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有感范文
時間:2023-04-08 13:11: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開學第一課有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021年《開學第一課》于9月1日開播,看完《開學第一課》,很多同學們都會被老師要求寫觀后感,那么怎么寫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1觀《開學第一課》有感600字5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1觀開學第一課有感600字一開學了,小朋友們來到了《開學第一課》。首先,開場舞跳完了。這是,燈光暗了下來,幾位央視的主持人說:“同學們!上課了!”
第一節課開始了,主持人介紹了聶耳和他在戰爭年代中創作國歌的故事,聶耳當年的困境非常貧窮,寫歌時沒有鋼琴。當他入獄時,他的朋友拿到草稿時,一口氣就把旋律唱了出來……最終,主持人邀請了當下來新聲代歌手——tfboys唱國歌。聽到國歌的旋律,后面的觀眾不由自主地站起來一起唱國歌。之后,主持人還為大家介紹了為國家貢獻的兩位英雄,他們一位是父親,一位是母親。他們都長期的在前線作戰,很多年都無法和家人團聚。最終,他們犧牲在了戰場上。在最后的時候,他們把自己寫的一封信交給自己的戰友,讓他們交給他們的家人。最后,我們一同欣賞了《黃河大合唱》。
第二節課開始了,主持人不僅向我們介紹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故事,還請來了當年親眼看見鬼子進村找八路而拷問人的過程的史林山爺爺,請他來為我們詳細講訴了當時所發生的一切。最后,還邀請鳳凰傳奇演唱了《歌唱二小放牛郎》。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到了第三節課,第三節課講訴了我們國人最大的恥辱——。在這場屠殺中,我們死了30多萬的同胞,但在這么多的人中,我們還是有幸存者活了下來。這是因為我們的中國人民受到了外國友人的幫助……
最后一堂課講了當年在戰爭中發生的事情,還事先讓幾位小朋友去體驗了一下解放軍的生活。還有一件有趣的是兩位老兵在交談中發現兩人原來是在70年前在同一地方戰斗過的隊友。我們的tfboys還來與這些老兵一起拍照做了個紀念。
在升學的過程中,我知道了我們要愛國、勇敢、團結、自強。
2021觀開學第一課有感600字二今天我看了《開學第一課》,看完后我特別感動。因為我了解了最美司機,最美戰士,最美教師和最美媽媽。他們的事跡每一件都值得我們學習。
首先介紹了6月16號我國的神州九號飛船成功發射到太空,6月24日又有一個叫蛟龍號的潛水艇潛到水下幾千米的海底,這讓我感到我國的強大。女宇航員劉洋介紹了她到太空的感受,讓我們也對太空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也能體會到宇宙的奇妙。真正讓我感到祖國的科技在飛速前進。
最美司機吳斌的女兒介紹了她父親的`英雄事跡。吳斌在最后的幾十秒還如此勇敢和慎定,忍受著巨大的痛苦救了車上所有的乘客。他以頑強的毅力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這是我們大多數人無法做到的,我由衷地對他敬佩不己。
在海拔一千米多米的高原有一座小學,這里有一位年輕的女教師,她一個人教了所有的功課,同學們和她有著深厚的感情,在她資助三年結束后,還毅然放棄回城機會繼續留下來工作,她就同學們眼中“最美的老師”鄧老師。
世界上所有的媽媽對自己的孩子都是無私的,但是這里有一位媽媽真讓我刮目相看,她就是最美媽媽吳菊萍,她竟然在一個孩子從樓上掉下來的那一剎那,不顧自已的安危徒手去接孩子,在她身上體現了一個母親的偉大。
許多運動員奧運比賽出了好的成績,這是和他的平時的努力分不開的。仔細想來,美無時不在我們的身邊,有美的信念,有美的道德,美要靠大去發現,去發揚,去傳播。
2021觀開學第一課有感600字三20__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父母教會我”,第二講是“禮”,禮貌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養,是評價一個人道德修養好壞的重要標準之一。做為青少年,我們一定要做一個知禮懂禮的人。
說到“禮”字,很自然我們會想到“禮貌”、“禮節”等詞語。沒錯,禮貌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養,是評價一個人道德修養好壞的重要標準之一。中華傳統美德以禮為先,一個人沒有禮節便不成方圓。
“不學禮,無以立。”正如孔子所說,禮,是一切的根本,我們萬事都要以禮為先,古今中外亦是如此。
