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工程范文

時間:2023-03-31 18:01: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胚胎工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胚胎工程

篇1

關鍵詞:胚胎工程 同情 機理 處理方法

蘇教版高中生物選修3―《現代生物技術專題》第54頁圖3―9牛胚胎移植過程示意圖中提到“采用藥物促使普通母牛和良種母牛同期,將胚胎移植到普通母牛子宮內”。該步驟中提到的同期是什么意思?藥物指的是什么激素?同情機理是什么呢?

同期又稱同步,就是利用某些激素制劑人為地控制并調整一群母畜周期的進程,使之在預定時間內集中。我們先來看看母畜的機理。

一、母畜的機理

周期是靈長類動物所特有的現象,表現為雌性生殖能力出現周期性變化,絕大多數雌性哺乳類動物在接近排卵期時,存在一個明顯的對性刺激敏感的時期或出現增強的時期,稱為期。在以外的其他時間,雌性動物常常拒絕雄性動物的求愛,可以細分為后期,間情期和前期。周期反映了卵巢的周期性(卵泡期和黃體期)變化。(如圖1所示)卵巢的周期性變化是在母畜神經和激素的共同調節下進行的,下丘腦分泌的促卵泡刺激素釋放素(FRH)沿垂體門脈循環至垂體前葉,調節促卵泡刺激素(FSH)和黃體生成素(LH)的合成和分泌,腺垂體分泌的促卵泡刺激素(FSH)主要促進卵巢內卵泡的生成、發育、成熟,并分泌雌激素;黃體生成素(LH)主要促進排卵和黃體的形成。成熟的卵泡在促卵泡刺激素(FSH)和黃體生成素(LH)共同作用下,能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在排卵前血漿中大量的雌激素卻對促卵泡刺激素釋放素和促卵泡刺激素、黃體生成素的分泌起正反饋調節作用(如圖2),以黃體生成素分泌增加最為顯著,黃體生成素在排卵前達到高峰,由于黃體生成素的作用,引起卵泡的破裂而排卵。與此同時不斷升高的雌性激素作用大腦皮層,在排卵的同時引起母畜的,即進入動物周期的期。排卵后,血漿中的雌激素水平急驟下降,殘留卵泡在黃體生成素的刺激下,變成黃體,標志著從卵泡期進入黃體期,同時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在黃體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濃度較高時,一方面可抑制下丘腦促卵泡刺激素釋放素的分泌,另一方面又降低腺垂體對這種激素的敏感性,使促卵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分泌減少,實現負反饋。由于促卵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的水平急驟下降,因而沒有新的卵泡發育。如果排出的卵沒有受精,黃體就會在子宮產生的前列腺素的作用下開始漸漸退化,黃體退化后,雌激素和黃體酮在血漿中的含量急驟下降,對下丘腦和垂體的反饋抑制作用解除,促卵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穩定上升,一群新的卵泡開始生長發育,雌性激素升高,卵泡發育成熟,動物排卵。正常的周期伴隨著卵巢的周期性變化周而重始地進行著。

二、同期的原理

從以上母畜機理可以看出,卵巢的機能和形態變化方面可分為卵泡期和黃體期兩個階段。卵巢周期是在周期性黃體退化繼而血液中黃體酮水平顯著下降后,卵巢中卵泡迅速生長發育,最后成熟并導致排卵的時期,卵泡期之后,卵泡破裂并發育成黃體,隨即進入黃體期。黃體期內,在黃體分泌的孕激素的作用下,卵泡發育成熟受到抑制,母畜不表現,在未受精的情況下,一段時間后,即行退化,隨后進入另一個卵泡期,由此看來,黃體期的結束是卵泡期到來的前提條件,相對高的孕激素水平可以抑制,一旦孕激素水平降到低限,卵泡即開始迅速生長發育,并表現為。因此,同期的中心問題是控制黃體期的壽命,并同時終止黃體期。如能使一群母畜的黃體期同時結束,就能引起它們同期。任何一群母畜,每個個體都隨機地處于周期的不同階段,如卵泡期或黃體期的早、中、晚各期。同期技術就是以卵巢和垂體分泌的某些激素在母畜周期中的作用作為理論依據,應用合成的激素制劑和類似物,有意識地干預某些母畜的過程,暫時打亂它們的自然周期的規律,繼而將周期的進程調整到統一的步調之內,人為地造成同期化。這種人為的干預,就是使被處理的家畜的卵巢按照預定的要求變化,使它們的機能處于一個共同的基礎上。

三、同期的處理方法

同期技術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一種是向待處理母牛群同時施用孕激素,抑制卵泡的發育和,經過一定時期同時停藥,隨之引起同期。

另一種是利用前列腺素或其類似物,使黃體溶解,中斷黃體期,降低了孕激素水平,從而提前進入卵泡期,使提前到來。這兩種方法所用的激素性質不同,但都是使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達到同期化的目的。

兩種方法使用的激素不同,但是都是調節黃體的功能,使黃體期延長或縮短,最后達到使卵泡同期發育,同期排卵,同期的目的。在進行同期處理時也可配合使用促性腺激素,使卵泡更好地成熟和排卵,以便使母畜有較高的準確性和同期性。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用雌激素來同期,雖然從母畜的機理中可以得出在黃體期雌激素和孕激素一樣可以抑制卵泡的發育,但是雌激素在血漿中的濃度過高時會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分泌活動,尤其是促性腺激素含量減少會引起卵巢的萎縮。

從以上內容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同情發期時所用的激素主要是孕激素和前列腺素,促性腺激素是次要的輔激素。

參考文獻:

[1]王玢主編.人體及動物生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3(1996重?。?

篇2

關鍵詞 金魚;人工雌核發育;鯉魚;胚胎發育

中圖分類號 Q59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3-0291-02

金魚起源于中國,是很受人們喜愛的觀賞魚。目前大部分金魚品種主要是通過雜交以及長期人工選育得到的,但變異大、純度差,不能滿足觀賞和生產的需要。雌核發育是特殊的有性生殖方式,屬于“染色體組工程”范疇,原理是人工遺傳上失活的進入未受精的成熟卵,引起卵細胞的發育,是一種快速有效的遺傳改良方法[1]。因此,雌核發育在金魚選育和新品種開發研究方面具有重大意義。金魚與鯽魚同屬于鯉科[2-3],屬不同,親緣關系較近。本次試驗用鯉魚的誘導金魚人工雌核發育的方法對金魚進行遺傳改良。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雌金魚購自湖南柳吉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雄性鯉魚來自湖南農業大學水產教學基地。

1.2 試驗方法

1.2.1 人工催產。在繁殖季節,選取已經達到性成熟的雌金魚和雄性鯉魚注射HCG與LHRH-A1合劑進行催熟,約10 h采集。催產藥物注射時間與量根據當時水溫、親本成熟度、方便操作等諸多因素來確定,鯉魚注射1次,用量為金魚親本的1/2。

1.2.2 滅活。人工擠出鯉魚,立刻加Hanks液,∶Hanks液=1∶4,然后充分搖勻,在培養皿上鋪成1 mm左右的液層,放距紫外線20 cm處墊有冰板的搖床處理15 min左右,顯微鏡下定期檢查活性。當90%失去活性時停止紫外線照射,收集失活,儲存在冰塊中備用。

1.2.3 雌核發育。受精:撈取金魚親本,擠出成熟卵粒,快速加入失活,用消毒的干雞毛攪拌,進行人工干法假授精。熱休克:用21 ℃水盡量沖散卵粒,均勻粘附在直徑20 cm的玻璃培養皿內,恒溫5 min,然后逐步進入40 ℃水體,放置3min,再逐步回到21 ℃,放置3 min,其后放置室內孵化。胚胎發育觀察:孵化水溫和室內維持在(21±2)℃,孵化用水充分曝氣,每隔2 h換水1次,定期剔除死卵,定期用顯微鏡觀察與攝像記錄胚胎發育過程,并統計受精、孵化等情況。

2 結果與分析

當水溫為21 ℃時,受精卵經過60 min開始細胞分裂,18 h 48 min進入原腸期,29 h 40 min后進入神經胚期,40 h 40 min后進入眼基期,45 h 30 min進入眼囊期,49 h 10 min進入肌肉效應期,55 h 23 min進入心臟原期。

2.1 胚胎發育過程

2.1.1 卵裂。卵受精后,卵膜吸水膨脹開始出現第1次分裂,卵裂速度較快,2 h內完成16細胞期分裂,胚盤開始形成多層,卵裂球越來越小,規則地排列在配盤表面,逐漸向胚盤外表推移,并集中在胚盤處形成較為明顯的隆起,4 h后形成多細胞期(圖1a~d)。

2.1.2 囊胚期。受精6 h后,胚胎細胞界限開始模糊不清,胚盤在卵黃上呈高峰狀,出現早期囊胚,進入高囊胚期(圖1e);9.8 h后,細胞界限消失,囊胚細胞開始向下方擴展,面積不斷擴大,囊胚降低,囊胚細胞逐步平展于卵黃膜上,胚盤為弓形,形成低囊期(圖1f)。

2.1.3 原腸胚期。受精18.67h后,胚層進一步向植物極擴張,約占整個胚胎的1/3(圖1g);受精20.17 h后,胚盤下包卵黃1/2(圖1h),由于細胞的集中和內卷后造成一環帶形的胚胎和一新月形的缺口,這就是背唇,也即原腸期形成的開始。21.33 h后,胚盤下包3/5,背唇處又內卷及增生的細胞向中央伸展集中形成球胚盾,前段頭部隆起明顯,形成原腸晚期胚胎(圖1i)。原腸期統計受精率為56.54%。

