械,而使手術操作更方便、更可靠。由于腹腔鏡采用高清晰且具有放大作用的電視攝像系統,所以手術視野更清晰,手術操作更細致,出現并發癥的可能性更小。
記者:大家都很好奇,大的盆腔腫物(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是怎樣從直徑不足1cm的小口中取出的?
吳百忍:如果是異位妊娠,切除的輸卵管,切除物從小口中可以方便地直接取出。如果是卵巢囊性腫物,可以先用細長的穿刺針,將囊內液體吸出,使腫物縮小,從腹壁小口中取出。如果是較大的實性腫物,如子宮肌瘤等,可以用專用器械將腫物切割成條狀從腹壁小切口取出,也可放入標本袋中從腹壁小口取出。也可以將整個腫物經陰道取出。切除大的腫物,腹壁沒有大的瘢痕。只有3個0.3一lcm長的小口,愈合后完全看不出有手術痕跡。
記者:一次手術可以同時治療婦科疾病和膽囊結石嗎?
吳百忍:如果患者有婦科疾病(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宮外孕等)同時患有膽囊結石膽囊炎,傳統的手術是先住外科進行膽囊切除術,住院7-10天,后2-3個月再行婦科手術治療,住院10-15天,兩次住院,兩次麻醉,兩次手術,病人損傷大,痛苦大,住院時間長,費用高,家屬需要耽誤較長的時間往返照顧病人。如果實行腹腔鏡微創婦科、外科聯合手術治療,只需住院一次,約3-5天,一次麻醉,可同時切除膽囊及婦科盆腔腫物,24小時即可下地活動,進食早,術后恢復快。
記者:微創技術的運用能給老百姓帶來什么好處呢?
吳百忍:微創技術是一種非常先進的技術,它使婦產外科醫生能夠仔細地檢查女性的生殖器官包括子宮、輸卵管及卵巢。微創手術的優點主要是創口小、術后不留明顯疤痕;疼痛輕、感染幾率降低,另外恢復迅速,術后次日便可食半流質飲食,當時就能下床活動,有效地縮短了患者住院時間及術后用藥劑量,降低了醫療費,給老百姓帶來安全、實惠和便捷。
吳百忍 主任醫師
瑪麗亞醫院婦科首席專家。畢業于哈爾濱醫科大學,從醫39年。曾任黑龍江省醫院婦產科主任、公派澳門公立醫院婦產科工作,現任黑龍江省圍產醫學會副主任委員。發表國家級論文4篇,省級論文20余篇,分獲省科研成果獎和新技術獎各一次,科研立項二次。擅長腹膜外剖宮產、陰式子宮全切等各種婦科手術,成功完成數千例手術,同時在腔鏡微創領域也取得突出進展。其創辦的孕婦學校、孕婦一條龍服務,均為省內首創。
篇5
【關鍵詞】 超聲造影,臨床應用,卵巢肌瘤,子宮腺肌瘤
【中國分類號】 R445【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044-5511(2012)02-0506-01
1前言
作為醫學領域一門相對較新的學科,超聲造影在肝臟以及心臟疾病的臨床治療中的價值已經得到廣泛認可,然而在某些婦科疾病的治療中尚處于探索期。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超聲造影成像技術以及定量分析軟件的極大發展,對于婦科腫瘤、產科胎盤等方面疾病的預防、診斷及治療,超聲造影有不凡表現。
2超聲造影在婦科疾病治療中的應用
(1)鑒別良性、惡性卵巢腫瘤。借助超聲造影,可以達到微小血管清晰顯示的目的,以腫瘤血管數量以及能量多普勒信號為依據,結合專用軟件將腫瘤感興趣區超聲造影的時間及強度曲線描繪出來,并對相應參數進行計算,以便確定卵巢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金慧佩,趙雅萍,黃品同,陳琳(2009)[1],借助第一代造影劑對卵巢腫瘤能量多普勒聲像圖進行研究,結果顯示,造影之后,卵巢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之間在血管數量、分布以及形態等方面均表現出明顯差別;進行levovist注射后,在多普勒信號方面,惡性腫瘤明顯強于良性腫瘤。劉百靈,周琦,姜玨,雷小瑩(2008)[2,3],結果表明卵巢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之間存在較大差別。(2)鑒別子宮肌瘤與子宮腺肌瘤。趙勝等(2006)[4,5]利用增強造影技術分別對34例子宮肌瘤及6例子宮腺肌瘤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子宮肌瘤在灌注特點方面具有相似性,與子宮肌層充盈及消退是同步的;動脈周邊先是造影劑環狀迅速增強,之后內部出現充盈;李國政等(2011)回顧性分析103例子宮肌瘤及76例子宮腺肌病患者超聲造影檢查資料,發現即大部分子宮肌瘤患者屬于環狀增強型,大部分子宮腺肌病患者屬于同步增強型或向心填充型[6,7]。
(3)評估胎盤母體面及胎兒面血流狀態。子宮胎盤血流狀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妊娠狀況及胎兒的發育狀況 [8]。許楊青等(2008)[9]以妊娠晚期大鼠為研究對象對,分析研究超聲造影在胎盤的應用價值及其對大鼠胎盤組織產生的生物效應。將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高劑量造影劑組以及低劑量造影劑組,分別注射生理鹽水2.0 ml/kg、選擇每只孕鼠一只胎鼠的胎盤借助ACUSON Sequoia 512超聲診斷儀CPS成像系統實施超聲造影檢查,并觀察三組胎盤顯微結構變化情況。結果表明,大鼠胎盤絨毛間血流灌注特點借助超聲造影可以清楚顯示,胎血屏障可以阻礙造影劑,使其無法觸及胎兒面,觀察三組胎盤的顯微結構,未出現母體面血管受損、紅細胞外移或者空泡等情況[10]。可見,超聲造影在大鼠胎盤母體面血管結構顯示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對于胎盤組織的應用并不明顯[11]。Denbow通過微泡造影劑靜脈注射對胎兒血流情況進行觀察。超聲引導穿刺,注入Levoist,觀察胎兒血流增強與否[12]。結果顯示,6例中有4例出現明顯增強,另外2例未出現增強變化,據此認為在臨床中應用超聲造影劑有助于明確胎盤胎兒側血流狀況[13]。
3研究展望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臨床研究的日益深入[14,15],微泡造影劑也取得相應的發展,尤其是新型靶向性微泡造影劑、超聲顯像技術以及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的日新月異,在婦科疾病的臨床治療實踐中,超聲造影的應用將會越來越普遍,必將迎來更加廣泛的發展空間。與此同時,我們需要客觀而清醒的認識到,當前,超聲造影在產科的應用尚處于實驗研究階段,相關的 技術仍不夠成熟,要想實際應用于人類臨床中,仍需要進一步研究,對此還需要后續研究充分證實其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金慧佩,趙雅萍,黃品同,陳琳.超聲造影在婦科附件良惡性腫塊診斷中的應用.溫州醫學院學報,2009,05
[2] 劉百靈,周琦,姜玨,雷小瑩.超聲造影在卵巢腫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8,09
[3] 趙勝,陳欣林,陸兆齡,楊小紅,盧丹,陳常佩.超聲造影在子宮肌瘤診斷中的初步應用.第一屆全國婦產科超聲學術會議論文匯編,2006,11
[4] 李國政,苑敏,吳子芳,劉增強,劉麗艷.子宮肌瘤與子宮腺肌病超聲造影鑒別診斷的價值.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1年 第02期
[5] 許楊青,陳欣林,謝明星,陳佩文,趙勝,胡蕾.大鼠胎盤超聲造影灌注特征和生物效應的初步研究.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8,01
[6] 劉芳,陽倩.經腹和經陰道超聲聯合診斷子宮腺肌癥的臨床價值[J].中醫藥導報,2008,14(2):70-71.[7] 丁洲,張忠新.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子宮腺肌癥與子宮肌瘤的鑒別診斷[J]. 交通醫學,2010,24(5):577-580.
