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工作經驗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14 22:51: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農村工作經驗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000年8月,我跨出校門,滿懷激動的心情加入到了農村小學教師隊伍之列,從那天起,我一直耕耘在農村小學教育的田園里。在我12年的教學生涯中,每年都擔任班主任工作。我深知作為一名農村小學的班主任,其工作是多么的艱巨和繁重。

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而班主任是全班學生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是聯系班級與任課教師、學校與家庭的橋梁。要管理好一個班級,班主任必須要結合本班的實際,采取相應措施。在這十多年的工作中,我認真探索班主任工作經驗,總結得失。現就自己的實際情況談幾點看法:

一、讓愛溫暖留守兒童

現在農村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大部分學生成了留守兒童,他們生活在年邁的爺爺奶奶身邊,缺少父母的關愛,同時在學習上也缺少督促,長期下去,他們變得越來越孤僻、內向,學習自覺性也越來越差,成績大多不夠理想。我所帶的班級同樣也存在類似的情況,針對以上現象,我在班級管理上做到以下幾點:

1、打開他們的心扉和他們做朋友

我一有空就深入班級,走到他們中間,和他們聊天、玩游戲,傾聽他們的心聲,并努力幫助他們完成心愿。長期以往,他們愿意把心聲和想法說給我聽,我也積極地為他們排憂解難,讓他們能感受到老師的愛也很溫暖。

2、幫助困難留守兒童,給予他們物質上的支持

2010年,我擔任五年級班主任,我班有一名學生叫黃孝良,他父親去世,母親外出打工,他和年邁的的爺爺生活在一起,平時的生活來源就靠爺爺撿破爛維持。該生在班級整天無精打采,學習成績下降很快,當時我去他家家訪了解情況后,我帶頭捐款并積極倡議全校師生伸出援助之手,同時學校也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他家的情況有了一定的改善。而黃孝良在同學、老師的關愛下學習也提起了精神,成績上升的很快。

3、創造條件,幫助他們與父母及時聯系

因為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相隔兩地,他們與父母缺少有效的溝通,針對此種情況,我每天都安排時間讓他們到辦公室打電話和父母聊聊天,說說心里話,讓他們也能感受到父母愛得溫暖。

二、讓學校和家庭緊密聯系

家庭教育在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在平時我非常注重家訪。因為家訪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途徑,由于農村家庭文化層次的特殊化,在家訪時就應該給家長灌輸一些現代教育觀念,讓家長知道從哪些方面去教育孩子?怎樣教育孩子?并隨時與老師配合、了解學生在家里的生活、學習行為。其次,還應適時召開家長會。開會時,家長和任課教師有說不完的話,用這種談話方式老師會及時回答家長提出的問題,取得家長的好評,收到良好的效應,交流溝通多了,就能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表現,及時解決他們的思想困惑,糾正其不良行為。只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聯系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的作用。

三、讓包容激勵學生成長

“在老師的眼里,沒有壞孩子,只有犯錯誤的學生”。的確,作為教師,我們在教書育人時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位學生,應該樹立允許學生犯錯誤的教育觀念。但是寬容并不是縱容放任的自流,并不是缺乏必要的批評和指導。我覺得,當學生犯了小錯誤時,我們一定要冷靜處理;對于大錯,我們一定要以學校的規章制度為依據,先與家長取得聯系,爭取家長的配合,從而達到學校、家庭齊抓共管的目的。現在的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獨立意識非常強,容易陷入迷茫,對外界事物很敏感,很容易走向極端。如果我們老師不能寬容,過分苛求,違背生理成長規律,我想我們的孩子也許就被我們不經意的一句話或一個動作給毀了。

四、讓愛與嚴格相伴

篇2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村官教育培訓,創新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必須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執政能力。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要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領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本領。村官教育培訓工作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按照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實提高培訓實效,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培養造就高素質的領導干部隊伍。

“村官”培訓難在何處?

當前的“村官”培訓,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難”。難在何處?一是文化水平低,二是年齡老化,三是觀念陳舊。這就造成在培訓中,“村官”們對理論和科技知識難接受,對新事物、新觀念難理解,對黨在農村工作中的改革步伐難跟上。這使許多“村官”在駕馭市場經濟、發展民主政治、建設先進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的繁重任務面前,表現出能力匱乏、本領恐慌。

“村官”培訓難,還有他們自身以外的因素。從培訓工作方面看,一是許多領導在村級定位上存在著誤區。村級組織是民眾自治組織,村級組織的產生和運作必須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和民主管理。可長期以來,一些鄉鎮干部錯誤地將村級組織視為鄉鎮政府的自然延伸,強迫村干部們干了許多不該干的事,造成了事實上的既越位又缺位。錯誤的定位反映在干部教育上,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培訓的內容與“村官”們的實際需要相脫節。