2.1.4 神經胚期。受精39 h后,胚層細胞繼續下包4/5,受精35 h后,囊胚層完全包圍卵黃,胚孔閉合,胚體形成,呈弧形,胚盾中線形成神經索,腦部逐漸膨大,出現2個收縮部分,腦分為前、中、后3個部分,胚體上神經溝兩側可見5~6對短柱狀體節,達到胚孔封閉期(圖1k)。

2.1.5 器官形成期。受精45 h后,胚體前方兩側出現橢圓形突起的眼泡原基,出現體節,并隨著時間的推遲,體節越來越明顯,受精52 h后出現眼點,配體后部肌肉可以輕微扭動,可見神經索。受精60 h后,個別胚體心臟開始微弱跳動。

2.1.6 孵化期。受精75~90 h后,胚體活動明顯減弱,然后胚體尾部出現劇烈扭動,甚至翻滾整個胚體,借助尾部擺動的力量沖破卵膜,從卵膜破裂到胚體完全脫落需要8~10 h。剛脫膜而出的魚苗,腹部帶有一橢圓形卵黃膜,2~3 d后消失,魚苗能平游。

2.2 胚胎發育成活情況

對雌核發育的金魚胚胎發育到囊胚期的成活率、孵化率以及正常魚苗的比率進行統計,結果見表1。平均受精率為65.16%;平均孵化率為50.28%;誘導率15.80%,正品率為67.90%。

3 討論

3.1 鯉魚作為誘導源的可行性

熱休克是一種常用的染色體加倍處理方法,用于雌核發育研究的不多,并且不同魚類和不同染色體加倍處理階段,熱休克起始時間、所需強度、溫度等均有所不同,孵化率和成活率較低[4-5]。本研究表明,遺傳失活的鯉魚能有效啟動金魚雌核發育,采用熱休克處理染色體加倍,較其他學者研究結果來看,可能達到較高的受精率和孵化率,表明此方法進行金魚雌核發育是有效可行的。

3.2 雌核發育技術在金魚選種中的優勢

雌核發育主要是通過人工染色體加倍處理,使雌核單體發育成為有正常生活力的個體[6]。染色體加倍可在不同發育階段處理進行,受精受阻后阻止卵子的第2次成熟分裂,或卵子的第1次有絲分裂而使染色體加倍,不同染色體加倍處理,雌核發育后代基因純度不同,實踐中多采用第1次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加倍處理[7]。

試驗過程中,胚胎發育時間同其他學者研究上有所差異,筆者認為可能是以下原因:一是孵化水溫和室溫差異,導致胚胎發育速度有所改變。胚胎在培養皿發育過程,水溫易受到環境影響,故孵化水溫較難控制。二是雌核胚胎發育多放在室內進行,環境光照對其影響較大。三是不同品種魚類,其胚胎發育時間會有所差異。

鯉魚屬鯉科,鯉亞科,鯉屬,染色體數目2N=100,金魚染色數目為2N=100,兩者關系較近,外部形態較大,理論上早雜交個體不存活。在該研究中,用未曾遺傳失活的鯉魚與金魚人工授精,有雜交個體產生,體色黑,外部形態與鯉魚相似,其雜交出現成活個體的機理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4 參考文獻

[1] 常華,翟建軍,李冰冰.金魚人工雌核發育的研究[J].水產科技情報,2010,37(1):1-4.

[2] 陳楨.金魚的家化史與品種形成因素[J].動物學報,1954,6(2):89-116.

[3] 吳清江,陳容德,葉玉珍,等.鯉魚人工雌核發育作為建立近交系新途徑的研究[J].遺傳學報,1981,8(1):50-55.

[4] 林蓮英,宗琴仙,李永強.人工誘導雌核發育金魚的研究[J].水產科技情報,1993,20(1):15-19.

[5] PANDIAN T J.Kotceswaran R.Ploidy induction and sex control in fish[J].Hydrobiologia,1998(384):167-243.

篇3

【關鍵詞】體外受精- 胚胎移植;影響因素;回歸分析

【Abstract】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uccess rate of vitro fertilization - embryo transfer,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success of vitro fertilization - embryo transfer. Methods: 211 women who were accepted vitro fertilization - embryo transfer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09 to May 2013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55 cases of successful planting and 156 cases of failure.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uccess rate of vitro fertilization - embryo transfer included age, cause of infertility, patients’ physical factors, vitro fertilization methods and the use of exogenous gonadotropins and etc.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done. Results: The fi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fertilization success rate, quality embryo rate, the number of balls cleavage embryos had greater impact on embryo implantation, Age (OR = 0 870, P

【Key words】In vitro fertilization - embryo transfer; Influencing factors; Regression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R321-33【文獻標志碼】A

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是解決不孕不育重要方法,臨床實踐中,如何提高治療的成功率,一直是研究關注的重點,通過藥物或者護理手段輔助,可以有效的提高成功率[1,2]。然而,臨床上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操作過程中可能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有可能直接影響治療的結局[3]。本次研究對我院2009年3月至2013 年5月接受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的211例婦女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以期找到影響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種植成功因素,為臨床成功實施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提供參考。

1資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我院2009年3月至2013 年5月接受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的211例婦女的臨床資料,其中屬于原發性不孕患者141例,繼發性不孕患者70例。納入標準:(1)基礎卵泡刺激素在正常范圍內(1~8IU/L);(2)治療前三個月無激素治療史。排除標準:(1)促排卵證實卵巢反應低下;(2)新鮮周期未采取胚胎移植或者沒有有效胚胎移植患者。采用體外受精或卵胞漿內單注射方式實施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療,其中種植成功55例,種植失敗156例,本院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接受衛生廳醫學論理委員會審核并通過,研究對象對研究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121體外受精- 胚胎移植[3,4]①采用激素類藥物促排卵以便獲得質量高的一定數量的成熟卵母細胞:激素類藥物使用情況按照患者的病情、基礎性激素等因素進行調整,注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在陰道超聲引導下取卵母細胞。②根據情況處理,采取法或穿刺法手法分離出活動,恒溫箱保存備用。③將質量較好的成熟卵母細胞和結合受精。④將受精后的卵母細胞移植,同時予以黃體支持。

122自變量和因變量統計分析的因變量為是否妊娠,妊娠失敗以0表示,妊娠成功以1表示。是否妊娠采用尿檢、子宮內妊娠囊診斷等手段判別。統計分析的自變量為影響治療成功的各個因素,包括年齡、卵母細胞數、體外受精方式、受精成功率、優質胚胎率 、外源性促性腺激素使用情況、種植前子宮內膜厚度,以及移植胚胎卵裂球數目等。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對各個監測和觀察值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資料以率(%)表示,P

2結果

21兩組患者各因素基本情況

兩組患者各因素基本情況,見表1所示,通過直觀分析,可以發現兩組不同結局患者在年齡、優質胚胎率、移植胚胎卵裂球數目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差異。為得到進一步的結論,需要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 逐步回歸分析。

21兩組患者各因素作為自變量對種植成功情況進行回歸分析將種植失敗設值為0,種植成功設值為1,以兩組患者各因素作為自變量對種植成功情況影響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通過回歸分析,擬定模型的變量有年齡、卵母細胞數、體外受精方式、受精成功率、優質胚胎率、外源性促性腺激素使用情況、種植前子宮內膜厚度,以及移植胚胎卵裂球數目等。而進入模型的自變量為年齡、受精成功率、優質胚胎率、移植胚胎卵裂球數目等。其他因素與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是否成功無相關關系(P>005)。年齡(OR=0870,P

3討論

體外受精-胚胎移植隨著技術的進步而日趨成熟,為臨床上不孕不育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法。然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操作過程中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有可能直接影響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是否成功[5,6]。本次分析結果顯示以下方面因素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有顯著性影響:(1)年齡。年齡對女性的生育能力具有顯著性的影響。有研究顯示,對于接受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術的患者當中中,26~30歲年齡段的患者具有恒定的成功率,然而隨著年齡的增加,治療成功率顯著下降,當患者的年齡大于40歲時成功率將小于10%。本次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年齡(OR=0870,P

此外,體外受精方式、外源性促性腺激素使用情況、種植前子宮內膜厚度也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有一定的影響,可能受到臨床樣本數目或者其他因素的影響[6-8],本次研究中沒有表現顯著性影響,在臨床實踐中,對本文提及的幾個方面因素加以關注,以免因為個體差異等原來導致治療的失敗。

總之,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種植成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臨床上實施過程應予以重視并進行控制。

參考文獻

[1]Mijatovic V, Veersema S, Emanuel MH.Essure hysteroscopic tubal occlusion dev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hydrosalpinx prior to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n patients with a contraindication for laparoscopy.Fertility and Sterility,2010,93(4):1338-1342.

[2]周燕,郭銀花,王慧紅,等.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后異位妊娠相關因素分析.醫學研究雜志,2014,43(5):110-112.

[3]曾瓊芳,段金良,蔣元華,等.IVF/ICSI妊娠后早期流產相關因素分析.中國性科學,2013,22(2):37-39.

