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權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6 11:30:0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安全權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安全權

深究消費者安全權的正當行使

摘要:”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它關系到每個食品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的穩定。食品安全權正是從這個意義出發提出來的,包括生命健康權和財產安全權。而在”消費者主權時代”,消費者同樣需要正當行使食品安全權。

關鍵詞:安全權食品安全權消費者權利

侵害消費者安全權事件與日俱增,據統計,我國每年食物中毒報告例數約為2-4萬人,專家估計這個數字尚不到實際發生數的1/10,也就是說我國每年食物中毒例數至少在20-40萬人。這些觸目驚心的事件和數字警示我們:消費者的食品安全不容忽視,維護食品安全迫在眉睫!創造一個安全的消費環境任重而道遠。

一、食品安全權的提出

安全權是最早的消費者權利,也是最基本的消費者權利。早在1962年3月15日,美國總統肯尼迪向國會提出的消費者權利法案中,首次提出消費者享有消費安全的權利。1985年,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聯合國保護消費者準則》,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不受危害”被列為首要條款。我國在1993年頒布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一次在法律中明確規定了消費者享有安全權。2008年2月28日通過的《食品安全法》第1條規定:為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

筆者將《肖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消費者的安全權與《食品安全法》中食品安全相聯系,提出一個設想:在《食品安全法》等各項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中規定一個基礎權力一食品安全權。食品安全權與消費者權利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食品安全權來源于消費者權利,但又超越消費者權利”。

查看全文

消費者安全權研討論文

論文摘要:

現今,消費者安全問題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一個重大法律問題。從目前看,危害消費者安全利益的行為普遍存在。通過1993年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我國消費者各種權益作了系統規定,并在章節中規定了我國消費者享有的九項基本權利。本文是從分析消費者安全權問題出現的成因,消費者安全權保護運動立法的發展,促進了有關消費者安全權保護運動的發展來解析消費者安全權。從而保護消費者的安全權利,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自己的安全權,在自己的安全權利上受到損害時,能依據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消費安全權。因此,我們呼吁加強對經營者維護消費者安全權的法制教育;同時加大打假治劣的懲罰力度,使其非法獲利不足以支付承擔法律責任的成本,令違法經營者無利可圖;還要及時解決安全標準缺失和滯后的問題,為消費者安全權提供強制性的技術警戒線。對屢教不改或有嚴重違法行為導致消費者人身財產損害的,及時向社會通告,加大對經營者的心理威懾.在任何時候都要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因此,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務時,應以消費者利益為重,保證所提供商品及服務的安全;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應當安裝防護措施或者設立警示標志,以免損害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

關鍵詞:消費者安全權消費者安全權的內容消費者安全權的特征

消費者安全權的管理消費者安全權司法保護消費者安全權行政保護

現今,消費者安全問題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一個重大法律問題。從目前看,危害消費者安全利益的行為普遍存在。通過1993年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我國消費者各種權益作了系統規定,并在章節中規定了我國消費者享有的九項基本權利。本文是從分析消費者安全權問題出現的成因,消費者安全權保護運動立法的發展,促進了有關消費者安全權保護運動的發展來解析消費者安全權。從而保護消費者的安全權利,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自己的安全權,在自己的安全權利上受到損害時,能依據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消費安全權。

一、消費者安全權概述

查看全文

淺議電子商務中的消費者安全權保護

摘要:消費者安全權是電子商務環境下消費者最重要的一項權利,也是亟待解決的一個主要矛盾。安全的網絡環境和健全的法律制度是電子商務環境下消費者安全權最有力的保證。第一,制定電子商務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給予網絡消費者合理的冷確期,賦予網絡消費者以反悔權和撤銷權,對不良商家進行懲罰性賠償;第二,健全電子商務監管體制,建立網絡交易經營者市場準入制度;第三,建立電子商務保障金制度,對電子商務商家的資質、信譽、規模和經營狀況進行評估,按比例提取一定的電子商務保障金;第四,明確訴訟管轄權,如采取約定管轄原則、被告人所在地管轄原則、電子合同履行地管轄原則等,保護消費者通過司法渠道維權;第五,健全和發展在線投訴、在線糾紛解決、在線網絡信任評估、在線網絡信息共享等機構,拓寬消費者安全權法律救濟途徑。