[8] 張慧穎.經腹和經陰道超聲在子宮內膜異位癥中的診斷價值[J]. 南通醫學院學報,2009,29(5):364-365.
[9] 何立紅,何淑明.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子宮腺肌病的診斷價值[J]. 實用臨床醫學,2006,7(4):113-114.[10] 梁彩英.陰道探頭超聲對子宮腺肌癥的診斷價值探討[J].西南軍醫,2009,11(6):1082.
[11] 周永昌,郭萬學主編.超聲醫學[M]第三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8,395
[12] 劉君,黃紅梅,劉吉鳳,等.乳腺腫塊二維及彩色多普勒診斷與病理基礎研究分析.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1,17(12):928.
[13] 燕麗,秦乾元,詹新恩,等,乳腺腫塊的彩色血流頻譜形態分析.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0,16(3):219.
篇6
【關鍵詞】子宮肌瘤;藥物治療;米非司酮;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
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的良性腫瘤,育齡期婦女發病率約30%,其中,圍絕經期婦女占80%。該病可通過手術、藥物、介入等多種方式治療,其中,以手術為主,但對于無明顯癥狀或不能耐受/無法接受手術者,常選用藥物治療。RU486和GnRH-a是目前治療子宮肌瘤應用較多的兩種藥物。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納入2010年4月~2013年5月本院婦產科子宮肌瘤患者82例。所有患者自愿接受藥物治療且均符合藥物治療適用范圍。年齡30~56歲,平均(43.7±0.6)歲;肌瘤體積平均(153.4±104.2)cm3;病程平均(8.3±1.7)個月。82例患者治療前3月均無激素治療史,無肝腎功能障礙。82例患者隨機均分兩組各41例,基線情況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試驗組41例于月經來潮后給予RU486:口服25mg/次,每日2次。對照組41例于月經來潮后給予GnR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H-a(丙氨瑞林):肌肉注射150?g,每日1次。療程均為3個月。定期測肝腎功能。
1.3 療效觀察 觀察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肌瘤體積變化并比較兩組藥物不良反應。肌瘤體積按公式4/ 3πabc計算(abc為肌瘤三維徑線的半徑值)。治療后較治療前20%<肌瘤縮小<70%視為有效,≤20%視為無效,≥70%視為顯效。顯效+有效合計總有效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6.0軟件,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肌瘤體積的變化:試驗組(RU486)和對照組(GnRH-a)治療后肌瘤體積均顯著縮小,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2.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1.2%,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1 RU486和GnRH-a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肌瘤體積的變化
2.2不良反應:試驗組(RU486)較對照組(GnRH-a)不良反應少且輕:治療后無任何不適者試驗組為51.2%,對照組僅為19.5%(P<0.05);兩組均有惡心、食欲減退、潮熱、多汗等不良癥狀,但組間無差異(P>0.05);試驗組無低雌激素血癥0.0%,而對照組則高達34.1%(P<0.05);兩組均無肝腎功能受損,詳見表2。
3 討論
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的良性腫瘤,育齡期婦女發病率約30%,其中,圍絕經期婦女占80%。該病可通過手術、藥物、介入等多種方式治療,其中,以手術為主,但對于無明顯癥狀或不能耐受/無法接受手術者,常選用藥物治療。藥物治療雖無法根治子宮肌瘤,但可使子宮肌瘤體積減小,從而減輕癥狀。
雌孕激素調節失衡是子宮肌瘤的主要致病因素。GnRH-a和RU486是目前治療子宮肌瘤應用較多的兩種藥物。GnRH-a的作用機制是減少促性腺激素分泌,從而降低雌孕激素水平,進而改善癥狀,也正因如此,GnRH-a用藥期間常因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引發低雌激素血癥;RU486通過與孕激素與孕酮受體(PR)結合而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發揮抗孕激素作用,阻斷肌瘤細胞有絲分裂,進而抑制肌瘤增殖。李衛平等研究發現,GnRH-a 致低雌激素血癥發生率高達35%;多項研究顯示,RU486和GnRH-a均可縮小子宮肌瘤,治療子宮肌瘤效果顯著。
筆者比較了RU486和GnRH-a治療子宮肌瘤的療效,結果顯示:RU486和GnRH-a治療后患者肌瘤體積均顯著縮小,試驗組(RU486)總有效率為92.7%,對照組(GnRH-a)總有效率為91.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RU486較GnRH-a不良反應少且輕。RU486治療后無任何不適者有51.2%,GnRH-a僅有19.5%(P<0.05);兩組均有惡心、食欲減退、潮熱、多汗等不良癥狀,但組間無差異(P>0.05);RU486組無低雌激素血癥0.0%,而GnRH-a組則高達34.1%(P<0.05);兩組均無肝腎功能受損。
綜上所述:RU486與GnRH-a相比,兩者均可顯著縮小肌瘤體積,但RU486較GnRH-a不良反應少且輕,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劉曉暉.子宮肌瘤治療進展.山東醫藥,2005,45(12):76-76.
石一復.子宮肌瘤治療原則.實用婦產科雜志,2007,23(12):710-712.
李欣.子宮肌瘤治療方法的選擇研究.中外醫療,2009,29(11):68-68.
邵麗娜.子宮肌瘤治療方法的現狀及評價.北京醫學,2004,26(1):63-64.
謝建軍,李健和.子宮肌瘤的發病機制與藥物治療.中國醫藥導報,2011, 8(1):16-18.
何旭.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研究.腫瘤研究與臨床,2002,14(6):407-408.
李衛平,陳珠萍.米非司酮、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與三苯氧胺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比較.上海醫學,2002,25(2):117-121.
