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英語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7 03:29: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學英語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學英語論文

篇1

(一)與中學英語的課程改革相適應

在合作學習的理論和模式引入我國之后,國家教育等相關部門進行了一系列的課程改革,提倡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促進合作學習的應用和發展。在有關中學英語教學的課程改革中,更是明確地提出了,中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基本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在學習中形成的合作精神,關注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和過程,著重轉變學生學習英語的傳統方式。

(二)培養學生的英語素質及學習能力

傳統的中學英語教學過分看中了英語語法知識的傳授,從而輕視了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導致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所以,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英語交流機會。在課堂上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相互協作,共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英語素質及學習能力的目的。

(三)發掘學生的英語學習潛力

面對現階段中學英語教學的目標和挑戰,英語教學開始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努力探索英語課堂教學新模式。而基于合作學習模式下的中學英語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加真實直接的體驗英語的情景交流,增強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更有利于發掘學生學習英語的潛力,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二、中學英語教學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

(一)著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

學生合作技能的發揮對整個英語課堂的合作學習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合作技能囊括的方面有很多。例如:對自己或是他人的態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支持和辯駁意見的能力、對觀點的總結概括能力等等。首先,在開展英語合作學習的教學之前,必須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合作技能的重要性。它不僅能夠使學生在小組學習中處理好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提高學習效率,促進英語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而且對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其次,教會學生傾聽。傾聽其他學生的想法,在聽的過程當中,找出自己所認同的觀點,辨識總結出自己的看法;再次,教師要在英語教學的合作學習中,指明學生需要注意改進的地方以及可以采用的方式方法,從而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其合作技能。

(二)加強教師的合理監控

在英語教學的合作學習中,教師所扮演的不僅僅只是一個指導者的角色,更是其中的參與者、促進者。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在英語合作學習當中進行適時地指導、有針對性的監控和協調,以保證學生英語合作學習的正常開展。首先,教師要及時糾正錯誤。在整個英語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難免會犯各種各樣的小錯誤,譬如語法詞匯的使用錯誤、句式成分不明、表達不通順等等。這就需要教師要留心觀察各個學生小組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問題,予以糾正和指導,將學生的學習和討論引入正軌。第二,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討論。在合作學習的進行過程中,由于學生個性差異、小組組織結構以及學習材料準備不充分,經常會發生“冷場”的情況,這時教師就要適當地補充一些相關的英語材料,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大膽地討論,指導學生合作技能的發揮。第三,教師要協調好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避免沖突的發生。在合作學習時,不管是因為分工不合理或是意見不合造成的小組內部沖突,還是因為不同小組觀念差異造成的小組之間的沖突,教師都必須及時的指導和介入,采取相對應的解決措施,減少誤會,化解矛盾,避免沖突,維護整個班級的團結以及整個教學的順利開展。

三、結語

篇2

最近發展區理論是由俄羅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的一個理論,它從一個新的角度和視野去定義教學,學習和發展之間的關系。最近發展區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學生現有的水平,另一個是學生要達到的發展水平,第一個水平是學生本身具有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個水平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進行發展的一種潛力,這是維果茨基對教育最重要的貢獻。起初,最近發展區源于對孩子的教育,后來,最近發展區的概念已被擴大到包括師生及生生的最近發展區,根據最近發展區的概念,學生在他們的同齡人或教師的幫助下可以遷入一個新的水平。維果茨基認為,學生并不是孤立的學習,學習主要是受到社會相互作用影響的,學習一般發生在有意義的語境中,在社會關系的作用下,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學生所處的環境更深地影響了他們的思維方式,在教師和同齡人的幫助下,學生能成功地獲得最近發展區內的相應的知識,完成任務。也就是說,教師利用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找到學生現有的水平,再找到學生的潛在水平,教師幫助學生從現有的水平達到潛在的水平,達到知識積累的目的。

二、最近發展區對中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

1、教師的作用

要想最近發展區對中學英語教學起作用,傳統教師的角色應該有所改變,好教師應該對學生因材施教,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學生的學習過程應該是動態的,教師鼓勵學生成為知識的積極建構者,鼓勵學生從不同來源獲取信息和知識,因此,教師適應新角色顯得尤為重要,這需要在教師的教學計劃中顯現出來。課前教師應該編排好課堂內容,確保整個課堂教學活動是按照教學大綱正確進行,然后教師就把課堂交給學生,為學生建立支架,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和學習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只有當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學生的學習支架,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才會實現。教師要重新塑造自己的教學理念,對學生豁達包容。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教師會認為一些問題非常簡單的,甚至非常荒謬,在此情況下,教師應以開放的心態來面對自己與學生的地位和作用。更多重要的是,教師應鼓勵學生在一個更加開放的知識環境善用資訊。