[4]Younis JS;Soltsman S;Izhaki I.Early and short follicular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tagonist supplementation improves the meiotic status and competence of retrieved oocytes in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cycles.Fertility and Sterility,2010,94(4):1350-1355.

[5]吳香春.多囊卵巢綜合癥患者不同促排卵方案臨床療效分析.中國性科學,2014,23(5):35-37.

[6]Orvieto R;Saar-Ryss B;Morgante G.Does salpingectomy affect the ipsilateral ovarian response to gonadotropin dur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cycles.Fertility and Sterility,2011,95(5):1842-1844.

[7]龔瑜,白曉紅,呂睿,等.體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影響胚胎種植因素的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1,7(1):26-29.

[8]Asimakopoulos B, Kotanidis L, Nikolettos N.In vitro maturation and fertilization of vitrified immature human oocytes,subsequent vitrification of produced embryos,and embryo transfer after thawing.Fertility and Sterility,2011,95(6):2123.

[9]王晟,鄶艷榮,賀占舉,等.形態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療結局的影響.中國性科學,2013,22(3):3-6,12.

[10]Luo X, Lim CE, Wu J.Heterotopic pregnancy follow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12 cases report.Archives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2009,280(2):325-329.

[11]曾瓊芳,林慧,段金良,等.兩種國產短效曲普瑞林減量長方案在IVF/ICSI中應用的臨床效果比較.中國性科學,2013,22(12):43-46.

[12]Chen SL,Wu FR,Luo bined analysis of endometrial thickness and pattern in predicting outcome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2010,24(8):30.

[13]李M,宋世威.男性垂體泌乳素瘤術后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臨床妊娠1例報告.中國性科學,2014,23(2):7-8.

[14]Wang Yin-ping, Xing Jian-qiu, Yu Ming.Ear acupuncture anesthesia fo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egg retrieval.J Acupunct Tuina Sci,2012,10(2):96-98.

篇4

根據“卓越計劃”堅持校企結合的導向原則,結合建筑業的行業特點,構建基于“卓越管理工程師”培養的工程管理校企協同培養平臺,界定該平臺的概念和功能,分析高校、企業、政府及相關中介機構在平臺中的地位與作用,探討培養平臺的構成系統、運行模式以及平臺運行效果的評價體系。

關鍵詞:

建筑業;卓越管理工程師;協同培養;平臺

1引言

隨著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建筑業將從以往的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傳統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難以支撐建筑業轉型升級的發展需要,行業亟需創新型和應用型兼備的“卓越工程管理人才”。建筑業“卓越管理工程師”是指適應工程建設需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系統掌握工程管理知識與技能,專業基礎扎實,工作適應性強,具有創業能力的創新型和應用型建筑工程管理人才。這是新常態下社會和行業發展對建筑業人才的需求,也是應用型高校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轉型方向?!督逃筷P于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卓越管理工程師培養應遵循“行業指導、校企合作、分類實施、形式多樣”的培養原則?!白吭焦こ處熃逃囵B計劃”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和實踐,目前已經受到工程教育界的高度關注,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但是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建、材料等技術型專業,對于工程管理專業關注甚少。工程管理專業由于其知識結構的特殊性,對人才培養模式提出更多樣化的要求,由此有必要結合此類專業具體情況展開研究,充分了解建筑工程全壽命期管理實踐對此類人才的需求,并據此構建校企協同培養平臺。本文結合工程建設領域的特點,對平臺的概念、功能進行界定,并對平臺的成員組成、組成系統、運作機制等進行深入探討與分析。

2校企協同培養平臺的概念和功能

建筑業卓越管理工程師校企協同培養平臺是指以工程教育理論、人才培養理論、協同創新理論為基礎,在政府相關政策的調控和市場的引導下,將教育資源和行業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使高校和企業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培養優秀的工程管理人才,促進高校工程管理專業和建筑業企業的發展,進而推動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構建的卓越管理工程師校企協同培養平臺將具有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三大功能。

2.1人才培養培養契合新常態的“卓越工程管理人才”是平臺構建的初衷,平臺的最主要功能就是實現此類人才的培育。構建后的校企協同培養平臺,將按照基礎學習、綜合訓練、素質拓展、創新實踐四個層次對學生進行階梯式培養,以實現學生工程管理實踐能力的遞進式提升。如圖1所示。人才培養層次的細分,符合當前工程管理人才培養多維度的特性,逐步遞進的培養層次使工程管理人才的培養更有針對性,細化的培養層次為平臺培養的各階段學生素質能力評估提供了依據。

2.2技術創新在技術不斷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和需求不斷變化、市場機會稍瞬即逝的今天,技術研發已成為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然而,我國建筑業企業研發投入的力度還不夠,技術創新能力相對較低。而通過建筑業卓越管理工程師校企協同培養平臺鼓勵企業與高校合作,大大提高了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

2.3科研成果轉化高校工程管理專業聚集了眾多的優秀人才,具有雄厚的研發實力,不斷涌現出科技創新成果,但由于缺乏市場運作機制,這些成果大多數無法實現商業化應用,一定程度上是對國家科研資源的巨大浪費,同時也嚴重挫傷了師生們的創新熱情。通過校企協同培養平臺,可以利用建筑業企業的市場運作能力,大大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實現高校服務于行業和經濟發展的功能。

3協同培養平臺的參與方與平臺系統構建

3.1平臺參與方基于“卓越管理工程師”培養的工程管理校企協同培養平臺將以高校、企業為主體,高校是平臺的主要組織者與推動者,在平臺中發揮主導作用;企業為平臺提供行業資源,起支撐作用;政府和相關中介機構發揮宏觀控制和協調作用。

3.1.1主導型主體:高校高校是工程管理人才培養的主要承擔者;高校工程管理專業是平臺的主要組織者與推動者。高校聚集了大量人才資源、學科資源和科研創新資源,擁有優秀的師資隊伍,有運行平臺的能力,協調與解決培養平臺運行中出現的相關問題,更加有力地推動工程管理學科建設和相關科學研究,培養學生成為既有理論背景又有實踐能力的卓越工程管理人才。

3.1.2支撐性主體:企業建筑業企業擁有豐富的行業資源和眾多工程建設和管理實踐經驗豐富的人員,在平臺建設中起支撐作用。在協同培養平臺的企業不是單一的某個企業,而是覆蓋建設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企業鏈群。企業可以彌補高校的工程管理實踐經驗不足的缺陷;高校則可以借助建筑業企業的優質資源開展相關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的工程管理實踐能力。

3.1.3協調性參與者:政府、中介機構和金融組織政府、中介機構和金融組織作為平臺重要的參與方。政府相關部門是平臺的調控者與保障者,為平臺的組建提供相關的政策支持,通過制定有關的法律法規引導和協調平臺的正常運行、成果轉化、利益分配等;中介機構的主要功能包括校企合作對接、協調校企利益關系、搭建項目風險平臺等;金融組織的主要作用是解決協同培養平臺的資金渠道問題。

3.2校企協同培養平臺系統構建校企協同培養是要讓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盡可能多地獲得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經驗,鼓勵學生參與設計、施工、運營管理、科研創新等實踐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安排學生從入學開始就參與現場工程實踐和科研項目研究實踐,實現寓學于研、產學聯動的良性循環,這對于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培養工程創新能力尤為重要。通過對建筑業企業和高校工程管理專業的資源整合,形成包含平臺——子平臺——模塊三個層次系統的協同培養平臺,如圖2所示。師校企協同培養平臺在政府、中介機構和金融組織的協調下,實現對創新型、應用型“卓越工程管理人才”的培養。在三個子平臺中,以綜合培訓與研發平臺為核心,高校管理平臺提供保障,并以企業合作平臺作為支撐。綜合培訓與研發平臺整合了高校工程管理專業和建筑業企業資源為學生提供培養服務,其又分為基礎學習、綜合訓練、素質拓展、創新實踐這四個層次逐漸提升的模塊。管理平臺強調系統整合和整體優化,按其功能職責又分為制度建設模塊與師資隊伍模塊;合作平臺則由資源共享模塊與產學合作模塊組成,為協同培養平臺擴充建筑業企業資源,爭取軟、硬件上的支持。三個平臺具有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科研成果轉化等功能,使學生獲得了真實的工程體驗與訓練,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工程管理實踐能力,同時也使企業獲得科研成果、創新支撐和卓越的工程管理后備人才。

4平臺運行模式

建筑業卓越管理工程師校企協同培養平臺的運行模式是指培養平臺保持正常運營狀態所需要的各種功能的組合、聯動和循環,是培養平臺內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的運行方式。具體包括人才培養、技術創新、成果轉化運行模式。

4.1人才培養運行模式人才培養主要是在綜合培訓與研發平臺平進行,根據培養創新型和應用型“卓越工程管理人才”的辦學目標,結合行業執業注冊師的基本要求,邀請企業專家按照基礎學習、綜合訓練、素質拓展、創新實踐四個層次共同制定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企業全過程參與,采用“3+1”培養模式(在學校3年,在企業學習1年)共同組織實施。高校管理平臺通過師資隊伍模塊為其提供師資隊伍力量。其師資隊伍模塊實施“走出去”和“引進來”戰略,“走出去”戰略就是教師團隊深入企業調研,了解行業對于工程管理人才的素質要求,“請進來”戰略是聘請行業一線的工程師、項目經理來校講學。企業合作平臺則通過資源共享模塊提供行業資源支撐。其資源共享模塊通過共建實習基地,共同指導,充分發揮“校企深度合作、協同培養”這一優勢。