篇7
【關鍵詞】婦科手術 腰硬聯合麻醉 禁飲食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4-0027-01
婦科經腹手術大多選用腰硬聯合麻醉 [1]。在術后飲食護理上,各醫院醫護人員也一直沿用術后6h禁飲食,由于長時間禁水,患者唾液分泌減少,使口腔內環境及酸堿度發生改變,并且缺少飲水對口腔的清潔作用,口腔內菌群失調,條件致病菌繁殖,增加了口腔粘膜病變、潰瘍、感染的機會。缺少了唾液的濕潤及清潔作用,患者會感覺口腔內有異味,使口腔內舒適度下降。另外,術前常規應用阿托品,抑制了腺體分泌,更加重了術后的不適。重者會出現口唇干裂、脫皮現象。特別是術后最初l小時癥狀最為明顯,患者往往感到口渴。近年來麻醉術后的護理開始強調以病人為中心,重視并尊重病人的主觀感受。故本文系統總結近年來有關研究成果,探討腰硬聯合麻醉下婦科經腹手術后早期少量飲水的可行性。為臨床制定更加人性化的護理措施提供依據。
一腰硬聯合麻醉對消化道的影響。
胃腸道是由自主神經系統支配,其中副交感神經系統起優勢作用,交感神經系統發揮抑制效應。副交感神經系統的作用主要是為機體保存能量儲備和維持器官的生理功能,以及應激后機體的復原,副交感神經系統興奮能使淚腺、氣管、支氣管腺體、唾液腺和消化腺分泌增加,并引起支氣管、胃腸道和泌尿生殖系統平滑肌收縮,而括約肌松弛,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時,可引起惡心、嘔吐,腸痙攣和大小便失禁。交感神經系統興奮,使胃腸道和泌尿生殖系統括約肌收縮,平滑肌松弛、功能降低,胃腸道的分泌活動減少。正常靜息情況下,交感神經對腸道活動的抑制并不被激活。腹部手術時對腸道的觸摸,作為應激反應將激活交感神經對腸道活動的抑制,導致術后腸麻痹[4]。椎管內阻滯達到中胸部至腰部水平時,能夠阻斷交感神經對腸道的抑制。婦科手術一般選用經L2~3間隙穿刺,向頭側置管,經腹手術阻滯平面達T8~S4,經陰道手術阻滯平面達T12~S4。惡性腫瘤的廣泛性子宮切除常選用兩點穿刺法,阻滯平面控制在T6~S4。硬膜外阻滯最常見的意外和并發癥是硬膜穿破,主要是頭痛,其原因與腦脊液漏入硬膜外間隙有關。腰硬聯合麻醉對胃腸道的影響事實上是一種解除抑制的作用,而術后的腸麻痹主要是由應激反應所致[2]。
二飲水的吸收。
人攝入水的吸收方式主要為自由擴散。事實上整個消化道基本上都能吸收水,因為水屬于非極性分子,它通過細胞的方式是滲透作用,而滲透作用是自由擴散的一種特例,自由擴散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具有濃度差,而一般喝下的水都是比較純的,滲透壓很小,都比細胞內液的高。所以,總的來說,只要有水流過的部位都能吸收水份。但吸收水分的主要是胃,大腸也吸收一部分。少量的飲水大部分在胃中吸收。
三術后早期飲水的相關研究。
我們檢索了近年來發表的論文,有關術后早期飲水的報道不是很多,現總結如下。
1、早期少量飲水可明顯縮短術后患者腸道功能恢復時間。黃玉海等發現早期少量飲水可明顯縮短結腸腫瘤術后患者腸道功能恢復時間,未見腸瘺發生[3]。伊燕等研究術后早期少量飲水對膽道外科患者的形響。結果發現術后早期少量飲水叫使腸鳴音恢復時間明顯提前,促進胃腸功能的早期恢復[4]。
2、術后早期飲水有助于防治口咽部并發癥。于江麗等探討全麻腰椎手術后禁食患者不同飲水時間對口腔舒適度的影響,發現術后禁食患者在麻醉清醒后未排氣前飲水可有效改善口腔內環境,提高患者口腔舒適度。莫小眉觀察術后早期適量飲水對胃腸道手術后胃腸減壓期間病人的影響,發現術后早期飲水可有效防治口唇干裂,咽部感染和早期呃逆,促進胃腸蠕動恢復[5]。
3、快速康復理念的應用。姜麗榮等運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提出進水是以有無腸鳴音為依據,下床活動以患者肌力達到5級為依據。更具有科學性、專業性[6]。
四總結
術后早期少量飲水可通過神經反射使胃腸蠕動增強,促進胃排空。吞咽動作可以引起小腸蠕動,有報道證明術后咀嚼口香糖可以縮短胃腸功能恢復時間[7]。至于術后6h禁飲并無理論依據可循,綜合以上分析,我們認為腰硬聯合麻醉下婦科經腹手術后早期少量飲水是可行的,飲水的依據應該是滿足患者的基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8]。
參考文獻
[1] 莊心良等主編.現代麻醉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2]劉新民主編.婦產科手術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3]黃玉海,楊萍,唐迎春.早期少量飲水對結腸腫瘤術后腸道功能恢復的影響 [J].江西醫藥2010,45(6):544-545.
[4]尹燕,陳穎等.160例術后早期少量飲水對膽道外科患者的影響中國醫藥指南[J].2009,7(12):296-297.
[5]莫小眉.胃腸道手術病人術后早期適量飲水的效果觀察[J].醫學信息.2009,22(8):1539-1540.
[6] 姜立榮等.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術后早期飲水、下床活動中的應用[J].江蘇醫藥2011,37(17):2101~2102.
篇8
【關鍵詞】 幾丁糖;婦科手術;腸粘連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medical chitosan In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operation ZHANG Li-min,CHEN Hong-ling,LIU Jie.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Chifeng Hospital,Chifeng,Inner Mongolia 024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Medical Chitosan for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operation to prevent postoperative adhesion .Method Retrospective analysis since Jan.2002 to Dec.2005,177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tomy that Medical Chitosan were besmeared on the wound surface and around its abdominal membrane before closed up the incision,To observation the effect of Medical Chitosan prevent postoperative adhesion of peritoneal and/or Pelvic adhesion.Results All patients of this group was followed up tow year at least after operation,None were undergo operation once again because adhesive ileus or bass,only two cases catched bowel pero-obstruction and be cured by expectant treatment,the effective rate was 98.9%.Conclusion Medical Chitosan to be used for prevent postoperative adhesion before closed up the incision was effective and it was ideal biotical material for prevent postoperative adhesion.
【Key words】 Medical Chitosan,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operation,Adhesive ileus