關鍵詞:電子商務;消費者;安全權;法律保障

一、現狀

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網絡經濟時代已經來臨。消費者通過電子商務獲得了更多的商品信息、服務信息、商品交易平臺及更多的消費方式,同時,電子商務經營者也通過網絡經濟獲得了更廣泛的交易信息和潛在客源。因此,網絡時代改變了我國經濟發展的供求關系,也改變了服務的方式及消費理念。電子商務以其快捷、方便、經濟、高效的網絡交易模式,得到了迅速發展。艾瑞咨詢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已達到10.9萬億元,同比增長21.3%;2014年則達到13.4萬億元,同比增長25%。目前,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形勢有利于電子商務的發展,總體增長趨勢保持平穩。移動購物的迅速發展成為拉動網絡交易市場的重要力量,從而推動了整體網絡交易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預計未來幾年內,網絡購物市場份額還將持續上升。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的《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6.68億元,2015年上半年新增網民1894萬人,其中新增農村網民占48%,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8.8%,比2012年底增加了3679萬人,其中手機網民已經達到5.94億人,手機移動互聯網作為網民主要上網終端的趨勢進一步顯現出來。[1]電子商務能夠適時融入如今快節奏的生活和經濟發展步伐,給消費者提供足不出戶的高效服務,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這種經濟、便捷的交易模式讓更多的消費者從中受益。但由于電子商務具有數字化和虛擬化特點,相較于傳統交易模式中的漏洞和風險,電子商務模式不但無法規避,還帶來了更多的問題和矛盾,如網絡病毒和木馬攻擊、網絡賬號和密碼被盜、網絡欺詐和個人信息泄露等。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的《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5》顯示,在近一年內網民因垃圾信息、詐騙信息和個人信息泄露等而遭受的總體經濟損失約為805億元,人均損失約為124元,7%的網民遭受損失在1000元以上;超過80%的網民明顯感受到個人信息泄露對日常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近50%的網民認為個人信息泄露的情況非常嚴重。被泄露的個人信息涉及面也非常廣泛,主要包括本人姓名、手機號碼、身份證號碼、家庭主要狀況、家庭地址、QQ號碼、微信號碼、郵箱賬號及密碼等,網絡購物、購車、購房和醫療保險等信息騷擾趨于常態化。網絡安全無法保障可能導致網絡欺詐,消費者可能買到不合格的商品,可能無法獲悉網絡賣家的正確信息,可能不知道需要保存網絡交易證據,也可能在網絡交易中財物兩空。因此,電子商務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帶來了諸多消費者安全方面的法律問題,使得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救濟問題日益凸顯,這不僅僅會使消費者產生對電子商務的反感和恐懼情緒,還會影響電子商務的健康有序發展。[2]

二、消費者安全權

所謂消費者安全權,是指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所享有的要求經營者保障其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具體包括消費者生命安全權、健康安全權、財產安全權等。如果經營者對消費者出售偽劣、過期、變質的商品或商品中含有對消費者身體有害的物質,以及其經營場所存在安全隱患等,都是對消費者人身和財產的損害,都屬于消費者安全權的范疇。我國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依法享有保障安全權。經營者有義務保障其出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務符合保障人身安全要求,對可能會危及人身或者財產安全的商品和服務,應當向消費者做出如實、必要的說明,并在包裝或商品自身顯著位置進行安全警示提醒,提供詳盡的使用說明、防止危害發生的方法、危害的嚴重性及危害發生時的補救措施等。如果經營者發現其自身銷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務存在嚴重缺陷,以至于可能對消費者的人身、財產造成損害,應該及時通過國家有關部門或相關媒體告知消費者,采取防范措施以避免危害的發生。[3]

查看全文

小議消費者安全權保護機制的改善

摘要:消費者安全權是消費者權利保護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權利。針對近年來屢次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嚴重侵犯消費者安全權的情況,即將實施的《食品安全法》“重典治亂”,力圖嚴懲食品違法生產經營行為。分析了《食品安全法》對我國消費者安全權保護機制的完善,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從“監管體系”上加強消費者食品安全建設;建立食品安全監測與風險評估制度;統一食品安全標準;加強對食品添加劑的嚴格管理;強化食品生產經營者的社會責任與法律責任意識等。對加強政府部門對我國消費者食品安全的監管、增強消費者維護食品安全權益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食品安全法》消費者安全權完善