4.2技術創新運行模式技術創新主要依托于產學合作模塊進行,以科研項目為紐帶展開。建筑業企業提出研究需求,之后由高校的工程管理專業團隊對所提需求進行轉化,形成科學問題,并在提出目標、制定研究計劃、組建研究團隊后展開研究。以科研項目作為工程教學內容一部分,寓學于研,同時企業可以為高校科學研究提供所需的場地、設備和財力資源。

4.3創新成果轉化運行模式協同培養平臺可以提高建筑業企業對高校工程管理專業創新成果的重視程度,高校師生將最新的創新成果展示給企業,企業對高校創新成果的先進性、可靠性、實用性、商業前景和風險等進行評估,對于那些能為企業帶來效益的創新成果,企業可以投入專門的人才與高校共同進行科研成果轉化的二次開發,讓協同培養平臺前沿的科研成果取得市場認可。

5成效評價體系

要對建筑業卓越管理工程師校企協同培養平臺的運行結果做出客觀、公正、準確的評價是一項較為復雜、困難的工作,為此須要有一個較為完善、科學并與平臺特點相適應的評價體系,如圖3所示。成效評價體系以人才培養為核心,從創新成果轉化、科研成果及社會效益等三個方面通過評價指標進行評價,全面反映基于“卓越管理工程師培養”工程管理校企協同培養的平臺。成果評價要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確保評價過程直觀、合理、準確。

6結語

校企聯合培養是實現卓越工程管理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本文根據“卓越計劃”結合建筑業的行業特點,構建工程管理校企協同培養平臺,以充分發揮學校和企業的各自優勢,高??梢越柚ㄖI企業資源進行相關管理技術前沿的分析與研究,在科研實踐中提高工程管理人才的實踐能力,培養優秀的工程管理人才;同時建筑業企業可以借此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吸引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進而從一個側面促進中國建筑業整體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質量要求與工程教育認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43-61.

[2]韓才新,閆安福,王存文.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工程教育體系的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13-17.

[3]易冰,曾永衛.校企聯合培養“卓越工程師”新機制研究[J].中國大學教育,2015(10):21-24.

[5]陳勇強,張雯,金春華.“工程項目管理領域政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的構建[J].科學管理研究,2012(22):243-246

[6]李琳,陳京京,王杰.面向卓越工程人才培養的產學研深度合作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66-70.

篇5

關鍵詞:政校共建 公共實訓基地 課程資源

課 題:本文系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12-2013年度科研規劃項目課題“政校共建開放式培訓平臺的研究與實踐”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576624。

公共實訓基地是由省、市各級政府主導、協同相關單位建設的面向社會提供職業教育、技能培訓、鑒定和各種技術服務、資源共享的開放式培訓平臺,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基本硬件設施,是實施職業技能訓練、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保證。

公共實訓基地的建設牽涉到硬件、軟件、師資、投入和利用等一系列因素,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課程資源建設是公共實訓基地軟件方面最主要的建設內容之一,課程種類決定了與地方經濟發展的匹配性,課程內容的多層次設置決定了與各種培訓要求的適應性,課程資源形式的多樣性則決定了培訓質量的高低。

一、公共實訓基地的課程資源

1.課程資源的定義

課程資源也稱教學資源或學習資源。AECT(美國教育與傳播學會)對課程資源的定義為:課程資源是支持學習的資源,包括教學材料、學習環境和教學支持系統,是指一切可以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物化了的顯性的或隱性的、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教學組成要素。這里研究的是狹義的課程資源,主要指人才培養方案、培訓計劃、課程標準、教材、實訓指導書、視頻、多媒體課件等與課程、教學有關的直接因素。

2.課程資源的特性

(1)公共性與開放性。公共實訓基地屬于國家所有,公共性、開放性是其最基本的特性。公共性強調面向社會,服務對象包括企業、職業學校和勞動者個人。開放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面向全社會所有對象開放,二是課程資源開放,三是全天候開放。

(2)先進性與示范性。先進性是指課程資源應緊跟技術發展前沿的客觀要求,體現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重點突出高端職業和技能、新興職業和技能、長周期技能、前瞻性技能的培訓與開發。不僅如此,先進性還要充分體現在服務理念、管理制度、運行機制等方面,以期做到以人為本和示范效應。

(3)實踐性與操作性。學員具備較強的實踐應用技能是高等職業技術人才培養的主要特色。通過實訓和操作,使學員熟練掌握實際職業崗位所需要的關鍵技術和核心能力。

(4)匹配性與適用性。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應以實際生產為依據,同時又必須適用于學員的實訓操作。有些設備或是價格昂貴,或是體積龐大,或是利用率低,實訓基地不具備擁有的條件,但通過對其進行模塊化、模擬化、仿真化處理,就能大大提高匹配性與適用性,達到實際操作的功效。

(5)完整性與系統性。大到一種職業,小到一項技能,都有其職業標準和操作要求。對于一個專業而言,從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以至于每一項操作步驟,課程資源應該是全面的,是完整性和系統性的統一。

(6)綜合性與通用性。在課程資源的總體設計上既要考慮技能訓練的專業性,又要充分考慮相關專業的綜合性和通用性。通用性強,能進行多專業、多技能的綜合實訓,能有效提高實訓基地的利用率,發揮實訓基地的最大效用。同時要注重職業素養和團隊精神內容的安排,最終使學員得到專業關鍵技能和職業綜合素質的全面培訓。

3.課程資源的建設原則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在實訓基地的建設過程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為使各項工作開展順利,實施有效,要自始至終堅持以下原則。

(1)工學結合原則。加強學校與企業的聯系,吸收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專家能手等參與課程資源建設,真正做到課程資源與企業的實際崗位知識、能力、素質要求等緊密結合。

(2)科學化原則。突出人才培養方案、技能標準、課程標準等課程資源內容的科學與準確,既兼顧學員專業知識的掌握,又兼顧學員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做到首崗能勝任、轉崗能適應、發展有后勁。

(3)多樣化原則。以傳統的教材、實訓指導書等課程資源為基礎,以網絡課程資源為突破,以視頻、音頻、動畫等多媒體課件為特色,建立并完善各類課程標準,多形式、立體化構建課程資源。

(4)標準化原則。構建并逐步完善各種課程資源的開發標準或評價指標,以標準化促進課程資源建設的規范化和特色化。

(5)結構化和動態化原則。要確保各種課程資源的合理性、易用性和可擴展性,方便操作者使用;要保持課程資源的長期穩定,不斷更新和維護。

二、課程資源的重點建設內容

面向的對象不同,培訓的標準、要求、內容等也各不相同。以在校高職生為主要培訓對象構建課程資源框架結構及相應開發規范,就能較好地兼顧多種培訓對象,滿足公共性、公益性、先進性和示范性的基地特性要求。課程資源重點建設內容包括專業標準、技能標準、專業課程體系及課程標準、學習單元庫和課程資源素材庫。

1.專業標準

根據專業建設要求,專業標準應涉及專業名稱和專業代碼、教育類型、學歷層次、學制、生源、就業方向、培養目標、專業開設、基本條件等。面向不同的培訓對象,專業標準應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既要考慮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又要考慮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在實際培訓過程中,實施“規定動作+自選動作”的綜合訓練。

2.專業技能標準

專業技能標準主要源自國家職業標準、行業職業標準。專業技能標準的規定條目應包括:職業概況、基本素質要求、工作要求、理論知識與技能及相應比例等內容。

3.專業課程體系及課程標準

以職業崗位(群)的具體要求為依據,編制專業課程體系;以 “基本+特色”“規定動作+自選動作”的框架模式構建課程標準。專業課程體系應明確課程名稱、學時、學分、頒布日期,主要包括課程描述(學時、學習與工作目標描述、學習與工作內容描述)、學習單元安排、各單元的教學內容、考核要求、授課教師基本要求、所需硬件、教材與參考資料等。

4.學習單元庫

學習單元庫是根據各專業課程的教學要求開發的,主要包括教學設計(包括教學目標、學習對象、教學重點、教學工具、學時、教學方法等)、教學資料(包括教材、課程標準、講授內容等)和各種教學資源素材(包括PPT、照片、攝像等)。由教學案例庫、學習單元開發模板、自主學習平臺開發模板和虛擬現實技術支持的學習單元開發系統是學習單元庫的重要組成部分。

5.課程資源素材庫

課程資源素材庫建設是一個邊建設、邊使用、邊充實、邊完善的過程。按媒體類型分類,主要包括文本文件庫、圖片庫、動畫庫、視頻庫、音頻庫、課件庫、三維交互和虛擬仿真軟件庫等;按應用類型分類,主要包括教學指導文件庫(各類教材、學習指導書、試題等)、技術資源庫(各類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技術文件)等。為調動行業企業參與資源庫建設的積極性,教學資源素材庫應將參與資源庫建設的著名企業信息納入其中,主要包括:企業總體介紹、企業文化、企業主要產品、就業崗位信息、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情況、企業主頁的超級鏈接等。

三、課程資源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紹興市公共實訓基地是由紹興市政府與地處紹興的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共建的,是國家示范性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單位。建成以來,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堅持公共性、公益性的基礎上,以職業資格標準為依據,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充分利用平臺的優勢,積極實施“‘教、學、做、工’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無論在公共服務方面,還是在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和實際工作崗位(群)要求為依據,構建并完善了包括34個專業的課程資源框架結構及其對應標準。立體化、多層次、全方位構建200余門課程資源庫,搭建56門課程學生自主學習平臺,編著以技能提升為主的校本教材87本,為持續穩定提升職業教育和培訓質量夯實了基礎。