2、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當下閱讀能力,找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中學英語這門學科受到了足夠的重視,但是收獲的成績和付出的努力卻不成正比,就英語閱讀來講,中學生在閱讀課上得到教師的指導很少,且學生的閱讀范圍很窄,沒有拓寬思路,也沒有相應的閱讀材料。學生的閱讀習慣也不好,大多數學生都會在心里默讀,或者逐句翻譯,導致閱讀中心思想不明確,閱讀的非常慢,閱讀效果也不好。作為中學英語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缺點和不足。由于學生的智力和努力程度不同,他們之間的個體也存在差異,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把學生分成各個層次,找到各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那么,怎么才能找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呢?教師可以通過測試和留作業的形式進行檢測,也可以通過課堂提問的形式進行觀察,通過教師多年來的教學經驗等多種途徑,來了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3、教師要為學生建立支架,使學生達到最近發展區

當教師已經了解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后,教師不應只是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應該為學生建構知識系統,為學生建立支架,使學生從目前現有的能力飛躍到潛在的能力。由于學生的知識和學習能力在逐步提高,教師逐步減少為其所提供的外部支架,直到學生達到最近發展區,教師就可以去除支架。教師一定要注意,不要為學生提供太多幫助,使學生產生過分依賴心理,要培養學生獨立完成學習的品質。因此,教師首先應抓住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根據維果茨基的觀點,學生的水平包括兩個水平,現有和潛在,它們之間的就是最近發展區,而最近發展區又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然而,最近發展區是一個潛在的虛擬水平,當學生的學習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且能夠攻克這個挑戰,最近發展區才能夠顯現出來。所以教師必須提出接近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的問題,這意味著學生正在挑戰這些問題。當教師在策劃和進行閱讀課時,應該平衡好學生現有水平和潛在學習的知識,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生的現有水平,并在學習中提供研究問題的興趣。其次,學生必須保持在最近發展區,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和能力,教師應該不斷調整,如果教材和活動太難學生接受不了,教師有必要給予適當的解釋和示范,以降低難度;如果在學習過程中發現教材和活動對大多數學生太容易,肯定會影響學生的探索精神,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改變活動規則,增加材料的難度水平,使學習任務更有挑戰性。維果茨基認為,這是教師對自己的學生反復強調科學概念至關重要,以防止學生有不切實際的思想,中學英語閱讀課上教師的作用是培養學生入門,找到適合學生學習的閱讀材料,以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運用最近發展區的英語閱讀課堂優勢

篇3

1.做好語音教學

要先讓學生掌握好語音知識,這是基礎中的基礎。梁儀在認為,“語音是學習語言的基礎。”英語語音是七年級第一學期的教學重點,在第二學期的期末階段,全班應該有超過90%的學生能夠將48個國際音標正確地讀出來,而且還能夠做到根據音標讀準單詞,還能根據所聽到的讀音來寫出較為簡單的詞匯。在課堂教學中要有計劃地落實語音教學:學26個字母時,教師可以先從歸納字母讀音入手,能夠將字母以及音標明確地區別開來,而且還要講授部分比較簡單的發音要領;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分解單詞的音標,讓學生知道什么是開音節、閉音節,分清輔音以及元音,能夠準確地朗讀長元音以及短元音;而且還要盡可能地運用單元綜合技能訓練課,最大限度地配合教材的單元語音練習任務,有步驟地學習相關的語音、語調內容,例如,重讀、連讀、濁化以及字母組合和失去爆破等。從人教版《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來看,在“Isthisyourpencil?”這個語音教學片段中,要掌握的主要內容是辨別元音音素[i藜]以及[e藜]。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如下操作:首先教師講解雙元音[i藜]以及[e藜]的發音方式,然而開始相應的聽辨音訓練。它要求學生能夠聽辨音標,而且教師也要向學生朗讀以下成對出現的單詞:hair-hear,ear-air,dear-dare,fare-fear,beer-bear,chair-cheers,然后讓學生能夠清楚地分辨出所聽到的元音,可以按照下面步驟進行T:hair;Ss:[e藜];T:hear;Ss:[i藜];然后讓學生聽辨單詞,教師要隨機地朗讀以下的詞匯:hair,hear,ear,air,dear,dare,fare,fear,beer,bear,chair,cheers,而且還要讓學生能夠根據所聽的內容圈畫出教師所朗讀的單詞。在此基礎上,要開展相應的口頭訓練。要求學生熟練朗讀下面的句子:(1)Dear,IhavetwoearsandIcanhearyou.(2)Pleasedrinkthebeeronthechair.Let’scheers!(3)Dareyoucutyourhairintheair?