古代張良在秦滅韓后,立志為韓國報仇,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張良在下邳閑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并讓張良幫他撿起并穿上,雖然張良內心氣憤,但為了不失禮節還是照做了。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來,要求張良次日五點與他會面,老人反復提出無理的要求,可是張良從未失去應有的禮節,最終經過了考驗,從老人那里得到一本寶書,并靠著這本以禮而得的書輔佐沛公劉邦,為他獻計獻策,最終成為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
可見,禮是做人的根本,即使人生失意,也要時刻保持做人的禮節,最終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雖然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以禮為其標志,但是在國外亦有不少的禮儀之士。正如西班牙小說家松蘇內吉說的“禮貌是人類共處的金鑰匙。”在當今的社會只有以禮待人,方能與人和平共處,結交良友,成就一番事業。又如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所說“禮貌使那些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相待的人喜悅。”無論是否必要,在如今繁雜的社會中,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禮貌,人們總會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你,哪有人喜歡成天說話粗魯、蠻不講理的人呢,又哪有人不喜歡笑臉相迎、以禮待人的紳士呢?愛默生說得好“生命是短促的,然而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有時間講究禮儀。”許多人會說生命如此短暫,為什么還要多費時間做這些無意義的事呢?如果做事直接一點不是更好么?可他們從未想過,生命不僅僅只為“做事”、“成功”這樣的詞存在,有了禮儀,人就好比是一座打開了所有窗子的房屋,人人都能更全面的了解自己、了解對方,如果人人都有了禮節,溝通就會變得輕松愉快,行事也會變得更加簡便、快捷,有時再多花了一些時間以禮待人后,會在成功的瞬間發現不知何時身邊又增添了一個值得信任、同時愿意與你一同奮斗的摯友。
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道德品質,我們中華民族只有人人做到有“人,利后嗣。它不僅代表一個人的樣貌,更代表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乃至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以及禮”,才不會被外國人所輕視,才會在世界大放光彩,才會成就一個真正偉大的中華民族。
2021觀開學第一課有感600字四“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每次聽到這首豪邁激昂的《長律》時,我眼前都會浮現出戰士那英勇無畏的身影、豎毅執著的腳步、頑強拼搏的精神。七十年前,先輩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之歌。他們,征服了千難萬險,他們,創造了人間神話。
今天,作為新世紀的主人,在慶祝勝利__周年的喜悅之中,我們又該用怎樣的行動來弘揚精神,繼續新的?
也許有的同學會說,現在不用爬雪山、過草地,也沒有機槍的威脅,匪徒的追趕,我們沒有必要走、學。
是的,現在我們生活是多么幸福呀!吃的、用的、玩的,應有盡有,有家長的關心,老師的教導,社會的關愛,艱苦的環境似乎已離我們悠然遠去,可是,親愛的同學們,你可曾看過,在升旗儀式上,有的同學站立不到一節課就支持不住;在教室里,有的同學的家長正彎腰在幫自己的孩子掃地;在學習生活中,一遇到困難就束手無策。我們,缺乏的不正是戰士那種面對困難英勇無畏、頑強拼搏的精神嗎?途中,正是憑著這種精神,征服千難萬險,戰勝了強大敵,取得了最終的偉大勝利,為中國革命闖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今天,我們重溫的歷史,并不是號召大家再次用腳步去丈量那漫長的征程,而是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去領悟精神,去傳承去發揚精神,進而培育我們新時代的精神。
步入新世紀的我們,最急需的正是這種精神。有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才能從容地藐視困難、頑強地面對困難、樂觀地克服困難,有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風貌,激發創新能力,燃燒向上的激情,煥發無堅不摧的力量。這樣的精神是我們成功的動力,是我們人生走向輝煌的基石。現代社會不需要嬌滴滴的小姐,更不需要不能自理、自立的庸才
新世紀,新時代,新希望,新藍圖,一切都是新的。作為新時期的少年,在求實、創新的新途中,我們肩上負載著全新的理想,歷史的重擔。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就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書寫我們新的吧!