食品安全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近年來層出不窮、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故,一而再、再而三地刺痛了老百姓的神經,引起全社會高度關注。國家立法機關加快《食品安全法》的立法步伐,五年磨一劍,經反復打磨,2009年2月28日,《食品安全法》草案獲得通過,并已于同年6月1日開始實施。

所謂消費者安全權,是消費者在購買生產經營者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時,為保證其自身在消費該產品或服務的過程中身心健康和安全而享有的、獲得質量保證、絕對安全可靠的衛生健康的產品或服務的權利。作為一部專門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的法律,《食品安全法》對消費者安全權的保護機制做了大量創新。

以前,為把握好消費者“吃”的安全問題,農業、質檢、工商、衛生、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各負其責,共同管理食品安全了。但是這些部門職能交叉、責任不清,食品監管容易出現真空,嚴重威脅消費者的安全權。特別是“三鹿奶粉事件”發生后,社會上要求改變現有監管體制,真正實現有效監管的呼聲越來越高。為此,食品安全法進一步明確了食品安全監管的體制和機制。

一是對實行分段監管的各部門的具體職責進一步明確。衛生部門承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責,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食品安全標準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條件和檢驗規范的制定,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質檢、工商、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分別對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活動實施監督管理。農業部門主要依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進行監管,但制定有關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標準、公布食用農產品安全有關信息則依照食品安全法的有關規定。

查看全文

消費者安全權的保護現狀與對策透析

【論文摘要】消費者安全權是消費者的首要權利。但是當前我國消費者安全權的保護還處在較低水平。因此,當前必須加強消費者安全權的立法、執法、司法工作,培養消費者責任意識,以構建完善的消費者安全權保護法律體系。

【論文關鍵詞】消費者安全權現狀法律對策

一、我國消費者安全權保護現狀

消費者的安全權是指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時所享有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不受侵害的權利。這是消費者享有的首要權利,是其他一切權利的基礎。其中消費者人身安全權是指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權,它是享有其他權利的基礎。而消費者的財產安全權是消費者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財產安全不受侵害的權利這里的財產安全既包括所購買、使用商品本身的安全和接受服務所涉及商品本身的安全也包括它們對于其它財產的安全。

我國消費者的安全權保護一直是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它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侵害消費者安全權的案件數量多、危害大涉及商品和服務行業眾多侵害不特定消費者安全的惡性案件時有發生如2004年的徽害人嬰兒奶粉案、2005年肯德基的“蘇丹紅“案件2005年哈醫大二附院550萬的天價醫藥費案件,今年3月鄭州市的保羅國際美容美發(河南)有限公司(以下稱保羅國際)天價頭事件“。這表明消費者安全權的保護狀況并沒有根本改變。消費領域里一直居高不下的是食品、藥品、裝修裝飾材料等的質量問題。近兩年來隨著居民購買商品房、家用汽車及金融服務、網絡購物等新的消費需求的增多,消費者安全權侵害的領域也隨展之擴展據中消協2007年全國消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2007年投訴增長前十位的是銷售(含網絡銷售、電視直銷)、計算機、互聯網、汽車、金融保險、教育培訓、美容美發、電信、廚房設備。

查看全文

旅游消費者安全權透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旅游消費者安全權;困境;出路

【論文摘要】旅游消費者享有法定的安全權,但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其安全權的實現卻陷入困境。結合我國立法和執法的現狀,對其困境進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自19世紀中葉現代旅游業在歐洲出現以后,旅游業在世界范圍內就得到了蓬勃的發展,雖然我國的普通百姓對旅游的認識和接觸不過20年時間,但爆發出來的旅游熱情卻勢不可擋,旅游日益成為人們的一種慣常消費。但是,旅游是一項復雜的消費活動,依賴于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支持,而這個基礎卻存在不穩定狀態,表現出旅游環境的不安全狀態,自然環境的不安全狀態主要來源于各種自然災害,社會環境的不安全狀態主要來源于社會和管理災害。安全問題在挫傷旅游消費者出游信心的同時,也從法律的層面暴露出旅游消費者安全權的實現走人困境,探求其出路自然成為巫待解決的法律方面的現實問題。