婦科手術、尤其盆腔粘連性手術或惡性腫瘤手術多數手術創面較大,術后較易形成粘連甚至導致粘連性腸梗阻。以往主要強調靠嫻熟的手術技巧來減少術后粘連的形成,但效果往往不佳。文獻報道術中利用幾丁糖涂抹創面可以達到預防粘連的目的[1]。本院婦科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開始應用醫用幾丁糖預防婦科手術后腸粘連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收集婦科手術關腹前應用醫用幾丁糖預防術后粘連的患者177例,年齡23~74歲,平均48.6。其中子宮肌瘤剔除術43例;子宮內膜異位癥36例;盆腔膿腫行膿腫清除術11例;陳舊性異位妊娠23例,其中行一側輸卵管切除10例,輸卵管開窗13例;卵巢腫瘤蒂扭轉壞死4例;卵巢癌行腫瘤細胞減滅術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15例;子宮內膜癌、宮頸癌行全子宮雙附件切除或廣泛子宮切除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18例;盆腔粘連包裹性積液行粘連分解術27例。其中第一次手術者129例、二次手術者29例、三次手術以上者19例。術中見無粘連者65例;Ⅰ度粘連27例 ;Ⅱ度粘連28例;Ⅲ度粘連34例;Ⅳ度粘連23例。
1.2 方法 取上海其勝生物材料技術研究所研制的2%的醫用幾丁糖(pH 7.0~7.2)6~20 ml(3 ml/支,20 mg/ml),于手術結束關腹前涂抹于手術創面、腸管表面及周圍壁層腹膜上,對于子宮肌瘤剔除后子宮創面、輸卵管開窗后的患側輸卵管、分離粘連后的粗糙面做重點局部涂抹。術后嚴密觀察患者全身反應情況、排氣排便情況、有無過敏表現、切口愈合情況,妊娠情況,有無腹痛或腹部不適癥狀,重點觀察有無腸粘連及腸梗阻的情況。采用預約就診、定期復查、不定期電話訪問的方式進行隨訪,每例隨訪2年以上,以了解盆腹腔粘連情況的發生。
2 結果
177例關腹前使用幾丁糖預防腸粘連的患者,術后均未出現局部及全身不良反應,平均12~24 h恢復腸鳴音,24~36 h恢復排氣,手術切口均愈合正常,無延期愈合病例。隨訪中僅有2例出現不全腸梗阻癥狀(腹脹、排便排氣不暢),經保守治療成功未行再次手術。有2例有輕度腹部不適感,至今無因粘連性腸梗阻需再次手術的患者,有效率達到98.9%。177例患者中有生育要求且術前不孕者41例,術后正常妊娠38例,異位妊娠1例,受孕率為94%。
本組10例患者由于各種原因入院而再次行腹部手術,其中3例患者因剖宮產、2例患者系異位妊娠、5例因子宮切除術后一側附件區包塊再次手術,開腹后見僅有2例患者附件區包塊為粘連包裹性積液,其余均見原手術部位及切口下腹膜光滑平整,腹腔內臟器無粘連、或Ⅱ度以下粘連。再次手術者術前后癥狀對比,2例有腹部不適感者,1例為卵巢囊腫,另1例為粘連包裹性積液。
3 討論
女性生理解剖結構特點為腹腔與外界相通,極易反復發生急、慢性炎性反應,造成盆腔廣泛粘連,腫物或包塊有時與直腸、乙狀結腸、子宮附件、膀胱、和盆壁相粘連。由于婦科疾病的特點,盆腔粘連性手術或惡性腫瘤手術,術中要進行粘連分離,有時剝離面范圍較大,術后極易引起臨近臟器或腸管的再粘連。因此,術后粘連成為較常見的并發癥,嚴重的會引起粘連性腸梗阻,部分病例需要再次手術治療,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也增加了醫療費用支出,而且可能對預后產生不良影響。有效地預防術后粘連的形成非常重要。實踐證明,僅僅靠嫻熟的外科技術不能完全達到減少術后粘連形成的目的。
形成粘連的因素很多,術后腸粘連的發生機制,目前仍以炎癥學說最為流行,多數學者概括為3步反應[2,3]:第1步反應是炎癥反應,外科手術是最常見的引發炎癥反應的刺激因素之一,其次為細菌感染;第2步反應是體腔內的炎性滲出和纖維蛋白的沉積;第3步反應是纖維蛋白性的沉積物轉變成纖維蛋白性的組織,這其中包括成纖維細胞的侵入、膠原的形成及成熟。國內一般將腸粘連分為四度[4]:Ⅰ度:1~2處局限輕度粘連,用手指易分離;Ⅱ度:有兩處以上Ⅰ度粘連;Ⅲ度:有廣泛的粘連,一部分分離困難;Ⅳ度:腸管相互之間或腹膜、腸系膜之間有緊密粘連,糾纏成團,分離困難。為了防治粘連,有學者曾試驗用肝素、雙香豆素等抗凝劑,防止術后腹腔滲出液中纖維蛋白沉淀凝固;也有學者使用氫化可的松抑制成纖維細胞活力;尚有設想把腸曲用腸折疊術、軟組織補片等機械的方法予以隔離,如用羊膜、右旋糖酐等,以上種種探索的效果均不滿意[5]。
隨著對粘連形成機制認識的不斷深入,預防粘連形成的措施也逐步更新換代。幾丁糖是幾丁質衍生物之一,醫用幾丁糖是幾丁質脫N-乙酰基后衍生的氨基葡萄糖多聚體,是由蝦殼提純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經脫N-乙酰基再深加工后制成的一種聚氨基葡萄糖,是一種無毒、無刺激性、無免疫抗原性、組織相容性良好、在體內可降解吸收的新的生物材料[6]。它具有促進上皮細胞生長,抑制成纖維細胞生長的生物學特性,從而減少膠原纖維形成,達到預防粘連的目的。是一種有效、可降解的防止纖維化與粘連的彈性物質。幾丁糖的作用機制具有下列特點[7]:①具有選擇促進上皮細胞、內皮細胞生長而抑制成纖維細胞生長、誘導成纖維細胞凋亡的生物學特性,從而減少膠原纖維形成,促進組織生理性修復、抑制瘢痕形成,達到預防組織粘連的目的。②具有局部止血及抑制成纖維蛋白束形成作用,從而減少了因血腫機化而造成的組織粘連。③有作用及生物屏障作用。幾丁糖可降解,在組織間起阻隔作用,對營養物質有通透性,代謝期為3 周,能在體內維持1個月,抑制了膠原纖維的分泌,從而達到生物隔離屏障作用,有效地預防腸粘連的形成。幾丁糖膠體還具有作用,亦能有效地阻止腸粘連發生。④具有抑制細菌的作用,可降低機體的感染機會,對革蘭氏陽性菌尤為明顯,甚至對一般抗生素難以抑制的白色念珠菌也有作用[4]。由此可見幾丁糖具有防止腸粘連形成,減輕炎癥反應的作用。
本組177例在手術關腹前使用幾丁糖預防腸粘連的患者,隨訪中僅有2例患者發生不全腸梗阻,為Ⅲ期卵巢癌行腫瘤細胞減滅術并應用過腹腔化療的患者,而且經過保守治療痊愈;無1例因粘連性腸梗阻而再次手術。177例患者中41例患不孕癥者術后38例受孕。另有10例由于各種其他原因入院而再次行腹部手術,其中8例患者開腹后均見原手術部位及切口下腹膜光滑平整,腹腔內臟器無粘連或Ⅱ度以下粘連,切口全部甲級愈合,僅有2例見有粘連包裹性積液,且此前均為經過兩次以上手術史、粘連在Ⅲ度以上者。醫用幾丁糖能有效的預防了術后組織粘連,降低再次手術的操作難度,提高再次手術的成功率。目前癌術后給予輔助化療可以顯著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醫用幾丁糖的應用,使患者不至于因腸粘連、腸梗阻而影響術后輔助化療的應用,明顯改善了治療的效果和存活患者的生活質量。幾丁糖是一種理想的生物材料,值得推廣應用。
參 考 文 獻
[1] 陳志新,胡建昆.幾丁糖預防胃腸腫瘤術后腸粘連的作用.華西醫學,2001,16(3):301.
[2] Gere SD.Contemporay adhesion prevention.Fertility and sterility,1994,61:219-235.
[3] 陳道達,張波.腹腔粘連的形成和術中預防.第六屆全國胃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2000,5:113-115.
[4] 莊會文,徐蒙.幾丁糖預防急腹癥術后腸粘連臨床觀察.山東醫藥,2003,43(36):29-30.
[5] 石美鑫.實用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 :637.
篇9
世界衛生組織于2003年4月3日發表《世界癌癥報告》說,今后數年將是全球癌癥高發年份,如各國不采取緊急措施,癌癥發病率將增加50%,到2020年每年將新增1500萬病例。
防治癌癥刻不容緩!
世界衛生組織的《世界癌癥報告》同時說,如果民眾普遍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防患癌癥于未然的話,則可避免三分之一癌癥病例的發生。可見,只要措施得當,癌癥是可以早期發現和預防的。那么,應該如何預防呢?請看本刊特別策劃――
4月15日至21日是一年一度的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而此時的楊康,已經是一個肺癌晚期病人了。記者問他,知道有個腫瘤防治宣傳周嗎?一臉倦容的楊康搖搖頭:“不知道。”記者追問,“那你知道自己為什么患肺癌嗎?”“我不清楚,也想不通,”楊康激動起來,“我平時身體挺棒的啊,怎么突然就得肺癌了呢?”