2021觀開學第一課有感600字五“你醒來時候,問候你好;升起的陽光,哼著歌謠……”伴隨著優美的音樂,我們迎來了《開學第一課》。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引入了“家風”的元素,以“父母教會我”為主題,來引導我們一步步走向未來,走向成功。那么,父母究竟教會了我們什么呢?他們教會我們如何去孝順他們,教會我們如何去愛身邊的人,教會我們禮儀,教會我們自強不息……
父母教會了我“孝”。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如果一個人連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么他的為人就可想而知了。孝是子女對父母,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感恩和扶助。尊敬父母,關愛長輩,這就是中華文化——孝的魅力。長大以后,我們一定要以自己的行動來報答父母的關愛以及他們的養育之恩。
有孝就有愛,愛是很多人都覺得美好的一個詞。他在生活中廣泛存在:在家里,有父母的疼愛;在學校,有老師同學的關愛;在街上,有心善人對殘疾人的憐愛……總之,他無處不在。爸爸媽媽曾教育我們,讓我們不但要愛自己,還要愛他人,愛生活。就像秦勇父子一樣,雖然兒子“大珍珠”患有重度感統失調癥,但秦勇并沒有因此而放棄,而是用自己的父愛改變著“大珍珠”的未來。愛就讓這樣及時地表達,不能夠等待。
其次,我們還要牢記父母和老師的教導,要講禮儀懂禮貌。中國,自古以來就被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守規矩、懂禮貌當然也是禮儀的體現。媽媽常常教育我說,女孩子就要有女孩子的樣兒,不要整天都弓著個腰,要豪放而不失禮節這樣被人才會喜歡我。所以我一定要講禮儀、懂禮貌,做一個受人喜歡的好孩子。
篇2
順義區東風小學東校區
四(2)班
魏萱
今天,我看了《開學第一課》晚會,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讓我深受教育。
整個晚會一共分為四節課,主題分別是:“愛是分享”、“愛是力量”、“愛是承擔”、“愛是榮耀”。我印象最深的是“愛是承擔”,講述了一個叫馬鵬飛的大哥哥,8個月大時就失去了父母,只有奶奶從小照顧他。在他5歲時,他的奶奶因為糖尿病而導致眼睛看不見了,從那時起鵬飛就開始照顧奶奶。奶奶每月只有200塊錢,家里很不富裕,每天鵬飛哥哥很早就起床,給奶奶燒水,還要給奶奶按摩呢,晚上也睡得很晚。每天上下學都是跑步,真的很辛苦,可他沒有耽誤學習,老師說他的成績在全班前20名以內,而他們班共有54名學生。
看到電視里介紹他的一幕幕畫面,我的眼睛里滿含淚水,和鵬飛哥哥相比,我是多么幸福啊。我要向鵬飛哥哥學習,要孝敬親人。當我早上不起床,想再睡會兒時,我要學習鵬飛哥哥,早上按時起床;當我因為小感冒要偷懶時,我要學習鵬飛哥哥,他盡管生病也要照顧奶奶;當我學習上碰到各種困難時,我要學習鵬飛哥哥,他仿佛在我耳邊輕輕地鼓勵我,于是我會立刻打消退縮的想法,重新站起來。
篇3
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學校組織我們全校同學到五樓收看了一堂既精彩又特殊的關于生命的課——《開學第一課》:知識守護生命。
我最喜歡的一節課是“堅持”。這堂課中講述了一個令我十分
感動的故事:一個名叫李中俊的14歲的女孩在上學路上不小心掉進了一個40多米深的天坑里,家人、村民、老師四處尋找,卻找不到她,而她在沒有任何人的幫助下,憑著自己的堅持,花了7天6夜,終于從40多米深的天坑里活生生地爬了出來。在這段日子里,李中俊餓了,就喝天坑上滴下來的雨露;摔疼了,就折下一根小樹枝,咬在嘴里,忍受疼痛,最后死里逃生。
看了這個故事,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件事:我有一輛要用雙腳用力來回抖動才能前進的滑板車。剛開始學的時候,我每次剛上去滑了一下又摔了下來,實在是累得不行,練了一天后,第二天,第三天我都沒有練。直到第四天,“堅持就是勝利!”聽了爸爸對我說的這一句振聾發聵的話后,我才又咬緊牙關,又堅持練了一天,雖然累壞了,可是我心里還是很高興,因為我終于堅持下來了!
由此我感到:堅持是多么的重要啊!只要堅持,就一定能勝利;只要堅持,就一定能創造生命的奇跡!