2.善于復習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給我們的最大啟示就是我們要在將記憶內容遺忘之前,盡可能早地、有規律地進行復習以及運用。教師和學生可以聽、讀,也可以寫,還可以說出來,這樣不斷重復以及運用,就能夠更好地掌握這些單詞。例如,學生在學習單詞apple時,可以說,Applemobilephone,也可以假想吃蘋果時想起apple,教師也可以向學生講授俗語,“Oneappleadaykeepsthedoctoraway.”這樣以來,不僅掌握了知識,還想起了現代科技,還學到了如何養生。

3.語境學習法

在運用語境學習法開展詞匯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初中生的認知特點有清楚的理解與把握。在此基礎上,教師要能夠熟練地創設多種語境,這樣就能夠為學生借助不同的句式或前后文學習單詞提供較好的語言氛圍。例如,教師在講到新單詞water時,可以拿來水瓶澆花、也可以喝水等,這些場景都是學生們很熟悉的。教師要及時地向學生展示下列句子(1)Iwanttodrinksomewater(.2)Imustwaterthemeveryday.學生從這兩句話中就能夠大體上把握住(1)句中的water含義是可以喝的水,(2)句指的是動作“澆水”。在這種語境下,學生能夠很好地接受water一詞的用法以及詞性。

4.開展實物、圖片、游戲教學

考慮到初中生的認知特點,他們更能夠接受實物以及圖片。那么,運用這些方式,可以讓學生學會更為豐富、生動、形象、直觀以及立體的詞匯,學生也會牢記這些單詞。從初中英語來看,絕大部分名詞以及動詞都是用來表示非常詳細、具體的時間、人物、地點、事物以及動作,如watch,clothes,cup,smile,jump,run等。這些單詞相對比較簡單,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運用場景、實物或多媒體等豐富多彩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這樣不僅充分發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而且還刺激了學生的諸多感官來感知詞匯,從而加深對詞匯的印象。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搜索、選取和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素材。例如,在教授七年級下Unit11Whatdoyouthinkofgameshows?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瀏覽當地影院首頁的相關內容,學會talkshow,soapopera,sportsshow,sitcom,gameshow等詞語,這樣不僅很好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較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5.教授構詞法知識

初中階段很多英語詞匯的構成和含義有著較強的規律性。因此,如果教師能夠向學生教授一定的構詞法知識,就能夠很好地擴充學生的詞匯量,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在猜測詞義方面的技能,從而不斷提升學生詞匯學習時的自信。比如,可以利用已經學習過的單詞health來推斷出healthy、unhealthy的含義,也可以根據teacher推測出teach、teaching等派生詞的含義;利用非常熟悉的meeting與room,class與room,讓學生推斷出meeting-room以及classroom的含義等,這都能夠很好地讓學生迅速而有效的掌握相關詞匯。

6.讓學生自由交流

從英語學科來看,它屬于語言學科,不僅要聽讀、寫譯,而且最重要的是說,也就是交際。交際是語言學習最為主要的目的之一。因此,人教版教材仍然堅持了“交際教學法”。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采用Freetalk的教學模式來引導出一些生詞。例如,在教授七年級下冊Unit9Howwasyourweekend?時,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來詢問學生:“Didyouplaysportslastweekend?”“Whatdidyoudolastweekend?”“Whatdidshedolastweek-end?”學生往往就會脫口而出一些詞組,例如visitaperson,gotothebeach,stayathome,dosomereading,studyforatest,playbasketball,cleanherroom等。通過此過程,就能夠很好地引導出本節課的一些生詞,而且也能夠引導學生在自由交流中學會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二、總結和反思

篇4

[關鍵詞]中學英語教學朗讀教學朗讀練習

眾所周知,語言的本質就是運用語言進行交際,而語言交際的本質即口語。口語作為語言的第一性,一直是英語教學最重要的功能,也是制定“聽說領先,讀寫跟上”教學原則的重要依據。要想讓學生用英語開口說話,就得一開始就要求大聲朗讀。初學者應以模仿錄音、影視等標準外語為主,養成“天天讀,早晚讀,大聲讀”的良好習慣,為今后“聽、說、讀、寫”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新課程英語教學應突出朗讀的重要地位與作用,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去朗讀,讓學生能夠進行朗讀練習,有

針對性地訓練學生朗讀水準

我們應非常清醒地認識到,農村中學缺少所學外語的客觀環境,學生是在漢語的環境中學習外語,日常生活中也不有理想的語言輸入。而這種輸入正是語言習得的源泉,尤其是像我們這樣語言環境相對落后的學校,平時聽說的機會很有限,每天學生學英語只有45分鐘的一課時,課堂上練習的時間又不過是幾分鐘,同時老師還要面隊60位左右的學生。面隊此種情況,最好的補救措施就是朗讀。我讓學生先模仿錄音,再齊讀、分組讀、個別讀,每周還進行朗讀比賽。將要講授的內容,讓他們各自操練、對練(workinpairs),朗讀得越熟越好。