楊康不知道,但是醫生知道。根據醫生的介紹,41歲的楊康已經有超過20年的吸煙史。在發現病情之前,他的痰中就時不時的帶有血絲了。可悲的是,像生活中的很多人一樣,楊康根本沒有預防癌癥的意識,也從沒想到過要去醫院檢查……
《世界癌癥報告》顯示,目前全世界發病率名列前茅的癌癥中,死亡率最高的是肺癌、胃癌和肝癌,其致死人數分別占癌癥死亡人數的17.8%、10.4%和8.8%。而在我國,危害最大的四種癌癥依次是胃癌、肝癌、肺癌和食管癌,4種惡性腫瘤死亡率合計為69.8/10萬,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率的73.97%。此外,宮頸癌和乳腺癌是發病率高、對婦女危害最大的兩種癌癥。因此,我們把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宮頸癌和乳腺癌作為六大最具危害性的癌癥,分別邀請專家講解其預防要點。
胃癌預防要點
第三軍醫大學附屬西南醫院普外科教授、博士生導師 余佩武
這些人最易患胃癌:
40~60歲人群,特別是有吸煙嗜好、不潔飲食以及慢性胃病者(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殘胃、疣狀胃炎、巨大胃皺裂病等)。
胃癌的蛛絲馬跡:
1.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等癥狀,而且比較頑固。主要表現為食欲下降、食后腹部飽脹及不適感、返酸、噯氣,同時伴有體重下降或貧血。
2.過去沒有胃痛的人,近期內出現反復胃痛;或者以前雖然有胃痛,但近來疼痛強度、性質、發作規律改變,原來治療有效的藥物變得欠佳或無效。
早期發現胃癌有辦法:
1.高危人群每6~12個月到醫院復查胃鏡。
2.對于較長時間食欲不振、上腹疼痛不適者,應注意體重變化及有無貧血。若伴有惡心嘔吐,要注意觀察嘔吐物中是否帶有黑褐色內容,同時注意觀察大便是否呈柏油狀,如發現有體重明顯降低、貧血或柏油樣大便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易致胃癌的不利因素:
1.長期吸煙、飲烈性酒。
2.長期食用熏魚、腌肉、香腸等煙熏、高鹽飲食;長期食用燙食、油炸食品。
3.肥胖與長期精神壓抑。
警示
胃癌是源自胃粘膜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占胃惡性腫瘤的95%。
胃癌在我國發病率很高,死亡率占惡性腫瘤的第1位。
全國胃癌平均死亡率高達20/10萬,男女死亡比例約3:1。
專家簡介
余佩武,第三軍醫大學附屬西南醫院普通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胃腸道腫瘤的外科治療及生物治療。擔任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重慶市抗癌協會常務理事、全軍胃腸外科專委會委員、重慶腫瘤生物治療專委會主任委員、重慶市胃癌專委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胃腸外科專業學組副主任委員等職務。
肝癌的預防要點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楊秉輝
這些人易患肝癌:
乙肝及丙肝病毒感染者中35歲或者40歲以上的人群。對于以上人群;在肝癌高發區,宜將35歲以上的人群作為肝癌的高危人群。而在非肝癌高發區,則可將40歲以上的人群才作為高危人群。
肝癌的蛛絲馬跡:
肝癌早期基本沒有任何征兆,中晚期病人容易出現肝區隱痛、食欲不振、疲乏無力等癥狀,當出現這些癥狀時要及時就醫診治。
早期發現肝癌有辦法:
凡在肝癌高危人群之列的,應每半年到醫療機構做一次防瘤檢查。檢查內容包括:甲胎蛋白(AFP)檢測以及B超檢查,如有可疑可進一步做CT或核磁共振檢查。
易致肝癌的不利因素:
1.濫用輸血器具或血液制品,以及未經嚴格檢查消毒的醫療操作,都可能引起乙肝、丙肝病毒的感染,而肝癌與乙肝或者丙肝病毒感染關系密切。
2.過多攝入黃曲霉素(霉花生、玉米、瓜子等中含有這種毒素)。
3.常年飲用不潔的水(污水中的藻類毒素有致癌作用)。
4.酗酒。
警示
在我國,肝癌的死亡居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2位。每年有約11萬人死于肝癌,其中男性約8萬,女性約3萬,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數的45%。
肝癌的發病率在男性腫瘤中為第3位,僅次于胃癌及食管癌。在女性則為第4位。
我國每年約新增患者11萬(男性為80,700人,女性為29,500人),人群發病率為23.7/10萬人。
原發性肝癌發病率的性別差異顯著,高發地區男女差異達8:1,低發地區為2~3:1。
專家簡介
楊秉輝,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上海市科普創作協會理事長、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顧問、內科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肝癌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肝癌的內科治療等,現任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家庭醫藥》雜志編委及專家團專家。
肺癌的預防要點
第三軍醫大學附屬新橋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正堂
這些人易患肺癌:
1.40歲以上,特別是50~70歲中老年人,并有吸煙史者。
2.工礦職工、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及有家族腫瘤病史者。
肺癌的蛛絲馬跡:
咳嗽 約2/3肺癌病人有此癥狀。可以是輕度干咳,也可以是嚴重咳嗽,痰液多少不等。慢性長期咳嗽病人一旦咳嗽性質改變,如變頻或出現刺激性干咳,要警惕肺癌。
咯血 約一半的肺癌病人有此癥狀。40歲以上的吸煙男子一旦出現痰中帶血、血絲或小血凝塊,肺癌的可能性是相當大的,這也是肺癌的早期癥狀之一。
胸痛 間歇性不劇烈的鈍痛或鉆痛,可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如癌腫侵及胸膜則疼痛較劇烈、持續和固定。
發熱 45歲以上男性煙民長期肺部炎癥發熱,治療效果不佳者尤要警惕肺癌的可能性。
杵狀指 亦稱鼓棰指,表現為指、趾第一關節肥大,指甲突起變彎,常伴有疼痛。國外報導,21%肺癌早期伴有杵狀指,且大多在肺癌手術后消失。
關節炎 常與杵狀指同時存在。表現為游走性關節炎癥狀,肘、膝、腕、踝、指掌關節燒灼樣疼痛,活動障礙,可能出現水腫和脛骨、腓骨骨質增生等,在肺癌手術后疼痛可以消失。
男性女乳 指男性的一側或雙側增大如女性。日本學者阿培等調查267例肺癌,發現其中出現男性女乳者占7.5%,常易被忽視,甚至誤診為單純乳腺增生而被手術切除。
多發性周身性肌炎 約85%先于肺癌典型癥狀出現,表現為進行性周身無力,食欲減退,加重時可行走困難,臥床難起。
早期發現肺癌有辦法:
1.高危人群應列為肺癌重點普查人群,每半年至1年檢查1次。
2.中老年人尤其是嗜煙者,如出現上述可疑癥狀,應及時去醫院作胸部X 線照片或CT等檢查。值得注意的是,約有15%的肺癌病人早期完全沒有癥狀。因此,中老年人每年作一次胸部X線照片檢查,對早期發現肺癌有積極的意義。