篇4
今天,是開學的第二天,下午第五節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觀看了CCTV2臺轉播的電視節目《開學第一課》。這是一節十分有意義的課,總共分四小節,主題分別是潛能、堅持、團隊和生命。
其中,我最難忘的是第一小節:潛能。在這個小節中,我們看到了了桑棗中學的同學們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在老師的帶領下迅速逃離教室的錄象,整個過程迅速、有序而安靜,一切聽老師的指揮,到達指定的安全地帶后所有的同學蹲在操場上,等候總指揮官—葉志平校長的指揮。正是因為有了平時無數次這樣的訓練,在今年5月12日發生的四川汶川的8級大地震中,桑棗中學的2200多名師生在發生地震后僅僅用了1分36秒就全部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所有學生毫發無損。這個結果真是讓人感到太驚訝了!
桑棗中學的師生們,你們真棒!遇到危險你們不慌亂,很鎮定,發揮自己的潛能,用自己的能力解救了自己,贏得了生命!
篇5
2014年第一學期,我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主題班會。每年的《開學第一課》都精彩萬分,有各種各樣的節目和感人的事跡。這次,主題是“夢想”。就像章子怡姐姐說的:夢想是一盞燈,在你感到迷茫時,為你指明方向;夢想是枕邊的一本書,為你開起黎明。在一個個事例中,所有成功都源于背后的付出,對夢想的努力。就像周星馳影帝,以前都還做過跑堂的,服務員,為劇組的人買早飯,進入電影也是個跑龍套的,一句臺詞也沒有,但他不放棄,用了30年的時間讓夢想成真。還有付麗娟、王亞平……他們都為了夢想堅持不懈。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廖智姐姐,她有一張燦爛的笑臉,有一套絢爛的舞姿,但誰也想不到她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一條腿,用假肢代替著,她的女兒也喪生了。但她不放棄,依舊走向舞臺,走向新的人生。終于,比以前活得更精彩。為什么他們會獲得成功呢?都是他們對夢想的不懈追求,才造就了現在輝煌的成績。
我的夢想是當一名汽車設計師,雖然路上可能會有很多坎坷,但我相信我不會放棄,會向夢想成真的那一天邁進。
五年級:123愛休息
篇6
9月1日,是開學的第一天,就在今天晚上,我上了一次這十幾年來最有意義的一堂課。
這堂課第一節內容的主題是——愛是分享。
愛不是獨占更不是掠奪,而是給予和分享!有人說,當你將痛苦分給別人一點,自己就會少痛幾分。我說,當你將擁有的快樂分一點給你身邊的人,共同分享,共同品味,你會得到更多的快樂!
我認為,分享是一種喜悅。人們常說,助人為樂。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予人玫瑰手留余香”。人們在分享的同時,也會從別人的快樂中獲得慰藉。看那些為災區捐錢捐物的人們,在把自己的東西捐出去之時卻是快樂的,這是為何?這就是因為他們得到了分享的喜悅!
分享是一種思想的深度。深思的同時,你分享了朋友的痛苦;分享是一種信念,明白了分享的同時,也明白了存在的意義;分享是一種博愛的境界,學會了分享,就學會了愛,也學會了去愛人……
愛,并不是只愛自己,而是學會愛別人,把自己的悲傷與快樂說給別人聽。這就是愛的分享!是的,分享愛,讓祖國變得更加美好!
“愛是力量”,這是今天的第二節課。
也許,只憑你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以小成大”就能聚集大家的力量。就是我們所說的眾人劃槳開大船!這種力量是無敵的!5.12汶川大地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那場災難不僅僅是震塌了災區人民的房屋,更是震動了我們所有中國人的心。那個時刻,全國人民眾志成城,都為受難同胞們獻上了自己的綿薄之力。正是這些小小的一份力,讓我們大家緊緊的抱成一團,家園得以重建,孩子們又回到了校園……
付出愛,傳遞愛,讓小愛凝成大愛,這樣,愛的力量就能變得強大!愛的力量也能讓祖國變得更加美好!
在第三節課“愛的承擔”中,讓我認識了一個非凡的男孩子。他的堅強,他的毅力讓我欣賞;他的承擔,他的付出,讓我感動!他就是和我一樣正在上初中的男生——馬鵬飛!
從小就沒了父母的他與奶奶相依為命。在他兩三歲的時候,奶奶查出了糖尿病并臥床不起,只能靠奶奶每月兩百元的退休金維持生活。如今因為奶奶的病,生活就更窘迫了。善良的奶奶為了讓鵬飛過得好一點,毅然斷了自己的藥品,如此下來,兩個人的日子相對過得寬裕了許多。可是,天公不作美,在鵬飛5歲的時候,由于奶奶斷藥沒有繼續治療,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期,病情惡化了,導致雙目跟著也失明了。從此,5歲的小鵬飛獨自扛起了生活的重擔。5歲啊,他才5歲!很多像他這么大的孩子還在媽媽懷里撒嬌,過著無憂無慮的快樂生活,手里拿著玩具到處快樂的玩耍著,而小鵬飛卻拿起了鍋鏟開始做飯了!