二是強化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三對接”,在教學組織方式上采用“兩班制”“ 三班倒”和“課程周”,大力推廣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驅動教學法”“CMM情景教學法( Customer Meets Machinist)”“一體化教學法”,真正使學生做到一人一機一崗的“工廠化”實訓。隨著課程資源的持續完善,教學改革的不斷創新,教學質量和社會關注度不斷提升。數控技術專業學生連續五屆代表浙江省參加全國數控技能大賽,五獲桂冠,累計取得全部15個冠軍中的7個。

三是“超市式”培訓,自主靈活。為了解決企業和社會學員學習與工作沖突的矛盾,根據學員職業特點和企業生產實際,實訓基地以人為本,推行并逐步完善“超市式”“模塊化”的培訓模式,學員根據自己的需求,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培訓包”以及其中的“培訓模塊”。

四是優化教材選用,校本教材特色明顯。實訓基地的設備多種多樣,或是沒有操作指導書,或是不對型號,或是等級低,給實訓教學造成了較多的困難。在此情況下,學校制定政策,優先選用國家規劃教材、統編教材,并采取措施支持教師緊密結合學校實訓條件和學員實際情況,編著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內容,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突出實踐性,項目案例豐富,且源于實際。

參考文獻:

[1]姬瑞海,杜時貴,林克偉.政校共建開放式培訓平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

[2]王良春.政校合作――紹興市公共實訓基地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2007(8).

篇6

關鍵詞:象山港大橋;承臺;海工高性能;耐久性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pile of concrete bridge across the city work the preparation of the technology. Using an appropriate increase mineral admixtures dosage and reduce consumption of water in a technical solution unilaterally makes a pile of C40 Taiwan strait have good work concrete workability, mechanical properties, resistance to cracking sex and anti-chloride ion penetration, and to improve the durability of concrete and guarantee the bridge use fixed number of year.

Keywords: city bridge; Bearing platform; Of Marine engineering high-performance; durability

中圖分類號:TU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概述

寧波象山港大橋及接線工程全長約47公里,其中跨海灣大橋長約6.7公里,北岸接線長約25公里,南岸接線長約15公里。大橋為雙塔雙索面斜拉橋,寬度25.5米。設計速度為100公里/小時。結構構件使用環境分類及其侵蝕作用級別為E級和F級。本工程采用混凝土常規性材料、常規工藝經配合比優化而制作出在海洋環境和沿海環境中具有高耐久性、高尺寸穩定性和良好工作性的高性能結構海工混凝土。

2、試驗原材料

(1)水泥:寧波強蛟海螺P.Ⅱ42.5 硅酸鹽水泥;

(2)粉煤灰:北侖電廠Ⅱ級灰;

(3)礦粉:寧波余姚明峰的S95礦粉;

(4)砂:福建閩江砂,細度模數為2.66;

(5)粗集料:北侖青峙石場,石子級配為5~25mm;

(6)外加劑:中交武港院生產的聚羧酸高效減水劑, 減水率32 %;

(7)水:自來水。

3、承臺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3.1總體原則和技術路線

承臺混凝土處于海水浪濺區,因為長期受海水中的氯鹽侵蝕,混凝土中的鋼筋加速腐蝕,容易銹脹開裂,極大的影響了混凝土結構壽命的使用年限,為保證海工混凝土結構的使用壽命,混凝土的配制應在保證混凝土達到強度要求的前提下,將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放在首要位置。筆者采用粉煤灰與礦粉復摻、適當提高混凝土礦物摻合料的摻量和降低混凝土用水量的技術方案配制承臺混凝土。

3.2配合比設計

借鑒杭州灣大橋、金塘大橋海工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經驗,結合本工程所選用的礦物摻合料的品質和試驗結果,確定混凝土配合比??偰z凝材料用量控制在405~455kg/m3, 用水量小于150 kg/m3, 砂率41%~43%。混凝土配合比見表1所示。

表1 混凝土配合比

3.3混凝土拌合物工作工作性能

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見表2 所示。

表2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

通過混凝土試拌可以看出,5組配合比的混凝土和易性都較好好,但1、3、4配比的1h后坍落度損失均超過10%,而配合比2和5的1h后坍落度損失分別為5%和9.5%。

3.4混凝土力學性能

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參照《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2002)進行,試驗結果見圖1。

表3混凝土物理力學性能

從上圖可知,配比CT-3和CT-5其28d抗壓強度未能到達C40混凝土試配強度48.2MPa,而其余3組均能滿足要求,其中配比CT-2總膠凝材料最少,為430kg/m3,且每方水泥用量也最少,為172 kg/m3。

3.5混凝土耐久性試驗

3.5.1抗氯離子滲透性能試驗

采用RCM法測試了5個配合比不同齡期氯離子擴散系數,試驗結果見圖2。

圖2 不同配比混凝土氯離子擴散系數

從圖2可以看出,配比CT-1~ CT-3中,隨著混凝土水膠比的增加,其相同齡期的氯離子擴散系數依次遞增;而相同配比,氯離子擴散系數隨混凝土齡期的延長而減小。比較配比2、4和5,這三組配比其水膠比相同,總膠凝材料也相同,只是礦物摻合料的摻量不同,從上圖可以看出,在相同齡期,配比2的氯離子擴散系數最小,而配比4和5均較高,從中可以得知,隨著礦物摻合料的摻量增加,混凝土的氯離子擴散系數也隨之減小,但超過一定摻量(60%),混凝土的氯離子擴散系數反而增加。

3.5.2混凝土早期抗開裂性能

參照《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與施工指南》(CCES01-2004)中混凝土抗裂性測試方法及評價,對上述5組配比進行了混凝土抗裂性試驗。試驗結果見表4。

表4 不同配比混凝土抗裂性能試驗結果

注:a——裂痕的平均裂開面積。

b——單位面積的開裂裂縫數目。

c——單位面積上的總裂開面積。

試件早期的抗裂性評價準則如下:

(1)僅有非常細的裂紋;

(2)平均裂開面積<10mm2

(3)單位面積開裂裂縫數目<10根/m2

(4)單位面積上的總裂開面積<100mm2/m2

按照上述四個準則,將抗裂性劃分為五個等級:

Ⅰ級:全部滿足上述四個條件;

Ⅱ級:滿足上述四個條件中的3個;

Ⅲ級:滿足上述四個條件中的2個;

Ⅳ級:滿足1/4;

Ⅴ級:一個也不滿足。

從表4可以看出,配比2和5其早期抗裂性最好,為Ⅰ級,其余3組配比早期抗裂性稍差,為Ⅱ級,表明配比2和5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早期抗開裂性能。

結合以上試驗結果,綜合考慮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學性、耐久性和經濟性等各方面因素,筆者推薦配比2為承臺混凝土的最終試驗室配比。

4、現場應用效果

配合比2實際應用于寧波象山港跨海大橋某標段承臺施工,共有C40啞鈴型和矩形承臺鋼筋混凝土49座,均采用海上多功能攪拌船泵送施工,一次性連續澆筑成型,累積澆筑20885.5m2。由于對每批次原材料都依據規范采取了嚴格的質量控制措施,確保了施工的順利進行和工程質量。現場承臺混凝土坍落度穩定,1h坍落度幾乎沒有損失,流動性、粘聚性、可泵性良好,凝結時間在15~20h,混凝土表面平整,未發現蜂窩麻面等缺陷。所有承臺采用回彈法進行強度評定,檢測結果均滿足要求,合格率100%。混凝土鉆芯取樣84d氯離子擴散系數均小于2.5×10-12m2/s,滿足象山港大橋的設計要求。

5、結語

(1)象山港跨海大橋承臺處于環境惡劣的浪濺區,屬于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應以耐久性為核心,抗氯離子滲透與抗開裂性并重,并以混凝土各項性能的均衡發展為目標。

(2)采用粉煤灰與礦粉復摻和控制用水量的技術方案,配制出的C40承臺海工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力學性和耐久性,完全能滿足工程需要。

(3)同膠凝材料、同水膠比的配比,礦物摻合料摻量越高,其氯離子擴散系數越小,當摻量超過一定范圍,其氯離子擴散系數反而增大。

參考文獻:

[1]陳肇元,廉慧珍,李可非.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與施工指南CCES01-2004(2005修訂版),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標準,2005.