易致肺癌的不利因素:
1.吸煙:香煙和煙霧中含有3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致癌物質有40多種,癌誘發物10 多種。吸煙量越大,時間越長,肺癌危險性越高,國內有研究認為吸煙指數(即每日吸煙支數乘吸煙年數)在400以上者,或每日吸煙超過20支的45歲以上人群,均被認為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2.職業因素:流行病學、病因學和實驗證實有致癌特性的物質有:無機砷、石棉、鉻、鎳、煤焦油、二氯甲醚、氯甲醚、氯化乙烯等。而在職業環境中接觸上述致癌物質又吸煙的人,肺癌危險性進一步增加。
3.空氣污染:隨著工業的發展,許多致癌物污染大氣的程度愈加嚴重。在室內通風不良情況下燃煤取暖或烹調食物可造成室內空氣污染,而烹調油煙及室內煤煙可能是女性肺癌的危險因素之一。肺癌發病率的城鄉差別也提示大氣污染與肺癌的發生有關。
4、電離輻射:暴露于氡及其子體產生的射線環境內的礦工,肺癌的危險性增加。
5、其他危險因素:既往患肺結核等肺部疾病。
警示
肺癌占世界癌癥發生率和死亡率的首位,而中國的肺癌發生率是世界第一。
肺癌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但近年來女性發病率上升特別快,使得男女兩性發病比例逐步縮小(約為2∶1)。
中國腫瘤專家預測,在今后二三十年里肺癌的發病率則將繼續急劇上升,并在近期內成為中國發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
專家簡介
陳正堂,第三軍醫大學附屬新橋醫院全軍腫瘤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20余年,主攻惡性腫瘤的綜合治療,尤其是肺癌的早期診斷和綜合治療。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兼任重慶醫學會腫瘤學專委會主任委員、全軍醫學會腫瘤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醫學物理分會理事及重慶抗癌協會理事。
食管癌的預防要點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教授 黃象謙
這些人易患食管癌:
在我國,60~70歲的老年男性,在北方地區或農村生活并有吸煙史、飲食習慣不良、有腫瘤家族史者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
食管癌的蛛絲馬跡:
吞咽困難是食管癌最早的信號,一般情況下病人可有如下感覺:
1.進食較干食物時,覺得食物在食管某處有短暫停留,有時好像食管內有吞咽不完的食物,這種梗噎感可以不治而愈,但數日或數周后往往重復出現。
2.常常覺得有某種東西貼附在食管壁上,吞咽不下。
3.進食時胸骨后有輕微不適或疼痛。疼痛較短暫,有時僅持續幾秒鐘。吃粗、熱或刺激性食物時,疼痛加重或持續時間延長。
4.吞咽時經常噯氣,并且有上腹部飽脹感。多見于食管上段癌。
早期發現食管癌有辦法:
最重要的是注意食管癌早期吞咽困難的征兆,在發現征兆后要及時到醫院做相關檢查,例如食管鏡、食道鋇餐、X線透視或者拍片等。
一般來說,食管鏡檢查能夠見到早期很小病變,取活檢可以精確的做出病理診斷。
易致食管癌的不利因素:
1.過多進食含有亞硝胺的食物,如腌菜、咸魚、咸肉等。
2.長期進食發霉的食物、糧食等被真菌污染的食物。
3.長期吸煙(每天至少吸一包煙,連續5年以上)、酗酒(每月至少一次喝3兩以上白酒)。
警示
食管癌是常見的一種消化道惡性腫瘤,占城市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4位,農村的第3位。
食管癌一般男性多于女性,性別比例為2:1。
據我國流行病學資料,食管癌患者有陽性家族史,占24%~61%,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現象。提示食管癌具有明顯遺傳背景。
估計全世界每年約有20萬人死于食管癌,而我國又是食管癌的高發國家,也是食管癌死亡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全世界每年食管癌新發病例約31.04萬,而我國占16.72萬。
專家簡介
黃象謙,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內科教授。原中華醫學會內科學會和消化系統疾病協學會常務委員,天津內科學會主任委員。現任《胃腸病學》、《胃腸病學和肝病學》、《世界華人消化雜志》等期刊顧問,《家庭醫藥》雜志編委及專家團專家。
宮頸癌的預防要點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孫建衡
這些人易患宮頸癌:
20~55歲女性,55歲以后宮頸癌發病率下降。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和不良衛生習慣等因素,宮頸癌也盯上了年輕女性,發病年齡出現低齡化的趨勢,已嚴重威脅到中青年女性的健康和生命。
宮頸癌的蛛絲馬跡:
陰道流血:年輕患者常表現為接觸性出血,發生在性生活、婦科檢查及便后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一般根據病灶大小、侵及間質內血管的情況而定。早期出血量少,晚期病灶較大時表現為大量出血,一旦侵蝕較大血管可能引起致命性大出血。老年患者常表現為絕經后不規則陰道流血。
陰道排液:陰道排液增多,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樣或米湯樣,有腥臭味。晚期因癌組織破潰,組織壞死,繼發感染等,有大量膿性或米湯樣惡臭白帶排出。
早期發現宮頸癌有辦法:
凡是35歲以上的已婚女性,應每年做宮頸細胞學涂片檢查一次,如果能及時發現,宮頸癌的治愈率幾乎是100%。所以,定期檢查對早期發現宮頸癌而言非常重要。
易致宮頸癌的不利因素:
1.性生活過早 (18歲以前發生首次)或紊亂、早婚(20歲之前結婚)、早孕育、密孕產、多孕產等。
2.性病史、宮頸慢性疾病等因素。
3.長期吸煙。
4.男性因素。男性的包皮垢是引起女性宮頸癌的一大因素。此外,若男子有多個,或患有癌,或其中有宮頸癌患者,那么該男子的其余患宮頸癌的危險性則大大增加。
警示
宮頸癌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婦科惡性腫瘤。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宮頸癌每年新發病例為45.9萬,而我國則為13.15萬,約占新發病例總數的1/3。
全球每年約有20萬婦女死于宮頸癌。在我國,每年約有5.3萬人死于宮頸癌,居女性癌死亡的第2位。
專家簡介
孫建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從事婦科腫瘤40余年,臨床經驗豐富。先后發表臨床科研論文80余篇,多次獲國家級雜志、腫瘤大會優秀論文獎及中國醫學科學院及腫瘤醫院科技進步獎及醫療成就獎。參與撰寫著作10部,主編了《婦科惡性腫瘤放射治療學》等書籍。
乳腺癌的預防要點
廣西醫科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唐步堅