為了照顧奶奶,他每天5點就起床了。為奶奶刷牙、洗臉、做飯。然后自己再跑步上學。放學鈴聲響起,第一個沖出校門就是鵬飛。他飛奔著回家為失明的奶奶做飯。天天如此,月月堅持!這樣的日子一直到他14歲。
就是這樣,鵬飛沒有叫一聲苦,喊一聲累,生活的擔子沒有壓垮他,學習上從來也沒有懈怠過,成績一直排在中上等。
是什么讓他如此?是責任。正是因為他敢于承擔這份責任,他才會走到現在。這種精神,不正是我們這些在蜜罐子里長大的孩子該學習的嗎?
舉起堅強的雙手,緊握責任的韁繩。愛國,就要做一個有責任的人!愛的承擔,讓祖國變得更加美好!
“愛是榮耀”是我們上的最后一節課。
國家護衛隊里曾經有一個護旗手,他在升旗的途中踩到了一枚長釘,長釘穿透了皮靴插入他的腳心,他卻不動分毫,忍著劇痛踏完了那艱難的138步!他,在護衛隊里有一個響亮的稱號——“鐵人”!
篇7
我們總是習慣接受一切,認為理所當然,在呵護下心安理得地度過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總是期盼它可以時常來光顧我們,坐享我們所得的,熟不知,已在不經意間迷失了自己,改變了人生——它消失了,消失得那樣了無蹤跡。所享所得的,卻成所尋所失的。
于是,我們又開始喜歡急于追求結果的美好,卻忽略的沿途的美景,在匆匆忙忙的人生旅途中將它遺失,或許,它早已和你擦肩而過,也曾在你身邊駐足停留,只是,你忽略了過程,更忽略了它。
直到失去后,我們又回味所忽略的,珍惜所失去的。在它不知不覺地消失后,才拾起地上曾被自己忽略和不屑的曾經,恍然發覺:原來,它來過。
其實,它并沒有那么來之不易,關鍵是看你懂不懂得,珍不珍惜。它或許只是一聲叮嚀,一句問候,它似幸福,可同時又只是最平凡的溫暖。它,其實時刻圍繞在我們身邊——幸福,其實一直在我們身邊,那么,它又是什么?它是一個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境遇,就有不同的答案。
也許你會問:幸福于你來說是什么?我會說:所謂幸福,就是可以“遙望洞庭山水翠”,品味“白銀盤里一青螺”。
所謂幸福,就是觀賞“接天蓮葉無窮碧”,贊嘆“映日荷花別樣紅”。
所謂幸福,就是思考“不知細葉誰裁出”,想象“二月春風似剪刀”。
所謂幸福,就是沐浴“春風又綠江南岸”,哀嘆“明月何時照我還”。
幸福,有時就像一杯白開水,平淡無味,卻滋潤心扉。
幸福,有時就如周圍的空氣,無形無影,卻非它不可。
幸福,有時就似清晨的陽光,溫暖心田,卻捉摸不透。
我無法給它一個準確的定義,或許是奢華,或許是平淡,一千個人可以有一千種解釋,也可以只有一種解釋,于我來說,或者:活著便是一種幸福,最簡單的幸福。
篇8
這個《開學第一課》講了四種愛:愛是分享,愛是力量,愛是承擔,愛是榮耀。讓我們更加地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愛。其中,讓我最難忘,最深刻的主題是:愛是承擔。在這一單元里,主人公馬鵬飛這個僅有14歲小男孩,經歷了艱辛的磨難。當他只有八個月大的時候,他的父母雙亡,是這原本生活在幸福家庭里的可愛小孩成為了孤兒。從此,他便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相依為命。過了幾年,奶奶卻引得了糖尿病而退休在家。一個月只有僅僅二百元的退休金,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為了讓孫子吃上飽飯,她竟吧治糖尿病藥的錢節省了下來……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奶奶的病越來越重,終于被奪去了雙眼。自此以后,兩人生活更艱難了。但他的成績在班里一樣名列前茅。
馬鵬飛為了照顧奶奶,天天跑著去上學,又跑著回家,天天如此,這是一雙充滿愛的腳啊!他還定了一個時間表,我看著看著,無聲地哭了,如果不是因為愛,馬鵬飛又怎么可能堅持到現在?是什么讓他們頑強地活了下去?是愛啊!正是擁有了這偉大的愛的力量,他們才能活到今天!這令我十分地感動。
看到這里,我想起了爸爸的同事在去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里足足捐了2000元錢,還親自去獻血獻了200毫升。還有一些青年人,主動地去當志愿者,到受災地區獻出他們的一份愛,讓受災地區的人民也感受到有人在關心他們,愛他們,