篇7

關鍵詞:動態過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C9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2-00-02

一、緒論

伴隨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提出,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全方位人才已經成為當今時代賦予高校的使命和要求。黨在18屆3中全會上也明確提出了高校需要創新人才培養機制,而工商管理專業作為高校最具培養創新創業能力和跨界能力的專業之一,承擔著義不容辭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重任。然而,與國外相比我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和局限性,這就迫切需要高校進行探索和改進。文章結合自身親身工作經驗,基于動態過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大膽探討,希望對高校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和跨界能力的全方位人才以及為企業輸送這類人才提供幫助。

二、探索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新模式的重要性

(一)工商管理專業在高校面臨新的瓶頸

伴隨我國市場經濟機制的不斷完善以及社會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尤其,國家總理在2014年9月份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使得社會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為此,很多院校爭先加強了工商管理專業的開設。依照國家教育部于2017年初的統計顯示,國內五百多所院校中有四百余所開辦了本科工商管理專業,招生規模也逐年暴漲。一方面給各大院校的辦學能力帶來嚴峻的壓力的同時,也嚴峻考驗著工商管理專業的就業率。

(二)經濟社會的發展對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提出更高要求

我國在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宏偉戰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重申創新驅動經濟發展,而人才是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根本,必須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機制,而院校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是重要切入口,必須勇于承擔起人才培養的重任。與此同時,我國社會經濟體制改革正進入深水期,以市場為準則的大量現代企業迫切需要工商管理人才推進我國跟世界市場經濟的接軌,正是基于上述的時代要求與市場需求迫使我國必須加快對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力度,并且迫切需要工商管理人才具備創新創業能力和跨界能力,才能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

三、當前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局限性

(一)理解創新存有偏差

當前,我國院校對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單一,主要還是在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但是這類人才在科學研究創新方面顯得能力不足。而外國院校對人才的創新培養既包括了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也包含了研究型創新人才的培養,也就是說國外的人才既有應用創新能力,又有科學研究能力,非常有利于企業與社會的再次自主創新。

(二)創新創業教育偏低

我國很多院校當前的創新創業教育還只是停留在學校幫學生聯系到創業基地進行教育實習為主。教育實習的學生更多的是為了適應熟悉企業和崗位工作,再加上教育實習的時間大多三個月或半年,很難短時間在工作崗位上培養起創新精神和創業興趣,也根本無法實現創新和創業。

(三)跨界能力培養不足

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切入口就是對創新創業能力和跨界能力這兩個的培養,然而,盡管我國許多院校與企業合作均開設了校企聯建的跨界培養模式,但是企業更多的是停留在提供實踐訓練的場地和崗位上,并沒有較好的形成學校、企業、社會三位一體的齊頭共進的跨界培育創新創業能力上。

(四)實踐性經驗不足

在課程設置上,我國各大院校對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更多的是側重在課程理論的培養,而對專業實踐的培養不多;在師資隊伍上,我國各大院校教授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師更多的是重視課堂的教學,而自身的創新創業能力經驗嚴重缺失,無法準確的將企業正真需要具備的創新創業能力以及跨界能力等經驗傳授給學生。

(五)忽視學生創新創業的主體地位

我國很多院校更多的是教師站在課堂上給學生講授工商管理理論知識,學生是被動的學習,因而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機會。盡管很多院校開設了工商管理體驗式教學,但是這種體驗式教學更多的是走走場,未完成教學任務而做,很難培養起學生具備創新創業能力和跨界能力的全方位能力。

(六)創新創業意識不強

我國院校更多的是強調學科專業的設置,缺乏對學生因材施教的自主性教育。更多重視的是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的顯性培養,而對學生的自我創新精神的培養不足,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來到企業工作后,無法開創出企業所需要的技術成果。

四、基于動態過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一)資源流動理念以及它在工商管理人才培B當中的運用

資源流動指的是在人類社會活動當中,資源在不同的區域或者不同的產業間所進行的轉移運動。資源流動不僅包含了資源在空間上的橫向移動,還包含了資源在形態上的縱向轉化。正是資源在空間與形態上的流動,展現了動態的過程。

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也可看作是人力資源的一種動態流動過程,它的動態流動過程可以看作是橫縱向流動耦合下的人員與信息的流動過程。也就是說,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個動態過程表現在:縱向上,工商管理人才在院校的培養過程是知識能力素養呈螺旋式上升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包含了工商管理人才自我從量變到質變這么一個升華過程。橫向上,工商管理人才校企聯建的培養過程是學校企業和學生工人在空間上呈跨界式飛躍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不僅實現了工商管理人才在空間環境上從學校到企業這么一個不同地域的飛躍,也實現了工商管理人才從學生角色向職業身份轉變的過程。

(二)基于動態過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內容

基于動態過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內容包含了橫向角度與縱向角度所進行的模式闡述和模塊架構,具體表現為:

1.縱向上,堅持知識能力素養的螺旋上升的動態培養過程。這就需要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上,首先要教授學生掌握工商管理專業知識,并通過體驗式教學、企業基地教育實習、定崗等方式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最終培養讓學生既滿足自我發展需求又滿足社會的外部需求。為此,在縱向上需堅持知識能力素養的螺旋上升的動態培養過程,如下圖一所示:

圖一:知識能力素養的螺旋上升的動態培養過程

2.橫向上,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交互式培養模式。這就需要在橫向方面建構起學生與學校、老師、企業、教育部門、社會團體等之間的交互關系,并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做為主體,構建學生與其他關系之間存在的行為方式,如下圖二所示:

圖二:以學生作為主體的交互式培養模式

(三)基于動態過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要求

基于動態過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是一個集橫向和縱向相互耦合下形成的一種新型的培養工商管理人才具備創新創業能力和跨界能力的模式,該模式需要注意的具體要求是:

1.需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作為主體。一方面,人類社會的一切生產活動都是為了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為此,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作為主體,不管在縱向還是橫向的培養上,均需始終貫徹以學生為主體。另一方面,[2]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對興趣的培養、對能力的提升等的需求都是人才不斷向前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必須滿足了人的內在需求,才能不斷激發人的創新能力,實現創業,滿足企業要求。

2.需堅持綜合為主、突出專業的培養準則。目前院校以往傳統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模式還比較單一,往往對實踐創新和研究創新重視不夠,導致培養出來的人才缺乏創新創業能力和跨界能力的全方位人才。為此,必須在重視學生的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同時,加強對學生實踐創新和研究創新的培養。例如,可以在校企聯建的基礎上,在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每個學期安排學生固定到教育實習基地或企業進行定崗實習工作,不僅要求熟練掌握崗位專業技能,還需要學生在崗位上進行大膽創新,針對企業的管理、運行、制度等進行問題的發現及改進完善,提出更好的符合現代企業的管理運營方法,促進創新創業的實現。

3.需堅持建立健全完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反饋機制與完善機制。任何一種人才培養模式伴隨社會、企業等環境的變化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需要及時建立健全完善人才培養模式的反機制與完善機制。例如:在學生在企業進行教育實習,企業發現學生實習時的知識根本無法使用崗位的需求,那么就可以通過反饋機制,企業將學生實習的問題反饋給學校,學校再重新對課程設置進行調整,并制定更加符合企業崗位實際需求的知識,這樣更有利于學校教出的學生快速的融入到企業崗位工作中,提高效率。

參考文獻:

[1]金瑋,梁敏.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變革的過程研究[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5(2).

篇8

【關鍵詞】國家信息技術緊缺人才公共服務平臺;卓越工程師培養;工程師認證

教育部推出“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包括北京工業大學在內的61所高校被批準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實施高校,按照“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要求,以實際工程為背景,以工程技術為主線,建立教育和行業、高校和企業的合作機制是實施計劃的關鍵和主要途徑。在實踐中,我們北京工業大學各個“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相關的教學團隊不斷摸索,集思廣益,與政府合作并深入企業,初步探索了一套基于國家信息技術緊缺人才公共服務平臺的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培養模式架構圖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國家信息技術緊缺人才公共服務平臺的

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架構圖[1]

國家信息技術緊缺人才公共服務平臺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在部領導和相關司局的關心支持下,組織國內外眾多企業、研究機構和教育培訓機構,于2006年1月1日在全國范圍內啟動的緊缺人才培養項目。國家信息技術緊缺人才公共服務平臺定位于國家重點領域信息技術緊缺人才培養,時刻履行著為國家培育人才、為產業儲備人才、為企業提供人才的職責[1]。在這一平臺下,由于政府、高校和企業的介入,使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效率倍增,高校相關專業畢業生的社會認可度不斷增加,并使相關產業人才緊缺的狀況得到有效緩解。下面,從基于工程認證體系的培養方法,建立聯合培養項目,企業和高校聯合師資來源三個方面探索了基于國家信息技術緊缺人才公共服務平臺的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

第一,利用國家信息技術緊缺人才公共服務平臺下的行業工程師認證,促進卓越工程師培養[2][3]。2013年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的委托單位與我們北京工業大學達成初步協議,共同推進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可的“國家信息技術緊缺人才培養工程(國家信息技術緊缺人才公共服務平臺)職業技能證書”,此證書具有廣泛的認可度和權威性,是從事專業工作和用人單位招收錄用的主要參考標準,在全國通用。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負責審核頒發,具有權威性、實踐性、領先性等優勢[1]。