一、旅游消費者安全權的法定化

(一)消費者安全權的法定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消法》)第七條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由此可見,消費者的安全權是消費者在消費的過程中所享有的權利,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人身安全權,二是財產安全權,人身安全權主要指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權。《消法》對消費者安全權的賦予來源于我國《憲法》和《民法通則》對人身權和財產權的的相關規定,是其在消費領域中的具體化。《憲法朦十三條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民法通則》現定則更為詳細,其第七十五條第二款規定: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占、哄搶、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a其第九十八條規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

查看全文

消費者安全權的正當行使綜述

摘要:”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它關系到每個食品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的穩定。食品安全權正是從這個意義出發提出來的,包括生命健康權和財產安全權。而在”消費者主權時代”,消費者同樣需要正當行使食品安全權。

關鍵詞:安全權食品安全權消費者權利

侵害消費者安全權事件與日俱增,據統計,我國每年食物中毒報告例數約為2-4萬人,專家估計這個數字尚不到實際發生數的I/10,也就是說我國每年食物中毒例數至少在20-40萬人。這些觸目驚心的事件和數字警示我們:消費者的食品安全不容忽視,維護食品安全迫在眉睫!創造一個安全的消費環境任重而道遠。

一、食品安全權的提出

安全權是最早的消費者權利,也是最基本的消費者權利。早在1962年3月15日,美國總統肯尼迪向國會提出的消費者權利法案中,首次提出消費者享有消費安全的權利。1985年,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聯合國保護消費者準則》,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不受危害”被列為首要條款。我國在1993年頒布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一次在法律中明確規定了消費者享有安全權。2008年2月28日通過的《食品安全法》第1條規定:為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

筆者將《肖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消費者的安全權與《食品安全法》中食品安全相聯系,提出一個設想:在《食品安全法》等各項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中規定一個基礎權力一食品安全權。食品安全權與消費者權利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食品安全權來源于消費者權利,但又超越消費者權利”。

查看全文

消費者安全權研究管理論文

論文摘要:

現今,消費者安全問題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一個重大法律問題。從目前看,危害消費者安全利益的行為普遍存在。通過1993年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我國消費者各種權益作了系統規定,并在章節中規定了我國消費者享有的九項基本權利。本文是從分析消費者安全權問題出現的成因,消費者安全權保護運動立法的發展,促進了有關消費者安全權保護運動的發展來解析消費者安全權。從而保護消費者的安全權利,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自己的安全權,在自己的安全權利上受到損害時,能依據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消費安全權。因此,我們呼吁加強對經營者維護消費者安全權的法制教育;同時加大打假治劣的懲罰力度,使其非法獲利不足以支付承擔法律責任的成本,令違法經營者無利可圖;還要及時解決安全標準缺失和滯后的問題,為消費者安全權提供強制性的技術警戒線。對屢教不改或有嚴重違法行為導致消費者人身財產損害的,及時向社會通告,加大對經營者的心理威懾.在任何時候都要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因此,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務時,應以消費者利益為重,保證所提供商品及服務的安全;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應當安裝防護措施或者設立警示標志,以免損害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

關鍵詞:消費者安全權消費者安全權的內容消費者安全權的特征

消費者安全權的管理消費者安全權司法保護消費者安全權行政保護

現今,消費者安全問題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一個重大法律問題。從目前看,危害消費者安全利益的行為普遍存在。通過1993年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我國消費者各種權益作了系統規定,并在章節中規定了我國消費者享有的九項基本權利。本文是從分析消費者安全權問題出現的成因,消費者安全權保護運動立法的發展,促進了有關消費者安全權保護運動的發展來解析消費者安全權。從而保護消費者的安全權利,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自己的安全權,在自己的安全權利上受到損害時,能依據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消費安全權。

一、消費者安全權概述

查看全文

電子商務消費者安全權研究

摘要:消費者安全權的來源于對近代消費者權益風險的反思與總結。一般認為,“消費者權利”來源于美國總統肯尼迪在特別咨文中提出來的。該咨文中的消費者權益包括四項權利,其中便有安全權。消費者安全權的內容隨著現代風險社會的變革,權利的內容也不斷地擴張,我們需要在新的時代中更清楚得認知安全權的新變化。