篇9
開學第一課該講什么?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連日來倡導向學生們宣講“知識守護生命”的公益廣告讓人深有感觸。是呀,經過“5·12”汶川大地震后,人們對于加強應急避險教育和生命意識教育有了更為迫切的需求。
地震、海嘯、洪水、颶風等是人類不可避免的自然災害,這些災害已成為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重大挑戰。進入新世紀以來,重大自然災害頻發,破壞強度大,僅汶川大地震就奪去幾萬人的生命,經濟財產損失更是不可估量,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創傷。面對自然災害,人類是否就此束手無策,聽天由命?經歷過無數災難后,不屈的人類逐漸獲得了應急避險知識,并逐漸提高了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日本是地震多發國,在遭受無數的創傷后,日本人非常重視地震知識的教育,無論小孩還是大人,都十分熟悉防震和抗震知識。在日本國內,人們不僅要知道和了解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更要掌握相應的防范技能。日本社會的各行各業,經常會舉行各種形式的防震防火演習。從小培養防震抗災意識,就是其中的一個成功做法。
相比之下,我國在應急避險教育方面的工作顯得較為薄弱,不要說小孩不懂如何應急避險,就是不少的成年人,面對突然而至的災難時,又有幾個人能從容應對?筆者的家鄉在上世紀80年代末也發生過近6級的地震,那時筆者剛上高中,發生地震時,我們正好在上課,突然地動山搖,好像世界未日就要到了,不論學生還是老師都慌不擇路,急忙沖出教室,教室在樓上的學生就慘了,大家擁到樓梯間,你擠我推,結果樓高3層的教學樓沒有震倒,不少學生卻被踩傷。事后回想起來,如果學校平時加強對學生的應急訓練,灌輸一些防震知識,受傷的人數不就可以大大減少嗎?20年過去了,今年的5月12日,汶川發生大地震,不少學生也是因為缺乏避險自救的知識和能力,受傷甚至被奪去生命。面對那些壓在廢墟下的生靈,活著的人們該吸取經驗教訓了,畢竟天災不可避免,但歷史卻不該讓它重演。恩格斯說過,“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給國家新期待,給民族新精神,給公民新責任,這應當是汶川地震給我們警示。
據悉,教育部要求全國學校收看央視將在9月1日播出的“開學第一課·知識守護生命”大型公益活動晚會,同時也建議家長和孩子們一起觀看。的確,我們不僅要給孩子們上好這一堂課,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整個社會都應該動員起來,一起來補上這一節課,學會避險自救的知識,用知識守護生命。
篇10
觀開學第一堂課有感
今天晚上6點,我在電視上看了一個節目,我愛你中國,開學第一堂課。第一堂課的主題是“愛”:愛是分享的、愛是力量的、愛是承擔的、愛是榮耀的。里面講了許多感人的事,但讓我最有印象的是愛是承擔的,里面的馬鵬飛是多么辛苦,但他卻不覺得累。
他每天起床很早,要給奶奶燒水、做飯、做按摩、打針。然后才趕往學校。他每天放學都要一路跑回家,繼續照顧為自己而瞎眼的奶奶,馬鵬飛一回到家,把奶奶拉出去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馬鵬飛5歲就會做飯,這是多么不可令人相信的事啊!當奶奶做生日時,馬鵬飛把家里拾的廢品拿去賣錢,然后帶著奶奶到超市買魚和香腸,為奶奶做生日,而自己卻沒做過一次生日,看到這里,我已經是淚如雨下了。之所以他的奶奶不怕,是因為馬鵬飛在危難的時候給奶奶說過這家還有我呢!
今天我看這么多的愛的故事,讓我一夜中長大,是的,傷心地時候,給別人傾訴一可以減少一半,快樂的時候,給別人講訴,自己多了一份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