這些人易患乳腺癌:
1.有乳腺癌家族史,特別是母親或姐妹曾患乳腺癌者。 2.月經初潮過早(12歲以前)或閉經過遲(52歲以后)。 3.40歲以上未孕或第一胎足月產在35歲以后。 4.曾患一側乳腺癌者,其對側具有高危因素。 5.乳腺增生人群中有2%~3%的人會發生乳腺癌;乳腺增生人群比正常人群乳腺癌發病高3.4倍。 6.做過過多X線胸透或胸片檢查者。 7.曾患功能性子宮出血或子宮體腺癌者。 8.肥胖患者,尤其是絕經后顯著肥胖或伴有糖尿病者。威脅到中青年女性的健康和生命。
乳腺癌的蛛絲馬跡:
1.包塊:是乳腺癌的最常見體征,約80%以上的乳腺癌患者因此來就診。這種包塊與乳腺增生包塊不同,常為單個,形態不規則,質地相對較硬,活動不大好,大多無疼痛,與月經周期無多大關系。為了不錯過早期診斷的機會,應當把任何一個無痛性的乳腺包塊看成是乳腺癌的早期信號,立即到醫院就醫。
2.濕疹:或乳暈處的皮膚表皮脫屑、糜爛,呈現濕疹樣病變,而且病變部位大多不痛不癢,長久不愈。
3.溢液:非哺乳期的婦女,突然發現單側有乳汁樣、水樣、膿性液體溢出,特別是有血性液體溢出時更要提高警惕。凡年齡在50歲以上的婦女,發現有血性分泌物者,60%以上是乳腺癌患者。
4.皺縮:發生在中央區的乳腺癌可以引起回縮、偏位或固定,如發現雙側不對稱應及時進行檢查。
早期發現乳腺癌有辦法:
腫瘤防治專家推行了一套自我檢查的方法,目前認為是婦女早期發現乳腺癌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20歲以上的女性,最好能堅持每月以此法進行一次自我檢查,以此養成良好的自我保健習慣。此法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站在鏡前,兩手上舉過頭或自由垂下,觀察兩側形狀是否平整對稱,有無凹凸不平;是否有糜爛、分泌物和皺縮。
第二步:仰臥,左肩稍墊高,左手放在頭上。然后伸出右手,以內側與為中心,觸摸左側各部分,注意有無硬結、腫塊、疼痛點,尤其注意上外側部分,觸摸時注意手要平面移動,不要將捏起,以免造成假象。同樣方法用左手觸摸右。
第三步:注意雙側腋窩和鎖骨上窩,觸摸有無腫大的淋巴結。
易致乳腺癌的不利因素:
1.過多攝入脂肪含量偏高的食品。
2.經常喝酒、吸煙。一個年輕婦女每周飲酒3~6次,每次按250毫升的啤酒或185毫升的烈性酒計算,其日后患乳腺癌的危險將增加30%~60%。
警示
全球每年約有120余萬婦女患乳腺癌,50萬婦女死于乳腺癌。
亞洲乳腺癌發病率明顯低于歐美,但中國主要城市10年來乳腺癌發病率上升了37%。滬、京、津及沿海地區是我國乳腺癌的高發地區,以上海最高,乳腺癌發病率是女性惡性腫瘤中的第一位。抽樣調查顯示,天津、北京、哈爾濱、武漢等地的發病率都占到當地女性惡性腫瘤的第一或第二位;而死亡率都為女性惡性腫瘤的第四第五位。
乳腺癌主要發生于女性,男性少見。女性乳腺癌的發病率為男性的近百倍。
專家簡介
唐步堅,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從事婦科腫瘤研究數十年。現任廣西醫科大學校長、廣西腫瘤防治辦公室主任、中國抗癌協會常務理事、中國腫瘤臨床協作中心(csco)常務委員、廣西抗癌協會理事長。1994年榮獲“廣西優秀專家”和人事部“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家庭醫藥》雜志編委及專家團專家。
俗話說:病從口入。雖然前面幾位專家給我們講述了六大癌癥的預防要點,但事實上,有很多不良的飲食習慣也可以導致癌癥;反之,也有很多食物可以抗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6大癌癥與飲食的不解之緣
第二軍醫大學教授、中國營養學會榮譽理事 趙發代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教授、上海市營養學會名譽理事長 史奎雄
可能引起癌癥的食物
煎炸食品:油炸食品中含有的3,4-苯并芘容易導致肺癌、胃癌等惡性腫瘤。
熏烤食品:中國喜歡熏制肉類食品,并且代代相傳。實際上,臘肉等熏制食品中含有大量3,4-苯并芘。另外,近年來在我國的城鄉流行的燒烤食品中也含有致癌物質。
腌制食品:腌肉、咸魚、咸菜等都是我國群眾喜歡的食品,但是這些腌制食品中都含有亞硝胺,可能引起消化道腫瘤。
發霉食品:發霉的花生、瓜子或者玉米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黃曲霉素,可以誘發肝癌。
隔夜蔬菜:隔夜蔬菜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使用后可與胃內的蛋白質分解產物結合成亞硝胺,易導致胃癌和腸癌。
有防癌作用的食物
綠茶中的茶多酚有抗氧化和防癌的作用。
鯊魚軟骨素有抑制腫瘤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
薏苡仁(米仁)的醇和水提取物有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作用。
墨魚、黃魚、海帶等海產品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并且海魚中還含有ω3脂肪酸,這兩者都有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作用。
十大防癌蔬菜
1997年,在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以及美國癌癥研究所專家所著的《食物、營養與癌癥預防》一書中,總結了世界各國的癌癥研究的流行病學資料,得出新鮮蔬菜是防癌的最佳食物的結論。在此,我們挑選出十種抗癌能力最強的蔬菜,介紹給大家:
花椰菜:含有蘿卜子素、豐富的維生素C、β-胡蘿卜素等抗癌物質,多吃花椰菜的人患腸癌、肺癌的危險性顯著降低。
卷心菜:卷心菜中的特殊抗氧化物能清除導致乳腺癌的雌激素。一項研究發現,每周吃1次卷心菜的人,患腸癌的危險性僅為每月吃1次卷心菜人的66%。
胡蘿卜:胡蘿卜中的防癌主要成分是β-胡蘿卜,血中β-胡蘿卜素低的人易患各種癌癥。有報導,每天吃1根中等大小胡蘿卜的人,患肺癌的危險性可減低一半。
洋蔥:洋蔥中豐富的抗氧化物有助于預防癌癥。
菠菜:此類綠葉蔬菜含有多種抗氧化物,有大量報導,菠菜或其成分具有預防自由基損傷造成的癌癥。菠菜中的葉酸含量也很高,葉酸也有防癌作用。有報導,每天吃1碗菠菜可使患肺癌的幾率至少降低一半。
西紅柿:是西紅柿紅素含量最高的食物。研究發現,血液中西紅柿紅素水平高可以使老年人患胰腺癌及子宮癌的危險性降低。
大蒜:研究發現,常吃大蒜的人不易患癌癥,如胃癌、直腸癌和乳腺癌等。
蘆筍:近年風靡世界餐桌的蔬菜之一,含豐富的維生素、蘆丁、核酸等成分。研究證明,蘆筍對淋巴肉瘤、膀胱癌、皮膚癌有特殊療效,還可作為癌癥治療的輔助藥品。
香菇:近年發現,香菇中含1,3-β-葡萄糖苷酶,對癌癥有治療作用,能明顯增強機體抑癌能力。因此,香菇在國際上被譽為防治癌癥的“核武器”。
魔芋:主要成分是甘露聚糖,此外還含有淀粉、蛋白質、礦物質和多不飽和脂肪酸。近代醫學研究表明,魔芋可預防白血病、顱內腫瘤、鼻咽癌、甲狀腺癌。
專家簡介