關鍵詞:電子商務;消費者;安全權

一、消費者安全權的傳統理論基礎

消費者的安全權,是指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時所享有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不受侵害的權利,具體體現為人身與財產安全權。從法理解釋的層面來看,消費者安全權來源于民事權利。但是,消費者安全權是基于消費法律關系而存在,它不僅是消費者個人享有的權利,且是群體共有的權利,因該群體所共有社會屬性,經濟法通過著眼于群體權利的保護,以此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民法中的基礎性權利無法完全保護消費者在現實交易中所受損的法益。消費者安全權在消費者法律關系中與民事權利的界限絕對不同。首先從權利主體范圍的角度來看,消費者是具有社會屬性消費者,而不是民法中抽象平等的人。其次從權利的內容來看,消費者安全權主體的結構是經營者、消費者以及國家公權力機關。由于公權力的介入,權利內容具不平等性、強制性、公權力參與司法自治的特點。再者從權利保護體制方面來看,其具有社會屬性,當消費者安全權收到侵害,消費者可自主主張權利救濟,國家機關也可以追究經營者的行政責任。消費者安全權脫胎于民事權利,但并不局限于此。消費者的社會屬性與法律關系內容的特殊性,顯示了經濟法中消費者本位的理念,從而使其成為經濟法視野中的權利形態。

二、電子商務中消費者安全權的擴張

在社會學領域,德國社會學家貝克提出“風險社會”的概念。學術界大都認同其對于現代社會的本質理解。現代社會的風險隨著環境的發展與變化已經衍生出更多的內容。在消費領域,現代風險的表現形式極為豐富。比如電子商務中消費者的個人信息被非法使用,對消費者安全權造成極大損害。除此之外,第三方支付平臺在近幾年的電子商務大潮中逐漸成為支付方式的領頭羊,但是對其的法律規制卻進展緩慢,消費者的財產安全也產生了危機。(一)電子商務中消費者安全權是指消費者在交易、利用商品或接受服務時所享有的人身和財產不受侵害的權利。海內有的學者主張電子商務消費者安全權還包括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指通過法律制度來保護信息傳遞的安全,以免交易信息承受丟失、違法接觸、毀壞、利用的危險,信息安全關系到電子商務的良好發展形勢。英美法系國家多認同利用隱私權形式保護個人信息。隱私權最早被界定為主體的私人生活領域免受外界的干擾。但是該形式有兩點不足:第一,個人信息由字符組成,從而與隱私權客體———私人生活空間(即隱私)之間存在屬性上的本質區別,所以無法沿襲傳統保護模式。第二,前文已述,消費者安全權在消費法律關系中已經超越民事權利的范疇,權利主體的結構變為有公權力機關參與的三元機制。美國的HIPAA法案(TheHealthInsurancePorta-bilityandAccountabilityAct)中對醫療消費者的個人健康信息保護進行了單獨的規制。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牽頭制定該法案,歷經十年時間,漸趨的補充了《HIPAA隱私規則》,規范了相關信息的使用與披露。該法案應用影響最大的案件是2011年TRICARE管理集團信息泄露案。該集團是全美最大的醫療保健計劃,490多萬的會員個人健康信息泄露對社會造成了極大的不良影響,該事件的集體訴訟標的額達到了49億美元。訴訟請求依據是美國衛生部出臺的規章:違規泄露個人健康信息但不構成犯罪的將面對向每位受害人賠償起碼100美元的罰款,該懲罰機構為是公權力行政機關HHS。由此案件與相關法律可以看出,消費者的信息安全已經無法完全由隱私權模式來保護,而應單獨在經濟法視角下討論。(二)消費安全權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財產安全。無獨有偶,電子商務中第三方支付平臺也將財產安全從民事權利中推向經濟法領域內。從權利的主體結構來看,我國最新的針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法律是2016年央行頒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在該管理辦法的第五條與第32條明確體現出由中央人民銀行對支付平臺進行規制。原本消費者同第三方支付平臺是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合同法律關系,可以說是保管與委托關系但是由于第三方平臺的加入,其不同于一般民事主體,故從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角度上來看,央行等公權力機關勢必要確立自己在該法律關系中的地位,加強行政審查與監管,從而使平等的民事法律關系變成有地位差異的經濟法律關系。所以,我們必須在經濟法領域,單獨討論電子商務中消費者安全權的財產安全內容,而不是僅僅依靠民法、合同法來規制。