除晨讀外,我們可利用每天晚自習前半小時去指導學生晚讀。這樣,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收到了良好效果,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提高很快。朗讀算得上是“準口語”,它彌補了缺少現實英語交際的不足,它還是從書本內容到實際生活不可替代的一個中間環節。作為學生,要將書本的知識變成自己熟能生巧的語言技能,就得事先認真朗讀。這是一種綜合性的練習,它既是讀,又是講,所以“朗讀”對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必要性是不言而語喻的。要學好它,務必要下苦工,學習有聲英語,這就需要多聽多說,多朗讀,做到“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切實地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朗讀還具有一些獨特的作用:(1)有利于理解欣賞語言的文本材料,矯正學生一些不正確的發音,增強學生朗讀的節奏感,提高學生對語言措詞和釋義的消化與吸收的能力;(2)通過朗讀能夠彌補閱讀中的一些不足,學生通過朗讀可以檢查輕重音準確與否;(3)朗讀可使學生認識到書面語言只是口語的不完整符號,朗讀同口語一樣,有著表達意義的語調、表情等不可能在書面語中準確地再現;(4)朗讀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自豪感,只要方法得當,有的放矢,在日常學習中讓學生注重朗讀的實用性,就不難養成自覺朗讀的習慣。

二、運用已學的語言知識與基本技能,給學生充足的機會來展示朗讀才能,增強他們英語學習的興趣與信心,對他們的進步給予表揚

當學生意識到自己能運用所學語言表達思想的能力提高時,他們會感到成功的喜悅,這時教師要抓住時機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大膽地鼓勵他們去閱讀。口語并不單單是“說”,它必須以聽為前提,“聽”是理解言語的過程,而“說”則是用語言表達思想的過程。我們教師一定要抓住這個有利的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地融入到英語的朗讀說話訓練中去。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布置每天的朗讀任務外,還留有一定量的聽力作業。具體做法是:讓每位學生準備幾盒空白磁帶,將每天布置的聽力訓練題、模仿朗讀的內容,選擇自己認為讀得最好的部分,在周末錄下來,寫上姓名,周一到校上交,而后在班上進行評比,選出優勝者給予獎勵。除此而外,筆者還要求學生可通過速記的方式記住一些語言句子的關鍵詞,并由這些關鍵詞來組織自己的語言表達語句。通過長期不斷的朗讀訓練,一些學困生的英語成績也有了明顯提高。

學生通過這樣長期的朗讀訓練,定會有一定的收獲與提高,對他們的點滴進步,我從不吝嗇表揚,而是找出其閃光點,多加鼓勵,讓其克服膽怯的心理;平時盡量不批評學生,使他們敢于讀、樂于讀,切實培養學生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精神。因為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隨時隨地都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積極肯定的態度是對學生的良好心理暗示,有利于培養其學英語的自信心。

三、靈活地運用多種教法進行教學,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教育學認為,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從而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成為在教師正確引導下的自主學習。教者應百計營謀,采用多種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諸如領讀、范讀、伴隨著情景的朗讀、齊聲讀、男女分組讀、復述和背誦,等等,也可進行單詞、句子、對話和課文的朗讀比賽。同時,利用課余活動開展一些英語朗讀游戲和課外活動,既能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培養其集體觀念和競爭意識。通過以上多種方法的朗讀訓練,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教學過程中,我們除了可采用上述的朗讀教學方法外,還可讓學生根據教材文本的要求,創設一定的情景,讓學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去進行對話交流,這也是對朗讀的一種拓展和延伸。這樣,學生在親自的參與中,不僅提高了自身的語言朗讀水平,也能進一步地培養自己的正確情感態度與審美價值觀,這種形式的朗讀訓練,能夠進一步地增強學生英語口語交際的運用能力。

我們教師在為學生進行朗讀教學訓練時,還應該為他們營造一個輕松活潑的朗讀氛圍,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朗讀表演,豐富他們外語學習的語言知識。學生在這樣的語言教學環節中,定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并且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進行發揮。教師對他們的出色朗讀,應予以表揚獎勵,讓他們在感受成功的教學氛圍中不斷地提高自身朗讀水平。

篇5

英語學困生對學習英語普遍沒有自信心,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是他們在英語學習上存在某些問題,但是,他們在學習中也存在一定的優點和自己的個性。所以,在進行學困生轉化工作的時候,英語老師必須根據學困生的優點和個性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在轉化過程中要突出他們的優點和個性。例如,一些英語學困生的英語語法比較差,在具體應用上存在一些問題,但是他們的記憶力很好,能夠快速地記憶一些英語文章和重要知識點。針對這個問題,英語老師對他們進行轉化工作的時候,就要突出他們優秀的記憶力,可以讓他們多記憶一些英語文章和重要知識點,也可以在英語教學課堂上開展英語文章背誦比賽,他們的記憶力比較好,所以在比賽中就會脫穎而出,會讓他們產生自己在英語上比別人優秀的想法,這對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幫助,通過英語知識積累也能夠讓他們比較容易地面對英語考試,在寫英語作文的時候他們不會自己寫完整的句子,但是通過將自己背誦的相關英語文章轉化成作文,也能夠讓他們獲得較高的成績,使他們在進步中獲得自信心,從而產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