二是現行的培訓方式存在著誤區。隨著科技的進步,電腦進課堂,干部培訓手段和方式日益多樣化。但從根子上看,目前我們對村干部的培訓方式依然是計劃經濟時期的老模式,即:集中起來辦班,封閉式管理,聽課、參觀、討論、總結“四部曲”,看起來熱熱鬧鬧,轟轟烈烈,可在這熱鬧的背后卻是虛與浮,與現實生活相脫節。有人曾總結村干部培訓班為:“上課時領導講(或教員講)學員記頗為緊張,參觀時大學一起走馬觀花浩浩蕩蕩,討論時個個表態群情激昂,回村后各自為政派不上用場。”這種說法雖有些偏激,但確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村干部培訓方式上存在的問題。當我們把干部教育的重點從學歷教育轉向能力教育時,這種培訓機制便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

破解難題靠創新

賀國強同志最近撰文指出:要按照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要求抓好大規模培訓干部的工作,創新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方式,整合培訓資源,優化培訓隊伍,提高培訓質量,切實把增強執政意識、把握執政規律、提高執政能力作為干部培訓工作的重點,努力把干部培訓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個人認為,要做好“村官”培訓這一基礎性的工作,不斷提高村干部的整體素質,從而提高基層干部的執政能力,可以從三方面做創新的嘗試。

一是創新培訓內容,將提高水平與提高能力結合起來。現代培訓有兩個最主要的功能:一是幫助組織和人們“應變”,二是使被培訓者通過培訓能夠勝任自己未來的工作。長期以來,我們對村干部的培訓重在提高其理論水平和文化水平,這些基礎性的培訓在當時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但在當前的新形勢下,我們要按照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要求,將培訓內容由文化理論為主轉變為能力訓練為主。這就要求我們在“村官”培訓中,以培養實際操作能力為中心,結合射陽的特色和工作重點,廣泛采用案例教學、研究式教學、激情教學、音響教學和教學演出等現代教學方法,逐步把駕馭市場經濟、發展民主政治、建設先進文化和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的理論知識,轉化成村干部們的操作能力、應變能力,以便更好地勝任新形勢下的新任務和新要求。

二是創新培訓方式,將理論灌輸與經驗總結結合起來。“村官”教育既是工作培訓,也是成人教育。要用新時期黨的執政理念武裝村干部,基本的也是最便于操作的方法是采用理論灌輸。但成人教育的核心是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運用和提高。怎樣才能使理論更好地聯系實際?我們不妨借鑒西方頗為流行的成人教育理論――經驗學習理論。這種理論認為:成人的學習一般要經過四個互相聯系的階段:首先是始于自己的經驗;而后是對以往經驗的反思;第三是對各種經驗材料進行分析、歸納和抽象,上升為新理論;第四是用新理論、新概念指導新一輪實踐。運用經驗學習理論進行培訓,就是要讓“村官”們在組織者的引導下,目的性十分明確地對自己的前一段工作進行反思和總結,這對于他們提高自己或者輻射帶動其他“村官”都有很強的導向作用。對這種培訓方式,許多鄉鎮領導十分看好。他們認為,現在的“村官”大都有一定的工作經驗,通過辦班,反思、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使之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用來指導實踐,既有需求,也有可能。此外,射陽縣基本上都有一批各方面工作都很出色的“雙強”村,這些村的干部富民有實招、踐行“三個代表”有實效、發展經濟有路子,干群關系融洽,是我們看得見、學得起的典型。同時,這些村干部的經驗也需要總結,歸納和提煉,需要再突破、再提高。運用經驗學習理論,把培訓班由理論灌輸型轉變為經驗總結和提高型,不僅要突破昔日辦大班的舊模式,教員的角色也要有較大的轉換,需要做大量細致的準備工作,這對組織者是一個能力與責任心的挑戰。新的形勢要求我們必須正視和迎接這個挑戰。

三是創新培訓制度,將大眾化的普訓和個性化的培訓結合起來。應該說,所謂培訓的個性化,就是村干部培訓班既要做到培訓內容與目的的相對個性化,也要做到參學對象的相對個性化。個性化的核心是突出需求性。我們以往每一次辦班的內容和目的很明確,也強調針對性和實用性。但一年一度的輪訓,總希望把村干部應該學的全部教給他們,或者盡可能全面些。而一味地求全,就可能落入大眾化、一般化的俗套。由此帶來的負面效應,就是一部分人“吃不飽”而另一部分人卻“吃不了”,無法消化吸收,回去后根本不解決問題。這是大鍋飯式的培訓在現代“村官”培訓上遇到的新挑戰。突出需求性,這既是組織者也是參學者的目標,只有體現了這個目標,培訓才有活力,才有吸引力。在調查中,一些村干部就提出要采取兩種分類的辦法來辦班。一是對“村官”要分類,且分類的標準應根據需要而變化;二是對培訓內容進行分類,其分類的依據是當前急需解決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有了這樣兩個分類,“村官”培訓就能有的放矢,就能解決實際問題,就能調動“村官”們學習的積極性。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因此,只有分類才能體現其個性化,只有個性化才能有針對性,才能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