我們北京工業大學負責認證考試教材、考試方法、考試系統和考試試題等相關工作,從在讀的研究生和本科生進行試點,在考試認證的各個環節落實企業參與,從而形成政府牽頭、企業參與、高校實施的認證模式。如圖1所示,我們首先在考試的教材編寫中深入企業,企業參與審核和修訂,教材內容嚴格以市場為導向,注重實效性和與時俱進性,預期做到年年補充,三年改版;教材的形式將以課本、視頻、專用設計軟件等多種形式出現;教材中的實例也將是企業的具體案例,即教材以實踐為主、理論為輔的形式,與大學正規課堂教學嚴格區別,而又互為促進;考試方法以設計實踐為主要參考,理論寓于實踐之中的模式。從而使獲得相關行業認證的學生,具有與企業無縫銜接的能力,省去的企業不必要的基礎培訓環節,這樣減小了企業的成本,企業更加愿意參與其中。學生由于具有了認證,和認證前的實踐培訓,增加了就業機會,對認證制度更加積極的參與。高校通過認證提高了培養質量,拓寬了就業渠道,對認證制度大力推廣。政府通過認證解決了產業人才緊缺的狀況,從而加大認證制度的扶持力度。所以,利用國家信息技術緊缺人才公共服務平臺下的行業工程師認證實現了政府、高校、企業、學生的多贏,為卓越工程師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利用國家信息技術緊缺人才公共服務平臺資源建立聯合培養項目,促進卓越工程師培養。我們北京工業大學相關教師經多次調研發現,國家信息技術緊缺人才公共服務平臺不僅是培養人的平臺,還兼顧就業平臺的功能。如圖1所示,在校大學生經過國家信息技術緊缺人才公共服務平臺的培訓之后,可以直接進入人才服務平臺,實現就業。所以,如果我們北京工業大學“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中的學生,經過篩選和分流之后,確定畢業后直接就業的學生,可以進入專門的聯合培養學院,利用大三、大四兩年,或是大四一年的時間,進行專門面向企業所需的工程實踐的學習,即調整培養計劃,減少理論學習,增加實踐環節,增加實習機會。課程設置上,分出大約一半的學分給企業實習課程,每周確定時間進行企業實習課程,學習地點在企業,內容企業提供,期末成績企業打分。聯合培養學院囊括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中信息類的所有專業,工作目標即是協助各個專業學院,完成高年級大學生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并在畢業的時候,使學生獲得“國家信息技術緊缺人才培養工程(國家信息技術緊缺人才公共服務平臺)職業技能證書”,即實行學位證、畢業證和職業技能證書,三證齊全的大學信譽模式,提高就業質量和就業率。

第三,我們將實行企業和高校聯合師資來源,來實現基于國家信息技術緊缺人才公共服務平臺的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趪倚畔⒓夹g緊缺人才公共服務平臺的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的根本特征是校企結合,那么在此模式下的師資來源,也應當是與之相匹配的校企兩個來源。我們北京工業大學在專業型研究生的培養方面已經引入了校外導師的制度,那么本科生的教學也能延續這一思路,在工程實踐要求很高的課程引入企業講師。例如,在集成電路分析與設計的課程中,我們曾經借助學校的“工程大師論壇”,邀請多位知名企業的資深工程師為同學講授專題課程,包括串擾分析、3D集成電路、嵌入式微處理器等。但是,這些課程僅以講座的形式,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難以達到教學大綱要求的教學目標和效果。集成電路分析與設計教研組的教師通過修訂教學計劃,與企業事先聯系,總結兩種授課方式:

(1)校內教師和企業講師的課程分工明確,時間上交錯進行。例如如果每周講授兩次課程,可以第一次課程由校內教師講授基礎知識,第二次課程由企業講師講授工程實踐。這樣,理論和實際有效結合,能更好的發揮校內教師理論基礎好,校外講師實踐經驗豐富的特點。

(2)建立實習基地,課程開設地點在企業。校內教師進入企業培訓,并參與真實的企業設計案例,然后校內教師對學生實行案例教學,一邊實踐一邊講解理論,企業講師兼做技術顧問,這樣的好處是學生會很清晰的了解到理論的確切用途,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提高學習興趣。

企業講師引入本科生的教學之中必將有效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這是基于國家信息技術緊缺人才公共服務平臺的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的有效途徑。

總之,基于國家信息技術緊缺人才公共服務平臺的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適用于當今高校信息類大學生的職業成長和發展,它是政府主導、高校落實、企業支持三位一體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工程培養教育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際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http://.cn/.

[2]李茂國,張彥通,張志英.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注冊工程師認證制度的基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15-19.

篇9

關鍵詞:制藥工程;人才培養;“平臺+模塊”課程體系

制藥工程是應用化學、生物技術、藥學、工程學、管理學及相關科學理論和技術手段解決制造藥物的實踐工程,是研究藥物制造的一門工程技術學科。為適應地方醫藥經濟發展需要,2005年我校率先在農林院校中開設制藥工程專業。制藥工程專業作為校級重點建設專業,雖然經過多年的建設,仍存在專業特色不鮮明、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師資力量不強、實踐環節薄弱、人才培養方式單一化等諸多現實問題。結合我校制藥工程專業6屆畢業生的就業、考研及醫藥產業對制藥人才的需求實際,基于“平臺+模塊”課程體系的構建,我校重新制定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希冀于以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為目標,專業建設為主線,緊抓專業定位、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研究、實驗實踐六大環節,使培養的大學生具備學習能力、職業道德素養、團隊協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可遷移性技能。

培養方案是學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基本規格以及培養過程和方式的總體設計,是安排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活動、管理教學過程、實現教學任務、保證教學質量的綱領性文件和基本依據。

一、培養方案制定的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遵循高等教育教學規律,堅持“育人為本、質量立校、崇尚學術、特色發展”的核心辦學理念,堅持“重基礎,強實踐、多能力、高素質”的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高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一改過去常常提到的“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 教育理念,更加強調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優化課程體系,整合教學內容,構建具有我校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

二、培養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則

(一)準確定位目標明確的原則

專業培養方案要符合制藥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制訂的專業規范,滿足與本專業相關的認證標準或評估標準要求,結合本專業特色和人才培養定位,科學合理地制定本專業的培養目標與培養要求。

(二)加強課程平臺建設的原則

為增強人才的適應性,切實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口徑,構建“3+2”課程體系即“平臺+模塊”課程體系。“3”指三個平臺,即:通識教育課平臺、基礎課平臺、專業基礎課平臺;“2”指兩個模塊,即:專業課模塊和實踐教學模塊。

(三)堅持整合教學內容的原則

教學計劃是學校培養人才和組織教學的重要依據, 是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教學文件 。精心設置專業課程,科學合理設置必修課與選修課,降低必修課比例,加大選修課比例;減少課堂講授時數,增加專家或企業家的講座以及學生自主學習時間;精簡課程門數,整合教學內容,進行課程重組,引入科研或教研的新成果和學科發展的新思想,加強學科間交叉,構建融會貫通、有機聯系的課程體系。

(四)強化實踐提高能力的原則

增加實踐環節,培養實踐能力。制藥工程專業各實踐教學環節累計學分不低于總學分的25%;按照課程群將分散設立的實驗進行整合,超過30學時的課程實驗單獨設實驗課程;設立一定數量的創新性實驗項目;大力開展實踐教學內容改革,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改進實踐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

三、“平臺+模塊”課程體系設置

(一)總體結構

課程體系設置采用“平臺+模塊”的結構形式,即:通識教育課平臺、基礎課平臺、專業基礎課平臺、專業課模塊和實踐教學模塊。課程按性質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類,必修課占總學分的80%,選修課占總學分的20%。課程體系學分分配表參見表1。

(二)平臺結構

平臺結構分通識教育課、基礎課、專業基礎課三大平臺。

1.通識教育課平臺:通識教育課平臺體現本科教育的基礎性,注重人文素質,文理交融,科學精神,身心健康,就業指導。強調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本平臺分為通識教育必修課(簡稱:通修課)和通識教育選修課(簡稱:通選課),總學分為53學分,其中通修課40.5學分,通選課12.5學分。通修課主要指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外語課、大學計算機基礎課、體育課、軍事理論課、形勢與政策等。通選課要求每個學生選修通選課不得少于12.5學分(選修超過12.5學分按12.5學分計算)。

2.基礎課平臺:基礎課平臺是數學、物理、化學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等課程,強調重基礎。

3.專業基礎課平臺:專業基礎課平臺體現融通性,注重學科交叉,強調課程綜合,系列課有機聯系。按相同一級學科或學院內的各專業基礎課打通培養。

(三)模塊結構

模塊結構分為專業課模塊和實踐教學模塊兩部分。

1.專業課模塊:專業課模塊體現專業特色或現代化大農業特色,拓展專業面,注重因材施教及創新意識的培養,由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組成,課程根據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經論證后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中所列專業選修課學分不少于學生應選學分的1.5倍,并且要選國家級精品專業課2~3門作為選修課。

2.實踐教學模塊:實踐教學模塊體現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強調課內外結合。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教學實習、專業實踐、科研訓練、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等,一般為26周。主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其中創新實踐活動學分不占實踐教學模塊學分,但可計入通選課學分或置換相關類別的選修課學分。在實踐環節,本科生實施導師制,鼓勵更多的學生從二年級進入實驗室和研究室,培養科研意識,提高科研能力。

培養方案是教學工作的基礎性、指導性文件,也是開展一切教學活動的執行文件。針對培養方案設定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在專業課程的授課中,精簡課程之間的重復部分,突出應用知識的講解,與時俱進,根除陳舊的知識,改革過于呆板的教育教學制度,注重討論式、案例式、研究性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開展,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主動參與機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在課程設置中杜絕因人設課或因無人而不設課的現象。

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實施過程中,準確分析和把握制藥工程專業人才需求,緊密結合自身的辦學實際和特色,體現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同時又要有利于學生全面、持續、協調發展,實現制藥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許明麗,趙廣榮,白鵬等.國外高校制藥工程專業教育[J].化工高等教育,2004,(1):12-14.

[2]李華.以教育科研促進制藥工程專業課程改革[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6,(9):50-52.