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學困生缺乏老師的關愛,容易讓他們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這對于轉化工作的進行極為不利,所以,在英語教學中要注意構建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教師要熱愛和關心學生,解決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一些問題,課堂教學要生動、有趣,和學生建立朋友關系,不漠視學困生的問題,對他們要更加關心,對他們的問題要認真解決,對他們的進步要及時表揚,使他們獲得成就感,使他們在英語學習上更加主動和積極,這對于提高他們的英語成績和實現學困生轉化具有重要意義。

三、嚴于督促,定時反饋

篇6

一、英美文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學習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它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因機械式的教學模式,而降低,進而導致學習質量下降。因此,要改革傳統的機械式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為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要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引入優秀的英美文學作品。學生只有通過學習和閱讀英美文學作品,才可以直觀地了解到東西方文化所不同的表達方式,以及了解西方文化背景和價值取向,使自身的知識更豐富,文學修養被進一步的提高,同時,可以就英美文學進行原著和譯著對比,了解其中的區別,從而激發自身學習英語的興趣。

2、可以提高學生對英語的運用能力

英美文學是英語語言藝術的結晶,各種人生哲理、故事、典故等都蘊藏在豐富的作品;并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如:象征、比喻、以及排比等;也使用了多種藝術形式,如:有十四行詩、名言警句、戲劇、詩歌等。在英美文學大花園里,不僅有雪萊和葉芝的詩歌、莎士比亞和蕭伯納的戲劇,和狄更斯和馬克吐溫的小說,還有格言警句,他們是無數無名的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因此,在英語學習中,如果想英語既說得很流利,又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了這門語言,就要運用好英美文學這個學習的大寶庫,而不能只是死記硬背單詞和語法。在這些經典的文學作品,有不同方式、不同場合下的語言運用,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可以提高學生對英語的運用能力,以及更深層次的理解英語和英美文化。

3、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個人修養

學生通過閱讀英美文學,不但可以拓寬自己的眼界、修身養性,還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鑒賞能力和文化修養,從而使自己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英美歷史和文化發展史,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例如:海明威的小說,是一個以簡單敘事方式的小說,從中你可以體會到美國個人主義至上,大膽、坦率的精神,以及美國民主的實質,同時,學生在英美文學的學習過程中,就會很自然地了解英美國家的發展史和他國人民的奮斗史,感受世界人民所關心和企盼的方面。另外,莎士比亞的戲劇,其藝術技巧卓越、膽大,并具有強烈的人文主義思想,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歷史現實被展現出來,從而體現出英國中世紀的絢麗多彩的社會生活背景。通過閱讀英美文學,不僅重塑了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也提高了學生的道德修養和文化修養。

二、英美文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教學模式探索

1、教學目標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閱讀和欣賞英美文學是進行英美文學教學的目標,不要堅持系統性、連貫和文學批評的文學理論知。通過閱讀和分析文學作品,使學生深入了解西方文化,提高學生的語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質,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要想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人文素質,就要引導學生從英語文學和文本中,去體驗和感悟內涵和美感,并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獨立性、創造性。

2、教學方法與過程設計

大學英語的教學理論有交際教學法、行為主義、二語習得、以及建構主義等,在課內外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有效的將這些材料融入進去。其教學方法可采取戲劇表演、課堂討論、口語操練、電影配音、以及精讀與泛讀相結合等方式,在課堂上,可以通過老師和學生合作、學生和學生合作的模式,進行戲劇表演、口語練習等,以此來指導學生學習課外英美文學知識。同時,討論、講解、并分析一些學生熟悉的英美作家的作品,如:海明威、莎士比亞、狄更斯、哈代等。或者聘請專家開設文學專題講座,如《希臘神話》、《現實主義文學》、和《圣經文學》等,這樣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眼界,還可以促進各學校之間文化的交流。另外,學校可組織英語演講比賽、英美文學知識報紙編輯大獎賽、英語話劇排演,以及開展英美文學知識大考場等活動,學生在反復排練或積極備考這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中,變會不自覺的完成了英美文學的學習內容。

3、教學材料的選取

大學英語課時非常有限,通常情況下一周四節課。為符合語言學習連續性的特點和要求,在每個學期,合理的學習一定量的英美文學材料,而在選擇教學材料時,應選擇一些語言要規范、趣味性強、難易適中的作品,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讀性、故事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4、教師角色定位

調查關于老師在大學英語英美文學教學中的需扮演的角色,其結果顯示,就英美文學方面的學習來說,大學生還是需要老師在英語課上給予幫助。這就要求老師在知識素養和文化素養方面都要不斷地提高,使自身

具有良好的職業氣質,以及豐富的文學專業知識,不僅擁有自己獨特的知識魅力,還具有人格魅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制度不同的教學方法,并適時表揚學生,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5、教學評價

以定性評價為主的形成性評價,是建構主義的評價方法,主要集中在知識建構過程和對學習者的認知過程,而不是學習的最終效果。英美文學應用于大學英語的教學模式,其評價主體是多元的,包括:老師、學生自身、和學習同伴。通過學習評價,學生可以發現自身的長處和缺點,從而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使學習評價真正成為一種有效方式,來幫助學生進行意義建構。