查看全文

人身自由與安全權分析論文

[摘要]:人身自由與安全權是一項古老而又備受現代人推崇的基本人權,也是保障公民的健康不受損害、保證自己不受非法搜查、拘禁、逮捕、放逐及其他非法侵害的一項重要權利。人身自由與安全權與生命權、健康權、人格尊嚴權有密切的聯系。

[關鍵詞]:人身自由與安全權生命權人格尊嚴權健康權

人身自由與安全權是最古老的基本權利之一,最早出現在英國1215年的《大憲章》。《大憲章》第三十九條規定:“凡自由民除經其貴州依法判決或遵照國內法律之規定外不得加以扣留、監禁、沒收財產、剝奪其法律保護權或加以放逐、傷害、搜索或逮捕。”1676年,英國國會輝格黨人為反對查理二世復辟封建王朝的倒行逆施、保護自己的人身自由與安全,促使國會通過了著名的《人身保護法》。該法案規定了不準非法拘捕以及將合法拘捕的人及時提交法庭審判。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為了避免橫向的侵害,人身安全被賦予極高的優越性。可以說,人身自由和安全的權利是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產物。

一、概念及公約規定

人身安全權通常和人身自由緊密聯系在一起。“早期思想家在論述人身自由與安全時也常把它們視為一個整體,或權利的兩個方面。”[1]歐洲人權委員會在宣布受理阿德勒和比威斯訴聯邦德國案中說:作為僅指人身自由與安全而言,從其固有聯系看,自由與安全應視為一個整體。本文中人身安全權和人身自由放在一起論述,合稱人身自由與安全權。人身自由與安全權是指公民人身健康受自己支配,而且不受非法搜查、拘禁、逮捕、放逐、剝奪、限制、酷刑、不人道的懲罰、奴役和科加勞動義務以及不法侵害的權利。[2]很多人權公約把人身自由與安全放在一起加以規定,如《世界人權宣言》第3條、《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9條第1款、《歐洲人權公約》第5條第1款、《美洲人權公約》第7條第1款、《非洲人權和人民權利憲章》第6條等。剝奪自由和逮捕或拘禁同義。[3]逮捕指剝奪人身自由的行為,拘禁指剝奪自由的狀態,不管它是否出自逮捕(監禁或審前拘禁)、定罪(囚禁)、綁架或其他行為。如《世界人權宣言》第三條規定:“人人有權享有生命、自由與人身安分。”第九條:“任何人不得加以任意逮捕、拘禁或放逐。”《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九條第1款規定:“人人有權享有自由與安全。任何人不得加以任意逮捕或拘禁。除非依照法所確定的根據和程序,任何人不得被剝奪自由。”《歐洲理事會保護人權和基本自由公約》第五條:“(一)人人享有自由和人身安全的權利。”《非洲人權和民族權憲章》第十九條:“每一個人均有權享有人身自由與安全。除非根據事先已經制定好的依據和條件,任何人均不得被剝奪自由。尤其是,任何人均不得被逮捕或拘捕。”《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第五條:“締約國依本公約第二條所規定的基本義務承諾禁止并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保證人人有不分種族、膚色或民族或人種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權利,尤得享受下列權利:……(丑)人身安全及國家保護的權利以防強暴或身體上的傷害,不問其為政府官員所加抑或為任何私人、團體或機關所加。”

針對婦女兒童的人身自由與安全,幾個公約專門做出了規定。如《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二十四條:“每一兒童有權享受家庭、社會和國家為其未成年地位給予的必要保護措施,不因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國籍或社會出身、財產或出生而受任何歧視。”《兒童權利宣言》三十七條:“締約國應確保:(a)任何兒童不受酷刑或其他形式的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對于未滿十八歲的人所犯罪行不得判以死刑或無釋放可能的無期徒刑;(b)不得非法或任意剝奪人和兒童的自由。對兒童逮捕、拘留或監禁應符合法律規定并僅作為最后手段期限應為最短的適當時間。”《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的歧視公約》第十一條:“1、締約國應采取一切適當措施,消除在就業方面對婦女的歧視,以保證她們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享有相同權利,特別:(f)在工作條件中享有健康和安全保障,包括保障生育機能的權利。”

查看全文