篇10

關鍵詞:軟交換網;實訓平臺; 工程實踐;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1)31-

The Building of Softswitch Network Platform Based on Engineering Practice Training

LUO Hui, WANG Chuan-yun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13, China)

Abstract:To help students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link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training system of soft switching network based on commercial equipment. The system includes platform hardware construction and control software development.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job, we design a series of training programs.

Key words: soft-switching network; training platform; engineering practice; capacity-building

在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中,實踐教學環節有著理論教學環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實踐教學環節,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目前,隨著通信行業的高速發展,通信企業對軟交換網工程技術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校外實訓基地難于有效利用的情況下,為了滿足通信企業的需求,采用主流商用設備來建設軟交換網實訓平臺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軟交換網實訓平臺的建設己經受到了各高校的重視。 [1]

1 軟交換網實訓平臺建設的總體目標與內容

軟交換網實訓平臺建設的基本思想是選用商用設備,建成一個集呼叫中心、寬帶IP傳輸平臺、語音平臺、信息系統為一體的實訓環境,用于承擔通信工程專業等相關專業的實訓任務。

同時,通過與企業合作培養“雙師型”教師,可以為實訓教學提供良好的師資條件。

在具體實訓教學過程中,借助商用設備系統,可以使學生能夠理論聯系實際,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并以目標崗位為培養參考,采用融設備介紹、設備操作與業務配置為一體的實訓指導教材,加強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2-3]

2 軟交換網實訓平臺的硬件建設

軟交換網結構的基本特點是分層、構件化。所有的構件之間并不需要直接的物理連接,而是都通過分組接口連到分組承載網上,通過分組網實現信令和業務的互通。因此,軟交換網包含以下幾個基本構件:軟交換主設備、接入設備、中繼網關、信令網關、媒體資源服務器、業務服務器等,另外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分組承載網。

2.1 建設的基本要求

2.1.1 業務要求

基本話音業務和補充業務,如CFU、CFB、CFNR等;

支持IP Centrex,支持IP話務臺;

支持CTD、Web800、Voice Mail、IPN/Only、PC2Phone、ICW、多方通信業務;

支持個人多媒體、多媒體會議等業務;

支持PARLAY接口,方便用戶定制業務;

支持3G網絡應用;

提供100用戶的基本話音業務功能。

2.1.2 協議支持要求

SIP、BICC、SIP-T、H.323、H.248、MGCP協議;

INAP Over IP:ITU Q.1231-Q.1239

Radius:RFC 2138/2139 RFC 2865/2866;

SIGTRAN:SCTP、M2UA、M2PA、M3UA、IUA。

2.1.3 性能指標要求

處理能力:16000K BHCA;

軟交換呼叫建立時延:

本地用戶呼叫本地用戶小于220ms;

本地用戶呼叫 PSTN 用戶 小于550ms;

PSTN 用戶呼叫本地用戶小于550ms;

PSTN 用戶通過軟交換呼叫 PSTN 用戶 小于850ms;

本地用戶智能業務呼叫小于560ms;

2.1.4 可靠性設計要求

重要模塊或單板支持采用1+1熱備份方式;

電源模塊可支持3+1備份;

可平滑在線擴容;

具有過載控制、擁塞控制;

雙歸屬特性,重選路由功能。

2.1.5 安全性設計要求

對接入設備、網關和終端實現嚴格的登記注冊和注銷控制,防止非法接入;

支持話務控制,保證業務的可得到性;

支持安全策略,有效防止DoS(Deny of Service)等非法攻擊。[4-6]

2.2 設備的選用及網絡組建方案

在整個軟交換網絡中,構建軟交換核心處理單元、通用媒體網關及小容量接入設備三個平臺。同時,選用SoftX3000作為主設備,該設備作為一款全新設計的軟交換產品,應用于NGN核心控制層,負責整個網絡的信號處理;它主要負責基于分組網絡IP/ATM的語音、數據、多媒體、移動業務的呼叫控制和連接管理功能,并實現協議與呼叫相分離,呼叫與控制相分離。SoftX3000可以提供完備的基本業務和多樣化的增值業務,并提供標準和開放的第三方業務接口。

為了和程控交換對接,我們選用UMG設備作為中繼網關,負責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兩種語音處理模式的對接。同時,由于NGN的業務傳輸界面為IP承載層,通過增加MSTP業務板件的模式,以便于在SDH網絡上傳輸信號。

在接入單元側,選用容量較小的IAD產品為接入網關,采用的協議為主流的MGCP、SIP等協議。[7-10]

其網絡結構圖如下:

圖1 軟交換網實訓平臺

3 實訓控制管理軟件平臺的開發

因為商用通信系統的投入比較大,難于滿足每人一套設備的需求,為減少投入,提高設備利用率,我們編寫了實訓控制管理軟件,該軟件可以達到以下技術要求:

1) 實訓控制管理軟件能夠利用商用設備的接口,在客戶端對設備進行配置。

2) 在軟件系統中,可以將所有的實訓項目的集成在一個客戶端中,以方便學生的學習與操作。

3) 借助實訓控制管理軟件,可以同時安排至少30組學生在客戶端上進行設備配置的前期工作。

4) 在服務器端,可以實現多客戶端操作的排隊功能,從而使多組均可以對單臺套設備進行操作。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設備的使用效率。

5) 為了進一步提高設備利用率,在軟件系統中,老師能夠根據需要分發實訓項目,并控制各組實訓時間。

4 軟交換網實訓項目的設計

在軟交換網的實訓項目設計中,將單個業務配置實訓與整網系統配置實訓相結合,使學生不但能夠了解軟交換網的硬件構架及軟件配置,而且還能夠對整網的組成及業務配置有深入的認識。為了達到此目的,我們設置的主要實訓項目有:

基本呼叫連接建立;

MGCP協議建立;

NGN信息包呼叫信息注冊流程;

H.323信號關聯;

H.323中繼呼叫流程;

SIP協議在Softx 3000下實現過程;

SIP請求信息建立;

SIP響應信息建立;

用戶H.248呼叫處理協議組成和建立過程;

軟交換和電路交換呼叫過程比較;

軟交換Softx3000信令承載;

用戶SIP協議語音通話過程建立;

軟交換和電路交換對接。[8]

以下介紹幾個典型實訓項目:

1) 與SIP終端對接項目

與SIP終端對接實訓項目是為了讓學生掌握配置方法,并了解對接后為用戶所提供的多媒體業務,包括語音業務、數據業務、視頻業務等。在此組網方案中,SIP終端采用SIP協議接入SoftX3000,其典型組網方式如圖2所示:

圖2 與SIP終端對接圖

在網絡中,用戶A與用戶B為SIP硬終端,如常見的SIP電話;用戶C與用戶D為SIP軟終端,如華為公司的OpenEye等。但無論是選用哪種類型的SIP終端,在SoftX3000側的數據配置過程都是一樣的。

2) IP超市業務設計項目

SoftX3000的IP超市功能采用IP Centrex的方式提供,并通過IP話務臺對IP超市營業廳的各電話進行管理與計費。

IP超市的組網圖如圖3所示。

圖3 IP超市業務組網圖

3) Centrex群業務實現項目

通過此項目可以讓學生掌握Centrex群的特點及業務實現方式。其具體目標是在SoftX3000側通過數據配置實現本局同一Centrex群內電話短號互通,其他電話長號互通。

在設備運行過程中,SoftX3000的呼叫處理軟件對普通用戶與Centrex用戶所撥打號碼的分析過程是不相同的。普通用戶使用一張號碼分析表,即呼叫處理軟件對普通用戶所撥打的所有號碼均在這一張號碼分析表里進行分析;而對Centrex用戶所撥打的號碼則使用兩張號碼分析表,一張為群內號碼分析表,另一張為群外號碼分析表(即普通用戶使用的號碼分析表),具體使用哪張表,則由呼叫處理軟件通過判斷Centrex用戶所撥打的字冠來進行選擇。

4) 本局長途業務實現項目

本實訓項目主要是讓學生學習長途業務的業務規劃及軟交換條件下局內的長途業務配置。組網圖如圖4所示。

圖4 本局長途業務組網圖

5 結束語

軟交換網實訓平臺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不斷地進行探索,并圍繞加強專業建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改革教學內容和手段來展開,以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軟交換網工程技術人才[2]

參考文獻:

[1] 沈曉明.注重工程實踐能力 提升工程教育水平[J].中國高等教育,2008,2(18):38-40.

[2] 劉光燦,張剛林,黃飛江.通信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2009,3(23):107-109.

[3] 陳文藝,張繼榮.通信工程專業工程技術型人才培養方案探索[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6,7(11):121-124.

[4] 朱培臻,張順頤.軟交換信令網關和協議的實現技術[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增刊),2006(29):212-216.

[5] 張永強,張捍東,趙金寶.SIP協議棧研究[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07,17(11):49-51.

[6] 張建中.軟交換系統軟件架構設計與實現[J].無線電工程, 2010(6):7-10.

[7] 曹明華,王繼曾,曹毅.固網智能化軟交換系統設計[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9(12):2922-2924.

[8] 張毅,王步月.開放式軟交換實驗的系統設計與開發[J].數字通信,20101(2):74-77.

[9] 張楊.基于SIP的軟交換在集群通信系統中的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系統與應用,2010(19):31-35.

[10] 唐譽幸. PSTN與軟交換系統的組網應用[J].電力系統通信,2011(32):31-33.

收稿日期:201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