篇7

一、心理學教學規律在實際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外語教學分為三個層級:新知識的習得-知識鞏固和轉化——遷移與運用。在教師的教學中,要注意穩定性規律的運用,然后利用其感知規律,在進一步思維發展規律的影響下,使得英語教與學取得成效。下面利用七年級上Unit4-Whereismybackpack?優秀課教案第一課時做簡要分析。1.Warmingup中,通過實物圖片和生動的多媒體圖像,像eraser、pen、pencil、book…,再問學生What’sthis?What’sthat?等復習舊知識,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工具吸引學生注意力,并且在此過程中給了學生以豐富的視覺感知,讓學生激活原有知識,這是新知識習得中很重要的一步。warmingup第一步中展示各種圖片與今天的課只是一個銜接作用,通過吸引學生注意力開始開展以下新知識的學習。2.在presentation的第一步中,通過實物呈現位置的變化來讓學生學習幾種方位的表達,同樣考慮了學生的視覺感知,并通過不斷的重復讓學生習得新知識。在其第二步中,通過問學生Where’sthepencil/eraser/book…?等,來讓學生說出事物的位置擺放,鞏固剛學知識。期間課文的教課過程中,可以通過利用放錄音、看幻燈片、朗讀等多種形式來穩定學生的注意力。3.在Talkabouttheroom中,第一步展示livingroom,bedroom和study的圖片,讓學生選擇其一并說說這個屋子里都有些什么東西,在教授新單詞之前,激活了學生原有知識。第二步通過放映flashobjects讓學生進行新單詞的學習。第三步把剛剛所學新單詞和方位的句型表達結合起來,鞏固新學的單詞,也轉化一個方式練習、鞏固了方位表達。在第四步,學生要用剛學的單詞去做練習,運用所學知識。4.在學習和鞏固所有這些新知識以后,從step4到step8都在進行知識的遷移與運用。SectionA1c、1b、2a、2b(pairwork&listening)及generallytraining把所學知識遷移到連線、聽力,用新知識來解決問題。Makeareport和homework讓學生運用今天的知識來introduceyourroom和makeasurvey,讓學生遷移所學知識并有一個綜合的運用,也是對新知識進一步的鞏固強化。在整個一堂課中,我們首先通過注意的穩定性規律吸引學生注意力,對英語學習的整個一堂課首先提起興趣,然后利用豐富多彩的各種展示,使得感知規律貫穿運用,不僅是學過知識的復習,還是新知識的獲取都是要先刺激感知。期間,我們都會貫穿著思維發展的規律,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適量的情景教學,提供足夠的感性材料使學生真正掌握這些知識的本質特征,激活思維,調動思維積極性幫助學生對課文作篇章結構等方面的分析,使學生整體地理解課文。

二、小結

在教學過程中,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學生學習心理的變化,要了解學生心理特征及認知差異,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效果,一定要做一些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并能夠結合自己的教學進行恰當的運用,只有這樣,才能收獲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學水平也會得到進一步提高。這是教學改革對英語教師的要求,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我國現階段培養應用型英語人才之需。

作者:高彥赟單位:浙江省長興縣龍山中學

篇8

關鍵詞: 中西文化差異 原因 教授方法

對于英語的學習,傳統看法是只要學會語音、語法和詞匯,就算掌握了這門語言。但是,隨著國家的經濟的發展和WTO的加入,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必須把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結合起來才能順利地交際。有的英語學習者雖然能夠講出一口語音標準、語法結構正確的英語,但在與外國人交流時不能正確理解對方的語用意義,聽不懂對方話語中所表達的思想或看不懂文字層面背后的東西,以致在語言交流中產生誤解。究其原因,就是在英語教學中忽略了文化素養的作用或對文化素養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載體,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21世紀是一個以知識創新和社會信息化為主要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意味著對人的文化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一個人的文化素質對他的思維方式、道德情操乃至創新能力都有巨大的影響。所以在平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文化素質,而且要注重培養學生對英漢兩種語言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在實際教學中,必須向學生傳授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比較中英文化差異,使學生對主要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知識與習俗有一定的了解,增強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提高英語的理解能力及運用能力。

一、中西文化的差異

中西文化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英漢詞語反映的文化差異。

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和我國很不相同,作為語言的一個組成部分的詞語,它的產生、發展、豐富和詞義的演變與其社會歷史文化背景是分不開的,所以對詞匯的理解就涉及有關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如果缺乏這方面的知識,理解時就會出現文化錯誤。