篇10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闌尾黏液腫瘤的診斷和治療方法。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00~2007年收治的15例闌尾黏液腫瘤的治療情況,其中行單純闌尾切除術3例;行回盲部切除4例;行右半結腸切除術5例;1例急診行闌尾切除術后病理回報惡變,再次行右半結腸切除術;1例術中發現闌尾囊腫破裂腹腔種植轉移,行右半結腸切除術,種植結節燒灼,腹腔化療;1例術中發現右側卵巢囊性瘤,行右半結腸切除術及卵巢瘤切除術。結果:所有患者均手術成功。術后隨訪,兩例術后兩年內死亡,其余患者仍存活。結論:闌尾黏液腫瘤臨床少見,右下腹痛伴包塊的患者應警惕本病。各種物理檢查確診困難。術中細致探查,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切除徹底是治療的關鍵。
闌尾黏液腫瘤是臨床少見疾病,容易被誤診為闌尾炎,現將本院2000~2007年手術治療的15例闌尾黏液腫瘤患者情況匯報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情況:
本院自2000~2007年共收治闌尾黏液腫瘤患者15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9例。男性患者年齡35~70歲,平均51歲;女性患者40~72歲,平均48歲,其中5例患者糖尿病;3例有高血壓及心臟病;1例肝硬化。
1.2 癥狀與體征:發病至就診時間為3天至2年余。主要癥狀有右下腹痛15例,右下腹部包塊7例,腹膜炎4例,發熱1例,不完全腸梗阻1例。4例術前診斷急性闌尾炎而急診行闌尾切除術發現本病;2例考慮慢性闌尾炎反復發作要求手術入院;7例因自己捫及腹部包塊來醫院就診檢查發現。1例婦科超聲檢查發現包塊入院。
1.3 實驗室及物理檢查:
2例患者白細胞輕度升高,4例患者癌胚抗原(CEA)異常,1例糖類蛋白(CA125)異常。9例患者術前B超提示右下腹橢圓及圓形包塊無回聲或分隔,2例提示囊腫有鈣化及液性壞死呈分布不均的低回聲區,1例提示包塊中間有條索影同時有腸間積液,2例X線鋇劑灌腸造見回腸末段與盲腸壁內側間距離增大,6例行CT檢查均發現囊腫或囊實混合包塊,1例同時發現右側卵巢囊性腫物同時結腸鏡發現直腸腺瘤。
1.4 治療情況及預后:本組病歷中3例囊腫位于闌尾尖部,質軟無粘連,行單純闌尾切除術。4例囊腫位于闌尾近部,回盲部有輕微粘連,行回盲部切除。5例囊腫較大質硬,且回盲部粘連嚴重,行右半結腸切除術。1例曾行闌尾切除,術后病理回報黏液腺瘤惡變,行右半結腸切除術。1例術中發現闌尾黏液囊腫破裂,腹腔廣泛種種植轉移,行右半結腸切除術,轉移結節燒灼術,術中蒸餾水浸泡腹腔,關腹前氟脲嘧啶1.0腹腔注入。1例因同時存在右側卵巢黏液瘤,行右半結腸切除術及卵巢瘤切除術,1例患者伴有的直腸腺瘤術后行結腸鏡下燒灼術,其中有5例患者行術中快速石蠟檢查,3例回報為闌尾黏液囊腺癌,2例為黏液囊腫。所有患者術后均行病理檢查。10例闌尾黏液囊腺瘤,4例闌尾黏液囊腺癌,1例闌尾黏液囊腺癌同時右側卵巢黏液囊腺癌,其中1例患者腸系膜淋巴結轉移。1例囊腫穿孔。所有患者術后回訪3個月至6年,1例闌尾黏液囊腺癌合并腹腔廣泛種植患者術后半年死亡,1例闌尾黏液囊腺癌合并卵巢黏液囊腺癌及直腸腺瘤患者術后兩年死亡,其余患者仍存活。
2 討論
闌尾黏液腫瘤包括闌尾黏液囊腫和闌尾黏液囊腺癌,據報道發病率約為0.14%[1]其中75%-85%為良性囊腺瘤,少數為囊性腺癌[2]。闌尾黏液性腫瘤并非真正腫瘤,它是潴留性囊腫,囊腫一般不超過2cm×7cm。囊腫瘤體小時,常無任何特異性癥狀或表現為右下腹隱痛,但在囊腫膨脹性生長過程中可發生闌尾炎、腸梗阻、腸扭轉、囊內出血或感染、囊腫破裂及惡變等多種并發癥。黏液囊腺癌是少數闌尾惡性腫瘤之一,瘤體小時,無特異性癥狀,往往表現為急性闌尾炎,隨著癌腫的不斷增大或與周圍組織浸潤粘連時,右下腹可觸及腫塊,當腫物合并細菌感染時,常被誤診為闌尾周圍膿腫。本病女性多見,本組中女性患者9例,男女比例2∶3,由于本病癥狀和體征不典型,術前診斷困難,容易誤診。關鍵是提高對本病的警惕,對有慢性腹痛及右下腹包塊,抗炎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要想到本病的可能。
闌尾黏液囊腫術前診斷困難,但術前完善的檢查有一定的提示本病的作用,我們采用的方法主要有鋇灌腸、B型超聲和CT檢查。X線鋇灌腸可以有如下表現:鋇劑進入囊腫顯示圓形或橢圓形鋇劑影、回腸末端與盲腸壁內側間距離增大或弧形壓跡,惡性腫瘤累及盲腸時可見盲腸后內側壁不規則充盈缺損,基底部狹窄。本組中2例術前行鋇灌腸檢查見回腸末段與盲腸壁內側間距離增大。B型超聲是本病的常用診斷方法,本組中9例患者術前B超提示右下腹橢圓及圓形包塊無回聲或分隔,2例提示囊腫有鈣化及液性壞死呈分布不均的低回聲區,1例提示包塊中間有條索影同時有腸間積液。CT掃描可以了解囊腫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協助診斷囊腫的來源。本組6例行CT檢查均發現囊腫或囊實混合包塊,1例同時發現右側卵巢囊性腫物,為手術方案的制訂提供了幫助。
由于本病術前確診斷困難,關鍵是提高對本病的警惕,對懷疑本病的患者術中要建立無瘤觀念,同時選擇恰當的術式。對于闌尾黏液囊性擴張,囊腫較小,位于尖部病例可行單純闌尾切除術,本組病歷3例行單純闌尾切除術,尚無5年復發和死亡情況。當囊腫位于闌尾近端且囊腫較大與周圍粘連,應行回盲部切除術,本組中4例采用回盲部切除術。當囊腫侵犯闌尾根部且或與鄰近盲腸回腸有粘連嚴重時或術中考慮為惡性疾病時則行右半結腸切除術。本組有5例行右半結腸切除術。對術中發現種植轉移無法完全切除的患者應給予蒸餾水浸泡腹腔及轉移結節燒灼,關腹前腹腔注射化療藥物,本組1例上述處理。1例患者曾于外院行闌尾切除術,術后病理回報腺瘤惡變來我院二次行右半結腸切除術,這提示我們選擇術式的重要性,避免造成患者的負擔和痛苦。值得關注的是1例患者闌尾黏液囊腺癌同時伴有右側卵巢黏液囊腺癌及直腸腺瘤,行右伴結腸切除術及卵巢癌切除術,術后結腸鏡下下行直腸腺瘤燒灼術。有報道說闌尾黏液囊腫與卵巢囊腺癌及結直腸腫瘤的關系,卵巢囊腺癌與闌尾囊腺癌有相似的生物學行為,在腹膜假性黏液瘤患者中同時發現卵巢囊腺癌與闌尾囊腺癌的概率為18%[3]。闌尾黏液囊腫同時并發結直腸癌的概率為20%,6倍于正常人群[4],有學者認為闌尾黏膜增生和腺瘤與結直腸的息肉和腺瘤有相似的生物學行為,故易于同時發病[5]。故條件允許、術前不排除惡性的患者應行結腸鏡檢查,術前懷疑惡性的應探查結腸及卵巢。
綜上闌尾黏液囊腫在臨床上并不多見,但對40歲以上以右下腹痛及包塊為主訴的患者,治療后腹痛不完全緩解,右下腹包塊不消失者應警惕本病。特別是有長期慢性非轉移性右下腹疼痛、右下腹觸及表面光滑、邊界較清楚,有一定活動性的包塊的患者。應及早行相關檢查,以利早診斷、早治療。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選擇恰當的術式是關鍵,術中建立無瘤觀念,對術中診斷困難的應行快速石蠟檢查,有種植轉移的術中給予化療藥物,病理惡性的術后可以考慮輔助化療。
參考文獻
[1] 王夏,王宇.原發性闌尾腫瘤診治分析[J].腹部外科,1998,11(3):105
[2] 吳在德,吳肇漢.闌尾囊性腫瘤[M].外科學第6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98
[3] Landen S, Bertrand C,Maddern GJ, et al. Appendiceal mucoceles and pseudomyxoma peritonei. Surg Gynecol Obstet, 1992, 175: 401 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