比如說,“dog”和“狗”這兩個詞,在語言意義上兩者是相同的,表示一種動物。由于文化差異,它們在實際應用中含有不同的意義。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一般都有厭惡、鄙視狗這種動物的心理,所以常常用狗形容和比喻壞人壞事,如狗仗人勢、狗急跳墻、狗眼看人低等。在漢語中用狗指人就是罵人,如狗腿子、走狗、狗頭軍師、落水狗等。但是在英美國家,他們非常喜歡狗,并且認為狗是人類忠誠可靠的朋友,常常把人比作dog,卻沒有絲毫的貶義。英語中dog一詞很受歡迎,并且往往含有褒義。例如:lucky dog表示“幸運兒”,Love me,love my dog.表示“愛屋及烏”,Every dog has his day.表示“人人皆有得意日”。

2.英漢結構反映的文化差異。

英漢表達的結構差異體現在排列信息內容的順序、表達中各環節間的關系、話語發展的趨勢等方面。比如,英語中的時間、方位、地點表達的排列順序往往是由小到大的,而漢語則相反。例:

英:at two o’clock on the afternoon of the 28th of May in 1998

漢:1998年5月28日下午2點鐘

另外,英語的修飾要求把主要意思放在句子的開頭,即“中心詞”往往放在首位,然后圍繞“中心詞”逐步發展,形成先正后偏的現象。而漢語的表達習慣則是由表及里,先交代旁枝末節,最后點明主題。英語的定語和狀語往往放在所修飾的詞語后面,漢語則反之。

英:This is the book that she gave me.

漢:這就是她送給我的書。

二、形成中西文化差異的原因

當然,詞序與漢語大體一致的句子在英語中也有相當大的比例,這好理解,無需比較。這些差異存在的原因如下。

1.不同民族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及觀念上的和心理上的差異會帶來語言使用上的差異。

如英美人交談忌談年齡、收入、信仰等有關的話題,他們認為那是個人隱私,不容侵犯。而中國人見面則問對方:“你多大了?”“你收入多少?”等。

2.不同文化的人對事物的表達方式也存在差異。

如英語國家對家庭及親屬關系的概念較籠統,但漢語中非常明確具體。如英語中的uncle在漢語中分別表示伯父、叔叔、舅舅、姑父、姨父,而cousin則涵蓋了堂兄、堂弟、堂姐、堂妹、姑表兄、姑表弟、姑表姐(妹)、姨表兄(弟)、姨表姐(妹)等12種親屬關系。

三、中西文化的教授方法

為了培養學生對中西文化的敏感性,我們在平時應多向學生講述中西文化差異,如習俗文化、思維文化、心態文化、歷史文化和體態文化,這樣才能對中西文化有比較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加自如地運用英語。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把中西文化差異的掌握及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始終貫穿于英語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抓好閱讀課的教學。

篇9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課堂提問是教師利用提問了解學生對所授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一種最直接的信息反饋方式,是督促學生學習的最常用手段。這種及時、快速的信息反饋不僅有利于教師完成教學任務,而且對培養學生自覺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此外,對個別思想不集中的學生,教師要以提問來糾正其思維和行為,使其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這不但能教育學生本人,而且對其他學生也能產生積極作用。教師在課堂上要有計劃地提出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及時了解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教師還可通過課堂考查檢查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教師的教學效果,從而獲得教學雙方的反饋信息。通過考查,教師不僅可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教學中所出現的問題,而且可以使學生達到當堂消化所學內容的目的。課堂考查的方法可分為聽寫、默寫、測驗等。每次考查時間不宜過長,以不影響正常教學進度為宜。此外,教師也要通過觀察學生的情緒狀態,獲得課堂教學效果信息。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反映出的形態語言往往與他們對教師講課內容的理解程度密切相關。如果學生在課堂上的形態語言表現為靜靜盯著教師,眼睛發亮,十分專注地聽教師講述,時而蹙眉,時而輕笑,這表示他們對教師講授的內容從不理解到接受,這種積極的形態語言表明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好,可繼續進行下去;如果學生表現出眼神呆滯,個別學生甚至打瞌睡,說明他們沒有學會相關知識,或者教師講得太淺,學生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深度,吸引學生。另外,教師此時可以采取講故事、說笑話、唱歌等方式活躍課堂氣氛。總之,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注重作業反饋信息

作業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通過結合英語課堂的學習內容進行作業布置,能使學生對學過的英語知識再次回想,加深他們對知識的記憶。針對學生的作業情況,教師可以從中了解學生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知識掌握得不牢。結合學生的作業信息反饋,教師可以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把教學方式方法進行改進和創新,使英語課堂的學習能更有效。通過教師對學生作業的批改,學生也能清楚地了解自己沒有掌握的方面,對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具有方向性的指導作用。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時,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要多用鼓勵性的批語,使他們在教師關愛的激勵下能對所犯錯誤積極地改正。例如,教師可以在中下等水平的學生作業里用批語表示鼓勵:“Youdidagoodjobtoday!”在鼓勵的環境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不會再畏懼英語中出現的難題和不理解的知識點,而是積極主動地進行解決。作業又加深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能正確面對自己出現的錯誤,使教師找到更適合的課堂教學方法。

三、注重課外信息反饋

教師除了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獲得信息反饋,在課后和學生進行交流也是獲得信息的有效途徑。通過課后交流,教師可以更輕松地獲悉學生學習英語時遇到的困難,參考學生提出的教學建議,使學生在面對教師和英語課堂時更能放松自己,能在教師設計的豐富的教學情境中展示自己通過努力獲得的英語能力,增強學習英語的信心。中學生在英語課堂上進行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為了讓他們在運用英語時能樹立起自信心,教師可以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一些英語活動來促進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例如,舉辦英語短劇表演、設計英語學習周報、舉辦英語活動角等。學生在參加這些活動時,教師在旁適當觀察指導,幫助他們在輕松的環境中掌握對英語的運用,并同步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四、總結

篇10

在初級階段的語言訓練中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實物,學習它們的名稱,描繪它們的形狀、顏色、性質、用途等,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掌握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因為這些實物,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會特別感興趣。如教學(文具)的名稱時,讓學生拿出文具盒,老師先拿出一支鋼筆。Say”apen”inEnglish,然后拿出兩支鋼筆———towpens.反復說幾遍,讓學生也拿著鋼筆跟老師說,很容易就把鋼筆這一單詞記住了。接下來又告訴學生說:鉛筆———pencil,鉛筆盒———pencil–box;又如:在書包里裝了鉛筆盒,各種顏色的鉛筆,各種書本、小刀等。然后再進行下列各種句型訓練:

1、what′sinthebag?

2、Thereis/are……init.

3、Isthereapencil–boxinthebag?

4、Arethereanypensilsinthebox?

5、Whatcolourarethey?

這些實物色彩鮮明,形象生動,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做,消除了學生開始學習英語時認為英語難學的心理障礙,使他們的思維靈活,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能當堂記熟所學內容,教學效果良好。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教學中創設一些引人入勝的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如在教學去食品店購物的對話時,我事先準備了牛奶、桔汁、梨汁、香蕉、蘋果、面包等,上課時把他們陳列出來,講臺便成了食品店,教師先扮演營業員,學生扮演顧客:

T:CanIhelpyou?

S:CouldIhavesomebottlesoforange/milk/pear?

T:Ok!Howmanywouldyoulike?

S:Three.Howmucharethey?

T:Eightyuan.Isthatall?

S:Yes.

T:Hereyouare.

S:Thankyou.

表演一遍后,教師再用學生學過的其它喝的東西的單詞套用句型,然后讓學生兩人一組到講臺進行表演,表演的過程是鞏固操練句型的過程,這樣課堂氣氛又濃,同學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的掌握了新的句型,再如學習打電話、問路、看病等日常交際用語時,我都盡量用情景教學。這樣做不但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學會了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

三、新舊聯系,啟發興趣。

在英語教學中記憶單詞是一大難點,如果機械的讓他們讀、背、抄、寫、很容易使他們厭倦。因此我在教生詞時,經常采用啟發誘導新舊聯系的方法,只要能和學過的單詞聯系上,就盡是讓他們自己做比較,他們紛紛找出拼寫相近的單詞,有的加頭,有的加尾,有的長音詞把它們按音節分開記憶。學生很有興趣的學會了生詞,然后再讓他們找出所學詞的同義詞、反義詞、同音異義詞等相關詞。這樣做不但化難為易地掌握了新詞,也輕松復習鞏固了已經學過的詞。

四、利用圖畫,誘導興趣。

在教學中有些表示實物的詞或表示動作的詞不易帶進課堂時,可兼用圖畫進行教學,如:plane、train或gotothepark等。圖畫包括課文插圖、教學掛圖、照片、賀卡等。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收集或制作一些圖畫、圖片或一些課件,如果沒有掛圖或教具,就運用一些簡筆畫,有時邊畫邊呈現,有時邊畫邊操作,有時讓學生邊聽邊畫,簡筆畫不僅簡便易行,而且風趣幽默,省時,省力,寥寥數幾筆就能表達出豐富的語言信息或概念。運用圖畫進行語言教學,形象直觀,生動活波,不僅有助于學生直接理解所學內容,而且視聽結合易于學生加深印象,強化記憶,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

五、開張活動,增強興趣。

在課外活動中,有意識,有目的地開展一些饒有趣味的活動,也是增強學生興趣,鞏固課堂知識的好方法。如:留課外作業時,留給他們一些英語謎語,填字游戲讓他們猜,留一些簡單的英語小詩讓他們翻譯;每天課前五分鐘的值日生報告要求學生必須在課余時間準備一些小故事,小對話,名人名言;舉辦英文書法比賽,朗讀比賽等,使學生們既有準備時的緊張,又領略到成功的快樂,這些活動的開展,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感到其樂無窮,而且印象深刻,經久不忘。

從教幾十年,由于我英語教學中重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所教的班級英語成績一直名列全縣前茅。

總而言之,興趣是成功的基礎,英語學習對于中學生來說,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